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06023A - 轨道车辆的底盘车架 - Google Patents

轨道车辆的底盘车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06023A
CN101506023A CNA2007800304081A CN200780030408A CN101506023A CN 101506023 A CN101506023 A CN 101506023A CN A2007800304081 A CNA2007800304081 A CN A2007800304081A CN 200780030408 A CN200780030408 A CN 200780030408A CN 101506023 A CN101506023 A CN 1015060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ssis
vehicle frame
longeron
junction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3040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06023B (zh
Inventor
G·比克
R·皮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MBAADER TRANSPORT AG
Original Assignee
BOMBAADER TRANSPORT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MBAADER TRANSPORT AG filed Critical BOMBAADER TRANSPORT AG
Publication of CN1015060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60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060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60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FRAIL VEHICLE SUSPENSIONS, e.g. UNDERFRAMES, BOGIES OR ARRANGEMENTS OF WHEEL AXLES; RAIL VEHICLES FOR USE ON TRACKS OF DIFFERENT WIDTH; PREVENTING DERAILING OF RAIL VEHICLES; WHEEL GUARDS, OBSTRUCTION REMOVERS OR THE LIKE FOR RAIL VEHICLES
    • B61F1/00Underframes
    • B61F1/08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FRAIL VEHICLE SUSPENSIONS, e.g. UNDERFRAMES, BOGIES OR ARRANGEMENTS OF WHEEL AXLES; RAIL VEHICLES FOR USE ON TRACKS OF DIFFERENT WIDTH; PREVENTING DERAILING OF RAIL VEHICLES; WHEEL GUARDS, OBSTRUCTION REMOVERS OR THE LIKE FOR RAIL VEHICLES
    • B61F5/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ogies; Connections between bogies and vehicle underframes;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for adjusting or allowing self-adjustment of wheel axles or bogies when rounding curves
    • B61F5/50Other details
    • B61F5/52Bogie fram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616Structural member making
    • Y10T29/49622Vehicular structural member ma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Toys (AREA)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的底盘的底盘车架,具有一车架体(101),该车架体设计成用于支承在底盘的至少一个车轮单元上,其中,所述车架体(101)至少部分地由灰铸铁材料制成。

Description

轨道车辆的底盘车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底盘的底盘车架,具有一车架体,该车架体设计成用于支承在至少一个车轮单元上。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底盘车架的底盘以及一种用于制造底盘车架的相应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轨道车辆领域,结构构件,例如用于底盘的车架或配重,特别是底盘的制造目前主要通过对钢板的焊接来进行。但这种制造方法有这样的缺点,即,这种方法要求较大的手工工作比例,因此底盘车架的制造较为昂贵。
当代替焊接结构使用铸造的构件时,原则上可以降低高成本的手工工作的比例。例如由GB 1 209389 A或US 6,662,776 B2已知,采用由钢组成的铸造件用于轨道车辆的底盘车架。根据GB 1 209389 A制造一体制造转向盘车架,而根据US 6,662,776 B2由一个或多个由标准铸钢件组成的构件制造纵梁和横梁,并且接着将其组装成转向盘车架。
钢铸件特别是具有这样的优点,即,钢铸件是可焊接的,从而传统的接合方法也可以在这种制造方案中应用。但钢铸件也有这样的缺点,即,钢铸件具有较为有限的可流动性。在自动化制造较大的具有复杂的几何形状的构件—如轨道车辆的底盘车架所代表的构件—时,这会导致降低的工艺可靠性,考虑到对轨道车辆的底盘车架的高的安全性要求,这种工艺可靠性是不可接受的。因此即使在由铸钢制造这种底盘车架时也还需要进行较多的工作步骤,因此,即使存在,这样也还不能实现在经济的角度上令人满意的自动化程度。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底盘车架,该底盘车架没有或至少以较小的程度具有上述缺点并且特别是使得可简单地制造并由此使得可以实现较高的自动化程度。
本发明由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底盘车架出发通过在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中给出的特征来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此外还由一种根据权利要求29的前序部分的方法出发通过在权利要求29的特征部分给出的特征来实现。
本发明基于这样的技术教导,即,如果车架体至少部分地由灰铸铁材料制成,则可以在制造用于轨道车辆的底盘车架时实现简单的可制造性和较高的自动化程度。这里灰铸铁材料有这样的优点,即,由于其高的碳含量在铸造时具有特别好的可流动性,并且由此导致特别高的工艺可靠性。已经证明,即使是较大较复杂的用于底盘车架的构件的制造也可以自动化的型箱内进行,由此可以将所述构件的制造设计得明显更为简单和经济。
尽管灰铸铁材料不适于焊接,因为材料中的碳含量过高。但由于灰铸铁材料在铸造时的良好可流动性,可以可靠地制造非常复杂的构件几何形状,所述几何形状在其它情况下必须通过复杂的焊接结构制造。因此可以不需要使用多个接合工艺。此外,由于相同的原因,还可以在可能是必需的接合部位实现优化的几何形状,从而对于相应的构型还可以毫无问题地使用其它接合方法。
灰铸铁材料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其相对于通常采用的钢改进的缓冲特性。这特别是在降低向轨道车辆的驾驶室中的振动传递方面是有利的。
灰铸铁材料可以是任意合适的灰铸铁材料。优选是球墨灰铸铁材料(所谓的球墨铸铁),特别是GGG40,这种灰铸铁材料的突出之处在于强度、断裂应变和韧性的良好的折中。优选使用GGG40.3或GJS-400-18U LT,所述材料的突出之处在于在低温下良好的韧性。
车架体必要时可以由唯一一个铸件构成。但由于这种车架体通常具有的尺寸,有利的是,将车架体分开,以实现高的工艺可靠性。因此车架体优选包括至少两个车架件,所述车架件在至少一个接合部位的区域内相互连接。各车架件优选可拆卸地相互连接,以便于进行以后的维护或修理。
可以设想,所有车架件由相同的灰铸铁材料组成。但同样也可以设想,各单个车架件不是用一种灰铸铁材料组成。这样例如可以设想,车架体的部件,例如车架体的一个或多个横梁按传统的方式设计成焊接结构和/或设计成由钢铸件组成的铸造结构。
这里术语车架件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应理解为车架体的结构上的、决定性地确定车架体的总体几何形状的部件。特别是这不是可以用于连接这种车架件的连接元件。
车架件原则上可以通过一合适的接合方法直接相互组装。但优选在接合部位的区域内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元件,所述连接元件与两个车架件相连。所述连接元件这里可以与所述两个车架件中的一个一体地形成。这例如可以是一突起,如一销柱等,所述突起可以在铸造时或事后成形并且在必要时还可以设有相应的配合面。
附加地或替代地,可以设想,连接元件通过力锁合的连接和/或形锁合的连接和/或材料锁合的连接与两个车架件中的至少一个相连。这样连接元件例如可以是一销柱或销栓,所述销柱或销栓通过压配合(沿接合方向的主力传递流)或粘结连接(沿接合方向的主材料流)与各自的车架件相连接。同样可以通过连接元件或车架件上的相应的突起和底切来实现形锁合。
所述接合部位优选至少局部地基本上在一接合平面内延伸,并且所述连接元件形成至少一个突起,所述突起沿接合平面的面法线方向至少延伸进入两个车架件中的一个车架件中的一相应的凹口中。由此可以实现易于接合的插接连接,在这种连接中,沿接合方向采用上述形锁合、力锁合或材料锁合的连接中的一种连接,而横向于接合方向通过所述突起实现形锁合的连接,这种形锁合的连接根据接触状态的不同,特别是根据车架件之间的接触力的不同,在接合部位处并且必要还通过一力锁合进行补充或辅助。
连接元件原则上可以按任意合适的方式形成。所述连接元件优选按一种销柱或销栓形成,如上面所述的那样。此外,所述连接元件原则上可以具有任意合适的横截面或横截面分布变化。例如所述连接元件可以具有在其长度上不变的横截面,即例如设计成简单的圆柱销栓或圆柱销柱,因为这种构型可以简单地制造。
同样所述连接元件可以至少局部地随着离接合平面的距离增加具有逐渐变细的横截面。由于由此实现的接合伙伴的自动对中,由此可以简化接合过程,从而接合过程过程在一些情况下也可以以简单的方式自动地进行。
连接元件的横截面原则上同样可以按任意合适的方式形成。连接元件优选至少局部地具有一圆形的横截面和/或至少局部具有一椭圆形的横截面和/或至少局部具有一多边形的横截面。
不同于圆形的横截面形状这里当然具有可靠的附加的防旋转固定和针对接合绕接合轴线自动调节的优点。尽管这种具有不同于圆形的横截面的连接元件原则上在制造上较为复杂。但只是当需要对接合面相应地进行后加工时才是这样。但由于根据本发明所采用灰铸铁材料和这种材料良好的可流动性,接合面必要时也可以在自动化的铸造方法中以足够的精度制造,从而必要时可以省去对接合面的这种复杂的后加工。
在本发明的底盘车架的一个优选的变型方案中设想,连接元件设置在车架体受到静态载荷拉力加载的部分的区域内和/或这样设置,即该连接元件由于车架体的静态载荷而受到剪切载荷。设置在车架体受到静态载荷拉力加载的部分内有这样的优点,在受到静态载荷压力加载的区域内可以简单地通过两个待连接的车架件实现对转矩的支承。此外这里还存在这样的优点,即,由于轨道车辆较高的重量,至少对于通常在行驶运行中预期出现的动态载荷的大部分,在受到静态载荷压力加载的区域内始终作用一定的压力载荷,因此必要时应设置在待连接的车架件之间的永久预紧力。由此必要时可以甚至在没有附加的连接元件或只是在受到静态载荷压力加载的区域内采用一简单的防抬起固定结构的情况下来实现所述连接。
主要出现的剪切载荷最后还带来这样的优点,即,连接元件例如一销或销栓在运行中主要横向于其接合或安装方向受到载荷。因此两个待连接的车架件之间的连接的强度由此至少基本上与接合过程的质量无关(例如不需要考虑特殊的启动力矩等),而是更多地只与连接元件的特性(例如剪切强度等)有关。也就是说,必要时通过连接元件的简单的位置固定装置(例如通过连接元件的固定环、挤压接缝等)即足以确保车架件的持久可靠的连接。
在本发明的底盘车架的特别容易制造的变型方案中,至少一个连接元件设计成跨接接合部位的、与两个接合伙伴相连的元件。这里特别是可以将其设计成沿接合平面的面法线方向作用的拉伸锚固件或设计成跨接接合部位的连板。
为了能够简单地检查车架件之间的连接质量,在根据本发明的底盘车架的有利的改进方案中设想,所述连接元件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纳一无损工作的材料检测装置、特别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材料检测装置的一个部件的凹口。所述部件可以是持久内置的装置,该装置被定期激活。所述部件也可以是相应的传感器和/或相应的执行器,所述执行器可以产生对接合伙伴的相应的激励。
在根据本发明的底盘车架的另外的优选变型方案中设想,在接合部位的区域内共同作用的部件中的至少一个至少部分地设有一防止摩擦侵蚀的涂层,特别是包含钼(Mo)的涂层,以确保持久可靠的连接。
底盘车架原则上可以任意地设计。这样所述底盘车架例如可以是用于仅具有一个车轮单元(例如一车轮组或一车轮对)的单底盘的底盘车架。但特别有利地可以将其用于结构较大并且由此制造较为复杂的、具有多个车轮单元(例如多个车轮组或车轮对)的底盘中。因此车架体优选具有一前部区段、一中间区段和一后部区段,其中中间区段使前部区段和后部区段相连接,所述前部区段设计成用于支承在在前面运行的车轮单元上,而后部区段设计成用于支承在在后运行的车轮单元上。
对于多件式的车架体,车架件之间的接合部位原则上可以设置在任意的位置处,并由此可以有利地与所提供的自动铸造方法相协调。在根据本发明的底盘车架的有利的变型方案中设想,所述车架体包括至少两个车架件,所述车架件在至少一个接合部位的区域内特别是可拆卸地相互连接。这里,在中间区段的区域内设置至少一个接合部位和/或在前部区段的区域内设置至少一个接合部位和/或在后部区段的区域内设置至少一个接合部位。
如果例如在中间区段中设置一横梁,则所述接合部位也可以分布在所述横梁的区域内。所述车架体此时必要时可以由两个相同的铸造件半部组装而成,由此当然可以明显地简化制造。
所述底盘车架原则上可以任意设计。但特别有利地可以结合这样的底盘车架使用本发明,在该底盘车架中车架体设计成这样的框架,该框架包括两个沿底盘的纵向延伸的纵梁和至少一个沿底盘的横向延伸的横梁,所述横梁使所述两个纵梁相互连接。这里,车架体特别是可以设计成基本上为H形的框架。
如果车架体分成尽可能少的不同的车架件,并且对于所述车架件熔体在模具中的流动尽可能少地受到由于转向或其它障碍的阻碍,则这里可以具有较高的工艺可靠性的同时实现高的制造自动化程度。因此优选地设想,所述纵梁中的至少一个纵梁具有至少一个纵梁段,所述纵梁段在至少一个接合部位处特别是可拆卸地与所述至少一个横梁或与该纵梁的另一个纵梁段相连接。
在根据本发明的底盘车架的有利的变型方案中,所述纵梁设计成一体的,并且在所述接合部位的区域内与所述至少一个横梁相连接。接合方向这里可以沿底盘的横向轴线的方向延伸,从而在纵梁和横梁之间形成一接触平面或接合平面,所述平面的面法线具有至少一个沿底盘的横向轴线方向的分量。换句话说,所述纵梁可以侧向(即沿底盘横向轴线的方向)安装在所述横梁上。
优选设想,附加地或可选地,所述接合部位至少局部地基本上在一个接合平面中延伸,所述接合平面的面法线具有至少一个沿底盘的垂直轴线方向的分量,特别是基本上平行于底盘的垂直轴线。由此所述横梁可以因此例如简单地从上方放置到纵梁上。这里由于支承在横梁上的车辆部件的通常较高的重量,横梁必要时必须固定,只是为了防止在极端的运行条件下或在维修的情况下其可能从纵梁上抬离。
在根据本发明的底盘车架的其它有利的变型方案中,纵梁包括两个纵梁段,所述纵梁段在分别一个接合部位的区域内与所述至少一个横梁相连。由此将较长的纵梁分成两个较短的纵梁段,所述纵梁段可以简单地自动地制造。但这里优选设定,所述接合部位中的至少一个接合部位至少局部地基本上在一接合平面内延伸,所述接合平面的面法线具有至少一个沿底盘的垂直轴线的方向的分量,特别是基本上平行于底盘的垂直轴线。换句话说,所述横梁也可以从上方放置到两个纵梁段上。附加地或替代地,所述接合部位中的至少一个至少局部地基本上在一接合平面内延伸,该接合平面的面法线具有至少一个沿底盘的横向轴线的方向的分量,特别是基本上平行于底盘的横向轴线。换句话说,所述两个纵梁段可以侧向地(即沿底盘横向轴线的方向)安装在所述横梁上。
在根据本发明的底盘车架的其它有利的变型方案中,所述纵梁中的一个纵梁包括一前部纵梁段、一中间纵梁段和一后部纵梁段,其中,中间纵梁段与所述至少一个横梁相连。所述中间纵梁段此时优选与所述至少一个横梁一体地形成,从而中间纵梁段可以集成在横梁中,而不会明显地提高其复杂形并由此妨碍其可自动制造性。现在必要时只需要分开地铸造较短的、可以简单地自动化制造的前部或后部纵梁段,所述前部或后部纵梁段在一接合部位的区域内与所述中间纵梁段相连。
所述前部或后部纵梁段与所述中间纵梁段之间的连接原则上可以以任意的方式实现。所述接合部位中的至少一个优选至少局部地基本上在一接合平面内延伸,所述接合平面的面法线具有至少一个沿底盘的纵向轴线的方向的分量,特别是基本上平行于底盘的纵向轴线。这样所述前部或后部纵梁段必要时可以简单地沿底盘的纵向轴线的方向从前面或后面安装到所述中间纵梁段上。
附加地或可选地,所述接合部位中的至少一个至少局部地基本上在一接合平面内延伸,该接合平面的面法线具有至少一个沿底盘的横向轴线的方向的分量,特别是基本上平行于底盘的横向轴线。换句话说,所述前部或后部纵梁段可以侧向地(即沿底盘横向轴线的方向)安装在所述中间纵梁段上。
附加地或可选地,所述接合部位中的至少一个至少局部地基本上在一接合平面内延伸,该接合平面的面法线具有至少一个沿底盘的垂直轴线的方向的分量,特别是基本上平行于底盘的垂直轴线。换句话说,所述前部或后部纵梁段可以从上方或优选从下方(即沿底盘垂直轴线的方向)安装在所述中间纵梁段上。
在根据本发明的底盘车架的其它有利的变型方案中设想,在所述接合部位中的至少一个的区域内在所述前部纵梁段或后部纵梁段和中间纵梁段之间设置一压力元件。该压力元件一方面可以有利地用于以简单的方式补偿接合伙伴之间的制造公差。必要时也可以将其设计成使其承担底盘的主弹簧的功能。
在根据本发明的底盘车架的其它有利的变型方案中设想,所述纵梁中的至少一个在各纵梁端部和纵梁中点之间分别向下具有一斜面,并且所述接合部位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在斜面的区域内,或者设置特别是在斜面的附近在斜面背向纵梁中点的一侧。由此可以将该接合部位设置在纵梁的这样一个区域内,在该区域内一方面已经存在对于稳定的连接足够大的构件横截面,而另一方面还产生较小的弯曲力矩,从而由连接部承担的载荷属于较为适中的情况。由此可以实现将用于连接的花费保持在一定界限内。
在根据本发明的底盘车架的其它有利的变型方案中,所述纵梁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一部分由灰铸铁材料制成。所述部分优选是纵梁端部,即所述前部或后部纵梁段,这些纵梁段由灰铸铁材料制成。中间纵梁段和/或横梁此时同样也可以由灰铸铁材料形成,或者也可以按传统的方式设计成焊接结构和/或设计成由铸钢制成的铸造结构。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一根据本发明的底盘车架的、用于轨道车辆的底盘。由此可以以相同的程度实现上面所述的变型方案和优点,从而对此可以参考上面所述的内容。根据本发明的底盘优选设计成转向盘。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用于轨道车辆的底盘的、具有车架体的底盘车架的方法,所述车架体设计成支承在底盘的至少一个车辆单元上。根据本发明设想,所述车架体由灰铸铁材料制成。由此可以以相同的程度实现上面所述的变型方案和优点,从而对此可以参考上面所述的内容。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有利的变型方案中,车架体在唯一一个步骤中铸造而成。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其它有利的变型方案中,车架体包括至少两个车架件,所述至少两个车架件作为单独的构件由灰铸铁材料铸造而成并且此时在至少一个接合部位的区域内相互特别是可拆卸地连接。
如上所述,车架体的一个部分根据本发明可以由灰铸铁材料制成,而车架体的一个(另外的)部分可以由钢制成。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其它有利的变型方案中设想,车架体包括至少两个车架件。此时,所述至少两个车架件中的至少一个由灰铸铁材料铸造而成,所述至少两个车架件中的至少(另)一个由钢制成。所述至少两个车架件此时在至少一个接合部位的区域内相互特别是可拆卸地连接。
附图说明
本发明其它优选的设计方案由各从属权利要求活下面参考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说明中得出。图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形式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形式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形式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形式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形式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形式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形式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形式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形式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形式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形式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形式的示意性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下面首先参考图1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转向盘车架101形式的底盘车架的第一优选实施形式。这里图1示出转向盘车架101的一示意性透视图,该转向盘车架包括两个基本上平行的侧向的纵梁102,所述各纵梁通过一设置在中央的横梁103相互连接。
每个纵梁102包括一前部纵梁段102.1、一中间纵梁段102.2和一后部纵梁段102.3。在前部纵梁段102.1的区域内,以后的转向盘通过一未示出的主弹簧支承在一同样未示出的前部车轮单元、例如一前部车轮组上。在后部纵梁段102.3的区域内,以后的转向盘通过一未示出的主弹簧支承在一同样未示出的后部车轮单元、例如一后部车轮组上。
转向盘车架101作为一体的铸造件在一自动的铸造方法中由一种灰铸铁材料制成。这里作为灰铸铁材料采用GGG40.3或GJS-400-18ULT,即富含碳的球墨灰铸铁(所谓的球墨铸铁)。这种材料有这样的优点,其熔体由于高的碳含量具有较高的可流动性,从而即使利用自动的铸造方法也可以实现一定的工艺可靠性,所述工艺可靠性可以达到这样的程度,即,这样制造的转向盘车架101以一从经济的角度看令人满意的比例满足对轨道车轮的转向盘的转向盘车架101提出的高要求。
第二实施例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底盘车架的另一个优选实施形式的示意性透视图,该实施形式构成转向盘车架101的一种简单的变型。这里所述转向盘车架101分成一前部区段104.1和一后部区段104.2的形式的两个半部,所述两个半部在一接合部位104.3的区域内相互连接。
所述前部区段104.1和所述后部区段104.2设计成相同的由灰铸铁(GGG40.3或GJS-400-18U LT)组成的构件,由此可明显地简化其制造,因为只需要制造唯一一个基本模具/基本形状。但可以理解,在本发明的其它变型方案中,也可以为两个半部设置不同的几何形状。
接合部位把四次104.3在中央延伸穿过横梁103。这里接合部位基本上在一接合平面内延伸,该接合平面的面法线平行于转向盘车架101的纵向轴线(x轴)延伸。接合部位的这种布置形式有这样的优点,即,将相应的铸造构件的最长尺寸保持在一定界限之内,由此获得对于熔体较短的最大流动路径并由此可以简化自动铸造并提高其工艺可靠性。
但可以理解,在本发明的其它变型方案中也可以设想两个半部的接合部位的不同的布置形式。这样所述接合部位可以这样基本上在中央穿过横梁103延伸,即该接合部位的接合平面的面法线平行转向盘车架101的横向轴线(y轴)延伸,如在图2中由虚线轮廓104.4所示出的那样。此时转向盘车架101包括一左侧的区段104.1和一右侧的区段104.2,这两个区段优选设计成相同的。
前部/左侧的区段104.1和后部/右侧的区段104.2之间的连接可以以任意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根据转向盘上的预期的载荷状态选择具有力锁合、形锁合或材料锁合或它们的任意组合的任意的连接形式。例如所述前部/左侧的区段104.1和后部/右侧的区段104.2可以通过作为连接元件的沿转向盘车架101的纵向轴线/横向轴线(x轴/y轴)方向定向的拉伸锚固件相互张紧和/或通过一个或多个沿该方向延伸销栓或销柱连接,所述销栓或销柱例如挤压到合适的凹口中或以其它方式与各自的区段104.1和104.2相连。
第三实施例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底盘车架201的另一个优选实施形式的示意性透视图,该底盘车架具有与转向盘车架101相同的外部几何形状。转向盘车架201这里设计成三件式的,将两个基本上平行的侧向纵梁202和连接所述两个纵梁的设置在中央的横梁203设计成由灰铸铁(GGG40.3或GJS-400-18U LT)组成作为单独的构件。
横梁203在其上侧上分别设有一侧向的突起203.1。相应的突起203.1从上方、即沿转向盘车架201的垂直轴线(z轴)插入纵轴202中的一相应的凹口202.4中。相应的纵梁202沿转向盘车架201的横向轴线(y轴)的方向贴靠在横梁203的一设置在所述突起203.1的下方的侧向止挡面203.2上。相应的纵梁202沿转向盘车架201的纵向轴线(x轴)的方向贴靠在横梁203的突起203.1的一前部或后部的止挡面203.3上。
此外相应的纵梁202通过一个或多个沿转向盘车架201的横向轴线(y轴)的方向作用的连接元件205,例如拉伸锚固件与横梁203相连。所述连接元件可以防止沿垂直轴线(z轴)或横向轴线(y轴)将横梁203抬起或拉下,从而在所有的方向上都可以确保牢固的连接。但可以理解,横梁203和相应纵梁202的连接也可以以任意其它合适的方式进行。例如可以根据转向盘上的预期的载荷状态选择具有力锁合、形锁合或材料锁合或它们的任意组合的任意的连接形式。
换句话说,在所述的构型中分别得到具有三个接合平面的接合部位,所述接合平面的面法线沿转向盘车架201的全部三个主轴线(x、y、z轴)的方向延伸。这里在运行中作用的主要载荷(重力、制动和加速力)基本上直接通过纵梁202和横梁203的各止挡面支承,从而可以实现纵梁202和横梁203之间的有利的载荷传递。
纵梁202设计成由灰铸铁(GGG40.3或GJS-400-18U LT)组成的相同的构件,由此明显简化了其制造,因为只需要制造唯一一个基本模具。通过分成单独的纵梁202和横梁203可以简化自动化铸造或提高其工艺可靠性,因为熔体只需要通过基本上为直线的流动路劲,而不必经过明显的转向位置。
第四实施例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底盘车架的另一个优选实施形式的示意性透视图,该底盘车架构成图3的转向盘车架201的简单的变型方案。与图3的转向盘车架201唯一重要的区别在于,各纵梁202分成一前部纵梁段202.1和一后部纵梁段202.2形式的两个半部,所述两个半部在一接合部位202.6的区域内相互连接,从而得到一种五件式的转向盘车架201。
前部纵梁段202.1和后部纵梁段202.2设计成由灰铸铁(GGG40.3或GJS-400-18U LT)组成的相同的构件,由此明显简化了其制造,因为只需要制造唯一一个基本模具。但可以理解,在本发明的其它变型方案中,也可以为两个半部设置不同的几何形状。
接合部位202.6在中央延伸通过相应的纵梁202。这里接合部位202.6基本上在一个接合平面内延伸,该接合平面的面法线平行于转向盘车架201的纵向轴线(y轴)延伸。接合部位的这种布置形式有这样的优点,即,即,将相应的铸造构件的最长尺寸保持在一定界限之内,由此获得对于熔体较短的最大流动路径并由此可以简化自动铸造并提高其工艺可靠性。但可以理解,在本发明的其它变型方案中,也可以为两个半部的接合部位设置不同的布置形式。
主要是为了支承弯曲力矩,纵梁段202.1和202.3通过一个或多个纵向销栓206相互连接。相应的纵梁段202.1、202.3此外还通过一个或多个沿转向盘车架201的横向轴线(y轴)的方向作用的连接元件205,例如拉伸锚固件与所述横梁203相连,所述连接元件防止横梁沿垂直轴线(z轴)或横向轴线(y轴)被抬起或拉下,从可以确保沿所有方向的牢固的连接。但可以理解,横梁203和相应的纵梁202的连接也可以按任意合适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根据转向盘上的预期的载荷状态选择具有力锁合、形锁合或材料锁合或它们的任意组合的任意的连接形式。
此外可以理解,在图3和4中示出的横梁203在本发明的其它变型方案中可以不是由灰铸铁材料制成,而是例如可以按传统的方式设计成由钢板组成的焊接结构和/或由铸钢组成的铸造结构。当然同样可以相反地使横梁由灰铸铁材料组成,而使纵梁整个或部分地设计成由钢板组成的焊接结构和/或由铸钢组成的铸造结构。
第五实施例
图5部分地以分解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底盘车架301的另一个优选实施形式的示意性透视图,该底盘车架具有与转向盘车架101相同的外部几何形状。由此所述转向盘车架301具有两个基本上平行的侧向纵梁302和一个连接所述纵梁的设置在中央的横梁303。每个纵梁302包括一前部纵梁段302.1、一中央纵梁段302.2和一后部纵梁段303.3。
在前部纵梁段302.1的区域内,以后的转向盘通过一未示出的主弹簧支承在一同样未示出的前部车轮单元、例如一前部车轮组上。在后部纵梁段302.3的区域内,以后的转向盘通过一未示出的主弹簧支承在一同样未示出的后部车轮单元、例如一后部车轮组上。
在该实施例中转向盘车架301设计成五件式的。前部纵梁段302.1和后部纵梁段302.3这里设计成由灰铸铁(GGG40.3或GJS-400-18ULT)组成的单独的构件,所述构件固定在中间纵梁段302.2上。所述横梁303与相应的中间纵梁段302.2一起设计成一整体的灰铸铁构件(GGG40.3或GJS-400-18U LT)。换句话说,相应的中间纵梁段302.2与横梁303一体地相连。
但可以理解,在本发明的其它变型方案中可以设置横梁303和中间纵梁段302.2之间的其它形式的特别是可拆卸的连接。特别该连接可以设计成如结合图3针对一体的纵梁所述的形式。
前部纵梁段302.1或后部纵梁段302.3分别在一接合部位302.7的区域内与中间纵梁段302.2相连。所述接合部位302.7分别在一接合平面内延伸,该接合平面的面法线沿转向盘车架301的纵向轴线(x轴)延伸。但可以理解,在本发明的其它变型方案中可以设置接合部位的其它构型(例如台阶状的)和定向(例如相对于纵向轴线倾斜的)。
接合部位302.7分别在设置在纵梁302的一朝向下方的斜面302.8的背向纵梁中心的一侧。由此接合部位302.7设置在纵梁302的这样一个区域内,在该区域内一方面已经存在对于稳定的连接足够大的构件横截面,而另一方面还作用有较小的弯曲力矩,从而由连接部承受的载荷属于适中的情况。由此可以实现,将用于连接的花费保持在一定界限之内。
前部纵梁段302.1或后部纵梁段302.3与中间纵梁段302.2之间的连接通过一销柱307形式的连接元件实现,所述销柱利用压配合插入中间纵梁段302.2中的一相应的凹口308中。但可以理解,所述连接也可以以任意的其它方式进行。这样可以根据转向盘上的预期的载荷状态选择具有力锁合、形锁合或材料锁合或它们的任意组合的任意的连接形式。
销柱307和所属的凹口308分别具有一在其长度上保持相同的圆形横截面。但可以理解,在本发明的其它变型方案中,也可以至少局部地设置台阶状或锥形的形状。对中销309固定纵梁段302.1或302.3,以防止其(绕x轴)相对于中间纵梁段302.2旋转。
销柱307和所属的凹口308在铸造相应的构件时就已经一起形成。根据利用所采用的自动铸造法可实现的精度不同,必要时甚至可以取消对其配合面的进一步加工,从而可以获得特别简单的制造。但可以理解,在本发明的其它变型方案中可以设想,销柱307和所属的凹口308可以完全在铸造之后(例如通过车削、铣削或钻孔等)才制成。
此外相应的纵梁302通过一个或多个沿转向盘车架301的横向轴线(y轴)作用的连接元件,例如拉伸锚固件与横梁303相连,所述连接元件防止横梁303沿垂直轴线(z轴)或横向轴线(y轴)被抬起或拉下,从而确保了在所有方向上牢固的连接。但可以理解,横梁303和相应的纵梁302之间的连接也可以以任意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根据转向盘上的预期的载荷状态选择具有力锁合、形锁合或材料锁合或它们的任意组合的任意的连接形式。
前部纵梁段302.1和后部纵梁段302.3设计成由灰铸铁(GGG40.3或GJS-400-18U LT)组成的相同的构件,由此可以明显简化其制造,因为只需要制造唯一一个基本模具。通过分成前部纵梁段302.1和后部纵梁段302.3以及带有中间纵梁段302.2的横梁303简化了自动铸造或提高了其工艺可靠性,因为熔体只需要通过较短的最大流动路径。
在接合部位302.7的区域内共同作用的部件可以设有一防止摩擦侵蚀的涂层,特别是包括钼(Mo)的涂层,以便使连接达到更高的承载能力。
第六至第九实施例
图6至9部分地以分解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底盘车架的另外几个优选实施形式的示意性透视图,这些实施形式分别构成图5的转向盘车架301的简单的变型方案。与图5的转向盘车架301唯一重要的区别在于,纵前部纵梁段302.1和后部纵梁段302.3与中间纵梁段302.2的各自的连接的设计构型。
在图6和7的实施形式中,分别设有一单独的连接销栓310,该连接销栓按压配合插入前部或后部纵梁段302.1或302.3和中间纵梁段302.2中的相应的凹口311中。但可以理解,所述连接可以以任意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根据转向盘上的预期的载荷状态选择具有力锁合、形锁合或材料锁合或它们的任意组合的任意的连接形式。
连接销栓310和所属的凹口311分别具有一在其长度上保持相同的圆形横截面。但可以理解,在本发明的其它变型方案中,也可以至少局部地设置台阶状或锥形的形状。图6中的连接销栓310的横截面基本上为椭圆形的,而在图7中的实施形式中基本上为矩形的。由此连接销栓310的横截面不同于圆形,从而可以取消固定纵梁段302.1或302.3以防止其相对于中间纵梁段302.2(绕x轴)旋转的对中销。
凹口311在铸造相应的构件时就已经同时形成。根据利用所采用的自动铸造法可实现的精度不同,必要时甚至可以取消对其配合面的进一步加工,从而可以获得特别简单的制造。但可以理解,在本发明的其它变型方案中可以设想,凹口311可以完全在铸造之后(例如通过铣削等)才制成。
图6中的实施形式的一个特别之处在于相应的连接销栓310具有一中央的孔312,在该孔中容纳一非破坏性的材料检测装置的一未示出的超声波探头。通过所述超声波探头可以结合相应的测量逻辑按规则的间隔检查前部或后部纵梁段302.1或302.3与中间纵梁段302.2之间的连接的整体性。
在图8中的实施形式中分别设有四个单独的圆柱形连接销栓313,所述连接销栓按压配合插入前部或后部纵梁段302.1或302.3和中间纵梁段302.2中的相应的凹口314中。但可以理解,所述连接可以以任意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根据转向盘上的预期的载荷状态选择具有力锁合、形锁合或材料锁合或它们的任意组合的任意的连接形式。
在图9中的实施形式中分别设有六个单独的拉伸锚固件315,所述锚固件插入前部或后部纵梁段302.1或302.3和中间纵梁段302.2中的相应的孔316中并通过所述拉伸锚固件使前部或后部纵梁段302.1或302.3与中间纵梁段302.2相互张紧。
第十和第十一实施例
图10和11部分地以分解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底盘车架的另外的优选实施形式的示意性透视图,这些实施形式分别构成图5的转向盘车架301的简单的变型方案。与图5的转向盘车架301唯一重要的区别在于,前部纵梁段302.1和后部纵梁段302.3与中间纵梁段302.2的各自的连接的设计构型。
在图10的实施形式中,分别设有一单独的连接销栓317,该连接销栓按轻微的压配合沿车架体301的横向(y方向)插入前部或后部纵梁段302.1或302.3中的相应的凹口318和中间纵梁段302.2中的凹口319中。所述凹口319这里分别在沿车架体301的纵向(x方向)突起的中间纵梁段302.2的两个侧向连板302.9中形成。但可以理解,所述连接可以以任意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根据转向盘上的预期的载荷状态选择具有力锁合、形锁合或材料锁合或它们的任意组合的任意的连接形式。
连接销栓317设置在相应纵梁302的受到静态载荷拉伸加载的下部部分中。此外,由于沿车架体301的横向(y方向)的定向,连接销栓在车架体受到静态载荷时主要受到剪切载荷。
布置在车架体301的受到静态载荷拉伸加载的部分内有这样的优点,即,可以简单地实现在前部纵梁段302.1或后部纵梁段302.3以及中间纵梁段302.2上通过止挡面302.1、302.2上支承位于该部分之上的受到静态载荷压力加载的区域内的转矩。
此外这里还存在这样的优点,即,通常至少对于在行驶运行中预期的动态载荷的大部分由于轨道车辆的高重量在受到静态载荷压力加载的区域内始终作用一定的压力载荷,从而必要时在前部纵梁段302.1或后部纵梁段302.3与相应的中间纵梁段302.2之间存在持续的预紧力。由此必要时甚至可以不需要附加的连接元件实现所述连接。但在该实施例中,作为受到静态载荷压力加载的区域内的简单的防抬起固定结构设置跨接接合部位302.7的连板320,所述连板利用多个销栓(螺栓)321固定在前部或后部纵梁段302.1、302.3以及中间纵梁段302.2上,并由此在极端情况下防止前部或后部纵梁段302.1、302.3绕连接销栓317摆动。
在图11中的实施形式中,分别设有三个单独的连接销栓322,该连接销栓按轻微的压配合沿车架体301的横向(y方向)插入前部或后部纵梁段302.1或302.3中的相应的凹口323和中间纵梁段302.2中的凹口324中。这里凹口324在斜面302.8的区域内分别在两个沿车架体301的垂直方向(z方向)突起的中间纵梁段302.2的侧向连板302.12中形成。但可以理解,所述连接可以以任意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根据转向盘上的预期的载荷状态选择具有力锁合、形锁合或材料锁合或它们的任意组合的任意的连接形式。
通过其沿车架体301的横向(y方向)的定向,所述连接销栓322也是在车架体301受到静态载荷的情况下主要受到剪切载荷。
连接销栓307(图10)或连接销栓322(图11)的主要发生的剪切载荷最终还带来这样的优点,即,连接销栓317或322在运行中主要是沿一横向于其接合或安装方向的方向上受到载荷。由此,前部或后部纵梁段302.1或302.3与中间纵梁段302.2之间的连接的强度至少基本上与连接销栓317或322的接合质量无关,而是取决于连接销栓317或322的特性(例如剪切强度等)。必要时对连接销栓317进行简单的位置固定(例如通过固定环等)就足以确保前部或后部纵梁段302.1或302.3与中间纵梁段302.2之间的持久的、可靠的连接。
侧向连板302.9(图10)或302.12(图11)和凹口318、319(图10)或323、324(图11)在铸造相应的构件时就已经同时形成。根据利用所采用的自动铸造法可实现的精度不同,必要时甚至可以取消对其配合面的进一步加工,从而可以获得特别简单的制造。但可以理解,在本发明的其它变型方案中可以设想,侧向连板302.9(图10)或302.12(图11)和凹口318、319(图10)或323、324(图11)可以完全在铸造之后(例如通过铣削、钻孔等)才制成。
第十二实施例
图12部分地以分解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底盘车架的另一个优选实施形式的示意性透视图,该实施形式同样构成图5的转向盘车架301的简单的变型方案。这里与图5的转向盘车架301唯一重要的区别在于,纵前部纵梁段302.1和后部纵梁段302.3与中间纵梁段302.2的各自的连接的设计构型。
在图12中的实施形式中,在纵梁302的上侧和下侧上分别设置一个单独的跨接接合部位302.7的连板352或326,所述连板通过多个销栓327固定在前部或后部纵梁段302.1、302.3和中间纵梁段302.2上。但可以理解,所述连接可以以任意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根据转向盘上的预期的载荷状态选择具有力锁合、形锁合或材料锁合或它们的任意组合的任意的连接形式。
第十三实施例
图13部分地以分解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底盘车架的另一个优选实施形式的示意性透视图,该实施形式同样构成图10的转向盘车架301的简单的变型方案。与图10的转向盘车架301唯一重要的区别在于,纵前部纵梁段302.1和后部纵梁段302.3与中间纵梁段302.2的各自的连接的设计构型。
在图13中的实施形式中也设有一个单独的连接销栓317,该连接销栓按轻微的压配合沿车架体301的横向(y方向)插入前部或后部纵梁段302.1或302.3中的相应的凹口318和中间纵梁段302.2中的凹口319中。这里凹口319分别在两个沿车架体301的垂直方向(z方向)突起的中间纵梁段302.2的侧向连板302.9中形成。但可以理解,所述连接可以以任意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根据转向盘上的预期的载荷状态选择具有力锁合、形锁合或材料锁合或它们的任意组合的任意的连接形式。
连接销栓317也设置在相应纵梁302的受到静态载荷拉伸加载的下部部分中。此外,通过沿车架体301的横向(y方向)的定向连接销栓在车架体受到静态载荷时主要受到剪切载荷。
布置在车架体301的受到静态载荷拉伸加载的部分内有这样的优点,即,可以简单地实现在前部纵梁段302.1或后部纵梁段302.3以及中间纵梁段302.2上简单地通过止挡面302.10、302.11上支承位于该区域之上的受到静态载荷压力加载的区域内的转矩。
此外这里还存在这样的优点,即,通常至少对于在行驶运行中预期的动态载荷的大部分由于轨道车辆的高重量在受到静态载荷压力加载的区域内始终作用一定的压力载荷,从而必要时在前部纵梁段302.1或后部纵梁段302.3与相应的中间纵梁段302.2之间存在持久的预紧力。由此必要时甚至可以不需要附加的连接元件实现所述连接。
与图10的实施形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在车架体301的上部的受到静态载荷压力加载的部分中在前部或后部纵梁段302.1、302.3与相应的中间纵梁段302.2之间的接合部位上分别设有一压力元件328。由此该压力元件位于前部或后部纵梁段302.1、302.3和相应的中间纵梁段302.2的止挡面302.10、302.11之间。
压力元件328一方面有这样的优点,即,可以以简单的方式补偿接合伙伴之间的、特别是在止挡面302.10、302.11以及凹口319的区域内的制造公差,从而对于转向盘车架301的制造可以明显降低耗费。
此外还可以将压力元件328设计成使其具有足够的弹性特性,以便形成包括转向盘车架301的底盘的主弹簧。这里可以理解,在转向盘车架301的运行中,前部或后部纵梁段302.1、302.3和相应的中间纵梁段302.2必须可以进行相应的相对运动。
在该实施例中,缺少与图10中的连板320类似的防抬起固定结构。但可以理解,在本发明的其它变型方案中,可以设置相应的防抬起固定结构。该防抬起固定结构必要时可以通过压力元件和相应的纵梁段之间的合适的连接来实现。
此外可以理解,图5至13中所示的横梁303在本发明的其它变型方案中也可以不是由灰铸铁材料而是例如按传统的方式设计成钢板组成的焊接结构和/或设计成由铸钢组成的铸造结构。当然同样也可以相反地使横梁由灰铸铁组成,而将前部和后部纵梁段全部或部分地设计成钢板组成的焊接结构和/或设计成由铸钢组成的铸造结构。
前面只是借助于几个用于双轴转向盘的例子来说明本发明。但可以理解,本发明也可以结合具有其它轴数的任意其它底盘使用。

Claims (32)

1.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底盘的底盘车架,具有一车架体(101;201;301),该车架体设计成用于支承在底盘的至少一个车轮单元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体(101;201;301)至少部分地由灰铸铁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盘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体(101;201;301)至少部分地由球墨灰铸铁材料、特别是GGG40.3或GJS-400-18U LT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底盘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体(101;201;301)包括至少两个车架件(104.1、104.2;202、203、202.1、202.2、202.3;302、303、302.1、302.2、302.3),所述车架件在至少一个接合部位(104.3;202.4、202.6、203.2、203.3;302.7)的区域内特别是可拆卸地相互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盘车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合部位(104.3;202.4、202.6、203.2、203.3;302.7)的区域内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元件(205、206;309;310;313;315;317;322;325),所述连接元件与两个车架件(104.1、104.2;202、203、202.1、202.2、202.3;302、303、302.1、302.2、302.3)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盘车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元件(307)与两个车架件(302.1、302.2)中的一个车架件一体地形成,
和/或
—所述连接元件(205、206;309;310;313;315;317;322;325)与两个车架件(104.1、104.2;202、203、202.1、202.2、202.3;302、303、302.1、302.2、302.3)中的至少一个车架件通过力锁合的连接和/或形锁合的连接和/或材料锁合的连接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底盘车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部位(104.3;202.4、202.6、203.2、203.3;302.7)至少局部地基本上在一接合平面内延伸,以及
—所述连接元件(205、206;309;310;313;315;317;322;325)形成至少一个突起,所述突起沿所述接合平面的面法线至少延伸到所述两个车架件(104.1、104.2;202、203、202.1、202.2、202.3;302、303、302.1、302.2、302.3)中的一个车架件中的一相应的凹口(308;311;314;316;318、319;323、324)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底盘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元件(205、206;309;310;313;315;317;322)按一种销柱或销栓的形式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底盘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元件(205、206;309;310;313;315;317;322;325、326)
—至少局部地具有随着到接合平面的距离逐渐增加而逐渐变小的横截面,
和/或
—至少局部地具有圆形横截面和/或至少局部地具有椭圆形横截面和/或至少局部地具有多边形横截面。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底盘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元件(317;322)
—设置在车架体(101;201;301)的一个受到静态载荷拉力加载的部分的区域内,
和/或
—设置成使所述连接元件由于车架体(101;201;301)的静态载荷受到剪切载荷。
10.根据权利要求4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底盘车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连接元件(205、206;309;310;313;315;317;322;325、326)设计成跨接所述接合部位的元件,即与两个接合伙伴相连的元件,特别是
—设计成沿接合平面的面法线方向作用的拉伸锚固件(315),或者
—设计成跨接所述接合部位的连板(325、326)。
11.根据权利要求4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底盘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元件具有至少一个凹部(312),用于容纳一非破坏性工作的材料检测装置、特别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材料检测装置的一个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3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底盘车架,其特征在于,在接合部位(104.3;202.4、202.6、203.2、203.3;302.7)的区域内共同作用的部件中的至少一个至少部分地设有一防止摩擦侵蚀的涂层,特别是包含钼(Mo)的涂层。
1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底盘车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架体(101;201;301)具有一前部区段、一中间区段和一后部区段,其中
—中间区段将前部区段和后部区段相连接,
—所述前部区段设计成用于支承在在前运行的车轮单元上,以及,
—后部区段设计成用于支承在在后运行的车轮单元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底盘车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架体(101;201;301)包括至少两个车架件(104.1、104.2;202、203、202.1、202.2、202.3;302、303、302.1、302.2、302.3),所述车架件在至少一个接合部位(104.3;202.4、202.6、203.2、203.3;302.7)的区域内特别是可拆卸地相互连接,其中
—在中间区段的区域内设置至少一个接合部位(104.3)
和/或
—在前部区段的区域内设置至少一个接合部位(202.4、202.6、203.2、203.3;302.7)
和/或
—在后部区段的区域内设置至少一个接合部位(202.4、202.6、203.2、203.3;302.7)。
1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底盘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体(101;102;301)设计成特别是基本上为H形的车架,该车架包括两个沿底盘的纵向延伸的纵梁(102;202;302)和至少一个沿底盘的横向延伸的横梁(103;203;303),所述横梁使所述纵梁(102;202;302)相互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底盘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102;202;302)中的至少一个纵梁具有至少一个纵梁段(202.1、202.2、202.3;302.1、302.2),所述纵梁段在至少一个接合部位(202.4、202.6、203.2、203.3;302.7)的区域内特别是可拆卸地与所述至少一个横梁(203)或与该纵梁(302)的另一个纵梁段(302.2)相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底盘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202)一体地形成并在接合部位(202.4、202.6、203.2、203.3)的区域内与所述至少一个横梁(203)相连。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底盘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位(202.4)至少局部地基本上在一个接合平面内延伸,所述接合平面的面法线具有至少一个沿底盘的垂直轴线方向的分量,特别是基本上平行于底盘的垂直轴线。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底盘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202)包括两个纵梁段(202.1、202.3),所述纵梁段在分别一个接合部位(202.4、202.6、203.2、203.3)的区域内与所述至少一个横梁(203)相连。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底盘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位(202.4、202.6、203.2、203.3)中的至少一个接合部位至少局部地基本上在一接合平面内延伸,该接合平面的面法线
—具有至少一个沿底盘的垂直轴线的方向的分量,特别是基本上平行于底盘的垂直轴线,
和/或
—具有至少一个沿底盘的横向轴线的方向的分量,特别是基本上平行于底盘的横向轴线。
21.根据权利要求16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底盘车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梁(102;202;302)中的至少一个纵梁包括一前部纵梁段(102.1;202.1;302.1)、一中间纵梁段(102.2;202.2;302.2)和一后部纵梁段(102.3;202.3;302.3),
其中,
—中间纵梁段(102.2;202.2;302.2)与所述至少一个横梁(103;203;303)相连,特别是与所述至少一个横梁(103;303)一体地形成。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底盘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纵梁段(202.1;302.1)和/或所述后部纵梁段(202.3;302.3)在一个接合部位(202.6;302.7)的区域内与所述中间纵梁段(202.2;302.2)相连。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底盘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位(202.6;302.7)中的至少一个接合部位至少局部地基本上在一接合平面内延伸,该接合平面的面法线
—具有至少一个沿底盘的纵向轴线的方向的分量,特别是基本上平行于底盘的纵向轴线,
—具有至少一个沿底盘的横向轴线的方向的分量,特别是基本上平行于底盘的横向轴线,
—具有至少一个沿底盘的垂直轴线的方向的分量,特别是基本上平行于底盘的垂直轴线。
24.根据权利要求2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底盘车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合部位中的至少一个接合部位的区域内在所述前部纵梁段(302.1)和/或后部纵梁段(302.2)与中间纵梁段(302.3)之间设置一压力元件(328)。
25.根据权利要求2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底盘车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梁(102;202;302)中的至少一个纵梁在各纵梁端部和纵梁中心之间分别向下具有一斜面(302.8),以及
—所述接合部位中的至少一个接合部位(302.7)设置在所述斜面(302.8)的范围内或特别是在斜面(302.8)附近设置在所述斜面(302.8)背向纵梁中心的一侧。
26.根据权利要求15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底盘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102;202;302)中的至少一个纵梁的至少一部分由灰铸铁材料制成。
27.用于轨道车辆的底盘,具有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底盘车架(102;202;302)。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该底盘设计成转向盘。
29.用于制造用于轨道车辆的底盘的底盘车架的方法,所述底盘车架具有一车架体(102;202;302),该车架体设计成用于支承在底盘的至少一个车轮单元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体(101;201;301)至少部分地由灰铸铁材料制成。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体(102;202;302)在唯一一个步骤铸造而成。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架体(102;202;302)包括至少两个车架件(104.1、104.2;202、203、202.1、202.2、202.3;302、303、302.1、302.2、302.3),
—所述至少两个车架件(104.1、104.2;202、203、202.1、202.2、202.3;302、303、302.1、302.2、302.3)作为单独的构件由灰铸铁材料铸造而成,以及
—所述至少两个车架件(104.1、104.2;202、203、202.1、202.2、202.3;302、303、302.1、302.2、302.3)在至少一个接合部位(104.3;202.4、202.6、203.2、203.3;302.7)的区域内特别是可拆卸地相互连接。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架体(102;202;302)包括至少两个车架件(104.1、104.2;202、203、202.1、202.2、202.3;302、303、302.1、302.2、302.3),
—所述至少两个车架件(104.1、104.2;202、203、202.1、202.2、202.3;302、303、302.1、302.2、302.3)中的至少一个车架件由灰铸铁材料铸造而成,以及
—所述至少两个车架件(104.1、104.2;202、203、202.1、202.2、202.3;302、303、302.1、302.2、302.3)中的至少一个车架件由钢制成,以及
—所述至少两个车架件(104.1、104.2;202、203、202.1、202.2、202.3;302、303、302.1、302.2、302.3)在至少一个接合部位(104.3;202.4、202.6、203.2、203.3;302.7)的区域内特别是可拆卸地相互连接。
CN2007800304081A 2006-06-27 2007-06-19 轨道车辆的底盘、底盘车架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15060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6029835A DE102006029835A1 (de) 2006-06-27 2006-06-27 Fahrwerksrahmen eines Schienenfahrzeugs
DE102006029835.7 2006-06-27
PCT/EP2007/056077 WO2008000657A1 (de) 2006-06-27 2007-06-19 Fahrwerksrahmen eines schienenfahrzeug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06023A true CN101506023A (zh) 2009-08-12
CN101506023B CN101506023B (zh) 2013-08-07

Family

ID=38510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304081A Active CN101506023B (zh) 2006-06-27 2007-06-19 轨道车辆的底盘、底盘车架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1)

Country Link
US (1) US8196522B2 (zh)
EP (3) EP3281837A1 (zh)
JP (1) JP5237270B2 (zh)
KR (1) KR101436128B1 (zh)
CN (1) CN101506023B (zh)
AU (1) AU2007263821B9 (zh)
BR (1) BRPI0713085A2 (zh)
CA (1) CA2655967C (zh)
DE (1) DE102006029835A1 (zh)
EG (1) EG25558A (zh)
ES (2) ES2646297T3 (zh)
IL (1) IL196135A0 (zh)
MA (1) MA30618B1 (zh)
MX (1) MX2008016397A (zh)
NO (1) NO337601B1 (zh)
PL (2) PL3009323T3 (zh)
PT (2) PT3009323T (zh)
RU (1) RU2480364C2 (zh)
UA (1) UA98464C2 (zh)
WO (1) WO2008000657A1 (zh)
ZA (1) ZA20081086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04645B (zh) * 2010-02-15 2013-08-11 Nippon Sharyo Ltd Trolley frame for railway vehicles
CN113441685A (zh) * 2021-07-02 2021-09-28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铸锻厂 拖拉机车架铸造系统及铸造工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62029B2 (ja) * 2008-09-29 2012-01-25 日本車輌製造株式会社 鉄道車両
PL2454139T3 (pl) * 2009-07-16 2014-11-28 Siemens Ag Oesterreich Rama podwozia do pojazdów szynowych
DE102011110090A1 (de) 2011-08-12 2013-02-14 Bombardier Transportation Gmbh Radträgeranlenkung für ein Schienenfahrzeug
CN203255203U (zh) * 2012-05-30 2013-10-30 庞巴迪运输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的运行装置单元及其轨道车辆单元
PL2669138T3 (pl) * 2012-05-30 2021-12-27 Bombardier Transportation Gmbh Rama podwozia dla pojazdu szynowego
EP2669136B1 (en) * 2012-05-30 2020-01-01 Bombardier Transportation GmbH Rail vehicle unit
AT516924A2 (de) 2015-03-03 2016-09-15 Siemens Ag Oesterreich Fahrwerksrahmen für ein Schienenfahrzeug
WO2019056641A1 (zh) * 2017-09-19 2019-03-28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架构架及具有该转向架构架的转向架
CN107776603A (zh) * 2017-10-17 2018-03-09 通号轨道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跨座式单轨列车的双轴转向架构架及其制造方法
DE202017107670U1 (de) * 2017-12-18 2019-03-20 Lothar Thoni Drehgestellrahmen für Schienenfahrzeuge aus einem Aluminiumgussteil
FR3078671B1 (fr) * 2018-03-07 2020-11-27 Alstom Transp Tech Vehicule ferroviaire comprenant une traverse de charge en fonte
ES2861726T3 (es) * 2018-05-25 2021-10-06 Bombardier Transp Gmbh Bastidor de tren de rodaje para vehículo ferroviario
JP1681707S (zh) * 2019-10-22 2021-03-22
EP4219264A1 (en) 2022-01-31 2023-08-02 Hitachi, Ltd. Frame structure for a bogi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0903C (de) * 1936-08-24 1940-05-10 Ettore Bugatti Verwindbares Drehgestell fuer Schienenfahrzeuge mit um die Quertraegerenden schwenkbaren Laengsholmen
US3313245A (en) * 1964-08-10 1967-04-11 Rockwell Mfg Co Railway trucks
US3547046A (en) 1968-04-16 1970-12-15 Gen Steel Ind Inc Railway locomotive truck with low traction point
DE2221051A1 (de) * 1972-04-28 1973-11-08 Knorr Bremse Gmbh Magnetschienenbremse
US4458604A (en) * 1978-05-19 1984-07-10 Dresser Industries, Inc. Radial railway truck
US4436142A (en) * 1981-11-09 1984-03-13 Harvey Hubbell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ductile iron castings
JPS61174333A (ja) * 1985-01-30 1986-08-06 Hitachi Metals Ltd ばね受の製造方法
US4765250A (en) * 1987-08-03 1988-08-23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Locomotive and motorized self-steering radial truck therefor
FR2632594A1 (fr) * 1988-06-08 1989-12-15 Alsthom Creusot Rail Chassis de bogie
SU1745590A1 (ru) * 1989-09-18 1992-07-07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Уралвагонзавод" им.Ф.Э.Дзержинского Штампосварна надрессорна балка тележки грузового вагона
JPH04197873A (ja) * 1990-11-29 1992-07-17 Railway Technical Res Inst 鉄道車両用台車枠
DE4134597C1 (zh) * 1991-10-18 1992-12-10 Krupp Brueninghaus Gmbh, 5980 Werdohl, De
JP3262135B2 (ja) * 1992-03-03 2002-03-04 住友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鉄道車両用台車枠の製造方法
IT1259517B (it) * 1992-04-03 1996-03-20 Fiat Ferroviaria Spa Carrello per veicoli ferroviari ad alte prestazioni
DE4309004A1 (de) 1993-03-20 1994-09-22 Man Nutzfahrzeuge Ag Lenkergeführtes Doppelachsaggregat
JP3534789B2 (ja) * 1993-06-30 2004-06-07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鉄道車両用台車枠
US5410968A (en) * 1993-10-04 1995-05-02 Amsted Industries Incorporated Lightweight fatigue resistant railcar truck sideframe with tapering I-beam construction
FR2720362B1 (fr) * 1994-05-30 1996-07-05 Gec Alsthom Transport Sa Chassis de bogie.
JPH08156792A (ja) * 1994-12-02 1996-06-18 Japan Steel Works Ltd:The 鉄道車両用制振材
US5546869A (en) * 1995-07-13 1996-08-20 Amsted Industries Incorporated Lightweight railcar truck sideframe with increased resistance to lateral twisting
US5752564A (en) 1997-01-08 1998-05-19 Amsted Industries Incorporated Railway truck castings and method and cores for making castings
US6346132B1 (en) * 1997-09-18 2002-02-12 Daimlerchrysler Ag High-strength, high-damping metal material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DE19741019C2 (de) * 1997-09-18 2000-09-28 Daimler Chrysler Ag Strukturwerkstoff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JP4428767B2 (ja) * 1999-09-09 2010-03-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鉄道車両の台車枠
CN2410203Y (zh) * 2000-01-27 2000-12-13 铁道部四方车辆研究所 铸焊构架式货车转向架
DE10013298C2 (de) 2000-03-09 2003-10-30 Atotech Deutschland Gmbh Verfahren zum Aufbringen einer Metallschicht auf Leichtmetalloberflächen und Anwendung des Verfahrens
JP3964349B2 (ja) * 2002-06-27 2007-08-22 旭テック株式会社 表面加工体及び表面加工方法並びに表面加工装置
DE10301913B4 (de) * 2003-01-17 2005-06-30 Voith Turbo Gmbh & Co. Kg Rahmen
US6796448B1 (en) * 2003-03-04 2004-09-28 Miner Enterprises, Inc. Railcar draft gear housing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04645B (zh) * 2010-02-15 2013-08-11 Nippon Sharyo Ltd Trolley frame for railway vehicles
CN113441685A (zh) * 2021-07-02 2021-09-28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铸锻厂 拖拉机车架铸造系统及铸造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ZA200810865B (en) 2009-09-30
MX2008016397A (es) 2009-02-11
PT2038157E (pt) 2015-10-16
IL196135A0 (en) 2009-09-22
AU2007263821B2 (en) 2013-08-08
US20100011985A1 (en) 2010-01-21
EP3009323B1 (de) 2017-08-09
ES2547479T3 (es) 2015-10-06
RU2480364C2 (ru) 2013-04-27
CA2655967C (en) 2015-04-21
RU2009102505A (ru) 2010-08-10
KR20090049577A (ko) 2009-05-18
BRPI0713085A2 (pt) 2012-10-09
JP2009541130A (ja) 2009-11-26
UA98464C2 (ru) 2012-05-25
CN101506023B (zh) 2013-08-07
PL3009323T3 (pl) 2018-04-30
EG25558A (en) 2012-02-23
ES2646297T3 (es) 2017-12-13
EP3281837A1 (de) 2018-02-14
EP3009323A1 (de) 2016-04-20
NO337601B1 (no) 2016-05-09
MA30618B1 (fr) 2009-08-03
JP5237270B2 (ja) 2013-07-17
WO2008000657A1 (de) 2008-01-03
EP2038157A1 (de) 2009-03-25
KR101436128B1 (ko) 2014-11-03
PL2038157T3 (pl) 2016-01-29
CA2655967A1 (en) 2008-01-03
AU2007263821B9 (en) 2014-02-27
NO20090360L (no) 2009-01-23
PT3009323T (pt) 2017-11-14
US8196522B2 (en) 2012-06-12
DE102006029835A1 (de) 2008-01-03
AU2007263821A1 (en) 2008-01-03
EP2038157B1 (de) 2015-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06023B (zh) 轨道车辆的底盘、底盘车架及其制造方法
CN111361594B (zh) 一种轨道车辆的运行装置框架及其轨道车辆单元
US20150107487A1 (en) Running Gear Unit for a Rail Vehicle
CN101659290B (zh) 汽车的底盘
CN101659276B (zh) 模块化的多功能托架
CN114585526B (zh) 前下悬架连接件以及关于其的方法
WO2021080862A1 (en) Space frame dump body pivot, suspension node, and rear frame connection
CN201347166Y (zh) 正三轮摩托车车架
JPH11227602A (ja) 鉄道車両用台車枠
CN201544741U (zh) 一种挂车用三轴橡胶平衡悬架装置
RU2632236C2 (ru) Ходовая часть рельсов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KR20080012412A (ko) 관절 형태로 서로 연결된 두 대의 차량 사이에 있는 통로
CN106275109A (zh) 一种备胎坑及加强结构
WO2021080938A1 (en) Space frame front upper frame connection
KR101624235B1 (ko) 차량용 서브프레임의 구조
CN201626274U (zh) 矿用自卸车平衡悬架
CN201305083Y (zh) 载客正三轮摩托车
CN102112355A (zh) 机车车身柔性连接件
KR100941228B1 (ko) 씨티비에이 시스템의 트레일링 암과 스핀들 마운팅브래킷의 결합구조
CN103434355A (zh) 一种钢板式主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