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65032B - 成像设备及成像方法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及成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65032B
CN101665032B CN200910171757.6A CN200910171757A CN101665032B CN 101665032 B CN101665032 B CN 101665032B CN 200910171757 A CN200910171757 A CN 200910171757A CN 101665032 B CN101665032 B CN 1016650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ing sheet
thermal transfer
protective layer
image receiving
color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7175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65032A (zh
Inventor
吉村嘉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650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50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650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503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41J2/32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by selective transfer of ink from ink carrier, e.g. from ink ribbon or she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3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thermal heads
    • B41J2202/33Thermal printer with pre-coating or post-coating ribbon syste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7Surface bonding means and/or assemblymeans with work feeding or handling means
    • Y10T156/1702For plural parts or plural areas of single part
    • Y10T156/1705Lamina transferred to base from adhered flexible web or sheet type carrier

Landscapes

  • Thermal Transfer Or Thermal Recording In General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及成像方法,该成像设备包括:传输部分,构造为传输热转印片;搬运部分,构造为搬运热转印接收片;热头,构造为通过施加热能将热转印片的彩色材料层和保护层依次热转印到热转印接收片;以及控制部分,构造为控制热能,其中该控制部分构造为在印刷条件下印刷图像,该印刷条件为在热转印彩色材料层之前和之后热转印接收片在增加方向上的厚度变化ΔH满足0<ΔH,并且在热转印保护层之前和之后热转印接收片在增加方向上的厚度变化ΔL满足ΔL<0。

Description

成像设备及成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像设备以及成像方法,该成像设备构造为通过在热转印接收片的表面上形成所希望的凹凸(irregularity)而能够提供丝状纹理的图像(silk-textured image),在该成像方法中通过在热转印接收片的表面上形成所希望的凹凸可以提供丝状纹理的图像。
背景技术
升华型油墨热转印记录技术是一种成像技术,其既不是银盐照相(silver-salt photographic)方法,也不是电子照相方法,并且用易于保养的小型设备即时地提供与银盐彩色照相类似的图像。这类成像的原理如下:根据图像信号控制的热能提供给热头,热转印片上的彩色材料由于热能而相变(熔化或升华),并转印到记录片上,由此形成具有灰度的图像。这种记录技术采用染料作为彩色材料,该染料非常清晰并高度透明。出于这样的原因,利用这种记录技术可以提供半色调再现性和灰度特性优良的图像,并且该图像具有相当于银盐照相图像的质量。
随着近年来各个家庭广泛使用计算机的趋势,各种记录技术已经大量地应用于家庭,如升华型油墨热转印记录技术和喷墨记录技术。随着近来数字相机显著增长的趋势,对提供与银盐照相图像相当的高图像质量的照相印刷的需求不断增加印刷印刷。
在对照相印刷所要求的各种特征中,特征之一是提供丝状纹理的图像。由银盐照相方法提供的丝状纹理图像形成为在它们的表面上具有微小的凹凸,由此引起光散射并减少镜面反射。丝状纹理的图像在它们的表面上保持轻微的光泽并同时具有降低的图像清晰度,由此提供高质量的外观。丝状纹理图像的形成是有利于增加高质量外观到大照相图像的技术,特别是肖像大小的图像。在升华型油墨热转印记录技术中也要求形成这样的丝状纹理图像。
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6-182012披露了通过层叠热转印图像接收片(thermal transfer image receiving sheet)和热转印片并且加热层叠的各片而形成印刷物的方法,该转印图像接收片包括基板和基板上的接收层,该热转印片包括基板和在该基板上的包含升华染料的染料层。具体地,热转印的图像通过升华染料形成在接收层上,保护层接着用热转印片热转印到热转印图像的至少一部分上,其中该热转印片包括基板和可热转印在该基板上的保护层。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6-182012也提出了用于形成印刷物的方法,该印刷物的表面在加热的条件下通过用表面上具有凹凸的压花板(embossed plate)冲压保护层的至少一部分而变得不光滑。然而,根据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6-182012的形成印刷物的方法要用额外的大设备与印刷机一起执行,从而增加了额外的成本。这种方法也通过与印刷步骤一起的额外步骤来执行,从而降低了生产率。
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0-153674披露了用于颜料热转印的颜料供体元件(pigment-donor element),该元件包括在基板上的包含在粘合剂中的图像颜料的至少一个颜料层区域和构成可转印的保护层的区域。具体地讲,构成可转印的保护层的区域的尺寸基本上与颜料层区域的尺寸相同。保护层包含未膨胀的合成热塑聚合物微球,该微球在未膨胀状态下的直径在5到20μm的范围内。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0-153674提出,为了将不光滑表面(matte surface)添加到图像接收层的表面,在加热使保护层转印到图像接收层时,该微球的直径膨胀到20到120μm的范围内。然而,采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0-153674披露的方法没有提供用于形成丝状纹理图像的表面凹凸,并且没有提供相当于银盐照相图像的丝状纹理。此外,由于保护层包含微球,所以利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0-153674披露的方法提供了不光滑表面,因此不能根据需要进行形成光泽图像和形成丝状纹理图像之间的转换。
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4-106260披露了形成保护层的方法,其中保护层通过保护层转印片而热转印到接收物上的图像上,并且保护层的表面的光泽可以通过控制热转印时的加热程度而改变。在保护层转印片中,由热塑树脂和无机层化合物组成的保护层以及可热转印的粘合层依次堆叠在基板上。然而,利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4-106260中披露的方法仅提供了保护层的表面的光泽上的变化,而没有在表面上提供用于形成丝状纹理图像的凹凸。因此,没有提供相当于银盐照相图像的丝状纹理。
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7-076332披露,当将热转印片的彩色材料层热转印到记录介质上时由下面的公式(1)确定记录介质厚度上的变化Dx,并且将热转印片的保护层热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热转印图像上时由下面的公式(2)确定记录介质厚度上的变化Dy时,控制记录介质的输运速度使得满足Dy≥Dx。
Dx=|Lb-La|…(1)
Dy=|Lc-La|…(2)
La=图像形成之前记录介质的厚度
Lb=图像形成之后记录介质在具有最小厚度位置处的厚度
Lc=在热头施加能够将保护层热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最小热能的情况下记录介质的厚度
具体地讲,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7-076332提出,用于提供丝状纹理图像的表面凹凸如下形成:在热转印彩色材料层时增大记录介质的输运速度,从而减少在热转印彩色材料层时记录介质在厚度方向上的塌陷程度;并且在热转印保护层时减小记录介质的输运速度,从而增加在热转印保护层时记录介质在厚度方向上的塌陷程度。然而,在此情况下,由于在热转印彩色材料层时记录介质在厚度方向上塌陷,所以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在热转印保护层时没有提供足够大的塌陷余量来形成具有大高度差的能提供相当于银盐照相图像的丝状纹理的凹凸。
发明内容
从而,期望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及成像方法,该成像设备构造为能够通过在热转印接收片的表面上形成期望的凹凸来提供丝状纹理图像,该成像方法中丝状纹理图像能够通过在热转印接收片的表面上形成期望的凹凸来提供。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设备包括:传输部分(transporting section),构造为传输热转印片,彩色材料层和保护层沿该热转印片的传输方向依次布置在该热转印片上;搬送部分(carrying section),构造为搬送热转印接收片,在该热转印接收片中至少用于接收彩色材料的彩色材料接收层(colormaterial receiving sheet)形成在支撑体上;热头,构造为在该彩色材料层和该保护层设置为面对该热转印接收片的该彩色材料接收层的状态下,通过向该热转印片的该彩色材料层和该保护层施加热能,将该热转印片的该彩色材料层和该保护层依次热转印到该热转印接收片上;以及控制部分,构造为控制该热头的热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传输热转印片,彩色材料层和保护层沿传输方向依次布置在该热转印片上;搬送热转印接收片,在该热转印接收片中至少用于接收彩色材料的彩色材料接收层形成在支撑体上;在该彩色材料层设置为面对该热转印接收片的该彩色材料接收层的状态下,通过热头向该热转印片的该彩色材料层施加热能以将该热转印片的该彩色材料层热转印到该热转印接收片的该彩色材料接收层上而形成图像;以及在该保护层设置为面对形成在该热转印接收片上的图像的情况下,通过热头向该热转印片的该保护层施加热能,将该热转印片的该保护层热转印到形成在该热转印接收片上的该图像上。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中,在印刷条件下印刷图像,在该印刷条件下,在热转印该彩色材料层之前和之后由下述公式(1)表示的该热转印接收片在增加方向上的厚度变化ΔH满足0<ΔH,并且在热转印该保护层之前和之后由下述公式(2)表示的该热转印接收片在该增加方向上的厚度变化ΔL满足ΔL<0。
ΔH=(在热转印彩色材料层之后热转印接收片的厚度)-(在热转印彩色材料层之前热转印接收片的厚度)…(1)
ΔL=(在热转印保护层之后热转印接收片的厚度)-(在热转印保护层之前热转印接收片的厚度)…(2)
在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中,该控制部分构造为根据凹凸图案而将该保护层热转印到该热转印接收片上,在热转印该保护层时该凹凸图案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热能区域,分别由在热转印该保护层时施加的不同热能e1、e2和e3形成,并且分别施加给该第一、第二和第三热能区域的该热能e1、e2和e3相对于能够将该保护层热转印到该热转印接收片上的最小热能e0满足由下面的公式(3)表示的关系。
第一热能e1>第二热能e2>e0>第三热能e3…(3)
在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中,在该保护层热转印时该凹凸图案包括在第一热能区域和第二热能区域之间的边界处的第三热能区域。
在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中,热转印接收片至少包括在彩色材料接收层和支撑体之间的中间层;并且该中间层包含中空粒子。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在印刷条件下印刷图像,期望的凹凸形成在印刷物的表面上,该印刷条件为:在热转印彩色材料层之前和之后热转印接收片在增加方向上的厚度变化ΔH满足0<ΔH,并且在热转印保护层之前和之后热转印接收片在增加方向上的厚度变化ΔL满足ΔL<0。因此,可以提供高质量的丝状纹理图像。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构造;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设备采用的转印接收片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设备采用的热转印片的截面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热头的主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框图;
图6是图线,沿横坐标轴绘制印刷时的灰度,沿纵坐标轴绘制热转印接收片A厚度上的变化;
图7是图线,沿横坐标轴绘制印刷时的灰度,沿纵坐标轴绘制热转印接收片B厚度上的变化;
图8(A)示出了示例1中在热转印保护层时热转印接收片的宽度方向上的输入信号波形,图8(B)示出了在热转印保护层之后热转印接收片的截面图,该截面图所示对应于波形;
图9(A)示出了示例2中在热转印保护层时热转印接收片的宽度方向上的输入信号波形,图9(B)示出了在热转印保护层之后热转印接收片的截面图,该截面图所示对应于波形;
图10(A)示出了比较例1中在热转印保护层时热转印接收片的宽度方向上的输入信号波形,图10(B)示出了在热转印保护层之后热转印接收片的截面图,该截面图所示对应于波形;
图11(A)示出了比较例2中在热转印保护层时热转印接收片的宽度方向上的输入信号波形,图11(B)示出了在热转印保护层之后热转印接收片的截面图,该截面图所示对应于波形;以及
图12(A)示出了比较例3中在热转印保护层时热转印接收片的宽度方向上的输入信号波形,图12(B)示出了在热转印保护层之后热转印接收片的截面图,该截面图所示对应于波形。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升华型成像设备。
参照图1,成像设备1构造为,在图像印刷时搬送用作印刷记录介质2(诸如印刷纸)的热转印接收片2,而构成搬送部分3的引导辊(guide roller)4引导热转印接收片2,并且主动轮(capstan)5和夹紧辊6(pinch roller)保持其间的热转印接收片2。成像设备1配备有容放热转印片7的盒(cartridge)。构成传输部分8的拉紧卷筒(take-up reel)9旋转,从而热转印片7从供给卷筒(supply reel)10传输到拉紧卷筒9。热头11和压紧滚筒(platen roller)12布置为在图像印刷位置处彼此面对,在该位置热转印片7的油墨热转印到热转印接收片2。当热转印片7被热头11以一定的压力压向热转印接收片2时,热转印片7的染料被升华并热转印到热转印接收片2。
参照图2,将描述热转印接收片2。热转印接收片2包括支撑体2a、中间层2b、彩色材料接收层2c和背涂布层2d。中间层2b设置在支撑体2a的表面上,彩色材料接收层2c设置在中间层2b上。背涂布层2d形成在支撑体2a的另一表面上。
支撑体2a的示例包括主要由纤维素纸浆组成的纸和合成树脂膜。主要由纤维素纸浆组成的纸的示例包括无木浆纸、含木浆纸、涂料纸和树脂层叠纸。合成树脂膜由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酰胺、聚氯乙烯和聚碳酸酯构成。应当注意的是,支撑体2a不限于这些示例,并可以是通过层叠这些树脂膜而获得的多层膜。作为选择,可以层叠另一个膜和主要由纤维素纸浆组成的支撑体2a而形成多层膜。
中间层2b通过层叠包含中空粒子(hollow particle)的层而形成。这种中空粒子的示例是微胶囊,该微胶囊由低沸点碳氢化合物的芯(core)和诸如偏二氯乙烯或者丙烯腈的热塑树脂的外壳(shell)构成。这种中空粒子的可购买到的产品的示例包括DAIFORM(由Dainichiseika Color&ChemicalsMfg.Co.,Ltd.制造)和Matsumoto Microsphere F-series(由MatsumotoYushi-Seiyaku Co.,Ltd.制造)。应当注意的是,包含于中间层2b中的中空粒子不限于上述示例。中空粒子层可以这样形成:涂覆非泡沫状的物质,随后在干燥步骤中使此涂覆物质产生泡沫。作为选择,其中中空粒子被预先发泡的涂覆液可以被制备并涂覆以形成中空粒子层。
优选地,中空粒子层采用的粘合剂树脂是水溶性聚合物或者分散在水中的树脂。这种粘合剂树脂的示例包括聚乙烯醇、羧基改性聚乙烯醇(carboxyl-modified polyvinyl alcohol)、乙酰乙酰基改性聚乙烯醇(acetoacetyl-modified polyvinyl alcohol)、丙烯酸基乳剂、丙烯酸酯基乳剂、苯乙烯丙烯酸基乳剂(styrene-acrylic-based emulsion)、苯乙烯丁二烯基胶乳(styrene-butadiene-based latex)和丙烯腈丁二烯基胶乳(acrylonitrile-butadiene-based latex)。中空粒子层采用的粘合剂树脂不限于这些示例,而是可采用水溶性聚合物或者在水中扩散的树脂。
例如,用凹版式涂布机(gravure coater)、辊式涂布机(roll coater)、模式涂布机(die coater)、帘式涂布机(curtain coater)、刮刀涂布机(blade coater)或者线刮刀(wire blade)来涂覆这样的中空粒子层。涂覆的中空粒子层的固体含量优选为1至100g/m2,更优选地为5至50g/m2。当涂覆的中空粒子层的固体含量为1g/m2或者更大时,可以提供足够高的热绝缘性和缓冲性。当涂覆的中空粒子层的固体含量为100g/m2或者更小时,可以防止饱和状态。
彩色材料接收层2c设置在中间层2b的表面上。彩色材料接收层2c构造为接收从热转印片7热转印的染料并且保持所接收的染料。彩色材料接收层2c由例如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聚乙烯缩丁醛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醋酸乙烯树脂、聚氯乙烯-聚醋酸乙烯共聚物树脂、醋酸纤维塑料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或者聚酰胺树脂形成。作为选择,彩色材料接收层2c可以由不同于这些示例的树脂形成,只要所得的彩色材料接收层2c具有与从墨带(ink ribbon)热转印的染料的高兼容性、热转印后墨带的高可脱离性以及与叠层树脂的高兼容性。彩色材料接收层2c可以由还包含交联剂、脱离剂(release agent)、填料、抗氧化剂或紫外线吸收剂等的树脂形成。
涂覆的彩色材料接收层2c的固体含量优选为1至15g/m2,并且更优选为2至10g/m2。当涂覆的彩色材料接收层2c的固体含量为1g/m2或者更大时,可以提高涂覆材料的膜形成特性。具体地讲,彩色材料接收层2c可以形成为平坦的,而不受支撑体2a和中间层2b中凹凸的影响。当涂覆的彩色材料接收层2c的固体含量为15g/m2或者更少时,可以抑制抗从热头11施加的热能的热绝缘作用的下降,并且可以抑制印刷图像的密度的下降。此外,可以抑制彩色材料接收层2c的各种问题的产生,例如产生裂纹或者卷曲。
背涂布层2d形成在支撑体2a的另一个表面上。当背涂布层2d与彩色材料接收层2c接触时,背涂布层2d旨在抑制彩色材料接收层2c的刮擦。背涂布层2d还旨在抑制静电、抑制热转印接收片2的卷曲,并减少热转印接收片2与引导辊4和压紧滚筒12之间的摩擦力等。因此,提高了印刷时印刷机搬送热转印接收片2的能力。背涂布层2d由树脂和填料构成。该树脂的优选示例是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聚酯树脂、苯酚树脂、尿烷树脂、三聚氰胺树脂(melamine resin)、聚乙烯醇缩醛树脂(polyvinyl acetal resin)或者聚乙烯缩丁醛树脂(polyvinyl butyral resin)。该填料的优选示例包括各种有机填料和无机填料。有机填料的代表性示例是尼龙填料、纤维素填料、苯代三聚氰胺填料(benzoguanamine filler)、苯乙烯填料、丙烯酸填料或者硅酮填料。无机填料的代表性示例为硅石、滑石、粘土、高岭土(kaoline)、云母、蒙脱石(smectite)、硫酸钡、二氧化钛或者碳酸钙。
热转印接收片2具有上述构造,其中中间层2b由包含中空粒子的叠层构成。结果,中空粒子通过在热转印彩色材料层时施加的热能而略微膨胀,并且因此可以抑制在热转印彩色材料层时非故意形成的凹凸。此时,在热转印接收片2中,可以提高中间层2b和彩色材料接收层2c之间的粘合性,并且还可以提高热转印接收片2抗热头11施加的预定压力的缓冲性。
通过用下述的热头11选择性地改变热转印保护层7f时的热能,在施加给热转印接收片2的中间层2b的热能上产生变化。结果,存在这样的变化,其中中间层2b的中空粒子塌陷,并因此形成期望的凹凸图案。因此,热转印接收片2的表面被任意地表面处理以具有丝状纹理。在此情况下,由于热转印接收片2的中空粒子在热转印彩色材料层时被热能膨胀,所以可以使热转印保护层7f时热转印接收片2的塌陷余量(collapse margin)大于现有的热转印接收片,现有的热转印接收片在热转印彩色材料层时在厚度方向上塌陷。因此,可以由热转印接收片2形成具有足够大的高度差的凹凸图案。
应当注意的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热转印接收片2的构造不限于此,只要中间层2b和彩色材料接收层2c形成在支撑体2a上。
参照图3,将描述热转印片7的构造。彩色材料层7b、7c、7d和7e以及保护层7f沿纵向方向布置在支撑体7a的表面上,彩色材料层7b、7c、7d和7e由形成图像的黄、洋红、青和黑的各染料和热塑树脂构成,保护层7f构造为保护图像的表面并由例如相同的热塑树脂构成,支撑体7a由诸如聚酯膜或者聚苯乙烯膜的合成树脂膜构成。彩色材料层7b、7c、7d和7e以及保护层7f布置为单元。这样的单元依次布置在支撑体7a的纵向方向上。通过热头11施加热能,彩色材料层7b、7c、7d和7e以及保护层7f根据要印刷的图像数据依次热转印到热转印接收片2的彩色材料接收层2c。
应当注意的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热转印片7的构造不受限制,只要热转印片7至少包括保护层7f以及彩色材料层7b、7c、7d和7e中的任一个。例如,热转印片7可以由彩色材料层7e(黑)和保护层7f构成。作为选择,热转印片7可以由彩色材料层7b(黄)、7c(洋红)、7e(青)和保护层7f构成。
参照图4,将描述热头11的构造。由热电阻器等构成的加热元件11c以线形设置在陶瓷基板11a上,其间具有承托层(grace layer)11b。用于保护加热元件11c的保护层11d设置在加热元件11c上。陶瓷基板11a具有良好的散热性,并用于抑制加热元件11c中的热量积累。承托层11b构造为使加热元件11c朝热转印接收片2和热转印片7突出,使得加热元件11c与热转印接收片2和热转印片7接触。承托层11b也用作缓冲层,起到抑制加热元件11c的热量过分传递到陶瓷基板11a。热头11构造为将夹在热头11和热转印接收片2中的热转印片7的染料通过用加热元件11c逐行(line-by-line)加热染料并使染料升华而热转印到热转印接收片2。
下面将描述具有上述构造的成像设备1的控制系统。
参照图5,控制系统20包括系统控制部分21,系统控制部分21构造为根据控制程序控制成像设备1的全部操作,控制程序控制全部操作并包含在控制存储器21a中。控制存储器21a包含用于保护层7f的凹凸图案,该凹凸图案用作在用热头11热转印保护层7f时所使用的热转印图案。下面将描述用于保护层7f的凹凸图案。
控制系统20连接到电气装置(未示出),该电气装置例如为配备有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控制系统20包括输入图像数据的图像输入部分22和存储器23,存储器23构造为临时存储通过图像输入部分22输入的图像数据。
控制系统20还包括存储器控制部分24,存储器控制部分24构造为从控制存储器21a读取用于保护层7f的凹凸图案,并在存储器23中存储该凹凸图案。
控制系统20还包括图像处理部分25,图像处理部分25构造为使存储在存储器23中的图像数据经受图像处理,并产生用于印刷的图像数据。例如,图像处理部分25构造为使存储在存储器23中的图像数据经受如下的图像处理:诸如颜色转换、伽玛调整、锐度调整或者热量累积修正(heat accumulationcorrection)的图像处理;由下述的操作/显示部分28管理的诸如印刷尺寸转换或者图像修改的图像处理;或者根据各种印刷条件(诸如热头11的特性或驱动类型或者热转印接收片2或热转印片7的特性)的图像处理。这样,图像处理部分25构造为产生用于印刷的图像数据。
在此情况下,在图像处理部分25构造为使得图像数据根据上述的各种印刷条件经受图像处理的同时,图像处理部分25也构造为产生用于印刷的图像数据,使得图像数据将在印刷条件下印刷,该印刷条件为:在热转印彩色材料层7b、7c、7d和7e之前和之后由下面公式(1)表示的在增加方向上热转印接收片2的厚度变化ΔH(μm)满足0<ΔH,并且在热转印保护层7f之前和之后由下面公式(2)表示的在增加方向上热转印接收片2的厚度变化ΔL(μm)满足ΔL<0。
ΔH=(在热转印彩色材料层之后热转印接收片的厚度)-(在热转印彩色材料层之前热转印接收片的厚度)…(1)
ΔL=(在热转印保护层之后热转印接收片的厚度)-(在热转印保护层之前热转印接收片的厚度)…(2)
控制系统20还包括头控制部分26,头控制部分26构造为根据由图像处理部分25提供的用于印刷的图像数据以及用于保护层7f的凹凸图案来产生用于驱动构成热头11的加热元件11c的驱动信号。头控制部分26构造为将根据用于印刷的图像数据和用于保护层7f的凹凸图案产生的驱动信号提供给热头11,从而驱动热头11的加热元件11c。
控制系统20还包括控制部分27,控制部分27构造为根据由图像处理部分25提供的用于印刷的图像数据来控制搬送部分3和传输部分8。搬送部分3构造为在预定的搬送路线上搬送热转印片7。传输部分8构造为在预定的传输路线上传输热转印片7。
控制系统20还包括操作/显示部分28,操作/显示部分28连接到用于显示要印刷的图像的显示装置(未示出),例如LCD(液晶显示器)或者CRT(阴极射线管)。操作/显示部分28接收指示数据(direction data),例如对于要印刷的图像的印刷尺寸转换或者图像修改,该指示数据通过使用者操作显示装置产生。
控制系统20还包括IF部分29,IF部分29连接到外部计算机或者外部网络(未示出)。IF部分29构造为,经由网络提供来自外部计算机的图像数据或者用于保护层7f的凹凸图像,提供来自远距离位置处的遥控系统的用于控制系统20的操作信号,或者经由网络将控制系统20的操作状态数据发送到远距离位置处的外部计算机。
控制系统20还包括传感器部分30,传感器部分30构造为检测彩色材料层7b(黄)、彩色材料层7c(洋红)、彩色材料层7d(青)、彩色材料层7e(黑)和保护层7f的位置以及热转印接收片2的初始印刷位置。具体地,传感器部分30构造为检测如下标记:在印刷热转印接收片2上的图像时,提供在热转印接收片2上并且显示热转印接收片2的印刷区域的初始印刷端和终止印刷端的标记;参照图3,标记7g、7h、7i、7j和7k,提供在热转印片7的彩色材料层7b、7c、7d和7e以及保护层7f的传输方向的上游并且表示彩色材料层7b、7c、7d和7e的初始端和终止端以及保护层7f的初始端;以及参照图3,标记71,提供在保护层7f的传输方向的下游并且表示彩色材料层7b、7c、7d和7e以及保护层7f的单元的终止端。
在下文中描述具有上述构造的成像设备1的印刷操作。
系统控制部分21将从图像输入部分22或者IF部分29接收的图像数据临时存储在存储器23中。系统控制部分21接着读取来自控制存储器21a的用于保护层7f的凹凸图案并经由存储器控制部分24将该凹凸图案存储在存储器23中。
系统控制部分21接着通过图像处理部分25使存储在存储器23中的图像数据经受图像处理,例如颜色转换、伽玛调整、锐度调整或热量累积修正。系统控制部分21从由图像处理部分25得到的图像数据产生用于印刷的图像数据,使得该图像数据在印刷条件下印刷,该印刷条件为在热转印彩色材料层7b、7c、7d和7e之前和之后由上述公式(1)表示的在增加方向上热转印接收片2的厚度变化ΔH满足0<ΔH。应当注意的是,使用现有技术(例如,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7-076332中披露的)导致在热转印彩色材料层7b、7c、7d和7e之后0>ΔH。相反,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热转印接收片2包括中间层2b的构造实现了0<ΔH,其中中间层2b包含中空粒子,该中空粒子在热转印彩色材料层7b、7c、7d和7e时被热能膨胀。
系统控制部分21接着根据图像处理部分25提供的用于印刷的图像数据和用于保护层7f的凹凸图案,通过头控制部分26产生用于驱动构成热头11的加热元件11c的驱动信号。
系统控制部分21接着根据搬送热转印接收片2的驱动信号经由控制部分27来驱动和控制搬送部分3,使得传感器部分30检测到的热转印接收片2的初始印刷位置到达热头11的位置。
系统控制部分21还根据传输热转印片7的驱动信号经由控制部分27驱动并控制传输部分8,使得彩色材料层7b(黄)、彩色材料层7c(洋红)、彩色材料层7d(青)、彩色材料层7e(黑)和保护层7f依次热转印到被搬送的热转印接收片2上。
系统控制部分21还根据用于印刷的图像数据产生的驱动信号经由头控制部分26驱动热头11,从而依次热转印热转印片7的彩色材料层7b(黄)、7c(洋红)、7d(青)和7e(黑),使得所得的图像具有与用于印刷的图像数据一致的密度,而在热转印彩色材料层7b、7c、7d和7e之前和之后在增加方向上热转印接收片2的厚度变化ΔH满足0<ΔH。由此,在热转印接收片2上形成图像。
在传输热转印接收片2时,系统控制部分21根据驱动信号(根据用于保护层7f的凹凸图案产生)经由头控制部分26驱动热头11,从而根据用于保护层7f的凹凸图案将保护层7f热转印到形成的图像上,使得在热转印保护层7f之前和之后在增加方向上热转印接收片2的厚度变化ΔL满足ΔL<0。
在下文描述用于保护层7f的凹凸图案。参照图8(A),在热转印保护层7f时用于保护层7f的凹凸图案包括三个不同的热能区域E1、E2和E3,它们分别在热转印保护层7f时通过施加的不同热能形成。在图8(A)中,在热转印保护层7f时热能随着输入信号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分别施加给三个不同的热能区域E1、E2和E3的热能e1、e2和e3相对于能够将保护层7f热转印到热转印接收片2上的最小热能e0满足由下面的公式(3)表示的关系。
第一热能e1>第二热能e2>e0>第三热能e3…(3)
由于在热转印保护层7f时分别施加到第一热能区域E1和第二热能区域E2的热能e1和e2之间的差异,不同的热能被施加到热转印接收片2的中间层2b。结果,由于保护层7f的表面和中间层2b的中空粒子的塌陷程度上的变化而形成凹凸。具体地,保护层7f的凹凸图案的凸起部分由第一热能区域E1形成。保护层7f的凹凸图案的凹进部分由第二热能区域E2形成。结果,具有丝状纹理的图像形成在热转印接收片2上。
在此情况下,热转印接收片2还包括第三热能区域E3,第三热能e3在第一热能区域E1和第二热能区域E2之间的边界处施加到第三热能区域E3。第三热能e3小于能够将保护层7f热转印到热转印接收片2上的最小热能e0。结果,具有较大高度差的凹凸形成在热转印接收片2上。因此,可以在热转印接收片2上形成具有增强的图像质量的丝状纹理图像。
在此情况下,单独的第三热能e3太小而不能将保护层7f热转印到热转印接收片2上。然而,当第三热能区域E3与第一热能区域E1和第二热能区域E2一起形成,并且第一热能e1和第二热能e2施加到相邻像素时,保护层7f能够热转印到热转印接收片2上。因此,优选地,第三热能区域E3与第一热能区域E1和第二热能区域E2的比率满足一范围,使得保护层7f可以被热转印而不出问题。
保护层7f的凹凸图案不必存储在控制存储器21a中,而是可以存储在存储器23中。
作为选择,保护层7f的凹凸图案可以包括三个不同的热能区域E1、E2和E3,其中根据由图像输入部分22或IF部分29提供并且包括第一热能区域E1和第二热能区域E2的凹凸图案或者根据包括第一热能区域E1和第二热能区域E2并且已经存储在控制存储器21a或存储器23中的保护层7f的凹凸图案,在第一热能区域E1和第二热能区域E2的边界处通过图像处理部分25进行锐度控制以提高锐度;并且,参照图9(A),第三热能区域E3通过用第三热能e3热转印保护层7f而形成,第三热能e3小于能够将保护层7f热转印到热转印接收片2上的最小热能e0。作为选择,如上所述锐度增强的保护层7f的凹凸图案可以预先存储在控制存储器21a或者存储器23中。
示例
下面参照示例和比较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热转印接收片A
厚度为150μm的美术纸片(art paper sheet)用作支撑体2a。中间层2b通过涂覆中间层涂覆溶液在支撑体2a的表面上并干燥涂覆的溶液而形成,该中间层涂敷溶液具有如下面表1所示的成分,使得涂覆溶液的固体含量为40g/m2
表1
中间层涂覆溶液
  成分   份数
  热膨胀微胶囊(商标名称:Matsumoto Yushi-Seiyaku Co.,Ltd.制造的Matsumoto Microsphere F30)   50
聚乙烯醇(商标名称:The Nippon Synthetic Chemical Industry Co.,Ltd.制造的GOHSENOL GH-17)   5
  丙烯腈-丁二烯乳胶(商标名称:ZEON CORPORATION制造的Nipol1561)   30
  水   200
由此获得的包括中间层2b的支撑体2a用彩色材料接收层涂覆溶液涂覆,该彩色材料接收层涂敷溶液具有如下面表2所示的成分,使得涂覆的溶液的固体含量为5g/m2。涂覆的溶液被干燥,然后在50℃固化48小时,以形成彩色材料接收层2c。由此,制造了热转印接收片A。
表2
彩色材料接收层涂覆溶液
  成分   份数
  聚酯树脂(商标名称:TOYOBO CO.,LTD.制造的VYLON 220)   100
  硅油(商标名称:Shin-Etsu Chemical Co.,Ltd.制造的KF-8010)   2
  交联剂(商标名称:Takeda Pharmaceutical Company Limited制造的Takenate D-140N)   10
  甲基乙基酮   100
  甲苯   100
热转印接收片B
替代热转印接收片A的中间层2b,采用具有多孔结构的聚烯烃基热塑树脂(由TOYOBO CO.,LTD.制造的TOYOPEARL-SS P4256)。此树脂的膜通过用聚亚安酯基粘合剂的干层叠法而与支撑体层叠。支撑体2a和彩色材料接收层2c以与热转印接收片A相同的成分和相同的方式形成。由此,制造了热转印接收片B。
评估1
在下面的条件下,对热转印接收片A和B进行了印刷。热转印接收片A和B的厚度在印刷前后进行了测量,并且计算了印刷前后厚度上的变化。
印刷条件
印刷机:数字光印机(由Sony公司制造的UP-DR150,分辨率:334dpi)
热转印片:2UPC-R155(包括黄、洋红和青染料的墨层和保护层)
印刷的图像:黑灰度(1、2、3、4、5、6)图像,由黄、洋红和青组成(施加的热能从第一灰度到第六灰度逐步增大)
印刷速度:0.7毫秒/行、2.0毫秒/行、4.0毫秒/行
用于保护层的热转印能量:调整慢搬送速度(2.0毫秒/行和4.0毫秒/行)下的选通脉冲宽度,使得在每个灰度上提供以与高搬送速度(0.7毫秒/行)相同的记录密度特性。
印刷时在搬送速度为0.7、2.0和4.0毫秒/行时热转印接收片A的厚度变化在图6中示出。印刷时在搬送速度为0.7、2.0和4.0毫秒/行时热转印接收片B的厚度变化在图7中示出。图6和7中横坐标上的零点表示没有进行印刷过程的零能量状态。
这里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热能e3。图6和图7中的第二灰度对应于能够热转印保护层的最小热能e0。当灰度(第二灰度)用作能够热转印保护层和不能够热转印保护层之间变化的界限,较低灰度区域定义为不能够热转印保护层的能量区域,较高的灰度区域定义为能够热转印保护层的能量区域。如图6和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热能e3定义为以第二灰度作为边界而在较低灰度侧的能量区域。用于热转印保护层的热施加的能量分布为图像形成时用于黄色的能量分布。
评估2
在下面的印刷条件下,在热转印接收片A和B上形成无光泽的图像(matimage),并且通过目视检查评估所得的印刷物。评估结果在下面的表3中示出。评估标准如下。
优秀:再现相当于银盐照相图像的丝状纹理,并且丝状纹理的质量优秀。
良好:再现相当于银盐照相图像的丝状纹理,并且丝状纹理的质量良好。
一般:形成次于银盐照相图像的丝状纹理,并且丝状纹理有缺陷。
不良:形成与银盐照相图像完全不同的丝状纹理,丝状纹理具有过于无光泽的外观,并且丝状纹理有缺陷。
印刷条件
印刷机:数字光印机(由Sony公司制造的UP-DR150,分辨率:334dpi)
热转印片:2UPC-R155(包括黄、洋红和青染料的墨层和保护层)
印刷的图像:由黄、洋红和青组成的纯黑(black solid)图像
印刷速度:0.7毫秒/行、2.0毫秒/行、4.0毫秒/行
保护层的热转印能量:调整慢搬送速度(2.0毫秒/行和4.0毫秒/行)的选通脉冲宽度,使得在每个灰度上提供与高搬送速度(0.7毫秒/行)相同的记录密度特性。
示例1
纯黑图像以0.7毫秒/行热转印到热转印接收片A上,并且保护层接着以4.0毫秒/行转印到纯黑图像上。参照图8(A),在热转印保护层时使用用于保护层的凹凸图案。凹凸图案包括三个不同的热能区域E1、E2和E3,并且分别对应于这些区域的热能e1、e2和e3相对于能够将保护层热转印到热转印接收片的最小热能e0满足由下面的公式(3)表示的关系。
第一热能e1>第二热能e2>e0>第三热能e3…(3)
图8(A)示出在热转印保护层时在热转印接收片的宽度方向上的输入信号波形。图8(B)示出了在热转印保护层之后热转印接收片的截面图,该截面图示出为对应于图8(A)示出的输入信号。图8(A)中横坐标上的刻度对应于像素的宽度(76μm)。图8(A)中纵坐标轴表示输入信号的相对强度。在热转印保护层时热能随着输入信号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图8(B)中纵坐标轴表示在热转印保护层之后热转印接收片的凹凸的高度。该高度数据由3D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由Kosaka Laboratory Ltd.制造的SE3400K)获得。这些描述也适用于图9到图12中的纵坐标轴和横坐标轴。
示例2
纯黑图像以0.7毫秒/行热转印到热转印接收片A上,并且保护层接着以4.0毫秒/行热转印到纯黑图像上。参照图9(A),在热转印保护层时使用了用于保护层的凹凸图案。凹凸图案包括第一热能区域E1和第二热能区域E2,并且在这些不同的第一热能区域E1和第二热能区域E2之间的边界处进行锐度控制。结果,形成第三热能区域E3,其中保护层的热转印通过第三热能e3进行,第三热能e3小于最小热能e0,最小热能e0能够在热转印保护层时以用于保护层的凹凸图案将保护层热转印到热转印接收片上。图9(A)示出了在热转印保护层时热转印接收片的宽度方向上的输入信号波形。图9(B)示出了在热转印保护层之后热转印接收片的截面图,该截面图示出为对应于图9(A)所示的输入信号。
比较例1
纯黑图像以0.7毫秒/行热转印到热转印接收片A上,并且保护层接着以2.0毫秒/行热转印到纯黑图像上。参照图10(A),在热转印保护层时使用了用于保护层的凹凸图案。凹凸图案包括三个不同的热能区域E1、E2和E3,并且分别对应于这些区域的热能e1、e2和e3相对于能够将保护层热转印到热转印接收片的最小热能e0满足由上面的公式(3)表示的关系。图10(A)示出在热转印保护层时在热转印接收片的宽度方向上的输入信号波形。图10(B)示出了在热转印保护层之后热转印接收片的截面图,该截面图示出为对应于图10(A)示出的输入信号。
比较例2
纯黑图像以0.7毫秒/行热转印到热转印接收片A上,并且保护层接着以4.0毫秒/行热转印到纯黑图像上。参照图11(A),在热转印保护层时使用了用于保护层的凹凸图案。凹凸图案包括两个不同的热能区域E1和E2(第一热能区域E1和第二热能区域E2)。图11(A)示出了在热转印保护层时在热转印接收片的宽度方向上的输入信号波形。图11(B)示出了在热转印保护层之后热转印接收片的截面图,该截面图示出为对应于图11(A)所示的输入信号。
比较例3
纯黑图像以0.7毫秒/行热转印到热转印接收片B上,并且保护层接着以4.0毫秒/行热转印到纯黑图像上。参照图12(A),在热转印保护层时使用了用于保护层的凹凸图案。凹凸图案包括三个不同的热能区域E1、E2和E3,并且分别对应于这些区域的热能e1、e2和e3相对于能够将保护层热转印到热转印接收片的最小热能e0满足由上面的公式(3)表示的关系。图12(A)示出了在热转印保护层时在热转印接收片的宽度方向上的输入信号波形。图12(B)示出了在热转印保护层之后热转印接收片的截面图,该截面图示出为对应于图12(A)所示的输入信号。
表3
  热转印接收片   彩色材料层转印条件(毫秒/行)  保护层转印条件(毫秒/行)   ΔH(μm)   ΔL(μm)   印刷后凹凸的高度差(μm)   评估结果
  示例1   热转印接收片A   0.7   4.0   1.8   -3.9   4.5   优秀
  示例2   热转印接收片A   0.7   4.0   1.2   -4.2   3.6   优秀
  比较例1   热转印接收片A   0.7   2.0   1.1   1.1   1.0   不良
  比较例2   热转印接收片A   0.7   4.0   1.5   -4.4   2.5   良好
  比较例3   热转印接收片B   0.7   4.0   -2.0   -4.5   1.9   一般
在示例1中,在热转印彩色材料层之前和之后在增加方向上热转印接收片的厚度变化ΔH为1.8μm,在热转印保护层之前和之后在增加方向上热转印接收片的厚度变化ΔL为-3.9μm。在示例1中,在热转印彩色材料层和保护层之后热转印接收片的凹凸的高度为4.5μm。参照图8(B),在示例1中,热转印接收片的与第三热能区域E3相对应的部分在片的表面中最突出,并且形成了具有大高度差的凹凸。因此,根据示例1,已经确认可以获得优秀的结果,其中再现了与银盐照相图像相当的丝状纹理。
在示例2中,在热转印彩色材料层之前和之后在增加方向上热转印接收片的厚度变化ΔH为1.2μm,在热转印保护层之前和之后在增加方向上热转印接收片的厚度变化ΔL为-4.2μm。在示例2中,在热转印彩色材料层和保护层之后热转印接收片的凹凸的高度为3.6μm。参照图9(B),在示例2中也使用用于保护层的凹凸图案,其中在第一热能区域E1和第二热能区域E2之间的边界处进行锐度控制,热转印接收片的与第三热能区域E3相对应的部分在片的表面中最突出,并且形成了具有大高度差的凹凸。因此,根据示例2,已经确认可以获得优秀的结果,其中再现了与银盐照相图像相当的丝状纹理。
在比较例1中,在热转印彩色材料层之前和之后在增加方向上热转印接收片的厚度变化ΔH为1.1μm,在热转印保护层之前和之后在增加方向上热转印接收片的厚度变化ΔL为1.1μm。在比较例1中,在热转印彩色材料层和保护层之后热转印接收片的凹凸的高度为1.0μm。与示例1和示例2不同,比较例1中在热转印保护层时热转印接收片以比示例1和示例2中的搬送速度更快的速度搬送。结果,与示例1和示例2相比,在热转印保护层时没有为热转印接收片的热变形提供足够长的周期,并且没有提供施加到中间层的热能上的变化。因此,参照图10(B),与示例1和示例2相比,在比较示1中,在热转印保护层之后形成的凹凸具有较小的高度差。因此,在比较例1中,没有获得再现与银盐照相图像相当的丝状纹理的良好结果。
在比较例2中,在热转印彩色材料层之前和之后在增加方向上热转印接收片的厚度变化ΔH为1.5μm,在热转印保护层之前和之后在增加方向上热转印接收片的厚度变化ΔL为-4.4μm。在比较例2中,在热转印彩色材料层和保护层之后热转印接收片的凹凸的高度为2.5μm。参照图11(A),与示例1和示例2不同,在比较例2中没有提供对应于第三热能e3的第三热能区域E3,该第三热能e3小于能够将保护层热转印到热转印接收片上的最小热能e0。结果,与示例1和示例2相比,参照图11(B),在比较例2中凸起部分较小,并且在热转印保护层后形成的凹凸具有较小的高度差。因此,在比较例2中,没有获得示例1和示例2中的优秀结果,其中在示例1和示例2中再现了与银盐照相图像相当的丝状纹理。然而,根据比较例2,已经确认可以获得良好的结果,其中再现了与银盐照相图像相当的丝状纹理。
在比较例3中,在热转印彩色材料层之前和之后在增加方向上热转印接收片的厚度变化ΔH为-2.0μm,在热转印保护层之前和之后在增加方向上热转印接收片的厚度变化ΔL为-4.5μm。在比较例3中,在热转印彩色材料层和保护层之后热转印接收片的凹凸的高度为1.9μm。与示例1和示例2不同,由于在比较例3中热转印接收片不包括中空粒子层,所以在热转印彩色材料层时在热转印接收片的厚度方向上产生非故意的塌陷。结果,与示例1和示例2不同,在比较例3中在热转印保护层时没有提供大的塌陷余量。因此,与示例1和示例2相比,参照图12(B),在比较例3中在热转印保护层后形成的凹凸具有较小的高度差。因此,在比较例3中没有获得再现与银盐照相图像相当的丝状纹理的良好结果。
总之,在印刷条件下,通过在印刷条件(在热转印彩色材料层之前和之后在增加方向上热转印接收片2的厚度变化ΔH满足0<ΔH)下将彩色材料层热转印到热转印接收片2上,并且在热转印彩色材料层时通过热能膨胀中空粒子,与现有的热转印接收片在热转印彩色材料层时在厚度方向上塌陷的塌陷余量相比,可以在热转印保护层7f时提供更大的塌陷余量;通过在印刷条件(在热转印保护层7f之前和之后在增长方向上热转印接收片2的厚度上的变化ΔL满足ΔL<0)下将保护层7f热转印到热转印接收片2上,在热转印接收片2上可以形成具有大高度差的凹凸。结果,可以提供相当于银盐照相的丝状纹理图像。
与不采用凹凸图案的情况相比,在热转印保护层7f时可以通过用于保护层7f的凹凸图案在热转印接收片2中形成具有较大高度差的凹凸,该凹凸图案包括三个不同的热能区域E1、E2和E3,分别由在热转印保护层7f时施加不同的热能e1、e2和e3形成,热能e1、e2和e3相对于能够将保护层7f热转印到热转印接收片2的最小热能e0满足由下面的公式(3)表示的关系;在热转印彩色材料层之前和之后在增加方向上热转印接收片2的厚度变化ΔH满足0<ΔH的印刷条件下,彩色材料热转印到热转印接收片2上,并且在热转印保护层7f之前和之后在增加方向上热转印接收片2的厚度变化ΔL满足ΔL<0的印刷条件下,保护层7f热转印到热转印接收片2上。结果,可以提供相当于银盐照相的更优选的丝状纹理图像。
第一热能e1>第二热能e2>e0>第三热能e3…(3)
与凹凸图案简单地包括满足上述公式(3)表示的关系的不同热能区域E1、E2和E3的情况相比,通过凹凸图案(其中在第一热能区域E1和第二热能区域E2之间的边界处形成第三热能区域E3),可以在热转印接收片2中形成具有较大高度差的凹凸。结果,可以提供相当于银盐照相的更优选的丝状纹理图像。
由于保护层7f的表面的塌陷与中间层2b的中空粒子的塌陷的程度之间的差异,在热转印保护层7f时在热转印接收片2中可以形成凹凸。结果能够提供相当于银盐照相的丝状纹理图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方案的范围内,根据设计需要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结合、部分结合和替换。
本申请包含2008年9月2日提交到日本专利局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 2008-225142中披露的相关主题,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Claims (4)

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传输部分,构造为传输热转印片,彩色材料层和保护层在传输方向上依次布置在该热转印片上;
搬送部分,构造为搬送热转印接收片,在该热转印接收片中至少用于接收彩色材料的彩色材料接收层形成在支撑体上,并且在该彩色材料接收层和该支撑体之间设置中间层,该中间层包含中空粒子;
热头,构造为在该彩色材料层和该保护层设置为面对该热转印接收片的该彩色材料接收层的状态下,通过向该热转印片的该彩色材料层和该保护层施加热能,依次将该热转印片的该彩色材料层和该保护层热转印到该热转印接收片上;以及
控制部分,构造为控制该热头的热能,
其中该控制部分构造为在印刷条件下印刷图像,在该印刷条件下在该彩色材料层热转印之前和之后由下述公式(1)表示的该热转印接收片在增加方向上的厚度变化ΔH满足0<ΔH,并且在该保护层热转印之前和之后由下述公式(2)表示的该热转印接收片在该增加方向上的厚度变化ΔL满足ΔL<0,
ΔH=(在热转印彩色材料层之后热转印接收片的厚度)-(在热转印彩色材料层之前热转印接收片的厚度)…(1)
ΔL=(在热转印保护层之后热转印接收片的厚度)-(在热转印保护层之前热转印接收片的厚度)…(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
该控制部分构造为根据预定的凹凸图案将该保护层热转印到该热转印接收片上;
在热转印该保护层时该凹凸图案包括第一热能区域、第二热能区域和第三热能区域,第一热能区域、第二热能区域和第三热能区域分别由在热转印该保护层时施加的不同热能e1、e2和e3形成;并且
分别施加到该第一热能区域、第二热能区域和第三热能区域的该热能e1、e2和e3相对于能够将该保护层热转印到该热转印接收片上的最小热能e0满足由下面的公式(3)表示的关系,
第一热能e1>第二热能e2>e0>第三热能e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在热转印该保护层时该凹凸图案包括在该第一热能区域和该第二热能区域之间的边界处的该第三热能区域。
4.一种成像方法,包括下面的步骤:
传输热转印片,彩色材料层和保护层沿传输方向依次布置在该热转印片上;
搬送热转印接收片,在该热转印接收片中至少用于接收彩色材料的彩色材料接收层形成在支撑体上,并且在该彩色材料接收层和该支撑体之间设置中间层,该中间层包含中空粒子;
在该彩色材料层设置为面对该热转印接收片的该彩色材料接收层的状态下,通过用热头向该热转印片的该彩色材料层施加热能以将该热转印片的该彩色材料层热转印到该热转印接收片的该彩色材料接收层上而形成图像;以及
在该保护层设置为面对形成在该热转印接收片上的该图像的情况下,通过用该热头向该热转印片的该保护层施加热能,而将该热转印片的该保护层热转印到形成在该热转印接收片上的该图像上;
其中该图像在印刷条件下印刷,在该印刷条件下在热转印该彩色材料层之前和之后由下面的公式(1)表示的该热转印接收片在增加方向上的厚度变化ΔH满足0<ΔH,并且在热转印该保护层之前和之后由下面的公式(2)表示的该热转印接收片在增加方向上的厚度变化ΔL满足ΔL<0,
ΔH=(在热转印彩色材料层之后热转印接收片的厚度)-(在热转印彩色材料层之前热转印接收片的厚度)…(1),和
ΔL=(在热转印保护层之后热转印接收片的厚度)-(在热转印保护层之前热转印接收片的厚度)…(2)。
CN200910171757.6A 2008-09-02 2009-09-02 成像设备及成像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650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25142A JP5151826B2 (ja) 2008-09-02 2008-09-02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25142/08 2008-09-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65032A CN101665032A (zh) 2010-03-10
CN101665032B true CN101665032B (zh) 2012-10-31

Family

ID=41723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7175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65032B (zh) 2008-09-02 2009-09-02 成像设备及成像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106932B2 (zh)
JP (1) JP5151826B2 (zh)
CN (1) CN1016650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00749A (ja) * 2009-06-17 2011-01-06 Sony Corp 印刷装置および熱転写印画方法
JP5737884B2 (ja) 2010-08-24 2015-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2051283A (ja) * 2010-09-02 2012-03-15 Sony Corp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679755B2 (ja) * 2010-10-05 2015-03-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US10803724B2 (en) * 2011-04-19 2020-10-13 Innovation By Imagination LLC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dangerous situations
JP5988641B2 (ja) * 2012-03-23 2016-09-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装置、印刷方法、プログラム。
JP6608300B2 (ja) * 2016-02-08 2019-11-20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
US9826152B1 (en) 2016-10-07 2017-11-21 Sphericam Inc. Single-unit 360-degree camera with a multifunctional lumen
US9742996B1 (en) 2016-10-07 2017-08-22 Sphericam Inc. Single unit 360-degree camera with an integrated lighting array
JP6126731B1 (ja) 2016-10-14 2017-05-10 新華情報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243194B2 (ja) * 2018-11-15 2023-03-2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熱転写印画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197A (zh) * 1994-07-26 1996-11-06 索尼公司 图像转印方法和该方法使用的被转印体及色带
EP0816113A1 (en) * 1996-06-28 1998-01-07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Thermal transfer recording method
CN1195320A (zh) * 1996-04-25 1998-10-07 索尼公司 图象印刷装置、图象印刷方法、图象形成装置及图象形成方法
EP1295726A1 (en) * 2001-09-21 2003-03-2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rinting apparatus & printing method
JP2005096181A (ja) * 2003-09-24 2005-04-14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熱転写記録方法
CN1944061A (zh) * 2005-09-16 2007-04-11 索尼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以及方法
JP2007098693A (ja) * 2005-09-30 2007-04-19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熱転写受像シー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99978A (ja) * 1987-05-30 1988-12-07 Ricoh Co Ltd 熱転写記録方法
JPH07125266A (ja) * 1993-11-05 1995-05-16 Graphtec Corp 感熱記録装置
US5719616A (en) * 1995-01-23 1998-02-17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Thermal transfer film cassette and thermal transfer recording method
US6436600B1 (en) * 1998-01-06 2002-08-20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forming substrate and image-forming system using same
US6211894B1 (en) * 1998-02-01 2001-04-03 Konic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method
DE19954064A1 (de) 1998-11-18 2000-05-25 Eastman Kodak Co Farbstoff-Donorelement mit einer übertragbaren schützenden Deckschicht
JP2004106260A (ja) 2002-09-17 2004-04-08 Fujicopian Co Ltd 保護層転写シートと保護層形成方法
US7102657B2 (en) * 2003-03-14 2006-09-05 Paxar Americas, Inc. Thermal transfer media and method of making and using same
JP2005103823A (ja) * 2003-09-29 2005-04-2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表面処理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4489667B2 (ja) 2004-12-01 2010-06-2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印画物の形成方法
JP4333705B2 (ja) * 2006-07-03 2009-09-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197A (zh) * 1994-07-26 1996-11-06 索尼公司 图像转印方法和该方法使用的被转印体及色带
CN1195320A (zh) * 1996-04-25 1998-10-07 索尼公司 图象印刷装置、图象印刷方法、图象形成装置及图象形成方法
EP0816113A1 (en) * 1996-06-28 1998-01-07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Thermal transfer recording method
EP1295726A1 (en) * 2001-09-21 2003-03-2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rinting apparatus & printing method
JP2005096181A (ja) * 2003-09-24 2005-04-14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熱転写記録方法
CN1944061A (zh) * 2005-09-16 2007-04-11 索尼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以及方法
JP2007098693A (ja) * 2005-09-30 2007-04-19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熱転写受像シー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051185A1 (en) 2010-03-04
JP2010058342A (ja) 2010-03-18
JP5151826B2 (ja) 2013-02-27
US8106932B2 (en) 2012-01-31
CN101665032A (zh) 2010-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5032B (zh) 成像设备及成像方法
US8545655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print
US5965485A (en) Image-transfer ink ribbon, image-transferred memb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image-transferred member
JPH04239653A (ja) 熱転写記録方法および記録装置
WO2006038711A1 (ja) 熱転写受容シート
US6097415A (en) Thermal transfer reco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tilizing intermediate transfer recording medium
US9067432B2 (en) Printer apparatus and laminating method
JP6740693B2 (ja) 画像形成体の製造方法
JP2002544011A (ja) サーマルマストランスファー印刷法
JPH10297122A (ja) 中間転写シート
JPH02295787A (ja) 転写方法および転写媒体
JPH11291646A (ja) 中間転写フィルム
JP2015134429A (ja) 熱転写受像シート、熱転写受像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印画物
JP2008012709A (ja)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7144693A (ja) インクリボン、プリント用紙、昇華型熱転写プリンタ、およびプリント制御方法
JP5023641B2 (ja) 印刷物の製造方法
JPH0516492A (ja) プリント画の表面処理方法
KR20240033601A (ko) 폴리우레탄 수지를 활용한 이미지카드 시트 및 그방법
JP6331755B2 (ja) 熱転写性保護層付き熱転写シートおよび印画物
JPH08224926A (ja) 感熱転写記録装置
EP1099563A2 (en) Composite recording mediu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recording medium set, do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dot recording method
JP2000043434A (ja) 中間転写シート
JP2020044813A (ja) 熱転写インクリボンおよび間接熱転写記録方法
JP2645245B2 (ja) 紙ベース昇華型感熱転写受像紙の製造方法
JP2588614B2 (ja) サーマル画像プリント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31

Termination date: 2015090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