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61979U - 金属插扣 - Google Patents

金属插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61979U
CN211861979U CN202020073479.2U CN202020073479U CN211861979U CN 211861979 U CN211861979 U CN 211861979U CN 202020073479 U CN202020073479 U CN 202020073479U CN 211861979 U CN211861979 U CN 2118619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ckle
elastic arm
pressing
assembly surface
metal inse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7347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晓春
石和武
朱晓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Changmei Plastic & Hard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Changmei Plastic & Hard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Changmei Plastic & Hard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Changmei Plastic & Hard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7347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619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619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619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扣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插扣,其包括公扣和母扣,公扣设有凸起,凸起包括装配面和抵接块,装配面上枢接有弹臂且装配面与弹臂之间设有扭簧,弹臂顶端设有突扣部,弹臂外侧设有按压部,突扣部和按压部之间设有导滑部;母扣包括扣接腔,扣接腔设有插口,插口内两侧设有抵接部,扣接腔两侧设有按压口,按压口内设有导扣块,导扣块包括引导部和卡扣部,突扣部沿引导部滑入卡扣部;本实用新型利用扭簧的弹性,使突扣部保持在卡扣部,插合方便简单便于人们使用,需分离公扣和母扣,通过按压按压部,使突扣部与卡扣部分离,拉动公扣即可以使公扣与母扣分离,公扣与母扣分离方式方便又简单,不必担心弹臂断裂,使用寿命长。

Description

金属插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扣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插扣。
背景技术
插扣一般包括公扣与母扣,其中公扣为凸形部件,往往为“山”字形,其包括扣体、设于扣体前端两侧的插脚及设于插脚之间的导向块,而母扣则为凹形部件,提供插脚及导向块插入时相适配的空间,公、母扣的末端均设有穿过织带的穿孔,当公扣与母扣相插合时,实现扣合或束紧功能。
然而现有的塑料插扣一般靠插脚自身的弹性实现插扣分离或插合,按压插脚分离时手感生硬,同时使用时间长久后,由于插脚的老化,插扣变硬插合效果变差,影响公扣与母扣扣合或束紧的效果,甚至插脚会出现断裂的问题,无法维修,影响使用。
为此,有必要研发一款便于分离或插合且使用寿命长的插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插扣,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插扣不便于分离或插合且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属插扣,其包括公扣和母扣,所述公扣前端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包括装配面和抵接块,所述装配面位于两所述抵接块之间,所述装配面上枢接有弹臂且所述装配面与弹臂之间设有扭簧,所述弹臂的顶端设有突扣部,所述弹臂的外侧设有向外突出的按压部,所述突扣部和所述按压部之间设有导滑部;
所述母扣包括扣接腔,所述扣接腔前端设有插口,所述插口内两侧设有抵接部,所述扣接腔两侧设有按压口,所述按压口内侧上下端均设有导扣块,所述导扣块包括引导部和卡扣部,所述突扣部沿所述引导部滑入所述卡扣部。
进一步地,所述装配面设有枢接座,所述弹臂尾端设有轴孔,所述轴孔中设有枢轴,所述枢轴与所述枢接座转动连接,所述扭簧套设于所述枢接座上,所述扭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装配面,所述扭簧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弹臂尾端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装配面与所述扭簧抵接处设有装配面抵接槽。
进一步地,所述弹臂尾端内侧与所述扭簧的抵接处设有弹臂抵接槽。
进一步地,所述导滑部呈弧形。
进一步地,两所述装配面之间设有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母扣的后端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呈凸形,所述开口对应所述导扣块的位置设有挡片。
进一步地,所述插口呈W形。
进一步地,所述按压口呈V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金属插扣,使用时,将所述弹臂对准所述插口,所述导滑部沿所述插口内两侧的抵接部滑动,迫使所述弹臂向内收缩滑入所述扣接腔,同时也使所述扭簧收缩,所述突扣部沿所述引导部滑入所述卡扣部,实现扣合锁紧的作用,由于所述弹臂枢接于所述装配面上,利用所述扭簧的弹性,使所述突扣部持续保持在所述卡扣部中,使扣合锁紧效果持续可靠,同时插合方便简单便于人们使用;
在所述公扣和所述母扣扣合后,所述凸起上下两端抵接于所述扣接腔内壁,起限位的作用,使所述公扣和所述母扣不易上下松动;
在所述公扣和所述母扣扣合后,所述抵接块抵接于所述插口内两侧的抵接部,起限位的作用,使所述公扣和所述母扣不易左右松动;
在所述公扣和所述母扣扣合后,所述按压部处于所述按压口中,当需分离所述公扣和所述母扣,通过按压所述按压口中的所述按压部迫使所述扭簧收缩,使所述突扣部与所述卡扣部分离,拉动所述公扣即可以使所述公扣与所述母扣分离,所述公扣与所述母扣分离方式方便又简单,由于所述扭簧富有弹性,按压手感良好,不必担心所述弹臂断裂,如所述扭簧失去弹性,更换即可,维护方便,使插扣经久耐用,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的公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的母扣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公扣、2~母扣、3~弹臂、4~扭簧、11~凸起、12~装配面、13~抵接块、21~扣接腔、22~插口、23~按压口、24~导扣块、25~开口、26~挡片、31~突扣部、32~按压部、33~导滑部、34~轴孔、35~枢轴、36~弹臂抵接槽、121~枢接座、123~装配面抵接槽、124~加强筋、221~抵接部、241~引导部、242~卡扣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提供一种金属插扣,其包括公扣1和母扣2,所述公扣1前端设有凸起11,所述凸起11包括装配面12和抵接块13,所述装配面12位于两所述抵接块13之间,所述装配面12上枢接有弹臂3且所述装配面12与弹臂3之间设有扭簧4,所述弹臂3的顶端设有突扣部31,所述弹臂3的外侧设有向外突出的按压部32,所述突扣部31和所述按压部32之间设有导滑部33;
所述母扣2包括扣接腔21,所述扣接腔21前端设有插口22,所述插口22内两侧设有抵接部221,所述扣接腔21两侧设有按压口23,所述按压口23内侧上下端均设有导扣块24,所述导扣块24包括引导部241和卡扣部242,所述突扣部31沿所述引导部241滑入所述卡扣部242。
具体地,所述公扣1前端设有凸起11,所述凸起11包括装配面12和抵接块13,两所述装配面12设于两所述抵接块13之间,每一所述装配面12上都枢接有一弹臂3且所述装配面12与弹臂3之间设有扭簧4,利用所述扭簧4使所述弹臂3具有弹性,可以开合的弹动,所述弹臂3的顶端设有突扣部31,所述弹臂3的外侧设有向外突出的按压部32,所述突扣部31和所述按压部32之间设有导滑部33,通过所述导滑部33使所述弹臂3滑入所述扣接腔21时方便又顺畅;
所述母扣2包括扣接腔21,所述扣接腔21前端设有插口22,所述插口22内两侧设有抵接部221,所述扣接腔21两侧设有按压口23,当所述公扣1和所述母扣2扣合后,所述按压部32处于所述按压口23中,通过所述按压口23即可很方便的按压到所述按压部32,使于所述公扣1和所述母扣2分离;
所述按压口23内侧上下端均设有导扣块24,所述导扣块24包括引导部241和卡扣部242,所述突扣部31沿所述引导部241滑入所述卡扣部242,使所述公扣1和所述母扣2扣合锁紧,操作简单。
使用时,将所述弹臂3对准所述插口22,所述导滑部33沿所述插口22内两侧的抵接部221滑动,迫使所述弹臂3向内收缩滑入所述扣接腔21,同时也使所述扭簧4收缩,所述突扣部31沿所述引导部241滑入所述卡扣部242,实现扣合锁紧的作用,由于所述弹臂3枢接于所述装配面12上,利用所述扭簧4的弹性,使所述突扣部31持续保持在所述卡扣部242中,使扣合锁紧效果持续可靠,同时插合方便简单便于人们使用;
在所述公扣1和所述母扣2扣合后,所述凸起11上下两端抵接于所述扣接腔21内壁,起限位的作用,使所述公扣1和所述母扣2不易上下松动;
在所述公扣1和所述母扣2扣合后,所述抵接块13抵接于所述插口22内两侧的抵接部221,起限位的作用,使所述公扣1和所述母扣2不易左右松动;
在所述公扣1和所述母扣2扣合后,所述按压部32处于所述按压口23中,当需分离所述公扣1和所述母扣2,通过按压所述按压口23中的所述按压部32迫使所述扭簧4收缩,使所述突扣部31与所述卡扣部242分离,拉动所述公扣1即可以使所述公扣1与所述母扣2分离,所述公扣1与所述母扣2分离方式方便又简单,由于所述扭簧4富有弹性,按压手感良好,不必担心所述弹臂3断裂,如所述扭簧4失去弹性,更换即可,维护方便,使插扣经久耐用,使用寿命长。
参见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装配面12设有枢接座121,所述弹臂3尾端设有轴孔34,所述轴孔34中设有枢轴35,所述枢轴35与所述枢接座121转动连接,所述扭簧4套设于所述枢接座121上,所述扭簧4的一端抵接于所述装配面12,所述扭簧4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弹臂3尾端内侧。
具体地,所述装配面12设有枢接座121,所述弹臂3尾端设有轴孔34,所述轴孔34中设有枢轴35,所述枢轴35与所述枢接座121转动连接,所述扭簧4套设于所述枢接座121上,所述扭簧4的一端抵接于所述装配面12,所述扭簧4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弹臂3尾端内侧,使所述扭簧4左右两端抵接于所述装配面12与弹臂3之间,使所述弹臂3枢接所述装配面12上,同时使所述弹臂3具有弹性,可以开合的弹动。
参见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装配面12与所述扭簧4抵接处设有装配面抵接槽123。
具体地,通过所述装配面12与所述扭簧4抵接处设有装配面抵接槽123,使所述扭簧4抵接于所述装配面12时不易滑动位移,确保工作的稳定性。
参见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弹臂3尾端内侧与所述扭簧4的抵接处设有弹臂抵接槽36。
具体地,通过所述弹臂3尾端内侧与所述扭簧4的抵接处设有弹臂抵接槽36,使所述扭簧4抵接于所述弹臂3尾端内侧时不易滑动位移,确保工作的稳定性。
参见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滑部33呈弧形。
具体地,通过将所述导滑部33设置呈弧形,使所述导滑部33沿所述抵接部221滑动时更顺畅,实现使所述导滑部33滑入所述扣接腔21迫使所述弹臂3向内收缩。
参见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两所述装配面12之间设有加强筋124。
具体地,通过加强筋124使两所述装配面12连接更牢固。
参见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母扣2的后端设有开口25,所述开口25呈凸形,所述开口25对应所述导扣块24的位置设有挡片26。
具体地,所述母扣2的后端设有开口25,所述开口25呈凸形,通过所述开口25可以节省材料,同时可以实时查到所述公扣1和所述母扣2扣合的情况;
所述开口25对应所述导扣块24的位置设有挡片26,通过所述挡片26遮挡所述导扣块24处,避免所述突扣部31沿所述引导部241滑入所述卡扣部242时外物阻挡或干涉,影响所述公扣1和所述母扣2扣合。
参见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插口22呈W形。
具体地,通过将所述插口22设置呈W形,使母扣2外观新颖同时节省材料。
参见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按压口23呈V形。
具体地,通过将所述按压口23呈V形,使母扣2外观新颖又节省材料,当所述公扣1和所述母扣2处于扣合时,呈V形的按压口23使所述按压部32处于所述按压口23的内部,避免误触所述按压部32使所述公扣1和所述母扣2分离,起保护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金属插扣,包括公扣(1)和母扣(2),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扣(1)前端设有凸起(11),所述凸起(11)包括装配面(12)和抵接块(13),所述装配面(12)位于两所述抵接块(13)之间,所述装配面(12)上枢接有弹臂(3)且所述装配面(12)与弹臂(3)之间设有扭簧(4),所述弹臂(3)的顶端设有突扣部(31),所述弹臂(3)的外侧设有向外突出的按压部(32),所述突扣部(31)和所述按压部(32)之间设有导滑部(33);
所述母扣(2)包括扣接腔(21),所述扣接腔(21)前端设有插口(22),所述插口(22)内两侧设有抵接部(221),所述扣接腔(21)两侧设有按压口(23),所述按压口(23)内侧上下端均设有导扣块(24),所述导扣块(24)包括引导部(241)和卡扣部(242),所述突扣部(31)沿所述引导部(241)滑入所述卡扣部(2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插扣,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面(12)设有枢接座(121),所述弹臂(3)尾端设有轴孔(34),所述轴孔(34)中设有枢轴(35),所述枢轴(35)与所述枢接座(121)转动连接,所述扭簧(4)套设于所述枢接座(121)上,所述扭簧(4)的一端抵接于所述装配面(12),所述扭簧(4)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弹臂(3)尾端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插扣,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面(12)与所述扭簧(4)抵接处设有装配面抵接槽(12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插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弹臂(3)尾端内侧与所述扭簧(4)的抵接处设有弹臂抵接槽(3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插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滑部(33)呈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插扣,其特征在于:两所述装配面(12)之间设有加强筋(12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插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扣(2)的后端设有开口(25),所述开口(25)呈凸形,所述开口(25)对应所述导扣块(24)的位置设有挡片(2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插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22)呈W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插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口(23)呈V形。
CN202020073479.2U 2020-01-14 2020-01-14 金属插扣 Active CN2118619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73479.2U CN211861979U (zh) 2020-01-14 2020-01-14 金属插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73479.2U CN211861979U (zh) 2020-01-14 2020-01-14 金属插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61979U true CN211861979U (zh) 2020-11-06

Family

ID=73261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73479.2U Active CN211861979U (zh) 2020-01-14 2020-01-14 金属插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619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0894A1 (zh) * 2022-06-28 2024-01-04 中山市伟泰宠物用品有限公司 能快速扣合的插扣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0894A1 (zh) * 2022-06-28 2024-01-04 中山市伟泰宠物用品有限公司 能快速扣合的插扣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46632B2 (en) Utility knife
US4811505A (en) Excavating tooth assembly
US7516550B2 (en) Saw tool
EP0501502B1 (en) Low insertion/withdrawal-force connector
EP0640300B1 (en) Auto-lock slider for concealed slide fastener
US5794347A (en) Knife/sheath locking device
GB2082245A (en) Angle or ball joint
WO2010038308A1 (ja) バックル
US5915793A (en) Knife/sheath locking device
US20200315304A1 (en) Insert for a watch bracelet
US5865653A (en) Connector
CN211861979U (zh) 金属插扣
TWI399183B (zh) A slide fastener with an automatic stop device
US10588383B2 (en) Buckle
CN218219383U (zh) 防夹拉链的下止装置及其组装结构
TWI669082B (zh) 滑件及具備其之拉鏈
US20220117362A1 (en) Plug for buckle, and buckle
JPS6328886Y2 (zh)
CN213816322U (zh) 一种电池仓结构
CN213281778U (zh) 一种莫哈比自锁插扣组件
CN214509813U (zh) 一种单开插扣
CN219742013U (zh) 安全插扣
CN218472421U (zh) 一种对插锁扣式防水端子连接器
CN211776515U (zh) 把手组件和锁具
CN219917704U (zh) 连接器壳体组件和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Feng Xiaochun

Inventor after: Shi Hewu

Inventor before: Feng Xiaochun

Inventor before: Shi Hewu

Inventor before: Zhu Xiao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