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17251A - 光学膜 - Google Patents

光学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17251A
CN101617251A CN200880005817A CN200880005817A CN101617251A CN 101617251 A CN101617251 A CN 101617251A CN 200880005817 A CN200880005817 A CN 200880005817A CN 200880005817 A CN200880005817 A CN 200880005817A CN 101617251 A CN101617251 A CN 1016172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blooming
liquid crystal
diamido
acrylox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058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原基裕
落合钢志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172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72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0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0/10Esters
    • C08F20/26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 C08F20/30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in the alcohol moie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0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0/10Esters
    • C08F20/34Esters containing nitrogen, e.g. N,N-dimethylaminoethyl (meth)acry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0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0/10Esters
    • C08F20/38Esters containing sulfu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光学膜(20),具有取向膜(10)和在该取向膜(10)上形成的被覆层(11),其中,取向膜(10)含有包含来自多元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的聚合物,所述多元胺化合物具有至少两个氨基和至少一个烯属不饱和键,被覆层(11)为包含来自可聚合液晶化合物的结构单元并且显示双折射性的层。

Description

光学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膜、平板显示装置及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比CRT节省空间且电力消耗低的液晶显示装置(LCD)或有机电致发光(EL)等的平板显示装置(FPD),作为电脑、电视、手机、汽车导航或便携信息终端的屏幕广泛普及。为了防反射、视角扩大等,FPD使用各种光学膜。作为光学膜,可以列举例如:将折射率不同的光学薄膜层多层化而利用光的干涉效果使表面反射率下降的抗反射(AR)膜等防反射膜、仅使特定振动方向的光透过而阻断其它光的偏振膜、对STN方式或TN方式等的LCD的干涉色进行光学色补偿的相位差膜、将偏振膜与相位差膜一体化的椭圆偏振膜、用于扩大LCD的视角的视角扩大膜。
作为光学膜的一种,已知λ/4板。其制作方法一般是将由聚乙烯醇、聚碳酸酯或环烯烃类聚合物构成的膜进行拉伸的方法。
另一方面,作为与拉伸膜不同的提供光学补偿性的光学膜,例如已知如下光学膜:在对烷基改性的聚乙烯醇或聚酰亚胺等的膜进行磨擦处理而得到的取向膜上涂布可聚合液晶分子,然后进行聚合而形成显示双折射性的被覆层(参照专利文献1、非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14330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Jpn.J.Appl.Phys.,Vol.32,1993,pp.L1242-1244
发明内容
通常,光学膜包含在偏振片中使用,该偏振片粘贴于液晶面板的玻璃面。此时,在角度偏差、产生褶皱等问题的情况下,将粘贴的偏振片从液晶面板的玻璃面上剥离,需要再次将另一偏振片与液晶面板粘贴。
本发明人关于在对聚酰胺酸或聚酰亚胺进行磨擦处理得到的取向膜上被覆可聚合液晶分子并使其聚合从而形成被覆层的光学膜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取向膜与被覆层之间的胶粘性不充分。在使用包含取向膜与被覆层的胶粘性不充分的光学膜的偏振片的情况下,倾向于难以将产生上述问题的偏振片从液晶面板玻璃面上剥离。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膜,具有取向膜及在该取向膜上形成的含有液晶性聚合物的被覆层,其中,取向膜与被覆层间的胶粘性显著提高。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膜,具有取向膜及在该取向膜上形成的被覆层,其中,所述取向膜含有包含来自多元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的聚合物,所述多元胺化合物具有至少两个氨基及至少一个烯属不饱和键,所述被覆层是含有包含来自可聚合液晶化合物的结构单元的液晶性聚合物、且显示双折射性的层。
通过具有上述构成,本发明的光学膜可以充分提高取向膜与被覆层之间的胶粘性。
上述多元胺化合物,优选为下述通式(I)和/或通式(II)表示的化合物。含有包含来自这样的多元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的聚合物的取向膜,与被覆层的胶粘性进一步提高。
Figure A20088000581700071
式(I)及式(II)中,R1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甲基或三氟甲基,a1表示碳原子数5~14的三价芳香族基团。其中,a1中所含的碳原子可以由氮原子、氧原子、硫原子或磺酰基(-SO2-)置换,a1中所含的氢原子可以由卤素原子、碳原子数1~6的烷基、羟基、碳原子数1~6的烷氧基、羧基、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取代。另外,式(I)中,a2表示可以具有支链的碳原子数1~20的亚烷基、二价的环状烃基或单键。另外,b表示由-C≡C-、-CH=CH-、-O-、-S-、-C(=O)-、-C(=O)-O-、-O-C(=O)-、-O-C(=O)-O-、-C(=S)-、-C(=S)-O-、-O-C(=S)-、-O-C(=S)-O-、-CH=N-、-N=CH-、-N=N-、-N(→O)=N-、-N=N(→O)-、-C(=O)-NR-、-NR-C(=O)-、-NR-、-CH2O-、-SCH2-、-CH2S-、-CH=CH-C(=O)-O-或-O-C(=O)-CH=CH-表示的二价基团、或者单键。R表示氢原子或烷基。
本发明的光学膜中,优选取向膜含有上述多元胺化合物与酸二酐的聚合物。由此,可以使本发明的取向膜与被覆层的胶粘性优良的效果更有效并且可靠地发挥。
从进一步提高取向膜与被覆层的胶粘性的观点考虑,被覆层优选是可以通过在取向膜上涂布含有可聚合液晶化合物的溶液并使该可聚合液晶化合物聚合而形成的层。
所述可聚合液晶化合物如果为下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则取向膜与被覆层的胶粘性更进一步提高。
P1-E1-B1-A1-B2-A2-B3-A3-B4-E2-P2(1)
式(1)中,A1、A2和A3各自独立地表示二价的环状烃基、二价的杂环基、亚甲基亚苯基、氧亚苯基或硫亚苯基(其中,这些基团上也可以结合烷基、烷氧基或卤素原子)。另外,B1、B2、B3和B4各自独立地表示由-C≡C-、-CH=CH-、-O-、-S-、-C(=O)-、-C(=O)-O-、-O-C(=O)-、-O-C(=O)-O-、-C(=S)-、-C(=S)-O-、-O-C(=S)-、-O-C(=S)-O-、-CH=N-、-N=CH-、-N=N-、-N(→O)=N-、-N=N(→O)-、-C(=O)-NR-、-NR-C(=O)-、-NR-、-CH2O-、-SCH2-、-CH2S-、-CH=CH-C(=O)-O-或-O-C(=O)-CH=CH-表示的二价基团、或者单键。另外,R表示氢原子或烷基。E1和E2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2~25的亚烷基(其中,也可以结合烷基、烷氧基或卤素原子)。P1和P2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可聚合基团(其中,P1和P2中的至少一个为可聚合基团)。
本发明的光学膜中,优选被覆层包含来自由下述式(1-1)、(1-2)、(1-3)、(1-4)、(1-5)、(1-6)、(1-7)、(1-8)、(1-9)或(1-10)(以下简记为式(1-1)~(1-10))表示的可聚合液晶化合物的结构单元。由此,被覆层与取向膜的胶粘性进一步提高。
Figure A20088000581700081
另外,本发明提供具有上述光学膜的平板显示装置。这样的平板显示装置,由于具有显示双折射的层即相位差片,因此视角特性优良、并且色再现性好。另外,上述平板显示装置,由于被覆层与取向膜的胶粘性优良,因此环境耐性比现有的平板显示装置优良。
另外,本发明提供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
制备聚合物组合物的步骤,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含有具有至少两个氨基和至少一个烯属不饱和键的多元胺化合物与酸二酐的聚合物;
通过将在支撑基材上涂布聚合物组合物并干燥而得到的膜进行取向处理而形成取向膜的步骤;和
在取向膜上涂布包含可聚合液晶化合物的溶液并使可聚合液晶化合物聚合而形成被覆层的步骤。
通过具备这样的步骤,可以制作取向膜与被覆层间的胶粘性充分提高的光学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显示优良的双折射性的同时取向膜与被覆层间的胶粘性非常优良的光学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光学膜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断面图。
图2是磨擦处理装置的概略图。
图3是表示被覆层的光学特性的折射率椭圆体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辊、2...布、3...平台、4...膜状聚合物、5...辊的旋转方向、6...压入量、7...平台的移动方向、10...取向膜、11...被覆层、12...折射率椭圆体、13...倾角、14...垂直椭圆体、20...光学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需要在参照附图的同时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图中同一要素给予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另外,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则是基于图中所示的位置关系。另外,图的尺寸比率不限于图示的比率。
[光学膜]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光学膜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断面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光学膜20具有取向膜10、和在取向膜10上形成的被覆层11。
本发明的光学膜20,可以通过如下制造方法制作,其中,包括:
制备聚合物组合物的步骤,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含有具有至少两个氨基和至少一个烯属不饱和键的多元胺化合物与酸二酐的聚合物;
通过将在支撑基材上涂布聚合物组合物并干燥而得到的膜进行取向处理而形成取向膜10的步骤;和
在取向膜10上涂布包含可聚合液晶化合物的溶液并使可聚合液晶化合物聚合而形成被覆层11的步骤。
首先,对构成光学膜20的取向膜10进行说明。取向膜10含有包含来自具有至少两个氨基和至少一个烯属不饱和键的多元胺化合物(以下称为“本多元胺”)的结构单元的聚合物。
取向膜10如后所述通常通过对含有由本多元胺与酸二酐合成的聚合物的膜进行取向处理来制作。上述聚合物通常为聚酰胺酸,也可以使聚酰胺酸的一部分或全部进行脱水闭环反应(酰亚胺化)而形成酰亚胺环。
作为本多元胺,可以例示由式(15)和式(16)表示的化合物这样的具有结合有烯属不饱和键的甾族化合物骨架和至少两个氨基的多元胺化合物。从本多元胺的合成容易的观点考虑,作为本多元胺,优选使用上述式(I)和/或式(II)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A20088000581700111
式(I)及式(II)中,R1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甲基或三氟甲基,优选甲基或氢原子。a1表示碳原子数5~14的三价芳香族基团。其中,构成芳香族基团的碳可以由氮原子、氧原子、硫原子或磺酰基(-SO2-)置换。
作为a1,具体地可以列举:由苯环、萘环、蒽环、菲环、非那烯(phenalene)环等芳香族烃环、呋喃环、噻吩环、吡啶环、吡嗪环、嘧啶环、喹喔啉环、喹唑啉环、吩嗪环、苯并呋喃环、硫茚环等芳香性杂环衍生的基团。从本多元胺的合成容易的观点考虑,优选a1为由苯环、嘧啶环衍生的基团,更优选为由苯环衍生的基团。a1中所含的氢可以由氟、氯、溴等卤素原子;甲基、乙基、异丙基、叔丁基等碳原子数1~6的烷基;羟基;甲氧基、乙氧基、叔丁氧基等碳原子数1~6的烷氧基;羧基;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取代。
b表示由-C≡C-、-CH=CH-、-O-、-S-、-C(=O)-、-C(=O)-O-、-O-C(=O)-、-O-C(=O)-O-、-C(=S)-、-C(=S)-O-、-O-C(=S)-、-O-C(=S)-O-、-CH=N-、-N=CH-、-N=N-、-N(→O)=N-、-N=N(→O)-、-C(=O)-NR-、-NR-C(=O)-、-NR-、-CH2O-、-SCH2-、-CH2S-、-CH=CH-C(=O)-O-或-O-C(=O)-CH=CH-表示的二价基团、或者单键。其中,从本多元胺合成容易的观点考虑,优选b为-C(=O)-O-、-O-、或单键。
a2表示直链或支链的碳原子数1~20的亚烷基、碳原子数5~20的二价环状烃基或单键。从式(I)表示的多元胺化合物的合成容易性的观点考虑,作为a2优选为碳原子数1~10的亚烷基,更优选亚甲基、亚乙基或亚丙基。
另外,在b和a2为单键的情况下,表示在式(I)中a1与-O-C(=O)-C(R1)=CH2直接键合。
作为二价的环状烃基,优选为可具有取代基的芳香族基团或可具有取代基的脂环式基团。作为二价的芳香族基团的具体例,可以列举下述式(i)~(viii)表示的基团。
Figure A20088000581700121
另外,作为二价的脂环式基团,可以列举例如下述式(ix)~(xi)表示的基团。
Figure A20088000581700122
作为式(I)表示的本多元胺,可以列举例如:2,3-二氨基-甲基丙烯酰氧基苯、2,4-二氨基-甲基丙烯酰氧基苯、2,5-二氨基-甲基丙烯酰氧基苯、2,6-二氨基-甲基丙烯酰氧基苯、2,3-二氨基-丙烯酰氧基苯、2,4-二氨基-丙烯酰氧基苯、2,5-二氨基-丙烯酰氧基苯、2,6-二氨基-丙烯酰氧基苯、2,3-二氨基-1,4-二甲基丙烯酰氧基苯、2,5-二氨基-1,4-二甲基丙烯酰氧基苯、2,3-二氨基-1,4-二丙烯酰氧基苯、2,5-二氨基-1,4-二丙烯酰氧基苯等由多个氨基和(甲基)丙烯酰基取代的苯衍生物。
另外,作为本多元胺,可以列举例如:2,3-二氨基-1-甲基丙烯酰氧基萘、2,4-二氨基-1-甲基丙烯酰氧基萘、2,5-二氨基-1-甲基丙烯酰氧基萘、2,6-二氨基-1-甲基丙烯酰氧基萘、2,7-二氨基-1-甲基丙烯酰氧基萘、2,8-二氨基-1-甲基丙烯酰氧基萘、3,4-二氨基-1-甲基丙烯酰氧基萘、3,5-二氨基-1-甲基丙烯酰氧基萘、3,6-二氨基-1-甲基丙烯酰氧基萘、3,7-二氨基-1-甲基丙烯酰氧基萘、3,8-二氨基-1-甲基丙烯酰氧基萘、4,5-二氨基-1-甲基丙烯酰氧基萘、4,6-二氨基-1-甲基丙烯酰氧基萘、4,7-二氨基-1-甲基丙烯酰氧基萘、4,8-二氨基-1-甲基丙烯酰氧基萘、5,6-二氨基-1-甲基丙烯酰氧基萘、5,7-二氨基-1-甲基丙烯酰氧基萘、5,8-二氨基-1-甲基丙烯酰氧基萘、6,7-二氨基-1-甲基丙烯酰氧基萘、6,8-二氨基-1-甲基丙烯酰氧基萘、7,8-二氨基-1-甲基丙烯酰氧基萘、1,3-二氨基-2-甲基丙烯酰氧基萘、1,4-二氨基-2-甲基丙烯酰氧基萘、1,5-二氨基-2-甲基丙烯酰氧基萘、1,6-二氨基-2-甲基丙烯酰氧基萘、1,7-二氨基-2-甲基丙烯酰氧基萘、1,8-二氨基-2-甲基丙烯酰氧基萘、3,4-二氨基-2-甲基丙烯酰氧基萘、3,5-二氨基-2-甲基丙烯酰氧基萘、3,6-二氨基-2-甲基丙烯酰氧基萘、3,7-二氨基-2-甲基丙烯酰氧基萘、3,8-二氨基-2-甲基丙烯酰氧基萘、4,5-二氨基-2-甲基丙烯酰氧基萘、4,6-二氨基-2-甲基丙烯酰氧基萘、4,7-二氨基-2-甲基丙烯酰氧基萘、4,8-二氨基-2-甲基丙烯酰氧基萘、5,6-二氨基-2-甲基丙烯酰氧基萘、5,7-二氨基-2-甲基丙烯酰氧基萘、5,8-二氨基-2-甲基丙烯酰氧基萘、6,7-二氨基-2-甲基丙烯酰氧基萘、6,8-二氨基-2-甲基丙烯酰氧基萘、7,8-二氨基-2-甲基丙烯酰氧基萘、2,3-二氨基-1-丙烯酰氧基萘、2,4-二氨基-1-丙烯酰氧基萘、2,5-二氨基-1-丙烯酰氧基萘、2,6-二氨基-1-丙烯酰氧基萘、2,7-二氨基-1-丙烯酰氧基萘、2,8-二氨基-1-丙烯酰氧基萘、3,4-二氨基-1-丙烯酰氧基萘、3,5-二氨基-1-丙烯酰氧基萘、3,6-二氨基-1-丙烯酰氧基萘、3,7-二氨基-1-丙烯酰氧基萘、3,8-二氨基-1-丙烯酰氧基萘、4,5-二氨基-1-丙烯酰氧基萘、4,6-二氨基-1-丙烯酰氧基萘、4,7-二氨基-1-丙烯酰氧基萘、4,8-二氨基-1-丙烯酰氧基萘、5,6-二氨基-1-丙烯酰氧基萘、5,7-二氨基-1-丙烯酰氧基萘、5,8-二氨基-1-丙烯酰氧基萘、6,7-二氨基-1-丙烯酰氧基萘、6,8-二氨基-1-丙烯酰氧基萘、7,8-二氨基-1-丙烯酰氧基萘、1,3-二氨基-2-丙烯酰氧基萘、1,4-二氨基-2-丙烯酰氧基萘、1,5-二氨基-2-丙烯酰氧基萘、1,6-二氨基-2-丙烯酰氧基萘、1,7-二氨基-2-丙烯酰氧基萘、1,8-二氨基-2-丙烯酰氧基萘、3,4-二氨基-2-丙烯酰氧基萘、3,5-二氨基-2-丙烯酰氧基萘、3,6-二氨基-2-丙烯酰氧基萘、3,7-二氨基-2-丙烯酰氧基萘、3,8-二氨基-2-丙烯酰氧基萘、4,5-二氨基-2-丙烯酰氧基萘、4,6-二氨基-2-丙烯酰氧基萘、4,7-二氨基-2-丙烯酰氧基萘、4,8-二氨基-2-丙烯酰氧基萘、5,6-二氨基-2-丙烯酰氧基萘、5,7-二氨基-2-丙烯酰氧基萘、5,8-二氨基-2-丙烯酰氧基萘、6,7-二氨基-2-丙烯酰氧基萘、6,8-二氨基-2-丙烯酰氧基萘、7,8-二氨基-2-丙烯酰氧基萘等由多个氨基和(甲基)丙烯酰基取代的萘衍生物。
另外,作为本多元胺,可以列举例如:2,3-二氨基-(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氧基苯、2,4-二氨基-(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氧基苯、2,5-二氨基-(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氧基苯、2,6-二氨基-(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氧基苯、2,3-二氨基-(2-丙烯酰氧基乙基)氧基苯、2,4-二氨基-(2-丙烯酰氧基乙基)氧基苯、2,5-二氨基-(2-丙烯酰氧基乙基)氧基苯、2,6-二氨基-(2-丙烯酰氧基乙基)氧基苯、2,3-二氨基-1,4-二(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氧基苯、2,5-二氨基-1,4-二(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氧基苯、2,3-二氨基-1,4-二(2-丙烯酰氧基乙基)氧基苯、2,5-二氨基-1,4-二(2-丙烯酰氧基乙基)氧基苯、2,3-二氨基-(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氧基苯、2,4-二氨基-(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氧基苯、2,5-二氨基-(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氧基苯、2,6-二氨基-(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氧基苯、2,3-二氨基-(3-丙烯酰氧基丙基)氧基苯、2,4-二氨基-(3-丙烯酰氧基丙基)氧基苯、2,5-二氨基-(3-丙烯酰氧基丙基)氧基苯、2,6-二氨基-(3-丙烯酰氧基丙基)氧基苯、2,3-二氨基-1,4-二(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氧基苯、2,5-二氨基-1,4-二(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氧基苯、2,3-二氨基-1,4-二(3-丙烯酰氧基丙基)氧基苯、2,5-二氨基-1,4-二(3-丙烯酰氧基丙基)氧基苯、2,3-二氨基-(4-甲基丙烯酰氧基丁基)氧基苯、2,4-二氨基-(4-甲基丙烯酰氧基丁基)氧基苯、2,5-二氨基-(4-甲基丙烯酰氧基丁基)氧基苯、2,6-二氨基-(4-甲基丙烯酰氧基丁基)氧基苯、2,3-二氨基-(4-丙烯酰氧基丁基)氧基苯、2,4-二氨基-(4-丙烯酰氧基丁基)氧基苯、2,5-二氨基-(4-丙烯酰氧基丁基)氧基苯、2,6-二氨基-(4-丙烯酰氧基丁基)氧基苯、2,3-二氨基-1,4-二(4-甲基丙烯酰氧基丁基)氧基苯、2,5-二氨基-1,4-二(4-甲基丙烯酰氧基丁基)氧基苯、2,3-二氨基-1,4-二(4-丙烯酰氧基丁基)氧基苯、2,5-二氨基-1,4-二(4-丙烯酰氧基丁基)氧基苯、2,3-二氨基-(4-甲基丙烯酰氧基环己基)氧基苯、2,4-二氨基-(4-甲基丙烯酰氧基环己基)氧基苯、2,5-二氨基-(4-甲基丙烯酰氧基环己基)氧基苯、2,6-二氨基-(4-甲基丙烯酰氧基环己基)氧基苯、2,3-二氨基-(4-丙烯酰氧基环己基)氧基苯、2,4-二氨基-(4-丙烯酰氧基环己基)氧基苯、2,5-二氨基-(4-丙烯酰氧基环己基)氧基苯、2,6-二氨基-(4-丙烯酰氧基环己基)氧基苯、2,3-二氨基-1,4-二(4-甲基丙烯酰氧基环己基)氧基苯、2,5-二氨基-1,4-二(4-甲基丙烯酰氧基环己基)氧基苯、2,3-二氨基-1,4-二(4-丙烯酰氧基环己基)氧基苯、2,5-二氨基-1,4-二(4-丙烯酰氧基环己基)氧基苯等具有多个氨基、通过醚基结合(甲基)丙烯酰基的苯衍生物。
作为本多元胺,可以列举例如:2,3-二氨基苯甲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甲酯、2,4-二氨基苯甲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甲酯、2,5-二氨基苯甲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甲酯、2,6-二氨基苯甲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甲酯、3,4-二氨基苯甲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甲酯、3,5-二氨基苯甲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甲酯、3,6-二氨基苯甲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甲酯、2,3-二氨基苯甲酸2-(丙烯酰氧基)甲酯、2,4-二氨基苯甲酸2-(丙烯酰氧基)甲酯、2,5-二氨基苯甲酸2-(丙烯酰氧基)甲酯、2,6-二氨基苯甲酸2-(丙烯酰氧基)甲酯、3,4-二氨基苯甲酸2-(丙烯酰氧基)甲酯、3,5-二氨基苯甲酸2-(丙烯酰氧基)甲酯、3,6-二氨基苯甲酸2-(丙烯酰氧基)甲酯、2,3-二氨基苯甲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酯、2,4-二氨基苯甲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酯、2,5-二氨基苯甲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酯、2,6-二氨基苯甲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酯、3,4-二氨基苯甲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酯、3,5-二氨基苯甲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酯、3,6-二氨基苯甲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酯、2,3-二氨基苯甲酸2-(丙烯酰氧基)乙酯、2,4-二氨基苯甲酸2-(丙烯酰氧基)乙酯、2,5-二氨基苯甲酸2-(丙烯酰氧基)乙酯、2,6-二氨基苯甲酸2-(丙烯酰氧基)乙酯、3,4-二氨基苯甲酸2-(丙烯酰氧基)乙酯、3,5-二氨基苯甲酸2-(丙烯酰氧基)乙酯、3,6-二氨基苯甲酸2-(丙烯酰氧基)乙酯、2,3-二氨基苯甲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丙酯、2,4-二氨基苯甲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丙酯、2,5-二氨基苯甲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丙酯、2,6-二氨基苯甲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丙酯、3,4-二氨基苯甲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丙酯、3,5-二氨基苯甲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丙酯、3,6-二氨基苯甲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丙酯、2,3-二氨基苯甲酸2-(丙烯酰氧基)丙酯、2,4-二氨基苯甲酸2-(丙烯酰氧基)丙酯、2,5-二氨基苯甲酸2-(丙烯酰氧基)丙酯、2,6-二氨基苯甲酸2-(丙烯酰氧基)丙酯、3,4-二氨基苯甲酸2-(丙烯酰氧基)丙酯、3,5-二氨基苯甲酸2-(丙烯酰氧基)丙酯、3,6-二氨基苯甲酸2-(丙烯酰氧基)丙酯、2,3-二氨基苯甲酸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酯、2,4-二氨基苯甲酸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酯、2,5-二氨基苯甲酸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酯、2,6-二氨基苯甲酸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酯、3,4-二氨基苯甲酸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酯、3,5-二氨基苯甲酸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酯、3,6-二氨基苯甲酸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酯、2,3-二氨基苯甲酸3-(丙烯酰氧基)丙酯、2,4-二氨基苯甲酸3-(丙烯酰氧基)丙酯、2,5-二氨基苯甲酸3-(丙烯酰氧基)丙酯、2,6-二氨基苯甲酸3-(丙烯酰氧基)丙酯、3,4-二氨基苯甲酸3-(丙烯酰氧基)丙酯、3,5-二氨基苯甲酸3-(丙烯酰氧基)丙酯、3,6-二氨基苯甲酸3-(丙烯酰氧基)丙酯、2,3-二氨基苯甲酸4-(甲基丙烯酰氧基)丁酯、2,4-二氨基苯甲酸4-(甲基丙烯酰氧基)丁酯、2,5-二氨基苯甲酸4-(甲基丙烯酰氧基)丁酯、2,6-二氨基苯甲酸4-(甲基丙烯酰氧基)丁酯、3,4-二氨基苯甲酸4-(甲基丙烯酰氧基)丁酯、3,5-二氨基苯甲酸4-(甲基丙烯酰氧基)丁酯、3,6-二氨基苯甲酸4-(甲基丙烯酰氧基)丁酯、2,3-二氨基苯甲酸4-(丙烯酰氧基)丁酯、2,4-二氨基苯甲酸4-(丙烯酰氧基)丁酯、2,5-二氨基苯甲酸4-(丙烯酰氧基)丁酯、2,6-二氨基苯甲酸4-(丙烯酰氧基)丁酯、3,4-二氨基苯甲酸4-(丙烯酰氧基)丁酯、3,5-二氨基苯甲酸4-(丙烯酰氧基)丁酯、3,6-二氨基苯甲酸4-(丙烯酰氧基)丁酯、2,3-二氨基苯甲酸6-(甲基丙烯酰氧基)己酯、2,4-二氨基苯甲酸6-(甲基丙烯酰氧基)己酯、2,5-二氨基苯甲酸6-(甲基丙烯酰氧基)己酯、2,6-二氨基苯甲酸6-(甲基丙烯酰氧基)己酯、3,4-二氨基苯甲酸6-(甲基丙烯酰氧基)己酯、3,5-二氨基苯甲酸6-(甲基丙烯酰氧基)己酯、3,6-二氨基苯甲酸6-(甲基丙烯酰氧基)己酯、2,3-二氨基苯甲酸6-(丙烯酰氧基)己酯、2,4-二氨基苯甲酸6-(丙烯酰氧基)己酯、2,5-二氨基苯甲酸6-(丙烯酰氧基)己酯、2,6-二氨基苯甲酸6-(丙烯酰氧基)己酯、3,4-二氨基苯甲酸6-(丙烯酰氧基)己酯、3,5-二氨基苯甲酸6-(丙烯酰氧基)己酯、3,6-二氨基苯甲酸6-(丙烯酰氧基)己酯、2,3-二氨基苯甲酸4-(甲基丙烯酰氧基)环己酯、2,4-二氨基苯甲酸4-(甲基丙烯酰氧基)环己酯、2,5-二氨基苯甲酸4-(甲基丙烯酰氧基)环己酯、2,6-二氨基苯甲酸4-(甲基丙烯酰氧基)环己酯、3,4-二氨基苯甲酸4-(甲基丙烯酰氧基)环己酯、3,5-二氨基苯甲酸4-(甲基丙烯酰氧基)环己酯、3,6-二氨基苯甲酸4-(甲基丙烯酰氧基)环己酯、2,3-二氨基苯甲酸4-(丙烯酰氧基)环己酯、2,4-二氨基苯甲酸4-(丙烯酰氧基)环己酯、2,5-二氨基苯甲酸4-(丙烯酰氧基)环己酯、2,6-二氨基苯甲酸4-(丙烯酰氧基)环己酯、3,4-二氨基苯甲酸4-(丙烯酰氧基)环己酯、3,5-二氨基苯甲酸4-(丙烯酰氧基)环己酯、3,6-二氨基苯甲酸4-(丙烯酰氧基)环己酯等具有多个氨基和(甲基)丙烯酰基的苯甲酸酯衍生物。
作为本多元胺,可以列举例如: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3,5-二氨基三嗪、2-丙烯酰氧乙基-3,5-二氨基三嗪、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3,5-二氨基三嗪、3-丙烯酰氧丙基-3,5-二氨基三嗪、4-甲基丙烯酰氧丁基-3,5-二氨基三嗪、4-丙烯酰氧丁基-3,5-二氨基三嗪、4-甲基丙烯酰氧环己基-3,5-二氨基三嗪、4-丙烯酰氧环己基-3,5-二氨基三嗪、6-甲基丙烯酰氧己基-3,5-二氨基三嗪、6-丙烯酰氧己基-3,5-二氨基三嗪等具有多个氨基和(甲基)丙烯酰基的三嗪衍生物。
作为本多元胺,可以列举例如:3,5-二氨基-2-糠酸-2-(甲基丙烯酰氧)乙酯、3,5-二氨基-2-糠酸-2-(丙烯酰氧)乙酯、3,5-二氨基-1-萘酸-2-(甲基丙烯酰氧)乙酯、3,6-二氨基-1-萘酸-2-(甲基丙烯酰氧)乙酯、3,7-二氨基-1-萘酸-2-(甲基丙烯酰氧)乙酯、3,8-二氨基-1-萘酸-2-(甲基丙烯酰氧)乙酯、3,5-二氨基-1-萘酸-2-(丙烯酰氧)乙酯、3,6-二氨基-1-萘酸-2-(丙烯酰氧)乙酯、3,7-二氨基-1-萘酸-2-(丙烯酰氧)乙酯、3,8-二氨基-1-萘酸-2-(丙烯酰氧)乙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4,4’-二氨基联苯、3-甲基丙烯酰氧基-4,4’-二氨基联苯、2-丙烯酰氧基-4,4’-二氨基联苯、3-丙烯酰氧基-4,4’-二氨基联苯、2,2’-二甲基丙烯酰氧基-4,4’-二氨基联苯、3,3’-二甲基丙烯酰氧基-4,4’-二氨基联苯、2,2’-二丙烯酰氧基-4,4’-二氨基联苯、3,3’-二丙烯酰氧基-4,4’-二氨基联苯。
上述物质中,作为式(I)表示的本多元胺,从容易得到的观点考虑优选下式(I-a)、(I-b)、(I-c)和(I-d)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A20088000581700181
作为式(II)表示的本多元胺,可以列举例如:2,3-二氨基苯乙烯、2,4-二氨基苯乙烯、2,5-二氨基苯乙烯、2,6-二氨基苯乙烯、3,4-二氨基苯乙烯、3,5-二氨基苯乙烯、3,6-二氨基苯乙烯、2,3-二氨基-1,4-二乙烯基苯、2,5-二氨基-1,4-二乙烯基苯、2,3-二氨基-α-甲基苯乙烯、2,4-二氨基-α-甲基苯乙烯、2,5-二氨基-α-甲基苯乙烯、2,6-二氨基-α-甲基苯乙烯、3,4-二氨基-α-甲基苯乙烯、3,5-二氨基-α-甲基苯乙烯、3,6-二氨基-α-甲基苯乙烯等具有多个氨基和苯乙烯骨架的化合物;1,2-二氨基-9-乙烯基咔唑、1,3-二氨基-9-乙烯基咔唑、1,4-二氨基-9-乙烯基咔唑、1,5-二氨基-9-乙烯基咔唑、1,6-二氨基-9-乙烯基咔唑、1,7-二氨基-9-乙烯基咔唑、1,8-二氨基-9-乙烯基咔唑、2,3-二氨基-9-乙烯基咔唑、2,4-二氨基-9-乙烯基咔唑、2,5-二氨基-9-乙烯基咔唑、2,6-二氨基-9-乙烯基咔唑、2,7-二氨基-9-乙烯基咔唑、3,4-二氨基-9-乙烯基咔唑、3,5-二氨基-9-乙烯基咔唑、3,6-二氨基-9-乙烯基咔唑、4,5-二氨基-9-乙烯基咔唑等乙烯基咔唑衍生物。
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聚合物中可以含有来自上述本多元胺以外的多元胺(以下称为“其它多元胺”)的结构单元。
其中,来自本多元胺的结构单元的含量,相对于构成取向膜10的全部来自多元胺的结构单元,通常优选10摩尔%以上,更优选30~100摩尔%。如果该含量小于10摩尔%,则具有所得到的取向膜与被覆层的胶粘性下降的倾向。
作为其它多元胺,可以使用例如芳香族二胺、非芳香族二胺。作为芳香族二胺,可以列举例如:邻苯二胺、对苯二胺、间苯二胺、1,4-二氨基-3-甲基苯、1,3-二氨基-4-甲基苯、1,3-二氨基-2-甲基苯、1,4-二氨基-2,6-二甲基苯、1,4-二氨基-2,4-二甲基苯、1,4-二氨基-2,5-二甲基苯、1,4-二氨基-3-甲氧基苯、1,3-二氨基-4-甲氧基苯、1,4-二氨基-3-乙氧基苯、1,3-二氨基-4-乙氧基苯、1,4-二氨基-3-异丙基苯、1,3-二氨基-4-异丙基苯、2,4-二氨基苯甲酸、2,5-二氨基苯甲酸、3,5-二氨基苯甲酸、2,4-二氨基苯甲酸甲酯、2,5-二氨基苯甲酸甲酯、3,5-二氨基苯甲酸甲酯、2,4-二氨基苯甲酸乙酯、2,5-二氨基苯甲酸乙酯、3,5-二氨基苯甲酸乙酯、1,4-二氨基-3-氯苯、1,3-二氨基-4-氯苯、1,3-二氨基-2-氯苯、1,4-二氨基-2,6-二氯苯、1,4-二氨基-2,4-二氯苯、1,4-二氨基-2,5-二氯苯、N,N-二甲基-2,4-二氨基苯胺、N,N-二甲基-2,5-二氨基苯胺、N,N-二甲基-3,5-二氨基苯胺、N,N-二乙基-2,4-二氨基苯胺、N,N-二乙基-2,5-二氨基苯胺、N,N-二乙基-3,5-二氨基苯胺、N,N-二丙基-2,4-二氨基苯胺、N,N-二丙基-2,5-二氨基苯胺、N,N-二丙基-3,5-二氨基苯胺、N,N-二丙基-2,4-二氨基苯胺、N,N-二丙基-2,5-二氨基苯胺、N,N-二丙基-3,5-二氨基苯胺、N,N-二苯基-2,4-二氨基苯胺、N,N-二苯基-2,5-二氨基苯胺、N,N-二苯基-3,5-二氨基苯胺、N-苯基-2,4-二氨基苯胺、N-苯基-2,5-二氨基苯胺、N-苯基-3,5-二氨基苯胺、4-氨基-α-氨基甲苯、3-氨基-α-氨基甲苯、4-(2-氨基乙基)苯胺、3-(2-氨基乙基)苯胺、4-(3-氨基丙基)苯胺、3-(3-氨基丙基)苯胺、1,1-二(4-氨基苯基)乙烷、1,2-二(4-氨基苯基)乙烷、1,2-二(4-氨基苯基)乙烯、1,2-二(4-氨基苯基)乙炔、1,1-二(3-氨基苯基)乙烷、1,2-二(3-氨基苯基)乙烷、1,2-二(3-氨基苯基)乙烯、1,2-二(3-氨基苯基)乙炔、1,1-二(2-氨基苯基)乙烷、1,2-二(2-氨基苯基)乙烷、1,2-二(2-氨基苯基)乙烯、1,2-二(2-氨基苯基)乙炔、二(4-氨基苯基)甲烷、二(4-氨基苯基)醚、二(4-氨基苯基)硫醚、二(4-氨基苯基)砜、二(4-氨基苯基)胺、4,4’-二氨基二苯甲酮、二(3-氨基苯基)甲烷、二(3-氨基苯基)醚、二(3-氨基苯基)硫醚、二(3-氨基苯基)砜、二(3-氨基苯基)胺、3,3’-二氨基二苯甲酮、二(2-氨基苯基)甲烷、二(2-氨基苯基)醚、二(2-氨基苯基)硫醚、二(2-氨基苯基)砜、二(2-氨基苯基)胺、2,2’-二氨基二苯甲酮、2,2-二(4-氨基苯基)丙烷、1,1-二(4-氨基苯基)环己烷、2,2-二(4-氨基苯基)六氟丙烷、2,2-二(3-氨基苯基)丙烷、1,1-二(3-氨基苯基)环己烷、2,2-二(3-氨基苯基)六氟丙烷、2,2-二(2-氨基苯基)丙烷、1,1-二(2-氨基苯基)环己烷、2,2-二(2-氨基苯基)六氟丙烷、2,2-二(4-氨基-3-甲基苯基)丙烷、1,1-二(4-氨基-3-甲基苯基)环己烷、2,2-二(4-氨基-3-甲基苯基)六氟丙烷、4,4’-二氨基联苯、3,3’-二氨基联苯、2,2’-二氨基联苯、3,3’-二甲基-4,4’-二氨基联苯、2,2’-二甲基-4,4’-二氨基联苯、3,3’-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2,2’-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3,3’-二甲氧基-4,4’-二氨基联苯、2,2’-二甲氧基-4,4’-二氨基联苯、2,2’-二氯-4,4’-二氨基-5,5’-二甲氧基联苯、1,5-二氨基萘、1,8-二氨基萘、1,4-二氨基萘、2,3-二氨基萘、2,6-二氨基萘、2,7-二氨基萘、1,8-二氨基芴、2,7-二氨基芴、3,6-二氨基芴、4,5-二氨基芴、1,8-二氨基咔唑、2,7-二氨基咔唑、3,6-二氨基咔唑、4,5-二氨基咔唑、1,8-二氨基呫吨酮、2,7-二氨基呫吨酮、3,6-二氨基呫吨酮、4,5-二氨基呫吨酮、1,8-二氨基呫吨、2,7-二氨基呫吨、3,6-二氨基呫吨、4,5-二氨基呫吨、1,8-二氨基蒽酮、2,7-二氨基蒽酮、3,6-二氨基蒽酮、4,5-二氨基蒽酮、1,8-二氨基蒽、2,7-二氨基蒽、3,6-二氨基蒽、4,5-二氨基蒽、9,10-二氨基蒽、1,5-二氨基蒽、2,6-二氨基蒽、1,8-二氨基蒽醌、2,7-二氨基蒽醌、1,5-二氨基蒽醌、2,6-二氨基蒽醌、4-氨基苯甲酸-4-氨基苯酯、3-氨基苯甲酸-4-氨基苯酯、2-氨基苯甲酸-4-氨基苯酯、4-氨基苯甲酸-3-氨基苯酯、4-氨基苯甲酸-2-氨基苯酯、4-氨基苯甲酸-4-氨基苯酰胺、3-氨基苯甲酸-4-氨基苯酰胺、2-氨基苯甲酸-4-氨基苯酰胺、4-氨基苯甲酸-3-氨基苯酰胺、4-氨基苯甲酸-2-氨基苯酰胺、1,4-双(4-氨基苯基)苯、1,3-双(4-氨基苯基)苯、1,2-双(4-氨基苯基)苯、1,4-双(3-氨基苯基)苯、1,3-双(3-氨基苯基)苯、1,2-双(3-氨基苯基)苯、1,4-双(2-氨基苯基)苯、1,3-双(2-氨基苯基)苯、1,2-双(2-氨基苯基)苯、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4-(4-氨基-3-三氟甲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4-(4-氨基-3-三氟甲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环己烷、2,2-双[4-(4-氨基-3-三氟甲基苯氧基)苯基]环己烷、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砜、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硫醚、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醚、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胺、2,2-双[4-(3-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4-(3-氨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4-(3-氨基苯氧基)苯基]环己烷、2,2-双[4-(3-氨基苯氧基)苯基]砜、2,2-双[4-(3-氨基苯氧基)苯基]硫醚、2,2-双[4-(3-氨基苯氧基)苯基]醚、2,2-双[4-(3-氨基苯氧基)苯基]胺、9,9-双(4-氨基苯基)芴、9,9-双(3-氨基苯基)芴、9,9-双(2-氨基苯基)芴、9,9-双(4-氨基苯基)-10-氢蒽、9,9-双(3-氨基苯基)-10-氢蒽、9,9-双(2-氨基苯基)-10-氢蒽、2,2’,5,5’-四氯-4,4’-二氨基联苯、八氟-4,4’-二氨基联苯、4,4’-双(4-氨基苯氧基)-八氟联苯、4,4’-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八氟联苯、1,4-双(4-氨基苯氧基)苯、1,3-双(4-氨基苯氧基)苯、1,2-双(4-氨基苯氧基)苯、1,4-双(3-氨基苯氧基)苯、1,3-双(3-氨基苯氧基)苯、1,2-双(3-氨基苯氧基)苯、1,4-双(2-氨基苯氧基)苯、1,3-双(2-氨基苯氧基)苯、1,2-双(2-氨基苯氧基)苯、4,4’-双(4-氨基苯氧基)联苯、1,1’-双(4-氨基苯氧基)联苯、2,2’-双(4-氨基苯氧基)联苯、3,3’-双(4-氨基苯氧基)联苯、1,4-双(4-氨基苯氧基)联苯、2,3-双(4-氨基苯氧基)联苯、2,4-双(4-氨基苯氧基)联苯、1,5-双(4-氨基苯氧基)联苯、4,4’-双(3-氨基苯氧基)联苯、4,4’-双(2-氨基苯氧基)联苯、1,3-双(4-氨基苯氧基)-2,2-二甲基丙烷、1,3-双(3-氨基苯氧基)-2,2-二甲基丙烷、1,2-双(3-氨基苯氧基)-2,2-二甲基丙烷、5-氨基-1-(4’-氨基苯基)-1,3,3-三甲基茚满、6-氨基-1-(4’-氨基苯基)-1,3,3-三甲基茚满、4,4’-亚甲基-双(2-氯苯胺)、2,3-二氨基吡啶、2,6-二氨基吡啶、2,5-二氨基吡啶、2,4-二氨基吡啶、3,4-二氨基吡啶、3,5-二氨基吡啶、5,6-二氨基-2,3-二氰基吡嗪、2,6-二氨基-3,5-二氰基吡嗪、5,6-二氨基-2,4-二羟基嘧啶、2,6-二氨基-3,4-二羟基嘧啶、2,4-二氨基-6-二甲氨基-1,3,5-三嗪、1,4-双(3-氨基丙基)哌嗪、2,4-二氨基-6-异丙氧基-1,3,5-三嗪、2,4-二氨基-6-甲氧基-1,3,5-三嗪、2,4-二氨基-6-苯基-1,3,5-三嗪、2,4-二氨基-6-甲基-1,3,5-三嗪、2,4-二氨基-1,3,5-三嗪、4,6-二氨基-2-乙烯基-1,3,5-三嗪、2,4-二氨基-5-苯基噻唑、2,6-二氨基嘌呤、5,6-二氨基-1,3-二甲基尿嘧啶、3,5-二氨基-1,2,4-三唑、6,9-二氨基-2-乙氧基吖啶乳酸盐、3,8-二氨基-6-苯基菲啶、1,4-二氨基哌嗪、3,6-二氨基吖啶、双(4-氨基苯基)苯基胺、1,1-间苯二甲胺、亚甲基二胺、亚乙基二胺等。
另外,作为其它多元胺,可以使用下式(13)、(14)、(17)或(18)表示的具有甾族化合物骨架或苯二胺骨架的化合物。
Figure A20088000581700231
另外,作为其它多元胺,也可以使用下式(19)~(21)表示的具有甾族化合物骨架和苯胺骨架的化合物。
Figure A20088000581700232
另外,作为其它多元胺,也可以使用下式(22)表示的具有苯二胺骨架的化合物、或者下式(23)表示的分子内具有两个苯胺骨架的化合物。
Figure A20088000581700241
式(22)中,R7表示包含来自吡啶、嘧啶、三嗪、哌啶及哌嗪等的氮原子的环结构的一价基团,X表示由-CH2-、-C≡C-、-CH=CH-、-CH2-CH2-、-O-、-S-、-C(=O)-、-C(=O)-O-、-O-C(=O)-、-O-C(=O)-O-、-CH=N-、-N=CH-、-N=N-、-N(→O)=N-、-N=N(→O)-、-C(=O)-NR’-、-NR’-C(=O)-、-O-CH2-、-NR’-、-CH2O-、-SCH2-、-CH2S-、-CH=CH-C(=O)-O-或-O-C(=O)-CH=CH-表示的二价基团、或者单键。R’表示氢原子或烷基。
Figure A20088000581700242
式(23)中,R8表示具有包含来自吡啶、嘧啶、三嗪、哌啶及哌嗪等的氮原子的环结构的二价基团,X与上述相同含义。
作为式(22)表示的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以列举式(27)及(28)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A20088000581700243
作为式(23)表示的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以列举下式(25)及(26)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A20088000581700244
式(25)中,y表示2~12的整数,式(26)中,z表示1~5的整数。
作为非芳香族二胺,可以列举例如:1,2-乙二胺、1,3-丙二胺、1,4-丁二胺、1,5-戊二胺、1,6-己二胺、1,7-庚二胺、1,8-辛二胺、1,9-壬二胺、4,4-二氨基-1,7-庚二胺、1,4-二氨基环己烷、异佛尔酮二胺、四羟基环戊二烯基二胺、六氢-4,7-甲撑茚满基二亚甲基二胺、三环[6.2.1.02,7]-十一碳烯二甲基二胺、4,4’-亚甲基双(环己胺)二(4-氨基环己基)甲烷、2,2’-二(4-氨基环己基)丙烷、二(4-氨基-3-甲基环己基)甲烷、2,2’-二(4-氨基-3-甲基环己基)丙烷、二(3-氨基-4-甲基环己基)甲烷、2,2’-二(3-氨基-4-甲基环己基)丙烷等脂肪族及脂环式二胺;具有来自环丁烷、环戊烷、环己烷、环癸烷等环烷烃的脂环骨架、胆固醇、胆甾烷醇等甾族化合物骨架、降冰片烯骨架、金刚烷骨架等脂环骨架的二胺;下式(24)表示的二氨基有机硅氧烷。
式(24)中,R9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p表示1~3的整数,q表示0~20的整数。
作为其它多元胺,其中优选对苯二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4,4’-二氨基二苯硫醚、1,5-二氨基萘、2,7-二氨基芴、4,4’-二氨基二苯醚、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9,9-双(4-氨基苯基)芴、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4-氨基苯基)六氟丙烷、4,4’-(对亚苯基二异丙叉)双苯胺、4,4’-(间亚苯基二异丙叉)双苯胺、1,4-环己烷二胺、4,4’-亚甲基双(环己胺)、1,4-双(4-氨基苯氧基)苯、4,4’-双(4-氨基苯氧基)联苯、上式(19)~(21)表示的化合物、上式(25)~(28)表示的化合物、2,6-二氨基吡啶、3,4-二氨基吡啶、2,4-二氨基嘧啶、3,6-二氨基吖啶。
作为所述酸二酐,可以使用例如:1,2,3,4-环丁烷四甲酸二酐、1,2-二甲基-1,2,3,4-环丁烷四甲酸二酐、1,3-二甲基-1,2,3,4-环丁烷四甲酸二酐、1,3-二氯-1,2,3,4-环丁烷四甲酸二酐、1,2,3,4-四甲基-1,2,3,4-环丁烷四甲酸二酐、丁烷四甲酸二酐、1,2,3,4-环戊烷四甲酸二酐、1,2,4,5-环己烷四甲酸二酐、3,3’,4,4’-二环己基四甲酸二酐、顺式-3,7-二丁基-环辛-1,5-二烯-1,2,5,6-四甲酸二酐、2,3,5-三羧基环戊基乙酸二酐、3,5,6-三羰基-2-羧基降冰片烷-2:3,5:6-二酐、2,3,4,5-四氢呋喃四甲酸二酐、1,3,3a,4,5,9b-六氢-5(四氢-2,5-二氧代-3-呋喃基)萘并[1,2-c]呋喃-1,3-二酮、1,3,3a,4,5,9b-六氢-5-甲基-5(四氢-2,5-二氧代-3-呋喃基)萘并[1,2-c]呋喃-1,3-二酮、1,3,3a,4,5,9b-六氢-5-乙基-5(四氢-2,5-二氧代-3-呋喃基)萘并[1,2-c]呋喃-1,3-二酮、1,3,3a,4,5,9b-六氢-7-甲基-5(四氢-2,5-二氧代-3-呋喃基)萘并[1,2-c]呋喃-1,3-二酮、1,3,3a,4,5,9b-六氢-7-乙基-5(四氢-2,5-二氧代-3-呋喃基)萘并[1,2-c]呋喃-1,3-二酮、1,3,3a,4,5,9b-六氢-8-甲基-5(四氢-2,5-二氧代-3-呋喃基)萘并[1,2-c]呋喃-1,3-二酮、1,3,3a,4,5,9b-六氢-8-乙基-5(四氢-2,5-二氧代-3-呋喃基)萘并[1,2-c]呋喃-1,3-二酮、1,3,3a,4,5,9b-六氢-5,8-二甲基-5(四氢-2,5-二氧代-3-呋喃基)萘并[1,2-c]呋喃-1,3-二酮、5-(2,5-二氧代四氢呋喃)-3-甲基-3-环己烯-1,2-二甲酸二酐、双环[2,2,2]-辛-7-烯-2,3,5,6-四甲酸二酐、下式(3)及(4)表示的化合物等脂肪族及脂环式四甲酸二酐。
Figure A20088000581700261
式(3)和(4)中,R3和R5各自独立地表示具有芳香环的二价有机基团,R4和R6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烷基,多个存在的R4和R6可以相同或者不同。
另外,作为酸二酐,也可以使用苯均四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甲酸二酐、3,3’,4,4’-二苯砜四甲酸二酐、1,4,5,8-萘四甲酸二酐、2,3,6,7-萘四甲酸二酐、3,3’,4,4’-二苯醚四甲酸二酐、3,3’,4,4’-二甲基二苯基硅烷四甲酸二酐、3,3’,4,4’-四苯基硅烷四甲酸二酐、1,2,3,4-呋喃四甲酸二酐、4,4’-双(3,4-二羧基苯氧基)二苯硫醚二酐、4,4’-双(3,4-二羧基苯氧基)二苯砜二酐、4,4’-双(3,4-二羧基苯氧基)二苯基丙烷二酐、3,3’,4,4’-全氟异丙叉二邻苯二甲酸二酐、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双(邻苯二甲酸)苯基膦氧化物二酐、对亚苯基-双(三苯基邻苯二甲酸)二酐、间亚苯基-双(三苯基邻苯二甲酸)二酐、双(三苯基邻苯二甲酸)-4,4’-二苯醚二酐、双(三苯基邻苯二甲酸)-4,4’-二苯基甲烷二酐、乙二醇-双(脱水偏苯三酸酯)、丙二醇-双(脱水偏苯三酸酯)、1,4-丁二醇-双(脱水偏苯三酸酯)、1,6-己二醇-双(脱水偏苯三酸酯)、1,8-辛二醇-双(脱水偏苯三酸酯)、2,2-双(4-羟基苯基)丙烷-双(脱水偏苯三酸酯)、下式(5)~(8)表示的化合物等芳香族四甲酸二酐。
Figure A20088000581700281
作为酸二酐,从能够显现良好液晶取向性的观点考虑,其中优选1,2,3,4-环丁烷四甲酸二酐、1,2,3,4-环戊烷四甲酸二酐、2,3,5-三羧基环戊基乙酸二酐、5-(2,5-二氧代四氢呋喃)-3-甲基-3-环己烯-1,2-二甲酸二酐、顺式-3,7-二丁基-环辛-1,5-二烯-1,2,5,6-四甲酸二酐、3,5,6-三羰基-2-羧基降冰片烷-2:3,5:6-二酐、1,3,3a,4,5,9b-六氢-5(四氢-2,5-二氧代-3-呋喃基)萘并[1,2-c]呋喃-1,3-二酮、1,3,3a,4,5,9b-六氢-8-甲基-5-(四氢-2,5-二氧代-3-呋喃基)萘并[1,2-c]呋喃-1,3-二酮、1,3,3a,4,5,9b-六氢-5,8-二甲基-5-(四氢-2,5-二氧代-3-呋喃基)萘并[1,2-c]呋喃-1,3-二酮、双环[2,2,2]-辛-7-烯-2,3,5,6-四甲酸二酐、苯均四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甲酸二酐、3,3’,4,4’-二苯砜四甲酸二酐、1,4,5,8-萘四甲酸二酐、下式(9)、(10)、(11)和(12)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A20088000581700291
另外,作为酸二酐,特别优选1,2,3,4-环丁烷四甲酸二酐、1,3-二甲基-1,2,3,4-环丁烷四甲酸二酐、2,3,5-三羧基环戊基乙酸二酐、1,3,3a,4,5,9b-六氢-5-(四氢-2,5-二氧代-3-呋喃基)萘并[1,2-c]呋喃-1,3-二酮、顺式-3,7-二丁基-环辛-1,5-二烯-1,2,5,6-四甲酸二酐、3,5,6-三羰基-2-羧基降冰片烷-2:3,5:6-二酐、1,3,3a,4,5,9b-六氢-8-甲基-5-(四氢-2,5-二氧代-3-呋喃基)萘并[1,2-c]呋喃-1,3-二酮、苯均四酸二酐或上式(9)表示的化合物。
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为了提高取向膜对衬底的密合性,聚合物也可以含有硅烷偶联剂。另外,聚合物中也可以配合交联剂、耐候稳定剂、增粘剂、增塑剂、软化剂、染料、颜料及无机填料等添加剂。
配合下式(25)表示的氨基有机硅氧烷作为硅烷偶联剂时,有时可以抑制得到的取向膜与支撑基材间的翘起、剥离、取向膜内的发泡、而且再加工性也优良。
Figure A20088000581700301
式(25)中,R10表示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多个存在的R10各自可以相同或不同。另外,p’表示1~3的整数,q’表示0~20的整数。
另外,为了调节聚合物的分子量,可以使用单官能成分的酸一酐、单胺化合物、单异氰酸酯化合物作为分子量调节剂。
作为酸一酐,可以列举例如:马来酸酐、邻苯二甲酸酐、衣康酸酐、正癸基琥珀酸酐、正十二烷基琥珀酸酐、正十四烷基琥珀酸酐、正十六烷基琥珀酸酐。作为单胺化合物,可以列举例如:苯胺、环己胺、正丁胺、正戊胺、正己胺、正庚胺、正辛胺、正壬胺、正癸胺、正十一烷胺、正十二烷胺、正十三烷胺、正十四烷胺、正十五烷胺、正十六烷胺、正十七烷胺、正十八烷胺、正二十烷胺。作为单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列举例如:苯异氰酸酯、萘异氰酸酯。
聚合物通常可以通过使含有本多元胺、酸二酐、有机溶剂以及根据需要包含的其它多元胺、分子量调节剂、添加剂的溶液在-20℃~150℃、优选0~100℃下反应来合成。聚合物通常以聚酰胺酸为主成分,也可以通过脱水闭环反应使一部分或全部进行酰亚胺化。
用于聚合物合成的酸二酐、本多元胺及其它多元胺的含量比例,相对于本多元胺和多元胺中含有的氨基总量1摩尔,优选酸二酐的羧基为0.2~1.2摩尔,更优选0.8~1.2摩尔。在此,氨基与羧基的摩尔比越接近1∶1聚合物的分子量越大。从聚合物的操作性观点考虑,可以适当调节上述摩尔比使得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200000。
聚合物中所含的酰亚胺环的比例即酰亚胺化率(%),可以通过调节脱水闭环反应(酰亚胺化反应)中的催化剂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来控制。
作为酰亚胺化方法,具体可以例示:(i)对以聚酰胺酸为主成分的聚合物组合物进行加热的方法、(ii)在以聚酰胺酸为主成分的聚合物组合物中添加脱水剂及脱水闭环催化剂并且根据需要进行加热的方法。酰亚胺化反应中,具有以下倾向:加热温度越高、反应时间越长、催化剂量越多,则酰亚胺化率越高。
方法(i)通常在50~250℃下进行、优选在60~200℃下进行。反应温度为50℃以上时具有聚合物分子量增加的倾向,反应温度为200℃以下时脱水闭环反应快速进行,因此优选。
方法(ii)中,作为脱水剂可以使用例如:醋酸酐、丙酸酐、三氟醋酸酐、苯均四酸酐。脱水剂的使用量是:相对于包含酰胺酸的结构单元1摩尔,脱水剂通常为0.01~30摩尔。
另外,作为脱水闭环催化剂,可以使用例如:吡啶、三甲基吡啶、二甲基吡啶、三乙胺、三甲胺、三丁胺、三辛胺等不具有活泼氢的的叔胺。脱水闭环催化剂的使用量是:相对于使用的脱水剂1摩尔,脱水闭环催化剂通常为0.01~30摩尔。
方法(ii)中的反应温度通常为0~250℃、优选10~200℃。反应温度如果为0℃以上则具有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增大的倾向,反应温度为200℃以下时脱水闭环反应快速进行,因此优选。
作为聚合物的制备及脱水闭环反应中使用的有机溶剂,只要能够溶解聚酰胺酸则没有特别限制。作为有机溶剂,可以使用例如:N-甲基-2-吡咯烷酮、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己内酰胺、二甲亚砜、γ-丁内酯、四甲基尿素、吡啶、甲基吡啶、二甲砜、六甲基磷酰三胺等非质子极性溶剂;间甲酚、二甲苯酚、苯酚、卤代苯酚等酚类溶剂。有机溶剂的使用量(α)通常优选为使得本多元胺及其它多元胺及酸酐的总量(β)相对于(α+β)为0.1~30重量%的量。
在生成的聚合物不析出的范围内,上述有机溶剂中也可以组合使用例如:醇类、酮类、酯类、醚类、卤代烃类、烃类等不良溶剂。作为不良溶剂的具体例,可以列举:甲醇、乙醇、异丙醇、环己醇、4-羟基-4-甲基-2-戊酮、乙二醇、丙二醇、1,4-丁二醇、三乙二醇、乙二醇单甲醚、乳酸乙酯、乳酸丁酯、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甲氧基丙酸甲酯、乙氧基丙酸乙酯、草酸二乙酯、丙二酸二乙酯、二乙醚、乙二醇单醚、乙二醇乙醚、乙二醇正丙醚、乙二醇异丙醚、乙二醇正丁醚、乙二醇二甲醚、乙二醇乙醚醋酸酯、二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乙醚、二乙二醇单甲醚、二乙二醇单乙醚、二乙二醇单甲醚醋酸酯、二乙二醇单乙醚醋酸酯、丙二醇单甲醚、丙二醇单乙醚、丙二醇单正丁醚、丙二醇单苯醚、丙二醇单醋酸酯、二丙二醇、2-(2-乙氧基丙氧基)丙醇、四氢呋喃、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1,4-二氯丁烷、三氯乙烷、氯苯、邻二氯苯、己烷、庚烷、辛烷、苯、甲苯、二甲苯。
作为聚合物的上述以外的制备方法,可以列举以下方法:在以聚酰胺酸为主成分的聚合物溶液中注入大量不良溶剂使聚酰胺酸析出,在减压下使该析出的聚酰胺酸干燥,将由此纯化的聚酰胺酸分离后,将该聚酰胺酸再次溶解于有机溶剂而制备以聚酰胺酸为主成分的聚合物组合物。另外,也可以将另外制备的聚酰胺酸或其溶液多种进行混合,来制备以聚酰胺酸为主成分的聚合物组合物。
关于酰亚胺化率高的聚合物,进行与上述同样的操作,并分离纯化后的酰亚胺化率高的聚合物后,将该聚合物再次溶解于有机溶剂而可以作为以酰亚胺化率高的聚合物为主成分的聚合物组合物使用。
作为将聚合物成形为膜状的方法,可以列举:通过公知方法将聚合物组合物涂布在支撑基材上,然后在50~200℃、优选80~180℃加热而成膜的方法。作为涂布方法,可以使用例如:使用浸涂机、刮棒涂布机、旋涂机等进行涂布的方法;挤出涂布法、直接凹版涂布法、反转凹版涂布法、CAP涂布法、口模式涂布法等方法。另外,成形为膜状的聚合物的膜厚优选为0.001~10μm、更优选0.01~1μm。
作为支撑基材,可以列举例如:玻璃、塑料片、塑料膜、透光膜。作为上述透光膜,可以列举例如:聚乙烯、聚丙烯、降冰片烯类聚合物等的聚烯烃膜、聚乙烯醇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甲基丙烯酸酯膜、聚丙烯酸酯膜、纤维素酯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碳酸酯膜、聚砜膜、聚醚砜膜、聚醚酮膜、聚苯硫醚膜、聚苯醚膜。通过在支撑基材上形成取向膜,形成的取向膜的机械强度提高。另外,支撑基材在形成含有上述聚合物的膜后可以立即剥离、可以在取向处理后剥离、也可以在制作光学膜后剥离。
为了提高支撑基材与聚合物的胶粘性,可以在支撑基材的与聚合物接触的面上预先涂布含官能性硅烷的化合物、含官能性钛的化合物。
接着,赋予所得到的膜状聚合物以取向性,得到本发明使用的取向膜10。
作为赋予取向膜10以取向性的方法,可以列举例如:后述的磨擦处理;日本特开平6-222366号公报及日本特开平6-281937号公报中记载的通过部分照射紫外线而使预倾角变化的处理;日本特开平5-107544号公报中记载的在经磨擦处理后的膜的表面上部分地形成抗蚀膜,在与先前的磨擦处理不同的方向上进行磨擦处理后除去抗蚀膜,而使取向膜的取向能变化的处理。
对磨擦处理进行详细说明。磨擦处理是用布磨擦膜状聚合物的处理。图2是表示磨擦处理装置的示意图。磨擦处理装置具有辊1和平台3。对膜状的聚合物4进行磨擦处理时,将膜状的聚合物4载置于平台3上,平台3沿箭头7的方向移动。另外,在平台3上,也可以载置在支撑基材上形成的膜状聚合物4。布2卷绕在辊1的外圆周部上,旋转的辊1在平台3上移动,从而膜状聚合物4与布2接触并磨擦。从而,膜状聚合物4进行取向而得到取向膜10。
使用图2所示的磨擦处理装置时,作为磨擦强度的参数,可以列举例如:辊1的转数、辊1与平台3的间隔(以下称为“压入量”)6、取向膜用薄膜的送出速度(平台3向辊1送出的速度)、平台3通过辊1之下的转数(以下称为“磨擦转数”;例如,平台3通过旋转的辊1之下一次时称为磨擦次数一次)及布2的性质。
辊1的转数增大时,布2与膜状聚合物4的接触转数变大,从而磨擦强度增大。另外,压入量6变小时,布2与膜状聚合物4强烈接触,从而磨擦强度变大。另外,膜状聚合物4的送出速度变小时,与辊1的磨擦时间变长,因此磨擦强度变大,磨擦次数变多时,磨擦强度变大。
磨擦处理中使用的布2,可以使用例如:麻、丝、棉、羊毛等天然纤维布、人造丝、聚酰胺、聚酰亚胺等人造纤维布。布2的表面通常可以使用天鹅绒质地的表面。
然后,在上述制作的取向膜10上形成被覆层11。被覆层11是包含来自可聚合液晶化合物的结构单元、并且显示双折射的层。
作为在取向膜10上形成被覆层11的方法,可以列举例如:将聚合可聚合液晶化合物而得到的液晶性聚合物熔融并涂布在取向膜10上的方法、将溶解可聚合液晶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而得到的溶液(以下称为“液晶组合物”)涂布在取向膜10上并且使可聚合液晶化合物聚合的方法。其中后一方法中,液晶组合物的粘度低操作容易,可以形成平滑性优良的被覆层,并且被覆层的形成工序可以在比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因此优选。
关于由液晶组合物形成被覆层11的方法,进一步详细说明。首先,在包含可聚合液晶化合物及有机溶剂的溶液中,根据需要添加非可聚合液晶性聚合物、聚合引发剂、阻聚剂、光增敏剂、交联剂、流平剂(レベリング剤,leveling agent),制备液晶组合物。
作为可聚合液晶化合物,可以列举:《液晶便覧》(《液晶便览》)(液晶便览编辑委员会编、丸善株式会社平成12年10月30日发行)第三章 分子構造と液晶性(分子结构和液晶性)的3.2ノンキラル棒状液晶分子(非手性棒状液晶分子)、3.3キラル棒状液晶分子(手性棒状液晶分子)中所记载的化合物中具有可聚合基团的化合物。另外,从在显示双折射的层中以更薄的膜得到所期望的相位差值的观点考虑,可聚合液晶化合物优选为棒状可聚合液晶化合物。可聚合液晶化合物可以单独一种使用或者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作为可聚合液晶化合物,优选使用下式(1)表示的化合物。
P1-E1-B1-A1-B2-A2-B3-A3-B4-E2-P2(1)
式(1)中,A1、A2和A3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5~20的二价环状烃基、作为5~12元环的二价杂环基、亚甲基亚苯基、氧亚苯基或硫亚苯基。A1、A2和A3可以由甲基、乙基、异丙基、叔丁基等碳原子数1~4左右的烷基、甲氧基、乙氧基等碳原子数1~4左右的烷氧基、三氟甲基、三氟甲基氧基、腈基、硝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等卤素原子取代。作为二价环状烃基,可以例示:作为式(1)中包含的二价环状烃基例示的基团。
作为杂环基,可以列举例如:下式(xii)~(xxii)表示的基团。
Figure A20088000581700361
作为A1、A2和A3,其中,均为同种类的基团时容易制造,因此优选。从制造容易考虑,尤其优选1,4-亚苯基或1,4-亚环己基。
式(1)中的B1、B2、B3和B4(以下简称“B1~B4”)各自独立地表示-CH2-、-C≡C-、-CH=CH-、-CH2-CH2-、-O-、-S-、-C(=O)-、-C(=O)-O-、-O-C(=O)-、-O-C(=O)-O-、-CH=N-、-N=CH-、-N=N-、-N(→O)=N-、-N=N(→O)-、-C(=O)-NR-、-NR-C(=O)-、-OCH2-、-NR-、-CH2O-、-SCH2-、-CH2S-、-CH=CH-C(=O)-O-或-O-C(=O)-CH=CH-中的任意二价基团、或者单键。在此,R’表示氢原子或者烷基。其中,从式(1)表示的化合物容易合成、且双折射性优良的观点考虑,作为B1~B4优选各自独立地为单键、-C≡C-、-O-、-O-C(=O)-O-、-O-C(=O)-、-O-C(=O)-O-。另外,B1~B4如果是相同种类的二价基团或者单键,则式(1)表示的化合物更容易合成,因此优选。
式(1)中,E1和E2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5~25的亚烷基,优选碳原子数4~10的亚烷基。E1和E2的氢原子可以由烷基、烷氧基、三氟甲基、三氟甲氧基、腈基、硝基、卤素原子取代,但是优选未被取代。E1和E2为相同种类的亚烷基时,式(1)表示的化合物容易合成,因此优选。
式(1)中,P1和P2表示氢原子或可聚合基团,P1和P2中的至少一个为可聚合基团。
在此,所谓可聚合基团,是能够使可聚合液晶化合物聚合的取代基,具体地可以例示:乙烯基、对茋基、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羧基、甲基羰基、羟基、酰胺基、碳原子数1~4的烷氨基、氨基、环氧基、氧杂环丁烷基、醛基、异氰酸酯基、硫代异氰酸酯基。为了将上述例示的基团与E1和E2连接,可聚合基团中也可以包含B1和B2中例示的基团。
其中,从光聚合时操作容易、式(1)表示的化合物容易合成的观点考虑,可聚合基团优选为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更优选丙烯酰基。
P1和P2双方为可聚合基团时,具有得到的光学膜的膜硬度提高的倾向,因此更优选。
作为可聚合液晶化合物,其中上式(1-1)~(1-10)表示的化合物容易得到,因此优选。可聚合液晶化合物可以得到例如作为市售品的后述的实施例中使用的可聚合液晶化合物(商品名:RMS03-001、メルク公司制)。
作为非可聚合液晶化合物,可以列举:《液晶便覧》(液晶便览)第三章 分子構造と液晶性(分子结构与液晶性)之3.2ノンキラル棒状液晶分子(非手性棒状液晶分子)、3.3キラル棒状液晶分子(手性棒状液晶分子)所记载的化合物中不具有可聚合基团的化合物。作为非可聚合液晶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以列举下式(30)~(35)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A20088000581700381
作为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例如:苯偶姻类、二苯甲酮类、苯偶酰缩酮类、α-羟基酮类、α-氨基酮类、碘鎓盐、锍盐。聚合引发剂可以作为市售品得到,例如可以列举:イルガキユア907、イルガキユア184、イルガキユア651、イルガキユア250及イルガキユア369(以上全部为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ケミカルズ公司制)、セイクオ一ルBZ、セイクオ一ルZ、セイクオ一ルBEE(以上全部为精工化学公司制)、カヤキユア一BP100(日本化药公司制)、カヤキユア一UVI-6992(ダウ公司制)、アデカオプトマ一SP-152、アデカオプトマ一SP-170(以上全部为旭电化制)等光聚合引发剂。
通过使用上述光聚合引发剂,可以使可聚合液晶化合物聚合。另外,为了不扰乱液晶聚合物的取向性,聚合引发剂的含量相对于可聚合液晶化合物的含量优选为10重量%以下。
作为光增敏剂,可以列举例如:呫吨酮、噻吨酮等呫吨酮类;蒽、具有烷基醚等取代基的蒽类;吩噻嗪及红荧烯(ルブレン)。通过使用光增敏剂,可以提高可聚合液晶化合物的灵敏度。
作为流平剂,可以使用例如:放射线固化涂料用添加剂(ビツクケミ一ジヤパン公司制,商品名:BYK-352、BYK-353、BYK-361N)、涂料添加剂(東レ·ダウコ一ニング公司制,商品名:SH28PA、DC11PA、ST80PA)、以及涂料添加剂(信越有机硅公司制,商品名:KP321、KP323、X22-161A、KF-6001)。通过使用流平剂,可以使得到的被覆层平滑。
作为有机溶剂,优选溶解可聚合液晶化合物和非可聚合液晶化合物。具体地可以例示:甲醇、乙醇、乙二醇、丙二醇等醇类溶剂;醋酸乙酯、醋酸丁酯、乙二醇甲醚醋酸酯、丙二醇甲醚醋酸酯等酯类溶剂;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等酮类溶剂;戊烷、己烷、庚烷、甲苯、二甲苯等烃类溶剂。有机溶剂可以一种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为了使液晶组合物容易涂布,通常将其调节至10Pa·s以下、优选0.1mPa·s~7Pa·s。
然后,将制备的液晶组合物涂布在取向膜10上,并干燥、聚合,可以在取向膜10上形成被覆层11。
作为在取向膜10上涂布液晶组合物的方法,可以列举例如:挤出涂布法、直接凹版涂布法、反转凹版涂布法、CAP涂布法、口模式涂布法。另外,也可以使用利用浸涂机、刮棒涂布机、旋涂机等涂布机的涂布方法。
可聚合液晶化合物,如果可聚合基团是光聚合性的,则可以通过照射紫外线或激光进行聚合,如果可聚合基团是热聚合性的,则可以通过加热进行聚合。从成膜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光聚合,从操作性的观点考虑,更优选利用紫外线进行聚合。
在光聚合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成膜性,溶剂的干燥优选在光聚合前基本将溶剂干燥。另外,热聚合的情况下,通常干燥与聚合一起进行,优选在聚合前将溶剂基本干燥,此时具有成膜性优良的倾向。溶剂的干燥方法,可以列举例如:自然干燥、通风干燥、减压干燥。
设置在取向膜10上的被覆层11具有双折射性。在此,双折射性是指倾角及面内相位差值均显示非0值的性质。
根据图3,对双折射性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被覆层11的光学特性的折射率椭圆体12的示意图。在折射率椭圆体12中,三维的主折射率定义为na、nb、nc。Z轴与主折射率nc间所成的角13定义为倾角,从Z方向观察时能够在涂膜上的垂直椭圆面14的长轴定义为ny和短轴定义为nx,ny与nx之差与膜厚d的积即(ny-nx)×d定义为面内相位差值。
作为面内相位差值的测定方法,可以列举例如:偏振光椭圆率测量仪测定。作为倾角的测定方法,可以列举例如下述方法:在面内相位差值的测定中,测定光的入射角依赖性,使用理想折射率椭圆体的相位差值根据入射角变化的计算值,由曲线拟合进行计算。
光学膜的面内相位差值(延迟值)与波长Δn(λ)的关系可以由式(2)表示。
Re(λ)=d×Δn(λ)        (2)
式(2)中,Re(λ)表示波长λnm处的相位差值,d表示膜厚度,Δn(λ)表示波长λnm处的折射率各向异性。
本发明的光学膜,可以直接作为防反射膜、相位差膜、视角扩大膜、光学补偿膜使用。
另外,本发明的光学膜,也可以与其它膜组合使用。具体可以列举:在偏振膜上粘贴本发明的光学膜而得到的椭圆偏振片、在该椭圆偏振片上进一步粘贴本发明的光学膜作为广域带λ/4板而得到的广域带圆偏振片。
(平板显示装置)
本发明可以提供具备上述光学膜的平板显示装置(FPD)。具体可以列举:在液晶显示元件上粘贴包含本发明的光学膜的偏振片而得到的液晶显示装置(LCD),所述液晶显示元件是:用形成了电极及取向膜的二片透明衬底夹住液晶材料,并施加电压,由此驱动液晶分子,而具有遮光器效果;有机电致发光器(有机EL),其中,在形成了电极的透明衬底与金、银、铝、铂等或合金的电极之间,形成至少一层包含导电性有机化合物的发光层,在透明衬底上具有包含本发明的光学膜的广域带圆偏振片。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酰亚胺化率的测定>
聚合物的酰亚胺化率如下测定。将聚合物粉末20mg放入NMR样品管(草野科学制,NMR标准取样管,φ5mm)中,添加氘代二甲亚砜(DMSO-d6,0.05%TMS混合品)0.53ml,用超声波使其完全溶解。将该溶液用日本电子株式会社制NMR测定装置(JNM-ECP500)进行500MHz的质子NMR测定。酰亚胺化率是以来自酰亚胺化前后未变化的结构的质子为基准质子,使用该质子的峰积分值与10.0ppm附近出现的来自酰胺酸的NH基的质子峰积分值,通过下式求出。
酰亚胺化率(%)=(1-α·x/y)×100
上式中,x为来自酰胺酸的NH基的质子峰积分值,y为基准质子的峰积分值,α为基准质子个数相对于聚酰胺酸(酰亚胺化率40%)时酰胺酸的NH基一个质子的比例。
<分子量测定>
聚合物的分子量在以下所述的条件下测定。
凝胶渗透色谱法装置:Shodex GPC-101(昭和电工株式会社制)
色谱柱:Shodex KD-803及KD-805(昭和电工株式会社制)、温度50℃、流速1mL/分钟
洗脱液:N,N-二甲基甲酰胺(含有溴化锂一水合物30mmol/L、磷酸无水结晶30mmol/L及四氢呋喃30mmol/L)
分子量校准曲线制作用标准样品:TSK标准聚氧化乙烯(分子量900000、150000、100000、30000、东曹株式会社制)及聚氧化乙烯(分子量12000、4000、1000,ポリマ一ラノラトリ一公司制)。
<胶粘性>
根据JIS K5600,进行所得光学膜的横切试验,评价取向膜与被覆层的胶粘性。
(实施例1)
<聚合物的合成>
将作为酸二酐的下式表示的“AN1”19.22g(0.098mol)和作为本多元胺的下式表示的“DA1”26.43g(0.1mol)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259g中在室温下反应5小时,制备以聚酰胺酸为主成分的聚合物溶液。该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约17000,重均分子量为约47000。在该以聚酰胺酸为主成分的聚合物溶液40g中添加NMP和丁基溶纤剂并搅拌,进行制备使得聚合物为6重量%、NMP为74重量%、丁基溶纤剂为20重量%,然后用微孔径1μm的膜滤器进行加压过滤,得到包含聚合物的溶液。
<取向膜的制作方法>
在上述包含聚合物的溶液中以相对于酸酐与二胺的总量100重量份为1重量份的比例混合下式表示的氨基有机硅氧烷“ADD1”,制备取向膜形成用的聚合物组合物。
Figure A20088000581700432
然后,在厚度0.7mm的玻璃衬底上旋涂上述聚合物组合物,并在50℃干燥1分钟、在120℃干燥1小时,形成107nm的膜状聚合物。然后,将该膜状聚合物用人造丝织物(吉川化工制,商品名:YA-20-R)在转数500rpm、压入量0.15mm、平台速度16.7mm/秒的条件下进行一次磨擦处理,制作取向膜A。
<光学膜>
在上述取向膜A上旋涂包含表1所示的可聚合液晶化合物(棒状可聚合液晶化合物)、聚合引发剂和有机溶剂的组合物(以下称为“液晶组合物A”),在55℃干燥1分钟,形成含液晶化合物的层。该含液晶化合物的层,通过偏振显微镜观察确认为单域。然后,照射紫外线,使可聚合液晶化合物聚合,得到在取向膜上具有被覆层(膜厚796nm)的光学膜。得到的光学膜的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被覆层的正面相位差值通过测定器(KOBRA-WR,王子计测机器公司制)测定,结果显示126nm的双折射性。评价胶粘性,结果在取向膜与被覆层之间未观察到剥离。在此,表3中,0/25是指25片试验片中观察到剥离的个数为0。
表1
  成分   重量%
  棒状可聚合液晶化合物(“RMS-03-001”,Merck公司制)   28.5
  光聚合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907”,チバスペシヤリテイ一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1.5
  丙二醇单甲醚醋酸酯   70.0
(实施例2)
<光学膜>
在上述取向膜A上使用表2所示的组合物(以下称为“液晶组合物B”)代替液晶组合物A形成被覆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光学膜。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表2
  成分   重量%
  棒状可聚合液晶化合物(“LC-242”,BASF公司制)   29.07
  流平剂(“BYK 361”,BYK Chemie公司制)   0.03
  光聚合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907”,チバスペシヤリテイ一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0.90
  丙二醇单甲醚醋酸酯   70.0
(实施例3)
<包含聚合物的混合溶液的制备>
将作为酸二酐的下式表示的“AN2”30.03g(0.1mol)、作为本多元胺的“DA1”7.93g(0.03mol)和作为其它多元胺的下式表示的“DA2”13.88g(0.07mol)在NMP 294g中在50℃反应24小时,制备以聚酰胺酸为主成分的聚合物溶液。将该聚合物溶液用NMP稀释至5重量%,进一步加入吡啶47.5g和醋酸酐102.1g作为酰亚胺化催化剂,在40℃反应3小时。将该溶液投入4.2L的甲醇中,过滤得到的沉淀物并干燥,得到白色粉末。得到的粉末为数均分子量约9000、重均分子量约46000、酰亚胺化率80%的聚合物。在该粉末3g中添加34.5gγ-丁内酯,在50℃搅拌20小时使其溶解。在该溶液中加入γ-丁内酯、二丙二醇单甲醚并进行搅拌,制备成上述粉末6重量%、γ-丁内酯79重量%、二丙二醇单甲醚15重量%,然后用微孔径1μm的膜滤器进行加压过滤,再加入氨基有机硅氧烷(ADD2),制备取向膜形成用聚合物组合物。
Figure A20088000581700451
<取向膜的制作方法>
将上述聚合物组合物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涂布、干燥,形成100nm的膜状聚合物。然后,将该膜状聚合物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磨擦处理,得到取向膜B。
<光学膜>
在上述取向膜B上使用液晶组合物A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形成被覆层,从而制作光学膜。
(实施例4~11、比较例1和2)
取向膜及被覆层的条件按表3所示进行变更,除此以外,根据实施例1制作光学膜。
表3
*1:相对于酸酐、本多元胺和其它多元胺的总量(固体成分)100重量份的氨基有机硅氧烷的重量份
Figure A20088000581700462
从表3可以确认,本发明的光学膜中取向膜与被覆层的胶粘性极其良好。
产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光学膜,取向膜与被覆层的胶粘性十分优良,可以用于抗反射(AR)膜等防反射膜、偏振膜、相位差膜、椭圆偏振膜、视角扩大膜。另外,本发明的光学膜,可以用于液晶显示装置(LCD)或有机电致发光器(EL)等平板显示装置(FPD)。

Claims (9)

1.一种光学膜,具有取向膜及在该取向膜上形成的被覆层,其中,
所述取向膜含有包含来自多元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的聚合物,所述多元胺化合物具有至少两个氨基及至少一个烯属不饱和键,
所述被覆层是包含来自可聚合液晶化合物的结构单元、并且显示双折射性的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中,所述多元胺化合物为下述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A2008800058170002C1
式(I)中,R1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甲基或三氟甲基,a1表示碳原子数5~14的三价芳香族基团,a2表示可具有支链的碳原子数1~20的亚烷基、二价的环状烃基或单键,b表示由-C≡C-、-CH=CH-、-O-、-S-、-C(=O)-、-C(=O)-O-、-O-C(=O)-、-O-C(=O)-O-、-C(=S)-、-C(=S)-O-、-O-C(=S)-、-O-C(=S)-O-、-CH=N-、-N=CH-、-N=N-、-N(→O)=N-、-N=N(→O)-、-C(=O)-NR-、-NR-C(=O)-、-NR-、-CH2O-、-SCH2-、-CH2S-、-CH=CH-C(=O)-O-或-O-C(=O)-CH=CH-表示的二价基团、或者单键,R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烷基,其中,a1中所含的碳原子可以由氮原子、氧原子、硫原子或磺酰基(-SO2-)置换,a1中所含的氢原子可以由卤素原子、碳原子数1~6的烷基、羟基、碳原子数1~6的烷氧基、羧基、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取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中,所述多元胺化合物为下述通式(II)表示的化合物,
式(II)中,R1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甲基或三氟甲基,a1表示碳原子数5~14的三价芳香族基团,其中,a1中所含的碳原子可以由氮原子、氧原子、硫原子或磺酰基(-SO2-)置换,a1中所含的氢原子可以由卤素原子、碳原子数1~6的烷基、羟基、碳原子数1~6的烷氧基、羧基、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取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中,所述取向膜含有所述多元胺化合物与酸二酐的聚合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中,所述被覆层是能够通过在所述取向膜上涂布包含所述可聚合液晶化合物的溶液并使所述可聚合液晶化合物聚合而形成的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中,所述可聚合液晶化合物为下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
P1-E1-B1-A1-B2-A2-B3-A3-B4-E2-P2(1)
式中,A1、A2和A3各自独立地表示二价的环状烃基、二价的杂环基、亚甲基亚苯基、氧亚苯基或硫亚苯基,其中,这些基团上也可以结合烷基、烷氧基或卤素原子,B1、B2、B3和B4各自独立地表示由-C≡C-、-CH=CH-、-O-、-S-、-C(=O)-、-C(=O)-O-、-O-C(=O)-、-O-C(=O)-O-、-C(=S)-、-C(=S)-O-、-O-C(=S)-、-O-C(=S)-O-、-CH=N-、-N=CH-、-N=N-、-N(→O)=N-、-N=N(→O)-、-C(=O)-NR-、-NR-C(=O)-、-NR-、-CH2O-、-SCH2-、-CH2S-、-CH=CH-C(=O)-O-或-O-C(=O)-CH=CH-表示的二价基团、或者单键,R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烷基,E1和E2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2~25的亚烷基,其中,也可以结合烷基、烷氧基或卤素原子,P1和P2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可聚合基团,其中,P1和P2中的至少一个为可聚合基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中,所述可聚合液晶化合物为下式(1-1)、(1-2)、(1-3)、(1-4)、(1-5)、(1-6)、(1-7)、(1-8)、(1-9)或(1-10)表示的化合物,
8.一种平板显示装置,其具有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
9.一种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
制备聚合物组合物的步骤,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含有具有至少两个氨基和至少一个烯属不饱和键的多元胺化合物与酸二酐的聚合物;
通过将在支撑基材上涂布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并干燥而得到的膜进行取向处理而形成取向膜的步骤;和
在所述取向膜上涂布包含可聚合液晶化合物的溶液并使所述可聚合液晶化合物聚合而形成被覆层的步骤。
CN200880005817A 2007-02-22 2008-02-15 光学膜 Pending CN10161725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41831/2007 2007-02-22
JP2007041831A JP4973234B2 (ja) 2007-02-22 2007-02-22 光学フィル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17251A true CN101617251A (zh) 2009-12-30

Family

ID=39709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05817A Pending CN101617251A (zh) 2007-02-22 2008-02-15 光学膜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4973234B2 (zh)
KR (1) KR101445895B1 (zh)
CN (1) CN101617251A (zh)
TW (1) TWI443385B (zh)
WO (1) WO2008102705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4984A (zh) * 2010-11-05 2012-05-23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液晶取向剂、液晶取向膜和液晶显示器装置
CN102559206A (zh) * 2010-12-30 2012-07-11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液晶取向剂、用其制备的液晶取向膜和液晶显示器
CN105492965A (zh) * 2013-06-25 2016-04-13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液晶取向剂、液晶取向膜、液晶表示元件
CN110023455A (zh) * 2016-12-01 2019-07-16 默克专利股份有限公司 可聚合液晶材料和聚合的液晶膜
CN111654803A (zh) * 2020-04-22 2020-09-11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薄膜、液晶薄膜及耳机振膜的制备方法
CN111954836A (zh) * 2018-04-27 2020-11-1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各向异性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66630A (ja) * 2008-09-12 2010-03-25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フィルム
JP5660812B2 (ja) 2010-06-22 2015-01-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重合性化合物
JP5723641B2 (ja) 2011-03-16 2015-05-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重合性化合物、重合性液晶組成物、高分子化合物およびフィルム
KR101502488B1 (ko) * 2012-06-28 2015-03-1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중합성 액정 화합물,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조성물 및 광학 이방체
JP5786000B2 (ja) * 2012-09-25 2015-09-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重合性液晶化合物、液晶組成物、高分子材料の製造方法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フィルム
KR102177052B1 (ko) * 2013-08-09 2020-11-10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학 이방성 적층체의 제조 방법
KR20150093591A (ko) * 2014-02-07 2015-08-18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장척 편광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TWI614574B (zh) * 2017-01-03 2018-02-11 台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感光性組成物
CN110869827B (zh) * 2017-07-12 2023-06-0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椭圆偏光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10608A (ja) * 1997-05-14 1998-11-24 Jsr Corp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JP4066318B2 (ja) * 2001-02-23 2008-03-26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配向膜用紫外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液晶性化合物を有する高分子フィルムからなる位相差フィルム
JP4186980B2 (ja) * 2004-11-11 2008-11-2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
JP4580802B2 (ja) * 2005-03-30 2010-11-1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感光性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素子と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4984A (zh) * 2010-11-05 2012-05-23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液晶取向剂、液晶取向膜和液晶显示器装置
CN102559206A (zh) * 2010-12-30 2012-07-11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液晶取向剂、用其制备的液晶取向膜和液晶显示器
CN105492965A (zh) * 2013-06-25 2016-04-13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液晶取向剂、液晶取向膜、液晶表示元件
CN105492965B (zh) * 2013-06-25 2019-04-09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液晶取向剂、液晶取向膜、液晶表示元件
CN110023455A (zh) * 2016-12-01 2019-07-16 默克专利股份有限公司 可聚合液晶材料和聚合的液晶膜
CN110023455B (zh) * 2016-12-01 2023-12-15 默克专利股份有限公司 可聚合液晶材料和聚合的液晶膜
CN111954836A (zh) * 2018-04-27 2020-11-1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各向异性膜
CN111954836B (zh) * 2018-04-27 2022-10-1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各向异性膜
CN111654803A (zh) * 2020-04-22 2020-09-11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薄膜、液晶薄膜及耳机振膜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90116797A (ko) 2009-11-11
WO2008102705A1 (ja) 2008-08-28
TWI443385B (zh) 2014-07-01
TW200848793A (en) 2008-12-16
JP2008203709A (ja) 2008-09-04
KR101445895B1 (ko) 2014-09-29
JP4973234B2 (ja) 2012-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17251A (zh) 光学膜
TWI513736B (zh) 液晶配向劑、液晶配向膜、液晶顯示元件、聚合物及化合物
JP5282573B2 (ja) 液晶配向剤、それを用いた液晶配向膜及び液晶表示素子
KR102236019B1 (ko) 액정 배향제, 액정 배향막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액정 소자, 그리고 중합체
TWI787156B (zh) 液晶組成物
JP7027890B2 (ja) 液晶配向剤、液晶配向膜及び液晶表示素子
KR102257195B1 (ko) 액정 배향제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한 액정 배향막의 제조 방법, 이를 이용한 액정 배향막 및 액정표시소자
JP6498711B2 (ja) 液晶組成物
JP5751171B2 (ja) 液晶配向処理剤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素子
JP2010066630A (ja)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フィルム
TWI515228B (zh) 液晶配向劑、液晶配向膜、液晶顯示元件、聚醯胺酸及聚醯亞胺
KR20170143365A (ko) 액정 배향제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한 액정 배향막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 배향막
JPWO2006068197A1 (ja) 液晶配向剤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素子
CN102236209A (zh) 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聚合物组合物以及液晶显示元件
CN102004357A (zh) 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聚合物组合物以及液晶显示元件
TW201943845A (zh) 液晶配向劑、液晶配向膜、液晶元件、聚合體及化合物
CN102051186A (zh) 液晶取向剂、液晶显示元件、聚酰胺酸、聚酰亚胺和化合物
TWI486379B (zh) 液晶顯示元件之製造方法、聚合物組成物及液晶顯示元件
KR102096369B1 (ko) 액정 배향제, 액정 배향막, 액정 표시 소자, 중합체 및 화합물
CN101652707A (zh) 液晶取向剂以及液晶显示元件
TWI519568B (zh) 液晶配向劑、液晶配向膜及液晶顯示元件
CN103184054B (zh) 液晶配向剂、液晶配向膜、液晶显示元件、聚合物及化合物
CN101724409A (zh) 液晶取向剂、液晶取向膜及其形成方法、液晶显示元件以及聚合物
TW201903498A (zh) 液晶元件的製造方法以及液晶配向劑
TWI693278B (zh) 液晶配向劑組成物、使用此組成物製備液晶配向膜的方法、使用此組成物的液晶配向膜以及液晶顯示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