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26445A -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26445A
CN101626445A CN200910158519A CN200910158519A CN101626445A CN 101626445 A CN101626445 A CN 101626445A CN 200910158519 A CN200910158519 A CN 200910158519A CN 200910158519 A CN200910158519 A CN 200910158519A CN 101626445 A CN101626445 A CN 1016264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ding
read
image
original copy
foreign ma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585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26445B (zh
Inventor
奥村隆一
原田博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M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Mit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M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264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264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264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264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07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pparatus or devices
    • H04N1/00013Reading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37Detecting, i.e. determining the occurrence of a predetermined st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71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taken
    • H04N1/00074Indicating or reporting
    • H04N1/00076Indicating or reporting local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13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using menus, i.e. presenting the user with a plurality of selectable op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39Binding, stapling, folding or perforating, e.g. pun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41Sorting, reordering or inver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49Control or synchronising different handling operations
    • H04N1/00652Control of feeding speed, e.g. fast feeding to scanning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684Object of the detection
    • H04N1/00687Presence or abs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684Object of the detection
    • H04N1/00687Presence or absence
    • H04N1/00694Presence or absence in an input tr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91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915Assigning priority to, or interrupting, a particular operation
    • H04N1/00923Variably assigning prior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Image Input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显示部上显示用于用户从效率优先模式和画质优先模式中选择模式的模式选择画面。效率优先模式是不使第一、第二支架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而使扫描部进行读取动作,根据由该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数据进行清除异物图像处理,并根据该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形成图像;画质优先模式是把第一、第二支架从读取位置(P)移动到在读取窗口没有附着异物的读取位置(P’)后,由扫描部进行读取动作,并根据不包括清除异物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形成图像。在模式选择画面中显示用于选择效率优先模式的按钮和用于选择画质优先模式的按钮。由此,用户可以从多个抑制发生条状图像的模式中选择所希望的模式。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作为读取对象的原稿在透明板的一个主面上移动进行输送并从透明板的另一个主面一侧读取原稿图像的所谓纸张穿过(sheetthrough)型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具有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使用纸张穿过型图像读取装置读取原稿图像并利用打印机打印或把获取的图像在个人计算机等计算机的显示器上显示的情况下,在图像中往往出现沿副扫描方向的条状图像。通常这是由于灰尘或被输送的原稿纸的纸末等异物附着在图像读取装置的玻璃上、或由于在该玻璃上有伤痕等而导致的。由于条状图像在白底部分显现出黑条,或在图像部分显现出白条,所以非常醒目,因此对于希望获得忠实于原稿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读取装置来说,需要消除这种条状图像。
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0-196814号)公开了以抑制产生这种条状图像为目的的技术。
在该专利文献1的第[0007]段至第[0008]段中这样描述:“本发明的纸张穿过型原稿读取装置具有只有在规定的纸张穿过读取原稿位置检测到异常图像的情况下,才使该读取位置变更规定距离的装置。通过这样做,可以防止因灰尘(尘土)污染、伤痕等造成的图像黑条。即,当在规定的读取位置检测到灰尘(尘土)27等的情况下,使读取位置移动某一规定的间隔D,进行原稿读取。并且在移动后的读取位置重新检测到异常图像之前,都在该位置进行读取。…(中间省略)…其中,在原稿被输送到读取原稿部前的阶段进行读取(以后记载为前扫描),读入读取位置上没有原稿的状态,即直接读入原稿压板(白色板26)23”。
所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为了使读取位置移动某一规定的间隔D而需要规定的时间。该时间可以设定为原稿没有通过所述读取位置的期间,换句话说,可以把所述规定的时间设定为原稿之间的间隙通过所述读取位置的期间。
但是近年来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为了提高单位时间可以读取的原稿张数(操作效率),原稿之间的间隙要尽可能变小,在这种情况下,难以在前述的期间内确保使读取位置移动规定的间隔D的时间。因此为了确保使读取位置移动某一规定的间隔D的时间,就需要增大原稿之间的间隙,或在每次间隙通过所述读取位置时暂时停止输送原稿,这样都会导致所述的操作效率降低。
另一方面,作为抑制产生条状图像的技术,除了变更读取位置的技术以外,为公众所知的还有:从不变更读取位置而进行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中,通过图像处理去除条状图像。在采用这种技术的情况下,优点是不会导致前述的操作效率降低,缺点是与不用进行去除条状图像的图像处理的情况相比,由于图像处理的特性,大多导致画质降低。
如上所述,由于存在多种用于抑制发生条状图像的技术,各技术分别具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因此,较为理想的是用户可以根据情况等选择所需要的技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中,用户可以从多个抑制发生条状图像的技术中选择所需要的技术;并且,还提供具有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原稿输送部,把多张原稿在原稿输送方向上顺序输送,并且各原稿之间设有间隙;第一读取部,在预先规定的第一读取位置上,对沿副扫描方向通过该第一读取位置的原稿,进行主扫描方向的读取动作;第一读取控制部,在所述间隙通过所述第一读取位置期间,使所述第一读取部执行用于读取所述间隙图像的读取动作;第一判断部,根据按照所述第一读取控制部的指示进行的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数据,判断在所述第一读取位置上是否有异物;第二读取控制部,在所述原稿通过所述第一读取位置期间,使所述第一读取部执行用于读取所述原稿图像的读取动作;清除异物图像处理部,进行清除异物图像处理,以从按照所述第二读取控制部的指示进行的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中,清除因附着在所述第一读取位置的异物而产生的异物图像;变更部,使所述第一读取部的读取位置,从所述第一读取位置变更为与该第一读取位置不同的第二读取位置;图像数据生成模式选择部,接受选择第一图像数据生成模式或第二图像数据生成模式的指示,其中,所述第一图像数据生成模式是在所述第一判断部判断出存在所述异物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一读取部在所述第一读取位置进行读取动作,并对通过该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数据进行所述清除异物图像处理而得到图像数据;所述第二图像数据生成模式是在所述第一判断部判断出存在所述异物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一读取部在所述第二读取位置进行读取动作,并且不对通过该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数据进行所述清除异物图像处理而得到图像数据;以及模式设定部,在根据所述图像数据生成模式选择部接受的指示而被选择了所述第一图像数据生成模式的情况下,对于所述原稿输送部、第一读取部、第一读取控制部、第一判断部、第二读取控制部、清除异物图像处理部以及变更部其中执行所述第一图像生成模式所需要的各部,设定所述第一图像数据模式下的所述读取动作和图像数据生成动作;而在根据所述图像数据生成模式选择部接受的指示而被选择了所述第二图像数据生成模式的情况下,对于所述原稿输送部、第一读取部、第一读取控制部、第一判断部、第二读取控制部、清除异物图像处理部以及变更部其中执行所述第二图像生成模式所需要的各部,设定所述第二图像数据模式下的所述读取动作和图像数据生成动作。
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具有用户可以选择第一图像数据生成模式或第二图像数据生成模式的图像数据生成模式选择部,所述第一图像数据生成模式是在所述第一判断部判断出存在所述异物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一读取部在所述第一读取位置进行读取动作,并且对通过该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数据进行所述清除异物图像处理而得到图像数据;所述第二图像数据生成模式是在所述第一判断部判断出存在所述异物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一读取部在所述第二读取位置进行读取动作,并且不对通过该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数据进行所述清除异物图像处理而得到图像数据,由模式设定部设定在该被选择的模式下进行读取动作和生成图像数据。因此用户使用所述图像数据生成模式选择部可以从所述第一图像数据生成模式和第二图像数据生成模式中选择所希望的模式。
即,为了抑制因图像读取装置中存在的污染等造成的条状图像,用户可以根据使画质或操作效率中哪一个优先等,从抑制产生该条状图像的多种技术中选择自己所希望的技术。
本发明的所述第一读取部读取所述原稿一个面的图像,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还包括:第二读取部,在与所述第一读取位置和第二读取位置不同的第三读取位置读取所述原稿另一个面的图像;第三读取控制部,在所述间隙通过所述第三读取位置期间,使所述第二读取部执行用于读取所述间隙图像的读取动作;输送部,在通过所述第一读取位置至第三读取位置的输送通道上进行输送原稿的动作,在该输送通道上具有翻转部,所述翻转部在所述第一读取部完成读取所述原稿的一个面后,把该原稿翻转成所述第一读取部能读取该原稿的另一个面的状态进行输送;第二判断部,根据按照所述第三读取控制部的指示进行的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数据,判断在所述第三读取位置上是否有异物;以及输送控制部,使所述输送部进行输送动作,如果所述第二判断部判断出存在所述异物,则在所述第一读取部读取所述原稿一个面的图像后,进行翻转该原稿的动作,由所述第一读取部读取所述原稿另一个面的图像。
当具有在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读取位置不同的第三读取位置读取所述原稿另一个面的图像的第二读取部的情况下,所述第三读取位置也有可能附着有异物。可是如本发明那样,在具有所述第二读取部的情况下,在所述间隙通过所述第三读取位置期间,使所述第二读取部执行读取动作,并根据通过该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数据,判断在所述第三读取位置上有无异物,如果判断出存在异物,则在所述第一读取部读取所述原稿一个面的图像后,通过使所述输送部进行输送动作,进行翻转该原稿的动作,由所述第一读取部读取所述原稿另一个面的图像,这样,对所述原稿另一个面的图像也可以避免在记录纸上形成异物图像。
此外,本发明的所述输送控制部使所述输送部进行输送动作,如果所述第二判断部没有判断出存在所述异物,则中止翻转该原稿的动作,由所述第一读取部读取所述原稿一个面的图像,由所述第二读取部读取该原稿另一个面的图像。
按照该发明,使所述输送部进行输送动作,如果所述第二判断部没有判断出存在所述异物,则中止该原稿的翻转动作,由所述第一读取部读取所述原稿一个面的图像,由所述第二读取部读取该原稿另一个面的图像,所以可以抑制因继续进行翻转动作等造成的时间损失所导致的单位时间可以读取的原稿张数减少。
此外,本发明的所述第一读取部具有缩小型光学系统图像传感器,所述第二读取部具有接触式光学系统图像传感器。
按照本发明,在重新开始原稿的输送动作和读取动作时,可以使原稿以合适的速度通过第一读取部的所述第一读取位置。
按照本发明,在第一判断部的异物检测处理迅速完成的情况下,由于不停止原稿输送部输送原稿,所以能够抑制原稿读取的操作效率降低。
在一般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在进行把图像数据发送给外部设备的处理时,由于图像处理的实施顺序的关系,在把图像数据向外部设备发送之前的阶段,难以在该图像读取装置中进行清除异物图像处理。在本发明中,当选择了向外部设备发送图像数据的所述发送模式时,即使在选择了所述第一图像数据生成模式的情况下,也强制变更为所述第二图像数据生成模式,可避免在记录纸上形成异物图像,从而不需要上述的清除异物图像处理。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部,根据从该图像读取装置输出的图像数据,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按照该发明,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可以取得与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发明相同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简要表示数码复合机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操作部正视图的一个例子。
图3是表示数码复合机的电结构的框图。
图4是把原稿供给部到读取位置的原稿输送通道模拟成直线,表示由原稿供给部顺序向所述读取位置输送的各原稿排列状态的图。
图5是表示在读取位置P存在异物D的情况下,把扫描部的读取位置从读取位置P变更到读取位置P’的图。
图6是表示由控制部进行的模式设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控制部在效率优先模式和画质优先模式中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在CIS的读取位置存在异物的情况下控制部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说明预先准备多个扫描部读取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10是说明使停止输送原稿延迟的情况的图。
图11是表示控制部处理的变形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以具有彩色复印、扫描、传真、打印等功能的数码复合机为例进行说明。图1是示意表示作为本发明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一个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1内部结构的纵剖视图。
数码复合机1从大的方面划分,由图像读取部2和装置主体3构成。图像读取部2包括原稿供给部21(原稿输送部、输送部)、扫描部22(第一读取部)、CIS231(第二读取部)、操作部5、后面叙述的翻转机构和控制部61(参照图3)。原稿供给部21具有ADF(自动供稿装置: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并具有原稿盘211、搓纸辊212、原稿送出板(platen)213、出纸辊214和出纸盘215。作为读取对象的原稿被放置在原稿盘211上。放置在原稿盘211上的原稿由搓纸辊212一张张取出,通过间隙顺序向原稿送出板213输送。原稿经过原稿送出板213后,由出纸辊214顺序向出纸盘215排出。
在与所述原稿送出板213的圆周面相对的位置中,在原稿的输送方向上,比后面叙述的读取位置P靠近上游的预先规定的位置上,设置有检测原稿的计时传感器(检测部)250(参照图10),根据该计时传感器250的输出信号,决定向所述读取位置P输送原稿的时间。所述计时传感器250例如由光断续器(photo interrupter)构成。
扫描部(第一读取部)22以光学方式读取原稿图像,生成图像数据。扫描部22包括玻璃221、光源222、第一反射镜223、第二反射镜224、第三反射镜225、第一支架226、第二支架227、成像透镜228和CCD(电荷耦合器件)229。该CCD229是缩小型光学系统图像传感器。该扫描部22使用冷阴极荧光管等白色荧光灯作为光源222,并利用所述第一反射镜223、第二反射镜224、第三反射镜225、第一支架226、第二支架227和成像透镜228,把来自原稿的光导向CCD229。由于扫描部22使用冷阴极荧光管等白色荧光灯作为光源222,所以与使用三色LED等作为光源的后面叙述的CIS231相比,颜色的再现性优良。所述CIS231是接触式光学系统图像传感器。
当不是用所述原稿供给部21读取原稿时,用户手工把原稿放置在玻璃221上。光源222和第一反射镜223用第一支架226支承,第二反射镜224和第三反射镜225用第二支架227支承。
图像读取部2读取原稿的方式有:平板台面读取模式,扫描部22读取放置在玻璃221上的原稿;以及ADF读取模式,由原稿供给部21(ADF)取出原稿,并在原稿输送途中读取原稿。
在平板台面读取模式中,光源222照射放置在玻璃221上的原稿,主扫描方向一行的反射光顺序在第一反射镜223、第二反射镜224、第三反射镜225上进行反射,并入射到成像透镜228中。入射到成像透镜228中的光在CCD229的受光面上成像。CCD229是一维的图像传感器,同时处理一行的原稿图像数据。第一支架226和第二支架227可以在与主扫描方向垂直的方向(副扫描方向,箭头Y方向)上移动。
在ADF读取模式中,原稿供给部21用搓纸辊212把放置在原稿盘211上的原稿一张张取出。此时,第一支架226和第二支架227被配置在位于读取窗口230下方的预先规定的读取位置(所述第一读取位置)P。当利用原稿供给部21输送原稿,原稿通过设置在从原稿送出板213向出纸盘215的输送通道上的读取窗口230时,光源222照射原稿,主扫描方向一行的反射光顺序在第一反射镜223、第二反射镜224、第三反射镜225上进行反射,并入射到成像透镜228中。入射到成像透镜228中的光在CCD229受光面上成像。
此外,原稿供给部21具有包括切换导向件216、翻转辊217和翻转输送通道218的原稿翻转机构(翻转部)。该原稿翻转机构把通过第一次的ADF读取被读取了正面(原稿的一个面)的原稿翻转,再输送到读取窗口230,再次用CCD229读取反面(原稿的另一个面)。该原稿翻转机构只在双面读取时动作,在单面读取时不动作。在单面读取时和双面读取时读取了反面后,切换导向件216被切换到上侧,经过了原稿送出板213的原稿利用出纸辊214被排出到出纸盘215上。在双面读取时读取正面后,切换导向件216被切换到下侧,经过了原稿送出板213的原稿利用翻转辊217向翻转输送通道218输送。此后,切换导向件216向上侧切换,翻转辊217反转,把原稿再送向原稿送出板213。以下把利用原稿翻转机构进行原稿的双面读取的模式称为双面翻转读取模式。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部2在采用ADF读取模式时,可以在如前所述在原稿的输送途中由CCD229(扫描部22)读取原稿正面的大体同时(大体同时进行),由CIS(第二读取部)231读取原稿的反面。在这种情况下,由原稿供给部21从原稿盘211输送来的原稿,在通过读取窗口230上时由CCD229读取正面,并在通过配置CIS231的部位时被读取反面。此外在CIS231中使用RGB的三色LED等作为光源。这样,使用CCD229和CIS231,通过利用原稿供给部21从原稿盘211到出纸盘215一次输送原稿的操作(一道操作),可以读取原稿的正反两面。以下把这种使用CCD229和CIS231读取原稿的两个面的模式称为双面同时读取模式。
该双面翻转读取模式和双面同时读取模式是使用ADF读取模式读取原稿的两个面时的读取模式。双面翻转读取模式在想使双面的印刷图像质量一致的情况下使用,而双面同时读取模式是在即使两个面的印刷图像质量有差别也要优先考虑缩短读取时间的情况下使用。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数码复合机1初始设定为双面同时读取模式,在对所述读取模式不进行任何模式设定操作,直接输入图像形成指示的情况下,以双面同时读取模式进行读取原稿图像的动作。
数码复合机1具有装置主体3以及配置在装置主体3左边的堆纸盘6。装置主体3包括多个供纸盒461、把记录纸从供纸盒461一张张抽出后送向图像形成部40的供纸辊462、在从供纸盒461输送来的记录纸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40。此外,装置主体3包括供纸盘471以及把放置在该供纸盘471上的原稿向图像形成部40一张张抽出的抽出辊472。
记录部(图像形成部)40包括:电荷去除装置421,从感光鼓43的表面去除残留电荷;带电装置422,使去除残留电荷之后的感光鼓43的表面带电;曝光装置423,根据扫描部22所获得的图像数据输出激光,使感光鼓43表面曝光,在该感光鼓43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影;显影装置44K、44Y、44M、44C,对应所述静电潜影,在感光鼓43上形成青(C)、品红(M)、黄(Y)和黑(K)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像;转印鼓49,被重叠转印在感光鼓43上形成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装置41,把转印鼓49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纸上;定影装置45,对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进行加热,使调色剂像定影在纸上。此外,提供青、品红、黄和黑各种颜色的调色剂由图中省略的调色剂供给容器(调色剂盒)进行。此外还设置有输送辊463、464等,把通过图像形成部40的记录纸输送到堆纸盘6或出纸盘48。
当在记录纸的双面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在图像形成部40中在记录纸的一个面上形成图像后,使该记录纸处于被出纸盘48一侧的输送辊463夹持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使输送辊463反转,使记录纸转回,把记录纸送入纸输送通道L,重新输送到图像形成部40的上游区域,在由图像形成部40在另一个面上形成图像后,把记录纸排出到堆纸盘6或出纸盘48上。
此外在装置主体3的前方,具有操作部5,包括用户可以看到操作画面或各种信息等的显示部,以及用于输入各种操作命令的操作按钮。图2是操作部5正视图的一个例子。该操作部(图像数据生成模式选择部)5包括显示部51、触摸面板52、数码键组53、各种操作按钮54~57和功能选择按钮58等。显示部51由LCD(液晶显示器)或ELD(电致发光显示器)等构成,显示纸的尺寸选择、倍率选择、浓度选择等面对用户的操作向导画面。该显示部51与触摸面板52一体形成。触摸面板52在由用户进行触摸操作时,检测到其触摸的位置,并把表示该触摸位置的检测信号向后面叙述的控制部61输出。
数码键组53例如在使数码复合机1的复印功能起动时用于输入复印张数,在使传真功能起动时用于输入发送目的地的电话号码等。节电按钮54用于使数码复合机1采用节电(低功率)模式。开始按钮55用于使复印动作或扫描动作等开始,停止/清除按钮56用于使复印动作或扫描动作等停止,取消输入操作。复位按钮57用于使显示部51的显示或各种设定成为初始状态或标准动作状态。功能选择按钮58构成发送模式选择部,用于设定复印功能、打印功能、扫描功能、传真功能。
图3是表示数码复合机1电结构的框图。此外,与图1、图2中所示的相同的各部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数码复合机1包括原稿供给部21、扫描部22、CIS231、操作部5、图像形成部40、通信部66、存储部67和控制部61。
原稿供给部21在采用所述ADF读取模式复印或扫描原稿时,通过自动取出放置在原稿盘211上的原稿进行输送,可以由CCD229和CIS231读取原稿。操作部5相当于图1所示的操作部5。扫描部22和CIS231相当于图1、图2所示的扫描部22和CIS231。
操作部5用于使用者进行有关复印功能、打印功能、传真功能和扫描功能等的操作,并把使用者的操作命令(指令)等赋予控制部61。操作部5包括:具有触摸面板等的显示部51、用于输入使用者发出的开始执行复印指令或开始发送传真指令等各种指示的所述开始按钮55和数码键组53等。
图像形成部40根据由CCD229或CIS231得到的图像数据、或者通过通信部66从所述个人计算机或传真机等传送来的图像数据,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通信部66利用图中省略的网络接口,与通过网络连接的计算机或传真机等外部装置之间发送或接收各种数据。
存储部67具有存储通过扫描部22和CIS231的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数据、或由后面叙述的控制部61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等的存储部;以及预先存储进行传真通信时缩位拨号注册的接收方名称和传真号码、或作为网络扫描仪使用时接收方的IP地址等的存储部。
控制部61承担数码复合机1总体的动作控制,它由CPU、RAM和ROM等构成。所述原稿供给部21、扫描部22、CIS231、操作部5、图像处理部615、图像形成部40和通信部66都在控制部61的控制下动作。控制部61根据用户输入到操作部5的各种指示信号等,按照存储在图中省略的ROM或所述存储部67中的动作控制程序执行处理,向各功能部输出指示信号、传送数据等,总体控制数码复合机1。
可是在具有以上结构的数码复合机1中,当采用ADF读取模式由图像读取部2对原稿供给部21输送来的原稿进行读取动作时,如果在读取窗口230上附着有异物,则扫描部22的同一像素在各拍摄时间都拍摄该异物,因此往往在得到的图像中与所述同一像素的像素位置对应的主扫描方向的位置上,形成沿副扫描方向延伸的条状图像(图4的线1,以下称为异物图像)。
如果使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对整摞原稿的读取动作都结束,则通过该读取动作得到的全部图像上都出现所述异物图像,这是用户不希望得到的复印件。本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1的特征在于,针对该问题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
即,首先,数码复合机1除了对各原稿进行通常的读取图像动作(针对原稿的读取图像动作)以外,还在该原稿与它前一张(或后一张)输送的原稿之间(间隙)的预先规定的位置到达所述读取位置P之前的时刻,开始读取动作。换句话说,如图4所示,数码复合机1除了对第n张(n为1以上的整数)原稿进行通常的图像读取动作以外,在第(n-1)张原稿的后端边缘和第n张原稿的前端边缘之间的预先规定的位置Cn-1(或第n张原稿的后端边缘和第(n+1)张原稿的前端边缘之间的预先规定的位置Cn+1),也进行读取动作。
然后数码复合机1判断在该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数据中是否包含由所述异物生成的图像数据(以下称为异物图像数据),在包含所述异物图像数据的情况下,根据该异物图像数据检测异物的位置。
此外,图4是把原稿供给部21到所述读取位置P的原稿输送通道模拟成直线,表示由原稿供给部21顺序向所述读取位置P输送的各原稿排列状态的图。
其中,数码复合机1在检测出所述异物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各部的动作模式有两种。一种模式是使所述第一支架226、第二支架227不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由扫描部22进行读取动作,根据该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数据,进行用于清除所述异物图像的图像处理(后面叙述的清除异物图像处理),并根据该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另一种模式是把所述第一支架226、第二支架227从所述读取位置P移动到没有附着所述异物的读取位置P’,使扫描部22进行读取动作,不进行所述图像处理,直接根据所述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数据,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
前者的模式和后者的模式相比,后者的模式为了确保用于移动所述第一支架226、第二支架227的时间,要暂时停止输送原稿,而前者的模式不需要暂时停止输送原稿。因此,前者的模式与后者的模式相比,每单位时间可以进行读取动作和图像形成动作的原稿的张数更多。此外,采用前者的模式要进行用于清除所述异物图像的图像处理,而在进行该图像处理的情况下,由于该图像处理的特性,大多导致画质比没有进行所述图像处理时降低。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把前者的模式称为效率优先模式,把后者的模式称为画质优先模式。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1,用户可以从这些模式(效率优先模式和画质优先模式)中选择模式。例如在图2所示的模式选择画面G1中可以进行该模式选择。用户通过对操作部5进行规定的操作,在显示部51上显示图2所示的模式选择画面G1。
如图2所示,在模式选择画面G1中显示有用于选择效率优先模式的按钮B1和用于选择画质优先模式的按钮B2,通过对按钮B1或按钮B2进行按压操作,从触摸面板52向控制部61输出表示与该按钮对应的模式的模式信号。由所述按钮B1或按钮B2构成模式选择部59(参照图3)。
如图3所示,为了实现以上的功能,控制部61具有作为模式设定部611、读取控制部612、异物图像检测部613、读取位置导出部614、图像处理部615、驱动控制部616、输送控制部617的功能。
模式设定部611根据来自所述触摸面板52的模式信号,把该数码复合机1的模式设定为由所述模式选择部59选择的模式。即,在由所述模式选择部59选择了效率优先模式的情况下,把该数码复合机1的模式设定为所述效率优先模式,在由所述模式选择部59选择了画质优先模式的情况下,把该数码复合机1的模式设定为所述画质优先模式。
读取控制部612控制扫描部22和CIS231等图像读取部2的各部的读取动作。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读取控制部612除了使所述图像读取部2对各原稿进行通常的图像读取动作以外,还在所述位置Cn-1(n为1以上的整数)通过所述读取位置P的时刻,也使图像读取部2进行读取动作。
异物图像检测部613根据由所述图像读取部2进行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数据,检测有无因异物而产生的异物图像,间接地检测出有无异物。由于原稿送出板213的与读取窗口230相对的表面做成纯白色,所以在所述位置Cn-1通过所述读取位置P的时刻进行的读取动作,是用图像读取部2的曝光灯20向做成白色的所述表面照射光。
因此,在所述各位置Cn-1通过所述读取位置P的时刻,在读取窗口230上不存在异物的情况下,在所述时刻得到的主扫描方向一行的图像数据,沿该主扫描方向上均具有对应于白色的比较大的像素值。
另一方面,在所述位置Cn-1通过所述读取位置P的时刻,在读取窗口230上存在异物的情况下,在该时刻得到的主扫描方向一行的图像数据具有像素值比较大的像素数据以及因所述异物而产生的像素值减小的像素数据。
根据这一点,异物图像检测部613进行检测因异物产生的图像(以下称为异物图像)的处理。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异物图像检测部613对在所述位置Cn-1通过所述读取位置P的时刻进行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数据,判断在像素值比较大的像素数据中是否包含比预先规定的阈值小的像素数据,在像素值比较大的像素数据中包含有比所述阈值小的像素数据时,把比所述阈值小的像素数据作为所述异物图像数据来检测。
在由所述异物图像检测部613检测到异物图像的情况下,读取位置导出部614检测出在读取窗口230上没有附着异物的位置,并把该位置导出,作为扫描部22读取位置变更的目标。图5是表示在读取位置P存在异物D的情况下,把扫描部22的读取位置从读取位置P变更为读取位置P’的状况的图。
图像处理部615进行有关图像数据的各种图像处理。例如图像处理部615对由CCD229或CIS231获得的图像数据、或从与网络连接的个人计算机、利用公用线路连接的传真机等通过通信部66传送来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斑点(shading)修正、阶调层次修正、γ修正、色差修正、MTF(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修正和扫描色修正等修正处理;以及图像数据的压缩或解压缩处理、放大或缩小处理等图像加工处理。
此外,在由所述模式设定部611设定为效率优先模式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部615在由所述异物图像检测部613检测到异物图像后,对读取原稿图像得到的图像数据实施用于清除异物图像的清除异物图像处理。该清除异物图像处理可以采用公知的处理,例如计算构成位于异物图像周围的图像的多个图像数据的平均值,采用该平均数据来替代异物图像数据。
驱动控制部616控制使所述第一支架226、第二支架227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的、图中省略的电动机的动作,输送控制部617控制输送原稿的构件和机构进行的输送原稿的动作。
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由所述模式设定部611设定为画质优先模式的情况下,当由所述异物图像检测部613检测到异物图像时,输送控制部617在预先规定时间内停止输送原稿,并且驱动控制部616在该停止期间内使所述第一支架226、第二支架227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使扫描部22的读取位置从所述读取位置P变成读取位置P’。所述预先规定的时间设定成足够完成第一支架226、第二支架227的所述移动的时间。
图6是表示控制部61进行模式设定处理的流程图。
如图6所示,如果对操作部5进行请求表示设定效率优先模式或画质优先模式的规定的操作(在步骤#1中为“是”),则模式设定部611在显示部51上显示图2所示的模式选择画面G1(步骤#2)。在该模式选择画面G1中,在按压用于选择效率优先模式的按钮B1的情况下(在步骤#3中为“是”),模式设定部611把数码复合机1的模式设定为效率优先模式(步骤#4),另一方面,在按压用于选择画质优先模式的按钮B2的情况下(在步骤#3中为“否”),模式设定部611把数码复合机1的模式设定为画质优先模式(步骤#5)。
图7是表示在效率优先模式和画质优先模式中的控制部61的处理的流程图。
如图7所示,如果用开始按钮55输入图像形成指示(在步骤#11中为“是”),则读取控制部612判断目前设定的数码复合机1的模式是效率优先模式还是画质优先模式(步骤#12)。
控制部61如果判断出目前设定的数码复合机1的模式是效率优先模式(在步骤#12中为“是”),则执行步骤#13~#18的处理,另一方面,如果判断出目前设定的数码复合机1的模式是画质优先模式(在步骤#12中为“否”),则进行步骤#19~#24、#18的处理。
即,读取控制部612如果判断出目前设定的数码复合机1的模式是效率优先模式(在步骤#12中为“是”),则使扫描部22执行对原稿之间的间隙的读取动作(步骤#13),异物图像检测部613进行检测在由该读取动作获得的图像数据中是否包含所述异物图像数据的异物图像检测处理,并且使扫描部22执行对原稿的读取动作(步骤#14)。
如果步骤#14的异物图像检测处理的结果是由异物图像检测部613检测到异物图像(步骤#15中为“是”),则图像处理部615对通过步骤#14中的读取原稿动作得到的图像数据,进行包括用于清除异物图像的图像处理(清除异物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步骤#16),另一方面,在由异物图像检测部613没有检测到异物图像的情况下(在步骤#15中为“否”),图像处理部615对通过步骤#14中的读取原稿动作得到的图像数据,进行不包括所述清除异物图像处理的通常的图像处理(步骤#17)。
控制部61在完成全部的原稿图像形成动作之前(在步骤#18中为“否”),反复执行步骤#12~#17的处理,一旦完成全部的原稿图像形成动作(在步骤#18中为“是”),则结束一系列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12中,读取控制部612如果判断出目前设定的数码复合机1的模式为画质优先模式(在步骤#12中为“否”),则使扫描部22执行对原稿之间的间隙的读取动作(步骤#19),异物图像检测部613进行检测由该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数据中是否包含所述异物图像数据的异物图像检测处理(步骤#20)。
如果步骤#20的异物图像检测处理的结果是由异物图像检测部613检测到异物图像数据(在步骤#21中为“是”),则输送控制部617停止输送原稿,而且读取位置导出部614检测出读取窗口230上没有附着异物的读取位置P’,并把该读取位置P’导出为扫描部22读取位置变更的目标,驱动控制部616使所述第一支架226、第二支架227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步骤#22),使扫描部22的读取位置变成所述读取位置P’(没有附着异物的位置)。
然后,输送控制部617重新开始输送原稿,而且读取控制部612使扫描部22执行读取原稿的动作(步骤#23),图像处理部615对通过步骤#23的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数据,进行不包括所述清除异物图像处理的通常的图像处理(步骤#24)。
控制部61在完成全部的原稿图像形成动作之前(在步骤#25中为“否”),反复执行步骤#19~#25的处理,如果完成了全部的原稿图像形成动作(在步骤#25中为“是”),则一系列处理结束。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具有模式选择部59,用于用户从所述效率优先模式和画质优先模式中选择模式,所以用户利用该模式选择部59,可以从效率优先模式和画质优先模式中选择所希望的模式。这样可以通过用户所希望的方法防止或抑制产生异物图像。
本发明还可以采用以下的变形方式来替代所述实施方式或在所述实施方式基础上进行改进。
[1]此外,除了如所述第一实施方式那样在扫描部22的读取位置上附着有异物的情况之外,还会有在CIS231的读取位置上附着有异物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由于CIS231固定设置在预先规定的位置上,不能如扫描部22那样变更读取位置,所以对于CIS231不能设定与所述画质优先模式相同的模式。
所以在双面同时读取模式下,当检测到CIS231的读取位置上附着有异物的情况下,可以中断CIS231的读取动作,利用所述原稿翻转机构把原稿翻转,并输送到扫描部22,由扫描部22对该原稿进行读取动作。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61在检测到由扫描部22进行读取的位置上也附着有异物的情况下,如所述第一实施方式那样,可以按模式选择部59设定的模式,控制各部的动作。
为了实现以上的结构,异物图像检测部613也检测通过CIS231的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数据中是否包含异物图像数据。如果异物图像检测部613检测到异物图像数据,则输送控制部617就使所述原稿翻转机构进行翻转动作,把原稿翻转,并输送到扫描部22的读取位置。此外,在该扫描部22进行读取动作后,输送控制部617再次把原稿翻转,向出纸盘215排出。读取控制部612使扫描部22对由所述原稿翻转机构进行最初的翻转动作后的原稿(该原稿的背面)也执行读取动作。
图8是表示在双面同时读取模式下在CIS231的读取位置存在异物的情况下,控制部61的处理的流程图。其中,前提是在扫描部22的读取位置上没有附着异物。此外,图8表示仅着眼于原稿背面的处理,对于原稿的正面进行与图7相同的处理。
如图8所示,读取控制部612使CIS231执行对原稿之间的间隙的读取动作(步骤#31),异物图像检测部613进行检测在由该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数据中是否包含所述异物图像数据的异物图像检测处理(步骤#32)。
如果步骤#32的异物图像检测处理结果是由异物图像检测部613检测到异物图像数据(在步骤#32中为“是”),则读取控制部612中断由CIS231进行的读取动作,输送控制部617使所述原稿翻转机构进行翻转动作,把原稿翻转后,向扫描部22的读取窗口230输送(步骤#33),读取控制部612使扫描部22执行对原稿背面的读取动作(步骤#34)。之后,通过输送控制部617进行控制,使原稿反转并排出(步骤#35)。
控制部61在完成全部的原稿图像形成动作之前(在步骤#36中为“否”),反复执行步骤#31~#36的处理,在完成全部的原稿图像形成动作后(在步骤#36中为“是”),结束一系列的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步骤#32的异物图像检测处理结果是异物图像检测部613没有检测到异物图像(在步骤#32中为“否”),则所述原稿翻转机构不进行翻转动作,读取控制部612使CIS231执行对原稿背面的读取动作(步骤#37)。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CIS231进行读取的位置上附着有异物的情况下,通过由扫描部22读取本来应由CIS231读取的背面图像,也可以避免在背面图像的复印件上产生异物图像。
此外,如果没有检测到异物图像,就终止所述原稿翻转机构的翻转动作,重新使CIS231执行对原稿背面的读取动作,所以,与即使没有检测到异物图像也继续执行所述翻转动作、由扫描部22进行背面的读取动作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因原稿翻转动作和把原稿重新再输送到扫描部22的读取位置而产生的时间损失,从而可以抑制因该时间损失造成的操作效率降低。
此外,虽然在CIS231的读取位置上附着有异物的情况下,由扫描部22执行本来应由CIS231读取的背面图像的读取动作,限于设定为双面同时读取模式时的动作,但例如作为以页为单位进行双面翻转读取模式和双面同时读取模式的切换的结构,在CIS231的读取位置上附着有异物的情况下,也可以用扫描部22读取本来应由CIS231读取的背面图像。
[2]数码复合机1在进行例如传真功能或扫描功能那样的、把由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数据发送给其他电子设备的处理的情况下,接收到所述图像数据的所述其他的电子设备有时不能够根据该图像数据检测出异物图像,或即使可以检测出异物图像,该检测也需要很多时间。此外,由于图像处理的实施顺序的关系,在把图像数据向外部设备发送前的阶段,即在由所述其他的电子设备进行各种图像处理之前,不能由所述数码复合机1预先进行所述清除异物图像处理。
所以该数码复合机1在采用传真或扫描功能的情况(利用功能选择按钮58设定了扫描功能或传真功能的情况)下,即使由模式选择部59设定为效率优先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模式设定部611也可以强制切换到画质优先模式,不进行所述清除异物图像处理。
[3]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读取原稿图像的读取部设置了CCD229(扫描部22)和CIS231,但也可以采用其他的CCD来替代CIS231,还可以采用其他的CIS来替代CCD229(扫描部22)。此外本发明的适用范围也包括: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CCD229(扫描部22)的位置上设置CIS231、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CIS231的位置上设置CCD229(扫描部22)的方式。
[4]数码复合机1为了按照复印的原稿的种类实施最佳的图像处理,往往设置有例如文字模式或照片模式等多个图像处理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使这些模式与效率优先模式或画质优先模式相对应。
即,所述照片模式主要是在复印画或图的情况下使用的模式,采用该模式的情况下,需要把在原稿上形成的画或图的各种浓度在记录纸上重现,由于大多要求高的图像质量,所以与所述画质优先模式相对应,另一方面,文字模式主要是在复印文字的情况下使用的模式,采用该模式的情况下,很少要求高的图像质量,相反大多要求高操作效率,所以可以与所述效率优先模式相对应。
此外,根据原稿的尺寸也可以决定是效率优先模式还是画质优先模式。即,例如所谓的“A3”尺寸的原稿属于尺寸比较大的原稿,读取图像就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因此对这样的原稿即使用所述画质优先模式进行读取动作,与用所述效率优先模式进行读取动作的情况相比,读取时间上没有那么大的差别。所以例如对于所谓的“A3”那样尺寸比较大的原稿,可以以画质优先模式进行读取图像的动作。
另一方面,所谓的“B5”尺寸的原稿属于尺寸比较小的原稿,读取图像需要的时间比较短。因此对这样的原稿如果以所述画质优先模式进行读取动作,则与以所述效率优先模式进行读取动作的情况相比,读取时间有比较大的差别。所以对于例如所谓的“B5”那样的尺寸比较小的原稿,可以以效率优先模式进行读取图像的动作。
[5]输送控制部617可以在输送原稿之前(例如图4的“C0”所示的位置)确认不存在异物后,开始输送原稿的动作。
[6]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异物的附着部位虽限定在玻璃221上,但在原稿送出板213上也可能附着有异物,在根据原稿和原稿之间的间隙(例如图4所示的位置“C0”和位置“C1”等)通过所述读取位置时进行的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检测到存在异物的情况下,可以判断出与所述读取位置P对应的玻璃221的部位或原稿送出板213的部位上附着有异物。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在原稿通过所述读取位置P期间进行的读取动作而得到的图像,对应于是否检测到存在异物,可以判断出该异物是附着在玻璃221上还是附着在原稿送出板213上。
即,在原稿通过所述读取位置P的情况下,如果从扫描部22一侧看,由于原稿送出板213一侧的像被该原稿遮挡,所以不能由扫描部22拍摄。因此在图4中,例如根据在位置A1、B1分别得到的图像检测到异物的情况下,可以判断出该异物是附着在玻璃221上的,另一方面,例如根据在位置A1、B1分别得到的图像没有检测到异物的情况下,可以判断出异物附着在原稿送出板213上。
[7]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由所述异物图像检测部613检测到异物图像的情况下,检测读取窗口230上没有附着异物的位置,并导出该位置作为扫描部22读取位置变更的目标,但也可以预先准备多个读取位置,控制部61在每次检测到异物时,从其中选择所述扫描部22的读取位置。
图9表示在副扫描方向预先准备的多个不同的读取位置P1~P4,例如在每次检测到异物时,使所述扫描部22的读取位置按所述读取位置P1→P2→P3→P4→P1→…这样循环切换的状态。
[8]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由所述模式设定部611设定为画质优先模式的情况下,当由所述异物图像检测部613检测到异物图像时,输送控制部617在预先规定的时间内停止输送原稿,关于该停止位置优选的是考虑以下问题。
图10A是原稿送出板213周围的放大图,图10B是把原稿送出板213周围的原稿的输送通道模拟成直线,并且表示在原稿输送通道中从计时传感器250检测到原稿的位置Q到扫描部22的读取位置R的距离L的图,图10C是表示停止输送原稿和重新开始输送原稿时原稿的输送速度的曲线图。
在停止输送原稿的情况下,输送控制部617即使把停止驱动信号输出到输送原稿的电动机,原稿的输送速度也不是立刻为零,如图10C的箭头X所示,由于惯性,原稿的输送速度变为零需要时间,产生了自由行走距离L1。此外在重新开始输送原稿的情况下,输送控制部617即使把重新开始驱动信号输出到输送原稿的电动机,原稿的输送速度也不是立刻达到所需要的速度,如图10C的箭头Y所示,原稿的输送速度在达到所述需要的速度之前需要时间,需要起始不稳定段的距离L2。此外在图10C中,在自由行走期间和起始不稳定段期间假定原稿的输送速度以一定比例减少或增加,表示原稿的输送速度的变化。此外在自由行走期间和起始不稳定段期间的加速度的绝对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因此,需要在离所述读取位置R往上游L1+L2(所述自由行走距离L1和起始不稳定段的距离L2的和)以上的位置,开始控制停止输送原稿。否则,如图10D所示,在原稿输送速度增加的中途,原稿通过扫描部22的读取位置,在这种情况下,重新开始输送原稿后,不能使原稿以合适的速度通过扫描部22的读取位置,不能使扫描部22的读取动作和原稿在副扫描方向上的输送动作同步。
所以本实施方式的输送控制部617在需要停止输送原稿时,在离所述读取位置R往上游L1+L2(所述自由行走距离L1和起始不稳定段的距离L2的和)以上的位置,开始控制停止输送原稿。其中,可以根据计时传感器250的检测信号检测原稿到达离所述读取位置R往上游L1+L2以上的位置的时刻。即,可以把计时传感器250的检测位置设为离所述读取位置R往上游L1+L2以上的位置,如果由所述计时传感器250检测到原稿到达该上游位置,就开始控制停止输送原稿。但是由于所述计时传感器250的检测时刻和开始控制停止输送原稿的时刻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所以可以把离所述上游位置再往上游规定距离的位置作为计时传感器250的检测位置,在由所述计时传感器250检测到原稿到达该检测位置后,如果检测到该原稿被输送了所述规定距离,就开始控制停止输送原稿。其中,作为检测原稿从所述计时传感器250的检测位置被输送所述规定距离的方法,例如在驱动输送原稿的各输送辊的电动机采用步进式电动机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向该步进式电动机输出的脉冲数进行计算。
此外,关于是否需要停止输送原稿,可以根据原稿到达要开始控制停止输送的位置之前,是否从异物图像检测部613向输送控制部617和读取控制部612输出了允许读取信号(在通过对间隙的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中没有检测到异物图像,从而允许对原稿进行读取动作的信号)来进行判断。即,在原稿到达要开始控制停止输送原稿的位置之前,当从异物图像检测部613向输送控制部617和读取控制部612输出了允许读取信号的情况下,读取控制部612判断出没有必要停止输送原稿,另一方面,在原稿到达要开始控制停止输送原稿的位置之前,当从所述异物图像检测部613没有向输送控制部617和读取控制部612输出所述允许读取信号的情况下,读取控制部612判断出需要停止输送原稿。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画质优先模式中控制部61的处理的流程图。此外把应开始控制停止输送原稿的所述位置称为临界位置。其中如所述变形方式[7]那样,在副扫描方向预先准备多个不同的读取位置P1~P4,例如在每次检测到异物时,使所述扫描部22的读取位置按所述读取位置P1→P2→P3→P4→P1→…这样循环切换。
如图11所示,读取控制部612使扫描部22开始对间隙的读取动作,异物图像检测部613根据由该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开始检测异物图像的动作(步骤#41)。
在所述异物图像检测部613的异物检测处理未结束的情况下(在步骤#42中为“否”),返回到步骤#41的处理,在所述异物检测处理结束的情况下(在步骤#42中为“是”),进行步骤#43以后的处理。
在所述异物检测处理的结果是没有检测到异物图像的情况下(在步骤#43中为“否”),异物图像检测部613向读取控制部612输出允许读取动作的信号,使之进行读取原稿的动作(步骤#53)。
另一方面,在检测到异物图像的情况下(在步骤#43中为“是”),在所述原稿到达了所述临界位置时(在步骤#44中为“是”),输送控制部617就停止输送原稿的动作(步骤#45)。
并且,驱动控制部616使所述第一支架226、第二支架227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使扫描部22的读取位置按顺序变成下一个读取位置(步骤#46)。之后,读取控制部612在该状态下使所述扫描部22进行读取动作,并根据由该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进行异物图像的检测处理(步骤#47)。
在该异物检测处理的结果是没有检测到异物图像的情况下(在步骤#48中为“否”),异物图像检测部613向所述输送控制部617输出允许重新开始输送的信号,并向读取控制部612输出允许进行读取动作的信号(步骤#54)。
这样,在重新开始原稿的输送动作和扫描部22的读取动作时,能够以合适的速度使原稿通过扫描部22的读取位置。
另一方面,在检测到异物图像的情况下(在步骤#48中为“是”),控制部61判断是否使扫描部22的读取位置在所述读取位置P1~P4中进行了循环(步骤#49)。
此时,在由异物图像检测部613判断出还没有在所述读取位置P1~P4中进行循环的情况下(在步骤#49中为“否”),返回到步骤#46的处理。而在由异物图像检测部613判断出在所述读取位置P1~P4中进行了循环的情况下(在步骤#49中为“是”),控制部61使显示部51显示需要对位于与读取位置P相对位置的玻璃221进行清扫的消息(步骤#50)。此时,控制部61使显示部51一起显示所述消息与“OK”按钮。
在进行了上述显示后,如果控制部61收到了用户利用触摸面板功能按下了所述“OK”按钮(在步骤#51中为“是”),驱动控制部616使第一支架226和第二支架227移动到预先规定的初始位置(例如为读取位置P1)(步骤#52)。之后,处理返回到步骤#41。
此外,在进行了上述显示后,即使经过了预先规定的时间,控制部61也没有收到用户按下“OK”按钮时(在步骤#51中为“否”),就使处理结束。

Claims (5)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原稿输送部,把多张原稿在原稿输送方向上顺序输送,并且各原稿之间设有间隙;
第一读取部,在预先规定的第一读取位置上,对沿副扫描方向通过该第一读取位置的原稿,进行主扫描方向的读取动作;
第一读取控制部,在所述间隙通过所述第一读取位置期间,使所述第一读取部执行用于读取所述间隙图像的读取动作;
第一判断部,根据按照所述第一读取控制部的指示进行的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数据,判断在所述第一读取位置上是否有异物;
第二读取控制部,在所述原稿通过所述第一读取位置期间,使所述第一读取部执行用于读取所述原稿图像的读取动作;
清除异物图像处理部,进行清除异物图像处理,以从按照所述第二读取控制部的指示进行的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中,清除因附着在所述第一读取位置的异物而产生的异物图像;
变更部,使所述第一读取部的读取位置,从所述第一读取位置变更为与该第一读取位置不同的第二读取位置;
图像数据生成模式选择部,接受选择第一图像数据生成模式或第二图像数据生成模式的指示,其中,所述第一图像数据生成模式是在所述第一判断部判断出存在所述异物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一读取部在所述第一读取位置进行读取动作,并对通过该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数据进行所述清除异物图像处理而得到图像数据;所述第二图像数据生成模式是在所述第一判断部判断出存在所述异物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一读取部在所述第二读取位置进行读取动作,并且不对通过该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数据进行所述清除异物图像处理而得到图像数据;以及
模式设定部,在根据所述图像数据生成模式选择部接受的指示而被选择了所述第一图像数据生成模式的情况下,对于所述原稿输送部、第一读取部、第一读取控制部、第一判断部、第二读取控制部、清除异物图像处理部以及变更部其中执行所述第一图像生成模式所需要的各部,设定所述第一图像数据模式下的所述读取动作和图像数据生成动作;而在根据所述图像数据生成模式选择部接受的指示而被选择了所述第二图像数据生成模式的情况下,对于所述原稿输送部、第一读取部、第一读取控制部、第一判断部、第二读取控制部、清除异物图像处理部以及变更部其中执行所述第二图像生成模式所需要的各部,设定所述第二图像数据模式下的所述读取动作和图像数据生成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读取部读取所述原稿一个面的图像,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还包括:
第二读取部,在与所述第一读取位置和第二读取位置不同的第三读取位置读取所述原稿另一个面的图像;
第三读取控制部,在所述间隙通过所述第三读取位置期间,使所述第二读取部执行用于读取所述间隙图像的读取动作;
输送部,在通过所述第一读取位置至第三读取位置的输送通道上进行输送原稿的动作,在该输送通道上具有翻转部,所述翻转部在所述第一读取部完成读取所述原稿的一个面后,把该原稿翻转成所述第一读取部能读取该原稿的另一个面的状态进行输送;
第二判断部,根据按照所述第三读取控制部的指示进行的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数据,判断在所述第三读取位置上是否有异物;以及
输送控制部,使所述输送部进行输送动作,在所述第二判断部判断出存在所述异物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读取部读取所述原稿一个面的图像后,进行翻转该原稿的动作,由所述第一读取部读取所述原稿另一个面的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控制部使所述输送部进行输送动作,在所述第二判断部没有判断出存在所述异物的情况下,中止翻转该原稿的动作,由所述第一读取部读取所述原稿一个面的图像,由所述第二读取部读取该原稿另一个面的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读取部具有缩小型光学系统图像传感器,
所述第二读取部具有接触式光学系统图像传感器。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
图像形成部,根据从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输出的图像数据,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CN2009101585191A 2008-07-08 2009-07-08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16264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77480A JP5079609B2 (ja) 2008-07-08 2008-07-08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77480 2008-07-08
JP2008177480 2008-07-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26445A true CN101626445A (zh) 2010-01-13
CN101626445B CN101626445B (zh) 2011-08-10

Family

ID=41504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585191A Active CN101626445B (zh) 2008-07-08 2009-07-08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274673B2 (zh)
JP (1) JP5079609B2 (zh)
CN (1) CN10162644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8086A (zh) * 2018-03-07 2019-09-17 Juki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安装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34680A (ja) * 2008-07-25 2010-02-12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78413B2 (ja) * 2010-11-30 2013-09-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プログラム
US8760733B2 (en) * 2011-08-23 2014-06-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627561B2 (ja) * 2011-12-08 2014-11-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読取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5994533B2 (ja) * 2012-09-28 2016-09-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6108203B2 (ja) * 2012-09-28 2017-04-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5532176B1 (ja) * 2013-07-18 2014-06-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05841B2 (ja) * 2014-09-29 2018-10-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プログラム
US9706062B2 (en) * 2015-02-23 2017-07-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with reading position determination unit that determines reading position for original
JP7002830B2 (ja) * 2016-04-26 2022-0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55643B2 (ja) * 1993-02-16 2001-04-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3337993B2 (ja) * 1998-12-25 2002-10-28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シートスルー原稿読取装置
JP4401597B2 (ja) * 2001-05-25 2010-0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3125172A (ja) * 2001-10-10 2003-04-25 Pfu Ltd 画像読取装置の制御方法
JP4442272B2 (ja) * 2004-03-22 2010-03-3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基準部材の異物検知方法
JP4662807B2 (ja) * 2004-08-06 2011-03-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原稿読み取り装置,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複写装置
JP2007104444A (ja) * 2005-10-05 2007-04-19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の異物領域表示方法
JP4509022B2 (ja) * 2005-12-27 2010-07-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29767B2 (ja) * 2006-02-07 2009-09-09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カラー判別方法
JP4994810B2 (ja) * 2006-12-04 2012-08-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8086A (zh) * 2018-03-07 2019-09-17 Juki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安装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CN110248086B (zh) * 2018-03-07 2022-03-11 Juki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安装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007906A1 (en) 2010-01-14
JP2010021601A (ja) 2010-01-28
US8274673B2 (en) 2012-09-25
CN101626445B (zh) 2011-08-10
JP5079609B2 (ja) 2012-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26445B (zh)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US8237997B2 (en) Image reader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CN101398643B (zh)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0626180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69318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4956350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36732A (ja)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91229A (ja)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27831B2 (ja)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ノイズ混入要因検出方法
JP2013009116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06191228A (ja)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69705B2 (ja)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5622645B2 (ja)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10434A (ja) 両面印刷機能がある画像形成装置
JP585137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読取方法
JP524179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162205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03281B2 (ja)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97438A (ja) シートスルー原稿読取り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4449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319139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5051295A (ja) 原稿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87074A (ja)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ノイズ混入要因検出方法
JP2005051296A (ja) 画像データ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JP201412382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