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45423A - 机动二轮车用蒸发燃料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机动二轮车用蒸发燃料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45423A
CN101545423A CN200910006830A CN200910006830A CN101545423A CN 101545423 A CN101545423 A CN 101545423A CN 200910006830 A CN200910006830 A CN 200910006830A CN 200910006830 A CN200910006830 A CN 200910006830A CN 101545423 A CN101545423 A CN 1015454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aporated fuel
fuel
control valve
purge control
filtering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068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45423B (zh
Inventor
森田二朗
樱井洋子
若林伸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454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54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454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54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lying Secondary Fuel Or The Like To Fuel, Air Or Fuel-Air Mixtures (AREA)

Abstract

一种机动二轮车用蒸发燃料处理装置,能够稳定地进行蒸发燃料的流量控制。这种机动二轮车用蒸发燃料处理装置,具备向与发动机连接的化油器(46)供给燃料的燃料箱,将从贮存在该燃料箱内的燃料蒸发的蒸发燃料经由排出管积蓄在过滤罐(92)一端,使蒸发燃料从该过滤罐(92)经由第一净化配管(93)及第二净化配管(97)利用吸气负压向发动机的吸气系统供给,在第一净化配管(93)第二净化配管(97)的途中具备控制蒸发燃料供给量的单向阀式的净化控制阀(94),净化控制阀(94)配置成该净化控制阀(94)的开阀方向为车宽方向。

Description

机动二轮车用蒸发燃料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二轮车用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改良。
背景技术
在机动二轮车等搭载了发动机的车辆中,燃料在贮存向发动机供给的燃料的燃料箱内蒸发,形成气体状的蒸发燃料。由于该蒸发燃料其成分为HC(碳氢化合物),因而采用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是将其吸附到与燃料箱连接的过滤罐内一端,以使其不排出到大气中,利用发动机吸气系统的吸气负压,使其被吸入到发动机内并燃烧。
作为这种现有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已知一种具备控制蒸发燃料流量的单向阀式净化控制阀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实开平5—96456号公报
以下说明专利文献1的图1、图2。
内燃发动机1的蒸发燃料控制装置包括:经由通路9连接到燃料箱5的过滤罐6和在从该过滤罐6到与内燃发动机1连接的节气门本体4的净化通路8的途中设置的净化控制阀7。
净化控制阀7由阀壳71、阀体73和螺旋弹簧74构成,阀体73被移动自如地收纳于该阀壳71内形成的通孔72内,螺旋弹簧74将移动了的阀体73复原,蒸发燃料的流量对应于阀体73的移动量而变化。
上述专利文献1中,特别是净化控制阀7相对于车辆的配置方向和净化控制阀7的开阀/闭阀方向不明确,不过,例如当若净化控制阀7的阀体73开阀/闭阀方向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配置,则车辆起步时和制动时车辆前后方向的摆动和振动等变大时,阀体73发生不预期的移动,蒸发燃料的流量控制变得不稳定。
另外,当若净化控制阀7的阀体73开阀/闭阀方向沿着车辆的上下方向配置,则车辆压过路面的凹凸而使车辆上下方向的摆动和振动等变大时,也与上述同样。再有,由于阀体73的自重影响,很难进行蒸发燃料的高精度的流量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稳定且精度良好地进行机动二轮车用蒸发燃料处理装置中蒸发燃料的流量控制。
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机动二轮车用蒸发燃料处理装置,具备向与发动机连接的化油器供给燃料的燃料箱,将从贮存在该燃料箱内的燃料蒸发的蒸发燃料经由排出管积蓄在过滤罐一端,利用吸气负压使蒸发燃料从该过滤罐经由净化配管向发动机的吸气系统供给,这种机动二轮车用蒸发燃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净化配管的途中具备控制蒸发燃料供给量的单向阀式的净化控制阀,净化控制阀配置成该净化控制阀的开阀方向为车宽方向。
其作用是由于净化控制阀的开阀方向为车宽方向,从而即使机动二轮车发生起动时和制动时等的前后方向的摆动和振动等,或是车轮压过路面的凹凸时发生上下方向的摆动和振动等,净化控制阀的阀体也能够不受其影响地沿车宽方向移动。另外,阀体的移动也不会受到阀体本身重量的影响。
例如,机动二轮车转弯时,机动二轮车本身与驾驶员一起向转完方向倾斜,所以相对于阀体而言车宽方向上作用的离心力的影响小。
技术方案2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发动机水平配置在主车架的下方,在发动机的上部设置起动电动机,过滤罐配置成其长度方向为车宽方向,净化控制阀配置在过滤罐前方、起动电动机的后方且主车架的下方,净化配管配置成俯视下与主车架交叉地形成S字形状。
其作用是能够在俯视下S字形状的净化配管的途中使净化控制阀长度方向沿车宽方向延伸地配置净化控制阀,可有效地进行净化控制阀往车体空间上配置。另外,在净化控制阀的前方配置起动电动机、上方配置主车架,从而能够保护净化控制阀不受到飞石等损害。
技术方案3的发明,其特征在于,过滤罐配置在向车辆后方斜下方延伸的主车架与从该主车架途中向车辆后方斜上方延伸的坐垫导轨的接合部的正后方。
其作用是过滤罐配置在接合部正后方的上下由坐垫导轨和主车架夹持的空间,有效地利用了该空间。另外,能够利用配置在过滤罐上下的坐垫导轨及主车架保护过滤罐不会受到飞石等损害。
技术方案4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净化控制阀比净化配管前后方向中央更靠近发动机的吸气系统连接部设置。
其作用是即使燃料从吸气系统进入到连接吸气系统和净化控制阀的净化配管内,也由于净化控制阀比净化配管前后方向中央靠近发动机的吸气系统连接部配置,净化配管变短,因此进入到净化配管中的燃料量变少。其结果是在过滤罐内的蒸发燃料经由净化配管被吸气系统吸入之际,即使净化配管内的燃料被吸气系统吸入,对吸气系统的混合气体的空燃比的影响也小。
发明效果
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在净化配管的途中具备控制蒸发燃料供给量的单向阀式的净化控制阀,该净化控制阀配置成其开阀方向为车宽方向,因此,在净化控制阀的开闭上,不会受到由于部件(特别是阀体)重量或车辆振动而产生的上下方向作用的力和由于车辆行驶产生的前后方向的力的影响,能够稳定且精度良好地进行蒸发燃料的流量控制。
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发动机水平配置在主车架的下方,在发动机的上部设置起动电动机,过滤罐配置成其长度方向为车宽方向,净化控制阀配置在过滤罐前方、起动电动机的后方且主车架的下方,净化配管配置成俯视下与主车架交叉地形成S字形状,因此,能够将净化控制阀配置在起动电动机和过滤罐之间,能够有效利用起动电动机和过滤罐之间形成的空间。另外,由于在净化控制阀前方配置起动电动机,在上方配置主车架,因此能够保护净化控制阀不受飞石等损害。
技术方案3的发明中,过滤罐配置在向车辆后方斜下方延伸的主车架与从该主车架途中向车辆后方斜上方延伸的坐垫导轨的接合部的正后方,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在接合部正后方的上下由坐垫导轨和主车架夹持的空间,同时能够用坐垫导轨及主车架保护过滤罐。
技术方案4的发明中,净化控制阀比净化配管前后方向中央靠近发动机的吸气系统连接部设置,因此能够减少从吸气系统进入到净化配管中的燃料量,能够在打开净化控制阀将过滤罐内的蒸发燃料和净化配管内的燃料一起吸入到吸气系统时减少从净化配管流出的燃料量,能够抑制对吸气系统的混合气体的空燃比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机动二轮车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后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化油器的截面图。
图6是图5的6—6线截面图。
图7是本发明的活塞式滑阀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的活塞式滑阀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净化控制阀的截面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作用的作用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其他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中,10—机动二轮车,13—主车架,16、17—坐垫导轨,22—发动机,26—燃料箱,46—化油器,50、170—蒸发燃料处理装置,91—排出管,92—过滤罐,94—净化控制阀,98、177、178—净化配管,104—主车架和坐垫导轨的接合部,107—起动电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用以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还有,附图是向符号方向看形成的。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机动二轮车的侧视图,机动二轮车10作为骨架的车体车架11由以下部分构成,即设置在前端的头管12、从该头管12向后方斜下方延伸的主车架13、安装在该主车架13后端的枢轴板14、从主车架13途中向后方斜向上延伸的左右一对坐垫导轨16、17(只示出面前侧的符号16)和连接主车架13后端及坐垫导轨16、17各自的左右一对副车架18、19(只示出面前侧的符号18),在头管12上操舵自如地安装前叉21,在主车架13及枢轴板14上安装发动机22,在枢轴板14上经由枢轴23摆动自如地安装摆臂24,在坐垫导轨16、17上安装燃料箱26。
前叉21在构成其上部的转向杆31上安装转向把手32,下端安装前轮33。
发动机22是驱动源,在后部一体设有变速器34,前后长且大致水平配置,在曲轴箱36上安装汽缸体37,在该汽缸体37上安装汽缸头38。
在汽缸头38的上部安装吸气装置41,在汽缸头38的下部安装排气装置42。
吸气装置41由经由吸气管44与汽缸头38连接的化油器46和经由连接管(没有图示)与该化油器46连接的空气滤清器47构成,在化油器46上连接后面详细叙述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50。
排气装置42由安装在汽缸头38上的排气管51和与该排气管51后端连接的消音器52构成。
变速器34从曲轴箱36侧面突出输出轴54,在该输出轴54上安装驱动链轮56。
摆臂24后端安装后轮58。
在后轮58上一体设有从动链轮61,在驱动链轮56和从动链轮61上搭有链62。
在摆臂24后端和分别设置在坐垫导轨16、17上的托架64、66(只表示面前侧的符号64)上,架设着安装后缓冲单元67、67(只表示面前侧的符号67)。
在此,符号71为把手盖、72为前盖,73为前护板、74为护腿板、76为坐垫、77为主体盖、78为尾灯、81为后护板、82为主撑架。
图2是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主要部分侧视图(图中箭头(前方)表示车辆前方),示出在燃料箱26和化油器46之间设置将燃料箱26内的燃料蒸发形成的蒸发燃料吸入到吸气装置41的化油器46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50。
蒸发燃料处理装置50是利用发动机22的吸气负压将燃料箱26内存在的蒸发燃料成分即HC(碳氢化合物)与混合气体一起吸入到吸气系统中使其燃烧的系统,由以下部分构成,即一端与设置在燃料箱26上部的箱侧阀(没有图示)连接的蒸发燃料的排出管91、与该排出管91另一端连接的过滤罐92、一端与该过滤罐92连接的第一净化配管93、与该第一净化配管93另一端连接的净化控制阀94、一端与该净化控制阀94连接同时另一端与化油器46详细地说是构成化油器46的化油器本体96的侧面连接的第二净化配管97。
上述箱侧阀是吸入口向燃料箱26内的气相开口、吐出口与排气管91连接的阀,燃料箱26的内压达到规定值以上则开阀,蒸发燃料向过滤罐92输送。
过滤罐92是内部填充了活性碳的容器,配置在主车架13的后部上方且坐垫导轨16、17(只示出面前侧的符号16)及燃料箱26下方的空间103、即主车架13和坐垫导轨16、17之间的空间103,另外,还配置在主车架13和坐垫导轨16、17的接合部104的后方(正后方)。还有,102是发动机22的曲轴。
在主车架13的后部且过滤罐92的后方,设置收容蓄电池(没有图示)的蓄电池盒(没有图示),在设置于该蓄电池盒上的过滤罐安装部安装过滤罐92。
图中的符号105是从过滤罐92向下方延伸、下端向大气开放用以连通过滤罐92内和外部的外部连通管,是将经由过滤罐92净化后的空气排出到外部的部分。
符号106是向过滤罐92内导入新气的新气导入管,一端在燃料箱26下方向大气开放,另一端与过滤罐92连接。
流入到过滤罐92内的蒸发燃料被活性碳临时吸附。然后当吸气系统的吸气负压作用于过滤罐92时,在经新气导入管106导入到过滤罐92内的新气作用下,蒸发燃料从活性碳脱离被吸入到化油器46内。
净化控制阀94是控制蒸发燃料吸入量用以防止一次向化油器46内吸入多量蒸发燃料而使混合气体的空燃比变动过大的单向阀,经由没有图示的托架安装在主车架13的下部,配置在发动机22的上方且安装在曲轴箱36上部的起动电动机107后方,且配置在主车架13下方、配置在过滤罐92的前方,容许作用规定值以上的负压时蒸发燃料从过滤罐92向化油器46流动,阻止气体从化油器46向过滤罐92的流动。
上述第一净化配管93及第二净化配管97是构成净化配管98的部件,上述净化控制阀94设置在净化配管98的途中。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主要部分的俯视图,第一净化配管93、净化控制阀94、第二净化配管97俯视下呈S字形状、即净化配管98及净化控制阀94呈S字形状配置,蒸发燃料处理装置50整体形成平滑蛇行的形状,从而能够使蒸发燃料顺畅流动。
过滤罐92其长度方向沿车宽方向延伸配置,另外,比枢轴23靠前方配置,还配置在燃料箱26的前部下方。还有,92b是连接第一净化配管93的过滤罐92的吐出口,92d是连接新气导入管106的新气吸入口。
净化控制阀94其长度方向沿车宽方向延伸配置,另外,配置在起动电动机107的后方。还有,94a是连接第一净化配管93的净化控制阀94的吸入口,94b是连接第二净化配管97的吐出口。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后视图,排出管91的下端与过滤罐92的吸入口92a连接,在过滤罐92的吐出口92b连接第一净化配管93,在第一净化配管93的前端连接净化控制阀94的吸入口94a,在净化控制阀94的吐出口94b连接第二净化配管97,第二净化配管97的前端与设置在化油器本体96侧面的吸入管96a连接。
另外,在设置于过滤罐92一端的外部连通口92c连接外气连通管105,在设置于过滤罐92一端的新气吸入口92d连接新气导入管106。
化油器46在其化油器本体96上具备在内部活塞式滑阀(没有图示)上下滑动的筒部96b和用以与吸气管44(参照图1)连接的法兰部96c,筒部96b具备向车宽方向、详细地说是向车体左方突出的吸入管96a。还有,96d、96d是在法兰部96c开孔的螺栓贯通插孔,用以穿过将化油器46与吸气管44连接的螺栓。
图5是本发明的化油器的截面图,化油器46是可变喉管型,由以下部分构成,即构成上部的化油器本体96、安装在该化油器本体96下部的下本体121、上下移动自如地配置在化油器本体96内的有底筒状活塞式滑阀122、在使该活塞式滑阀122下降的方向上施力的弹簧123和堵住化油器本体96的筒部96b上部、同时支撑电缆24端部的电缆支撑部126。还有,125是密封化油器本体96和下本体121之间的O型环。
化油器本体96由筒部96b和一体设置在该筒部96b下部由此形成浮子室125上部的浮子室上部96f构成,筒部96b在左侧面设置所述吸入管96a,同时安装阻止活塞式滑阀122转动的2根止转销127、128,在右侧面拧入调整活塞式滑阀122下限位置的阀位置调整销131。
浮子室上部96f与下本体121形成浮子室125,内部储存从燃料箱26(参照图1)供给来的燃料。
从浮子室上部96f的顶部中央向下方突出筒状部96g。
活塞式滑阀122由以下部分构成,即底部122a,其是将固定构件133固定;筒状侧壁122c,其是沿轴向形成有狭缝122b(施加了十字剖面线的部分),狭缝122b由形成凸部的止转销127、128引导;凹形状通路部122d,其是在下端部形成,用以变化化油器本体96中形成的空气通路96k(连通空气滤清器侧和发动机侧的所谓主缸)截面积、即变化节气门开度。
固定构件133在下部安装向下方延伸的喷嘴油针134,上部安装电缆124的前端。
狭缝122b是面向净化孔96h的部分,净化孔96h与向吸入管96a内打开的吸入通路96j端部连通。
燃料供给部140是用以获得向主空气通路96k喷射适量燃料所需要的浓度的混合气体,其由以下部分构成,插入到化油器本体96的筒状部96g中的筒状量针喷嘴架141、与筒状部96g下端部螺纹结合以使从下支撑着该量针喷嘴架141的喷嘴支撑构件142、与该喷嘴支撑构件142螺纹结合的主喷嘴143和插入量针喷嘴架141内的喷嘴油针134。
量针喷嘴架141由以下部分构成,即上量针喷嘴146,其是配置在筒状部96g中形成的中空部96n的上端部,同时一部分突出到了主空气通路96k;下量针喷嘴147,其是利用喷嘴支撑构件142从下压紧到上量针喷嘴146上。
量针喷嘴架141与喷嘴油针134形成燃料通过的燃料通路,与活塞式滑阀122一起上下运动,从而,锥状的喷嘴油针134和量针喷嘴架141之间的燃料通路的截面积变化,通过的燃料流量变化。
主喷嘴143是具备限制燃料流量的节流孔的部分。
浮子室125内的燃料通过主喷嘴143、量针喷嘴架141和喷嘴油针134之间的燃料通路,从上量针喷嘴146的上部开口和喷嘴油针134之间向主空气通路96k内喷出。
另外,设置在化油器96的筒部96b上的吸入管96a与过滤罐92(参照图2)侧连接,从而,若化油器46的主空气通路96k内成为负压,则吸附到过滤罐92内的蒸发燃料通过净化配管98(参照图3)从吸入管96a流入到狭缝122b内的小空间中,从该小空间被吸入到主空气通路96k内,与混合气体一起到达发动机的燃烧室并燃烧。
电缆支撑部126由与化油器本体96的筒部96b上端螺纹结合的帽构件151和下端安装在该帽构件151上的管状构件152构成,在管状构件152的上端插入有电缆124、详细地说是构成电缆124的外层电缆153的端部。
图中的符号155是横跨帽构件151和管状构件152进行覆盖的橡胶制的第一盖构件,符号156是横跨管状构件152和外层电缆153进行覆盖的橡胶制的第二盖构件,第一盖构件155及第二盖构件156均是密封作用以使尘埃、雨水等不会侵入到筒部96b内及管状构件152内。
电缆124由上述的外层电缆153和移动自如地插入该外层电缆153中的内层金属线158构成,内层金属线158的一端与固定构件133连结,内层金属线158的另一端与设置于转向把手32(参照图1)的节气门把手连接。
图6是图5的6—6线截面图,在化油器本体96的筒部96b中移动自如地收纳有活塞式滑阀122,在该活塞式滑阀122的侧壁122c上形成狭缝122b,该狭缝122b面对着净化孔96h。
狭缝122b内为小空间,经由这样的小空间,过滤罐92(参照图2)与吸气系统(图5所示的化油器46的主空气通路96k)连接,由此从过滤罐92到吸气系统的路径的通气阻力变大,与现有将过滤罐直接连接到吸气管相比,很难对过滤罐92作用大的吸气负压,另外,也不会一次向主空气通路96k内流入多量的蒸发燃料,主空气通路96k内的压力变动和压力分布的离散变小,能够稳定地从过滤罐92向吸气系统供给蒸发燃料。
另外,例如,也考虑在过滤罐到吸气系统之间特别设置增大通气阻力的节流孔等,不过,本发明中将用于阻止活塞式滑阀122相对于筒部96b转动的狭缝122b作为蒸发燃料的通路利用,由此无须特别设置上述节流孔等,能够抑制成本上升。
再有,通过适宜选择、变更狭缝122b的宽度,从而变更狭缝122b的截面积、即狭缝122b内的小空间的容积,或是适宜选择、变更设置在化油器本体96侧面的净化孔96h的直径也能够调整蒸发燃料的流量。
图7是本发明的活塞式滑阀的立体图,活塞式滑阀122是在圆筒状侧壁122c上沿轴向形成狭缝122b的部件,该狭缝122b作为蒸发燃料通过的通路利用。
即,狭缝122b本来是化油器本体96(参照图5)侧止转的部分,不过,由于狭缝122b的下端侧与主空气通路96k(参照图5)连通,从而,在狭缝122b上端侧的化油器本体96上连接从过滤罐92侧延伸的净化配管98(参照图2),从而兼作蒸发燃料通路。
狭缝122b是宽度窄、且长的通路,从而通气阻力大,有利于降低吸气负压。
图8(a)~(e)是本发明的活塞式滑阀的说明图。
(a)是活塞式滑阀122的侧视图,在图中的里侧配置狭缝122b。
活塞式滑阀122在下端具备的通路部122d的前部形成倾斜部122f,利用该倾斜部122f发挥减小对主空气通路96k(参照图5)内的空气流动的阻力的作用。还有,122g是在活塞式滑阀122右侧部下部形成的下部狭缝。
(b)是(a)的b向视图,表示在活塞式滑阀122的侧壁122c、详细地说是在侧壁122c的左侧部形成狭缝宽度W的狭缝122b。
(c)是(a)的c向视图,在活塞式滑阀122的下部中央开孔形成嵌合喷嘴油针134(参照图5)的嵌合孔122j。
(d)是(b)的d—d线截面图,在活塞式滑阀122的侧壁122c内侧、且比活塞式滑阀122的高度中央靠近下侧,与侧壁122c一体形成中间壁122m,在该中间壁122m上形成嵌合孔122j。
(e)是(b)的e—e线截面图,狭缝122b(是施划了十字剖面线的部分)横跨活塞式滑阀122的整个高度形成。
图9(a)~(c)是表示本发明的净化控制阀的截面图。
(a)中,净化控制阀94是只容许气体流动朝向一个方向的单向阀(所谓的单向阀),是将树脂制的第一构件94A和树脂制的第二构件94B接合在一起、在内侧收容树脂制的阀体161和压缩螺旋弹簧162,设有阀本体94d和从该阀本体94d沿车宽方向(图中的上下方向)延伸的吸入口94a及吐出口94b的部件。
吸入口94a及吐出口94b在机动二轮车10(参照图1)安装有净化控制阀94的情况下,沿车宽方向(图中上下方向)延伸。
阀本体94a由箱形的外壳部94e、收容在该外壳部94e内作为阀的阀体161、向该阀体161关闭通路的方向施力的压缩螺旋弹簧162构成。
外壳部94e是在收纳阀体161的阀收纳室94c中形成与阀体161抵接自如的阀座94f和定位压缩螺旋弹簧162一端的凹部94g的部分。
阀收纳室94c由比阀座94f靠近吸入口94a侧形成的第一室94j和比该第一室94j形成得大、同时比阀座94f靠近吐出口94b侧形成的第二室94k构成。还有,94m是从吐出口94b向第二室94k内突出的突出部,多个94n是在突出部94m侧面形成的通气孔。
阀体161是插入第一室94j内的小径部161a、配置在第二室94k内的大径部161b和定位压缩螺旋弹簧162另一端的凸部161c一体成形的部件。
(b)是(a)的b—b线截面图,示出在构成外壳部94e的小径筒部94p的内面一体形成多个内突起94q,用该内突起94q滑动自如地支撑阀体161的小径部161a。还有,166是由小径筒部94p内面和小径部161a外面围起的第一空间。
(c)是(a)的c—c线截面图,示出在阀体161的大径部161b上一体形成多个外突起161e,这些外突起161e被滑动自如地支撑在构成外壳部94e的大径筒部94r内面上。还有,167是由大径筒部94r内面和大径部161b外面围起的第二空间。
(a)中,压缩螺旋弹簧162是设定弹力以使用规定的负载将阀体161压紧在阀座94f上的部件,图中压缩螺旋弹簧162处于将阀体161压紧在阀座94f上闭阀的状态。
若随着含有蒸发燃料的气体沿着从吸入口94a朝向吐出口94b的方向流动之际的压力而产生的负载超过压缩螺旋弹簧162的设定负载,则阀体161从阀座94f离开、即阀打开,在(a)~(c)中,因为第一空间166和第二空间167连通、即第二空间167和吐出口94b经由通气孔94n连通,所以吸入口94a和吐出口94b连通。
始终阻止吸气系统(化油器46)的气体从吐出口94b向吸入口94a流动。
阀体161在阀收纳室94c内沿净化控制阀94的长度方向(图中上下方向)移动,进行开阀或闭阀,不过,由于净化控制阀94的长度方向沿着车宽方向配置,因此即使例如机车二轮车起步、停止或行驶过程中前后方向振动、或是由于路面凹凸而在上下方向振动,也不产生其振动作用于阀体161使阀体161移动这样的影响,因此能够始终稳定地进行蒸发燃料的处理。
接下来说明以上所述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50的作用。
图10(a)、(b)是表示本发明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作用的作用图。
(a)中,若燃箱箱26内的燃料蒸发旺盛,燃料箱26内的压力升高,则蒸发燃料如箭头(实线)所示,从燃料箱26通过排出管91到达过滤罐92,被过滤罐92内的活性碳吸附。此时,净化控制阀94关闭着。
此时,去除了蒸发燃料的空气如箭头(虚线)所示从外部连通管105排出到外部。
(b)中,若化油器46的主空气通路内的吸气负压达到规定的压力,则净化控制阀94如白色箭头所示打开,如箭头(虚线)所示,从新气导入管106向过滤罐92内导入新气,从而被过滤罐92内的活性碳吸附的蒸发燃料在进入到过滤罐92内的空气作用下从活性碳脱离,与空气一起如箭头(实线)所示,通过第一净化配管93、净化控制阀94及第二净化配管97被吸入到化油器46的主空气通路中。
如以上的图2、图3及图9所示,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10用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50,具备向与发动机22连接的化油器46供给燃料的燃料箱26,将从贮存在该燃料箱26内的燃料蒸发的蒸发燃料经由排出管91积蓄在过滤罐92一端,利用吸气负压使蒸发燃料从该过滤罐92经由净化配管98向发动机22的吸气系统供给,在净化配管98的途中具备控制蒸发燃料供给量的单向阀式的净化控制阀94,净化控制阀94配置成该净化控制阀94的开阀方向为车宽方向,因此,在净化控制阀94的开闭上不会受到由于部件(阀体161)重量或车辆振动而上下方向作用的力和车辆行驶产生的前后方向施加的力等的影响,能够稳定地进行蒸发燃料的流量控制。
另外,本发明中,发动机22水平配置在主车架13的下方,在发动机22的上部设置起动电动机107,过滤罐92配置成其长度方向为车宽方向,净化控制阀94配置在过滤罐92前方、起动电动机107的后方且主车架13的下方,净化配管98配置成俯视下与主车架13交叉地形成S字形状,因此,能够将净化控制阀94配置在起动电动机107和过滤罐92之间,能够有效利用起动电动机107和过滤罐92之间形成的空间。另外,由于在净化控制阀94前方配置起动电动机107,在上方配置主车架13,因此能够保护净化控制阀94不受飞石等损害。
再有,本发明中过滤罐92配置在向车辆后方斜下方延伸的主车架13与从该主车架13途中向车辆后方斜上方延伸的坐垫导轨16、17的接合部104的正后方,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在接合部104正后方的上下由坐垫导轨16、17和主车架13夹持的空间,同时能够用主车架13和坐垫导轨16、17保护过滤罐92。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其他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主要部分俯视图,示出在燃料箱26和化油器46之间设置了将燃料26内的燃料蒸发形成的蒸发燃料吸入到吸气装置41的化油器46内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170。
关于与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附以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蒸发燃料处理装置170相对于图3所示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50来说,净化控制阀94的位置不同,由以下部分构成,即排出管91、过滤罐92、一端与该过滤罐92连接的第一净化配管173、与该第一净化配管173另一端连接的净化控制阀94和一端与该净化控制阀94连接、同时另一端与化油器46、详细地说是构成化油器46的化油器本体96侧面连接的第二净化配管177。
净化控制阀94配置在化油器46和起动电动机107之间、且位于在车宽中央向前后延伸的车体中心线180上。
像这样,由于将净化控制阀94配置在化油器46和起动电动机107之间,从而能够缩短第一净化配管173的长度。因而,即使净化控制阀94关闭时,液滴状、或液状燃料从化油器46侧进入并储蓄在第一净化配管173内,也能够减少储蓄的燃料量。
因而,能够减少当净化控制阀94打开时,第一净化配管173内的燃料与蒸发燃料一起流入到主空气通路96k(参照图5)内的量,能够抑制对主空气通路96k内的混合气体的空燃比造成的影响。
上述第一净化配管173及第二净化配管177是构成净化配管178的部件,上述净化控制阀94设置在净化配管178的途中。
如以上所示,本发明中净化控制阀94比净化配管178前后方向中央更靠近发动机22的吸气系统连接部而设置,因此能够减少关闭净化控制阀94时从吸气系统(化油器46)进入到构成净化配管178的第二净化配管177中的燃料量,能够在打开净化控制阀94将过滤罐92内的蒸发燃料和第二净化配管177内的燃料一起吸入到吸气系统时减少从第二净化配管177流出的燃料量,能够抑制对吸气系统的混合气体的空燃比的影响。
还有,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将净化控制阀94配置在化油器46和起动电动机107之间,不过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净化控制阀94在吸气管44的左侧方与吸气管44接近、且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地配置。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适用于机动二轮车。

Claims (4)

1.一种机动二轮车用蒸发燃料处理装置,具备向与发动机连接的化油器供给燃料的燃料箱,将从贮存在该燃料箱内的燃料蒸发的蒸发燃料经由排出管积蓄在过滤罐一端,利用吸气负压使蒸发燃料从该过滤罐经由净化配管向所述发动机的吸气系统供给,所述机动二轮车用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净化配管的途中具备控制所述蒸发燃料的供给量的单向阀式的净化控制阀,该净化控制阀配置成该净化控制阀的开阀方向为车宽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用蒸发燃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水平配置在主车架的下方,在发动机的上部设置起动电动机,
所述过滤罐配置成其长度方向为车宽方向,所述净化控制阀配置在所述过滤罐前方、所述起动电动机的后方且所述主车架的下方,
所述净化配管配置成俯视下与所述主车架交叉地形成S字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用蒸发燃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罐配置在向车辆后方斜下方延伸的所述主车架与从该主车架的途中向车辆后方斜上方延伸的坐垫导轨的接合部的正后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用蒸发燃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净化控制阀设置为比所述净化配管的前后方向中央更靠近所述发动机的吸气系统连接部。
CN2009100068304A 2008-03-28 2009-02-27 机动二轮车用蒸发燃料处理装置 Active CN1015454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88325 2008-03-28
JP2008088325A JP5063443B2 (ja) 2008-03-28 2008-03-28 自動二輪車用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JP2008-088325 2008-03-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5423A true CN101545423A (zh) 2009-09-30
CN101545423B CN101545423B (zh) 2012-05-30

Family

ID=41192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68304A Active CN101545423B (zh) 2008-03-28 2009-02-27 机动二轮车用蒸发燃料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063443B2 (zh)
CN (1) CN101545423B (zh)
TW (1) TWI38109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7112A (zh) * 2010-02-25 2011-08-3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35685B2 (ja) * 2011-03-22 2015-12-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JP5719739B2 (ja) * 2011-09-27 2015-05-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を備えた自動二輪車
JP5964681B2 (ja) * 2012-07-26 2016-08-03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蒸発燃料供給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自動二輪車
JP5977626B2 (ja) * 2012-09-05 2016-08-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DE102017009311A1 (de) 2017-10-07 2019-04-11 Hacanoka Gmbh Verfahren zum Ausbreiten und Formatieren von profiliertem metallischem Bandmaterial zu einer netzartigen Mattenstruktur und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3025Y2 (ja) * 1980-07-07 1985-01-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蒸発燃料吸着用キヤニスタ装置
JPH0735251A (ja) * 1993-07-16 1995-02-07 Suzuki Motor Corp 逆止弁およびその逆止弁を備えたキャニスタシステム
JP3488942B2 (ja) * 1996-05-16 2004-01-1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トロイダル無段変速機のパワーローラ潤滑構造
JP4092219B2 (ja) * 2003-01-30 2008-05-28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4138466B2 (ja) * 2002-11-29 2008-08-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4059249B2 (ja) * 2004-12-27 2008-03-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ピストン機関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7112A (zh) * 2010-02-25 2011-08-3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
CN102167112B (zh) * 2010-02-25 2013-06-2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381094B (zh) 2013-01-01
JP2009243296A (ja) 2009-10-22
JP5063443B2 (ja) 2012-10-31
TW200942690A (en) 2009-10-16
CN101545423B (zh) 2012-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41672B2 (en) Canister layout structure in motorcycle
CN101545423B (zh) 机动二轮车用蒸发燃料处理装置
TWI461314B (zh) 車輛
JP5227214B2 (ja) 作業車
US8752661B2 (en) Saddle seat type vehicle
CN101683873B (zh) 摩托车
CN103029780B (zh) 跨骑式车辆的炭罐配置结构
CN101659302B (zh) 机动二轮车
CN102691597B (zh) 机动两轮车中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
JP5581847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TW201033061A (en) Motorcycle
US10233873B2 (en) Motorcycle
CN101545421B (zh) 自动二轮车用蒸发燃料处理装置
CN101676171B (zh) 机动二轮车
CN103010353B (zh) 踏板型摩托车
CN101333987A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
CN102343957B (zh) 车辆的挠性构件布线结构
CN103129662A (zh) 踏板车型摩托车
CN102691596A (zh) 机动二轮车中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
JP6237245B2 (ja) キャニスタシステム配設構造
CN102785729A (zh) 鞍乘型车辆
CN103003137B (zh) 小型摩托车
CN102691595B (zh) 机动二轮车中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
CN102400771A (zh) 发动机的吸气装置
CN104602999B (zh) 踏板型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