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11045B - 金属配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及含有它们的器件 - Google Patents

金属配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及含有它们的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11045B
CN101611045B CN2007800480257A CN200780048025A CN101611045B CN 101611045 B CN101611045 B CN 101611045B CN 2007800480257 A CN2007800480257 A CN 2007800480257A CN 200780048025 A CN200780048025 A CN 200780048025A CN 101611045 B CN101611045 B CN 1016110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complexes
group
alkyl
atom
phen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4802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11045A (zh
Inventor
秋野喜彦
冈村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110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10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110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10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15/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8, 9, 10 or 18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15/0006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8, 9, 10 or 18 of the Periodic Table compounds of the platinum group
    • C07F15/0033Iridium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6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oxazole or hydrogenated 1,3-oxazole rings
    • C07D263/5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oxazole or hydrogenated 1,3-oxazole rings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 C07D263/54Benzoxazoles; Hydrogenated benzoxazoles
    • C07D263/56Benzoxazoles; Hydrogenated benzoxazoles with only hydrogen atoms, hydrocarbon or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in position 2
    • C07D263/57Aryl or substituted aryl radic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14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or by the simultaneous addition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in or onto the light sourc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30Coordination compounds
    • H10K85/341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e.g. Ru(II)polypyridine complexes
    • H10K85/342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e.g. Ru(II)polypyridine complexes comprising irid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03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07Non-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 C09K2211/1029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heteroato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 C09K2211/104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two nitrogen atoms as hetero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 C09K2211/1059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three nitrogen atoms as hetero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8Metal complexes
    • C09K2211/185Metal complexes of the platinum group, i.e. Os, Ir, Pt, Ru, Rh or P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1/00Properties of the organic materials covered by group H10K85/00
    • H10K2101/10Triplet emiss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Plural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Polymers With Sulfur, Phosphorus Or Metals In The Main Chai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下式(1)表示的金属配合物。(在所述式中,M表示金属原子;R1至R8分别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或一价基团;或备选地,R3和R4,或R5和R6可以结合在一起以形成环。在这方面,R2和R7中的至少一个是由下式(2)表示的基团:其中,m表示1-3的整数;n表示0-2的整数;并且Z1-Z5分别表示碳原子或氮原子,条件是Z1-Z5中的至少两个是氮原子。当Z1-Z5中的一个是碳原子时,结合到所述碳原子的氢原子可以被取代基取代。由下式(3)表示的部分表示单阴离子二齿配体。在所述式(3)中,Rx和Ry分别表示结合到所述金属原子M的原子,即碳原子、氧原子或氮原子)。

Description

金属配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及含有它们的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配合物以及一种含有所述金属配合物的残基的高分子化合物。本发明还涉及含有它们的器件。
背景技术
作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层中使用的发光材料,显示来自三重激发态的发光的金属配合物可以被期待具有比显示来自单重激发态的发光的荧光材料更高的发光效率。例如,作为显示来自三重激发态的发光的金属配合物,已经提出了显示绿色发光的以铱为中心金属的邻位金属化配合物(Ir(ppy)3:铱(III)与2-苯基吡啶的三-邻位金属化配合物)(非专利文件1)。
非专利文件1:APPLIED PHYSICS LETTERS,第75卷,第4页(1999)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当将上述金属配合物用于电致发光器件等的制造时,得到的器件的发光效率不优异。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在用于电致发光器件等的制造时提供具有优异发光效率的器件的金属配合物等。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由下式(1)表示的金属配合物:
Figure G2007800480257D00021
其中,M为钌、铑、钯、锇、铱或铂的金属原子;R1至R8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烷基、烷氧基、烷硫基、芳基、芳氧基、芳硫基、芳基烷基、芳基烷氧基、芳基烷硫基、酰基、酰氧基、酰胺基、酰亚胺基、亚胺残基、取代氨基、取代甲硅烷基、取代甲硅烷氧基、取代甲硅烷硫基、取代甲硅烷氨基、一价杂环基、杂芳氧基、杂芳硫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取代羧基或氰基,或R3和R4或R5和R6可以结合以形成环,条件是R2和R7中的至少一个是由下式(2)表示的基团:
其中,m为1至3的整数,并且n为0至2的整数;Z1至Z5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或氮原子,条件是Z1至Z5中的至少两个是氮原子,并且当Z1至Z5中的任何一个是碳原子时,结合到所述碳原子的氢原子可以被取代基取代;由下式(3):
表示的部分表示单阴离子二齿配体;并且Rx和Ry是结合到金属原子M的原子,并且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氧原子或氮原子。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制备所述金属配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具有卤素原子或烷基磺酸酯基的杂环芳族化合物和由下列式(A-1)至(A-3)中的任何一个表示的化合物之间进行偶联反应:
(A-1)                                        (A-2)
Figure G2007800480257D00032
(A-3)
                                             ,
其中,M表示钌、铑、钯、锇、铱和铂中的任何一种金属原子;R1、R3、R4、R5、R6、R8、L1和L2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烷基、烷氧基、烷硫基、芳基、芳氧基、芳硫基、芳基烷基、芳基烷氧基、芳基烷硫基、酰基、酰氧基、酰胺基、酰亚胺基、亚胺残基、取代氨基、取代甲硅烷基、取代甲硅烷氧基、取代甲硅烷硫基、取代甲硅烷氨基、一价杂环基、杂芳氧基、杂芳硫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取代羧基或氰基,或R3和R4或R5和R6可以通过它们之间的键形成环;m为1至3的整数,并且n为0至2的整数;由下式(3):
表示的部分表示单阴离子二齿配体;Rx和Ry是结合到金属原子M的原子,并且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氧原子或氮原子;并且J1和J2各自独立为由下式(B-1)至(B-6)表示的基团:
Figure G2007800480257D00042
(B-1)           (B-2)         (B-3)           (B-4)         (B-5)         (B-6)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由式(A-1)至(A-3)表示的化合物。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所述高分子化合物含有所述金属配合物的残基。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含有所述金属配合物和/或所述高分子化合物以及电荷输送材料和/或发光材料。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液体组合物,所述液体组合物含有所述金属配合物和/或所述高分子化合物以及溶剂或分散介质。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膜,所述膜含有所述金属配合物和/或所述高分子化合物。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器件,所述器件含有所述金属配合物和/或所述高分子化合物。
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提供了使用所述器件得到的面状光源和照明。
发明效果
当用于电致发光器件等的制造时,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等提供了发光效率优异(即,具有高量子产率)的器件。而且,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等通常发射光。因而,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等在器件例如发光器件(如电致发光器件)和光电器件的制造中特别有用。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以下,将详细描述本发明。
<金属配合物>
首先,将描述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
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由式(1)表示。
在由式(2)表示的取代基中,Z1至Z5的至少2个,优选2个或3个是氮原子。特别地,优选应当将这些部分组合,使得这样的多个氮原子不相邻(即,不位于连位的位置)。具体地,Z1至Z5的2个或3个是氮原子,并且这些氮原子不相邻。当取代基中的Z1至Z5中的任何一个是碳原子时,结合到所述碳原子的氢原子可以被取代基取代。
由式(2)表示的取代基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示出的结构示例。在它们中,由式(4-1)和(4-7)表示的那些是优选的。
Figure G2007800480257D00051
(4-1)                  (4-2)              (4-3)               (4-4)
Figure G2007800480257D00052
(4-5)                (4-6)              (4-7)             (4-8)
其中,R′为氢原子、卤素原子、烷基、烷氧基、烷硫基、芳基、芳氧基、芳硫基、芳基烷基、芳基烷氧基、芳基烷硫基、酰基、酰氧基、酰胺基、酰亚胺基、亚胺残基、取代氨基、取代甲硅烷基、取代甲硅烷氧基、取代甲硅烷硫基、取代甲硅烷氨基、一价杂环基、杂芳氧基、杂芳硫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取代羧基或氰基,并且多个R′可以相同或不同。
在所述式中,由R′表示的卤素原子、烷基、烷氧基、烷硫基、芳基、芳氧基、芳硫基、芳基烷基、芳基烷氧基、芳基烷硫基、酰基、酰氧基、酰胺基、酰亚胺基、亚胺残基、取代氨基、取代甲硅烷基、取代甲硅烷氧基、取代甲硅烷硫基、取代甲硅烷氨基、一价杂环基、杂芳氧基、杂芳硫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取代羧基和氰基具有与由后述R表示的那些相同的定义以及相同的具体实例。
由式(1)表示的金属配合物包含由M表示的金属原子、其数量由下标m定义的配体(以下,也称为“二齿螯合配体”)和其数量由下标n定义的由式(3)表示的单阴离子二齿配体(以下,也称为“单阴离子二齿配体”)。在此上下文中,以下描述中的“配体”仅指二齿螯合配体和单阴离子二齿配体两种。
在式(1)中,m为1至3的整数,并且n为0至2,优选0或1,更优选0的整数,条件是m+n是能够结合到中心金属M的配体的总数;例如,当中心金属为铱时,m=1并且n=2、m=2并且n=1,或m=3并且n=0,优选m=3并且n=0或m=2并且m=1,更优选m=3并且n=0。
由式(1)表示的金属配合物优选由下式(1a)表示:
Figure G2007800480257D00061
其中,M、R1至R8和m与以上定义相同(即,n=0)。由R1至R8表示的原子或基团具体地与作为后述R所描述和示例的那些相同。
构成金属配合物的配体影响金属配合物的发光颜色、发光强度、发光效率等。因而,优选金属配合物应当包含具有使配体内的能量失活过程最低化的结构的配体。此外,配体中的取代基的类型和/或取代位置影响配体的电子性质,并且因此影响金属配合物的性质。考虑到这些,据推测由式(1)表示的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可以实现金属配合物的发光效率、稳定性等的提高。
在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中,式(1)或(1a)中的R2和R7中的至少一个是由式(2)表示的基团。优选R7应当是由式(2)表示的基团。而且,还优选的是,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应当具有其中R2和R7各自独立地是由式(2)表示的基团的结构。更优选的是,R7应当由式(4-1)表示并且R2应当是氢原子,R7应当由式(4-7)表示并且R2应当是氢原子,或R2和R7应当各自独立地是由式(4-1)或(4-7)表示的基团。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在PL(光致发光)发射光谱(磷光发射光谱)中的峰波长优选为550nm至800nm,更优选为570nm至750nm,还更优选为570nm至700nm,特别优选为600nm至700nm。
在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中作为中心金属的金属原子M是钌、铑、钯、锇、铱或铂中的任何一种金属原子。这些金属原子能够引起金属配合物中的自旋-轨道相互作用并且引起单重态和三重态之间的系间窜越。金属原子M优选为锇、铱或铂,更优选为铱或铂,特别优选为铱。
在由式(1)或(1a)表示的金属配合物中,二齿螯合配体的具体实例包括由下式表示的结构:
Figure G2007800480257D00071
Figure G2007800480257D00082
Figure G2007800480257D00091
Figure G2007800480257D00092
Figure G2007800480257D00101
其中,R为氢原子、卤素原子、烷基、烷氧基、烷硫基、芳基、芳氧基、芳硫基、芳基烷基、芳基烷氧基、芳基烷硫基、酰基、酰氧基、酰胺基、酰亚胺基、亚胺残基、取代氨基、取代甲硅烷基、取代甲硅烷氧基、取代甲硅烷硫基、取代甲硅烷氨基、一价杂环基、杂芳氧基、杂芳硫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取代羧基或氰基;*表示结合到金属原子M的部位;并且多个R可以相同或不同。
由R表示的卤素原子由氟、氯、溴和碘原子示例。
由R表示的烷基可以是直链、支链或环状的。此烷基通常具有约1至10个碳原子。烷基的具体实例包括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己基、环己基、庚基、辛基、2-乙基己基、壬基、癸基、3,7-二甲基辛基、月桂基、三氟甲基、五氟乙基、全氟丁基、全氟己基和全氟辛基。优选叔丁基、戊基、己基、辛基、2-乙基己基、癸基和3,7-二甲基辛基。
由R表示的烷氧基可以是直链、支链或环状的。此烷氧基通常具有约1至10个碳原子。烷氧基的具体实例包括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异丁氧基、叔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环己氧基、庚氧基、辛氧基、2-乙基己氧基、壬氧基、癸氧基、3,7-二甲基辛氧基、月桂氧基、三氟甲氧基、五氟乙氧基、全氟丁氧基、全氟己基、全氟辛基、甲氧基甲基氧基和2-甲氧基乙基氧基。优选戊氧基、己氧基、辛氧基、2-乙基己氧基、癸氧基和3,7-二甲基辛氧基。
由R表示的烷硫基可以是直链、支链或环状的。此烷硫基通常具有约1至10个碳原子。烷硫基的具体实例包括甲硫基、乙硫基、丙硫基、异丙硫基、丁硫基、异丁硫基、叔丁硫基、戊硫基、己硫基、环己硫基、庚硫基、辛硫基、2-乙基己硫基、壬硫基、癸硫基、3,7-二甲基辛硫基、月桂硫基和三氟甲硫基。优选戊硫基、己硫基、辛硫基、2-乙基己硫基、癸硫基和3,7-二甲基辛硫基。
由R表示的芳基通常具有约6至60个碳原子,优选7至48个碳原子。所述芳基示例为苯基、C1至C12烷氧基苯基(术语“C1至C12烷氧基”是指烷氧基部分具有1至12个碳原子;同样适用下列描述)、C1至C12烷基苯基(术语“C1至C12烷基”是指烷基部分具有1至12个碳原子;同样适用下列描述)、1-萘基、2-萘基、1-蒽基、2-蒽基、9-蒽基和五氟苯基。优选C1至C12烷氧基苯基和C1至C12烷基苯基。在此上下文中,芳基是指通过移除一个氢原子而由芳族烃衍生的原子团。此芳族烃包括具有稠环的那些,以及包含两个以上直接结合或经由基团例如1,2-亚乙烯基结合的独立苯环或稠环的那些。此外,该芳基可以具有取代基。取代基的实例包括C1至C12烷氧基苯基、C1至C12烷基苯基。
所述C1至C12烷氧基示例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异丁氧基、叔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环己氧基、庚氧基、辛氧基、2-乙基己氧基、壬氧基、癸氧基、3,7-二甲基辛氧基和月桂氧基。
所述C1至C12烷氧基苯基示例为甲基苯基、乙基苯基、二甲基苯基、丙基苯基、基、甲基乙基苯基、异丙基苯基、丁基苯基、异丁基苯基、叔丁基苯基、戊基苯基、异戊基苯基、己基苯基、庚基苯基、辛基苯基、壬基苯基、癸基苯基和十二烷基苯基。
由R表示的芳氧基通常具有约6至60个碳原子,优选7至48个碳原子。所述芳氧基示例为苯基、C1至C12烷氧基苯氧基、C1至C12烷基苯氧基、1-萘氧基、2-萘氧基和五氟苯基氧基。优选C1至C12烷氧基苯氧基和C1至C12烷基苯氧基。
所述C1至C12烷氧基示例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异丁氧基、叔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环己氧基、庚氧基、辛氧基、2-乙基己氧基、壬氧基、癸氧基、3,7-二甲基辛氧基和月桂氧基。
所述C1至C12烷基苯氧基示例为甲基苯氧基、乙基苯氧基、二甲基苯氧基、丙基苯氧基、1,3,5-三甲基苯氧基、甲基乙基苯氧基、异丙基苯氧基、丁基苯氧基、异丁基苯氧基、叔丁基苯氧基、戊基苯氧基、异戊基苯氧基、己基苯氧基、庚基苯氧基、辛基苯氧基、壬基苯氧基、癸基苯氧基和十二烷基苯氧基。
芳硫基通常具有约6至60个碳原子,优选7至48个碳原子。所述芳硫基示例为苯硫基、C1至C12烷氧基苯硫基、C1至C12烷基苯硫基、1-萘硫基、2-萘硫基和五氟苯硫基。优选C1至C12烷氧基苯硫基和C1至C12烷基苯硫基。
由R表示的芳基烷基通常具有约7至60个碳原子,优选7至48个碳原子。所述芳基烷基示例为苯基-C1至C12烷基、C1至C12烷氧基苯基-C1至C12烷基、C1至C12-烷基苯基-C1至C12烷基、1-萘基-C1至C12烷基和2-萘基-C1至C12烷基。优选C1至C12烷氧基苯基-C1至C12烷基和C1至C12烷基苯基-C1至C12烷基。
由R表示的芳基烷氧基通常具有约7至60个碳原子,优选7至48个碳原子。所述芳基烷氧基示例为苯基-C1至C12烷氧基(例如,苯基甲氧基、苯基乙氧基、苯基丁氧基、苯基戊氧基、苯基己氧基、苯基庚氧基和苯基辛氧基)、C1至C12烷氧基苯基-C1至C12烷氧基、C1至C12烷基苯基-C1至C12烷氧基、1-萘基-C1至C12烷氧基和2-萘基-C1至C12烷氧基。优选C1至C12烷氧基苯基-C1至C12烷氧基和C1至C12烷基苯基-C1至C12烷氧基。
由R表示的芳基烷硫基通常具有约7至60个碳原子,优选7至48个碳原子。所述芳基烷硫基示例为苯基-C1至C12烷硫基、C1至C12烷氧基苯基-C1至C12烷硫基、C1至C12烷基苯基-C1至C12烷硫基、1-萘基-C1至C12烷硫基和2-萘基-C1至C12烷硫基。优选C1至C12烷氧基苯基-C1至C12烷硫基和C1至C12烷基苯基-C1至C12烷硫基。
由R表示的酰基通常具有约2至20个碳原子,优选2至18个碳原子。所述酰基示例为乙酰基、丙酰基、丁酰基、异丁酰基、新戊酰基、苯甲酰基、三氟乙酰基和五氟苯甲酰基。
由R表示的酰氧基通常具有约2至20个碳原子,优选2至18个碳原子。所述酰氧基示例为乙酰氧基、丙酰氧基、丁酰氧基、异丁酰氧基、新戊酰氧基、苯甲酰氧基、三氟乙酰氧基和五氟苯甲酰氧基。
由R表示的酰胺基通常具有约2至20个碳原子,优选2至18个碳原子。所述酰胺基示例为甲酰胺基、乙酰胺基、丙酰胺基、丁酰胺基、苯甲酰胺基、三氟乙酰胺基、五氟苯甲酰胺基、二甲酰胺基、二乙酰胺基、二丙酰胺基、二丁酰胺基、二苯甲酰胺基、双三氟乙酰胺基和双五氟苯甲酰胺基。
由R表示的酰亚胺基是指通过移除结合到氮原子的一个氢原子而由酰亚胺衍生的一价残基。该酰亚胺基通常具有约2至60个碳原子,优选2至48个碳原子。酰亚胺基由下列结构式表示的基团示例:
Figure G2007800480257D00131
其中,出自氮原子的线表示键;Me表示甲基;Et表示乙基;并且n-Pr表示正丙基;同样适用下列描述。
由R表示的亚胺残基是指通过移除一个氢原子而由亚胺化合物(即,分子中具有-N=C-的有机化合物;其实例包括醛亚胺、酮亚胺、以及这些分子中的氮原子上结合的氢原子被烷基等取代的化合物)衍生的一价残基。此亚胺残基通常具有约2至20个碳原子,优选2至18个碳原子。具体地,亚胺残基由下列结构式表示的基团示例:
Figure G2007800480257D00141
其中,i-Pr表示异丙基;n-Bu表示正丁基;t-Bu表示叔丁基;并且由波线表示的键是指“楔形键(wedge-shaped bond)”和/或“虚线键(dashed bond)”,并且在此上下文中,所述“楔形键”是指朝观察者伸出的键,而所述“虚线键”是指远离观察者伸出的键。
由R表示的取代氨基是指被选自由烷基、芳基、芳基烷基和一价杂环基团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两种基团取代的氨基。所述烷基、芳基、芳基烷基或一价杂环基团可以具有取代基。除取代基的碳原子数量以外,取代氨基通常具有约1至60个碳原子,优选2至48个碳原子。所述取代氨基示例为甲基氨基、二甲基氨基、乙基氨基、二乙基氨基、丙基氨基、二丙基氨基、异丙基氨基、二异丙基氨基、丁基氨基、异丁基氨基、叔丁基氨基、戊基氨基、己基氨基、环己基氨基、庚基氨基、辛基氨基、2-乙基己基氨基、壬基氨基、癸基氨基、3,7-二甲基辛基氨基、月桂基氨基、环戊基氨基、二环戊基氨基、环己基氨基、二环己基氨基、吡咯烷基、哌啶基、双三氟甲基氨基、苯基氨基、二苯基氨基、C1至C12烷氧基苯基氨基、二(C1至C12烷氧基苯基)氨基、二(C1至C12烷基苯基)氨基、1-萘基氨基、2-萘基氨基、五氟苯基氨基、吡啶基氨基、哒嗪基氨基、嘧啶基氨基、吡嗪基氨基、三嗪基氨基、苯基-C1至C12烷基氨基、C1至C12烷氧基苯基-C1至C12烷基氨基、C1至C12烷基苯基-C1至C12烷基氨基、二(C1至C12烷氧基苯基-C1至C12烷基)氨基、二(C1至C12烷基苯基-C1至C12烷基)氨基、1-萘基-C1至C12烷基氨基和2-萘基-C1至C12烷基氨基。
由R表示的取代甲硅烷基是指被选自由烷基、芳基、芳基烷基和一价杂环基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基团取代的甲硅烷基。取代甲硅烷基通常具有约1至60个碳原子,优选3至48个碳原子。在此上下文中,所述烷基、芳基、芳基烷基或一价杂环基可以具有取代基。所述取代甲硅烷基示例为三甲基甲硅烷基、三乙基甲硅烷基、三丙基甲硅烷基、三异丙基甲硅烷基、二甲基-异丙基甲硅烷基、二乙基-异丙基甲硅烷基、叔丁基甲硅烷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戊基二甲基甲硅烷基、己基二甲基甲硅烷基、庚基二甲基甲硅烷基、辛基二甲基甲硅烷基、2-乙基己基-二甲基甲硅烷基、壬基二甲基甲硅烷基、癸基二甲基甲硅烷基、3,7-二甲基辛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月桂基二甲基甲硅烷基、苯基-C1至C12烷基甲硅烷基、C1至C12烷氧基苯基-C1至C12烷基甲硅烷基、C1至C12烷基苯基-C1至C12烷基甲硅烷基、1-萘基-C1至C12烷基甲硅烷基、2-萘基-C1至C12烷基甲硅烷基、苯基-C1至C12烷基二甲基甲硅烷基、三苯基甲硅烷基、三-对二甲苯基甲硅烷基、三苄基甲硅烷基、二苯基甲基甲硅烷基、叔丁基二苯基甲硅烷基和二甲基苯基甲硅烷基。
由R表示的取代甲硅烷氧基是指被选自由烷氧基、芳氧基、芳基烷氧基和一价杂环氧基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基团取代的甲硅烷氧基。取代甲硅烷氧基通常具有约1至60个碳原子,优选3至48个碳原子。所述烷氧基、芳氧基、芳基烷氧基和一价杂环氧基可以具有取代基。所述取代甲硅烷氧基示例为三甲基甲硅烷氧基、三乙基甲硅烷氧基、三丙基甲硅烷氧基、三异丙基甲硅烷氧基、二甲基-异丙基甲硅烷氧基、二乙基-异丙基甲硅烷氧基、叔丁基甲硅烷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戊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己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庚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辛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2-乙基己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壬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癸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3,7-二甲基辛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月桂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苯基-C1至C12烷基甲硅烷氧基、C1至C12烷氧基苯基-C1至C12烷基甲硅烷氧基、C1至C12烷基苯基-C1至C12烷基甲硅烷氧基、1-萘基-C1至C12烷基甲硅烷氧基、2-萘基-C1至C12烷基甲硅烷氧基、苯基-C1至C12烷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三苯基甲硅烷氧基、三-对二甲苯基甲硅烷氧基、三苄基甲硅烷氧基、二苯基甲基甲硅烷氧基、叔丁基二苯基甲硅烷氧基和二甲基苯基甲硅烷氧基。
由R表示的取代甲硅烷硫基是指被选自由烷硫基、芳硫基、芳基烷硫基和一价杂环硫基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基团取代的甲硅烷硫基。取代甲硅烷硫基通常具有约1至60个碳原子,优选3至48个碳原子。所述烷氧基、芳硫基、芳基烷硫基或一价杂环硫基可以具有取代基。所述取代甲硅烷硫基示例为三甲基甲硅烷硫基、三乙基甲硅烷硫基、三丙基甲硅烷硫基、三异丙基甲硅烷硫基、二甲基-异丙基甲硅烷硫基、二乙基-异丙基甲硅烷硫基、叔丁基甲硅烷基二甲基甲硅烷硫基、戊基二甲基甲硅烷硫基、己基二甲基甲硅烷硫基、庚基二甲基甲硅烷硫基、辛基二甲基甲硅烷硫基、2-乙基己基-二甲基甲硅烷硫基、壬基二甲基甲硅烷硫基、癸基二甲基甲硅烷硫基、3,7-二甲基辛基-二甲基甲硅烷硫基、月桂基二甲基甲硅烷硫基、苯基-C1至C12烷基甲硅烷硫基、C1至C12烷氧基苯基-C1至C12烷基甲硅烷硫基、C1至C12烷基苯基-C1至C12烷基甲硅烷硫基、1-萘基-C1至C12烷基甲硅烷硫基、2-萘基-C1至C12烷基甲硅烷硫基、苯基-C1至C12烷基二甲基甲硅烷硫基、三苯基甲硅烷硫基、三-对二甲苯基甲硅烷硫基、三苄基甲硅烷硫基、二苯基甲基甲硅烷硫基、叔丁基二苯基甲硅烷硫基和二甲基苯基甲硅烷硫基。
由R表示的取代甲硅烷氨基是指被选自由烷基氨基、芳基氨基、芳基烷基氨基和一价杂环氨基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基团取代的甲硅烷氨基。取代甲硅烷氨基通常具有约1至60个碳原子,优选3至48个碳原子。所述烷氧基、芳基氨基、芳基烷基氨基或一价杂环氨基可以具有取代基。所述取代甲硅烷氨基示例为三甲基甲硅烷氨基、三乙基甲硅烷氨基、三丙基甲硅烷氨基、三异丙基甲硅烷氨基、二甲基-异丙基甲硅烷氨基、二乙基-异丙基甲硅烷氨基、叔丁基甲硅烷基二甲基甲硅烷氨基、戊基二甲基甲硅烷氨基、己基二甲基甲硅烷氨基、庚基二甲基甲硅烷氨基、辛基二甲基甲硅烷氨基、2-乙基己基-二甲基甲硅烷氨基、壬基二甲基甲硅烷氨基、癸基二甲基甲硅烷氨基、3,7-二甲基辛基-二甲基甲硅烷氨基、月桂基二甲基甲硅烷氨基、苯基-C1至C12烷基甲硅烷氧基、C1至C12烷氧基苯基-C1至C12烷基甲硅烷氨基、C1至C12烷基苯基-C1至C12烷基甲硅烷氨基、1-萘基-C1至C12烷基甲硅烷氨基、2-萘基-C1至C12烷基甲硅烷氨基、苯基-C1至C12烷基二甲基甲硅烷氨基、三苯基甲硅烷氨基、三-对二甲苯基甲硅烷氨基、三苄基甲硅烷氨基、二苯基甲基甲硅烷氨基、叔丁基二苯基甲硅烷氨基和二甲基苯基甲硅烷氨基。
由R表示的一价杂环基是指通过移除一个氢原子而由杂环化合物衍生的原子团。一价杂环基通常具有约3至60个碳原子,优选3至20个碳原子。在此上下文中,从所述一价杂环基的碳数排除了取代基的碳数。在此上下文中,杂环化合物是指,具有环状结构的有机化合物中,桥环式地(endocyclically)不仅含有碳原子,而且含有杂原子例如氧、硫、氮、磷和硼作为构成环的元素的那些。所述一价杂环基示例为噻吩基、C1至C12烷基噻吩基、吡咯基、呋喃基、吡啶基、C1至C12烷基吡啶基、哌啶基、喹啉基和异喹啉基。优选噻吩基、C1至C12烷基噻吩基、吡啶基和C1至C12烷基吡啶基。而且,所述一价杂环基优选是一价芳族杂环基。
由R表示的杂芳氧基通常具有约6至60个碳原子,优选7至48个碳原子。所述杂芳氧基示例为噻吩基、C1至C12烷氧基噻吩基、C1至C12烷基噻吩基、吡啶基氧基、吡啶基氧基和异喹啉基氧基。优选C1至C12烷氧基吡啶基和C1至C12烷基吡啶基。
所述C1至C12烷氧基示例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异丁氧基、叔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环己氧基、庚氧基、辛氧基、2-乙基己氧基、壬氧基、癸氧基、3,7-二甲基辛氧基和月桂氧基。
所述C1至C12烷基吡啶基氧基示例为甲基吡啶基氧基、乙基吡啶基氧基、二甲基吡啶基氧基、丙基吡啶基氧基、1,3,5-三甲基吡啶基氧基、甲基乙基吡啶基氧基、异丙基吡啶基氧基、丁基吡啶基氧基、异丁基吡啶基氧基、叔丁基吡啶基氧基、戊基吡啶基氧基、异戊基吡啶基氧基、己基吡啶基氧基、庚基吡啶基氧基、辛基吡啶基氧基、壬基吡啶基氧基、癸基吡啶基氧基和十二烷基吡啶基氧基。
由R表示的杂芳硫基通常具有约6至60个碳原子,优选7至48个碳原子。所述杂芳硫基示例为吡啶基硫基、C1至C12烷氧基吡啶基硫基、C1至C12烷基吡啶基硫基和异喹啉基硫基。优选C1至C12烷氧基吡啶基硫基和C1至C12烷基吡啶基硫基。
由R表示的芳基烯基通常具有约8至60个碳原子,优选8至48个碳原子。所述芳基烯基示例为苯基-C2至C12烯基(术语“C2至C12烯基”是指烯基部分具有2至12个碳原子;同样适用下列描述)、C1至C12烷氧基苯基-C2至C12烯基、C1至C12烷基苯基-C2至C12烯基、1-萘基-C2至C12烯基和2-萘基-C2至C12烯基。优选C1至C12烷氧基苯基-C2至C12烯基和C2至C12烷基苯基-C1至C12烯基。
由R表示的芳基炔基具有约8至60个碳原子,优选8至48个碳原子。所述芳基炔基示例为苯基-C2至C12炔基(术语“C2至C12炔基”是指炔基部分具有2至12个碳原子;同样适用下列描述)、C1至C12烷氧基苯基-C2至C12炔基、C1至C12烷基苯基-C2至C12炔基、1-萘基-C2至C12炔基和2-萘基-C2至C12炔基。优选C1至C12烷氧基苯基-C2至C12炔基和C1至C12烷基苯基-C2至C12炔基。
由R表示的取代羧基通常是指具有约2至60个碳原子,优选2至48个碳原子,并且被烷基、芳基、芳基烷基或一价杂环基取代的羧基。取代羧基的实例包括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丙氧基羰基、异丙氧基羰基、丁氧基羰基、异丁氧基羰基、叔丁氧基羰基、戊氧基羰基、己氧基羰基、环己氧基羰基、庚氧基羰基、辛氧基羰基、2-乙基己氧基羰基、壬氧基羰基、癸氧基羰基、3,7-二甲基辛氧基羰基、十二烷氧基羰基、三氟甲氧基羰基、五氟乙氧基羰基、全氟丁氧基羰基、全氟己氧基羰基、全氟辛氧基羰基、吡啶基氧基羰基、萘氧基羰基和吡啶基氧基羰基。所述烷基、芳基、芳基烷基或一价杂环基可以具有取代基。该取代基的碳数从取代羧基的碳数中被排除。
在式(3)中,优选的是,连接Rx和Ry的拱(arc)状部分应当是除氢原子以外具有3至30个原子的二价基团。对单阴离子二齿配体没有特殊限制,只要它是单阴离子二齿配体即可。它的实例包括下列结构:
Figure G2007800480257D00181
Figure G2007800480257D00191
其中,*表示结合至金属原子M的部位。
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的实例包括以下:
Figure G2007800480257D00201
Figure G2007800480257D00211
Figure G2007800480257D00221
Figure G2007800480257D00231
Figure G2007800480257D00241
考虑到具有高效率的稳定发光,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优选是其三重激发态具有短的寿命的金属配合物,其有效地允许禁阻跃迁。
-用于制备金属配合物的方法-
接着,将描述用于制备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可以通过例如将作为配体的化合物与金属化合物在溶液中反应而合成。必要时,反应体系可以含有碱、氯化银等。备选地,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可以通过在具有2-苯基吡啶衍生物作为配体的金属配合物和杂环芳族化合物之间进行偶联反应而合成。
配位方法(即,用于将作为配体的化合物与金属化合物在溶液中反应的方法)示例为:对于铱配合物,方法描述于例如美国化学会志(J.Am.Chem.Soc.)1984,106,6647;无机化学(Inorg.Chem.)1991,30,1685;无机化学(Inorg.Chem.)1994,33,545;无机化学(Inorg.Chem.)2001,40,1704;和化学通讯(Chem.Lett.),2003,32,252;对于铂配合物,方法描述于例如无机化学(Inorg.Chem.),1984,23,4249;化学材料(Chem.Mater.)1999,11,3709;和有机金属化合物(Organometallics),1999,18,1801;并且对于钯配合物,方法描述于例如有机化学杂志(J.Org.Chem.),1987,52,73。
对配位反应温度没有特别限制,并且该反应通常可以在溶剂的熔点和沸点之间,优选-78℃至溶剂沸点的温度进行。反应时间没有特别限制,并且通常为约30分钟至30小时。然而,当将微波反应器用于配位反应时,该反应甚至可以在等于或高于溶剂的沸点的温度进行,反应时间为,但不具体限于约几分钟至几小时。
作为配体的化合物可以通过例如在2-苯基吡啶衍生物和杂环芳族化合物之间进行Suzuki偶联、Grignard偶联、Stille偶联等合成。必要时,可以将这些材料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并且使用例如碱和适当催化剂在该有机溶剂的熔点和沸点之间(包括熔点和沸点)的温度反应,以合成作为配体的化合物。在此合成中,可以使用以下文献中描述的方法:例如“有机合成(Organic Syntheses)”,合集第6卷(Collective Volume VI),第407-411页,John Wiley & Sons,Inc.,1988;化学评论(Chem.Rev.),第106卷,第2651页,(2006);化学评论(Chem.Rev.),第102卷,第1359页,(2002);化学评论(Chem.Rev.),第95卷,第2457页,(1995);有机金属化学杂志(J.Organomet.Chem.),第576卷,第147页,(1999)。
杂环芳族化合物可以通过以下文献所述的方法合成:例如,“有机化学第四版的HOUBEN-WEYL方法(HOUBEN-WEYL METHODS OFORGANIC CHEMISTRY 4TH EDITION)”,第E9b卷,第1页,GEORGTHIEME VERLAG STUTTGART;和“有机化学第四版的HOUBEN-WEYL方法(HOUBEN-WEYL METHODS OF ORGANIC CHEMISTRY 4THEDITION)”,第E9c卷,第667页,GEORG THIEME VERLAGSTUTTGART。
而且,还优选的是,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应当通过包括下列步骤的方法合成:在具有卤素原子或烷基磺酸酯基的杂环芳族化合物和由式(A-1)至(A-3)中的任何一个表示的化合物之间进行偶联反应。
在式(A-1)至(A-3)中,M、R1、R3、R4、R5、R6、R8、m、n、Rx和Ry与以上定义相同。L1和L2具有与作为R1所描述和示例的那些相同的定义。
偶联反应中使用的催化剂没有特别限制,并且优选为钯催化剂。所述钯催化剂示例为乙酸钯、二氯化双(三苯基膦)钯(II)、四(三苯基膦)钯(0)、[1,1′-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二氯钯(II)和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优选四(三苯基膦)钯(0)、[1,1′-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二氯钯(II)和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必要时,钯催化剂可以含有磷配体。所述磷配体示例为三苯基膦、三(邻-甲苯基)膦、三(叔丁基)膦、三环己基膦和1,1′-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
相对于由式(A-1)至(A-3)中的任何一个表示的化合物,偶联反应中使用的催化剂的量没有特别限制,并且优选为1摩尔%以上,更优选为10摩尔%以上,特别优选为30摩尔%以上。
由式(A-1)至(A-3)中的任何一个表示的化合物可以通过例如将由下列式(C-1)至(C-3)中的任何一个表示的化合物硼酸化或硼酸-酯化来合成:
(C-1)                                                (C-2)
(C-3)
其中,M、R1、R3至R6、R8、L1、L2、Rx、Ry、m和n与以上定义相同;并且J3和J4各自独立地表示卤素原子。
备选地,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可以通过由式(C-1)至(C-3)中的任何一个表示的化合物与杂环芳族化合物之间的Suzuki偶联、Grignard偶联、Stille偶联等合成。
得到的金属配合物可以通过CHN元素分析、NMR分析和MS分析来鉴定和分析。
<高分子化合物>
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含有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的残基,并且考虑到导电性,优选是共轭高分子。含有所述金属配合物的残基的分子的实例包括用作后述的电荷输送材料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共轭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是优选的,原因在于扩展的共轭增强了载流子(电子或空穴)迁移率。
当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含有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时,在一个分子中具有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所述金属配合物的残基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实例包括:
1.在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主链中具有所述金属配合物的残基的高分子化合物;
2.在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末端中具有所述金属配合物的残基的高分子化合物;和
3.在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侧链中具有所述金属配合物的残基的高分子化合物。
在主链中含有所述金属配合物的残基的高分子化合物包括含有结合到线型聚合物的主链中的金属配合物的那些,以及含有三个以上结合到金属配合物的聚合物链的那些。
高分子化合物的实例包括在其侧链、主链或末端,或它们的两种以上中含具有由式(1)等表示的结构的金属配合物的残基,并且基于聚苯乙烯标准的数均分子量为1×103至1×108的那些。
在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主链中具有金属配合物的残基的高分子化合物由例如下式表示:
Figure G2007800480257D00281
其中,M1和M2表示其键由金属配合物中配体占有的金属配合物的残基,
并且M1和M2经由所述键结合到构成聚合物主链的重复单元。
在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末端中具有金属配合物的残基的高分子化合物由例如下式表示:
——X——M3
其中,M3表示其键由金属配合物中配体占有的金属配合物的一价残基,并且M3结构经由所述键结合到X;并且X表示单键,可以被取代的亚烯基、可以被取代的亚炔基、可以被取代的亚芳基或可以被取代的二价杂环基。
在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侧链中具有金属配合物的残基的高分子化合物由例如式-Ar′-表示,其中Ar′表示具有选自由氧原子、硅原子、锗原子、锡原子、磷原子、硼原子、硫原子、硒原子和碲原子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原子的二价芳族基团或二价杂环基,并且Ar′具有1至4个由-L-X表示的基团;X表示金属配合物的一价残基;L表示单键、-O-、-S-、-C(=O)-、-C(=O)O-、-S(=O)-、-S(=O2)-、-Si(R68)(R69)-、N(R70)-、-B(R71)-、-P(R72)-、-P(=O)(R73)-、可以被取代的亚烷基、可以被取代的亚烯基、可以被取代的亚炔基、可以被取代的亚芳基、或可以被取代的二价杂环基,并且当所述亚烷基、亚烯基和亚炔基含有-CH2-基时,包含在亚烷基中的一个或多个-CH2-基、包含在亚烯基中的一个或多个-CH2-基,以及包含在亚炔基中的一个或多个-CH2-基可以分别被选自由-O-、-S-、-C(=O)-、-C(=O)O-、-S(=O)-、-S(=O2)-、-Si(R74)(R75)-、N(R76)-、-B(R77)-、-P(R78)-和-P(=O)(R79)-组成的组中的基团取代;R68至R79分别独立地表示选自由氢原子、烷基、芳基、一价杂环基和氰基中组成的组中的基团;并且Ar除具有由-L-X表示的基团之外,还可以具有选自由以下基团组成的组中的取代基:烷基、烷氧基、烷硫基、芳基、芳氧基、芳硫基、芳基烷基、芳基烷氧基、芳基烷硫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氨基、取代氨基、甲硅烷基、取代甲硅烷基、卤素原子、酰基、酰氧基、亚胺残基、酰胺基、酰亚胺基、一价杂环基、羧基、取代羧基和氰基;并且当Ar′具有多个取代基时,它们可以相同或不同。
在所述式中,由R68至R79表示的烷基、芳基、一价杂环基和氰基,以及作为取代基可以被包含在Ar′中的烷基、烷氧基、烷硫基、芳基、芳氧基、芳硫基、芳基烷基、芳基烷氧基、芳基烷硫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氨基、取代氨基、甲硅烷基、取代甲硅烷基、卤素原子、酰基、酰氧基、亚胺残基、酰胺基、酰亚胺基、一价杂环基、羧基、取代羧基以及氰基,与作为由R表示的取代基所描述和示例的那些相同。
在所述式中,所述二价芳族基团的实例包括亚苯基、亚吡啶基、亚嘧啶基和亚萘基。
在所述式中,所述二价杂环基是指通过移除两个氢原子而由杂环化合物衍生的原子团。二价杂环基通常具有约4至60个碳原子,优选4至20个碳原子。在此上下文中,从所述二价杂环基的碳数排除了取代基的碳数。所述杂环化合物与作为一价杂环基描述和示例的那些相同。而且,二价杂环基优选是二价芳族杂环基。
对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它具有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的残基即可。优选的是,该高分子化合物应当不大大损害电荷输送性质、电荷注入性质等。具体地,该高分子化合物优选是具有优异的载流子(电子或空穴)输送性质的共轭高分子。
优选的是,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应当含有由下式(I)表示的基团:
-Ar-    (I)
其中Ar表示亚芳基、二价杂环基或二价芳族胺基,并且这些基团可以具有取代基。
在式(I)中,由Ar表示的亚芳基示例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亚苯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亚萘基,以及由下式(3a)表示的基团:
其中P环,其可以不存在,和Q环各自独立地表示芳族环,其中在P环存在的情况下,2个键分别存在于P环或Q环上,而在P环不存在的情况下,2个键分别存在于含Y1的5元或6元环、或Q环上;P环、Q环以及含Y1的5元或6元环可以各自独立地具有选自由以下基团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取代基:烷基、烷氧基、烷硫基、芳基、芳氧基、芳硫基、芳基烷基、芳基烷氧基、芳基烷硫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氨基、取代氨基、甲硅烷基、取代甲硅烷基、卤素原子、酰基、酰氧基、亚胺残基、酰胺基、酰亚胺基、一价杂环基、羧基、取代羧基以及氰基;Y1表示-C(R11)(R12)-、-C(R14)(R15)-C(R16)(R17)-或-C(R32)=C(R33)-;并且R11、R12、R14至R17、R32和R3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烷氧基、烷硫基、芳基、芳氧基、芳硫基、芳基烷基、芳基烷氧基、芳基烷硫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氨基、取代氨基、甲硅烷基、取代甲硅烷基、甲硅烷氧基、取代甲硅烷氧基、一价杂环基或卤素原子。
在式(I)中,可以作为取代基被包含在P环、Q环以及含Y1的5元或6元环中的烷基、烷氧基、烷硫基、芳基、芳氧基、芳硫基、芳基烷基、芳基烷氧基、芳基烷硫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氨基、取代氨基、甲硅烷基、取代甲硅烷基、卤素原子、酰基、酰氧基、亚胺残基、酰胺基、酰亚胺基、一价杂环基、羧基、取代羧基以及氰基与作为由R表示的基团所描述和示例的那些相同。
在式(I)中,由R11、R12、R14至R17、R32和R33表示的烷基、烷氧基、烷硫基、芳基、芳氧基、芳硫基、芳基烷基、芳基烷氧基、芳基烷硫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氨基、取代氨基、甲硅烷基、取代甲硅烷基、甲硅烷氧基、取代甲硅烷氧基、一价杂环基和卤素原子与作为由R表示的基团所描述和示例的那些相同。
在式(I)中,由Ar表示的二价杂环基是指通过移除两个氢原子而由杂环化合物衍生的原子团。该基团可以具有取代基。杂环化合物是指,具有环状结构的有机化合物中,不仅含有碳原子,而且含有选自由氧原子、氮原子、硅原子、锗原子、锡原子、磷原子、硼原子、硫原子、硒原子和碲原子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原子作为构成环的元素的那些。而且,所述二价杂环基优选是二价芳族杂环基。该二价杂环基在除取代基以外的部分中通常具有约3至60个碳原子。二价杂环基通常具有包括取代基在内总计约3至100个的碳原子。
在式(I)中,由Ar表示的二价杂环基由下式(3b)表示的基团示例:
Figure G2007800480257D00311
其中P′环,其可以不存在,和Q′环各自独立地表示芳族环,其中在P′环存在的情况下,2个键分别存在于P′环或Q′环上,而在P′环不存在的情况下,2个键分别存在于含Y2的5元或6元环、或Q′环上;P′环、Q′环以及含Y2的5元或6元环可以各自独立地具有选自由以下基团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取代基:烷基、烷氧基、烷硫基、芳基、芳氧基、芳硫基、芳基烷基、芳基烷氧基、芳基烷硫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氨基、取代氨基、甲硅烷基、取代甲硅烷基、卤素原子、酰基、酰氧基、亚胺残基、酰胺基、酰亚胺基、一价杂环基、羧基、取代羧基以及氰基;Y2表示-O-、-S-、-Se-、-B(R6)-、-Si(R7)(R8)-、-P(R9)-、-PR10(=O)-、-N(R13)-、-O-C(R18)(R19)-、-S-C(R20)(R21)-、-N-C(R22)(R23)-、-Si(R24)(R25)-C(R26)(R27)-、-Si(R28)(R29)-Si(R30)(R31)-、-N=C(R34)-或-Si(R35)=C(R36)-;并且R6至R10、R13、R18至R31和R34至R36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烷氧基、烷硫基、芳基、芳氧基、芳硫基、芳基烷基、芳基烷氧基、芳基烷硫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氨基、取代氨基、甲硅烷基、取代甲硅烷基、甲硅烷氧基、取代甲硅烷氧基、一价杂环基或卤素原子。
在所述式中,作为取代基可以被包含在P′环、Q′环以及含Y2的5元或6元环中的烷基、烷氧基、烷硫基、芳基、芳氧基、芳硫基、芳基烷基、芳基烷氧基、芳基烷硫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氨基、取代氨基、甲硅烷基、取代甲硅烷基、卤素原子、酰基、酰氧基、亚胺残基、酰胺基、酰亚胺基、一价杂环基、羧基、取代羧基以及氰基与作为由R表示的基团所描述和示例的那些相同。
在所述式中,由R6至R10、R13、R18至R31和R34至R36表示的烷基、烷氧基、烷硫基、芳基、芳氧基、芳硫基、芳基烷基、芳基烷氧基、芳基烷硫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氨基、取代氨基、甲硅烷基、取代甲硅烷基、甲硅烷氧基、取代甲硅烷氧基、一价杂环基和卤素原子与作为由R表示的基团所描述和示例的那些相同。
在式(1)中,由Ar表示的二价芳族胺基是指通过移除两个氢原子而由芳族胺衍生的原子团。二价芳族胺基通常具有约5至100个碳原子,优选15至60个碳原子。在此上下文中,从所述二价芳族胺基的碳数排除了取代基的碳数。
在式(I)中,由Ar表示的二价芳族胺基由下式(7)表示的基团示例:
Figure G2007800480257D00321
其中,Ar6、Ar7、Ar8和Ar9各自独立地表示亚芳基或二价杂环基;Ar10、Ar11和Ar12各自独立地表示芳基或一价杂环基;Ar6至Ar12可具有取代基;并且x和y各自独立地为0或1,其中0≤x+Y≤1。
在式(7)中,由Ar6至Ar9表示的亚芳基是指通过移除两个氢原子而由芳族烃衍生的原子团。此芳族烃包括具有稠环的那些,以及包含两个以上直接结合或经由基团例如1,2-亚乙烯基结合的独立苯环或稠环的那些。该亚芳基可以具有取代基。该亚芳基在除取代基以外的部分中通常具有约6至60个碳原子,优选6至20个碳原子。该亚芳基通常具有包括取代基在内总计约6至100个的碳原子。
在式(7)中,由Ar6至Ar9表示的二价杂环基与作为由Ar表示的二价杂环基所描述和示例的那些相同。
在式(7)中,由Ar10至Ar12表示的芳基和一价杂环基与作为由R表示的芳基和一价杂环基所描述和示例的那些相同。
在式(7)中,可以被包含在亚芳基、二价杂环基、芳基和一价杂环基中的取代基的实例包括烷基、烷氧基、烷硫基、芳基、芳氧基、芳硫基、芳基烷基、芳基烷氧基、芳基烷硫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氨基、取代氨基、甲硅烷基、取代甲硅烷基、卤素原子、酰基、酰氧基、亚胺残基、酰胺基、酰亚胺基、一价杂环基、羧基、取代羧基、氰基以及硝基。这些取代基具体地与作为可以被包含在构成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的配体中的取代基所描述和示例的那些相同。
在式(3a)中,由式(3b)表示的基团的实例包括:由下式(3-1)、(3-2)或(3-3)表示的基团:
Figure G2007800480257D00331
式(3-1)                      式(3-2)               式(3-3)
其中,A环、B环以及C环各自独立地表示芳族环;式(3-1)、式(3-2)和(3-3)可分别具有选自由以下基团组成的组中的一个以上的取代基:烷基、烷氧基、烷硫基、芳基、芳氧基、芳硫基、芳基烷基、芳基烷氧基、芳基烷硫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氨基、取代氨基、甲硅烷基、取代甲硅烷基、卤素原子、酰基、酰氧基、亚胺残基、酰胺基、酰亚胺基、一价杂环基、羧基、取代羧基以及氰基;并且Y与由Y1或Y2表示的那些相同;以及由下式(3-4)或(3-5)表示的基团:
Figure G2007800480257D00341
式(3-4)                                     式(3-5)
其中,D环、E环、F环和G环各自独立地表示可以分别具有选自由以下基团组成的组中的一个以上取代基的芳族环:烷基、烷氧基、烷硫基、芳基、芳氧基、芳硫基、芳基烷基、芳基烷氧基、芳基烷硫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氨基、取代氨基、甲硅烷基、取代甲硅烷基、卤素原子、酰基、酰氧基、亚胺残基、酰胺基、酰亚胺基、一价杂环基、羧基、取代羧基以及氰基;并且Y与以上定义相同。
由(3-4)或(3-5)表示的基团是优选的。
考虑到高发光效率,在所述式中,Y优选为-S-、-O-或-C(R11)(R12)-,更优选为-S-或-O-。在此上下文中,R11和R12与以上定义相同。
式(3-1)至(3-5)中的芳环的实例包括:芳族烃环,例如苯环、萘环、蒽环、并四苯(tetracene)环、并五苯(pentacene)环、芘环和菲环;以及杂环芳族环,例如吡啶环、联吡啶环、菲咯啉环、喹啉环、异喹啉环、噻吩环、呋喃环和吡咯环。
可以被包含在由式(3-1)至(3-5)表示的基团中的取代基优选为烷基、烷氧基、烷硫基、芳基、芳氧基、芳硫基、芳基烷基、芳基烷氧基、芳基烷硫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氨基、取代氨基、甲硅烷基、取代甲硅烷基、酰氧基、亚胺残基、酰胺基、酰亚胺基、一价杂环基、羧基或取代羧基。
<组合物>
本发明的组合物含有所述金属配合物和/或所述高分子化合物,并且优选进一步含有电荷输送材料和/或发光材料。
电荷输送材料被分类为空穴输送材料和电子输送材料。具体地,可使用有机化合物(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和/或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空穴输送材料的实例包括本领域中已知作为用于有机EL器件的空穴输送材料的那些,例如芳族胺、咔唑衍生物和聚对亚苯基衍生物。电子输送材料的实例包括本领域中已知作为用于有机EL器件的电子输送材料的那些,例如噁二唑衍生物、蒽醌二甲烷及其衍生物、苯醌及其衍生物、萘醌及其衍生物、蒽醌及其衍生物、四氰基蒽醌二甲烷及其衍生物、芴酮衍生物、二苯基二氰基乙烯及其衍生物、二苯酚合苯醌衍生物,和8-羟基喹啉及其衍生物的金属配合物。作为电荷输送材料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是指低分子有机EL器件中使用的主体化合物和电荷注入/输送化合物。它们的具体实例包括在例如“有机EL显示器(Organic EL Display)”(S.Tokito,C.Adachi和H.Murata,Ohmsha,Ltd.),第107页,月刊显示器(MonthlyDisplay),第9卷,第9期,2003,第26-30页;JP-A-2004-244400;和JP-A-2004-277377中所述的化合物。取决于这些电荷输送材料的类型,为了获得来自金属配合物的有利发光,通常优选这些电荷输送材料的最低三重态激发能应当大于所述金属配合物的最低三重态激发能。
作为电荷输送材料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的实例可以包括下列化合物:
Figure G2007800480257D00361
作为电荷输送材料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实例包括非共轭高分子和共轭高分子。非共轭高分子的实例包括聚乙烯基咔唑。共轭高分子的实例包括在主链中含有芳族环的聚合物。它们的实例包括在主链中含有可以具有取代基的亚苯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芴、可以具有取代基的二苯并噻吩、可以具有取代基的二苯并呋喃或可以具有取代基的二苯并矽咯(dibenzosilole)作为重复单元的那些,以及具有这些单元的共聚物。它们的具体实例包括其特征在于具有可以含取代基的苯环作为部分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它们的更具体实例包括在以下文献中所述的聚合物:例如,JP-A-2003-231741、JP-A-2004-059899、JP-A-2004-002654、JP-A-2004-292546、US5708130、WO99/54385、WO00/46321、WO02/077060、“有机EL显示器(Organic EL Display)”(S.Tokito,C.Adachi和H.Murata,Ohmsha,Ltd.),第111页,以及月刊显示器(Monthly Display),第9卷,第9期,2002,第47-51页。
作为电荷输送材料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其它实例包括含有由式(3a)或(3b)表示的重复单元的高分子。它们的实例包括含有下列基团(即,以下示例的基团,括号在内部分除外)的那些以及含有作为重复单元的下列结构的那些:
Figure G2007800480257D00401
优选的是,作为电荷输送材料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或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应当具有最低三重态激发能(TH),所述最低三重态激发能(TH)与金属配合物的最低三重态激发能(TM)满足关系:
TH>TM-0.2(eV)。
当将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用作电荷输送材料时,基于聚苯乙烯标准,该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优选为103至108,更优选为104至106。而且,基于聚苯乙烯标准,该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03至108,更优选为5×104至5×106
可以将本领域中已知的材料用作发光材料。它们的实例包括低分子发光材料,例如萘衍生物、蒽及其衍生物、苝及其衍生物、染料(多次甲基、呫吨、香豆素和花青)、8-羟基喹啉及其衍生物的金属配合物、芳族胺、四苯基环戊二烯及其衍生物和四苯基丁二烯及其衍生物。
配制到本发明的组合物中的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的量根据与其结合的有机化合物的类型以及要优化的性质而不同,因此不受具体限制。相对于总计为100重量份的本发明的组合物,该量通常为0.01至80重量份,优选为0.1至60重量份。金属配合物可以单独或以它们的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
<器件>
本发明的器件含有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和/或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并且具有例如包括阳极(正电极)和阴极(负电极)的电极以及被设置在所述电极之间的层,所述层含有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和/或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以下,将描述作为本发明的器件的典型实例的发光器件。
本发明的发光器件包含:包括阳极(正电极)和阴极(负电极)的一对电极以及夹在所述电极之间的薄膜,所述薄膜包含至少具有发光层的一层(单独层化)或多层(多层化)。薄膜层中的至少一层含有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和/或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相对于发光层的总重,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和/或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在薄膜中的总含量通常为0.1至100重量%,优选为0.1至30重量%,更优选为0.5至15重量%,特别优选为1至10重量%。对于本发明的发光器件,优选的是,发光层应当含有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和/或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作为发光材料。
当本发明的发光器件采取单层化形式时,薄膜为发光层,并且此发光层含有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备选地,当本发明的发光器件采取多层化形式时,它具有例如下列层结构:
(a)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输送层)/发光层/阴极;
(b)阳极/发光层/电子注入层(电子输送层)/阴极;和
(c)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输送层)/发光层/电子注入层(电子输送层)/阴极。
本发明的发光器件的阳极将空穴供给至空穴注入层、空穴输送层、发光层等,并且有效地具有4.5eV以上的功函。可以将金属、合金、金属氧化物、导电化合物及其混合物等用作阳极用材料。它们的具体实例包括:导电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锡、氧化锌、氧化铟和氧化锡铟(ITO);金属,例如金、银、铬和镍;具有这些导电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的混合物或层压体;无机导电物质,例如碘化铜和硫化铜;有机导电材料,例如聚苯胺、聚噻吩(PEDOT,等)和聚吡咯;以及这些导电材料与ITO的层压体。
本发明的发光器件中的阴极将电子供给至电子注入层、电子输送层、发光层等。可以将金属、合金、金属卤化物、金属氧化物、导电化合物及其混合物等用作阴极用材料。阴极用材料的具体实例包括碱金属(锂、钠、钾等)及其氟化物和氧化物、碱土金属(镁、钙、钡、铯等)及其氟化物和氧化物、金、银、铅、铝、合金和混合金属(钠-钾合金、钠-钾混合金属、锂-铝合金、锂-铝混合金属、镁-银合金、镁-银混合金属等)以及稀土金属(铟、镱等)。
本发明的发光器件中的空穴注入层和空穴输送层仅需要具有从阳极注入空穴的功能、输送空穴的功能以及阻挡从阴极注入的电子的功能中的任何一种。可以适当地选择本领域中已知的材料并且将其用作用于这些层的材料。它们的具体实例包括咔唑衍生物、三唑衍生物、噁唑衍生物、噁二唑衍生物、咪唑衍生物、聚芳基烷烃衍生物、吡唑啉衍生物、吡唑啉酮衍生物、苯二胺衍生物、芳基胺衍生物、氨基-取代的查耳酮衍生物、苯乙烯基蒽衍生物、芴酮衍生物、腙衍生物、茋衍生物、硅氮烷衍生物、芳族叔胺化合物、苯乙烯基胺化合物、芳族二次甲基化合物、卟啉化合物、聚硅烷化合物、聚(N-乙烯基咔唑)衍生物、有机硅烷衍生物、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以及含有它们的聚合物。它们的其它实例包括导电高分子低聚物例如苯胺共聚物、噻吩低聚物和聚噻吩。这些材料可以单独包含单一组分或以组合形式包含多种组分。而且,该空穴注入层和空穴输送层可以具有包含所述材料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单层化结构,或可以具有包含具有相同或不同组成的多个层的多层化结构。
本发明的发光器件中的电子注入层和电子输送层仅需要具有从阴极注入电子的功能、输送电子的功能以及阻挡从阳极注入的空穴的功能中的任何一种。可以适当地选择本领域中已知的材料并且将其用于这些层。它们的具体实例包括三唑衍生物、噁唑衍生物、噁二唑衍生物、咪唑衍生物、芴酮衍生物、蒽醌二甲烷衍生物、蒽酮衍生物、二苯基醌衍生物、噻喃二氧化物(thiopyran dioxide)衍生物、碳二亚胺衍生物、亚芴基甲烷衍生物、二苯乙烯基吡嗪衍生物、具有芳族环(例如,萘和苝)的四羧酸酐、酞菁衍生物、8-羟基喹啉衍生物的金属配合物或典型为具有金属酞菁、苯并噁唑或苯并噻唑作为配体的金属配合物的各种金属配合物、有机硅烷衍生物,以及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化合物。而且,该电子注入层和电子输送层可以具有包含所述材料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单层化结构,或可以具有包含具有相同或不同组成的多个层的多层化结构。
而且,在本发明的发光器件中,还可以将作为绝缘体或半导体的无机化合物用作用于电子注入层和电子输送层的材料。构成电子注入层或电子输送层的绝缘体或半导体可以有效地防止电流泄漏,并且提高电子注入性质。可以将选自由碱金属硫属化物、碱土金属硫属化物、碱金属卤化物和碱土金属卤化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金属化合物用作这种绝缘体。优选的碱金属硫属化物的具体实例包括CaO、BaO、SrO、BeO、BaS和CaSe。而且,构成电子注入层或电子输送层的半导体的实例包括含有选自由Ba、Ca、Sr、Yb、Al、Ga、In、Li、Na、Cd、Mg、Si、Ta、Sb和Zn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元素的氧化物、氮化物或氧氮化物。这些氧化物、氮化物或氧氮化物可以单独使用,或以它们的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
在本发明中,可以向阴极和薄膜之间的界面区域加入还原掺杂剂。该还原掺杂剂优选为选自由以下物质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碱金属、碱土金属氧化物、碱土金属、稀土金属、碱金属氧化物、碱金属卤化物、碱土金属氧化物、碱土金属卤化物、稀土金属氧化物、稀土金属卤化物、碱金属配合物、碱土金属配合物和稀土金属配合物。
本发明的发光器件中的发光层具有:能够在施加电压时从阳极或空穴注入层注入空穴并且从阴极或电子注入层注入电子的功能;能够通过电场的力移动注入的电荷(电子和空穴)的功能;以及提供用于导致发光的电子和空穴的复合的场所的功能。优选本发明的发光器件中的发光层应当至少含有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和/或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发光层可以含有主体材料,并且所述金属配合物和/或高分子化合物作为客体材料。主体材料的实例包括具有芴骨架的那些、具有咔唑骨架的那些、具有二芳基胺骨架的那些、具有吡啶骨架的那些、具有吡嗪骨架的那些、具有三嗪骨架的那些和具有芳基硅烷骨架的那些。优选的是,主体材料的T1(最低三重激发态的能级)应当高于客体材料的T1。更优选它们之间的差别应当大于0.2eV。主体材料可以是低分子化合物或高分子化合物。而且,包含掺杂到主体材料中的发光材料的发光层可以通过例如涂敷或共沉积主体材料和发光材料如金属配合物的混合物来形成。
在本发明的发光器件中,对用于形成每一个层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使用本领域中已知的方法。它们的具体实例包括真空沉积(电阻加热沉积、电子束等)、溅射、LB、分子层叠或涂敷(流延、旋涂、棒涂、刮涂、辊涂、凹印、丝网印刷、喷墨等)方法。在它们中,根据简化的制造工艺,优选将涂敷用于成膜。在涂敷方法中,将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和/或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溶解在溶剂中以形成涂布溶液,所述涂布溶液转而可以被涂敷到所需的层(或电极)上并且干燥,以形成薄膜。该涂布溶液可以含有主体材料和/或作为粘合剂的树脂。该树脂可以在溶剂中处于溶解或分散的状态。可以将非共轭高分子(例如,聚乙烯基咔唑)和共轭高分子(例如,聚烯烃聚合物)用作该树脂。更具体地,该树脂可以根据目的而选自例如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酯、聚砜、聚苯醚、聚丁二烯、聚(N-乙烯基咔唑)、烃树脂、酮树脂、苯氧树脂、聚酰胺、乙基纤维素、乙酸乙烯酯、ABS树脂、聚氨酯、蜜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醇酸树脂、环氧树脂和硅树脂。该溶液可以根据目的而含有作为任选组分的抗氧化剂、粘度调节剂等。
-光电器件-
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和高分子化合物可以用于光电器件的制造。
光电器件为例如光电转换器件。其具体实例包括:包含被设置在两个电极之间的层的器件,所述两个电极中的至少一个是透明的或半透明的,所述层含有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和/或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和具有形成在层上的梳状电极的器件,所述层形成在基板上,含有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和/或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为了提高性质,可以将富勒烯、碳纳米管等混合于其中。
用于制造光电转换器件的方法由日本专利3146296中所述的方法示例。具体地,用于制造光电转换器件的方法由下列方法示例:包括在具有第一电极的基板上形成含有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和/或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层(薄膜)以及在其上形成第二电极的方法;和包括在一组形成在基板上的梳状电极上形成含有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和/或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层(薄膜)的方法。第一和第二电极中的一个是透明或半透明的。
对用于形成含有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和/或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层(薄膜)的方法、或用于将富勒烯或碳纳米管混合于其中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优选使用对发光器件示例的那些。
<液体组合物>
本发明的液体组合物含有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和/或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以及溶剂或分散介质。甚至在将薄膜的组分均匀溶解或分散在其中也稳定的溶剂,可以从本领域中已知的溶剂适当地选择并且被用作本发明的液体组合物中所用的溶剂或分散介质。这种溶剂的实例包括:氯溶剂(氯仿、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1,1,2-三氯乙烷、氯苯、邻二氯苯等)、醚溶剂(四氢呋喃、二噁烷等)、芳族烃溶剂(苯、甲苯、二甲苯等)、脂族烃溶剂(环己烷、甲基环己烷、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正壬烷、正癸烷等)、酮溶剂(丙酮、甲基乙基酮、环己酮等)、酯溶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基溶纤剂乙酸酯等)、多元醇及其衍生物(乙二醇、乙二醇单丁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甲醚、二甲氧基乙烷、丙二醇、二乙氧基甲烷、三甘醇单乙醚、丙三醇、1,2-己二醇等)、醇溶剂(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环己醇等)、亚砜溶剂(二甲亚砜等)以及酰胺溶剂(N-甲基-2-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等)。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以它们的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当将液体组合物应用于喷墨方法时,该液体组合物可以含有本领域中已知用于提高液体组合物的排出性质和它们的再现性的添加剂。本领域中已知的此添加剂的实例包括用于减少从喷嘴蒸发的高沸点溶剂(苯甲醚、双环己基苯等)。另外,优选的是,含有本领域中已知的此添加剂的液体组合物在25℃的粘度应当为1至100mPa·s。
本发明的发光器件中的每一层的优选膜厚度根据材料的类型和层结构而不同,并且没有特别限制。通常,过薄的膜厚度趋于导致缺陷例如针孔,而过厚的膜厚度需要高的施加电压,从而导致差的发光效率。因此,膜厚度优选为几nm至1μm。
对本发明的发光器件的用途没有特别限制。其实例包括面状光源、照明用光源(或光源)、信号用光源、背光用光源、显示装置和打印机头。显示装置可以具有选自使用本领域中已知的驱动技术、驱动电路等的段式结构、点矩阵结构等的结构。
<其它用途>
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和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不仅可用于制备器件,还可以用作半导体材料(例如,有机半导体材料)、发光材料、光学材料、导电材料(例如,其通过掺杂而应用)等。因而,该金属配合物和高分子化合物可以用于制备膜例如发光膜、导电膜和有机半导体膜(即,含有该金属配合物和/或高分子化合物的膜)。
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和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可以用于形成导电薄膜和半导体薄膜,并且以与用于制备用作发光器件中的发光层的发光膜的方法中相同的方式,将它们制成器件。关于半导体薄膜,优选在电子迁移率和空穴迁移率中,较大者应当具有10-5cm2/V/s以上。而且,该有机半导体膜可以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晶体管等。
实施例
以下,将参考实施例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然而,本发明不意欲受限于它们。
<实施例1>(金属配合物(MC-1)的合成)
制备含有金属配合物(MC-1)和有机溶剂的溶液,并且测量它的光致发光。结果,观察到发光。
Figure G2007800480257D00461
(MC-1)
<实施例2>(金属配合物(MC-2)的合成)
·5-溴-2-苯基吡啶
Figure G2007800480257D00471
向反应容器中量取2,5-二溴吡啶(7.11g,30mmol)、甲苯(130mL)、苯基硼酸(4.57g,37.5mmol)和四(三苯基膦)钯(0)(1.73g,1.5mmol),并且在氮气流中,将反应混合物在50℃通过搅拌溶解。向该溶液中加入2M碳酸钠水溶液(30mL),并且将混合物在80℃搅拌6小时。收集得到的反应溶液的有机层并且用碳酸钠水溶液和饱和盐水清洗。将该有机层在硫酸钠上干燥、过滤并且蒸发至干燥。通过硅胶柱色谱(己烷/甲苯)纯化此剩余物。将洗脱液蒸发,以得到5-溴-2-苯基吡啶(6.21g,26.5mmol)。
·金属配合物(配合物1和2)的合成
Figure G2007800480257D00472
向反应容器中量取5-溴-2-苯基吡啶(7.39g,30mmol)、三水合氯化铱(4.76g,13.5mmol)、2-乙氧基乙醇(58mL)和水(19mL),并且在氮气流中,在140℃加热16小时。在空气冷却以后,将得到的反应混合物过滤,并且将固体用水、甲醇和己烷以这种顺序清洗,以黄色固体形式得到由所述式表示的金属配合物(配合物1,9.10g,6.58mmol)。
向反应容器中量取金属配合物(配合物1,6.94g,5.0mmol)、5-溴-2-苯基吡啶(7.32g,30.0mmol)和二甘醇二甲醚(43mL)。向其中加入三氟甲磺酸银(2.57g,10.0mmol),并且将混合物在130℃搅拌14小时。将得到的反应混合物过滤,并且将固体溶解在二氯甲烷(1.3L)中。将此溶液过滤,并且将滤液浓缩至约150mL。通过过滤收集沉淀的固体并且用己烷清洗,以得到由所述式表示的金属配合物(配合物2,6.35g,7.1mmol)。
LC-MS(正)m/z:890([M+H]+)
1H NMR(300MHz,DMSO-d6)
δ6.51(d,J=7.8Hz,3H),δ6.72(m,3H),δ6.84(m,3H),δ7.66(d,J=2.0Hz,3H),δ7.80(d,J=7.8Hz,3H),δ8.05(dd,J=2.0,8.8Hz,3H),δ8.14(d,J=8.8Hz,3H)
·金属配合物(配合物3)的合成
Figure G2007800480257D00481
在氮气流中,向反应容器中量取金属配合物(配合物2,3.27g,3.7mmol)、乙酸钾(3.27g,33.3mmol)、双(频哪醇合(pinacolato))二硼(3.38g,13.3mmol)、1,1′-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245mg,0.44mmol)、[1,1′-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二氯钯(II)(361mg,0.44mmol)和四氢呋喃(400mL),并且回流30小时。将得到的反应溶液浓缩并且通过加入二氯甲烷(150mL)溶解。然后,过滤溶液。将该滤液通过硅胶色谱(二氯甲烷)纯化。将洗脱液蒸发,并且用乙醚清洗,以得到由所述式表示的金属配合物(配合物3,2.55g,2.47mmol)。
LC-MS(正)m/z:1072([M+K]+)
1H NMR(300MHz,CDCl3)
δ1.21(s,36H),δ6.87(m,9H),δ7.69(d,J=7.7Hz,3H),δ7.82(s,3H),δ7.86(m,6H)
·2-氯-4,6-二(4′-叔丁基)苯基嘧啶的合成
Figure G2007800480257D00491
在氮气流中,向反应容器中装入氰尿酰氯(1.83g,10mmol)、4-叔丁基苯基硼酸(3.73g,21mmol)、碳酸钠(6.57g,62mmol)、乙酸钯(89mg,0.40mmol)、三苯基膦(0.21g,0.80mmol)、甘醇二甲醚(50mL)和水(20mL),并且回流8.5小时。将得到的反应混合物蒸发,然后加入氯仿(50mL)。将有机层萃取,在硫酸镁上干燥并且过滤。将滤液蒸发至干燥。通过硅胶色谱(己烷/甲苯)将此剩余物纯化两次。将洗脱液蒸发,以得到2-氯-4,6-二(4′-叔丁基)苯基嘧啶(2.64g,7.0mmol)。
LC-MS(APPI,正)m/z:379.2([M+H]+)
1H NMR(300MHz,CDCl3)
δ1.38(s,18H),δ7.55(d,J=6.9Hz,4H),δ7.97(s,1H),δ8.07(d,J=6.9Hz,4H)
·金属配合物(MC-2)的合成
Figure G2007800480257D00492
在氮气流中,向反应容器中量取由所述式表示的金属配合物(配合物3,103mg,0.10mmol)、2-氯-4,6-二(4′-叔丁基)苯基嘧啶(125mg,0.33mmol)、氟化钾(58mg,1.0mmol)、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13.7mg,0.015mmol)和四氢呋喃(10mL)。向其中加入三-叔丁基膦(7.3μL),将混合物回流6小时。将得到的反应溶液浓缩,溶解在甲苯中,并且在硫酸钠上干燥。通过硅胶色谱(甲苯)纯化此有机层,并且将洗脱液蒸发至干燥。将剩余物用甲醇清洗,以得到由下式表示的金属配合物(MC-2):
Figure G2007800480257D00501
(MC-2)
(69.8mg,0.042mmol)。
LC-MS(APCI,正)m/z:1683([M+H]+)
1H NMR(300MHz,CDCl3)
δ1.19(s,54H),δ6.93(m,9H),δ7.41(d,J=8.4Hz,12H),δ7.79(d,J=7.5Hz,3H),δ7.82(s,3H),δ7.90(d,J=8.4Hz,12H),δ8.12(d,J=8.4Hz,3H),δ9.12(d,J=8.4Hz,3H),δ9.34(s,3H)
·金属配合物(MC-2)的物理性质测量
将金属配合物(MC-2)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由Sigma-Aldrich,Inc.生产)(以下,称为“PMMA”)以2∶98的重量比混合并且制成10重量%的氯仿溶液。将该溶液滴加到石英基板上并且干燥,以在石英基板上形成金属配合物(MC-2)-掺杂的PMMA膜。得到的基板用于测量光致发光。结果,观察到具有在575nm的峰的发光,并且量子产率为80%。该光致发光量子产率是使用有机EL发射性质评价设备(由OPTEL Co.,Ltd.制造,商品名:IES-150)在325nm的激发波长测量的。
<实施例3>(金属配合物(MC-3)的合成)
·2,4-二氯-6-(4-叔丁基)苯基嘧啶
Figure G2007800480257D00511
在氮气流中,向反应容器中装入2,4,6-三氯嘧啶(18.3g,100mmol)、4-叔丁基苯基硼酸(37.4g,210mmol)、碳酸钠(65.7g,620mmol)、乙酸钯(0.56g,2.5mmol)、三苯基膦(1.31g,5.0mmol)和甘醇二甲醚(500mL),并且在80℃回流20小时。将得到的反应混合物蒸发,然后加入乙酸乙酯(200mL)和水(200mL)。将有机层萃取,在硫酸镁上干燥并且过滤。将滤液蒸发至干燥。通过硅胶色谱(己烷/乙酸乙酯)纯化此剩余物,并且将洗脱液蒸发至干燥。将此剩余物从己烷重结晶,以得到2,4-二氯-6-(4-叔丁基)苯基嘧啶(2.0g,7.1mmol)。
LC-MS(正)m/z:281([M+H]+)
1H NMR(300MHz,CDCl3)
δ1.36(s,9H),δ7.54(d,J=6.9Hz,2H),δ7.64(s,1H),δ8.01(d,J=6.9Hz,2H)
·金属配合物(MC-3)的合成
Figure G2007800480257D00521
在氮气流中,向反应容器中量取金属配合物(配合物3,341mg,0.33mmol)、2,4-二氯-6-(4-叔丁基)苯基嘧啶(540mg,1.7mmol)、碳酸钾(547mg,3.9mmol)、四(三苯基膦)钯(0)(97mg,0.084mmol)、四氢呋喃(60mL)和乙醇(10mL),并且回流7小时。将得到的反应溶液过滤。将滤液浓缩,并且将甲醇(50mL)加入其中。将形成的沉淀物通过过滤收集、溶解在二氯甲烷中,并且将溶液在硫酸钠上干燥。将溶液过滤。然后,通过硅胶色谱将此滤液纯化两次(第一次:二氯甲烷,第二次:甲苯),并且将洗脱液蒸发至干燥。将剩余物用甲醇和己烷清洗,以得到由所述式表示的金属配合物(MC-3,56.0mg,0.040mmol)。
LC-MS(正)m/z:1388([M+H]+)
1H NMR(300MHz,CDCl3)
δ1.31(s,27H),δ6.99(m,6H),δ7.08(m,3H),δ7.42(d,J=6.8Hz,6H),δ7.55(s,3H),δ7.80(m,9H),δ8.05(d,J=8.4Hz,3H),δ8.40(m,6H)
·金属配合物(MC-3)的物理性质测量
将金属配合物(MC-3)以2重量%的浓度溶解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由Sigma-Aldrich,Inc.生产)的10重量%甲苯溶液中,以制备溶液。将该溶液滴加到石英基板上并且干燥,以在石英基板上形成金属配合物(MC-3)-掺杂的PMMA膜。得到的基板用于测量光致发光。结果,观察到具有在630nm的峰的发光,并且量子产率为65%。该光致发光量子产率是使用有机EL发射性质评价设备(由OPTEL Co.,Ltd.制造,商品名:IES-150)在325nm的激发波长测量的。
<实施例4>(金属配合物(MC-4)的合成)
Figure G2007800480257D00531
在氮气流中,向反应容器中量取金属配合物(配合物3,929mg,0.90mmol)、2-氯-4,6-二(4′-己基苯基)-1,3,5-三嗪(1.29g,3.0mmol)、碳酸铯(2.93g,9.0mmol)、四(三苯基膦)钯(0)(312mg,0.27mmol)和四氢呋喃(90mL),并且回流8小时。向得到的反应混合物中加入甲苯。将溶液过滤,并且将滤液浓缩。通过硅胶色谱将该甲苯溶液纯化3次(在第一次试验中的展开剂:甲苯/在第二和第三次试验中的洗脱液:己烷/甲苯=1/1),并且将洗脱液蒸发至干燥。用甲醇清洗此剩余物,以得到由所述式表示的金属配合物(MC-4)(227mg,0.12mmol)。
LC-MS(APCI,正)m/z:1854([M+H]+)
1H NMR(300MHz,CDCl3)
δ0.88(t,J=6.6Hz,18H),δ1.22(m,36H),δ1.49(m,12H),δ2.48(m,12H),δ6.96(m,9H),δ7.22(d,J=7.8Hz,12H),δ7.83(d,J=7.5Hz,3H),δ8.18(d,J=8.4Hz,3H),δ8.35(d,J=7.8Hz,12H),δ9.19(d,J=8.4Hz,3H),δ9.31(s,3H)
·金属配合物(MC-4)的物理性质测量
将金属配合物(MC-4)和PMMA以2∶98的重量比混合并且制备成10重量%的氯仿溶液。将该溶液滴加到石英基板上并且干燥,以在石英基板上形成金属配合物(MC-4)-掺杂的PMMA膜。得到的基板用于测量光致发光。结果,观察到具有在605nm的峰的发光,并且量子产率为88%。
·化合物(P-1)的合成
向连接有Dimroth冷凝器的200mL可拆式烧瓶中,加入9,9-二辛基芴-2,7-二硼酸乙二醇酯(3.18g,6.0mmol)、9,9-二辛基-2,7-二溴芴(3.06g,5.4mmol)、N,N′-双(4-溴苯基)-N,N′-双(2,6-二溴-4-叔丁基苯基)-1,4-苯二胺(0.44g,0.6mmol)、氯化甲基三辛基铵(商品名:Aliquat 336,由Sigma-Aldrich,Inc.生产,0.82g)和甲苯(60mL)。在氮气气氛下向其中加入双(三苯基膦)二氯钯(4.2mg),并且将混合物加热至85℃。向得到的溶液中,逐滴加入17.5重量%的碳酸钠水溶液(16.3mL),同时将混合物加热到105℃,然后搅拌1.5小时。接着,向其中加入苯基硼酸(0.74g)、二氯化双(三苯基膦)钯(4.2mg)和甲苯(30mL),并且将混合物在105℃搅拌17小时。
在从得到的溶液移除水性层以后,向该溶液中加入三水合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3.65g)和离子交换水(36mL),并且将混合物在85℃搅拌2小时。将有机层与水性层分离,然后用离子交换水(80mL,两次)、3重量%乙酸水溶液(80mL,两次)和离子交换水(80mL,两次)以这种顺序清洗。
将有机层逐滴加入到甲醇(930mL)中,以沉淀出聚合物。将沉淀物通过过滤收集,然后干燥以得到固体。将该固体溶解在甲苯(190mL)中,并且使该溶液通过甲苯在其中预先流动的硅胶/氧化铝柱。将该溶液逐滴加入到甲醇(930mL)中,以沉淀出聚合物。将沉淀物通过过滤收集,然后干燥,以得到由下式:
Figure G2007800480257D00551
表示的化合物(P-1,4.17g)。该化合物(P-1)基于聚苯乙烯标准的数均分子量Mn为2.7×105并且基于聚苯乙烯标准的重均分子量Mw为7.1×105
将金属配合物(MC-4)以5重量%的比例加入到化合物(P-1)中,并且将混合物制备成1.0重量%的二甲苯溶液。另外,将下列聚合物(TFB)制成0.5重量%的溶液:
在通过溅射法以150nm的厚度涂布有ITO膜的玻璃基板上,通过旋涂以50nm的厚度形成聚(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溶液(Bayer AG,商品名:Baytron P)的膜。将该膜在电热板上于200℃干燥10分钟。接着,通过旋涂以2000rpm的旋转速度在其上形成这样制备的TFB的二甲苯溶液的膜,并且在氮气气氛中于180℃干燥15分钟。将该基板冷却至室温。然后,通过旋涂以2000rpm的旋转速度在其上形成这样制备的金属配合物(MC-4)和所述化合物(P-1)的混合二甲苯溶液的膜。得到的膜的平均膜厚度为约100nm。将该膜在氮气气氛中于130℃干燥10分钟。然后,在其上沉积钡(约5nm)以及随后沉积铝(约80nm)作为阴极,以制备EL器件。在此上下文中,在真空度达到1×10-4Pa以下后开始金属沉积。对得到的器件施加电压以得到具有在605nm的峰的红色EL发射。发光效率最大为7.8cd/A。
另外,在初始亮度设定到4000cd/m2的情况下,以恒定电流驱动该器件50小时。结果,相对于初始亮度,该器件保持了70%的亮度,因而具有长的寿命。
<实施例5>(金属配合物(MC-5)的合成)
·2,4-二(4′-叔丁基苯基)-6-氯-1,3,5-三嗪的合成
在氩气流中,向反应容器中装入1-溴-4-叔丁基苯(125g,587mmol)和四氢呋喃(470mL)并且冷却至-70℃。在-70℃,向其中逐滴加入正丁基锂/己烷溶液(1.6M,367mL,587mmol),历时90分钟。在逐滴加入完成以后,将混合物在-70℃搅拌2小时,以得到4-叔丁基苯基锂/THF溶液。在氩气流中,向另一个反应容器中装入氰尿酰氯(50.8g,276mmol)和四氢呋喃(463mL),并且冷却至-70℃。将这样制备的4-叔丁基苯基锂/THF溶液逐渐滴加到其中,同时冷却,以将反应温度保持到-60℃以下。在逐滴加入完成以后,将反应溶液在-40℃搅拌4小时并且在室温搅拌4小时。通过加入水(50mL)猝灭混合物,并且蒸发四氢呋喃。通过加入水(1L)和氯仿(2L)从此剩余物萃取有机层,并且将有机层用水(1L)清洗并且蒸发至干燥。将此剩余物溶解在乙腈(600mL)中,将不溶固体热过滤掉。将得到的滤液浓缩至约100mL并且冷却至-70℃,并且通过过滤收集沉淀的固体。将收集的固体溶解在氯仿(200mL)/己烷(600mL)混合溶剂中并且通过硅胶柱色谱(洗脱液:氯仿/己烷)纯化。将洗脱液蒸发至干燥并且从乙腈重结晶出此剩余物,以得到2,4-二(4′-叔丁基苯基)-6-氯-1,3,5-三嗪(41.3g,109mmol)。
LC-MS(APPI,正)m/z:380([M+H]+)
1H NMR(300MHz,CDCl3)
δ1.39(s,18H),δ7.56(d,J=8.4Hz,4H),δ8.54(d,J=8.4Hz,4H)
·金属配合物(MC-5)的合成
Figure G2007800480257D00571
在氮气流中,向反应容器中量取金属配合物(配合物3,546mg,0.53mmol)、2,4-二(4′-叔丁基苯基)-6-氯-1,3,5-三嗪(702mg,1.85mmol)、碳酸铯(1.73g、5.31mmol)、四(三苯基膦)钯(0)(196mg,0.17mmol)和四氢呋喃(53mL),并且回流9小时。将得到的反应溶液浓缩并且通过加入甲苯溶解。将该溶液过滤,并且通过硅胶色谱将滤液纯化两次(在第一次试验中的洗脱液:甲苯,在第二次中的洗脱液:己烷/甲苯=1/1)。将洗脱液蒸发至干燥,并且用甲醇清洗此剩余物,以得到由所述式表示的金属配合物(MC-5,257mg,0.15mmol)。
LC-MS(APCI,正)m/z:1686([M+H]+)
1H NMR(300MHz,CDCl3)
δ1.14(s,54H),δ6.96(m,9H),δ7.39(d,J=8.4Hz,12H),δ7.83(d,J=7.5Hz,3H),δ8.18(d,J=8.4Hz,3H),δ8.36(d,J=8.4Hz,12H),δ9.14(d,J=8.4Hz,3H),δ9.33(s,3H)
·金属配合物(MC-5)的物理性质测量
将金属配合物(MC-5)以2重量%的浓度溶解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由Sigma-Aldrich,Inc.生产)的10重量%甲苯溶液中,以制备溶液。将该溶液滴加到石英基板上并且干燥,以在石英基板上形成金属配合物(MC-5)-掺杂的PMMA膜。得到的基板用于测量光致发光。结果,观察到具有在610nm的峰的发光,并且量子产率为89%。
除用金属配合物(MC-5)代替实施例4中的金属配合物(MC-4)以外,以与实施例4中相同的方式制备EL器件。
对得到的器件施加电压以得到具有在620nm的峰的红色EL发射。发光效率最大为6.9cd/A。在初始亮度设定到4000cd/m2的情况下,驱动该器件50小时。结果,相对于初始亮度,该器件保持了73%的亮度,因而具有长的寿命。
<实施例6>(金属配合物(MC-6)的合成)
·2-(4′-苯甲酰基苯基)-5-溴吡啶的合成
Figure G2007800480257D00581
在氩气流中,向反应容器中量取2,5-二溴吡啶(15.85g,66.0mmol),并且通过加入甲苯(300mL)制成溶液。向其中加入4-苯甲酰基苯基硼酸(18.86g,83.0mmol)、四(三苯基膦)钯(0)(3.05g,2.6mmol)和1.41M碳酸钠水溶液(100mL),并且将混合物在90℃搅拌8小时。通过过滤从得到的反应混合物收集固体。用冷的甲苯和冷的乙醚以这种顺序清洗该固体。将该固体溶解在甲苯/氯仿混合溶剂(体积比:2/1)中,并且通过硅胶柱色谱纯化。将洗脱液蒸发至干燥,并且将得到的剩余物溶解在氯仿/乙醇混合溶剂(体积比:9/2)中并且重结晶几次,以黄色固体形式得到2-(4′-苯甲酰基苯基)-5-溴吡啶(3.00g,8.87mmol)。
1H NMR(300MHz,CDCl3)
δ7.49-7.92(m,9H),δ8.08(d,J=7.8Hz,2H),δ8.77(s,1H)
13C NMR(75MHz,CDCl3)
δ120.5,d 122.9,δ126.9,δ128.6,δ130.3,δ130.9,δ132.8,δ137.7,δ138.3,δ139.8,δ142.0,δ151.2,δ154.9,δ196.5
·金属配合物(配合物4和5)的合成
向反应容器中量取2-(4′-苯甲酰基苯基)-5-溴吡啶(1.01g,3.0mmol)、三水合氯化铱(0.48g,1.4mmol)、2-乙氧基乙醇(12mL)和水(4mL),并且在氮气流中于140℃加热9小时。在空气冷却以后,将得到的反应混合物过滤,并且将固体用甲醇和己烷以这种顺序清洗,以橙色固体形式得到由所述式表示的金属配合物(配合物4,1.23g,0.68mmol)。
向反应容器中量取金属配合物(配合物4,1.23g,0.68mmol)、2-(4′-苯甲酰基苯基)-5-溴吡啶(1.38g,4.1mmol)和二甘醇二甲醚(12mL)。向其中加入三氟甲磺酸银(0.35g,1.4mmol),并且将混合物在150℃搅拌35小时。将得到的反应混合物过滤,并且将固体溶解在二氯甲烷(100mL)中。将此溶液过滤,并且从滤液蒸馏掉溶剂。将此剩余物用甲醇和己烷以这种顺序清洗,以得到由所述式表示的金属配合物(配合物5,1.26g,1.05mmol)。
LC-MS(APPI,正)m/z:1203.9([M+H]+)
1H NMR(300MHz,CDCl3)
δ7.02(s,3H),δ7.19(dd,J=7.1,7.5Hz,6H),δ7.35(m,12H),δ7.64(s,3H),δ7.67(d,J=8.1Hz,3H),δ7.89(dd,J=6.9,8.8Hz,6H)
13C NMR(75MHz,CDCl3)
δ119.1,δ121.3,δ123.0,δ124.5,δ128.1,δ130.1,δ132.1,δ137.9,δ138.3,δ138.9,δ140.3,δ146.5,δ148.6,δ157.6,δ164.3,δ197.4
·金属配合物(配合物6)的合成
Figure G2007800480257D00601
在氮气流中,向反应容器中量取金属配合物(配合物5,1.21g,1.0mmol)、乙酸钾(1.10g,11.2mmol)、双(频哪醇合)二硼(1.19g,4.2mmol)、[1,1′-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二氯钯(II)(0.32g,0.35mmol)和四氢呋喃(100mL),并且回流8小时。将得到的反应溶液浓缩并且通过加入二氯甲烷溶解。然后,将溶液过滤。将此滤液通过硅胶色谱(二氯甲烷/甲醇=10/1)纯化,并且将洗脱液蒸发至干燥。将此剩余物用甲醇和己烷以这种顺序清洗,以得到由所述式表示的金属配合物(配合物6,0.62g,0.46mmol)。
LC-MS(APPI,正)m/z:1346.4([M+H]+)
1H NMR(300MHz,CDCl3)
δ1.24(s,36H),δ7.17(m,9H),δ7.34(m,12H),δ7.73(d,J=8.1Hz,3H),δ7.84(s,3H),δ7.95(d,J=8.1Hz,3H),δ8.02(d,J=8.1Hz,3H)
·金属配合物(MC-6)的合成
Figure G2007800480257D00611
在氮气流中,向反应容器中量取金属配合物(配合物6,460mg,0.342mmol)、2,4-二(4′-叔丁基苯基)-6-氯-1,3,5-三嗪(456mg,1.20mmol)、碳酸铯(1.11g,3.40mmol)、四(三苯基膦)钯(0)(121mg,0.105mmol)和四氢呋喃(34mL),并且回流20小时。将得到的反应溶液浓缩并且通过加入二氯甲烷溶解。然后,将溶液过滤。将此滤液通过硅胶色谱(二氯甲烷/甲醇:20/1)纯化3次,并且将洗脱液蒸发至干燥。将剩余物用甲醇清洗,以得到由所述式表示的金属配合物(MC-6,121mg,0.060mmol)。
ESI-MS(正)m/z:2036([M+K]+)
1H NMR(300MHz,CDCl3)
δ1.20(s,54H),δ7.18-7.45(m,33H),δ7.87(d,J=8.2Hz,3H),δ8.30(d,J=8.6Hz,3H),δ8.38(d,J=8.4Hz,12H),δ9.25(d,J=8.6Hz,3H),δ9.39(s,3H)
·金属配合物(MC-6)的物理性质测量
将金属配合物(MC-6)以2重量%的浓度溶解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由Sigma-Aldrich,Inc.生产)的10重量%甲苯溶液中,以制备溶液。将该溶液滴加到石英基板上并且干燥,以在石英基板上形成金属配合物(MC-6)-掺杂的PMMA膜。得到的基板用于测量光致发光。结果,观察到具有在620nm的峰的发光。在此上下文中,该光致发光是使用PL量子产率测量设备(由滨松光子学株式会社(Hamamatsu Photonics K.K.)制造,商品名C9920-02)在325nm的激发波长测量的。
<实施例7>(金属配合物(MC-7)的合成)
·2-(4′-联苯基)-5-溴吡啶
Figure G2007800480257D00621
在氩气流中,向反应容器中量取2,5-二溴吡啶(2.37g,10mmol),并且通过加入甲苯(100mL)制成溶液。向其中加入4-联苯基硼酸(2.47g,12.5mmol)、四(三苯基膦)钯(0)(0.46g,0.4mmol)和2M碳酸钠水溶液(10mL),并且将混合物在90℃搅拌8小时。通过过滤从得到的反应混合物收集固体。将该固体用冷的甲苯清洗。将该固体溶解在氯仿/乙醇混合溶剂(体积比:1/1)中并且重结晶几次,以黄色固体形式得到2-(4′-联苯基)-5-溴吡啶(1.10g,3.55mmol)。
1H NMR(300MHz,CDCl3)
δ7.72-7.28(m,8H),δ7.88(d,J=10.5Hz,1H),δ8.05(d,J=6.6Hz,2H),δ8.75(s,1H)
·金属配合物(配合物7和8)的合成
Figure G2007800480257D00622
向反应容器中量取2-(4′-联苯基)-5-溴吡啶(463mg,1.5mmol)、三水合氯化铱(241mg,0.68mmol)、2-乙氧基乙醇(6mL)和水(2mL),并且在氮气流中于140℃加热14小时。在空气冷却以后,将得到的反应混合物过滤,并且用甲醇和己烷以这种顺序清洗固体,以黄色固体形式得到由所述式表示的金属配合物(配合物7,539mg,0.32mmol)。
向反应容器中量取金属配合物(配合物7,539mg,0.32mmol)、2-(4′-联苯基)-5-溴吡啶(609mg,0.20mmol)和二甘醇二甲醚(12mL)。向其中加入三氟甲磺酸银(175mg,0.68mmol),并且将混合物在150℃搅拌11小时。将得到的反应混合物过滤,并且将固体溶解在二氯甲烷中。将溶液过滤,并且将溶剂从滤液蒸馏掉。将该剩余物用甲醇和己烷以这种顺序清洗,以得到由所述式表示的金属配合物(配合物8,580mg,0.52mmol)。
·金属配合物(配合物9)的合成
Figure G2007800480257D00631
在氮气流中,向反应容器中量取金属配合物(配合物8,580mg,0.52mmol)、乙酸钾(468mg,4.8mmol)、双(频哪醇合)二硼(538mg,2.1mmol)、[1,1′-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二氯钯(II)(130mg,0.16mmol)和四氢呋喃(60mL),并且回流18小时。将得到的反应溶液浓缩并且溶解在二氯甲烷中。将溶液过滤。将此滤液通过硅胶色谱(二氯甲烷/甲醇=20/1)纯化,并且将洗脱液蒸发至干燥。将此剩余物用甲醇清洗,以得到由所述式表示的金属配合物(配合物9,483mg,0.38mmol)。
·金属配合物(MC-7)的合成
Figure G2007800480257D00641
在氮气流中,向反应容器中量取金属配合物(配合物9)、2,4-二(4′-叔丁基苯基)-6-氯-1,3,5-三嗪、碳酸铯、四(三苯基膦)钯(0)和四氢呋喃,并且回流。将得到的反应溶液浓缩并且通过加入甲苯溶液溶解。将该溶液过滤,并且将滤液通过硅胶色谱纯化。将洗脱液蒸发至干燥,并且清洗剩余物,以得到由所述式表示的金属配合物(MC-7)。
<比较例1>
通过WO03/040256A2中所述的方法合成由下式表示的金属配合物:
Figure G2007800480257D00642
以与实施例3中相同的方式测量该金属配合物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观察到具有在634nm的峰的发光,并且量子产率为51%。
随后,除用由该式表示的金属配合物代替实施例4中的金属配合物(MC-4)以外,以与实施例4中相同的方式制备EL器件。
对得到的器件施加电压,以得到具有在620nm的峰的红色EL发射。发光效率最大为5.6cd/A。在将初始亮度设定到4000cd/m2的情况下,将该器件驱动50小时。结果,相对于初始亮度,该器件保持在45%的亮度。

Claims (12)

1.一种由下式(1a)表示的金属配合物:
Figure FDA00002904162900011
其中,M为金属原子铱;
R1、R3、R4、R5、R6和R8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或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烷基,
R2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或具有2至20个碳原子的酰基;
R7是由下式(4-7)表示的基团:
Figure FDA00002904162900012
其中各个R′独立地表示C1至C12烷氧基苯基或C1至C12烷基苯基,并且多个R′可以相同或不同;
其中,m为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配合物,其中所述R2是氢原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金属配合物,其中所述金属配合物在PL发射光谱中显示出峰波长为550nm至800nm的磷光发射。
4.一种用于生产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的金属配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具有卤素原子或烷基磺酸酯基的杂环芳族化合物和由下式(A-2)表示的化合物之间进行偶联反应:
Figure FDA00002904162900021
其中,M表示金属原子铱;
R1、R3、R4、R5、R6和R8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或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烷基;
L2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具有2至20个碳原子的酰基;
m是3;且n是0;
并且J2为由下式(B-1)至(B-6)表示的基团:
Figure FDA00002904162900031
5.一种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的金属配合物。
6.一种液体组合物,所述液体组合物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的金属配合物以及溶剂或者分散介质。
7.一种膜,所述膜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的金属配合物。
8.一种器件,所述器件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的金属配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器件,其中所述器件具有包括阳极和阴极的电极以及被设置在所述电极之间的层,所述层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的金属配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器件,其中所述器件为发光器件。
11.一种通过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0的器件得到的面状光源。
12.一种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0的器件得到的照明用光源。
CN2007800480257A 2006-12-27 2007-12-27 金属配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及含有它们的器件 Active CN1016110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51846/2006 2006-12-27
JP2006351846 2006-12-27
PCT/JP2007/075069 WO2008078800A1 (ja) 2006-12-27 2007-12-27 金属錯体、高分子化合物及びこれらを含む素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11045A CN101611045A (zh) 2009-12-23
CN101611045B true CN101611045B (zh) 2013-08-07

Family

ID=39562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480257A Active CN101611045B (zh) 2006-12-27 2007-12-27 金属配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及含有它们的器件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608986B2 (zh)
EP (1) EP2128168B1 (zh)
JP (1) JP5262104B2 (zh)
KR (1) KR101482284B1 (zh)
CN (1) CN101611045B (zh)
BR (1) BRPI0722081A2 (zh)
TW (1) TWI417290B (zh)
WO (1) WO20080788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43064A1 (en) * 2006-02-22 2009-02-12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Metal complex, polymer compound, and device containing it
JP5669346B2 (ja) * 2007-07-24 2015-02-12 グレイセル・ディスプレイ・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Gracel Display Inc. 新規な赤色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化合物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し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デバイス
EP2075251A3 (en) * 2007-12-31 2009-10-21 Gracel Display Inc. Novel red electroluminescent compounds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5556063B2 (ja) * 2008-06-23 2014-07-2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組成物及び該組成物を用いてなる発光素子
JP5609022B2 (ja) 2008-06-23 2014-10-2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金属錯体の残基を含む高分子化合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素子
WO2010027583A1 (en) * 2008-09-03 2010-03-11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Phosphorescent materials
KR20100055324A (ko) * 2008-11-17 2010-05-26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발광소자 및 발광장치
US8455602B2 (en) * 2009-08-24 2013-06-04 University Of The Witwatersrand, Johannesburg Supramolecular functional materials
JP5742160B2 (ja) * 2009-10-19 2015-07-0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金属錯体、高分子化合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素子
JP2011121876A (ja) 2009-12-08 2011-06-23 Canon Inc 新規イリジウム錯体とそれを有する有機発光素子
JP5495745B2 (ja) 2009-12-08 2014-05-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新規イリジウム錯体および有機発光素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1121874A (ja) 2009-12-08 2011-06-23 Canon Inc 新規イリジウム錯体および有機発光素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495746B2 (ja) 2009-12-08 2014-05-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新規イリジウム錯体とそれを有する有機発光素子
US9175211B2 (en) * 2010-03-03 2015-11-03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Phosphorescent materials
KR101805962B1 (ko) 2010-11-30 2017-12-06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고분자 화합물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및 발광 소자
JP6166557B2 (ja) * 2012-04-20 2017-07-19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燐光性有機金属イリジウム錯体、発光素子、発光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照明装置
CN104059628A (zh) * 2013-03-20 2014-09-24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磷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4119858A (zh) * 2013-04-27 2014-10-29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铱金属配合物有机电致磷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4119859A (zh) * 2013-04-27 2014-10-29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铱金属配合物有机电致磷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WO2015008851A1 (ja) 2013-07-17 2015-01-2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発光素子
JP6372204B2 (ja) * 2013-09-25 2018-08-1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金属錯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発光素子
CN105899523B (zh) * 2014-01-08 2019-03-0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金属络合物和使用该金属络合物的发光元件
GB201401230D0 (en) * 2014-01-24 2014-03-12 Givaudan Sa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organic compounds
KR102432970B1 (ko) * 2014-07-28 2022-08-16 메르크 파텐트 게엠베하 금속 착물
CN107074894B (zh) 2014-09-17 2020-12-2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金属络合物和使用该金属络合物的发光元件
JP6543902B2 (ja) * 2014-09-24 2019-07-1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金属錯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発光素子
KR102395990B1 (ko) 2014-12-30 2022-05-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유기금속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한 유기 발광 소자
US9929361B2 (en) 2015-02-16 2018-03-27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11056657B2 (en) 2015-02-27 2021-07-06 University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9859510B2 (en) 2015-05-15 2018-01-02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10418568B2 (en) 2015-06-01 2019-09-17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11925102B2 (en) * 2015-06-04 2024-03-05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11127905B2 (en) 2015-07-29 2021-09-21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10361381B2 (en) 2015-09-03 2019-07-23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CN108292709B (zh) 2015-12-07 2020-10-3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发光元件
EP3410828B1 (en) 2016-01-28 2021-02-24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Method for producing film
US20170229663A1 (en) 2016-02-09 2017-08-10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10236456B2 (en) 2016-04-11 2019-03-19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10672997B2 (en) 2016-06-20 2020-06-02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11482683B2 (en) 2016-06-20 2022-10-25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10862054B2 (en) 2016-06-20 2020-12-08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WO2017221822A1 (ja) 2016-06-24 2017-12-2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
US10608186B2 (en) 2016-09-14 2020-03-31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10680187B2 (en) 2016-09-23 2020-06-09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11196010B2 (en) 2016-10-03 2021-12-07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11011709B2 (en) 2016-10-07 2021-05-18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20180130956A1 (en) 2016-11-09 2018-05-10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10680188B2 (en) 2016-11-11 2020-06-09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11780865B2 (en) 2017-01-09 2023-10-10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10844085B2 (en) 2017-03-29 2020-11-24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KR102468541B1 (ko) 2017-04-27 2022-11-21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발광 소자
EP3618577A4 (en) 2017-04-27 2021-02-17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COMPOSITION AND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INCLUDING IT
CN110574181A (zh) 2017-04-27 2019-12-1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发光元件
EP3618131A4 (en) 2017-04-27 2021-01-06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US10944060B2 (en) 2017-05-11 2021-03-09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JP6907739B2 (ja) * 2017-06-14 2021-07-2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発光素子
US20180370999A1 (en) 2017-06-23 2018-12-27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11228010B2 (en) 2017-07-26 2022-01-18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11744142B2 (en) 2017-08-10 2023-08-29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WO2019049225A1 (ja) 2017-09-06 2019-03-1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
EP3689887A4 (en) 2017-09-29 2021-06-09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COMPOSITION AND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ING THE SAME
EP3691416A4 (en) 2017-09-29 2021-04-21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20190161504A1 (en) 2017-11-28 2019-05-30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Carbene compounds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EP3492480B1 (en) 2017-11-29 2021-10-20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11937503B2 (en) 2017-11-30 2024-03-19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11674080B2 (en) 2017-12-14 2023-06-13 Guangzhou Chinaray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Ltd.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 polymer, mixture, formulation and use thereof
US11542289B2 (en) 2018-01-26 2023-01-03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11889751B2 (en) 2018-04-26 2024-01-30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Light emitting element
US20200075870A1 (en) 2018-08-22 2020-03-05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11737349B2 (en) 2018-12-12 2023-08-22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11780829B2 (en) 2019-01-30 2023-10-10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20200251664A1 (en) 2019-02-01 2020-08-06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JP6600110B1 (ja) 2019-02-26 2019-10-3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
JP2020158491A (ja) 2019-03-26 2020-10-01 ユニバーサル ディスプレイ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材料及びデバイス
JP6934967B2 (ja) 2019-03-29 2021-09-1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及び発光素子用組成物
JP6941711B2 (ja) 2019-07-26 2021-09-2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金属錯体及びそれを含有する発光素子
US20210032278A1 (en) 2019-07-30 2021-02-04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20210047354A1 (en) 2019-08-16 2021-02-18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CN110498775A (zh) * 2019-09-19 2019-11-26 中昊(大连)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高选择性合成2,4-二(4-联苯基)-6-氯-1,3,5-均三嗪的新方法
US20210135130A1 (en) 2019-11-04 2021-05-06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20210217969A1 (en) 2020-01-06 2021-07-15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20220336759A1 (en) 2020-01-28 2022-10-20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EP3937268A1 (en) 2020-07-10 2022-01-12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Plasmonic oleds and vertical dipole emitters
US20220158096A1 (en) 2020-11-16 2022-05-19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20220162243A1 (en) 2020-11-24 2022-05-26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20220165967A1 (en) 2020-11-24 2022-05-26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20220271241A1 (en) 2021-02-03 2022-08-25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EP4060758A3 (en) 2021-02-26 2023-03-29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EP4059915A3 (en) 2021-02-26 2022-12-28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20220298192A1 (en) 2021-03-05 2022-09-22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20220298190A1 (en) 2021-03-12 2022-09-22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CN113024477A (zh) * 2021-03-12 2021-06-25 陕西维世诺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三嗪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US20220298193A1 (en) 2021-03-15 2022-09-22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20220340607A1 (en) 2021-04-05 2022-10-27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EP4075531A1 (en) 2021-04-13 2022-10-19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Plasmonic oleds and vertical dipole emitters
US20220352478A1 (en) 2021-04-14 2022-11-03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20230006149A1 (en) 2021-04-23 2023-01-05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20220407020A1 (en) 2021-04-23 2022-12-22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20230133787A1 (en) 2021-06-08 2023-05-04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Molecular Alignment of Homoleptic Iridium Phosphors
EP4151699A1 (en) 2021-09-17 2023-03-22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EP4212539A1 (en) 2021-12-16 2023-07-19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EP4231804A3 (en) 2022-02-16 2023-09-20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20230292592A1 (en) 2022-03-09 2023-09-14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20230337516A1 (en) 2022-04-18 2023-10-19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20230389421A1 (en) 2022-05-24 2023-11-30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EP4293001A1 (en) 2022-06-08 2023-12-20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20240016051A1 (en) 2022-06-28 2024-01-11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20240107880A1 (en) 2022-08-17 2024-03-28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EP4376583A2 (en) 2022-10-27 2024-05-29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EP4362631A3 (en) 2022-10-27 2024-05-08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20240180025A1 (en) 2022-10-27 2024-05-30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EP4369898A1 (en) 2022-10-27 2024-05-15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EP4362645A3 (en) 2022-10-27 2024-05-15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47190A (en) * 1989-04-20 1993-09-21 Cambridg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Limited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US5707745A (en) * 1994-12-13 1998-01-13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Multicol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CN1681904A (zh) * 2002-08-16 2005-10-12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 有机发光材料和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07746A (en) * 1992-09-25 1998-01-1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hin film transistor device with advanced characteristics by improved matching between a glass substrate and a silicon nitride layer
JP3146296B2 (ja) 1992-12-14 2001-03-12 勝美 吉野 光導電性組成物
US5708130A (en) 1995-07-28 1998-01-13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2,7-aryl-9-substituted fluorenes and 9-substituted fluorene oligomers and polymers
US6309763B1 (en) 1997-05-21 2001-10-30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Fluorene-containing polymers and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therefrom
WO2000046321A1 (en) 1999-02-04 2000-08-10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Fluorene copolymers and devices made therefrom
DE10109027A1 (de) * 2001-02-24 2002-09-05 Covion Organic Semiconductors Rhodium- und Iridium-Komplexe
WO2002077060A1 (de) 2001-03-24 2002-10-03 Covion Organic Semiconductors Gmbh Konjugierte polymere enthaltend spirobifluoren-einheiten und fluoren-einheiten und deren verwendung
JP5135660B2 (ja) 2001-09-27 2013-02-06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US7250512B2 (en) 2001-11-07 2007-07-31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Electroluminescent iridium compounds having red-orange or red emission and devices made with such compounds
SG124249A1 (en) 2001-12-07 2006-08-30 Sumitomo Chemical Co New polymer and polymer light-emit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4168737B2 (ja) 2001-12-19 2008-10-2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共重合体、高分子組成物および高分子発光素子
JP4321110B2 (ja) 2002-06-05 2009-08-2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高分子化合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高分子発光素子
US7189989B2 (en) * 2002-08-22 2007-03-1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Light emitting element
JP4350960B2 (ja) 2002-12-19 2009-10-28 ケミプロ化成株式会社 4,4″−ジ−(アリール)−3′,4′,5′,6′−テトラフェニル−p−ターフェニル誘導体、それよりなるホスト材料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2004277377A (ja) 2003-03-18 2004-10-07 Junji Kido フルオレン系化合物、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JP4396118B2 (ja) 2003-03-26 2010-01-1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錯体組成物、高分子錯体化合物、および高分子発光素子
JP5092199B2 (ja) * 2004-02-02 2012-12-0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5009154B2 (ja) 2004-07-07 2012-08-22 ユニバーサル ディスプレイ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安定で効率的な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材料
TWI385193B (zh) 2004-12-07 2013-02-11 Sumitomo Chemical Co 高分子材料及使用該高分子材料之元件
JP2006213686A (ja) * 2005-02-07 2006-08-17 Idemitsu Kosan Co Ltd 金属錯体化合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US20060246315A1 (en) * 2005-04-27 2006-11-02 Begley William J Phosphorescent oled with mixed electron transport materials
US7851072B2 (en) 2005-05-19 2010-12-14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Stable and efficient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KR101255233B1 (ko) 2006-02-20 2013-04-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금속 착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US8420229B2 (en) * 2007-10-26 2013-04-16 Global OLED Technologies LLC OLED device with certain fluoranthene light-emitting dopants
JP5556063B2 (ja) * 2008-06-23 2014-07-2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組成物及び該組成物を用いてなる発光素子
JP5609022B2 (ja) * 2008-06-23 2014-10-2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金属錯体の残基を含む高分子化合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素子
JP5515542B2 (ja) * 2008-10-06 2014-06-1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含窒素複素環構造を含む高分子化合物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47190A (en) * 1989-04-20 1993-09-21 Cambridg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Limited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US5707745A (en) * 1994-12-13 1998-01-13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Multicol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CN1681904A (zh) * 2002-08-16 2005-10-12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 有机发光材料和器件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6-188673A 2006.07.20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482284B1 (ko) 2015-01-13
TWI417290B (zh) 2013-12-01
EP2128168B1 (en) 2013-11-06
US8608986B2 (en) 2013-12-17
EP2128168A1 (en) 2009-12-02
KR20090104837A (ko) 2009-10-06
JP2008179617A (ja) 2008-08-07
TW200902512A (en) 2009-01-16
EP2128168A4 (en) 2011-04-20
JP5262104B2 (ja) 2013-08-14
WO2008078800A1 (ja) 2008-07-03
US20100019669A1 (en) 2010-01-28
BRPI0722081A2 (pt) 2014-04-01
CN101611045A (zh) 2009-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11045B (zh) 金属配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及含有它们的器件
US11980086B2 (en) Use of transition metal carbene complexes i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s)
CN101238138B (zh) 电致发光金属配合物
CN102066455B (zh) 含有金属络合物的残基的高分子化合物和使用其的元件
CN101360773B (zh) 高分子化合物及用其形成的高分子发光元件
US9966532B2 (en) Dendrimer compound and organic luminescent device employing the same
CN101460515B (zh) 杂配过渡金属-碳烯配合物以及它们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中的用途
US7776458B2 (en) Silyl-substituted cyclometalated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1184789B (zh) 高分子化合物及使用了它的高分子发光元件
US7759490B2 (en) Phosphorescent Osmium (II) complexes and uses thereof
CN102066524B (zh) 含有金属络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组合物而成的发光元件
CN101460514A (zh) 含有一个非碳烯配体和一个或两个碳烯配体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及它们在oled中的用途
CN103797086A (zh) 发光聚合物和器件
CN104053665A (zh) 金属络合物及包含该金属络合物的发光元件
CN108290915A (zh) 发光化合物
Li et al. Color-tunable to direct white-light and application for white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 (WPLED) of organo-Eu3+-and organo-Tb3+-doping polymer
JP2018522820A (ja) 発光化合物
CN101243156A (zh) 含有金属配合物的发光材料以及使用该材料的光电器件
Liang et al. Novel dinuclear cyclometalated Platinum (II) complex as orange phosphorescent emitters for single-emitting-layer white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Ding et al. Effect of ancillary ligands on the properties of heteroleptic green iridium dendrimers functionalized with carbazole dendrons
Cho et al. Phosphorescent, green-emitting Ir (III) complexes with carbazolyl-substituted 2-phenylpyridine ligands: Effect of binding mode of the carbazole group on photoluminescence and electrophosphorescence
JP5733663B2 (ja) 錯体
CN101297017A (zh) 有机发光器件
CN101426802A (zh) 金属络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及含有它们的元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UMATION COMPANY LTD.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90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Co-applicant before: Sumation Company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