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67194A -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67194A CN101467194A CNA2007800220391A CN200780022039A CN101467194A CN 101467194 A CN101467194 A CN 101467194A CN A2007800220391 A CNA2007800220391 A CN A2007800220391A CN 200780022039 A CN200780022039 A CN 200780022039A CN 101467194 A CN101467194 A CN 10146719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substrate
- seal member
- display device
- peristo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9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0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0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3365 glass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4760 aram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20003235 aromatic polyamid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3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8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0452 restrai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Carbo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O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08000034189 Scleros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1569 carb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2092 carb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657 fib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532 laser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4347 soup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187 thermosetting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PAYRUJLWNCNPSJ-UHFFFAOYSA-N Aniline Chemical compound NC1=CC=CC=C1 PAYRUJLWNCNPS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XKRFYHLGVUSROY-UHFFFAOYSA-N Argon Chemical compound [Ar] XKRFYHLGVUSRO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72161 Charadriiform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VEXZGXHMUGYJMC-UHFFFAOYSA-N Hydrochlor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Cl VEXZGXHMUGYJM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954 brai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BQYJATMQXGBDHF-UHFFFAOYSA-N difenoconazole Chemical compound O1C(C)COC1(C=1C(=CC(OC=2C=CC(Cl)=CC=2)=CC=1)Cl)CN1N=CN=C1 BQYJATMQXGBDH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822 epoxy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70 impreg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647 polyepox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570 polyeth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81 surface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UMGDCJDMYOKAJW-UHFFFAOYSA-N thiourea Chemical compound NC(N)=S UMGDCJDMYOKAJ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049 Carbon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08186 Collagen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35532 Collage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KRHYYFGTRYWZRS-UHFFFAOYSA-N Fluorane Chemical compound F KRHYYFGTRYWZR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GRYLNZFGIOXLOG-UHFFFAOYSA-N Nitr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N+]([O-])=O GRYLNZFGIOXLO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21 Polyphenylene 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297 Ray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XSQUKJJJFZCRTK-UHFFFAOYSA-N Urea Natural products NC(N)=O XSQUKJJJFZCRT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2252 acyl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6 arg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17 carbon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436 collage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6 comp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2 fibre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040 hydrogen fluor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0272 inorganic materi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7 in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7604 nitric aci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ISWSIDIOOBJBQZ-UHFFFAOYSA-N phenol group Chemical group C1(=CC=CC=C1)O ISWSIDIOOBJBQ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2 plasma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98 poli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HGTDVVTWYKXXMI-UHFFFAOYSA-N pyrrole-2,5-dione;triazine Chemical compound C1=CN=NN=C1.O=C1NC(=O)C=C1 HGTDVVTWYKXX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61 regional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38 satur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10K59/8722—Peripheral sealing arrangements, e.g. adhesives, seala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2—Rigid substrates, e.g. inorganic substrate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2—Containers
- H10K50/8426—Peripheral sealing arrangements, e.g. adhesives, sealan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Encapsul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Encapsulati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为提高基板和密封部件的粘结力的同时抑制基板自身的膜剥离。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和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封入显示媒体层的状态下粘结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的密封部件。并且,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至少一个具有补强层、和比补强层强度小由一或两层以上的叠层构成的叠层构造,密封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直接与补强层粘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具有由包含补强层的多层构成的基板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近年,由于通信技术的发展,例如做为使用于便携式信息终端机器的显示装置,能够低能耗驱动的液晶显示装置、自发光型有机EL显示装置等的开发正在进展。伴随于此,也要求显示装置的轻量、薄型、以及耐冲击性。
[0003]为了对应这个要求,取代一般所使用的玻璃基板采用塑料基板被提案。然而,用单一树脂密封所形成的塑料基板做为显示装置用基板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0004]最重要的问题,是线性膨胀率较大。也就是,玻璃的线性膨胀率一般是数ppm/℃程度,相对于此,塑料的线膨胀率是数十ppm/℃以上,与玻璃相比非常的大。线性膨胀率大的基板,伴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这个基板尺寸的变动变大,为此,要高精度的图案化TFT(薄膜晶体管)那样的驱动元件等是极其困难的。还有,在薄膜晶体管(TFT)基板上使用尺寸安定性高的基板的同时,考虑只在相对基板一侧使用塑料,但是,即便是这种情况,要精确的对合相对基板一侧形成的CF(彩色滤光片)、和薄膜晶体管(TFT)基板一侧的像素电极等是困难的。
[0005]因此,提案了为了降低塑料基板的线性膨胀率,提高它的尺寸安定性,在构成塑料基板的树脂内部形成了含有充填材料的补强层,使整体成为复合材料基板。例如,通过将纤维状的物质内包在上述补强层中,得到耐热性及刚性高的塑料基板成为可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特别是,塑料基板透明时,做为纤维状物质,最好的是使用例如玻璃布等的透明纤维。
[0006]另一方面,例如液晶显示装置,具有通过框状的密封部件相互粘贴的薄膜晶体管(TFT)基板及相对基板。密封部件的内侧,在薄膜晶体管(TFT)基板合相对基板之间封入了液晶层。假设,密封部件的一部分从上述基板剥离的话,液晶流出、异物混入液晶层等降低显示品质。
[0007]因此,以对基板提高密封部件的粘结力为目的,在基板表面形成密封部件区域形成凹凸面形状的做法已为所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等)。还有,将基板表面形成为粗糙面也已为所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等)。由此,增大基板表面和密封部件的接触面积,提高密封部件的粘结力。
(专利文献1)专利公开平11-2812号公报
(专利文献2)专利公开平4-20929号公报
(专利文献3)专利公开平3-55516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然而,如上所述,在塑料基板中包含纤维状物质形成的补强层的情况下,对应这个纤维的凸凹形状补强层的表面也形成凸凹。因此,为了改善补强层表面的平整性,有必要再叠层一层做为改善平整性的树脂层。还有,一般的,要使单一树脂具有透湿性或透氧性是极其困难的,为了透湿防止用等还需要另外设置无机阻挡层。其结果,有上述补强层的基板就具有了多层树脂层形成的叠层构造。
[0009]然而,塑料基板具有这样的叠层构造的情况,各树脂层之间的粘结力不同,所以,在叠层界面容易产生膜剥离的现象。这个问题,在容易收到外力影响的密封部件形成区域尤其明显。也就是,具有这样叠层构造的基板的显示装置中,密封部件有可能从基板剥离以外,在密封部件的形成区域中基板自身容易产生膜剥离的问题。
[0010]例如,密封部件和基板表面的粘结力比叠层界面之间粘结力强的情况下,密封部件不会从基板剥离而叠层界面会产生膜剥离,在粘贴基板后的烘烤处理中,由于薄膜晶体管(TFT)基板和相对基板的膨胀量(热收缩量)不同,在密封部件形成区域产生叠层界面剥离。
发明内容
[0011]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点而发明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基板和密封部件的粘结力的同时抑制基板自身的膜剥离。
(为解决课题的方法)
[0012]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中采用了直接在基板的补强层上粘结密封部件。
[0013]具体的讲,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是包括:第一基板,与上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在上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封入显示媒体层的状态下粘结该第一基板和上述第二基板的密封部件的显示装置,上述第一基板及上述第二基板的至少一个具有补强层、和比该补强层强度小的由一层或两层以上的叠层构成的叠层构造,上述密封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直接粘结于上述补强层。
[0014]在上述一层或两层以上的层上,形成了露出上述补强层的一部分的开口部,上述密封部件,最好的是在上述开口部粘结于上述补强层。
[0015]上述密封部件,形成为从上述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的法线方向看呈近似框状,上述开口部,还可以形成为沿着上述密封部件的周方向延伸的环状。
[0016]上述环状的开口部,最好的是设置为多列同心状的。
[0017]上述密封部件,形成为从上述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的法线方向看呈近似框状,上述开口部,还可以形成为从上述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的法线方向看呈交错状(日语:千鸟状)。
[0018]上述密封部件,形成为从上述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的法线方向看呈近似框状,上述开口部,还可以形成为从上述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的法线方向看分别形成在上述密封部件的四个角区域。
[0019]上述开口部,还可以形成为贯通上述补强层。
[0020]上述第一基板及上述第二基板中具有上述补强层的基板,最好的是可挠性基板。
[0021]上述补强层,最好的是集合纤维体形成的层。
[0022]上述纤维体,最好的是由玻璃纤维构成的。
[0023]上述纤维体,最好的是由芳香族聚酰胺树脂形成的纤维构成的。
[0024]最好的是上述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各自都有上述补强层。
[0025]上述补强层,希望的是在被加热时的线膨胀率比上述一层或两层以上的层的小。
[0026]上述显示媒体层,还可以是液晶层。
[0027]还有,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是制造包括:第一基板,与上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在上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封入显示媒体层的状态下粘结该第一基板和上述第二基板的密封部件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上述第一基板及上述第二基板的至少一个具有补强层、和比该补强层强度小的由一层或两层以上的叠层构成的叠层构造,该制造方法包括:对具有上述叠层构造的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的至少一个,形成开口部中露出上述补强层的开口部形成工序,向上述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供给密封部件,在上述开口部使上述密封部件直接粘结在上述补强层上的密封部件供给工序,将上述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通过上述密封部件粘合的粘合工序。
[0028]在上述密封部件供给工序中,是将上述密封部件,形成为从上述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的法线方向看呈近似框状,在上述开口部形成工序中,还可以是将上述开口部,形成为沿着上述密封部件的周方向延伸的环状。
[0029]最好的是将上述环状的开口部,设置为多列同心状的。
[0030]在上述密封部件供给工序中,是将上述密封部件,形成为从上述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的法线方向看呈近似框状,在上述开口部形成工序中,还可以是将上述开口部,形成为从上述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的法线方向看呈交错状。
[0031]在上述密封部件供给工序中,是将上述密封部件,形成为从上述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的法线方向看呈近似框状,在上述开口部形成工序中,还可以是将上述开口部,形成为从上述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的法线方向看分别形成在上述密封部件的四个角区域。
[0032]上述开口部,还可以形成为贯通上述补强层。
[0033]上述第一基板及上述第二基板中具有上述补强层的基板,最好的是可挠性基板。
[0034]上述补强层,最好的是集合纤维体形成的层。
[0035]上述纤维体,最好的是由玻璃纤维构成的。
[0036]上述纤维体,最好的是由芳香族聚酰胺树脂形成的纤维构成的。
[0037]最好的是上述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各自都有上述补强层。
[0038]上述补强层,希望的是在被加热时线膨胀率比上述一层或两层以上的层的小。
[0039]上述显示媒体层,还可以是液晶层。
[0040]—作用—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作用。
[0041]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由密封部件粘结,相互粘合。显示媒体层,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由密封部件封入。密封部件,从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的法线方向看,形成为例如近似矩形框状。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的至少一个,具有补强层、和比补强层强度小的一层或两层以上的层叠层形成的叠层构造。换句话说,补强层,比构成其它叠层构造的层的强度大。
[0042]并且,密封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不是上述一层或两层以上的层,直接粘结在补强层上。上述一层或两层的层上形成了露出补强层的一部分的开口部,这个开口部中,最好的是使密封部件粘结在补强层上。只要这样做,即便是补强层由其它的层覆盖,也可以将密封部件紧密的粘结在补强层上。
[0043]这样,通过将密封部件粘结在不是强度较低的一层或两层以上的层,而是强度较大的补强层,所以,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即便是具有叠层构造,提高与这个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的粘结力是可能的。
[0044]还有,在外力容易集中施加的密封部件形成区域,通过将密封部件直接粘结在补强层上,密封部件和补强层之间不再存在由其它层形成的叠层构造,就可以抑制基板自身的膜剥离。
[0045]开口部,还可以形成为从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的法线方向看,沿着密封部件的周方向延伸的环状。还有,也可以设置成交错状。只要这样设置,形成为从由密封部件围绕的区域向密封部件的外侧区域引出布线等是可能的。
[0046]还有,具有补强层的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若是上述一层或两层以上的层由例如树脂形成的话,整体就可以是可挠性基板。可挠性基板的情况,上述基板的膜剥离就成为极其重要的问题,但是只要根据本发明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0047]补强层,通过集合纤维体形成,增大了它的补强层表面积,提高了与上述密封部件的粘结力。还有,只要用例如玻璃纤维或芳香族聚酰胺树脂形成的树脂形成,就能够容易的提高它的强度,还有,在它被加热之际线性膨胀率降低。只要降低了线性膨胀率,在这个基板上就可以精度好的形成元件。
[0048]例如,通过使用做为补强层的材料的低膨胀率的素材(例如玻璃纤维等),抑制在加热工序中基板的变形,就可以精度好的图案形成元件。还有,补强层通过集合纤维体而形成,抑制基板的变形的同时,提高为了增大它的补强层的表面积通过开口部的与上述密封部件的粘结力。
—发明效果—
[0049]根据本发明,在基板的补强层上直接粘结了密封部件,所以,在提高了基板和密封部件的粘结力的同时还可以抑制基板自身的膜剥离。其结果,就可以提高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粘合力。
附图的简单说明
[0050]图1,是模式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的剖面图。
图2,是扩大表示TFT基板或相对基板的剖面图。
图3,是模式表示形成在实施方式1的基板上的密封部件及开口部的平面图。
图4,是扩大表示形成了开口部的TFT基板或相对基板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补强层的概略构成的平面图。
图6,是模式表示形成在实施方式2的基板上的密封部件及开口部的平面图。
图7,是模式表示形成在实施方式3的基板上的密封部件及开口部的平面图。
图8,是模式表示形成在实施方式3的其它例中密封部件及开口部的平面图。
图9,是模式表示实施方式4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构成的剖面图。
图10,是扩大表示实施方式5的TFT基板或相对基板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0051] 1 液晶显示装置
2 有机EL显示装置
11 TFT基板
12 相对基板
13 液晶层
14 密封部件
16 补强层
17 其它层(1或2层以上)
18 叠层构造
19 纤维体
21 树脂层
22 平整层
23 缓冲层
25 开口部
26 阳极层
27 有机发光层
28 阴极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52]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尚,本发明,并不为以下的实施方式所限定。
[0053]《发明的实施方式1》
图1~图5,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本实施方式1中,做为显示装置的一例说明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1。图1,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的概略构成剖面图。
[0054]液晶显示装置1,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基板的薄膜晶体管基板11、相对于薄膜晶体管基板11设置的第二基板的相对基板12。还包括液晶显示装置1在薄膜晶体管基板11和相对基板12之间封入显示媒体层的液晶层13的状态下,粘结这些薄膜晶体管基板11和相对基板12的密封部件14。尚,在以下的说明中,简化薄膜晶体管基板11及相对基板12只称为基板11、12。
[0055]还有,尽管省略了图示,但是,在与薄膜晶体管基板11的液晶层13相反一侧,设置了做为光源的后照灯单元。这样做,有选择的使来自后照灯单元的光线通过薄膜晶体管基板11射入液晶层的同时进行调制,进行所希望的显示。
[0056]相对基板12上,尽管省略了图示,但是形成了彩色滤光片、共通电极及黑底。
[0057]另一方面,薄膜晶体管基板11,构成为所谓的有源阵列基板。薄膜晶体管基板11上,尽管省略了图示,多个像素设置成阵列状。也就是,薄膜晶体管基板11上,由多条栅极布线及源极布线形成的布线图案形成为格子状。这样做,各像素,由栅极布线和源极布线分隔成矩形形状的区域。各像素上,形成了为驱动液晶层的像素电极。像素电极,例如,设置在像素的近似中央,形成为矩形形状。
[0058]各像素上,分别设置了开关驱动像素电极的开关元件的薄膜晶体管(TFT)。薄膜晶体管(TFT),尽管省略了图示,包括连接于栅极布线的栅电极、连接于源极布线的源电极、和连接于像素电极的漏电极。这样做,扫描电压通过栅极布线施加在栅极电极上的状态下,信号电压从源极布线通过源电极及漏电极供给像素电极。
[0059]薄膜晶体管基板11上,尽管省略了图示,设置了形成各像素贡献于显示的显示区域、和处在这个显示区域周围的区域不贡献于显示的边缘区域(非显示区域)。边缘区域上,设置了驱动上述各像素的驱动电路(省略图示)。
[0060]并且,上述薄膜晶体管基板11及相对基板12,是由多层构成的复合体层,整体是具有可挠性的可挠性基板。也就是,薄膜晶体管基板11及相对基板12,由透明的复合塑料基板构成。薄膜晶体管基板11及相对基板12,如剖面图的图2所示,各自具有补强层16、叠层了比这个补强层16强度小的1或2以上层17(也称做其它的层17)的叠层构造18。也就是,在构成薄膜晶体管基板11及相对基板12各自的多层中,补强层16的机械强度最大。
[0061]尚,不限于本发明,只要薄膜晶体管基板11及相对基板12的至少一个具有上述叠层构造18即可。并且,具有包含补强层16的叠层构造18的薄膜晶体管基板11及相对基板12,构成为可挠性基板即可。因此,薄膜晶体管基板11及相对基板12之一为可挠性基板的同时,另一个为玻璃基板亦可。
[0062]补强层16,是集合纤维体19而形成的层。也就是,补强层16,如平面图的图5所示,是由多条纤维束的纤维体19按所规定的间距纵横方向编织而成。纤维体19,最好的是用透明的玻璃纤维构成。
[0063]例如,构成纤维体19的纤维中,适用了E玻璃、D玻璃、以及S玻璃。各纤维的直径,最好的是20μm以下,更好地是10μm以下。另一方面,纤维体19的直径,最好的是在200μm以下。还有,相邻纤维体19之间的间隔最好的是在100μm以下。
[0064]为了提高基板整体的机械强度,纤维的直径和纤维体19的直径越细越好,但是,纤维体19的间隔越窄越好。再有,最好的是将纤维体19在基板整体上均等的设置。
[0065]还有,纤维布的编织,一般的平纹、缎纹、以及斜纹等一般织法都适用。另一方面,通过分散纤维,可以不织布形成补强层16。还有,不织纤维一方向排列亦可。尚,纤维体19,是由芳香族聚酰胺树脂形成的纤维构成,与上述同样集合亦可。
[0066]然而,构成上述叠层构造18的补强层16以外的其它层17,如图2所示,包含覆盖补强层16的树脂层21、覆盖树脂层21的平整层22、和覆盖平整层22的阻挡层23。
[0067]上述补强层16的表面一侧和背面一侧,如图2所示,由树脂层21覆盖。也就是,补强层16由树脂浸透。这样做,构成补强层16的各纤维体19由树脂层21固定。
[0068]树脂层21上,还可以适用一般的透明树脂、环氧树脂、酚醛-环氧树脂的混合树脂、粘胶丝马来酰亚胺-三氮杂苯树脂的混合树脂、聚碳酸酯、聚醚硫、以及聚醚酰等。
[0069]平整层22,是以平整随着补强层16的表面形状成为凹凸状的树脂层21的表面为目的的,分别叠层在树脂层21的表面一侧及背面一侧。平整层22由透明树脂构成,可以由与上述树脂层21相同的材料形成。
[0070]阻挡层23,由无机材料的膜形成,不让水分等异物透过。也就是,上述平整层22的表面一侧及背面一侧分别叠层了阻挡层23,由此防止薄膜晶体管基板11及相对基板12的变形及异物的侵入。
[0071]这样做,补强层16,比上述其它层17机械强度大的同时在被加热之际线膨胀率变小。也就是,为了使补强层16的线膨胀率变小,即便是在高温条件下形成薄膜晶体管或彩色滤光片等的工序中,可以抑制基板整体的膨胀,形成高精度的图案成为可能。
[0072]另一方面,密封部件14,如平面图的图3的概略所示,对薄膜晶体管基板11或者相对基板12,形成为从这个薄膜晶体管基板11或相对基板12的法线方向看近似矩形框状。密封部件14的四个角区域,各自形成为圆角状(are状)。密封部件14上,可以使用热硬化树脂或光硬化树脂。尚,密封部件14的形状,还可以形成为矩形以外的其它框状。
[0073]并且,密封部件14的至少一部分,直接粘结于补强层16。也就是,如图3、及薄膜晶体管基板11或相对基板12的剖面图的图4所示,薄膜晶体管基板11或相对基板12中的其它层17上,以露出补强层16的一部分的形式形成沟状的开口部25。开口部25,形成为朝着液晶层13一侧开放的同时,设置了多个。各开口部25,以贯通补强层16的液晶层13一侧的树脂层21、平整层22、及阻挡层23的形式形成。
[0074]还有,各开口部25,设置成从薄膜晶体管基板11或相对基板12的法线方向看呈交错状(日语:千鸟状)(或马赛克状)。因此,相邻的开口部25之间设定了规定的间隔。还有,密封部件14的四个角区域上,形成了沿着密封部件14弯曲延伸的开口部25。这个弯曲的开口部25的长度,比其它的直线状延伸的开口部25长。
[0075]这样,通过设置开口部25为交错状或马赛克状,再通过各开口部25之间的间隙,使布线从基板的中央一侧的显示区域延伸到边缘区域成为可能。在没有布线延伸的区域,最好的是将开口部25形成为连续的较长的。增大开口部25的面积,是因为可以提高密封部件14和上述各基板11、12的粘结力。
[0076]并且,密封部件14,通过充填在开口部25的内部,在这个开口部25粘结补强层16的同时,在开口部25的周围粘结阻挡层23的表面。其结果,薄膜晶体管基板11及相对基板12,在阻挡层23及开口部25内的补强层16中,由密封部件14粘结相互粘合。由此,阻挡层23防止了水分等异物的透过,且提高了密封部件14和薄膜晶体管基板11以及相对基板12的粘结力。
[0077]—制造方法—
接下来,说明上述液晶显示装置1的制造方法。
[0078]液晶显示装置1,分别形成薄膜晶体管基板11及相对基板12后,进行开口部形成工序,进行形成定向膜处理。接下来,进行密封部件供给工序后,进行粘合工序。
[0079]薄膜晶体管基板11的形成工序中,对于具有补强层16、树脂层21、平整层、及阻挡层23构成的叠层构造18的塑料基板,图案形成上述薄膜晶体管(TFT)、像素电极、及各布线等。另一方面,相对基板12的形成工序中,对于具有同样的叠层构造18的塑料基板,形成彩色滤光板、共通电极、及黑底等。
[0080]接下来,开口部形成工序中,对具有上述叠层构造18的薄膜晶体管基板11及相对基板12,通过实施表面处理形成所规定图案的开口部25。开口部25,形成为部分除去平整层22及阻挡层23,露出补强层16。做为这个表面处理方法,例如,可以使用激光处理、药液处理、及等离子处理。
[0081]由激光处理形成开口部25的情况,最好的是使用例如二氧化碳激光、氩激光、及YAG激光等。进行药液处理的情况,为了除去无机膜的阻挡层23,例如可以使用氟化氢及盐酸等。还有,为了除去平整层22及树脂层21,可以使用例如硝酸等。在此,因为在后续工序中以1mm程度的微细线宽供给密封部件14,所以,开口部25也最好的是形成避开布线的精细图案。因此,与等方向性蚀刻存在问题的药液蚀刻相比最好的是进行聚集激光扫描的激光处理。
[0082]接下来,进行在薄膜晶体管基板11及相对基板12上形成定向膜的定向膜形成工序。具体的讲,用苯胺印刷法(fleox印刷法)涂布定向膜材料焙烧后,用抛光布按一定方向擦拭这个定向膜的表面进行研磨处理。在形成定向膜之际,进行了除去异物和表面处理的洗净处理,所以,最好的是在定向膜形成工序之前进行开口部形成工序。
[0083]密封部件形成工序中,对上述薄膜晶体管基板11或相对基板12,在包含开口部25的近似矩形状的区域,供给热硬化性树脂或光硬化性树脂等的密封部件14。密封部件14的供给,可以通过一般印刷法、平面印刷法、或者是分配器进行涂布。供给薄膜晶体管基板11及相对基板12的表面的密封部件,在充填开口部25的内部的同时,直接紧密接触补强层16的纤维体19。
[0084]接下来的粘结工序中,通过密封部件14相互粘结上述薄膜晶体管基板11和相对基板12的同时,形成液晶层13。通过滴下法形成液晶层13的情况下,对于密封部件14近似框状供给的薄膜晶体管基板11或相对基板12,在这个密封部件14内侧滴下液晶材料。其后,粘结上述各基板11、12,硬化密封部件14。密封部件14为热硬化树脂时通过加热硬化。密封部件14为光硬化树脂时,通过例如紫外线等的光的照射硬化。还有,液晶层13也可以通过一般的真空注入法形成。真空注入法的情况下,由封止部件封住液晶注入口。这个封止部件封入的液晶注入口部分设置了开口部,封止部件还可以粘结着补强层16。由此,就可以提高封止部件和补强层16的粘结强度。
[0085]这样,通过在上述薄膜晶体管基板11及相对基板12上重叠设置省略了图示的后照登单元或光学薄膜等制造液晶显示装置1。
[0086]—实施方式1的效果—
因此,根据这个实施方式1,是在薄膜晶体管基板11及相对基板12的补强层16上直接粘结密封部件14,所以,提高了上述薄膜晶体管基板11及相对基板12和密封部件14之间的粘结力的同时还可以抑制基板11、12自身的剥离。其结果,就能够提高薄膜晶体管基板11及相对基板12之间的粘合强度。
[0087]也就是,薄膜晶体管基板11及相对基板12,整体是由可挠性的塑料复合基板构成的同时,还具有包含玻璃纤维等的纤维体19的补强层16,所以,就可以分别提高基板整体的机械强度。再有,是将密封部件14分别粘结到薄膜晶体管基板11及相对基板12的各补强层16上,所以,可以更进一步提高薄膜晶体管基板11及相对基板12的粘合强度。
[0088]还有,一般的塑料基板等具有可挠性的利点的反面,还具有与玻璃基板相比线膨胀率大,在高温工序形成高精度的图案是困难的问题。对此,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薄膜晶体管基板11及相对基板12形成在包含补强层16的塑料复合基板上的同时,这个补强层16由玻璃纤维等的纤维体19形成,所以,可以降低基本整体的线膨胀率。其结果,即便是在高温工序也能够抑制薄膜晶体管基板11及相对基板12整体的膨胀变形,所以,就可以高精度的形成薄膜晶体管(TFT)或彩色滤光片等的图案,也就可以高精度的进行薄膜晶体管基板11的像素电极和相对基板12的彩色滤光片的位置合对。
[0089]还有,粘贴薄膜晶体管基板11和相对基板12后,为了硬化密封部件14而进行热处理,为了液晶显示装置即使是在高温环境下使用上述各基板11、12的线膨胀率小,它们的差也小,可以抑制薄膜晶体管基板11和相对基板12的膨胀变形量的不同引起的薄膜剥离或膜剥离。
[0090]然而,包含这样的补强层16的薄膜晶体管基板11及相对基板12中,最好的是有上述那样的由多层的层形成的叠层构造18,但是,这种情况,在各层(补强层16、树脂层21、平整层22、及阻挡层23)的各界面,各自的粘结力不同,为此,在叠层构造18的整体最弱的粘结力的界面膜剥离容易产生。也就是,具有上述薄膜晶体管基板11及相对基板12的显示板整体上薄膜粘结强度,由各叠层构造18中粘结力最弱的界面所限制。
[0091]对此,本实施方式中,部分除去多层(树脂层21、平整层22及阻挡层23)形成多个槽状的开口部25,对于各开口部25内露出的补强层16,直接粘结密封部件14。由此,可以增大密封部件14和由纤维体19形成的补强层16的粘结面积,提高密封部件14及相对基板12的粘结力。
[0092]再有,除去了开口部25的形成区域的成为膜剥离的原因的叠层体部分(树脂层21、平整层22、及阻挡层23),所以,在这个区域能够防止膜剥离。再有,开口部25中,因为密封部件14和基板11、12(补强层16)能够牢固粘结,所以在这个开口部25的周围薄膜晶体管基板11急相对基板12之间的粘结力也被提高,也就抑制了膜起皱。
[0093]再有,是将开口部25设置成交错状或马赛克状,所以,通过各开口部25之间的间隙,可以从薄膜晶体管基板11急相对基板12的中央一侧向边缘区域延伸布线。
[0094]《发明的实施方式2》
图6,是模式表示薄膜晶体管基板11及相对基板12的平面图,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尚,以下的各个实施方式中,与图1至图5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0095]对于上述实施方式1中,将开口部25设置成交错状,本实施方式2的开口部25,形成为沿着密封部件14的周方向延伸的环状。
[0096]密封部件14,与上述实施方式1一样,形成为从薄膜晶体管基板11或相对基板12的法线方向看近似矩形框状。因此,开口部25形成为近似矩形环状。这个环状的开口部25,同心状设置了多列。本实施方式2中,例如将两列的开口部形成为条纹状,再例如还可以形成为三列以上的多列,当然形成为一列也可以。
[0097]即便是这样做,在可以得到和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的同时,也有效的扩大了开口部25的面积,提高了薄膜晶体管基板11及相对基板12之间的粘结力。但是,在密封部件14的内侧从显示区域向外侧的边缘区域引出布线等的情况,如实施方式1那样,最好的是将开口部25设置成交错状,在各开口部25之间设定所规定的间隔。
[0098]《发明的实施方式3》
图7、图8,是模式表示薄膜晶体管基板11及相对基板12的平面图,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
[0099]相对于上述实施方式1中将开口部25设置成交错状,本实施方式3的开口部25,分别设置在从薄膜晶体管基板11或者相对基板12的法线方向看形成了近似矩形框状的密封部件14的四个角区域。各开口部25,如图7所示,例如,形成为从薄膜晶体管基板11或相对基板12的法线方向看的圆形,在上述四个角区域分别设置成各为三个。
[0100]密封部件14的四个角区域,因为在制造时容易受到外力,最好的是提高基板11、12之间的结合力。对此,本实施方式3中,特别选定容易受到外力的四个角区域设置开口部25,所以,提高这四个角区域中密封部件14和薄膜晶体管基板11或相对基板12的粘结力,就能够提高基板11、12之间的结合力。
[0101]还有,如图8所示,薄膜晶体管基板11或相对基板12,还可以在与形成保护显示区域的密封部件14的区域不同的区域形成开口部25。
[0102]在形成密封部件14的区域上重叠设置开口部25的话,或者是整体扩大密封部件14的线宽,或者是在设置了开口部25的区域将密封部件14的线宽形成的比其它区域大,这是有必要的。其结果,或者是招致了密封部件14的供给量,或者是控制密封部件14的供给量调节线宽成为困难。
[0103]对此,图8所示的构成中,保护显示区域的密封部件14、和在上述角区域设置的开口部25中为增强粘结力而设置的密封部件14a分开设置。所以,因为能够与密封部件14不同的另外提供密封部件14a,在抑制密封部件14的供给量的增加的同时,也能够容易的抑制密封部件14的供给量。其结果,在由开口部25的密封部件14a提高基板11、12之间粘合力的同时,还可以由密封部件14充分保护显示区域。换句话说,通过两重设置密封部件14、14a,既防止了由于开口部25的偏置引起的密封部件14的线宽变化的同时,既提高粘贴时的强度也防止了水分等异物等侵入显示区域。
[0104]《发明的实施方式4》
图9,是表示有机EL显示区域2的概略构成的剖面图,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
[0105]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做为显示装置的一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本实施方式4说明做为显示装置的另一例有机EL显示装置2。
[0106]薄膜晶体管基板11及相对基板12,构成为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一样。再有,薄膜晶体管基板11中的相对基板12一侧的表面上,叠层阴极层28。另一方面,在相对基板12中的薄膜晶体管基板11一侧的表面上叠层阳性层26。这样做,在上述阴极层28和阳性层26之间设置了显示媒体层的有机发光层27。阴极层28及阳性层26,可以是由例如ITO形成的透明电极。还有,有机发光层27,可以由真空镀气法成膜。
[0107]由此,就可以使有机发光层27发光而进行显示。这样,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有机EL显示装置等其它的显示装置,还可以防止水分等异物的透过,所以,就能够提供密封部件14的粘结强度好的安定的有机EL显示装置。
[0108]《发明的实施方式5》
图10,是薄膜晶体管基板11或相对基板12的剖面图,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
[0109]上述实施方式1中,在开口部25的底部露出了补强层16,对此,本实施方式5中,是在开口部25的内周面上露出补强层16。也就是,开口部25,形成为贯通补强层16。在开口部25的底部露出平整层22。尚,开口部25的底部上可以露出阻挡层23。这样做,通过在开口部25充填密封部件14,开口部25内周面的的一部分密封部件14和补强层16能够直接粘结。
[0110]也就是,根据本实施方式5,因为密封部件14和补强层16直接粘结,所以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再有,在贯通薄膜晶体管基板11及相对基板12开口部25内周面上,增大密封部件14和薄膜晶体管基板11及相对基板12的接触面积,能够进一步提高这个粘结强度,就可以抑制膜剥离。
[0111]《其它的实施方式》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薄膜晶体管基板11及相对基板12双方具有包含补强层16的叠层构造18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薄膜晶体管基板11及相对基板12的至少一个具有叠层构造18即可。没有叠层构造18一侧的基板,例如,可以使用通常的玻璃基板或塑料基板。还例如,补强层16还可以设置在叠层构造18的最外层。
[0112]还有,上述实施方式1、2、3及5中,说明了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同样可以适用于反射型或半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
[0113]将本发明适用于例如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中,因为可以是薄膜晶体管基板为不透明基板,做为它的补强层16所包含的纤维体,可以使用不透明的碳纤维。
[0114]《实施例1》
接下来,说明具体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1。
[0115]做为基板11、12,准备具有集合形成了玻璃纤维体(玻璃纤维的直径约20μm)的补强层16的复合基板。在此,补强层16及树脂层21,是厚度为80μm的两层构造合计160μm。平整层22及阻挡层23的厚度各为10μm~20μm。并且,基板11、12形成为整体为正方形,纵、横及厚度为127mm×127mm×0.17mm。
[0116]对于基板11、12,用二氧化碳(CO2)激光形成多个开口部25。开口部25,如上述实施方式1所说明一样设置成交错状(参照图3)。开口部25的宽度(密封部件14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为200μm,开口部25的深度为10μm~30μm。这样做,一个基板11上形成密封部件14,与另一个基板12粘合。密封部件14上,使用STRUCTBOND·XN21S(日语:ストラクトボンドXN21S)(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使其线宽为1.5mm~2.0mm。使这个密封部件14在180℃两个小时中硬化。
[0117]测定这样形成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试验基板的粘结强度,得到了1.1N/mm2的强度。对此,不形成开口部25的情况为0.3N/mm2的强度。也就是,由于设置了开口部25,得到了强度增加3.7倍。
[0118]《实施例2》
接下来,说明实施例2。准备与上述一样的基板11、12,与上述实施方式2一样形成环状开口部25(参照图6)。这个实施例2的开口部25的宽度及深度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还有,开口部25以外的构成与实施例1一样。这样形成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试验基板的粘结强度,得到了与实施例1一样的1.1N/mm2的强度。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0119]正如以上说明的一样,本发明,对于具有由包含补强层的多层的层构成的基板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是有用的,特别是,适用于提高基板和密封部件的粘结力的同时抑制了基板自身的膜剥落。
Claims (27)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基板,
与上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
在上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封入显示媒体层的状态下粘结该第一基板和上述第二基板的密封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基板及上述第二基板的至少一个具有补强层、和比该补强层强度小的由一层或两层以上的叠层构成的叠层构造,
上述密封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直接粘结于上述补强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一层或两层以上的层上,形成了露出上述补强层的一部分的开口部,
上述密封部件,在上述开口部粘结于上述补强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密封部件,形成为从上述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的法线方向看呈近似框状,
上述开口部,形成为沿着上述密封部件的周方向延伸的环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环状的开口部,设置为多列同心状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密封部件,形成为从上述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的法线方向看呈近似框状,
上述开口部,形成为从上述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的法线方向看呈交错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密封部件,形成为从上述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的法线方向看呈近似框状,
上述开口部,形成为从上述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的法线方向看分别形成在上述密封部件的四个角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口部,形成为贯通上述补强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基板及上述第二基板中具有上述补强层的基板,是可挠性基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补强层,是集合纤维体形成的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纤维体,是由玻璃纤维构成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纤维体,是由芳香族聚酰胺树脂形成的纤维构成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各自都有上述补强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补强层,在被加热时的线膨胀率比上述一层或两层以上层的小。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媒体层,是液晶层。
15.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该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基板,
与上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
在上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封入显示媒体层的状态下粘结该第一基板和上述第二基板的密封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基板及上述第二基板的至少一个具有补强层、和比该补强层强度小的由一层或两层以上的叠层构成的叠层构造,
该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
开口部形成工序,在具有上述叠层构造的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的至少一个上,形成露出上述补强层的开口部,
密封部件供给工序,向上述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供给密封部件,在上述开口部使上述密封部件直接粘结在上述补强层上,
粘合工序,将上述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通过上述密封部件粘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密封部件供给工序中,是将上述密封部件,形成为从上述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的法线方向看呈近似框状,
在上述开口部形成工序中,是将上述开口部,形成为沿着上述密封部件的周方向延伸的环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是将上述环状的开口部,设置为多列同心状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密封部件供给工序中,是将上述密封部件,形成为从上述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的法线方向看呈近似框状,
在上述开口部形成工序中,是将上述开口部,形成为从上述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的法线方向看呈交错状。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密封部件供给工序中,是将上述密封部件,形成为从上述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的法线方向看呈近似框状,
在上述开口部形成工序中,是将上述开口部,形成为从上述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的法线方向看分别形成在上述密封部件的四个角区域。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口部,形成为贯通上述补强层。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基板及上述第二基板中具有上述补强层的基板,是可挠性基板。
2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补强层,是集合纤维体形成的层。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纤维体,是由玻璃纤维构成的。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纤维体,是由芳香族聚酰胺树脂形成的纤维构成的。
25.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各自都有上述补强层。
2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补强层,在被加热时线膨胀率比上述一层或两层以上的层的小。
2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媒体层,是液晶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66468/2006 | 2006-06-15 | ||
JP2006166468 | 2006-06-15 | ||
PCT/JP2007/051996 WO2007144995A1 (ja) | 2006-06-15 | 2007-02-06 |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67194A true CN101467194A (zh) | 2009-06-24 |
CN101467194B CN101467194B (zh) | 2010-12-01 |
Family
ID=38831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8002203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67194B (zh) | 2006-06-15 | 2007-02-06 |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064033B2 (zh) |
EP (1) | EP2037433B1 (zh) |
JP (1) | JP4954208B2 (zh) |
CN (1) | CN101467194B (zh) |
WO (1) | WO2007144995A1 (zh)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22775A (zh) * | 2010-04-13 | 2011-10-19 | 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 |
CN102496599A (zh) * | 2011-09-23 | 2012-06-13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可挠式基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TWI409732B (zh) * | 2010-02-23 | 2013-09-21 | Anica Corp | 可撓式顯示器 |
CN104124387A (zh) * | 2013-04-28 | 2014-10-29 |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柔性导电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167490A (zh) * | 2013-05-15 | 2014-11-26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有机光电器件的封装方法及有机光电器件封装结构 |
CN105355635A (zh) * | 2011-11-25 | 2016-02-24 |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软性基板、具有该软性基板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09085726A (zh) * | 2017-06-13 | 2018-12-25 | 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可挠性叠层结构及显示器 |
CN109256492A (zh) * | 2018-10-12 | 2019-01-22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09613782A (zh) * | 2019-02-02 | 2019-04-1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致变色器件及制备方法、壳体、电子设备 |
CN110447309A (zh) * | 2017-03-30 | 2019-11-12 | 夏普株式会社 | El设备的制造方法以及el设备的制造装置 |
CN111642062A (zh) * | 2020-06-03 | 2020-09-08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柔性电路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模组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037433B1 (en) * | 2006-06-15 | 2012-07-18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Display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WO2009147769A1 (ja) * | 2008-06-06 | 2009-12-10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
KR102042037B1 (ko) | 2008-07-10 | 2019-11-07 |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 발광장치 및 전자기기 |
JP5216716B2 (ja) | 2008-08-20 | 2013-06-19 |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作製方法 |
KR20100028926A (ko) * | 2008-09-05 | 2010-03-1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JP2010072529A (ja) * | 2008-09-22 | 2010-04-02 | Hitachi Displays Ltd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10191267A (ja) * | 2009-02-19 | 2010-09-02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表示媒体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WO2010125623A1 (ja) * | 2009-04-30 | 2010-11-0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 |
US20120262660A1 (en) * | 2010-04-09 | 2012-10-18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Display device |
US20120044445A1 (en) | 2010-08-17 | 2012-02-23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JP2012078692A (ja) * | 2010-10-05 | 2012-04-19 | Hitachi Displays Ltd | 表示装置 |
TWM416821U (en) * | 2011-06-16 | 2011-11-21 | Anica Corp |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and card with display function using the same |
JP5868642B2 (ja) * | 2011-09-15 | 2016-02-24 | 恵和株式会社 | 光学シート、液晶表示装置用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KR101887217B1 (ko) * | 2012-01-06 | 2018-08-10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
JP5674707B2 (ja) * | 2012-05-22 | 2015-02-25 | 株式会社東芝 | 表示装置 |
JP5523510B2 (ja) * | 2012-07-10 | 2014-06-18 |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 発光装置の作製方法 |
KR101930383B1 (ko) * | 2012-10-31 | 2019-03-11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발광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TWI548082B (zh) * | 2013-06-13 | 2016-09-01 |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 基板結構 |
JP6561399B2 (ja) * | 2013-11-20 | 2019-08-21 | 株式会社Joled |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WO2015146975A1 (ja) * | 2014-03-26 | 2015-10-0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電子デバイス |
KR102314795B1 (ko) * | 2015-01-26 | 2021-10-19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액정 표시 장치 |
JP2016191819A (ja) * | 2015-03-31 | 2016-11-10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フレキシブル表示装置用基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フレキシブル表示装置 |
US10426044B2 (en) * | 2015-12-18 | 2019-09-24 | Dic Corporation | Thermosetting adhesive sheet, reinforcement-part-equipped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einforcement-part-equipped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
KR102014179B1 (ko) * | 2017-12-08 | 2019-08-26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와 그의 제조방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55516A (ja) | 1989-07-25 | 1991-03-11 | Ricoh Co Ltd | 液晶表示素子 |
JPH0420929A (ja) | 1990-05-16 | 1992-01-24 | Nec Corp | 液晶表示パネル |
JP3541650B2 (ja) | 1996-10-22 | 2004-07-1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晶パネル用基板、液晶パネ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並びに投写型表示装置 |
CN1244837C (zh) * | 1996-10-22 | 2006-03-08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晶面板用基板和液晶面板 |
JPH112812A (ja) * | 1997-06-12 | 1999-01-06 | Toshiba Corp | 反射型導電性基板、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及び反射型導電性基板の製造方法 |
JP2003215607A (ja) * | 2002-01-28 | 2003-07-30 | Seiko Epson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JP2005019082A (ja) * | 2003-06-24 | 2005-01-20 | Totoku Electric Co Ltd | フレキシブル表示素子 |
JP4233433B2 (ja) * | 2003-11-06 | 2009-03-0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EP2037433B1 (en) * | 2006-06-15 | 2012-07-18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Display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
2007
- 2007-02-06 EP EP07713838A patent/EP2037433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02-06 JP JP2008521103A patent/JP495420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02-06 US US12/303,769 patent/US806403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02-06 CN CN2007800220391A patent/CN10146719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02-06 WO PCT/JP2007/051996 patent/WO200714499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Cited B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409732B (zh) * | 2010-02-23 | 2013-09-21 | Anica Corp | 可撓式顯示器 |
CN102222775A (zh) * | 2010-04-13 | 2011-10-19 | 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 |
CN102222775B (zh) * | 2010-04-13 | 2015-07-22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02496599A (zh) * | 2011-09-23 | 2012-06-13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可挠式基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CN102496599B (zh) * | 2011-09-23 | 2013-11-27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可挠式基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CN105355635A (zh) * | 2011-11-25 | 2016-02-24 |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软性基板、具有该软性基板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04124387A (zh) * | 2013-04-28 | 2014-10-29 |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柔性导电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167490B (zh) * | 2013-05-15 | 2017-03-08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有机光电器件的封装方法及有机光电器件封装结构 |
CN104167490A (zh) * | 2013-05-15 | 2014-11-26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有机光电器件的封装方法及有机光电器件封装结构 |
CN110447309A (zh) * | 2017-03-30 | 2019-11-12 | 夏普株式会社 | El设备的制造方法以及el设备的制造装置 |
CN109085726A (zh) * | 2017-06-13 | 2018-12-25 | 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可挠性叠层结构及显示器 |
CN109085726B (zh) * | 2017-06-13 | 2021-10-22 | 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可挠性叠层结构及显示器 |
CN109256492A (zh) * | 2018-10-12 | 2019-01-22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09613782A (zh) * | 2019-02-02 | 2019-04-1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致变色器件及制备方法、壳体、电子设备 |
CN111642062A (zh) * | 2020-06-03 | 2020-09-08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柔性电路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模组 |
CN111642062B (zh) * | 2020-06-03 | 2022-03-08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柔性电路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模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954208B2 (ja) | 2012-06-13 |
US20100231840A1 (en) | 2010-09-16 |
JPWO2007144995A1 (ja) | 2009-10-29 |
EP2037433A1 (en) | 2009-03-18 |
EP2037433A4 (en) | 2011-03-09 |
WO2007144995A1 (ja) | 2007-12-21 |
CN101467194B (zh) | 2010-12-01 |
US8064033B2 (en) | 2011-11-22 |
EP2037433B1 (en) | 2012-07-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67194B (zh) |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US7923062B2 (en) | Display device | |
KR101303512B1 (ko) | 칼라 필터를 갖춘 전기 광학 디스플레이 | |
EP3454375B1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TW505805B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producing method thereof | |
CN101785042A (zh) | 显示装置 | |
US20100028656A1 (en) | Flexible substra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substrat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panel | |
CN108594515B (zh) | 柔性偏光盖板及其制备方法、包含它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06990594B (zh) |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与应用的显示装置 | |
KR100975405B1 (ko) | 플라스틱 기판용 스마트 복합재료 | |
JP2006171682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CN113126356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
CN114220932B (zh) | 一种显示装置 | |
US20100297338A1 (en) | Liquid crystal panel, print mask to print alignment layer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alignment layer | |
CN112799244B (zh) | 一种液晶显示组件及其制备方法和液晶显示装置 | |
JP5765369B2 (ja) | 反射型表示装置 | |
KR20130073187A (ko) | 터치 및 입체 영상 표시 기능을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 |
TWI289222B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 |
CN104280925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JP2007248696A (ja) | 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 |
JP2007025516A (ja) | 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電気光学装置、シールマスク及びシール材印刷装置 | |
KR20070107948A (ko) |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
JP2015064496A (ja) | 反射型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15011066A (ja) | 反射型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14089418A (ja) | 反射型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1 Termination date: 20140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