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41622B - 车辆前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前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41622B
CN101541622B CN2007800438705A CN200780043870A CN101541622B CN 101541622 B CN101541622 B CN 101541622B CN 2007800438705 A CN2007800438705 A CN 2007800438705A CN 200780043870 A CN200780043870 A CN 200780043870A CN 101541622 B CN101541622 B CN 1015416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member
outstanding board
vehicle
plate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4387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41622A (zh
Inventor
三浦则之
大条达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suzu Motors Ltd
Original Assignee
Isuzu Motor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suzu Motors Ltd filed Critical Isuzu Motor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416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16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416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16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2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omprising longitudinally or transversely arranged frame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2Engine compart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2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车辆(1)的前部结构,并且该前部结构包括一对侧部构件(30)、第一横向元件(10)、保险杠(60)、上突出板部(41)、下突出板部(42)和托架(70)。每个侧部构件(30)包括上板(31)、下板(32)和竖直板(33)。所述上板(31)和下板(32)被设置为竖直地彼此相对,并且竖直板(33)连接所述上板(31)和下板(32)。第一横向元件(10)连接侧部构件(30)的各个前端部(35)。每个上突出板部(41)从相应的上板(31)一体地向前延伸。每个下突出板部(42)从相应的下板(32)一体地向前延伸,从而与相应的上突出板部(41)相对。托架(70)包括:固定于上突出板部(41)的上固定部(71);固定于下突出板部(42)的下固定部(76);以及用于固定保险杠(60)的保险杠安装孔(75)。

Description

车辆前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前部结构。
背景技术
当车辆的前部碰撞在坚硬的障碍物(下面称为障碍物)上时,其通过有效地使撞在障碍物上的底盘车架变形来吸收动能,因此可确保幸存空间并且从而提高乘客的安全性。
JP-A-2000-79884公开了一种用于确保碰撞安全性的结构,其通过底盘车架优选部分的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该结构包括一对侧部构件,内加强件,第一横向元件以及转向托架。每个侧部构件包括连接板,上凸缘和下凸缘,以及U形的横截面。该第一横向元件搭接在一对侧部构件的前端之间。每个转向托架位于相应的侧部构件的前端侧上。保险杠横向元件被固定于转向托架的前端侧,同时转向托架的后端侧连接于第一横向元件。
专利文献1:JP-A-2000-79884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
上述常规结构包括像侧部构件一样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分别位于侧部构件的前端处的转向托架。因而这样的结构导致部件数量增加从而使得装配工作较为复杂。
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以想到将侧部构件从安装第一横向元件但不设置转向托架的位置向前延伸。
然而每个侧部构件的向前延伸使得在碰撞障碍物的时候每个侧部构件的上凸缘向上变形而其下凸缘向下变形。这些凸缘因此变形而彼此分离,因此侧部构件不能以优选模式变形。因此,碰撞的能量不能被充分地吸收。如果保险杠横向元件形成有更大的竖直宽度并且固定于侧部构件的上、下凸缘,这样的问题可以避免。然而,这样的措施也导致保险杠横向元件尺寸过大并且重量增加。
本发明考虑到了上述情形。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该结构能够在车辆前部发生碰撞时可靠地使得侧部构件的前部以优选模式变形,从而提高动能的吸收效率而不致于增加部件的数量和重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前部结构,该结构包括一对侧部构件,横向元件,保险杠,上突出板部,下突出板部以及托架。
该对侧部构件分别位于车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上,并且以前后方向延伸。每个侧部构件具有基本U形的横截面并且包括上板、下板和竖直板,该上板和下板被设置为上下相对且该竖直板连接该上板和该下板。所述横向元件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分别连接该对侧部构件的各个前端部。所述保险杠沿车辆宽度方向布置在横向元件的前方。每个上突出板部都从相应的一个侧部构件的前端部的上板向前一体地延伸超出横向元件。每个下突出板部都从相应的一个侧部构件的前端部的下板向前一体地延伸超出横向元件,因此下突出板部面对各个上突出板部。托架包括固定于上突出板部的上固定部,固定于下突出板部的下固定部以及保险杠固定于其的保险杠安装部。
具有上述构型,在车辆的前部发生碰撞时,从侧部构件一体地延伸出的上突出板部和下突出板部发生变形,从而碰撞的动能部分地但有效地被吸收。因此,可减少侧部构件的变形量。
此外,托架的上固定部固定于从相应侧部构件一体地延伸出的每个上突出板部,同时下固定部固定于从相应侧部构件一体地延伸出的每个下突出板部。因此,在车辆前部发生碰撞时,上突出板部和下突出板部不可能打开过大,并且分别与相应的上突出板部和下突出板部连续的侧部构件的上板和下板也不可能打开过大。为此原因,侧部构件可保持其变形强度,因此使得侧部构件的前部以优选模式可靠地变形。因此,侧部构件可有效地吸收能量。
此外,托架包括保险杠固定于其的保险杠安装部,该托架固定于从相应的侧部构件一体地延伸出的上突出板部和下突出板部。因此,不需要特殊的元件来将保险杠固定于其的每个托架固定于相应的侧部构件,因此可避免增加部件数量和重量。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车辆的前部发生碰撞时,侧部构件的前部可以优选模式可靠地变形,并且产生的能量可被有效地吸收,同时避免了增加部件的数量和重量。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的透视图。
图2示出图1沿带箭头线II-II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车辆
10  第一横向元件(横向元件)
20  第二横向元件
30  侧部构件
31  上板
32  下板
33  车辆板
41  上突出板部
42  下突出板部
60  保险杠
70  托架
71  上固定部
75  保险杠固定孔(保险杠安装孔)
76  下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图1为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的透视图。图2示出图1沿带箭头线II-II的截面图。注意,以下描述中提到的前后方向指的是关于车辆1行进方向的前后方向。此外,附图中箭头“前”指的是车辆的向前方向,并且箭头“上”指的是车辆的向上方向。
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的车辆1具有一种前部结构,该结构包括第一横向元件(横向元件)10、第二横向元件20、一对侧部构件30、突出部40、加强元件50、保险杠60和托架70。
第一横向元件10具有开口朝后的基本U形的横截面,并且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二横向元件20具有闭合的矩形横截面,并且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
每个侧部构件30形成为包括上板31、下板32和竖直板33的整体。所述上板31和下板32被设置为彼此相对,并且通过竖直板33彼此连接。每个侧部构件30具有开口沿车辆宽度方向朝内的基本U形的横截面,并且以前后方向延伸。每个侧部构件30包括从上板31、下板32和竖直板33一体地向前延伸的突出部40。该对侧部构件30分别设置在车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上。该对侧部构件30分别具有前端部35,并且两个前端部35都连接于第一横向元件10。此外,第二横向元件20在侧部构件的各个前端部35的后方处连接于侧部构件30。加强件50分别固定于侧部构件30。
每个突出部40包括上突出板部41、下突出板部42和竖直突出板部43。上突出板部41、下突出板部42和竖直突出板部43分别从上板31、下板32和竖直板33一体地向前延伸,使得在其间形成连续的平面。每个突出部40具有开口在车辆宽度方向朝内的基本U形的横截面。上突出板部41比下突出板部42沿车辆宽度方向朝内延伸的更多。上突出板部41的前端边缘45、下突出板部42的前端边缘46以及竖直突出板部43的前端边缘47位于前后方向上的相同位置,并且限定了具有基本U形的前面开口48。注意,突出部40只要包括上突出板部41和下突出板部42即可,每个突出部40不是必须包括竖直突出板部43。
每个加强件50沿着相应的侧部构件30的内表面设置,从相应的侧部构件30与第一横向元件10的连接部的后方的一位置处向后延伸。每个加强件50是包括上板51、下板52和竖直板53的整体结构。上板51和下板52设置为彼此相对,并且通过竖直板53彼此连接。每个加强件50具有开口54沿车辆宽度方向朝内的基本U形的横截面。
保险杠60沿车辆宽度方向布置在侧部构件30的前方,并且包括在其后部的固定孔(未示出)。
每个托架70是连接上突出板部41和下突出板部42以覆盖相应的前面开口48的板体。每个托架70包括上固定部71、前面板部74、两个保险杠安装孔(保险杠安装部)75以及下固定部76。
上固定部71包括固定面72和弯曲部73。固定面72被置于上突出板部41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位置处的下表面处并焊接。通过沿基本竖直的方向向下弯曲上突出板部41的前端边缘45附近的部分形成弯曲部73。
前面板部74从上固定部71的弯曲部73连续地向下延伸超出下突出板部42。前面板部74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与竖直突出板部43的前端边缘47相对,并且在其间留有基本恒定的间隙。前面板部74中的、比竖直突出板部43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央部位置低的部分进一步向内延伸。
两个保险杠安装孔75形成于前面板部74中,其中一个孔在靠近竖直突出板部43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央部处形成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处;并且另一个孔在低于下突出板部42的位置处形成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处。保险杠安装孔75被设置成面对形成于保险杠60中的各个固定孔。保险杠安装孔75借助螺钉和螺母被固定于保险杠60的被设置为面对保险杠安装孔75的各个固定孔。
下固定部76是前面板部74的后侧表面的一部分。每个下突出板部42的前端边缘46接触并焊接于相应的下固定部76的后侧表面。
注意,上述结构并非托架70仅有的可能构型。例如,位于沿车辆宽度方向的车辆两侧上的所有上突出板部41和下突出板部42可以连接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为细长形的单个托架70。
根据本实施例,在车辆1的前部发生碰撞时,碰撞的动能部分地但有效地被从相应侧部构件30一体地延伸出的上突出板部41和下突出板部42的变形所吸收。因此,可减少侧部构件30的变形量。
此外,每个托架70的上固定部71和下固定部76分别固定于从相应侧部构件30一体地延伸出的上突出板部41和下突出板部42。因此,在车辆1前部发生碰撞时,上突出板部41和下突出板部42不可能打开过大,并且分别与上突出板部41和下突出板部42连续的侧部构件30的上板31和下板32也不可能打开过大。为此原因,侧部构件30可保持它们的变形强度,因此使得侧部构件30的前部以优选模式可靠地变形。因此,侧部构件30可有效地吸收能量。
此外,每个托架70固定于从相应的侧部构件30一体地延伸出的上突出板部41和下突出板部42,在所述托架70内形成保险杠安装孔75并且保险杠60固定于此。因此,不需要特殊的元件来将保险杠60固定于其的每个托架70固定于相应的侧部构件30,因此可避免增加部件数量和重量。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前部结构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车辆。

Claims (1)

1.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包括:
一对侧部构件,该对侧部构件分别位于车辆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面上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每个所述侧部构件具有基本U形的横截面并且包括上板、下板和竖直板,所述上板和下板被设置为竖直地彼此相对,所述竖直板连接该上板和下板;
横向元件,其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并且连接该对侧部构件的相应前端部;
保险杠,其沿车辆的宽度方向设置在横向元件的前方;
上突出板部,每个上突出板部都从相应的一个侧部构件的前端部的上板一体地向前延伸超出横向元件;
下突出板部,每个下突出板部都从相应的一个侧部构件的前端部的下板一体地向前延伸超出横向元件,并且面对相应的上突出板部;以及
托架,其包括固定于上突出板部的上固定部、固定于下突出板部的下固定部、以及供保险杠固定其上的保险杠安装部,
其中,该上突出板部和下突出板部是该侧部构件的一部分。
CN2007800438705A 2006-11-27 2007-11-27 车辆前部结构 Active CN1015416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19323A JP4092712B1 (ja) 2006-11-27 2006-11-27 車両の前部構造
JP319323-2006 2006-11-27
JP3193232006 2006-11-27
PCT/JP2007/072862 WO2008066043A1 (fr) 2006-11-27 2007-11-27 Structure avant pour véhicul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1622A CN101541622A (zh) 2009-09-23
CN101541622B true CN101541622B (zh) 2011-01-12

Family

ID=39467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438705A Active CN101541622B (zh) 2006-11-27 2007-11-27 车辆前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079638B2 (zh)
JP (1) JP4092712B1 (zh)
CN (1) CN101541622B (zh)
AU (1) AU2007326489B2 (zh)
WO (1) WO20080660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92711B1 (ja) * 2006-11-27 2008-05-28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キャブオーバー型車両の前部構造
CN106005021B (zh) * 2016-07-07 2018-01-09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非承载式轻卡前端碰撞吸能系统
JP6555221B2 (ja) * 2016-10-14 2019-08-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バンパリインフォースメントとサイドメンバとの結合構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9860A (zh) * 2004-03-19 2005-09-21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汽车的前部车身结构
CN1680162A (zh) * 2004-04-06 2005-10-12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前体结构
CN1810562A (zh) * 2005-01-26 2006-08-0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86841A (ja) * 1996-09-13 1998-04-07 Suzuki Motor Corp 車体構造
JP2000079884A (ja) 1998-09-04 2000-03-21 Isuzu Motors Ltd 車両のシャシフレーム衝突安全構造
JP3646583B2 (ja) * 1999-10-06 2005-05-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サイドメンバ構造
JP4052244B2 (ja) * 2003-12-24 2008-02-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バンパ構造
JP4433474B2 (ja) * 2005-02-21 2010-03-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バンパビーム取付構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9860A (zh) * 2004-03-19 2005-09-21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汽车的前部车身结构
CN1680162A (zh) * 2004-04-06 2005-10-12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前体结构
CN1810562A (zh) * 2005-01-26 2006-08-0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结构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106002A 2001.04.17
JP特开平10-86841A 1998.04.07
说明书附图1-6.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314906A1 (en) 2010-12-16
US8079638B2 (en) 2011-12-20
CN101541622A (zh) 2009-09-23
AU2007326489B2 (en) 2011-07-14
WO2008066043A1 (fr) 2008-06-05
JP4092712B1 (ja) 2008-05-28
AU2007326489A1 (en) 2008-06-05
JP2008132831A (ja) 2008-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56591B1 (en)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for electric vehicle
US9902431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JP5776885B2 (ja) 車両の車体前部構造
JP6090241B2 (ja) サンルーフ付き自動車の上部車体構造
KR101505012B1 (ko) 펜더 패널 부착 구조
US20120256448A1 (en) Vehicle body lower structure
KR100844712B1 (ko) 차량의 카울 사이드부 보강구조
CN101104395B (zh) 车辆的前部结构
CN204605957U (zh) 汽车及汽车a柱结构
WO2005115821A1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4781171B2 (ja) 車両用フェンダパネル取付構造
JP4811327B2 (ja) 自動車のフェンダパネル支持構造
CN101541622B (zh) 车辆前部结构
EP1527957A1 (en) Impact shock absorbing structure of a vehicle
CN101541620B (zh) 车辆的前部结构
CN210258578U (zh) 前车体加强结构
JP4911424B2 (ja) 車両の空気抵抗低減構造
JP5096534B2 (ja) 自動車の車体側部構造
JP4894613B2 (ja) 車両のバンパー取付構造
JP4798485B2 (ja) 車両のフロントバンパー構造
JP2010120560A (ja) 自動車のフェンダパネル取付け構造
JP6393112B2 (ja) 車両のフレーム構造
CN101708737A (zh) 汽车车身前纵梁结构
KR101316329B1 (ko) 프레임 차량의 사이드멤버 결합구조
CN110001561A (zh) 用于车辆的前保险杠组件支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