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98914A - 转印带装置和具有该转印带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印带装置和具有该转印带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98914A
CN101498914A CN200910006006.9A CN200910006006A CN101498914A CN 101498914 A CN101498914 A CN 101498914A CN 200910006006 A CN200910006006 A CN 200910006006A CN 101498914 A CN101498914 A CN 1014989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belt
photosensitive drums
jockey pulley
transfer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0600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98914B (zh
Inventor
乾洋士
田代义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M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Mit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M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4989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989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989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9891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heating, cleaning, coating with a transfer ag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31Details of unit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relating to the driving mechanism for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gears, couplings, belt tensio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9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multicolou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G03G2215/019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multicolou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ransfer member separable from recording memb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印带装置和具有该转印带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目的在于预防转印不良。所述转印带装置包括:支撑件,支撑多个转印辊中与彩色用感光鼓相对的转印辊,且能够摇动地设置在框架上;凸轮驱动轴,能够转动地支撑在所述框架上,具有凸轮,所述凸轮通过所述凸轮驱动轴的转动来摇动所述支撑件并且让所述支撑件所支撑的转印辊隔着转印带与相对的所述彩色用感光鼓接触或分离,使得所述转印带与所述彩色用感光鼓在接触状态以及非接触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张力辊,与所述转印带的周向表面接触,把规定的张力赋予所述转印带;以及摇动支承轴,支撑所述张力辊,并使其能够摇动。其中,凸轮驱动轴和摇动支承轴为同一轴。

Description

转印带装置和具有该转印带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印带装置和具有该转印带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把黑白(黑色)用感光鼓和三个彩色(青色、品红色、黄色)用感光鼓大体排成一排设置的所谓串列式彩色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已为公众所知。
这种彩色打印机具有转印带装置,所述转印带装置包括:环形的转印带,设置成可以与所述四个感光鼓的圆周面接触;四个转印辊,各转印辊隔着所述转印带与各感光鼓相对配置,使转印带与感光鼓压力接触,把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转印带上;以及张力辊,与转印带的周向表面接触,把规定的张力赋予所述转印带。
在彩色打印机中,一般黑白调色剂的使用频率比其他颜色的调色剂的使用频率高,但即使在黑白打印时,伴随转印带的周向转动,彩色用感光鼓也转动,所以存在彩色调色剂也被消耗一些的不利情况。因此希望在黑白打印时转印带与彩色用感光鼓处于非接触状态,并使彩色用感光鼓停止转动。
为了解决上述不利情况,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2—99132号公开了一种具有所谓三种颜色解除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它使隔着转印带与彩色用感光鼓相对的转印辊相对于彩色用感光鼓可以接触或分离,利用转印辊的接触分离动作,在转印带与彩色用感光鼓接触的状态和转印带与彩色用感光鼓非接触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在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张力辊可以在与其轴向垂直的方向上摇动,即使因转印辊移动造成转印带位移,通过张力辊摇动,也可以始终把规定的张力赋予转印带。
但是,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当因摇动导致张力辊在轴向上颤动时,由于张力辊与转印带的接触压力在轴向的各位置上不相同,所以造成转印带蛇形行进,有可能出现转印不良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的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预防转印不良的转印带装置和具有该转印带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转印带装置包括:环形的转印带,能够与排成一排的、黑白用感光鼓和多个彩色用感光鼓的圆周面接触;驱动辊,在卷挂支撑所述转印带的状态下,驱动所述转印带转动;从动辊,在卷挂支撑所述转印带的状态下,伴随所述转印带的转动从动转动;框架,支撑所述驱动辊和从动辊;多个转印辊,隔着所述转印带与所述黑白用感光鼓和所述多个彩色用感光鼓相对配置,使所述转印带与所述感光鼓压力接触;支撑件,支撑所述多个转印辊中与所述彩色用感光鼓相对的转印辊,并且能够摇动地设置在所述框架上;凸轮驱动轴,能够转动地支撑在所述框架上,具有凸轮,所述凸轮通过所述凸轮驱动轴的转动来摇动所述支撑件并且让所述支撑件所支撑的转印辊隔着所述转印带与相对的所述彩色用感光鼓接触或分离,使得在所述转印带与所述彩色用感光鼓接触的状态以及所述转印带与所述彩色用感光鼓非接触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张力辊,与所述转印带的周向表面接触,把规定的张力赋予所述转印带;以及摇动支承轴,支撑所述张力辊,并使其能够摇动;其中,所述凸轮驱动轴和所述摇动支承轴为同一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它包括:图像形成部,具有排成一排的黑白用感光鼓和多个彩色用感光鼓,在各感光鼓的圆周面上形成调色剂像;以及转印带装置。所述转印带装置包括:环形的转印带,能够与所述黑白用感光鼓和所述多个彩色用感光鼓的圆周面接触;驱动辊,在卷挂支撑所述转印带的状态下,驱动所述转印带转动;从动辊,在卷挂支撑所述转印带的状态下,伴随所述转印带的转动从动转动;框架,支撑所述驱动辊和从动辊;多个转印辊,隔着所述转印带与所述黑白用感光鼓和所述多个彩色用感光鼓相对配置,使所述转印带与所述感光鼓压力接触;支撑件,支撑所述多个转印辊中与所述彩色用感光鼓相对的转印辊,并且能够摇动地设置在所述框架上;凸轮驱动轴,能够转动地支撑在所述框架上,具有凸轮,所述凸轮通过所述凸轮驱动轴的转动来摇动所述支撑件并且让所述支撑件所支撑的转印辊隔着所述转印带与相对的所述彩色用感光鼓接触或分离,使得在所述转印带与所述彩色用感光鼓接触的状态以及所述转印带与所述彩色用感光鼓非接触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张力辊,与所述转印带的周向表面接触,把规定的张力赋予所述转印带;以及摇动支承轴,支撑所述张力辊,并使其能够摇动;其中,所述凸轮驱动轴和所述摇动支承轴为同一轴。
按照本发明,可以提供能够预防转印不良的转印带装置和具有该转印带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打印机整体结构的正剖视图。
图2是表示从左前上方看打印机中间转印单元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从左后下方看打印机中间转印单元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中间转印单元的凸轮驱动轴周围的主要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彩色打印时中间转印单元状态的简要说明图。
图6是表示黑白打印时中间转印单元状态的简要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打印机整体结构的正剖视图。图2和图3是打印机中间转印单元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中间转印单元的凸轮驱动轴周围的结构的立体图。图5和图6是表示彩色打印时和黑白打印时中间转印单元状态的简要说明图。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图像形成装置)10的内部结构的简况进行说明。在下面的说明中,图1表示后述的支撑件26位于按压位置的状态,图2~图4表示支撑件26位于解除位置的状态。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包含呈箱形的装置主体11。在该装置主体11内部具有:根据从计算机等外部设备传送来的图像信息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12;对在该图像形成部12形成后,再转印到纸P上的图像实施定影处理的定影部13;以及贮存转印用纸的纸贮存部14。此外,在装置主体11的上部设置有把定影处理后的纸P排出的出纸部15。
在装置主体11的上面适当部位,设置有图中省略的操作面板,用于进行输入纸P的输出条件等操作。在该操作面板上设置有电源键、开始按钮以及用于输入各种输出条件的各种键等。
图像形成部12在从纸贮存部14提供的纸P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在本实施方式中,其包括从上游一侧(图1中的右侧)向下游一侧顺序配置的、使用品红色显影剂(调色剂)的品红色用单元12M、使用青色显影剂的青色用单元12C、使用黄色显影剂的黄色用单元12Y以及使用黑色显影剂的黑色用单元12K。
各单元12M、12C、12Y、12K分别包括感光鼓120和显影装置121。在本实施方式中,黑色用单元12K的感光鼓120相当于“黑白用感光鼓”,品红色用单元12M、青色用单元12C和黄色用单元12Y的各感光鼓120相当于“彩色用感光鼓”。
感光鼓120用于在圆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影以及对应该静电潜影的调色剂像(可视像)。感光鼓120在其圆周面上层叠有强韧而且耐磨损性能优良的、非常平滑的非晶态硅层。通过该非晶态硅层可以适当进行静电潜影和调色剂像的形成。各感光鼓120在图1中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且接收从对应的显影装置121提供的显影剂。
在各感光鼓120的正下方的位置设置有带电装置122。在各带电装置122的更下方的位置设置有曝光装置123。通过带电装置122使各感光鼓120的圆周面上均匀带电,并通过从曝光装置123向带电后的感光鼓120的圆周面上照射基于从计算机等输入的图像数据的、与各颜色对应的激光,在各感光鼓120的圆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影。通过从显影装置121向静电潜影提供显影剂,在感光鼓120的圆周面上形成调色剂像。
在感光鼓120的上方位置设置有中间转印单元(转印带装置)20。中间转印单元20具有中间转印带24,该中间转印带24张紧地卷挂在驱动辊22和多个(在本例子中为五个)从动辊23(23a~23e)(参照图2、图3)上,与各感光鼓120的圆周面抵接。驱动辊22驱动中间转印带24,从动辊23伴随中间转印带24的转动而从动转动。中间转印带24利用与各感光鼓120对应设置的各一次转印辊25(25M、25C、25Y、25K)(参照图3),以按压在感光鼓120的圆周面上的状态,与各感光鼓120同步在驱动辊22和从动辊23之间周向转动。
伴随中间转印带24的周向转动,首先由品红色用单元12M的感光鼓120把品红色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4的外周向表面(外侧表面,即:与驱动辊22不接触一侧的表面)上。随后以重叠涂覆的状态由青色用单元12C的感光鼓120把青色调色剂像转印到在中间转印带24上的品红色调色剂像的转印位置上。以下相同,以重叠涂覆的状态由黄色用单元12Y转印黄色调色剂像以及由黑色用单元12K转印黑色调色剂像。这样在中间转印带24的外周向表面上形成彩色的调色剂像。在该中间转印带24的周向表面上形成的彩色调色剂像被转印到从纸贮存部14输送来的纸P上。
如后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转印单元20包括三种颜色解除机构,在不使用彩色调色剂的黑白打印时,所述三种颜色解除机构使中间转印带24与彩色用的三个单元12M、12C、12Y的各感光鼓120处于非接触状态。如果采用该三种颜色解除机构,则在黑白打印时可以停止三个单元12M、12C、12Y的各感光鼓120的转动,所以可以抑制消耗彩色调色剂。
在图1中的各感光鼓120的左边位置,分别设置有去除残留在该感光鼓120圆周面上的调色剂来清洁该感光鼓120圆周面的清洁装置126。为了进行下次的带电处理,由清洁装置126进行了清洁处理后的感光鼓120的圆周面又朝向带电装置122移动。
在图1中的图像形成部12的左边位置,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送纸通道111。在该送纸通道111中的适当部位设置有输送辊对112。来自纸贮存部14的纸利用输送辊对112的转动,向卷挂在驱动辊22上的中间转印带24输送。在送纸通道111中设置有二次转印辊113,其在与驱动辊22相面对的位置上与中间转印带24的周向表面抵接。通过由中间转印带24和二次转印辊113按压夹持在送纸通道111中输送的纸P,把中间转印带24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该纸P上。
定影部13对在图像形成部12转印到纸上的调色剂像实施定影处理,其包括:在内部具有作为加热源的通电发热体的加热辊131;在图1中的左侧与该加热辊131相对配置的定影辊132;张紧地卷挂在定影辊132和加热辊131上的定影带133;以及隔着定影带133与定影辊132相对配置的加压辊134。
纸P在转印了中间转印带24上的调色剂像后的状态下被提供给定影部13,边通过加压辊134和高温的定影带133之间,边从定影带133获得热量,被实施定影处理。
带有定影处理后的彩色图像的纸P,经过从定影部13上部延伸设置的出纸通道114,向设置在装置主体11顶部的出纸部15的出纸盘151排出。
纸贮存部14包括:开关自如地设置在装置主体11的图1中的右侧壁上的手动供纸盘141;以及可以插入且可以抽出地安装在装置主体11内曝光装置123的下方位置的纸盘142。纸摞贮存在纸盘142中。
纸盘142包括向上开口的箱体,可以贮存层叠多张纸P的纸摞P1。搓纸辊143把贮存在纸盘142中的纸摞P1的最上面的纸P的下游一侧部分(图1中的左端部分)从纸摞P1抽出到送纸通道111后,输送辊对112把该抽出的纸P一张张经过送纸通道111输送到在图像形成部12中的二次转印辊113和中间转印带24之间的夹缝部。
其次,对中间转印单元20的结构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中间转印单元20除了包括驱动辊22、五个从动辊23(23a~23e)、中间转印带24和四个一次转印辊25(25M、25C、25Y,25K)以外,还包括框架21、支撑件26、具有前后一对凸轮271的凸轮驱动轴27、张力辊28以及前后一对臂29。
框架21用于把中间转印单元20安装在装置主体11上,并且支撑驱动辊22、四个从动辊23a、23b、23d、23e、对应于黑色用单元12K的感光鼓120的一次转印辊25K、支撑件26以及凸轮驱动轴27。
支撑件26支撑三个一次转印辊25M、25C、25Y以及从动辊23c,支撑件26位于按压位置的状态下,该三个一次转印辊25M、25C、25Y隔着中间转印带24分别与彩色用的三个单元12M、12C、12Y的各感光鼓120相对配置。
在支撑件26的左端部设置有前后一对的摇动支点部261、262(参照图3)。这些摇动支点部261、262由分别设置在框架21的前侧面部212和后侧面部213上的轴部214(设置在后侧面部213上的轴部在图中没有表示)支撑。这样,支撑件26相对于框架21可以摇动。
一对凸轮271用于相对于框架21摇动支撑件26,它们分别设置在凸轮驱动轴27的两端部附近(参照图4)。各凸轮271包括:安装在凸轮驱动轴27上的轴安装部271a;和以该轴安装部271a为中心扩展成扇形的支撑件按压部271b。该支撑件按压部271b的圆周面抵接在支撑件26的上侧表面向下方按压该支撑件26。
凸轮驱动轴27的两端部由分别设置在框架21的前侧面部212和后侧面部213上的图中省略的轴承部支撑。从提高转印处理精度的观点出发,要求各一次转印辊25M、25C、25Y进行高精度位置设定,据此,本实施方式采用了用于把各一次转印辊25M、25C、25Y隔着中间转印带24与分别相对应的各感光鼓120接触或分离的凸轮271,并且将该凸轮271设置在凸轮驱动轴27上。因此凸轮驱动轴27以非常高的精度定位在框架21上。凸轮驱动轴27通过驱动力传递齿轮组34连接在凸轮轴驱动电动机33上。凸轮轴驱动电动机33和驱动力传递齿轮组34通过电动机托架35安装在框架21的上面部211上。
凸轮轴驱动电动机33由图中省略的控制部进行驱动控制,所述控制部具有打印方法判断部,事前判断对纸进行黑白打印还是进行彩色打印。
凸轮271利用凸轮驱动轴27的驱动,可以处于支撑件按压部271b位于轴安装部271a大体正下方的“向下姿势”或者支撑件按压部271b位于轴安装部271a大体正上方的“向上姿势”。在向下姿势时,凸轮271的支撑件按压部271b将支撑件26向下压到位于下方的按压位置,通过使各一次转印辊25M、25C、25Y接近相对应的各感光鼓120,使中间转印带24和所有感光鼓120处于接触状态。另一方面,在向上姿势时,凸轮271的支撑件按压部271b使支撑件26位于上方的解除位置,通过使各一次转印辊25M、25C、25Y离开相对应的各感光鼓120,使中间转印带24和彩色用感光鼓120处于非接触状态。
在支撑件26上设置有前后一对缺口部263,用于在该支撑件26摇动时避免该支撑件26与凸轮驱动轴27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张力辊28设置在品红色用一次转印辊25M的大体上方。张力辊28通过与中间转印带24的内周向表面(内侧表面,即:与驱动辊22接触一侧的表面)接触,把该中间转印带24向外(向外侧表面方向)压,对中间转印带24赋予规定的张力。
此外,张力辊28具有沿与中间转印带24的转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辊轴281。辊轴281的两端部由前后一对臂29支撑,利用一对臂29,张力辊28可以在与辊轴281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摇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两个臂29连接并支撑在凸轮驱动轴27上,可以转动,凸轮驱动轴27起到张力辊28的摇动支承轴的作用。即,凸轮驱动轴27与将张力辊28支撑成可以摇动的轴为同一个轴。各臂29包括:辊轴连接部291;凸轮轴连接部292;以及连接辊轴连接部291和凸轮轴连接部292的连接部293。在连接部293上设置有臂一侧的弹簧安装部293a,安装后述的拉伸弹簧30的一端。
由拉伸弹簧30对各臂29始终施加作用力,使张力辊28抵接在中间转印带24的内周向表面上且使张力辊28对该中间转印带24施加向外的张力。拉伸弹簧30的另一端被安装在设置于框架21的前侧面部212和后侧面部213上的、在图中省略的框架一侧弹簧安装部。此外,也可以使用除拉伸弹簧30以外的施加作用力装置。例如,利用设置在凸轮驱动轴27上的扭转螺旋弹簧(coiled torsion spring),对臂29施加作用力,使张力辊28抵接在中间转印带24的内周向表面上且使张力辊28对该中间转印带24施加向外的张力。
在凸轮驱动轴27的后部设置有位置检测片272(参照图3),用于检测该凸轮驱动轴27的转动方向的位置,即凸轮271的姿势(向上姿势和向下姿势)。并且,可以检测出位置检测片272的凸轮位置检测传感器31通过传感器托架32安装在框架21的上面部211上(参照图4)。
在本实施方式中,三种颜色解除机构包括支撑件26以及具有凸轮271的凸轮驱动轴27。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中间转印单元20中,当进行彩色打印时,凸轮271处于图5所示的向下姿势,此时支撑件26被向下压到位于下方的按压位置。因此中间转印带24与彩色用的三个单元12M、12C、12Y的各感光鼓120成为接触状态,各彩色调色剂像以重叠涂覆的状态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4上。
当从彩色打印转变到黑白打印时,如果驱动转动凸轮驱动轴27,使凸轮271成为向上姿势(图5的箭头a),则支撑件26移动到位于上方的解除位置(图5的箭头b)。由此中间转印带24和彩色用的三个单元12M、12C、12Y的各感光鼓120变成非接触状态,因而可以使各感光鼓120的转动停止。
此外,如果支撑件26向解除位置移动,则由于中间转印带24的下部向上方移动,所以从中间转印带24施加到张力辊28上的向下的力减小。可是由于张力辊28以凸轮驱动轴27为中心利用拉伸弹簧30的作用力,如图5的箭头c所示,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摇动),所以对中间转印带24赋予规定的张力。由此中间转印带24不会松弛。
在从黑白打印转变到彩色打印时,进行与上述动作相反的动作。即,如果支撑件26移动到按压位置,则中间转印带24的下部通过一次转印辊25向下方移动。由此在张力辊28上施加从中间转印带24向下的力,但由于张力辊28以凸轮驱动轴27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摇动),所以可以对中间转印带24赋予规定的张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支撑张力辊28的一对臂29可以转动地连接并支撑在凸轮驱动轴27上,所以可以抑制因张力辊28的转动(摇动)动作引起该张力辊28在轴向上颤动。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提高转印处理精度的观点出发,要求一次转印辊25进行高精度的位置设定,由于在凸轮驱动轴27上设置有用于使各一次转印辊25M、25C、25Y隔着中间转印带24与相对应的各感光鼓120接触或分离的凸轮271,所以凸轮驱动轴27以非常高的精度定位在框架21上。并且,由于凸轮驱动轴27起到将张力辊28支撑成可以摇动的摇动支承轴的功能,所以可以抑制因张力辊28的摇动引起张力辊28在轴向上颤动。由此可以抑制因张力辊28的轴向颤动引起的中间转印带24的蛇形行进,所以可以预防转印不良。
此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臂29将张力辊28支撑成可以摇动,并且臂29可以转动地支撑在凸轮驱动轴27上,所以可以使张力辊28在以凸轮驱动轴27为中心的轨道上摇动。由此张力辊28的摇动稳定,所以能够充分抑制因该摇动引起的张力辊28在轴向上的颤动。
在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中,以打印机10为例对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不限定于打印机10,也可以是复印机或传真机。
以上说明的转印带装置以及具有该转印带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主要包括以下的构成。
本发明的转印带装置包括:环形的转印带,能够与排成一排的、黑白用感光鼓和多个彩色用感光鼓的圆周面接触;驱动辊,在卷挂支撑所述转印带的状态下,驱动所述转印带转动;从动辊,在卷挂支撑所述转印带的状态下,伴随所述转印带的转动从动转动;框架,支撑所述驱动辊和从动辊;多个转印辊,隔着所述转印带与所述黑白用感光鼓和所述多个彩色用感光鼓相对配置,使所述转印带与所述感光鼓压力接触;支撑件,支撑所述多个转印辊中与所述彩色用感光鼓相对的转印辊,并且能够摇动地设置在所述框架上;凸轮驱动轴,能够转动地支撑在所述框架上,具有凸轮,所述凸轮通过所述凸轮驱动轴的转动来摇动所述支撑件并且让所述支撑件所支撑的转印辊隔着所述转印带与相对的所述彩色用感光鼓接触或分离,使得在所述转印带与所述彩色用感光鼓接触的状态以及所述转印带与所述彩色用感光鼓非接触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张力辊,与所述转印带的周向表面接触,把规定的张力赋予所述转印带;以及摇动支承轴,支撑所述张力辊,并使该张力辊能够摇动;其中,所述凸轮驱动轴和所述摇动支承轴为同一轴。
采用上述结构的转印带装置,由于在凸轮驱动轴上设置有凸轮,该凸轮用于使从提高转印处理精度的观点出发而被要求进行高精度位置设定的转印辊与该转印辊相对的感光鼓接触或分离,所以凸轮驱动轴高精度地定位在框架上。并且,由于凸轮驱动轴与将张力辊支撑成可以摇动的摇动支承轴为同一轴,所以可以抑制因张力辊摇动引起的张力辊颤动。由此可以抑制因张力辊的颤动引起的转印带的蛇形行进,从而可以预防转印不良。
在所述转印带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摇动支承轴将所述张力辊支撑成在与该张力辊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能够摇动。按照该结构,由于张力辊由摇动支承轴支撑成在与张力辊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可以摇动,所以可以抑制张力辊在轴向上的颤动。
在所述转印带装置中,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转印带装置还包括臂,将所述张力辊支撑成在所述垂直的方向上能够摇动,所述臂能够转动地支撑在所述凸轮驱动轴上。按照该结构,由于将张力辊支撑成可以摇动的臂可以转动地支撑在凸轮驱动轴上,所以可以使张力辊在以凸轮驱动轴为中心的轨道上摇动。由此可以使张力辊的摇动稳定,所以可以充分抑制因该摇动造成的张力辊在轴向上的颤动。
在所述转印带装置中,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张力辊具有辊轴,所述辊轴沿与所述转印带的转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所述摇动支承轴保持所述张力辊的辊轴与所述转印带的转动方向垂直的状态,并且支撑所述张力辊能摇动。按照该结构,由于张力辊在其辊轴与转印带的转动方向垂直的状态下进行摇动,所以可以抑制转印带的蛇形行进。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具有排成一排的黑白用感光鼓和多个彩色用感光鼓,在各感光鼓的圆周面上形成调色剂像;以及转印带装置;所述转印带装置包括:环形的转印带,能够与所述黑白用感光鼓和所述多个彩色用感光鼓的圆周面接触;驱动辊,在卷挂支撑所述转印带的状态下,驱动所述转印带转动;从动辊,在卷挂支撑所述转印带的状态下,伴随所述转印带的转动从动转动;框架,支撑所述驱动辊和从动辊;多个转印辊,隔着所述转印带与所述黑白用感光鼓和所述多个彩色用感光鼓相对配置,使所述转印带与所述感光鼓压力接触;支撑件,支撑所述多个转印辊中与所述彩色用感光鼓相对的转印辊,并且能够摇动地设置在所述框架上;凸轮驱动轴,能够转动地支撑在所述框架上,具有凸轮,所述凸轮通过所述凸轮驱动轴的转动来摇动所述支撑件并且让所述支撑件所支撑的转印辊隔着所述转印带与相对的所述彩色用感光鼓接触或分离,使得在所述转印带与所述彩色用感光鼓接触的状态以及所述转印带与所述彩色用感光鼓非接触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张力辊,与所述转印带的周向表面接触,把规定的张力赋予所述转印带;以及摇动支承轴,支撑所述张力辊,并使该张力辊能够摇动;其中,所述凸轮驱动轴和所述摇动支承轴为同一轴。
采用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由于在凸轮驱动轴上设置有凸轮,该凸轮用于使从提高转印处理精度的观点出发而被要求进行高精度位置设定的转印辊与该转印辊相对的感光鼓接触或分离,所以凸轮驱动轴高精度地定位在框架上。并且,由于凸轮驱动轴与将张力辊支撑成可以摇动的摇动支承轴为同一轴,所以可以抑制因张力辊摇动引起的张力辊颤动。由此可以抑制因张力辊的颤动引起的转印带的蛇形行进,从而可以抑制转印不良的图像。
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摇动支承轴将所述张力辊支撑成在与该张力辊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能够摇动。按照该结构,由于张力辊由摇动支承轴支撑成在与张力辊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可以摇动,所以可以抑制张力辊在轴向上的颤动。从而可以更加抑制转印不良的图像。
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转印带装置还包括将所述张力辊支撑成在所述垂直的方向上能够摇动的臂,所述臂能够转动地支撑在所述凸轮驱动轴上。按照该结构,由于将张力辊支撑成可以摇动的臂可以转动地支撑在凸轮驱动轴上,所以可以使张力辊在以凸轮驱动轴为中心的轨道上摇动。由此可以使张力辊的摇动稳定,所以可以充分抑制因该摇动造成的张力辊在轴向上的颤动。从而可以进一步抑制转印不良的图像。
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张力辊具有辊轴,所述辊轴沿与所述转印带的转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所述摇动支承轴保持所述张力辊的辊轴与所述转印带的转动方向垂直的状态,并且支撑所述张力辊能摇动。按照该结构,由于张力辊在其辊轴与转印带的转动方向垂直的状态下进行摇动,所以可以抑制转印带的蛇形行进。从而可以更加抑制转印不良的图像。

Claims (8)

1.一种转印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环形的转印带,能够与排成一排的、黑白用感光鼓和多个彩色用感光鼓的圆周面接触;
驱动辊,在卷挂支撑所述转印带的状态下,驱动所述转印带转动;
从动辊,在卷挂支撑所述转印带的状态下,伴随所述转印带的转动从动转动;
框架,支撑所述驱动辊和从动辊;
多个转印辊,隔着所述转印带与所述黑白用感光鼓和所述多个彩色用感光鼓相对配置,使所述转印带与所述感光鼓压力接触;
支撑件,支撑所述多个转印辊中与所述彩色用感光鼓相对的转印辊,并且能够摇动地设置在所述框架上;
凸轮驱动轴,能够转动地支撑在所述框架上,具有凸轮,所述凸轮通过所述凸轮驱动轴的转动来摇动所述支撑件并且让所述支撑件所支撑的转印辊隔着所述转印带与相对的所述彩色用感光鼓接触或分离,使得在所述转印带与所述彩色用感光鼓接触的状态以及所述转印带与所述彩色用感光鼓非接触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张力辊,与所述转印带的周向表面接触,把规定的张力赋予所述转印带;以及
摇动支承轴,支撑所述张力辊,并使其能够摇动;其中,
所述凸轮驱动轴和所述摇动支承轴为同一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摇动支承轴将所述张力辊支撑成在与该张力辊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能够摇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张力辊具有辊轴,所述辊轴沿与所述转印带的转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
所述摇动支承轴保持所述张力辊的辊轴与所述转印带的转动方向垂直的状态,并且支撑所述张力辊能摇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印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臂,将所述张力辊支撑成在所述垂直的方向上能够摇动,
所述臂能够转动地支撑在所述凸轮驱动轴上。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形成部,具有排成一排的黑白用感光鼓和多个彩色用感光鼓,在各感光鼓的圆周面上形成调色剂像;以及
转印带装置;
所述转印带装置包括:
环形的转印带,能够与所述黑白用感光鼓和所述多个彩色用感光鼓的圆周面接触;
驱动辊,在卷挂支撑所述转印带的状态下,驱动所述转印带转动;
从动辊,在卷挂支撑所述转印带的状态下,伴随所述转印带的转动从动转动;
框架,支撑所述驱动辊和从动辊;
多个转印辊,隔着所述转印带与所述黑白用感光鼓和所述多个彩色用感光鼓相对配置,使所述转印带与所述感光鼓压力接触;
支撑件,支撑所述多个转印辊中与所述彩色用感光鼓相对的转印辊,并且能够摇动地设置在所述框架上;
凸轮驱动轴,能够转动地支撑在所述框架上,具有凸轮,所述凸轮通过所述凸轮驱动轴的转动来摇动所述支撑件并且让所述支撑件所支撑的转印辊隔着所述转印带与相对的所述彩色用感光鼓接触或分离,使得在所述转印带与所述彩色用感光鼓接触的状态以及所述转印带与所述彩色用感光鼓非接触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张力辊,与所述转印带的周向表面接触,把规定的张力赋予所述转印带;以及
摇动支承轴,支撑所述张力辊,并使其能够摇动;其中,
所述凸轮驱动轴和所述摇动支承轴为同一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摇动支承轴将所述张力辊支撑成在与该张力辊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能够摇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张力辊具有辊轴,所述辊轴沿与所述转印带的转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
所述摇动支承轴保持所述张力辊的辊轴与所述转印带的转动方向垂直的状态,并且支撑所述张力辊能摇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印带装置还包括将所述张力辊支撑成在所述垂直的方向上能够摇动的臂,
所述臂能够转动地支撑在所述凸轮驱动轴上。
CN200910006006.9A 2008-01-28 2009-01-22 转印带装置和具有该转印带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989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15935 2008-01-28
JP2008015935 2008-01-28
JP2008015935A JP2009175581A (ja) 2008-01-28 2008-01-28 画像形成装置の転写ベル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98914A true CN101498914A (zh) 2009-08-05
CN101498914B CN101498914B (zh) 2011-09-14

Family

ID=40899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600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98914B (zh) 2008-01-28 2009-01-22 转印带装置和具有该转印带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937031B2 (zh)
JP (1) JP2009175581A (zh)
CN (1) CN10149891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3536A (zh) * 2009-09-15 2011-04-20 株式会社理光 转印装置和利用该转印装置的成像设备
CN105609447A (zh) * 2014-11-19 2016-05-25 琳得科株式会社 整齐排列装置及整齐排列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65337A (ja) 2008-12-15 2010-07-29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8676069B2 (en) 2010-05-28 2014-03-18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2211986A (ja) * 2011-03-31 2012-11-01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EP2570858A3 (en) * 2011-09-14 2014-04-3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Belt driving device
US9091967B2 (en) * 2012-01-10 2015-07-2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417840B2 (ja) * 2014-10-08 2018-11-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99852B2 (ja) * 2014-11-28 2017-09-2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101591A (ja) * 2018-12-19 2020-07-02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交換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11182B1 (en) * 1995-11-20 2002-07-24 Casio Computer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799763B2 (ja) * 1997-08-22 2006-07-19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6029023A (en) * 1997-12-03 2000-02-22 Minolta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operating in color mode and monochrome mode
JP4470306B2 (ja) 2000-09-25 2010-06-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49901A (ja) * 2001-11-16 2003-05-21 Sharp Corp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223264B2 (ja) * 2002-10-30 2009-02-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離接機構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561840B2 (en) * 2003-10-08 2009-07-1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ransfer endless belt device applied to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737501B2 (ja) * 2003-10-08 2006-01-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034271B2 (ja) * 2004-01-16 2008-01-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転写装置
JP2006259080A (ja) * 2005-03-16 2006-09-2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63838A (ja) * 2005-12-14 2007-06-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914122B2 (ja) * 2006-06-08 2012-04-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39166B2 (ja) * 2006-10-24 2012-05-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3536A (zh) * 2009-09-15 2011-04-20 株式会社理光 转印装置和利用该转印装置的成像设备
CN102023536B (zh) * 2009-09-15 2013-02-27 株式会社理光 转印装置和利用该转印装置的成像设备
US8417164B2 (en) 2009-09-15 2013-04-09 Ricoh Company, Limited Transfer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US8811867B2 (en) 2009-09-15 2014-08-19 Ricoh Company, Limited Transfer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CN105609447A (zh) * 2014-11-19 2016-05-25 琳得科株式会社 整齐排列装置及整齐排列方法
CN105609447B (zh) * 2014-11-19 2020-06-02 琳得科株式会社 整齐排列装置及整齐排列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937031B2 (en) 2011-05-03
CN101498914B (zh) 2011-09-14
US20090190971A1 (en) 2009-07-30
JP2009175581A (ja) 2009-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98914B (zh) 转印带装置和具有该转印带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4932347B2 (ja)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31057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337511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CN102998927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99232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0592197B1 (en) Image-transferring device
JP200221494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407128B2 (ja) 加圧装置及び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136614B2 (en) Duplex printer
JP2008222321A (ja) 排紙収容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31494A (ja) トナー像転写装置
JP2001075329A (ja) カラー画像記録装置
JP2001142312A (ja) 転写装置および該転写装置を含む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309954A (ja) 回転カム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US6571078B2 (en)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8039990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4974298B2 (ja) 蛇行補正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た中間転写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
JP443897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114273B2 (ja)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それが取り付けられ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173904B2 (ja) 転写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7672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89129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16668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4955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14

Termination date: 202201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