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12352A - 机动二轮车 - Google Patents

机动二轮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12352A
CN101712352A CN200910168337A CN200910168337A CN101712352A CN 101712352 A CN101712352 A CN 101712352A CN 200910168337 A CN200910168337 A CN 200910168337A CN 200910168337 A CN200910168337 A CN 200910168337A CN 101712352 A CN101712352 A CN 1017123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mentioned
sub
subsidiary engine
ca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83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12352B (zh
Inventor
小鹿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2247711&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1712352(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123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23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123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23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机动二轮车,即使小也能够配置燃料泵。主框架(24)从头管向后方斜下方延伸,座位栏杆(28)从此主框架(24)的中间部向后方延伸,副框架(41)分别架设在这些主框架(24)的下部及座位栏杆(28)的后端部上,在主框架(24)的下部安装发动机,在主框架(24)的上部安装燃料箱,设有从此燃料箱向发动机供给燃料的燃料泵(46);在此机动二轮车中,副框架(41)相对于通过车体的中央的车体中心线(115)而言偏向左右某一方地配置,在通过副框架(41)偏移产生的空间(111)内配置燃料泵(46)。

Description

机动二轮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二轮车的改良。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机动二轮车,将从燃料箱向发动机供给燃料的燃料泵与燃料箱分体地配置的机动二轮车已被公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93887号公报
根据专利文献1的图1、图2,在机动二轮车M的车体框架1上设置了发动机悬架3,在此发动机悬架3上安装了V型的发动机E,在此发动机E的上方的车体框架1上安装了燃料箱8。
在发动机E的前方配置了位于发动机E的前部侧倾体(bank)7f的下方的燃料泵25。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那样的大型的机动二轮车M中,车体空间具有比较大的剩余,在V型发动机E的前方,在前部侧倾体7f的下方的车体空间内,例如作为辅机配置燃料泵5容易,但在车高度低且车体的前后长度也短的微型摩托车的那样的车体小的二轮车中,车体空间小,难以将燃料泵的那样的辅机向汽缸体的下方配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小也能够配置辅机的机动二轮车。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第1项发明的机动二轮车,主框架从头管向后方斜下方延伸,座位栏杆从此主框架的中间部向后方延伸,副框架分别架设在这些主框架的下部及座位栏杆的后端部上,在上述主框架的下部安装发动机,在车体上设置辅机;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副框架相对于通过车体的中央的车体中心线而言偏向左右某一方地配置,在通过副框架偏移产生的空间内配置上述辅机。
通过在副框架偏移产生的空间内配置辅机,例如与在车体中心配置副框架的情形相比,辅机向车宽方向外侧的突出量变小。
第2项发明的特征在于:辅机相对于车体中心线而言在与副框架相反侧且以当侧视时与副框架重叠的方式配置。
作为作用,通过相对于车体中心线而言偏向左右某一方地配置副框架,能够相对于车体中心线而言在与副框架相反侧的左右另一方形成空间。
通过在此空间内以在侧视时与副框架重叠的方式配置辅机,例如与在车体中心配置副框架的情形相比,辅机向车宽方向外侧的突出量变小。
第3项发明的特征在于:辅机的长度方向在上下方向延伸,同时,辅机以上部的一部分进入到座位栏杆与副框架之间的方式倾斜,并与座位栏杆及副框架上下地重叠。
作为作用,通过将辅机的下部配置在副框架的侧方,辅机以辅机的上部的一部分进入到座位栏杆与副框架之间的方式倾斜。
其结果,辅机与座位栏杆及副框架上下地重叠,辅机的重心更接近车体中心线。
另外,因为辅机倾斜,所以,辅机的上下尺寸变小,即使车体空间的上下尺寸小,也容易配置。
第4项发明的特征在于:辅机经支承托架安装在副框架上。作为作用,能够适当地确保辅机与副框架之间的间隔。
第5项发明的特征在于:辅机配置在当侧视时与座位栏杆相比为下方且与发动机的汽缸体的高度相比更高的位置。
作为作用,通过将辅机配置在与座位栏杆相比为下方的位置,能够使辅机的重心更接近车辆的中心。另外,通过将辅机配置在与汽缸体高度相比更高的位置,不容易受到发动机的热影响。
第6项发明的特征在于:辅机是从安装在主框架的上部的燃料箱向发动机供给燃料的燃料泵。
作为重量物的燃料泵的重心更接近车体中心线,机动二轮车的驾驶性提高。
发明的效果
在第1项发明中,由于将副框架相对于通过车体的中央的车体中心线而言偏向左右某一方地配置,在通过副框架偏移产生的空间内配置辅机,所以,能够将辅机的整体靠近车体中心线地配置,能够减小车宽。因此,能够将辅机紧凑地配置在车高度低且车体前后长度短的微型摩托车的那样的超小型车中。
在第2项发明中,辅机相对于车体中心线而言在与副框架相反侧且以当侧视时与副框架重叠的方式配置,所以,能够靠近车体中心线地配置辅机,能够减小车宽。
在第3项发明中,由于辅机的长度方向在上下方向延伸,同时,辅机以上部的一部分进入到座位栏杆与副框架之间的方式倾斜,并与座位栏杆及副框架上下地重叠,所以,能够在上下尺寸小的部位配置辅机,另外,由于辅机的重心更接近车体中心线,所以,能够提高车辆的驾驶性。
在第4项发明中,由于辅机经支承托架安装在副框架上,所以,能够适当地确保辅机与副框架之间的间隔。
在第5项发明中,由于辅机配置在当侧视时与座位栏杆相比为下方且比发动机的汽缸体的高度相比更高的位置,所以,能够使辅机的重心更接近车辆的中心。另外,通过将辅机配置在与汽缸体高度相比更高的位置,能够防止发动机对辅机的热影响。
在第6项发明中,由于辅机是从安装在主框架的上部的燃料箱向发动机供给燃料的燃料泵,所以,能够使作为重量物的燃料泵的重心更接近车体中心线,能够提高机动二轮车的回旋性等驾驶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燃料泵的安装状态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车体框架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燃料泵安装状态的主要部分后视图。
符号说明:
10:机动二轮车  14:头管  24:主框架  25:燃料箱  27:发动机  28:座位栏杆  41:副框架  46:辅机(燃料泵)  47:支承托架(泵托架)  52:汽缸体  115:车体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实施发明的优选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另外,附图按符号的朝向观看。
图1是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侧视图,机动二轮车10是车座11的高度例如大约为驾驶者的膝位置的超小型车辆,即所谓的“微型摩托车”,由以下部分构成:车体框架13;可自由转向地安装在构成此车体框架13的前端部的头管14的前叉16;安装在此前叉16的上端部的左右一对转向手柄17、18(仅表示跟前侧的符号);经车轴21安装在前叉16的下端部的前轮22;安装在从头管14向后方斜下方延伸的主框架24的上部的燃料箱25;安装在主框架24及与此主框架24的后部下端部结合的枢轴板26上的发动机27;由撑杆31、31及撑杆32、32安装在从主框架24的中间部向后方延伸的座位栏杆28上的车座11;经枢轴34上下自由摆动地安装在枢轴板26上的摆臂36;经车轴37安装在此摆臂36的后端部上的后轮38;分别架设在座位栏杆28及摆臂36上的后缓冲单元(未图示)。
车体框架13由头管14,主框架24,枢轴板26,座位栏杆28,分别以架设在这些主框架24的下端部及座位栏杆28的后端部的方式安装的副框架41构成。
主框架24在头管14的近旁随着向后方延伸而缓缓地向斜下方倾斜,进而在后方一边向下方大幅度地弯曲,一边向后方斜下方延伸。
在上述主框架24开始向下方大幅度地弯曲的部分上安装了座位栏杆28的前端部。
经燃料供给管43及燃料返回管44,燃料泵46与燃料箱25连接。
燃料泵46经带构件48安装在泵托架47上,此泵托架47安装在副框架41上。
发动机27由曲轴箱51,安装在此曲轴箱51的前端部的汽缸体52,安装在此汽缸体52的前端部的汽缸头53,封闭此汽缸头53的端部开口部的汽缸头盖54,一体地设置在曲轴箱51的后部的变速器56构成;发动机27的上部经左右一对发动机悬架57、58(仅图示跟前侧的符号57)安装在主框架24上,发动机27的后端部安装在枢轴板26上。
汽缸头53在上部连接吸气装置61,在下部连接排气装置62。
吸气装置61由与汽缸头53连接的吸气歧管65,与此吸气歧管65的端部连接的节气门体66,经连接管67与此节气门体66连接的空气滤清器68,安装在吸气歧管65上的燃料喷射阀69构成,燃料喷射阀69经燃料送出管72与燃料泵46连接。
排气装置62由与汽缸头53连接的排气管75,设置在此排气管75的中途的排气净化装置76,与排气管75的后端部连接的消声器77构成。
相对于通过汽缸体52的上端的水平线78而言,燃料泵46配置在上方,因此,燃料泵46不容易受到来自发动机27的热影响。
图中的符号81是前照灯,符号82、82(仅表示跟前侧的符号82)是为了支承前照灯81而安装在前叉16上的左右一对前照灯撑杆,符号83是仪表,符号84是覆盖前轮22的上方的前挡泥板,符号86、86(仅表示跟前侧的符号86)是为了支承转向手柄17、18而安装在前叉16的上端部的左右一对手柄支承托架,符号87是封闭燃料箱25的供油口的盖,符号88是变速器56的输出轴,符号91是安装在输出轴88上的驱动链轮,符号92是一体地安装在后轮38上的从动链轮,符号93是分别架设在驱动链轮91及从动链轮92上的链条,符号94是安装在曲轴箱51的下部的侧支架,符号96是经后撑杆97安装在座位栏杆28的后端部的尾灯,符号98是覆盖后轮38的上方的后挡泥板。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燃料泵的安装状态的主要部分侧视图,在副框架41的中间部的左侧面上安装了泵托架47,在燃料泵46上以紧固其周围的方式安装了带构件48,在泵托架47上由两根螺栓101、101安装了带构件48的L状端部48a。
由此,将燃料泵46以其长度方向上下地延伸的方式且以当侧视时与副框架41的下部重叠的方式配置。另外,符号103是用于向安装在燃料泵46内的马达(未图示)通电的电缆。
图3(a)、(b)是本发明的车体框架的说明图。
(a)是车体框架13的侧视图,在主框架24的下部、和以贯通的方式安装在座位栏杆28的后端部的横梁105上,以倾斜的方式架设安装了作为加强构件的一个副框架41,在此副框架41的中间部安装了泵托架47。另外,符号47a、47a是用于拧入螺栓101、101(参照图2)的内螺纹。
(b)是车体框架13的俯视图,副框架41(为由粗虚线表示轮廓的部分),以一部分与通过车宽的中央向前后延伸的车体中心线110重叠的方式向前后延伸,同时,相对于车体中心线110而言配置在偏向右侧的位置。
其结果,在座位栏杆28的下方且在副框架41的左侧形成空间111,在此空间111内能够配置燃料泵46。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燃料泵安装状态的主要部分后视图,在图中表示了如下的状态:相对于通过车宽中央在车体上下方向延伸的车体中心线115而言偏向车体右方地配置了副框架41(为了容易理解形状而施加了交叉剖面线的部分),在副框架41上倾斜地安装了泵托架47,由此,将燃料泵46的下部配置在副框架41的下部的左侧方,同时,使燃料泵46的上部以与副框架41的左缘部41a相比进入右侧的方式倾斜。即,燃料泵46的上部配置在主框架24与副框架41之间。
上述的车体中心线115与上述的车体中心线110(参照图3(b))一起,位于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未图示的铅直面上。
图中的符号121是覆盖燃料泵46的侧方的侧盖,符号122是配置在燃料泵46的上方的车座,作为辅机的燃料泵46与车座122的侧面相比收容在车体内方。
如上所述,燃料泵46的一部分配置在空间111内,进而,燃料泵46的一部分也配置在与副框架41的左缘部41a相比为右侧的空间112内,例如,与使燃料泵46的上部不向右侧倾斜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燃料泵46向车体左侧方的突出量,进而,也能够减小与燃料泵46连接的燃料供给管43(参照图1)及燃料返回管44向车体左侧方的突出量,能够减小车宽。
如以上的图1、图2、图4所示的那样,在机动二轮车10中,主框架24从头管14向后方斜下方延伸,座位栏杆28从此主框架24的中间部向后方延伸,副框架41分别架设在这些主框架24的下部及座位栏杆28的后端部上,在主框架24的下部安装了发动机27,在车体上设置了作为辅机的燃料泵46,在此机动二轮车10中,副框架41相对于通过车体的中央的车体中心线115而言偏向左右某一方地配置,在通过副框架41偏移产生的空间111内配置了燃料泵46,因此,能够将燃料泵46的整体靠近车体中心线115地进行配置,能够减小车宽。因此,能够将燃料泵46紧凑地配置在车高度低且车体前后长度短的微型摩托车的那样的超小型车中。
由于燃料泵46相对于车体中心线115而言在与副框架41相反侧且当侧视时与副框架41重叠地配置,所以,能够靠近车体中心线115地配置燃料泵46,能够减小车宽。
另外,由于燃料泵46的长度方向在上下方向延伸,同时,燃料泵46以上部的一部分进入到座位栏杆28与副框架41之间的方式倾斜,并与座位栏杆28及副框架41上下地重叠,所以,能够在上下尺寸小的部位配置燃料泵46,另外,由于作为重量物的燃料泵46的重心更接近车体中心线115,所以,能够提高车辆的驾驶性。
进而,由于燃料泵46经作为支承托架的泵托架47安装在副框架41上,所以,能够适当地确保燃料泵46与副框架41之间的间隔。
进而,燃料泵46配置在当侧视时与座位栏杆28相比为下方且与发动机27的汽缸体52的高度相比更高的位置,所以,能够使燃料泵46的重心更接近车辆的中心。另外,通过将燃料泵46配置在与汽缸体52的高度相比更高的位置,能够防止发动机27对燃料泵46的热影响。
另外,由于辅机是从安装在主框架24的上部的燃料箱25向发动机27供给燃料的燃料泵46,所以,能够使作为重量物的燃料泵46的重心更接近车体中心线115,能够提高机动二轮车10(参照图1)的旋回性等驾驶性。
由于上述的辅机是从安装在主框架24的上部的燃料箱25向发动机27供给燃料的燃料泵46,所以,能够使作为重量物的燃料泵46的重心更接近车体中心线115,能够提高机动二轮车10的旋回性等驾驶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相对于车体中心线115而言偏向右侧地配置了副框架41,相对于副框架41和车体中心线115而言在左侧且当侧视时与副框架41重叠地配置了燃料泵46,但不限于此,也可以相对于车体中心线115而言偏向左侧地配置副框架41,相对于副框架41和车体中心线115而言在右侧且当侧视时与副框架41重叠地配置燃料泵46。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辅机,除了燃料泵46外,也可以是电池、电气装置箱等。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适合于超小型的机动二轮车。

Claims (6)

1.一种机动二轮车,主框架从头管向后方斜下方延伸,座位栏杆从此主框架的中间部向后方延伸,副框架分别架设在这些主框架的下部及座位栏杆的后端部上,在上述主框架的下部安装发动机,在车体上设置辅机;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副框架相对于通过车体的中央的车体中心线而言偏向左右某一方地配置,在通过副框架偏移产生的空间内配置上述辅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上述辅机相对于上述车体中心线而言在与上述副框架相反侧且以当侧视时与上述副框架重叠的方式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上述辅机的长度方向在上下方向延伸,同时,辅机以上部的一部分进入到上述座位栏杆与上述副框架之间的方式倾斜,并与座位栏杆及副框架上下地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上述辅机经支承托架安装在上述副框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上述辅机配置在当侧视时与上述座位栏杆相比为下方且与上述发动机的汽缸体的高度相比更高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上述辅机是从安装在上述主框架的上部的燃料箱向上述发动机供给燃料的燃料泵。
CN2009101683372A 2008-09-30 2009-08-27 机动二轮车 Active CN1017123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54736 2008-09-30
JP2008254736A JP5150441B2 (ja) 2008-09-30 2008-09-30 自動二輪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12352A true CN101712352A (zh) 2010-05-26
CN101712352B CN101712352B (zh) 2012-07-18

Family

ID=42247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83372A Active CN101712352B (zh) 2008-09-30 2009-08-27 机动二轮车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150441B2 (zh)
CN (1) CN101712352B (zh)
AR (1) AR073518A1 (zh)
BR (1) BRPI0903852B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05091B2 (ja) * 2012-05-28 2016-04-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CN105764784B (zh) * 2013-11-29 2018-08-2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的车体框架结构
CN105804899B (zh) * 2016-04-25 2019-01-29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燃油泵布置结构及电喷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86785U (ja) * 1991-08-06 1993-11-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2輪車のフレーム
JP4205297B2 (ja) * 2000-09-08 2009-01-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取付構造
ES2361468T3 (es) * 2002-10-25 2011-06-17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Motocicleta.
JP2005119570A (ja) * 2003-10-20 2005-05-12 Yamaha Motor Co Ltd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車体構造
JP5246462B2 (ja) * 2007-02-06 2013-07-24 省吾 中川 自動二輪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083328A (ja) 2010-04-15
BRPI0903852B1 (pt) 2019-01-29
CN101712352B (zh) 2012-07-18
BRPI0903852A2 (pt) 2010-07-20
JP5150441B2 (ja) 2013-02-20
AR073518A1 (es) 2010-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34846B (zh) 机动二轮车
CN102616314B (zh) 机动二轮车的构架
EP1918149B1 (en) Saddle ride type vehicle
CN104903184B (zh) 跨骑式车辆的电源供给结构
CN100436241C (zh) 二轮摩托车
EP2857299B1 (en) Saddle-type vehicle
CN1962348B (zh) 跨骑式车辆
US9802667B2 (en) Vehicle body frame structure for saddle-type vehicle
JP2007137408A (ja) 鞍乗り型車両
CN100581912C (zh) 跨乘型车辆
TWI570005B (zh) 跨坐型車輛之電氣零件安裝構造
CN102530150A (zh) 鞍乘型车辆
EP2364901A1 (en) Small-Sized Vehicles
EP3798109A1 (en) Straddled vehicle
CN102530153B (zh) 骑乘式车辆
CN101804838B (zh) 鞍乘式车辆
US20160280301A1 (en) Fuel tank for straddle type vehicle
CN100469648C (zh) 两轮机动车
CN101172504A (zh) 机动二轮车
CN101712352B (zh) 机动二轮车
CN103010354A (zh) 骑乘型车辆的碳罐配置构造
CN101463749A (zh) 摩托车排气装置
CN101468680A (zh) 前挡泥板和摩托车
CN102416997A (zh) 机动二轮车
EP3305641B1 (en) Straddled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