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78719B - 一种侧耳类食用菌快捷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侧耳类食用菌快捷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78719B CN101878719B CN200910139150XA CN200910139150A CN101878719B CN 101878719 B CN101878719 B CN 101878719B CN 200910139150X A CN200910139150X A CN 200910139150XA CN 200910139150 A CN200910139150 A CN 200910139150A CN 101878719 B CN101878719 B CN 10187871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er
- bacterium
- mould
- water
- fung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ertilizers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侧耳类食用菌快捷栽培方法,其工艺步骤包括制模、培养料处理、制作菌墩、培菌、采摘。本发明制作的菌墩合理的利用空间,立体栽培,占地面积少。在制作菌墩地过程中,中间留一个圆孔作为填土、注水,做好后的菌墩用一个直径比其大的塑料膜罩盖住,前期培菌时,因氧气贯通整个培养菌墩的中间及四周,菌丝萌发迅速并快速吃料,在短时间内即可以封住料面,有效的防止杂菌侵染。后期管理时,往菌墩中间的圆孔注入泥土、清水,充足及均衡的水分保证了产量。本发明的模器制作简单、成本低廉、操作使用方便,菌墩的构造新颖、合理、独特,大大简化了现有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具有污染率低、发菌速度快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侧耳类食用菌快捷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侧耳类食用菌栽培大都是采用袋料、畦式、层叠式等出菇法。袋料出菇法操作烦琐、用工量大,畦式覆土出菇法则占地面积大、且出菇时菇体沾泥、品质差,层叠式出菇法同样需要覆土。以上食用菌栽培同时都既有生长周期长、后期管理不便、污染率高、生物转化率低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侧耳类食用菌快捷栽培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解决方案是:一种侧耳类食用菌快捷栽培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制作模具:取高0.5--1米、直径30--60厘米的油桶,去掉两头盖,纵向将桶从中间割开,然后再将两边桶一边用合页连接起来,一边用锁头扣固定,用来制作菌墩的模具(1)。利用高1.2米,直径16厘米的塑料圆芯管,用来制作往菌墩中间填土的圆孔的模具(2)。利用高1米,直径6厘米的管芯圆柱,用来制作往菌墩中间注水的圆孔的模具(3)。利用竹片编成一个高0.6--1.2米、直径50--80厘米的柱型骨架,上面及四周用塑料模全封住,在上面穿3-4个孔,然后再用干净的棉花把孔堵住,用来制作既可以保证氧气流通,又可以防杂菌侵染、保湿及保温的塑料膜罩(4)。
2、培养料处理:用稻草、玉米芯、玉米秆、黄豆秆农作物秸秆单独或几种混合并粉碎成米粒大的颗粒100公斤、玉米粉5公斤、麦麸10公斤、石膏粉2公斤、生石灰3公斤、磷肥3公斤、过磷酸钙1公斤、白糖1公斤、磷酸二氢钾0.3公斤、硫酸镁0.3公斤、多菌灵0.1公斤,水150公斤。先将白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多菌灵用水化开后备用,其余原料与农作物秸粉碎物拌匀后直接喷水拌料,把混合物料的湿度调至60-65%。然后将料堆成宽1米,高1米,长度不限的矩形,进行好氧发酵,当料温达60℃时翻堆,24小时翻堆一次,连翻三次即可将发酵好的培养料摊开让热气及异味散尽,最后装袋常压灭菌8小时。
3、制作菌墩:首先将场地及模具(1)、模具(2)、模具(3)用1%的石灰水进行消毒。接下来把按常规培养好、无污染的菌种掰成玉米粒大小的菌块备用。接种:先将模具(2)放置在模具(1)中间,然后按每装20厘米厚的料即接一层菌种,逐层压实。装满后,将模具(1)上的锁头扣打开,并轻轻把模具(1)挪离菌墩,再将模具(2)轻轻抽出,随即用1%石灰水喷洒消毒过的塑料膜罩(4)罩住菌墩。墩与墩的间隔以不妨碍操作管理为宜。
4、培菌:培养室内要求温度20~25℃,相对湿度75%左右,当菌墩上长满菌丝时,可往菌墩中填土。土质采用颗粒状的菜园土或农田土。100公斤土拌尿素0.2公斤,磷酸二氢钾0.2公斤,石灰粉1公斤,再用0.2%的多菌灵水拌成含水量达65%左右,即可往菌墩中间分层填土,边填边压实,当土填到约15厘米厚时,把模具(3)放入菌墩中间,继续填土至满,然后把模具(3)轻轻地边转动边抽出,这样形成一个注水孔。接着重新用塑料膜罩(4)把菌墩罩住。当菌墩上出现黄水时,即可将塑料膜罩(4)拿开,此时要增加光照和通风,培养室内相对湿度要达98%左右,当菌墩上长出大量的小菇时,可往菌墩中间的注水孔注入清水,浇水的多少,可根据菇生长的情况而定,只要菌盖颜色正常,边缘完整无裂缝,就表明不缺水,反之应及时灌水。
5、采摘:当菌盖长到10厘米时,可采收上市。全部采收完后,停止注水4--6天,使菌丝处于恢复状态,以积累营养之后再注水,此时水中可添加一些营养成分,即每100公斤水中加入白糖1公斤,磷酸二氢钾0.2公斤,喷施宝5毫升,注水后再用塑料膜罩(4)将菌墩盖住,几天后菌墩上又会长出小菇,拿开塑料膜罩(4),管理方法同前,如此可反复采收5~6茬,总生物转化率在300%以上。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既有如下优点:
1、制成的菌墩构造新颖、合理、独特,制作的菌墩高达0.8-1米,直径达30-60公分,不用床架、不用覆土、立体栽培、占地面积少。
2、在制作菌墩的过程中,中间留一个圆孔作为填土、注水和营养液,菌墩做好后用一个直径比其大2-3公分的塑料膜罩盖住,此罩顶上开有多孔并用干净的棉花堵住孔口,所以它既保证氧气流通,且防杂菌及保湿。前期培菌时,氧气贯通整个菌墩的中间及四周,菌丝萌发迅速并快速吃料,短时间内即可以封住料面,有效的防止杂菌侵染。后期管理时,中间的圆孔注入泥土及清水或营养液,由泥土把清水和营养液吸收并慢慢往菌墩输送水分,充足及均衡的水分及营养保证了产量。
3、生产快,两人配合一天栽培一吨原料,比塑料袋栽培效率提高几倍。
4、菇质好,本发明种的菇生长基本上与野生相仿,菇柄短、肉厚、菇丛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模具(1)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模具(1)反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模具(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模具(3)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塑料罩(4)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1、制作模具:取一个高0.5--1米、直径30--60厘米的油桶,把两头盖去掉,纵向将桶从中间割开,然后再将两边桶一边用合页连接起来,一边用锁头扣固定,用来制作菌墩的模具(1)。利用高1.2米,直径16厘米的塑料圆芯管,用来制作往菌墩中间填土的圆孔的模具(2)。利用高1米,直径6厘米的管芯圆柱,用来制作往菌墩中间注水的圆孔的模具(3)。利用竹片编成一个高0.6--1.2米、直径50--80厘米的柱型骨架,上面及四周用塑料模全封住,在上面穿3-4个孔,然后在用干净的棉花把孔堵住,用来制作既可以保证氧气流通,又可以防杂菌侵染、保湿及保温的塑料膜罩(4)。
2、培养料处理:用稻草、玉米芯、玉米秆、黄豆秆这样的农作物秸秆单独或几种混合并粉碎成米粒大的颗粒100公斤、玉米粉5公斤、麦麸10公斤、石膏粉2公斤、生石灰3公斤、磷肥3公斤、过磷酸钙1公斤、白糖1公斤、磷酸二氢钾0.3公斤、硫酸镁0.3公斤、多菌灵0.1公斤,水150公斤。先将白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多菌灵用水化开后备用,其余原料与农作物秸粉碎物拌匀后直接喷水拌料,把混合物料的湿度调至60-65%。然后将料堆成宽1米,高1米,长度不限的矩形,覆盖麻袋等透气性好的材料通氧发酵,料温达60℃时翻堆,24小时翻堆一次,连翻三次即可将发酵好的培养料摊开让热气及异味散尽,装入编织袋中,扎紧袋口,常压灭菌8小时,自然冷却后取出备用。
3、制作菌墩:首先将操作场地打扫干净,并用1%的石灰水消毒,将模具(1)的锁头扣扣好,并连同模具(2)、模具(3)用1%的石灰水消毒喷洒消毒备用。接下来把按常规培养好、无污染的菌种掰成玉米粒大小的菌块备用。接种:先将模具(2)放置在模具(1)中间,然后装一层料,放一层种,每装20厘米厚的料即接一层菌种,一般接5~7层,逐层压实。装满后,将模具(1)上的锁头扣打开,并轻轻把模具(1)挪离菌墩,再将模具(2)轻轻抽出,随即用1%石灰水喷洒消毒过的塑料膜罩(4)把菌墩罩住。墩与墩的间隔以不妨碍操作管理为宜。
4、培菌:培养室内要求温度20~25℃,相对湿度75%左右,在这种环境下,经过15--20天的培养,菌墩上即可长满菌丝,此时,可往菌墩中填土。土质采用菜园土或农田土,要求呈颗粒状。100公斤土拌尿素0.2公斤,磷酸二氢钾0.2公斤,石灰粉1公斤,用0.2%的多菌灵水拌成含水量达65%左右,土要分层填,边填边压实,当土填到约15厘米厚时,把模具(3)放入菌墩中间,继续填土至满,然后把模具(3)轻轻地边转动边抽出,这样形成一个注水孔。接着重新用塑料膜罩(4)把菌墩罩住。当菌墩上的菌丝全部扭结并出现黄水后,即可将塑料膜罩(4)拿开,此时要增加光照和通风,培养室内相对湿度要达98%左右,当菌墩上长出大量的小菇时,可往菌墩中间的注水孔注入清水,浇水的多少,可根据菇生长的情况而定,只要菌盖颜色正常,边缘完整无裂缝,就表明不缺水,反之应及时灌水。
5、采摘:当菌盖长到10厘米时,可采收上市,采收时要采大留小,用手轻轻扳下。全部采收完后,停止注水4--6天,使菌丝处于恢复状态,以积累营养之后再注水,此时水中可添加一些营养成分,即每100公斤水中加入白糖1公斤,磷酸二氢钾0.2公斤,喷施宝5毫升,注水后再用塑料膜罩(4)将菌墩盖住,几天后菌墩上又会长出小菇,拿开塑料膜罩(4),管理方法同前,如此可反复采收5~6茬,总生物转化率在300%以上。
Claims (1)
1.一种侧耳类食用菌快捷栽培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模具:取高0.5--1米、直径30--60厘米的油桶,去掉两头盖,纵向将桶从中间割开,然后再将两边桶一边用合页连接起来,一边用锁头扣固定,用来制作菌墩的模具一;利用高1.2米,直径16厘米的塑料圆芯管,用来制作往菌墩中间填土的圆孔的模具二;利用高1米,直径6厘米的管芯圆柱,用来制作往菌墩中间注水的圆孔的模具三;利用竹片编成一个高0.6--1.2米、直径50--80厘米的柱型骨架,上面及四周用塑料模全封住,在上面穿3-4个孔,然后再用干净的棉花把孔堵住,用来制作既可以保证氧气流通,又可以防杂菌侵染、保湿及保温的塑料膜罩(4);
(2)培养料处理:用稻草、玉米芯、玉米秆、黄豆秆单独或几种混合并粉碎成米粒大的颗粒100公斤、玉米粉5公斤、麦麸10公斤、石膏粉2公斤、生石灰3公斤、磷肥3公斤、过磷酸钙1公斤、白糖1公斤、磷酸二氢钾0.3公斤、硫酸镁0.3公斤、多菌灵0.1公斤,水150公斤;先将白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多菌灵用水化开后备用,其余原料与农作物秸粉碎物拌匀后直接喷水拌料,把混合物料的湿度调至60-65%;然后将料堆成宽1米,高1米,长度不限的矩形,进行好氧发酵,当料温达60℃时翻堆,24小时翻堆一次,连翻三次即可将发酵好的培养料摊开让热气及异味散尽,最后装袋常压灭菌8小时;
(3)制作菌墩:首先将场地及模具一、模具二、模具三用1%的石灰水进行消毒;接下来把按常规培养好、无污染的菌种掰成玉米粒大小的菌块备用;接种:先将模具二放置在模具一中间,然后按每装20厘米厚的料即接一层菌种,逐层压实;装满后,将模具一上的锁头扣打开,并轻轻把模具一挪离菌墩,再将模具二轻轻抽出,随即用1%石灰水喷洒消毒过的塑料膜罩(4)罩住菌墩;墩与墩的间隔以不妨碍操作管理为宜;
(4)培菌:培养室内要求温度20~25℃,相对湿度75%左右,当菌墩上长满菌丝时,可往菌墩中填土,土质采用颗粒状的菜园土或农田土;100公斤土拌尿素0.2公斤,磷酸二氢钾0.2公斤,石灰粉1公斤,再用0.2%的多菌灵水拌成含水量达65%左右,即可往菌墩中间分层填土,边填边压实,当土填到约15厘米厚时,把模具三放入菌墩中间,继续填土至满,然后把模具三轻轻地边转动边抽出,这样形成一个注水孔;接着重新用塑料膜罩(4)把菌墩罩住;当菌墩上出现黄水时,即可将塑料膜罩(4)拿开,此时要增加光照和通风,培养室内相对湿度要达98%左右,当菌墩上长出大量的小菇时,可往菌墩中间的注水孔注入清水,浇水的多少,可根据菇生长的情况而定,只要菌盖颜色正常,边缘完整无裂缝,就表明不缺水,反之应及时灌水;
(5)采摘:当菌盖长到10厘米时,可采收上市;全部采收完后,停止注水4--6天,使菌丝处于恢复状态,以积累营养之后再注水,此时水中可添加一些营养成分,即每100公斤水中加入白糖1公斤,磷酸二氢钾0.2公斤,喷施宝5毫升,注水后再用塑料膜罩(4)将菌墩盖住,几天后菌墩上又会长出小菇,拿开塑料膜罩(4),管理方法同前,如此可反复采收5~6茬,总生物转化率在300%以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39150XA CN101878719B (zh) | 2009-05-05 | 2009-05-05 | 一种侧耳类食用菌快捷栽培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39150XA CN101878719B (zh) | 2009-05-05 | 2009-05-05 | 一种侧耳类食用菌快捷栽培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78719A CN101878719A (zh) | 2010-11-10 |
CN101878719B true CN101878719B (zh) | 2012-11-21 |
Family
ID=43050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3915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78719B (zh) | 2009-05-05 | 2009-05-05 | 一种侧耳类食用菌快捷栽培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878719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14305A (zh) * | 2013-04-07 | 2013-07-24 | 范子山 | 一种以秸秆为主料作为液体菌种接种及栽培食用菌的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83014B (zh) * | 2011-06-24 | 2013-01-02 | 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一种野生食用菌人工栽培菌种及其栽培方法 |
CN102550299A (zh) * | 2012-02-25 | 2012-07-11 | 何寒 | 一种液体菌种培养时免接种及快速获得的方法 |
CN102612992A (zh) * | 2012-03-28 | 2012-08-01 | 何寒 | 一种墙式立体栽培鸡腿菇的方法 |
CN103960062A (zh) * | 2014-05-29 | 2014-08-06 | 黄秀英 | 一种黑木耳的立体栽培方法 |
CN104025906B (zh) * | 2014-06-06 | 2016-06-29 |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秸秆造木栽培食用菌技术 |
CN104303841B (zh) * | 2014-10-16 | 2016-09-14 | 华盛绿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平菇通氧发菌的栽培工艺 |
CN105875186A (zh) * | 2014-11-24 | 2016-08-24 | 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 | 黑木耳代用料压缩法栽培技术 |
CN107567953A (zh) * | 2017-09-30 | 2018-01-12 | 遵义晨光云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 黑木耳种植工艺 |
CN108718918A (zh) * | 2018-07-26 | 2018-11-02 | 贵州晏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香菇的栽培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300067A (ja) * | 1999-04-26 | 2000-10-31 | Koosei:Kk | きのこの栽培方法及びこれに用いる栽培瓶 |
JP2001169662A (ja) * | 1999-12-21 | 2001-06-26 | Nagano Kida Kogyo Kk | きのこ栽培用カバーとそれを用いたきのこ栽培方法 |
CN2652120Y (zh) * | 2003-03-09 | 2004-11-03 | 邹启洪 | 食用菌全透气栽培钵 |
CN1895027A (zh) * | 2005-07-11 | 2007-01-17 | 王瑞林 | 可移动式植物或食用菌的树形栽培方法及其装置 |
-
2009
- 2009-05-05 CN CN200910139150XA patent/CN10187871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300067A (ja) * | 1999-04-26 | 2000-10-31 | Koosei:Kk | きのこの栽培方法及びこれに用いる栽培瓶 |
JP2001169662A (ja) * | 1999-12-21 | 2001-06-26 | Nagano Kida Kogyo Kk | きのこ栽培用カバーとそれを用いたきのこ栽培方法 |
CN2652120Y (zh) * | 2003-03-09 | 2004-11-03 | 邹启洪 | 食用菌全透气栽培钵 |
CN1895027A (zh) * | 2005-07-11 | 2007-01-17 | 王瑞林 | 可移动式植物或食用菌的树形栽培方法及其装置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14305A (zh) * | 2013-04-07 | 2013-07-24 | 范子山 | 一种以秸秆为主料作为液体菌种接种及栽培食用菌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78719A (zh) | 2010-11-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78719B (zh) | 一种侧耳类食用菌快捷栽培方法 | |
CN102283013B (zh) | 利用杏鲍菇废菌渣栽培高品质秀珍菇的方法 | |
CN103787700B (zh) | 一种茶树菇的培养基及栽培方法 | |
CN106831238A (zh) | 土著微生物益生菌制作微生物肥料、营养液、饲料、农药、发酵床养殖方法 | |
US6378244B1 (en) | Method of cultivating fruit bodies of agaricus blazei in artificial mushroom cultivation bed | |
CN104920074A (zh) | 一种利用菌类栽培改良土壤有机质的方法 | |
CN101897273A (zh) | 一种鸡腿菇栽培方法及栽培基质 | |
CN102523936A (zh) | 一种利用香蕉秆、茎叶作基质露天栽培竹荪的方法 | |
CN102924156A (zh) | 一种栽培鸡腿菇的培养基及其栽培方法 | |
CN104987156B (zh) | 一种利用菌糠的宾王菇培养基及栽培宾王菇的方法 | |
CN102612988A (zh) | 一种利用玉米芯栽培鸡腿菇的方法 | |
CN105009931A (zh) | 一种杏鲍菇液体菌种制备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方法 | |
CN103190292A (zh) | 粗腿羊肚菌的林下栽培方法 | |
CN106187515B (zh) | 利用食用菌菌渣制作的羊肚菌营养袋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798057A (zh) | 一种银耳培养基及其栽培方法 | |
CN104557181A (zh) | 一组软网状好氧发酵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3583225A (zh) | 一种利用木薯杆栽培优质高产秀珍菇的方法 | |
CN102948324A (zh) | 利用使用过的生物垫料生产食用菌的方法 | |
CN105052540A (zh) | 一种利用秸秆、棉籽壳栽培平菇的方法 | |
CN104641942A (zh) | 一种桑枝栽培平菇的方法 | |
CN110122188A (zh) | 食用菌栽培营养促进剂及其应用 | |
CN102204475B (zh) | 一种合生离褶伞圈白蘑js39菌种及其应用 | |
CN104054507A (zh) | 一种平菇高产栽培方法 | |
CN108338039A (zh) | 一种抗病虫鸡腿菇栽培料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 | |
CN103270889A (zh) | 一种秀珍菇畦床生料覆土栽培技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1 Termination date: 201305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