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94054A - 防振透镜单元以及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防振透镜单元以及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794054A CN101794054A CN201010108271A CN201010108271A CN101794054A CN 101794054 A CN101794054 A CN 101794054A CN 201010108271 A CN201010108271 A CN 201010108271A CN 201010108271 A CN201010108271 A CN 201010108271A CN 101794054 A CN101794054 A CN 10179405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vibration
- keep
- magnet
- line seg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06010044565 Tremo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BGOFCVIGEYGEOF-UJPOAAIJSA-N helicin Chemical compound O[C@@H]1[C@@H](O)[C@H](O)[C@@H](CO)O[C@H]1OC1=CC=CC=C1C=O BGOFCVIGEYGEOF-UJPOAAIJ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1580 syndromic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5/02—Lateral adjustment of le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1/00—Still video camera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4—Digital still camera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抑制向光轴方向的厚度增大的防振透镜单元,该防振透镜单元具备:透镜保持体,用于保持防振透镜;支持体,其在与所述防振透镜的光轴正交的面内能够移动地支持所述透镜保持体;结合部,其将所述透镜保持体以能够向围着与所述防振透镜的光轴平行的轴线的旋转方向、且与该轴线正交的旋转半径方向位移的状态结合在所述支持体上;旋转驱动部,其使所述透镜保持体向所述旋转方向位移;以及直线前进驱动部,其使所述透镜保持体向所述旋转半径方向位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振透镜单元以及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如下的防振透镜单元,其具备:保持防振透镜并向直线方向位移的直线前进用的载置台;支持直线前进载置台并向旋转方向位移的旋转用的载置台;以及被固定在透镜镜筒上,用于支持旋转载置台的固定用载置台(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防振透镜单元中,将载置台分别设置为直线前进用和旋转用,因此使单元整体的光轴方向的厚度增加。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412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向光轴方向的厚度增加的防振透镜单元。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提供一种防振透镜单元(100),其具备:透镜保持体(140),用于保持防振透镜(126、128);支持体(142),其在与上述防振透镜的光轴(L2)正交的面内能够移动地支持上述透镜保持体;结合部(180),其使上述透镜保持体能够向与上述防振透镜的光轴平行的轴线周围的旋转方向、且与该轴线正交的旋转半径方向位移地结合在上述支持体上;旋转驱动部(202),其使上述透镜保持体向上述旋转方向位移;以及直线前进驱动部(204),其使上述透镜保持体向上述旋转半径方向位移。
此外,上述发明概要,并未列举出本发明的必要的特征的全部,这些特征群的辅助结合也能够成为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振透镜单元100的数码照相机200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透镜镜筒104的侧截面图。
图3是图2的3-3截面图。
图4是图2的4-4截面图。
图5是图2的5-5截面图。
图6是图2的6-6截面图。
图7是表示防振透镜单元100的平面图。
图8是图7的8-8截面图。
图9是表示支持框架142的平面图。
图10是说明重心G、线段1、2、3、以及磁铁206、214的中心点M1、M2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1,2,3线段(line segment),100防振透镜单元,102机箱,103离合开关,104透镜镜筒,105筒体,106透镜,107摄影光学系,108第1透镜群,110第2透镜群,112第3透镜群,114第4透镜群,116第5透镜群,118摄像元件,120棱镜,122,124,130,132透镜,126,128防振透镜,129快门单元,134,136,138透镜保持壳体,137,139,141,143贯通孔,140透镜保持壳体,142支撑框架,144,146,156导杆,148,152,158轴承部分,150,154,159止转部,151长孔,160电动机,161长孔,162,164齿轮,166丝杠,168螺合部分,169执行机构,170电动机,171,175光传感器,172齿轮列,173执行机构,176凸轮轴,177凸轮部,180嵌合部分,182旋转轴,183长孔,184轴承部分,186透镜室,188圆孔,190,191,192球体,193,194,195球体保持部,200数码相机,202旋转驱动部,204直线前进驱动部,206,214,226,232磁铁,210,218线圈,216,220,228,234轭铁(yoke),222转动位置检出部,224直线前进位置检出部,230,236霍尔元件,250可动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发明的实施方式来说明本发明,不过,以下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权力范围所涉及的发明,另外,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特征组合并非全部都是发明的解决手段所必须的。
图1是表示具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振透镜单元100的数码照相机200的立体图。如该图所示,数码照相机200,具有从对着被拍摄对象体的前面到对着摄影者的背面为薄型的机箱102。在该机箱102中的图中右侧部,内置了具有防振透镜单元100的透镜镜筒104。透镜镜筒104,以机箱102的上下方向为长度方向,在上部,具有面向被拍摄对象而配置光轴的透镜106。
数码照像机200具有角速度传感器等手抖检测传感器,以及根据手抖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防振透镜单元100的驱动的驱动控制部。即在数码照像机200中,当拍摄过程中产生了手抖的情况下,驱动控制部根据手抖检测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来控制防振透镜单元的驱动,减轻在摄像元件中成像的像的抖动。
另外,在机箱102的上面配有离合开关103。此外,将离合开关103位于机箱102的上侧的状态中的机箱102的上下方向设为“上下方向”,将从被拍摄对象体侧看该状态中的机箱102时的机箱102的左右方向设为“左右方向”,以下,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透镜镜筒104的侧截面图。如该图所示,透镜镜筒104具有以机箱102的上下方向为长度方向的筒体105、以及配置在筒体105的内部的摄影光学系107,摄影光学系107,具有包含上述透镜106的第1透镜群108,第2透镜群110,作为防振透镜群的第3透镜群112、第4透镜群114和第5透镜群116。透镜镜筒104在摄像元件118上将被拍对象体成像。
第一透镜群108具有透镜106、棱镜120、以及透镜122。棱镜120是使光轴L1直角地向下方回折的反射部件,透镜122被配置成其光轴与被棱镜120回折的光轴L2一致的状态。
第二透镜群110具有能够沿着光轴L2移动的透镜124。另外,第三透镜群112具有能够在与光轴L2正交的平面内移动的防振透镜126、128。另外,在第二透镜群和第三透镜群112之间配有快门单元129。快门单元129具有快门及光圈(絞り)。另外,第四透镜群114以及第五透镜群116分别具有能够沿着光轴L2移动的透镜130、132。
这里,透镜122、124、防振透镜126、128、以及透镜130、132是沿着被棱镜120向下方回折后的光轴L2,按照记载顺序而配置的。另一方面,按照记载顺序沿着被棱镜120向下方回折之前的光轴L1进行配置的只是透镜106,与光轴L2相比光轴L1格外短。由此,可抑制透镜镜筒104中的机箱102向厚度方向的扩大,抑制机箱102的厚度的增大。
图3是图2的3-3截面图。如该图所示,透镜镜筒104具有保持第二透镜群110的透镜保持壳体134、保持第四透镜群114的透镜保持壳体136、以及保持第五透镜群116的透镜保持壳体138。另外,防振透镜单元100具有保持第三透镜群112的透镜保持壳体140、以及支持透镜保持壳体140的支持框架142,支持框架142被筒体105固定。
在筒体105的左右两端部,与光轴L2平行地配置左右一对导杆144、146。导杆144的轴向两端部,被固定在筒体105的右上部及右下部。同时,导杆146的轴向两端部,被固定在筒体105的左上部及左下部。
在透镜保持壳体134上连结了轴承部148,该轴承部148具有与导杆144嵌合,且沿着其轴方向自由滑动地嵌合的圆孔。另外,在透镜保持壳体134中设置有旋转停止部150,其形成了与导杆146嵌合,且沿着其轴向自由滑动地嵌合的长孔,即,通过导杆144和146,以决定了与光轴L2垂直的面内的位置的状态,沿着光轴L2引导透镜保持壳体134。
在透镜保持壳体136中,连结有轴承部152,该轴承部152,具有与导杆144嵌合,且沿着其轴向自由滑动地嵌合的圆孔。另外,在透镜保持壳体136中设置有旋转停止部154,其形成了与导杆146嵌合,且沿着其轴向自由滑动地嵌合的长孔。即,通过导杆144和146,以决定了与光轴L2正交的面内的位置的状态,沿着光轴L2引导透镜保持壳体136。
另外,在透镜保持壳体138和导杆144之间,与光轴L2平行地配置有导杆156。该导杆156直立设置在筒体105的下部。
在透镜保持壳体138中连结有轴承部158,其具有与导杆156嵌合,且沿着其轴方向自由滑动地嵌合的圆孔。另外,在透镜保持壳体138中设置有旋转停止部159,其具有与导杆146嵌合,且沿着其轴方向自由滑动地嵌合的长孔。
此外,在透镜保持壳体136中的光轴L2和轴承部152之间,形成有用于插通导杆156的贯通孔137。该贯通孔137直径比导杆156的直径大。因此,即使导杆156延伸到透镜保持壳体136的可动范围内,透镜保持壳体136也能够沿着光轴L2移动。
另外,在保持防振透镜126、128的透镜保持壳体140、以及支持透镜保持壳体140的支持框架142中,形成有用于插通导杆146的贯通孔141、143。该贯通孔141和143具有比导杆146直径大的大直径,在贯通孔141、143的孔壁和导杆146之间留有间隙。
这里,贯通孔141的直径比贯通孔143大,贯通孔141的孔壁和导杆146之间的缝隙比贯通孔143的孔壁和导杆146之间的缝隙大。由此,即使导杆146在透镜保持壳体140的设置范围上下延伸,透镜保持壳体140也能够在与光轴L2交的面内移动。
图4是图2的4-4截面图。该截面图是上述3-3截面图在机箱102的背面一侧中的截面图。如该图所示,在筒体105的右侧端部,与光轴L2平行地配置了凸轮轴176。凸轮轴176的轴向两端部可自由旋转地支持在筒体105的右上部及右下部。
在筒体105的上部配置有电动机160。在电动机160的旋转轴中安装有齿轮162。另一方面,在凸轮轴176的上端部中安装有与齿轮162咬合的齿轮164。因此,凸轮轴176借助齿轮162和164接受电动机160的驱动力而旋转。
在凸轮轴176上形成上下一对凸轮部177。凸轮部177具有在轴周围车削成螺旋状的沟形状。另一方面,连结在透镜保持壳体134上的轴承部148中,具有与上侧的凸轮部177结合的结合部。另外,连结在透镜保持壳体136上的轴承部152中,具有与下侧的凸轮部177结合的结合部分。在凸轮轴176接受电动机160的驱动力而旋转的情况下,透镜保持壳体134、136沿着光轴L2边被导杆144、146引导边移动。
另外,在透镜保持壳体138和凸轮轴176之间,与光轴L2平行地配置有丝杠166。该丝杠166可自由旋转地被立设在筒体105下部。另一方面,在透镜保持壳体138上设置与丝杠166螺合的螺合部168。
另外,在筒体105的下部配置有电动机170。电动机170和丝杠166由齿轮列172连接,丝杠166,通过齿轮列172接受电动机170的驱动力而旋转。
此外,在透镜保持壳体136中的光轴L2与轴承部分152之间,形成被插通了丝杠166的贯通孔139。该贯通孔139的直径为比丝杠166的直径大的大直径。因此,即使丝杠166延伸到透镜保持壳体136的可动范围为止,透镜保持壳体136也能够沿着光轴L2移动。
图5是图2的5-5截面图。如该图所示,从轴方向看筒体105的截面形状是以左右方向为长度方向的矩形,在其内部配置有同样地以左右方向为长度方向的矩形的透镜保持壳体136。
在透镜保持壳体136中的左前部中设置有旋转停止部154。在该旋转停止部154所具有的长孔151中通插着导杆146。另外,在透镜保持壳体136中的右前部中设置有轴承部152。该轴承部152中通插有导杆144。
另外,在透镜保持壳体136中的左后部中设置有执行机构(actuator)169。执行机构169为向左侧突出的板片。另一方面,在筒体105中与执行机构169相对地配置有光学传感器171。光传感器171,是在被执行机构169遮住了光路时输出检出信号的透射式传感器。
另外,在透镜保持壳体136中的光轴L2和轴承部152之间,贯通孔137、139在前后并排配置。如上所述,在贯通孔137中通插导杆156,在贯通孔139中通插丝杠166。
图6是图2的6-6截面图。如该图所示,透镜保持壳体138是以左右方向为长度方向的矩形,配置在筒体105的内部。在透镜保持壳体138的左前部中设置有旋转停止部159。在这个旋转停止部159具有的长孔161中插通导杆146。
另外,在透镜保持壳体138中的右前部中配置有轴承部158。在该轴承部158中,通插有导杆156。另外,在透镜保持壳体138中的右后部中设置有螺扣部168。在该螺扣部168中通插丝杠166并螺纹相扣合。
另外,在透镜保持壳体138中的左后部,设置有执行机构173。执行机构173为向左侧突出的板片。另一方面,在筒体105中,与执行机构173相对而配置有光学传感器175。光传感器175是检测执行机构173并输出检测出的信号的透射式传感器。
图7是表示防振透镜单元100的平面图。另外,图8是图7的8-8截面图。另外,图9是表示支持框架142的平面图。如这些图所示,防振透镜单元100具有被筒体105固定的支持框架142、以及载置在支持框架142上面的透镜保持壳体140。透镜保持壳体140以及支持框架142是以左右方向为长度方向的矩形板材,配置在筒体105的内部。
另外,防振透镜单元100具有结合透镜保持壳体140和支持框架142的结合部分180。该结合部分180,具有朝向上侧被立设在支持框架142的左端部的旋转轴182和设置在透镜保持壳体140的左端部,与旋转轴182结合的轴承部184。
旋转轴182的前端侧以圆柱状形成,在轴承部184中形成与旋转轴182的前端侧结合的长孔183。该长孔183是以旋转轴182的径向(即图中箭头X方向)为长度方向。因此,轴承部184能够相对于旋转轴182,向周向(即图中箭头θ方向)相对地滑动并旋转,并且能够向其径向滑动而直线前进。
在透镜保持壳体140的长度方向中央部中,具有配置防振透镜126、128的透镜室186。另外,在透镜保持壳体140中的透镜室186和轴承部184的中间形成有上述的贯通孔141,插通有导杆146。同时,在支持框架142的长度方向中央部,与透镜室186对着形成了圆孔188。同时,在支持框架142中的圆孔188和旋转轴182的中间,形成了上述的贯通孔143,并插通导杆146。
另外,在透镜保持壳体140和支持框架142之间配置有三个球体190、191、192,透镜保持壳体140通过球体190、191、192被支持框架142支持。在支持框架142的上表面,设置了分别用于保持球体190、191、192的球体保持部193、194和195,球体保持部193、194、195具有围着球体190、191、192的圆环状的壁部,球体190、191、192分别在球体保持部193、194、195的内圆周侧滚动。
这里,球体190、191,被配置在相对于光轴L2的透镜保持壳体140的旋转半径方向(图中箭头符号X图示)的内侧,球体192,被配置在相对于光轴L2的透镜保持壳体140的旋转半径方向的外侧。另外,球体190相对于光轴L2配置在透镜保持壳体140的旋转方向的一侧,球体191相对于光轴L2配置在透镜保持壳体140的旋转方向的另一侧。
即三个球体190、191、192配置成包围光轴L2,在与光轴L2正交的平面内,将透镜保持壳体140可移动地支持在支持框架142上。这里,当透镜保持壳体140在与光轴L2正交的平面内移动的时候,球体190、191、192滚动。以此,降低了透镜保持壳体140底部和球体190、191、192的摩擦,及球体190、191、192和支持框架142上表面的摩擦。
这里,在球体保持部193、194、195中,被配置在旋转半径方向最外侧的球体保持部195的壁部是最大直径,在球体保持部193、194、195中,被配置在惯性半径方向最内侧的球体保持部193的壁部是最小直径。即,球体190、191、192中配置在旋转半径方向最外侧的球体192,向旋转方向以及旋转半径方向的转动范围最大,球体190、191、192中配置在旋转半径方向最内侧的球体190,向旋转方向以及旋转半径方向的转动范围最小。
另外,防振透镜单元100具有使透镜保持壳体140向图中箭头θ所示的旋转方向位移的旋转驱动部202、以及使透镜保持壳体140向图中箭头X所示的旋转半径方向位移的直线前进驱动部204。旋转驱动部202是为电磁电动机的音圈电动机(voice coil motor),具有在透镜保持壳体140配置的磁铁206及轭铁,和被配置在支持框架142上的线圈210及轭铁。同时,直线前进驱动部204,是作为电磁马达的音圈电动机,具有被配置于透镜保持壳体140的磁铁214及轭铁216,以及被配置在支持框架142上的线圈218及轭铁220。
另外,防振透镜单元100具有检测透镜保持壳体140的图中箭头θ方向的位置的旋转位置检测部222,以及检测透镜保持壳体140的图中箭头X方向的位置的直线前进位置检测部224。旋转位置检测部222具有配置在透镜保持壳体140上的磁铁226以及轭228、配置在支持框架142上的霍尔元件230。同时,直线前进位置检出部224,具有被配置在透镜保持壳体140上的磁铁232及轭铁234,及被配置在支持框架142上的霍尔(Hall)元件236。
透镜室186的中心即光轴L2、以及旋转轴182的轴心即透镜保持壳体140的旋转中心O,沿着旋转半径方向被配置在同一直线上。另外,球体190和球体191夹隔穿过透镜保持壳体140的旋转中心O和光轴L2的线段R而配置在彼此的相反侧。
旋转驱动部202配置在相对于光轴L2的旋转半径方向的外侧,直线前进驱动部204配置在相对于光轴L2的旋转半径方向的内侧。同时,旋转驱动部202,被配置相对于线段R的转动方向的一侧,直线前进驱动部204,在夹着线段R的转动方向跨越两侧配置。
旋转驱动部202所具备的磁铁206以及线圈210都是以旋转半径方向为长度方向,在相互的光轴L2的方向上相向而对。另外,通过旋转驱动部202所具备的磁铁206以及轭铁,配置在透镜保持壳体140上的磁铁206和轭铁与配置在支持框架142上的轭形成磁性相吸的磁路。
另外,直线前进驱动部204所具备的磁铁214以及线圈218都是以旋转半径方向以及与光轴L2正交的方向为长度方向,相互地在光轴L2的方向上相向而对。另外,通过旋转驱动部204所具备的磁铁214以及轭216、220,形成配置在透镜保持壳体140上的磁铁214以及轭216,与配置在支持框架142上的轭220磁性相吸的磁路。
旋转驱动部202,例如在线圈210中以图中顺时针方向流过电流的情况下,产生朝向与光轴L2以及旋转半径方向呈正交方向的一个方向(即图中的上方向)的力。由此,透镜保持壳体140以及防振透镜126、128向绕旋转中心O的旋转方向的一个方向(即图中逆时针方向)旋转,补正透镜镜筒104的图中朝下的抖动所引起的像抖。另一方面,例如在线圈210中以图中反时针方向流过电流的情况下,产生向与光轴L2以及旋转半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另一方向(即图中下方向)的力。由此,透镜保持壳体140以及防振透镜126、128向绕旋转中心O的旋转方向的一个方向(即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补正透镜镜筒104的图中朝上的抖动所引起的像抖。
另外,直线前进驱动部204例如在线圈210中以图中顺时针旋转方向流过电流时,产生朝向旋转半径方向的外侧的力。由此,透镜保持壳体140向旋转半径方向的外侧移动,来补正透镜镜筒104的图中左向的抖动所引起的像抖。另一方面,例如在线圈210中,以图中逆时针旋转方向流过电流时,发生朝向旋转半径方向内侧的力。由此,透镜保持壳体140及防振透镜126、128向旋转半径方向内侧移动,补正透镜镜筒104的图中向右面抖动所引起的像抖。
旋转位置检测部222相对于光轴L2配置在旋转半径方向的外侧,直线前进位置检测部224相对于光轴L2配置在旋转半径方向的内侧。另外,旋转位置检测部222所具备的霍尔元件230和直线前进位置检测部224所具备的霍尔元件236都在旋转半径方向上与旋转中心O以及光轴L2并排而设置。另外,旋转位置检测部222所具备的磁铁226与直线前进位置检测部224所具备的磁铁232都是在旋转半径方向上与旋转中心O并排而设置。
另外,将包含透镜保持壳体140、防振透镜126和128、磁铁206,214,226和232及轭铁216,228和234的可动部件250全体的重心G设置在光轴L2的附近。详细而言,重心G在透镜室186内,相对于光轴L2配置在旋转半径方向内侧、且相对于线段R的图中下侧。另外,连接相对于光轴L2配置在旋转半径方向内侧的球体190、191的中心点P1、P2的线段1,相对于重心G配置在旋转半径方向内侧,球体192相对于重心G配置在旋转半径方向外侧。
旋转驱动部202所具备的磁铁206的中心M1相对于线段1、重心G以及光轴L2配置在旋转半径方向的外侧,直线前进驱动部204所具备的磁铁214的中心M2相对于线段1以及重心G配置在旋转半径方向的内侧。即,磁铁206的中心M1和磁铁214的中心M2,夹隔线段1被配置在相互的反侧。同时,磁铁214的中心M2,夹隔线段1被配置在与重心G和光轴L2相对的反侧,磁铁206的中心M1,相对线段1夹隔重心G和光轴L2,被配置互相在反侧。
另外,连接球体191、192的中心点P2、P3的线段2,穿过重心G和磁铁206的中心点M1之间。即,磁铁206的中心M1和磁铁214的中心M2,夹隔线段2被配置在互相反面一侧。另外,磁铁206的中心M1相对于重心G以及光轴L2配置在夹有线段2的相反侧。
此外,重心G、光轴L2、磁铁206的中心M1、以及磁铁214的中心M2全部相对于连接球体192、191的中心点P3、P1的线段3配置在旋转方向的一侧。
图10是说明重心G、线段1、2、3、以及磁铁206、214的中心点M1、M2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如该图所示,磁铁214的中心点M2与线段1之间的距离为A1,重心G与线段1之间的距离为C1,磁铁206的中心点M与线段1之间的距离为E1。同时,磁铁206的中心点M1和线段2的距离是A2,重心G和线段2的距离是C2,磁铁214的中心点M2和线段2的距离是E2。另外,在磁铁214和轭220之间起作用的磁引力是B,在磁铁206和支持框架142一侧的轭铁之间作用的磁引力是F,可动部件250的重量是D。
这里,距离A1、磁力B、距离C1、重量D、距离E1、以及磁力F满足下述(1)式。即,可动部250被线段1分为包括光轴L2以及重心G的区域与不包括光轴L2以及重心G的区域两部分,对前者中的线段1的力矩总和比对后者中的线段1的力矩总和大。
A1×B<C1×D+E1×F...(1)
另外,距离A2、磁力F、距离C2、重量D、距离E2、以及磁力B满足下述(2)式。即,可动部250被线段2分为包括光轴L2以及重心G的区域与不包括光轴L2以及重心G的区域两部分,对前者中的线段2的力矩总和比对后者中的线段2的力矩总和大。
A2×F<C2×D+E2×B...(2)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码照像机200,由于在前后方向中机箱102薄型化,因此收容在机箱102中的透镜镜筒104在前后方向即机箱102的厚度方向的空间受到较大的限制。基于这种理由,从光轴L2看透镜镜筒104的截面形状为以左右方向为长度方向的矩形,收容在透镜镜筒104中的透镜保持壳体140的构成也同样地是以左右方向为长度方向的矩形。
还可以考虑如下结构,即,使包括这样的矩形构成的透镜保持壳体140的可动部250在与光轴L2正交的平面内向相互正交的X方向(即左右方向)以及Y方向(即前后方向)移动。然而,由于设计上的制约等的原因,有时不能将可动部250的重心G配置在透镜保持壳体140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向Y方向移动中的可动部件250,发生重心G周围的旋转力矩,发生偏转(yawing)。因为如果在可动部件250发生偏转时,可动部件250的位置控制的精度降低,从而,为了控制在可动部件250发生的偏转,需要追加平衡器,止旋转构件等的构件。
与此相反,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构成是使可动部250在X方向、以及与光轴L2平行的旋转轴的周围进行旋转。即,使可动部250构成为将其长度方向一端作为Y方向的位置不变的旋转中心进行旋转。这样,不需要追加平衡器、旋转停止部件等的部件,就能够抑制可动部250的偏转,得以提高可动部250的位置控制的精度。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支持框架142通过结合部分180将透镜保持壳体140以能够向旋转中心O周围的旋转方向、以及沿连接旋转中心O和光轴L2的线段R的旋转半径方向位移的状态进行结合。由此,能够共用在旋转中心O周围旋转的框架、和向旋转半径方向移动的框架。因而,与单独设置这些框架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防振透镜单元100向光轴L2方向的空间增加,能够降低透镜镜筒104的设计限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与光轴L2平行地立设在支持框架142上的旋转轴182、和在透镜保持壳体140上以旋转轴182的径向为长度方向的长孔183相对自由滑动地结合。由此,使透镜保持壳体140能够在与光轴L2平行的轴线周围旋转、且能够向以该轴线为中心的旋转半径方向位移地支持在支持框架142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在透镜保持壳体140上的磁铁206以及轭铁,和配置在支持框架142上的轭铁,在光轴L2的方向上相对着,在它们之间产生相互吸引的磁力。同时,被配置在透镜保持壳体140上的磁铁214及轭铁216与被配置在支持框架142上的轭铁220,在光轴L2的方向相对着,在它们之间也产生着互相吸引的磁力。
但是,磁铁214的中心点M2和磁铁206的中心点M1,夹隔连接3个球体190,191,192中的2个球体190,191的线段1,被配置在彼此的反侧。另外,磁铁206的中心点M1是相对于重心G以及光轴L2,夹隔线段2配置在相反侧。
在这里,可动部250被线段1分为两部分,即,包括光轴L2以及重心G的区域和不包括光轴L2以及重心G的区域,相对前者中的线段1的力矩总和较比相对于后者中的线段1的力矩总和大。因此,相对可动部250整体中的线段1的合力矩(resultant moment)的朝向,变成前者的区域接近支持框架142,后者的区域偏离支持框架142的朝向。因而,能够抑制可动部250中的前者的区域从球体192中脱离。
同时,在本实施形态,磁铁214的中心点M2和磁铁206的中心点M1,夹隔连结3个球体190,191,192中的2个球体191和192的线段2,配置在彼此的相反侧。同时,磁铁214的中心点M2,相对于重心G和光轴L2,夹隔线段1被配置在反侧。
这里,可动部250被线段2分为包括光轴L2以及重心G的区域和不包括光轴L2以及重心G的区域两部分,相对前者中的线段2的力矩总和,比相对后者中的线段2的力矩总和大。因此,相对在可动部件250全体的线段2的合力矩的朝向为:前者的领域接近支持框架142,后者的领域偏离支持框架142的方向。由此,能够抑制在可动部件250的前者的领域,从球体190脱离。
由于上述原因,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在支持框架142,通过以围着光轴L2状配置的3个的球体190,191,192来支持可动部件250,所以,能够提高可动部件250与支持框架142的平行度。从而,可以不需要用于调整将可动部件250向支持框架142偏置的弹簧等的偏置部件,和可动部件250的重心的平衡器(balancer)等,就能抑制防振透镜126和128光轴L2的倾斜。
同时,在本实施形态,在3个球体190,191,192中,向被配置在旋转半径方向最外侧的球体192的转动方向的可动范围最大,在3个球体190,191,192中,向被配置在旋转半径方向最内侧的球体190的转动方向的可动范围最小。即,由于越在可动部件250中的旋转半径方向外侧,向转动方向的移动量变得越大,所以,尽可能采取朝向3个球体190,191,192的转动方向的可动范围,离自旋转中心O更长的距离。这样,能够在确保相对可动部件250的转动方向的可动范围的同时,还能够减小在旋转半径方向内侧的球体190,191的可动空间,能够降低在支持框架142中的球体保持部193,194占有的空间。从而,能够抑制向与支持框架142的光轴L2正交的方向的扩大,能够抑制向与透镜镜筒104的光轴L2正交的方向的扩大。
但是,直线前进位置检出部224的磁铁232和旋转位置检出部222的磁铁226,被配置在与光轴L2不同的X方向的不同的位置。因此,在进行防振透镜126、128的位置控制时,需要根据磁铁232及磁铁226和光轴L2的位置的差异,补正直线前进位置检出部224的霍尔元件236,及旋转位置检出部222的霍尔元件230的检测结果。
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直线前进位置检出部224和旋转位置检出部222,在旋转半径方向与旋转中心O和光轴L2并列配置,所以,磁铁232、226与光轴L2一起围绕旋转中心O旋转。由于这个缘故,磁铁232,226和光轴L2的旋转角度是等量的,向这些转动方向的移动量、以及向旋转半径方向的移动量成比例关系,因此,霍尔元件236、230的位置检测结果的补正容易,从而,可使防振透镜126、128的位置的反馈控制容易化、高速化,能够提高相对于防振透镜126,128手抖的随动性。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直线前进驱动部204被配置在相对可动部件250重心G的旋转半径方向的内侧,旋转驱动部202被配置在相对可动部件250重心G的旋转半径方向的外侧。这样,如果与把旋转驱动部202配置在相对重心G的旋转半径方向内侧相比较,则相对于旋转驱动部202发生的驱动力的旋转中心O的力矩臂变长,得以高效率地增大旋转驱动部202发生的驱动力矩。
以上,用实施方式来说明了本发明,不过,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受上述的实施方式记载的范围所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明白,可对上述实施的方式实施多种多样的变更或改良,并且根据本申请的专利范围的记载可明确,实施上述变更和改良后的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比如,在本实施形态中,在支持框架142上设置旋转轴182,在透镜保持壳体140上设置了轴承部分184。但是,也可以在透镜保持壳体140上设置旋转轴182,在支持框架142上设置轴承部分184。同时,在本实施形态中,旋转驱动用及直线前进驱动用的磁铁206、214设置在透镜保持壳体140上,旋转驱动用及直线前进驱动用的线圈210、218设置在支持框架142上。可是,也可以在支持框架142设置磁铁206、214,在透镜保持壳体140设置线圈210、218。
另外,本实施形态中,设置了旋转位置及直线前进位置的检测用磁铁226、232。可是,也可以采用如由霍耳元件230、236来检测旋转驱动用及直线前进驱动用的磁铁206、214的位置的结构。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在支持框架142上由转动自在的球体190、191、192支撑透镜保持壳体140。不过,也可以代替球体190、191、192,而使用固定支持框架142或在透镜保持壳体140上的突起部。
本发明的专利权力范围、说明书、和在图纸中示出的装置、系统、程序,、以及在方法中的动作、次序、步骤,和阶段等的各处理的执行顺序,只要没有特别注明「比...先」、「在...之前」等,或者只要不是后边的处理必须使用前面的处理的输出,就可以以任意的顺序实施。有关专利请求的范围、说明书和图纸中的动作流程,出于说明上的方便,使用了「首先、」、「其次」等字样,但即使这样也不是意味着以这个程序实施是必须的条件。
Claims (11)
1.一种防振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
透镜保持体,用于保持防振透镜;
支持体,其在与所述防振透镜的光轴正交的面内能够移动地支持所述透镜保持体;
结合部分,其将所述透镜保持体以能够向围着与所述防振透镜的光轴平行的轴线的旋转方向、且与该轴线正交的旋转半径方向位移的状态结合在所述支持体上;
旋转驱动部,其使所述透镜保持体向所述旋转方向位移;以及
直线前进驱动部,其使所述透镜保持体向所述旋转半径方向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合部具有:
旋转轴,配置在所述支持体及所述透镜保持体中的任意一个上,并沿着所述轴线延伸;以及
轴承部,配置在所述支持体及所述透镜保持体中的任意的另一个上,对于所述旋转轴,能够向所述旋转方向以及所述旋转半径方向滑动地进行结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部以及所述直线前进驱动部是音圈电动机,所述音圈电动机具有配置在所述透镜保持体及所述支持体的任意一个上的磁铁、以及与所述磁铁相对而配置在所述透镜保持体以及所述支持体的任意的另一个上的线圈及轭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振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有三个支持点,所述支持点配置成包围包括所述透镜保持体而与所述透镜保持体一体移动的可动部的重心和所述防振透镜的光轴的状态,将所述透镜保持体支持在所述支持体上,
所述旋转驱动部和所述直线前进驱动部是夹隔连接所述三点支持点中的两点的线段而配置在彼此的相反侧,在所述旋转驱动部以及所述直线前进驱动部中,一方,相对于所述重心和所述防振透镜的光轴夹隔所述线段而配置在相反侧,所述一方的所述旋转驱动部以及所述直线前进驱动部所具有的所述磁铁的中心点和所述线段之间的距离A、该一方所具有的磁铁的磁引力B、以及所述重心和所述线段之间的距离C、所述可动部的重量D、所述旋转驱动部以及所述直线前进驱动部中的另一方所具有的所述磁铁的中心点与所述线段之间的距离E、以及该另一方所具有的磁铁的磁引力F满足下述(1)式。
A×B<C×D+E×F ...(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振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备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支持点,所述支持点配置成包围包括所述透镜保持体与所述透镜保持体一体移动的可动部的重心和所述防振透镜的光轴的状态,将所述透镜保持体支持在所述支持体上;
所述旋转驱动部和所述直线前进驱动部夹着连接所述第一支持点以及所述第二支持点的第一线段而配置在彼此相反侧,且夹着连接所述第二支持点以及所述第三支持点的第二线段而配置在彼此相反侧;
所述旋转驱动部相对于所述重心和所述防振透镜的光轴,夹隔所述第一线段而配置在相反侧;
所述直线前进驱动部相对于所述重心和所述防振透镜的光轴,夹有所述第二线段而配置在相反侧,
所述旋转驱动部所具有的所述磁铁的中心点和所述第一线段之间的距离A1、该磁铁的磁引力B、以及所述重心和所述第一线段之间的距离C1、所述可动部的重量D、所述直线前进驱动部所具有的所述磁铁的中心点和所述第一线段之间的距离E1、以及该磁铁的磁引力F满足下述(2)式,
所述直线前进驱动部所具有的所述磁铁的中心点和所述第二线段之间的距离A2、该磁铁的磁引力F、以及所述重心和所述第二线段之间的距离C2、所述可动部的重量D、所述旋转驱动部所具有的所述磁铁的中心点和所述第二线段之间的距离E2、以及该磁铁的磁引力B满足下述(3)式。
A1×B<C1×D+E1×F ...(2)
A2×F<C2×D+E2×B ...(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元具备多个球体,以在所述透镜保持体和所述支持体之间,能够向所述旋转方向以及所述旋转半径方向转动的状态配置,将所述透镜保持体支持在所述支持体;
所述多个球体向所述旋转方向的可动范围为离所述轴线的距离越长则越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具备直线前进位置检测部,其与所述轴线并列配置于所述旋转半径方向,用于检测所述透镜保持体的所述旋转半径方向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具备旋转位置检测部,其与所述轴线并列配置在所述旋转半径方向,用于检测所述透镜保持体的所述旋转方向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元具备:
三个球,将所述透镜保持体支持在所述支持体上,所述球在所述透镜保持体和所述支持体之间,且以包围包括所述透镜保持体而与所述透镜保持体一体移动的可动部的重心和所述防振透镜的光轴的状态,能够向所述旋转方向以及所述旋转半径方向转动地配置;
直线前进位置检测部,其与所述轴线并列配置在所述旋转半径方向上,用于检测所述透镜保持体的所述旋转半径方向的位置;以及
旋转位置检测部,其与所述轴线并列配置在所述旋转半径方向上,用于检测所述透镜保持体的所述旋转方向的位置;
所述直线前进驱动部配置在相对于所述重心的所述旋转半径方向的内侧,
所述旋转驱动部配置在相对于所述重心的所述旋转半径方向的外侧。
10.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振透镜单元;
具有所述防振透镜的摄像光学系统。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系具备使所述摄像光学系的光轴直角偏转的偏转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020365A JP5369725B2 (ja) | 2009-01-30 | 2009-01-30 | 撮像装置 |
JP2009-020365 | 2009-01-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94054A true CN101794054A (zh) | 2010-08-04 |
CN101794054B CN101794054B (zh) | 2014-08-06 |
Family
ID=42194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10827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94054B (zh) | 2009-01-30 | 2010-01-29 | 防振透镜单元以及摄像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078042B2 (zh) |
EP (1) | EP2214055B1 (zh) |
JP (1) | JP5369725B2 (zh) |
CN (1) | CN101794054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36357A (zh) * | 2011-03-31 | 2012-10-17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抖动校正装置、光学设备和摄像设备 |
CN109683345A (zh) * | 2012-01-04 | 2019-04-26 | 株式会社尼康 | 抖动校正装置、镜头镜筒以及摄影装置 |
CN112305729A (zh) * | 2019-08-02 | 2021-02-0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变焦镜头、相机模组和电子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095108B1 (ko) * | 2010-03-23 | 2011-12-16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카메라 모듈 |
EP2635255B1 (en) | 2010-11-01 | 2019-08-21 | EyePoint Pharmaceuticals US, Inc. | Bioerodible silicon-based devices for delivery of therapeutic agents |
JP6049267B2 (ja) * | 2012-01-30 | 2016-12-21 |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 レンズ駆動装置 |
JP6029830B2 (ja) * | 2012-02-07 | 2016-11-24 |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 レンズ駆動装置 |
JP2013246413A (ja) * | 2012-05-29 | 2013-12-09 | Sony Corp | 像ぶれ補正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
JP2016001312A (ja) * | 2015-07-10 | 2016-01-07 |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 像振れ補正装置及びレンズ駆動装置 |
US10302899B2 (en) * | 2016-03-09 | 2019-05-2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Zoom-type lens barrel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
CN113196736B (zh) * | 2018-12-26 | 2023-03-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镜头交换装置和便携式终端 |
US11487081B2 (en) | 2019-12-13 | 2022-11-01 |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 Camera module |
JP6960985B2 (ja) * | 2019-12-27 | 2021-11-05 | エーエーシー オプティックス 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 | 手振れ補正機能付き撮像装置 |
US20220196965A1 (en) * | 2020-12-18 | 2022-06-23 | Tdk Taiwan Corp. |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267036A (ja) * | 1997-03-27 | 1998-10-06 | Nippon Seiko Kk |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
JP3869907B2 (ja) * | 1997-04-18 | 2007-01-1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
JPH1172425A (ja) * | 1997-08-29 | 1999-03-16 | Shimadzu Corp | 微小硬度計 |
JP4006178B2 (ja) * | 2000-12-25 | 2007-11-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レンズ鏡筒、撮影装置および観察装置 |
JP2003255422A (ja) * | 2002-03-04 | 2003-09-10 | Canon Inc | 補正光学系加振装置 |
JP4691326B2 (ja) * | 2004-06-08 | 2011-06-01 | Hoya株式会社 | 像ブレ補正装置 |
JP2006243701A (ja) * | 2005-02-07 | 2006-09-14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カメラ及びレンズ装置 |
US7558473B2 (en) * | 2005-07-28 | 2009-07-0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Optical image stabilizer for camera lens assembly |
KR100703513B1 (ko) * | 2005-07-28 | 2007-04-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카메라 렌즈 어셈블리의 손떨림 보정 장치 |
WO2007055356A1 (ja) * | 2005-11-14 | 2007-05-18 | Nikon Corporation | 像ブレ補正装置およびカメラ |
CN101017309B (zh) * | 2006-02-08 | 2010-10-27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图像抖动补正装置以及照相机 |
JP5188722B2 (ja) | 2006-02-08 | 2013-04-24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像振れ補正装置およびカメラ |
JP4784453B2 (ja) * | 2006-09-15 | 2011-10-05 |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 回動装置、光束偏向装置、振れ補正装置及び光学装置 |
JP2008122530A (ja) * | 2006-11-09 | 2008-05-29 | Sony Corp |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
CN102338970A (zh) | 2007-06-20 | 2012-02-01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以及摄影装置 |
-
2009
- 2009-01-30 JP JP2009020365A patent/JP536972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
- 2010-01-26 US US12/693,694 patent/US807804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1-27 EP EP10151827.2A patent/EP2214055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0-01-29 CN CN201010108271.0A patent/CN10179405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36357A (zh) * | 2011-03-31 | 2012-10-17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抖动校正装置、光学设备和摄像设备 |
CN102736357B (zh) * | 2011-03-31 | 2015-04-22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抖动校正装置、光学设备和摄像设备 |
US9400397B2 (en) | 2011-03-31 | 2016-07-2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Optical apparatus with movable member for shake correction |
CN109683345A (zh) * | 2012-01-04 | 2019-04-26 | 株式会社尼康 | 抖动校正装置、镜头镜筒以及摄影装置 |
CN109683345B (zh) * | 2012-01-04 | 2021-04-16 | 株式会社尼康 | 抖动校正装置、镜头镜筒以及摄影装置 |
CN112305729A (zh) * | 2019-08-02 | 2021-02-0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变焦镜头、相机模组和电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369725B2 (ja) | 2013-12-18 |
US8078042B2 (en) | 2011-12-13 |
US20100195996A1 (en) | 2010-08-05 |
JP2010175994A (ja) | 2010-08-12 |
EP2214055B1 (en) | 2018-09-19 |
EP2214055A1 (en) | 2010-08-04 |
CN101794054B (zh) | 2014-08-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94054B (zh) | 防振透镜单元以及摄像装置 | |
US11592644B2 (en) | Optical device and imaging apparatus with position sensors and coil motors | |
JP5611579B2 (ja) | 光学要素の位置制御装置 | |
US7949243B2 (en) | Optical apparatus | |
JP2011123128A (ja) | 光学要素の位置制御装置 | |
CN208766374U (zh) | 光学组件驱动机构及摄像装置 | |
CN101995730A (zh) |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以及摄像装置 | |
JP2014089325A (ja) | 像振れ補正装置、光学機器、および撮像装置 | |
KR20190119379A (ko) | 렌즈 어셈블리 | |
KR20190103862A (ko) | 렌즈 구동장치 | |
JP5458757B2 (ja) | リニアモータ及びレンズユニット | |
JP5515149B2 (ja) | 防振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レンズユニット、カメラ | |
CN102112904B (zh) | 镜头镜筒及摄像装置 | |
JP6376801B2 (ja) | 像ブレ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光学機器 | |
JP2007271792A (ja) |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 |
JP5369724B2 (ja) | 撮像装置 | |
JP2015052649A (ja) | レンズ鏡筒 | |
JP2016145969A (ja) |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 |
JP2015179206A (ja) | レンズ鏡筒及び電子機器 | |
JP2013125230A (ja) | 像ブレ補正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光学機器、撮像装置 | |
JP2019008078A (ja) | レンズ鏡筒 | |
JP2016014764A (ja) | 像振れ補正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レンズ鏡筒、光学機器 | |
JP2018072403A (ja) |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 |
JP2016138978A (ja) |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 |
JP2011209650A (ja) | 光学機器の防振装置支持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