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25503B - 透镜镜筒和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透镜镜筒和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25503B
CN101625503B CN2009101517300A CN200910151730A CN101625503B CN 101625503 B CN101625503 B CN 101625503B CN 2009101517300 A CN2009101517300 A CN 2009101517300A CN 200910151730 A CN200910151730 A CN 200910151730A CN 101625503 B CN101625503 B CN 1016255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aphragm
lens barrel
shadow shield
barrel body
motion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5173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25503A (zh
Inventor
小山高志
古山清光
卯野正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255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255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255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2550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7/00Control of exposure by setting shutters, diaphragms or filters, separately or conjointly
    • G03B7/02Control effected by setting a graduated member on the camera in accordance with indication or reading afforded by a light meter, which may be either separate from or built into camera bod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透镜镜筒以及包括该透镜镜筒的摄像装置。该透镜镜筒包括镜筒本体、被枢转地保持在所述镜筒本体中的光阑、改变所述光阑的直径的光阑操作构件、操作臂和遮光板,其中:所述操作臂能在所述镜筒本体中枢转,并装配在光阑操作构件中,所述操作臂当被枢转时通过所述光阑操作构件改变所述光阑的直径;所述遮光板防止不需要的光进入所述镜筒本体,并具有供所述操作臂穿过的通道部和与从所述光阑操作构件突出的接合片接合的接合部,所述遮光板与所述光阑操作构件一起被枢转地支承。所述通道部具有宽度大致与所述操作臂的宽度相同的开口。

Description

透镜镜筒和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容纳变焦透镜或任意其它透镜的透镜镜筒,特别涉及具有防止透镜镜筒中的光斑(flare image)和重影(ghost image)的遮光板的透镜镜筒。
背景技术
为防止由进入镜筒的不需要的光产生的光斑和重影,已经使用了具有随变焦透镜移动而在镜筒中移动的遮光板的透镜镜筒。这种透镜镜筒包括沿光轴方向移动的可动透镜组和可动遮光板,并通过将可动遮光板移动到与可动透镜组移动到的位置相应的预定位置,来防止生成光斑和重影(例如JP-A-06-201966和JP-A-09-33781)。
已提出的另一种透镜镜筒包括具有直径可变的开口的可动遮光板,而且能通过在相对于可动透镜组改变遮光板的位置的同时调节遮光板中开口的直径,来防止可动透镜组在广角位置与望远位置之间移动时生成光斑和重影(例如JP-A-04-133011和JP-A-07-294814)。
一般而言,这种开口直径能变化的可动遮光板配置在透镜镜筒中,以使多个遮光叶片被支承而彼此部分地重叠并能沿垂直于光轴方向的方向枢转。用于使多个遮光叶片枢转的操作机构形成在透镜镜筒中,并被用户手动驱动,或被设置在摄像装置或透镜镜筒中的微型计算机或任意其它适当的部件自动驱动。
现在考虑可动遮光板中开口的直径被自动改变的构造。当操作机构和向该操作机构提供驱动力的驱动源装入透镜镜筒时,透镜镜筒的尺寸和重量增加。当透镜镜筒的尺寸和重量增加时,摄像装置作为整体的平衡性恶化,并且也损害了用作可换镜头的透镜镜筒的便携性。因此,希望将操作机构和驱动源设置在相机本体中,以获得紧凑轻质的透镜镜筒。
另一方面,为从相机本体侧改变遮光叶片形成的开口的直径,应将使遮光叶片枢转的操作构件延伸到透镜镜筒中,则遮光叶片不能设置于操作构件枢转的区域中,从而可能导致对不需要的光的遮蔽不充分。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希望提供一种透镜镜筒,该透镜镜筒即使在用于操作遮光构件的操作构件延伸到所述透镜镜筒中时,也能使遮光构件可靠地遮蔽不需要的入射光。还希望提供一种使用所述透镜镜筒的摄像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透镜镜筒,其包括镜筒本体、被枢转地保持在所述镜筒本体中的光阑、改变所述光阑的直径的光阑操作构件、操作臂和遮光板,其中:所述操作臂能在所述镜筒本体中枢转,并装配在光阑操作构件中,所述操作臂当被枢转时通过所述光阑操作构件改变所述光阑的直径;所述遮光板防止不需要的光进入所述镜筒本体,并具有供所述操作臂穿过的通道部和与从所述光阑操作构件突出的接合片接合的接合部,所述遮光板与所述光阑操作构件一起被枢转地支承。所述通道部具有宽度大致与所述操作臂的宽度相同的开口。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透镜镜筒,所述透镜镜筒包括镜筒本体、被枢转地保持在所述镜筒本体中的光阑、改变所述光阑的直径的光阑操作构件、操作臂和遮光板,其中:所述操作臂能在所述镜筒本体中枢转,并装配在光阑操作构件中,所述操作臂当被枢转时通过所述光阑操作构件改变所述光阑的直径;所述遮光板防止不需要的光进入所述镜筒本体,并具有供所述操作臂穿过的通道部和与从所述光阑操作构件突出的接合片接合的接合部,所述遮光板与所述光阑操作构件一起被枢转地支承。所述通道部具有宽度大致与所述操作臂的宽度相同的开口。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透镜镜筒和摄像装置中,随着操作臂穿过遮光板并且接合片穿过接合部,当操作臂使光阑操作构件旋转时,遮光板沿与光阑操作构件旋转的方向相同的方向被接合片和操作臂旋转。因此,遮光板的通道部只须使其开口具有足以允许操作臂穿过的最小宽度,而不必在操作臂枢转的整个区域内开口。因此,遮光板能遮蔽更多不需要的入射光,并可靠地防止重影和光斑。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外观透视图;
图2是应用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示意性构造图;
图3是可换镜头的外观透视图;
图4是可换镜头的截面图;
图5是变焦透镜单元和安装件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6A是显示可动单元的正面透视图;
图6B是显示可动单元的后视透视图;
图7是安装有遮光板的光阑单元的后视透视图;
图8A是可动单元移动到广角侧时的镜筒本体的内部透视图;
图8B是可动单元移动到望远侧时的镜筒本体的内部透视图;
图9是从镜筒本体后侧观察到的安装件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10是安装件单元的透视图;
图11是放置有光阑操作环的安装件的一侧的透视图;
图12是安装件的一侧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应用本发明的透镜镜筒和摄像装置。如图1和2所示,应用本发明的摄像装置1包括相机本体2和可换镜头3。
可换镜头3包括镜筒本体10,该镜筒本体10的多个环形构件组装成使镜筒本体10大致呈圆柱形外形。如图3和4所示,镜筒本体10包括形成在纵向方向的前侧的聚焦透镜单元(block)5,所述聚焦透镜单元5包括聚焦透镜组和沿光轴方向移动聚焦透镜组的聚焦透镜移动机构。镜筒本体10还包括形成在纵向方向的后侧的变焦透镜单元6,所述变焦透镜单元6包括可动单元30和沿光轴方向移动可动单元30的变焦透镜移动机构,在所述可动单元30中变焦透镜组与光阑单元被一体化。在镜筒本体10中,聚焦透镜移动机构使聚焦透镜组移动以进行聚焦,而变焦透镜移动机构使变焦透镜组和聚焦透镜组移动以进行变焦。
镜筒本体10还包括形成在镜筒本体10的后侧的安装件单元7,所述安装件单元7包括安装件(mount)71和基板72,所述安装件71是透镜安装件并安装到相机本体2,而所述基板72上形成有各种驱动电路。安装件单元7允许镜筒本体10安装到相机本体2或从相机本体2卸下。摄像装置1的安装件71是所谓的卡口式(bayonet)透镜安装件。
首先描述设置在镜筒本体10的前侧的聚焦透镜单元5。如图4所示,聚焦透镜单元5包括:多个聚焦透镜11a、11b和11c;使所述多个聚焦透镜11a、11b和11c的光轴对齐并保持它们的聚焦透镜保持框12;和沿镜筒本体10朝前/朝后移动聚焦透镜保持框12的聚焦透镜移动机构13。
聚焦透镜保持框12形成镜筒本体10的前端部,容纳并保持多个聚焦透镜11a-11c,并以螺纹件固定到形成聚焦透镜移动机构13的聚焦操作环16上。聚焦透镜保持框12的外周部装配在聚焦环15中。用户手动进行聚焦控制时使用聚焦环15,并将聚焦环15的整个外周部滚花加工(knurled)以提高可操作性。
沿光轴方向移动保持在聚焦透镜保持框12中的聚焦透镜11的聚焦透镜移动机构13包括:安装聚焦透镜保持框12的聚焦操作环16;与聚焦操作环16的内侧接合的聚焦致动环17;向聚焦操作环16提供驱动力的自动聚焦马达18(见图5);和将自动聚焦马达18生成的驱动力传递到聚焦操作环16的聚焦用传递环19。
聚焦操作环16大致呈圆柱形形状,并被支承为能经由变焦操作环37(后述)中的前侧开口37a前进/缩回。聚焦操作环16具有形成在内表面中的螺旋槽,而该螺旋槽和形成在聚焦致动环17的外周面中的匹配螺旋槽形成螺旋部20。因此,聚焦操作环16能沿螺旋部20移动,从而聚焦透镜11能沿光轴方向移动。
聚焦致动环17大致呈圆柱形形状。聚焦致动环17的外周面中形成有如上所述的作为螺旋部20的一部分的螺旋槽,而多个凸轮22从聚焦致动环17的内周面突出,并沿圆周方向以预定间隔设置。凸轮22与形成在凸轮环36(后述)的外周面上的凸轮随动件(未示出)接合。多个引导肋(未示出)也从聚焦致动环17的内周面突出,并沿圆周方向以预定间隔设置。所述引导肋与形成在固定环35(后述)的外周面中的线性引导槽(未示出)接合。当凸轮环36在变焦操作中旋转时,聚焦致动环17沿固定环35中的线性引导槽移动,并根据与凸轮环36上的凸轮随动件接合的凸轮22的位置而定位。另一方面,在聚焦操作中,聚焦致动环17用作使聚焦操作环16经由螺旋部20朝前/朝后移动的固定部分。
向聚焦操作环16提供驱动力的自动聚焦马达18安装到安装件71(后述)。自动聚焦马达18经由减速齿轮系(reduction gear train)23和聚焦用传递环19连接到聚焦操作环16,并被微型计算机95以受控方式驱动,所述微型计算机95形成设置在安装件71上的基板72上的控制器。
聚焦用传递环19大致呈圆柱形形状,并被安装件固定构件70(后述)的内周面通过卡口式连接可旋转地支承。聚焦用传递环19连接到减速齿轮系23和聚焦操作环16。当自动聚焦马达18被驱动时,减速齿轮系23使聚焦用传递环19旋转,而聚焦用传递环19进而将旋转力传递到聚焦操作环16。通过聚焦用传递环19的传递而接受到驱动力的聚焦操作环16沿形成在聚焦致动环17的外周面中的螺旋部20移动。这样,聚焦透镜移动机构13能将聚焦透镜11移动到适当的位置,以进行聚焦。
下面将描述设置在镜筒本体10的后侧的变焦透镜单元6。如图4和5所示,变焦透镜单元6包括:多个变焦透镜25a、25b和25c;使所述多个变焦透镜25a、25b和25c的光轴对齐并保持它们的多个变焦透镜保持框26a、26b和26c;用于安装变焦透镜保持框26a-26c的变焦致动环27;和沿镜筒本体10朝前/朝后移动变焦致动环27以进行变焦的变焦透镜移动机构28。变焦透镜25a-25c和透镜保持框26a-26c以及光阑单元50和遮光板60(后述)均安装到变焦致动环27,而它们的集成结构如图6A和6B所示,形成沿光轴方向被变焦透镜移动机构28移动的可动单元30。
第一变焦透镜保持框26a保持第一变焦透镜25a,并通过螺纹件或其它紧固件固定到变焦致动环27的前侧,同时使光阑单元50介于第一变焦透镜保持框26a与变焦致动环27之间。第一变焦透镜保持框26a具有放置部29,所述放置部29朝镜筒本体10的前侧突出,并用于安放遮光板60(后述)。放置部29具有锁定遮光板60的锁定凸部29a。锁定凸部29a以预定间隔形成在例如三个位置。
第二透镜保持框26b保持第二变焦透镜25b,装配在变焦致动环27的前侧并通过螺纹件或其它紧固件固定。第三透镜保持框26c保持第三变焦透镜25c,并通过螺纹件或其它紧固件固定到变焦致动环27的后侧。
安装有变焦透镜25、变焦透镜保持框26和光阑单元50的变焦致动环27被变焦透镜移动机构28移动。变焦致动环27具有与变焦透镜移动机构28中的凸轮环36接合的凸轮随动件31。凸轮随动件31形成在变焦致动环27的外周面上例如以预定间隔分开的三个位置处。当凸轮环36旋转时,形成在变焦致动环27上并与形成在凸轮环36上的凸轮凸部40接合的凸轮随动件31沿凸轮凸部40移动。变焦致动环27还包括引导片32,所述引导片32形成在变焦致动环27的外周面上,并沿形成在固定环35of内周面上的引导突条(guide protruding thread)39被引导。引导片32各自具有一对可滑动地锁定相应引导突条39的上锁定片和下锁定片。变焦致动环27的外周面上的引导片32形成在例如以预定间隔布置的三个位置处。
因为变焦致动环27上的凸轮随动件31与凸轮环36上的凸轮凸部40接合,并且固定环35上的引导突条39锁定引导片32,所以可动单元30位于镜筒本体10中,而当凸轮环36旋转时,可动单元30在沿引导突条39被引导的同时发生移动。
如图4所示,移动可动单元30以进行变焦的变焦透镜移动机构28包括固定环35、凸轮环36和变焦操作环37,所述凸轮环36可旋转地装配到固定环35的外周面上,并可滑动地支承变焦致动环27,而所述变焦操作环37可旋转地设置在凸轮环36外侧。
当安装到用于固定安装件单元7的安装件固定构件70时,固定环35用作可旋转地支承凸轮环36和变焦操作环37的固定部,而固定环35的圆柱形外周面装配在凸轮环36中。引导可动单元30的运动的引导突条39形成在固定环35的内周面上沿圆周方向以预定间隔分开的例如三个位置处。固定环35还具有线性引导槽(未示出),所述线性引导槽形成在固定环35的外周面中,并与上述聚焦致动环17上的引导肋接合。
凸轮环36随同变焦操作环37的旋转而沿固定环35上的引导突条39移动可动单元30。固定环35通过卡口式接合装配在凸轮环36中,使得凸轮环36能绕固定环35旋转,但凸轮环36相对于固定环35的位置在其前后方向上是固定的。凸轮环36在其内周面上形成有凸轮凸部40,而凸轮凸部40与形成在变焦致动环27的外周面上的凸轮随动件31接合。凸轮凸部40以预定间隔沿凸轮环36的圆周方向形成在例如三个位置处。
当凸轮环36随同变焦操作环37的旋转而绕固定环35的外周面旋转时,凸轮环36经由凸轮凸部40朝前/朝后移动变焦致动环27。当凸轮环36随同变焦操作环37的旋转而旋转时,凸轮环36还朝前/朝后移动聚焦致动环17,所述凸轮环36具有与上述聚焦致动环17上的凸轮22接合的凸轮随动件(未示出)。在引导肋沿形成在固定环35中的线性引导槽被引导的同时,聚焦致动环17朝前/朝后移动。
设置在凸轮环36外侧的变焦操作环37大致形成镜筒本体10的中间部分,大致呈圆柱形形状,并且被可旋转地支承。变焦操作环37具有前侧开口37a,聚焦操作环16通过该前侧开口37a前进/缩回。变焦操作环37经由传递机构(其细节被省略)连接到凸轮环36,并在旋转时将旋转力传递到凸轮环36。变焦环41装配在变焦操作环37的外周面上。用户手动进行变焦控制时使用变焦环41,并将变焦环41的整个外周部滚花加工以提高可操作性。
下面将描述与透镜保持框26一起安装到变焦致动环27的光阑单元50。如图5和7所示,光阑单元50包括:根据开口的直径增加/降低入射光量的多个光阑叶片51;使光阑叶片51枢转的光阑操作板52;以及与光阑操作板52一起枢转地支承光阑叶片51的压板53。在光阑单元50中,光阑操作板52可旋转地安装到压板53,当被安装件71支承的操作环73上设置的操作臂75使光阑操作板52旋转而枢转光阑叶片51时,开口的直径被调节。
光阑叶片51各自具有:遮蔽进入镜筒本体10的光的遮光面;以及从遮光面的一端立起的引导销和支承凸部,所述支承凸部被压板53枢转地支承,所述引导销与光阑操作板52中用于枢转运动的相应引导槽接合。光阑叶片51以遮光面彼此重叠的方式被夹持并支承在光阑操作板52与压板53之间,而光阑叶片51形成的开口的直径能根据枢转角度而增大/变小。在引导销沿引导槽被引导的同时,光阑叶片51随同光阑操作板52的旋转而绕支承凸部枢转。
光阑操作板52呈中心具有光入射孔52a的圆形形状,而在光阑操作板52的主表面中形成与光阑叶片51上的引导销接合的多个引导槽54。光阑操作板52通过沿引导槽54枢转光阑叶片51来调节光入射孔52a的开口直径。锁定边缘55形成在光阑操作板52的外周面上,而压板53上的锁定销58锁定锁定边缘55。当锁定边缘55各自锁定相应锁定销58的末端时,光阑操作板52可旋转地安装到压板53。通道部56形成在光阑操作板52的周缘的一部分上,而光阑操作环73上的操作臂75穿过通道部56。通道部56由从光阑操作板52立起的一对支承壁56a和56a形成。支承壁56a和56a以一与操作臂75的宽度大致相等的间隙彼此相对。当操作臂75绕光阑操作板52的中心轴旋转时,光阑操作板52沿相同方向旋转。当可动单元30沿光轴方向移动时,操作臂75通过支承壁56a和56a之间的间隙相对于通道部56移动。
光阑操作板52还具有接合片57,所述接合片57穿过形成在遮光板60(后述)中的接合孔63,并与之接合。当可动单元30移动到镜筒本体10的前侧时,接合片57防止装配在第一透镜保持框26a的放置部29上的遮光板60脱落。接合片57从光阑操作板52的周缘的一部分朝镜筒本体10的前侧突出,并穿过遮光板60中的接合孔63。
也就是说,如图8A所示,当可动单元30移动到作为广角侧的镜筒本体10的后侧时,遮光板60和操作臂75之间的接合被保持。另一方面,如图8B所示,当可动单元30移动到作为望远侧的镜筒本体10的前端时,与遮光板60接合的操作臂75脱离遮光板60。即使在该情况下,遮光板60也不会从可动单元30脱落,因为光阑操作板52的接合片57与遮光板60中的接合孔63之间保持着接合。
接合片57的末端形成为钩状隆起部(embossed portion)57a,从而防止接合片57从接合孔63脱离。光阑操作板52上只形成一个接合片57,因此遮光板60中只形成一个接合孔63。因此,在可换镜头3中,形成在遮光板60中的开口的尺寸能被最小化,以降低不需要的入射光量。
将光阑叶片51压靠在光阑操作板52上的压板53呈具有中心开口的圆盘形状。压板53的主表面具有支承孔,所述支承孔与光阑叶片51上的支承凸部枢转地接合,并且支承孔的数量对应于光阑叶片51的数量。压板53还具有锁定销58,所述锁定销58形成在压板53的外周面上,并可滑动地锁定光阑操作板52的锁定边缘55。锁定销58形成在压板53的外周面上例如三个位置处,并被相应于锁定销58而形成在光阑操作板52上的锁定边缘55锁定。锁定销58各自的末端向内突出以形成锁定相应锁定边缘55的锁定部。在光阑单元50中,当光阑操作板52相对于压板53旋转时,锁定部沿锁定边缘55滑动。
下面将描述安装到可动单元30的遮光板60。遮光板60防止镜筒本体10中的不需要的光进入相机本体2,并呈直径大致与固定环的直径相同的圆盘形状。遮光板60具有形成在中心的开口61,第一变焦透镜保持框26a的放置部29穿过所述开口61。开口61的直径大致与放置部29的外径相同。开口61设置成遮蔽不需要的入射光并使遮光板60能旋转,而不引起因例如与放置部29的外周面的摩擦而产生的任何应力。开口61具有供形成在放置部29的外周上的锁定凸部29a穿过的凹部61a,而凹部61a形成在例如与锁定凸部29a相应的三个位置处。当锁定凸部29a穿过凹部61a时,遮光板60放置在放置部29上。
遮光板60还具有形成在周缘的一部分处的切口62,光阑操作环73(后述)上的操作臂75穿过所述切口62。切口62的宽度大致与操作臂75的宽度相同,因此不需要的入射光被遮蔽,并且当可动单元30移动时,不会发生因例如与操作臂75的摩擦而产生的应力。
遮光板60还具有接合孔63,从光阑单元50中的光阑操作板52立起的接合片57穿过所述接合孔63,并与之接合。接合孔63的尺寸不但足以允许接合片57穿过并且还能够遮蔽不需要的入射光,接合孔63被形成在接合片57的末端的钩状部分57a锁定。
如上所述,在操作臂75穿过切口62并且接合片57穿过接合孔63的状态下,当操作臂75使光阑操作板52旋转时,遮光板60沿与光阑操作板52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被接合片57和操作臂75旋转。因此,遮光板60中的切口62只须使其开口具有足以允许操作臂75穿过的最小宽度,而不必在操作臂75枢转的整个区域内开口。因此,遮光板60能遮蔽更多不需要的入射光,并可靠地防止重影和光斑。
如图8B所示,因为遮光板60与接合片57之间保持接合,所以即使在可动单元30移动到作为望远侧的镜筒本体10的前端时,遮光板60也不会从放置部29脱落。
此外,由于除可动单元30移动到作为望远侧的镜筒本体10的前端时以外,遮光板60均与操作臂75和接合片57接合,所以遮光板60的材料不必具有高刚性,而可从广泛的材料中选取,在这种情况下放置部29的旋转以及操作臂75的滑动运动仍然顺畅。此外,不必将遮光板60做厚以提供刚性,而能将光板60做薄做轻。
下面将描述包括使光阑单元50中的光阑操作板52旋转的光阑操作环73的安装件单元7。如图9和10所示,安装件单元7包括:安装到固定环35的安装件固定构件70;设置在相机本体2上的安装件71;安装有各种驱动电路和连接器的基板72;和操作光阑单元50中的光阑操作板52的光阑操作环73。当安装件71安装到安装件固定构件70时,安装件单元7与镜筒本体10一体化。基板72和光阑操作环73安装到安装件71。
首先描述操作上述光阑单元50中的光阑操作板52的光阑操作环73。如图10和11所示,光阑操作环73是金属环形构件,在光阑操作环73的内周的一部分处形成操作臂安装件76和弹簧锁定部78。操作臂安装件76接收使光阑操作板52旋转的操作臂75,而弹簧锁定部78锁定盘簧77的一端,所述盘簧77推压(urge)光阑操作环73,并使之朝某一方向旋转。光阑操作环73装配在设置于安装件71的一个表面71a中的支承凹部84中,并沿支承凹部84的侧壁被可旋转地支承。
操作臂75包括臂75a、基部75b和连接片75c(见图9),所述臂75a穿过固定环35然后再穿过光阑操作板52的通道部56,所述基部75b安装到光阑操作环73的操作臂安装件76,而所述连接片75c连接到设置在相机本体2中的光阑驱动杆79。当基部75b安装到操作臂安装件76,而臂75a穿过固定环35然后再穿过光阑操作板52的通道部56以及遮光板60中的切口62时,操作臂75与光阑操作环73一体化。上述构造允许臂75a随同光阑操作环73的旋转而在固定环35中沿圆周方向旋转,从而操作臂75能以一体化的方式使光阑操作板52和遮光板60旋转。
即使在可动单元30移动到作为望远侧的镜筒本体10的前侧时,臂75a的长度也足以保持与光阑操作板52的通道部56接合(图8B)。因此,操作臂75能在可动单元30能移动的整个区域内使光阑操作板52旋转。
当可动单元30移动到作为望远侧的镜筒本体10的前端时,臂75a从遮光板60中的切口62脱离(图8B)。因为光阑操作板52的接合片57仍与遮光板60中的接合孔63接合,使得光阑操作板52和遮光板60随操作臂75的旋转一起旋转,所以臂75a与切口62之间的位置关系保持不变,而臂75a能再次穿过切口62。此外,因为接合片57穿过接合孔63并与之接合,所以遮光板60不会从第一变焦透镜保持框26a的放置部29脱落。
因为弹簧锁定部78锁定盘簧77的一端,并且安装件71锁定盘簧77的另一端,所以被光阑操作环73的弹簧锁定部78锁定的盘簧77始终朝光阑叶片51形成的直径变小的方向推压光阑操作环73。
如图2所示,安装到光阑操作环73的操作臂75的连接件75c被连接到设置在相机本体2中的光阑驱动杆79,光阑驱动杆79接受设置在相机本体2中的光阑致动器80生成的驱动力,而连接件75c被光阑驱动杆79驱动。因此,光阑操作环73能克服盘簧77的推力而使安装件71旋转,以调节光阑叶片51形成的开口的直径。
下面将描述装配光阑操作环73的安装件71。安装件71大致是盘形构件,在其中心形成有圆形开口,可动单元30穿过所述圆形开口。安装件71具有两个表面71a和71b,光阑操作环73和基板72放置在面对镜筒本体10的内部的表面71a上,而卡口式插入爪(insert stub)形成在安装到相机本体2的另一表面71b上。
安装件71具有安装孔82,所述安装孔82形成在周缘74中,并安装到安装件固定构件70的安装件81。安装孔82在安装件71的周缘74中以预定间隔形成在例如三个位置处。支承壁83从安装件71的所述一个表面71a突出,并部分地围绕安装孔82。支承壁83支承安装件81。支承壁83各自呈与安装件81的形状相应的弓形形状,并设置在安装孔82的内侧。通过使安装孔82与安装件固定构件70的安装件81对齐,然后将锁定螺纹件87插入通过另一表面71b,而使安装件71安装到安装件固定构件70。
装配光阑操作环73的支承凹部84形成在安装件71的所述一个表面71a的内部。支承凹部84呈直径大致与光阑操作环73的外径相同的圆形形状,而支承凹部84的侧面引导光阑操作环73的枢转运动。当光阑操作环73装配到支承凹部84中时,光阑操作环73大致与安装件71的周缘74平齐。
支承凹部84具有锁定爪85,所述锁定爪85从支承凹部84伸出,并防止光阑操作环73从支承凹部84脱离。锁定爪85各自从部分围绕安装孔82立起的相应的支承壁83朝安装件71的内部延伸,从而与盘形安装件71的周缘74上的支承壁83和安装孔82径向地对齐。光阑操作环73具有对应于锁定爪85的切口86,并通过使切口86与锁定爪85匹配而装配到支承凹部84中。因此,从安装件71的周缘74突出的锁定爪85使光阑操作环73在光轴方向上定位。
设置盘簧77的圆形凹陷88形成在支承凹部84内。弓形锁定壁89沿形成在安装件71的中心处的圆形开口从圆形凹陷88立起,并锁定被拉伸的盘簧77。此外,锁定凸部90在锁定壁89的一端从圆形凹陷88立起,并锁定盘簧77的另一端。
装配到支承凹部84中的光阑操作环73的弹簧锁定部78位于从圆形凹陷88立起的锁定壁89的另一端,而盘簧77沿锁定壁89延伸,盘簧77的一端被弹簧锁定部78锁定,而盘簧77的另一端被锁定凸部90锁定。因此,盘簧77推压光阑操作环73并使之朝一个方向枢转,而光阑操作环73进而推压光阑操作板52并使之朝光阑叶片51形成的开口的尺寸变小的方向枢转。
下面将描述安装到安装件71的所述一个表面71a的基板72。控制镜筒本体10中的部件的控制电路形成在基板72上,所述基板72呈直径大致与安装件71的外径相同的C形形状。如图10所示,基板72通过螺纹件或任意其它适当的紧固件安装到安装件71的周缘74。
为将基板72安装到周缘74,形成缺口(clearance)91来防止与形成在周缘74上的安装孔82、支承壁83和锁定爪85相干涉。缺口91形成在安装孔82、支承壁83以及锁定爪85与安装在周缘74上方的基板72相干涉的地方。具体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缺口91形成在基板72的圆周方向的大致中部处和圆周方向的一端处。形成在基板72的圆周方向的大致中部处的第一缺口91a呈向外开口的矩形形状,并围绕沿径向方向依次形成的相应的安装孔82、支承壁83和锁定爪85。形成在基板72的圆周方向的一端处的第二缺口91b呈从相应的安装孔82、支承壁83和锁定爪85的左侧向内延伸的L形形状。
如上所述,通过设置缺口91来防止与形成在安装件71的周缘74上的安装孔82、支承壁83和锁定爪85相干涉,能使基板72安装到形成有安装孔82、支承壁83和锁定爪85的安装件71的周缘74。因此,与仅仅将基板72设置在锁定爪85上方而支承基板72的构造相比,由于基板72能容纳沿光轴方向锁定光阑操作环73的锁定爪85的高度,所以能减小安装件单元7在光轴方向上的尺寸。由于设置的基板72大致与使光阑操作环73在光轴方向上定位的锁定爪85在光轴方向上平齐,所以当安装件71安装到安装件固定构件70时,基板72和锁定爪85不会妨碍安装件固定构件70。
此外,因为锁定爪85和安装孔82设置在安装件71的周缘74上的一个小区域中,所以在基板72中只需一个缺口91就足以满足每组锁定爪85和安装孔82的需要。因此,与安装孔82和锁定爪85分布在整个区域内的情况不同,基板72不必具有大量缺口91,或者每个缺口91不必做大,因为每组锁定爪85和安装孔82设置在一个小区域中。因此,能高效地使用空间,并且能在大面积中形成控制镜筒本体10中的部件的控制电路。
此外,由于每组中的安装孔82、支承壁83和锁定爪85沿径向方向依次形成在安装件71的周缘74上,所以基板72中的相应缺口91可具有径向延伸的形状,以防止与安装孔82、支承壁83和锁定爪85相干涉。因此,如图12所示,基板72能在第一缺口91a的圆周方向的两侧提供大面积。例如,第一缺口91a的圆周方向的一侧可为区域R1,而第一缺口91a的圆周方向的另一侧可为区域R2,在所述区域R1中形成电连接到相机本体2的连接销94,而在所述区域R2中形成包括微型计算机95、马达驱动器96、连接器97和其它电子零件的控制电路。如上所述,基板72不必占据周缘74的整个区域,而是有效地使用可得区域来提供形成控制电路的大区域。因此,安装件71的周缘74的没有设置基板的区域R3可为设置形成聚焦透镜移动机构13的自动聚焦马达18和减速齿轮系23的区域。
如图5所示,自动聚焦马达18和减速齿轮系23形成向聚焦用传递环19提供驱动力的驱动单元,而该驱动单元通过螺纹件或任意其它适当的紧固件安装到安装件71的周缘74上的区域R3。所述驱动单元还在其中安装有模式切换器98,所述模式切换器98在用户手动进行聚焦控制的人工聚焦模式与自动进行聚焦控制的自动聚焦模式之间切换聚焦模式。
本申请包含2008年7月11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 2008-181880所涉及的主题,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在权利要求或其等同方案的范围内,可以根据设计要求以及其它因素做出多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更。

Claims (2)

1.一种透镜镜筒,包括:
镜筒本体;
被枢转地保持在所述镜筒本体中的光阑;
改变所述光阑的直径的光阑操作构件;
操作臂,所述操作臂能在所述镜筒本体中枢转,并装配在光阑操作构件中,所述操作臂当被枢转时通过所述光阑操作构件改变所述光阑的直径;和
遮光板,所述遮光板防止不需要的光进入所述镜筒本体,并具有供所述操作臂穿过的通道部和与从所述光阑操作构件突出的接合片接合的接合部,所述遮光板与所述光阑操作构件一起被枢转地支承,
其中,所述通道部具有宽度大致与所述操作臂的宽度相同的开口,
所述遮光板和所述光阑操作构件安装到在光轴方向上被可移动地支承着的移动框体;并且
所述遮光板安装在比所述光阑操作构件更靠所述镜筒本体的前面侧,所述遮光板能移动到所述操作臂与所述遮光板脱离的区域。
2.一种摄像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透镜镜筒,所述透镜镜筒包括:
镜筒本体;
被枢转地保持在所述镜筒本体中的光阑;
改变所述光阑的直径的光阑操作构件;
操作臂,所述操作臂能在所述镜筒本体中枢转,并装配在光阑操作构件中,所述操作臂当被枢转时通过所述光阑操作构件改变所述光阑的直径;和
遮光板,所述遮光板防止不需要的光进入所述镜筒本体,并具有供所述操作臂穿过的通道部和与从所述光阑操作构件突出的接合片接合的接合部,所述遮光板与所述光阑操作构件一起被枢转地支承,
其中,所述通道部具有宽度大致与所述操作臂的宽度相同的开口,
所述遮光板和所述光阑操作构件安装到在光轴方向上被可移动地支承着的移动框体;并且
所述遮光板安装在比所述光阑操作构件更靠所述镜筒本体的前面侧,所述遮光板能移动到所述操作臂与所述遮光板脱离的区域。
CN2009101517300A 2008-07-11 2009-07-13 透镜镜筒和摄像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255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81880/08 2008-07-11
JP2008181880A JP4572964B2 (ja) 2008-07-11 2008-07-11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25503A CN101625503A (zh) 2010-01-13
CN101625503B true CN101625503B (zh) 2011-11-09

Family

ID=41521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5173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25503B (zh) 2008-07-11 2009-07-13 透镜镜筒和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040616B2 (zh)
JP (1) JP4572964B2 (zh)
CN (1) CN1016255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09607B2 (en) * 2010-06-22 2013-08-13 Chris Lynch Camera head
US8654455B2 (en) * 2011-05-10 2014-02-18 Nisca Corporation Light quantity adjustment apparatus, lens unit and optical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6004223B2 (ja) * 2011-08-01 2016-10-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3050702A (ja) 2011-08-03 2013-03-14 Panasonic Corp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KR20130136824A (ko) * 2012-06-05 2013-12-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경통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한 촬영 장치
JP6685041B2 (ja) * 2015-12-24 2020-04-22 カムイ・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ゴースト低減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ゴースト低減方法、ならびに撮像光学系
TWM542780U (zh) * 2016-11-29 2017-06-01 麗寶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 鏡頭模組
JP7204400B2 (ja) * 2018-09-28 2023-0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露光装置及び物品の製造方法
CN110146961B (zh) * 2019-06-20 2024-05-24 广东奥普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光阑安装治具及镜头光阑的安装方法
TWI777499B (zh) * 2021-04-16 2022-09-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模組、成像鏡頭驅動模組、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33011A (ja) 1990-09-25 1992-05-07 Konica Corp ズームレンズ鏡胴
JPH06201966A (ja) 1992-12-28 1994-07-22 Minolta Camera Co Ltd ズームレンズ鏡胴のフレア防止機構
US5790316A (en) * 1994-04-26 1998-08-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Zoom lens
JP3029177B2 (ja) 1994-04-26 2000-04-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フレアーカット絞りを有するズームレンズ
JP3209011B2 (ja) * 1994-09-20 2001-09-17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駆動力伝達機構
JPH0933781A (ja) 1995-07-18 1997-02-07 Canon Inc レンズ鏡筒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機器
JP2001242365A (ja) * 2000-02-25 2001-09-07 Asahi Optical Co Ltd レンズ鏡筒の迷光防止構造
JP3831651B2 (ja) * 2001-11-02 2006-10-11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の遮光構造
JP2007212958A (ja) * 2006-02-13 2007-08-23 Nikon Corp レンズ鏡筒、カメラシステム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平8-86947A 1996.04.0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020182A (ja) 2010-01-28
CN101625503A (zh) 2010-01-13
US8040616B2 (en) 2011-10-18
US20100014172A1 (en) 2010-01-21
JP4572964B2 (ja) 2010-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25503B (zh) 透镜镜筒和摄像装置
CN100559224C (zh) 镜筒
JP4462357B2 (ja) レンズ鏡筒、撮像装置
US7466504B1 (en) Lens barrel and imaging apparatus
US8011839B2 (en) Lens barrel and imaging apparatus
JPH09281375A (ja) レンズ鏡筒
JP2596881Y2 (ja) レンズ鏡筒のフレキシブル基板の装着構造
US20120194796A1 (en) Light quantity adjustment apparatus lens unit and optical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6790930B2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US7397618B2 (en) Lens device
JP3582329B2 (ja) 鏡胴
JP7115627B2 (ja) 絞り機構及び光学機器
US5675445A (en) Lens barrel having optical systems which can be individually installed in corresponding lens frames and method of installing the optical systems
JP2012211977A (ja) 光量調整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光学機器
JP2011257486A (ja) レンズ鏡筒
JP5866906B2 (ja) ファインダ機構及び電子機器
US5680255A (en) Zoom lens barrel and adjustment method of the flange back focal distance of the zoom lens barrel
JP2000075185A (ja) レンズ鏡筒
JP5022183B2 (ja) ズームレンズ
KR101726691B1 (ko) 렌즈 경통
JP2004258640A (ja) レンズ鏡筒の光学要素退避機構
JP2013083694A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0044173A (ja) シャッタ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H0452629A (ja) レンズ鏡筒の位置決め機構および位置決め方法
JP3748120B2 (ja) 2成分のレンズ群を駆動するズームレンズ鏡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09

Termination date: 2015071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