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92916A - 针位置检测装置以及针位置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针位置检测装置以及针位置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92916A
CN101592916A CNA2009102031179A CN200910203117A CN101592916A CN 101592916 A CN101592916 A CN 101592916A CN A2009102031179 A CNA2009102031179 A CN A2009102031179A CN 200910203117 A CN200910203117 A CN 200910203117A CN 101592916 A CN101592916 A CN 1015929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hand
light
test section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20311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92916B (zh
Inventor
小岛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929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29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929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29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C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OR WATCHES
    • G04C3/00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or watches independent of other time-pieces and in which the movement is maintained by electric means
    • G04C3/14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or watches independent of other time-pieces and in which the movement is maintained by electric means incorporating a stepping motor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C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OR WATCHES
    • G04C10/00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power supplies in time piece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19/00Electric power supply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19/12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during storag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针位置检测装置以及针位置控制方法,可以在不使用时防止针位置检测所导致的电池的消耗。通过太阳能电池板(9)判定外部为昏暗状态,当该昏暗状态持续预先决定的预定时间、例如61分钟~71分钟时,判断出腕表为未被使用的休眠状态,在秒针(2)、分针(3)、时针(4)中至少使秒针(2)走针到基准位置(00秒位置)然后停止,在该停止位置检测分针(3)、时针(4)的位置。在不使用腕表时简化针位置检测,防止针位置检测所导致的电池的消耗。

Description

针位置检测装置以及针位置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检测秒针、分针、时针等指针的走针位置的针位置检测装置以及针位置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日本特开2000-162336号公报中记载的指针表的针位置检测装置。
该针位置检测装置具备:通过传递第1驱动电动机的旋转而旋转的秒针轮使秒针走针的第一驱动系统;通过传递第2驱动电动机2的旋转而分别旋转的分针轮以及时针轮使分针以及时针分别走针的第二驱动系统;以及当第1、第2的各驱动系统的秒针轮、分针轮、时针轮在同一轴上重合的状态下旋转时,通过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光学地检测分别设置在秒针轮、分针轮、时针轮上的第1~第3各透光孔部的检测部。该针位置检测装置,根据该检测部的检测信号判断秒针轮、分针轮、时针轮的各旋转位置,从而判断秒针、分针、时针的走针位置。
然而,在这种现有的针位置检测装置中,由于只判断秒针、分针、时针的走针位置,因此在判断为秒针、分针、时针正确走针的情况下维持原样进行正常走针,但在长时间放置在昏暗场所的非使用状态时也重复多次地进行秒针、分针、时针的位置检测,因此电池的消耗很大。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针位置检测装置,其具备:光检测单元(13),其检测相对于分别安装了指针(2、3、4)的多个指针轮(20、25、27)的各透光孔部(21、28、29)的光的透过、非透过;针位置检测单元(35、S35~S87),其根据由该光检测单元检测出的光的透过、非透过的状态,检测所述指针的位置;明暗判定单元(9),其判定外部是否是昏暗状态;昏暗状态检测单元(35、S120~S124),其在通过该明暗判定单元判定出外部是昏暗状态后,判断该昏暗状态是否持续了预定的时间;以及针移动停止控制单元(35、S124~S135),其进行控制,以便在通过该昏暗状态检测单元判断出昏暗状态持续了预定的时间时,使所述多个指针中的至少特定的指针(2)走针到基准位置然后停止,在该停止状态下每到预定的时刻通过所述针位置检测单元检测所述多个指针(3、4)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针位置检测装置中使用的针位置控制方法,其具有以下步骤:光检测步骤(S1~S4),检测相对于分别安装了指针(2、3、4)的多个指针轮(20、25、27)的各透光孔部(21、28、29)的光的透过、非透过;针位置检测步骤(S35~S87),根据由该光检测步骤检测出的光的透过、非透过的状态,检测所述指针的位置;明暗判定步骤(S120),判定外部是否是昏暗状态;昏暗状态检测步骤(S120~S124),在通过该明暗判定步骤判定出外部是昏暗状态后,判断该昏暗状态是否持续了预定的时间;以及针移动停止控制步骤(S124~S135),进行控制,以便在通过该昏暗状态检测步骤判断出昏暗的状态持续了预定的时间时,使所述多个指针中的至少特定的指针(2)走针到基准位置然后停止,在该停止状态下每到预定的时刻通过所述针位置检测步骤检测所述多个指针(3、4)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指针式腕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平面图。
图2是表示图1的腕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3是表示图2的表机芯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4是表示图2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5是分解了图3的秒针轮、分针轮、时针轮后的放大平面图。
图6是用表格来表示了图2的第一驱动系统和第二驱动系统中的各齿轮的齿数、1脉冲的各旋转角、旋转1周的各脉冲数、有无光检测孔的图。
图7是表示图5的秒针轮的放大平面图。
图8是表示与图7的秒针轮对应的检测部的检测图形的图。
图9是表示图5的时针轮的放大平面图。
图10A~图10M表示图7的秒针轮的基本的位置检测动作,图10A~图10M是表示使秒针轮从基准位置(00秒位置)每次旋转2步(12°)时的各状态的图。
图11A~图11P表示图5的分针轮、时针轮、中间轮的基本的位置检测动作,图11A~图11M是表示使分针轮每次旋转1步(12°)时的分针轮、时针轮、中间轮的各状态的图,图11N是从图11M的状态使分针轮旋转了360步(1小时的量)时的分针轮、时针轮、中间轮的各状态的图,图11O是从图11N的状态使分针轮旋转了9小时的量时的分针轮、时针轮、中间轮的各状态的图,图11P是从图11O的状态使分针轮旋转了1小时的量时(11点00分位置)的分针轮、时针轮、中间轮的各状态的图。
图12A~图12F表示图5中仅秒针轮的位置检测动作,图12A~图12F是表示使从基准位置偏离的秒针轮移动到基准位置时的各状态的图。
图13A~图13F表示图5中分针轮和时针轮的位置检测动作,图13A~图13F表示使从基准位置偏离的分针轮和时针轮移动到基准位置时的各状态的图。
图14A~图14F表示图5中秒针轮、分针轮、时针轮从基准位置偏离的情况下的基本的位置检测动作,图14A~图14F表示使从基准位置偏离的秒针轮、分针轮、时针轮移动到基准位置时的各状态的图。
图15A~图15F表示在正常走针时的每个整点确认秒针、分针、时针的各针位置是否准确的针位置确认动作,图15A~图15F是表示秒针轮、分针轮、时针轮的每两秒的各动作状态的图。
图16是表示图5的分针轮每次旋转1步(1°)时,分针轮的第2透光孔部相对于检测部的检测位置的移动量的放大平面图。
图17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腕表的电路结构的框图。
图18是表示使秒针移动到基准位置的基本的秒针位置检测处理的动作流程的图。
图19是表示使分针移动到基准位置的基本的分针位置检测处理的动作流程的图。
图20是表示使时针移动到基准位置的基本的时针位置检测处理的动作流程的图。
图21是表示使秒针、分针、时针移动到基准位置的基本的3针位置检测处理中,秒针位置检测处理的动作流程的图。
图22是表示使秒针、分针、时针移动到基准位置的基本的3针位置检测处理中,分针位置检测处理的动作流程的图。
图23是表示使秒针、分针、时针移动到基准位置的基本的3针位置检测处理中,分针位置确认处理的动作流程的图。
图24表示使秒针、分针、时针移动到基准位置的基本的3针位置检测处理中,时针位置检测处理的动作流程的图。
图25是表示正常走针时的每个整点的55分确认秒针、分针、时针的位置的针位置确认处理的动作流程的图。
图26是表示当连续发生针位置检测错误时,用于使针位置检测处理停止的错误处理的动作流程的图。
图27是以表格来表示针位置检测错误的显示状态的图。
图28是表示不使用腕表的情况下的针控制处理的动作流程的图。
图29是表示在腕表的外部昏暗状态下的每个整点的针位置检测处理的动作流程的图。
图30是表示在腕表的外部昏暗的状态下,发生针位置检测错误时的错误处理的动作流程的图。
图31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分针轮中的分针位置检测单元的第1变形例的动作流程的图。
图32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秒针轮的第2变形例的放大平面图。
图33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秒针轮的第3变形例的放大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30,说明在指针式腕表中应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如图1以及图2所示,该指针式腕表1,秒针2、分针3、时针4在表盘(dial)5的上方走针来指示时刻。在该腕表1的腕表壳(case)TK的上部安装了表玻璃(未图示),在该腕表壳TK的下部安装了底盖(back cover未图示)。
如图2所示,腕表壳TK内的表模块具备上部罩(housing)6和下部罩7,在它们之间设置了表机芯(movement)8。在这种情况下,在位于上侧的上部罩6的上表面上,隔着太阳能电池板(solar panel)9设置了表盘5。另外,在位于下侧的下部罩7的里面(图2中上面)设置了电路基板10。
表机芯8如图2所示,具备使秒针2走针的第1驱动系统11、使分针3以及时针4走针的第2驱动系统12、和用于检测秒针2、分针3、时针4的走针位置的检测部13,在将第1、第2驱动系统11、12安装于底盘(main plate)14、轮列夹板(train wheel bridge)15、中间夹板(center wheel bridge)16上的状态下,表机芯8被配置在上部罩6和下部罩7之间。
第1驱动系统11如图2~图4所示,具备第1步进电动机17、通过该第1步进电动机17旋转的第五轮18、和通过该第五轮旋转的第四轮即秒针轮20,在该秒针轮20的秒针轴20a上安装了秒针2(参照图4)。在这种情况下,第1步进电动机17如图2所示,具备线圈部(coin block)17a、定子17b、转子17c,使线圈部17a产生磁场,使转子17c每次180度地步进旋转。
第五轮18如图2和图3所示,与第1步进电动机17中的转子17c的转子小齿轮(rotor pinion)17d啮合来旋转。秒针轮20与第五轮18的小齿轮18a啮合来旋转。在该秒针轮20的中心部设置了秒针轴20a。该秒针轴20a如图2所示,通过上部罩6、太阳能电池板9以及表盘5的各通孔5a向上方突出,在该突出的尖端部如图4所示安装了秒针2。另外,在该秒针轮20上,如图5和图7所示,设置了后述的第1透光孔部21。
另一方面,第2驱动系统12如图2~图5所示,具备第2步进电动机22、通过该第2步进电动机22旋转的中间轮(intermediate wheel)23、通过该中间轮23旋转的第三轮24、通过该第三轮24旋转的第二轮即分针轮25、通过该分针轮25旋转的跨轮(minute wheel)26、以及通过该跨轮26旋转的时轮(hour wheel)即时针轮(hour hand wheel)27,在分针轮25的分针轴25a上安装了分针3,并且在时针轮27的时针轴27a上安装了时针4。
在这种情况下,第2步进电动机22如图2所示,具备线圈部22a、定子22b、转子22c,使线圈块22a产生磁场,使转子22c每次180度地步进旋转。中间轮23如图2和图3所示,与第2步进电动机22中的转子22c的转子小齿轮22d啮合来旋转。在该中间轮23上如图5所示设置了后述的第4透光孔部30。第三轮24与中间轮23的小齿轮23a啮合来旋转,分针轮25与第三轮24的小齿轮24a啮合来旋转。
在该分针轮25的中心部,如图2和图4所示,设置了秒针20的秒针轴20a自由旋转地插入并向上方突出的圆筒状的分针轴25a。该分针轴25a如图2所示,通过上部罩6、太阳能电池板9以及表盘5的各通孔5a向上方突出,在该突出的尖端部,如图4所示安装了分针3。由此,分针轮25在与秒针轮20的上侧重合的状态下,与秒针轮20配置在同一轴上。另外,在该分针轮25上,如图5所示设置了后述的第2透光孔部28。
跨轮26如图2所示,与分针轮25的小齿轮(未图示)啮合来旋转。时针轮27与跨轮26的小齿轮26a啮合来旋转。在该时针轮27的中心部设置了分针轮25的分针轴25a自由旋转地插入并向上方突出的筒状的时针轴27a。该时针轴27a如图2所示,通过上部罩6、太阳能电池板9以及表盘5的各通孔5a向上方突出,在该突出的尖端部,如图4所示安装了时针4。由此,时针轮27,在与分针轮25的上侧重合的状态下,与秒针轮20以及分针轴25配置在同一轴上。另外,在该时针轮27上如图5所示设置了后述的第3透光孔部29。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6的表中所示那样设定第1、第2驱动系统11、12中的各齿轮的齿数、1个脉冲中的各齿轮的旋转角、各齿轮的旋转1周所需要的脉冲数、以及第1~第4的各透光孔部21、28~30的有无。即,第1驱动系统11中的转子17c的转子小齿轮17d以1个脉冲旋转180度(以下,将角度的单位称为“°”)(1步),第五轮18以1个脉冲(转子17c的1步(1step))旋转36°。作为第四轮的秒针轮20以1个脉冲(转子17c的1步)旋转6°,由此,以60个脉冲(转子17c的60步)旋转1周。
第2驱动系统12中的转子22c的转子小齿轮22d以1个脉冲旋转180°(1步),中间轮23以1个脉冲(转子22c的1步)旋转30°,由此,以12个脉冲(转子22c的12步)旋转一周。第三轮24以1个脉冲(转子22c的1步)旋转4°,作为第二轮的分针轮25以1个脉冲(转子22c的1步)旋转1°,由此,以360个脉冲(转子22c的360步)旋转1周。跨轮26以1个脉冲(转子22c的1步)旋转1/3°,作为时轮的时针轮27以1个脉冲(转子22c的1步)旋转1/12°,由此,以4320个脉冲(转子22c的4320步)旋转1周。
该腕表的针位置检测装置,通过检测部13来光学地检测在秒针轮20、分针轮25、时针轮27、中间轮23上分别设置的第1~第4的各透光孔部21、28~30的各位置,由此判断秒针轮20、分针轮25、时针轮27、中间轮23的各旋转位置。即,检测部13如图2所示,具备发光元件31和受光元件32。发光元件31由LED(发光二极管)构成,发光元件31对应于秒针2、分针3、时针4在同一轴上重合、并且中间轮23的一部分也重合的部位,被设置于在表1的上部侧设置的上部罩6上。受光元件32由光电晶体管构成,被设置于在表1的下部侧设置的电路基板10的、与发光元件31对应的上侧表面上。
由此,检测部13,当秒针轮20、分针轮25、时针轮27、中间轮23的第1~第4的各透光孔部21、28~30全部对应时,由受光元件32接受来自发光元件31的光,由此检测秒针轮20、分针轮25、时针轮27的各旋转位置。在这种情况下,秒针轮20的第1透光孔部21如图7所示,具备:在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00秒位置)设置的作为基准孔的圆形孔21a;在该圆形孔21a的秒针2的走针方向侧及其相反方向侧的两侧,隔着不同的间隔的第1、第2的各遮光部21d、21e而设置的第1、第2的各长孔21b、21c;位于圆形孔21a的对角线上的、设置在第1、第2长孔21b、21c之间的第3遮光部21f。圆形孔21a如图7和图16所示,由于秒针轮20的直径为3~4mm左右,因此,其孔径形成为0.4~0.5mm左右(相对于秒针轮20圆周的12°左右的宽度)的大小。另外,第1、第2长孔21b、21c中,如图7所示,以圆形孔21a的中心为基准(0°),在从逆时针旋转约48°位置(8秒位置)到约168°位置(28秒位置)之间,第1长孔21b被设置成在圆形孔21a的旋转移动轨迹上对应的圆弧状。如图7所示,以圆形孔21a的中心为基准(0°),在从逆时针旋转约192°位置(32秒位置)到约300°位置(50秒位置)之间,第2长孔21c被设置成在圆形孔21a的旋转移动轨迹上对应的圆弧状。
在这种情况下,关于第1、第2的各遮光部21d、21e中,位于秒针2的走针方向的相反侧(图7中逆时针旋转侧)的第1遮光部21d,如图7所示,以相对于圆形孔21a的直径(12°宽度)3倍左右的间隔,即在从作为圆形孔21a的中心的基准位置(0°位置)到逆时针旋转约48°位置(8秒位置)之间,以实质上为36°左右的宽度的间隔来设置第1遮光部21d。
另外,关于位于秒针2的走针方向侧(图7中顺时针旋转侧)的第2遮光部21e,以比第1遮光部21d的间隔长约1个圆形孔21a大小的间隔、也就是相对于圆形孔21a的直径4倍左右的间隔,即在从作为圆形孔21a的中心的基准位置(0°位置)到顺时针旋转约60°位置(50秒位置)之间,以实质上为48°左右的宽度的间隔来设置第2遮光部21e。另外,如图7所示,第3遮光部21f形成为与圆形孔21a大致相同的大小,并被设置在位于圆形孔21a的对角线上的第1、第2长孔21b、21c之间。
并且,第1遮光部21d与位于其对角线上的第2长孔21c的一部分对应,第2遮光部21e与位于其对角线上的第1长孔21b的一部分对应,第3遮光部21f与位于其对角线上的圆形孔21a对应。由此构成为,秒针轮20在第1~第3的各遮光部21d~21f中的某一个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发光元件31和受光元件32相对的位置)对应的状态下旋转180°(旋转半周)时,圆形孔21a、第2、第3的各长孔21b、21c中的某一个必定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
该秒针轮20每次旋转1步(旋转角6°:旋转时间1秒),在旋转60步(旋转角360°:旋转时间60秒)的期间,检测部13每2秒进行检测时,成为图8所示的检测部13的检测图形(pattern)。即,当秒针轮20在0秒位置(0°位置)时,检测部13检测出圆形孔21a,从2秒位置(12°位置)到6秒位置(36°位置)时,通过第1遮光部21d堵塞检测部13,无法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未检出状态连续3次。
从秒针轮20的8秒位置(48°位置)到28秒位置(168°位置)时,检测部13连续检测出第1长孔21b,在30秒位置(180°位置)时,通过第3遮光部21f堵塞检测部13,成为无法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未检出状态。从32秒位置(192°位置)到50秒位置(300°位置)时,检测部13连续检测出第2长孔21c,从52秒位置(312°位置)到58秒位置(348°位置)时,通过第2遮光部21e堵塞检测部13,无法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未检出状态连续4次。
另一方面,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如图5中实线所示,是设置在分针轮25的基准位置(00分位置:0°位置)的1个圆形孔。该第2透光孔部28的圆形孔也以与秒针轮20的圆形孔21a大致相同的大小,被设置在与秒针轮20的圆形孔21a对应的位置。时针轮27的第3透光孔部29如图5和图9所示,是从时针轮27的基准位置(0点位置:0°位置)沿着圆周以30°间隔设置的11个圆形孔。在位于该基准位置的圆形孔和第11个圆形孔之间的11点位置(图9中1点位置)设置了第4遮光部29a。
即,时针轮27的第3透光孔部29如图9所示,以0点位置作为基准位置(0°位置),在逆时针旋转0°、30°、60°、90°、120°、150°、180°、210°、240°、270°、300°的各位置,即沿着时针4的走针方向(图9中逆向旋转)在0点、1点、2点、3点、4点、5点、6点、7点、8点、9点、10点的各位置分别设置圆形孔,在330°的11点位置(图9中1点位置)设置第4遮光部29a。作为该时针轮27的第3透光孔部29的各圆形孔,也形成为与秒针轮20的圆形孔21a大致相同的大小。
另外,中间轮23的第4透光孔部30如图5所示,是与作为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的一个圆形孔对应的一个圆形孔,形成为与秒针轮20的圆形孔21a以及作为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的圆形孔大致相同的大小。该第4透光孔部30,被设置在中间轮23的预定位置,即,被设置在当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28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时,与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对应的位置。
由此,第2驱动系统12的中间轮23、分针轮25、时针轮27,其各旋转角在1步(转子22c的半周)为30°、1°、1/12°,由此构成为,如图5所示,在时针4的每个整点(0点、1点、2点、3点、4点、5点、6点、7点、8点、9点、10点、11点),除了11点位置以外,第2~第4透光孔部28~30全部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重合。
另外,第1驱动系统11的秒针轮20的旋转角,在1步(转子17c的半周)为6°。该秒针轮20每60步(60秒),第1透光孔部21的圆形孔21a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由此构成为,如图5所示,在时针4的每个整点(除了11点),第1透光孔部21的圆形孔21a与第2~第4的各透光孔部28~30重合。
在此,说明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秒针2、分针3、时针4的走针位置时的前提条件。首先,当秒针2、分针3、时针4在12点侧的位置(图5中上部侧的位置)第1~第3的各透光孔部21a、28、29重合而一致,同时中间轮23的第4透光孔部30在6点侧的位置(图5中下部侧的位置),与第1~第3的各透光孔部21a、28、29全部重合而一致的部位,来自发光元件31的光透过第1~第4的各透光孔部21a、28~30,检测部13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到该透过的光。
由此,检测部13,当第1~第4的各透光孔部21a、28~30与检测位置P一致时,受光元件32接受来自发光元件31的光,由此成为检出状态,当第1~第4的各透光孔部21a、28~30中的某一个与检测位置P不对应时,来自发光元件31的光被遮断,受光元件32不受光,由此成为未检出状态。
另外,第1、第2的各步进电动机17、22通过使各转子17c、22c的方向反转180°,成为1步的走针,因此通过交替地切换每1步输出的脉冲的种类,成为使转子17c、22c旋转的动作。因此,即使每1步持续发出相同种类的脉冲,各转子17c、22c也不旋转,而成为当场停止的状态。
因此,例如由于撞击等外部原因导致秒针2偏离了1步时,即使此时输出应该移动秒针2的脉冲,此时秒针2也不移动,而以下一个脉冲移动。另外,在第1驱动系统11的第1步进电动机17中,需要每2步进行秒针轮20的位置检测。即,秒针轮20根据第1透光孔部21的圆形孔21a的大小和1步的移动量的关系,当不进行2步旋转时,圆形孔21a未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完全离开,因此每2步(2秒)的检测是有效的。但是,关于第2驱动系统12,每1步进行检测。
接着,参照图10A~图10M,说明用于检测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00秒位置)的基本的秒针位置检测动作。
在该基本的秒针位置检测动作中,忽视第2驱动系统12的分针轮25、时针轮27、中间轮23。另外,图10A~图10M表示当秒针轮20每次2步(旋转角12°)进行旋转时,其旋转位置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的对应关系。
检测该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的目的是检测图10A所示的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00秒位置)。即,检测秒针轮20中的第1透光孔部21的圆形孔21a和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的位置。该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的状态是图10A的状态,是秒针轮20中的第1透光孔部21的圆形孔21a和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可以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状态。
首先,在图10A的状态下,当秒针轮20进行2步旋转,旋转角成为12°时,如图10B所示,圆形孔21a从检测位置P顺时针偏离,第1遮光部21d的一部分与检测位置P对应,因此无法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成为图8的2秒位置所示的未检出状态。同样地,如图10C~图10D所示,秒针轮20每次旋转2步,直到旋转角成为36°,第1遮光部21d的一部分与检测位置P对应,因此无法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如图8的3秒~6秒位置所示,未检出状态连续3次。
此后如图10E所示,当秒针轮20进行2步旋转,旋转角成为48°时,秒针轮20中的第1透光孔部21的第1长孔21b的一部分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因此如图8的8秒位置所示,可以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同样,如图10F所示,秒针轮20每次旋转2步,直到旋转角成为168°,第1长孔21b的一部分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因此如图8的10秒~28秒位置所示,可以连续地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
在此状态下,如图10G所示,当秒针轮20进一步进行2步旋转,旋转角成为180°时,第1长孔21b从检测位置P顺时针偏离,第3遮光部21f与检测位置P对应,因此无法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如图8的30秒位置所示,成为未检出状态。此后,如图10H所示,当秒针轮20进行2步旋转,旋转角成为192°时,秒针轮20中的第1透光孔部21的第2长孔21c的一部分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因此如图8的32秒位置所示,成为可以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状态。
此后,如图10I所示,秒针轮20每次旋转2步,直到旋转角成为300°,第2长孔21c的一部分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因此如图8的34秒~50秒位置所示,可以连续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然后,如图10J所示,当第2长孔21c从检测位置P顺时针偏离,第2遮光部21e的一部分与检测位置P对应时,无法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如图8的52秒位置所示,成为未检出状态。
同样地,如图10K~图10M所示,秒针轮20每次旋转2步,直到旋转角成为348°,第2遮光部21e的一部分与检测位置P对应,因此无法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如图8的54秒~58秒位置所示,未检出状态连续4次。在此状态下,当秒针轮20进行2步旋转,旋转角成为360°时,如图10A所示,圆形孔21a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因此如图8的0秒位置所示,成为可以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状态。
如此,在图10A的状态下,是可以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状态,在图10B~图10D的状态下,是无法连续3次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状态。在图10E~图10F的状态下,是可以连续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状态,在图10G的状态下,是无法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状态。在图10H~图10I的状态下,是可以连续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状态,在图10J~图10M的状态下,是无法连续4次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状态。
在此,无法连续检测出光的未检出状态,是图10B~图10D的状态和图10J~图10M的状态,当着眼于这两个状态时可知,在分别每2步进行检测的情况下,前者未检出状态连续3次,后者未检出状态连续4次,前者和后者中连续的未检出次数不同。通过对该无法连续检测出光的未检出状态进行计数,可以确定基准位置。
即,秒针轮20每2步(2秒)进行检测,在未检出状态连续4次后在下一次检测出的情况下,其位置成为基准位置(00秒位置)。假如在从图10B的状态对未检出状态进行了计数的情况下,直到成为图10D的状态为止,未检出状态连续3次,此后成为图10E的状态,由于可以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因此无法满足未检出状态连续4次的条件,不是基准位置。这是用于检测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的基本的位置检测动作。
接着,参照图11说明用于检测分针轮25和时针轮27的各基准位置的基本的时分位置检测动作。
在该基本的时分位置检测动作中,忽略第1驱动系统11的秒针轮20。另外,图11A~图11M表示分针轮25每次1步(1°)地进行旋转,使中间轮23旋转1周的状态,图11M~图11N表示分针轮25旋转360步(360°),使时针轮27旋转了30°的状态,图11N~图11O表示时针轮27旋转9小时的量(合计10小时的量)的状态,图11O~图11P表示时针轮27进一步旋转了1小时的量(合计11小时的量)的状态。
检测该分针轮25和时针轮27的基准位置(0时00分位置)的目的,是检测图11A所示的分针轮25和时针轮27的各基准位置P。即,检测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位于时针轮27的基准位置(0时位置)的第3透光孔部29、中间轮23的第4透光孔部30全部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的位置。该基准位置的状态是图11A的状态。
首先,在图11A的状态下,当使分针轮25旋转1步(1°)时,如图11B所示,中间轮23旋转30°,该中间轮23的第4透光孔部30从检测位置P离开,中间轮23堵塞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此时,分针轮25顺时针旋转1°,第2透光孔部28在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稍微偏离,因此位于可以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位置。
在该状态下,分针轮25每次旋转1步,当旋转6步(6°)时,如图11G所示,中间轮23旋转180°,第4透光孔部30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离开180°,持续堵塞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此时,分针轮25顺时针旋转6°,第2透光孔部28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偏离大致一半,但位于仍可以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位置(参照图16)。
此后,当分针轮25每次旋转1步而旋转了12步(12°)时,如图11M所示,中间轮23旋转360°,第4透光孔部30与检测位置P对应。此时,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从检测位置P大致完全离开,成为第2透光孔部28与检测位置P几乎重合的状态,分针轮25堵塞检测位置P,成为无法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状态。另外,此时时针轮27仅旋转1°,因此作为时针轮27的第3透光孔部29的基准位置的圆形孔在检测位置P稍微偏离,因此处于可以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状态。
然后,当分针轮25旋转360步(转1周)时,如图11N所示,成为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和中间轮23的第4透光孔部30与检测位置P对应的状态。此时,时针轮27旋转30°,作为第3透光孔部29的基准位置的圆形孔从检测位置P离开,位于作为第3透光孔29的基准位置的左侧的第二圆形孔与检测位置P对应,成为可以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状态。在此状态下,当分针轮25旋转9小时的量(合计10小时的量)时,如图11O所示,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和中间轮23的第4透光孔部30与检测位置P对应,时针轮27旋转300°,从作为第3透光孔部29的基准位置起第11个的圆形孔与检测位置P对应,成为可以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状态。
此后,当分针轮25再旋转1小时的量(合计11小时的量)时,如图11P所示,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和中间轮23的第4透光孔30与检测位置P对应,但时针轮27旋转330°,从作为第3透光孔部29的基准位置起第11个的圆形孔从检测位置P离开,时针轮27的第4遮光部29a与检测位置P对应。因此,成为无法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状态。可以确定该状态是“11点00分位置”。
然后,当分针轮25再旋转1小时的量(合计12小时的量)时,如图11A所示,在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和中间轮23的第4透光孔部30与检测位置P对应的同时,时针轮27旋转360°,时针轮27的第4遮光部29a从检测位置P离开,作为第3透光孔部29的基准位置(0点位置)的圆形孔与检测位置P对应,返回基准位置(0点00分位置)。
如此,分针轮25的1步的旋转量为1°时非常小,因此以分针轮25的1步旋转量,第2透光孔部28无法从检测位置P完全离开,无法准确的检测出分针轮25的基准位置,但中间轮23以1步旋转30°,由此,即使分针轮25的1步的旋转量较小,由于中间轮23的旋转量大,因此通过该中间轮23可以堵塞检测位置P。
另外,如图11M所示,当中间轮23以12步旋转1周时,分针轮25旋转12°,因此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的圆形孔从检测位置P完全离开,因此,分钟轮25堵塞检测位置P。此时,即使中间轮23的第4透光孔部30与检测位置P一致,也成为无法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状态。
另外,每当分针轮25旋转360步而旋转1周时,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中间轮23的第4透光孔部30、和时针轮27的第3透光孔部29中的某个(但是除去11点位置的第4遮光部29a)与检测位置P对应,由此成为可以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状态。即,可以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位置,与时针轮27的旋转位置(除11点位置)无关,每当分针轮25旋转1周(360步)时,分针轮25返回基准位置(0°位置),由此成为“00分位置”。
而且,在检测出分针轮25的基准位置(0°位置)后,当使分针轮25每旋转360步(1周)时,时针轮27旋转30°,由此,即使不每一步对分针轮25进行检测部13的光检测,若仅在使分针轮25旋转1周时执行检测部13的光检测,也可以检测出时针轮27的旋转位置。此时,从图11N所示的状态,使分针轮25每次旋转360步,无法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位置如图11P所示,是时针轮27的第4遮光部29a和检测位置P一致的位置,可以确定该位置是“11点00分位置”。
从该无法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11时00分位置”再使分针轮25旋转360°时,作为时针轮27的第3透光孔部29的基准位置(0点位置)的圆形孔与检测位置P对应,由此成为可以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基准位置、即“0点00分位置”。由此,每当分针轮25从可以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状态旋转360°(1周)时,通过尝试检测部13的光检测,从无法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位置(图11P的状态)再使分针轮25旋转360°,可以确定可以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位置(图11A的状态)是时针轮27的基准位置、即“0时00分位置”。
接着,参照图12~图14说明检测秒针2、分针3、时针4的3针的位置的基本的3针位置检测动作。
该3针位置检测动作是组合了秒针位置检测动作和时分针位置检测动作的动作,包括在其中某个不满足位置检测条件的情况下(即,秒针轮20的第1透光孔部21、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以及时针轮27的第3透光孔部29中的某一方从检测位置P偏离的情况下),或者双方都不满足位置检测条件的情况下(即,秒针轮20的第1透光孔部21、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以及时针轮27的第3透光孔部29的双方从检测位置P偏离的情况下)的三种动作。
首先,参照图12说明仅秒针轮20的第1透光孔部21从检测位置P偏离的情况下的3针位置检测动作。
此时,假定完全不知道秒针轮20的状态,分针轮25和时针轮27处于基准位置(0点00分位置)。因此,首先尝试用于检测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的基本的秒针位置检测动作。即,该基本的秒针位置检测动作如前所述,使秒针轮20每次旋转2步,每旋转2步进行检测部13的光检测。
此时,当使秒针轮20旋转2步来尝试检测部13的光检测时,若是图12A的状态,则无法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在此,对无法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未检出状态进行计数,作为“未检出次数”。在该未检出状态连续的情况下将未检出次数依次相加,据此,仅在针对秒针轮20的每次2步旋转连续无法检测出光的情况下,将未检出次数相加,在检测出光的情况下将未检出次数清空(clear)。
然后,使秒针轮20再旋转2步来尝试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此时,如图12B所示,若无法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则未检出状态连续,将未检出次数相加。在该状态下,在使秒针轮20再旋转2步来尝试检测部13的光检测时,如图12C所示,当可以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时,由于未检出状态不连续,因此将未检出次数清空。
接着,针对秒针轮20的每2步尝试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此时,如图12D所示,从到上次为止连续可以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状态变为无法检测出光的状态时,在此再次对未检出次数进行计数。然后,尝试秒针轮20的每2步的光检测。此时如图12E所示,无法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未检出状态连续4次。
然后,若在接下来的2步中可以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则其位置成为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00秒位置)。此时如图12F所示,当可以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时,秒针轮20的第1透光孔部21的圆形孔21a变得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因此,可知该位置是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00秒位置)。至此,检测出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即“00秒位置”。
接下来,参照图13说明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和时针轮27的第3透光孔部29从检测位置P偏离的情况下的3针位置检测动作。
此时,即使秒针轮20的第1透光孔部21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由于分针轮25和时针轮27从检测位置P偏离,因此无法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因此,首先尝试用于将秒针轮20移动到基准位置的基本的秒针位置检测动作。
此时,当使秒针轮20每次旋转2步,针对每2步尝试检测部13的光检测时,从图13A的状态变为图13B的状态,即使秒针轮20的第1透光孔部21与检测位置P一致,由于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和时针轮27的第3透光孔部29从检测位置P偏离,因此无法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此时,当秒针轮20从图13A的状态变为图13B的状态时,未检出状态连续了4次。
在此,根据秒针轮20的基本的位置检测动作的条件、即“进行针对秒针轮20的每2步的光检测,在未检出状态连续4次后在下一次中检测出光时,其位置为基准位置”的条件,在图13B的状态下,未检出状态连续了4次,在接下来的2步中可以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时,秒针轮20为基准位置,但即便使秒针轮20旋转2步,如图13C所示,由于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和时针轮27的第3透光孔29从检测位置P偏离,因此也无法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
因此,秒针轮20针对每2步连续5次无法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由于不可能有这样的5次连续无法检出的情况,因此得知在该时刻,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和时针轮27的第3透光孔29中的某一个已从检测位置P偏离。另外,在该状态下,关于秒针轮20也不知道是否是第1透光孔部21与检测位置P一致的状态。
但是,在该时刻,由于已知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和时针轮27的第3透光孔部29的某一个已从检测位置P偏离,因此接下来尝试用于检测分针轮25和时针轮27的基准位置的基本的时分针位置检测动作。此时,当使分针轮25每次旋转1步来尝试检测部13的光检测,分针轮25和时针轮27从图13C的状态变为图13D的状态时,在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和中间轮23的第4透光孔部30与检测位置P对应的同时,时针轮27的第3透光孔部29的某个圆形孔也与检测位置P对应,可以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
由此得知分针轮25为基准位置(00分位置)。此时还不知道秒针轮20和时针轮27位于什么位置。因此,由于是可以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状态,因此首先进行用于检测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的基本的秒针位置检测动作,使秒针轮20移动到图13E所示的基准位置(00秒位置)。由此可知秒针轮20和分针轮25分别为基准位置(00分00秒位置)。
此后,当使分针轮25每次旋转360°(1周)时,每360°时针轮27的第3透光孔部29与检测位置P对应,可以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从无法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状态(11点位置)再旋转了360°的位置,成为时针轮27的基准位置(0点位置)。由此,秒针轮20、分针轮25、时针轮27全部变为基准位置(0点00分00秒位置)。
接着,参照图14说明秒针轮20的第1透光孔部21、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时针轮27的第3透光孔部29全部相对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偏离的情况下的3针位置检测动作。
此时,秒针轮20、分针轮25、时针轮27都不知道旋转位置。因此,首先尝试用于检测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的基本的秒针位置检测动作。即,在图14A的状态下使秒针轮20每次旋转2步来尝试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此时,如图14B所示,即使秒针轮20的第1透光孔部21与检测位置P对应,若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和时针轮27的第3透光孔部29没有与检测位置P对应,则也无法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
因此,进一步执行秒针轮20的基本的秒针位置检测动作。该基本的秒针位置检测动作的条件,进行秒针轮20的每2步的光检测,在未检出状态连续了4次后在下一次中未检测出光时,那里就是基准位置,因此如图14B所示,秒针轮20的未检出状态连续4次,在接下来的2步中可以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时,秒针轮20成为基准位置,而即便使秒针轮20旋转2步,如图14C所示,在无法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时,判断出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和时针轮27的第3透光孔部29从检测位置P偏离。另外,此时不知道秒针轮20的第1透过孔部21是否与检测位置P对应。
在此状态下,判断出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从检测位置P偏离,接着尝试用于检测分针轮25和时针轮27的基准位置的基本的位置检测动作。即,使分针轮25每次旋转1步来尝试检测部13的光检测时,如图14C所示,在使分针轮25旋转360°也无法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时,如图14D所示,怀疑秒针轮20的第1透光孔部21与检测位置P不对应,使秒针轮20旋转30步(180°)。
即,在秒针轮20的第1透光孔部21与检测位置P不对应的状态下使秒针轮20旋转180°(半周)时,第1透光孔部21必定与检测位置P对应,由此如图14E所示,假设秒针轮20的第1透光孔部21与检测位置P对应。在此状态下再次使分针轮25每次旋转1步来尝试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此时,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与检测位置P对应,并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时,分针轮25为图14F所示的基准位置(00分位置)。该图14F的状态与图13D的状态相同,若进行该图13D的状态以后的动作,则秒针轮20、分针轮25、时针轮27全部变为基准位置。
接着,参照图15,说明确认在正常走针时的每个整点,秒针2、分针3、时针4的3针是否准确的基本的针位置确认动作。
该基本的针位置确认动作,在除了11点、23点以外的每个整点,确认秒针2是否准确,需要在10秒内确认秒针2的偏离。即,由于当经过10秒时,通过第2驱动系统12的第2步进电动机22,分针轮25旋转1步(1°),与之相伴,中间轮23旋转30°而堵塞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
图15A的状态是正常走针时的整点(例如2点)的状态,秒针轮20的第1透光孔部21的圆形孔21a、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时针轮27的第3透光孔部29(例如第3个圆形孔)、中间轮23的第4透光孔部30全部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在该状态下,秒针轮20进行每次旋转1步(6°)的正常走针。此时,秒针轮20每1秒旋转6°,因此秒针轮20的圆形孔21a未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完全离开,是可以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状态。
此后,当秒针轮20再旋转1步而到达旋转了2步(12°)的2秒位置时,如图15B所示,秒针轮20的圆形孔21a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完全离开,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被遮光部21d堵塞。此时,当尝试检测部13的光检测时,成为无法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未检出状态,对该未检出状态进行计数来作为未检出次数。
然后,秒针轮20每次旋转1步,针对每2步尝试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此时,如图15C所示的4秒位置、以及图15D所示的6秒位置那样,检测部13被秒针轮20的第1遮光部21d连续堵塞。由此,如图15B~图15D所示,无法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未检出状态连续3次。
在该状态下,接下来秒针轮20旋转2步,如图15E的8秒位置所示那样,当秒针轮20的第1长孔21b的一部分与检测部13对应,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时,作为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的圆形孔21a成为8秒位置,由此,秒针轮20正确旋转,秒针2是正确的走针位置。即,每当秒针轮20从整点的位置旋转2步时,进行检测部13的检测,在检测部13的未检出状态连续了3次后,接着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时,秒针2成为8秒位置,正确地进行走针。
此后,当秒针轮20再旋转2步而到达10秒时,如图15F所示,秒针轮20的第1长孔21b的一部分与检测部13对应,可以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但通过分针轮25旋转1步(1°)、中间轮23旋转1步(30°),即使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未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完全离开,中间轮23的第4透光孔部30也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完全离开,中间轮23堵塞检测部13。因此,需要在10秒内进行正常走针时的对针。
接下来,参照图17的框图,说明该指针式腕表的电路结构。
该电路结构具备:控制电路全体的CPU(中央运算处理装置)35、存储了预定的程序的ROM(只读存储器)36、存储处理数据的RAM(随机存取存储器)37、生成用于使CPU35工作的脉冲的振荡电路38、将通过该振荡电路38生成的脉冲变换为适当频率(用于使CPU工作的适当频率)的分频电路39、使指针(秒针2、分针3、时针4)走针的表机芯8、以及具有发光的发光元件31和接受来自该发光元件31的光的受光元件32的检测部13。
而且,该电路结构,除上述以外还具备:电池等电源部40、接收标准时刻电波的天线41、对接收到的标准时刻电波进行检波处理的检波电路42、对时刻显示进行照明的照明部43、用于驱动该照明部43的照明驱动电路44、进行报音的扬声器45、用于驱动该扬声器45的蜂鸣器电路46、在通过接受外部光进行发电而向电源部40供给电力的同时判定腕表壳1的外部是否是昏暗状态的太阳能电池板9、选择性地切换各种模式的多个按钮开关SW。
接着,参照图18,说明用于检测该指针式腕表中的秒针2的基准位置的基本的秒针位置检测处理。
该基本的秒针位置检测处理检测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00秒位置),如图10A所示,检测秒针轮20中的第1透光孔部21的圆形孔21a和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假定第2驱动系统12的分针轮25、时针轮27、中间轮23的第2~第4的各透光孔部28~30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而停止。
当该秒针位置检测处理开始时,清空前一次通过检测部13已检测出的未检出次数,将未检出标志设为“0”(步骤S1),使秒针轮20旋转2步(12°)(步骤S2),使检测部13的放光元件31发光(步骤S3),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判断是否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步骤S4)。
此时,在秒针轮20中的第1透光孔部21的圆形孔21a、第1、第2长孔21b、21c中的某一个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的情况下,受光元件32接受来自发光元件31的光,由此判断出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并返回步骤S1,重复上述动作,直到秒针轮20的第1~第3的各遮光部21d~21f中的某一个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而堵塞检测位置P。
然后,秒针轮20每次旋转2步,秒针轮20的第1透光孔部21中的圆形孔21a、第2、第3的各长孔21b、21c的任意一个都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偏离,当秒针轮20的第1~第3的各遮光部21d~21f中的某一个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时,受光元件32不接受来自发光元件31的光,成为未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未检出状态,对该未检出状态进行计数,作为未检出次数,将未检出标志置位为“1”(步骤S5),判断该未检出状态是否连续了4次(步骤S6)。
即,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如图10J~图10M所示,在未检出状态连续了4次后如图10A所示接下来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时,可以确定该位置是基准位置。因此,例如从图10B的状态到图10D的状态,秒针轮20的第1遮光部21d的一部分与检测位置P对应,因此检测部13的未检出次数连续3次,但当接下来秒针轮20旋转2步时,秒针轮20的第1长孔21b的一部分与检测位置P对应,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此时,返回步骤S2,重复上述动作。
同样地,在图10G的状态下,秒针轮20的第3遮光部21f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因此没有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但当接下来秒针轮20旋转2步时,秒针轮20的第2长孔21c的一部分与检测位置P对应,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因此此时也返回步骤S2,重复上述的动作。然后,当秒针轮20从图10J的状态旋转到图10M的状态时,秒针轮20的第2遮光部21e的一部分依次与检测位置P对应,因此,检测部13的未检出状态连续4次。
此时,使秒针轮20旋转2步(步骤S7),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8),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来判断是否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步骤S9)。在该步骤S9中,当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时,秒针轮20的第1透光孔部21的圆形孔21a与检测位置P一致,由此判断出秒针轮20是基准位置“00秒位置”,进行针位置修正来使秒针2、分针3、时针4返回当前时刻(步骤S10),使其转移到正常走针,然后结束该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在步骤S9中,假定分针轮25、时针轮27、中间轮23的第2~第3的各透光孔部28~30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而停止,因此必定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但假如分针轮25、时针轮27、中间轮23的第2~第3的各透光孔部28~30没有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的情况下,未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因此转移到后述的分针位置检测处理。
接着,参照图19,说明检测该指针式腕表中的分针3的基准位置的基本的分针位置检测处理。
该分针位置检测处理检测分针轮25的基准位置(00分位置)。即,如图11A所示,检测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和中间轮23的第4透光孔部30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假定时针轮27的第3透光孔部29的某一个圆形孔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
当该分针位置检测处理开始时,使分针轮25旋转1步(1°)(步骤S12),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13),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来判断是否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步骤S14),若没有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则重复从步骤S12到步骤S14的动作,直到分针轮25旋转360°(旋转1周的1小时的量)为止(步骤S15)。
此时,如果分针轮25旋转360°(旋转1周的1小时的量)也没有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则判断出秒针轮20的第1透光孔部21没有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使秒针轮20旋转30步(180°)来使秒针轮20的第1透光孔部21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步骤S16)。在该状态下,重复从步骤S12到步骤S15的动作,直到分针轮25再旋转360°(旋转1周的1小时的量)为止。
然后,当在步骤S14中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时,判断出分针轮25是基准位置(00分位置)。此时,需要确认该判断是否正确。即,分针轮25和中间轮23旋转,如图11M所示,当中间轮23旋转1周(返回基准位置),分针轮25旋转12步而从检测位置P偏离12°时,在设置于分针轮25上的第2透光孔部28的圆形孔、和中间轮23的第4透光孔部30的圆形孔中存在组装精度等制作上的误差时,有时来自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的光透过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和中间轮23的第4透光孔部30,由受光元件32接受。
因此,从步骤S14中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位置,使分针轮25后退20步(即,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大致完全离开的旋转角度14°以上)(步骤S17),使分针轮25快进6步(步骤S18)。由此,消除在分针轮25和中间轮23的齿轮的啮合中的齿隙,成为使分针轮25从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位置后退了14步的状态。
即,前提是构成为当分针轮25从基准位置向相反方向后退了14步时,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完全离开。并且,使分针轮25从后退后的位置再次每次1步地旋转(步骤S19),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20),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来判断是否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步骤S21)。
若在该步骤S21中未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则重复从步骤S19到步骤S21的动作(步骤S22),直到分针轮25旋转14步为止(步骤S22)。此时,在步骤S21中应该必定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但假如没有检测出光,则进行通过秒针2的位置或蜂鸣音等通知针位置检测错误的错误报知(步骤S23)。另外,若在步骤S21中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则确定该检测出光的位置是分针25的基准位置(00分位置)(步骤S24),结束该分针位置检测处理。
接着,参照图20,说明检测该指针式腕表中的时针4的基准位置的基本的时针位置检测处理。
该时针位置检测处理,检测时针轮27的基准位置(0时位置)。即,如图11A所示,检测时针轮27的第3透光孔部29中的基准位置的圆形孔、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和中间轮23的第4透光孔部30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假定分针轮25成为基准位置,第1驱动系统11的秒针轮20的第1透光孔部21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
当该时针位置检测处理开始时,使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而位于基准位置的分针轮25旋转360°,使时针轮27旋转30°(步骤S25),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26),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来判断是否时针轮27的第3透光孔部29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从而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步骤S27)。
此时,时针轮27的第3透光孔部29的各圆形孔,以30°间隔设置了11个,在“11点位置”设置了第4遮光部29a,由此,当分针轮25旋转360°而时针轮27旋转30°时,如图11N~图11O所示,除“11点位置”的第4遮光部29a以外,第3透光孔部29的各圆形孔依次与检测位置P对应,由此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在该步骤S27中,当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时,返回步骤S25,在时针轮27的第3透光孔部29的各圆形孔依次与检测位置P对应后重复上述动作,直到时针轮27的第4遮光部29a与检测位置P对应从而变得无法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
然后,如图11P所示,若时针轮27的第4遮光部29a与检测位置P对应而没有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则判断出时针轮27位于“11点位置”,使分针轮25再旋转360°来使时针轮27旋转30°(步骤S28),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29),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来判断是否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步骤S30)。
在该步骤S30中,如图11A所示,时针轮27的“0点位置”的第3透光孔部29必定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因此确认时针轮27位于“0点位置”的基准位置,并结束该处理流程。此外,在该步骤S30中,假定秒针轮20的第1透光孔部21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由此应该必定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但假如没有检测出光,则判断出秒针轮20的第1透光孔部21没有与检测位置P对应,返回所述秒针位置检测处理。
接着,参照图21~图24,说明检测该指针式腕表中的秒针2、分针3、时针4的3针的基准位置的基本的3针位置检测处理。
该3针位置检测处理,在不知道秒针2、分针3、时针4这3针的全部的位置时,进行将所述秒针位置检测处理和时分针位置检测处理组合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在图21中表示秒针位置检测处理的步骤S31~步骤S39,在图22中表示分针位置检测处理的步骤S41~步骤S66,在图23中表示分针位置检测处理的步骤S71~步骤S78,在图24中表示时针位置检测处理的步骤S80~步骤S87。
当该3针位置检测处理开始时,不知道秒针2、分针3、时针4这3针的全部的位置,因此首先执行图21的秒针位置检测处理。即,清空通过检测部13在上次已检测出的未检出状态的未检出次数,将未检出标志设为“0”(步骤S31),使秒针轮20旋转2步(步骤S32),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33),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来判断是否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步骤S34)。
此时,不知道秒针轮20、分针轮25、时针轮27全部的旋转位置,但当受光元件32接受来自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的光,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时,返回步骤S31并重复上述动作,直到秒针轮20的第1~第3的各遮光部21d~21f中的某一个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从而堵塞检测位置P。
即,在步骤S34中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时,秒针轮20的第1透光孔部21、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时针轮27的第3透光孔部29、中间轮23的第4透光孔部30全部碰巧变得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此时,分针轮25成为“00分位置”这样的基准位置,但秒针轮20和时针轮27的位置仍未知,因此首先检测秒针轮20的位置,因此,重复步骤S31~步骤S34的动作,直到秒针轮20的第1~第3的各遮光部21d~21f中的某一个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从而变得没有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
然后,在步骤S34中,当秒针轮20的第1~第3的各遮光部21d~21f中的某一个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从而没有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时,对检测部13的未检出次数进行计数,将未检出标志置位为“1”(步骤S35),判断该未检出次数是否连续了4次(步骤S36)。
在该步骤S36中,重复步骤S32~步骤S36的动作,直到秒针轮20的第2遮光部21e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检测部13的未检出次数连续4次为止。然后,当检测部13的未检出次数连续了4次时,使秒针轮20旋转2步(步骤S37),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38),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来判断是否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步骤S39)。
此时,若在步骤S39中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则分针轮25位于“00分位置”这样的基准位置,在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和时针轮27的第3透光孔部29的某一个圆形孔与检测位置P对应的状态下,判断为秒针轮20的第1透光孔部21的圆形孔21a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由此,判断出秒针轮20和分针轮25位于基准位置(00分00秒位置),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80的时针位置检测处理。
在步骤S39中没有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时,如图14B所示,假如即使秒针轮20的第1透光孔部21的圆形孔21a与检测位置P对应,检测部13的未检出状态也连续5次,因此判断出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时针轮27的第3透光孔部29、中间轮23的第4透光孔部30中的某一个从检测位置P偏离,进入图22所示的步骤S41来进行分针位置检测处理。
该分针位置检测处理如图22所示,在步骤S41中使分针轮25旋转1步(1°),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42),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了该发光元件21的光来判断是否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步骤S43)。此时,若没有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则使分针轮25每次1步地旋转,判断分针轮25是否旋转了360°(步骤S44),重复从步骤S41到步骤S43的动作,直到分针轮25旋转1周。
此时,在步骤S43中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时,秒针轮20的第1透光孔部21、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时针轮27的第3透光孔部29的某一个圆形孔、中间轮23的第4透光孔部30全部变得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分针轮25和时针轮27已偏离。由此,判断出分针轮25位于基准位置(00分位置),为了确认该判断是否正确,转移到后述的分针位置确认处理的步骤S71。
但是,在步骤S44中即使分针轮25旋转360°,在步骤S43中也没有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时,如图14D所示,判断出秒针轮20的第1透光孔部21没有与检测位置P对应,使秒针轮20旋转30步(180°)(步骤S45),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46),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来判断是否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步骤S47)。
此时,在步骤S47中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时,秒针轮20的第1透光孔部21、分钟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时针轮27的第3透光孔部29的某一个的圆形孔、中间轮23的第4透光孔部30,全部变得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秒针20已偏离。此时也判断出分针轮25位于基准位置(00分位置),并转移到后述的分针位置确认处理的步骤S71。
但是,即使在步骤S45中使分针轮20旋转30步(180°),在步骤S47中也没有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时,如图14E所示,假如秒针轮20的第1透光孔部21与检测位置P对应,也判断出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从检测位置P偏离,并且使分针轮25旋转1步(步骤S48)。
然后,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49),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来判断是否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步骤S50)。此时,若没有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则使分针轮25每次旋转1步,然后判断分针轮25是否旋转了360°(步骤S51),重复步骤S48到步骤S5 1的动作,直到分针轮25旋转1周为止。
此时,在步骤S50中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时,秒针轮20的第1透光孔部21、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时针轮27的第3透光孔部29的某一个的圆形孔、中间轮23的第4透光孔部30全部变为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分针轮25已经偏离。此时也判断出分针轮25位于基准位置(00分位置),并且转移到后述的分针位置确认处理的步骤S71。
但是,即使在步骤S51中分针轮25旋转360°,在步骤S50中也没有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时,如图11P所示,假定秒针轮20的第1透光孔部21、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中间轮23的第4透光孔部30与检测位置P对应,也判断出时针轮27的第3透光孔部29的任意一个圆形孔都从检测位置P偏离,时针轮27的第4遮光部29a与检测位置P对应。
此时,首先,由于不知道秒针轮20的第1透光孔部21是否与检测位置P对应,因此使秒针轮20旋转30步(180°)(步骤S52),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53),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来判断是否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步骤S54)。
此时,当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时,秒针轮20的第1透光孔部21、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时针轮27的第3透光孔部29的某一个圆形孔、中间轮23的第4透光孔部30全部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时针轮27的第4遮光部29a未与检测位置P对应,另外秒针轮20已偏离。此时也判断出分针轮25位于基准位置(00分位置),并且转移到后述的分针位置确认处理的步骤S71。
然而,在步骤S54中没有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时,如图11P所示,判断出时针轮27的第4遮光部29a与检测位置P对应,使分针轮25旋转1步(步骤S55),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56),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来判断是否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步骤S57)。此时,若没有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则使分针轮25每次1步地旋转,然后判断分针轮25是否旋转了360°(步骤S58),重复从步骤S55到步骤S57的动作,直到分针轮25旋转1周为止。
在步骤S57中,当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时,秒针轮20的第1透光孔部21、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时针轮27的第3透光孔部29的某一个圆形孔、中间轮23的第4透光孔部30全部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时针轮27的第4遮光部20a没有与检测位置P对应,另外分针轮25已偏离。此时,也判断出分针轮25位于基准位置(00分位置),并且进入后述的分针位置确认处理的步骤S71。
另外,即使在步骤S58中分针轮25旋转360°,在步骤S57中也没有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时,设想时针轮27的第4遮光部29a与检测位置P对应,时针轮27是“11点位置”。为了确认该设想是否正确,使秒针轮20旋转30步(旋转180°)(步骤S59),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60),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来判断是否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步骤S61)。
此时,当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时,秒针轮20的第1透光孔部21、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时针轮27的第3透光孔部29的某一个圆形孔、中间轮23的第4透光孔30全部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时针轮27不是“11点位置”,秒针轮20已偏离。此时,也判断出分针轮25位于基准位置(00分位置),并且转移到后述的分针位置确认处理的步骤S71。
另外,在步骤S61中,当没有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时,确定时针轮27的第4遮光部29a与检测位置P对应,使分针轮25旋转1步(步骤S62),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63),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来判断是否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步骤S64)。
此时,若在步骤S64中没有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则使分针轮25每次1步地旋转,然后判断分针轮25是否旋转了360°(步骤S65),重复从步骤S62到步骤S64的动作,直到分针轮25旋转360°为止。然后,在即使重复从步骤S62到步骤S64为止的动作,在步骤S64中也没有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时,执行通过秒针2的停止位置或蜂鸣音等通知针位置检测错误的错误报知(步骤S66)。另外,在步骤S64中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时,判断为时针轮27是“0点位置”这样的基准位置,分针轮25位于基准位置(00分位置),并转移到后述的分针位置确认处理的步骤S71。
然而,分针位置确认处理如图23所示,从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位置,使分针轮25后退20步(即,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大致完全离开的旋转角度14°以上)(步骤S71),使分针轮25快进6步(步骤S72)。由此消除了在分针轮25和中间轮23的齿轮的啮合中的齿隙,成为从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位置使分针轮25后退了14步的状态。
即,使分针轮25后退了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大致完全离开的旋转角度12°以上的14步。从该后退后的位置再次使分针轮25旋转1步(步骤S73),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74),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来判断是否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步骤S75)。
此时,若在步骤S75中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则重复从步骤S73到步骤S75的动作,直到分针轮25旋转14步(步骤S76)。然后,步骤S75中应该必定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但假如没有检测出光,则执行通过秒针2的停止位置或蜂鸣音等通知针位置检测错误的错误报知(步骤S77)。另外,若在步骤S75中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则确定该检测出光的位置是分针轮25的基准位置(00分位置)(步骤S78)。
此时也不知道秒针轮20是否为基准位置(00秒位置),因此返回秒针位置检测处理的步骤S31,执行到步骤S39为止的秒针位置检测处理,使秒针轮20为基准位置(00分00秒位置),转移到图24所示的时针位置检测处理的步骤S80。在该时针位置检测处理的步骤S80中,秒针轮20和分针轮25位于基准位置,因此使分针轮25旋转360°,使时针轮27旋转30°。然后,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81),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来判断是否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步骤S82)。
此时,每当时针轮27旋转30°时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时,时针轮27的第3透光孔部29的各圆形孔依次与检测位置P对应,时针轮27位于整点位置。因此,返回步骤S80,重复从步骤S80到步骤S82的动作,直到时针轮27的11点位置的第4遮光部29a与检测位置P对应。然后,若在步骤S82中没有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则判断出时针轮27的第4遮光部29a与检测位置P对应,为“11点位置”。
为了确认该判断正确,再使分针轮25旋转360°,使时针轮27旋转30°(步骤S83),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84),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来判断是否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步骤S85)。
此时,若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则确定秒针轮20、分针轮25、时针轮27全部是基准位置(0时00分00秒位置),使秒针2、分针3、时针4与当前时刻一致(步骤S86),使其转移到正常走针,结束该动作流程。此外,在步骤S85中应该必定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但假如没有检测出光,则执行通过秒针2的停止位置或蜂鸣音等通知秒针位置检测错误的错误报知(步骤S87)。
接着,参照图25,说明正常走针时的1点~12点的每个整点的5分钟前、即每个整点的55分,确认秒针2、分针3、时针3的3针是否准确的针位置确认处理。
该针位置确认处理,在除了10点55分、22点55分之外的每个整点的55分,进行检测部13的检测。
即,在每整点的时候也可以,但在每整点时,报时或报警等各种动作重叠,因此,希望在整点的几分钟前进行针确认处理。在这种情况下,时针轮27在12分钟旋转1°,因此即使在整点前后偏离10分钟,第3透光孔部29也未从检测位置P完全离开,因此是可以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状态。
另外,该针位置确认处理是在每个整点的55分进行检测部13的检测,在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情况下,视为时针4是准确的,确认秒针2和分针3是否准确的处理。该针位置确认处理仅能够确认分针3不到1小时的偏差。另外,该针位置确认处理,当经过10秒时,分针轮25旋转1步,与此相伴中间轮23旋转30°,堵塞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因此需要在10秒以内确认秒针2的偏差。
因此,该针位置确认处理,当到达每个整点的55分时开始,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90),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来判断是否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步骤S91),若没有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则判断出至少秒针2、分针3、时针4的某个不准确,转移到所述3针位置检测处理。
另外,若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则判断出秒针轮20的第1透光孔部21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清除到前一次为止的检测部13的未检出次数,将未检出标志设为“0”(步骤S92),使秒针轮20进行1步(6°)的通常旋转来使秒针2进行正常走针(步骤S93),判断秒针轮20是否旋转了2步(12°)(步骤S94)。即,若秒针轮20仅进行了正常走针的1步(6°)旋转,则秒针轮20的圆形孔21a未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完全离开,因此针对秒针轮20的每2步进行检测部13的光检测。
在该步骤S94中,若秒针轮20未旋转2步,则直到秒针轮20进行2步旋转为止,使秒针2进行1步(6°)的正常走针,当秒针轮20旋转2步时,判断秒针2是否是在2秒位置、4秒位置、6秒位置、8秒位置中的某一个(步骤S95)。在该步骤S95中,由于磁场等外部原因,有时第1步进电动机17不会正确地动作,因此引起秒针2不在2秒位置、4秒位置、6秒位置、8秒位置中的任意一个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执行通过秒针2的停止位置或蜂鸣音等通知针位置检测错误的错误报知(步骤S96)。
另外,在步骤S95中,当判断秒针2不受磁场等外部原因影响,而是位于2秒位置、4秒位置、6秒位置、8秒位置中的某一个时,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97),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判断是否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步骤S98)。此时,当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时,秒针轮20的第1透光孔部21的圆形孔21a、第2、第3的各长孔21b、21c的某一个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判断出秒针轮20不准确,转移到所述3针位置检测处理。
另外,在步骤S98中,当没有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时,如图15B所示,判断出秒针轮20的第1~第3的各遮光部21d~21f与检测位置P对应,并且对检测部13的未检出次数进行计数,将未检出标志置位为“1”(步骤S99),判断该未检出次数是否连续了3次(步骤S100)。此时,若未检出次数未连续3次,则返回步骤S93,使秒针2进行正常走针,重复直到步骤S100为止的动作。
另外,在步骤S100中,如从图15B的状态到图15D的状态所示,从每个整点的55分经过6秒时,若未检出次数连续3次,则判断出秒针轮20的第1遮光部21d和第2遮光部21e的某个与检测位置P对应,使秒针轮20进行1步(6°)旋转来使秒针2进行正常走针(步骤S101)。然后,判断秒针轮20接下来是否进行了2步旋转(步骤S102),直到秒针轮20进行2步旋转为止,使秒针2进行正常走针。
然后,当秒针轮20进行了2步旋转时,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103),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判断在从每个整点的55分经过8秒的时刻,是否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步骤S104)。此时,当没有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时,秒针轮20的第2遮光部21e与检测位置P对应,判断出秒针轮20的位置不准确,转移到所述3针位置检测处理。另外,在步骤S104中,如图15E所示,若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则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与秒针轮20的第2长孔21b的一部分对应,由此判断出秒针轮20的旋转位置准确,转移到正常走针,结束该动作流程。
接着,参照图26,说明用于在针位置检测错误连续发生时使3针位置检测处理停止的错误处理。
该错误处理是如下处理:在所述每个整点的55分的针位置确认处理中的步骤S91、步骤S98、步骤S104中转移到3针位置检测处理,在该3针位置检测处理以及针位置确认处理中发生了针位置检测错误时使针位置检测停止,直到下一次的10点55分或22点55分为止。
即,当错误处理开始时,进行步骤S90~步骤S104的针位置确认处理(步骤S110),在步骤S91、步骤S98、步骤S104中转移到3针位置检测处理,在该3针位置检测处理以及针位置确认处理中判断是否发生了针位置检测错误(步骤S111)。在该步骤S111中判断出未发生针位置检测错误时,清空错误计数器,将计数器设为“0”(步骤S112),像通常那样进行每个整点的55分的针位置确认处理(步骤S113)。
另外,在该步骤S111中,当判断出发生了针位置检测错误时,对针位置检测错误进行计数,将计数器“+1”(步骤S114),判断针位置检测错误是否连续发生了预定的次数(在该实施方式中是3次)(步骤S115)。此时,若针位置检测错误未连续发生3次则返回步骤S110,重复上述动作,直到针位置检测错误连续3次为止。
然后,在步骤S115中判断出针位置检测错误连续发生了3次时,在将针位置检测错误的内容记录在RAM37中后,以到预定的时间(在该实施方式中为10点55分)为止的时间,停止图25的步骤S90~步骤S104的针位置确认处理、即针位置检测处理(步骤S116),在根据按钮开关SW的操作修正了针位置后,再次进行自动修正(步骤S117),结束该错误处理。
接着,参照图27,说明显示针位置检测错误的错误显示。
该错误显示,在通常的走针模式的状态下,通过同时操作设置在腕表壳TK的侧面的多个按钮开关SW(参照图17)中的3个按钮开关SW,选择错误显示模式,在该错误显示模式时,显示记录在RAM37中的针位置检测错误的内容。在该错误显示模式中如图27所示,对各种错误赋予号码,根据该号码使秒针2停止在预定的位置,由此表示针位置检测错误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在针位置检测错误的内容中有错误值:0号~8号、D号、E号。
例如,错误值:0号,是正确检测出针位置的情况,在该错误值:0号时,使秒针2停止在55秒的位置。另外,错误值:1号,是在图23的分针位置确认处理中,有时分针3不是正规的位置而在前进12步的地方错误地进行判断,在再次使分针3后退来进行确认的步骤S73~步骤S77的各区间E1中,在使分针3后退14步后每次前进1步,即使前进14步也没有检测出光的情况下的针位置检测错误(步骤S77)。该错误值:1号时,使秒针2停止在3秒的位置。
错误值:2号,是在图21的3针位置检测处理中,秒针2以60步为1周,在确认每2步地连续4次没有检测出光的部位为1个部位的步骤S31~步骤S36的区间E2中,即使秒针2走针60步也连续4次没有检测出光的情况下的针位置检测错误。该错误值:2号时,使秒针2停止在6秒位置。
错误值:3号,是在图24的3针位置检测处理中,以30°间隔存在11个时针轮27的第3透光孔部29,在每当分针3旋转360°时确认在该第3透光孔部29检测出光的步骤S80~步骤S85的区间E3中,12次连续检测出光的情况下的针位置检测错误(步骤S87)。该错误值:3号时,使秒针停止在9秒位置。
错误值:4号,是在图22的3针位置检测处理中在步骤S41~步骤S51的区间E4时在RAM37上设置的标志A、和在图22的3针位置检测处理中在步骤S52~步骤S66的区间E5时在RAM37上设置的标志B,分别在被设置在RAM37上的状态下,在3针位置检测处理中在图21的步骤S39中没有检测出光而到达图22的步骤S41的区间E6的针位置检测错误。该错误值:4号时,使秒针2停止在12秒位置。
错误值:5号,是在图25的正常走针时的每个整点的55分的针位置确认处理中,在确认秒针2是否进行了2步走针的步骤S93~步骤S98的区间E7中,尽管向第1驱动系统11的第1步进电动机17输出脉冲时的输出端子已被确定,但由于磁场等外部原因第1步进电动机17不正确地动作时的针位置检测错误(步骤S96)。该错误值:5号时,使秒针2停止在15秒位置。
错误值:6号,是在图22的3针位置检测处理中的步骤S52~步骤S66的区间E5中,在11次连续检测出光后接下来没有检测出光的情况下的针位置检测错误(步骤S66)。该错误值:6号时,使秒针2停止在18秒位置。错误值:7号,是在图21~图24的3针位置检测处理以及图25的每个整点的55分的针位置确认处理中1次也没有检测出光的情况下,秒针2、分针3、时针4中的某一个卡住而无法走针的状态、或者设备损坏的状态时的针位置检测错误。该错误值:7号时,使秒针2停止在21秒位置。
错误值:8号,是在图21~图24的3针位置检测处理以及图25的每个整点的55的针位置确认处理中1次也没有检测出光的状态下,产生针位置检测错误而成为1点00分00秒的情况下的针位置检测错误。该错误值:8号时,使秒针2停止在24秒位置。该错误值:1号~8号,是齿轮系统所导致的针位置检测错误。
错误值:D号,是检测部13的针位置检测错误,是发光元件31和受光元件32中的某一个损坏而无法检测出光的情况。该错误值:D号时,使秒针2停止在39秒位置。错误值:E号,是电路基板上的针位置检测错误,是由于LSI等的CPU35的损坏或电子部件的焊接不良而无法检测出针位置的情况。该错误值:E号时,使秒针2停止在42秒位置。该错误值:D号、E号,是电路系统所导致的针位置检测错误。
接着,参照图28,说明腕表被置于昏暗场所而不使用的非使用时的针控制处理。
当该针停止处理开始时,通过判断太阳能电池板9是否接受外部光而正在进行发电,来判定腕表壳1的外部是否是昏暗状态(步骤S120)。此时,在判定为太阳能电池板9接受外部光,腕表壳1的外部不是昏暗状态时,判断出正在使用腕表,进行正常走针(步骤S121)。
另外,当太阳能电池板9不接受外部光,判定为外部是昏暗状态时,判断是否是从22点00分到5点50分之间的时间段(步骤S122)。此时,若不是从22点00分到5点50分之间的时间段,则判断出正在使用腕表,进行正常走针(步骤S121)。并且,若是从22点00分到5点50分之间的时间段,则每隔预定时间、例如10分钟判断太阳能电池板9是否接受外部光而进行发电,判断昏暗状态是否持续了预先决定的预定时间、例如大约61分钟~70分钟以上(步骤S123)。
此时,若昏暗状态未持续大约61分钟~70分钟以上,则判断出正在使用腕表,而进行正常走针(步骤S121)。另外,若昏暗状态持续大约61分钟~70分钟以上,则判断为未使用腕表的休眠状态(步骤S124)。在该休眠状态下,仅使秒针2走针到基准位置(00秒位置)然后停止,使分钟3以及时针4进行正常走针。然后,在该休眠状态下,判断太阳能电池板9是否持续6天~7天左右未接受外部光、昏暗状态持续(步骤S125)。
此时,若太阳能电池板9在6天~7天左右的期间接受外部光,昏暗状态未持续,则判断为休眠状态而返回步骤S124,重复上述动作。另外,在判断出太阳能电池板9持续6天~7天左右不接受外部光、昏暗状态持续的情况下,判断为长时间不使用腕表,判断是直到开始使用腕表为止长时间停止走针的完全休眠状态(步骤S126)。在该完全休眠状态下,使秒针2、分针3、时针43针全部走针到基准位置(00时00分00秒位置)然后停止。
接着,参照图29,说明腕表壳1的外部为昏暗状态下的每个整点的针位置检测处理。
当该针位置检测处理开始时,判断是否是每个整点5分钟前(步骤S130)。此时,若不是每个整点的5分钟前,则不进行针位置检测处理地结束该动作流程,若是整点的5分钟前,则判断是否是昏暗状态长时间持续的完全休眠状态(步骤S131)。
此时,若是完全休眠状态,则不进行针位置检测处理地结束该动作流程,若不是完全休眠状态,则判断是否是在从22点到5时50分的期间昏暗状态持续61分钟~70分钟左右的情况下的休眠状态(步骤S132)。在该步骤S132中,若不是休眠状态,则判断为正常走针状态,进行每个整点的5分钟前的针位置检测(图25)(步骤S133),结束该动作流程。
另外,在该步骤S132中,在判断出是休眠状态的情况下,使秒针2走针到基准位置(00秒位置)然后停止(步骤S134)。在该状态下,当到达整点的5分钟前时,使分针3、时针4走针来进行针位置检测(步骤S135)。在该步骤S135中,秒针2停止在基准位置(00秒位置),因此仅使分针3以及时针4走针来进行针位置检测,若针位置正确,则结束该动作流程,若无法检测出针位置,则进入完全修正,结束该动作流程。
接着,参照图30,说明在腕表壳1的外部为昏暗状态下无法检测出针位置的情况下的错误处理。
当该错误处理开始时,判断是否是每个整点的5分钟前(步骤S140),若不是每个整点的5分钟前,则不进行针位置检测处理地结束该动作流程,若是每个整点的5分钟前,则判断是否是预定时刻或经过了预定天数(步骤S141)。
在该步骤S141中,判断是否是10点55分或22点55分的预定时刻、或者是否经过了3天或7天的预定天数,当是10点55分或22点55分时、或者经过了3天或7天时,将错误计数器A清除(步骤S142),判断是否是昏暗状态长时间持续的完全休眠状态(步骤S143)。另外,在步骤S141中,当不是10点55分或22点55分时、或者未经过3天或7天时,前进到步骤S143,判断是否是完全休眠状态。
在该步骤S143中,在太阳能电池板9持续6天~7天左右未接受外部光,昏暗状态长时间持续的情况下,判断为未使用腕表,判断出是完全休眠状态,使秒针2、分针3、时针4这3个针全部走针到基准位置(0时00分00秒位置)然后停止,结束该动作流程。另外,在该步骤S143中,若太阳能电池板9在6天~7天左右的期间接受外部光,昏暗状态未持续,则判断出不是完全休眠状态,判断是否是休眠状态(步骤S144)。
在该步骤S144中,在从22点00分到5点50分的时间段,每10分钟判断太阳能电池板9是否在61分钟~70分钟左右的期间接受外部光,在昏暗状态未持续61分钟~70分钟的情况下,判断出在使用腕表,进行每个整点的5分钟前的通常的针位置检测处理(步骤S145),并结束该动作流程。另外,若昏暗状态持续了61分钟~70分钟左右以上,则判断为休眠状态,仅使秒针2走针到基准位置(00秒位置)然后停止,使分针3以及时针4进行正常走针,判断错误计数器A是否在预定次数以上,例如3次以上(步骤S146)。
在该步骤S146中,若错误计数器A在预定次数以上,则使秒针2、分针3、时针4走针到基准位置然后停止,不进行每个整点的5分钟前的针位置检测地结束该动作流程。另外,在步骤S146中,若错误计数器A不在预定次数以上,则使秒针2、分针3、时针4走针来进行整点的5分钟前的针位置检测(步骤S147)。在该步骤S147中,若无法检测出针位置,则进行完全修正,判断针位置是否有问题(步骤S148)。在该步骤S148中,若针位置正确、没有问题,则结束该动作流程。另外,在步骤S148中,若无法检测出针位置、存在问题,则成为针位置检测错误,在错误计数器A上加“1”(步骤S149),并且结束该动作流程。
该针位置检测装置,作为解除休眠状态以及完全休眠状态的休眠解除单元而具备太阳能电池板9或按钮开关SW,通过由太阳能电池板9接受外部光来发电,判定出腕表壳1的外部不是昏暗状态,解除休眠状态以及完全休眠状态,或者在操作了按钮开关SW时,也判断出在使用腕表,解除休眠状态以及完全休眠状态。
于是,根据该指针式腕表中的针位置检测装置,在通过作为明暗判定单元的太阳能电池板9判定为腕表壳1的外部是昏暗状态,该昏暗状态持续了预先决定的预定时间例如61分钟~70分钟的期间时,通过昏暗状态检测单元(CPU35、步骤S120~步骤S124)来判断出是未使用腕表的休眠状态,在判断出是该休眠状态时,通过针移动停止控制单元(CPU35、步骤S124~步骤S135)的控制,在秒针2、分针3、时针4中至少使秒针2走针到基准位置(00秒位置)然后停止,在该状态下通过针位置检测单元(CPU35、步骤S35~步骤S87)检测分针3、时针4的位置,由此可以在不使用腕表时简化针位置检测,防止针位置检测引起的电池的消耗。
在这种情况下,针位置检测单元(CPU35、步骤S35~步骤S87),在通过针移动停止控制单元(CPU35、步骤S124~步骤S135)的控制使秒针2停止在基准位置(00秒位置)的状态时,通过每隔预定时间、例如在整点的5分钟前检测分针3以及时针4的位置,也可以在不使用腕表的休眠状态下始终使分针3以及时针4正确地走针,由此,在解除休眠状态时,可以使秒针2迅速走针到当前时刻来得知准确的当前时刻。
另外,根据该针位置检测装置,具备针位置检测停止控制单元(步骤S140步骤S149),其在通过针移动停止控制单元(CPU35、步骤S124~步骤S135)的控制使秒针2停止在基准位置的状态下,在通过针位置检测单元无法检测出秒针2、分针3、时针4的各位置的情况下,若该无法检出的次数连续了预定的次数、例如3次,则使针位置检测单元的针位置的检测停止,直到预定的时刻例如10点55分或22点55分、或者经过3天或7天为止的停止时间。由此,在无法检测出针位置时,不必无谓地将针位置的检测处理重复多次,因此,也可以防止针位置检测所引起的电池的消耗。
另外,根据该针位置检测装置,具备长期针移动停止控制单元(CPU35、步骤S140~步骤S149),其在通过昏暗状态检测单元(CPU35、步骤S120~步骤S124)判断出是昏暗状态后,若该昏暗状态持续几天、例如6天~7天的期间,则判断出腕表为长期不使用的完全休眠状态,使秒针2、分针3、时针4全部走针到基准位置(0时00分00秒位置)然后停止,直到开始使用腕表为止。因此,当长时间不使用腕表时,可以大幅度地防止电池的消耗。
而且,根据该针位置检测装置,具备针停止解除单元(太阳能电池板9或按钮开关SW),其将通过针移动停止控制单元(CPU35、步骤S124~步骤S135)的控制而停止的秒针2、或者通过长期针移动停止控制单元(CPU35、步骤S140~步骤S149)的控制而停止的秒针2、分针3、时针4的全部指针从停止状态解除。由此,在开始使用腕表时,可以简单且迅速地解除指针的停止状态。
例如,在将腕表戴在手腕上移动到明亮的地方时,太阳能电池板9接受外部光而发电,由此判断出正在使用腕表,可以迅速地解除秒针2、分针3、时针4的停止状态来使秒针2、分针3、时针4走针。另外,当操作按钮开关SW时,判断出正在使用腕表,可以迅速地解除秒针2、分针3、时针4的停止状态来使秒针2、时针3、分针4走针。
(第1变形例)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描述了具备分针位置检测单元的情况,该分针位置检测单元中,分针轮25每次旋转1步,第2透光孔部28的1个圆形孔和中间轮23的第4透光孔部30的1个圆形孔对应,从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位置使分针轮25后退20步,从该后退后的位置将分针轮25快进6步,最终成为后退了14步的状态,从该状态的位置再次使分针轮25每次1步地旋转,将最初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位置确定为分针轮25的基准位置。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像例如图31所示的第1变形例的分针位置检测单元那样来构成。
即,该第1变形例的分针位置检测单元如图31所示,当该处理动作开始时,将已经计数的分针轮25的步数清除,将计数器设为“0”(S=0)(步骤S150),使分针轮25旋转1步(1°)(步骤S151),通过计数器对该分针轮25的步数进行计数(S=S+1)(步骤S152),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153),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来判断是否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步骤S154),若未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则重复从步骤S151到步骤S154的动作,直到分针轮25旋转360°(旋转1周的1小时的量)为止(步骤S155)。
此时,如果即使分针轮25旋转360°(旋转1周的1小时的量),也未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则判断出秒针轮20的第1透光孔部21没有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使秒针轮20旋转30步(180°),使秒针轮20的第1透光孔部21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步骤S156),返回步骤S150,将已经计数的分针轮25的步数清除,将计数器设为“0”,再次使分针轮25每次1步地旋转,重复从步骤S151到步骤S155的动作,直到旋转360°(旋转1周的1小时的量)为止。
然后,当在步骤S154中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时,判断出分针轮25是基准位置(00分位置),将此前计数的分针轮25的步数记录在RAM37中,判断该记录的步数是否在预定的步数、即12步以内(S≤12)(步骤S157)。即分针轮25在前进12步时,第2透光孔部28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大致完全离开,但由于组装精度等制作上的误差,会导致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
因此,若在步骤S154中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时的分针轮25的步数在12步以内,则需要确认分针轮25在基准位置的判断是否正确,从步骤S154中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位置将分针轮25后退12步以上(12°以上)(步骤S158),将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完全离开。从该后退后的位置使分针轮25再次旋转1步(步骤S159),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160),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来判断是否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步骤S161)。
然后,若在步骤S161中未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则重复从步骤S158到步骤S161的动作,直到分针轮25旋转12步以上为止(步骤S162)。此时,若在步骤S162中分针轮25旋转12步,则在步骤S161中应该必定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但假如未检测出光,则执行通过秒针2的停止位置或蜂鸣音等通知针位置检测错误的错误报知(步骤S163)。另外,若在步骤S161中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则确定该检测出光的位置是分针轮25的基准位置(00分位置)(步骤S164),结束该分针位置检测处理。
然而,在步骤S157中判断出分针轮25的步数在预定步数以上、即12步以上时,中间轮23旋转1周以上,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旋转移动12°以上之后,中间轮23的第4透光孔部30和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因此从图11A的状态通过了图11M的状态,即使存在组装精度等制作上的误差也不受其影响,因此省略上述从步骤S158到步骤S163的分针位置确认处理,在步骤S164中将步骤S154中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位置确定为基准位置(00分位置),结束该分针位置检测处理。
于是,根据该第1变形例的针位置检测装置,具备:对分针轮25每次1步地旋转时的步数进行计数的计数单元(CPU35、步骤S152);存储分针轮25每次1步地旋转,通过作为透光孔部检测单元的检测部13检测出光时的分针轮25的步数的存储单元(RAM37);即使分针轮25旋转1周也未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时,将计数单元复位的复位单元(CPU35、步骤S150)。由此,在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未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秒针轮20堵塞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时,可以通过复位单元将计数单元的计数清除而复位,因此可以通过计数单元准确地对分针轮25的步数进行计数,将该计数值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由此可以判断该存储单元中存储的计数值是否是预定步数。
在这种情况下,还具备分针位置判断单元(CPU35、步骤S157),其当存储单元(RAM37)中存储的分针轮25的步数在预定步数(12步)以上时,省略分针后退单元以及分针位置确定单元的各处理,将已经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光的位置判断为分针轮25的基准位置。由此,当判断出RAM37中存储的分针轮25的步数在预定步数以上、即12步以上时,中间轮23旋转1周以上,并且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转移12°以上之后,中间轮23的第4透光孔部30和分针轮25的第2透光孔部28变得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因此,即使省略不必要的分针轮25的确认操作、即分针后退单元以及分针位置确定单元的各处理(步骤S158~步骤S163),也可以准确地确定分针轮25的基准位置。
(第2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描述了在秒针轮20上,将第1透光孔部21的第1、第2长孔21b、21c分别圆弧状地形成为连续长孔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例如图32所示的第2变形例那样来构成。
即,该第2变形例的秒针轮20如图32所示,成为将第1透光孔部21的第1长孔21b分割为两个长孔240a、240b,同时将第2长孔21c也分割为两个长孔241a、241b的结构。
在这种情况下,第1长孔21b中的与圆形孔21a相邻的长孔240a,以圆形孔21a为基准,以48°~96°左右的间隔、即圆形孔21a的5倍左右(相对于圆周的60°左右的宽度)的长度被设置,第1长孔21b中的位于圆形孔21a的相反侧的长孔240b,以圆形孔21a为基准,以120°~168°左右的间隔、即圆形孔21a的5倍左右(相对于圆周的60°左右的宽度)的长度被设置。在该第1长孔21b的两个长孔240a、240b间设置了第5遮光部242,将该第5遮光部242设置成与位于其对角线上的第2长孔21c的长孔241a的一部分对应。
另外,第2长孔21c中的与圆形孔21a相邻的长孔241a,以圆形孔21a为基准,以60°~96°左右的间隔、即圆形孔21a的4倍左右(相对于圆周的48°左右的宽度)的长度被设置,第2长孔12c中的位于圆形孔21a的相反侧的长孔241b,以圆形孔21a为基准,以120°~168°左右的间隔、即圆形孔21a的5倍左右(相对于圆周的60°左右的宽度)的长度被设置。在该第2长孔21c的两个长孔241a、241b间设置了第6遮光部243,将该第6遮光部243设置成与位于其对角线上的第1长孔21b的长孔240a的一部分对应。
而且,在基准位置的圆形孔21a和与其相邻的第1长孔21b的长孔240a之间,与前文所述实施方式同样地,设置了第1遮光部21d,在基准位置的圆形孔21a和与其相邻的第2长孔21c的长孔241a之间,也与前文所述实施方式同样地,设置了第2遮光部21e,而且,在位于圆形孔21a的对角线上的第1长孔21b的长孔240b和第2长孔21c的长孔241b之间,也与前文所述的实施方式同样地设置了第3遮光部21f。
在这种情况下,第1遮光部21d也以圆形孔21a为基准,以48°左右的间隔、即圆形孔21a的3倍左右(相对于圆周的36°左右的宽度)的间隔被设置,与位于其对角线上的第2长孔21c的长孔241b对应地来构成。另外,第2遮光部21e,以圆形孔21a为基准,以60°左右的间隔、即圆形孔21a的4倍左右(相对于圆周的48°左右的宽度)的间隔被设置,与位于其对角线上的第1长孔21b的长孔240b对应地来构成。第3、第5、第6的各遮光部21f、242、243,以与圆形孔21a大致相同的大小来设置,与位于其对角线上的圆形孔21a、第2长孔21c的长孔241a、第1长孔21b的长孔240a分别对应地来构成。
在这种秒针轮20中,在第1~第3、第5、第6的各遮光部21d~21f、242、243的某一个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的状态下,当使秒针轮20旋转30步(180°)时,也必定构成为第1透光孔部21的圆形孔21a、第1长孔21b的两个长孔240a、240b、第2长孔21c的两个长孔241a、241b的某一个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因此,除了有和前文所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以外,由于特别将第1长孔21b分割为两个长孔240a、240b,同时将第2长孔21c也分割为两个长孔241a、241b,在该分割成的两个长孔240a、240b之间以及长孔241a、241b之间分别设置了第5、第6遮光部42、43,因此,与前文所述的实施方式相比,可以进一步提高秒针轮20的强度。
(第3变形例)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第2变形例中,描述了第1透光孔部21的第1长孔21b和基准位置的圆形孔21a的间隔、即第1遮光部21d,以圆形孔21a为基准设定成48°左右的间隔、即圆形孔21a的3倍左右(相对于圆周的36°左右的宽度),并且第1透光孔部21的第2长孔21c和基准位置的圆形孔21a的间隔、即第2遮光部21e,以圆形孔21a为基准设定成60°左右的间隔、即圆形孔21a的4倍左右(相对于圆周的48°左右的宽度)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如图33所示的第3变形例那样来构成。
即,该第3变形例如图33所示,成为以下结构:第1透光孔部21的第1长孔21b和基准位置的圆形孔21a的间隔、即第1遮光部21d,以圆形孔21a为基准设定成36°左右的间隔、即圆形孔21a的2倍左右(相对于圆周的24°左右的宽度),并且第1透光孔部21的第2长孔21c和基准位置的圆形孔21a的间隔、即第2遮光部21e,以圆形孔21a为基准设定成48°左右的间隔、即圆形孔21a的3倍左右(相对于圆周的36°左右的宽度)。
在这种情况下,第1长孔21b与第2变形例同样地被分割为两个长孔240a、240b,其间设置了第5遮光部242。该第1长孔21b中的与圆形孔21a相邻的长孔240a,以圆形孔21a为基准,以36°~96°左右的间隔、即与第2变形例相比向圆形孔21a侧长出一个圆形孔21a的大小来形成。
另外,第2长孔21c与第2变形例2同样地被分割为两个长孔241a、241b,其间设置了第6遮光部243。该第2长孔21c的中与圆形孔21a相邻的长孔241a,以圆形孔21a为基准,以264°~312°左右的间隔、即与第2变形例相比向圆形孔21a侧长出一个圆形孔21a的大小来构成。
在这种情况下,位于第1透光孔部21的第1长孔21b和基准位置的圆形孔21a之间的第1遮光部21d,也构成为与位于其对角线上的第2长孔21c的长孔241b对应。另外,位于第1透光孔部21的第2长孔21c和基准位置的圆形孔21a之间的第2遮光部21e,也构成为与位于其对角线上的第1长孔21b的长孔240b对应。而且,第3、第5、第6的各遮光部21f、242、243,也构成为与位于其对角线上的圆形孔21a、第2长孔21c的长孔241a、第1长孔21b的长孔240a分别对应。
在这种秒针轮20中,在第1~第3、第5、第6的各遮光部21d~21f、242、243的某一个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的状态下,当使秒针轮20旋转30步(180°)时,也构成为第1透光孔部21的圆形孔21a、第1长孔21b的两个长孔240a、240b、第2长孔21c的两个长孔241a、241b的某一个必定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因此,除了与前文所述的实施方式以及第1变形例相同的作用效果以外,还具有以下作用效果。
即,第1透光孔部21的第1长孔21b和基准位置的圆形孔21a之间的第1遮光部21d,以圆形孔21a为基准,以36°左右的间隔、即圆形孔21a的2倍左右(相对于圆周的24°左右的宽度)来构成,由此,当秒针轮20每次1步(6°)地旋转,秒针2进行正常走针时,当秒针轮20旋转4步(24°)时,第1遮光部21d通过检测位置P,在接下来的2步旋转(第6秒)中可以使第1长孔21b的长孔240a的一部分与检测位置P对应,由此可以在6秒中确认秒针轮20的旋转位置。因此,若是不到1小时的对针,与前文所述的实施方式相比,可以更加迅速地确认正常走针时秒针2的针位置是否准确。
另外,第1透光孔部21的第2长孔21c和基准位置的圆形孔21a之间的第2遮光部21e,以圆形孔21a为基准,以48°左右的间隔、即圆形孔21a的3倍左右(相对于圆周的36°左右的宽度)来形成,由此当对与第2遮光部21e对应的检测部13的未检出状态计数时,通过使秒针轮20每次2步(12°)地旋转,在未检出状态连续了3次后,可以判断接下来由检测部13检测出圆形孔21a的位置是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00秒位置),由此,与前文所述的实施方式相比,可以更迅速地检测出秒针2的基准位置,可以更进一步提高检测速度。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第1~第3的各变形例中,描述了在从针位置检测错误的次数连续3次的开始时刻起,一直到接下来到达的特定整点即11时的几分钟前、即10点55分为止的时间,通过针位置检测停止单元使秒针2、分针3、时针4的各位置检测停止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在从针位置检测错误的次数连续了预定的次数即3次的开始时刻起,一直到进入不使用腕表的休眠状态为止的时间,通过针位置检测停止单元,使秒针2、分针3、时针4的各位置检测停止。根据如此构成,与实施方式同样,可以大幅度防止电池的消耗。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各变形例中,描述了在正常走针时检测出针位置的时刻为每个整点的55分的情况,但不需要一定是每个整点的55分,只要在每个整点的几分钟前即可,例如可以是每个整点的50分~59分。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各变形例中,说明了在秒针轮20、分针轮25、时针轮27上分别设置的第1~第3的各透光孔部21、28、29的形状为圆形形状的情况,但也可以是方形、梯形、多角形等其它形状。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各变形例中,描述了应用于指针式腕表的情况,但不需要一定腕表,例如可以应用于旅行表、闹钟、座钟、挂钟等各种指针式钟表。

Claims (10)

1.一种针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光检测单元(13),其检测相对于分别安装了指针(2、3、4)的多个指针轮(20、25、27)的各透光孔部(21、28、29)的光的透过、非透过;
针位置检测单元(35、S35~S87),其根据由该光检测单元检测出的光的透过、非透过的状态,检测所述指针的位置;
明暗判定单元(9),其判定外部是否是昏暗状态;
昏暗状态检测单元(35、S120~S124),其在通过该明暗判定单元判定出外部是昏暗状态后,判断该昏暗状态是否持续了预定的时间;以及
针移动停止控制单元(35、S124~S135),其进行控制,以便在通过该昏暗状态检测单元判断出昏暗状态持续了预定的时间时,使所述多个指针中的至少特定的指针(2)走针到基准位置然后停止,在该停止状态下每到预定的时刻通过所述针位置检测单元检测所述多个指针(3、4)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针位置检测停止控制单元(35、S140~S149),其在通过所述针移动停止控制单元(35、S124~S135)的控制使所述特定的指针(2)停止在所述基准位置的状态下,无法通过所述针位置检测单元(35、S35~S87)检测出所述多个指针的位置的情况下,当该无法检测出的次数连续了预定的次数时,使通过所述针位置检测单元进行的所述指针的位置检测停止到预定的时刻为止的停止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长期针移动停止控制单元(35、S140~S149),其在通过所述昏暗状态检测单元(35、S120~S124)判断出是昏暗状态后,该昏暗状态持续了比所述预定的时间长的期间的情况下,使所述多个指针全部走针到所述基准位置然后长期间停止,直到开始使用为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针是秒针(2)、分针(3)、时针(4)这3个针,所述指针轮是安装了所述秒针的秒针轮(20)、安装了所述分针的分针轮(25)、安装了所述时针的时针轮(27),
所述针移动停止控制单元(35、S124~S135),当通过所述昏暗状态检测单元(35、S120~S124)判断出昏暗状态持续了所述预定时间时,仅使所述秒针(2)走针到所述基准位置然后停止,
所述长期针移动停止控制单元(35、S140~S149),当通过所述昏暗状态检测单元检测出是昏暗状态后,判断出该昏暗状态持续了比预定的时间长的期间时,使所述秒针、所述分针、所述时针这3个针全部走针到所述基准位置然后停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针停止解除单元(9、SW),其将通过所述针移动停止控制单元(35、S124~S135)的控制而停止的所述特定的指针(2)、或通过所述长期针移动停止控制单元(35、S140~S149)的控制而停止的所述全部指针(2、3、4),从停止状态解除。
6.一种针位置检测装置中使用的针位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
光检测步骤(S1~S4),检测相对于分别安装了指针(2、3、4)的多个指针轮(20、25、27)的各透光孔部(21、28、29)的光的透过、非透过;
针位置检测步骤(S35~S87),根据由该光检测步骤检测出的光的透过、非透过的状态,检测所述指针的位置;
明暗判定步骤(S120),判定外部是否是昏暗状态;
昏暗状态检测步骤(S120~S124),在通过该明暗判定步骤判定出外部是昏暗状态后,判断该昏暗状态是否持续了预定的时间;以及
针移动停止控制步骤(S124~S135),进行控制,以便在通过该昏暗状态检测步骤判断出昏暗的状态持续了预定的时间时,使所述多个指针中的至少特定的指针(2)走针到基准位置然后停止,在该停止状态下每到预定的时刻通过所述针位置检测步骤检测所述多个指针(3、4)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针位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备针位置检测停止控制步骤(S140~S149),在通过所述针移动停止控制步骤(S124~S135)的控制使所述特定的指针(2)停止在所述基准位置的状态下,无法通过所述针位置检测步骤(S35~S87)检测出所述多个指针的位置的情况下,当该无法检测出的次数连续了预定的次数时,使通过所述针位置检测步骤进行的所述指针的位置检测停止到预定的时刻为止的停止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针位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备长期针移动停止控制步骤(S140~S149),在通过所述昏暗状态检测步骤(S120~S124)判断出是昏暗状态后,该昏暗的状态持续了比所述预定的时间长的期间的情况下,使所述多个指针全部走针到所述基准位置然后长期间停止,直到开始使用为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针位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针是秒针(2)、分针(3)、时针(4)这3个针,所述指针轮是安装了所述秒针的秒针轮(20)、安装了所述分针的分针轮(25)、安装了所述时针的时针轮(27),
所述针移动停止控制步骤(S124~S135),当通过所述昏暗状态检测步骤(S120~S124)判断出昏暗状态持续了所述预定时间时,仅使所述秒针(2)走针到所述基准位置然后停止,
所述长期针移动停止控制步骤(S140~S149),当通过所述昏暗状态检测步骤检测出是昏暗状态后,判断出该昏暗状态持续了比预定的时间长的期间时,使所述秒针、所述分针、所述时针这3个针全部走针到所述基准位置然后停止。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针位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备针停止解除步骤(9、SW),将通过所述针移动停止控制步骤(S124~S135)的控制而停止的所述特定的指针(2)、或通过所述长期针移动停止控制步骤(S140~S149)的控制而停止的所述全部指针(2、3、4)从停止状态解除。
CN2009102031179A 2008-05-28 2009-05-27 针位置检测装置以及针位置控制方法 Active CN1015929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39127 2008-05-28
JP2008139127A JP4623140B2 (ja) 2008-05-28 2008-05-28 針位置検出装置および針位置検出制御方法
JP2008139127 2008-05-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92916A true CN101592916A (zh) 2009-12-02
CN101592916B CN101592916B (zh) 2011-08-24

Family

ID=41136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031179A Active CN101592916B (zh) 2008-05-28 2009-05-27 针位置检测装置以及针位置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023364B2 (zh)
EP (1) EP2128720B1 (zh)
JP (1) JP4623140B2 (zh)
CN (1) CN10159291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13243A (zh) * 2012-07-18 2015-07-29 Eta瑞士钟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管理电子装置的改进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2008004039D1 (de) * 2007-09-28 2011-02-03 Casio Computer Co Ltd Zeigerpositionserkennungsgerät und Vorrichtung mit diesem Gerät
JP4596002B2 (ja) * 2007-12-25 2010-12-0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針位置検出装置および針位置検出方法
JP4730397B2 (ja) * 2008-05-30 2011-07-20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針位置検出装置
JP4947180B2 (ja) * 2010-04-12 2012-06-0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電子時計
EP2548085B1 (en) * 2011-06-01 2019-09-18 Fung, Wai Tong Analog quartz timepiece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time-correction of the same
EP2560055B1 (fr) * 2011-08-17 2018-05-02 ETA SA Manufacture Horlogère Suisse Préréglage d'ébat de mobile horloger
US11175747B2 (en) * 2013-02-04 2021-11-16 Pixart Imaging Inc. Optical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US9798458B2 (en) 2013-10-02 2017-10-24 The Joan and Irwin Jacobs Technion-Cornell Innovation Institute Methods, systems, and apparatuses for accurate measurement and real-time feedback of solar ultraviolet exposure
WO2015051013A1 (en) * 2013-10-02 2015-04-09 The Joan & Irwin Jacobs Technion-Cornell Innovation Institute (Jacobs Institute) A wearable system and method to measure and monitor ultraviolet, visible light, and infrared radia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personalized medical recommendations, prevent diseases, and improve disease management
US9880052B2 (en) 2013-10-02 2018-01-30 The Joan and Irwin Jacobs Technion-Cornell Innovation Institute Methods, systems, and apparatuses for accurate measurement and real-time feedback of solar ultraviolet exposure
JP6370882B2 (ja) * 2014-04-01 2018-08-08 シチズン時計株式会社 時計
JP2016206057A (ja) * 2015-04-24 2016-12-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子時計
JP6546036B2 (ja) * 2015-08-21 2019-07-17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ムーブメントおよび電子時計
US10527491B2 (en) 2015-08-25 2020-01-07 The Joan and Irwin Jacobs Technion-Cornell Innovation Institute Methods, systems, and apparatuses for accurate measurement and real-time feedback of solar ultraviolet exposure
US10739253B2 (en) 2016-06-07 2020-08-11 Youv Labs, Inc. Methods,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calibrating light sensing devices
USD829112S1 (en) 2016-08-25 2018-09-25 The Joan and Irwin Jacobs Technion-Cornell Innovation Institute Sensing device
US11029764B2 (en) * 2018-06-12 2021-06-08 Pixart Imaging Inc. Optical detection device and related turntable watch
JP7099242B2 (ja) * 2018-10-16 2022-07-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子時計、電子時計の制御回路及び針位置検出方法
US10876886B2 (en) 2018-10-19 2020-12-29 Youv Labs, Inc. Methods, systems, and apparatuses for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health relevant UV exposure from sunlight
JP6821777B2 (ja) * 2019-12-17 2021-01-27 シチズン時計株式会社 電子時計
JP7494472B2 (ja) * 2020-01-21 2024-06-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子時計および電子時計の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58753A (en) 1981-03-16 1982-11-09 Rockwel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High resolution shaft position encoder
DE3510861C2 (de) 1984-11-09 1986-09-25 Gebrüder Junghans GmbH, 7230 Schramberg Anzeigestellungs-Detektionseinrichtung für eine Uhr, insbesondere eine Funkuhr
CN2100604U (zh) * 1991-06-04 1992-04-01 李平友 串联式指针位置检测装置
JP2564739B2 (ja) 1992-09-08 1996-12-18 株式会社精工舎 時 計
JP2648079B2 (ja) 1993-01-26 1997-08-27 リズム時計工業株式会社 電波修正時計
US5640007A (en) 1995-06-21 1997-06-17 Limitorque Corporation Optical encoder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encoder wheels
JPH09166671A (ja) 1995-09-28 1997-06-24 Helmut Hechinger Gmbh & Co 時計針の位置決め装置
CN1133867C (zh) * 1996-05-24 2004-01-0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位置检测装置、位置检测方法、计时装置及电子机器
JP3328518B2 (ja) 1996-11-06 2002-09-24 セイコークロック株式会社 時計機械体
JP3514644B2 (ja) 1998-11-30 2004-03-31 リズム時計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修正時計
JP3721888B2 (ja) * 1998-12-04 2005-11-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携帯用電子機器および携帯用電子機器の制御方法
JP3551861B2 (ja) * 1998-12-11 2004-08-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計時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3481878B2 (ja) 1999-02-25 2003-12-22 リズム時計工業株式会社 時刻信号中継装置および時刻修正システム
US6414908B1 (en) * 2000-08-21 2002-07-02 Seiko Instruments Inc. Electronic clock and pointer position detecting method
JP2002071847A (ja) 2000-08-31 2002-03-12 Rhythm Watch Co Ltd 自動修正時計
JP2002107465A (ja) 2000-09-29 2002-04-10 Rhythm Watch Co Ltd 自動修正時計
JP2002116270A (ja) * 2000-10-05 2002-04-19 Citizen Watch Co Ltd 指針式電子時計
JP2002340506A (ja) * 2001-05-11 2002-11-27 Seiko Instruments Inc 位置検出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時計針位置検出装置
JP3853609B2 (ja) 2001-05-31 2006-12-06 リズム時計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修正時計
JP3872688B2 (ja) 2001-12-26 2007-01-24 リズム時計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修正時計
TW558676B (en) 2002-08-02 2003-10-21 Chih-Hao Yiu Device for detecting angular position
TW558677B (en) 2002-08-02 2003-10-21 Chih-Hao Yiu Device for detecting angular position
US6804173B2 (en) 2002-10-28 2004-10-12 Chih Hao Yiu Rotary members for timepiece having reflector sheets
JP2004184404A (ja) * 2002-11-21 2004-07-02 Seiko Instruments Inc 針位置検出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時計
JP2004184088A (ja) 2002-11-29 2004-07-02 Rhythm Watch Co Ltd モータ駆動回路、および電波修正時計
JP2004257816A (ja) 2003-02-25 2004-09-16 Seiko Epson Corp 電子制御式機械時計
JP4643941B2 (ja) 2004-07-30 2011-03-02 ジェコー株式会社 回転位置検出機構及び計時装置
US7154818B2 (en) 2004-10-12 2006-12-26 Ele Gancy Tleleancy Co., Ltd. Radio controlled clock movement control system
JP4337716B2 (ja) 2004-11-29 2009-09-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の指示部材位置検出方法、電子機器の指示部材位置検出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JP2006275803A (ja) * 2005-03-29 2006-10-12 Seiko Epson Corp 電子時計、電子時計の針位置検出制御方法、電子時計の針位置検出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US7961557B2 (en) 2006-03-03 2011-06-14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Analog electronic watch
JP4488049B2 (ja) 2007-09-28 2010-06-23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針位置検出装置
DE602008004039D1 (de) 2007-09-28 2011-02-03 Casio Computer Co Ltd Zeigerpositionserkennungsgerät und Vorrichtung mit diesem Gerät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13243A (zh) * 2012-07-18 2015-07-29 Eta瑞士钟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管理电子装置的改进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623140B2 (ja) 2011-02-02
CN101592916B (zh) 2011-08-24
US20090296533A1 (en) 2009-12-03
US8023364B2 (en) 2011-09-20
EP2128720B1 (en) 2012-09-26
EP2128720A2 (en) 2009-12-02
EP2128720A3 (en) 2010-11-03
JP2009287996A (ja) 2009-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92916B (zh) 针位置检测装置以及针位置控制方法
CN101592917B (zh) 针位置检测装置
CN101470407B (zh) 具备有指针的针位置检测装置及针位置检测控制方法
CN101398664B (zh) 针位置检测装置及具有针位置检测装置的电子设备
CN101398663B (zh) 针位置检测装置及具备针位置检测装置的电子设备
KR100989245B1 (ko) 침위치검출장치 및 침위치검출장치를 구비한 전자기기
CN102096371A (zh) 指针位置检测装置及电子钟表
CN101673083B (zh) 电子表
CN101398665B (zh) 贯通状态判别装置以及电子钟表
CN110389523A (zh) 电子钟表
JP2009156787A (ja) 貫通状態判別装置および電子時計
JP5182348B2 (ja) 針位置検出装置および針位置検出制御方法
JP4993006B2 (ja) 針位置検出装置及び針位置検出方法
JP2010243277A (ja) 電子時計
JP2010019612A (ja) 貫通状態判別装置、貫通状態判別方法および電子時計
JP4556980B2 (ja) 針位置検出装置
JP5141677B2 (ja) 針位置検出装置及び指針式時計
JP5194871B2 (ja) 部材位置検出装置および電子時計
JP4983902B2 (ja) 針位置検出装置
JP5163322B2 (ja) 貫通状態判別装置および電子時計
JP2010190714A (ja) アナログ電子時計
JP2011180087A (ja) 針位置検出装置
JP2009085688A (ja) 針位置検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