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72801A -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控制装置、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液晶显示装置、及电视接收机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控制装置、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液晶显示装置、及电视接收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72801A
CN101772801A CN200880102037A CN200880102037A CN101772801A CN 101772801 A CN101772801 A CN 101772801A CN 200880102037 A CN200880102037 A CN 200880102037A CN 200880102037 A CN200880102037 A CN 200880102037A CN 101772801 A CN101772801 A CN 1017728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transistor
terminal
adjustment part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020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72801B (zh
Inventor
伊藤资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7728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728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728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7280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74Details of drivers for scan electrodes
    • G09G3/3677Details of drivers for scan electrodes suitable for active matrices onl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02Addressing of scan or signal lines
    • G09G2310/0205Simultaneous scanning of several lines in flat panels
    • G09G2310/0208Simultaneous scanning of several lines in flat panels using active address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02Addressing of scan or signal lines
    • G09G2310/0205Simultaneous scanning of several lines in flat panels
    • G09G2310/021Double addressing, i.e. scanning two or more lines, e.g. lines 2 and 3; 4 and 5, at a time in a first field, followed by scanning two or more lines in another combination, e.g. lines 1 and 2; 3 and 4, in a second fiel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4Partial updating of the display scree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33Improving the luminance or brightness uniformity across the scree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93Calibration of display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形成了多根数据信号线及多根扫描信号线的显示部,在该显示部设置了包含多根扫描信号线的第一区域和包含多根扫描信号线的第二区域,将第一扫描信号输出到第一区域的各扫描信号线,将第二扫描信号输出到第二区域的各扫描信号线,在该显示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包括波形调整部(7y·8y),该波形调整部(7y·8y)用于使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的激活期间的波形与第二扫描信号的激活期间的波形不同。由此,能够在将显示部分割成多个区域而进行驱动的显示装置中,抑制区域间的亮度差。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控制装置、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液晶显示装置、及电视接收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提供给显示装置的扫描信号线的扫描信号(栅极导通脉冲)。
背景技术
为了应对随着显示装置(例如,液晶显示装置)的高清晰化而产生的对各像素的写入时间缩短和随着显示装置的大型化而产生的信号波形的钝化,提出了将显示部分割成多个区域、分别驱动各区域的结构。例如,在专利文献1(参照图30)中揭示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将显示部分割成包含多根源极线(HS1~HSm)及多根栅极线(G1~G(n/2))的第一区域、和包含多根源极线(HS1′~HSm′)及多根栅极线(G(n/2+1)~Gn)的第二区域,设置了驱动第一区域的源极驱动器102及栅极驱动器103,并且设置了驱动第二区域的源极驱动器102′及栅极驱动器103′。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11-102172号公报(公开日:1999年4月13日)
发明内容
在如上所述将显示部分割成多个区域的结构中,因每个区域的形成条件的差别而引起栅极线的线宽等不同,有时即使进行相同灰度显示,但每个区域中的亮度也不同。在此,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在这种情况下,若分别驱动各区域,则区域间的亮度差显著,有可能识别出各区域的边界。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在将显示部分割成多个区域而进行驱动的显示装置中、抑制区域间的亮度差的结构。
本显示装置包括形成了多根数据信号线及多根扫描信号线的显示部,并且在该显示部设置了包含多根扫描信号线的第一区域和包含多根扫描信号线的第二区域,将第一扫描信号输出到第一区域的各扫描信号线,将第二扫描信号输出到第二区域的各扫描信号线,在该显示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包括波形调整部,该波形调整部用于使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的激活期间的波形与第二扫描信号的激活期间的波形不同。
根据所述结构,在即使显示相同灰度、而第一及第二区域中仍产生亮度差时,通过利用波形调整部使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的激活期间的波形与第二扫描信号的激活期间的波形不同,能够减小所述亮度差。由此,各区域的边界变得难以识别。
本显示装置包含形成了多根数据信号线及多根扫描信号线的显示部,并且在该显示部设置了包含多根扫描信号线的第一区域和包含多根扫描信号线的第二区域,对应于第一区域生成第一扫描信号,对应于第二区域生成第二扫描信号,在该显示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时调整部,该定时调整部用于使对应于数据信号的输出期间的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的激活期间的开始定时、与对应于所述数据信号的输出期间的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的激活期间的开始定时不同。
根据所述结构,通过使对应于数据信号的输出期间的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的激活期间的开始定时、与对应于所述数据信号的输出期间的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的激活期间的开始定时不同,能够减小所述亮度差。由此,能够使各区域的边界变得难以识别。
本显示装置能够采用包括波形调整部控制部的结构,所述波形调整部控制部基于输入的调整数据来控制波形调整部。这样一来,能够自动控制波形调整部,比较方便。另外,本显示装置也能够采用包括定时调整部控制电路的结构,所述定时调整部控制电路基于输入的调整数据来控制定时调整部。这样一来,能够自动控制定时调整部,比较方便。
本显示装置能够采用包括存储器的结构,所述存储器存储所述调整数据。这样一来,通过能够将数据写入存储器来设定调整数据,比较方便。
本显示装置也能采用所述波形调整部使第一扫描信号的激活期间的宽度与第二扫描信号的激活期间的宽度不同的结构。
本显示装置也能采用第一及第二扫描信号的返回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倾斜、所述返回部分分别随着激活期间结束的结构。
本显示装置也能采用所述波形调整部使第一扫描信号的所述返回部分的倾斜与第二扫描信号的所述返回部分的倾斜不同的结构。
本显示装置也能采用所述波形调整部使第一扫描信号的所述返回部分的开始定时与第二扫描信号的所述返回部分的开始定时不同的结构。
本显示装置也能采用所述波形调整部使第一扫描信号的上升沿的陡度(上升沿速度)与第二扫描信号的上升沿的陡度(上升沿速度)不同的结构。
本显示装置也能采用所述波形调整部使第一扫描信号的下降沿的陡度(下降沿速度)与第二扫描信号的下降沿的陡度(下降沿速度)不同的结构。
本显示装置也能采用所述波形调整部使第一扫描信号的激活期间的电压与第二扫描信号的激活期间的电压不同的结构。
本显示装置也能采用利用第一时钟信号生成第一扫描信号、利用第二时钟信号生成第二扫描信号的结构。
本显示装置也能采用所述定时调整部使数据信号输出开始时的第一时钟信号与第二时钟信号的相位不同的结构。
本显示装置也能采用设置对应于第一区域的第一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和对应于第二区域的第二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且第一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利用第一扫描电压生成第一扫描信号、第二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利用第二扫描电压生成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的结构。
本显示装置也能采用包括生成所述第一扫描电压的第一扫描电压生成电路和生成第二扫描电压的第二扫描电压生成电路、且在第一及第二扫描电压生成电路的至少一个扫描电压生成电路中包括所述波形调整部的结构。
本显示装置也能采用所述第一扫描电压生成电路使固定电压周期性地变化以生成第一扫描电压、所述第二扫描电压生成电路使固定电压周期性地变化以生成第二扫描电压的结构。
本显示装置也能采用所述第一扫描电压生成电路使固定电压升压或降压以生成第一扫描电压、所述第二扫描电压生成电路使固定电压升压或降压以生成第二扫描电压的结构。
本显示装置也能采用以下结构:即,各扫描电压生成电路包含第一及第二晶体管、第一及第二电阻、以及二极管,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端子与恒压源连接,且发射极端子与对应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连接,第二晶体管的第一导通端子接地,将控制所述变化的定时的信号输入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子,所述第一电阻的一个端部与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端子连接,且另一个端部与第一晶体管的基极端子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一个端部与第一晶体管的基极端子连接,且另一个端部与第二晶体管的第二导通端子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阳极端子与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端子连接,且阴极端子与第一晶体管的基极端子连接。在此情况下,也能采用至少在一个扫描电压生成电路中配置有与第二电阻并联的、起到作为可变电阻的作用的波形调整部的结构。另外,也能采用至少在一个扫描电压生成电路中配置有与第一电阻并联的、起到作为可变电阻的作用的波形调整部的结构。
本显示装置也能采用以下结构:即,各扫描电压生成电路包含第一及第二晶体管、第一及第二电阻、以及二极管,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端子与恒压源连接,第二晶体管的第一导通端子接地,将控制所述变化的定时的信号输入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子,所述第一电阻的一个端部与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端子连接,且另一个端部与第一晶体管的基极端子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一个端部与第一晶体管的基极端子连接,且另一个端部与第二晶体管的第二导通端子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阳极端子与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端子连接,且阴极端子与第一晶体管的基极端子连接,至少在一个扫描电压生成电路中,在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端子、与对应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之间,配置有起到作为可变电阻的作用的波形调整部。
本显示装置也能采用以下结构:即,各扫描电压生成电路包含第三晶体管、第三电阻、以及齐纳二极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集电极端子与恒压源连接,且发射极端子与对应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连接,所述齐纳二极管的阳极端子接地,且阴极端子与第三晶体管的基极端子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一个端部与第三晶体管的集电极端子连接,且另一个端部与第三晶体管的基极端子连接。在此情况下,也能采用至少在一个扫描电压生成电路中配置有与第三电阻并联的、起到作为可变电阻的作用的波形调整部的结构。
本显示装置也能采用以下结构:即,各扫描电压生成电路包含第三晶体管、第三电阻、以及齐纳二极管,第三晶体管的集电极端子与恒压源连接,齐纳二极管的阳极接地,且阴极端子与第三晶体管的基极端子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一个端部与第三晶体管的集电极端子连接,且另一个端部与第三晶体管的基极端子连接,至少在一个扫描电压生成电路中,在第三晶体管的发射极端子、与对应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之间,配置有起到作为可变电阻的作用的波形调整部。
本显示装置也能采用以下结构:即,各扫描电压生成电路包含第四·五电阻和放大器电路,放大器电路的正相端子与恒压源连接,且输出端子与对应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连接,第四电阻的一个端部接地,且另一个端部与放大器电路的反相端子连接,第五电阻的一个端部与放大器电路的反相端子连接,且另一个端部与放大器电路的输出端子连接。在此情况下,也能采用至少在一个扫描电压生成电路中配置有与第五电阻并联的、起到作为可变电阻的作用的波形调整部的结构。
本显示装置也能采用设置对应于第一区域的第一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和对应于第二区域的第二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且第一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利用第一时钟信号生成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第二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利用第二时钟信号生成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的结构。
本显示装置也能采用包括生成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的第一定时控制电路和生成第二时钟信号的第二定时控制电路、且在第一及第二定时控制电路的至少一个定时控制电路中包含所述定时调整部的结构。
本显示装置也能采用若将与扫描信号线正交的方向作为上下方向、则所述显示面板被分成包含上半部分的扫描信号线的第一区域和包含下半部分的扫描信号线的第二区域的结构。
本显示装置也能采用若将沿扫描信号线的方向作为左右方向、则所述显示面板被分成包含左半部分的扫描信号线的第一区域和包含右半部分的扫描信号线的第二区域的结构。
本显示装置的控制装置(例如,设置于显示装置内的控制装置)用于以下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含形成了多根数据信号线及多根扫描信号线的显示部,并且在该显示部设置了包含多根扫描信号线的第一区域和包含多根扫描信号线的第二区域,对应于第一区域生成第一扫描信号,对应于第二区域生成第二扫描信号,在所述显示装置的控制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包括波形调整部,该波形调整部用于使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的激活期间的波形与第二扫描信号的激活期间的波形不同。
本显示装置的控制装置用于以下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含形成了多根数据信号线及多根扫描信号线的显示部,并且在该显示部设置了包含多根扫描信号线的第一区域和包含多根扫描信号线的第二区域,对应于第一区域生成第一扫描信号,对应于第二区域生成第二扫描信号,在所述显示装置的控制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包括定时调整部,该定时调整部使对应于数据信号的输出期间的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的激活期间的开始定时、与对应于所述数据信号的输出期间的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的激活期间的开始定时不同。
本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是用于驱动以下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形成了多根数据信号线及多根扫描信号线的显示部,并且在该显示部设置了包含多根扫描信号线的第一区域和包含多根扫描信号线的第二区域,对应于第一区域生成第一扫描信号,对应于第二区域生成第二扫描信号,在所述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的激活期间的波形与第二扫描信号的激活期间的波形不同。
本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是用于驱动以下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形成了多根数据信号线及多根扫描信号线的显示部,并且在该显示部设置了包含多根扫描信号线的第一区域和包含多根扫描信号线的第二区域,对应于第一区域生成第一扫描信号,对应于第二区域生成第二扫描信号,在所述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其特征在于,使对应于数据信号的输出期间的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的激活期间的开始定时、与对应于所述数据信号的输出期间的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的激活期间的开始定时不同。
本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显示装置。另外,本电视接收机的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和接收电视广播的调谐器部。
如上所述,根据本显示装置,在即使显示相同灰度但第一及第二区域中仍产生亮度差时,通过利用波形调整部使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的激活期间的波形与第二扫描信号的激活期间的波形不同,能够减小所述亮度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结构(图1的驱动器控制电路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结构的一个具体示例的电路图。
图4是表示图3的各部的波形的时序图。
图5是说明波形调整部的设定例的表。
图6是表示第一扫描信号及第二扫描信号的激活期间的波形的曲线图。
图7是表示图2所示结构的其它具体示例的电路图。
图8是表示图2所示结构的其它具体示例的电路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2的结构(图1的驱动器控制电路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10是表示后级电路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11是表示图9所示结构的其它具体示例的电路图。
图12是表示图11的各部的波形的时序图。
图13是表示第一扫描信号及第二扫描信号的激活期间的波形的曲线图。
图14是表示第一扫描信号及第二扫描信号的激活期间的波形的曲线图。
图15是表示图9所示结构的其它具体示例的电路图。
图16是表示图9所示结构的其它具体示例的电路图。
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3的结构(图1的驱动器控制电路的结构例)的电路图。
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3的其它结构的电路图。
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3的其它结构的电路图。
图2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4的结构(图1的驱动器控制电路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2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5的结构(图1的驱动器控制电路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22是表示数据信号的输出、第一GCK、第一扫描信号、第二GCK、以及第二扫描信号的各波形的时序图。
图23是表示数据信号的输出、第一GCK、第一扫描信号、第二GCK、以及第二扫描信号的各波形的时序图。
图2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4的其它结构(图1的驱动器控制电路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25是表示第一扫描信号及第二扫描信号的激活期间的波形的曲线图。
图2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2的其它结构(图1的驱动器控制电路的结构例)的电路图。
图2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4中的第一GOE、第一GCK、第一扫描信号、第二GOE、第二GCK、以及第二扫描信号的各波形的时序图。
图28是表示本液晶显示装置的其它结构的示意图。
图29是表示本电视接收机的结构的框图。
图30是表示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电路图。
标号说明
1  液晶显示装置
2  显示部
3  驱动器控制电路
5   第一定时控制器
5a  波形调整部
5b  定时调整部
6   第二定时控制器
6a  波形调整部
6b  定时调整部
7   第一扫描电压生成电路
7x  波形生成部
7y  波形调整部
8   第二扫描电压生成电路
8x  波形生成部
8y  波形调整部
11  恒压源
35  LSI(大规模集成电路)
45  存储器
FA  (显示部的)第一区域
SA  (显示部的)第二区域
GDF 第一栅极驱动器
GDS 第二栅极驱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所述,基于图1~图29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如该图所示,本液晶显示装置1包括:显示部2、第一栅极驱动器GDF(第一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第二栅极驱动器GDS(第二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第一源极驱动器SDF、第二源极驱动器SDS、以及驱动器控制电路3。显示部2被分割成包含数据信号线SF1~SFn及扫描信号线GF1~GFk的第一区域FA、和包含数据信号线SS1~SSn及扫描信号线GSk+1~GSm的第二区域SA,各区域(FA·SA)被分别驱动。即,第一区域FA所包含的数据信号线SF1~SFn由第一源极驱动器SDF驱动,第一区域FA所包含的扫描信号线GF1~GFk由第一栅极驱动器GDF驱动,第二区域SA所包含的数据信号线SS1~SSn由第二源极驱动器SDS驱动,第二区域SA所包含的扫描信号线GSk+1~GSm由第二栅极驱动器GDS驱动。此外,驱动器控制电路3控制第一栅极驱动器GDF、第二栅极驱动器GDS、第一源极驱动器SDF、以及第二源极驱动器SDS。
实施方式1
图2是表示图1的驱动器控制电路3的一部分和第一及第二栅极驱动器GDF·GDS的框图。如该图所示,驱动器控制电路3包括:恒压源11、非选择电压生成电路25、存储器45、LSI35(波形调整部控制电路)、定时控制器21、第一扫描电压生成电路7、以及第二扫描电压生成电路8。此外,第一扫描电压生成电路7包括波形生成部7x和波形调整部7y,第二扫描电压生成部8包括波形生成部8x和波形调整部8y。
第一扫描电压生成电路7使恒压源11所提供的固定电压对应于第一区域FA而变化以作为第一扫描电压,并将其输出到第一栅极驱动器GDF。另外,第二扫描电压生成电路8使恒压源11所提供的固定电压对应于第二区域SA而变化以作为第二扫描电压,并将其输出到第二栅极驱动器GDS。定时控制器21将GCK(栅极时钟脉冲)分别输出到第一及第二栅极驱动器GDF·GDS,将用于生成第一及第二扫描电压的脉冲信号输出到波形生成部7x·8x。LSI35基于从存储器45读出的数据,控制波形调整部7y·8y。此外,用于生成第一及第二扫描电压的所述脉冲信号,也可以从定时控制器21通过LSI35输出到波形生成部7x·8x。
第一栅极驱动器GDF利用第一扫描电压生成电路7所提供的第一扫描电压、非选择电压生成电路25所提供的非选择电压、以及定时控制器21所提供的GCK,生成第一扫描信号,并将其输出到第一区域FA的各扫描信号线(GF1~GFk)。另外,第二栅极驱动器GDS利用第二扫描电压生成电路8所提供的第二扫描电压、非选择电压生成电路25所提供的非选择电压、以及定时控制器21所提供的GCK,生成第二扫描信号,并将其输出到第二区域SA的各扫描信号线(GSk+1~GSm)。
图3是表示图2的一个具体示例的电路图。如该图所示,波形生成部7x包括:作为NPN型的双极型晶体管的晶体管Tr1(第一晶体管)、电阻R1·R2(第一·第二电阻)、二极管d、以及作为N沟道的FET的晶体管Tr2(第二晶体管)。在此,对于晶体管Tr1,其集电极端子与恒压源11连接,其发射极端子与第一栅极驱动器GDF连接,对于晶体管Tr2,其源极端子接地,其栅极端子与LSI35连接,对于电阻R1,其一个端部与晶体管Tr1的集电极端子连接,另一个端部与晶体管Tr1的基极端子连接,对于二极管d,其阳极端子与晶体管Tr1的发射极端子连接,阴极端子与晶体管Tr1的基极端子连接。另外,晶体管Tr1的基极端子与节点X连接,晶体管Tr2的漏极端子与节点Y连接,节点X通过电阻R2与节点Y连接。另外,波形调整部7y包括三个电阻r1~r3、和三个晶体管S1~S3。在此,对于电阻r1,其一个端部与节点X连接,另一个端部通过晶体管S1与节点Y连接,对于电阻r2,其一个端部与节点X连接,另一个端部通过晶体管S2与节点Y连接,对于电阻r3,其一个端部与节点X连接,另一个端部通过晶体管S3与节点Y连接,晶体管S1~S3的各自的栅极端子与LSI35连接。即,第一扫描电压生成电路7采用以下结构:即,在波形生成部7x的晶体管Tr1的基极端子与晶体管Tr2的漏极端子之间连接电阻R2,插入波形调整部7y,使其与该电阻R2并联。
同样,波形生成部8x包括:作为NPN型的双极型晶体管的晶体管Tr1、电阻R1·R2、二极管d、以及作为N沟道的FET的晶体管Tr2。在此,对于晶体管Tr1,其集电极端子与恒压源11连接,其发射极端子与第二栅极驱动器GDS连接,对于晶体管Tr2,其源极端子接地,其栅极端子与LSI35连接,对于电阻R1,其一个端部与晶体管Tr1的集电极端子连接,另一个端部与晶体管Tr1的基极端子连接,对于二极管d,其阳极端子与晶体管Tr1的发射极端子连接,阴极端子与晶体管Tr1的基极端子连接。另外,晶体管Tr1的基极端子与节点X连接,晶体管Tr2的漏极端子与节点Y连接,节点X通过电阻R2与节点Y连接。另外,波形调整部8y包括三个电阻r1~r3、和三个晶体管S1~S3。在此,对于电阻r1,其一个端部与节点X连接,另一个端部通过晶体管S1与节点Y连接,对于电阻r2,其一个端部与节点X连接,另一个端部通过晶体管S2与节点Y连接,对于电阻r3,其一个端部与节点X连接,另一个端部通过晶体管S3与节点Y连接,晶体管S1~S3的各自的栅极端子与LSI35连接。即,第二扫描电压生成电路8采用以下结构:即,在波形生成部8x的晶体管Tr1的基极端子与晶体管Tr2的漏极端子之间连接电阻R2,插入波形调整部8y,使其与该电阻R2并联。
在此,图4示出A~F的各波形,其中,设A为恒压源11的输出,B为第一栅极驱动器GDF的输入,C为晶体管Tr2的栅极端子的输入(脉冲信号),D为非选择电压生成电路25的输出,E为从定时控制器21对第一栅极驱动器GDF的输入(GCK),F为第一栅极驱动器GDF所生成的电压脉冲。
来自恒压源11的输出A被提供给晶体管Tr1的集电极端子,在晶体管Tr2截止(OFF)(对晶体管Tr2的栅极端子的输入C为“L:低”)后经过预定时间,晶体管Tr1的基极电流及集电极电流变得一定,对GDF的输入B为固定电压VGH。在此状态下,若晶体管Tr2导通(ON)(对晶体管Tr2的栅极端子的输入C为“H:高”),则由于电流流到二极管d,晶体管Tr1截止,所以对GDF的输入B从VGH开始下降。然后,在此状态下,若晶体管Tr2截止(对晶体管Tr2的栅极端子的输入C为“L”),则由于晶体管Tr1的集电极电流流出,所以对GDF的输入B开始向VGH上升。然后,经过预定时间,晶体管Tr1的基极电流及集电极电流变得一定,对GDF的输入B为VGH。这样,恒压源11所提供的固定电压,通过第一扫描电压生成电路7形成锯齿状的波形,输入到第一栅极驱动器GDF。另外,D所示的低于GND(接地)电压的固定电压从非选择电压生成电路25输入到第一栅极驱动器GDF。即,第一栅极驱动器GDF在来自定时控制器21的输入E(GCK)为“H”的期间,选择从非选择电压生成电路25输入的电压(非选择电压),在所述GCK为“L”的期间,选择从第一扫描电压生成电路7输入的电压(第一扫描电压),从而生成如F所示那样的下降沿部分(返回部分)倾斜的电压脉冲,将在激活期间形成该电压脉冲那样的第一扫描信号(栅极导通脉冲信号)输出到各扫描信号线(GF1~GFk)。
另外,波形调整部7y设定第一扫描电压生成电路7中的节点X·Y间的电阻值。具体而言,利用来自LSI35的信号,分别使晶体管S1~S3导通或截止。作为它的组合模式,如图5所示,模式1为S1导通、S2导通、S3导通,模式2为S1导通、S2导通、S3截止,模式3为S1导通、S2截止、S3导通,模式4为S1截止、S2导通、S3导通,模式5为S1导通、S2截止、S3截止,模式6为S1截止、S2导通、S3截止,模式7为S1截止、S2截止、S3导通,模式8为S1截止、S2截止、S3截止。例如,若为模式4,则电阻r1及电阻r2与电阻R2的合成电阻的值成为第一扫描电压生成电路7的节点X·Y间的电阻值。
在此,若增大节点X·Y间的电阻值,则电压脉冲的下降沿部分的倾斜变小,若减小节点X·Y间的电阻值,则脉冲信号的下降沿部分的倾斜变大(参照图6)。因而,例如,在显示了相同灰度时、第二区域SA比第一区域FA的亮度要低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由于只要使得第二栅极驱动器GDS输出的第二扫描信号G2的下降沿部分的倾斜、小于第一栅极驱动器GDF输出的第一扫描信号G1的下降沿部分的倾斜即可,因此进行波形调整部7y及波形调整部8y的模式设定(S1~S3的导通/截止设定),使得第二扫描电压生成电路8中的节点X·Y间的电阻值大于第一扫描电压生成电路7中的节点X·Y间的电阻值。具体而言,存储器45中预先存储有调整数据,LSI35通过将基于该调整数据的信号输出到波形调整部7y及波形调整部8y,进行所述模式设定。此外,最好预先为每个面板设定此调整数据。
图7是表示图2的其它具体示例的电路图。如该图所示,波形生成部7x包括:作为NPN型的双极型晶体管的晶体管Tr1、电阻R1·R2、二极管d、以及作为N沟道的FET的晶体管Tr2。在此,对于晶体管Tr1,其集电极端子与恒压源11连接,其发射极端子与第一栅极驱动器GDF连接,对于晶体管Tr2,其源极端子接地,其栅极端子与LSI35连接,对于电阻R1,其一个端部与晶体管Tr1的集电极端子连接,另一个端部与晶体管Tr1的基极端子连接,对于二极管d,其阳极端子与晶体管Tr1的发射极端子连接,阴极端子与晶体管Tr1的基极端子连接。另外,晶体管Tr1的集电极端子与节点X连接,晶体管Tr2的漏极端子通过电阻R2与节点Y连接。另外,波形调整部7y包括三个电阻r1~r3、和三个晶体管S1~S3。在此,对于电阻r1,其一个端部与节点X连接,另一个端部通过晶体管S1与节点Y连接,对于电阻r2,其一个端部与节点X连接,另一个端部通过晶体管S2与节点Y连接,对于电阻r3,其一个端部与节点X连接,另一个端部通过晶体管S3与节点Y连接,晶体管S1~S3的各自的栅极端子与LSI35连接。即,第一扫描电压生成电路7采用插入波形调整部7使其与电阻R1并联的结构。另外,对于第二扫描电压生成电路8中的波形生成部8x及波形调整部8y,除波形生成部8x的晶体管Tr1的发射极端子与第二栅极驱动器GDS连接之外,分别与上述波形生成部7x及波形调整部7y的结构相同。
图7的结构中,也通过改变节点X·Y间的电阻值,使电压脉冲的下降沿部分的倾斜变化。因而,例如,在显示了相同灰度时、第二区域SA比第一区域FA的亮度要低的情况下,进行波形调整部7y及波形调整部8y的模式设定(S1~S3的导通/截止设定),使得第二栅极驱动器GDS输出的第二扫描信号的下降沿部分的倾斜、小于第一栅极驱动器GDF输出的第一扫描信号的下降沿部分的倾斜。具体而言,存储器45中预先存储有调整数据,LSI35通过将基于该调整数据的信号输出到波形调整部7y及波形调整部8y,进行所述模式设定。
图8是表示图2的又一个其它具体示例的电路图。如该图所示,波形生成部7x包括:作为NPN型的双极型晶体管的晶体管Tr1、电阻R1·R2、二极管d、以及作为N沟道的FET的晶体管Tr2。在此,对于晶体管Tr1,其集电极端子与恒压源11连接,其发射极端子与节点X连接,对于晶体管Tr2,其源极端子接地,其栅极端子与LSI35连接,其漏极端子通过电阻R2与晶体管Tr1的基极端子连接。对于电阻R1,其一个端部与晶体管Tr1的集电极端子连接,另一个端部与晶体管Tr1的基极端子连接,对于二极管d,其阳极端子与晶体管Tr1的发射极端子连接,阴极端子与晶体管Tr1的基极端子连接。另外,节点Y与第一栅极驱动器GDF连接。另外,波形调整部7y包括三个电阻r1~r3、和三个晶体管S1~S3。在此,对于电阻r1,其一个端部与节点X连接,另一个端部通过晶体管S1与节点Y连接,对于电阻r2,其一个端部与节点X连接,另一个端部通过晶体管S2与节点Y连接,对于电阻r3,其一个端部与节点X连接,另一个端部通过晶体管S3与节点Y连接,晶体管S1~S3的各自的栅极端子与LSI35连接。即,第一扫描电压生成电路7采用以下结构:即,在节点X与节点Y之间插入波形调整部7y,所述节点X与晶体管Tr1的发射极端子连接,所述节点Y与第一栅极驱动器GDF连接。另外,对于第二扫描电压生成电路8中的波形生成部8x及波形调整部8y,除波形生成部8x的晶体管Tr1的发射极端子与第二栅极驱动器GDS连接之外,分别与上述波形生成部7x及波形调整部7y的结构相同。
图8的结构中,也通过改变节点X·Y间的电阻值,使电压脉冲的下降沿部分的倾斜变化。因而,例如,在显示了相同灰度时、第二区域SA比第一区域FA的亮度要低的情况下,进行波形调整部7y及波形调整部8y的模式设定(S1~S3的导通/截止设定),使得第二栅极驱动器GDS输出的第二扫描信号的下降沿部分的倾斜、小于第一栅极驱动器GDF输出的第一扫描信号的下降沿部分的倾斜。具体而言,存储器45中预先存储有调整数据,LSI35通过将基于该调整数据的信号输出到波形调整部7y及波形调整部8y,进行模式设定。
本实施方式不限于在第一扫描电压生成电路7及第二扫描电压生成电路8中分别设置波形调整部。也可采用仅在任一个扫描电压生成电路中设置波形调整部的结构。
实施方式2
图9是表示图1的驱动器控制电路3的一部分和第一及第二栅极驱动器GDF·GDS的框图。如该图所示,驱动器控制电路3包括:恒压源1、非选择电压生成电路25、存储器45、LSI35、定时控制器21、第一扫描电压生成电路7、以及第二扫描电压生成电路8。此外,第一扫描电压生成电路7包括波形生成部7x和波形调整部7y,第二扫描电压生成部8包括波形生成部8x和波形调整部8y。
第一扫描电压生成电路7使恒压源11所提供的固定电压对应于第一区域FA而变化以作为第一扫描电压,并将其输出到第一栅极驱动器GDF。另外,第二扫描电压生成电路8使恒压源11所提供的固定电压对应于第二区域SA而变化以作为第二扫描电压,并将其输出到第二栅极驱动器GDS。定时控制器21将GCK(栅极时钟脉冲)分别输出到第一及第二栅极驱动器GDF·GDS。LSI35基于从存储器45读出的数据,控制波形调整部7y及波形调整部8y。
然后,第一栅极驱动器GDF利用第一扫描电压生成电路7所提供的第一扫描电压、非选择电压生成电路25所提供的非选择电压、以及定时控制器21所提供的GCK,生成第一扫描信号,并将其输出到第一区域FA的各扫描信号线(GF1~GFk)。另外,第二栅极驱动器GDS利用第二扫描电压生成电路8所提供的第二扫描电压、非选择电压生成电路25所提供的非选择电压、以及定时控制器21所提供的GCK,生成第二扫描信号,并将其输出到第二区域SA的各扫描信号线(GSk+1~GSm)。
图11是表示图9的具体示例的电路图。如该图所示,波形生成部7x包括:作为NPN型的双极型晶体管的晶体管Tr3(第三晶体管)、电阻R3(第三电阻)、以及齐纳二极管Td。在此,对于晶体管Tr3,其集电极端子与恒压源11连接,其发射极端子与第一栅极驱动器GDF连接,对于齐纳二极管Td,其阳极端子接地,阴极端子与晶体管Tr3的基极端子连接,对于电阻R3,其一个端部与节点X连接,另一个端部与节点Y连接。节点X与晶体管Tr3的集电极端子连接,节点Y与晶体管Tr3的基极端子连接。另外,波形调整部7y包括三个电阻r1~r3、和三个晶体管S1~S3。在此,对于电阻r1,其一个端部与节点X连接,另一个端部通过晶体管S1与节点Y连接,对于电阻r2,其一个端部与节点X连接,另一个端部通过晶体管S2与节点Y连接,对于电阻r3,其一个端部与节点X连接,另一个端部通过晶体管S3与节点Y连接,晶体管S1~S3的各自的栅极端子与LSI35连接。即,第一扫描电压生成电路7采用以下结构:即,在晶体管Tr3的集电极·基极端子之间连接电阻R3,插入波形调整部7y,使其与该电阻R3并联。另外,对于第二扫描电压生成电路8中的波形生成部8x及波形调整部8y,除波形生成部8x的晶体管Tr1的发射极端子与第二栅极驱动器GDS连接之外,分别与上述波形生成部7x及波形调整部7y的结构相同。
在此,图12示出A·B·D~F的各波形,其中,设A为恒压源11的输出,B为第一栅极驱动器GDF的输入,D为非选择电压生成电路25的输出,E为从定时控制器21对第一栅极驱动器GDF的输入(GCK),F为第一栅极驱动器GDF所生成的电压脉冲。
来自恒压源11的输出A被提供给晶体管Tr1的集电极端子,此输出A通过波形生成部7x进行降压,作为对第一栅极驱动器GDF的输入B。另外,D所示的低于GND电压的固定电压从非选择电压生成电路25输入到第一栅极驱动器GDF。即,第一栅极驱动器GDF在来自定时控制器21的输入E(GCK)为“H”的期间,选择从非选择电压生成电路25输入的电压(非选择电压)、在所述GCK为“L”的期间,选择从第一扫描电压生成电路7输入的电压(第一扫描电压),从而生成如F所示那样的矩形的电压脉冲,将在激活期间形成该电压脉冲那样的第一扫描信号(栅极导通脉冲)输出到各扫描信号线(GF1~GFk)。
另外,波形调整部7y设定第一扫描电压生成电路7中的节点X·Y间的电阻值。具体而言,利用来自LSI35的信号,分别使晶体管S1~S3导通或截止。它的组合模式如图5所示。
在此,若改变节点X·Y间的电阻值,则晶体管Tr3的基极电流变化,电压脉冲的上升沿及下降沿的陡度(钝度)变化。因而,例如,在显示了相同灰度时、第二区域SA比第一区域FA的亮度要高的情况下,如图13所示,进行波形调整部7y及波形调整部8y的模式设定(S1~S3的导通/截止设定),使得第二栅极驱动器GDS输出的第二扫描信号G2的上升沿及下降沿、比第一栅极驱动器GDF输出的第一扫描信号G1的上升沿及下降沿的钝度要大。具体而言,存储器45中预先存储有调整数据,LSI35通过将基于该调整数据的信号输出到波形调整部7y及波形调整部8y,进行模式设定。
图15是表示图9的其它具体示例的电路图。如该图所示,波形生成部7x包括:作为NPN型的双极型晶体管的晶体管Tr3、电阻r3、以及齐纳二极管Td。在此,对于晶体管Tr3,其集电极端子与恒压源11连接,其发射极端子与节点X连接,对于齐纳二极管Td,其阳极端子接地,阴极端子与晶体管Tr3的基极端子连接,对于电阻R3,其一个端部与晶体管Tr3的集电极端子连接,另一个端部与晶体管Tr3的基极端子连接。另外,节点X与晶体管Tr3的发射极端子连接,节点Y与第一栅极驱动器GDF连接。另外,波形调整部7y包括三个电阻r1~r3、和三个晶体管S1~S3。在此,对于电阻r1,其一个端部与节点X连接,另一个端部通过晶体管S1与节点Y连接,对于电阻r2,其一个端部与节点X连接,另一个端部通过晶体管S2与节点Y连接,对于电阻r3,其一个端部与节点X连接,另一个端部通过晶体管S3与节点Y连接,晶体管S1~S3的各自的栅极端子与LSI35连接。即,第一扫描电压生成电路7采用在晶体管Tr3的发射极端子与第一栅极驱动器GDF之间插入波形调整部7y的结构。另外,对于第二扫描电压生成电路8中的波形生成部8x及波形调整部8y,除波形生成部8x的晶体管Tr1的发射极端子与第二栅极驱动器GDS连接之外,分别与上述波形生成部7x及波形调整部7y的结构相同。
图15的结构中,若改变节点X·Y间的电阻值(泄放电阻的值),则电压脉冲的上升沿及下降沿的钝度也变化。因而,例如,在显示了相同灰度时、第二区域SA比第一区域FA的亮度要高的情况下,进行波形调整部7y及波形调整部8y的模式设定(S1~S3的导通/截止设定),使得第二栅极驱动器GDS输出的第二扫描信号的上升沿及下降沿、比第一栅极驱动器GDF输出的第一扫描信号的上升沿及下降沿的钝度要大。具体而言,存储器45中预先存储有调整数据,LSI35通过将基于该调整数据的信号输出到波形调整部7y及波形调整部8y,进行模式设定。
图16是表示图9的又一个其它具体示例的电路图。如该图所示,波形生成部7x包括放大器(电路)AMP、和电阻R4·R5(第四·第五电阻)。在此,对于放大器AMP,其输出端子与第一栅极驱动器GDF连接,其正(正相)端子与恒压源11连接,其负(反相)端子与节点X连接。另外,对于电阻R4,其一个端部接地,另一个端部与节点X连接,对于电阻R5,其一个端部与放大器AMP的输出端子连接,另一个端部与节点X连接。另外,波形调整部7y包括三个电阻r1~r3、和三个晶体管S1~S3。在此,对于电阻r1,其一个端部与节点X连接,另一个端部通过晶体管S1与节点Y连接,对于电阻r2,其一个端部与节点X连接,另一个端部通过晶体管S2与节点Y连接,对于电阻r3,其一个端部与节点X连接,另一个端部通过晶体管S3与节点Y连接,晶体管S1~S3的各自的栅极端子与LSI35连接。即,第一扫描电压生成电路7采用在放大器AMP的负端子与输出端子之间插入波形调整部7y的结构。另外,对于第二扫描电压生成电路8中的波形生成部8x及波形调整部8y,除波形生成部8x的放大器AMP的输出端子与第二栅极驱动器GDS连接之外,分别与上述波形生成部7x及波形调整部7y的结构相同。
另外,波形调整部7y设定第一扫描电压生成电路7中的节点X·Y间的电阻值。具体而言,利用来自LSI35的信号,分别使晶体管S1~S3导通或截止。它的组合模式如图5所示。
在此,若改变节点X·Y间的电阻值,则电压脉冲的高度(电压值)变化。因而,例如,在显示了相同灰度时、第二区域SA比第一区域FA的亮度要高的情况下,如图14所示,进行波形调整部7y及波形调整部8y的模式设定(S1~S3的导通/截止设定),使得第二栅极驱动器GDS输出的第二扫描信号G2的激活期间的电压值、小于第一栅极驱动器GDF输出的第一扫描信号G1的激活期间的电压值。具体而言,存储器45中预先存储有调整数据,LSI35通过将基于该调整数据的信号输出到波形调整部7y及波形调整部8y,进行模式设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如图26那样构成波形调整部7y·8y及波形生成部7x·8x。在此,波形生成部7x为开关式调节器,包括:比较电路22、振荡电路21、晶体管Tr7、线圈L、二极管d、电容C、以及电阻R20。此外,对于线圈L,一个端部与恒压源11连接,另一个端部与晶体管Tr7的漏极端子连接,对于二极管d,其阳极端子与晶体管Tr7的漏极端子连接,阴极端子与电容C的一个电极连接,电容C的另一个电极接地。另外,比较电路22的输出端子与振荡电路21连接,振荡电路21与晶体管Tr7的栅极端子连接,第一栅极驱动器GDF与二极管d的阴极端子连接。对于电阻R20,一个端部接地,另一个端部与节点Y连接。此节点Y与比较电路22(输入端子)连接,将基准电压输入到比较电路。而且,在与第一栅极驱动器GDF连接的节点X和节点Y之间连接波形调整部7y。波形调整部7y与图16的波形调整部7y的结构相同。另外,对于第二扫描电压生成电路8中的波形生成部8x及波形调整部8y,除波形生成部8x的节点X与第二栅极驱动器GDS连接之外,分别与上述波形生成部7x及波形调整部7y的结构相同。
在所述结构中,若改变节点X·Y间的电阻值,则电压脉冲的高度(电压值)也变化。因而,例如,在显示了相同灰度时、第二区域SA比第一区域FA的亮度要高的情况下,如图14所示,进行波形调整部7y及波形调整部8y的模式设定(S1~S3的导通/截止设定),使得第二栅极驱动器GDS输出的第二扫描信号G2的激活期间的电压值、小于第一栅极驱动器GDF输出的第一扫描信号G1的激活期间的电压值。具体而言,存储器45中预先存储有调整数据,LSI35通过将基于该调整数据的信号输出到波形调整部7y及波形调整部8y,进行模式设定。
本实施方式不限于在第一扫描电压生成电路7及第二扫描电压生成电路8中分别设置波形调整部。也可采用仅在任一个扫描电压生成电路中设置波形调整部的结构。
实施方式3
本实施方式采用以下结构:即,在图11的波形生成部7x中插入图10所示的后级电路10,并且在图11的波形生成部8x中插入图10所示的后级电路10,如图17所示。即,在第一栅极驱动器GDF与晶体管Tr3的发射极端子之间连接后级电路10,在第二栅极驱动器GDS与晶体管Tr3的发射极端子之间连接后级电路10。此外,后级电路10包括:作为NPN型的双极型晶体管的晶体管Tr11、电阻R11·R12、二极管d、以及作为N沟道的FET的晶体管Tr12,晶体管Tr12的源极端子接地,对于电阻R11,其一个端部与晶体管Tr11的集电极端子连接,另一个端部与晶体管Tr11的基极端子连接,对于二极管d,其阳极端子与晶体管Tr11的发射极端子连接,阴极端子与晶体管Tr11的基极端子连接。另外,晶体管Tr11的基极端子通过电阻R12与晶体管Tr12的漏极端子连接。然后,在图17中,图10的晶体管Tr11的发射极端子与第一栅极驱动器GDF(第二栅极驱动器GDS)连接,该晶体管Tr11的集电极端子与晶体管Tr3的发射极端子连接,图10的晶体管Tr12的栅极端子与定时控制器21连接。图17的结构中,通过使波形调整部7y·8y的电阻值不同,也能使第一扫描信号G1的激活期间的波形与第二扫描信号G2的激活期间的波形不同。
另外,本实施方式也可采用以下结构:即,在图15的波形生成部7x中插入图10所示的后级电路10,并且在图15的波形生成部8x中插入图10所示的后级电路10,如图18所示。即,在第一栅极驱动器GDF与节点Y之间连接后级电路10,在第二栅极驱动器GDS与节点Y之间连接后级电路10。在图18中,图10的晶体管Tr11的发射极端子与第一栅极驱动器GDF(第二栅极驱动器GDS)连接,该晶体管Tr11的集电极端子与节点Y连接,图10的晶体管Tr12的栅极端子与定时控制器21连接。图18的结构中,通过使波形调整部7y·8y的电阻值不同,也能使第一扫描信号G1的激活期间的波形与第二扫描信号G2的激活期间的波形不同。
另外,本实施方式也可采用以下结构:即,在图16的波形生成部7x中插入图10所示的后级电路10,并且在图16的波形生成部8x中插入图10所示的后级电路10,如图19所示。即,在第一栅极驱动器GDF与放大器AMP的输出端子之间连接后级电路10,在第二栅极驱动器GDS与放大器AMP的输出端子之间连接后级电路10。在图19中,图10的晶体管Tr11的发射极端子与第一栅极驱动器GDF(第二栅极驱动器GDS)连接,该晶体管Tr11的集电极端子与放大器AMP的输出端子连接,图10的晶体管Tr12的栅极端子与定时控制器21连接。图19的结构中,通过使波形调整部7y·8y的电阻值不同,也能使第一扫描信号G1的激活期间的波形与第二扫描信号G2的激活期间的波形不同。此外,输入到后级电路10的晶体管Tr12的栅极端子的脉冲信号,也可以通过LSI35从定时控制器21输入到后级电路10。
实施方式4
图20是表示图1的驱动器控制电路3的一部分和第一及第二栅极驱动器GDF·GDS的框图。如该图所示,驱动器控制电路3包括:恒压源11、非选择电压生成电路25、存储器45、LSI35、扫描电压生成电路9、第一定时控制器5、以及第二定时控制器6。第一定时控制器5包含波形调整部5a,第二定时控制器6包含波形调整部6a。
扫描电压生成电路9利用恒压源11所提供的固定电压,生成扫描电压,并将其输出到第一栅极驱动器GDF及第二栅极驱动器GDS。第一定时控制器5生成对应于第一区域FA的第一GCK(栅极时钟),并将其输出到第一栅极驱动器GDF。第二定时控制器6生成对应于第二区域SA的第二GCK(栅极时钟),并将其输出到第二栅极驱动器GDS。LSI35基于从存储器45读出的数据,控制波形调整部5a及波形调整部6a。
第一栅极驱动器GDF利用扫描电压生成电路9所提供的扫描电压、非选择电压生成电路25所提供的非选择电压、以及第一定时控制器5所提供的第一GCK,生成第一扫描信号G1,并将其输出到第一区域FA的各扫描信号线(GF1~GFk)。另外,第二栅极驱动器GDS利用扫描电压生成电路9所提供的扫描电压、非选择电压生成电路25所提供的非选择电压、以及第二定时控制器6所提供的第二GCK,生成第二扫描信号G2,并将其输出到第二区域SA的各扫描信号线(GSk+1~GSm)。
图22示出P~R的各波形,其中,设P为数据信号的输出,Q为从第一定时控制器5对第一栅极驱动器GDF的输入,R为第一栅极驱动器GDF所生成的电压脉冲(第一扫描信号G1的激活期间的波形)。第一栅极驱动器GDF在来自第一定时控制器5的输入(第一GCK)为“H”的期间,选择从非选择电压生成电路25输入的电压(非选择电压),在第一GCK为“L”的期间,选择从扫描电压生成电路9输入的电压(扫描电压),从而生成如R所示那样的矩形的电压脉冲,将在激活期间形成该电压脉冲那样的第一扫描信号(栅极导通脉冲信号)输出到各扫描信号线(GF1~GFk)。
在此,波形调整部5a调整第一GCK,波形调整部6a调整第二GCK。例如,如图22所示,对于第一GCK及第二GCK,使其脉冲的上升沿定时相同而脉宽不同。由此,能够使第一扫描信号G1的激活期间的宽度、与第二扫描信号G2的激活期间的宽度不同。
因而,例如,在表示相同的灰度时、第二区域SA比第一区域FA的亮度要高的情况下,如图22所示,控制波形调整部5a及波形调整部6a,使得第二扫描信号G2的激活期间的宽度、小于第一扫描信号G1的激活期间的宽度。具体而言,存储器45中预先存储有调整数据,LSI35通过将基于该调整数据的信号输出到波形调整部5a及波形调整部6a,进行所述设定。此外,最好预先为每个面板设定此调整数据。
在所述结构中,是利用各定时控制器(5·6)生成第一GCK及第二GCK,但也可以如图27所示,利用第一定时控制器5生成第一GCK及第一GOE,利用第二定时控制器6生成第二GCK及第二GOE,使第一GOE与第二GOE的相位错开,从而使第一扫描信号G1的激活期间的宽度、与第二扫描信号G2的激活期间的宽度不同。
而且,本实施方式也能采用以下结构:即,设置两个图10的后级电路10来代替图20的扫描电压生成电路9,将其中一个与波形调整部5a连接,并且将另一个与波形调整部6a连接,如图24所示。此结构中,使第一扫描信号G1的下降沿部分如图25那样倾斜。在此,通过利用波形调整部5a(波形调整部6a)调整输入到图10的晶体管Tr12的栅极端子的脉冲信号,如图25所示,能够使第一扫描信号G1的下降沿开始定时、与第二扫描信号G2的下降沿开始定时错开,从而使第一扫描信号G1的激活期间的波形与第二扫描信号G2的激活期间的波形不同。
本实施方式不限于在第一定时控制器5及第二定时控制器6中分别设置波形调整部。也可采用仅在任一个定时控制器中设置波形调整部的结构。
实施方式5
图21是表示图1的驱动器控制电路3的一部分和第一及第二栅极驱动器GDF·GDS的框图。如该图所示,驱动器控制电路3包括:恒压源11、非选择电压生成电路25、存储器45、LSI35(定时调整部控制电路)、扫描电压生成电路9、第一定时控制器5、以及第二定时控制器6。第一定时控制器5包含定时调整部5b,第二定时控制器6包含定时调整部6b。
扫描电压生成电路9利用恒压源11所提供的固定电压,生成扫描电压,并将其输出到第一栅极驱动器GDF及第二栅极驱动器GDS。第一定时控制器5生成对应于第一区域FA的第一GCK(栅极时钟),并将其输出到第一栅极驱动器GDF。第二定时控制器6生成对应于第二区域SA的第二GCK(栅极时钟),并将其输出到第二栅极驱动器GDS。LSI35基于从存储器45读出的数据,控制定时调整部5b及定时调整部6b。
然后,第一栅极驱动器GDF利用扫描电压生成电路9所提供的扫描电压、非选择电压生成电路25所提供的非选择电压、以及第一定时控制器5所提供的第一GCK,生成第一扫描信号,并将其输出到第一区域FA的各扫描信号线(GF1~GFk)。另外,第二栅极驱动器GDS利用扫描电压生成电路9所提供的扫描电压、非选择电压生成电路25所提供的非选择电压、以及第二定时控制器6所提供的第二GCK,生成第二扫描信号,并将其输出到第二区域SA的各扫描信号线(GSk+1~GSm)。
在此,图23示出P~R的各波形,其中,设P为数据信号的输出,Q为从第一定时控制器5对第一栅极驱动器GDF的输入(第一GCK),R为第一栅极驱动器GDF所生成的电压脉冲(第一扫描信号G1的激活期间的波形)。第一栅极驱动器GDF在来自第一定时控制器5的输入(第一GCK)为“H”的期间,选择从非选择电压生成电路25输入的电压(非选择电压),在第一GCK为“L”的期间,选择从扫描电压生成电路9输入的电压(扫描电压),从而生成如R所示那样的矩形的电压脉冲,将在激活期间形成该电压脉冲那样的第一扫描信号(栅极导通脉冲信号)输出到各扫描信号线(GF1~GFk)。
在此,定时调整部5b调整第一GCK,波形调整部6b调整第二GCK。例如,如图23所示,对于第一GCK及第二GCK,使其脉宽相同而上升沿定时不同。由此,能够使第一扫描信号G1及第二扫描信号G2的激活期间的波形相同,而且使第一扫描信号G1的激活期间及数据信号的输出期间的重叠时间(写入时间)、与第二扫描信号G2的激活期间及数据信号的输出期间的重叠时间(写入时间)不同。
因而,例如,在表示相同的灰度时、第二区域SA比第一区域FA的亮度要高的情况下,如图23所示,进行定时器调整部5b及定时器调整部6b的设定,使得第一GCK的脉冲在数据信号输出开始后下降且下一个脉冲在数据信号输出结束前上升,而另一方面第一GCK的脉冲在数据信号输出开始前下降且下一个脉冲在数据信号输出结束前上升。具体而言,存储器45中预先存储有调整数据,LSI35通过将基于该调整数据的信号输出到定时调整部5b及定时调整部6b,进行所述设定。此外,最好预先为每个面板设定此调整数据。
本液晶显示装置,如图28所示,也可以采用左右分割显示部的结构。即,显示部2被分割成包含数据信号线SF1~SFn及扫描信号线GF1~GFk的第一区域FA(左半部分)、和包含数据信号线SSk+1~SSn及扫描信号线GS1~GSm的第二区域SA(右半部分),各区域(FA·SA)被分别驱动。在此结构中,第一区域FA所包含的数据信号线SF1~SFk由第一源极驱动器SDF驱动,第一区域FA所包含的扫描信号线GF1~GFm由第一栅极驱动器GDF驱动,第二区域SA所包含的数据信号线SSk+1~SSn由第二源极驱动器SDS驱动,第二区域SA所包含的扫描信号线GS1~GSm由第二栅极驱动器GDS驱动。
本实施方式不限于在第一定时控制器5及第二定时控制器6中分别设置定时调整部。也可采用仅在任一个定时控制器中设置定时调整部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机(液晶电视机),如图29所示,包括:本液晶显示装置1、以及接收电视广播并输出视频信号的调谐器部40。即,在电视接收机50中,基于从调谐器部40输出的视频信号,液晶显示装置1进行视频(图像)显示。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基于技术常识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变更或将其组合而得到的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内。
工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尤其适合于液晶显示装置(例如,液晶电视机)。

Claims (36)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形成了多根数据信号线及多根扫描信号线的显示部,并且在该显示部设置了包含多根扫描信号线的第一区域和包含多根扫描信号线的第二区域,将第一扫描信号输出到第一区域的各扫描信号线、将第二扫描信号输出到第二区域的各扫描信号线,
其特征在于,
包括波形调整部,该波形调整部用于使第一扫描信号的激活期间的波形与第二扫描信号的激活期间的波形不同。
2.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形成了多根数据信号线及多根扫描信号线的显示部,并且在该显示部设置了包含多根扫描信号线的第一区域和包含多根扫描信号线的第二区域,对应于第一区域生成第一扫描信号,对应于第二区域生成第二扫描信号,
其特征在于,
包括定时调整部,该定时调整部使对应于数据信号的输出期间的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的激活期间的开始定时、与对应于所述数据信号的输出期间的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的激活期间的开始定时不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波形调整部控制电路,该波形调整部控制电路基于输入的调整数据来控制波形调整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时调整部控制电路,该定时调整部控制电路基于输入的调整数据来控制定时调整部。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存储所述调整数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形调整部使第一扫描信号的激活期间的宽度与第二扫描信号的激活期间的宽度不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及第二扫描信号的返回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倾斜,所述返回部分分别随着激活期间结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形调整部使第一扫描信号的所述返回部分的倾斜度与第二扫描信号的所述返回部分的倾斜度不同。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形调整部使第一扫描信号的所述返回部分的开始定时与第二扫描信号的所述返回部分的开始定时不同。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形调整部使第一扫描信号的上升沿的陡度与第二扫描信号的上升沿的陡度不同。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形调整部使第一扫描信号的下降沿的陡度与第二扫描信号的下降沿的陡度不同。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形调整部使第一扫描信号的激活期间的电压与第二扫描信号的激活期间的电压不同。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第一时钟信号生成第一扫描信号,利用第二时钟信号生成第二扫描信号,
所述定时调整部使数据信号输出开始时的第一时钟信号与第二时钟信号的相位不同。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了对应于第一区域的第一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和对应于第二区域的第二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
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利用第一扫描电压生成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第二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利用第二扫描电压生成所述第二扫描信号。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成所述第一扫描电压的第一扫描电压生成电路、和生成第二扫描电压的第二扫描电压生成电路,
在第一及第二扫描电压生成电路的至少一个扫描电压生成电路中包含所述波形调整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扫描电压生成电路使固定电压周期性地变化以生成第一扫描电压,所述第二扫描电压生成电路使固定电压周期性地变化以生成第二扫描电压。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扫描电压生成电路使固定电压升压或降压以作为第一扫描电压,所述第二扫描电压生成电路使固定电压升压或降压以作为第二扫描电压。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扫描电压生成电路包含第一及第二晶体管、第一及第二电阻、以及二极管,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端子与恒压源连接,且发射极端子与对应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连接,第二晶体管的第一导通端子接地,将控制所述变化的定时的信号输入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子,所述第一电阻的一个端部与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端子连接,且另一个端部与第一晶体管的基极端子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一个端部与第一晶体管的基极端子连接,且另一个端部与第二晶体管的第二导通端子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阳极端子与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端子连接,且阴极端子与第一晶体管的基极端子连接。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在一个扫描电压生成电路中,配置有与第二电阻并联的、起到作为可变电阻的作用的波形调整部。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在一个扫描电压生成电路中,配置有与第一电阻并联的、起到作为可变电阻的作用的波形调整部。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扫描电压生成电路包含第一及第二晶体管、第一及第二电阻、以及二极管,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端子与恒压源连接,第二晶体管的第一导通端子接地,将控制所述变化的定时的信号输入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子,所述第一电阻的一个端部与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端子连接,且另一个端部与第一晶体管的基极端子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一个端部与第一晶体管的基极端子连接,且另一个端部与第二晶体管的第二导通端子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阳极端子与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端子连接,且阴极端子与第一晶体管的基极端子连接,
至少在一个扫描电压生成电路中,在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端子、与对应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之间,配置有起到作为可变电阻的作用的波形调整部。
22.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扫描电压生成电路包含第三晶体管、第三电阻、以及齐纳二极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集电极端子与恒压源连接,且发射极端子与对应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连接,所述齐纳二极管的阳极端子接地,且阴极端子与第三晶体管的基极端子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一个端部与第三晶体管的集电极端子连接,且另一个端部与第三晶体管的基极端子连接。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在一个扫描电压生成电路中,配置有与第三电阻并联的、起到作为可变电阻的作用的波形调整部。
24.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扫描电压生成电路包含第三晶体管、第三电阻、以及齐纳二极管,第三晶体管的集电极端子与恒压源连接,齐纳二极管的阳极端子接地,且阴极端子与第三晶体管的基极端子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一个端部与第三晶体管的集电极端子连接,且另一个端部与第三晶体管的基极端子连接,
至少在一个扫描电压生成电路中,在第三晶体管的发射极端子、与对应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之间,配置有起到作为可变电阻的作用的波形调整部。
25.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扫描电压生成电路包含第四·五电阻和放大器电路,放大器电路的正相端子与恒压源连接,且输出端子与对应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一个端部接地,且另一个端部与放大器电路的反相端子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一个端部与放大器电路的反相端子连接,且另一个端部与放大器电路的输出端子连接。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在一个扫描电压生成电路中,配置有与第五电阻并联的、起到作为可变电阻的作用的波形调整部。
2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了对应于第一区域的第一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和对应于第二区域的第二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
第一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利用第一时钟信号生成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第二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利用第二时钟信号生成所述第二扫描信号。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生成第一时钟信号的第一定时控制电路、和生成第二信号的第二定时控制电路,
在第一及第二定时控制电路的至少一个定时控制电路中,包含所述定时调整部。
29.如权利要求1~2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将与扫描信号线正交的方向作为上下方向,则
所述显示面板被分成包含上半部分的扫描信号线的第一区域和包含下半部分的扫描信号线的第二区域。
30.如权利要求1~2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将沿扫描信号线的方向作为左右方向,则
所述显示面板被分成包含左半部分的扫描信号线的第一区域和包含右半部分的扫描信号线的第二区域。
31.一种显示装置的控制装置,是用于以下显示装置的控制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形成了多根数据信号线及多根扫描信号线的显示部,并且在该显示部设置了包含多根扫描信号线的第一区域和包含多根扫描信号线的第二区域,对应于第一区域生成第一扫描信号,对应于第二区域生成第二扫描信号,
其特征在于,
包括波形调整部,该波形调整部用于使第一扫描信号的激活期间的波形与第二扫描信号的激活期间的波形不同。
32.一种显示装置的控制装置,是用于以下显示装置的控制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形成了多根数据信号线及多根扫描信号线的显示部,并且在该显示部设置了包含多根扫描信号线的第一区域和包含多根扫描信号线的第二区域,对应于第一区域生成第一扫描信号,对应于第二区域生成第二扫描信号,
其特征在于,
包括定时调整部,该定时调整部使对应于数据信号的输出期间的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的激活期间的开始定时、与对应于所述数据信号的输出期间的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的激活期间的开始定时不同。
33.一种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是用于驱动以下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形成了多根数据信号线及多根扫描信号线的显示部,并且在该显示部设置了包含多根扫描信号线的第一区域和包含多根扫描信号线的第二区域,对应于第一区域生成第一扫描信号,对应于第二区域生成第二扫描信号,
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的激活期间的波形与第二扫描信号的激活期间的波形不同。
34.一种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是用于驱动以下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形成了多根数据信号线及多根扫描信号线的显示部,并且在该显示部设置了包含多根扫描信号线的第一区域和包含多根扫描信号线的第二区域,对应于第一区域生成第一扫描信号,对应于第二区域生成第二扫描信号,
其特征在于,
使对应于数据信号的输出期间的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的激活期间的开始定时、与对应于所述数据信号的输出期间的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的激活期间的开始定时不同。
35.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3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36.一种电视接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3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和接收电视广播的调谐器部。
CN200880102037.8A 2007-08-10 2008-05-26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控制装置、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液晶显示装置、及电视接收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728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10343 2007-08-10
JP2007210343 2007-08-10
PCT/JP2008/059671 WO2009022486A1 (ja) 2007-08-10 2008-05-26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制御装置、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液晶表示装置、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72801A true CN101772801A (zh) 2010-07-07
CN101772801B CN101772801B (zh) 2013-10-16

Family

ID=40350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0203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72801B (zh) 2007-08-10 2008-05-26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控制装置、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液晶显示装置、及电视接收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487864B2 (zh)
EP (1) EP2187379A4 (zh)
JP (1) JP5214613B2 (zh)
CN (1) CN101772801B (zh)
WO (1) WO2009022486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82695A (zh) * 2011-03-16 2012-09-19 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和驱动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方法
WO2014005341A1 (zh) * 2012-07-05 2014-01-0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CN105575350A (zh) * 2016-02-26 2016-05-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Mura补偿电路和方法、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WO2017080106A1 (zh) * 2015-11-09 2017-05-1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屏以及长条形液晶显示屏的制备方法
WO2019080299A1 (zh) * 2017-10-26 2019-05-0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设备
WO2020181966A1 (zh) * 2019-03-12 2020-09-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05044A1 (ja) * 2010-07-08 2012-01-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TWI411993B (zh) * 2010-12-29 2013-10-11 Au Optronics Corp 平面顯示裝置
KR101871188B1 (ko) * 2011-02-17 2018-06-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의 구동방법
JP6196456B2 (ja) * 2013-04-01 2017-09-13 シナプティ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ソースドライバic
TWI532032B (zh) * 2013-09-30 2016-05-01 聯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省電方法及其相關削角電路
WO2015069433A1 (en) * 2013-10-16 2015-05-14 Sinopsys Surgical, Inc. Apparatuses, tools and kits relating to fluid manipulation treatments of paranasal sinuses
KR102064346B1 (ko) 2013-11-14 2020-01-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어레이 기판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KR102261510B1 (ko) * 2014-11-04 2021-06-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구동 방법
KR102290559B1 (ko) 2015-02-02 2021-08-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기기
JP6543522B2 (ja) * 2015-07-06 2019-07-1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04978942B (zh) * 2015-07-30 2017-11-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KR20170039335A (ko) * 2015-10-01 2017-04-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그의 디스플레이 방법 및 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
CN105118472A (zh) 2015-10-08 2015-12-02 重庆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像素阵列的栅极驱动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KR20180063633A (ko) 2016-12-02 2018-06-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9716425B (zh) * 2017-01-08 2022-08-19 昆山云英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异步控制显示更新和发光
JP7110116B2 (ja) * 2017-01-16 2022-08-01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半導体装置
US11574571B2 (en) * 2019-03-26 2023-02-0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having switching signal line between display reg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71230B1 (en) * 1992-05-22 1998-11-0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ntegrated tablet and display with reduction of noise during coordinate detection
JP2003150135A (ja) 1994-10-14 2003-05-23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装置、その駆動方法及び液晶装置の駆動回路
JP3576231B2 (ja) 1994-12-08 2004-10-13 旭硝子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JP3517503B2 (ja) * 1995-12-21 2004-04-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Tft液晶ディスプレイの駆動回路
JP3450164B2 (ja) 1997-09-26 2003-09-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ドットマトリクス表示装置
JP3658952B2 (ja) 1997-11-19 2005-06-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電圧調整方法、液晶表示パネルの駆動装置、液晶表示装置、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電圧調整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0312760B1 (ko) * 1999-02-24 2001-11-03 윤종용 액정 표시 패널과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구동 방법
JP2000258748A (ja) * 1999-03-10 2000-09-22 Nec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1147448A (ja) * 1999-11-22 2001-05-29 Alps Electric Co Ltd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
KR100895305B1 (ko) 2002-09-17 2009-05-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JP2004117758A (ja) * 2002-09-26 2004-04-15 Hitachi Ltd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KR100917008B1 (ko) * 2003-06-10 2009-09-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6023539A (ja) * 2004-07-08 2006-01-26 Tohoku Pioneer Corp 自発光表示パネルおよびその駆動制御方法
US7800571B2 (en) * 2004-11-08 2010-09-21 Himax Technologies Limited Dark ring of a microdisplay and its driving method
TWI319556B (en) * 2005-12-23 2010-01-11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Compensation circuit and method for compensate distortion of data signals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1332798B1 (ko) * 2007-08-29 2013-11-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원 생성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82695A (zh) * 2011-03-16 2012-09-19 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和驱动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方法
CN102682695B (zh) * 2011-03-16 2016-03-16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和驱动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方法
WO2014005341A1 (zh) * 2012-07-05 2014-01-0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WO2017080106A1 (zh) * 2015-11-09 2017-05-1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屏以及长条形液晶显示屏的制备方法
CN105575350A (zh) * 2016-02-26 2016-05-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Mura补偿电路和方法、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WO2017143669A1 (zh) * 2016-02-26 2017-08-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Mura补偿电路和方法、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US10403218B2 (en) 2016-02-26 2019-09-03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Mura compensation circuit and method, driving circuit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9080299A1 (zh) * 2017-10-26 2019-05-0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设备
WO2020181966A1 (zh) * 2019-03-12 2020-09-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141850A1 (en) 2010-06-10
JP5214613B2 (ja) 2013-06-19
US8487864B2 (en) 2013-07-16
EP2187379A1 (en) 2010-05-19
EP2187379A4 (en) 2011-09-14
WO2009022486A1 (ja) 2009-02-19
JPWO2009022486A1 (ja) 2010-11-11
CN101772801B (zh) 2013-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72801B (zh)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控制装置、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液晶显示装置、及电视接收机
US10109238B2 (en) Shift register unit, driving method thereof, scan driving circu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180144681A1 (en) Drive method and drive device for a display panel,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8405583B2 (en) Organic EL display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KR101396688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US8791883B2 (en) Organic EL display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8902131B2 (en) Configurab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river system
KR100686279B1 (ko)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구동 방법
KR102050581B1 (ko) 스테이지 회로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US8395567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US8547368B2 (en) Display driving circuit having a memory circuit,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driving method
US10783816B2 (en) Amplitude control main circuit, voltage supply modular circuit, display device and amplitude control method
CN101523474B (zh) 显示装置
CN102792358B (zh)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3714789A (zh) 显示板
CN101971241B (zh) 显示面板驱动电路、液晶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01884062A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CN102956215A (zh) 液晶面板的驱动方法及驱动电路
CN101933077B (zh) 显示面板驱动电路、液晶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US7304622B2 (en) Gate driver for an active matrix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200394977A1 (en) Scanning signal line drive circuit and display device provided with same
CN102870163A (zh) 移位寄存器电路和显示装置及移位寄存器电路的驱动方法
US8253667B2 (en) Display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WO2013042613A1 (ja) 液晶表示装置、液晶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EP4113499A1 (en) Pixel and a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16

Termination date: 202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