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16997A - 机动二轮车 - Google Patents

机动二轮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16997A
CN102416997A CN2011102854578A CN201110285457A CN102416997A CN 102416997 A CN102416997 A CN 102416997A CN 2011102854578 A CN2011102854578 A CN 2011102854578A CN 201110285457 A CN201110285457 A CN 201110285457A CN 102416997 A CN102416997 A CN 1024169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vot
looped pipeline
notch
pivot plate
frame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8545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16997B (zh
Inventor
仓持大辅
稻见重人
上坂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169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69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169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69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一种机动二轮车,具有单脊梁式构架(17)、设在单脊梁式构架(17)的后部的枢轴板(60、60)、及贯通枢轴板(60、60)并且对后摇臂进行支承的枢轴(22),在枢轴(22)上设有枢轴套管(63),从枢轴(22)向车辆后方延伸的副管前部(21A、21A)被焊接在枢轴套管(63)上;其中:在枢轴板(60、60)上设置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切口部(71、71),在第一切口部(71、71)上按长度方向嵌合副管前部(21A、21A),在第一切口部(71、71)的周缘(71B、71B)焊接副管(21、21)与枢轴板(60、60)。这样,在该机动二轮车中能够容易地将副管焊接在枢轴板上。

Description

机动二轮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了枢轴板的机动二轮车。
背景技术
以往,在机动二轮车中,已知这样的构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构成在从头管向后方延伸的作为主构架的单脊梁式构架的后部具有左右一对枢轴板,对左右的座轨进行支承的管状的副管(轨撑条)按副管的内侧面与枢轴板的外侧面接触的方式安装。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157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机动二轮车中,上述副管按管状的副管的内侧面与上述枢轴板的外侧面接触的方式进行安装,副管与枢轴板的接触面绕入到副管的内侧面一方,所以,存在难以将副管焊接到枢轴板上的问题。
本发明就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能够在机动二轮车中容易地将副管焊接到枢轴板上。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具有头管16、从上述头管16的后部延伸的主构架17、设在上述主构架17的后部的枢轴板60、60、及贯通上述枢轴板60、60并且按能够上下摆动的方式对后摇臂14进行支承的枢轴22,在上述枢轴22上设有枢轴套管63,从上述枢轴22向车辆后方延伸的副管21、21的前端21A、21A被焊接在上述枢轴套管63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枢轴板60、60上设有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切口部71、71,所述副管21、21的所述前端21A、21A在长度方向嵌合于所述第一切口部71、71,所述副管21、21与所述枢轴板60、60被焊接在所述第一切口部71、71的周缘71B、71B。
按照该构成,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切口部设在枢轴板上,副管的前端按长度方向嵌在第一切口部,在第一切口部的周缘焊接副管与枢轴板,第一切口部的周缘处在容易焊接的位置,所以,能够容易地将副管焊接在枢轴板上。另外,能够由第一切口部使枢轴板轻质化。
另外,在上述构成中,上述第一切口部71、71的周缘71B、71B的焊接也可在比上述副管21、21的径向中心C更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实施。
在该场合,第一切口部的周缘的焊接在比副管的径向中心更处于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实施,所以,在第一切口部的周缘的焊接变得更容易。
另外,上述枢轴板60、60按左右一对设置,设置连接左右一对上述枢轴板60、60的后端的枢轴板后面部61,在上述枢轴板后面部61设置上述副管21、21的上述前端21A、21A在径向嵌合的第二切口部72、72,在上述第二切口部72、72的周缘72A、72A焊接上述副管21、21与上述枢轴板60、60。
在该场合,能够由枢轴板后面部的第二切口部对副管进行定位,焊接时的定位变得容易。
另外,也可形成为这样的构成,即,在位于上述枢轴板60、60的内侧的上述副管21、21的上述前端21A、21A形成切口80、80。
在该场合,能够由位于枢轴板的内侧的副管的前端的切口实现副管的轻质化。
另外,也可使得上述后摇臂14具有向前后延伸的左右一对臂部7、7,左右的各上述臂部7、7被设置在比按左右一对设置的上述副管21、21更靠车宽方向的外侧。
在该场合,在后摇臂的臂部被设置在比副管更靠车宽方向的外侧的构成中,副管设在第一切口部,所以,还能够偏往车宽方向的内侧配置左右的臂部,能够提高后摇臂的布局的自由度。
在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中,副管的前端按长度方向嵌在枢轴板的第一切口部,在第一切口部的周缘焊接副管与枢轴板,第一切口部的周缘处在容易焊接的位置,所以,能够容易地将副管焊接在枢轴板上。另外,能够由第一切口部使枢轴板轻质化。
另外,第一切口部的周缘的焊接在比副管的径向中心更处在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实施,所以,焊接变得更容易。
另外,能够由枢轴板后面部的第二切口部对副管进行定位,焊接时的定位变得容易。
另外,由位于枢轴板的内侧的副管的前端的切口能够实现副管的轻质化。
另外,由于副管设在第一切口部,所以,还能够偏往车宽方向的内侧地配置左右的臂部,能够提高后摇臂的布局的自由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
图2为车架的左侧视图。
图3为从上方观看车架的俯视图。
图4为从后方观看车架的图。
图5为图2中的枢轴构架的近旁的放大图。
图6为从前方侧观看枢轴构架的立体图。
图7为从车辆后方观看枢轴构架近旁的放大图。
图8为从车辆前方侧观看枢轴构架的近旁的立体图。
图9为在变型例中从上方观看枢轴构架的周边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指从车辆的驾驶者观看的方向。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1的左侧视图。
机动二轮车1为鞍座型的车辆,在车架11的前后的中央侧配置发动机12,在车架11的前端以能够转向的方式支承前叉13,在车架11的后部的下部支承能够上下摇动的后摇臂14。
车架11具有以能够转向的方式支承前叉13的头管16,从头管16的后部向后下方延伸的作为主构架的单脊梁式构架17(主构架),从头管16的下部向后下方延伸的下伸构架18,设在单脊梁式构架17的下部的枢轴构架19,从单脊梁式构架17延伸到车辆后部的左右一对车座轨20,及从枢轴构架19向后上方延伸并连接到各车座轨20的左右一对副管21。
在枢轴构架19上设有在车宽方向上贯通枢轴构架19的枢轴22,后摇臂14枢支在枢轴22上。
后摇臂14具有向前后延伸的左右一对臂部7,用设在前部的横梁7A连接左右的臂部7而构成。
枢轴22贯通后摇臂14的前端部14A,后摇臂14以前端部14A为摇动中心向后方延伸。作为驱动轮的后轮WR支承在后摇臂14的后端。
对后摇臂14进行弹性支承的后缓冲器32在设于单脊梁式构架17上的上支承部24A连接上端,在设于横梁7A上的下支承部24B连接下端。
转向手柄33安装在前叉13的上部,前轮WF安装在前叉13的下部。储存燃料的燃料箱35跨过单脊梁式构架17进行配置。燃料箱35内装有向发动机12供给燃料的燃料泵37。
跨在左右的车座轨20上设置的乘坐人员用的车座36连接到燃料箱35的后端地配置在车座轨20的上方,沿车座轨20向后方延伸。
发动机12为空冷四冲程单缸发动机,具有收容了在车宽方向延伸的曲轴(未图示)的曲轴箱41和从曲轴箱41的前部稍前倾地向上方延伸的气42。在曲轴箱41的后部一体地设有变速器45。
另外,将连接在曲轴箱41的前部的前悬挂装置46连接在下伸构架18的下端,并且将曲轴箱41的后部连接在枢轴构架19的前部的支承部19A,从而将发动机12支承在车架11上。
在曲轴箱41的后部的左侧面,设有输出发动机12的旋转的驱动链轮38。在后轮WR的左侧面设有从动链轮39,后轮WR由卷挂在驱动链轮38和从动链轮39上的链40进行驱动。
在气缸42的前部连接排气管49,排气管49从曲轴箱41的前方通过下方向车辆右后方延伸,在排气管49的后端连接位于后轮WR的右侧面的消声器50。
在车座36的下方,设有用于将供给到发动机12的空气取入的空气滤清器箱53,空气滤清器箱53通过连接管54连接到燃料箱35的下方的节气门体52。节气门体52具有喷射器(未图示),连接到气缸42的后部的进气口。
机动二轮车1具有树脂制的车身盖59,车身盖59具有覆盖头管16的前方的前导风罩55,覆盖单脊梁式构架17的前部侧方的护罩56,覆盖单脊梁式构架17的后部及空气滤清器箱53的侧盖57,以及覆盖车座轨20的后部的后盖58。在前导风罩55上设置前照灯9。另外,在前轮WF的上方设置前挡泥板8。
图2为车架11的左侧视图。图3为从上方观看车架11的俯视图。图4为从后方观看车架11的图。其中,在图4中后摇臂14用双点划线表示。
如图2~图4所示那样,单脊梁式构架17为按一根设置的圆形截面的管状的构架,具有从头管16的后面的上部向后下方延伸的主管17A和从主管17A的后部向下方折曲而向后下方延伸的中间管17B。
下伸构架18从头管16的后面的下部向后下方延伸,在头管16的后方设置在前部连接单脊梁式构架17及下伸构架18的加强板23。
车座轨20、20为圆形截面的管状的构架,具有连接到主管17A的后部并且大致水平地延伸的前部轨部20A、20A和从前部轨部20A、20A向后上方延伸的后部轨部20B、20B。前部轨部20A、20A从主管17A的后部按相互的间隔向车宽方向逐渐扩大的方式延伸,后部轨部20B、20B相互平行地延伸到后部。
前部轨部20A、20A由分别架设在前部轨部20A、20A的前部及后部间的横板25A、25B加强。另外,后部轨部20B、20B由架设在后部轨部20B、20B之间的后部横板25C加强。
枢轴构架19为焊接多个板而形成的大致箱型的构架,连接到中间管17B的下部。在枢轴构架19的下部设有在车宽方向贯通枢轴构架19的下部横管26。在枢轴构架19的上下的中间部设有在车宽方向贯通枢轴构架19的枢轴22。
副管21、21为圆形截面的管状的构架,具有副管前部21A、21A(副管的前端)和副管后部21B、21B;该副管前部21A、21A连接到枢轴构架19,向后上方延伸;该副管后部21B、21B连接到副管前部21A、21A,并向后上方延伸,连接到前部轨部20A、20A的后部。副管21、21连接在车座轨20、20的下面,从下方对车座轨20、20进行支承。
副管前部21A、21A相互大致平行地延伸,副管后部21B、21B从副管前部21A、21A的后部按相互的间隔在车宽方向上逐渐扩大的方式延伸。在副管后部21B、21B的下面,分别设置用于在乘坐人员的车座36的后部入座在驾驶者的后方的同乘者搁脚的后座踏板27、27。
图5为图2中的枢轴构架19的近旁的放大图。图6为从前方侧观看枢轴构架19的立体图。其中,在图6中,表示将枢轴22固定在枢轴构架19之前的状态。
如图4~图6所示,枢轴构架19具有在车宽方向上按左右一对设置的枢轴板60、60和连接左右枢轴板60、60的后端的后面连接板61(枢轴板后面部),焊接该3片板而构成。
枢轴板60、60为相互面对地配置的大致左右对称地形成的板,具有多个开口。在枢轴板60、60的前部的上下分别形成支承部19A,在下部的支承部19A的后方形成连接下部横管26的横管支承孔62。
在枢轴板60、60的上下的中间部形成向后上方进行前后延伸的在侧视下为长孔状的第一切口部71、71。第一切口部71、71的前缘71A按圆筒状的枢轴22能够嵌合的方式形成为大致圆弧状,后缘成为开放端。另外,第一切口部71、71的上下的周缘71B、71B(第一切口部的周缘)相互大致平行地形成。
枢轴板60、60的后部的上缘60A向后下方倾斜地形成。
后面连接板61具有构成枢轴构架19的后面的下半部的平板部61A和从平板部61A的上部沿枢轴板60、60的上缘60A折曲并延伸的构架连接板部61B。
在后面连接板61的构架连接板部61B的左右缘部分别形成连到第一切口部71、71的后缘进行开口的第二切口部72、72(参照图6)。第二切口部72、72为向车宽方向的内侧延伸的切口,按圆筒状的副管21能够嵌合的方式设有在后视时呈大致圆弧状的圆弧状周缘72A、72A(第二切口部的周缘)。
由第一切口部71、71和连到第一切口部71、71的第二切口部72、72分别形成副管连接孔70、70,副管21、21被嵌合到副管连接孔70、70中并进行焊接,从而连接到枢轴构架19上。
在构架连接板部61B中,在左右的第二切口部72、72之间的车宽方向的中央,形成单脊梁式构架17的中间管17B嵌合的主构架连接孔73。中间管17B按外周面嵌合在主构架连接孔73中的状态由绕主构架连接孔73的大致圆形的周缘一周的焊道73A焊接在后面连接板61上。
枢轴22具有在车宽方向贯通枢轴构架19的圆筒状的枢轴套管63和贯通枢轴套管63的内径部63A地在车宽方向延伸的轴主体64(参照图4)。轴主体64的两端部64A、64A从枢轴套管63的左右端突出,对后摇臂14的前端部14A进行枢支。详细地说,后摇臂14的左右的臂部7设在比按左右一对设置的副管21、21更靠车宽方向的外侧,后摇臂14按从车宽方向的外侧将枢轴构架19夹入的方式配置。
枢轴22按枢轴套管63架设在第一切口部71、71的前缘71A、71A之间的状态焊接在第一切口部71、71,从而固定在枢轴构架19上。
图7为从车辆后方观看枢轴构架19近旁的放大图。图8为从车辆前方侧观看枢轴构架19的近旁的立体图。
如图5及图8所示,枢轴套管63按两端的外周面嵌合在第一切口部71、71的前缘71A的状态由沿各前缘71A形成的焊道81焊接。
如图5、图7及图8所示,用于将中间管17B焊接在枢轴构架19上的焊道73A设在构架连接板部61B上,该构架连接板部61B在侧视下相对于中间管17B向后下方倾斜地交叉,与例如垂直于中间管17B地设置焊道的场合相比,能够确保焊道73A的长度比较大。为此,能够提高中间管17B的焊接强度,并且能够按使构架连接板部61B向后下方倾斜的量减轻枢轴构架19的上部的重量,能够实现轻质化。另外,中间管17B在下端的前缘17C(参照图8)碰到枢轴套管63的上面的状态下由沿前缘17C设置的焊道82焊接。
如图5~图8所示,副管21、21在第一切口部71、71按长度方向嵌合副管前部21A、21A,并且在第二切口部72、72按径向嵌合副管前部21A、21A,另外,副管前部21A、21A的前端在碰到枢轴套管63的后面的状态下焊接在副管连接孔70、70。
详细地说,副管前部21A、21A由沿第一切口部71的上下的周缘71B、71B形成在周缘71B、71B与外周面21D之间的焊道83焊接在第一切口部71、71。另外,副管前部21A、21A的前端具有沿枢轴套管63的外周面的圆弧状前端部21C,由沿圆弧状前端部21C的周缘形成的焊道84焊接在枢轴套管63上。在第二切口部72、72,副管前部21A、21A由形成在圆弧状周缘72A与外周面21D之间的焊道85焊接。
将副管21、21焊接在枢轴构架19上的焊道83、84、85位于枢轴构架19的外侧面,从枢轴构架19的外侧方向焊接。
如图7所示,副管21、21具有通过径向中心延伸的轴线C(径向中心),副管前部21A、21A相对于副管连接孔70、70在径向嵌入到这样的深度,在该深度下,轴线C在车宽方向上比枢轴板60、60的板面更处于内侧。即,副管前部21A、21A在与轴线C垂直的剖视图中径向一半以上的部分进入到副管连接孔70、70中,突出到枢轴板60、60的外侧的部分成为比半圆更小的形状。这样,当在第一切口部71、71处焊接副管前部21A、21A时,焊道83、84比轴线C更形成在车宽方向外侧,所以,能够容易地从枢轴板60、60的外侧形成焊道83、84。
然而,如以往那样,例如不形成副管连接孔70、70,仅是将副管21、21抵接在枢轴板60、60的外侧面,对该抵接部进行焊接,在该场合,焊道位于超过了轴线C的车宽方向的内侧,难以进行焊接作业。
在这里,说明在枢轴构架19上焊接单脊梁式构架17及副管21、21的程序。
首先,一体地焊接枢轴板60、60及后面连接板61,并且在枢轴板60、60之间设置枢轴套管63,由焊道81进行焊接,形成枢轴构架19。
然后,将与头管16及下伸构架18一体地焊接了的状态的单脊梁式构架17的中间管17B嵌合在枢轴构架19的主构架连接孔73中,在该状态下进行焊道82及焊道73A的焊接,将单脊梁式构架17固定在枢轴构架19上。
然后,将一体焊接在了车座轨20、20的状态的副管21、21嵌合在枢轴构架19的副管连接孔70、70中。此时,副管21、21通过圆弧状前端部21C碰到枢轴套管63而在长度方向上定位,并且通过外周面21D嵌合到圆弧状周缘72A而在周向定位。为此,能够容易地对副管21、21进行定位,能够提高焊接的作业性。
接下来,副管前部21A、21A在被定位在副管连接孔70、70中的状态下,由焊道83、84、85焊接在枢轴构架19上。另外,在进行副管前部21A、21A的焊接的同时,车座轨20、20的前部被焊接在主管17A的后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副管前部21A、21A嵌合在第一切口部71、71及第二切口部72、72,由沿周缘71B、71B及圆弧状周缘72A的焊道83、85将副管21、21焊接在枢轴板60、60上,为此,与仅是将副管21、21抵接在枢轴板60、60的侧面进行焊接的构成相比,能够确保大的焊道的长度,能够牢固地将副管21、21焊接在枢轴构架19上。
如上说明的那样,按照适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切口部71、71设在枢轴板60、60上,副管21、21的副管前部21A、21A按长度方向嵌在第一切口部71、71,在第一切口部71、71的周缘71B、71B焊接副管21、21与枢轴板60、60,周缘71B、71B处在容易焊接的位置,所以,能够容易地将副管21、21焊接在枢轴板60、60上。另外,由于借助于第一切口部71、71减轻了枢轴板60、60的重量,所以,能够使枢轴板60、60轻质化。
另外,由于在第一切口部71、71的周缘71B、71B形成焊道83的焊接在比副管21、21的轴线C更处于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进行,所以,在第一切口部71、71的周缘71B、71B的焊接变得更容易。
另外,由于利用后面连接板61的第二切口部72、72的圆弧状周缘72A、72A在径向上对副管21、21进行定位,所以,焊接时的定位变得容易。
另外,在后摇臂14的左右的臂部7、7比副管21、21更设在车宽方向的外侧的构成中,将副管21、21设在第一切口部71、71,设在车宽方向更内侧,从而还能够偏往车宽方向的内侧配置左右的臂部7、7,能够提高后摇臂14的形状及布局的自由度。
其中,上述实施方式为适用了本发明的一方式,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这样的场合,即,副管21、21嵌入到内侧直到这样的深度,在该深度下,在车宽方向上轴线C比枢轴板60、60的板面更位于内侧,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副管21、21只要嵌合到第一切口部71、71即可。另外,副管21、21在第一切口部71、71中向内侧嵌入到这样的深度,在该深度下,轴线C在车宽方向上至少与枢轴板60、60的板面一致,从而使焊道83的位置处于更容易焊接的位置,焊接作业变得容易。另外,对于其它机动二轮车1的细部构成当然也可任意地变更。
变型例
下面,参照图9说明适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型例。在该变型例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的部分标注相同符号,省略其说明。在变型例中,副管21、21的前端被切去这一点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
图9为在变型例中从上方观看枢轴构架19的周边的俯视图。
如图9所示,副管前部21A、21A由焊道83、84、85从外侧焊接,所以,副管前部21A、21A的位于枢轴构架19的内侧的部分对将副管21、21固定在枢轴构架19上的焊接没有贡献。因此,在变型例中,在副管前部21A、21A的位于枢轴构架19的内侧的部分设置切口80、80,从而实现轻质化。
切口80、80通过按副管前部21A、21A的前端成为细头形状的方式倾斜地将副管前部21A、21A的前端削去而形成。详细地说,切口80、80形成在比焊道83、84、85更处于枢轴构架19的内侧的部分。
这样,在不对将副管21、21固定在枢轴构架19上的焊接作出贡献的部分设置切口80、80,从而能够在保持焊接强度不变的同时实现轻质化。
而且,在该变型例中说明了这样的场合,即,切口80、80通过按副管前部21A、21A的前端成为细头形状的方式倾斜地将副管前部21A、21A的前端削去而形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在副管前部21A、21A中将位于枢轴构架19的内侧的部分全部削去而形成切口80、80。
附图标记说明
1机动二轮车
7、7臂部
14后摇臂
16头管
17单脊梁式构架(主构架)
21、21副管
21A、21A副管前部(副管的前端)
22枢轴
60、60枢轴板
61后面连接板(枢轴板后面部)
63枢轴套管
71、71第一切口部
71B、71B周缘(第一切口部的周缘)
72、72第二切口部
72A、72A圆弧状周缘(第二切口部的周缘)
80、80切口
C轴线(径向中心)

Claims (5)

1.一种机动二轮车,具有头管(16)、从所述头管(16)的后部延伸的主构架(17)、设在所述主构架(17)的后部的枢轴板(60、60)、及贯通所述枢轴板(60、60)并且按能够上下摆动的方式对后摇臂(14)进行支承的枢轴(22),在所述枢轴(22)上设有枢轴套管(63),从所述枢轴(22)向车辆后方延伸的副管(21、21)的前端(21A、21A)被焊接在所述枢轴套管(63)上;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枢轴板(60、60)上设有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切口部(71、71),所述副管(21、21)的所述前端(21A、21A)在长度方向嵌合于所述第一切口部(71、71),所述副管(21、21)与所述枢轴板(60、60)被焊接在所述第一切口部(71、71)的周缘(71B、71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口部(71、71)的周缘(71B、71B)的焊接,在比所述副管(21、21)的径向中心(C)更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被实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轴板(60、60)按左右一对设置,设有连接左右一对所述枢轴板(60、60)的后端的枢轴板后面部(61),
在所述枢轴板后面部(61)设有所述副管(21、21)的所述前端(21A、21A)在径向嵌合的第二切口部(72、72),所述副管(21、21)与所述枢轴板(60、60)被焊接在所述第二切口部(72、72)的周缘(72A、72A)。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所述枢轴板(60、60)的内侧的所述副管(21、21)的所述前端(21A、21A)形成有切口(80、80)。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摇臂(14)具有向前后延伸的左右一对臂部(7、7),左右的各所述臂部(7、7)被设置在比按左右一对设置的所述副管(21、21)更靠车宽方向的外侧。
CN201110285457.8A 2010-09-27 2011-09-23 机动二轮车 Active CN1024169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14907A JP5570366B2 (ja) 2010-09-27 2010-09-27 自動二輪車
JP2010-214907 2010-09-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16997A true CN102416997A (zh) 2012-04-18
CN102416997B CN102416997B (zh) 2014-08-13

Family

ID=45941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85457.8A Active CN102416997B (zh) 2010-09-27 2011-09-23 机动二轮车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570366B2 (zh)
CN (1) CN102416997B (zh)
BR (1) BRPI1105096B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27294A (zh) * 2013-11-15 2015-05-20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电动摩托车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90304B2 (ja) * 2014-03-28 2017-08-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車体フレー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14793A (ja) * 1985-11-12 1987-05-26 Yamaha Motor Co Ltd 角形パイプの結合構造
CN1903646A (zh) * 2005-07-28 2007-01-3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二轮摩托车的车架结构
JP2008143377A (ja) * 2006-12-11 2008-06-26 Honda Motor Co Ltd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フレーム構造
CN101468700A (zh) * 2007-12-28 2009-07-0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摩托车
CN201305087Y (zh) * 2008-11-17 2009-09-09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骑式摩托车车架发动机悬挂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42690U (zh) * 1981-03-04 1982-09-07
JP2719940B2 (ja) * 1988-11-21 1998-02-2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構造
JP4685746B2 (ja) * 2006-11-02 2011-05-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2008296832A (ja) * 2007-06-01 2008-12-11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14793A (ja) * 1985-11-12 1987-05-26 Yamaha Motor Co Ltd 角形パイプの結合構造
CN1903646A (zh) * 2005-07-28 2007-01-3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二轮摩托车的车架结构
JP2008143377A (ja) * 2006-12-11 2008-06-26 Honda Motor Co Ltd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フレーム構造
CN101468700A (zh) * 2007-12-28 2009-07-0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摩托车
CN201305087Y (zh) * 2008-11-17 2009-09-09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骑式摩托车车架发动机悬挂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27294A (zh) * 2013-11-15 2015-05-20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电动摩托车
CN104627294B (zh) * 2013-11-15 2017-04-12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电动摩托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570366B2 (ja) 2014-08-13
CN102416997B (zh) 2014-08-13
BRPI1105096B1 (pt) 2020-05-19
JP2012066760A (ja) 2012-04-05
BRPI1105096A2 (pt) 2013-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873924C (en) Saddle-type vehicle
CN101934846B (zh) 机动二轮车
CN102030059B (zh) 骑跨式车辆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配置结构
US8726888B2 (en) Atmosphere-opening structure for canister of vehicle
CN101513910A (zh) 车辆的燃料泵罩结构
CN203593130U (zh) 鞍乘型车辆的链条驱动装置
EP2532574B1 (en) Front structure of straddle type vehicle
WO2011121885A1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フレーム構造
CN101832202B (zh) 自动二轮车的吸附罐配置结构
US9211931B2 (en) Canister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motorcycle
US7014240B2 (en) U-shaped locking anti-theft tool storage and support structure in vehicle
US20160280301A1 (en) Fuel tank for straddle type vehicle
CN102416997B (zh) 机动二轮车
CN203793516U (zh) 跨骑型车辆的燃料箱罩安装构造
CN102785734A (zh) 骑乘型车辆的消声器结构
CN102381393A (zh) 机动两轮车的后部结构
JP6649971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CN101712352B (zh) 机动二轮车
CN1171348A (zh) 机动二轮车的车架构造
WO2012057159A1 (ja) 自動二輪車
JP4510736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前照灯装置
AU2013209327B2 (en) Resin tank structure for vehicle
CN109311518B (zh) 鞍乘型车辆的支架支承结构
JP5520171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燃料ポンプ取付装置
JP5847051B2 (ja) 鞍乗型車両の排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