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88549A - 扣件 - Google Patents

扣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88549A
CN101688549A CN200880024377A CN200880024377A CN101688549A CN 101688549 A CN101688549 A CN 101688549A CN 200880024377 A CN200880024377 A CN 200880024377A CN 200880024377 A CN200880024377 A CN 200880024377A CN 101688549 A CN101688549 A CN 1016885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pin member
fastener
engagement portion
side enga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243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88549B (zh
Inventor
加藤幸一
冈田重夫
中岛武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olax Inc
Original Assignee
Piolax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olax Inc filed Critical Piolax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6885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85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885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854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19/00Bolts without screw-thread; Pins, including deformable elements; Rivets
    • F16B19/04Rivets; Spigots or the like fastened by riveting
    • F16B19/08Hollow rivets; Multi-part rivets
    • F16B19/10Hollow rivets; Multi-part rivets fastened by expanding mechanically
    • F16B19/1027Multi-part rivets
    • F16B19/1036Blind rivets
    • F16B19/1081Blind rivets fastened by a drive-pi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45/00Hooks; Ey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30Trim molding fastener
    • Y10T24/303Trim molding fastener having laterally extending biasing append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30Trim molding fastener
    • Y10T24/309Plastic typ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44Clasp, clip, support-clamp,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 Y10T24/44009Gripping member adapted for tool actuation or releas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44Clasp, clip, support-clamp,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 Y10T24/44017Clasp, clip, support-clamp,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with specific mounting means for attaching to rigid or semirigid supporting structure or structure-to-be-secured
    • Y10T24/44026Clasp, clip, support-clamp,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with specific mounting means for attaching to rigid or semirigid supporting structure or structure-to-be-secured for cooperating with aperture in supporting structure or structure-to-be-secur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sertion Pins And Rivets (AREA)
  • Snaps, Bayonet Connections, Set Pins, And Snap Rings (AREA)
  • Hooks, Suction Cups, And Attachment By Adhesive Means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扣件,这种扣件能可靠地固定在安装孔中,也能容易且可靠地从安装孔取下。本扣件(10)包括固定在安装孔中的本体(20)、以及用于解除本体(20)与安装孔的接合的销件。本体(20)具有基部(21)和腿部(30),在腿部(30)上设置一对弹性接合片(35、35),弹性接合片(35)的末端部(37)向销件(40)中的插入开口(23)延伸。销件(40)具有头部(41)和插入部(43),以及,挤压面(48)设置在插入部(43)上,当销件(40)推进预定距离时,挤压面(48)用于挤压末端部(37),以使成对弹性接合片(35、35)向里偏斜至这样一种程度,使得弹性接合片不再与安装孔接合。销侧接合部和本体侧接合部设置在销件(40)与本体(20)的基部(21)之间,用于在销件(40)插进基部(21)时将销件(40)保持在预定推进位置。

Description

扣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扣件,其包括本体和销件,本体适合与形成在安装基部中的安装孔接合,以固定于其中,销件则适合于插进本体,以解除本体与安装孔的接合。
背景技术
[0002]例如,在乘员舱内的侧壁或前座的后侧上安装挂钩,用于悬挂购物袋。为了在车身板上安装这样的部件,使用一种扣件,将扣件插入车身板上所形成的安装孔,从而将其固定在安装孔中的适当位置。顺便提及,有时,当更换部件或者维护车辆时,需要从安装孔中取下这样的部件如挂钩,为此目的,使用可拆卸的扣件。
[0003]作为扣件,其能够将部件固定在安装孔中并能从中取下,下列专利文献1披露了一种扣件,包括本体和操作件,其中本体包括:一对弹性部,形成在本体的周壁上,以经由切口使弹性部偏斜;锁定凸部,设置在弹性部的外表面上,自外表面向外凸起,从而使其与安装孔相接合;L形板部,设置在弹性部的内表面上,自内表面向内凸起;以及,邻接凸部,设置成自L形板部的末端向弹性部侧凸起,以及,其中操作件包括:头部;圆筒件,设置成从头部的后表面伸出,从而将其插进本体;第一阶状部,设置在圆筒件末端侧的内壁上,当将操作件较浅地推进本体部时,第一阶状部与邻接凸部接合;以及,第二阶状部,设置在比第一阶状部更靠近圆筒件内壁近端侧的位置,并且比第一阶状部更向里凸出,以在操作件较深地插进本体时,使第二阶状部与邻接凸部接合。
[0004]在这种扣件中,当操作件较浅地插进本体时,位于圆筒件末端处的第一阶状部与本体上的邻接凸部接合,藉此,将操作件保持在本体上。在这种状态下,通过将本体插进安装孔,使弹性部外表面上的锁定凸部与安装孔的后周缘相接合,藉此,将扣件固定在安装孔中。在此状态下,当将操作件更深地推进本体时,邻接凸部与第一阶状部分离,并允许邻接凸部在圆筒件的内壁上移动,从而使邻接凸部与第二阶状部接合,藉此,经由弹性部内表面上的L形板部,使成对的弹性部各自向里偏斜,结果,使弹性部外表面上的锁定凸部与安装孔的周缘分离,藉此,可以将扣件拔出安装孔,从而自安装孔取下扣件。
专利文献1:JP-UM-H02-001525-B
本发明的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5]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扣件中,当较深地推进操作件时,由于压力经由L形板部施加在弹性部上,并使弹性部向里偏斜,藉此,使锁定凸部与安装孔分离,操作件上的推进力不是直接传至锁定凸部。结果,不能很快地将锁定凸部与安装孔的接合解除,甚至不能可靠地使锁定凸部与安装孔分离。
[0006]另外,第一阶状部和第二阶状部都设置在圆筒部的内壁上,并通过推进操作件使邻接凸部从第一阶状部移动至第二阶状部。为此,在第一阶状部与邻接凸部接合、使得操作件保持在本体上的状态下,将本体插进安装孔时,弹性部向里偏斜,此时,经由L形板部也使邻接凸部向里移动。所以,担心此时邻接凸部与第一阶状部分离,而与第二阶状部接合,在这种情况下,成对的弹性部向里偏斜,而不再与安装孔后表面的周缘接合,从而导致扣件有可能无法固定在安装孔中。
[0007]此外,为了从安装孔取下扣件而推进操作件时,使邻接凸部与第二阶状部接合,从而为拔出扣件而解除了锁定凸部与安装孔之间的接合,如果在扣件歪斜的状态下拔出扣件,则锁定凸部钩在安装孔的周缘上,因此,第二阶状部与邻接凸部分离,并使弹性部又受到向外的推动,从而导致无法从安装孔取下扣件。
[0008]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扣件,不仅能可靠地固定在安装孔中,而且能够简单并可靠地从安装孔取下。
解决问题的方法
[0009]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扣件,包括本体和销件,本体与形成在安装基部中的安装孔接合以固定在其中,而销件则插进本体,用于解除本体与安装孔的接合,其特征在于:本体具有基部和腿部,基部与安装孔的前周缘邻接,而腿部从基部的后表面侧伸出,以将其插进安装孔,基部具有设置在其前侧的用于销件的插入开口,腿部具有设置在其上的一对相向的弹性接合片,用于与安装孔的后周缘接合;成对弹性接合片的末端部朝向用于销件的插入开口延伸;销件具有头部和从头部一侧伸出的插入部,插入部具有设置在其上的挤压面,当销件插进基部并且被推进预定距离时,挤压面用于挤压成对弹性接合片的末端部,以使成对弹性接合片向里偏斜至这样的程度,使成对弹性接合片不再与安装孔接合;以及,销侧接合部和本体侧接合部设置在销件与本体的基部之间,当销件插入基部时,销侧接合部和本体侧接合部将销件保持在预定推进位置。
[0010]根据上述发明,通过将销件插进本体的基部,使各接合部互相接合,以将销件保持在预定推进位置,以及,在那样的状态下将本体的腿部插进安装孔,使得不仅成对弹性接合片与安装孔的后周缘接合,而且本体的基部与安装孔的前周缘邻接,可以将扣件固定在安装基部的安装孔中。
[0011]另外,当试图从安装孔取下扣件时,通过将销件进一步推进本体,销件的插入部的挤压面与成对弹性接合片的各末端部邻接以挤压末端部,使得成对弹性接合片可以经由各末端部向里偏斜至这样的程度,使成对弹性接合片不再与安装孔接合。在这种状态下,通过从安装孔拔出扣件,就可以将扣件从安装孔取下。
[0012]此时,由于将销件推进本体,使销件的挤压面直接挤压成对弹性接合片的各末端部,可以使成对弹性接合片向里偏斜,从而可以顺利地执行取下扣件的工作。
[0013]另外,用于将销件保持在预定推进位置的接合部设置在基部上,能可靠地将销件保持在预定推进位置,而不会受到弹性接合片的状态的影响。结果,能可靠地将扣件插入以使其固定在安装孔中,此外,也能可靠地将扣件从安装孔取下。
[0014]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扣件,其中销侧接合部包括第一销侧接合部和第二销侧接合部,第一销侧接合部设置在销件的插入部上,而第二销侧接合部也设置在销件的插入部上,且比第一销侧接合部更靠近于近端侧,以及其中,在第一销侧接合部与本体侧接合部接合的状态下,销件保持在销件不挤压弹性接合片的各末端部的位置,而在第二销侧接合部与本体侧接合部接合的状态下,销件的挤压面挤压弹性接合片的各末端部以使其向里偏斜。
[0015]根据上述发明,由于在第一销侧接合部与本体侧接合部结合的状态下,销件的挤压面保持在它们不挤压弹性接合片的各末端部的位置,成对的弹性接合片处于它们能够偏斜的状态,以及,通过在此状态下将腿部插进安装孔,可以使成对弹性接合片与安装孔的后周缘接合。另一方面,当从上述状态将销件进一步推进,使得第二销侧接合部与本体侧接合部接合时,产生了一种状态,其中销件的挤压面挤压弹性接合片的各末端部以使它们向里偏斜。所以,可以从安装孔拔出扣件。
[0016]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扣件,其中第一销侧接合部包括凸部,凸部从插入部的侧面凸出预定高度,以及其中凸部具有顶部和锥形部,锥形部随着接近末端部在高度上逐渐变小,以及其中第一接合部的锥形部与基部的预定部分压接触,从而向销件施加沿拔出方向的推压力。
[0017]根据上述发明,推进销件,以使第二销侧接合部与本体侧接合部结合,并由销件的挤压面挤压弹性接合片的各末端部,以使它们向里偏斜,从而从安装孔取下扣件。之后,当解除第二销侧接合部与本体侧接合部的接合时,由于沿拔出方向推压销件,可以沿拔出方向顺利取下销件,以使其容易恢复至第一销侧接合部与本体侧接合部结合的状态,从而能将固定件插进安装孔并再次固定于其中。
[0018]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的扣件,其中本体侧接合部包括开口部,开口部穿过本体的基部的侧壁,以及其中第一销侧接合部和第二销侧接合部包括凸部,凸部形成在插入部上,凸部用于与开口部的内周接合。
[0019]根据上述发明,本体侧接合部与一个销侧接合部之间的接合,可以借助于简单操作加以解除,其中只需将工具如螺丝刀插进开口部,以推进与开口部内周接合的第一销侧接合部或第二销侧接合部,藉此,使销件与本体的分离更加方便。
[0020]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扣件,其中在基部的内周上形成凹部,在第一销侧接合部与构成本体侧接合部的开口部的内周接合的状态下,该凹部用于容纳第二销侧接合部。
[0021]根据上述发明,在第一销侧接合部与开口部的内周接合的状态下,由于第二销侧接合部容纳在基部的内周上所形成的凹部中,避免第二销侧接合部压抵基部的内周而变形,以及,当推进销件以取下扣件时,能可靠地使第二销侧接合部与构成本体侧接合部的开口部的内周接合。
[0022]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扣件,其中销件的插入部形成为由沿轴向延伸的切口分开,以及其中隔壁设置在本体的基部内以使其沿轴向延伸,从而在销件插进本体时,隔壁进入销件中的切口。
[0023]根据上述发明,由于在插入部中设置切口,当插入部插进基部时,容易使插入部偏斜以便于插进基部。此外,由于设置在本体上的隔壁进入切口,插入部由隔壁引导,藉此,销件能以适当姿势插进本体。
[0024]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的扣件,其中,在轴向观察时,本体的隔壁位于一对弹性接合片之间,以及其中销件的插入部分为两个部分,使得插入部的两个分开部分的各末端面构成坡面,坡面的内切口侧的高度较低,而坡面朝向其外侧凸出并逐渐变高,坡面构成挤压面。
[0025]根据上述发明,由于位于成对弹性接合片之间的隔壁进入限定两个分开的挤压面的切口,挤压面能可靠地以适当的姿势与末端部邻接。另外,由于可以用设置在插入部的各末端的斜坡挤压面压抵成对弹性接合片凸出的末端部,同时引导它们向里偏斜,能可靠地使成对弹性接合片向里偏斜。
[0026]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供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至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扣件,其中在销件上设置条壁,条壁布置成沿插入部在轴向延伸,以及其中销侧接合部形成在条壁上。
[0027]根据上述发明,由于销侧接合部设置在条壁上,当销件的插入部插进本体的基部时,容易使条壁偏斜以便于插入部的插入,从而能改进销件插进本体的可操作性。
[0028]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提供根据本发明第八方面的扣件,其中条壁由一对并排布置的条壁构成,以及其中第一销侧接合部设置在一对条壁之一上,而第二销侧接合部设置在一对条壁的另一个上。
[0029]根据上述发明,由于独立地执行第一销侧接合部和第二销侧接合部的偏斜,这样能可靠地实现各销侧接合部与本体侧接合部的接合。
[0030]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提供根据本发明第八方面或第九方面的扣件,其中插入部由一对柱片和弯曲部构成,成对柱片从头部一侧延伸预定长度,以及,在一对柱片彼此接近的方向或在一对柱片彼此远离的方向,通过将柱片的末端弯曲成大致L形,以构成弯曲部,以及其中挤压面设置在各弯曲部的外表面上,以及,条壁形成为连接弯曲部与头部。
[0031]根据上述发明,插入部的结构可以相对简单,以及,与之相关联,用于模塑销件的模具的形状也可以比较简单,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0032]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提供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至第十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扣件,在基部相向的侧壁上,其中在与成对弹性接合片对准的位置中设置引导槽,使插入部进入其中,引导槽沿基部的轴向延伸。
[0033]根据上述发明,销件的插入部插进本体的基部时,由于插入部的侧壁进入基部上的引导槽而受到引导,插入部可以顺利插进基部。另外,由于通过在基部上设置引导槽,用于使插入部的侧壁进入其中,可以扩大插入部的宽度以加宽挤压面,使挤压面容易挤压成对弹性接合片的各凸出的部分。
[0034]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提供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扣件,其中第一销侧接合部布置在销件的插入部的一个侧面上,而第二销侧接合部布置在大致以直角与上述侧面相交的另一侧面上,以及其中,与第一销侧接合部接合的第一本体侧接合部、以及与第二销侧接合部接合的第二本体侧接合部设置在本体上。
[0035]根据上述发明,通过将第一销侧接合部和第二销侧接合部布置在互相大致以直角相交布置的不同侧面上,插入部的外径可以形成为相对较小,藉此,可以使销件及整个扣件比较紧凑。
[0036]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提供根据本发明第十二方面的扣件,其中第二销侧接合部与第二本体侧接合部接合时所需的挤压力,设定为大于使弹性接合片偏斜以使其与安装孔接合时所需的挤压力。
[0037]根据上述发明,在第一销侧接合部处在与第一本体侧接合部接合的状态下,用手指按压销件的头部使得本体的腿部插进安装孔时,由于第二销侧接合部与第二本体侧接合部接合时所需要的挤压力,设定成大于使弹性接合片偏斜以使其与安装孔接合时所需要的挤压力,能够防止销件被进一步推进本体、而造成插入部的挤压面挤压弹性接合片的各末端部而使其向里偏斜。
[0038]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提供根据本发明第十二方面或第十三方面的扣件,其中插入部具有从插入部的侧面延伸的一对板状片,以及其中第一销侧接合部布置在成对板状片的末端。
[0039]根据上述发明,由于第一销侧接合部布置在板状片的末端,当销件插进本体时,通过使板状片偏斜而减小插入阻力,藉此,销件可以顺利推进。
[0040]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提供根据本发明第十二方面至第十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扣件,其中弹性壁设置在插入部上,连接挤压面的两个侧部与头部,而且弹性壁在其内径侧具有空隙,以及其中第二销侧接合部设置在弹性壁上。
[0041]根据上述发明,由于弹性壁从挤压面的两个侧部延伸,可以加宽挤压面的宽度,使得能容易挤压弹性接合片的末端部。另外,由于借助于设置在内径侧的空隙容易使弹性壁偏斜,使第二销侧接合部容易与第二本体侧接合部接合。
[0042]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提供根据本发明第十二方面至第十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扣件,其中本体的腿部具有在末端带开口的筒状,以及其中第一本体侧接合部设置在腿部末端处的开口的缘部。
[0043]根据上述发明,当通过推进销件以使弹性接合片偏斜并使第二销侧接合部与第二本体侧接合部接合、从安装孔取下扣件时,由于第一销侧接合部位于腿部末端处开口的缘部,通过从本体的腿部的末端侧推进第一销件,能容易地解除第二销侧接合部与第二本体侧接合部的接合,藉此,能容易地使销件恢复至起始位置。
[0044]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提供根据本发明第十六方面的扣件,其中切除部形成在腿部末端处的开口的缘部,以及其中第一本体侧接合部设置在切除部内。
[0045]根据上述发明,由于第一本体侧接合部设置在腿部末端处开口的缘部所形成的切除部内,在第一销侧接合部与第一本体侧接合部接合的状态下,能使销件的末端不会比腿部的末端更为凸出,藉此,可以防止因外力意外解除接合状态。
[0046]另外,当通过推进销件以使弹性接合片偏斜并使第二销侧接合部与第二本体侧接合部接合、从安装孔取下扣件时,将工具插进切除部,能容易推动第一销件的末端,使得容易解除第二销侧接合部与第二本体侧接合部的接合,藉此,容易使销件恢复至起始位置。
[0047]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提供根据本发明第十二方面至第十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扣件,其中插入部具有这样的长度,使得第一销侧接合部与第一本体侧接合部接合时,插入部的末端不从腿部的末端伸出,但第二销侧接合部与第二本体侧接合部接合时,插入部的末端从腿部的末端伸出。
[0048]根据上述发明,在第二销侧接合部与第二本体侧接合部接合的状态下,由于销件的插入部的末端从腿部的末端伸出,通过将销件的插入部的末端推进腿部,能容易地解除第二销侧接合部与第二本体侧接合部的接合,而无需使用工具。
[0049]本发明的第十九方面提供根据本发明第十二方面至第十八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扣件,其中切除槽设置在本体的基部中所设置的插入开口上,以及其中销件的第二销侧接合部与切除槽接合。
[0050]根据上述发明,由于销件的第二销侧接合部可以由插入开口上的切除槽插入,第二销侧接合部可以形成为从销件的插入部的外周凸出,藉此,设置在插入部上的挤压面可以更宽地形成。
[0051]本发明的第二十方面提供根据本发明第十二方面至第十九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扣件,其中在第一销侧接合部与第一本体侧接合部接合状态下,第二销侧接合部以偏斜状态与基部的内周邻接。
[0052]根据上述发明,在第一销侧接合部处在与第一本体侧接合部接合状态下,由于第二销侧接合部以偏斜状态与基部的内周邻接,销件可以保持在本体中而不发生松动。
[0053]本发明的第二十一方面提供根据本发明第十七方面的扣件,其中切除部形成在筒状腿部末端处相向的侧面中,以及其中没有形成切除部的相向侧面由桥壁连接。
[0054]根据上述发明,由于在腿部的末端处没有形成切除部的侧面经桥壁互相连接,可以改善腿部末端处的刚性,以及,进一步地,可以保护与切除部接合的第一销侧接合部不受意外施加于其上的外力的作用。
本发明的优点
[0055]根据本发明的扣件,当销件插进基部以使其保持在预定推进位置的状态下,将本体的腿部插进安装孔时,使成对的弹性接合片与安装孔的后周缘接合,并使基部与安装孔的前周缘邻接,藉此,可以将扣件固定在安装基部的安装孔中。当在此状态下进一步推动销件时,插入部的挤压面挤压成对弹性接合片的各末端部,从而使它们向里偏斜至这样的程度,使得成对弹性接合片不再与安装孔接合,藉此,可以从安装孔拔出扣件。
[0056]此时,由于将销件推进本体,使销件的挤压面直接挤压成对弹性接合片的各末端部,能可靠地使成对弹性接合片向里偏斜,藉此,能顺利执行扣件的取下操作。
[0057]另外,由于在基部上设置接合部,用于将销件保持在预定推进位置,销件可以保持在预定推进位置而不受弹性接合片的状态的影响。结果,能可靠地将扣件插进以使其固定在安装孔中,此外,能可靠地从安装孔取下扣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58]下面,参照图1至图6(b),说明本发明的扣件的一种实施例。
[0059]如图1所示,通过将本发明中的扣件10插进安装基部中所形成的方形安装孔2,将安装对象部件,例如可以是悬挂购物袋的方便挂钩,安装在安装基部(例如安装于车辆内部侧壁的车身板1)上,以固定安装对象部件,并在需要时从安装孔2取下扣件10。本发明的扣件10并不局限于上述形式,还可以用来将安装对象部件如装饰物或装饰板可拆卸式地安装在安装基部如车身板上。
[0060]如图1所示,在作为安装基部的车身板1中设置圆孔状防转动孔3,使其与安装孔2隔开预定间距。装饰件5布置在车身板1的正面,在装饰件5中对着安装孔2的位置,形成方形插入孔6,插入孔6的尺寸大于安装孔2。类似地,在装饰件5中对着防转动孔3的位置,形成圆孔状插入孔7,插入孔7的尺寸大于防转动孔3。
[0061]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扣件10包括本体20和销件40,本体20与车身板1中所形成的安装孔2接合,以将本体20固定于其中,以及,将销件40插进本体20中,用于解除本体20与安装孔2的接合。
[0062]下面,参照图1至图3(c)、以及图5(a)至图6(b),说明本体20。该本体20包括:基部21,使其与安装孔2的前周缘邻接;以及,腿部30,从基部的后表面侧伸出,以将其插进安装孔。在本实施例中,基部21包括:基板22,其具有长板状外形,并包括设置在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的插入开口23;以及,角筒形容纳部25,在基板22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的背面侧从插入开口23的周缘伸出预定高度,以将其插入装饰件5中的插入孔6。插入开口23具有圆孔状外形,以与销件40(下文说明)的头部41匹配,并将销件40的插入部43经插入孔23从基部21的前侧插入。
[0063]另外,如图3(a)所示,当沿轴向观察插入开口23时,一对弧形凸部23a、23a形成为从插入开口23的远侧左右内周凸起。将隔壁24设置成穿越插入开口23的中心C1延伸(参见图3(a)),隔壁24用于连接这对左右弧形凸部23a、23a,以在轴向观察时大致形成H形。插入开口23被隔壁24一分为二,使得销件40一分为二的插入部43(下文说明)被引导进入容纳部25的分隔空间25a、25a(下文说明)。隔壁24在容纳部25内沿轴向延伸,并且在腿部30内仍沿轴向进一步延伸,以使其与底壁33(下文说明)连接。另外,当将销件40的插入部43插进本体20时,隔壁24进入设置于销件40中的切口46(下文说明)。
[0064]此外,如图3(a)所示,在成对弧形凸部23a、23a的内周上设置切除部23b、23b,以使其与插入部43(下文说明)的宽度相匹配。另外,如图3(a)至图3(c)所示,相对于插入开口23的中心C1,沿斜向跨过隔壁24的彼此相向的位置中,凹部23c、23c与隔壁24相邻,设置在左右切除部23b、23b内。如图5(b)所示,当销件40的第一销侧接合部57(下文说明)与开口部26a(也在下文说明)的近侧内周缘接合时,这些凹部23c、23c是容纳第二销侧接合部58的部分。
[0065]另外,钩部22a设置成从基板22的长度方向端部的前表面侧向前延伸预定长度,并朝原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侧折回,以形成大致L形。购物袋的把手部挂在钩部22a上,使得购物袋可以悬挂于此。
[0066]角筒形容纳部25从基板22中的插入开口23的后周缘伸出,容纳部25具有并排设置的一对侧壁26、26、以及在各侧壁26、26的两个侧部形成引导壁27、27,具有大致L形截面、并具有预定宽度。此外,从插入开口23内侧开始延伸的隔壁24,沿容纳部25的轴向延伸,并且,隔壁24大致以直角与成对侧壁26、26的轴向中心相连接。结果,在容纳部25内部限定两个均等分的分隔空间25a、25a(参见图3(b)),以及,销件40的分开的插入部43插进分隔成各空间25a、25a的插入开口中。
[0067]另外,如图2和图3(b)所示,在成对侧壁26、26的近侧,于相对插入开口的中心C 1旋转方式彼此对称的位置(参见图3(a)),分别设置矩形开口部26a、26a,以使其穿透侧壁26。此开口部26a称为本发明的本体侧接合部,并且构成与销件40的销侧接合部相接合的部分。具体而言,根据销件40的推进量,构成销侧接合部的第一销侧接合部57和第二销侧接合部58与开口部26a的近侧内周缘接合。
[0068]另一方面,在设置于各侧壁26、26的两个侧部的成对的相向引导壁27、27之间,设置带有预定宽度的引导槽27a、27a,以使其沿轴向延伸。当将销件40插进本体20时,销件40的插入部43的柱片44、44(下文说明)进入引导槽27a、27a,以及,引导槽27a、27a引导所插入的销件40。
[0069]插进安装孔2的角筒形腿部30,从基部21的后表面侧伸出,也就是从角筒形容纳部25的末端部伸出。此腿部30为带有底部的角筒形状,由一对侧壁31、31、一对连接壁32、32、以及底壁33构成,一对侧壁31、31分别以预定高度和一定间距从构成容纳部25的成对侧壁26、26的末端面伸出,侧壁31、31之间的间距小于侧壁26、26之间的间距,一对连接壁32、32连接各侧壁31、31的端部,而底壁33则连接各壁31、32的末端部。另外,隔壁24沿轴向延伸,以连接成对侧壁31、31内表面的横向中心部,且隔壁24的末端与底壁33相连接。另外,倾斜切除腿部30末端的外周,以形成倒角部30a,倒角部30a有利于腿部30插进安装孔2。
[0070]参见图2和图3(a)至图3(c),在成对连接壁32、32的每一个上,形成沿轴向延伸的切口34,并设置一对弹性接合片35、35,使接合片35、35经由切口34、34可向腿部30的朝里或朝外侧偏斜。各弹性接合片35在其近端部与连接壁32相连接,形成为朝基部21向外倾斜延伸的形状,以及,各弹性接合片35在其外表面上具有:楔形面35a,随着朝基部21延伸逐渐向外凸出;顶部35b,其为楔形面35a中向外最凸出的部分;以及,接合阶状部35c,其凸出高度从顶部35b开始逐渐减小至这样一种程度,使得接合阶状部35c与安装孔2的后周缘接合。于是,末端部37、37各自从成对弹性接合片35、35的各接合阶状部35c的内周侧朝基部21凸出。也就是说,各末端部37、37朝安装孔2的正面延伸。此外,换而言之,各末端部37、37朝本体20中所形成的用于插入销件40的插入开口23延伸。
[007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a)所示,当成对的弹性接合片35、35各自与安装孔2的后周缘接合时,末端部37、37进入安装孔2的内侧,然后从安装孔2的前侧伸出,结果,当销件40推进本体20时,由销件40的挤压面48(下文说明)压抵末端部,藉此,使成对的弹性接合片35、35向里偏斜(参见图6(a))。此外,如图3(b)所示,各末端部37的外表面具有第一楔形面37a和第二楔形面37b,随着第一楔形面37a从接合阶状部35c向其末端延伸,第一楔形面37a的凸出高度逐渐减小,而第二楔形面37b则以比第一楔形面37a的坡度小的角度从第一楔形面37a的端部递减。如图5(b)所示,在成对的弹性接合片35、35与安装孔2的后周缘接合的状态下,将销件40向里推进时,这些楔形面37a、37b便于使销件40的挤压面48挤压末端部37、37。
[0072]另外,圆柱部38从基板22的另一长度方向端部的后侧伸出,以将其穿过装饰件5中的圆孔状插入孔7,以及,防转动凸部39从圆柱部38的末端伸出,防转动凸部39在其末端具有锥形面,绕其外周在末梢侧逐渐变细,并将此防转动凸部39插入车身板1中的防转动孔3,藉此,在防止扣件10转动的状态下,将扣件10固定在安装孔2中。
[0073]接着,参见图1、图2、以及图4(a)至图6(b),说明销件40,其中将销件40装配进本体20。销件40具有:圆头部41,其适配在插入开口23中;以及,插入部43,其从头部41的一侧伸出。
[0074]如图2和图4(b)所示,本实施例的插入部43具有一对柱片44、44和弯曲部45、45,一对柱片44、44从头部41的后周缘上的相向位置延伸预定长度,而弯曲部45、45则沿柱片44、44的末端彼此接近的方向弯曲成大致L形,以及,插入部43的形状由沿轴向延伸的切口46分为两个部分。另外,一对挤压凸部47、47设置在弯曲部45、45的外表面上,使其从外表面凸起。各挤压凸部47、47的末端面形成坡面,在切口46内侧坡面较低,而朝切口46外侧坡面逐渐凸起变高,以及,当从插入部43侧面观察时,挤压凸部47具有展开成大致倒V形的形状(参见图2和图4(a)至图4(c))。挤压凸部47、47的各坡面构成本发明的挤压面48、48。
[0075]然后,将销件40的插入部43通过本体20中的插入开口23插进容纳部25中,并将插入部43推进预定距离,插入部43的各挤压面48、48可以挤压成对弹性接合片35、35的各末端部37、37,以使成对弹性接合片35、35向里偏斜至这样的程度,使得弹性接合片35、35不再与安装孔2的后周缘接合(参见图6(a))。
[0076]另外,如图5(a)所示,挤压凸部47、47的各挤压面48、48的最凸出的顶部之间的距离D1,设定成大于成对弹性接合片35、35的各末端部37、37之间的距离D2(D1>D2),藉此,当推进销件40时,各末端部37、37易于受到倒V形挤压面48、48引导。
[0077]尽管本实施例的挤压面48、48具有大致倒V形,但挤压面48、48的形状并不局限于这种特定形状,因此,只要能挤压各末端部37、37以使成对弹性接合片35、35向里偏斜,它们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例如,通过将弹性接合片35的末端部37的外表面形成为向内倾斜的斜面,如果挤压面48形成为与销件40的推进方向垂直的平面,挤压面48、48也能使成对的弹性接合片35、35向里偏斜。另外,通过将挤压面48形成为如上述的大致倒V形,如果弹性接合片35的末端部37的外表面没有形成为楔形面,而是形成为与销件40的推进方向平行的平面,挤压面48仍然能使成对的弹性接合片35、35向里偏斜。
[0078]如图2所示,凸出片55分别形成在插入部43的弯曲部45的两侧上,在相对于插入部43的轴向中心C3(参见图4(c))转动方式对称的位置,在布置成彼此相向的这些凸出片55中,在一对凸出片55和头部41之间连接有沿轴向延伸的条壁50。条壁50由第一条壁51和第二条壁53构成,第一条壁51和第二条壁53经由切口52并排布置。第一条壁51位于弯曲部45的近端侧,而第二条壁53则位于弯曲部45的远端侧。另外,第二条壁53的宽度T2大于第一条壁51的宽度T1,并赋予条壁适当的柔韧性。
[0079]另外,第一销侧接合部57设置在第一条壁51上的比轴向中心更靠近于弯曲部45的位置处。此第一销侧接合部57包括:顶部57a,凸出最高;锥形部57b,其高度从顶部57a向插入部43的末端部逐渐变小;以及,接合部57c,其越过顶部57a设置在锥形部57b的相反侧。
[0080]另一方面,第二销侧接合部58设置在第二条壁53上的比插入部43的轴向中心更靠近于头部41的位置处,以及,与第一销侧接合部57类似,第二销侧接合部58包括:顶部58a;锥形部58b,其高度从顶部58a朝插入部43的末端部逐渐变小;以及,接合部58c,其越过顶部58a设置在锥形部58b的相反侧。另外,第一销侧接合部57和第二销侧接合部构成本发明的销侧接合部。
[0081]于是,当将销件40推进本体20或从中拔出时,由第一销侧接合部57和第二销侧接合部58组成的本发明的销侧接合部,与构成本体20的本体侧接合部的开口部26a接合,以便将销件40保持在预定的推进位置。
[0082]具体而言,当销件较浅地推进本体20时,如图5(b)所示,第一销侧接合部57的接合部57c与开口部26a的近侧内周缘接合,而第二销侧接合部58则进入凹部23c之内。此时,如图5(a)所示,挤压面48、48没有邻接弹性接合片35、35的各末端部37、37,并且,挤压面48保持在没有挤压各末端部37的位置,藉此,在成对弹性接合片35、35能够朝里或朝外偏斜的状态下,将销件40保持在本体20中。
[0083]另一方面,从上述状态较深推进销件40时,如图6(b)所示,第二条壁53的第二销侧接合部58的接合部58c,与开口部26a的近侧内周缘接合。此时,由于第一销侧接合部57的锥形部57b与开口部26a的远侧内周缘压接触,沿着使销件40从本体20拔出的方向的推压力会施加至销件40。
[0084]接着,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扣件10的使用方法。
[0085]首先,如图1和图2所示,将销件40的柱片44、44与本体20上的引导槽27a、27a对准,将销件40从位于基部21前侧的插入开口23推进本体20。
[0086]然后,柱片44、44进入引导槽27a、27a,从而引导柱片44、44,而设置在本体20内的隔壁24进入插入部43中的切口46,藉此,在插入部43也受到隔壁24引导的同时,分为两个部分的插入部43通过插入开口23进入容纳部25中的空间25a、25a。此时,由于插入部43的柱片44、44进入基部21上的引导槽27a而受到引导,所以,插入部43可以顺利插进基部21。另外,由于隔壁24进入切口26以引导插入部43,所以,销件40能以适当的姿势插进本体20而不发生倾斜。
[0087]当以上述方式将销件40向里推进时,形成在第一条壁51上的第一销侧接合部57,与图3(a)至图3(c)所示的弧形凸部23a、23a的切除部23b、23b的内周缘挤压接触,从而向内偏斜。然后,如图5(b)所示,当顶部57a骑跨在容纳部25中的开口部26a的近侧内周缘上时,使第一销侧接合部57的接合部57c与开口部26a的近侧内周缘结合。此时,如图5(a)中所示,销件40的挤压面48、48没有邻接弹性接合片35、35的各末端部37、37,藉此,在成对弹性接合片35、35能够朝里或朝外偏斜的状态下,将销件40保持在本体20中。
[0088]另外,在上述状态下,形成在第二条壁53上的第二销侧接合部58,容纳在基部21内周上的凹部23c中。由此,防止第二销侧接合部58受到基部21内周的挤压,使得第二条壁53免于受到扭曲而变形。以及,当将销件推进(如下文所述),以从安装孔2取下扣件10时,能可靠地使第二销侧接合部58与开口部26a的近侧内周缘接合。
[0089]接着,在装饰件5中的各插入孔6、7与车身板1中的安装孔2和防转动孔3对准的状态下,将装饰件5安装在车身板1上(参见图1),为了随后的插入能顺利进行,使扣件10的腿部30与安装孔2对准,而防转动凸起39则与防转动孔3对准。
[0090]然后,将本体20的腿部30穿过装饰件5中的插入孔6,并插进安装孔2。接着,当设置在腿部30上的弹性接合片35受到安装孔2的内周挤压而向里偏斜、并穿过安装孔2后,弹性接合片35与安装孔2的后周缘接合。另外,基部21的容纳部25的末端面与安装孔2的前周缘邻接,藉此,在车身板1受到弹性接合片35和基部21保持的同时,使本体20固定。另外,本体20的防转动凸部39插进防转动孔3,藉此,避免本体20转动。因此,具有扣件10的挂钩可以固定于车身板1。
[0091]然后,当需要从安装孔2取下扣件10以更换具有扣件10的挂钩、检修车辆而进行车辆的维护或清理时,将销件40推进本体20。于是,大致倒V形的挤压面48、48依次与成对弹性接合片35、35的各末端部37、37的第二楔形面37b及第一楔形面37a邻接,从而挤压各末端部37、37,同时向里引导各末端部37、37,以将它们保持在其间,藉此,经由各末端部37、37可以使成对的弹性接合片35、35偏斜至这样的程度,使成对的弹性接合片35、35不再与安装孔2接合(参见图6(a))。
[0092]此时,通过推进销件40,使第二条壁53的第二销侧接合部58与开口26a的近侧内周缘接合,并且可以将销件40保持在该推进位置。因此,通过拔出此状态下的扣件10,就能将扣件10从车身板1中的安装孔2取下。然后,由于借助于第二销侧接合部58与开口部26a的接合,将销件40保持在推进位置,因此在从安装孔2取下扣件10的过程中,可以防止成对弹性接合片35、35的向里偏斜的状态的解除,从而,能以容易并且确保的方式执行拆卸工作。
[0093]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位于成对弹性接合片35、35之间的隔壁24进入限定两个挤压面48的切口46,各挤压面48、48能以适当的姿势并可靠地与各末端部37、37邻接。另外,由于设置在插入部43末端的大致倒V形挤压面48、48能够挤压成对弹性接合片35、35的各末端部37、37,同时将其向里引导,能可靠地使成对接合片35、35向里偏斜。
[0094]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设置于销件40上的第一条壁51和第二条壁5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销侧接合部57和第二销侧接合部58,当销件40的插入部43插进本体20的基部21时,使条壁51、53偏斜,以有利于插入部43的插入,从而能够改进将销件40插进本体20的可操作性。
[0095]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条壁50由并排布置的成对的条壁51、53构成,以及,在第一条壁51上设置第一销侧接合部57,同时在第二条壁53上设置第二销侧接合部58。所以,独立地执行第一销侧接合部57的偏斜和第二销侧接合部的偏斜,藉此,能可靠地实现各销侧接合部57、58与开口26a的近侧内周缘的接合。
[0096]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容纳部25中设置引导槽27a、27a,使插入部43的成对柱片44、44进入其中,可以加宽插入部43的宽度。结果,挤压面48可以加宽,使得挤压面48易于挤压成对弹性接合片35、35的各末端部37、37。
[0097]另外,在本扣件10中,通过将销件40推进本体20,销件40的挤压面48直接挤压成对弹性接合片35、35的各末端部37、37,以使成对弹性接合片35、35向里偏斜至这样的程度,使它们不再与安装孔2接合。所以,可以顺利地执行扣件10的拆卸工作。
[0098]另外,由于在基部21上设置用于将销件40保持在预定推进位置的本体侧接合部(本实施例中是开口部26a),能可靠地将销件40保持在预定推进位置,而不会受到弹性接合片35的状态的影响。
[0099]当将从安装孔2取下的扣件10再次固定在安装孔2中时,可以将销件40从图6(a)和图6(b)所示的推进位置拔出至图5(a)和图5(b)所示的推进位置,使得成对的弹性接合片35、35回复到它们可以朝里或朝外偏斜的状态。此时,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将开口部26a设置为穿透容纳部25的侧壁26,使得第二销侧接合部58与开口部26a接合,所以,通过将例如平头螺丝刀这样的工具末端插进开口部26a以向里推第二销侧接合部58外表面的简单操作,就可以解除第二销侧接合部58与开口部26a的近侧内周缘的接合。结果,可以使成对弹性接合片35、35回复到它们可以朝里或朝外偏斜的状态,从而能够实现扣件10的再用。
[0100]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成对弹性接合片35、35向里偏斜至它们不再与安装孔2接合的程度这样一种状态下,销件40保持在本体20中,第一销侧接合部57的锥形部57b与开口部26a的远侧内周缘压接触,使得沿拔出销件40的方向的推压力施加于销件40(参见图6(b))。为此,当以上述方式解除第二销侧接合部58与开口部26a的近侧内周缘的接合时,使销件40沿拔出销件40的方向顺利移动,藉此,易于恢复图5(b)中所示的状态,其中第一销侧接合部57与开口部26a近侧内周缘接合,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实现扣件10的再用。
[0101]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插入部43由成对的柱片44、44和弯曲部45、45构成,其中弯曲部45、45沿柱片44、44的末端彼此接近的方向弯曲成大致L形,此外,在弯曲部45的外表面上设置挤压面48,而条壁50则形成为连接在弯曲部45与头部41之间。所以,可以使插入部43的结构相对简单,与此相关,可以使用于模塑销件40的模具形状比较简单,从而,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0102]图7至图15(b)图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应当注意到,与前一实施例大致相同的那些部分,赋予其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0103]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扣件10a用于在车身板1上可拆卸方式安装装饰件5,通过将扣件10a穿过设置在装饰件5中的插入孔6,将扣件10a插进车身板1的安装孔2,从而固定在其中。
[0104]下面,说明扣件10a的结构。首先,参见图7至图10(b),对本体20进行说明,本体20与安装孔2接合以固定在其中。此本体20包括具有预定厚度的圆形基部21、以及用于销件40的插入开口23,插入开口23设置成距基部21的前侧具有预定深度。如图9(a)、图10(a)、图10(b)所示,在插入开口23的底壁中形成四角形销插入孔23d,销件40(下文说明)的插入部43通过销插入孔23d插入。
[0105]在销插入孔23d成对的相向侧面的内周上形成一对切除槽23e、23e。销件40的第二销侧接合部58(下文说明)与切除槽23e接合,以及,切除槽23e构成本实施例的第二本体侧接合部。
[0106]角筒形腿部30从基部21的背面侧伸出,在其末端具有开口。也就是,此腿部30具有一对侧壁31、31和连接壁32、32,一对侧壁31、31从没有形成切除槽23e、23e的销插入孔23d的一对侧面的后侧伸出,而连接壁32、32则在一对侧壁31、31的末端连接两个侧部。
[0107]另外,切除部31a、31a各自形成在成对侧壁31、31的末端。当销件40推进本体20预定深度时,第一销侧接合部57(下文说明)与切除部31a、31a接合,以及,切除部31a构成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本体侧接合部。以这种方式,构成第一本体侧接合部的切除部31a,布置在与构成第二本体侧接合部的切除槽23e相垂直的侧面中。
[0108]另外,由桥壁32a连接成对侧壁31、31末端的连接壁32、32的中部。此桥壁32a不仅改进腿部30末端处的刚性,而且可以保护与切除部31a接合的第一销侧接合部57,避免受到意外施加的外力作用。
[0109]与前一实施例类似,经由以侧壁31、31限定的切口34,从连接壁32的近侧连续形成一对可偏斜的弹性接合片35、35。这些弹性接合片35、35的末端部37、37向本体20中的插入开口23延伸。末端部37的外表面形成坡面37c,而上端面37d则形成平面。如图13(a)所示,当销件40插进本体20、且第一销侧接合部57与切除部31a接合时,挤压面62的两个侧部(延伸片69b,下文说明)与平坦的上端面37d邻接,藉此,可以将销件40以较小的松动保持在本体20中。
[0110]接着,参照图7、图8(a)、图8(b)和图11(a)至图12(b),对销件40插进本体20以解除本体20与安装孔2的接合进行说明。
[0111]类似于前一实施例,此销件40具有头部41、以及从头部41一侧伸出的插入部43。
[0112]如图12(a)、图12(b)所示,在头部41的上表面,形成凹部41a,凹部41a以预定深度压下成弧形状,以及,如图13(a)、图13(b)所示,当销件40装配进本体20时,头部41上表面的周缘部41b与基部21的上表面大致平齐。借助于这种结构,如图13(a)和图13(b)所示,在销件40装配进本体20的状态下,当用手指等推动头部41使腿部30插进安装孔2时,由于推进力作用在头部41上表面的周缘部41b和基部21的上表面上,可以尽可能地防止推进力只施加于销件40。
[0113]另外,如图8(a)和图11(b)所示,插入部43具有大致方形基部60,并在其两个相向的侧面中设置多个减重孔61。
[0114]一对板状片63、63,从设置减重孔61的基部60的两个侧面延伸预定长度。第一销侧接合部57在各板状片63的末端从外表面伸出,并且第一销侧接合部57与构成本体侧接合部的切除部31a接合。成对的板状片63、63在销插入孔23d中沿垂直于切除槽23e、23e的侧面内周穿过,从而插进腿部30的内周,然后向里推,同时,使第一销侧接合部57压抵侧壁31的内表面使板状片63、63偏斜。此外,在各板状片63的内表面侧设置肋部67,该肋部67从板状片63的内表面突出并沿板状片63的轴向延伸,藉此,使板状片63得以加强。
[0115]另外,板状片63的末端形成为具有这样的长度,当第一销侧接合部57与切除部31a接合时,板状片63的末端不会从腿部30的末端伸出(参见图13(b)),但当第二销侧接合部58(下文说明)与切除槽23e接合时,板状片63的末端从腿部30伸出(参见图15(a)、图15(b))。
[0116]此外,当销件40装配进本体20时,在与弹性接合片35、35的偏斜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参见图13(a)、13b),成对的板状片63布置在成对弹性接合片35、35两个侧部的外部。
[0117]另一方面,如图11(c)和图12(a)所示,在基部60的两个侧部上设置可偏斜弹性壁69,这两个侧部上没有设置延伸的板状片62。可偏斜弹性壁69经由延长片69b将挤压面62的两个侧部与头部41连接,该延长片69b从基部60的上表面延伸,并在其内径侧具有空隙70。
[0118]于是,由基部60的末端面和延长片69b形成挤压面62,用于挤压成对弹性接合片35、35的末端部37、37。此挤压面62在其中心处较深程度地倾斜凹进,以朝基部60中的与其中形成减重孔61的一对侧面垂直的另一对侧面逐渐凸起升高,以及,挤压面62具有整体上展开成大致倒V形的形状,如图12(a)所示。
[0119]另外,在各弹性壁69的连接片69a的外表面上于轴向中部位置,形成第二销侧接合部58,其适合与销插入孔23d中的切除槽23e接合。因此,形成在板状片63上的第一销侧接合部57和形成在弹性壁69上的第二销侧接合部58处于这样一种位置关系,它们布置在互相垂直的侧面上。
[0120]也就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销侧接合部57布置在插入部43的一对相向的侧面上,而第二销侧接合部58则布置在与上述成对侧面相垂直的另一对侧面上。与这些销侧接合部相关联,在本体20上,构成第一本体侧接合部的切除部31a、以及构成第二本体侧接合部的切除槽23e,也布置在互相垂直的成对的侧面上。
[0121]以这种方式,由于第一销侧接合部57和第二销侧接合部58布置在插入部43大致以直角相交布置的不同的成对侧面上,可以使插入部43的外径相对较小,藉此,销件40以及用于插入销件40的本体20、甚至扣件10a的整体都可以比较紧凑。
[0122]另外,通过在销插入孔23d中设置切除槽23e,当销件40推进本体20时,由于第二销侧接合部58可以穿过切除槽23e,第二销侧接合部58可以设置成从插入部43的外周凸出,藉此,挤压面62可以容易以较宽方式形成。
[0123]另外,如图14(a)、图14(b)所示,当第一销侧接合部57与构成第一本体侧接合部的切除部31a接合时,第二销侧接合部58在偏斜状态下与切除槽23e的内周接合。借助于这种结构,可以防止本体20中销件40松动。
[0124]另外,如图15(a)、图15(b)所示,当销件40进一步推进时,借助于挤压面使弹性接合片35偏斜至这样的程度,使得弹性接合片35不再与安装孔2接合,扣件10a可以从安装孔2拔出。此时,使第二销侧接合部58与切除槽23e的后周缘接合。
[0125]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销侧接合部58与构成第二本体侧接合部的切除槽23e的后周缘接合时,将其所需要的挤压力,设定为大于使弹性接合片35偏斜而与安装孔2接合所需的挤压力。借助于这种结构,在销件40装配进本体20的状态下,当通过用手指等推动头部41使腿部30插进安装孔2时,可以防止以下情形:在弹性接合片35向里偏斜、以穿过安装孔2从而与安装孔2的后表面侧接合之前,销件40被进一步推进本体20,藉此,由挤压面62使弹性接合片35向里偏斜而使其不与安装孔2接合。
[0126]接下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扣件10a的使用方法。也就是,如图7和图8(a)所示,在销件40的弹性壁69与本体20的切除槽23r(23e)对准的情况下,将销件40推进本体20时,第一销侧接合部57受到腿部30的成对侧壁31内周挤压,并在使其偏斜的同时,插入成对板状片63。此时,由于第一销侧接合部57布置在板状片63的末端,使板状片63易于偏斜,从而减小插入阻力,藉此,可以顺利推进销件40。
[0127]当销件40进一步推进并使第一销侧接合部57到达切除部31a时,板状片63弹性恢复。然后,如图8(b)和图13(a)、图13(b)所示,第一销侧接合部57进入切除部31a,且其接合部57c与切除部31a的内周缘接合,藉此,在防止销件40与本体20分离,同时,将销件40保持在本体20中。此时,如图13(a)所示,第二销侧接合部的锥形部58b与切除槽23e的内周缘弹性邻接,藉此,将销件40牢固保持在本体20中而不发生松动。
[0128]接着,如图13(a)、13b所示,在装饰件5中的插入孔6与车身板1中的安装孔2对准的情况下,将车身板1和装饰件5重叠,并将扣件10a的腿部30通过插入孔6插进安装孔2。此时,如之前所述,由于使第二销侧接合部58与切除槽23e的后周缘接合时所需要的挤压力,设定为大于使弹性接合片35偏斜以使其与安装孔2接合所需的挤压力,如果通过用手指等推压头部41使腿部30插进安装孔2,不会出现销件40被推进本体部20这样的情形,因此,可以防止由挤压面62使弹性接合片35向里偏斜而不与安装孔2接合。
[0129]于是,成对的弹性接合片35受到安装孔2内周挤压,使其偏斜而插进安装孔2。然后,当穿过安装孔2,成对的弹性接合片35弹性恢复,以及,使其接合阶状部35c与安装孔2的后周缘接合,并使基部21与装饰件5中的安装孔6的周缘相邻接。因此,如图14(a)、图14(b)所示,经由扣件10a将装饰件5固定于车身板1。
[0130]此时,第一销侧接合部57以进入切除部31a这样一种方式,与形成在腿部30的侧壁31末端的切除部31a接合。于是,由于销件40的末端设计成不从腿部的末端伸出,如果外力施加于腿部30,则可以防止第一销侧接合部57意外脱离切除部31a。
[0131]另外,由于因维护需要拆卸装饰件5而需要从安装孔2取下扣件10时,通过将销件40推进本体20,由插入部43的挤压面62挤压末端部37,藉此,使成对的弹性接合片35、35向里偏斜至使其不与安装孔2接合的程度,如图15(a)所示。与之相关联,挤压第二销侧接合部58,并使弹性壁69偏斜的同时将其推进。当第二销侧接合部58的接合部58c穿过切除槽23e达到其后侧时,弹性壁69弹性恢复,并且第二销侧接合部58的接合部58c与切除槽23e的后周缘接合。因此,使弹性接合片35、35保持向里偏斜至这样的程度,使其不与安装孔2接合,藉此,可以从安装孔2取下扣件10a。
[0132]此时,由于用弹性壁69的延长片69b延伸了挤压面62两侧的长度,可以扩展挤压面62的宽度,并且便于挤压弹性接合片35的末端部37。另外,由于设置第二销侧接合部58的弹性壁69因空隙70而易于偏斜,易于使第二销侧接合部58与切除槽23e接合。
[0133]便提及,在从安装孔2取下扣件10a的情况下,由于第二销侧接合部58与切除槽23e接合,并将销件40保持在推进位置,成对的弹性接合片35、35保持向里偏斜,在这样一种状态下,不能再次将成对的弹性接合片35、35固定在安装孔2中。
[0134]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扣件10a从安装孔2取下的状态下,由于销件40的板状片63的末端从腿部30的末端伸出(参见图15(a)、图15(b)),通过将从腿部30伸出的板状片63的末端推进腿部30,就能容易地解除切除槽23e与第二销侧接合部58之间的接合,而不用使用任何工具。借助于这种结构,使成对的弹性接合片35、35回复至张开状态,就能实现扣件10a的再用。
附图说明
[0135]
图1是图示本发明的扣件的实施例的分解轴测图;
图2是从其背面观察时扣件的分解轴测图;
图3(a)至图3(c)是图示构成扣件的本体的图,图3(a)是正视图,
图3(b)是剖视图,而图3(c)是俯视图;
图4(a)至图4(c)是图示构成扣件的销件的图,图4(a)是正视图,
图4(b)是侧视图,而图4(c)是俯视图;
图5(a)和图5(b)是图示扣件固定在安装孔中的状态的图,图5(a)是剖视图,而图5(b)是沿图5(a)中线A-A的剖视图;
图6(a)和图6(b)是图示解除扣件与安装孔之间接合的图,图6(a)是剖视图,而图6(b)是沿图6(a)中线B-B的剖视图;
图7是图示本发明的扣件的另一实施例的分解轴测图;
图8(a)和图8(b)是图示从其背面观察时扣件的图,图8(a)是在销件装配进本体之前状态下的轴测图,而图8(b)是销件装配进本体的状态下的轴测图;
图9(a)至图9(c)是图示扣件的本体的图,图9(a)是俯视图,图9(b)是正视图,图9(c)是侧视图;
图10(a)是沿图9(b)中线C-C的剖视图,而图10(b)是沿图9(c)中线D-D的剖视图;
图11(a)至图11(c)是图示本发明的扣件的销件的图,图11(a)是正视图,图11(b)是侧视图,图11(c)是仰视图;
图12(a)是沿图11(a)中线E-E的剖视图,图12(b)是沿图11(b)中线F-F的剖视图;
图13(a)和图13(b)是图示本发明的扣件固定在安装孔之前的状态的图,图13(a)是剖视图,图13(b)是沿垂直于图13(a)的方向观察时的剖视图;
图14(a)和图14(b)是图示扣件固定在安装孔中的状态的图,图14(a)是剖视图,图14(b)是沿垂直于图14(a)的方向观察时的剖视图;以及
图15(a)和图15(b)是图示解除扣件与安装孔之间的接合的状态的图,图15(a)是剖视图,图15(b)是沿垂直于图15(a)的方向观察时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0136]
2安装孔
10、10a扣件
20本体
23插入开口
23c凹部
23e切除槽
24隔壁
25a空间
26侧壁
26a开口部
27a引导槽
30腿部
31a切除部
32a桥壁
35弹性接合片
37末端部
40销件
41头部
43插入部
44柱片
45弯曲部
46切口
48、62挤压面
50条壁
51第一条壁
53第二条壁
57第一销侧接合部
57a顶部
57b楔形部
58第二销侧接合部
63板状片
69弹性壁
70间隙

Claims (21)

1.一种扣件,包括本体和销件,所述本体与形成在安装基部中的安装孔接合以固定在其中,而所述销件则插进所述本体,以解除所述本体与所述安装孔的接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具有:基部,所述基部与所述安装孔的前周缘邻接;以及,腿部,所述腿部从所述基部的后表面侧伸出,以插进所述安装孔,所述基部具有设置在其前侧的用于所述销件的插入开口,所述腿部具有设置在其上的一对相向的弹性接合片,用于与所述安装孔的后周缘接合;
所述成对弹性接合片的末端部朝向用于所述销件的所述插入开口延伸;
所述销件具有头部和从所述头部一侧伸出的插入部,所述插入部上设置有挤压面,当所述销件插进所述基部并且被推进预定距离时,所述挤压面挤压所述成对弹性接合片的末端部,以使所述成对弹性接合片向里偏斜至这样的程度,使得所述成对弹性接合片不再与所述安装孔接合;以及
销侧接合部和本体侧接合部设置在所述销件与所述本体的基部之间,当所述销件插入所述基部时,所述销侧接合部和所述本体侧接合部将所述销件保持在预定推进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件,
其中,所述销侧接合部包括第一销侧接合部和第二销侧接合部,所述第一销侧接合部设置在所述销件的插入部上,而所述第二销侧接合部也设置在所述销件的插入部上,且所述第二销侧接合部比所述第一销侧接合部更靠近于近端侧,以及
其中,在所述第一销侧接合部与所述本体侧接合部接合的状态下,所述销件保持在所述销件不挤压所述弹性接合片的各末端部的位置,而在所述第二销侧接合部与所述本体侧接合部接合的状态下,所述销件的挤压面挤压所述弹性接合片的各末端部,以使所述弹性接合片向里偏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扣件,
其中,所述第一销侧接合部包括凸部,该凸部从所述插入部的侧面凸出预定高度,该凸部具有顶部和楔形部,所述锥形部的高度在接近所述末端部逐渐变小,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接合部的楔形部与所述基部的预定部分压接触,从而向所述销件施加沿拔出方向的推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扣件,
其中,所述本体侧接合部包括开口部,所述开口部穿透所述本体的所述基部的侧壁,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销侧接合部和所述第二销侧接合部包括形成在所述插入部上的凸部,所述凸部用于与所述开口部的内周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扣件,
其中,在所述基部的内周上形成凹部,用于在所述第一销侧接合部与构成所述本体侧接合部的所述开口部的内周接合的状态下,容纳所述第二销侧接合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扣件,
其中,所述销件的插入部形成为由沿轴向延伸的切口分开,以及
其中,所述隔壁设置在所述本体的所述基部内,以使其沿所述轴向延伸,从而在所述销件插进所述本体时,所述隔壁进入所述销件中的所述切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扣件,
其中,在所述轴向观察时,所述本体的隔壁位于所述一对弹性接合片之间,以及
其中,将所述销件的插入部分为两个部分,使得所述插入部的两个分开部分的各末端面构成坡面,所述坡面的内切口侧的高度较低,而所述坡面向其外侧凸出并逐渐变高,所述坡面构成所述挤压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所述的扣件,
其中,在所述销件上设置条壁,所述条壁布置成沿所述插入部在所述轴向延伸,以及
其中,所述销侧接合部形成在所述条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扣件,
其中,所述条壁由一对并排布置的条壁构成,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销侧接合部设置在所述成对条壁之一上,而所述第二销侧接合部设置在所述成对条壁的另一个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权利要求9所述的扣件,
其中,所述插入部由一对柱片和弯曲部构成,所述一对柱片从所述头部一侧延伸预定长度,以及,通过将所述柱片的末端朝向彼此接近或彼此远离的方向,以大致L形弯曲构成所述弯曲部,以及
其中,所述挤压面设置在各所述弯曲部的外表面上,以及,所述条壁形成为连接所述弯曲部与所述头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0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扣件,
其中,在所述基部相向的侧壁上,在与所述成对弹性接合片对准的位置设置引导槽,用于插入所述插入部,使所述引导槽沿所述基部的轴向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扣件,
其中,所述第一销侧接合部布置在所述销件的插入部的一个侧面上,而所述第二销侧接合部布置在大致以直角与所述一个侧面相交的另一侧面上,以及
其中,与所述第一销侧接合部接合的第一本体侧接合部、以及与所述第二销侧接合部接合的第二本体侧接合部设置在所述本体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扣件,
其中,所述第二销侧接合部与所述第二本体侧接合部接合时所需的挤压力,设定为大于使所述弹性接合片偏斜以使其与所述安装孔接合时所需的挤压力。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扣件,
其中,所述插入部具有从所述插入部的侧面延伸的一对板状片,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销侧接合部布置在所述成对板状片的末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扣件,
其中,弹性壁设置在所述插入部上,所述弹性壁连接所述挤压面的两个侧部与所述头部,而且所述弹性壁在其内径侧具有空隙,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销侧接合部设置在所述弹性壁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2至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扣件,
其中,所述本体的腿部具有在末端带开口的筒状,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本体侧接合部设置在所述腿部末端处的开口的缘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扣件,
其中,切除部形成于所述腿部末端处的所述开口的缘部,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本体侧接合部设置在所述切除部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2至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扣件,
其中,所述插入部具有这样的长度,使得所述第一销侧接合部与所述第一本体侧接合部接合时,所述插入部的末端不从所述腿部的末端伸出,但所述第二销侧接合部与所述第二本体侧接合部接合时,所述插入部的末端从所述腿部的末端伸出。
19.根据权利要求12至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扣件,
其中,切除槽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基部中设置的所述插入开口上,以及
其中,所述销件的所述第二销侧接合部与所述切除槽接合。
20.根据权利要求12至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扣件,
其中,在所述第一销侧接合部与所述第一本体侧接合部接合状态下,所述第二销侧接合部以偏斜状态与所述基部的内周邻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扣件,
其中,所述切除部形成在所述筒状腿部末端处相向的侧面中,以及
其中,没有形成所述切除部的相向侧面由桥壁连接。
CN2008800243773A 2007-07-12 2008-02-05 扣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885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83586 2007-07-12
JP183586/2007 2007-07-12
PCT/JP2008/051801 WO2009008185A1 (ja) 2007-07-12 2008-02-05 留め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88549A true CN101688549A (zh) 2010-03-31
CN101688549B CN101688549B (zh) 2011-11-30

Family

ID=40228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2437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88549B (zh) 2007-07-12 2008-02-05 扣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245367B2 (zh)
JP (1) JP5036816B2 (zh)
CN (1) CN101688549B (zh)
WO (1) WO2009008185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3711A (zh) * 2015-04-07 2015-07-08 李立群 一种插板固定座
CN106321727A (zh) * 2015-06-29 2017-01-11 上海蓝恩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轻型拉索的定位卡子
CN110341611A (zh) * 2019-07-12 2019-10-18 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汽车中控箱及汽车
CN111749963A (zh) * 2019-03-28 2020-10-09 空中客车营运有限公司 用于飞行器组件的接合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27919B2 (ja) * 2008-03-25 2012-09-19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クリップ
EP2175146A3 (en) * 2008-10-10 2012-01-25 Newfrey LLC Fastener and fastener assembly
DE102010006571A1 (de) * 2010-02-02 2011-08-04 TRW Automotive Electronics & Components GmbH, 78315 Baugruppe zur Befestigung eines Bauteils eines Fahrzeugs
JP2011185327A (ja) * 2010-03-05 2011-09-22 Kitagawa Ind Co Ltd 固定具
JP5701593B2 (ja) * 2010-12-24 2015-04-15 株式会社ニフコ 2ピースクリップ
JP5941324B2 (ja) * 2011-05-12 2016-06-29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内装材の製造方法
US9115743B2 (en) * 2012-07-30 2015-08-25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Fixing apparatus, fixing apparatus removing structure and curtain airbag fixing apparatus
DE102012109596B4 (de) * 2012-10-09 2015-06-18 Webasto-Edscha Cabrio GmbH Lageranordnung mit Lagerbuchse
JP6126958B2 (ja) * 2013-09-19 2017-05-10 株式会社ニフコ クリップ
JP6308872B2 (ja) * 2014-05-28 2018-04-11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保持装置
CN104071471B (zh) * 2014-07-07 2016-02-24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齿轮的防护装置
US11447042B2 (en) * 2015-08-03 2022-09-20 Keiper Seating Mechanisms Co., Ltd. Stop for a rail of a longitudinally adjustable seat
JP6466310B2 (ja) * 2015-12-08 2019-02-06 株式会社ニフコ クリップ
JP6442692B2 (ja) * 2016-10-11 2018-12-2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固定具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貯湯式給湯器
US10986941B2 (en) * 2018-07-13 2021-04-27 Mark Zalme Interchangeable fastener system
US11519446B2 (en) 2018-11-05 2022-12-06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Fastener feedback feature
US11608849B2 (en) * 2019-01-04 2023-03-21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Grommet removal assemblies and methods
KR102644372B1 (ko) * 2019-01-24 2024-03-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도어 커튼 후크 장치
JP6896006B2 (ja) * 2019-03-01 2021-06-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アンダトレイ構造
US11882906B2 (en) * 2019-04-03 2024-01-30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Dual engagement fastener
US11560979B2 (en) * 2019-07-15 2023-01-24 Mark Zalme Interchangeable fastener system
US20220013257A1 (en) 2020-07-10 2022-01-13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Grommet
US11346385B2 (en) 2020-04-06 2022-05-31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Grommet
EP4197401A1 (en) * 2021-10-29 2023-06-21 Zhejiang Qiangwei Hardware Co., Ltd. Bracket
USD991024S1 (en) 2021-12-15 2023-07-04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Fastener
USD990300S1 (en) 2021-12-15 2023-06-27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Fasten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79075A (en) * 1966-12-19 1969-11-18 Tektronix Inc Latching device
JPS5934105A (ja) 1982-08-20 1984-02-24 Mitsutoyo Mfg Co Ltd 薄肉帯状材の帯幅の光電式測定装置
JPS5934105U (ja) * 1982-08-30 1984-03-02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クリツプ
US4527821A (en) * 1982-09-29 1985-07-09 Nifco Inc. Latch device for door or lid
JPS6368505A (ja) 1986-09-10 1988-03-28 Nippon Tokushu Noyaku Seizo Kk 農業用殺虫殺菌組成物
JPH021525Y2 (zh) * 1986-10-24 1990-01-16
US4815313A (en) 1987-11-16 1989-03-28 Abbott Laboratories Syringe pressure calibration reference
US5044921A (en) * 1990-02-05 1991-09-03 Joseph Micelli Releasable mold locking apparatus
DE4208125C2 (de) * 1992-03-12 2002-07-11 Brose Fahrzeugteile Vorrichtung zur Verbindung zweier Bauteile
US5988364A (en) * 1997-01-22 1999-11-23 R. W. Hartnell Company Quick connect/disconnect device
FR2853367B1 (fr) * 2003-04-03 2005-06-24 Lisi Automotive Rapid Dispositif de fixation, notamment de maintien d'un empilement d'au moins deux panneaux
JP2005351462A (ja) * 2004-06-14 2005-12-22 Nifco Inc クリップ
DE102005006750B4 (de) * 2005-02-14 2007-02-15 A. Raymond Et Cie Vorrichtung zum Befestigen in einer in einem Trägerteil ausgebildeten Trägerteilausnehmung
JP4677529B2 (ja) * 2005-07-29 2011-04-27 大和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クリップ
JP2007147060A (ja) * 2005-11-01 2007-06-14 Piolax Inc 部品の取付装置
JP2007312530A (ja) 2006-05-19 2007-11-29 Yazaki Corp クリップ
JP2007315517A (ja) 2006-05-26 2007-12-06 Piolax Inc 2ピースクリップ
JP4758954B2 (ja) * 2007-06-29 2011-08-31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留め具
JP5833440B2 (ja) * 2008-07-15 2015-12-16 トムソン ライセンシングThomson Licensing 電子装置及びその分解解放ツール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3711A (zh) * 2015-04-07 2015-07-08 李立群 一种插板固定座
CN106321727A (zh) * 2015-06-29 2017-01-11 上海蓝恩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轻型拉索的定位卡子
CN106321727B (zh) * 2015-06-29 2018-07-24 上海蓝恩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轻型拉索的定位卡子
CN111749963A (zh) * 2019-03-28 2020-10-09 空中客车营运有限公司 用于飞行器组件的接合件
CN110341611A (zh) * 2019-07-12 2019-10-18 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汽车中控箱及汽车
CN110341611B (zh) * 2019-07-12 2023-03-21 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汽车中控箱及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036816B2 (ja) 2012-09-26
WO2009008185A1 (ja) 2009-01-15
US20100162534A1 (en) 2010-07-01
CN101688549B (zh) 2011-11-30
JPWO2009008185A1 (ja) 2010-09-02
US8245367B2 (en) 2012-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88549B (zh) 扣件
KR101296180B1 (ko) 패널에서 구멍을 통해 밀어넣기 위한 스냅-맞물림 기부가 구비된 패스너
US6719513B1 (en) Reverse bow retention push pin
US8281463B2 (en) Intermediate fixing element
CN101566185A (zh) 卡子
CN100451357C (zh) 卡子
EP2536307B1 (en) Quick fastening clip
US9845061B2 (en) Fastener for fastening a panel to a support and assembly to fasten to said support, provided with a fastener and a panel
CN1493233A (zh) 带扣
CN103711759A (zh) 卡夹
KR101810306B1 (ko) 절삭 공구 및 탈착용 인서트 키 홈을 갖는 절삭 인서트
CN103270323A (zh) 两件套卡夹
GB2211261A (en) Coupler for coupling together plates
CN1024583C (zh) 由连接器相互接合在一起的异形杆材组成的可拆式支架
EP2821291B1 (en) Bumper mounting structure
CN1252247A (zh) 带扣
CN102472309A (zh) 两件式夹
CN105979816B (zh) 拉链的打开件及拉链
CN100508817C (zh) 用于拉链的下止和包括该下止的拉链
US6995319B2 (en) Cord end cover
CN103026114B (zh) 管夹
EP2161441B1 (en) Double locking connector for an injector
US20100158632A1 (en) Fastener
CN103459734B (zh) 栅栏板
US6044524A (en) Removal of injection-molded cable tie from mol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30

Termination date: 201602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