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44314A - 纸张运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纸张运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44314A
CN101544314A CN200910127264A CN200910127264A CN101544314A CN 101544314 A CN101544314 A CN 101544314A CN 200910127264 A CN200910127264 A CN 200910127264A CN 200910127264 A CN200910127264 A CN 200910127264A CN 101544314 A CN101544314 A CN 1015443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pair
original copy
diagonal
senso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272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44314B (zh
Inventor
矶界阳志
田端义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M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Mit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M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443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43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443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431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02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 B65H7/06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responsive to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or incorrect separation or feed
    • B65H7/08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responsive to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or incorrect separation or feed responsive to incorrect front regis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9/00Registering, e.g. orientating, articles; Devices therefor
    • B65H9/002Registering, e.g. orientating, articles; Devices therefor changing orientation of sheet by only controlling movement of the forwarding means, i.e. without the use of stop or register wal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10Size; Dimensions
    • B65H2511/12Wid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20Location in sp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20Location in space
    • B65H2511/24Irregularities, e.g. in orientation or skew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50Occurence
    • B65H2511/51Presence
    • B65H2511/514Particular portion of el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3/00Dynamic entities; Timing aspects
    • B65H2513/10Sp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3/00Dynamic entities; Timing aspects
    • B65H2513/50Timing
    • B65H2513/52Age; Duration; Life time or chronology of ev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53/00Sensing or detecting means
    • B65H2553/80Arangement of the sensing means
    • B65H2553/81Arangement of the sensing means on a movable el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3Parts concerned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701/131Edges
    • B65H2701/1311Edges leading e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3Parts concerned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701/132Side portions
    • B65H2701/1322Side portions corner

Landscapes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纸张运送装置(100),在纸张运送装置(100)中设置有斜行检测单元(404),所述斜行检测单元(404)通过在纸张运送路径中的预定位置所配备的斜行检测传感器(113a、113b)来检测纸张的前进方向的前端,由此检测出该纸张被倾斜地运送的状态,该纸张运送转置(100)包括使两个斜行检测传感器(113a、113b)移动而与纸张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相对应的传感器移动控制单元(402)。

Description

纸张运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纸张运送装置,具体而言涉及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出被运送的纸张的斜行状态的纸张运送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图像形成装置逐渐具有多种功能。例如可提供如下装置:其除了具有复印功能之外还具有如传真发送功能、扫描功能、打印功能、装订功能、打孔功能的各种功能。并且,还提出了随着功能的多样化而安装有能够自动地依次传送原稿的原稿自动传送装置(ADF)的装置。
这里,为了妥当地执行上述功能,使原稿或者作为图像形成的对象的
不发生倾斜地在纸张运送路径上运送是很重要的。例如,当原稿或者薄片以倾斜的状态(斜行状态)进行运送时,由于读取斜行状态的原稿图像、或者对斜行状态的薄片实施图像形成或装订的缘故,因此不能妥当地提供上述功能。即,在被运送的原稿或薄片处于斜行状态的情况下,降低了印刷物的质量,增加了无用的印刷物。另外,这种问题在手动供给原稿或者薄片的情况下比较显著。
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1—195077号公报中示出了用于消除原稿或薄片的斜行状态的技术。该公报示出的装置具有:两个斜行检测传感器,检测插入的纸张相对于压印平板(platen)是否平行;两个独立的辊,使纸张相对于压印平板平行地移动;以及控制单元,处理来自斜行检测传感器的信号来对辊进行控制。通过这样的结构,即使是粗略地手动插入也能修正纸张的斜行状态,并能够减少手动插入的印刷失败并实现打印质量的提高。
但是,在上述公报示出的技术中,两个斜行检测传感器一旦被安装后,则改变该斜行检测传感器的位置大体上是不可能的。因此,以能够检测出定形纸张中的最小宽度方向的尺寸的纸张斜行状态的方式来安装两个斜行检测传感器。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对于检测最小宽度尺寸的定形纸张的斜行状态来说最佳的传感器位置,对于检测宽度方向的尺寸更大的定形纸张的斜行状态来说则不是最佳的传感器位置,而只能在精度降低的位置检测纸张的斜行状态。
另外,在上述公报中记载的技术由于是针对可手动插入薄片的打印机的技术,因此不能直接适用于原稿自动传送装置等。在原稿自动传送装置中,在将原稿导入到原稿运送路径的运送口附近设置有捡拾辊,该捡拾辊从载置在载置台上的多个原稿中一张张地引出原稿来进行运送。此时,由原稿的尺寸、捡拾辊的旋转速度、以及原稿的载置状态等影响原稿是否成为斜行状态。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在纸张运送路径上,如果不与原稿的尺寸相对应来检测斜行,则防止不了原稿的斜行状态。另外,上述问题例如在从容纳在供纸盒中的多个薄片中一张张地引出薄片的情况下也同样会发生。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精度地检测纸张的斜行状态的纸张运送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实现目的,本发明的纸张运送装置包括:载置台,用于载置纸张;纸张运送路径,设置有运送纸张的运送部件,用于运送纸张;导入部件,用于将载置台上的纸张导入到纸张运送路径;一对传感器;纸张尺寸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纸张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以及传感器移动控制单元。一对传感器在纸张运送路径中被配置成所述一对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在与纸张运送方向交叉的纸张宽度方向上自由移动,对纸张的运送方向前端进行检测。传感器移动控制单元基于纸张尺寸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使一对传感器移动来控制一对传感器的间隔。
配置一对传感器的位置是:例如,如果纸张是原稿则处于从载置台到读取原稿图像的图像读取部的纸张运送路径中,如果纸张是被打印的薄片则处于从供纸盒到转印(打印)调色剂像的转印器的纸张运送路径中。
一对传感器只要是能够检测纸张的行进方向前端的传感器即可,例如能够采用光学透过型传感器、光学反射型传感器、接触式位移检测传感器、可检测纸质等的媒介传感器(media sensor)、以及红外线传感器等。
通过一对传感器能够检测出纸张被倾斜运送的状态,检测该纸张斜行状态的方法例如举出以下方法:如果两个传感器彼此的检测时刻是同时,则检测为纸张不是斜行状态,如果在检测时刻上存在差异,则检测为纸张是斜行状态。作为其他方法还可以有:设置预定的阈值,当检测时刻的差异超过了该阈值时检测为纸张是斜行状态。
并且,所述传感器移动控制单元具有从限制板延伸到纸张运送路径的预定位置的延伸部,其中所述限制板从左右限制纸张宽度方向的两端,并能够使所述两个斜行检测传感器左右彼此相对并与前进方向正交地形成在所述延伸部上。
限制板例如被设置成能够由用户沿宽度方向平行移动,通过该平行移动来限制宽度方向的纸张的两端。两个限制板只要两个或者一个能够平行移动即可。安装限制板的位置例如是原稿自动传送装置的载置台、供纸盒的载置台等的上表面。
延伸部只要与限制板构成为一体即可,例如可以为以下构成:具有能够连接在限制板上的连接部件,在该连接部件上具有斜行检测传感器。由于进行了连接,所以限制板与斜行检测传感器一同移动。
并且,具有取得纸张宽度方向的尺寸的宽度尺寸取得单元,所述传感器移动控制单元能够构成为使两个斜行检测传感器移动而与由所述宽度尺寸取得单元取得的纸张尺寸的两端相对应。
宽度尺寸取得单元取得宽度方向的尺寸的方法例如可举出以下方法:根据所述限制板的宽度而取得的方法、在原稿自动传送装置的载置台上设置预定的接触传感器并通过该接触传感器的接触信号取得纸张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的方法、通过用户直接输入原稿的尺寸或者薄片的尺寸而取得的方法等。
根据本发明的纸张运送装置,使两个斜行检测传感器移动而与纸张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相对应。
由此,两个斜行检测传感器移动到能够充分检测出两个斜行检测传感器的检测时刻的差的位置、即从一个斜行检测传感器检测出纸张一端的时刻到另一个斜行检测传感器检测出纸张另一端的时刻的时间为最长的位置。由此,即使运送怎样宽度尺寸的纸张都能高精度地检测出该纸张的斜行状态。结果,能够预先检测出所有纸张的斜行状态,并能够防止由于斜行状态而产生的原稿的图像倾斜读取、薄片的倾斜图像形成等的故障发生,可提供高质量的印刷物。因此,对于读入各种原稿的原稿自动传送装置来说是最佳的。
并且,所述传感器移动控制单元具有从限制板延伸到纸张运送路径的预定位置的延伸部,所述限制板从左右限制纸张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并能够构成为使两个斜行检测传感器左右彼此相对并且与前进方向正交地形成在所述延伸部的上表面。
由此,用户如果用两个限制板限制原稿宽度方向的两端,则斜行检测传感器与该限制板一起自动地移动,两个斜行检测传感器的配置是始终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原稿的斜行状态的配置。因此,即使简单地使原稿载置在原稿台上,也能正确地检测出原稿的斜行状态。结果,不损害输出的印刷品的质量,并且也不输出由斜行状态而产生的无用的印刷物。
并且,能够取得纸张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并使两个斜行检测传感器移动而与所取得的纸张尺寸的两端相对应。
由此,例如,如果在载置台的预定位置设置预定的接触传感器,取得纸张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则能够使两个斜行检测传感器自动地移动成能够高精度地进行检测的配置。因此,不需要注意原稿的倾斜等来载置原稿,而能够简单地进行载置操作。另外,由于即使不严格地整理纸张也能高精度地检测原稿的斜行状态,因此不会损害印刷物的质量,也不需要为了整理而花费时间。
附图说明
图1A、图1B、图1C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原稿自动传送装置及其载置台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的内部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发明的控制系统硬件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数码复合机的功能框图;
图5是用于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执行步骤的流程图;
图6A、图6B、图6C是表示消除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原稿的斜行状态的步骤的图;
图7A和图7B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斜行状态的检测精度的图;
图8A和图8B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原稿自动传送装置及其载置台的示意图;
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数码复合机的功能框图;
图10是用于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执行步骤的流程图;
图11A和图11B是表示消除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原稿的斜行状态的步骤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纸张运送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下面的实施方式是具体化本发明的一个例子,其性质不是为了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另外,标在流程图中的数字前面的罗马字母“S”表示步骤。
<第一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的纸张运送装置是原稿自动传送装置。原稿自动传送装置由于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进行使用,因此对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原稿自动传送装置进行说明。另外,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适合例如打印机或扫描器单体或者具有打印机、复印机、扫描器、传真机等的数码复合机,并作为具有复印服务、扫描服务、传真服务、以及打印服务等的图像形成装置而起作用。图1A、图1B、图1C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原稿自动传送装置及其载置台的示意图。
图1A示出了原稿自动传送装置100的侧视图。该原稿自动传送装置100包括:设置在压印平板盖101的外部的载置台101a、对放置于载置台101a上的原稿P的两端进行限制的限制板102、以及形成在压印平板盖101的内部的纸张运送路径103。在从载置台101a通向纸张运送路径103的部分设置有运送口104。另外,在压印平板盖101的内部配置有捡拾辊105、第一运送辊106A、第二运送辊106B、以及第三运送辊106C等。
使用原稿自动传送装置100时,多个原稿P被载置在载置台101a上,其两端通过限制板102进行整理。并且,被整理的多个原稿P的端部(这里是表示原稿前进的方向的前进方向(称为F方向)的前端)被插入到运送口104。在运送口104附近,捡拾辊105可升降地被配置,通过捡拾辊105下降,其辊表面与位于插入到运送口104的多个原稿P中位于最上的原稿的F方向前端110抵接。
当在捡拾辊105与最上位的原稿的F方向前端110相接的状态下,用户按下在原稿台101b附近配备的操作部107的开始键时,捡拾辊105旋转,由此原稿从F方向前端110被引入纸张运送路径103。
这里,限制板102的F方向前方的下端部111向F方向延伸。其延伸部112沿着纸张运送路径103的下表面而延伸到捡拾辊105和第一运送辊106A之间的位置,以避免阻碍纸张运送路径103中的纸张运送。并且,在该延伸部112的上表面配置有检测与原稿的F方向前端接触的斜行检测传感器113。另外,在延伸部112上设置有可与其他辊独立地旋转的修正辊114。这里,斜行检测传感器113被配置在第一运送辊106A侧,修正辊114被配置在捡拾辊105侧。
这里,延伸部112的前端位置是斜行检测传感器113能够检测原稿的F方向前端的位置,并且修正辊114处于如下位置,即:即使使引出的原稿的一部分移动或者使原稿整体转动(在运送面内的转动,如后所述用于矫正斜行状态的转动),该转动也不会被捡拾辊105等的部件阻碍。另外,修正辊114也可以设置于与斜行检测传感器113分开的位置。
另外,斜行检测传感器113与修正辊114被设置在从纸张运送路径103的下方与经纸张运送路径103运送的原稿相接的位置,并且沿F方向并列设置。因此,当斜行检测传感器113检测出所运送的原稿发生了倾斜的状态(斜行状态)时,修正辊114能够立刻使该原稿整体在运送面中转动。
另外,设置有斜行检测传感器113与修正辊114的延伸部112由于与限制板102形成一体,因此,通过限制板102的移动,能够使延伸部112、即斜行检测传感器113和修正辊114移动。通过限制板102和延伸部112构成后面叙述的传感器移动控制单元。
另外,图1C示出了载置台101a和限制板102的平面图。如该图所示,两个限制板102a、102b在载置台101a上以沿着与F方向正交的方向(原稿的宽度方向)相面对地并列设置。并且,从载置台101a朝向纸张运送路径103的右侧(下面简单记为右侧)的限制板102a被固定在载置台101a的宽度方向的端部附近,同样左侧的限制板102b被设置成能够沿着宽度方向平行移动。另外,由于斜行检测传感器113a、113b与修正辊114a、114b被设置在这些限制板102a、102b的延伸部112a、112b上,因此斜行检测传感器113a、113b与修正辊114a、114b都面对与同F方向正交的位置而配置。另外,在平面视图下,两个斜行检测传感器113a、113b的每一个从各个修正辊114a、114b的宽度方向内侧端部还朝向内侧延伸设置预定的长度y。因此,即使运送斜行状态的原稿,也能通过两个斜行检测传感器113a、113b可靠地检测原稿的F方向前端。
另外,在载置台101a上并且在运送口104的附近,设置有检测原稿存在(原稿的接触)的原稿检测传感器115,能够判断在载置台101a上是否存在原稿。
被引入到纸张运送路径103的原稿经由斜行检测传感器113a、113b和修正辊114a、114b通过第一运送辊106A和第二运送辊106B被运送到读取位置X(图1A)。在通过读取位置X时,原稿的图像信息通过设置于原稿自动传送装置100的下方的图像读取部109读取。之后,原稿通过第三运送辊106C而被排出到排纸台108。另外,控制第一运送辊106A、第二运送辊106B、以及第三运送辊106C的旋转速度,由此控制被运送的原稿的运送速度。
接着,简单地说明使用原稿自动传送装置100执行复印时数码复合机的动作。图2是数码复合机200的简略示意图。这里,省略了与本发明没有直接关系的各个部分的详细说明。
在操作部107中,在画面上显示有与数码复合机200提供的功能有关的多个功能项目、设定项目。当用户从该画面显示中选择希望的设定并按下开始键时,开始印刷处理。在原稿自动传送装置100中,原稿P被运送到读取位置X并从图像读取部109的光源201向原稿P照射光。
照射在原稿P上的光进行反射,该反射光由反射镜202、203、204导入到摄像元件205中。被导入的光通过摄像元件205进行光电转化,原稿P的图像被实施基本的修正处理、图像质量处理、压缩处理等而成为图像数据。另外,也存在图像数据经由与数码复合机200的通信部连接的电缆206而从其他设备被该数码复合机200所接收的情况。
所生成的图像数据被暂时存储在设置于数码复合机200的存储器中。并且,成为图像形成的对象的图像数据被实施扩展处理并送到图像形成部207形成调色剂像。在图像形成部207具有感光鼓208。感光鼓208以固定速度向预定的方向旋转,并且在其周围从旋转方向的上游侧依次配置有带电器209、曝光单元210、显影器211、转印器212、以及清洁单元213等。
带电器209使感光鼓208的表面均匀地带电。曝光单元210基于图像数据向带电的感光鼓208的表面照射激光来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器211使所运送的静电潜像粘附调色剂来形成调色剂像。所形成的调色剂像通过转印器212而转印到记录介质(例如薄片)上。清洁单元213除去残留在感光鼓208的表面的多余的调色剂。通过旋转感光鼓208来执行这一系列的处理。
薄片从数码复合机200所具有的多个供纸盒214运送。即,薄片通过捡拾辊215从某一个供纸盒214引出到纸张运送路径上。在各个供纸盒214中分别容纳有不同种类的薄片,基于用户所输入的设定来提供薄片。
引出到纸张运送路径上的薄片通过运送辊216和校准辊217而被送入到感光鼓208和转印器212之间。被送入的薄片通过转印器212来转印调色剂像并被运送到定影装置218。另外,也存在运送到运送辊216的薄片从数码复合机所具有的手动纸盒219运送的情况。
当转印了调色剂像的薄片通过定影装置218的加热辊220和加压辊221之间时,向该调色剂像施加热和压力,由此调色剂像被定影在薄片上。加热辊220的热量根据纸张种类而设定为最佳,并适当地进行上述的定影。定影了调色剂像的薄片经由定影装置218而被排出到排出纸盒222。
根据上述步骤,数码复合机200向用户提供复印服务。另外,在数码复合机200提供其他服务的情况下,原稿自动传送装置100、图像读取部109、以及图像形成部207也进行动作。另外,驱动原稿自动传送装置100所具有的捡拾辊105等运送原稿的部分是原稿自动传送单元,驱动图像读取部109从读取位置X进行图像读取的部分是图像读取单元,驱动数码复合机200中所具有的各个驱动部来提供各种服务的部分是功能提供单元(后面叙述)。
接着,使用图3对原稿自动传送装置100和数码复合机200的控制系统硬件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原稿自动传送装置100和数码复合机200中的控制系统硬件的简略结构图。这里省略了对与本发明没有直接关系的各个部分的详细叙述。
原稿自动传送装置100的控制电路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301、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302、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303、内部接口304、以及与各个驱动部对应的驱动器305,它们通过内部总线306连接。CPU301例如将RAM 303使用为操作区域,执行存储在ROM 302等中的程序,并基于该执行结果对来自驱动器305和未图示的操作部107的数据、来自斜行检测传感器113a、113b的数据、指示进行收发,来控制图1和图2所示的各个驱动部、修正辊114a、114b等的动作。另外,即使对于驱动部以外的后述各个单元(图4所示),也通过CPU 301执行程序来实现该各个单元。在ROM 302等中存储有实现以下说明的各个单元的程序和数据。
内部接口304连接原稿自动传送装置100和数码复合机200。CPU 301通过该内部接口304与数码复合机200进行数据和指示的收发,来控制各个驱动部的动作。
数码复合机200的控制电路包括:CPU 307、ROM 308、RAM 309、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310、与各个驱动部相对应的驱动器311、以及内部接口312,它们通过内部总线313连接。CPU 307与上述相同,将RAM 309使用为操作区域,执行存储在ROM 308、HDD 310等中的程序,并基于该执行结果与驱动器311进行数据和指示的收发来驱动各个驱动部。通过内部接口312与复合机200进行数据和指示的收发。图3没有示出,但是原稿自动传送装置100也可以具有HDD。
下面参照图4、图5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原稿自动传送装置100与数码复合机200检测纸张的斜行状态的步骤进行说明。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原稿自动传送装置100与数码复合机200的功能框图。图5是用于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原稿自动传送装置100和数码复合机200的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当用户接通数码复合机200的电源时,接受单元401在操作部107的触摸面板上显示初始画面(这里是复印设定画面)(S101)。
接着,用户将多个原稿P载置在原稿自动传送装置100的载置台101a上,由两个限制板102a、102b左右限制该原稿p的宽度两端。具体而言,如图6A所示,当使被固定的右侧的限制板102a与原稿P的宽度方向的一端抵接、使左侧的限制板102b平行移动到原稿P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时,使设置在延伸部112b上的斜行检测传感器113b和修正辊114b也平行移动。即,左侧的限制板102b及其延伸部112b作为传感器移动控制单元402而发挥作用。由于右侧的限制板102a的延伸部112a所具有的斜行检测传感器113a和修正辊114a被固定,因此当结束原稿P的两端限制操作时,移动两个斜行检测传感器113a、113b以及两个修正辊114a、114b,使得与原稿P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相对应(S102)。
当在载置台101a上载置原稿P时,设置在该载置台101a上的原稿检测传感器115检测原稿P的存在,并向接受单元401发送表示该状况的信号,接受单元401识别出原稿P的存在。
另外,原稿P尽管由两个限制板102a、102b限制,但如图6A所示倾斜预定的角度,原稿P的F方向前端中朝向纸张运送路径103的左侧端部与右侧端部相比以向前方突出,以此方式斜行并被载置。
接着,当用户根据复印设定画面输入与复印功能相关的设定并按下开关键时,接受单元401向原稿自动传送单元403发送意为运送原稿P的信号,并启动传感器移动控制单元402的两个斜行检测传感器113a、113b(S103)。
当原稿自动传送单元403驱动捡拾辊105而引入原稿P时,倾斜的原稿P倾斜着被运送到纸张运送路径103。于是,如图6B所示,正由于是倾斜的状态(斜行状态),向前方突出的原稿P的左侧端部601最初与左侧的斜行检测传感器113b接触。当检测到左侧端部601的接触的左侧的斜行检测传感器113b向斜行检测单元404发送该接触信号时,斜行检测单元404在两个斜行检测传感器113a、113b中仅取得一个接触信号(S104)。
在斜行检测单元404仅取得一个的接触信号(左侧的斜行检测传感器113b的接触信号)的情况下,判断为被运送的原稿P是斜行状态,将意为与没有取得接触信号的右侧的斜行检测传感器113a相对应的右侧端部602迟滞的信号发送给修正单元407(S105否→S106)。
于是,修正单元407进行控制以使原稿自动传送单元403停止捡拾辊105等,并相对于F方向仅使右侧的修正辊114a旋转来使原稿P的右侧端部602向前方移动(S107)。此时,由于左侧的修正辊114b不旋转,因此,如图6C所示,作为原稿整体,以原稿P的左侧端部中与左侧的修正辊114b接触的端部603为轴,使原稿P转动。另外,如果需要,也可以进行控制使捡拾辊105稍稍上升来使原稿P的转动变得容易。
原稿P的转动的结果是当右侧的斜行检测传感器113a检测出原稿P的右侧端部602的接触时,斜行检测单元404判断消除了原稿P的斜行状态,使修正单元407停止仅使右侧的修正辊114a旋转,并使原稿自动传送单元403再次开始原稿P的运送(S108)。
消除了斜行状态的原稿P被运送到读取位置X,通过图像读取单元405读取图像数据,并且功能提供单元406基于该图像数据在薄片上形成图像(S108→S109)。
另一方面,在斜行检测单元404同时取得两个斜行检测传感器113a、113b的接触信号的情况下,判断为被运送的原稿P不是斜行状态,并将该意思发送给原稿自动传送单元403(S105是→S110)。
于是,原稿自动传送单元403驱动第一运送辊106A等来直接再次开始原稿P的运送,并且图像读取单元405读取到达了读取位置X的原稿的图像,并将该图像数据发送给功能提供单元406。功能提供单元406基于图像数据在原稿上形成图像(S109)。
根据上述步骤,检测出原稿P的斜行状态,结束提供复印服务。另外,在上述中,针对的是原稿P的F方向前端中以左侧端部601向前方突出的方式斜行的原稿P,但是对于以右侧端部602向前方突出的方式斜行的原稿P也是一样的。
接着,使用图7A和图7B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原稿的斜行状态的检测精度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图7A是表示相对于斜行状态的原稿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两个斜行检测传感器113a、113b的位置关系的图,图7B是表示现有技术中被固定的两个斜行检测传感器701、702的位置关系的图。另外,图7A和图7B所示的原稿的斜行状态是相同的,处于斜行状态的原稿的宽度方向的直线703与连接两个斜行检测传感器彼此的直线704之间的角度具有预定的角度α,是以原稿的左侧端部向F方向前方突出的方式斜行的状态。
移动两个斜行检测传感器以使得与纸张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相对应,当该纸张的左侧端部与左侧的斜行检测传感器接触时,原稿的右侧端部602和右侧的斜行检测传感器113a之间的距离d1(延迟距离)例如与延迟距离d2相比为最长的距离,所述延迟距离d2是基于右侧的斜行检测传感器113c的任一延迟距离,该斜行检测传感器113c与原稿的右侧端部602相比被配置在内侧。换而言之,与此对应的是,从原稿的前方左侧端部601与左侧的斜行检测传感器113b接触开始到右侧端部602与右侧的检测传感器113a接触为止的时间(延迟时间)是最长的。因此,即使任何尺寸的原稿稍稍斜行,由于其延迟时间总是由最长的时间来取得,因此在两个检测传感器113a、113b彼此的检测时刻上容易产生差异,从而能够容易地判断出斜行检测单元404是斜行状态。即,提高了斜行状态的检测精度。
另一方面,作为比较例,相对于斜行状态的原稿,在大致中央并且与最小定形纸张的宽度尺寸两端相对应来设置左侧的斜行检测传感器702和右侧的斜行检测传感器701的情况如下所述。即,当纸张的左侧端部与左侧的斜行检测传感器702接触时,尽管以与上述原稿相同的角度α倾斜,但比较例的延迟距离d3是比第一实施方式的延迟距离d1短的距离,即,比较例的延迟时间短,在检测时刻上难以产生差异。因此,尽管原稿斜行,但是却提高了判断为斜行检测单元404不是斜行状态的可能性。当然,通过采用接触精度高的斜行检测传感器,或者通过在斜行状态的判断基准的获取方法上下功夫,即使图7B也能检测斜行状态,但是如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移动两个斜行检测传感器以使得与纸张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相对应,明显能够容易地检测出有无斜行状态。
这样,构成为移动两个斜行检测传感器以使得与纸张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相对应。
由此,两个斜行检测传感器被移动到在两个斜行检测传感器彼此的检测时刻上能够充分检测出差异的位置,换而言之,被移动到从一个斜行检测传感器检测出纸张一端的时刻到另一个斜行检测传感器检测出纸张另一端的时刻的时间为最长的位置。由此,无论运送怎样宽度尺寸的纸张都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出该纸张的斜行状态。
并且,限制板具有延伸到纸张运送路径的预定位置的一对延伸部,在该一对延伸部的每一个上相面对地配置有斜行检测传感器。
由此,如果用户用两个限制板对原稿的宽度方向的两端进行限制,则斜行检测传感器与该限制板一起自动地移动,两个斜行检测传感器总是配置在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出原稿的斜行状态的位置。由此,即使没有在原稿台的正确位置载置原稿的情况下也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出原稿的斜行状态。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图8~图11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原稿自动传送装置100和数码复合机200高精度地检测纸张的斜行状态的步骤进行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取得纸张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移动两个斜行检测传感器以使得与所取得的纸张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相对应。由于在其他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也适当地参考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附图(图1~图7)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原稿自动传送装置100所具有的传感器移动控制单元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8A所示,在载置台101a上设置有限制原稿P的侧面的限制板801。在这里,在限制板801的下端部不存在延伸部,而仅是限制板801被固定在载置台101a上。取代第一实施方式的延伸部,在从原稿自动传送装置100的纸张运送路径103中的捡拾辊105到第一运送辊106A的预定位置,在纸张运送路径103的下面设置有保持斜行检测传感器113和修正辊114的一对辅助部件802(图8B的辅助部件802a、802b)。斜行检测传感器113被设置在辅助部件802的上表面的第一运送辊106A侧,修正辊114被设置在辅助部件802的捡拾辊105侧。另外,辅助部件802与限制板801分开独立设置。
如图8B所示,限制板801的躯干部分在平面视图上相对于F方向平行,并且被固定在载置台101a上的F方向右侧端部。另外,在限制板801的端部和运送口104的附近,在载置台101a上的预定位置设置由检测原稿一角的接触的第一接触传感器803,在原稿P的侧面由限制板801限制时,该第一接触传感器803被配置成总是检测该原稿P的四角中的一角。
另外,在载置台101a上,除第一接触传感器803之外,在预定的位置设置有预定数目的接触传感器804。当在载置台101a上载置预定的定型尺寸的纸张(下面称为定型纸张)并被限制板801限制时,该多个接触传感器804的每一个相对于第一接触传感器803而配置在位于定型纸张的对角线上的另一角的下方。通过这样的结构,基于第一接触传感器803与特定的接触传感器804的接触信号判断所载置的定型纸张的尺寸,即宽度方向的尺寸。
另外,例如,在横向上载置B5纸张,除了第一接触传感器803以及与该横向B5纸张的角对应的横向B5接触传感器804a以外,其他的接触传感器804b也不可避免地接触了,在此情况下,在第一接触传感器803、横向B5接触传感器804a的基础上还包括其他的接触传感器804b,通过这些接触传感器803、804a、804b的接触信号判断横向B5纸张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另外,将在判断时作为基准的表、即、将发出接触信号的特定的接触传感器和与该接触信号相对应的特定原稿P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关联起来的表存储在如后所述的宽度尺寸存储单元中。
并且,一对辅助部件802在平面视图上具有设置在压印平板盖101内部的辅助部件802a、802b,该辅助部件802a、802b在与F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面对配置。并且,相对于F方向,右侧的辅助部件802a被固定在如下位置:该位置使得该辅助部件802a的上表面所配有的右侧的斜行检测传感器113a能检测出原稿前方的右侧端部,另外,左侧的辅助部件802b能够沿着宽度方向平行移动。另外,为了使左侧的辅助部件802b能够沿着宽度方向平行移动,棒体805沿宽度方向从左侧的辅助部件802b的侧面向内部延伸,在该棒体805的侧面形成有没有图示的齿806,并且,在压印平板盖101内部的中央设置有步进电机808,所述步进电机808具有能够与齿806啮合并且绕正反方向自由旋转的小齿轮807。当该步进电机808以预定的转速使小齿轮807旋转时,具有与小齿轮807啮合的齿806的棒体805沿宽度方向平行移动,并且与该棒体805连接的左侧的辅助部件802b也平行移动。另外,预定的转速由后面叙述的传感器移动控制单元402进行控制,该控制方法例如是:当要使辅助部件802b平行移动预定的距离时,将步进电机808必须旋转的距离换算成表示脉冲信号的数量的预定的脉冲数,来控制步进电机808的旋转。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原稿自动传送装置100和数码复合机200检测纸张的斜行状态的步骤进行说明。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原稿自动传送装置100和数码复合机200的功能框图。图10是用于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原稿自动传送装置100和数码复合机200的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当用户接通数码复合机100的电源时,接受单元401显示初始画面的复印设定画面(S201)。
接着,如图11A所示,当用户将多个原稿P载置到原稿自动传送装置100的载置台101a上时,第一接触传感器803和与该原稿P对应的特定的接触传感器804检测原稿P的接触。接受单元401通过接触传感器803、804的接触信号识别出在载置台101a上载置有原稿P,宽度尺寸取得单元901参考宽度尺寸存储单元902中的表并基于该表和所检测出的接触传感器803、804等的接触信号取得所载置的原稿P的宽度方向的尺寸z1(S202)。另外在这里,原稿P按照其F方向前端的左侧端部与右侧端部相比以向前突出的方式被斜行载置。
所取得的宽度方向的尺寸z1从宽度尺寸取得单元901被发送给传感器移动控制单元402,传感器移动控制单元402根据所接收的宽度方向的尺寸z1计算出特定的脉冲数,使步进电机808的小齿轮807仅旋转该脉冲数,并使左侧的斜行检测传感器113b沿宽度方向平行移动(S203)。于是,由于该左侧的斜行检测传感器113b配置在与所载置的原稿P的左侧端部1101相面对的位置,因此使两个斜行检测传感器113a、113b移动而与纸张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相对应。另外,从原稿自动传送装置100的结构上来说,右侧的斜行检测传感器113a与左侧的斜行检测传感器113b的距离z2可以不是与所接收的宽度方向的尺寸z1直接相符的距离,还可以是预定的修正系数(例如与纸张的倾斜角度相关的修正系数等)与宽度方向的尺寸z1随时相乘而计算出的距离。
接着,当用户从复印设定画面输入与复印功能有关的设定并按下开始键时,接受单元401向原稿自动传送装置403发送意为运送原稿P的信号,并启动两个斜行检测传感器113a、113b(S204)。
当原稿自动传送装置403引入原稿P时,如图11B所示,倾斜的原稿P直接被运送到纸张运送路径,原稿前方的左侧端部1101首先与左侧的斜行检测传感器113b接触。于是,斜行检测传感器404在两个斜行检测传感器113a、113b中仅取得一个接触信号(S205)。
在斜行检测单元404仅取得一个接触信号(左侧的斜行检测传感器113b的接触信号)的情况下,判断为运送的原稿P是斜行状态,将意为与没有取得接触信号的右侧的斜行检测传感器113a相对应的右侧端部1102延迟了的信号发送给修正单元407(S206否→S207)。
于是,修正单元407使原稿自动传送单元403停止捡拾辊105等,并相对于F方向仅使右侧的修正辊114a旋转,使原稿P的右侧端部1102向前方移动(S208)。
当原稿P的右侧端部1102向前方移动时,右侧的斜行检测传感器113a检测出原稿P的右侧端部1102的接触,通过该检测,斜行检测单元404判断为消除了原稿P的斜行状态,使修正单元407停止仅旋转右侧的修正辊114a,并使原稿自动传送单元403再次开始原稿P的运送(S209)。
消除了斜行状态的原稿P被运送到读取位置X,通过图像读取单元405读取图像数据,功能提供单元406基于该图像数据在薄片上形成图像(S209→S210)。
另一方面,斜行检测单元404在同时取得两个斜行检测传感器113a、113b的接触信号的情况下,判断为被运送的原稿P不是斜行状态,并将该情况发送给原稿自动传送单元403(S206是→S211)。
于是,原稿自动传送单元403驱动第一运送辊106A等,并直接再次开始原稿P的运送,进而,图像读取单元405读取到达读取位置X的原稿P的图像,并将该图像数据发送给功能提供单元406。功能提供单元406基于上述图像数据在薄片上形成图像(S210)。
通过上述步骤,所提供的复印服务结束。
这样,能够构成为:取得纸张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并使两个斜行检测传感器移动而与所取得的纸张尺寸的两端相对应。
由此,即使用户不进行移动限制板的操作,例如只要在载置台的预定位置设置预定的接触传感器来取得纸张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就能够使两个斜行检测传感器自动移动成可高精度地检测的配置。由此,不需要注意原稿的倾斜等来载置原稿,从而能够简单地进行载置操作。
<其他实施方式>
(a)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修正单元被构成为使用修正辊消除原稿的斜行状态,但是也可以使用其他方法来消除。例如,纸张运送路径被构成为在预定的位置向通常运送的纸张施加弯曲,但是也可以在施加该弯曲的位置设置弯曲施加单元,额外地向原稿施加弯曲以消除斜行状态。另外作为其他方法,还可以设置图像数据斜行单元,使所读取的图像数据斜行来消除原稿的斜行状态。
(b)第一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修正辊处于限制板的延伸部或者辅助部件的上表面,并且位于沿着F方向与斜行检测传感器并列设置的位置,但是修正辊只要处于消除原稿的斜行状态的位置即可,也可以设置在从斜行检测传感器分离开的纸张运送路径的预定位置。在设置于从斜行检测传感器分离的位置的情况下,不言而喻的是,需要由斜行检测单元预先计算出原稿的延迟距离,并基于该延迟距离执行修正。
(c)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两个斜行检测传感器以配置在捡拾辊附近的纸张运送路径上的方式来构成,但是只要是配置在纸张运送路径中能检测出原稿的斜行状态的位置即可,也可以配置在从捡拾辊稍稍分离开的位置。
(d)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修正单元被构成为仅使与没有取得消除信号的一个斜行检测传感器相对应的修正辊旋转,旋转该修正辊直到该斜行检测传感器取得接触信号的时刻为止,但是如果能适当地消除原稿的斜行状态,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控制修正辊的旋转。例如,也可以构成为由斜行检测单元预先计算出原稿的延迟距离,使修正辊旋转以消除该延迟距离。
(e)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两个斜行检测传感器、斜行检测单元、以及传感器移动控制单元被包含在原稿自动传送装置的载置台上,但是即使包含在与纸张的运送有关的载置台、例如供纸盒内部的载置台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相同的作用效果。
(f)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两个斜行检测传感器和两个修正辊被设置在延伸部或者辅助部件的上表面,但是只要能起到本发明的作用效果,也可以设置在下表面或者侧面。
(g)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两个限制板可以为以下结构:相对于F方向使右侧的限制板被固定在载置台的端部附近、左侧的限制板被设置成能够沿宽度方向平行移动,但是也可以构成为使右侧的限制板能够平行移动而固定左侧的限制板,还可以构成为使两个限制板能够平行移动。
(h)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两个辅助部件可以为以下结构:相对于F方向使右侧的辅助部件被固定在预定的位置、左侧的辅助部件被设置成能够沿宽度方向平行移动,但是也可以构成为使右侧的辅助部件能够平行移动而固定左侧的辅助部件,还可以构成为使两个辅助部件能够平行移动。
(i)在构成为使两个辅助部件能够平行移动的情况下,可以分开设置步进电机来使各个辅助部件分别平行移动,也可以是通过一个步进电机使两个辅助部件能够同时移动。为了使两个辅助部件能够同时移动,例如在各个辅助部件上设置如下步进电机来构成就可以,所述步进电机设置具有齿部件的杆件,并在能够与该两个齿部件啮合的位置具有一个齿轮件。
(j)第二实施方式的宽度尺寸取得单元被构成为在原稿被载置在载置台的时刻,基于与该原稿相对应的接触传感器的接触信号而取得原稿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但是也可以在其他时刻,例如在接受单元接收了开始键的信号之后或者接收预定条件的期间来取得所述尺寸。
(k)第二实施方式的宽度尺寸取得单元被构成为基于配置在预定位置的接触传感器的接触信号来从宽度尺寸存储单元的表中取得宽度方向的尺寸,但是可以通过其他方法,例如通过能检测出原稿的尺寸的位移传感器、线传感器、CCD传感器等来取得宽度方向的尺寸。
(l)第二实施方式的宽度尺寸取得单元被构成为基于接触传感器和宽度尺寸存储单元的表来取得宽度方向的尺寸,但是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例如通过由用户输入纸张尺寸或者输入的定形尺寸来取得与该输入相对应的宽度方向的尺寸。
(m)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传感器移动控制单元被构成为在接受单元接受与复印功能相关的设定的输入之前使两个传感器移动,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在输入的接受当中或者在接受后使其移动。
(n)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是与复印服务有关而使用的,但是也可以采用在传真服务、扫描服务、打印服务、网络扫描服务后处理服务等中。
产业上的实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纸张传送装置不仅作为单体有用,对安装它的复印机、打印机、扫描器、数码复合机等也有用,作为能够高精度地检测纸张的斜行状态的纸张运送装置而很有效。

Claims (10)

1.一种纸张运送装置,包括:
载置台,用于载置纸张;
纸张运送路径,设置有运送纸张的运送部件,用于运送纸张;
导入部件,用于将所述载置台上的纸张导入到所述纸张运送路径;
一对传感器,在纸张运送路径中被配置成所述一对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在与纸张运送方向交叉的纸张宽度方向上自由移动,对纸张的运送方向前端进行检测;
纸张尺寸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纸张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以及
传感器移动控制单元,基于所述纸张尺寸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使所述一对传感器移动,来控制所述一对传感器的间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运送装置,其中,
所述传感器移动控制单元控制所述一对传感器的间隔以使得该间隔与所述纸张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相对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运送装置,其中,
还包括:斜行检测单元,根据所述一对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检测经所述纸张运送路径而运送的纸张的斜行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纸张运送装置,其中,
还包括:一对端部运送部件,在所述纸张运送路径的途中被配置于纸张宽度方向,能够分别将纸张的宽度方向的各个端部独立地进行运送;以及
修正单元,根据所述斜行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所述一对端部运送部件的驱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运送装置,其中,
在所述载置台上还具有一对限制板,所述一对限制板被配置成其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在纸张宽度方向上自由移动,来限制纸张的宽度方向两端,
所述一对限制板的每一个具有向纸张运送方向延伸而形成的延伸部,
所述一对传感器分别被配置在所述一对延伸部的每一个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纸张运送装置,其中,
所述纸张尺寸检测单元包含所述一对限制板。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纸张运送装置,其中,
在所述载置台上还具有一对限制板,所述一对限制板被配置成其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在纸张宽度方向上自由移动,来限制纸张的宽度方向两端,
所述一对限制板的每一个具有向纸张运送方向延伸而形成的延伸部,
所述一对传感器的每一个以及所述一对端部运送部件的每一个分别被配置在所述一对延伸部的每一个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运送装置,其中,
还包括:一对辅助部件,在所述纸张运送路的下面被配置成其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在纸张宽度方向上自由移动,
所述一对传感器分别被配置在所述一对辅助部件的每一个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纸张运送装置,其中,
所述纸张尺寸检测单元包括被配置所述载置台上并能够检测出多种纸张的至少两个角部的多个传感器。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纸张运送装置,其中,
还包括:一对辅助部件,在所述纸张运送路径的下面被配置成其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在纸张宽度方向上自由移动,
所述一对传感器的每一个以及所述一对端部运送部件的每一个分别被配置在所述一对辅助部件的每一个上。
CN2009101272642A 2008-03-26 2009-03-12 纸张运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43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80749 2008-03-26
JP2008080749A JP2009234691A (ja) 2008-03-26 2008-03-26 用紙搬送装置
JP2008080749 2008-03-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4314A true CN101544314A (zh) 2009-09-30
CN101544314B CN101544314B (zh) 2012-05-30

Family

ID=41115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2726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4314B (zh) 2008-03-26 2009-03-12 纸张运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243201A1 (zh)
JP (1) JP2009234691A (zh)
CN (1) CN101544314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9935A (zh) * 2010-07-20 2013-03-06 柯达公司 文件扫描仪
CN103604401A (zh) * 2013-11-13 2014-02-2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单张纸印刷纸张裁切精度检测方法
CN104692182B (zh) * 2013-12-09 2017-06-13 东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纸张尺寸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08337389A (zh) * 2017-01-18 2018-07-27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处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1433823A (zh) * 2017-12-07 2020-07-17 克兰佩门特创新股份有限公司 开放式钞票路径系统
CN111665695A (zh) * 2019-03-07 2020-09-15 柯尼卡美能达办公系统研发(无锡)有限公司 用纸给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52947A (ja) * 2011-01-24 2012-08-16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463001B2 (ja) * 2014-05-07 2019-0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NL2023988B1 (en) 2019-10-10 2021-04-15 Xeikon Prepress Nv Punching Station and Method for a Relief plate precursor
US11608238B2 (en) 2021-01-19 2023-03-21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Sheet post-process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25877A (ja) * 1993-11-05 1995-05-16 Fujitsu Ltd 用紙の供給・搬送機構
US6682068B1 (en) * 1997-11-28 2004-01-27 Diebold, Incorporated Document alignment mechanism for currency recycling automated banking machine
JP2005022777A (ja) * 2003-06-30 2005-01-27 Brother Ind Ltd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とそれを利用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194437B2 (ja) * 2003-07-17 2008-1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50082A (ja) * 2006-08-23 2008-03-06 Canon Inc 用紙搬送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9935A (zh) * 2010-07-20 2013-03-06 柯达公司 文件扫描仪
CN103604401A (zh) * 2013-11-13 2014-02-2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单张纸印刷纸张裁切精度检测方法
CN103604401B (zh) * 2013-11-13 2016-03-3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单张纸印刷纸张裁切精度检测方法
CN104692182B (zh) * 2013-12-09 2017-06-13 东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纸张尺寸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08337389A (zh) * 2017-01-18 2018-07-27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处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1433823A (zh) * 2017-12-07 2020-07-17 克兰佩门特创新股份有限公司 开放式钞票路径系统
US11475728B2 (en) 2017-12-07 2022-10-18 Crane Payment Innovations, Inc. Open banknote path system
CN111665695A (zh) * 2019-03-07 2020-09-15 柯尼卡美能达办公系统研发(无锡)有限公司 用纸给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4314B (zh) 2012-05-30
US20090243201A1 (en) 2009-10-01
JP2009234691A (ja) 2009-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44314B (zh) 纸张运送装置
EP2218668B1 (en)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the feeding device
CN101274722B (zh) 薄片处理设备和图像形成系统
CN102170504B (zh)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494706B (zh)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808180B (zh)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处理装置
US6738167B1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document feeding method i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200634764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970196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05792A (ja) 画像読取装置
US8002277B2 (en) Image-processing device, document-reading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document-reading method
JPH0921977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94784A (ja) 印刷装置
JP2009284323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449806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90266A (ja) 複合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0616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72711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2265142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排紙処理装置
JP4005484B2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579437B2 (ja) 原稿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964277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5178985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原稿送り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3621342B2 (ja) 原稿読み取り段階で発生するノイズの検出方法
JP2002232642A (ja) 原稿送り装置とこの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30

Termination date: 201903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