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6148A - 盘式制动器 - Google Patents

盘式制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46148A
CN101846148A CN201010139749A CN201010139749A CN101846148A CN 101846148 A CN101846148 A CN 101846148A CN 201010139749 A CN201010139749 A CN 201010139749A CN 201010139749 A CN201010139749 A CN 201010139749A CN 101846148 A CN101846148 A CN 1018461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d
rotor
engagement portion
side engagement
tangent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397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前原利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kebono Brak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kebono Brak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kebono Brak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kebono Brake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461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61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65/04Bands, shoes or pads; 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 F16D65/092Bands, shoes or pads; 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for axially-engaging brakes, e.g. disc brakes
    • F16D65/095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55/00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 F16D55/02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 F16D55/22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 F16D55/224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with a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for the braking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65/04Bands, shoes or pads; 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 F16D65/092Bands, shoes or pads; 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for axially-engaging brakes, e.g. disc brakes
    • F16D65/095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 F16D65/097Resilient means interposed between pads and supporting members or other brake parts
    • F16D65/0972Resilient means interposed between pads and supporting members or other brake parts transmitting brake reaction force, e.g. elements interposed between torque support plate and pa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65/04Bands, shoes or pads; 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 F16D65/092Bands, shoes or pads; 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for axially-engaging brakes, e.g. disc brakes
    • F16D65/095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 F16D65/097Resilient means interposed between pads and supporting members or other brake parts
    • F16D65/0973Resilient means interposed between pads and supporting members or other brake parts not subjected to brake forces
    • F16D65/0974Resilient means interposed between pads and supporting members or other brake parts not subjected to brake forces acting on or in the vicinity of the pad rim in a direction substantially transverse to the brake disc axis
    • F16D65/0977Springs made from sheet met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55/00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 F16D2055/0004Parts or details of disc brakes
    • F16D2055/0008Brake sup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盘式制动器,其实现能够达到内侧、外侧各衬块(5a)的形态的稳定化,可以降低各衬块(5a)的拉拽和振动(噪音、颤动)的结构。在各衬块侧卡合部(11a、11b)和各支架侧卡合部(10a、10a)的抵靠部之中,使转子正转时在该转子的旋转方向前侧支承施加到所述各衬块(5a)的切向力(Ff)的部分(Af),比假想切线(K)更位于所述转子的半径方向上的内侧,该假想切线(K)为通过各衬块(5a、5b)的图心(O)的假想圆的在该图心O上的假想切线。另外,与此同时,同样地,在所述抵靠部之中,使支承施加到所述各衬块(5a)上的力矩(Mf)的部分(Bf、Cf)位于所述支架(2)的周方向两端部,并且比所述假想切线(K)更位于所述转子的半径方向上的外侧。

Description

盘式制动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为了执行汽车的制动而使用的盘式制动器的改良。具体地说,是在浮钳式盘式制动器上,谋求实现能够达到衬块的形态的稳定化且可以降低该衬块的拉拽和振动(噪音、颤动)的结构。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用于执行汽车等车辆的制动的盘式制动器,例如,对于支架,可在轴方向上自如位移地支撑卡钳,并且在该卡钳中,关于转子,只在一侧上设置气缸部和活塞的浮钳式盘式制动器通过专利文献1~3的记载被广泛地知晓,并且实际地被广泛使用。图7~9表示出其中的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浮钳式盘式制动器。
关于该盘式制动器,通过一对引导销4、4,按可在所述转子1的轴方向(图7的上下方向,图8的表里方向,图9的左右方向)上进行位移的方式,将卡钳3支撑在与随车轮一起旋转的转子1相邻接且被固定的支架2上。而且,按可在所述转子1的轴方向上进行位移的方式将内侧、外侧各衬块5、6的两端部支撑在所述支架2上。另外,以跨过各衬块5、6的状态来配置具有气缸部7和卡钳爪8的所述卡钳3,在其中的气缸部7中,内藏有针对所述转子1推压所述内侧衬块5的活塞9。
进行制动的时候,将液压油送入所述气缸部7内,通过所述活塞9将所述内侧衬块5从图7的上向下(从图9的右向左)按压在所述转子1的内侧面上。这样,作为该按压力的反作用,所述卡钳3向图7的上方(图9的右方)进行位移,所述卡钳爪8将外侧衬块6按压在所述转子1的外侧面上。其结果,该转子1被从内外两侧面侧有力地挟持,从而进行制动。
另外,在所述支架2中,在夹着所述转子1的两侧部分的在该转子1的周方向上的两端部上,分别形成有支架侧卡合部10、10。此外,在构成所述内侧、外侧各衬块5、6的内侧、外侧各压板12、13的在所述转子1的周方向上的两端部上,分别形成有衬块侧卡合部11、11。而且,基于这些支架侧、衬块侧各卡合部10、11的卡合,在制动时,支承作用于所述内侧、外侧各衬块5、6的制动力,同时按可在轴方向上进行位移的方式来支撑各衬块5、6。
再者,在所述内侧、外侧各压板12、13的周方向两端部和所述支架1之间,分别配置有衬块夹子14a、14b,以防止所述内侧、外侧各衬块5、6相对于所述支架2晃荡以及所述支架侧、衬块侧各卡合部10、11彼此因生锈接合在一起。这样的衬块夹子14a、14b是通过弯曲不锈钢的弹簧钢板等具有耐腐蚀性和弹性的金属板来形成的,在图8中,如用箭头α、α所示的那样,将所述内侧、外侧各衬块2、3向朝向所述转子1的半径方向外侧的方向推压,并且同样地,如用箭头β、β所示的那样,将所述各衬块侧卡合部11、11向离开所述各支架侧卡合部10、10的方向推压。
关于按上面所述来构成的盘式制动器进行制动时,从所述内侧、外侧各衬块5、6施加到所述支架2上的力,使用图10~11来进行说明。另外,其中的图10省略了卡钳3(例如参照图7~9)并表示出从外侧看到的状态,图11表示出从转子侧看到内侧衬块5的状态(以图10的ハ-ハ线来截断,从该图的左下侧看到的状态)。另外,在制动时,如图10中用箭头所示的那样,所述内侧、外侧各衬块5、6彼此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相对地进行位移。
首先,考虑例如转子1(例如参照图7~9)向图11的箭头X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正转的时候(前进时)。在该正转时,如果考虑将基于制动的切向力Ff施加于内侧、外侧各衬块5、6的图心O(构成内侧、外侧各衬块5、6的摩擦材料31的图心O),则该切向力Ff在所述支架2中,在所述转子1的旋转方向上的前侧(在旋出侧,图11的左侧)的支架侧卡合部10和衬块侧各卡合部11的抵靠部Af上被支承。而且,基于施加所述切向力Ff的方向与该抵靠部Af的位置的差Sf的力矩(旋转力)Mf,即以所述抵靠部Af为支点,图11中的逆时针方向的力矩Mf施加到所述内侧、外侧各衬块5、6上。另外,该力矩(旋转力)Mf在抵靠部Bf和抵靠部Cf上被支承,其中,所述抵靠部Bf为所述转子1的旋转方向上的前侧的衬块夹子14a的推压部和衬块侧各卡合部11的抵靠部,所述抵靠部Cf为所述支架2中的所述转子1的旋转方向上的后侧(旋入侧,即图11的右侧)的支架侧卡合部10和衬块侧各卡合部11的抵靠部。
另一方面,考虑例如所述转子1向图11的箭头Y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的逆转时(后退时)。在该逆转时,同样地,如果考虑将基于制动的切向力Fr施加于内侧、外侧各衬块5、6的图心O,则该切向力Fr在所述支架2中,在所述转子1的旋转方向上的前侧(在旋出侧,图11的右侧)的支架侧卡合部10和衬块侧各卡合部11的抵靠部Ar上被支承。而且,基于施加该切向力Fr的方向与该抵靠部Ar的位置的差Sr的力矩(旋转力)Mr,即以所述抵靠部Ar为支点,顺时针方向的力矩Mr施加到所述内侧、外侧各衬块5、6上。另外,该力矩(旋转力)Mr在抵靠部Br和抵靠部Cr上被支承,其中,所述抵靠部Br为所述转子1的旋转方向上的前侧的衬块夹子14b和衬块侧各卡合部11的抵靠部,所述抵靠部Cr为所述支架2中的所述转子1的旋转方向上的后侧(旋入侧,即图11的左侧)的支架侧卡合部10和衬块侧各卡合部11的抵靠部。
然而,在上述那样的结构的情况下,内侧、外侧各衬块5、6的形态容易变得不稳定,存在有容易产生拉拽和振动的可能性。关于这一点,下面进行说明。即,在上述的结构的情况下,例如若是正转时(前进时),则在制动的时候,内侧、外侧各压板12、13在所述各抵靠部Af、Bf、Cf这三点上被支撑(约束)。但是,如图11中用斜格子所示的那样,连接这三个支撑点Af、Bf、Cf的三角形的面积小(转子1的半径方向上的宽度小(细)),难以确保该图表里方向上的支撑刚性。即,所述内侧、外侧各衬块5、6在该图11的表里方向上,容易以连接所述三个支撑点Af、Bf、Cf的三角形为摇动中心进行摇动,从而各衬块5、6的形态容易变得不稳定。
特别是,在解除制动时,随着所述转子1的轴方向上的摆动,所述内侧、外侧各衬块5、6被该转子1的轴方向侧面向离开该转子1的方向推压,但是,即使这样被推压,各衬块5、6也以连接所述三个支撑点Af、Bf、Cf的三角形为摇动中心在表里方向上进行摇动,从而存在有变得难以在所述转子1的轴方向上进行位移(退避)的可能性。由于在所述转子1的轴方向上的摆动量越靠近该转子1的半径方向外侧就越大,因此所述内侧、外侧各衬块5、6的、在所述转子1的半径方向上比连接所述三个支撑点Af、Bf、Cf的三角形更远离外侧的部分,具有被该转子1在表里方向上推压的倾向。
因此,基于这样的转子1的推压,所述内侧、外侧各衬块5、6具有如上述那样在表里方向上摇动的倾向,变得难以在所述转子1的轴方向上进行位移(退避)。而且,在所述内侧、外侧各衬块5、6没有充分地进行位移(退避)的情况下,存在有各衬块5、6的对所述转子1的拉拽变得过大的可能性,同时也存在有各衬块5、6基于所述摇动而过度地振动(产生噪音、产生颤动)的可能性,这是不希望产生的。
另外,在上述的结构的情况下,在正转时(前进时)和逆转时(后退时)施加到所述内侧、外侧各衬块5、6上的力矩Mf、Mr相互为反方向。而且,在任一种旋转时(不论正转时还是逆转时),该力矩Mf、Mr都向抵抗该衬块夹子14a、14b的推压力的方向(相反方向)施加到任一衬块夹子14a、14b上。例如,若是正转时,则所述力矩Mf向抵抗箭头α的方向施加,该抵抗箭头α表示在所述转子1的旋转方向上的前侧的衬块夹子14a的弹性力。此外,若是逆转时,则所述力矩Mr同样地向抵抗箭头α的方向施加,该抵抗箭头α表示在旋转方向上的前侧的衬块夹子14b的弹性力。因此,所述各衬块夹子14a、14b容易永久变形,从而变得容易降低通过各衬块夹子14a、14b推压所述内侧、外侧各衬块5、6的力(抑制力),从这一方面,也存在有各衬块5、6的形态变得不稳定的可能性。此外,如上述那样,由于在正转时和逆转时,施加力矩的方向变化,因此例如开始制动时,成为所述转子1的旋转方向前侧的卡合部彼此抵靠(冲突),从而可能容易产生基于该抵靠(冲突)的噪音。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7722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6303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2349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盘式制动器是鉴于上述那样的情况而被发明的,本发明应该实现这样的结构:达到衬块的形态的稳定化,可以降低该衬块的拉拽和振动(噪音、颤动)。
本发明的盘式制动器与传统的盘式制动器同样地具备:支架、一对衬块和卡钳。
其中的支架与随车轮一起旋转的转子相邻接,并被固定在车体。
另外,所述各衬块以可在所述转子的轴方向上进行位移地支撑于所述支架上的状态,配置于该转子的两侧。
此外,所述卡钳被支撑于所述支架的一部分上,并且用于将所述各衬块按压在所述转子的两侧面。
而且,通过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周方向两端部上的各支架侧卡合部,以及设置于构成所述各衬块的压板的周方向两端部上的各衬块侧卡合部,在制动时支承施加于所述各衬块上的制动转矩。另外,与此同时,在所述支架侧、衬块侧各卡合部彼此之间,分别配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各衬块相对于所述支架晃荡的衬块夹子。
特别是,在本发明的盘式制动器中,在经由所述各衬块夹子而相互抵靠的、所述各衬块侧卡合部和所述各支架侧卡合部的抵靠部之中,使所述转子正转时(前进时)在该转子的旋转方向前侧(旋出侧)支承施加到所述各衬块的切向力的部分,比设置了与该转子的中心相同的中心(以转子的中心为其中心)且通过所述各衬块的图心(从转子侧观看到的状态下的衬块的摩擦面的几何中心=构成该衬块的摩擦材料的几何中心)的假想圆的在该图心上的假想切线,更位于该转子的半径方向上的内侧,并且,同样地,在所述抵靠部之中,使支承施加到所述各衬块上的力矩(旋转力)的部分位于所述支架的周方向两端部,并且比所述假想切线更位于所述转子的半径方向上的外侧。
另外,在实施这样的本发明的盘式制动器的情况下,更优选:如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那样,在所述各衬块侧卡合部和所述各支架侧卡合部的抵靠部之中,使所述转子逆转时(后退时)在该转子的旋转方向前侧(旋出侧)支承施加到所述各衬块的切向力的部分,比所述假想切线更位于该转子的半径方向上的外侧。另外,与此同时,在所述各衬块侧卡合部之中,在所述转子正转时成为该转子的旋转方向后侧(旋入侧)的衬块侧卡合部上,设置有倾斜面部,该倾斜面部向在所述假想切线的方向上越接近所述图心就越接近该转子的半径方向内侧的方向倾斜。而且,利用所述衬块夹子来推压该倾斜面部。
利用按上面所述来构成的本发明的盘式制动器,可以实现衬块的形态的稳定化,能够降低该衬块的拉拽和振动(噪音、颤动)。
即,在转子正转时,各衬块相对于支架在下面的三点上被支撑(约束)。首先,一点是所述转子正转时(前进时)在该转子的旋转方向前侧(旋出侧)支承施加到所述各衬块上的切向力的部分,该部分在该转子的半径方向上比假想切线更位于半径方向内侧。另外,剩下的两点为支承施加到所述各衬块的力矩(旋转力)的部分,该部分在所述支架的周方向两端部上,并且比所述假想切线更位于半径方向外侧。因此,能够增大连接这三个支撑点的三角形(增大(增厚)转子的半径方向上的宽度),可以容易地确保在所述各衬块的表里方向上的支撑刚性。其结果,各衬块在表里方向上很难以连接所述三个支撑点的三角形为摇动中心来摇动,从而实现各衬块的形态的稳定化。
而且,由于使构成所述三角形的三个支撑点中的两点比所述假想切线更位于半径方向外侧,因此解除制动时,若随着所述转子的轴方向上的摆动,所述各衬块被该转子的轴方向各侧面向离开该转子的方向推压,则基于该推压,使各衬块可靠地向离开该转子的方向进行位移(退避)。特别是,越在该转子的半径方向外侧,所述转子的轴方向上的摆动量就变得越大,但是,在本例的情况下,由于如上述那样,使三个支撑点中的两点比所述假想切线更位于半径方向外侧,因此使连接该三个支撑点的三角形和被所述转子推压的部分在该转子的半径方向上重叠,甚至相互地接近。所以如前面所述,能够确保支撑刚性(难以摇动),同时可以使所述各衬块以原来的稳定的形态可靠地后退,实现降低各衬块和所述转子的拉拽,以及各衬块的振动(噪音、颤动)。
而且,在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的情况下,可以使在正转时(前进时)和逆转时(后退时)施加到各衬块上的力矩的方向相同,并且能够在与所述力矩被施加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赋予推压各衬块的各衬块夹子的弹性力。所以,通常可以向同一方向(与力矩相同的方向)推压各衬块,实现更可靠地防止各衬块的晃荡。更具体地说,可以通常使所述各衬块和所述支架的抵靠部(衬块侧卡合部和支架侧卡合部的抵靠部)在同一方向上抵靠,例如与正转、逆转无关,开始制动时,能够防止成为所述转子的旋转方向前侧的卡合部彼此抵靠(冲突)而产生噪音。此外,所述各衬块夹子的弹性力所被赋予的方向与所述力矩被施加的方向成为同一方向,由此,通过所述各衬块夹子,难以降低推压所述各衬块的力(抑制力),从该方面,也能够实现各衬块的形态的稳定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省略了转子并且拆卸了卡钳的状态的、从外侧且是转子的半径方向外侧观看到的立体图。
图2是从转子的半径方向外侧观看到的正投影图。
图3是从图2的右侧看到的正投影图。
图4是从作为图2的上侧的内侧看到的正投影图。
图5是从作为图2的下侧的外侧看到的正投影图。
图6是图2的イ一イ截面图。
图7是以从转子的半径方向外侧看到的状态以及截断一部分的状态来示出传统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8是从作为图7的下侧的外侧看到的图。
图9是图8的ロ一ロ截面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施加于衬块和支架上的力的与图1同样的图。
图11是图10的ハ一ハ截面图。
符号说明
1  转子
2、2a  支架
3  卡钳
4  引导销
5、5a  内侧衬块
6、6a  外侧衬块
7  气缸部
8  卡钳爪
9  活塞
10、10a  支架侧卡合部
11、11a、11b  衬块侧卡合部
12、12a  内侧压板
13、13a  外侧压板
14a、14b  衬块夹子
15a、15b  衬块夹子
16  凸部
17  凹部
18  第一突部
19  第二突部
20  第一凹入部
21  第三突部
22  第二凹入部
23  内侧夹子部
24  外侧夹子部
25  连接部
26  第一推压部
27  弯曲部
28  平板部
29  倾斜面部
30  第二推压部
31  摩擦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图1~6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另外,本例的特征在于如下方面:为了实现内侧、外侧各衬块5a、6a的形态的稳定化,并且降低各衬块5a、6a的拉拽和振动(噪音、颤动),而对将各衬块5a、6a支撑于支架2a的部分的结构和衬块夹子15a、15b的结构等作了改进。关于其它部分的结构和作用,例如因为与图7~11所示的传统结构相同,因此省略或简略与相同部分相关的图示以及说明,下面主要说明本例的特征部分。
在本例的情况下,在所述支架2a中,夹着转子1(参照图7~9)的两侧部分的在该转子1的周方向上的两端部上,分别形成有支架侧卡合部10a、10a。另外,构成所述内侧、外侧各衬块5a、6a的内侧、外侧各压板12a、13a的在所述转子1的周方向上的两端部上,分别形成有衬块侧卡合部11a、11b。而且,基于支架侧、衬块侧各卡合部10a、11a、11b彼此的卡合,在制动时支承作用于内侧、外侧各衬块5a、6a上的制动力,并且按可在轴方向上进行变位的方式支撑各衬块5a、6a。
在本例的情况下,将所述各支架侧卡合部10a、10a设置为:从所述转子1的半径方向外侧起依次具备凸部16、16和凹部17、17。另外,各支架侧卡合部10a、10a相互对称地形成在所述转子1的周方向上的一侧(例如旋入侧)和另一侧(例如旋出侧)上。即,以包含所述转子1的中心轴且穿过所述支架2a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假想平面为对称面,相互对称地形成支架侧卡合部10a、10a。因此,除了不使所述支架2a的形状变得复杂(可以简洁)而达到该支架2a的加工的简易化之外,在将该支架2a安装到车辆时,还能够在该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两侧都设置同样的支架(实现部品的通用化),从而提高生产率,进而实现成本的降低。
再者,在所述各衬块侧卡合部11a、11b中,将所述转子1正转时(前进时)成为该转子1的旋转方向前侧(在旋出侧,例如图6的左侧)的衬块侧卡合部11a设置成具备:第一突部18、第二突部19和在第一、第二各突部18、19彼此之间的第一凹入部20。此外,同样地,将所述转子1逆转时(后退时)成为该转子1的旋转方向前侧(在旋出侧,例如图6的右侧)的衬块侧卡合部11b设置成具备:位于所述转子1的半径方向上的中间部的第三突部21、以及同样地,位于外侧且相对于该第三突部21的顶部凹入的第二凹入部22。而且,在这样的各衬块侧卡合部11a、11b和上述那样的各支架侧卡合部10a、10a之间,配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内侧、外侧各衬块5a、6a相对于所述支架2a晃荡的所述衬块夹子15a、15b。
在本例的情况下,在所述各衬块侧卡合部11a、11b中,所述转子1正转时成为该转子1的旋转方向前侧的衬块侧卡合部11a和与该衬块侧卡合部11a相对的支架侧卡合部10a之间,配置有在内侧和外侧被设置为一体的衬块夹子15a。该衬块夹子15a具备:内侧夹子部23、外侧夹子部24以及将内侧、外侧各夹子部23、24彼此连接的连接部25。此外,内侧、外侧各夹子部23、24分别具备:与构成所述衬块侧卡合部11a的第一突部18的外周面(与转子1的外周侧相对应的面)相抵靠,且向所述转子1的半径方向内侧推压所述内侧、外侧各衬块5a、6a的第一推压部26、26;沿着构成所述支架侧卡合部10a的凸部16的轮廓来覆盖该凸部16的弯曲部27、27;以及被构成所述衬块侧卡合部11a的第二突部19和构成所述支架侧卡合部10a的凹部17挟持的平板部28、28。
另一方面,在所述各衬块侧卡合部11a、11b中,所述转子1逆转时成为该转子1的旋转方向前侧的衬块侧卡合部11b和与该衬块侧卡合部11b相对的支架侧卡合部10a之间,且在内侧和外侧,分别配置独立的衬块夹子15b、15b。各衬块夹子15b、15b分别具备:与构成所述衬块侧卡合部11a的第三突部21的倾斜面部29相抵靠,且向所述转子1的半径方向外侧和各衬块5a、6a的中央推压所述内侧、外侧各衬块5a、6a的第二推压部30;以及沿着构成所述支架侧卡合部10a的凸部16的轮廓来覆盖该凸部16的弯曲部27。此外,所述倾斜面部29在所述转子1的半径方向上,比所述第三突部21的顶部更位于内侧,且向越接近该半径方向内侧就越接近所述各衬块5a、5b的中央侧的方向倾斜。
再者,在本例的情况下,在经由上述那样的衬块夹子15a、15b而相互抵靠的、所述各衬块侧卡合部11a、11b和所述各支架侧卡合部10a、10a的抵靠部之中,对所述转子1正转时,在该转子1的旋转方向前侧支承施加到所述内侧、外侧各衬块5a、5b的切向力Ff的部分Af的位置按如下所述进行规定。即,使其比假想切线K更位于所述转子1的半径方向上的内侧,该假想切线K为以所述转子1的中心为中心,且通过所述内侧、外侧各衬块5a、5b的图心O(从转子1侧观看的状态的各衬块5a、5b的摩擦面的几何中心O=构成各衬块5a、5b的摩擦材料31、31的几何中心O)的假想圆的、在该图心O上的假想切线。因此,在本例的情况下,使第二突部19和构成支架侧卡合部10a的凹部17的抵靠部Af比所述假想切线K更位于内侧,并且设置为能够在该抵靠部Af支承所述切向力Ff,所述第二突部19构成在所述转子1正转时成为该转子1的旋转方向前侧的衬块侧卡合部11a。
此外,这样,基于抵靠部Af和假想切线K的差(所述转子1的半径方向上的偏移量)Sf,力矩(旋转力)Mf被施加到所述内侧、外侧各衬块5、6上(以抵靠部Af为支点,施加图6的逆时针方向的力矩Mf),但是,对支承该力矩Mf的部分Bf、Cf的位置按如下所述进行规定。即,使支承该力矩Mf的部分Bf、Cf位于所述支架2a的周方向两端部,并且在所述转子1的半径方向上,比所述假想切线K更位于外侧。为此,在本例的情况下,使抵靠部Bf和抵靠部Cf比所述假想切线K更位于外侧,并且设置为能够在该抵靠部Bf、Cf上支承所述力矩Mf,其中,所述抵靠部Bf为第一突部18的内周面(与转子1的内周侧相对应的面)和构成支架侧卡合部10a的凸部16的外周面(与转子1的外周侧相对应的面)的抵靠部,该第一突部18构成在所述转子1正转时成为该转子1的旋转方向前侧的衬块侧卡合部11a,所述抵靠部Cf为第三突部21的外周面(与转子1的外周侧相对应的面)和构成支架侧卡合部10a的凸部16的内周面(与转子1的内周侧相对应的面)的抵靠部,该第三突部21构成在所述转子1逆转时成为该转子1的旋转方向前侧的衬块侧卡合部11b。
另外,在本例的情况下,在所述各衬块侧卡合部11a、11b和所述各支架侧卡合部10a、10a的抵靠部之中,使在所述转子1逆转时,在该转子1的旋转方向前侧,支承施加到所述内侧、外侧各衬块5a、5b上的切向力Fr的部分Ar的位置比所述假想切线K更位于所述转子1的半径方向上的外侧。为此,在本例的情况下,使第二凹入部22和构成支架侧卡合部10a的凸部16的抵靠部Ar比所述假想切线K更位于外侧,并且设置为能够在该抵靠部Ar上支承所述切向力Fr,该第二凹入部22构成所述转子1逆转时成为该转子1的旋转方向前侧的衬块侧卡合部11b。此外,同时,在所述各衬块侧卡合部11a、11b之中,在所述转子1正转时成为该转子1的旋转方向后侧(在旋出侧,例如为图6的右侧)的衬块侧卡合部11b上,设置有所述倾斜面部29,在该倾斜面部29的端部,将在周方向上最突出的部分设置为所述第三突部21。该倾斜面部29向在所述假想切线K的方向上越接近所述图心O就越接近所述转子1的半径方向内侧的方向倾斜。而且,通过所述各衬块夹子15b、15b的第二推压部30来推压构成这样的第三突部21的倾斜面部29。
在构成上述样子的本例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内侧、外侧各衬块5a、6a的形态的稳定化,可以降低各衬块5a、6a的拉拽和振动(噪音、颤动)。
即,所述转子1正转时,所述各衬块5a、6a相对于所述支架2a在以下三点Af、Bf、Cf被支撑(约束)。首先,一点为所述转子1正转时(前进时),在该转子1的旋转方向前侧支承施加到所述各衬块5a、6a上的切向力Ff的部分Af,该部分Af在该转子1的半径方向上,比假想切线K更位于半径方向内侧。另外,剩下的两点为支承施加到所述各衬块5a、6a上的力矩Mf的部分Bf、Cf,该部分Bf、Cf在所述支架2a的周方向两端部上,并且比所述假想切线K更位于半径方向外侧。因此,能够将连接这三个支撑点的三角形(图6中用斜格子来表示的三角形)变大(将转子1的半径方向上的宽度变大(变厚)),可以容易地确保在所述各衬块5a、6a的表里方向上的支撑刚性。其结果,各衬块5a、6a在表里方向上变得难以将连接所述三个支撑点的三角形作为摇动中心来摇动,从而实现各衬块5a、6a的形态的稳定化。
而且,由于使构成所述三角形的三个支撑点Af、Bf、Cf中的两点Bf、Cf比所述假想切线K更位于半径方向外侧,因此解除制动时,若随着所述转子1的轴方向上的摆动,所述各衬块5a、6a被该转子1的轴方向各侧面向离开该转子1的方向推压,则基于该推压,使各衬块5a、6a可靠地向离开该转子1的方向进行位移(退避)。特别是,越在该转子1的半径方向外侧,所述转子1的轴方向上的摆动量就变得越大,但是,在本例的情况下,由于如上述那样,使三个支撑点Af、Bf、Cf中的两点Bf、Cf比所述假想切线K更位于半径方向外侧,因此使连接该三个支撑点Af、Bf、Cf的三角形和被所述转子1推压的部分在该转子1的半径方向上重叠,甚至相互地接近。所以如前面所述,能够确保支撑刚性(难以摇动),同时可以使所述各衬块5a、6a以原来的稳定的形态可靠地后退,实现降低各衬块5a、6a和所述转子1的拉拽,以及各衬块5a、6a的振动(噪音、颤动)。
而且,在本例的情况下,可以使在正转时和逆转时施加到各衬块5a、6a上的力矩Mf、Mr的方向相同。即,正转时的力矩Mf如上面所述,基于抵靠部Af和假想切线K(施加到图心O的切线Ff的方向)的差Sf,以该抵靠部Af为支点,向图6的逆时针方向施加,但是关于逆转时的力矩Mr,也基于抵靠部Ar和假想切线K(施加到图心O的切线Fr的方向)的差Sr,以该抵靠部Ar为支点,向图6的逆时针方向施加。而且,这样,由于可以使在正转时和逆转时施加到各衬块5a、5b上的力矩Mf、Mr的方向相同,因此,能够向与所述力矩Mr、Mf被施加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图6的逆时针方向)赋予推压各衬块5a、6a的衬块夹子15a、15b的弹性力。
所以,通常可以通过所述各衬块夹子15a、15b的第一、第二各推压部26、30,将所述各衬块5a、6a向同一方向(与力矩Mf、Mr相同的方向),即图6的逆时针方向推压,实现更可靠地防止各衬块5a、6a的晃荡。换句话说,可以通常使所述各衬块5a、6a和所述支架2a的抵靠部(各衬块侧卡合部11a、11b和各支架侧卡合部10a、10a的抵靠部)位于同一方向上,与正转、逆转无关,开始制动时,能够防止成为所述转子1的旋转方向前侧的卡合部彼此抵靠(冲突)而产生噪音。此外,所述各衬块夹子15a、15b的弹性力所被赋予的方向与所述力矩Mf、Mr被施加的方向成为同一方向(不排斥),由此,能够抑制各衬块夹子15a、15b的永久变形。而且,利用各衬块夹子15a、15b,难以降低推压所述各衬块5a、6a的力(抑制力),从该方面,也能够实现各衬块5a、6a的形态的稳定化。

Claims (2)

1.一种盘式制动器,其具备:
支架,该支架与随车轮一起旋转的转子相邻接,且被固定于车体;
一对衬块,该一对衬块以可在该转子的轴方向上位移的方式支撑于该支架上的状态,配置在该转子的两侧;
卡钳,该卡钳被支撑于所述支架的一部分上,且用于将所述各衬块按压在所述转子的两侧面,
通过设置在所述支架的周方向两端部的各支架侧卡合部和设置在构成所述各衬块的压板的周方向两端部的各衬块侧卡合部的卡合,来支承在制动时施加到所述各衬块上的制动转矩;并且,在所述支架侧和衬块侧各卡合部彼此之间,分别配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各衬块相对于所述支架晃荡的衬块夹子,
该盘式制动器的特征在于,
在经由所述各衬块夹子而相互抵靠的、所述各衬块侧卡合部和所述各支架侧卡合部的抵靠部之中,使所述转子正转时在该转子的旋转方向前侧支承施加到所述各衬块的切向力的部分,比一假想切线更位于该转子的半径方向上的内侧,并且,同样地,在所述抵靠部之中,使支承施加到所述各衬块上的力矩的部分位于所述支架的周方向两端部,并且比所述假想切线更位于所述转子的半径方向上的外侧,该假想切线是具有与该转子的中心相同的中心并且通过所述各衬块的图心的假想圆的在该图心上的切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中,在所述各衬块侧卡合部和所述各支架侧卡合部的抵靠部之中,使所述转子逆转时在该转子的旋转方向前侧支承施加到所述各衬块的切向力的部分,比所述假想切线更位于该转子的半径方向上的外侧;并且,在所述各衬块侧卡合部之中,在所述转子正转时成为该转子的旋转方向后侧的衬块侧卡合部上,设置有倾斜面部,该倾斜面部向在所述假想切线的方向上越接近所述图心就越接近该转子的半径方向内侧的方向倾斜,并且利用所述衬块夹子来推压该倾斜面部。
CN201010139749A 2009-03-23 2010-03-23 盘式制动器 Pending CN10184614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69629 2009-03-23
JP2009069629A JP5178596B2 (ja) 2009-03-23 2009-03-23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6148A true CN101846148A (zh) 2010-09-29

Family

ID=42664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39749A Pending CN101846148A (zh) 2009-03-23 2010-03-23 盘式制动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236878A1 (zh)
JP (1) JP5178596B2 (zh)
CN (1) CN101846148A (zh)
DE (1) DE10201000311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15473A1 (zh) * 2012-07-24 2014-01-30 Qiang Haisheng 盘式制动器的双向制动方法及其制动机构与应用
CN104632950A (zh) * 2013-11-07 2015-05-20 曙制动器工业株式会社 盘式制动衬块和盘式制动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94666B1 (ko) * 2011-10-04 2013-08-09 주식회사 만도 디스크브레이크
US8973240B2 (en) * 2012-08-17 2015-03-10 Bendix Spicer Foundation Brake Llc Disc brake pad mounting and retention system and method
DE102013101779A1 (de) * 2012-11-20 2014-06-05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Bremsbelaghalterung für eine Scheibenbremse eines Kraftfahrzeugs
JP2015031325A (ja) * 2013-07-31 2015-02-16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US9874255B2 (en) * 2014-03-17 2018-01-23 Akebono Brake Industry Co., Ltd. Decoupling brake component
WO2019044091A1 (ja) * 2017-08-29 2019-03-07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10778A1 (en) * 1994-11-07 1996-05-08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Disc brake
CN1138368A (zh) * 1993-12-22 1996-12-18 Pbr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盘式制动器装置
US6003642A (en) * 1996-09-25 1999-12-21 Akebono Brake Industry Co., Ltd. Pad clip for a disc brake
JP2000074107A (ja) * 1998-09-01 2000-03-07 Toyota Motor Corp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US6296085B1 (en) * 1998-07-08 2001-10-02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Disk brake
CN1952425A (zh) * 2005-09-30 2007-04-2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盘式制动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10524B2 (ja) * 1993-09-08 1999-06-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JPH1163035A (ja) * 1997-08-28 1999-03-05 Aisin Seiki Co Ltd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JP2001234955A (ja) 2000-02-24 2001-08-31 Aisin Seiki Co Ltd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用異音抑制部材
JP2004176868A (ja) * 2002-11-28 2004-06-24 Advics:Kk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DE10312480B4 (de) * 2003-03-20 2007-03-29 Lucas Automotive Gmbh Scheibenbremse mit auf Bolzen geführten Bremsbelägen
DE102004050138A1 (de) * 2003-10-14 2005-06-02 Advics Co., Ltd., Kariya Scheibenbremsvorrichtungen
JP4277711B2 (ja) * 2004-03-05 2009-06-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US7578374B2 (en) * 2005-07-19 2009-08-25 Advics Co., Ltd. Disk brake device
JP2007333202A (ja) * 2005-08-22 2007-12-27 Advics:Kk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用パッド
JP2008304026A (ja) * 2007-06-11 2008-12-18 Akebono Brake Ind Co Ltd 対向ピストン型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368A (zh) * 1993-12-22 1996-12-18 Pbr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盘式制动器装置
EP0710778A1 (en) * 1994-11-07 1996-05-08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Disc brake
US6003642A (en) * 1996-09-25 1999-12-21 Akebono Brake Industry Co., Ltd. Pad clip for a disc brake
US6296085B1 (en) * 1998-07-08 2001-10-02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Disk brake
JP2000074107A (ja) * 1998-09-01 2000-03-07 Toyota Motor Corp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CN1952425A (zh) * 2005-09-30 2007-04-2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盘式制动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15473A1 (zh) * 2012-07-24 2014-01-30 Qiang Haisheng 盘式制动器的双向制动方法及其制动机构与应用
CN104632950A (zh) * 2013-11-07 2015-05-20 曙制动器工业株式会社 盘式制动衬块和盘式制动装置
CN104632950B (zh) * 2013-11-07 2018-01-23 曙制动器工业株式会社 盘式制动衬块和盘式制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223287A (ja) 2010-10-07
DE102010003111A1 (de) 2010-09-30
US20100236878A1 (en) 2010-09-23
JP5178596B2 (ja) 2013-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6148A (zh) 盘式制动器
CN102705404B (zh) 车辆用盘式制动器
US4392561A (en) Disc brake
CN104632950B (zh) 盘式制动衬块和盘式制动装置
US20070261927A1 (en) Brake lining carrier plate for a disc brake
JP5739990B2 (ja) シングルジョイントタイプのダンパーストラット式サスペンション
JPS60207614A (ja) ランバ−サポ−ト装置
CN105757148A (zh) 用于使车辆制动器的制动钳中的阻力减小的衬板
US20110036264A1 (en) Friction wedge for railroad car truck
JP4946638B2 (ja) 鉄道車両用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JP2015078716A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用パッド及び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US8844684B2 (en) Disc brake
CN1184427C (zh) 盘式制动器
TWI549857B (zh) Couplings of tricycles
CN1302210C (zh) 盘式制动器
JPH07746Y2 (ja) 反力式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CN210290562U (zh) 制动卡钳用回位装置
CN207889922U (zh) 油压碟刹总泵
CN105041924B (zh) 一种汽车用制动卡钳结构
JP5704536B2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CN218844916U (zh) 一种专用于电动三轮车的制动器
CN218761061U (zh) 一种汽车卡钳不锈钢橡胶涂层弹簧片
CN209262127U (zh) 摩擦片回位弹簧
JP2544926Y2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JP2018123836A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用パッド及び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