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80925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80925A
CN104280925A CN201310277038.9A CN201310277038A CN104280925A CN 104280925 A CN104280925 A CN 104280925A CN 201310277038 A CN201310277038 A CN 201310277038A CN 104280925 A CN104280925 A CN 1042809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layer
display panel
transparent pattern
light sh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7703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玴名
梁志明
庄国良
陈淑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olu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nolux Displa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lux Display Corp filed Critical Innolux Display Corp
Priority to CN20131027703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80925A/zh
Publication of CN1042809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809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透明图案层、遮光层以及第二基板。第一基板具有显示区域以及环绕该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结合。透明图案层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以及该第二基板之间,且至少部分该透明图案层位于该显示区域,其中透明图案层具有多个沟渠以划分多个透明层。遮光层包括多条第一遮光条,第一遮光条配置于这些沟渠内。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显示器,且特别是涉及具有遮光层的图像显示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一些图像显示器,例如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Display,LCD),通常都包括图像显示面板。图像显示面板通常包括彩色滤光基板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而图像显示面板大多是由彩色滤光基板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组合而成。
已知彩色滤光基板在玻璃基板上形成纵横交错的黑色遮光层,然后在彼此交错黑色遮光层之间形成彩色滤光片,最后再覆盖一层平坦保护膜。一般来说,黑色遮光层与彩色滤光片皆位于玻璃基板上,而黑色遮光层位于各个彩色滤光片之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所形成的第一遮光条能减少漏光情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透明图案层、遮光层以及第二基板。第一基板具有显示区域以及环绕该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透明图案层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以及该第二基板之间,且至少部分该透明图案层位于该显示区域,其中透明图案层具有多个沟渠以划分多个透明层。遮光层包括多条第一遮光条,第一遮光条配置这些沟渠内且于显示区域。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结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前述的显示面板以及一背光模块,背光模块配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的下方。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遮光层以及透明图案层,通过透明图案层定义出多个沟渠,而这些沟渠彼此交错以将透明图案层划分出多个透明层。所述沟渠裸露出各个彩色滤光片彼此之间的交界处,而第一遮光条以及第二遮光条分别位于这些沟渠之内并且位于不同的透明层之间。值得说明的是,遮光层以及透明图案层位于彩色滤光层之上,据此,第一遮光条以及第二遮光条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间距缩短,从而减少漏光情形,进而降低大角度色偏发生的机率。
另外,遮光层以及透明图案层也可以位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之上,据此,第一遮光条以及第二遮光条不仅得以增加图像对比,还可以遮蔽来自于背光模块的入射光照射至主动元件阵列从而降低主动元件阵列产生漏电流的机率以及减少漏光情形,进而降低左右方位视角的大角度色偏发生的机率。
此外,通过控制所述透明层之间的沟渠的宽度,即可缩小第一遮光条以及第二遮光条的宽度,从而开口率得以提高。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为达成既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法及功效,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图式,相信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当可由此得以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与附件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者。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1B是图1A中沿线R-R剖面所绘示的剖面示意图。
图1C是图1A中沿线Q-Q剖面所绘示的剖面示意图。
图1D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1E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3B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符号说明】
1a、1b、1c、2、3a、3b、4显示面板
5显示装置
10第一基板
100、102、104彩色滤光基板
106已知彩色滤光基板
110、120彩色滤光层
110a、110b、110c、120a、120b、120c彩色滤光片
20 第二基板
200、206 主动元件阵列基板
202、204 主动电致发光元件阵列基板
210 主动元件
220 数据线
230 扫描线
240 周边线路
250 有机发光元件阵列
30、32、34、36 遮光层
30a、32a、34a 框型遮光层
30b、32b、34b、36b 第一遮光条
30c 第二遮光条
40、42 透明图案层
40a、42a 透明层
60 黏着层
50、52 填充层
70 背光模块
A1 上半部
A2 下半部
BM 黑纹层
M1 显示区域
M2 非显示区域
P1 单元像素区域
L1、L2 宽度
S1、S4 第一端面
S2、S3 第二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在随附图式中展示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而在下文将参阅随附图式以更充分地描述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概念可能以许多不同形式来体现,且不应解释为限于本文中所阐述的示例性实施例。确切而言,提供此等示例性实施例使得本发明将为详尽且完整,且将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发明概念的范畴。在每一图式中,为了使得所绘示的各层及各区域能够清楚明确,而可夸示其相对大小的比例,而且类似数字始终指示类似元件。
应理解,虽然本文中可能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此等元件不应受此等术语限制。此等术语乃用以区分一元件与另一元件,因此,下文论述的第一元件可称为第二元件而不偏离本发明概念的教示。另外,本文中可能使用术语“及/或”,此乃指示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者及一或多者的所有组合。
图1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1B是图1A中沿线R-R剖面所绘示的剖面示意图,图1C是图1A中沿线Q-Q剖面所绘示的剖面示意图。请参阅图1A、图1B与图1C,显示面板1a包括第一基板10、第二基板20、遮光层30以及透明图案层40。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结合,遮光层30以及透明图案层40配置于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之间。
第一基板10具有显示区域M1以及环绕于显示区域M1的非显示区域M2。一般而言,第一基板10为透明绝缘的基板,其材料可以是玻璃、塑料或者是石英,而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显示面板1a可以还包括彩色滤光层110,而彩色滤光层110可以配置于第一基板10上且位于显示区域M1内。彩色滤光层110包括多片各种颜色的彩色滤光片110a、110b以及110c,例如这些彩色滤光片110a、110b以及110c的颜色可以是红色、绿色、蓝色、透明色或者是黑色等。彩色滤光片110a、110b以及110c为各色光阻,所使用的材料可以是彩色光阻材料。为了不同的产品设计上的考虑,这些彩色滤光片110a、110b以及110c的配列方式可以是马赛克式、三角式、直条式等,因此彩色滤光片110a、110b以及110c的光阻可以是相同颜色,也可以是不同颜色。此外,值得说明的是,彩色滤光层110也可以配置于第二基板20上,而第一基板10则无需设计配置有彩色滤光层110。不过,本发明并不以彩色滤光层110的配置设计以及各色彩色滤光片110a、110b、110c的颜色以及材料为限。
遮光层30配置于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之间。详细而言,遮光层30位于彩色滤光层110上并且与彩色滤光层110接触。遮光层30包括多条并列的第一遮光条30b与多条并列的第二遮光条30c。这些第一遮光条30b以及第二遮光条30c皆配置于显示区域M1内,而第一遮光条30b的宽度L1小于第二遮光条30c的宽度L2。值得说明的是,第一遮光条30b的宽度L1主要小于10μm,而宽度L1最小可介于1至2微米(μm)之间。这些第一遮光条30b以及第二遮光条30c彼此交错以划分出多个单元像素区域P1,每一单元像素区域P1分别对应各个彩色滤光片110a、110b以及110c,也就是说,各个彩色滤光片110a、110b以及110c对应配置于这些单元像素区域P1。此外,遮光层30可以还包括框型遮光层30a,框型遮光层30a配置于非显示区域M2内,且围绕于彩色滤光层110周围。
遮光层30主要用途为遮蔽来自背光模块的光线,因此主要可用以防止因入射光的泄漏而影响到图像的表现以及防止因光线照射到主动元件而引起错误光开关的动作。遮光层30所使用的材料可以是黑色感旋光性树脂、黑色光阻材料等,例如是正型黑色感旋光性树脂材料或者是负型黑色感旋光性树脂材料。于实务上,为了工艺成本方面的考虑,框型遮光层30a、第一遮光条30b以及第二遮光条30c三者的材料可以是不同种类的黑色感旋光性树脂或是黑色光阻材料。不过,本发明并不对遮光层30的材料加以限定。
透明图案层40具有多个沟渠,而这些沟渠彼此交错以将透明图案层40划分出多个图案。其中,所述图案即为多个透明层40a,而每一透明层40a分别配置于每一单元像素区域P1内。值得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沟渠的排列为纵向以及横向彼此交错排列。不过,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沟渠也可以仅具有纵向或者横向。然而,本发明并不对沟渠形状加以限制。
于本发明实施例中,透明图案层40部分覆盖彩色滤光层110,而彩色滤光层110配置在第一基板10与透明图案层40之间且对应位于这些遮光层30所划分出的单元像素区域P1,据以形成彩色滤光基板100。其中,这些沟渠裸露出部分的彩色滤光层110,更进一步来说,这些沟渠裸露出各个彩色滤光片110a、110b以及110c彼此之间的交界处。
值得说明的是,第一遮光条30b以及第二遮光条30c分别位于这些纵向及横向沟渠之内并且位于不同的透明层40a之间,而所述纵向及横向沟渠的宽度即为第一遮光条30b的宽度L1以及第二遮光条30c的宽度L2。
透明图案层40的材料可以为一透明光阻材料,如图1B、图1C所示,透明层40a的横剖面形状可以是一梯形,而各个透明层40a具有第一端面S1与相对第一端面S1的第二端面S2,其中各透明层40a的径宽从第一端面S1的方向朝向第二端面S2的方向渐窄或相等。不过,本发明并不对透明层40a的材料以及形状加以限定。
显示面板1a可以还包括多条数据线220、多条扫描线230以及多个主动元件210,其中主动元件210与数据线220和扫描线230耦接,而多个主动元件210组成一主动元件阵列。这些数据线220、多条扫描线230以及主动元件210皆配置于第二基板20上,主动元件210位于显示区域M1内。主动元件210所组成的主动元件阵列对应于上述彩色滤光片110a、110b以及110c所形成的配列。周边线路240,配置于非显示区域M2内,据此,形成一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00。
填充层50配置于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之间的间隙,用以改变入射光的方向。于本实施例中,填充层50的材料可以是液晶材料,而液晶材料的种类有多种,可以是向列型液晶(Nematic Liquid Crystal)、层列型液晶(Smectic Liquid Crystal)、胆固醇型液晶(Cholesteric Liquid Crystal)等。不过,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此外,值得说明的是,显示面板1a可以还包括导电膜(图未示)以及配向膜(图未示)。配向膜具有细沟纹且配置于液晶层50两侧,用以配向未施加电场前的液晶的方向。而导电膜则配置于配向膜与第一基板10或第二基板20之间,用以导电以控制液晶旋转方向。一般而言,配向膜通常是聚酰亚胺(Polyimide)薄膜,而导电膜则通常为铟锡氧化物薄膜。
黏着层60是一种接着剂,用以结合第一基板10以及第二基板20。于本实施例中,黏着层60配置于非显示区域M2上且围绕显示区域M1,并且黏合彩色滤光基板100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00。一般来说,黏着层60的材料主要是环氧树脂,而依照硬化方式来看,黏着层60可以区分为热硬化树脂、或者是光硬化树脂。不过,本发明并不对此加以限定。
值得说明的是,遮光层30位于彩色滤光层110之上,据此,第一遮光条30b以及第二遮光条30c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00的间距缩短,从而减少漏光情形,进而降低上下方位视角的大角度色偏发生的机率。此外,通过控制所述沟渠的宽度,即可缩小第一遮光条30b以及第二遮光条30c的宽度,从而开口率得以提高。
具体而言,于本实施例中,框型遮光层30a形成于第一基板10的非显示区域M2内,而框型遮光层30a的材料为一负型黑色感旋光性树脂。
彩色滤光层110形成于第一基板10上且位于显示区域M1内,而多片各种颜色的彩色滤光片110a、110b以及110c的配列方式可以是马赛克式、直条式或者是三角式。本发明并不以各色彩色滤光片的配列方式为限。
接着,将一透明光阻材料覆盖于彩色滤光层110以及框型遮光层30a之上,以形成一透明绝缘层。通过光罩在透明绝缘层制作出多条彼此交错的纵向及横向沟渠,据以形成透明图案层40。也就是说,透明图案层40划分出多个透明层40a,而这些纵向及横向沟渠位于不同的透明层40a之间,其中这些沟渠裸露出各个彩色滤光片110a、110b以及110c彼此之间的交界处,而各透明层40a的横剖面的形状为一梯形。
而后,正型黑色感旋光性树脂层(图未示)覆盖于透明图案层40上,从而使得部分正型黑色感旋光性树脂材料覆盖于各个透明层40a上,而另外部分的正型黑色感旋光性树脂材料填满于所述纵向及横向沟渠。值得注意的是,正型黑色感旋光性树脂层的厚度大于透明图案层40的厚度。
再后,进行全面性曝光,从而使得正型黑色感旋光性树脂层的厚度降低,进而形成第一遮光条30b以及第二遮光条30c。于实务上,第一遮光条30b以及第二遮光条30c的厚度大致上略低于透明图案层40的厚度。不过,第一遮光条30b以及第二遮光条30c的厚度也可以齐平于透明图案层40的厚度。值得说明的是,第一遮光条30b的宽度L1小于及第二遮光条30c的宽度L2,而第一遮光条30b的宽度L1主要小于10μm,而宽度L1最小可介于1至2微米(μm)之间。
不过,于其他实施例中,透明绝缘层也可以仅覆盖于彩色滤光层110上而没有覆盖于框型遮光层30a上。依此,于后续工艺中,正型黑色感旋光性树脂层得以覆盖于框型遮光层30a之上,从而框型遮光层30a则包括有下层的负型黑色感旋光性树脂材料以及上层的正型黑色感旋光性树脂材料。
图1D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阅图1D,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b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a二者结构相似,例如显示面板1a与1b同样都包括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00。不过,显示面板1a与1b之间仍存有差异。以下将仅介绍显示面板1a与1b二者的差异,其主要在于:第二实施例的遮光层32与第一实施例的遮光层30不同,而显示面板1a与1b二者相同的特征则不再重复详细叙述。
彩色滤光层110配置于第一基板10上,而遮光层32配置于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之间。遮光层32包括框型遮光层32a、多条并列的第一遮光条32b与多条并列的第二遮光条(图未示),而透明图案层40包括多个透明层40a。详细而言,多条并列的第一遮光条32b与多条并列的第二遮光条彼此交错以划分出多个单元像素区域P1,透明层40a分别配置于每一单元像素区域P1内,据以形成彩色滤光基板102。
值得注意的是,透明图案层40仅分布于显示区域M1,从而透明图案层40没有覆盖于框型遮光层32a上,而第一遮光条32b与第二遮光条的厚度大于透明图案层40的厚度。
具体而言,于第二实施例中,同样地,于第一基板10上形成框型遮光层32a、彩色滤光层110以及透明图案层40。其中,框型遮光层32a的材料为一负型黑色感旋光性树脂。
接着,负型黑色感旋光性树脂层(图未示)覆盖于透明图案层40以及框型遮光层32a上,从而使得部分负型黑色感旋光性树脂材料覆盖于各个透明层40a以及框型遮光层32a上,而另外部分的负型黑色感旋光性树脂材料填满于所述纵向及横向沟渠。值得注意的是,负型黑色感旋光性树脂层的厚度大于透明图案层40的厚度。
而后,通过多灰阶光罩(gray-tone mask)或是半透性光罩(half-tonemask)进行非全面性曝光,据以移除位于透明图案层40的第二端面S2上的负型黑色感旋光性树脂材料,并且使得位于所述纵向及横向沟渠的负型黑色感旋光性树脂层的厚度降低,进而形成第一遮光条32b以及第二遮光条。于实务上,第一遮光条32b以及第二遮光条的厚度大致上略高于透明图案层40的厚度。不过,第一遮光条32b以及第二遮光条的厚度也可以齐平于透明图案层40的厚度。
图1E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阅图1E,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c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a二者结构相似,例如显示面板1a与1c同样都包括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00。不过,显示面板1a与1c之间仍存有差异。以下将仅介绍显示面板1a与1c二者的差异,而显示面板1a与1c二者相同的特征则不再重复详细叙述。
在第三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c包括遮光层34,而遮光层34包括多条并列的第一遮光条34b与多条并列的第二遮光条(图未示)。详细而言,如图1E所绘示,第一遮光条34b包括一上半部A1以及一下半部A2,下半部A2位于这些彩色滤光片110a、110b以及110c之间,且下半部A2由第一基板10的表面延伸至透明图案层40的底面,而上半部A1由透明图案层40的底面往第二基板20的方向延伸。同样地,透明图案层40部分覆盖彩色滤光层110,而彩色滤光层110配置在第一基板10与透明图案层40之间且对应位于这些遮光层34所划分出的单元像素区域P1。
值得说明的是,于第三实施例中,上半部A1的材料与下半部A2为不同感光型态的黑色感旋光性树脂材料。不过,于其他实施例中,上半部A1的材料与下半部A2也可以是相同感光型态的黑色感旋光性树脂材料。本发明并不对上半部A1以及下半部A2的材料加以限定。
具体而言,于第三实施例中,框型遮光层34a以及第一遮光条34b的下半部A2同时形成。值得注意的是,框型遮光层34a以及第一遮光条34b的下半部A2的材料为一负型黑色感旋光性树脂。
接着,正型黑色感旋光性树脂层(图未示)覆盖于透明图案层40以及框型遮光层34a上,从而使得部分正型黑色感旋光性树脂材料覆盖于各个透明层40a以及框型遮光层34a上,而另外部分的正型黑色感旋光性树脂材料覆盖于下半部A2之上。值得注意的是,正型黑色感旋光性树脂层的厚度大于透明图案层40的厚度。
再后,进行全面性曝光,从而使得正型黑色感旋光性树脂层的厚度降低,进而形成第一遮光条34b以及第二遮光条。值得注意的是,第一遮光条34b的上半部A1的材料为正型黑色感旋光性树脂材料,而下半部A2的材料为负型黑色感旋光性树脂材料。于实务上,第一遮光条34b以及第二遮光条的厚度大致上些略低于透明图案层40的厚度。
不过,必须说明的是,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遮光条34b的上半部A1的材料与下半部A2的材料可以皆为负型黑色感旋光性树脂材料。详细而言,于不同的工艺工序考虑下,可以是以负型黑色感旋光性树脂层(图未示)覆盖于透明图案层40以及框型遮光层34a上,而且通过多灰阶光罩进行非全面性曝光,以便移除位于透明图案层40的第二端面S2上的负型黑色感旋光性树脂材料,并且使得位于所述纵向及横向沟渠的负型黑色感旋光性树脂层的厚度降低,进而形成第一遮光条34b以及第二遮光条34c。于实务上,第一遮光条34b以及第二遮光条34c的厚度大致上些略大于透明图案层40的厚度。
此外,值得说明的是,遮光层34的上半部以及下半部的材料可以是由不同感光型态的黑色感旋光性树脂材料。不过,本发明并不对遮光层34的上半部以及下半部的材料加以限定。
图2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阅图2,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2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b二者结构相似,例如显示面板2与1b同样都包括彩色滤光基板102。不过,显示面板2与1b之间仍存有差异。以下将仅介绍显示面板2与1b二者的差异,而显示面板2与1b二者相同的特征则不再重复详细叙述。
在第四实施例中,彩色滤光层110配置于第一基板10上,而遮光层32配置于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之间。值得说明的是,在第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OLED),因此显示面板2与1b不同之处在于显示面板2还包括有机发光膜层250。
详细而言,显示面板2除了包括多个主动元件210之外,还包括有机发光膜层250,据以形成主动电致发光元件阵列基板202。其中,有机发光膜层250电性连接主动元件210所形成的主动元件阵列。有机发光膜层250包括第一电极(图未示)、有机发光层(图未示)以及第二电极(图未示)。
值得注意的是,有机发光膜层250可以是由不同颜色的有机发光膜层所形成的配列,例如是红色、蓝色以及绿色。或者是由白光有机发光膜层所形成的配列。由于主动电致发光元件阵列基板202为自发光,因此,于不同的产品考虑下,显示面板2也可以仅以有机发光膜层250作为入射光。
填充层52配置于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之间的间隙,于本实施例中,填充层52的材料可以是空气、有机填充材或者是无机填充材。不过,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对填充层52的材料加以限定。
图3A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阅图3A,在第五实施例中,遮光层36位于第二基板20侧并且与有机发光膜层250接触,遮光层36包括多条并列的第一遮光条36b与多条并列的第二遮光条(图未示)。详细而言,第一遮光条36b位于数据线220上,而第二遮光条位于扫描线上。不过,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遮光条36b也可以位于扫描线上,而第二遮光条位于数据线220上,所以,图3A中的第一遮光条36b以及第二遮光条的位置仅供举例说明,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
这些第一遮光条36b以及第二遮光条彼此交错以划分出多个单元像素区域P1,每一单元像素区域P1分别对应主动元件210所形成的主动元件阵列,也就是说,各个主动元件210对应配置于这些单元像素区域P1。值得说明的是,第一遮光条36b的宽度L1主要小于10μm,而宽度最小可介于1至2微米(μm)之间。
透明图案层42包括多个透明层42a,而每一透明层42a分别配置于每一单元像素区域P1内。详细来说,透明图案层42具有多条纵向及横向沟渠,而这些沟渠彼此交错以将透明图案层42划分出多个图案。
所述图案即为透明层42a。透明层42a的横剖面形状可以是一梯形,而各个透明层42a具有第一端面S4与相对第一端面S4的第二端面S3,其中各透明层42a的径宽从第一端面S4的方向朝向第二端面S3的方向渐窄或相等。不过,本发明并不对透明层42a的材料以及形状加以限定。
于第五发明实施例中,透明图案层42部分覆盖有机发光膜层250,而主动元件210配置在第二基板20与有机发光膜层250之间且对应位于这些单元像素区域P1,据以形成主动电致发光元件阵列基板204。其中,这些沟渠裸露出主动元件210彼此之间的交界处,更进一步来说,这些沟渠裸露出各个数据线220以及扫描线。值得说明的是,所述图案即为多个透明层42a,第一遮光条36b以及第二遮光条分别位于这些纵向及横向沟渠之内并且位于不同的透明层42a之间,而所述纵向及横向沟渠的宽度即为第一遮光条36b的宽度以及第二遮光条的宽度。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遮光层36位于主动电致发光元件阵列基板204侧,也就是位于数据线220以及扫描线之上,第一遮光条36b以及第二遮光条不仅得以增加图像对比,还可以遮蔽来自有机发光膜层250的出光照射至主动元件阵列从而降低主动元件阵列产生漏电流的机率以及减少漏光情形,进而降低左右大视角色偏发生的机率。
此外,通过控制所述沟渠的宽度,即可缩小第一遮光条36b以及第二遮光条的宽度,从而开口率得以提高。于第五实施例中,依照不同的工艺需求,第一遮光条36b、第二遮光条以及黑纹层BM可以是相同感光型态的黑色感旋光性树脂材料,此外,也可以是不同感光型态的黑色感旋光性树脂材料。值得说明的是,可以依照不同的工艺需求,对第一遮光条36b、第二遮光条以及黑纹层BM的制作步骤顺序以及方法进行调整及变化。本发明并不对遮光层36的结构及制作方面的设计加以限定。
显示面板3a可以还包括一已知彩色滤光基板106,已知彩色滤光基板106包括彩色滤光层120,而彩色滤光层120位于显示区域M1内。彩色滤光层120包括多片各种颜色的彩色滤光片120a、120b和120c以及黑纹层BM。不过,本发明并不对已知彩色滤光基板106的结构加以限制。
图3B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阅图3B,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显示面板3b与第五实施例的显示面板3a二者结构相似,例如显示面板3b与3a同样都包括已知彩色滤光基板106。不过,显示面板3b与3a之间仍存有差异。以下将仅介绍显示面板3b与3a二者的差异,其主要在于:第六实施例的显示面板3b为液晶显示面板,而显示面板3b与3a二者相同的特征则不再重复详细叙述。
在第六实施例中,遮光层36位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06侧并且与数据线220以及扫描线接触,遮光层36包括多条并列的第一遮光条36b与多条并列的第二遮光条。详细而言,第一遮光条36b位于数据线220上,而第二遮光条(图未示)位于扫描线上。不过,第一遮光条36b以及第二遮光条的位置仅供举例说明,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
透明图案层42部分覆盖主动元件210,而这些主动元件210配置在第二基板20与透明图案层42之间且对应位于这些单元像素区域P1,据以形成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06。其中,这些沟渠裸露出主动元件210彼此之间的交界处,更进一步来说,这些沟渠裸露出各个数据线220以及扫描线。值得说明的是,所述图案即为多个透明层42a,第一遮光条36b以及第二遮光条分别位于这些纵向及横向沟渠之内并且位于不同的透明层42a之间,而所述纵向及横向沟渠的宽度即为第一遮光条36b的宽度以及第二遮光条的宽度。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遮光层36位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06侧,也就是位于数据线220以及扫描线之上,第一遮光条36b以及第二遮光条不仅得以增加图像对比,还可以遮蔽来自于背光模块的入射光照射至主动元件阵列从而降低主动元件阵列产生漏电流的机率以及减少漏光情形,进而降低左右大视角色偏发生的机率。
图4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阅图4,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显示面板4包括彩色滤光基板100、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06、遮光层36以及透明图案层42。彩色滤光基板100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06结合,遮光层36以及透明图案层42配置于彩色滤光基板100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06之间。
承上述,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显示面板4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a以及第六实施例的显示面板3b二者结构相似。详细来说,显示面板4与1a同样都包括彩色滤光基板100,而显示面板4与3b同样都包括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06、遮光层36以及透明图案层42。值得说明的是,根据以上叙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下,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得以根据不同的产品设计而有不同的相关设计的组合。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之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参阅图5,显示装置5包括显示面板1a以及背光模块70,其中背光模块70配置于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的下方。
背光模块70用于提供显示面板1充足且均匀的光源。而言,背光模块70可以是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side type backlight module)、直下式背光模块(direct type back light module)等。其中,背光模块70的发光源可以是冷阴极荧光灯管或者是发光二极管,对此,背光模块70的种类仅供举例说明,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遮光层以及透明图案层,通过透明图案层定义出多个沟渠,而这些沟渠彼此交错以将透明图案层划分出多个透明层。所述沟渠裸露出各个彩色滤光片彼此之间的交界处,而第一遮光条以及第二遮光条分别位于这些沟渠之内并且位于不同的透明层之间。值得说明的是,遮光层以及透明图案层位于彩色滤光层之上,据此,第一遮光条以及第二遮光条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间距缩短,从而减少漏光情形,进而降低上下方位视角的大角度色偏发生的机率。
另外,遮光层以及透明图案层也可以位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之上,据此,第一遮光条以及第二遮光条不仅得以增加图像对比,还可以遮蔽来自于背光模块的入射光或有机发光膜层的出光照射至主动元件阵列从而降低主动元件阵列产生漏电流的机率以及减少漏光情形,进而降低左右方位视角的大角度色偏发生的机率。
值得说明的是,一般来说,在形成纵横交错的已知黑色遮光层的过程中,是先将黑色遮光材料定型于玻璃基板上,不过,在显影工序中,若所形成的已知黑色遮光层的形状太细,则容易提高边框破损(Matrix Patterndefect)的机率。然而,本发明通过于透明图案层形成多条纵横交错的沟渠,从而便于提高沟渠的深宽比,进而控制位于沟渠内的第一遮光条以及第二遮光条的宽度。因此,通过控制所述透明层之间的沟渠的宽度,即可缩小第一遮光条以及第二遮光条的宽度,从而开口率得以提高。
本发明能应用于多种不同的显示装置。根据以上描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可以配置不同的背光模块,但是在其他发明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可以依据产品的需求进行设计,因此本发明并不限定显示器的种类。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内,所作的更动及润饰的等效替换,仍为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一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具有一显示区域以及一环绕所述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
一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结合;
一透明图案层,所述透明图案层配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且至少部分的所述透明图案层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其中,所述透明图案层具有多个沟渠以划分出多个透明层;以及
一遮光层,所述遮光层包括多条第一遮光条,所述第一遮光条配置于所述沟渠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还包括多条第二遮光条,所述第一遮光条以及所述第二遮光条均配置于所述沟渠内,且所述第一遮光条与所述第二遮光条彼此交错以划分出多个单元像素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层具有一第一端面及一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其中每个所述透明层与所述沟渠垂直的剖面径宽从所述第一端面的方向朝向所述第二端面的方向渐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一彩色滤光层,所述彩色滤光层包括多片彩色滤光片,而所述透明图案层部分地覆盖所述彩色滤光层,所述彩色滤光层配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遮光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还包括一框型遮光层,所述框型遮光层配置于所述非显示区域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条包括一上半部以及一下半部,所述下半部位于所述彩色滤光片之间,且所述下半部由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延伸至所述透明图案层的底面,而所述上半部由所述透明图案层的底面往所述第二基板的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部的材料与所述下半部的材料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数据线、多条扫描线以及多个主动元件,所述主动元件与所述数据线和所述扫描线耦接,而所述数据线、所述扫描线以及所述主动元件均配置于所述第二基板上,以形成一主动元件阵列,而所述主动元件配置于所述显示区域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图案层部分地覆盖所述主动元件,而所述主动元件配置于所述透明层之下,且所述沟渠平行于所述数据线。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一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一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具有一显示区域以及一环绕所述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
一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结合;
一透明图案层,所述透明图案层配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且至少部分的所述透明图案层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其中所述透明图案层具有多个沟渠以划分出多个透明层;以及
一遮光层,所述遮光层包括多条第一遮光条,所述第一遮光条配置于所述沟渠内;以及
一背光模块,所述背光模块配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的下方。
CN201310277038.9A 2013-07-03 2013-07-03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042809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77038.9A CN104280925A (zh) 2013-07-03 2013-07-03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77038.9A CN104280925A (zh) 2013-07-03 2013-07-03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80925A true CN104280925A (zh) 2015-01-14

Family

ID=52255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77038.9A Pending CN104280925A (zh) 2013-07-03 2013-07-03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80925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6596A (zh) * 2015-09-09 2015-12-0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彩膜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9003542A (zh) * 2018-07-19 2018-12-1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2178940A1 (zh) * 2021-02-24 2022-09-01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制备显示面板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6596A (zh) * 2015-09-09 2015-12-0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彩膜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9003542A (zh) * 2018-07-19 2018-12-1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2178940A1 (zh) * 2021-02-24 2022-09-01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制备显示面板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05294B2 (en) Tiled display with overlapping flexible substrates
KR102536628B1 (ko) 투명표시장치
KR102535148B1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이를 이용한 대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0794628B (zh) 显示设备
KR101777122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9087797B2 (en) Light-emitting element display device
CN103792734B (zh) 显示装置以及显示器
KR101887533B1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US9857647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thereof
CN105093746A (zh) 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4280925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210031565A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타일드 표시 장치
KR101097341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JP6325318B2 (ja) 表示装置
JP3183253U (ja) タッチ表示装置
KR20210152259A (ko) 광 셔터 패널 및 이를 구비한 투명 표시 장치
KR20170002719A (ko) 투명표시장치 및 이를 제조하는 방법
CN114613832A (zh) 透明显示面板
KR20210153963A (ko) 광 셔터 패널 및 이를 구비한 투명 표시 장치
CN110908160B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KR20200012683A (ko) 표시 장치
TWI515480B (zh) 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CN115708011B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KR102630592B1 (ko) 다중 패널 표시 장치
KR20060079595A (ko) 표시 장치용 컬러필터 기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