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13782A - 电致变色器件及制备方法、壳体、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致变色器件及制备方法、壳体、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13782A
CN109613782A CN201910106667.2A CN201910106667A CN109613782A CN 109613782 A CN109613782 A CN 109613782A CN 201910106667 A CN201910106667 A CN 201910106667A CN 109613782 A CN109613782 A CN 1096137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electrochromic device
layer
fixed structure
above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0666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0666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13782A/zh
Publication of CN1096137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1378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72840 priority patent/WO2020156254A1/zh
Priority to EP20749428.7A priority patent/EP3913428A4/en
Priority to US17/388,976 priority patent/US20210356832A1/en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61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Filling or closing of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5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structural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致变色器件及制备方法、壳体、电子设备。该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以及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上均具有电极层,所述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支撑物,所述支撑物固设于所述第一基板或者所述第二基板具有所述电极层的一侧;电致变色功能层,所述电致变色功能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以及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并与所述支撑物接触。由此,该电致变色器件具有变色均匀的优点,且该电致变色器件不仅适用于平面设备,还适用于曲面设备,使得应用该电致变色器件的平面设备以及曲面设备均具有颜色均匀的外观。

Description

电致变色器件及制备方法、壳体、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部件制备领域,具体地,涉及电致变色器件及制备方法、壳体、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是指材料的光学属性(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由具有电致变色性能的材料构成的器件为电致变色器件,目前电致变色器件主要用于汽车、建筑、显示、航空等行业。
然而,目前的电致变色器件及制备方法、壳体、电子设备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发明是基于发明人的以下发现而完成的:
目前,电致变色器件存在变色不均匀的问题,进而影响应用上述电致变色器件的电子设备的外观。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以及大量实验发现,这主要是由于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存在缺陷导致的。具体的,目前的电致变色器件通常由两个基板以及设置在两个基板之间的电致变色功能层构成,当基板的厚度较薄时,在基板上设置电致变色功能层的过程中,基板会发生变形,导致两个基板之间电致变色材料的厚度不均匀,使得电致变色器件在变色时,厚度较大的区域颜色较深,厚度较小的区域颜色较浅,造成电致变色器件变色不均匀的问题。此外,发明人发现,目前电致变色器件的两个基板均为平面结构,由此,目前的电致变色器件通常应用在平面设备中,限制了电致变色器件在曲面设备中的应用。并且,发明人发现,若直接将电致变色器件的两个基板设置为具有曲面结构的基板,由于曲面结构的存在,使得基板更易发生变形,进而使得基板之间的电致变色材料厚度不均匀,导致应用上述电致变色器件的曲面设备存在显著的变色不均匀问题,影响曲面设备的外观。
有鉴于此,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该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以及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上均具有电极层,所述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支撑物,所述支撑物固设于所述第一基板或者所述第二基板具有所述电极层的一侧;电致变色功能层,所述电致变色功能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以及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并与所述支撑物接触。由此,该电致变色器件具有变色均匀的优点,且该电致变色器件不仅适用于平面设备,还适用于曲面设备,使得应用该电致变色器件的平面设备以及曲面设备均具有颜色均匀的外观。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制备电致变色器件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方法包括:提供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上设置电极层,在所述第一基板或所述第二基板上形成固设的支撑物,所述电极层与所述支撑物设置在所述基板的同一侧;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设置电致变色功能层,并令所述电致变色功能层与所述支撑物相接触。由此,利用简单的方法即可获得变色均匀的电致变色器件,且该电致变色器件不仅适用于平面设备,还适用于曲面设备,使得应用该电致变色器件的平面设备以及曲面设备均具有颜色均匀的外观。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壳体。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壳体包括前面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由此,该壳体具有前面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总的来说,该壳体具有颜色均匀的外观,且该壳体不仅适用于平面设备,还适用于曲面设备。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电子设备包括前面所述的壳体以及主板,所述主板上设置有控制电路。由此,该电子设备具有前面所述的壳体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总的来说,该电子设备具有颜色均匀的外观,且该电子设备可以为平面设备,还可以为曲面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部分结构的俯视图;
图6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制备电致变色器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4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第一基板;200:第二基板;300:电致变色功能层;310:第一电极层;320:电致变色层;330:第二电极层;340:离子储存层;350:电解质层;400:光学胶层;500:离型膜层;600:壳体基板;10:支撑物;20:框胶;30:固定结构;31:限位柱;1000:壳体;2000:电子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1,该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第一基板100、第二基板200、电致变色功能层300以及支撑物10。其中,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相对设置,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上均具有电极层,具体的,第一基板100上为第一电极层310,第二基板200上为第二电极层330,两个电极层位于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之间,支撑物10固设于第一基板100或第二基板200具有电极层的一侧,电致变色功能层300设置在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之间,并与支撑物10接触。由此,该电致变色器件具有变色均匀的优点,且该电致变色器件不仅适用于平面设备,还适用于曲面设备,使得应用该电致变色器件的平面设备以及曲面设备均具有颜色均匀的外观。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首先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进行简单说明:
如前所述,目前的电致变色器件中,当基板的厚度较薄时,在基板上设置电致变色功能层的过程中,基板会发生变形,使得两个基板之间电致变色材料的厚度不均匀,在电致变色器件变色时,厚度较大的区域颜色较深,厚度较小的区域颜色较浅,造成电致变色器件变色不均匀的问题。此外,目前的电致变色器件两个基板均为平面结构,限制了电致变色器件在曲面设备中的应用,若直接将电致变色器件中的两个平面基板设置为曲面结构,由于曲面结构更易发生变形,进而使得基板之间的电致变色材料厚度不均匀,导致应用上述电致变色器件的曲面设备产生显著的变色不均匀问题,影响曲面设备的外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在基板具有电极层的一侧设置支撑物,利用支撑物对电致变色功能层以及基板的支撑作用,防止电致变色器件中的基板发生变形,使得两个基板之间的电致变色材料具有均一的厚度,进而改善电致变色器件变色不均匀的问题,并且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不仅适用于平面设备,还适用于曲面设备,使得应用该电致变色器件的平面设备和曲面设备均具有颜色均匀的外观,促进具有电致变色功能的曲面设备的发展。
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该电致变色器件的各个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形成支撑物10的材料可以包括玻璃、硅以及聚合物的至少之一。由此,利用上述材料形成的支撑物可以对电致变色功能层以及基板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使得电致变色器件实现均匀变色,并且由硅或聚合物形成的支撑物具有良好的柔性,有利于形成具有曲面结构的电致变色器件。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聚合物可以为树脂或者聚苯乙烯或者光敏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支撑物10可以为球形或柱形。由此,支撑物可以对电致变色功能层以及基板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支撑物10的厚度可以为0.02-0.2mm。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支撑物对电致变色功能层以及基板的支撑作用,提高电致变色器件变色的均匀性。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支撑物10的横截面尺寸可以为0.02-0.2mm。由此,支撑物可以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支撑物10可以为玻璃微珠、硅球、可溶性树脂微珠,由此,支撑物的厚度值即为玻璃微珠、硅球以及可溶性树脂微珠的横截面直径尺寸。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支撑物10还可以由光敏胶或者聚苯乙烯构成,此时支撑物10可以为柱形,柱形支撑物的横截面尺寸可以为0.15mm,高度可以为0.1mm。由此,可以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支撑物10还可以与第一基板100或第二基板200为一体结构,具体的,第一基板100或第二基板200一侧的表面可以具有凹凸结构,支撑物10是由凹凸结构中的凸起部分构成的(图中未示出该种情况)。由此,可以利用基板的一部分来作支撑物,保证电致变色器件变色的均匀性。
关于支撑物的个数不受特别限制,只要支撑物均匀分布在电致变色功能层中,且能对电致变色功能层以及基板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使得电致变色器件能够实现均匀变色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支撑物10由光敏胶或者聚苯乙烯构成时,可以直接将支撑物10固设在电极层上,以实现支撑物对基板和电致变色功能层的支撑作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支撑物10由玻璃微珠、硅球、可溶性树脂微珠构成时,还可以在电极层上设置固定结构,利用固定结构固设上述支撑物,保证支撑物固设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2-图4,支撑物10通过固定结构30固设在第一基板100或第二基板200具有电极层的一侧。由此,可以保证支撑物固设的稳定性。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2,固定结构30可以为凹槽,具体的,凹槽位于第一电极层310远离第一基板100的一侧,支撑物10位于凹槽中(图中未示出支撑物)。由此,可以利用凹槽将支撑物固设在第一基板上。关于凹槽的横截面形状不受特别限制,只要可以固设支撑物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凹槽可以为圆形、椭圆形、四边形或者不规则多边形。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3,固定结构30可以为凸起。由此,可以利用凸起固设支撑物。关于凸起的横截面形状也不受特别限制,只要可以固设支撑物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凸起可以为圆形、环形、椭圆形、四边形或者不规则多边形。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4,固定结构30为凸起时,还可以包括至少两个限位柱31,限位柱31间隔设置,且同一个固定结构中彼此相邻的两个限位柱31之间的距离,适于容纳并固定支撑物10。由此,可以通过限位柱将支撑物固设在基板上。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固定结构30为凸起时,厚度可以为5-10μm。由此,该固定结构具有较薄的厚度,不会显著增加电致变色器件的厚度,且该固定结构可以对支撑物起到有效的固定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固定结构为凹槽时,凹槽的深度可根据支撑物的实际尺寸进行设计,保证凹槽不影响电极层的使用,且能够对支撑物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即可。例如,凹槽可以延伸至第一基板100中。只要保证电极层在除去凹槽30的其他部分,可以连接成一个整体即可。例如,电极层可以为镂空电极,凹槽30可以位于镂空电极的镂空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5,固定结构30在第一电极层310上呈阵列排布,相邻的两个固定结构30之间的距离(如图中所示出的d)可以为0.5mm-1cm。其中,固定结构30可以为凹槽,还可以为凸起。由此,固定结构排布均匀,设置在固定结构上的支撑物可以均匀的固设在第一电极层上,从而支撑物能够均匀支撑基板,使得电致变色器件具有均匀变色的优点。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相邻的两个固定结构30之间的距离可以为1mm、2mm、3mm、4mm、5mm、6mm、7mm、8mm、9mm。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固定结构30的横截面面积可以是支撑物10横截面面积的30-50%。由此,可以保证每个固定结构固定一个支撑物,以保证支撑物的稳定性。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当支撑物10的横截面直径为0.1mm时,固定结构30的横截面为圆形时,固定结构30的横截面直径可以为0.05-0.07mm。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固定结构30为凸起时,固定结构30可以包括胶层,形成胶层的材料可以包括热固胶、热熔胶、光固化胶以及双组份胶的至少之一。由此,固定结构除了可以利用自身的形状,对支撑物进行固定之外,还可以利用胶层的粘附力,进一步加强支撑物和固定结构之间的结合力。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6-图9,电致变色功能层300包括电致变色层320,电致变色层320可以是由有机小分子电致变色材料、有机聚合物以及无机电致变色材料的至少之一构成的。由此,可以由上述多种材料形成电致变色层,使得电致变色层具有较广的材料来源。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有机小分子电致变色材料可以为紫罗精类,有机聚合物可以为聚苯胺、聚噻吩等,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可以为过渡金属氧化物、普鲁士蓝等。
当电致变色层320由有机聚合物构成时,电致变色功能层300还可以包括离子储存层340和电解质层350,类似的,当电致变色层320由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形成时,电致变色功能层也可以进一步包括电解质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支撑物10的具体高度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例如,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参考图1以及图7,支撑物10位于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之间,且支撑物10在两个基板之间支撑出容纳空间,电致变色功能层300填充在上述容纳空间内。也即是说,支撑物10的高度可以和两个基板之间的距离相等,支撑物10贯穿设置在两个基板之间的全部电致变色功能层。由此,支撑物可以实现对电致变色功能层以及基板的支撑作用,保证电致变色器件变色均匀。或者,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参考图8以及图9,支撑物10的高度可以小于电致变色功能层300的厚度。具体的,电致变色功能层可以包括多个依次层叠设置的亚层,多个亚层中流动性最强的亚层与支撑物10接触即可,例如,可令电解质层或是离子储存层的至少之一与支撑物10接触。由此,支撑物可以实现对电致变色功能层以及基板的支撑作用,且不影响最终电致变色器件的显示。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6,当电致变色层320由有机小分子电致变色材料构成时,电致变色层320设置在第一电极层310和第二电极层330之间,且框胶20环绕电致变色层320设置,支撑物10通过固定结构30固设在第一电极层310上,支撑物10在两个电极层之间支撑出容纳空间,电致变色层320填充在容纳空间中。由此,支撑物可以对电致变色功能层以及基板起到支撑作用,防止在基板上制作电致变色功能层时基板发生变形,保证两个基板之间的电致变色功能层的厚度均一,从而使得电致变色器件实现均匀变色。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7,当电致变色层320由有机聚合物构成时,电致变色功能层300还可以包括离子储存层340、电解质层350,其中,离子储存层340设置在第一电极层310远离第一基板100的一侧,电解质层350设置在离子储存层340远离第一电极层310的一侧,电致变色层320设置在电解质层350和第二电极层330之间,支撑物10固设在第一电极层310上,且在两个电极层之间支撑出容纳空间,电致变色功能层300填充在上述容纳空间中,框胶20环绕电致变色功能层300设置。由此,支撑物可以对电致变色功能层以及基板起到支撑作用,防止在基板上制作电致变色功能层时基板发生变形,保证两个基板之间的厚度均一,从而使得电致变色器件实现均匀变色。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参考图8,当电致变色层320由有机聚合物构成时,支撑物10固设在第一电极层310上,且支撑物10的厚度小于电致变色功能层300的厚度,离子储存层340和电解质层350与支撑物10接触,电致变色层320覆盖支撑物10。类似地,在该实施例中,也可以包括框胶,以将电致变色功能层密封在两个基板之间。由此,支撑物可以对电致变色功能层中流动性较强的亚层进行固定,保证两个基板之间的厚度均一,从而使得电致变色器件实现均匀变色。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9,当电致变色层320由无机电致变色材料构成时,电致变色功能层300还可以包括电解质层350,其中,电解质层350设置在第一电极层310远离第一基板100的一侧,电致变色层320设置在电解质层350和第二电极层330之间,支撑物10通过固定结构30固设在第一电极层310上,支撑物10和固定结构30的厚度小于电致变色功能层300的厚度,电解质层350与支撑物10接触,电致变色层320覆盖支撑物10。由此,支撑物可以对流动性最强的电解质层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保证两个基板之间的厚度均一,从而使得电致变色器件实现均匀变色。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当电致变色层320由无机电致变色材料构成时,支撑物10还可以在两个电极层之间支撑出容纳空间,电致变色功能层300填充在上述容纳空间中,框胶20包裹电致变色功能层300设置,以实现支撑物对电致变色功能层以及基板的支撑作用(图中未示出该中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电极层310和第二电极层330均是由透明导电材料构成的,具体的,透明导电材料可以包括氧化铟锡(ITO)、金属网格以及纳米银的至少之一。由此,该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以及较高的透光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电极层上设置有支撑物10,由此,该电致变色器件可以实现均匀变色。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电致变色器件可以适用于平面设备,还可以适用于曲面设备。具体的,当该电致变色器件应用于曲面设备中时,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分别独立地由曲面玻璃或柔性材料构成。由此,可以获得具有曲面结构的电致变色器件,使得具有电致变色功能的曲面设备具有颜色均匀的外观。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构成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的柔性材料可以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以及聚酰胺(PA)的至少之一。由此,利用柔性材料构成具有曲面结构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更加简单方便。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6-图9,针对由不同电致变色材料构成电致变色层的情况,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可以均是由曲面玻璃构成的,也即是说,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均由曲面玻璃构成。由此,可以获得具有曲面结构的电致变色器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参考图10,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构成材料可以不同,也即是说,第一基板100”可以是由柔性材料构成的,第二基板200’可以是由曲面玻璃构成的(如图10所示),或者第一基板100’可以是由曲面玻璃构成的,第二基板200”可以是由柔性材料构成的(图中未示出该种情况)。柔性材料构成的基板具有较薄的厚度,由此,利用柔性材料构成基板,不仅可以获得具有曲面结构的电致变色器件,还可以减薄该电致变色器件的整体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参考图11,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还可以均是由柔性材料构成的,也即是说,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均是由柔性材料构成的。由此,可以进一步减薄该电致变色器件的整体厚度,获得具有曲面结构且厚度较薄的电致变色器件。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由不同的材料构成,或者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均由柔性材料构成,均适用于电致变色层由不同电致变色材料构成的情况。也即是说,图10和图11中的电致变色功能层300包括由有机小分子电致变色材料、有机聚合物、无机电致变色材料构成的电致变色层等多种情况,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由柔性材料构成的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的厚度可以分别独立地为0.05-0.1mm。由此,可以进一步减薄电致变色器件的整体厚度,获得具有较薄厚度的电致变色器件:当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的厚度在上述范围内时,电致变色器件的整体厚度可以控制在一个较为合适的范围内,从而有利于后续通过贴合等方式,贴附在曲面基板上,而不会由于厚度过厚,导致贴合过程不好操作,或是贴合不牢固而导致器件容易脱落。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由柔性材料构成的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的厚度可以分别独立地为0.06mm、0.08mm。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均由柔性材料构成,且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的厚度均为0.05mm时,该电致变色器件的整体厚度可以达到0.2mm(以电致变色功能层的厚度为0.1mm为例),具有较薄的厚度,有利于电致变色器件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曲面结构可以为2.5D结构,还可以为3D结构,由此,该电致变色器件可以具有较广的应用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由柔性材料构成时,可以将基板的厚度做的比较薄,有利于电致变色器件具有较薄的厚度,或者,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还可以由厚度较薄的玻璃构成,同样可以使电致变色器件具有较薄的厚度。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电致变色器件中设置有支撑物,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厚度均较薄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电致变色器件实现均匀变色。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的厚度可以分别独立地为0.05-0.1mm。由此,可以获得厚度显著减薄且变色均匀的电致变色器件。具体的,可以先采用厚度较厚的玻璃制备电致变色器件,随后对厚度较厚的玻璃进行减薄以获得较薄的电致变色器件。
或者,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当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厚度较薄时,可以在厚度较薄的基板远离电致变色功能层的一侧设置补强衬底,补强衬底与基板之间具有粘结剂层,以补强衬底为支撑,在有支撑衬底的情况下,更有利于保证电致变色功能层的均匀性,从而更有利于电致变色器件变色的均匀性,从而获得具有较薄厚度且可实现均匀变色的电致变色器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电致变色器件可以包括补强衬底,以防止电致变色器件在运输或搬运过程中发生变形,且在使用时只需将基板上的补强衬底分离即可(例如,溶解去除补强衬底和基板之间的胶层),操作简单。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11,该电致变色器件还可以包括:光学胶层400以及离型膜层500,其中,光学胶层400设置在第二基板200(即第二基板200”)远离电致变色功能层300的一侧,或者光学胶层400设置在第一基板100(即第一基板100”)远离电致变色功能层300的一侧(图中未示出该种情况),离型膜层500设置在光学胶层400远离电致变色功能层300的一侧。由此,该电致变色器件可以独立存放,在与壳体等结构组装时,只需将离型膜层揭掉,通过光学胶层将电致变色器件贴附到壳体等结构上即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厚度较薄,且电致变色器件包括补强衬底时,可在需要时去除补强衬底:例如,溶解去除补强衬底和基板之间的胶层,可将补强衬底与基板分离。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制备电致变色器件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方法制备的电致变色器件可以为前面描述的电致变色器件,由此,该方法制备的电致变色器件可以具有与前面描述的电致变色器件相同的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12,该方法包括:
S100:提供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该步骤中,提供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可以为平面结构,还可以为曲面结构,由此,可以形成具有平面结构的电致变色器件,或者具有曲面结构的电致变色器件,使得经过后续步骤获得的最终的平面电致变色器件和曲面电致变色器件均具有变色均匀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为曲面结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可以分别独立地由曲面玻璃或柔性材料构成。具体的,构成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柔性材料可以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及聚酰胺的至少之一。由此,利用柔性材料构成具有曲面结构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更加简单方便。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曲面结构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可以为2.5D结构,还可以为3D结构,由此,使得最终获得的电致变色器件可以具有较广的应用范围。关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厚度,前面已经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200: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上设置电极层,并在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上形成固设的支撑物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该步骤中,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上设置电极层,且在第一基板上设置的为第一电极层,在第二基板上设置的为第二电极层,并在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上形成固设的支撑物,且电极层与支撑物设置在基板的同一侧。关于电极层的材料,前面已经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关于支撑物的材料、形状、厚度、横截面尺寸以及排布方式,前面已经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设置支撑物可以包括:刻蚀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在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上形成凹凸结构,形成的凹凸结构中的凸起部分构成支撑物。由此,可以获得支撑物,在最终获得的电致变色器件中,利用该支撑物可以对基板和电致变色功能层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从而使得最终获得的电致变色器件具有变色均匀的优点,以便获得具有曲面结构的电致变色器件,或者具有平面结构的厚度较薄的电致变色器件。
刻蚀形成支撑物,和在基板上形成电极层的先后顺序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只要不影响电极层的连贯,并保证整个器件不发生短路即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支撑物也可以是设置在基板上的凸起。例如,可以为柱形的凸起。具体的,支撑物可以是由光敏胶构成的:利用印刷方式将光敏胶设置在电极层上,以形成柱状的支撑物。
或者,支撑物也可以是由聚合物形成的。例如,可以是由聚苯乙烯构成的。此时,可以首先在电极层上形成一层聚苯乙烯膜层,随后基于上述聚苯乙烯膜层,利用构图工艺形成与具有前述形状以及排列方式的支撑物。由此,该支撑物可以使最终获得的电致变色器件具有变色均匀的优点,以便获得具有曲面结构的电致变色器件,或者具有平面结构的厚度较薄的电致变色器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在支撑物和基板之间,还可以具有固定结构。由此,可以保证支撑物固设的稳定性,并且该支撑物可以使最终获得的电致变色器件具有变色均匀的优点,以便获得具有曲面结构的电致变色器件,或者具有平面结构的厚度较薄的电致变色器件。固定结构可以设置在基板的电极层上,当电极层为镂空电极时,固定结构也可以设置在镂空电极的镂空区域。
具体的,设置支撑物可以包括:首先,在基板上设置固定结构。随后,在设置有固定结构的基板上分散上述支撑物。最后,除去未被固定结构固定的支撑物。关于分散支撑物的方式不受特别限制,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分散支撑物可以是通过喷砂方式实现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固定结构可以为凹槽,该凹槽可以是利用构图工艺,通过刻蚀电极层和基板的至少之一形成的。由此,可以利用凹槽卡设支撑物,以将支撑物固定在电极层上。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固定结构还可以为凸起,在电极层上设置固定结构可以是通过喷涂、丝网印刷、打印或刻蚀的方式实现的。由此,可以利用凸起固定支撑物。例如,凸起可以为环形凸起,或者,固定结构还可以由至少两个限位柱构成,限位柱间隔设置,且同一个固定结构中彼此相邻的两个限位柱之间的距离,适于容纳并固定支撑物。由此,实现对支撑物的固定。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固定结构为凸起时,固定结构可以包括胶层,在分散支撑物之后,还可以包括:对固定结构进行固化处理,以便固定分布在固定结构上的支撑物,进一步提高支撑物固设的稳定性。
关于胶层的具体材料,前面已经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胶层为热熔胶、热固胶或者光固化胶时,可以采用喷涂或印刷的方式,直接设置固定结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固定结构由双组份胶形成时,可以首先形成一整面胶层,然后再采用构图工艺形成具有特定形状的固定结构。具体的,利用掩膜版对双组份胶层需要形成固定结构的区域进行遮挡,对双组份胶层中未被遮挡的区域进行曝光显影,并刻蚀去除,以获得具有某种形状且呈阵列排布的固定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固定结构为凹槽时,在电极层上分散支撑物之后,还可以在支撑物上设置胶层,并对胶层进行加热处理,令胶层流至凹槽中与支撑物的界面处,利用胶层粘结支撑物,进一步提高支撑物固设的稳定性。
关于固定结构的横截面形状、厚度、排布方式以及横截面面积,前面已经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300: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设置电致变色功能层,并令电致变色功能层与支撑物相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该步骤中,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设置电致变色功能层,并令电致变色功能层与支撑物相接触。关于电致变色功能层的具体结构,以及具有具体结构的电致变色功能层与支撑物的位置关系,前面已经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关于设置电致变色功能层的方法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前面形成的支撑物可以在两个基板之间支撑出容纳空间,此时,可以将电致变色功能层填充在上述容纳空间中。或者,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电致变色功能层包括多个依次层叠设置的亚层,支撑物的厚度或者支撑物与固定结构的总厚度,还可以小于电致变色功能层的厚度,在该步骤中,令电致变色功能层中流动性最强的亚层与支撑物接触,以实现支撑物对电致变色功能层以及基板的支撑作用,获得具有变色均匀优点的电致变色器件。例如,可以令离子存储层和电解质层的至少之一,与支撑物相接触。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以有机小分子电致变色材料构成的电致变色层为例,对该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过程进行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可以为平面结构,也可以为曲面结构,当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均为平面结构,且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均为玻璃基板时,电致变色器件的整体制备步骤可以包括:
首先,在第一玻璃上沉积一层透明导电材料,基于上述透明导电材料,通过构图工艺形成第一电极层,以及在第二玻璃上沉积一层透明导电材料,基于上述透明导电材料,通过构图工艺形成第二电极层。其中,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均为厚度较厚的玻璃,厚度值大于0.5mm。随后,在第一电极层远离第一玻璃的一侧设置通过固定结构固设支撑物。随后,将设置有支撑物的第一玻璃与设置有第二电极层的第二玻璃进行组装。随后,将组合后的母版进行切割,以形成多个独立地电致变色器件初品。随后,在电致变色器件初品两层电极层之间灌装有机小分子电致变色材料,并通过框胶进行密封。随后,对电致变色器件初品中的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进行减薄处理,以形成厚度较薄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厚度值可以为0.05-0.1mm,以便获得厚度较薄且变色均匀的电致变色器件。
或者,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在设置有支撑物的第一玻璃与设置有第二电极层的第二玻璃组装之后,可以先对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进行减薄,以形成厚度较薄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随后,将厚度减薄的母版进行切割,以形成多个独立地电致变色器件初品。随后,在电致变色器件初品两层电极层之间灌装有机小分子电致变色材料,并通过框胶进行密封,以获得厚度较薄且变色均匀的电致变色器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利用厚度较厚的玻璃基板作为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完成含有支撑物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后,对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进行减薄处理可得到厚度较薄以及变色均匀的电致变色器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直接以厚度较薄的基板进行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时,也即是说,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均为柔性基板,或者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均为厚度较薄的玻璃基板时,可以在基板远离电致变色功能层的一侧设置补强衬底,补强衬底与基板之间设置粘结剂层,以补强衬底为支撑,直接在厚度较薄的基板上完成含有支撑物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最后只需将补强衬底从基板上的补强衬底分离即可(例如,溶解去除补强衬底和基板之间的胶层),操作简便,且可以获得厚度较薄且变色均匀的电致变色器件。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壳体。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壳体包括前面描述的电致变色器件,由此,该壳体具有前面描述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总的来说,该壳体具有颜色均匀的外观,且该壳体不仅适用于平面设备,还适用于曲面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13,壳体1000还可以包括透明的壳体基板600,电致变色器件通过光学胶层400贴附在壳体基板600上。由此,可以获得具有颜色均匀外观的壳体。需要说明的是,两个基板均为曲面玻璃的电致变色器件,或者两个基板为不同材料的电致变色器件,或者两个基板均由柔性材料构成的电致变色器件,均可以通过光学胶层贴附在壳体基板上,形成具有颜色均匀外观的壳体。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电致变色器件中的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可以均由曲面玻璃构成,为了减薄壳体的厚度,可以将电致变色器件中的第一基板100或者第二基板200复用为壳体的基板,此时,电致变色器件中不设置光学胶层以及离型膜层。由此,该壳体不仅具有颜色均匀的外观,还具有较薄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的构成材料不同时,也即是说,第一基板100为曲面玻璃,第二基板200由柔性材料构成,或者第一基板100由柔性材料构成,第二基板200为曲面玻璃,也可以将由曲面玻璃构成的一个基板复用为壳体的基板,此时,电致变色器件中不设置光学胶层以及离型膜层。由此,该壳体不仅具有颜色均匀的外观,还具有较薄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13,当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均由柔性材料构成时,第二基板200”远离电致变色功能层300的一侧设置有光学胶层400,或者第一基板100”远离电致变色功能层300的一侧设置有光学胶层400(图中未示出该种情况),该电致变色器件通过光学胶层400贴附在壳体基板600上。由此,该壳体不仅具有颜色均匀的外观,还具有较薄的厚度。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壳体基板600可以为平面结构,还可以为曲面结构,由此,平面壳体以及曲面壳体均可以实现均匀变色,且还可以具有较薄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均由柔性材料构成时,或者由厚度较薄的玻璃构成时,在去除补强衬底后,可以将电致变色器件贴附到壳体基板上,进而获得厚度较薄且变色均匀的壳体。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壳体包括前面描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应做广义理解,即可以是壳体包括前面描述的电致变色器件,以及电致变色器件以外的结构,比如,壳体还包括壳体基板,电致变色器件设置在壳体基板上。或者,电致变色器件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可直接充当壳体基板,即此时的壳体由电致变色器件构成。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14,电子设备2000包括前面描述的壳体1000以及主板。由此,该电子设备具有前面描述的壳体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总的来说,该电子设备具有颜色均匀的外观,且该电子设备可以为平面设备,还可以为曲面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电子设备的主板上设置有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可以包括存储电路和处理电路,存储电路和处理电路可以为存储器,例如硬盘驱动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闪存或用于形成固态驱动器的其它电子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静态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等)等。由此,可以实现该电子设备的使用功能。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案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的,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
实施例1
首先,选取平面玻璃基板。随后,在第一玻璃基板上沉积第一电极层以及在第二玻璃基板上沉积第二电极层。随后,刻蚀玻璃基板和电极层的一部分,以形成凹凸结构,令凹陷部分保持连续,并去除位于凸起部分的玻璃基板表面的电极层,保留凹陷部分的电极层,凸起部分的玻璃构成支撑物,支撑物的厚度为0.1mm,横截面尺寸为0.15mm,支撑物呈阵列排布,相邻两个支撑物之间的间隔为3mm。随后,在第一玻璃基板边缘点框胶,并将第二玻璃基板和第一玻璃基板对盒封装,支撑物在两个基板之间支撑出容纳空间,封装时预留有灌装有机小分子电致变色材料的口。随后,将边缘的余料切割去除,通过真空灌装,在两个基板之间形成电致变色层,电致变色层填充在容纳空间中。随后封口,后续进行基板减薄、邦定柔性电路板(采用ACF邦定)的操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先对第一玻璃基板进行刻蚀形成凹凸结构,凸起部分构成支撑物,再在第一玻璃基板上沉积导电材料,并去除凸起部分的导电材料,以形成第一电极层。
实施例3
首先,选取平面玻璃基板。随后,在第一玻璃基板上沉积第一电极层以及在第二玻璃基板上沉积第二电极层。随后,在第一电极层上印刷光敏胶,形成柱形支撑物,支撑物的厚度为0.1mm,横截面尺寸为0.15mm,支撑物呈阵列排布,相邻两个支撑物之间的间隔为3mm。后续步骤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首先,选取平面玻璃基板。随后,在第一玻璃基板上沉积第一电极层以及在第二玻璃基板上沉积第二电极层。随后,在第一电极层上沉积一层聚苯乙烯膜层。随后,基于上述聚苯乙烯膜层利用构图工艺形成柱形支撑物,支撑物的厚度为0.1mm,横截面尺寸为0.15mm,支撑物呈阵列排布,相邻两个支撑物之间的间隔为3mm。后续步骤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电致变色器件由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一电极层、电致变色层、第二电极层、第二基板构成,电致变色层由有机小分子电致变色材料形成。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均由氧化铟锡形成,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均由3D玻璃形成。具体地,在玻璃基板上沉积ITO(氧化铟锡)层,然后通过黄光刻蚀,将ITO层刻蚀形成电极层。随后印刷银浆走线,以与外电路进行连接。在ITO层上形成阵列排布的固定结构,相邻两个固定结构之间的间隔为3mm,固定结构是由光固化胶形成的,支撑物通过固定结构固设在第一电极层上,并在两个电极层之间支撑出容纳空间,电致变色层填充上述容纳空间,支撑物为0.05mm的玻璃微珠。在第一基板边缘点框胶,并将第二基板和第一基板对盒封装,封装时预留有灌装电致变色材料的口。随后将边缘的余料切割去除,通过真空灌装,在两个基板之间形成电致变色层。随后封口,后续进行基板减薄、绑定柔性电路板(采用ACF绑定)的操作。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其余结构同实施例5,所不同的是,第一基板由3D玻璃形成,第二基板由PET形成,第二基板的厚度为0.05mm。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其余结构同实施例5,所不同的是,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均由PET形成,且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厚度均为0.05mm,第二基板远离第一基板的一侧依次设置有粘结剂层和补强衬底,且无基板减薄过程。
实施例8
电致变色器件由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一电极层、离子储存层、电解质层、电致变色层、第二电极层、第二基板构成,电致变色层由有机聚合物形成,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均由氧化铟锡形成,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均由3D玻璃形成。具体地,在玻璃基板上沉积ITO(氧化铟锡)层,然后通过黄光刻蚀,将ITO层刻蚀形成电极层。随后印刷银浆走线,以与外电路进行连接。在ITO层上形成阵列排布的固定结构,相邻两个固定结构之间的间隔为3mm,固定结构是由光固化胶形成的,支撑物通过固定结构固设在第一电极层上,支撑物为0.05mm的玻璃微珠,支撑物与固定结构的总厚度小于电致变色功能层的厚度。离子储存层和电解质层与支撑物接触,电致变色层覆盖支撑物。后续进行基板减薄、绑定柔性电路板(采用ACF绑定)的操作。
实施例9
本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其余结构同实施例8,所不同的是,第一基板由3D玻璃形成,第二基板由PET形成,第二基板的厚度为0.05mm。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其余结构同实施例8,所不同的是,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均由PET形成,且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厚度均为0.05mm,第二基板远离第一基板的一侧依次设置有粘结剂层和补强衬底,且无基板减薄过程。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并不能够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或是重要性的区别。具体而言:电致变色器件中,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仅用于区分两个基板,并不能够理解为对其设置位置、重要性或是材料、结构的限制。类似地,第一电极层以及第二电极层也仅仅用于区分两个电极层,为方便描述,令设置在第一基板上的电极层为第一电极层,设置在第二基板上的电极层为第二电极层。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35)

1.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以及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上均具有电极层,所述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支撑物,所述支撑物固设于所述第一基板或者所述第二基板具有所述电极层的一侧;
电致变色功能层,所述电致变色功能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以及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并与所述支撑物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分别独立地由曲面玻璃或柔性材料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光学胶层,所述光学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或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电致变色功能层的一侧;以及
离型膜层,所述离型膜层设置在所述光学胶层远离所述电致变色功能层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由柔性材料形成的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厚度分别独立地为0.05-0.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物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支撑出容纳空间,且所述电致变色功能层填充所述容纳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功能层包括多个依次层叠设置的亚层,所述支撑物的厚度小于所述电致变色功能层的厚度,且多个所述亚层中,流动性最强的所述亚层与所述支撑物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或所述第二基板具有所述电极层的一侧表面具有凹凸结构,所述支撑物是由所述凹凸结构中的凸起部分构成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支撑物的材料包括玻璃、硅以及聚合物的至少之一。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物为球形或柱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物的厚度为0.02-0.2mm。
11.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物的横截面尺寸为0.02-0.2mm。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物通过固定结构固设在所述第一基板或者所述第二基板具有所述电极层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为凹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为凸起。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环形、四边形或者不规则多边形。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至少包括两个限位柱,所述限位柱间隔设置,且同一个所述固定结构中彼此相邻的两个所述限位柱之间的距离,适于容纳并固定所述支撑物。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的厚度为5-10μm。
18.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呈阵列排布,相邻的两个所述固定结构之间的距离为0.5mm-1cm。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胶层,形成所述胶层的材料包括热固胶、热熔胶、光固化胶以及双组份胶的至少之一。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的横截面面积是所述支撑物的横截面面积的30-50%。
2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中的至少之一,在远离所述电致变色功能层的一侧,进一步包括:
补强衬底,所述补强衬底与所述基板之间具有粘结剂层。
22.一种制备电致变色器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上设置电极层,在所述第一基板或所述第二基板上形成固设的支撑物,所述电极层与所述支撑物设置在基板的同一侧;
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设置电致变色功能层,并令所述电致变色功能层与所述支撑物相接触。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分别独立地由曲面玻璃或柔性材料构成。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柔性材料形成的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厚度分别独立地为0.05-0.1mm。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基板或所述第二基板上形成所述支撑物包括:
刻蚀所述第一基板或所述第二基板,在所述第一基板或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表面上形成凹凸结构,所述凹凸结构中的凸起部分构成所述支撑物。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基板或所述第二基板上设置所述支撑物包括:
在所述基板上设置固定结构;
在设置有所述固定结构的所述基板上分散所述支撑物;
除去未被所述固定结构固定的所述支撑物。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为凹槽,在所述基板上设置所述固定结构包括:
利用构图工艺,对所述电极层和所述基板的至少之一进行刻蚀,以形成所述凹槽。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为凸起,在所述基板上设置所述固定结构是通过喷涂、丝网印刷、打印或刻蚀的方式实现的。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胶层,分散所述支撑物之后,进一步包括:
对所述固定结构进行固化处理,以便固定分布在所述固定结构上的所述支撑物。
30.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物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支撑出容纳空间,所述电致变色功能层填充所述容纳空间。
31.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功能层包括多个依次层叠设置的亚层,所述支撑物的厚度小于所述电致变色功能层的厚度,且多个所述亚层中,流动性最强的所述亚层与所述支撑物接触。
32.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至少之一,在远离所述电致变色功能层的一侧,进一步包括:补强衬底,所述补强衬底与所述基板之间具有粘结剂层,
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设置电致变色功能层之后,进一步包括:
去除所述粘结剂层,以将所述补强衬底和所述基板分离。
33.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1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透明壳体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均由柔性材料构成,所述电致变色器件通过所述光学胶层贴附在所述壳体基板上。
3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33或34所述的壳体以及主板,所述主板上设置有控制电路。
CN201910106667.2A 2019-02-02 2019-02-02 电致变色器件及制备方法、壳体、电子设备 Withdrawn CN1096137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06667.2A CN109613782A (zh) 2019-02-02 2019-02-02 电致变色器件及制备方法、壳体、电子设备
PCT/CN2020/072840 WO2020156254A1 (zh) 2019-02-02 2020-01-17 电致变色器件及制备方法、壳体、电子设备
EP20749428.7A EP3913428A4 (en) 2019-02-02 2020-01-17 ELECTROCHROMIC DEVICE AND ASSOCIATED MANUFACTURING METHOD, HOUSING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7/388,976 US20210356832A1 (en) 2019-02-02 2021-07-29 Electrochromic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Shel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06667.2A CN109613782A (zh) 2019-02-02 2019-02-02 电致变色器件及制备方法、壳体、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13782A true CN109613782A (zh) 2019-04-12

Family

ID=66018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06667.2A Withdrawn CN109613782A (zh) 2019-02-02 2019-02-02 电致变色器件及制备方法、壳体、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13782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56254A1 (zh) * 2019-02-02 2020-08-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器件及制备方法、壳体、电子设备
CN112379554A (zh) * 2020-11-13 2021-02-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器件、制备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WO2021043048A1 (zh) * 2019-09-06 2021-03-11 南通繁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变色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CN114089574A (zh) * 2021-10-27 2022-02-25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一种大面积一次灌装凝胶电致变色器件制备方法
CN115294875A (zh) * 2022-08-30 2022-11-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模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91677A1 (en) * 2007-10-05 2009-04-09 Jun Beom Cho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1467194A (zh) * 2006-06-15 2009-06-24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6450027A (zh) * 2016-10-31 2017-02-22 昆山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有机发光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03683A (zh) * 2017-09-26 2018-02-1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7850817A (zh) * 2015-07-10 2018-03-27 依视路国际公司 包括电致变色单元的眼科装置
CN108375857A (zh) * 2018-02-26 2018-08-07 江苏天贯碳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核壳自粘性微珠制备调光器件的方法
JP2018132718A (ja) * 2017-02-17 2018-08-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素子
CN109188818A (zh) * 2018-10-16 2019-01-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器件及制备方法、壳体、电子设备
CN209992786U (zh) * 2019-02-02 2020-01-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器件、壳体和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7194A (zh) * 2006-06-15 2009-06-24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090091677A1 (en) * 2007-10-05 2009-04-09 Jun Beom Cho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7850817A (zh) * 2015-07-10 2018-03-27 依视路国际公司 包括电致变色单元的眼科装置
CN106450027A (zh) * 2016-10-31 2017-02-22 昆山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有机发光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
JP2018132718A (ja) * 2017-02-17 2018-08-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素子
CN107703683A (zh) * 2017-09-26 2018-02-1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8375857A (zh) * 2018-02-26 2018-08-07 江苏天贯碳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核壳自粘性微珠制备调光器件的方法
CN109188818A (zh) * 2018-10-16 2019-01-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器件及制备方法、壳体、电子设备
CN209992786U (zh) * 2019-02-02 2020-01-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器件、壳体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56254A1 (zh) * 2019-02-02 2020-08-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器件及制备方法、壳体、电子设备
WO2021043048A1 (zh) * 2019-09-06 2021-03-11 南通繁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变色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EP4027191A4 (en) * 2019-09-06 2023-11-22 Nantong Fanhua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ELECTROCHROMIC GLASS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12379554A (zh) * 2020-11-13 2021-02-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器件、制备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14089574A (zh) * 2021-10-27 2022-02-25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一种大面积一次灌装凝胶电致变色器件制备方法
CN114089574B (zh) * 2021-10-27 2023-10-20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一种大面积一次灌装凝胶电致变色器件制备方法
CN115294875A (zh) * 2022-08-30 2022-11-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模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13782A (zh) 电致变色器件及制备方法、壳体、电子设备
US10942414B2 (en) Electronic ink display scree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1171306B2 (en) Package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OLED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EP2743753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JP4888631B2 (ja) 電気泳動表示シート、電気泳動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1681220B (zh) 触摸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US7656477B2 (en) Reflectiv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20060008626A1 (en) Adhesive film exhibiting anisotropic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JP2011103000A (ja) 可撓性電子回路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
CN110010794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8198952A (zh) 柔性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53704A (zh) 用于多曲面触控显示模组的内防爆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62963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US8840747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wist ball type electronic paper
WO2014190629A1 (zh) 电子纸模组、电子纸显示装置以及电子纸模组制作方法
US20210333911A1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10880526A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5556497B2 (ja) 表示媒体、表示媒体の作製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CN111224013B (zh) 显示面板封装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2737A (zh) 指纹识别传感器封装结构及封装方法
US11848408B2 (en) Drive circuit substrate, LED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403464A (zh)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CN204009945U (zh) 指纹识别传感器封装结构
US20170351363A1 (en) Conductive film,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touch panel comprising conductive film,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461372A (zh) 用于显示装置的盖窗和该盖窗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