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51357C - 卡子 - Google Patents

卡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51357C
CN100451357C CNB2005800177744A CN200580017774A CN100451357C CN 100451357 C CN100451357 C CN 100451357C CN B2005800177744 A CNB2005800177744 A CN B2005800177744A CN 200580017774 A CN200580017774 A CN 200580017774A CN 100451357 C CN100451357 C CN 10045135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portion
pillar part
space
separated pillar
separ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8001777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61157A (zh
Inventor
中岛武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olax Inc
Original Assignee
Piolax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olax Inc filed Critical Piolax Inc
Publication of CN19611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611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5135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5135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ertion Pins And Rivet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容易从被固定对象取下的卡子,包括:包括第一件(1)和第二件(2)的两部分,第一件具有头部(4)和杆部(5),而第二件具有凸缘部(11)和支柱部(12),其中:在第二件的凸缘部中形成开口(13),并且使第二件的支柱部分隔开成为两个分开的支柱部(16),以在其间形成与开口连通的空隙(17),并将第一件的杆部插在分隔开的支柱部(16)之间,以及,其中:在分隔开的支柱部外周面垂向以多级方式设置径向方式凸出的弹性叶片(18)。因此,如将第一件的杆部从第二件的分隔开的支柱部之间的空隙中拉出,第一件的杆部不在第二件的分隔开的支柱部之间的空隙中。因此,如接着在握持第一件的头部同时,将第一件连同第二件一起从被固定对象中取下,空隙使分隔开的支柱部很大程度向内挠曲,从而容易取下卡子本身。

Description

卡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所谓的树型卡子,在例如将车辆内装饰材料固定到车身板上时使用这种卡子。
背景技术
这种类型的常规卡子(在附图中未具体例示)是用合成树脂模塑成的单件,包括头部和从头部下表面延伸的杆部,并且这样构造,使得在杆部的相对外周面上沿垂向设置多级径向延伸的弹性叶片(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在用此常规的卡子将作为车辆内装饰材料的顶装饰固定到顶盖上的情况下,将顶装饰重叠在顶盖上,以达到它们的安装孔对准的状态,并且,将杆部压进安装孔。于是,在使弹性叶片穿过安装孔的过程中,弹性叶片受到安装孔内周面的挤压并弯曲,并且,在穿到安装孔背面侧之后,弹性叶片恢复其初始状态,从而,避免杆部脱离安装孔。结果,使顶装饰固定在顶盖上。
专利文献1:JP-A-8-159125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据此,采用常规卡子的优点在于:通过选择性地利用多级弹性叶片,有效地吸收顶装饰和顶盖的总板厚,可以以单一的动作将顶装饰固定到顶盖侧上。然而,另一方面,在从安装孔取下卡子以解除顶装饰与顶盖固定状态的情况下,必须在相反方向很大程度弯曲多级弹性叶片的同时,用力拉出卡子。所以,通常不可避免地使用工具,诸如开槽螺丝刀。当被固定的对象由易损材料制成,如顶装饰的情况,特别地,在拉出操作中的工具使用必须十分小心。因此,存在的缺点在于:即使结合工具的使用,卡子本身的拉出操作非常麻烦。解决问题的方案
提出本发明以有效地解决上述常规卡子的问题,以及,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卡子包括第一件和第二件,第一件具有头部和从头部下表面延伸的杆部,第二件具有支柱部和形成有开口的凸缘部,支柱部分离开成为两个分隔开的支柱部,以在其间形成与开口连通的空隙,并且将第一件的杆部插进该空隙中,以及,其中:在分隔开的支柱部的外周面上,沿垂向以多级方式设置径向凸出的弹性叶片,从而,当通过开口将第一件的杆部插进分隔开的支柱部之间的空隙时,阻止分隔开的支柱部互相接近。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基于第一方面提出的,以及,其特征在于:在形成于第二件凸缘部中的开口的内周面上,设置接合台肩,以及,在靠近于第一件的杆部末端的外周面上,设置锁紧凸出,当从分隔开的支柱部之间的空隙中拉出杆部时,使锁紧凸出与所述接合台肩不可分地接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是基于第一方面或者第二方面提出的,以及,其特征在于:在靠近于第一件杆部末端的外周面上,设置侧锁紧凸出,以及,当从分隔开的支柱部之间的空隙中拉出杆部时,使侧锁紧凸出邻接第二件凸缘部的下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是基于第二方面或者第三方面提出的,以及,其特征在于:在靠近于第一件杆部基端的外周面上,设置装配凸出,以及,当将杆部插进分隔开的支柱部之间的空隙中时,使装配凸出与第二件侧的接合台肩可分离地接合。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基于第一方面提出,以及,其特征在于:当将第一件的杆部插进分隔开的支柱部之间的空隙中时,至少使杆部与各分隔开的支柱部的下端部彼此不可分地连接,同时,当从分隔开的支柱部之间的空隙中拉出杆部时,解除杆部与各分隔开的支柱部的下端部之间的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是基于第四方面提出的,以及,其特征在于:将位于设置第一件装配凸出的部分之下的杆部部分,形成为细径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是基于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提出的,以及,其特征在于:在第二件的凸缘部的下表面中,形成平行于各分隔开的支柱部的凹槽。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是基于第一方面提出的,以及,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件的杆部上,以对角方式连续设置一对肋壁,以使肋壁和杆部能够形成S形横截面,以及,在第二件的分隔开的支柱部上,对角方式设置一对插接部,该对插接部分别接合进入杆部侧面与各肋壁内周面之间的空隙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是基于第一方面提出的,以及,其特征在于:通过小桥片,使第一件的末端缘与第二件的凸缘部的开口边缘一体成型,以及,随后按压第一件的头部,以使第一件的杆部和第二件的支柱部成一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是基于第九方面提出的,以及,其特征在于:第一件的杆部具有形成为棱柱形的中心部,并且赋予中心部两侧的每一侧以T形,杆部末端侧上的T形部分削成楔面,从而使杆部末端的余部形成为矩形横截面,通过小桥片,使第一件的杆部在矩形横截面的四个拐角处连接在第二件凸缘部的开口边缘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是基于第二方面提出的,以及,其特征在于:第一件的杆部具有形成为棱柱形的中心部,并且赋予中心部两侧的每一侧以T形,杆部末端侧上的T形部分削成楔面,从而使杆部末端的余部形成为矩形横截面,在矩形横截面形状的部分处设置锁紧凸出。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是基于第一方面提出的,以及,其特征在于:第一件的杆部具有棱柱形状,以及,以对角方式在其角部形成凹口,同时,使在第二件的分隔开的支柱部之间形成的空隙与杆部的横截面形状相似。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是基于第一方面至第十二方面提出的,以及,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件的头部与第二件的凸缘部之间形成空隙,以及,使头部的外径大于凸缘部的外径。
本发明的优点
据此,在根据本的发明中第一方面,在固定所要固定对象的情况下,如果将第一件的杆部插进形成在第二件的分隔开的支柱部之间的空隙中,并且推进所要固定对象的安装孔中,可阻止分隔开的支柱部互相接近。所以,按照与常规情况下相同的方式,依靠设置在分隔开的支柱部外周面上的多级弹性叶片的作用,能将所要固定的对象可靠地固定。
另一方面,在从被固定对象的安装孔中取下卡子本身以解除被固定对象的固定状态时,如果从第二件分隔开的支柱部之间的空隙中拉出第一件的杆部,第一件的杆部就不再位于第二件的分隔开的支柱部之间形成的空隙中。所以,如果之后握持第一件头部的同时,将第一件与第二件一起从被固定对象中取出,通过该空隙使分隔开的支柱部很大程度上向内挠曲,因而,能以操作人员的手指施加较轻的力容易地取下卡子本身,而不需要使用工具。另外,因为实际上不需要在相反的方向上弯曲多级弹性叶片,所以,如果在取下之后重新使用该卡子,在其保持力上的降低比较小。
在根据本发明中的第二方面,在从被固定对象的安装孔中取下卡子的情况下,如果试图从第二件的支柱部中拉出第一件的杆部,使设置在第一件杆部上的锁紧凸出,与设置在第二件开口的内周面侧的接合台肩不可分地接合,因而,能以较轻的力量将第二件与第一件一起取下。
在根据本发明中的第三方面,在从被固定对象的安装孔取下卡子的情况下,如果试图从第二件的支柱部拉出第一件的杆部,使锁紧凸出与接合台肩接合,而侧锁紧凸出邻接第二件凸缘部的下表面,因而,能更可靠地阻止第一件和第二件错误地分离。
在根据本发明中的第四方面,如果将第一件的杆部插进分隔开的支柱部之间的空隙中,使设置在第一件杆部上的装配凸出与设置在第二件开口的内周面侧上的接合台肩接合,因而,不存在两部件在运送和处理期间分开的可能性。另外,因为使装配凸出与接合台肩可分离地接合,所以,不用过大的力量,就能从第二件中拉出第一件。
在根据本发明中的第五方面,如果将第一件的杆部插进第二件分隔开的支柱部之间的空隙中,使杆部与分隔开的支柱部彼此连接,以使其彼此不可分。所以,如果将处于此状态下的卡子插入所要固定对象的安装孔,即使分隔开的支柱部16的下端缘抵触并接触安装孔的孔缘,也不存在分隔开的支柱部16的下端部反向折起且不能压进的可能性。
在根据本发明中的第六方面,由于在设置装配凸出的部分之下的杆部的部分中形成细径部的关系,在经解除装配凸出与接合台肩之间的接合、从第二件侧拉出第一件杆部的情况下,拉出阻力在早期阶段尤其减小,因而,使拉出容易。
在根据本发明中的第七方面,由于第二件凸缘部的下表面具有凹槽的关系,在诸如被固定对象的总板厚较薄的情况下,很难使分隔开的支柱部中靠近凸缘部的部分向内挠曲。然而,此时,因为依靠凹槽使第二件的凸缘部自身挠曲,所以,能促进分隔开的支柱部的向内挠曲。
在根据本发明中的第八方面,由于在第一件杆部上对角方式设置一对肋壁、以使肋壁和杆部能够形成S形横截面的关系,肋壁和杆部的壁厚可以形成得较厚,从而能达到较高的刚性。同时,在第一件和第二件成一体的状态下,末端的形状可以形成得更尖,使得可引导性也得到改善。另外,由于分隔开的支柱部的插接部接合进杆部侧面与肋壁内表面之间的空隙的关系,使杆部和各分隔开的支柱部的下端部连接,以使其彼此不能分开。
在根据本发明中的第九方面,由于依靠小桥片使第一件的末端缘与第二件凸缘部的开口边缘一体成型的关系,仅仅通过向第二件的支柱部内按压第一件的头部同时切断小桥片,就能使第一件和第二件成一体,因而,使得两部件的装配操作相当容易。
在根据本发明中的第十方面,由于依靠小桥片使第一件杆部在其末端矩形横截面的四个末端拐角处与第二件凸缘部的开口边缘连接的关系,能有效地避免第一件相对第二件倾斜或者摇动,同时使得能以较小的力量切断小桥片,因而,能更容易地进行两部件的装配操作。另外,借助于楔面的存在,即使出现切屑等,也能将第一件的杆部可靠地插进第二件侧上的空隙。
在根据本发明中的第十一方面,由于在第一件中具有矩形横截面形状的杆部末端处设置锁紧凸出的关系,可以尽可能地靠近杆部末端侧的位置处设置锁紧凸出。所以,当使锁紧凸出与第二件侧上的接合台肩接合时,在第二件的分隔开的支柱部之间形成的空隙中不再存在障碍,使得分隔开的支柱部能容易地向内挠曲。
在根据本发明中的第十二方面,由于在第一件的棱柱形杆部上对角方式在角部处形成凹口,并且使得第二件侧上的空隙与杆部的横截面形状相似,在杆部的宽度方向上施加负荷的情况下,杆部的凸出端缘邻接被固定对象安装孔的孔缘,从而能避免偏移。同时,可以避免各分隔开的支柱部向杆部侧的倾倒,并且还可以避免分隔开的支柱部对安装孔孔缘的拍击。
在根据本发明中的第十三方面,由于在第一件的头部和第二件的凸缘部之间形成空隙的关系,当试图从分隔开的支柱部之间的空隙拉出第一件的杆部时,可以抬起第一件的头部,使得能非常容易地进行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卡子的外部透视图;
图2(A)是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2(B)是图1中B-B线的剖视图;
图3(A)是例示第一件的正视图;
图3(B)是其侧视图;
图4(A)是图3(A)中C-C线的剖视图;
图4(B)是图3(B)中D-D线的剖视图;
图5(A)是例示第二件的正视图;
图5(B)是图5(A)中E-E线的剖视图;
图6是例示使第一件与第二件成一体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A)是例示用卡子将顶装饰固定在顶盖上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B)是图7(A)中F-F线剖视图;
图8是例示从第二件的空隙中拉出第一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卡子的外透视图;
图10(A)是图9中G-G线的剖视图;
图10(B)是图9的H-H线的剖视图;
图11(A)是例示使第一件与第二件成一体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1(B)是图11(A)中I-I线的剖视图;以及
图12是例示一对分隔开的支柱很大程度向内挠曲的状态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第一件
2:第二件
3:小桥片
4:扩大头部
4a:台阶部
5:杆部
5a:凹口部
6:肋壁
7:楔面
8:锁紧凸出
9:装配凸出
10:细径部
11:凸缘部
11a:台阶部
12:支柱部
13:开口
14:凹槽
15:接合台肩
16:分隔开的支柱部
16a:凸出部
16b:插接部
17:空隙
18:弹性叶片
19:连接槽
20:间隙
21:侧锁紧凸出
P1:顶装饰
H1:安装孔
P2:顶盖
H2: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所谓的树式卡子配置成包括第一件和第二件,并且使第一件和第二件有机地结合。在固定所要固定对象的情况下,随着将第一件插进第二件侧,达到第一件和第二件成一体,并且,在此状态下使用此卡子。另一方面,在从被固定对象的安装孔中取下卡子以解除被固定对象固定状态的情况下,只需借助于必要的部分从第二件侧拉出第一件,使第二件的分隔开的支柱部向内挠曲,从而使得能从安装孔中将第一件与第二件一起简单地取下。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中例示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与常规的单件不同,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卡子由两部分组成,包括第一件1和第二件2。特征在于:第一件1和第二件2由合成树脂一体成型,如图1所示。应当注意到,在一体成型时,这样设置排列,如图2所示,第一件1和第二件2在轴向上彼此偏移开,并且,用四个小桥片3使其彼此连接,同时,第一件1的杆部5(下文描述)的末端,与第二件2的开口13(下文描述)的边缘对齐。在这种状态下,在切断小桥片3的同时,将第一件1压进第二件2,从而,能非常简单地达到第一件1和第二件2形成一体的状态。
据此,首先,描述第一件1的结构。如图3以及图4所示,第一件1包括:盘状扩大头部4,其尺寸适合于握持;以及,棱柱形杆部5,从扩大头部4的下表面延伸。对于后述的杆部5,在角部上对角方式形成凹口部5a,使横截面形状成为以中心线作为分界线,相对宽度方向,凹口部5a左右错开布置。此外,一对肋壁6在轴向连续形成在两个侧面上,各肋壁6为T形,用于接合进入下述第二件2的连接槽19中。特别地,在杆部5的末端侧上,将各肋壁6削成楔面7,从而仅将余部分形成为矩形横截面形状,并且,使上述的小桥片3连接到矩形横截面形状的四个拐角上。此外,在各小桥片3上方的外周面上,设置一对锁紧凸出8,该对锁紧凸出8与下述第二件2的接合台肩15分别不可分地接合。应当注意到,为了使锁紧凸出8和接合台肩15不可分地接合,将锁紧凸出8的上表面侧形成为直角结合面,而其下表面侧形成为楔面。
另外,这次,在杆部5靠近扩大头部4侧的基端,在外周面上设置一对装配凸出9,装配凸出9与下述第二件2的接合台肩15可分离地接合。为了使装配凸出9和接合台肩15可分离地接合,装配凸出9的上下表面都形成为楔面。此外,当前采用这样一种结构,其中,在设置装配凸出9部分下方的杆部5部分形成为细径部10。
下面,描述第二件2的结构。以及,如图5所示,第二件2包括:盘状凸缘部11,其小于第一件1的扩大头部4;以及圆筒状支柱部12,其从凸缘部11的下表面延伸。在上述的凸缘部11中,其中心处形成与下述空隙17连通的开口13,以及,在凸缘部11的下表面中,形成一对凹槽14,凹槽14平行于下述的一对分隔开的支柱部16延伸,而开口13位于凹槽14之间。同时,在开口13的相对内周面下侧上,设置接合台肩15,接合台肩15与上述第一件1的锁紧凸出8和装配凸出9分别接合。应当注意到,这些接合台肩15的下表面形成为直角接合面。
另外,后者支柱部12如此构造,使得支柱部12左右对称方式分离开成为两部分,以形成空隙17,空隙17与开口13连通,以及,将第一件1的杆部5插进一对分隔开的支柱部16之间的空隙17中,并且,在各分隔开的支柱部16的侧缘处,对角方式设置一对凸出部16a,凸出部16a向内凸出,并且与杆部5的凹口部5a相对。所以,空隙17与除了肋壁6之外的杆部5横截面形状相似。此外,在各分隔开的支柱部16的外周面上,沿垂向以多级方式设置径向向上凸出的弹性叶片18,同时,在分隔开的支柱部16的内周面上,分别形成一对相似形的连接槽19,其中保持T形肋壁6。
据此,在使用上述结构的卡子,将作为车辆内装饰材料的顶装饰P1固定到作为车身板的顶盖P2上的情况下,为了使一体成型的第一件1和第二件2在安装之前成为一体,首先在其成型模具内部或者外部切断小桥片3,并且,按压第一件1的扩大头部4,以将第一件1的杆部5插进形成在分隔开的支柱部16之间的空隙17中。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一件1的杆部5在其末端矩形横截面的四个末端拐角处与第二件2的凸缘部11的开口13的边缘连接的关系,以较小的力就能切断小桥片3,而不会导致第一件1相对于第二件2倾斜或者摇动,从而可容易地进行第一件1和第二件2的装配操作。另外,依靠在杆部5末端处存在的楔面7,即使出现切下碎屑等的情况,碎屑等也能被楔面7吸收,从而,使得能将第一件1的杆部5可靠地插入在第二件2侧的空隙17中。
另外,在第一件1和第二件2成一体的状态下,如图6所示,在设置于第一件1杆部5上的装配凸出9与设置在第二件2开口13的内周面上的接合台肩15相接合的同时,使锁紧凸出8在下端侧与对应分隔开的支柱部16的内周面保持压接触。所以,在运送或者处理期间,第一件1和第二件2都不存在脱离的可能性,并且,在棱柱形杆部5的各外周面与各分隔开的支柱部16的内周面之间,连续地形成微小的间隙20。
据此,在使第一件1和第二件2成一体的状态下,该卡子与常规的单件卡子没有区别。
在达到第一件1和第二件2成一体的状态之后,使顶装饰P1重叠在顶盖P2上,以达到使其安装孔H1与H2对准的状态,并且,将支柱部12压进安装孔H1和H2中。然后,在将以多级方式设置于分隔开的支柱部16外周面上的弹性叶片18穿过安装孔H1和H2的过程中,弹性叶片18受到安装孔H1和H2内周面的挤压并弯曲,而且,在穿到安装孔H1和H2的背面侧之后,弹性叶片18恢复到其初始状态,从而阻止第二件2脱离安装孔H1和H2。结果,将顶装饰P1固定在顶盖P2上,如图7所示。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将第一件1的杆部5插入分隔开的支柱部16之间的空隙17,使分隔开的支柱部16彼此不再接近,因而,以与常规卡子相同的方式,能达到部件P1和P2两者的可靠且稳固的固定状态。另外,在将第二件2的支柱部12压进安装孔H1和H2时,即使分隔开的支柱部16的下端缘顶靠并且接触安装孔H1的孔缘,但由于第一件1的杆部5与第二件2的各分隔开的支柱部16彼此连接,因对应的肋壁6与连接槽19在其几乎全长上互相接合而不能彼此分开,所以,不存在分隔开的支柱部16的下端部无操作折起且不能压进安装孔H1和H2的可能性。同时,还能有效避免杆部5与分隔开的支柱部16之间的横向偏移。
另外,由于在第一件1棱柱形杆部5的角部处对角方式形成凹口部5a,并且,在第二件2各分隔开的支柱部16的侧缘处对角方式形成凸出部16a,这样,在杆部5的宽度方向上施加负荷的情况下,杆部5的相对凸出端缘邻接安装孔H1和H2的孔缘,从而能避免偏移。同时,可以避免各分隔开的支柱部16向杆部5侧倾倒,并且,也能避免分隔开的支柱部16相对安装孔H1和H2孔缘的击打声音。
安装孔H1和H2中反向取下卡子本身,以解除顶装饰P1与顶盖P2固定状态,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操作人员在用手指紧握第一件1的扩大头部4的同时,从第二件2的分隔开的支柱部16之间的空隙17中拉出第一件1的杆部5,利用间隙20(各形成在杆部5与各分隔开的支柱部16之间),将第一件1的杆部5从分隔开的支柱部16之间的空隙17中逐渐拉出。这时,如图8所示,锁紧凸出8与设置在开口13内周面上的接合台肩15不可分地接合。结果,不再阻碍空隙17内分隔开的支柱部16互相接近。此外,由于将锁紧凸出8设置在尽可能靠近杆部5最末端侧处,所以,如所描述的,几乎已不存在阻碍。
应当注意到,在拉出之前,设置在第一件1的杆部5上的装配凸出9与接合台肩15相接合,如上所述。然而,由于装配凸出9与接合台肩15可分离方式接合,所以,不用过大的力,就能将第一件1的杆部5从第二件2的空隙17拉出。同时,由于在装配凸出9下面的部分处形成细径部10,所以,在通过解除装配凸出9与接合台肩15之间的接合以从第二件2侧拉出第一件1的杆部5的情况下,拉出阻力在早期阶段显著减小,使得拉出更为容易。
据此,如果接着在继续紧握第一件1扩大头部4的同时,将第一件1连同处于锁定状态下的第二件2一起从安装孔H1和H2取下,由于空隙17,使分隔开的支柱部16很大程度上向内侧挠曲。所以,即使多级弹性叶片18斜向上延伸,实际上也不需要在相反方向上弯曲多级弹性叶片18,因而,用操作人员手指施加较轻的力就能取下卡子本身,而不需要使用常规方式中的工具。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第二件2凸缘部11下表面中设置凹槽14的关系,在诸如顶装饰P1和顶盖P2的总板厚相对较薄的情况下,很难使分隔开的支柱部16靠近凸缘部11的部分向内挠曲。然而,此时,因为第二件2的凸缘部11本身依靠凹槽14挠曲,能有效促进分隔开的支柱部16的向内挠曲,因而,在任何情况下,可以用操作人员的手指取下卡子自身,而不用使用工具。因此,即使顶装饰P1是由易损材料形成的,也不会易无操作导致顶装饰P1损坏。
应当注意到,在一旦从安装孔H1和H2取下卡子之后,再次使用该卡子来固定顶装饰P1和顶盖P2的情况下,预先应尽可能地使第一件1和第二件2成一体,并且如上所述将其作为整体推入安装孔H1和H2。但是,如果首先将第二件2单独推进安装孔H1和H2,并且随后将第一件1的杆部5推进第二件2的空隙17,就能用较小的力将具有多级弹性叶片18的第二件2支柱部12推进安装孔H1和H2中。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描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卡子。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卡子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在于:首先,如图9和图10所示,省去了形成在第一件1杆部5的两个侧面上的T形肋壁6,并且,在杆部5的两个端面上对角方式在轴向上新连续形成一对肋壁6,其与棱柱形杆部5共同形成S形,在肋壁6的末端缘处凸出方式设置一对侧锁紧凸出21。设置结构为,当要从第二件2的分隔开的支柱16之间的空隙17中拉出第一件1的杆部5时,使侧锁紧凸出21与形成在第二件2的凸缘部11下表面中的凹槽14相邻接,从而,更可靠地阻止杆部5离开空隙17。
为此,省略在第二件2的分隔开的支柱部16内周面中形成的连接槽19,取代方式为,在对角方式位于第二件2的分隔开的支柱部16上的端缘处,一体方式设置一对薄壁插接部16b,各薄壁插接部16b插进杆部5的侧面与各肋壁6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隙。因此,同时采用这样一种结构,其中:在将第一件1的杆部5插进第二件2的分隔开的支柱部16之间的空隙17的状态下,使杆部5与分隔开的支柱部16的下端部互相连接,使其彼此不能分开,而在第二件2的支柱部12压进安装孔H1和H2的情况下,又避免分隔开的支柱部16的下端部出现不希望的折起。
其次,如图11所示,在第一件1的扩大头部4的下表面上,形成台阶部4a,并且,在第二件2的凸缘部11的上表面上,也形成与其相对的台阶部11a。设置结构为,在第一件1和第二件2成一体的状态下,在第一件1的扩大头部4与第二件2的凸缘部11之间形成固定空隙,带来的结果是,如果操作人员在用手指握持第一件的扩大头部4时,从第二件2的分隔开的支柱部16之间的空隙17中拉出第一件1的杆部5,第一件1的扩大头部4可提升,以方便操作。应当注意到,显然,在这种情况下,扩大头部4在直径上大于凸缘部11。
据此,在利用上述结构的卡子将顶装饰P1类似地固定到顶盖P2上的情况下,同样地,为了使一体成型的第一件1和第二件2成为一体,如果首先切断小桥片3,将第一件1的杆部5插进形成在第二件2的分隔开的支柱部16之间的空隙17,可以使第一件1和第二件2成为一体。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在扩大头部4和凸缘部11之间形成固定空隙,并且各插接部16b(设置在第二件2的分隔开的支柱部16端缘处)接合在第一件1杆部5的侧面与各肋壁6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隙中,从而允许分隔开的支柱部16通过杆部5彼此连接,使其彼此不能分开。
在达到第一件1和第二件2成一体的状态之后,将顶装饰P1重叠在顶盖P2上,以达到使其安装孔H1与H2对准的状态,并且,将支柱部12压进安装孔H1和H2中。然后,在将以多级方式设置于分隔开的支柱部16外周面上的弹性叶片18穿过安装孔H1和H2的过程中,弹性叶片18受到安装孔H1和H2内周面的挤压并弯曲,而且,在穿到安装孔H1和H2的背面侧之后,弹性叶片18恢复到其初始状态,从而阻止第二件2脱离安装孔H1和H2。结果,尽管未具体图示,按照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将顶装饰P1可靠且牢固地固定在顶盖P2上。
在从安装孔H1和H2中反向取下卡子自身以解除顶装饰P1与顶盖P2固定状态的情况下,如果操作人员在用手指紧握第一件1的扩大头部4(由于存在空隙而提起来)的同时,从第二件2的分隔开的支柱部16之间的空隙17中拉出第一件1的杆部5,利用分别形成在杆部5与各分隔开的支柱部16之间的间隙20,将第一件1的杆部5从分隔开的支柱部16之间的空隙17中逐渐拉出。这时,使一对锁紧凸出8与设置在开口13内周面上的接合台肩15不可分地接合,并且,新设置的一对侧锁紧凸出21邻接形成在凸缘部11下表面中的凹槽14。所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依靠成对的接合和成对的邻接作用,能更可靠地阻止第一件1和第二件2误操作分离。应当注意到,结果,按照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方式,空隙17内分隔开的支柱部16互相接近的阻碍不存在了。
据此,如果随后在继续握持第一件1的扩大头部4的同时,将第一件1连同处于锁定状态下的第二件2一起从安装孔H1和H2取下,由于空隙17,使分隔开的支柱部16很大程度上向内挠曲,如图12所示。所以,即使多级弹性叶片18斜向上延伸,实际上也不需要在相反方向上弯曲多级弹性叶片18,因而,用操作人员手指施加较轻的力就能取下卡子自身,而不要使用常规方式中的工具。
工业适用性
与常规的整件卡子不同,根据本发明的卡子配置成包括两部分,包括第一件和第二件,并且这样使用第一件和第二件,以使其能相对彼此拉出及插入地成一体。所以,根据本发明的卡子,非常适合用于的情况是:在诸如将车辆内装饰材料固定到车身板上时,出现解除其固定状态要求的情况。

Claims (11)

1.一种卡子,包括:
第一件,具有:
头部;以及
杆部,所述杆部从所述头部的下表面延伸;以及,
第二件,具有:
凸缘部,所述凸缘部形成有开口;以及
支柱部,所述支柱部分隔开成为两个分隔开的支柱部,以在其间形成空隙,所述杆部插进该空隙中,该空隙与所述开口连通,
其中,所述分隔开的支柱部包括多个弹性叶片,所述弹性叶片在所述分隔开的支柱部的外周面上沿垂向以多级方式径向凸出,
其中,当通过所述开口将所述第一件的杆部插进所述分隔开的支柱部之间的所述空隙时,阻止所述分隔开的支柱部互相接近,
其中,在形成于所述第二件的凸缘部中的所述开口的内周面上,设置接合台肩,
其中,在靠近于所述第一件的杆部末端的外周面上,设置锁紧凸出,当从所述分隔开的支柱部之间的空隙中拉出所述杆部时,使所述锁紧凸出与所述接合台肩不可分地接合,
其中,在靠近于所述第一件杆部末端的外周面上,设置侧锁紧凸出,
其中,当从所述分隔开的支柱部之间的空隙中拉出所述杆部时,使所述侧锁紧凸出在分隔开的支柱部的外侧邻接于所述第二件的凸缘部的下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子,其中,在靠近于所述第一件杆部的基端的外周面上,设置装配凸出,以及,当将所述杆部插进所述分隔开的支柱部之间的空隙中时,使所述装配凸出与所述第二件侧上的接合台肩可分离地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子,其中,将位于设置所述第一件装配凸出的部分下方的所述杆部的部分,形成为细径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子,其中,在所述第二件的凸缘部的下表面中,形成平行于各所述分隔开的支柱部的凹槽,以及,
其中,当将所述杆部从分隔开的支柱部之间的空隙中拉出,侧锁紧凸出抵靠于所述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子,其中,在所述第一件的杆部上,以对角方式连续设置一对肋壁,以使所述肋壁和所述杆部能够形成S形横截面,以及,在所述第二件的分隔开的支柱部上,对角方式设置一对插接部,该一对插接部分别接合进入所述杆部侧面与各所述肋壁内周面之间的空隙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子,其中,通过小桥片,使所述第一件的末端缘与所述第二件凸缘部的开口边缘一体成型,以及,随后按压所述第一件的头部,以使所述第一件的杆部和所述第二件的支柱部成一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子,其中,所述第一件的杆部具有形成为棱柱形的中心部,并且赋予所述中心部两侧的每一侧以T形,所述杆部末端侧上的T形部分削成楔面,从而使所述杆部末端的余部形成为矩形横截面,通过小桥片,使所述第一件的杆部在所述矩形横截面的四个拐角处连接在所述第二件凸缘部的开口边缘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子,其中,所述第一件的杆部具有形成为棱柱形的中心部,并且赋予所述中心部两侧的每一侧以T形,所述杆部末端侧上的T形部分削成楔面,从而使所述杆部末端的余部形成为矩形横截面,在所述矩形横截面形状部分处设置所述锁紧凸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子,其中,所述第一件的杆部具有棱柱形状,以及,对角方式在其角部形成凹口,同时,使在所述第二件的分隔开的支柱部之间形成的所述空隙与所述杆部的横截面形状相似。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子,其中,在所述第一件的头部与所述第二件的凸缘部之间形成空隙,以及,使所述头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凸缘部的外径。
11.一种卡子,包括:
第一件,具有:
头部;以及
杆部,所述杆部从所述头部的下表面延伸;以及,
第二件,具有:
凸缘部,所述凸缘部形成有开口;以及
支柱部,所述支柱部分隔开成为两个分隔开的支柱部,以在其间形成空隙,所述杆部插进该空隙中,该空隙与所述开口连通,
其中,所述分隔开的支柱部包括多个弹性叶片,所述弹性叶片在所述分隔开的支柱部的外周面上沿垂向以多级方式径向凸出,
其中,当通过所述开口将所述第一件的杆部插进所述分隔开的支柱部之间的所述空隙时,阻止所述分隔开的支柱部互相接近,
其中,当将所述第一件的杆部插进所述分隔开的支柱部之间的空隙中时,至少使所述杆部与各所述分隔开的支柱部的下端部彼此连接,从而阻止隔开的支柱部折起,同时,当从所述分隔开的支柱部之间的所述空隙中拉出所述杆部时,解除所述杆部与各所述分隔开的支柱部的下端部之间的连接。
CNB2005800177744A 2004-05-31 2005-05-31 卡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135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60767 2004-05-31
JP160767/2004 2004-05-31
JP155796/2005 2005-05-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61157A CN1961157A (zh) 2007-05-09
CN100451357C true CN100451357C (zh) 2009-01-14

Family

ID=38072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8001777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1357C (zh) 2004-05-31 2005-05-31 卡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51357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2372A (zh) * 2009-11-09 2011-05-1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风扇固定件
CN107975525A (zh) * 2016-10-24 2018-05-01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多点接合的推夹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32009B2 (ja) * 2010-03-10 2014-03-05 大和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クリップ
US9812684B2 (en) 2010-11-09 2017-11-0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Using elastic averaging for alignment of battery stack, fuel cell stack, or other vehicle assembly
US9618026B2 (en) 2012-08-06 2017-04-1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emi-circular alignment features of an elastic averaging alignment system
US9463538B2 (en) 2012-08-13 2016-10-1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Alignment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US9556890B2 (en) 2013-01-31 2017-01-3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lastic alignment assembly for aligning mated components and method of reducing positional variation
US9278642B2 (en) 2013-04-04 2016-03-0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lastically deformable flange locator arrangement and method of reducing positional variation
US9388838B2 (en) 2013-04-04 2016-07-1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lastic retaining assembly for matable components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US9447840B2 (en) 2013-06-11 2016-09-2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lastically deformable energy management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aging energy absorption
US20140360824A1 (en) * 2013-06-11 2014-12-1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lastically deformable energy management arrangement and method of managing energy absorption
US9488205B2 (en) 2013-07-12 2016-11-0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Alignment arrangement for mated components and method
US9303667B2 (en) 2013-07-18 2016-04-0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Lobular elastic tube alignment system for providing precise four-way alignment of components
US9458876B2 (en) 2013-08-28 2016-10-0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lastically deformable alignment fastener and system
US9463831B2 (en) 2013-09-09 2016-10-1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lastic tube alignment and fastening system for providing precise alignment and fastening of components
US9457845B2 (en) 2013-10-02 2016-10-0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Lobular elastic tube alignment and retention system for providing precise alignment of components
US9511802B2 (en) 2013-10-03 2016-12-0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lastically averaged align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US9669774B2 (en) 2013-10-11 2017-06-0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Reconfigurable vehicle interior assembly
US9481317B2 (en) 2013-11-15 2016-11-0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lastically deformable clip and method
US9428123B2 (en) 2013-12-12 2016-08-3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Alignment and retention system for a flexible assembly
US9447806B2 (en) 2013-12-12 2016-09-2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elf-retaining alignment system for providing precise alignment and retention of components
US9599279B2 (en) 2013-12-19 2017-03-2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lastically deformable module installation assembly
US9446722B2 (en) 2013-12-19 2016-09-2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lastic averaging alignment member
CN104766773B (zh) * 2014-01-06 2017-04-12 西门子公司 卡接组件及其熔断器开关
US9541113B2 (en) 2014-01-09 2017-01-1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lastically averaged align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US9428046B2 (en) 2014-04-02 2016-08-3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Alignment and retention system for laterally slideably engageable mating components
US9657807B2 (en) 2014-04-23 2017-05-2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ystem for elastically averaging assembly of components
US9429176B2 (en) 2014-06-30 2016-08-3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lastically averaged align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DE102014216149A1 (de) * 2014-08-14 2016-02-18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Clip-Element,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Bauteilverbindung sowie Bauteilverbindung
US9758110B2 (en) 2015-01-12 2017-09-1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Coupling system
US10107319B2 (en) 2015-03-02 2018-10-2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lastically averaged align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JP6466310B2 (ja) * 2015-12-08 2019-02-06 株式会社ニフコ クリップ
GB2576956B (en) * 2018-09-10 2022-06-08 Intelligent Fixings Ltd Dowel fasteners
DE102019207681A1 (de) 2019-05-24 2020-11-26 Arnold Umformtechnik Gmbh & Co. Kg Verbindungselem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75805A (ja) * 1987-04-30 1988-11-14 株式会社 ニフコ ねじ受け具
JP2002019440A (ja) * 2000-07-07 2002-01-23 Piolax Inc ストラットの取付構造
CN1340136A (zh) * 1999-02-19 2002-03-13 拉皮德股份有限公司 由两个配合部件组成的两块板或类似物的固定装置
JP2002106519A (ja) * 2000-09-29 2002-04-10 Piolax Inc クリップ
JP2003182436A (ja) * 2001-12-20 2003-07-03 Nishikawa Kasei Co Ltd アシストグリップの取付構造
JP2003232318A (ja) * 2002-02-08 2003-08-22 Zen Kenchiku Sekkei Jimusho:Kk ファスナー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75805A (ja) * 1987-04-30 1988-11-14 株式会社 ニフコ ねじ受け具
CN1340136A (zh) * 1999-02-19 2002-03-13 拉皮德股份有限公司 由两个配合部件组成的两块板或类似物的固定装置
JP2002019440A (ja) * 2000-07-07 2002-01-23 Piolax Inc ストラットの取付構造
JP2002106519A (ja) * 2000-09-29 2002-04-10 Piolax Inc クリップ
JP2003182436A (ja) * 2001-12-20 2003-07-03 Nishikawa Kasei Co Ltd アシストグリップの取付構造
JP2003232318A (ja) * 2002-02-08 2003-08-22 Zen Kenchiku Sekkei Jimusho:Kk ファスナー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2372A (zh) * 2009-11-09 2011-05-1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风扇固定件
CN107975525A (zh) * 2016-10-24 2018-05-01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多点接合的推夹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61157A (zh) 2007-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51357C (zh) 卡子
US7862272B2 (en) Clip
US5980318A (en) Connector with a flexible beam for holding a terminal down and in position
US7413479B1 (en) Cover lock
JP4262470B2 (ja) 本留め用の雄パーツを有する連結具
GB1595799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struction and attaching means therefor
JP2001230021A (ja) コネクタ
JP3681601B2 (ja) コネクタの連結構造
EP2360070A1 (en) Wiper connector
CN102195208A (zh) 用于电接线盒中的配合部件的锁定结构
KR100609052B1 (ko) 와이퍼 조립체
US7461667B2 (en) Rib structure of a two-layer cover umbrella
JPH1170010A (ja) 板巻きバンドの駒の連結構造
US20220032483A1 (en) Utility knife button
CN211861979U (zh) 金属插扣
US6974354B2 (en) Bulb assembly
KR200150052Y1 (ko) 윈도우 와이퍼의 아암 체결구
CN217544391U (zh) 易拆卸限位结构
KR200224016Y1 (ko) 설비구조용 프로파일의 조립구조
WO2023123098A1 (zh) 剃须刀的手柄结构
KR100547425B1 (ko) 냉장고용 핸들
JP3456147B2 (ja) リテーナ付きコネクタ
KR20090130469A (ko) 자동차용 패스너
KR20090006800U (ko) 하우징 분해용 지그
KR200331241Y1 (ko) 조립식 파레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114

Termination date: 201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