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9052B - 布帛、复合片材、研磨布和擦拭制品 - Google Patents

布帛、复合片材、研磨布和擦拭制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49052B
CN101849052B CN2008801149143A CN200880114914A CN101849052B CN 101849052 B CN101849052 B CN 101849052B CN 2008801149143 A CN2008801149143 A CN 2008801149143A CN 200880114914 A CN200880114914 A CN 200880114914A CN 101849052 B CN101849052 B CN 1018490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k
cloth
polyester multifilament
textiles
polye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1491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49052A (zh
Inventor
田中谦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ijin Fronti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ijin Fiber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ijin Fibers Ltd filed Critical Teijin Fiber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490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90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490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90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44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D02G3/442Cut or abrasion resistant yarns or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2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fibres or filaments constituting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283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fibres or filaments constituting the yarns or threads synthetic polymer-based, e.g. polyamide or polyester fib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37/00Lapping machines or devices; Accessories
    • B24B37/11Lapping tools
    • B24B37/20Lapping pads for working plane surfaces
    • B24B37/24Lapping pads for working plane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properties of the pad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next to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02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of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00Woven fabrics designed to make specified articles
    • D03D1/0017Woven household fabrics
    • D03D1/0023Mobs or wipe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2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fibres or filaments constituting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292Conjugate,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fibres or fila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3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fibres or filaments
    • D03D15/33Ultrafine fibres, e.g. microfibres or nanofibre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4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47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multicomponent, e.g. blended yarns or thr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2/00Composition or structural features of fibres which form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2/02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fibres
    • B32B2262/0276Polyester fib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54Wear resista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28Hydrophil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32/00Cleaning articles, e.g. mops, wi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37/00Clothing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04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esters, e.g.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10Physical properties poro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 Chemical Or Physical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 Multicomponent Fibers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 Cleaning Implements For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使用聚酯复丝A和聚酯复丝B得到布帛后,根据需要将由有机材料形成的片材层合于该布帛而制成复合片材,使用所述布帛或复合片材得到研磨布或者擦拭制品,其中所述聚酯复丝A由消光剂含有率在0.5重量%以下的聚酯形成、单纤维径为50~1500nm,所述聚酯复丝B由消光剂含有率在0.5重量%以下的聚酯形成、单纤维径为3μm以上。

Description

布帛、复合片材、研磨布和擦拭制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极细纤维的布帛和使用该布帛而成的复合片材、以及使用这种布帛或复合片材而成的研磨布和擦拭制品。
背景技术
以往,含有极细纤维的的布帛在研磨布、擦拭制品等领域中广泛使用。
研磨布多用于在记录磁盘的基板表面形成微细沟槽(例如,参见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4)。所述沟槽越是均匀且微细,越能将记录磁盘和磁头间的距离缩小,因此磁盘等的高容量化及高存储密度化成为可能。
另外,擦拭布和擦拭带(wiping tape)等擦拭制品用于清扫用途、擦拭眼镜用途、IC、半导体等产业用途、擦拭透镜用途等中(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5、专利文献6、专利文献7、专利文献8)。作为所述的擦拭制品,已知有含有天然纤维的擦拭制品、由无纺布形成的擦拭制品、使用聚酯纤丝的擦拭制品等。
但是,含有天然纤维的擦拭制品,存在擦拭对象物表面会有脱毛、起尘之类的问题。另外,由无纺布形成的擦拭制品,存在从无纺布脱落的纤维落到擦拭对象物表面、起尘之类的问题。另外,使用聚酯纤丝的擦拭制品存在如下问题:普通聚酯中含有的消光剂脱落到擦拭对象物表面从而消光剂自身成为尘埃的问题,以及使擦拭对象物表面产生瑕疵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3611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30882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17959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5-329534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昭61-228821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5-160721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平11-152644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06-3361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布帛和使用该布帛而成的复合片材、以及使用该布帛或该复合片材而成的研磨布和擦拭制品,所述布帛可以作为能够在降低被研磨物表面缺陷(刮痕)发生率的同时在被研磨物上形成微细沟槽的研磨布用布帛使用,而且还可以作为擦拭性良好且起尘少的擦拭制品用布帛使用。上述目的可以通过本发明的布帛、复合片材、研磨布和擦拭制品达成。
本发明的布帛是具有如下特征的布帛:含有聚酯复丝A和聚酯复丝B,所述聚酯复丝A由消光剂含有率在0.5重量%以下的聚酯形成、单纤维径为50~1500nm,所述聚酯复丝B由消光剂含有率在0.5重量%以下的聚酯形成、单纤维径为3μm以上。
在此,优选上述聚酯复丝A的纤丝数为1000根以上。另外,优选上述聚酯复丝A是将由海成分和岛成分构成的海岛型复合纤维的海成分溶解除去而得到的复丝。另外,优选上述聚酯复丝B的纤丝数为10~300根的范围内。另外,优选上述聚酯复丝A和聚酯复丝B作为复合丝含于布帛。此时,在上述复合丝中,优选聚酯复丝A的丝长DA与聚酯复丝B的丝长DB的比DA/DB为1.05以上。
在本发明的布帛中,优选:布帛是含有上述复合丝的纺织物,在该纺织物的纺织物组织中,上述复合丝作为浮线根数为2根以上的浮经成分和/或浮纬成分而含有(存在)。而且,优选布帛为纺织物,且该纺织物的布面覆盖系数CF为1500~4500的范围内。另外,优选布帛的厚度为0.10~0.80mm的范围内。另外,优选采用KES风格测试仪测定的布帛的压缩刚度为0.08~0.9的范围内。另外,优选亲水剂以相对于布帛重量为0.2~10.0重量%的范围附着于布帛。此时,优选用JISL1096-1998 6.26.1滴落法测定的吸水速度为10秒以下。另外,优选布帛的经方向的伸长率和纬方向的伸长率都在200%以下。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在上述布帛上贴合由有机材料形成的片材而成的复合片材。
在此,优选由有机材料形成的上述片材的厚度为20~500μm的范围内。另外,优选由有机材料形成的上述片材由多孔发泡体构成。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使用上述布帛或复合片材而成的研磨布。另外,提供使用上述布帛或复合片材而成的擦拭制品。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布帛和使用该布帛而成的复合片材、以及使用该布帛或该复合片材而成的研磨布和擦拭制品,所述布帛可以作为能够在降低被研磨物表面缺陷(刮痕)发生率的同时在被研磨物上形成微细沟槽的研磨布用布帛使用,而且还可以作为擦拭性良好且起尘少的擦拭制品用布帛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本发明中可用于对海岛型复合纤维进行纺丝的纺丝喷丝头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在本发明中可用于对海岛型复合纤维进行纺丝的纺丝喷丝头的其他例子的示意图。
应予说明,1是分配前的岛成分聚合物贮留部分,2是岛成分的分配用导入孔,3是海成分的导入孔,4是分配前的海成分聚合物贮留部分,5是单个的海/岛(=鞘/芯)结构形成部,6是海岛整体的合流挤压部。
图3是采用KES风格测试仪制成的压缩特性曲线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发明的布帛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聚酯复丝A的单纤维径(单纤维直径)在50~1500nm(优选100~1000nm,更优选400~800nm,特别优选520~800nm)的范围内。将所述单纤维径换算成单丝纤度,相当于0.00002~0.022dtex。在此,当单纤维径不足50nm时,不仅制造变得困难,而且由于纤维强度变低而不适宜实用。相反,当单纤维径超过1500nm时,将布帛用作研磨布用布帛时,由于无法在被研磨物上形成微细沟槽而不适宜。另外,当单纤维径超过1500nm时,将布帛用作擦拭制品用布帛时,得不到充分的擦拭性而不适宜。另外,单纤维的截面形状为圆截面以外的异形截面时,将外接圆的直径作为单纤维径。另外,单纤维径可以通过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拍摄纤维的横截面来测定。
上述聚酯复丝A中,虽然纤丝数无特别限定,但优选为1000以上(更优选2000~20000,特别优选2000~10000)。另外,作为聚酯复丝A的总纤度(单纤维纤度和纤丝数的乘积),优选在5~200dtex的范围内。
很重要的一点是,形成所述聚酯复丝A的聚合物是消光剂含有率相对于聚酯重量为0.5重量%以下(更优选0.1重量%以下,特别优选0重量%)的聚酯。如果聚酯中含有的消光剂相对于聚酯重量多于0.5重量%,则将布帛用作研磨布用布帛的情况下,在用研磨布研磨被研磨物时,被研磨物表面变得易产生缺陷(刮痕)而不适宜。另外,如果聚酯中含有的消光剂相对于聚酯重量多于0.5重量%,则将布帛用作擦拭制品用布帛时,构成布帛的纤维中含有的消光剂粒子因擦拭对象物和纤维间的摩擦而脱落到对象物的表面,消光剂本身成为尘埃,进而可能使对象物产生瑕疵。
另外,作为形成上述聚酯复丝A的聚酯的种类,优选例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立构复合(stereocomplex)聚乳酸、聚乳酸、使第3成分共聚而得的聚酯等。应予说明,本发明所说的消光剂是二氧化钛,二氧化钛是无机微粒的一种。所述二氧化钛的含量可以通过使用荧光X射线(理学电机工业株式会社制ZSX100e)的方法、使用溶剂将聚酯溶解的方法等来进行测定。
另外,在不损害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根据需要,上述聚合物中可以含有阳离子染料可染剂、防着色剂、热稳定剂中的1种或2种以上,但优选不含无机微粒。
上述聚酯复丝A的纤维形态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对上述聚酯复丝A施以一般的空气加工、假捻卷曲加工。
另一方面,很重要的一点是,聚酯复丝B的单纤维径在3μm以上(优选3~30μm)的范围内。如果该单纤维径小于3μm,则由于布帛的压缩刚度变小,使用布帛作为研磨布用布帛时,被研磨物表面易产生缺陷(刮痕)而不适宜。另外,如果该单纤维径小于3μm,则使用布帛作为擦拭制品用布帛时,布帛表面变平坦而擦拭性有可能受损。在此,单纤维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截面以外的异形截面时,将外接圆的直径作为单纤维径。单纤维径与上述相同,可以通过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拍摄纤维的横截面来进行测定。
上述聚酯复丝B中,纤丝数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0~300根(优选30~150根)的范围内。另外,所述聚酯复丝B的纤维形态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长纤维(长复丝)。单纤维的截面形状也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圆、三角、扁平、中空等公知的截面形状。另外,可以对上述聚酯复丝B施以一般的空气加工、假捻卷曲加工。特别是当上述聚酯复丝B为假捻卷曲加工丝时,使用布帛作为研磨布用布帛的情况下,由于布帛的缓冲性提高而缺陷(刮痕)的发生率降低,是优选的。另外,当上述聚酯复丝B为假捻卷曲加工丝时,使用布帛作为擦拭制品用布帛的情况下,擦拭性能提高,是优选的。另外,作为上述假捻卷曲加工丝的卷曲率,优选为4~30%的范围内。
很重要的一点是,形成上述聚酯复丝B的聚合物是消光剂含有率相对于聚酯重量为0.5重量%以下(更优选0.1重量%以下,特别优选0重量%)的聚酯。如果聚酯中含有的消光剂相对于聚酯重量多于0.5重量%,则使用布帛作为研磨布用布帛的情况下,在使用研磨布研磨被研磨物时,被研磨物表面变得易产生缺陷(刮痕)而不适宜。另外,如果聚酯中含有的消光剂相对于聚酯重量多于0.5重量%,则使用布帛作为擦拭制品用布帛时,构成布帛的纤维中含有的消光剂粒子因擦拭对象物和纤维间的摩擦而脱落到对象物的表面,消光剂本身成为尘埃,进而可能使对象物产生瑕疵。
另外,作为形成上述聚酯复丝B的聚酯的种类,只要是聚酯系聚合物就无特别限定,优选例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立构复合聚乳酸、聚乳酸、使第3成分共聚而得的聚酯等。作为所述聚酯,可以是经原料再生或化学再生得到的聚酯。进而,也可以是在日本特开2004-270097号公报、日本特开2004-211268号公报中记载的那样的、使用含有特定的磷化合物和钛化合物的催化剂而得到的聚酯。特别是如下所述,在具有高沸水收缩率方面特别优选共聚聚酯。在不损害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根据需要,该聚合物中可以含有阳离子染料可染剂、防着色剂、热稳定剂中的1种或2种以上,但优选不含无机微粒。
上述聚酯复丝A和聚酯复丝B优选作为复合丝含于布帛。如果在布帛内含有所述复合丝,则使用该布帛作为研磨布用布帛时,可以提高研磨性能。另外,如果在布帛内含有所述复合丝,则使用该布帛作为擦拭制品用布帛时,可以提高擦拭性能。此时,作为上述聚酯复丝A和聚酯复丝B的复合方法,例示有交织空气加工、合丝假捻卷曲加工、包覆加工等。其中,在形成明确的芯鞘结构方面,优选交织空气加工。另外,在上述复合丝中,复合丝所含的聚酯复丝A的丝长DA与聚酯复丝B的丝长DB的比DA/DB优选为1.05以上(优选为1.1~1.4)。如果该比DA/DB为1.05以上,使用该布帛作为研磨布用布帛时,可以提高研磨性能。另外,如果该比DA/DB为1.05以上,使用该布帛作为擦拭制品用布帛时,可以提高擦拭性能。相反,如果该比DA/DB大于1.4,则制造布帛时的工艺性有可能降低。
本发明的布帛中,布帛的组织不受限定,可以是纺织物,也可以是针织物。
上述纺织物的组织无特别限定,可以是用一般的方法织造的。层数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2层以上的多层。例如,作为纺织物组织,例示有平纹组织、斜纹组织、缎纹组织等三原组织,变化组织、变化斜纹组织等变化组织,经双层组织、纬双层组织等单面双层组织,经编丝绒组织等。其中,优选由上述聚酯复丝A和聚酯复丝B构成的复合丝作为浮线根数为2根以上的浮经成分和/或浮纬成分而含有(存在)的纺织物组织。具体地说,优选斜纹组织或缎纹组织。例如,4/1的5片缎纹组织的情况下,纺织物组织含有浮线根数为4根的浮纬成分。
如果纺织物组织为斜纹组织或缎纹组织,则使用布帛作为研磨布用布帛时,可以降低被研磨物表面缺陷(刮痕)而优选。即,组织的浮丝的拱起变高,由经丝和纬丝形成大幅凹陷的交点(组织点),由于在此交点可以捕集因研磨产生的碎屑,因而可以降低被研磨物表面缺陷(刮痕)。纺织物组织为平纹组织时,有可能交点的凹陷不充分而易发生被研磨物表面缺陷(刮痕)。
另外,如果纺织物组织为斜纹组织或缎纹组织,则使用布帛作为擦拭制品用布帛时,可以提高擦拭性能,是优选的。即,组织的浮丝的拱起变高,因而由经丝和纬丝形成大幅凹陷的交点(组织点),由于在该凹陷的交点可以捕集擦拭掉下的微小尘埃、油脂等,因而可得到优异的擦拭性和捕集性。纺织物组织为平纹组织时,有可能交点的凹陷不充分。
另外,布帛为纺织物时,优选:聚酯复丝A作为单独丝条、或聚酯复丝A和其他丝条的复合丝仅配置于纺织物的经丝和纬丝中的任一方,另一方配置上述聚酯复丝B。如果采用所述构成,则由于纺织物内的空隙变大、纺织物的缓冲性提高,因而不仅被研磨物上能够形成微细沟槽,而且可以降低缺陷(刮痕)的发生,因而优选。此时,作为上述缓冲性,以采用KES风格测试仪测定的压缩刚度计,为0.08~0.9(更优选0.1~0.7)的范围内,这在降低被研磨物表面缺陷(刮痕)发生率方面是优选的。在此,压缩刚度是缓冲性的代用特性,数值越大表示缓冲性越高,数值越小表示缓冲性越小。虽然对于在布帛的压缩刚度(缓冲性)变大时、不仅可以在被研磨物上形成微细沟槽还可以降低缺陷(刮痕)的发生的理由尚不明确,但是推定为,即使布帛表面上附着了成为缺陷(刮痕)原因的异物,由于该布帛的缓冲性将影响减小了。如果纺织物的经丝和纬丝双方均配置聚酯复丝A,则使用该布帛作为研磨布用布帛时,由于纺织物的缓冲性降低而有可能导致缺陷(刮痕)的发生率提高。
另外,布帛为纺织物时,该纺织物的布面覆盖系数CF优选为1500~4500(更优选2300~4000)的范围内。如果纺织物的布面覆盖系数CF在该范围内,则使用该布帛作为研磨布用时,被研磨物上能够形成微细沟槽而优选。另外,如果纺织物的布面覆盖系数CF在该范围内,则使用该布帛作为擦拭制品用布帛时,擦拭性能提高而优选。如果纺织物的布面覆盖系数CF小于1500,则在研磨布用纺织物中赋予研磨剂时,可能分散性变得不充分而难以在被研磨物上形成微细沟槽。另外,如果纺织物的布面覆盖系数CF小于1500,由于纺织物的刚性降低,因而使用该布帛作为擦拭制品用布帛时,可能导致操作性降低。如果纺织物的布面覆盖系数CF大于4500,则可能刚性变得过高而难以在被研磨物上形成微细沟槽。另外,如果纺织物的布面覆盖系数CF大于4500,则可能刚性变得过高而擦拭性能降低。另外,本发明所说的布面覆盖系数CF用下述式表示。
CF=(DWp/1.1)1/2×MWp+(DWf/1.1))1/2×MWf
其中,DWp为经丝总纤度(dtex),MWp为经丝织密度(根/2.54cm),DWf为纬丝总纤度(dtex),MWf为纬丝织密度(根/2.54cm)
另外,本发明的布帛为针织物时,针织物组织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用普通的方法编制的。层数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2层以上的多层。例如,作为针织物组织,优选例示有平针组织、罗纹组织、双罗纹组织、双反面组织、集圈组织、浮线组织、半畦编组织、花边网眼组织、绒头组织(添え毛编)、单梳栉经平组织、单梳栉经缎组织、双梳栉经绒组织、双梳栉经绒-经平组织、背面起绒组织、提花组织等。
本发明的布帛,优选为仅由上述聚酯复丝A和聚酯复丝B构成,但如果相对于布帛重量为30重量%以下,则也可以含有其他纤维。
在本发明的布帛中,优选厚度为0.10~0.80mm(更优选0.17~0.60mm)的范围内。如果该厚度小于0.10mm时,则使用该布帛作为研磨布用布帛时,缓冲性降低而可能导致被研磨物表面易产生缺陷(刮痕)。另外,如果该厚度小于0.10mm,则使用该布帛作为擦拭制品用布帛时,布帛的刚性降低而可能导致作业性受损。相反,如果厚度大于0.80mm,则使用该布帛作为研磨布用布帛时,可能导致作业性降低。另外,如果厚度大于0.80mm,则使用该布帛作为擦拭制品用布帛时,刚性变得过高而可能导致擦拭性降低。
上述布帛可以通过以下的制造方法进行制造。即,使用海岛型复合纤维(作为聚酯复丝A使用,是由岛成分和海成分形成的海岛型复合纤维,岛成分由消光剂含有率相对于聚酯重量为0.5重量%以下(更优选0.1重量%以下,特别优选0重量%)的聚酯形成且岛成分的直径为50~1500nm(优选100~1000nm,更优选400~800nm,特别优选520~800nm))和聚酯复丝(作为聚酯复丝B使用,由消光剂含有率相对于聚酯重量为0.5重量%以下(更优选0.1重量%以下,特别优选0重量%)的聚酯形成,单纤维径为3μm以上)编织成布帛之后,将上述海岛型复合纤维的海成分用碱水溶液溶解除去,从而可以制造上述布帛。
在此,在上述的海岛型复合纤维中,构成该纤维的聚合物只要是海成分聚合物比岛成分聚合物的溶解性高的组合则任意组合均可,但特别优选为溶解速度比(海/岛)为200以上。所述溶解速度比小于200时,由于在溶解纤维截面中央部的海成分期间,也溶解了纤维截面表层部的岛成分的一部分,为了完全溶解除去海成分,岛成分会被部分减量,由于岛成分的粗节、溶剂侵蚀而产生强度劣化,容易产生落毛、起球等品质上的问题。
海成分聚合物只要优选与岛成分的溶解速度比为200以上,则可以是任何聚合物,特别优选纤维形成性良好的聚酯、聚酰胺、聚苯乙烯、聚乙烯等。例如,作为易溶解于碱水溶液的聚合物,适宜的例子有聚乳酸、超高分子量聚环氧烷缩合系聚合物、聚乙二醇系化合物共聚聚酯、聚乙二醇系化合物与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的共聚聚酯。另外,尼龙6可溶解于甲酸,聚苯乙烯、聚乙烯非常容易溶解于甲苯等有机溶剂。其中,为了兼顾碱易溶性和海岛截面形成性,作为聚酯系聚合物,优选使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6~12摩尔%和分子量为4000~12000的聚乙二醇共聚3~10重量%共聚而得的特性粘度为0.4~0.6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共聚聚酯。在此,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有利于提高亲水性和熔融粘度,聚乙二醇(PEG)可提高亲水性。另外,PEG分子量越大,则被认为因其高次结构引起的亲水性增加效果越大,但由于反应性变差而成为混纺系,因而从耐热性、纺丝稳定性等观点出发,不适宜。另外,如果共聚量为10重量%以上,则由于具有降低原熔融粘度的作用,而难以达成本发明的目的。因此,优选在上述范围内将两种成分共聚。
另一方面,岛成分聚合物只要是消光剂含有率相对于聚酯重量为0.5重量%以下(更优选0.1重量%以下,特别优选0重量%)的聚酯且溶解速度与海成分不同,则可以是任何的聚酯聚合物,优选如上所述纤维形成性良好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乳酸、使第3成分共聚而得的聚酯等聚酯。该聚合物中,在不损害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根据需要,可以含有阳离子染料可染剂、防着色剂、热稳定剂中的1种或2种以上,但优选不含无机微粒。
由上述海成分聚合物和岛成分聚合物构成的本发明的海岛型复合纤维,优选在熔融纺丝时海成分的熔融粘度大于岛成分聚合物的熔融粘度。处于所述关系时,即使海成分的复合重量比例小于40%,变少,从而岛之间接合,或大部分岛成分接合,也难以形成不同于海岛型复合纤维的物质。
优选的熔融粘度比(海/岛)是1.1~2.0,特别是1.3~1.5的范围。该比小于1.1倍时,熔融纺丝时岛成分容易接合,另一方面,大于2.0倍时,由于粘度差过大而纺丝状况容易降低。
其次,岛数越多,将海成分溶解除去而制造极细纤维时的生产率越高,而且得到的极细纤维的细度变明显,能够在被研磨物上形成微细沟槽,因此优选为100以上(更优选300~1000)。另外,如果岛数过多,则不仅提高了纺丝喷丝头的制造成本,而且容易降低加工精度本身,因而优选为10000以下。
其次,岛成分的直径有必要在50~1500nm(优选100~1000nm,更优选400~800nm,特别优选520~800nm)的范围。另外,海岛复合纤维截面内的各岛,其直径越均匀,由除去海成分而得到的极细复丝制成的纺织物的品质、耐久性越高,因而优选。
上述的海岛型复合纤维中,其海岛复合重量比例(海∶岛)优选40∶60~5∶95的范围,特别优选30∶70~10∶90的范围。如果在所述范围内,则可以使岛间的海成分的厚度变薄,容易溶解除去海成分,容易转换成岛成分的极细纤维,因而优选。在此,海成分的比例大于40%时,海成分的厚度变得过厚,另一方面,小于5%时,海成分的量变得过少而易在岛间发生接合。
在上述的海岛型复合纤维中,其岛间的海成分厚度优选为500nm以下,特别优选20~200nm的范围。该厚度大于500nm时,由于溶解除去该厚的海成分期间发生岛成分的溶解,不仅降低岛成分间的均质性,还容易发生落毛或起球等穿着时的缺陷、染斑。
上述的海岛型复合纤维例如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容易地制造。即,首先将熔融粘度高且为易溶解性的聚合物与熔融粘度低且为难溶解性的聚合物以前者成为海成分、后者成为岛成分的方式进行熔融纺丝。在此,海成分和岛成分的熔融粘度的关系非常重要,如果海成分的比例变小而使岛间的厚度变小,则海成分的熔融粘度小时,海成分在岛间的一部分流路中高速流动,岛间易发生接合,因而不适宜。
作为用于熔融纺丝的纺丝喷丝头,可以使用具有用于形成岛成分的中空销组、微细孔组的喷丝头等任意喷丝头。例如,可以是将由中空销、微细孔挤出的岛成分和按照将其间掩埋的形式设计流路的海成分流合流,通过将其压缩而形成海岛截面的任意纺丝喷丝头。优选使用的纺丝喷丝头例示于图1和2,并不一定限于此。应予说明,图1是将中空销输出至树脂储留部分并将其合流压缩的方式,图2是代替中空销以微细孔方式形成岛的方法。
输出的海岛型复合纤维被冷却风固化,优选以400~6000m/分钟的速度熔融纺丝后进行卷取。得到的未拉伸丝,可以通过另外的拉伸工序形成具有期望的强度、伸长率、热收缩特性的复合纤维,或者暂且不卷取而以一定速度牵引至辊上,接着通过拉伸工序后进行卷取。
在此,拉伸工序优选为通常的辊拉伸工序。另外,为了高效地制造具有特别微细岛径的海岛型复合纤维,在通常的伴有所谓取向结晶化的颈部拉伸(取向结晶化拉伸)之前,可以采用不改变纤维结构、仅将纤维径极细化的流动拉伸工序。为了使流动拉伸容易,优选使用热容量大的水介质将纤维均匀预热、以低速进行拉伸。采用这种方法在拉伸时易形成流动状态,可以不伴随纤维的微细结构发达地容易拉伸。在此过程中,特别优选海成分和岛成分都是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0℃以下的聚合物,其中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乳酸、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等聚酯。具体而言,浸渍于60~100℃、优选60~80℃范围的热水浴中实施均匀加热,拉伸倍率为10~30倍,供给速度为1~10m/分钟,卷取速度为300m/分钟以下,特别优选在10~300m/分钟的范围实施。预热温度不足并且拉伸速度过快时,不能达成高倍率拉伸的目的。
得到的在流动状态下拉伸的拉伸丝,为了提高它的强伸度等机械特性,根据常规方法在60~220℃的温度下进行取向结晶化拉伸。如果该拉伸条件的温度在该范围之外,则得到的纤维的物性变得不充分。该拉伸倍率根据熔融纺丝条件、流动拉伸条件、取向结晶化拉伸条件等而变化,只要在该取向结晶化拉伸条件下以能拉伸的最大拉伸倍率的0.6~0.95倍进行拉伸即可。
使用以上说明的海岛型复合纤维(海岛型复合拉伸丝)和上述聚酯复丝B制造布帛后,通过碱水溶液溶解除去海岛型复合纤维的海成分,从而得到本发明的布帛。另外,可以在上述的利用碱水溶液溶解除去海成分的处理之前和/或之后,附加应用染色加工、亲水加工等各种加工。
如此得到的布帛由于含有上述聚酯复丝A和聚酯复丝B,因此用作研磨布用布帛时,能够在降低被研磨物表面缺陷(刮痕)发生率的同时在被研磨物上形成微细沟槽。另外,使用该布帛作为擦拭制品用布帛时,擦拭性良好且能减少起尘。此时,在布帛的表面和/或背面,如果采用KES风格测试仪测定的摩擦系数在0.4~0.9的范围内,则可以得到优异的擦拭性,因而优选。
如此得到的布帛中,如果经方向的伸长率和纬方向的伸长率都在200%以下,则使用该布帛作为研磨布用布帛时,能够在降低被研磨物表面缺陷(刮痕)发生率的同时在被研磨物上形成微细沟槽,因而优选。
另外,如果亲水剂以相对于布帛重量为0.2~10.0重量%的范围附着于上述布帛,则使用该布帛作为研磨布用布帛时,能够在降低被研磨物表面缺陷(刮痕)发生率的同时在被研磨物上形成微细沟槽,因而优选。
作为上述亲水剂,只要是与构成纤维具有亲和性的亲水剂都可以使用。特别优选使用与聚酯系纤维具有亲和性的亲水性聚合物。例如,优选例示有将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及其衍生物、聚亚烷基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等)、与对苯二甲酸和/或间苯二甲酸和低级亚烷基二醇(乙二醇等)嵌段共聚而成的嵌段共聚物等。此时,可以只使用1种亲水剂,或者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的亲水剂。亲水剂的赋予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例示有染色和同浴加工、轧染法、平版丝网印刷法、圆筒丝网印刷法、辊印刷法、凹版辊法、轻触涂布辊法、利用泡沫加工机的方法等。
在此,从在被研磨物上高效地形成微细沟槽的角度讲,优选用JISL1096-1998 6.26.1滴落法测定的吸水速度为10秒以下(更优选7秒以下)。如果吸水速度为10秒以上,则在研磨布用布帛中赋予了研磨剂时,扩散性变得不充分,有可能在被研磨物上难以形成微细沟槽。
另外,将由有机材料形成的片材与上述布帛贴合而得的复合片材作为研磨布用复合片材使用时,由于可以提高片材的刚性,因而能够在降低被研磨物表面缺陷(刮痕)发生率的同时在被研磨物上形成微细沟槽,因而优选。
此时,由有机材料形成的上述片材的厚度优选为20~500μm的范围内。另外,作为上述有机材料的种类,例示有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尼龙树脂等。特别优选由聚氨酯树脂形成的多孔发泡体。
另外,将由有机材料形成的片材与上述布帛贴合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层合法(热粘合法),也可以是使用粘合剂的方法。
本发明的研磨布是使用上述布帛或者复合片材而成的研磨布。所述研磨布包括磁盘及光盘等记录介质的纹饰用研磨布、记录介质的抛光用研磨布、电子部件的整理用研磨布、和电子部件的磨轮研磨用研磨布等。利用所述的研磨布,能够在被研磨物上形成微细沟槽,且能够降低被研磨物表面上的缺陷(刮痕)发生率。
另外,本发明的擦拭制品是使用上述布帛或者复合片材而成的擦拭制品。所述擦拭制品包括用于手机、眼镜、透镜、液晶材料、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信息材料、电子器件类、医药品、医疗用器具、珍珠、宝石、家具、汽车部件等用途的擦拭制品。所述擦拭制品的擦拭性和捕尘性极其优异,且起尘少。另外,擦拭制品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擦拭布、擦拭带、制成吉祥物形状的手机挂饰等中的任一种。
实施例
下面,详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和比较例,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另外,实施例中的各测定项目采用下述方法测定。
(1)单纤维径
通过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拍摄纤维的横截面进行测定。以n数为5进行测定,求出其平均值。
(2)布面覆盖系数CF
通过下述式算出布面覆盖系数CF。
CF=(DWp/1.1)1/2×MWp+(DWf/1.1))1/2×MWf
其中,DWp为经丝总纤度(dtex),MWp为经丝织密度(根/2.54cm),DWf为纬丝总纤度(dtex),MWf为纬丝织密度(根/2.54cm)。
(3)纺织物的厚度
根据JIS L1096 8.5测定纺织物的厚度。
(4)研磨效果
通过纹饰加工后的磁盘表面的缺陷数判定研磨效果。在纹饰加工试验中,以10片磁盘基板为对象,使用Candela OSA6100光学表面分析计,测定刮痕等的缺陷数。此时,算出10片的测定值的平均值,如果为100分以下则为“良好”,如果为101分以上300分以下则为“普通”,如果为301分以上则为“不良”。
(5)摩擦系数
通过采用KES风格测试仪的表面特性测定法测定摩擦系数。
(6)表面粗糙度
通过采用KES风格测试仪的表面特性测定法测定表面粗糙度。
(7)丝长的测定
从布帛中取出复合丝,裁成30cm的长度(n数=5)。接着,从该复合丝取出聚酯复丝A和聚酯复丝B各1根,施加1.76mN/detx(200mg/de)的负荷,测定聚酯复丝A的丝长DA(mm)、聚酯复丝B的丝长DB(mm)。然后,将(丝长DA的平均值)/(丝长DB的平均值)作为DA/DB。
(8)擦拭性能
将定量的人工污迹(炭黑、牛脂极度硬化油及液体石蜡的己烷稀释液)滴落到玻璃板上,在常温下风干1小时以上使其附着点状的污迹。此后,对玻璃板,使用擦拭布以按压负荷40gr/cm2(39.2cN/cm2)、10cm/分钟的擦拭速度进行擦拭动作。5名试验者对擦拭后的玻璃板进行了感官评价。此时,试验者根据下述基准对看到玻璃板时的状态进行评价,判定20分以上为“良好”,11分~19分为“普通”,10分以下为“不良”。
5分:完全感觉不到玻璃板上有污迹,非常干净。
4分:基本感觉不到玻璃板上有污迹,干净。
3分:稍微感觉到玻璃板上有污迹,还算干净。
2分:推测玻璃板上可能有污迹,稍脏。
1分:可以确信玻璃板上有污迹,脏。
(9)起尘性
在擦拭性能的评价方法中,对没有附着人工污迹的玻璃板,使用擦拭布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擦拭动作。5名试验者对擦拭后的玻璃板进行了感官评价。试验者根据下述基准对看到玻璃板时的状态进行评价。认为合格的人为4人以上时,判定为“良好”,不足4人时,判定为“不良”。
合格:纤维、尘埃没有附着在玻璃板上,为合格。
不合格:纤维、尘埃附着在玻璃板上,为不合格。
(10)伸长率
根据JIS L1096 8.12测定布帛的伸长率。
(11)卷曲率
在周长为1.125m的检尺器周围缠绕供试长丝条,制备干纤度(乾繊度)为3333dtex的绞纱。
将上述绞纱悬垂在刻度板的吊钉上,在其下部附加6grf(5.9cN)的初负荷,进而施加600grf(588cN)的重负荷,1分钟后测定绞纱的长度L0。此后,马上从上述绞纱上除去重负荷,从刻度板的吊钉上解下,将此绞纱浸渍于沸水中20分钟,使其呈现卷曲。从沸水中取出沸水处理后的绞纱,用滤纸吸收除去绞纱中含有的水分,在室温下风干24小时。在刻度板的吊钉上悬垂该风干的绞纱,在其下部施加600grf(588cN)的重负荷,1分钟后测定绞纱的长度L1,此后从绞纱上除去重负荷,1分钟后测定绞纱的长度L2。在测定中一直附加初负荷。通过下述式算出供试长丝条的卷曲率(CP)。
CP(%)=((L1-L2)/L0)×100
(12)压缩刚度
作为缓冲性的代用特性,由采用KES风格测试仪测定的压缩特性的曲线(图3)求出的三角形ABC的面积、a的面积和b的面积,用下述式计算压缩刚度。
压缩刚度=(a的面积+b的面积)/三角形ABC的面积
(13)吸水速度
根据JIS L1096-1998 6.26.1(滴落法)进行测定。
(14)亲水剂的附着量
用下述式算出亲水剂的附着量。
亲水剂的附着量(%)=(附着在纺织物上的亲水剂重量(gr)/附着前的纺织物重量(gr))×100
[实施例1]
使用不含消光剂(二氧化钛)且不含消光剂以外的无机微粒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岛成分,使用将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9摩尔%和数均分子量为4000的聚乙二醇3重量%共聚而得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海成分,以纺丝温度280℃、纺丝速度1500m/分钟对海∶岛=30∶70、岛数=836的海岛型复合未拉伸纤维进行熔融纺丝后暂时卷取。在拉伸温度80℃、以拉伸倍率2.5倍对所得的未拉伸丝进行辊拉伸,然后在150℃热定形后卷取,制成聚酯复丝A用丝条。得到的海岛型复合拉伸丝为56dtex/10fil,采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纤维横截面,结果岛的形状为圆形且岛的直径为700nm。
接着,采用交织加工对2根该拉伸丝(聚酯复丝A用丝条)、和1根由不含消光剂(二氧化钛)且不含消光剂以外的无机微粒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复丝(33dtex/12fil,单丝纤度2.75dtex,聚酯复丝B)进行交织,得到交织丝。
然后,将该交织丝以300次/m(S方向)捻丝后,全部都配置于经丝和纬丝,以经密度172根/2.54cm、纬密度59根/2.54cm的织密度,通过通常的织造方法得到5片缎纹组织的纺织物坯布。
接着,在50℃对该纺织物进行湿热处理后,为了除去海岛型复合拉伸丝的海成分,用2.5%NaOH水溶液在55℃减量23.8%(碱减量)。此后,进行常规方法的湿热加工、干热加工。
在得到的纺织物中,聚酯复丝A的单纤维径为700nm,聚酯复丝B的单纤维径为16.1μm,布面覆盖系数CF为3442,厚度为0.25mm。
使用所得到的纺织物制得磁盘研磨布,实施纹饰加工试验。磁盘表面的缺陷数为92个,研磨效果为“良好”,磁性特性方面也没有问题。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海岛型复合拉伸丝56dtex/10fil(聚酯复丝A用丝条)。接着,采用交织加工对2根该拉伸丝(聚酯复丝A用丝条)、和1根由不含消光剂(二氧化钛)且不含消光剂以外的无机微粒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复丝(33dtex/12fil,单丝纤度2.75dtex,聚酯复丝B1)进行交织,得到交织丝。然后,将该交织丝以300次/m(S方向)捻丝后,全部都配置于经丝。
另一方面,将作为聚酯复丝B2的由含有消光剂(二氧化钛)0.07重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复丝假捻卷曲加工丝(56dtex/144fil,单丝纤度0.39dtex)2根合丝并以300次/m(S方向)并捻后,全部都配置于纬丝。
接着,以经密度172根/2.54cm、纬密度67根/2.54cm的织密度,通过通常的织造方法得到5片缎纹组织的纺织物坯布。
然后,在50℃对该纺织物进行湿热处理后,为了除去海岛型复合拉伸丝的海成分,用2.5%NaOH水溶液在55℃减量20.5%(碱减量)。然后,进行常规方法的湿热加工、干热加工。
在得到的纺织物中,聚酯复丝A的单纤维径为700nm,聚酯复丝B1的单纤维径为16.1μm,聚酯复丝B2的单纤维径为5.9μm,布面覆盖系数CF为3626,厚度为0.33mm。压缩刚度为0.41。
使用所得到的纺织物制得磁盘研磨布,实施纹饰加工试验。磁盘表面的缺陷数为86个,研磨效果为“良好”,磁性特性方面也没有问题。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海岛型复合拉伸丝56dtex/10fil(聚酯复丝A用丝条)后,采用交织加工对2根该拉伸丝(聚酯复丝A用丝条)、和1根由不含消光剂(二氧化钛)且不含消光剂以外的无机微粒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复丝(33dtex/12fil,单丝纤度2.75dtex,聚酯复丝B1)进行交织,得到交织丝。然后,将该交织丝以300次/m(Z方向)捻丝后,全部都配置于纬丝。
另一方面,将作为聚酯复丝B的由不含消光剂(二氧化钛)且不含消光剂以外的无机微粒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复丝84dtex/72fil(单丝纤度1.17dtex,帝人纤维株式会社制)以300次/m(Z方向)捻丝后,全部都配置于经丝。
然后,以经密度150根/2.54cm、纬密度101根/2.54cm的织密度,通过通常的织造方法得到5片缎纹组织的纺织物坯布。
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50℃对该纺织物坯布进行湿热处理后,为了除去海岛型复合拉伸丝的海成分,用2.5%NaOH水溶液在55℃减量19.2%(碱减量)。然后,进行常规方法的湿热加工、干热加工。
在得到的纺织物中,聚酯复丝A的单纤维径为700nm,聚酯复丝B1的单纤维径为16.1μm,聚酯复丝B2的单纤维径为10.4μm,布面覆盖系数CF为3148,厚度为0.20mm。
使用所得到的纺织物制得磁盘研磨布,实施纹饰加工试验。磁盘表面的缺陷数为69个,研磨效果为“良好”,磁性特性方面也没有问题。
[实施例4]
使用含有消光剂(二氧化钛)0.07重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岛成分,使用将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9摩尔%和数均分子量为4000的聚乙二醇3重量%共聚而得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海成分,以纺丝温度280℃、纺丝速度1500m/分钟对海∶岛=30∶70、岛数=836的海岛型复合未拉伸纤维进行熔融纺丝后暂时卷取。得到的未拉伸丝在拉伸温度80℃、以拉伸倍率2.5倍进行辊拉伸,然后在150℃热定形后卷取,作为聚酯复丝A用丝条。得到的海岛型复合拉伸丝为56dtex/10fil,采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纤维横截面,结果岛的形状为圆形且岛的直径为700nm。
接着,采用交织加工对2根该拉伸丝(聚酯复丝A用丝条)、和1根由含有消光剂(二氧化钛)0.35重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复丝(33dtex/12fil,单丝纤度2.75dtex,聚酯复丝B)进行交织,得到交织丝。将该交织丝以300次/m(S方向)捻丝后,全部都配置于经丝。
另一方面,将作为聚酯复丝B2的由含有消光剂(二氧化钛)0.07重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复丝假捻卷曲加工丝(56dtex/144fil,单丝纤度0.39dtex)2根合丝并以300次/m(S方向)并捻后,全部都配置于纬丝。
接着,以经密度172根/2.54cm、纬密度67根/2.54cm的织密度,通过通常的织造方法得到5片缎纹组织的纺织物坯布。
此后,在50℃对该纺织物进行湿热处理后,为了除去海岛型复合拉伸丝的海成分,用2.5%NaOH水溶液在55℃减量20.7%(碱减量)。然后,进行常规方法的湿热加工、干热加工。
在得到的纺织物中,聚酯复丝A的单纤维径为700nm,聚酯复丝B1的单纤维径为16.1μm,聚酯复丝B2的单纤维径为5.9μm,布面覆盖系数CF为3580,厚度为0.33mm。
使用所得到的纺织物制得磁盘研磨布,实施纹饰加工试验。磁盘表面的缺陷数为89个,研磨效果为“良好”,磁性特性方面也没有问题。
[比较例1]
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海岛型复合拉伸丝(聚酯复丝A用丝条)。然后,采用交织加工对2根该海岛型复合拉伸丝、和1根由含有消光剂(二氧化钛)1.0重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复丝(33dtex/12fil,单丝纤度2.75dtex,聚酯复丝B1)进行交织,得到交织丝。然后,将该交织丝以300次/m(S方向)捻丝后,全部都配置于经丝。
另一方面,将作为聚酯复丝B2的由含有消光剂(二氧化钛)1.0重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复丝假捻卷曲加工丝(110dtex/144fil,单丝纤度0.76dtex)以300次/m(S方向)捻丝后,全部都配置于纬丝。
然后,以经密度172根/2.54cm、纬密度67根/2.54cm的织密度,通过通常的织造方法得到5片缎纹组织的纺织物坯布。
然后,在50℃对该纺织物进行湿热处理后,为了除去海岛型复合拉伸丝的海成分,用2.5%NaOH水溶液在55℃减量20.5%(碱减量)。此后,进行常规方法的湿热加工、干热加工。
在得到的纺织物中,聚酯复丝A的单纤维径为700nm,聚酯复丝B1的单纤维径为16.1μm,聚酯复丝B2的单纤维径为8.5μm,布面覆盖系数CF为3685,厚度为0.31mm。
使用所得到的纺织物制得磁盘研磨布,实施纹饰加工试验。磁盘表面的缺陷数约为367个,研磨效果为“不良”,磁性特性差。
[实施例5]
使用在实施例1中得到的纺织物制得擦拭布,实施擦拭试验。擦拭性能为“良好”,起尘性方面也为“良好”。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海岛型复合拉伸丝56dtex/10fil(聚酯复丝A用丝条)。然后,将该海岛型复合拉伸丝以300次/m(Z方向)捻丝后,全部都配置于纬丝。
另一方面,将作为聚酯复丝B的由不含消光剂(二氧化钛)且不含消光剂以外的无机微粒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复丝84dtex/72fil(单丝纤度1.17dtex)以300次/m(Z方向)捻丝后,全部都配置于经丝。
然后,以经密度150根/2.54cm、纬密度163根/2.54cm的织密度,通过通常的织造方法得到5片缎纹组织的纺织物坯布。
接着,在50℃对该纺织物进行湿热处理后,为了除去海岛型复合拉伸丝的海成分,用2.5%NaOH水溶液在55℃减量19.2%(碱减量)。然后,进行常规方法的湿热加工、干热加工。
在得到的纺织物中,聚酯复丝A的单纤维径为700nm,聚酯复丝B的单纤维径为10.4μm,纺织物的布面覆盖系数CF为3148,纺织物的厚度为0.18mm,摩擦系数为0.58。使用所得到的纺织物制得擦拭布,实施擦拭试验。擦拭性能为“良好”,起尘性方面也为“良好”。
[实施例7]
使用含有消光剂(二氧化钛)0.07重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岛成分,使用将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9摩尔%和数均分子量为4000的聚乙二醇3重量%共聚而得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海成分,以纺丝温度280℃、纺丝速度1500m/分钟对海∶岛=30∶70、岛数=836的海岛型复合未拉伸纤维进行熔融纺丝后暂时卷取。将得到的未拉伸丝在拉伸温度80℃、以拉伸倍率2.5倍进行辊拉伸,然后在150℃热定形后卷取,制成聚酯复丝A用丝条。得到的海岛型复合拉伸丝为56dtex/10fil,采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纤维横截面,结果岛的形状为圆形且岛的直径为700nm。然后,将上述海岛型复合拉伸丝以300次/m(Z方向)捻丝后,全部都配置于纬丝。
另一方面,将作为聚酯复丝B的由含有消光剂(二氧化钛)0.35重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复丝84dtex/36fil(单丝纤度2.33dtex)以300次/m(Z方向)捻丝后,全部都配置于经丝。
然后,以经密度150根/2.54cm、纬密度163根/2.54cm的织密度,通过通常的织造方法得到5片缎纹组织的纺织物坯布。
接着,在50℃对该纺织物进行湿热处理后,为了除去海岛型复合拉伸丝的海成分,用2.5%NaOH水溶液在55℃减量19.1%(碱减量)。然后,进行常规方法的湿热加工、干热加工。
在得到的纺织物中,聚酯复丝A的单纤维径为700nm,聚酯复丝B的单纤维径为14.8μm,纺织物的布面覆盖系数CF为3180,纺织物的厚度为0.18mm,摩擦系数为0.51。使用所得到的纺织物制得擦拭布,实施擦拭试验。擦拭性能为“良好”,起尘性方面也为“良好”。
[实施例8]
使用含有消光剂(二氧化钛)0.35重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岛成分,使用将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9摩尔%和数均分子量为4000的聚乙二醇3重量%共聚而得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海成分,以纺丝温度280℃、纺丝速度1500m/分钟将海∶岛=30∶70、岛数=836的海岛型复合未拉伸纤维进行熔融纺丝后暂时卷取。将得到的未拉伸丝在拉伸温度80℃、以拉伸倍率2.5倍进行辊拉伸,然后在150℃热定形后卷取,作为聚酯复丝A用丝条。得到的海岛型复合拉伸丝为56dtex/10fil,采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纤维横截面,结果岛的形状为圆形且岛的直径为700nm。然后,将上述海岛型复合拉伸丝以300次/m(Z方向)捻丝后,全部都配置于纬丝。
另一方面,将作为聚酯复丝B的由含有消光剂(二氧化钛)0.35重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复丝84dtex/36fil(单丝纤度2.33dtex)以300次/m(Z方向)捻丝后,全部都配置于经丝。
然后,以经密度150根/2.54cm、纬密度163根/2.54cm的织密度,通过通常的织造方法得到5片缎纹组织的纺织物坯布。
接着,在50℃对该纺织物进行湿热处理后,为了除去海岛型复合拉伸丝的海成分,用2.5%NaOH水溶液在55℃减量19.3%(碱减量)。然后,进行常规方法的湿热加工、干热加工。
在得到的纺织物中,聚酯复丝A的单纤维径为700nm,聚酯复丝B的单纤维径为14.8μm,纺织物的布面覆盖系数CF为3046,纺织物的厚度为0.17mm,摩擦系数为0.59。使用所得到的纺织物制得擦拭布,实施擦拭试验。擦拭性能为“良好”,起尘性方面也为“良好”。
[实施例9]
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海岛型复合拉伸丝56dtex/10fil(聚酯复丝A用丝条)。然后,采用交织加工对该拉伸丝(聚酯复丝A用丝条)2根、和由不含消光剂(二氧化钛)且不含消光剂以外的无机微粒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复丝(33dtex/12fil,聚酯复丝B1)进行交织而得到交织丝。然后,将含有上述海岛型复合拉伸丝的交织丝以300次/m(Z方向)捻丝后,全部都配置于纬丝。
另一方面,与实施例6同样地,将由不含消光剂(二氧化钛)且不含消光剂以外的无机微粒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复丝84dtex/72fil(单丝纤度1.17dtex,聚酯复丝B2)以300次/m(Z方向)捻丝后,全部都配置于经丝。
然后,以经密度150根/2.54cm、纬密度102根/2.54cm的织密度,通过通常的织造方法得到5片缎纹组织的纺织物坯布。
此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50℃对该纺织物进行湿热处理后,为了除去海岛型复合拉伸丝的海成分,用2.5%NaOH水溶液在55℃减量15.5%(碱减量)。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常规方法的湿热加工、干热加工。
在得到的纺织物中,聚酯复丝A的单纤维径为700nm,聚酯复丝B1的单纤维径为16.1μm,聚酯复丝B2的单纤维径10.4μm,纺织物的布面覆盖系数CF为3077,摩擦系数为0.54。使用所得到的纺织物制得擦拭布,实施擦拭试验。擦拭性能为“良好”,起尘性方面也为“良好”。
[实施例10]
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海岛型复合拉伸丝56dtex/10fil(聚酯复丝A用丝条)后,采用交织加工对该拉伸丝(聚酯复丝A用丝条)2根、和由含有消光剂(二氧化钛)0.35重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复丝(33dtex/12fil,聚酯复丝B1)进行交织,得到交织丝。然后,将该交织丝以300次/m(Z方向)捻丝后,全部都配置于纬丝。
另一方面,与实施例6同样地,将由不含消光剂(二氧化钛)且不含消光剂以外的无机微粒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复丝84dtex/72fil(单丝纤度1.17dtex,聚酯复丝B2)以300次/m(Z方向)捻丝后,全部都配置于经丝。
然后,以经密度150根/2.54cm、纬密度102根/2.54cm的织密度,通过通常的织造方法得到5片缎纹组织的纺织物坯布。
接着,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50℃对该纺织物进行湿热处理后,为了除去海岛型复合拉伸丝的海成分,用2.5%NaOH水溶液在55℃减量15.5%(碱减量)。此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常规方法的湿热加工、干热加工。
在得到的纺织物中,聚酯复丝A的单纤维径为700nm,聚酯复丝B1的单纤维径为16.1μm,聚酯复丝B2的单纤维径为10.4μm,纺织物的布面覆盖系数CF为3124,摩擦系数为0.56。使用所得到的纺织物制得擦拭布,实施擦拭试验。擦拭性能为“良好”,起尘性方面也为“良好”。
[实施例11]
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海岛型复合拉伸丝56dtex/10fil(聚酯复丝A用丝条)。然后,将该海岛型复合拉伸丝(聚酯复丝A用丝条)以300次/m(Z方向)捻丝后,全部都配置于纬丝。
另一方面,与实施例6同样地,将由不含消光剂等无机微粒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复丝84dtex/72fil(单丝纤度1.17dtex)以300次/m(Z方向)捻丝后,全部都配置于经丝。
然后,以经密度107根/2.54cm、纬密度70根/2.54cm的织密度,通过通常的织造方法得到平纹组织的纺织物坯布。
然后,在50℃对该纺织物进行湿热处理后,为了除去海岛型复合拉伸丝的海成分,用2.5%NaOH水溶液在55℃减量19.0%(碱减量)。此后,进行常规方法的湿热加工、干热加工。
在得到的纺织物中,聚酯复丝A的单纤维径为700nm,上述复丝84dtex/72fil的单纤维径10.4μm。另外,布面覆盖系数CF为2037,摩擦系数为0.34。使用所得到的纺织物制得擦拭布,实施擦拭试验。起尘性为“良好”,但擦拭性能为“普通”。
[比较例2]
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海岛型复合拉伸丝56dtex/10fil(聚酯复丝A用丝条)。然后,将该海岛型复合拉伸丝(聚酯复丝A用丝条)以300次/m(Z方向)捻丝后,全部都配置于纬丝。
另一方面,将由含有消光剂(二氧化钛)1.0重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复丝84dtex/36fil(单丝纤度2.33dtex)以300次/m(Z方向)捻丝后,全部都配置于经丝。
然后,以经密度150根/2.54cm、纬密度101根/2.54cm的织密度,通过通常的织造方法得到5片缎纹组织的纺织物坯布。
接着,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50℃对该纺织物进行湿热处理后,为了除去海岛型复合拉伸丝的海成分,用2.5%NaOH水溶液在55℃减量18.8%(碱减量)。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常规方法的湿热加工、干热加工。
在得到的纺织物中,聚酯复丝A的单纤维径为700nm,上述复丝84dtex/36fil的单纤维径为14.8μm。另外,布面覆盖系数CF为3073,摩擦系数为0.65。使用所得到的纺织物制得擦拭布,实施擦拭试验。擦拭性能为“良好”,但起尘性为“不良”,玻璃板上可见微小的瑕疵。
[实施例12]
使用不含消光剂(二氧化钛)且不含消光剂以外的无机微粒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岛成分,使用将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9摩尔%和数均分子量为4000的聚乙二醇3重量%共聚而得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海成分,以纺丝温度280℃、纺丝速度1500m/分钟对海∶岛=30∶70、岛数=836的海岛型复合未拉伸纤维进行熔融纺丝后暂时卷取。得到的未拉伸丝在拉伸温度80℃、以拉伸倍率2.5倍进行辊拉伸,然后在150℃热定形后卷取,作为聚酯复丝A用丝条。得到的海岛型复合拉伸丝为56dtex/10fil,采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纤维横截面,结果岛的形状为圆形且岛的直径为700nm。另外,作为聚酯复丝B1,准备由不含消光剂(二氧化钛)且不含消光剂以外的无机微粒的高热收缩性的间苯二甲酸共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复丝33dtex/12fil,通过将上述聚酯复丝A(2根)和聚酯复丝B1(1根)合丝、采用交织加工进行交织,得到复合丝C。然后,将上述复合丝C以300次/m(Z方向)捻丝后,全部都配置于纬丝。
另一方面,将作为聚酯复丝B2的由不含消光剂(二氧化钛)且不含消光剂以外的无机微粒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复丝84dtex/72fil以300次/m(Z方向)捻丝后,全部都配置于经丝。
然后,以经密度220根/2.54cm、纬密度150根/2.54cm的织密度,通过通常的织造方法得到4/1的5片缎纹组织(含有复合丝C作为浮线根数为4根的浮经成分)的纺织物坯布。
接着,在50℃对该纺织物进行湿热处理后,为了除去海岛型复合拉伸丝的海成分,用2.5%NaOH水溶液在55℃减量13.2%(碱减量)。此后,进行常规方法的湿热加工、干热加工。
在得到的纺织物中,聚酯复丝A的平均纤维径为700nm,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幅相对于平均纤维径为15%。另外,聚酯复丝B1的单纤维径为16μm。另外,DA/DB为1.15。另外,聚酯复丝B2的单纤维径为10.5μm。另外,在纺织物表面,摩擦系数为0.72,表面粗糙度为0.94μm。使用所得到的纺织物制得擦拭布,实施擦拭试验。擦拭性能为“良好”。
[实施例13]
与实施例12同样地得到海岛型复合拉伸丝56dtex/10fil(聚酯复丝A)。然后,与实施例12同样地,得到由2根该拉伸丝、和1根由不含消光剂(二氧化钛)且不含消光剂以外的无机微粒的高热收缩性的间苯二酸共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复丝33dtex/12fil(单纤维径为16μm,聚酯复丝B1)构成的复合丝C。然后,将上述复合丝C以300次/m(Z方向)捻丝后,全部都配置于纬丝。
另一方面,与实施例12同样地,将作为聚酯复丝B2的由不含消光剂(二氧化钛)且不含消光剂以外的无机微粒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复丝84dtex/72fil(单纤维径为10.5μm)以300次/m(Z方向)捻丝后,全部都配置于经丝。
然后,以经密度150根/2.54cm、纬密度131根/2.54cm的织密度,通过通常的织造方法得到2/2斜纹组织(含有复合丝C作为浮线根数为2根的浮纬成分)的纺织物坯布。
接着,与实施例12同样地,在50℃对该纺织物进行湿热处理后,为了除去海岛型复合拉伸丝的海成分,用2.5%NaOH水溶液在55℃减量15.8%(碱减量)。然后,与实施例12同样地进行常规方法的湿热加工、干热加工。
在得到的纺织物中,聚酯复丝A的平均纤维径为700nm,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幅相对于平均纤维径为29%。另外,聚酯复丝B1的单纤维径为16μm。另外,DA/DB为1.10。另外,聚酯复丝B2的单纤维径为10.5μm。另外,在纺织物表面,摩擦系数为0.55,表面粗糙度为1.68μm。使用所得到的纺织物制得擦拭布,实施擦拭试验。擦拭性能为“合格”。
[实施例14]
与实施例12同样地得到海岛型复合拉伸丝56dtex/10fil(聚酯复丝A用丝条)。然后,与实施例12同样地,得到由2根该拉伸丝、和1根由不含消光剂(二氧化钛)且不含消光剂以外的无机微粒的高热收缩性的间苯二酸共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复丝33dtex/12fil(聚酯复丝B1)构成的复合丝C。然后,将上述复合丝C以300次/m(Z方向)捻丝后,全部都配置于纬丝。
另一方面,与实施例12同样地,将作为聚酯复丝B2的由不含消光剂(二氧化钛)且不含消光剂以外的无机微粒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复丝84dtex/72fil以300次/m(Z方向)捻丝后,全部都配置于经丝。
然后,以经密度156根/2.54cm、纬密度105根/2.54cm的织密度,通过通常的织造方法得到平纹组织的纺织物坯布。
接着,与实施例12同样地,在50℃对该纺织物进行湿热处理后,为了除去海岛型复合拉伸丝的海成分,用2.5%NaOH水溶液在55℃减量14.9%(碱减量)。然后,与实施例12同样地进行常规方法的湿热加工、干热加工。
在得到的纺织物中,聚酯复丝A的平均纤维径为700nm,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幅相对于平均纤维径为23%。另外,DA/DB为1.06。另外,聚酯复丝B1的单纤维径为16μm。另外,聚酯复丝B2的单纤维径为10.5μm。另外,在纺织物表面,摩擦系数为0.45,表面粗糙度为3.62μm。使用所得到的纺织物制得擦拭布,实施擦拭试验。擦拭性能比实施例12差。
[实施例15]
使用不含消光剂(二氧化钛)且不含消光剂以外的无机微粒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岛成分,使用将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9摩尔%和数均分子量为4000的聚乙二醇3重量%共聚而得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海成分,以纺丝温度280℃、纺丝速度1500m/分钟将海∶岛=30∶70、岛数=836的海岛型复合未拉伸纤维进行熔融纺丝后暂时卷取。将得到的未拉伸丝在拉伸温度80℃、以拉伸倍率2.5倍进行辊拉伸,然后在150℃热定形后卷取,制成聚酯复丝A用丝条。得到的海岛型复合拉伸丝为56dtex/10fil,采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纤维横截面,结果岛的形状为圆形且岛的直径为700nm。然后,将上述的海岛型复合拉伸丝配置在通常的28隔距(gauge)的经编机的前筘和中筘上。
另一方面,将由不含消光剂(二氧化钛)且不含消光剂以外的无机微粒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聚酯复丝B(33dtex/12fil)配置在上述经编机的后筘上。
然后,采用缎纹组织(后:10/21、中:10/34、前:10/34的编织方法)得到缎纹组织的经编坯布。
接着,在50℃对该针织物进行湿热处理后,为了除去海岛型复合拉伸丝的海成分,用2.5%NaOH水溶液在55℃减量25%(碱减量)。然后,进行常规方法的湿热加工,然后,使用通常的针板拉幅机(HIRANOTECSEED制),在180℃进行1分钟的热定形。
在得到的针织物中,聚酯复丝A的平均单纤维径为700nm,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幅相对于平均纤维径为15%。另外,聚酯复丝B的单纤维径为16μm。另外,在得到的针织物中,伸长率在经方向为61%,在纬方向为97%。
将该针织物切割成38.1mm宽幅,制成适于玻璃硬盘基板的抛光加工的研磨带。使用该研磨带,与在研磨剂中含有0.07μm的多晶金刚石磨粒、含有阴离子性分散剂的浆料来实施抛光加工。抛光加工后的基板表面平均粗糙度
Figure GPA00001133000100291
为良好,不仅刮痕等缺陷非常少,而且作为硬盘介质的收率为98%,可进行稳定的加工。
[实施例16]
与实施例15同样地得到海岛型复合拉伸丝56dtex/10fil(聚酯复丝A用丝条)。接着,采用交织加工对2根该拉伸丝、和1根由不含消光剂(二氧化钛)且不含消光剂以外的无机微粒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聚酯复丝B1(33dtex/12fil)进行交织,得到交织丝。然后,将该交织丝以300次/m(S方向)捻丝后,全部都配置于经丝。
另一方面,将由不含消光剂(二氧化钛)且不含消光剂以外的无机微粒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复丝假捻卷曲加工丝(聚酯复丝B2、56dtex/144fil)2根合丝并以300次/m(S方向)并捻后,全部都配置于纬丝。
然后,以经密度171根/2.54cm、纬密度67根/2.54cm的织密度,通过通常的织造方法得到5片缎纹组织的纺织物坯布。
接着,在50℃对该纺织物进行湿热处理后,为了除去海岛型复合拉伸丝的海成分,用2.5%NaOH水溶液在55℃减量20%(碱减量)。然后,进行常规方法的湿热加工,然后,使用通常的针板拉幅机(HIRANOTECSEED制),在180℃进行1分钟的热定形。
在得到的纺织物中,聚酯复丝A的平均单纤维径为700nm,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幅相对于平均纤维径为20%。另外,聚酯复丝B1的单纤维径为16μm,聚酯复丝B2的单纤维径为6.0μm。另外,伸长率在经方向为65%,在纬方向为40%。
将该织物切割成38.1mm宽幅,制成适于玻璃硬盘基板的抛光加工的研磨带。使用该研磨带,以与实施例15同样的方法实施抛光加工。抛光加工后的基板表面平均粗糙度
Figure GPA00001133000100301
为良好,不仅刮痕等缺陷非常少,而且作为硬盘介质的收率为95%,可进行稳定的加工。
[实施例17]
与实施例15同样地得到经编坯布后,在50℃对该针织物进行湿热处理后,为了除去海岛型复合拉伸丝的海成分,用2.5%NaOH水溶液在55℃减量25%(碱减量)。然后,进行常规方法的湿热加工,然后仅进行干燥处理。
在得到的针织物中,聚酯复丝A的平均单纤维径为700nm,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幅相对于平均纤维径为15%。伸长率在经方向为91%,在纬方向为230%。
将该针织物切割成38.1mm宽幅,制成适于玻璃硬盘基板的抛光加工的研磨带。使用该研磨带,与在研磨剂中含有0.07μm的多晶金刚石磨粒、含有阴离子性分散剂的浆料并用来实施抛光加工。虽然抛光加工后的基板表面平均粗糙度
Figure GPA00001133000100311
为良好,但多发微小的起伏、刮痕等的缺陷,作为硬盘介质的收率为50%,比实施例15的收率低。
[实施例18]
使用不含消光剂(二氧化钛)且不含消光剂以外的无机微粒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岛成分,使用将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9摩尔%和数均分子量为4000的聚乙二醇3重量%共聚而得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海成分,以纺丝温度280℃、纺丝速度1500m/分钟将海∶岛=30∶70、岛数=836的海岛型复合未拉伸纤维进行熔融纺丝后暂时卷取。将得到的未拉伸丝在拉伸温度80℃、以拉伸倍率2.5倍进行辊拉伸,然后在150℃热定形后卷取,制成聚酯复丝A用丝条。得到的海岛型复合拉伸丝为56dtex/10fil,采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纤维横截面,结果岛的形状为圆形且岛的直径为700nm。然后,使用通常的28隔距的经编机,将上述的海岛型复合拉伸丝配置在前筘和中筘上。
另一方面,将由不含消光剂(二氧化钛)且不含消光剂以外的无机微粒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复丝(聚酯复丝B,33dtex/12fil)配置在上述经编机的后筘上。
然后,采用缎纹组织(后:10/21、中:10/34、前:10/34的编织方法)得到缎纹组织的经编坯布。
接着,在50℃对该针织物进行湿热处理后,为了除去海岛型复合拉伸丝的海成分,用2.5%NaOH水溶液在55℃减量25%(碱减量)。然后,进行常规方法的染色整理加工、湿热加工、干热加工。
然后,采用常规方法的层合法将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厚度为100μm的膜(Teijin DuPont Films公司生产的“Melinex”)贴合在该针织物的背面,得到以由针织物形成的研磨层、和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基底层构成的复合片材。
在得到的复合片材中,聚酯复丝A的平均单纤维径为700nm,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幅相对于平均纤维径为15%。另外,聚酯复丝B的单纤维径为16μm。另外,复合片材的厚度为0.45mm。
将该复合片材裁切成直径为380mm的圆形,制成适于硅晶片的抛光加工的研磨垫。使用该研磨垫,使用在研磨剂中含有5重量%的0.035μm的胶体二氧化硅磨粒的浆料,以80rpm、200gf/cm2进行10分钟的抛光加工。研磨效率为0.6μm/min,为良好,刮痕等缺陷非常少。
[实施例19]
与实施例18同样地得到针织物后,在该针织物背面以常规方法的层合法贴合由厚度为200μm的聚氨酯树脂形成的多孔发泡体,从而得到以由针织物形成的研磨层和由多孔发泡体形成的基底层构成的复合片材。
在得到的复合片材中,聚酯复丝A的平均单纤维径为700nm,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幅相对于平均纤维径为15%。另外,聚酯复丝B的单纤维径为16μm。另外,复合片材的厚度为0.58mm。
将该复合片材裁切成直径为380mm的圆形,制成适于硅晶片的抛光加工的研磨垫。使用该研磨垫,使用在研磨剂中含有5重量%的0.035
μm的胶体二氧化硅磨粒的浆料,以80rpm、196cN/cm2(200gf/cm2)进行10分钟的抛光加工。研磨效率为0.55μm/min,为良好,刮痕等缺陷非常少。
[实施例20]
使用不含消光剂(二氧化钛)且不含消光剂以外的无机微粒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岛成分,使用将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9摩尔%和数均分子量为4000的聚乙二醇3重量%共聚而得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海成分,以纺丝温度280℃、纺丝速度1500m/分钟将海∶岛=30∶70、岛数=836的海岛型复合未拉伸纤维进行熔融纺丝后暂时卷取。将得到的未拉伸丝在拉伸温度80℃、以拉伸倍率2.5倍进行辊拉伸,然后在150℃热定形后卷取,制成聚酯复丝A用丝条。得到的海岛型复合拉伸丝为56dtex/10fil,采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纤维横截面,结果岛的形状为圆形且岛的直径为700nm。
接着,采用交织加工对该拉伸丝、和由不含消光剂(二氧化钛)且不含消光剂以外的无机微粒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复丝(聚酯复丝B,33dtex/12fil,单丝纤度2.75dtex,帝人纤维株式会社制)进行交织,从而得到交织丝。
将该交织丝以300次/m(S方向)捻丝后,全部配置于经丝和纬丝,以经密度215根/2.54cm、纬密度105根/2.54cm的织密度,通过通常的织造方法得到5片缎纹组织的纺织物。
然后,在60℃对该纺织物进行湿热处理后,为了除去海岛型复合拉伸丝的海成分,用3.5%NaOH水溶液在60℃减量20%(碱减量)。然后,对常规方法的染色加工和亲水加工进行同浴处理,从而使亲水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二醇共聚物)相对于纺织物重量附着3.0重量%。
在得到的纺织物中,聚酯复丝A的单纤维径为700nm,另外,聚酯复丝B的单纤维径为16μm。另外,纺织物的布面覆盖系数CF为3280,厚度为0.28mm,吸水速度为2.1秒。使用所得到的纺织物制得磁盘研磨布,实施纹饰加工试验。磁盘表面的缺陷数为140个,研磨效果为“良好”,磁性特性方面也没有问题。
[实施例21]
与实施例20同样地得到海岛型复合拉伸丝56dtex/10fil聚酯复丝A。然后,采用交织加工将该拉伸丝(聚酯复丝A)2根、和由不含消光剂(二氧化钛)且不含消光剂以外的无机微粒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复丝(聚酯复丝B1,33dtex/12fil,单丝纤度2.75dtex,帝人纤维株式会社制)进行交织,从而得到交织丝。将该交织丝以300次/m(S方向)捻丝后,全部都配置于经丝。
另一方面,由不含消光剂(二氧化钛)且不含消光剂以外的无机微粒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复丝假捻卷曲加工丝56dtex/144fil(卷曲率6.6%,聚酯复丝B2)2根合丝并以300次/m(S方向)并捻后,全部都配置于纬丝。
然后,以经密度172根/2.54cm、纬密度67根/2.54cm的织密度,通过通常的织造方法得到5片缎纹组织的纺织物坯布。
接着,与实施例20同样地在60℃对该纺织物进行湿热处理后,为了除去海岛型复合拉伸丝的海成分,用3.5%NaOH水溶液在60℃减量25%(碱减量)。然后,与实施例20同样地对染色加工和亲水加工进行同浴处理,从而使亲水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二醇共聚物)相对于纺织物重量附着7.0重量%。
在得到的纺织物中,聚酯复丝A的单纤维径为700nm,聚酯复丝B1的单纤维径为16μm,聚酯复丝B2的单纤维径为5.9μm。另外,纺织物的布面覆盖系数CF为3505,厚度为0.34mm,吸水速度为1.7秒。使用所得到的纺织物制得磁盘研磨布,实施纹饰加工试验。磁盘表面的缺陷数为75个,研磨效果为“良好”,磁性特性方面也没有问题。
[实施例22]
与实施例20同样地得到纺织物后,与实施例20同样地在60℃对该纺织物进行湿热处理后,为了除去海岛型复合拉伸丝的海成分,用3.5%NaOH水溶液在60℃减量20%(碱减量)。然后,不进行亲水加工,而进行常规方法的湿热加工和干热加工。
在得到的纺织物中,聚酯复丝A的单纤维径为700nm,另外,聚酯复丝B的单纤维径为16μm。另外,布面覆盖系数CF为3270,厚度为0.27mm,吸水速度为12.5秒。使用所得到的纺织物制得磁盘研磨布,实施纹饰加工试验。对于该纺织物,磁盘表面的缺陷数为260个,在研磨效果上,比实施例20中得到的纺织物差。另外,该纺织物在磁性特性上,也比实施例20中得到的纺织物差。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提供布帛和使用该布帛而成的复合片材、以及研磨布和擦拭制品,它们均具有高实用性,所述布帛可以用作能够在降低被研磨物表面缺陷(刮痕)发生率的同时在被研磨物上形成微细沟槽的研磨布用布帛,还可以用作擦拭性良好且起尘少的擦拭制品用布帛。

Claims (15)

1.一种擦拭制品,其特征在于,使用下述布帛,
所述布帛含有聚酯复丝A和聚酯复丝B作为复合丝,所述聚酯复丝A由消光剂含有率在0.5重量%以下的聚酯形成、单纤维径为50~1500nm,所述聚酯复丝B由消光剂含有率在0.5重量%以下的聚酯形成、单纤维径为3μm以上,并且,在所述复合丝中,聚酯复丝A的丝长DA与聚酯复丝B的丝长DB的比DA/DB为1.05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擦拭制品,其中,所述聚酯复丝A的纤丝数为1000根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擦拭制品,其中,所述聚酯复丝A是将由海成分和岛成分构成的海岛型复合纤维的海成分溶解除去而得到的复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擦拭制品,其中,所述聚酯复丝B的纤丝数为10~300根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擦拭制品,其中,布帛是含有所述复合丝的纺织物,在该纺织物的纺织物组织中,所述复合丝作为浮线根数为2根以上的浮经成分和/或浮纬成分而含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擦拭制品,其中,布帛为纺织物,且该纺织物的布面覆盖系数CF为1500~4500的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擦拭制品,其中,布帛的厚度为0.10~0.80mm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擦拭制品,其中,采用KES风格测试仪测定的布帛的压缩刚度为0.08~0.9的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擦拭制品,其中,亲水剂以相对于布帛重量为0.2~10.0重量%的范围附着于布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擦拭制品,其中,用JIS L1096-19986.26.1滴落法测定的吸水速度为10秒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擦拭制品,其中,布帛的经方向的伸长率和纬方向的伸长率都在200%以下。
12.一种复合片材,其特征在于,在下述的布帛上贴合由有机材料形成的片材而成,
所述布帛含有聚酯复丝A和聚酯复丝B作为复合丝,所述聚酯复丝A由消光剂含有率在0.5重量%以下的聚酯形成、单纤维径为50~1500nm,所述聚酯复丝B由消光剂含有率在0.5重量%以下的聚酯形成、单纤维径为3μm以上,并且,在所述复合丝中,聚酯复丝A的丝长DA与聚酯复丝B的丝长DB的比DA/DB为1.05以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复合片材,其中,由有机材料形成的所述片材的厚度为20~500μm的范围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复合片材,其中,由有机材料形成的所述片材由多孔发泡体构成。
15.一种擦拭制品,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片材而成。
CN2008801149143A 2007-11-09 2008-11-05 布帛、复合片材、研磨布和擦拭制品 Active CN1018490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92150 2007-11-09
JP2007-292150 2007-11-09
JP2007-300389 2007-11-20
JP2007300389 2007-11-20
PCT/JP2008/070544 WO2009060985A1 (ja) 2007-11-09 2008-11-05 布帛および複合シートおよび研磨布およびワイピング製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9052A CN101849052A (zh) 2010-09-29
CN101849052B true CN101849052B (zh) 2012-01-25

Family

ID=40625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149143A Active CN101849052B (zh) 2007-11-09 2008-11-05 布帛、复合片材、研磨布和擦拭制品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543213B2 (zh)
CN (1) CN101849052B (zh)
TW (1) TWI471467B (zh)
WO (1) WO20090609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46017A1 (ja) * 2009-10-14 2011-04-21 株式会社クラレ 研磨パッド
JP5724521B2 (ja) * 2011-03-29 2015-05-27 東レ株式会社 ナノファイバー混繊糸
JP5810802B2 (ja) * 2011-09-29 2015-11-11 東レ株式会社 研磨布
CN102877190A (zh) * 2012-09-17 2013-01-16 上海缀菱纺织品有限公司 一种玉石纤维面料
SG11201811798RA (en) * 2016-07-11 2019-02-27 Toray Industries Sea-islands type composite fiber having excellent moisture absorbability, false twist yarn, and fiber structure
JP7446284B2 (ja) * 2019-03-26 2024-03-08 デンカ株式会社 毛状体を有する樹脂シート及びその成形品
CN113322561A (zh) * 2021-05-24 2021-08-31 东莞东兴商标织绣有限公司 一种高牢度耐水洗贴合rfid芯片的商标布基材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1711A (zh) * 2003-03-20 2006-06-21 帝人纤维株式会社 聚酯复合粗细丝条、其制造方法以及其机织或针织物
CN1898425A (zh) * 2003-12-26 2007-01-17 可隆株式会社 清洁用聚酯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954105A (zh) * 2004-03-31 2007-04-25 Kb世联株式会社 聚酯织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71265A (ja) * 1982-04-02 1983-10-07 Teijin Ltd 研磨,塗布及び払拭用の極細立毛織物及びその製造法
JP2890533B2 (ja) * 1989-10-12 1999-05-17 東レ株式会社 セーム皮調ワイピングクロ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0022210A1 (fr) * 1998-10-15 2000-04-20 Asahi Kasei Kabushiki Kaisha Fibre de terephtalate de polytrimethylene
JP2000303300A (ja) * 1999-04-12 2000-10-31 Kanebo Ltd 磁気記録媒体等の製造に用いるクロス
ATE510056T1 (de) * 2003-01-08 2011-06-15 Teijin Fibers Ltd Vlies aus polyesterverbundfaser
JP4315009B2 (ja) * 2004-02-10 2009-08-19 東レ株式会社 混繊糸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繊維製品
JP4736514B2 (ja) * 2004-04-21 2011-07-27 東レ株式会社 研磨布
JP2006006537A (ja) * 2004-06-24 2006-01-12 Unitica Fibers Ltd ワイピングクロス
JP4598600B2 (ja) * 2005-05-31 2010-12-15 帝人ファイバー株式会社 ワイピングクロス
JP4728160B2 (ja) * 2006-04-19 2011-07-20 ダイワボウ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分割型複合繊維、繊維集合物および不織布
JP2007308821A (ja) * 2006-05-17 2007-11-29 Teijin Fibers Ltd 研磨布用織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磁気デイスク研磨布
JP4899947B2 (ja) * 2007-03-07 2012-03-21 東レ株式会社 繊維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5096049B2 (ja) * 2007-06-19 2012-12-12 帝人ファイバー株式会社 研磨布用織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研磨布
JP5178367B2 (ja) * 2008-07-17 2013-04-10 帝人ファイバー株式会社 ワイピング用織物およびワイピング製品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1711A (zh) * 2003-03-20 2006-06-21 帝人纤维株式会社 聚酯复合粗细丝条、其制造方法以及其机织或针织物
CN1898425A (zh) * 2003-12-26 2007-01-17 可隆株式会社 清洁用聚酯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954105A (zh) * 2004-03-31 2007-04-25 Kb世联株式会社 聚酯织物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0-303300A 2000.10.31
JP特开2006-336118A 2006.12.14
JP特开2006-6537A 2006.01.1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9060985A1 (ja) 2011-03-24
TWI471467B (zh) 2015-02-01
TW200938673A (en) 2009-09-16
CN101849052A (zh) 2010-09-29
WO2009060985A1 (ja) 2009-05-14
JP5543213B2 (ja) 2014-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9052B (zh) 布帛、复合片材、研磨布和擦拭制品
CA2555902C (en) Leather-like sheet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reof
CN107849806B (zh) 皮革样布帛
TWI723152B (zh) 紗線及布帛及纖維製品
JP2007291567A (ja) ナノファイバー繊維構造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繊維製品
JP2009024272A (ja) 冷感に優れた編地および繊維製品
KR20160137579A (ko) 인공 피혁과 그의 제조 방법
JP4899947B2 (ja) 繊維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5178367B2 (ja) ワイピング用織物およびワイピング製品
US20100075143A1 (en) Fiber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TW201907075A (zh) 絨毛狀人工皮革
JP5356771B2 (ja) グローブ用布帛および繊維製品
EP3816340A1 (en) Sheet-shaped ite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JP5096049B2 (ja) 研磨布用織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研磨布
JP2009074187A (ja) 多層構造織編物および繊維製品
JP5155124B2 (ja) 揚柳調布帛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揚柳調布帛
JP4267145B2 (ja) 立毛繊維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188482A (ja) 研磨布用複合布帛および研磨布
JP6881690B2 (ja) シート状物
JP2010209499A (ja) ワイピング用布帛およびワイピング製品
JP5495290B2 (ja) 衣料側地および衣料品
JPH1150335A (ja) 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とその製造方法
JP7267820B2 (ja) 滑り止め布帛を用いてなるシューズ用インソール
JP5065769B2 (ja) 研磨布用織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研磨布
JP2017000752A (ja) 遊技用媒体の研磨用布帛及び遊技用媒体の研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327

Address after: Osaka City, Osaka of Japan

Patentee after: Teijin Fibers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Teijin Fibers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