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13832A - 透明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透明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13832A
CN114613832A CN202210350146.3A CN202210350146A CN114613832A CN 114613832 A CN114613832 A CN 114613832A CN 202210350146 A CN202210350146 A CN 202210350146A CN 114613832 A CN114613832 A CN 1146138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circuit trace
transparent display
regions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5014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俊佑
田堃正
吴佳龙
陈明伦
黄书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6138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138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36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 H01L27/153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 H01L27/156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two-dimensional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09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incorporated in the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e.g.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switching el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3/00Function characteristic
    • G02F2203/01Function characteristic transmissiv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16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the devices being of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forming hybrid circuits
    • H01L25/167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the devices being of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forming hybrid circuits comprising optoelectronic devices, e.g. LED, photodi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2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the areas of the RGB subpixels being differ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ometr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多个驱动电极区域、多个电路走线区域以及多个光学透明区域的透明显示面板。驱动电极区域沿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排列成阵列。电路走线区域的平均光穿透率小于百分之十,且光学透明区域的平均光穿透率大于驱动电极区域及电路走线区域。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电路走线区域将驱动电极区域间隔连接,使得每个光学透明区域横越部分驱动电极区域之间。透明显示面板包括沿电路走线区域延伸的多条第一信号线及多条第二信号线,且每个电路走线区域皆设置有至少一条第一信号线以及至少一条第二信号线。

Description

透明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面板,且特别涉及一种透明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透明显示面板为具有一定程度的穿透性的显示面板,使用者可看见在透明显示面板所显示的影像信息,且可看见透明显示面板后方的背景信息。透明面板适于自动贩卖机、汽车车窗以及商店橱窗等多种场景。透明显示面板通常采用液晶显示面板(liquidcrystal display,LE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或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μLED)技术。
为了让使用者同时接收显示信息与背景的实体信息,透明显示面板具有平均光穿透率(optical transmission)低的元件设置区域以及平均光穿透率高的穿透区域。元件设置区域可用于设置液晶显示器的驱动电极或自发光(self-luminous)的二极管(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或微发光二极管)以及相关的电路走线,且穿透区域可让使用者接收透明显示面板后方的背景。由于电路走线会将穿透区域被分割成多个小的穿透区域,这可能导致绕射现象的产生而降低影像品质。因此如何降低透明显示面板中的绕射现象且使透明显示面板保持一定程度的穿透性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可降低透明显示面板中的绕射现象且使透明显示面板保持一定程度的穿透性。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多个驱动电极区域、多个电路走线区域以及多个光学透明区域的透明显示面板。驱动电极区域为沿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排列的阵列。电路走线区域的平均光穿透率小于百分之十,且光学透明区域的平均光穿透率大于驱动电极区域及电路走线区域。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且电路走线区域将驱动电极区域间隔连接,使得每个光学透明区域横越部分驱动电极区域之间。透明显示面板包括沿电路走线区域延伸的多条第一信号线及多条第二信号线,且每个电路走线区域包括至少一条第一信号线以及至少一条第二信号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驱动电极区域等间距分布而定义出多个像素单元,且每个光学透明区域的面积为每个像素单元的面积的一至三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依据延伸方向的不同,电路走线区域被划分成多个第一电路走线区域以及多个第二电路走线区域。第一电路走线区域沿第一方向将驱动电极区域的每三个间隔连接成多个第一方向串,且在第一方向上的相邻第一方向串彼此间隔开来。第二电路走线区域沿第二方向将驱动电极区域的每三个间隔连接成多个第二方向串,且在第二方向上的相邻第二方向串彼此间隔开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透明显示面板的光学透明区域横越相邻的第一方向串之间,且横越相邻的第二方向串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串的三个驱动电极区域中的中间驱动电极区域是每个第二方向串中的三个驱动电极区域中的边缘驱动电极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每个第二方向串的三个驱动电极区域中的中间驱动电极区域是每个第一方向串中的三个驱动电极区域中的边缘驱动电极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电路走线区域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不平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二电路走线区域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不平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每个第一信号线包括多个串接段以及多个蜿蜒段。每个串接段沿着对应的第一方向串延伸。蜿蜒段被连接在串接段之间,且在对应的第一方向串与相邻的第一方向串之间蜿蜒。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蜿蜒段包括两个第一子段以及一个第二子段。两个第一子段分别地沿对应的第二方向串由对应的第一方向串延伸至相邻的第一方向串。第二子段沿相邻的第一方向串延伸,且被连接在两个第一子段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每个第二信号线包括多个串接段以及多个蜿蜒段。每个串接段沿着对应第二方向串延伸。蜿蜒段被连接在串接段之间,且在对应第二方向串与相邻的第二方向串之间蜿蜒。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蜿蜒段包括两个第一子段以及一个第二子段。两个第一子段分别地沿对应的第一方向串由对应的第二方向串延伸至相邻的第二方向串。第二子段沿相邻的第二方向串延伸,且被连接在两个第一子段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透明显示面板还包括完整地覆盖电路走线区域的遮光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遮光层在电路走线区域与驱动电极区域的相交处具有弧形轮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以及第二信号线由至少两层导电层构成,且第一信号线以及第二信号线彼此电性独立。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透明显示面板中,由于部分电路走线区域之间的间隔不一致,使得因电路走线区域的密集分布导致的光学绕射现象可以被抑制。间隔较大的电路走线区域使得光学透明区域的宽度增加,使透明显示面板据有一定程度的透光率。此外,在本发明的透明显示面板中,在电路走线区域与驱动电极区域的相交处可具有弧形轮廓,以降低轮廓边缘处因光学绕射现象而导致影像光线被干扰的现象。
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及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说明书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透明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透明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透明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透明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透明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透明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透明显示面板的分解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使用有机发光二极管做为显示元件的透明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使用微发光二极管做为显示元件的透明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以液晶材料作为显示元件的透明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使用液晶层的透明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100a、100b、100c、200、200a、400、500、600:透明显示面板
102、102a、202、202a、402、502、606:驱动电极区域
104,104a,104b,104c,204,204a,404,504,608:光学透明区域
105、105a、105b、105c、205、405、505、610:电路走线区域
106、106a、106b、106c、206、406、506、612:第一电路走线区域
108、108a、108b、108c、208、408、508、614:第二电路走线区域
110、110a、110b、110c、210、210a、620:像素单元
112:第一方向串
114:第二方向串
300:遮光层
310、312、314:第一信号线
310A、320A、322A:串接段
310B、320B:蜿蜒段
310B1、320B1:第一子段
310B2、320B2:第二子段
320、322、324:第二信号线
410:有机发光二极管
410a、410b、410c、510a、510b、510c:子像素
620a、620b、620c:子像素电极
510:微发光二极管
602:基板
604:液晶层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L1、L2:列
PA1、PB1:第一间距
PA2、PB2:第二间距
R1、R2:行
R205:弧形轮廓
T202a:转角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本实施例的附图以更全面地阐述本发明。然而,本发明亦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体现,而不应限于本文中所述的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以下段落将不再一一赘述。
本文使用的“约”、“近似”、或“实质上”包括所述值和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确定的特定值的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考虑到所讨论的测量和与测量相关的误差的特定数量(即,测量系统的限制)。例如,“约”可以表示在所述值的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或±30%、±20%、±10%、±5%内。再者,本文使用的“约”、“近似”或“实质上”可依光学性质、蚀刻性质或其它性质,来选择可接受的偏差范围或标准偏差。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诸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和本发明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理想化的或过度正式的意义,除非本文中明确地这样定义。
现有的透明显示面板的电路走线以十字交错的方式布局,这导致光线在通过电路走线之间的间隙时产生绕射现象而使透明显示面板的影像产生模糊。为了改善影像品质且使透明显示面板保持一定程度的穿透性,本发明通过走线集中以及走线交错,以降低走线所导致的绕射现象且维持足够穿透区。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透明显示面板100的俯视图。请参考图1,透明显示面板100具有多个驱动电极区域102、多个光学透明区域104以及多个电路走线区域105。多个驱动电极区域102、多个光学透明区域104以及多个电路走线区域105在透明显示面板100的平面上定义出多个第一方向串112、多个第二方向串114以及多个像素单元110。第一方向串112各自沿第一方向(行方向)D1延伸而第二方向串114各自沿第二方向D2延伸,其中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相交。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可彼此垂直,但不以此为限。
驱动电极区域102用于设置有机发光二极管、微发光二极管或液晶驱动元件等可实现显示功能的元件。在图1中,驱动电极区域102为矩形形状,应当理解的是,驱动电极区域102的形状不以此为限,根据不同的透明显示面板可以使用其他几何形状的驱动电极区域102。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电极区域102可以是具有几何中心点的任意几何形状,且相邻的驱动电极区域102的几何中心点之间保持固定的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电极区域102可以是沿第一方向D1以及第二方向D2排列的周期性阵列。
电路走线区域105是延伸在驱动电极区域102之间的低平均透光率的区域,例如,电路走线区域105的平均透光率小于百分之十。在图1中,电路走线区域105各自为带状的区域,且电路走线区域105可依据延伸方向不同而划分成第一电路走线区域106与第二电路走线区域108。第一电路走线区域106与第二电路走线区域108的延伸方向分别地与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平行,然而应当理解的是,图1仅为一个范例而非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电路走线区域106与第二电路走线区域108的延伸方向可不与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路走线区域106沿第一方向D1将驱动电极区域102的每三个间隔连接以定义出多个第一方向串112,且在第一方向D1上的相邻第一方向串112彼此间隔开来。换言之,在第一方向D1上任意两个相邻第一方向串112之间不存在电路走线区域105。类似的,第二电路走线区域108沿第二方向D2将驱动电极区域102的每三个间隔连接以定义出多个第二方向串114,且在第二方向D2上的相邻第二方向串114彼此间隔开来。也就是说,在第二方向D2相邻的两个第二方向串114之间不存在第二电路走线区域108。
每个第一方向串112的三个驱动电极区域102中的中间的驱动电极区域102是其中一个第二方向串114中的三个驱动电极区域102中的边缘的驱动电极区域102。每个第二方向串114的三个驱动电极区域102中的中间的驱动电极区域102是其中一个第一方向串112中的三个驱动电极区域102中的边缘的驱动电极区域102。因此,任一个第一方向串112可与对应的其中一个第二方向串114构成T字形的图案,但不以此为限。
如图1所示,驱动电极区域102等间距分布,因此依据驱动电极区域102的排列,可在透明显示面板100中定义出多个像素单元110。举例而言,图1所标示的像素单元110的范围是由驱动电极区域102的几何中心点至相邻驱动电极区域102的几何中心点的连线所定义的假想区域,并非实际存在的元件。在其他实施例中,像素单元110可以定义成由驱动电极区域102的指定角落(例如图面中的左上角)至相邻驱动电极区域102的指定角落(例如图面中的左上角)的连线所定义的假想区域。
在驱动电极区域102以及电路走线区域105之外的区域为光学透明区域104。在透明显示面板100中,光学透明区域104由驱动电极区域102以及电路走线区域105界定出来。如上所述,在第一方向D1上相邻的两个第一方向串112之间不存在第一电路走线区域106,且在第二方向D2上相邻两个第二方向串114之间不存在第二电路走线区域108。在这样的布局之下,驱动电极区域102以及电路走线区域106可以围出多个光学透明区域104,且每个光学透明区域104可横越部分驱动电极区域102之间。也就是说,光学透明区域104横越相邻的第一方向串112之间,且横越相邻的第二方向串114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光学透明区104大致对应于排列成L形的三个像素单元110分布,因此光学透明区域104的形状近似L形状。此外,每个光学透明区域104的面积例如为每个像素单元110的面积的一倍至三倍。
在透明显示面板100中,驱动电极区域102以及电路走线区域105的平均透光率小于百分之十,光学透明区域104的平均透光率大于驱动电极区域102以及电路走线区域105的平均透光率。例如,光学透明区域104的平均透光率的范围为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九十九。另外,部分的第一电路走线区域106在第二方向D2上相隔第一间距PA1,另一部分的第一电路走线区域106在第二方向D2上相隔第二间距PA2,且第一间距PA1约为第二间距PA2的两倍。相似的,部分的第二电路走线区域108在第一方向D1上相隔第一间距PB1,另一部分的第二电路走线区域108在第一方向D1上相隔第二间距PB2,且第一间距PB1约为第二间距PB2的两倍。由于部分的电路走线区域105与相邻电路走线区域105间隔较大的距离,电路走线区域105的密集规律分布所导致的光学绕射现象可以被抑制。另外,间隔较大的电路走线区域105使得单个光学透明区域104的宽度增加,这有助于使透明显示面板100具有足够的透光率。
以下将说明其他形式的透明显示面板,在以下实施例中,与前一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以相同或相似的符号表示,不再多加赘述,仅说明主要差异之处。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透明显示面板100a的俯视图。图2的透明显示面板100a具有驱动电极区域102a、光学透明区域104a以及电路走线区域105a。电路走线区域105a延伸于驱动电极区域102a之间,而光学透明区域104a被驱动电极区域102a以及电路走线区域105a围绕。依据延伸方向不同,电路走线区域105a可被划分成第一电路走线区域106a以及第二电路走线区域108a。如图2所示,驱动电极区域102a的形状近似L形状,应当理解的是,图1以及图2中的驱动电极区域102、102a仅为本发明的驱动电极区域的一种范例,而非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电极区域102a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梯形或任意的几何形状。本实施例的电路走线区域105a的布线方式如前述,且本实施例的光学透明区域104a的形状同样近似L形状。
在图2中,多个驱动电极区域102a以等间距排列,也就是说任相邻的驱动电极区域102a在第一方向D1或第二方向D2上的间隔距离相同。如此,由驱动电极区域102a的排列可以定义出多个像素单元110a。在本实施例中,各个光学透明区域104a对应于沿着L形路径分布的三个像素单元110a,并且光学透明区域104a的面积可以是每个像素单元110a的面积的一至三倍。由于部分的电路走线区域105a与相邻电路走线区域105a间隔较大的距离,因为电路走线区域105a的密集分布所导致的光学绕射现象可以被抑制。另外,间隔较大的电路走线区域105a使得光学透明区域104a的宽度增加,这有助于透明显示面板100a具有足够的透光率。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透明显示面板100b的俯视图。图3的透明显示面板100b具有驱动电极区域102、光学透明区域104b以及电路走线区域105b。透明显示面板100b大致相似于其前述的透明显示面板100,且本实施例的电路走线区域105b可被划分成第一电路走线区域106b以及第二电路走线区域108b。第一电路走线区域106b将沿着第一方向D1排列的相邻驱动电极区域102连接,而第二电路走线区域108b将沿着第二方向D2排列的相邻驱动电极区域102连接。驱动电极区域102等间距排列成阵列,而可定义出多个像素单元110b。各个光学透明区域104b可以沿着三个排列成L形路径的像素单元110b(如图3所标注的三个像素单元110b)分布。
与图1的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一电路走线区域106b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D1平行,而第二电路走线区域108b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D2不平行。在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所定义出来的平面中,第二电路走线区域108b可被视为斜直线,而第一电路走线区域106b可被视为直线。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电路走线区域105b的延伸方向仅为一种范例,也就是说,电路走线区域105b可分别为直线、斜直线或是两者的组合。在此实施例中,光学透明区域104b的边缘轮廓可随着电路走线区域105b的延伸布局以及驱动电极区域102的外型而为直线、斜直线的组合。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透明显示面板100c的俯视图。图4的透明显示面板100c具有驱动电极区域102、光学透明区域104c以及电路走线区域105c。驱动电极区域102等间距的沿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排列成阵列。电路走线区域105c各自延伸于相邻两个驱动电极区域102之间。电路走线区域105c可依据延伸方向划分成第一电路走线区域106c与第二电路走线区域108c,其中第一电路走线区域106c在第一方向D1上将每三个驱动电极区域102间隔连接,而第二电路走线区域108c在第二方向D2上将每三个驱动电极区域102间隔连接。每个驱动电极区域102之间等间距排列成阵列,而可定义出多个像素单元110c。各个光学透明区域104c可以沿着三个排列成L形路径的像素单元110c(如图4所标注的三个像素单元110b)分布。
与图1的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此实施例中的第一电路走线区域106c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D1不平行,而第二电路走线区域108c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D2不平行。在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所定义的平面中,第一电路走线区域106c与第二电路走线区域108c可被视为弧线状的走线区域,且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电路走线区域105c可为具有不同弧度或弧长的弧线区域。在此实施例中,光学透明区域104c的边缘轮廓可顺应于电路走线区105c以及驱动电极区域102的轮廓而由弧线线段以及直线线段组合。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透明显示面板200的俯视图。图5的透明显示面板200具有驱动电极区域202、光学透明区域204以及电路走线区域205。驱动电极区域202等间距的沿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排列成阵列。电路走线区域205各自延伸于相邻两个驱动电极区域20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各驱动电极区域202具有矩形轮廓,且各驱动电极区域202在第一方向D1上的宽度小于在第二方向D2上的长度。另外,电路走线区域205在电路走线区域205与对应的驱动电极区域202的交界处具有弧形轮廓R205。举例而言,各个电路走线区域205的线宽越接近驱动电极区域202越大。
电路走线区域205可依据延伸方向划分成第一电路走线区域206与第二电路走线区域208,其中第一电路走线区域206在第一方向D1上将驱动电极区域202的每三个间隔连接,而第二电路走线区域208在第二方向D2上将驱动电极区域202的每三个间隔连接。驱动电极区域202等间距排列成阵列,而可定义出多个像素单元210。各个光学透明区域204可以沿着三个排列成L形路径的像素单元210(如图5所标注的三个像素单元210)分布。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透明显示面板200a的俯视图。图6的透明显示面板200a具有驱动电极区域202a、光学透明区域204a以及电路走线区域205,其中电路走线区域205的布局方式大致类似于图5的电路走线区域205,因此以相同元件符号标示。在本实施例中,各个电路走线区域205的线宽越接近驱动电极区域202a越大,而具有弧形轮廓R205。不过,驱动电极区域202a的轮廓不同于驱动电极区域202,因此因应驱动电极区域202a与电路走线区域205的轮廓所围出来光学透明区域204a也具有不同于光学透明区域204的轮廓。另外,驱动电极区域202a具有类似图2的驱动电极区域102a的L形轮廓,不过驱动电极区域202a在转角T202a处的轮廓大致为弧形。
在图5及图6的实施例中,弧形轮廓R205及转角T202a的弧形轮廓设计可能使得光学透明区域204a的面积局部的被牺牲,但在电路走线区域205与驱动电极区域202a的轮廓边缘处因光学绕射现象而导致影像光线被干扰的现象可被降低。如此,有助于改善透明显示面板200及200a的影像的模糊程度。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透明显示面板100及其部分构件的分解图。在图7中,透明显示面板100具有驱动电极区域102、光学透明区域104以及电路走线区域105,且这些区域的布局配置可参照图1及其相关说明。图7所展示的透明显示面板100的部分构件包括遮光层300、第一信号线310、312、314、以及第二信号线320、322、324。在图7中示出的三条第一信号线310、312、314以及三条第二信号线320、322、324仅作为一种范例,信号线的数量将根据透明显示面板100的需求增加或减少。
遮光层300大致沿着驱动电极区域102以及电路走线区域105分布。在一些实施例中,遮光层300可采用遮光树脂、金属等可遮光材料制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遮光层300用以遮盖在电路走线区域105中的第一信号线310、312、314以及第二信号线320、322、324及这些信号线之间的间隙,使得电路走线区域105的平均光穿透率小于百分之十。另外,遮光层300也可用于遮蔽电路走线区域105中所设置的构件(例如驱动电路元件、发光元件等)。在图7中,遮光层300的轮廓为驱动电极区域102以及电路走线区域105的组合。换言之,遮光层300的分布面积定义出驱动电极区域102以及电路走线区域105。在其他实施例中,遮光层300的轮廓可选择性的仅对应于透明显示面板100的电路走线区域105的轮廓。遮光层300可应用于图5及图6的透明显示面板200、200a,且图5及图6的电路走线区域205、205a与驱动电极区域202、202a的相交处的弧形轮廓R205以及驱动电极区域202a在转角T202a处的弧形轮廓可以由遮光层300定义出来。
第一信号线310、312、314以及第二信号线320、322、324用于连接驱动电极区域102中设置的驱动电极及/或驱动电路元件且传递电信号。第一信号线310、312、314以及第二信号线320、322、324沿着电路走线区域105延伸,且具体来说,每个电路走线区域105中都设置了至少一条第一信号线310、312、314及至少一条第二信号线320、322、324。第一信号线310、312、314及第二信号线320、322、324可以由至少两层导电层构成,且第一信号线310、312、314及第二信号线320、322、324彼此电性独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310、312、314各自用于在第一方向D1上传递信号,而第二信号线320、322、324各自用于在第二方向D2上传递信号。
第一信号线310、312、314以及第二信号线320、322、324都非直线状的走线线路,且各信号线可包括多个串接段以及多个蜿蜒段。举例而言,第一信号线310包括串接段310A以及蜿蜒段310B,且第一信号线310例如用于在行R1中传递电信号。在第一信号线310中,各串接段310A沿行R1中对应的第一方向串112延伸且连续经过第一方向串112中的三个驱动电极区域102,而各蜿蜒段310B被连接在两串接段310A之间且蜿蜒段310B在行R1中的第一方向串112与行R2中的第一方向串112之间蜿蜒。相似地,第二信号线320包括串接段320A以及蜿蜒段320B,且第二信号线320例如用于在列L1中传递电信号。在第二信号线320中,各串接段320A是沿列L1中对应的第二方向串114延伸且连续经过第二方向串114中的三个驱动电极区域102,而各蜿蜒段320B被连接在两个串接段320A之间且蜿蜒段320B在列L1中的第二方向串114与列L2中的第二方向串114之间蜿蜒。行R1与行R2为相邻行且列L1与列L2为相邻列。
请参考图7,在第一信号线310中,第一信号线310的所有串接段310A沿排列在相同行R1上的第一方向串112延伸。然而,相同行R1上的第一方向串112之间彼此间隔,为了构成连续的走线,相邻的串接段310A之间设置有蜿蜒段310B。蜿蜒段310B包括两个第一子段310B1以及一个第二子段310B2。第一子段310B1的延伸方向不同于串接段310A,而第二子段310B2的延伸方向可相同于串接段310A,但不以此为限。
具体而言,蜿蜒段310B的一个第一子段310B1从行R1的第一方向串112的边缘的驱动电极区域102沿着对应的第二电路走线区域108延伸至相邻行R2的第一方向串112的中间的驱动电极区域102。蜿蜒段310B的第二子段310B2从第一子段310B1的末端沿相邻行R2的第一方向串112延伸至边缘的驱动电极区域102。蜿蜒段310B的另一条第一子段310B1从在相邻行R2的第一方向串112的边缘的驱动电极区域102沿着对应的第二电路走线区域108向行R1的第一方向串112延伸,且与另一个第一方向串112中的另一串接段310A连接。
上述为第一信号线310中的一个串接段310A与一个蜿蜒段310B的连接,且根据上述连接方式,连接多个串接段310A以及多个蜿蜒段310B以形成一条连续的第一信号线310。综上所述,串接段310A沿对应行R1的第一方向串112延伸,蜿蜒段310B的第二子段310B2沿相邻行R2的第一方向串112延伸。第二子段310B2的一端通过第一子段310B1与串接段310A的末端连接,而第二子段310B2的另一端通过另一第一子段310B1与行R1的另一串接段310A的末端连接。另外,第一信号线310、312与314的蜿蜒段(参照第一信号线310的蜿蜒段310B)可以沿着斜向方向排列,也就是说相邻的信号线的蜿蜒段在第一方向D1上彼此错开,而不会沿第二方向D2平行排列。
同样参照图7,在第二信号线320中,第二信号线320的串接段320A沿排列在相同列L1上的第二方向串114延伸。相同列L1中的每个第二方向串114之间彼此间隔。为了构成连续的走线,在相邻的串接段320A之间设置蜿蜒段320B。蜿蜒段320B包括两个第一子段320B1以及一个第二子段320B2。第一子段320B1以及第二子段320B2的延伸方向不同,且第二子段320B2的延伸方向可与串接段320A相同。蜿蜒段320B的一个第一子段320B1从列L1的第二方向串114的边缘的驱动电极区域102沿着对应的第一电路走线区域106延伸至相邻列L2的第二方向串114的中间的驱动电极区域102。蜿蜒段320B的第二子段320B2沿着相邻列L2的第二方向串114延伸到列L2的第二方向串114的边缘的驱动电极区域102以连接两第一子段320B1。蜿蜒段320B的另一条第一子段320B1从列L2的第二方向串114的边缘的驱动电极区域102沿着对应的第一电路走线区域106向列L1延伸,且与另一个第二方向串114中的另一个串接段320A连接。
上述为第二信号线320中的一个串接段320A与一个蜿蜒段320B的连接,根据上述连接方式,连接多个串接段320A以及多个蜿蜒段320B以形成一条第二信号线320。综上所述,串接段320A沿对应列L1的第二方向串114延伸,蜿蜒段320B的第二子段320B2沿相邻列L2的第二方向串114延伸。第二子段320B2的一端通过第一子段320B1与列L1的另一个串接段310A的末端连接。另外,第二信号线320、322与324的蜿蜒段(参照第二信号线320的蜿蜒段320B)可以沿着斜向方向排列,也就是说相邻的信号线的蜿蜒段在第二方向D2上彼此错开,而不会沿第一方向D1平行排列。
第一信号线310以及第二信号线320的串接段310A、320A通过蜿蜒段310B、320B电性连接,使得第一信号线310以及第二信号线320不限定在相同行或相同列中延伸。这样的布局之下,每个电路走线区域105皆设置有至少一条第一信号线310以及至少一条第二信号线320。举例而言,以图7的其中一个第一子段310B1所设置的第二电路走线区域108而言,这个第二电路走线区域108除了一个第一子段310B1之外还可设置有第二信号线320的其中一条第二子段320B2,甚至还设置有第二信号线322的其中一个延伸段322A。另外,每个电路走线区域105中所设置的信号线可以是单层的并排的走线、多层的堆叠的走线或是以上两者的组合。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使用有机发光二极管410做为显示元件的透明显示面板400的俯视图。透明显示面板400具有驱动电极区域402、光学透明区域404以及电路走线区域405。电路走线区域405可依据延伸方向的不同而被划分为第一电路走线区域406以及第二电路走线区域408。类似于透明显示面板100的布局,驱动电极区域402沿着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排列成阵列。第一电路走线区域406将驱动电极区域402沿第一方向D1间隔连接,而第二电路走线区域408将驱动电极区域402沿第二方向D2间隔连接。具体而言,第一电路走线区域406将沿第一方向D1排列的每三个驱动电极区域402连接成串,而第二电路走线区域408将沿第二方向D2排列的每三个驱动电极区域402连接成串。
透明显示面板400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410,且有机发光二极管410为显示画面信息用的显示元件。在本实施例中,每个驱动电极区域402内设置有三个有机发光二极管410以定义出子像素410a、子像素410b与子像素410c。举例而言,子像素410a是蓝色子像素,子像素410b是绿色子像素,且子像素410c是红色子像素。子像素410a、子像素410b与子像素410c的发光面积可以依据需要的发光效果调整。举例而言,蓝色的子像素410a可以相对子像素410b与子像素410c具有较大的发光面积,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子像素410b与子像素410c沿第二方向D2排列且位在子像素410a的同一侧,但子像素410a、410b、410c的排列方式以及数量并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有机发光二极管410具有自发光特性而不需要额外的光源,且透明显示面板400还可包括多条信号线(未示出)以向有机发光二极管410提供发光需要的电信号。提供电信号用的信号线可以沿着第一电路走线区域406以及第二电路走线区408延伸分布。举例而言,图7的第一信号线310、312、314与第二信号线320、322、324的分布可应用于本实施例中以提供有机发光二极管410所需要的信号。另外,透明显示面板400还可包括如图7所示的遮光层。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使用微发光二极管510做为显示元件的透明显示面板500的俯视图。透明显示面板500具有驱动电极区域502、光学透明区域504以及电路走线区域505。电路走线区域505可依据延伸方向的不同而被划分为第一电路走线区域506以及第二电路走线区508。类似于透明显示面板100的布局,驱动电极区域502沿着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排列成阵列。第一电路走线区域506沿第一方向D1将每三个驱动电极区域502间隔连接,而第二电路走线区域508沿第二方向D2将每三个驱动电极区域502间隔连接。具体而言,第一电路走线区域506将沿第一方向D1排列的每三个驱动电极区域502连接成串,而第二电路走线区域508将沿第二方向D2排列的每三个驱动电极区域502连接成串。
透明显示面板500包括微发光二极管510,且微发光二极管510为显示画面信息用的显示元件。每个驱动电极区域502内设置有三个微发光二极管510以定义出不同颜色子像素510a、子像素510b与子像素510c。子像素510a、子像素510b与子像素510c可以沿第一方向D1排列,但也可视不同设计而以不同方式排列。微发光二极管510具有自发光特性而不需要额外的光源,且透明显示面板500可包括多条信号线(未示出)以向微发光二极管502提供发光需要的电信号。提供电信号用的信号线可以沿着第一电路走线区域506以及第二电路走线区508延伸分布。举例而言,图7的信号线的分布可应用于本实施例中以提供微发光二极管502所需要的信号。另外,透明显示面板500还可包括如图7所示的遮光层。
图10是以液晶材料作为显示元件的透明显示面板600的示意图。图10的透明显示面板600包括两个基板602以及液晶层604,且液晶层604包封于两基板602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透明显示面板600还可包括偏光板、配向膜等元件。另外,透明显示面板600可在两基板602的其中一者上设置有遮光层(未示出)。以下将详细说明透明显示面板600。
图11是使用液晶材料的透明显示面板600的俯视图。透明显示面板600可具有驱动电极区域606、光学透明区域608以及电路走线区域610。电路走线区域610可依据延伸方向的不同而被划分为第一电路走线区域612以及第二电路走线区614。电路走线区域610可沿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将每三个驱动电极区域606间隔连接而围出大致成L形轮廓的光学透明区域608。与前述透明显示面板类似,驱动电极区域606可沿着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排列成阵列以定义出多个像素单元620,电路走线区域610将驱动电极区域606间隔连接,而光学透明区608被驱动电极区域606以及电路走线区域610围绕。
透明显示面板600的各像素单元620包括设置在驱动电极区606中的驱动元件(未示出),例如薄膜晶体管,以及设置在光学透明区域608中的子像素电极620a、子像素电极620b以及子像素电极620c。具体来说,每个驱动电极区606中的驱动元件可以对应连接至子像素电极620a、子像素电极620b以及子像素电极620c。另外,透明显示面板600还可包括多条信号线(未示出),以传递驱动元件所需要的电信号。提供电信号用的信号线可以沿着第一电路走线区域612以及第二电路走线区614延伸分布。举例而言,图7的信号线分布可应用于本实施例中以提供驱动元件所需要的信号。另外,透明显示面板600还可包括如图7所示的遮光层。
综上所述,本发明是为了改善现有的透明显示面板因为走线密集分布所导致的影像模糊问题。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修改电路走线区的分布方式以减少透明显示面板中多条走线造成绕射现象明显的情形,同时增大光学透明区域的面积,从而改善透明显示面板的成像品质且使透明显示面板保持一定程度的穿透性。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变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5)

1.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具有:
多个驱动电极区域,所述驱动电极区域沿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排列成阵列;
多个电路走线区域,具有平均光穿透率小于百分之十;以及
多个光学透明区域,具有平均光穿透率大于所述驱动电极区域以及所述电路走线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且其中所述电路走线区域将所述驱动电极区域间隔连接,使得每个所述光学透明区域横越部分所述驱动电极区域之间;
其中所述透明显示面板包括多条第一信号线以及多条第二信号线;
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沿着所述电路走线区域延伸,且每个所述电路走线区域皆设置有至少一条第一信号线以及至少一条第二信号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其中所述驱动电极区域等间距分布而定义出多个像素单元,且其中所述光学透明区域的每一个的面积为所述像素单元的每一个的面积的一至三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电路走线区域被划分成:
多个第一电路走线区域,沿所述第一方向将所述驱动电极区域的每三个间隔连接成多个第一方向串,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相邻第一方向串彼此间隔开来;以及
多个第二电路走线区域,沿所述第二方向将所述驱动电极区域的每三个间隔连接成多个第二方向串,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相邻第二方向串彼此间隔开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光学透明区域横越相邻的所述第一方向串之间,且横越相邻的所述第二方向串之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其中每个所述第一方向串的三个驱动电极区域中的中间的驱动电极区域是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方向串中的三个驱动电极区域中的边缘的驱动电极区域。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其中每个所述第二方向串的三个驱动电极区域中的中间的驱动电极区域是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方向串中的三个驱动电极区域中的边缘的驱动电极区域。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电路走线区域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平行。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电路走线区域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平行。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线的每一个包括多个串接段以及多个蜿蜒段,所述串接段的每一个沿着对应的第一方向串延伸,所述蜿蜒段被连接在所述串接段之间,且所述蜿蜒段在所述对应的第一方向串与相邻的第一方向串之间蜿蜒。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其中所述蜿蜒段包括两个第一子段以及一个第二子段,所述两个第一子段分别地沿对应的第二方向串由所述对应的第一方向串延伸至所述相邻的第一方向串,所述第二子段沿所述相邻的第一方向串延伸,且所述第二子段被连接在所述两个第一子段之间。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信号线的每一个包括多个串接段以及多个蜿蜒段,所述串接段的每一个沿着对应第二方向串延伸,所述蜿蜒段被连接在所述串接段之间,且所述蜿蜒段在所述对应第二方向串与相邻的第二方向串之间蜿蜒。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其中所述蜿蜒段包括两个第一子段以及一个第二子段,所述两个第一子段分别地沿对应的第一方向串由所述对应的第二方向串延伸至所述相邻的第二方向串,所述第二子段沿所述相邻的第二方向串延伸,且所述第二子段被连接在所述两个第一子段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还包括遮光层,所述遮光层完整地覆盖所述电路走线区域。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其中所述遮光层在所述电路走线区域与所述驱动电极区域的相交处具有弧形轮廓。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由至少两层导电层构成,且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彼此电性独立。
CN202210350146.3A 2021-10-13 2022-04-02 透明显示面板 Pending CN11461383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38048A TWI798866B (zh) 2021-10-13 2021-10-13 透明顯示面板
TW110138048 2021-10-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13832A true CN114613832A (zh) 2022-06-10

Family

ID=81867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50146.3A Pending CN114613832A (zh) 2021-10-13 2022-04-02 透明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916084B2 (zh)
CN (1) CN114613832A (zh)
TW (1) TWI79886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41760A (zh) * 2023-06-19 2023-09-12 科睿者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布线结构及显示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75394B1 (en) * 1996-12-03 2001-01-16 Chung-Cheng Wu Capacitively coupled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for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in flat panel displays
KR101084240B1 (ko) * 2009-12-21 2011-11-16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JP5619783B2 (ja) * 2010-02-04 2014-11-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6375223B2 (ja) * 2014-01-31 2018-08-1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センサ付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US10133426B2 (en) * 2015-06-18 2018-11-20 X-Celeprint Limited Display with micro-LED front light
US10573667B2 (en) * 2015-12-11 2020-02-2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08475979B (zh) * 2016-01-22 2020-03-20 Tdk株式会社 致动器
CN108447873A (zh) * 2018-03-19 2018-08-2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制备方法
TWI724488B (zh) 2019-02-20 2021-04-1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透明顯示裝置
CN112542145B (zh) * 2019-09-18 2021-12-3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41760A (zh) * 2023-06-19 2023-09-12 科睿者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布线结构及显示设备
CN116741760B (zh) * 2023-06-19 2024-03-08 科睿者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布线结构及显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98866B (zh) 2023-04-11
US11916084B2 (en) 2024-02-27
US20230113781A1 (en) 2023-04-13
TW202316400A (zh) 2023-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82007B2 (en) Display device
EP2840611B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US10459282B2 (en) Display device
US20100315377A1 (en) Touch panel
KR102408970B1 (ko) 표시 장치
CN107024808B (zh) 显示面板
US10916210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light control apparatus
KR20200066729A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디스플레이 스크린 및 디스플레이 단말기
US20210183986A1 (en) Transparent display panel and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1124189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8692808B2 (en) Touch panel
US20190363127A1 (en) Transparent micro led display panel
US11500237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4613832A (zh) 透明显示面板
US20220123063A1 (en) Transparent display panel and transparent display apparatus
US20230010444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4280925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20223824A1 (en) Display device
CN212323004U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US20240105735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US11721283B1 (en) Display panel
CN113629111B (zh) Oled显示面板和oled显示装置
US11282866B2 (en) Wiring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30288766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30368720A1 (en) Display pan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