CN101885266B - 打印设备和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打印设备和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85266B
CN101885266B CN201010175486.4A CN201010175486A CN101885266B CN 101885266 B CN101885266 B CN 101885266B CN 201010175486 A CN201010175486 A CN 201010175486A CN 101885266 B CN101885266 B CN 1018852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n slice
feeding
page
printing
pr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7548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85266A (zh
Inventor
中川善统
岩崎督
增山充彦
矢野史子
增田智
北畠伸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8852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52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852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526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4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having dual functions or combined with, or coupled to, apparatus performing other fun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打印设备和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打印设备包括:薄片进给单元,用于从贮存单元逐一进给薄片;涂布单元,用于在所进给的薄片上涂布涂布液;以及打印单元,用于在涂布过的薄片上进行打印。控制单元根据是否发生打印操作的临时中断或延迟的事件,控制在打印当前页的同时开始下一页的薄片进给的定时。

Description

打印设备和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薄片上进行打印的打印设备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美国7395778号专利公报所述的喷墨打印设备设置有用于在打印操作前预先在薄片上涂布与墨色料反应的涂布液(预处理液)的涂布机构。该涂布机构包括涂布辊和液体保持构件,其中,涂布辊具有用于在薄片上涂布涂布液的涂布面,液体保持构件紧靠涂布辊的涂布面,以形成保持涂布液的液体保持空间。在通过转动涂布辊输送薄片的同时,使用涂布机构在薄片上涂布涂布液。
如果在涂布操作期间在涂布辊和薄片相互接触时停止操作,则涂布液不仅散布在薄片的接触部分上,而且还散布在接触部分的周围区域上,结果,薄片吸收大量液体,从而导致涂布液涂布不均的不均匀涂布。如果不均匀涂布在局部变得显著,则不能保证薄片上均一的打印质量。在美国7395778号专利公报所述的设备中,使得从涂布机构到打印开始位置的薄片输送路径的长度充分长于输送方向上的薄片长度,从而可以不中断地进行涂布操作。然而,对于从薄片进给开始到打印为止的输送路径,使用了较长的距离,因而从薄片进给到打印开始所需的时间较长。
为了提高连续打印多页或多个薄片时的总吞吐量,缩短薄片进给所使用的输送路径的距离,从而尽可能地减少从完成特定页的打印到开始下一页的打印所需的时间(打印空白时间)。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打印设备包括:薄片进给单元,用于从贮存单元逐一进给薄片;涂布单元,用于在所进给的薄片上涂布涂布液;打印单元,用于在涂布过的薄片上进行打印操作;以及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薄片进给单元、所述涂布单元和所述打印单元的操作,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是否发生打印操作的临时中断或延迟的事件,控制在打印当前页的同时开始下一页的薄片进给的定时。
根据本发明的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贮存单元逐一进给薄片;以及根据是否发生打印操作的临时中断或延迟的事件,控制在当前页的打印过程中进行下一页的薄片进给的定时。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方面将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包括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示出打印设备的主要组件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用于利用液体进行涂布的机构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打印单元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4是示出控制单元的结构的框图;
图5是示出连续打印多页的操作序列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如果在开始了下一页的薄片进给之后发生当前页的薄片输送故障时的恢复操作序列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根据第一典型实施例的判断序列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根据第二典型实施例的判断序列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第三典型实施例的判断序列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第四典型实施例的判断序列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种典型实施例、特征和方面。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典型实施例的喷墨打印设备的主要组件的结构的示意图。图1中的箭头表示从完成自盒201进给的薄片的打印开始到排出该薄片为止的薄片输送路径。打印设备包括作为薄片进给装置的盒201和薄片进给辊202。盒201以堆叠状态贮存用作记录介质的多个薄片S(多页)。薄片进给辊202是从盒201逐页分离、拾取和进给薄片的薄片进给单元。涂布机构208是在从薄片进给辊202进给的薄片上涂布涂布液(预处理液)的涂布单元。涂布机构208包括涂布辊101、对向辊(counterroller)102和液体保持构件103。涂布液是指在使用由例如作为色料的颜料组成的墨进行记录时加速颜料的凝固的预处理用的液体(颜料墨用的预处理液)。
沿着从涂布机构208到打印单元209的输送路径设置多个薄片输送辊对203,从而向打印单元209输送薄片S。将从涂布机构208中的涂布辊101和对向辊102之间的夹持(保持)位置到打印单元209的薄片输送路径的长度设计成大于要使用的最大薄片大小在输送方向上的薄片长度。该设计旨在防止通过涂布机构208涂布了涂布液的薄片在薄片的后边缘离开涂布辊101和对向辊102之间的夹持位置之前被打印。另一方面,从薄片进给辊202到涂布机构208中的涂布辊101和对向辊102之间的夹持位置的输送路径的长度小于薄片S在输送方向上的薄片长度。
在尚未到达打印单元209的位置处通过输送辊204和夹紧辊205夹持输送的薄片,并且将该薄片输送至打印单元209。在通过输送辊204的转动驱动进行副扫描的同时,通过记录头206将已到达打印单元209的薄片打印与薄片宽度相当的量。通过组合主扫描方向上的打印和副扫描方向上的薄片进给,在薄片上进行二维图像的打印。在完成打印之后,通过薄片排出辊207排出薄片。使用薄片传感器210来检测在尚未到达输送辊204的位置处是否存在薄片,并且通过掌握薄片从有到无的变化,检测到薄片S的后边缘已通过了薄片传感器210。控制单元1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器、驱动电路和各种输入/输出(I/O)接口,并且负责包括薄片进给、涂布和打印的整个设备的操作控制。操作单元406包括输入电路(例如,按钮、按键、触摸面板)和显示单元,并且使得用户能够输入控制用指示等。显示单元包括显示器,并且显示维护和打印状况、以及与维护等有关的各种信息。
图2是示出涂布机构208的结构的侧视图。通过涂布辊101和对向辊102夹持薄片S,并且在图1中的箭头方向上输送薄片S。液体保持构件103包括沿着涂布辊101的圆柱面具有凹形的基底构件106和使得涂布辊101和基底构件106紧密接触的密封件107。将涂布液保持在由基底构件106、密封件107和涂布辊101形成的液体保持空间104中。通过弹簧等弹性体105对液体保持构件103向涂布辊101侧施力,因此通过与涂布辊101紧密接触的密封件107防止从液体保持空间104漏出涂布液。当涂布辊101沿图2中的箭头方向转动时,涂布液从液体保持空间104中经转动方向的下游侧渗出,因此在涂布辊101的表面上形成涂布膜。然后,将涂布液转印至由涂布辊101和对向辊102夹持的薄片S的表面上。
图3是示出打印单元209及其附近区域的结构的透视图。记录头206被安装到滑座301,并且从四种颜色(CMYK)的储墨器302将墨分别提供给记录头206。各储墨器302均设计成能单独更换。在驱动电动机的驱动下,滑座301在主扫描方向(图3中的x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在滑座301的移动范围内、记录区域外设置恢复机构300。恢复机构300是用于清洁记录头的污染的喷嘴表面、去除混入喷嘴的气泡或者喷嘴的堵塞、并收纳进行预喷射时排出的墨的单元。用于清洁喷嘴表面的清洁机构具有擦拭器,并且通过擦拭器擦除粘附在喷嘴表面的墨。此外,用于抽吸并去除混入记录头中的气泡的抽吸机构包括用于覆盖记录头206的喷嘴表面的抽吸帽和通过管与抽吸帽连接的抽吸泵。预喷射是用于排出喷嘴内已经干燥且粘性增大的墨的操作,并且由恢复机构中设置的收纳单元收纳排出的墨。
图4是示出控制单元100的结构的框图。CPU 400通过主总线405执行设备的各单元的控制和数据处理。CPU 400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401中的程序,控制数据处理、记录头驱动和滑座驱动,并且负责打印操作和其它设备的各种操作。使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402作为CPU 400进行数据处理的工作区,并且RAM 402临时存储多次扫描的打印数据、储墨器中的剩余墨量以及与打印设备的恢复处理有关的参数等。图像输入单元403临时保持通过与主设备的接口418从主设备输入的图像。图像信号处理单元404执行颜色转换和二值化等的数据处理。操作单元406的输入电路和显示单元与主总线405连接。通过CPU 400检测来自操作单元的输入,并且在CPU 400的控制下对该输入进行输出并将其显示在显示单元上。可以根据薄片传感器210是否检测到薄片来判断薄片的后边缘位置。另外,可以根据薄片传感器210是否检测到薄片和薄片进给控制电路417控制的薄片进给量,判断在记录区域中是否存在薄片。
恢复系统控制电路407根据恢复处理程序,控制预喷射、抽吸操作和擦拭记录头喷嘴表面等的恢复操作。恢复系统电动机408驱动记录头413、与记录头413相对并相隔开的擦拭器409和帽410、以及抽吸泵411。头驱动控制电路415控制记录头413的墨喷射用的驱动,并且通常使记录头413进行预喷射和记录操作用的墨喷射。滑座驱动控制电路416根据图像信号处理单元404处理后的打印数据,控制记录头413在主扫描方向上的扫描。设置在记录头413中的温度传感器419检测记录头413的温度。
下面接着参考图5的流程图说明连续打印多页的操作序列。根据存储在控制单元100中的执行程序进行该操作序列。根据来自主设备的打印命令开始打印。在步骤S1,由薄片进给单元进给一页(一张)薄片,并且通过涂布单元进行涂布液的涂布。将进行了涂布的薄片输送到打印单元。在步骤S2,利用记录头通过一次扫描(一次主扫描)进行所输送薄片的一个条带的打印。
在步骤S3,控制单元100基于薄片位置作为基准,判断是否应该进给当前正打印的页的下一要进给页的薄片。根据在进给下一页时下一页的薄片是否与当前页的薄片的后边缘接触来进行该判断。如果没有接触,则判断为应该允许下一页的薄片进给,并且如果接触,则判断为不应该允许下一页的薄片进给。作为一种方法,基于当前页的薄片位置进行判断。如果当前页的薄片的后边缘的位置与输送路径中的预定位置相比更接近打印单元侧,则即使在开始了下一页的薄片进给时,也可以避免薄片的相互接触。另一判断方法是估计直到完成当前页的薄片的打印为止的剩余时间,并且如果剩余时间小于预定值,则判断为应该允许薄片进给。可以采用这些方法中的任一方法。
如果步骤S3中的判断为“不允许”(步骤S3为“不允许”),则处理进入步骤S4。在步骤S4,执行一个条带的薄片进给,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2,以进行下一个条带的打印。如果步骤S3中的判断为“允许”(步骤S3为“允许”),则处理进入步骤S5。在步骤S5,控制单元100判断下一页的打印数据是否存储在控制单元的存储器(RAM 402)中。如果没有下一页的打印数据(步骤S5为“否”),则处理进入步骤S6。在步骤S6,随后进给当前页的薄片以继续当前页的打印。然后在步骤S7,进行一次扫描的打印。在步骤S8,控制单元100判断是否完成了打印。如果没有完成(步骤S8为“否”),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6,并且重复一次扫描的薄片进给和打印。如果完成了打印(步骤S8为“是”),那么处理进入步骤S9,并且排出当前页的薄片。然后,打印序列终止。
另一方面,在步骤S5,如果判断为存在下一页的打印数据(步骤S5为“是”),则处理进入步骤S11。在步骤S11,控制单元100判断是否存在禁止下一页进给的必要条件。禁止下一页进给的必要条件是临时中断或延迟打印的一些事件。在该例子中,禁止下一页进给的必要条件是储墨器中包含的剩余墨量变得少于预定值(包括为空)、并进行储墨器的更换或者墨的补充的状态。下面将详细说明禁止下一页进给的必要条件。如果作为步骤S11的判断结果,存在禁止下一页进给的必要条件(步骤S11为“是”),则不进行下一页的薄片进给。在这种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4,并且执行一个条带的薄片进给以继续当前页的打印。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2。
如果在步骤S11的判断中,不存在禁止下一页进给的必要条件(步骤S11为“否”),则处理进入步骤S12。在步骤S12,在薄片进给单元中开始下一页的进给操作。然后,在涂布单元中进行涂布液的涂布,并且将涂布后的薄片输送到打印单元。与此并行地,在当前页仍未打印的区域(剩余区域)上重复步骤S13中的一个条带的薄片进给和步骤S14中的一次扫描的打印操作,直到在步骤S15判断为完成了打印为止。在步骤S16,排出完成了打印的当前页的薄片。在步骤S16的处理之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2,并且开始下一页的打印操作。尽管相互并行地执行步骤S12中的处理(下一薄片进给)和步骤S13~S16中的处理(当前页的剩余区域的打印),但是,在通常情况下,下一页的薄片的前边缘决不会与当前页的薄片的后边缘接触。这是因为,在上述步骤S3~步骤S11中判断可以进行下一页的薄片进给的定时,仅在允许进行薄片进给之后才执行步骤S12中的处理。
在一些少见的情况下,当在步骤S12中已开始了下一页的薄片进给后,在当前页的薄片输送中(在打印的中途或者在打印后的薄片排出中)可能发生意外中断或延迟。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发生由于例如薄片输送过程中的卡纸而导致的薄片输送故障。或者在一些情况下,在步骤S11的判断中可能存在估计误差,并且打印中断可能持续长时间。在发生这类意外打印中断的情况下,当继续下一页的薄片进给时,下一页可能与当前页的薄片后边缘接触。因此,在步骤S12中开始下一页的薄片进给之后,并且在打印了当前页并在步骤S16中开始薄片排出之后,将并行进行下面的恢复序列。图6是示出在开始了下一页的薄片进给之后、当发生当前页的薄片输送故障时的恢复序列的流程图。
在图6中,在步骤S21,通过检测单元不断地检测在当前页的薄片输送中(在打印中途或者打印之后的薄片排出中)是否发生了意外中断或延迟等的输送故障。作为检测单元的例子,卡纸传感器监视薄片的输送状态。如果检测到了输送故障(步骤S21为“是”),则处理进入步骤S22。如果未检测到输送故障(步骤S21为“否”),则处理进入步骤S30。在步骤S30,控制单元100判断是否完成了所有预定的打印操作。如果该判断为“否”(步骤S30为“否”),那么处理返回到步骤S21。如果该判断为“是”(步骤S30为“是”),则该序列终止。
在步骤S22,立即停止已经开始了的薄片进给辊202对下一页的薄片进给操作。这是为了防止下一页与停止了的当前页的后边缘相撞。随后,在步骤S23,通过检测单元检测下一页的前边缘位置。检测单元基于从薄片进给辊202开始转动时的时点开始测量到的转动量或者过去的时间,估计该前边缘位置。可选地,通过利用传感器检测在沿着薄片输送路径的多个位置处是否存在薄片,来检测该前边缘位置。在步骤S24,控制单元100判断所检测到的前边缘位置是否是尚未到达涂布机构208的涂布位置(涂布辊101和对向辊102之间的夹持位置)的位置。如果该判断为“是”(步骤S24为“是”),那么处理进入步骤S25。如果该判断为“否”(步骤S24为“否”),那么处理进入步骤S27。
如果在下一页的前边缘到达涂布机构208的涂布位置之前停止了薄片,则可以防止涂布液粘附到薄片上,结果,可以作为正常品处理该薄片。如果在步骤S24中判断为“是”,那么在步骤S25,处理进行等待,直到当前页的薄片输送(打印中途或者打印之后的薄片排出)从暂停恢复为止。如果恢复了当前页的薄片输送(步骤S25为“是”),则处理进入步骤S26。在步骤S26,重新开始下一页的薄片进给,并且通过涂布机构208重新开始涂布操作。由于涂布后的薄片是不存在不均匀涂布的正常品,因而通过打印单元209的记录头206进行打印。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21,并且重复相同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24中判断为“否”(步骤S24为“否”),则已在下一页的薄片的一部分上涂布了涂布液,并且在涂布操作的中途停止了薄片进给。作为涂布操作特有的情况,如果没有使薄片以均一速度通过涂布机构208,则发生薄片上的涂布液的不均匀涂布。因此,如果在涂布操作中途位置处停止了薄片,则在该区域上涂布比正常多很多的涂布液,结果,局部发生不均匀涂布。例如,由于卡纸的恢复工作需要时间并且停止时间变得更长,因而不均匀涂布变得更明显,因此对于该薄片来说,不再能够保证均一的打印质量。
在步骤S27,处理进行等待,直到当前页的薄片输送(打印中途或者打印之后的薄片排出)从暂停恢复为止。如果从暂停恢复了当前页的薄片输送(步骤S27为“是”),则处理进入步骤S28。在步骤S28,重新开始下一页的薄片进给,并且进行剩余涂布。然而,由于该薄片不适于高质量打印,因而在打印单元209不进行打印的情况下从设备排出该薄片。作为缺陷品,用户丢弃所排出的薄片。然后,开始下一页的另一薄片进给。处理返回到步骤S21,并且重复相同处理。另外,在薄片进给单元侧发生卡纸、并且不能自动进行薄片排出的情况下,设备可以指示用户执行维护,并且用户可以从路径中去除并排出薄片。
如上所述,如果在开始了下一页的薄片进给之后,在当前页的薄片输送过程中检测到发生了意外中断,则立即停止下一页的薄片进给。然后,根据停止进给的下一页的前边缘位置,判断在重新开始薄片进给之后是在进给的薄片上进行打印,还是在不进行打印的情况下排出该薄片。执行控制,使得如果下一页的前边缘位置位于尚未到达涂布单元的涂布位置的位置,则在重新开始薄片进给之后进行打印,以及如果下一页的前边缘位置通过了涂布单元的涂布位置,则在重新开始薄片进给之后不进行打印。因此,即使在开始了下一页的薄片进给之后发生了意外错误、并且在前的当前页的输送停止的情况下,也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由于仅当不能保留下一页时才作为缺陷品排出导致不良涂布的薄片,因而可以减少由于故障引起的薄片和涂布液的消耗。
下面参考图7中的流程图更详细地说明步骤S11中的禁止下一页进给的必要条件。在步骤S61,开始与禁止下一页进给的必要条件有关的判断处理。在步骤S62,获取当前时点CMYK颜色各自的储墨器的剩余墨量。可以通过光学传感器、电学传感器或者使用其它物理技术的传感器来检测储墨器内的剩余墨量,即储墨器内的墨的液位高度。作为可选技术,可以不使用传感器而通过根据已打印部分的打印数据估计消耗的墨量,并且通过从新的储墨器的容量减去累积消耗量,来获得剩余墨量。
在步骤S63,对于各颜色判断剩余墨量是大于预定值(步骤S63为“是”)还是小于预定值(步骤S63为“否”)。这里所使用的预定值是指为打印当前页的剩余区域要消耗的墨量和为打印下一页(整个一页)要消耗的墨量的总和,即两个参数的总和值。如果为“是”(步骤S63为“是”),则在打印下一页时,剩余墨量不会耗尽,因此,在步骤S64中允许开始下一页的薄片进给。另一方面,如果为“否”(步骤S63为“否”),则存在某颜色的墨可能在下一页的打印中途(更糟糕的情况是在当前页的打印中途)耗尽的可能性,因此,在步骤S65中不允许开始下一页的薄片进给。如果不允许开始下一页的薄片进给,则不进行下一页的薄片进给,并且在终止当前页的打印的阶段,提示用户更换剩余量不足的颜色的储墨器。
该预定值可以是根据经验获得的固定值,但是为了更精确的判断,应尽可能精确地估计构成该预定值的上述两个参数,并且使得该预定值可根据情况而改变。可以基于仍未打印的当前页的打印数据,计算当前页的剩余打印所要消耗的墨使用量。打印的图像由反映打印数据的大量墨点的集合构成,并且各个点的墨量的积分值给出总的墨使用量。类似地,可以根据下一页的打印数据,计算为打印下一页所要消耗的墨量。如果根据下一页的打印数据确定了为打印下一页所要消耗的墨量,则可以获得更精确的值。然而,通过使用根据经验获得的固定值(例如,能够密排(solid setting)半页的墨量),可以简化计算。
如上所述,基于根据剩余墨量和通过分析仍未打印数据所估计出的墨使用量而设置的预定值,判断是否剩余有足够量的墨,并且进行控制,以判断是否允许在打印当前页的同时通过薄片进给单元进行下一页的薄片进给。在打印当前页的同时,开始下一页的薄片进给并且进行涂布,从而可以提高进行连续打印的吞吐量。此时,控制单元根据临时中断或延迟打印操作的事件的状况,控制开始下一页的薄片进给的定时。因此,防止了当前页和下一页的彼此相撞,并且可以使得涂布操作过程中的薄片输送速度保持恒定,结果,决不会发生涂布液的不均匀涂布。此外,不会在从涂布单元到打印单元的途中停止输送,并且薄片不会停留太长时间。因此,防止了涂布有涂布液的薄片过分卷曲,或者防止了涂布液从薄片向输送路径的引导件不均匀地转印。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典型实施例。由于打印的操作序列与图5所示的操作序列相同,因而不再重复对其的说明。与前述典型实施例的不同是图5的步骤S11中的判断。
如果长时间高负荷(高打印工作量)地连续驱动记录头,则通过冷却不能应付记录头的能量发生源的发热,因此记录头中的温度可能升高。这在使用加热器(热发生元件)作为能量发生源的热式喷墨记录头中尤为显著。由于不仅在热式喷墨记录头中,而且在使用压电元件或微机电系统(MEMS)等致动器作为能量发生元件的喷墨记录头中,致动器的驱动会产生热,因而可能发生相同情况。因此,需要进行控制,以使得不要超过预定温度(头故障温度),在该预定温度,记录头可能由于温度升高而损坏。在本例子中,通过在记录头的附近设置温度传感器来检测记录头的温度,并且在头到达故障温度之前,临时中断打印操作。然后,在进行等待直到记录头温度下降后,重新开始打印操作。因此,在打印操作过程中可能需要临时打印中断时间(等待时间)。如果在进给了下一页的薄片之后在涂布操作过程中发生打印中断,则薄片的输送被中断,因此涂布操作也被中断,并且可能导致薄片上的不均匀涂布。因此,在本例子中,将在打印操作过程中为冷却记录头所需的等待时间定义为临时打印中断事件。将该事件定义为图5的步骤S11中的禁止下一页进给的必要条件。
下面参考图8的流程图说明在将为冷却记录头所需的等待时间定义为禁止下一页进给的必要条件时的操作序列。在步骤S81,控制单元开始与禁止下一页进给的必要条件有关的判断处理。在步骤S82,控制单元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输出,获取与记录头的温度有关的当前信息。在步骤S83,控制单元分析存储在控制单元的存储器(RAM 402)中的仍未打印数据,并且根据墨点的数量和打印区域计算打印工作量。
在步骤S84,控制单元使用预先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根据经验获得的温度估计表,根据当前记录头温度和仍未打印数据的打印工作量,判断在当前页的打印操作过程中记录头可能达到的最高温度(记录头温度的估计值)。在步骤S85,控制单元在判断出的记录头温度的估计值和前述预定温度(头故障温度)之间进行比较。如果头故障温度高于记录头温度的估计值(步骤S85为“是”),则判断为在当前页的打印操作过程中冷却不需要等待时间。在步骤S86,允许开始下一页的薄片进给。
另一方面,如果头故障温度不高于记录头温度的估计值(步骤S85为“否”),则判断为在当前页的打印过程中冷却可能需要等待时间。在步骤S87,不允许开始下一页的薄片进给。
如上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输出和仍未打印数据,估计为了冷却是否发生打印的临时中断。此外,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基于该估计判断是否允许在打印当前页的同时通过薄片进给单元进行下一页的薄片进给。更具体地,控制单元分析仍未打印数据的打印工作量,并且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输出和该打印工作量,估计当前页打印过程中的最高温度。然后,如果所估计的温度高于预定温度,则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从而不允许在打印当前页的同时通过薄片进给单元进行下一页的薄片进给。在第二典型实施例中,同样可以获得与第一典型实施例中所述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本发明不局限于喷墨打印设备。本发明还可应用于除喷墨以外的、设置有热式记录头的其它类型的打印设备(例如,升华式打印设备和热转印式打印设备)。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典型实施例。由于打印的操作序列与图5中的操作序列相同,因此不再重复对其的说明。与上述典型实施例的不同是图5的步骤S11中的判断。
功耗随着从记录头同时喷射墨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大,由此电源容量的扩大导致打印设备成本的升高。在正常图像的打印中不会频繁发生从所有喷嘴同时喷射墨。因此,在使用有限的小容量电源时,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限制同时喷射的喷嘴数量,从而使得功耗不会超过电源容量。
例如,如果一次扫描的打印数据使得同时喷射的数量超过预定数量,则通过将一个条带分成上游侧和下游侧的两次扫描来进行打印。在第一次扫描(正向路径)中,仅使用上游侧的一半喷嘴打印上游侧。接着,在不进行薄片进给的情况下,通过第二次扫描(反向路径)仅使用下游侧的一半喷嘴打印下游侧,并且完成一个条带的打印。因此,如果根据同时喷射的数量执行分割打印控制,则喷射喷嘴的最大数量可以相当于所有喷嘴的数量的一半。结果,可以防止出现功耗增大到超过电源容量的事件。
然而,在分割打印控制中,与使用所有喷嘴的情况相比,扫描的次数加倍,因此打印时间增大。换句话说,在分割打印控制中,在一个条带中,在不进行薄片进给操作的情况下,进行两次扫描。因此,随着一页中进行分割打印控制的条带的增多,为打印一页所需的时间增加。因此,当前页可能与下一页的前边缘相撞。因此,在本例子中,将分割打印控制中可能发生的打印时间的增加定义为打印时间延迟事件,其中,打印时间延迟事件是图5的步骤S11中的禁止下一页进给的必要条件。
下面参考图9的流程图说明在限制最大同时喷射数量是禁止下一页进给的必要条件的情况下的操作序列。在步骤S91,控制单元开始与禁止下一页进给的必要条件有关的判断处理。在步骤S92,控制单元分析存储在控制单元的存储器(RAM 402)中的仍未打印数据,并且获取一个条带的打印数据中的最大同时喷射数量。在步骤S93,控制单元在上述获取的仍未打印数据的最大同时喷射数量和基于电源容量预先指定的能够进行同时喷射操作的喷嘴的数量(可允许的同时喷射数量)之间进行比较。如果作为该比较的结果,可允许的同时喷射数量大于最大同时喷射数量(步骤S93为“是”),那么在步骤S94,由于不会发生分割打印控制,因而允许开始下一页的薄片进给。另一方面,如果可允许的同时喷射数量不大于最大同时喷射数量(步骤S93为“否”),那么在步骤S95,由于发生分割打印控制并且打印时间增加,因而不允许开始下一页的输送。
如上所述,如果通过分析仍未打印数据所获取的喷嘴的同时喷射数量大于预定值,则控制单元可以通过限制一次所使用的喷嘴的数量,对打印执行分割打印控制。然后,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基于通过分析仍未打印数据所获取的喷嘴的同时喷射数量,判断是否允许在打印当前页的同时通过薄片进给单元进行下一页的薄片进给。在第三典型实施例中可以获得与第一典型实施例中所述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典型实施例。由于打印的操作序列与图5所示的操作序列相同,因此不再重复对其的说明。与上述典型实施例的不同在于图5的步骤S11中的判断。
在进行打印时,在打印设备内产生并漂浮伴随喷射的墨滴并以低速喷射的微小液滴(墨雾)。当墨雾粘附在喷嘴附近并累积时,会对墨的喷射方向有影响,并且使得薄片上的墨滴着落位置发生偏移,这将导致图像质量劣化。此外,在一些情况下,累积的多种颜色的墨可能进入喷嘴并且使得墨的颜色混合。因此,设置有具有擦拭器的清洁机构的恢复机构300通过周期性地擦除粘附到记录头的喷嘴表面上的墨来执行清洁(恢复处理)。控制单元计数累积喷射次数,并且如果超过了预定计数数量,则使得恢复机构300进行清洁。可选地,在计算累积打印时间或者累积设备启动时间之后,可以在累积时间超过预定值时进行清洁。换句话说,基于累积喷射次数或者累积使用时间确定清洁定时的周期。
在包括加热器的喷墨记录头中,在通过喷射产生的气泡消失时,可能二次产生微泡。微泡在填充有墨的喷嘴内与喷射次数成比例地累积。当累积的泡达到特定量时,可能引起向喷嘴供墨的问题。为此,恢复机构300设置有抽吸机构,其中,抽吸机构通过气密覆盖记录头并抽吸空气,以抽吸方式强制去除喷嘴内的气泡。周期性地进行抽吸(恢复处理)。控制单元计数累积喷射次数,并且当累积喷射次数超过预定计数数量时,进行清洁。可选地,控制单元计算累积打印时间或者累积设备启动时间,并且可以在累积时间超过预定值时进行抽吸操作。换句话说,根据累积喷射次数或者累积使用时间确定抽吸定时的周期。
如果这样周期性地进行清洁处理或抽吸处理等的恢复处理,则当前页的打印操作过程中的恢复处理或者当前页和下一页之间的恢复处理需要打印中断时间(等待时间)。如果在涂布操作过程中进给下一页的薄片并且发生打印中断,那么薄片的输送被中断,因此,涂布操作也被中断,并且在薄片上可能产生不均匀涂布。如果在打印中断期间仅执行涂布操作,则当前页和下一页的薄片可能彼此相撞。因此,在本例子中,将恢复处理所需的等待时间的发生定义为临时打印中断事件,其中,临时打印中断事件是图5的步骤S11中的禁止下一页进给的必要条件。
下面参考图10的流程图说明将恢复处理所需的等待时间定义为禁止下一页进给的必要条件的情况下的操作序列。在步骤S101,控制单元开始与禁止下一页进给的必要条件有关的判断处理。在步骤S102,控制单元获取到目前为止的累积喷射次数(计数值)。在步骤S103,控制单元计算存储在存储器(RAM402)中的仍未打印数据的打印操作的喷射次数。在步骤S104,控制单元通过将当前时点的累积喷射次数与仍未打印数据的喷射次数相加,计算完成当前页时的预计累积喷射次数。在步骤S105,控制单元在计算出的完成当前页时的预计累积喷射次数和根据恢复处理指定的预定值之间进行比较。恢复处理包括清洁操作和抽吸操作,但是适于各操作的周期相互不同,并且预定值根据各自的周期而改变。作为该比较的结果,如果没有达到与任一恢复处理相对应的预定值(步骤S105为“是”),则不会发生由于恢复处理引起的打印中断。结果,在步骤S106,允许开始下一页进给。如果累积数量超过至少一个恢复处理的预定值(步骤S105为“否”),则发生由恢复处理引起的打印中断。结果,在步骤S107,不允许开始下一页进给。
如上所述,可以代替累积喷射次数,基于累积使用时间(打印时间或者设备启动时间)来确定用于执行恢复处理的定时。在这种情况下,判断在执行打印操作过程中,累积使用时间是否达到与恢复处理的周期相对应的预定值(该预定值在清洁处理的情况下和在抽吸处理的情况下是不同的)。如果任一累积使用时间均没有达到预定值,则允许开始用于打印下一页的薄片进给。如果至少一个累积使用时间达到了预定值,则不允许开始下一页进给。
除清洁机构和抽吸机构以外,恢复机构还包括用于收纳通过预喷射所排出的墨的收纳单元和用于排出收纳单元中累积的墨的机构。收纳单元中可以累积的墨量是有限的,并且在该量超过收纳单元的容量之前要进行收纳单元中的墨的排出。在从收纳单元排出墨时,需要打印中断时间(等待时间),并且可能出现上述情况。因此,控制单元计数预喷射的累积喷射次数,并且进行控制,以根据计数值是否达到了与收纳单元的容量相对应的预定值来判断是否允许通过薄片进给单元进行下一页的薄片进给。如果预喷射的计数值没有达到预定值,则允许开始用于打印下一页的下一页进给。如果预喷射的计数值达到了预定值,则不允许开始下一页进给。
这样,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基于是否执行了恢复机构中的恢复处理,判断是否允许在打印当前页的同时通过薄片进给单元进行下一页的薄片进给。更具体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根据累积喷射次数或者累积使用时间是否达到了与清洁操作的周期相对应的预定值,判断是否允许在打印当前页的同时通过薄片进给单元进行下一页的薄片进给。在第四典型实施例中,同样可以获得与第一典型实施例中所述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除上述典型实施例的功能以外,第五典型实施例还具有用于在打印单元的打印之后进行下一页的打印的临时中断以定影并干燥墨的干燥模式。这是为了防止薄片上的墨的渗色和防止墨转印到下一页上。基于当前页的打印中喷射的墨量,如果喷射的墨量大于预定值,也就是说,如果薄片的湿度大,则控制单元执行该干燥模式。可选地,可以根据用户输入到操作单元的指示执行该干燥模式。换句话说,根据本例子,将干燥模式的执行定义为临时打印中断事件,其中,该临时打印中断事件是图5的步骤S11中的禁止下一页进给的必要条件。控制单元基于当前页的打印中喷射的墨量或者是否存在用户输入到操作单元的指示,判断是否执行了干燥模式,并且基于该判断进行控制,以判断是否允许在打印当前页的同时通过薄片进给单元进行下一页的薄片进给。因而,可以获得与上述典型实施例中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以上说明了禁止下一页进给的几个例子,但是可以组合这些例子的全部或部分来实现本发明。
尽管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12)

1.一种打印设备,包括:
薄片进给部件,用于从贮存单元逐一进给薄片;
涂布部件,用于在所进给的薄片上涂布涂布液;
打印部件,具有用于在涂布过的薄片上进行打印操作的记录头;
恢复部件,用于对所述记录头进行恢复处理;以及
控制部件,用于控制所述薄片进给部件、所述涂布部件、所述打印部件和所述恢复部件的操作,
其中,所述控制部件根据是否发生导致打印操作的临时中断或延迟的恢复处理,控制在打印当前页的同时开始下一页的薄片进给的定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恢复部件包括用于对所述记录头的喷嘴表面进行清洁的清洁机构,以及
所述控制部件进行控制,以根据累积喷射次数或累积使用时间是否达到了与所述清洁的周期相对应的预定值,判断是否允许在打印所述当前页的同时进行所述下一页的薄片进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恢复部件包括用于对所述记录头的喷嘴进行抽吸的抽吸机构,以及
所述控制部件进行控制,以根据累积喷射次数或累积使用时间是否达到了与所述抽吸的周期相对应的预定值,判断是否允许在打印所述当前页的同时进行所述下一页的薄片进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恢复部件包括用于收纳通过预喷射所排出的墨的收纳单元和用于排出累积在所述收纳单元中的墨的机构,以及
所述控制部件进行控制,以根据所述预喷射的累积喷射次数是否达到了与所述收纳单元的容量相对应的预定值,判断是否允许在打印所述当前页的同时进行所述下一页的薄片进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件进行控制,使得在开始了所述下一页的薄片进给之后,当在所述当前页的薄片输送中检测到发生了意外中断时,立即停止所述下一页的薄片进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件进行控制,以根据已停止了进给的所述下一页的前边缘位置,判断在重新开始薄片进给之后是在所进给的薄片上进行打印还是不进行打印而排出所述薄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件进行控制,使得如果所述下一页的前边缘位置位于尚未到达所述涂布部件的涂布位置的位置,则在重新开始薄片进给之后进行打印,并且如果所述下一页的前边缘位置通过了所述涂布位置,则在重新开始薄片进给之后不进行打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液是颜料墨用的预处理液。
9.一种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从贮存单元逐一进给薄片;
在所进给的薄片上涂布涂布液;
利用记录头在涂布过的薄片上打印图像;
对所述记录头进行恢复处理;以及
根据是否发生导致打印操作的临时中断或延迟的恢复处理,控制在当前页的打印过程中进行下一页的薄片进给的定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如果在开始了所述下一页的薄片进给之后,在所述当前页的薄片输送中发生意外中断,则根据停止薄片进给之后的前边缘位置,判断在重新开始薄片进给之后是在所进给的薄片上进行打印还是不进行打印而排出所述薄片。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比较剩余墨量和预定值;以及
判断是否允许在打印所述当前页的同时进行所述下一页的薄片进给。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根据所述剩余墨量所设置的预定值和根据仍未打印数据所估计出的墨使用量,判断所述剩余墨量是否足以打印所述下一页;以及
判断是否允许在打印所述当前页的同时进行所述下一页的薄片进给。
CN201010175486.4A 2009-05-15 2010-05-17 打印设备和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852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18977 2009-05-15
JP2009-118977 2009-05-15
JP2010-082797 2010-03-31
JP2010082797A JP4902764B2 (ja) 2009-05-15 2010-03-31 プリント装置の給紙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85266A CN101885266A (zh) 2010-11-17
CN101885266B true CN101885266B (zh) 2013-07-24

Family

ID=42313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75486.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85266B (zh) 2009-05-15 2010-05-17 打印设备和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529056B2 (zh)
EP (1) EP2251203B1 (zh)
JP (1) JP4902764B2 (zh)
CN (1) CN1018852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112013032093B1 (pt) 2011-06-15 2021-03-0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étodo de impressão, sistema de impressão e meio de armazenamento legível por máquina tangível
EP2720870B1 (en) * 2011-08-17 2016-10-0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ing system and method
JP5875404B2 (ja) * 2012-02-21 2016-03-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948943B2 (ja) * 2012-02-21 2016-07-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5875406B2 (ja) 2012-02-22 2016-03-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184131B2 (ja) * 2012-03-29 2017-08-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112876B2 (ja) * 2013-01-24 2017-04-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WO2017111906A1 (en) * 2015-12-21 2017-06-2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nitiating a shortage model
CN106418649A (zh) * 2016-10-26 2017-02-22 云南中烟再造烟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再造烟叶涂布量在线检测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US10536597B2 (en) * 2017-06-22 2020-01-1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JP7112654B2 (ja) * 2018-05-29 2022-08-0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8773208A (zh) * 2018-06-27 2018-11-09 阜阳市易邦办公设备销售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CN108773207A (zh) * 2018-06-27 2018-11-09 阜阳市易邦办公设备销售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JP2020116829A (ja) * 2019-01-24 2020-08-0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172764B2 (ja) * 2019-03-14 2022-11-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印刷装置
CN113434096A (zh) * 2021-05-17 2021-09-24 厦门汉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打印机及其适配器工作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CN114132088A (zh) * 2021-11-17 2022-03-04 江门市得实计算机外部设备有限公司 擦除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0575A (zh) * 2004-02-12 2005-08-31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涂布装置、记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2925B2 (ja) * 1984-03-09 1994-05-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廃インク溜め及び該廃インク溜めを有する記録装置
JPH0698775B2 (ja) * 1984-03-09 1994-12-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廃インク溜め容器及び該容器を有する記録装置
JPH09226105A (ja) * 1996-02-21 1997-09-02 Canon Inc 記録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JPH11188855A (ja) * 1997-12-26 1999-07-13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316423A (ja) * 2001-02-15 2002-10-29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方法
US6619776B2 (en) * 2001-03-30 2003-09-1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device capable of detecting existence of ink and ink cartridge with high accuracy
JP4114608B2 (ja) * 2001-10-12 2008-07-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該記録装置の記録方法
JP4402870B2 (ja) * 2002-10-08 2010-01-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印刷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給紙方法及び給紙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5199446A (ja) * 2004-01-13 2005-07-28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4663276B2 (ja) * 2004-08-13 2011-04-06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797613B2 (ja) * 2005-01-13 2011-10-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6264275A (ja) * 2005-03-25 2006-10-05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の廃液処理方法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07090635A (ja) * 2005-09-28 2007-04-12 Brother Ind Ltd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
JP4710587B2 (ja) * 2005-12-15 2011-06-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8006734A (ja) * 2006-06-30 2008-01-17 Canon Finetech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8044300A (ja) * 2006-08-21 2008-02-28 Brother Ind Ltd 記録装置及びパルス生成制御装置
JP2009040007A (ja) * 2007-08-10 2009-02-26 Brother Ind Ltd 画像記録装置
JP5326418B2 (ja) * 2007-10-05 2013-10-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219638B2 (ja) * 2008-06-06 2013-06-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0575A (zh) * 2004-02-12 2005-08-31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涂布装置、记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529056B2 (en) 2013-09-10
EP2251203A1 (en) 2010-11-17
EP2251203B1 (en) 2016-03-16
JP4902764B2 (ja) 2012-03-21
CN101885266A (zh) 2010-11-17
US20100289841A1 (en) 2010-11-18
JP2010284966A (ja) 2010-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85266B (zh) 打印设备和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
US8162436B2 (en) Fluid discharging apparatus
JP4535000B2 (ja) 液滴吐出装置、記録媒体搬送ローラの液滴付着防止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搬送ローラ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6562978B2 (ja) 記録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15657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吐出検知ユニット
CN101844444B (zh) 喷墨记录设备
US20170106655A1 (en) Liquid discharger and liquid discharger failure detection method
US20090169222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RU2371320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струйной печати и способ струйной печати
US20130162712A1 (en) Image formation device and image formation method
JP501493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215420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17732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having function to drive transport belt based on charge leak
CN102729645B (zh) 双面打印系统及操作打印机的方法
JP200619898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15002257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ed Application Of Release Agent In An Inkjet Printer With In-Line Coating
US20120075367A1 (en) Imaging Device Configured To Remove Residual Marking Material From An Intermediate Imaging Member
JP532110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902254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the application of release agent in an inkjet printer
US20100066792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etering fluid film in an ink jet printing system
JPH0531871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
JP200619898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240017549A1 (en)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for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JP201017385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6979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24

Termination date: 201705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