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61100B - 具有旋转锁扣的fpc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旋转锁扣的fpc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61100B
CN101461100B CN2007800202020A CN200780020202A CN101461100B CN 101461100 B CN101461100 B CN 101461100B CN 2007800202020 A CN2007800202020 A CN 2007800202020A CN 200780020202 A CN200780020202 A CN 200780020202A CN 101461100 B CN101461100 B CN 1014611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uator
cable
housing
terminal
pos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2020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61100A (zh
Inventor
铃木照仁
平田秀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x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Molex LLC
Publication of CN1014611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11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611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11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9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92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ons to contact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5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88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acting manually by rotating or pivoting connector housing part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电缆连接器,其包括具有用于接收扁平电缆的末端的插入槽的壳体和布置在壳体内的用于连接到扁平电缆的导线的多个端子。致动器连接到壳体上,使致动器的姿势可在扁平电缆能够插入开口的第一位置和致动器压靠插入的导线使其与端子接触的第二位置之间变化。致动器在壳体的电缆插入端一侧连接到壳体上,当致动器的姿势沿扁平板状电缆的插入方向变化时,致动器被带到第二位置。从扁平电缆施加到位于第二位置上的致动器的力的着力点看去,致动器从第二位置沿插入方向的姿势变化运动的支点远于施加的力的作用点。

Description

具有旋转锁扣的FPC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连接器。传统地,电缆连接器例如FPC连接器,FFC连接器用于连接称为柔性印刷电路(FPC)或柔性扁平板状电缆(FFC)等的柔性扁平板状电缆(参见例如日本公开(Kokai)专利申请No.2001-57260)。
背景技术
图10为示出了常规的电缆连接器的主要部分的横截面视图。
如附图中所示,电缆连接器包括由绝缘材料例如合成树脂制成的壳体301,及由导电性材料例如金属制成并由壳体301支撑的第一端子302和第二端子303。在壳体30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由绝缘材料例如合成树脂制成的致动器304。致动器304可旋转地连接到壳体301并可在图中所示的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旋转。这样,扁平板状电缆305在致动器304位于打开位置时从壳体301的开口插入壳体301。一旦电缆305一直插入到开口的末端,致动器304通过操作者的手指或其它旋转到闭合位置。然后,致动器304的锁扣部306与壳体301的锁扣部(未示出)相接合,从而锁定致动器304。这样,致动器304从上按压电缆305,电缆305的下表面上裸露出的连接部与第一端子302和第二端子303接触,从而使它们相互导电。而且,致动器304的姿势被固定。
当实际上使用这种连接器时,操作者沿不希望的方向操作连接到电缆连接器的电缆305,例如,沿附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拉拔电缆305。即使在这种情形下,由于杠杆作用原理,致动器304的锁扣部306和壳体301的锁扣部不会分离;致动器304的锁扣部306和旋转中心307之间的距离大于拉力的施加点308和旋转中心307之间的距离。因此,可以避免由于对电缆305的操作而引起不想要地打开致动器304。
然而,在常规的电缆连接器中,通过致动器304的锁扣部306接合壳体301的锁扣部来固定致动器304的姿势。这使得致动器304和壳体301的结构变得复杂。而且,由于致动器304向壳体301的开口部分的入口端一侧旋转以将致动器304带到闭合位置,当这种结构应用到壳体301的开口部分沿垂直于基板的方向安装的直列式连接器时,其可操作性降低。
本发明针对一种消除上述缺陷的具有旋转锁扣件的改进的扁平电缆连接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常规的扁平电缆连接器的上述问题,并提供一种包括致动器的电缆连接器,所述致动器在壳体的电缆插入侧连接到壳体,使致动器的姿势可以变化,当致动器的姿势沿扁平板状电缆的插入方向改变时,致动器被带到电缆保持位置,而当致动器位于电缆支撑位置时,从其着力点看去,致动器的旋转运动的支点远于作用点,因此,该电缆连接器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简单的结构和良好的保持性能,并能够避免由于扁平板状电缆的操作引起的不需要的分离以确保扁平板状电缆的连接。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缆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具有扁平电缆插入其内的插入槽的壳体,装入壳体内并电连接到扁平板状电缆的导线(conductive wires)的端子,及连接到壳体上的致动器,该致动器的姿势可在扁平板状电缆能够插入的第一位置和致动器将插入的扁平板状电缆的导线和端子相互电连接的第二位置之间变化,其中致动器在壳体的电缆插入端一侧连接到壳体上,当致动器的姿势沿扁平板状电缆的插入方向改变时,并且当致动器被带到第二位置,而且,从扁平板状电缆施加到位于第二位置上的致动器的力的着力点看去,致动器从第二位置沿插入方向的姿势改变运动的支点远于力的作用点。
在本发明的电缆连接器的优选实施例中,着力点和支点之间的距离大于作用点和支点之间的距离。
在本发明的电缆连接器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具有支撑表面,所述致动器具有用于在支撑表面上滚动的滚动表面,该滚动表面包括姿势保持接触部和姿势保持接触限界点,该姿势保持接触部在致动器位于第二位置时与支撑表面接触,而所述姿势保持接触限界点位于姿势保持接触部的在扁平板状电缆一侧的末端,并作为支点。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滚动表面包括在扁平板状电缆一侧连接到姿势保持接触限界点的弯曲表面部,该弯曲表面部在致动器的姿势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变化时接触支撑表面,并在致动器位于第二位置时与支撑表面间隔开。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滚动表面还包括在扁平板状电缆一侧连接到姿势保持接触限界点的台阶式(stepped)平坦表面部,当致动器的姿势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变化时,该台阶式平坦表面部接触支撑表面,并且当致动器位于第二位置时,该台阶式平坦表面部与支撑表面间隔开,所述姿势保持接触限界点为台阶。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壳体具有支撑表面,致动器具有用于在支撑表面上滚动的滚动表面,所述支撑表面包括主支撑表面部,台阶式支撑表面部和台阶,所述主支撑表面部在致动器位于第二位置时与滚动表面接触,所述台阶式支撑表面部在致动器的姿势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变化时接触滚动表面,并在致动器位于第二位置时与滚动表面间隔开,所述台阶位于主支撑表面部和台阶式支撑表面部之间的交界处,其作为支点。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致动器具有按压部,该按压部在致动器位于第二姿势时将扁平板状电缆压靠在端子的接触部上,该按压部起到着力点的作用。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端子包括具有向壳体的电缆插入端延伸的支撑臂部的端子,致动器具有侧表面和端子收容槽,所述侧表面在致动器位于第二姿势时接触壳体的面向电缆插入端的表面,所述端子收容槽开设在所述侧表面上并收容支撑臂部,该端子收容槽在扁平板状电缆一侧上的开口端起到作用点的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电缆连接器包括具有扁平板状电缆插入其内的插入槽的壳体,装入壳体内并电连接到扁平板状电缆的导线的端子,及连接到壳体上的致动器,以使致动器的姿势可在扁平板状电缆能够插入的第一位置和致动器使插入的扁平板状电缆的导线与端子相互电连接的第二位置之间变化,其中壳体具有支撑表面,端子包括具有向壳体的电缆插入端延伸的支撑臂部的端子,致动器具有在致动器位于第二位置时将扁平板状电缆压靠在端子的接触部上的按压部,用于在支撑表面上滚动的滚动表面,在致动器位于第二位置时接触壳体的与电缆插入端相对的壳体表面的侧表面,及开设在侧表面上并收容支撑臂部的端子收容槽。所述滚动表面包括姿势保持接触部和姿势保持接触限界点。所述姿势保持接触部在致动器位于第二位置时接触支撑表面。所述姿势保持限界点位于姿势保持接触部的扁平板状电缆一侧。在致动器位于第二位置时从按压部看去,所述姿势保持限界点远于扁平板状电缆一侧的端子收容槽的开口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电缆连接器包括具有扁平板状电缆插入其内的插入槽的壳体,装入壳体内并电连接到扁平板状电缆的导线上的端子,及连接到壳体上的致动器,以使致动器的姿势可在扁平板状电缆能够插入的第一位置和致动器使插入的扁平板状电缆的导线和端子相互电连接的第二位置之间变化,其中壳体具有支撑表面,端子包括具有向壳体的电缆插入端延伸的支撑臂部的端子,致动器具有在致动器位于第二位置时将扁平板状电缆压靠端子的接触部的按压部,用于在支撑表面上滚动的滚动表面,在致动器位于第二位置时接触与壳体的电缆插入端相对的壳体表面的侧表面,及开设在侧表面上并收容支撑臂部的端子收容部。所述支撑表面包括主支撑表面部,台阶式支撑表面部和台阶。所述主支撑表面部在致动器位于第二位置上时接触滚动表面。所述台阶式支撑表面部在致动器的姿势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变化时接触滚动表面,并在致动器位于第二位置时与滚动表面间隔开。所述台阶位于主支撑表面部和台阶式支撑表面部之间的交界处。在致动器位于第二位置时从按压部看去,该台阶远于扁平板状电缆一侧的端子收容部的开口端。
根据本发明,电缆连接器包括姿势可变化地连接到壳体的插入端的致动器,以使当致动器的姿势沿扁平板状电缆的插入方向变化时,致动器能被带到电缆保持姿势,并且当致动器位于电缆保持姿势时,从着力点看去,致动器的旋转运动的支点远于作用点。因此,连接器能够获得较高的可操作性,简单的结构及高的电缆保持性能,并能够避免由于操作扁平板状电缆而引起的支撑扁平板式电缆的不想要的脱离,从而确保扁平板状电缆的可靠的连接。
附图说明
依照下面附图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缆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其中致动器打开;
图3A到图3C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三侧视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其中连接器的致动器闭合;
图5A到图5C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横截面视图,其中可改变姿势的致动器处于不同的位置上;
图6A和图6B为连接器的横截面视图,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致动器位于闭合位置上的情形;
图7A和图7B为解释施加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致动器的力的视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致动器的侧壁的横截面视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致动器的改进的侧壁的横截面视图;
图10为常规的电缆连接器的主要部分的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这些附图中,附图标记10表示连接器,作为实施例中的电缆连接器。连接器10安装在例如电路板等基板(未示出)上,并用于将称为柔性印刷电路的扁平板状电缆71连接到基板上。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10属于所谓的直列式连接器,其中连接器10在相对基板垂直的状态下安装,换言之,在插入扁平板状电缆71的电缆插入端朝上的状态下安装。该扁平板状电缆71为例如称为FPC,FFC等的扁平板状柔性电缆。但是,任何类型的电缆均可使用,只要其为扁平板状并具有导线(未示出)。
连接器10包括由绝缘材料例如合成树脂一体形成的用作连接器本体的壳体31,及由绝缘材料例如合成树脂一体形成的致动器11,该致动器11作为固定电缆的可移动件,其姿势可变化地连接到壳体31。换言之,致动器11布置在壳体31上,使致动器11的姿势可在作为第一位置的打开位置和作为第二位置的闭合位置之间变化。致动器11在壳体31的电缆插入端一侧(图3C中的上端侧)姿势可变化地连接到壳体31,并且当致动器11的姿势沿扁平板状电缆71的插入方向(图3C中向下)变化时,致动器11被带到闭合位置即电缆压紧位置。
壳体31包括大约矩形的扁平板状的第一部32,与第一部32相对的厚板状的第二部35,连接第一部32和第二部35的纵向末端侧的左、右侧部36,及在第一部32,第二部35和侧部36之间的插入槽33,该插入槽33为开口朝向壳体31的电缆插入端一侧的凹槽,以将扁平板状电缆71(未示出)的末端从上插入。扁平板状电缆从上向下插入。在第二部35内,多个收容并支撑金属端子的端子支撑槽38平行布置,这在下面会描述。此外,两侧部36的内侧上分别形成有用于支撑致动器11的平坦支撑表面37,侧部36内形成的凹槽内设有用于接合致动器11的接合凸起部17a的接合表面36c。
在本实施例中,端子包括第一端子41和第二端子51,端子支撑槽38包括收容并支撑第一端子41的第一端子支撑槽和收容并支撑第二端子51的第二端子支撑槽。优选地,第一端子41和第二端子51通过冲压金属板形成。第一端子支撑槽和第二端子支撑槽的数目为例如一共20个,以大约0.5mm的间距设置。上述端子接收槽的间距和数目可以适当地改变。同样地,第一端子支撑槽和第二端子支撑槽交替设置,以使其每一个彼此相邻。第一端子41和第二端子51没有必要装入所有的第一端子支撑槽和第二端子支撑槽内;根据扁平板状电缆71内导线的布置,第一端子41和第二端子51可以根据需要省略。
此外,如图1所示,裂缝状的钉(nail)收容槽36a形成在壳体31的侧部36内,并沿扁平板状电缆71的插入方向延伸,用作连接器附加装置的辅助固定件的金属钉21收容在钉收容槽36a内。优选地,每个钉21通过加工例如冲压或弯曲金属板形成,其具有板状本体22、本体22的侧边缘上形成的不平坦部22a、通过切割部分本体22形成的舌状接合片24和连接到本体22的底部的基板连接部23。
当钉21从壳体31下方插入钉收容槽36a时,不平坦部22a咬入钉收容部36a的内壁,接合片24与侧部36上形成的锁扣凹进部36b相接合。因此,钉21支撑在钉收容槽36a内。基板连接部23从侧部36的底部表面向下伸出。基板连接部23通过使用例如焊接等固定手段固定到基板的连接焊盘等的表面上。这实现了连接器10与基板的牢固连接,从而避免了连接器10从基板上脱离。
此外,致动器11为近似三角形的杆状件,其具有本体15,该本体15包括沿纵向方向延伸的三个侧面,即第一侧面15b,第二侧面15c和第三侧面15d。而且,致动器11包括设置成从本体15突出的操作部15a,本体15上形成的多个裂缝状的第一端子收容槽12,本体15的第一侧面15b和第三侧面15d之间交界处的顶部上形成的多个第二端子收容槽13和按压部14,及随后描述的第二端子收容槽16。第一端子收容槽12和第二端子收容槽13交替设置,将按压部14夹在它们中间。第二端子收容槽16也开设在第三表面15d上。
此外,本体15的两纵端上分别形成有侧壁17,每个侧壁17的底部表面用作滚动表面18。当致动器11的姿势从打开位置变化到闭合位置时,滚动表面18在壳体31的支撑表面37上滚动。接合突起部17a在每个侧壁17的表面上形成。当致动器11到达闭合位置时,每个接合突起部17a分别与壳体31的接合表面36c相接合,从而避免了致动器11姿势的进一步变化。
这里,每个第一端子41具有近似U形的侧面形状,其设有沿着将扁平板状电缆71插入/拔出插入槽33的方向,即沿着平行于插入/拔出方向的方向延伸的第一臂部43和第二臂部44,及连接第一臂部43和第二臂部44的连接部42。此外,用作连接部的尾部45沿与第二臂部44相对的方向并从第一臂部43和连接部42之间的连接点向下延伸。当第二臂部44被压配并支撑在第一端子支撑槽内时,每个第一端子41装入壳体31内。每个第二臂部44的末端越过壳体31的第二部35伸出,并进入致动器11的各个第一端子接收槽12内。然后,邻近每个第二臂部44的末端形成的轴接收槽44a与每个第一端子收容槽12内形成的轴(未示出)接合。
此外,第一臂部43用作连接件,其收容在壳体31的第一部32的面向壳体31的第二部35的表面上的每个端子收容槽34内,并电连接到插入插入槽33的扁平板状电缆71所包含的导线上。靠近每个第一臂部43的末端,接触部43a作为接触部形成,其朝着第二臂部44突出,并与上述导线接触。
此外,每个尾部45从壳体31的第一部32的底部表面向下伸出。通过使用例如焊接的固定措施将尾部45固定到基板的表面例如导电焊盘等,第一端子41电传导到与导电焊盘等连接的导电迹线上,并同时连接到基板上。
同时,每个第二端子51具有大约U形的侧面形状,并设有沿着平行于扁平板状电缆71的插入/拔出方向的方向延伸的第一臂部53和第二臂部54,及连接第一臂部53和第二臂部54的连接部52。此外,用作连接部的尾部55沿与第一臂部53相对的方向从第二臂部54和连接部52之间的连接点向下延伸。当第二臂部54被压配并支撑在第二端子支撑槽内时,每个第二端子51装入壳体31内。每个第二臂部54的末端54a用作支撑臂部,其从壳体31的第二部35的上面伸出,并进入致动器11的用作端子收容槽的各个第二端子接收槽16内。当致动器11位于打开位置时,顶部54a上形成的接合凹槽54b与每个第二端子收容槽16的开口端16a相接合。
此外,第一臂部53用作接触件,其收容在壳体31的各个端子收容槽34内,并电连接到从插入槽33插入的扁平板状电缆71所包含的导线上。靠近每个第一臂部53的末端,接触部53a作为触头部形成,其朝着第二臂部54伸出,并与导线接触。
此外,每个尾部55从壳体31的第二部35的底部表面向下伸出。通过使用例如焊接等固定措施将尾部55固定到基板的表面例如导电焊盘等,第二端子51电传导到与导电焊盘等连接的导电迹线,并同时连接到基板上。从上方看去,第一端子41的尾部45和第二端子51的尾部55成Z字形设置。
如图2中所示,当致动器11位于打开位置时,操作部15a位于上方,第二侧面15c几乎水平,第一侧面15b倾斜到近似垂直,第一侧面15b和第三侧面15d之间的交界处的顶部面向下。因此,致动器11的按压部14和壳体31的第一部32之间的间隔较宽,从收容在第一部32的端子收容槽34内的各个第一端子41的第一臂部43延伸的接触部43a和从每个第二端子51的第一臂部53延伸的接触部53a与所述按压部14之间的间隔具有足够的宽度。因此,从插入槽33插入的板状电缆71的末端一直插入末端,没有受到接触部43a,53a和按压部14的接触压力或仅受到较小的接触压力。这样,实现了基本ZIF(零插入力)结构。
下面,描述将扁平板状电缆71连接到连接器10上的操作。
图5A到图5C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致动器的姿势变化的横截面视图。图6A和图6B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致动器位于闭合位置的情形的横截面视图。图5A到图5C为沿图3A和图3B中的箭头A-A的横截面视图。图6A为沿图3A和图3B中的箭头B-B的横截面视图。图6B为沿图3A和图3B中的箭头A-A的横截面视图。
这里,通过使用焊接等将第一端子41的尾部45和第二端子51的尾部55连接到在基板的表面上形成的导电焊盘上,并通过使用焊接将尾部21的基板连接部23连接到在基板的表面上形成的导电焊盘上,由此将连接器10垂直安装在基板上。
此外,在扁平板状连接器71中,多个例如15个金属薄片状的导线以预定的间距,例如,以大约0.5mm的间距平行设置在具有电绝缘特性的绝缘层上。导线的上表面包覆有其它绝缘层。在将要插入连接器10的插入槽33的扁平板状电缆71的末端处,导线的上表面在沿预定长度的区域内裸露出。在图5A到5C所示的实施例中,导线在扁平板状电缆71的右侧上裸露出。
当将扁平板状电缆71连接到连接器10上时,扁平板状电缆71纵向方向上的末端(图5A到图5C中的下端)首先插入壳体31的插入槽33内。同时,如图2和图5A所示,致动器11预先被带到打开位置。当致动器11位于打开位置时,本体15的第二侧面15c几乎水平。同样地,每个第二端子51的顶部54a的末端进入第三侧面15d上开设的各个第二端子收容槽16内,每个顶部54a上形成的接合凹槽54b与每个第二端子收容槽16的开口端16a相接合。
然后,操作者朝着壳体31的插入槽33的末端(图5A到图5C中向下)移动扁平板状电缆71的纵向末端。因此,扁平板状电缆71的纵向末端能够插入所述插入槽33。扁平板状电缆71可被移动,使导线的裸露表面面向端子收容槽34。
然后,将扁平板状电缆71的末端插入并使其在致动器11和收容在端子收容槽34内的第一端子41的第一臂部43及第二端子51的第一臂部53之间穿过。同时,如图5A所示,第一侧面15b和第三侧面15d之间的交界处的顶部面向下,按压部14和接触部43a,53a之间的间距较宽,所以扁平板状电缆71能够一直插入到底,而没有或仅有微小的接触压力施加。然后,一旦扁平板状电缆71的末端接触设置在插入槽33内的定位件33a,扁平板状电缆71在纵向方向上的姿势就被确定,从而完成扁平板状电缆71的插入。
接着,操作者使用他/她的手指等操作致动器11的操作部15a,以改变打开位置上的致动器11沿扁平板状电缆71的插入方向上的姿势,换言之,其姿势从图5A到图5C中向下变化。然后,向下移动操作部15a,使第二侧面15c倾斜。同时,按压部14向上移动,并靠近壳体31的第一部32,从而将扁平板状电缆71压靠接触部43a和53a。图5B示出了第二侧面15c相对水平面的角度为大约15度的情形。在该情形下,接合凹槽54b仍然与第二端子收容槽16的开口端16a相咬合。
接着,当致动器11的姿势进一步变化时,操作部15a进一步向下移动,同时第二侧面15c进一步倾斜。按压部14进一步向上移动,并更靠近壳体31的第一部32,从而将扁平板状电缆71压靠接触部43a和53a。图5C示出了第二侧面15c相对水平面的角度为大约30度的情形。在该情形下,接合凹槽54b从第二端子收容槽16的开口端16a脱离,每个顶部54a的末端进一步进入各个第二端子收容槽16内,开口端16a与顶部54a的在扁平板状电缆71一侧上的侧面接触。
然后,一旦致动器11位于闭合位置时,扁平板状电缆71到连接器10的连接就完成了,如图6B所示,第二侧面15c相对水平面的角度为大约45度。当致动器11位于闭合位置时,由于按压部14靠近壳体31的第一部32,扁平板状电缆71受按压部14的挤压而靠在接触部43a和53a上。因此,扁平板状电缆71的表面上露出的导线与接触部43a和53a接触,以形成电连接部。因此,导线电连接到第一端子41和第二端子51,并通过基板表面上的连接焊盘电传导到基板的导电迹线上,尾部45和55与该基板连接。第一臂部43和53具有一定弹性特性并通过被扁平板状电缆71压靠而弹性变形。因此,导线和连接部43a和53a之间的连接能够很好地保持。
同样地,如图6B所示,第三侧面15d接触第二部35的上表面,扁平板状电缆71一侧的第二端子收容槽16的内表面和开口端16a接触扁平板状电缆71一侧的顶部54a的侧面。此外,如图6A所示,侧壁17的滚动表面18的平坦表面部18a接触壳体31的支撑表面37。滚动表面18包括弯曲表面部18b和平坦表面部18a。当致动器11的姿势从打开位置变化到闭合位置时,该弯曲表面部18b在壳体31的支撑表面37上滚动。当致动器11位于闭合位置时,该平坦表面部18a作为姿势保持接触部,其接触支撑表面37。当致动器11位于闭合位置时,弯曲表面部18b与支撑表面37间隔开,平坦表面部18a接触支撑表面37。此外,附图标记18c表示平坦表面部18a和弯曲表面部18b之间的交界处的姿势保持接触限界点,当通过操作连接到连接器10的扁平板状电缆71而施加力到致动器11上时,该限界点作为旋转运动的支点。
在本实施例中,平坦表面部18a的长度减小,弯曲表面部18b的长度增加。因此,姿势保持接触部限界点18c沿远离扁平板状电缆71的方向(图6A中向左)移动。因此,扁平板状电缆71与按压部14的接触点和姿势保持接触限界点18c之间的距离大于开口端16a与顶部54a的接触点与姿势保持限界点18c之间的距离。这表示从着力点看去,致动器11的旋转运动的支点远于作用点。因此,即使由于对连接到连接器10上的扁平板状电缆71进行操作而将力施加到致动器11上,致动器11也不会旋转,扁平板状电缆71不会从连接器10移除。
下面,描述由于对扁平板状电缆71的操作而有力施加到致动器11。
图7A和图7B为说明力施加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致动器的视图。图7A和图7B为分别与图6A和图6B相对应的示意性剖视图。
当移动安装有连接器10(扁平板状电缆71的一端插入其内)的基板时,或当移动扁平板状电缆71的另一端时,扁平板状电缆71有时被推进并弯曲,如图7B中的箭头C所示。在这种情形下,附图中逆时针的力矩,即引起致动器11沿扁平板状电缆71的插入方向进一步改变姿势的力矩就形成了,致动器11可从壳体31脱离。因此,扁平板状电缆71可从连接器10脱离。但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姿势保持接触点18c沿远离扁平板状电缆71的方向移动,致动器11不会绕逆时针方向旋转,也不会从壳体31脱离。因此,扁平板状电缆71不会从连接器10脱离。
换言之,姿势保持接触限界点18c通常位于图7A中的Z1处。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减小平坦表面部18a的长度并增加弯曲表面部18b的长度,使该姿势保持接触限界点18c远离扁平板状电缆71移动。因此,姿势保持接触限界点18c位于姿势Z2处。而且,当逆时针力矩施加到位于闭合位置的致动器11时,姿势保持限界点18c作为旋转运动的支点。
如图7B中所示,当沿穿过第二端子51的横截面看去时,通过拉拔并弯曲扁平板状电缆71所产生的力施加到按压部14。换言之,扁平板状电缆71与按压部14的接触点X作为着力点。此外,与图7A中的点Z2相对应的点Z作为致动器11的旋转运动的支点。而且,用于避免致动器11的旋转运动的第二端子51的顶部54a接收来自与顶部54a接触的开口端16a的力。这表示开口端16a与顶部54a的接触点Y作为作用点,通过拉拔并弯曲扁平板状电缆71所产生的力在该作用点施加到顶部54a。
由于拉拔并弯曲扁平板状电缆71而施加到作为着力点的点X上的力的方向分量由从点X开始的箭头表示,作为作用点的点Y上产生的力的方向分量由从点Y开始的箭头表示。由于点X和点Z之间的距离大于点Y和点Z之间的距离,施加到作为作用点的点Y上的力倾斜向下。换言之,力作用在该方向上以向下按压致动器11。这样,即使由于拉拔并弯曲扁平板状电缆71而施加到点X上的力较大,致动器11也不会从壳体31上移除。
另一方面,当姿势保持接触点18c位于Z1处时,作为旋转运动的支点的点Z位于图7B中的更靠右侧,点X和点Y之间的一姿势上。在该情形下,施加到作为作用点的点Y上的力倾斜向上,其沿该方向向上推进致动器11。因此,由于拉拔并弯曲扁平板状电缆71而施加到点X上的力,致动器11能够容易地从壳体31上移除。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在连接器10内,致动器11在电缆插入端一侧连接到壳体31上,当致动器11的姿势在扁平板状电缆71的插入方向上变化时,致动器11位于闭合姿势。此外,当致动器11的姿势从闭合位置沿插入方向进一步变化时,从通过扁平板状电缆71施加到位于闭合位置的致动器11上的力的着力点看去,运动的支点远于力的作用点。换言之,着力点和支点之间的距离大于作用点和支点之间的距离。
因此,施加到作用点的力倾斜向下。换言之,力沿该方向作用以沿插入方向按压致动器11。因此,即使由于拉拔并弯曲扁平板状电缆71而施加到着力点上的力较大,致动器11也不会从壳体31上移除,从而确保扁平板状电缆71的连接。
致动器11设有按压部14,该按压部14将扁平板状电缆71压靠第一端子41的接触部43a和第二端子51的接触部53a,当致动器11位于闭合位置时,该按压部14作为着力点。此外,每个第二端子51设有向壳体31的电缆插入端延伸的第二臂部54的顶部54a。致动器11设有与壳体31的表面接触的第三侧面15d,和开设在第三侧面15d上并收容顶部54a的第二端子收容槽16。当致动器11位于闭合位置时,该第三侧面15d面向电缆插入端。每个第二端子收容槽16在扁平板状电缆71一侧上的开口端16a用作作用点。此外,壳体31设有支撑表面37,致动器11设有在支撑表面37上滚动的滚动表面18,每个滚动表面18包括平坦表面部18a和姿势保持接触限界点18c。该平坦表面部18a在致动器11位于闭合位置时与支撑表面37接触,所述姿势保持接触限界点18c位于平坦表面部18a的扁平板状电缆71一侧上,其用作前述的支点。
因此,这能够确保致动器11在离开闭合位置进一步改变姿势时不会从壳体31上脱离,从而使连接器10具有高的可操作性,简单的结构及高的电缆固定性能,并能避免由于对扁平板状电缆71的操作而引起的不想要的脱离。
而且,滚动表面18包括在扁平板状电缆71一侧连接到姿势保持接触限界点18c上的弯曲表面部18b。当致动器11的姿势从打开位置变化到闭合位置时,弯曲表面部18b与每个支撑表面37接触,并且当致动器11位于闭合位置时,弯曲表面部18b与支撑表面37间隔开。这样,通过增加弯曲表面部18b的长度,姿势保持表面限界点18c能够沿远离扁平板状电缆71的方向移动。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对于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元件相同结构的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描述。同样,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元件相同的操作和作用也省略。
图8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致动器的侧壁的剖视图,及图9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致动器的改进的侧壁的剖视图。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侧壁17的滚动表面18是台阶式平坦表面部18d,该台阶式平坦表面部18d位于平坦表面部18a和弯曲表面部18b之间并从平坦表面部18a凹陷。台阶18e为平坦表面部18a和台阶式平坦表面部18d之间的交界,其成为姿势保持接触点,并当由于拉拔并弯曲扁平板状电缆71而施加力到致动器11上时,台阶18e作为致动器11的旋转运动的支点。平坦表面部18a的长度减小,台阶式平坦表面部18d的长度增加,因此上述姿势保持接触限界点沿远离扁平板状电缆71的方向移动(图8中向左)。因此,扁平板状电缆71和按压部14的接触点与姿势保持接触限界点之间的距离大于开口端16a和顶部54a的接触点与姿势保持接触限界点之间的距离。
因此,如前面第一实施例中所述,从着力点看去,致动器11的旋转运动的支点远于作用点,因此,即使由于对连接到致动器11上的扁平板状电缆71进行操作而施加力到致动器11上,致动器11也不会旋转,因而扁平板状电缆71不会从连接器10脱离。
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由于设有形成平坦表面部18a和台阶式平坦表面部18d之间的交界的台阶18e,当操作者通过使用他/她的手指等进行操作,将致动器11的姿势从打开位置变化到闭合位置时,致动器11的台阶18e向上运动。因此,当台阶18e向上运动时,操作者可感觉到“喀哒声”(其作为致动器11位于闭合位置的信号),并停止操作致动器11。因此,操作者不需要特别小心。
图9示出了图8中所示例子的改进。在图9中的例子中,支撑表面37包括支撑滚动表面18的主支撑表面部37a和从主支撑表面部37a凹陷的台阶式支撑表面部37b。平坦表面部18a上与台阶37c(即主支撑表面部37a和台阶式支撑表面部37b之间的交界)相交的点为姿势支撑接触限界点。当通过操作扁平板状电缆71而施加力时,平坦表面部18a上的这个点作为致动器11的旋转运动的支点。注意到,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平坦表面部18a长,而弯曲表面部18b短。
通过减小主支撑表面部37a的长度并增加台阶式支撑表面部37b的长度,姿势支撑接触限界点沿远离扁平板状电缆71的方向(图9中向左)移动。因此,扁平板状电缆71和按压部14的接触点与姿势保持限界点之间的距离大于开口端16a和顶部54a的接触点与姿势保持接触限界点之间的距离。
同第一实施例类似,由于从着力点看去,致动器11的旋转运动的支点远于作用点,即使通过对连接到连接器10的扁平板状电缆71进行操作而施加力到致动器11上,致动器11也不会旋转,扁平板状电缆71也不会脱离连接器10。
注意到,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由于设有形成主支撑表面部37a和台阶式支撑表面部37b之间的交界的台阶37c,当操作者通过使用他/她的手指等进行操作而将致动器11的姿势从打开位置变化到闭合位置时,致动器11在台阶37c上运动。因此,当致动器11在台阶37c上运动时,操作者可感觉到“喀哒声”,以此作为致动器11位于闭合位置的信号,并停止操作致动器11。因此,使用者不需要特别小心。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可在本发明的中心思想内作多种变化,这些变化都不能从本发明的范围内排除。

Claims (10)

1.一种电缆连接器,其包括:
一壳体,所述壳体包括支撑表面和用于接收扁平电缆的末端的插入槽;
多个端子,所述多个端子的每个端子被布置在壳体内,用于连接到扁平电缆的导线;和
一致动器,所述致动器被连接到壳体上,使致动器的姿势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变化,在所述第一位置上,扁平电缆能够插入开口内,而在所述第二位置上,致动器按压所插入的扁平电缆的导线使其与所述端子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在壳体的电缆插入端一侧连接到壳体上,并且当致动器的姿势在扁平板状电缆的插入方向上变化时,所述致动器被带到第二位置;所述致动器具有用于在支撑表面上滚动的滚动表面;以及
从扁平电缆施加到处于第二位置的致动器上的力的着力点看去,所述致动器从第二位置沿插入方向的进一步姿势变化运动的支点远于所述力的作用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着力点和所述支点之间的距离大于作用点与支点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动表面包括在致动器处于第二位置时与所述支撑表面接触的姿势保持接触部,和位于姿势保持接触部在扁平电缆一侧的末端的姿势保持接触限界点,所述姿势保持接触限界点作为支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动表面还包括在所述扁平板状电缆一侧连接到姿势保持接触限界点的弯曲表面部;及
所述弯曲表面部在致动器的姿势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变化时接触所述支撑表面,并在致动器位于第二位置时与支撑表面间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动表面还包括在所述扁平电缆一侧连接到姿势保持接触限界点的台阶式平坦表面部;
所述台阶式平坦表面部在致动器的姿势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变化时接触所述支撑表面,并在致动器处于第二位置时与支撑表面间隔开;及
所述姿势保持接触点为一台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表面包括主支撑表面部,台阶式支撑表面部和台阶,所述主支撑表面部在致动器处于第二位置时接触滚动表面,所述台阶式支撑表面部在致动器的姿势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变化时接触滚动表面,并在致动器处于第二位置时与滚动表面间隔开,所述台阶位于主支撑表面部和台阶式支撑表面部之间的交界处,其作为支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致动器还具有按压部,在致动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按压部按压扁平电缆使其靠着所述端子的接触部;及
该按压部作为着力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每个端子包括具有向壳体的电缆插入端延伸的支撑臂部的端子,
所述致动器还具有侧表面和端子收容槽,所述侧表面在致动器处于第二位置时接触面向壳体的电缆插入端的壳体表面,所述端子收容槽开设在所述侧表面上并收容所述支撑臂部;及
所述端子收容槽在所述扁平电缆一侧的开口端作为作用点。
9.一种电缆连接器,其包括:
一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支撑表面和接收扁平电缆的插入端的插入槽;
多个端子,多个端子的每个端子被装入壳体内,用于连接到扁平电缆的导线上;以及
一致动器,所述致动器被安装在壳体上,使致动器的姿势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变化,在所述第一位置上,扁平电缆能够被插入,而在所述第二位置上,致动器使所述扁平电缆的导线和所述端子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
每个端子包括向所述壳体的所述扁平电缆插入端延伸的支撑臂部;
所述致动器包括按压部,滚动表面,侧表面和端子收容槽,所述按压部在致动器处于第二位置时将扁平电缆压靠所述端子,所述滚动表面用于在支撑表面上滚动,所述侧表面在所述致动器处于第二位置时接触所述壳体的面向壳体的电缆插入端的表面,所述端子收容槽开设在侧表面上并收容所述端子的支撑臂部;
所述滚动表面包括姿势保持接触部和姿势保持接触限界点,所述姿势保持接触部在所述致动器处于第二位置时与支撑表面接触,所述姿势保持接触限界点位于姿势保持接触部的扁平电缆一侧上;及
在致动器处于第二位置时从所述按压部看去,所述姿势保持限界点远于扁平板状电缆一侧的端子收容槽的开口端。
10.一种电缆连接器,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支撑表面和扁平板状电缆插入其内的插入槽;
端子,所述端子的每个端子被装入壳体内并电连接到扁平板状电缆的导线上;
致动器,所述致动器被连接到壳体上,以使致动器的姿势可在扁平板状电缆能够插入的第一位置和致动器使插入的扁平板状电缆的导线和端子相互电连接的第二位置之间变化,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包括具有向壳体的电缆插入端延伸的支撑臂部的端子;
所述致动器包括按压部,滚动表面,侧表面和端子收容槽,所述按压部在致动器处于第二位置时将扁平板状电缆压靠在端子的接触部上,所述滚动表面用于在支撑表面上滚动,所述侧表面在致动器处于第二位置时接触面向壳体的电缆插入端的壳体表面,所述端子收容槽开设在所述侧表面上并收容所述支撑臂部;
所述支撑表面包括主支撑表面部,台阶式支撑表面部和台阶,所述主支撑表面部在致动器处于第二位置上时接触所述滚动表面,所述台阶式支撑表面部在致动器的姿势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变化时接触滚动表面,并在致动器处于第二位置时与滚动表面间隔开,所述台阶位于主支撑表面部和台阶式支撑表面部之间的交界处;及
在致动器处于第二位置时从按压部看去,该台阶远于扁平板状电缆一侧的端子收容部的开口端。
CN2007800202020A 2006-04-14 2007-04-16 具有旋转锁扣的fpc连接器 Active CN1014611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11960/2006 2006-04-14
JP2006111960A JP4722756B2 (ja) 2006-04-14 2006-04-14 ケーブル接続用コネクタ
PCT/US2007/009226 WO2007130260A1 (en) 2006-04-14 2007-04-16 Fpc connector with rotating latch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61100A CN101461100A (zh) 2009-06-17
CN101461100B true CN101461100B (zh) 2011-07-20

Family

ID=38463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202020A Active CN101461100B (zh) 2006-04-14 2007-04-16 具有旋转锁扣的fpc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950952B2 (zh)
JP (1) JP4722756B2 (zh)
KR (1) KR20090007429A (zh)
CN (1) CN101461100B (zh)
WO (1) WO20071302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68791B1 (ja) * 2009-12-16 2010-10-27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938113B2 (ja) * 2010-06-29 2012-05-2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TW201324975A (zh) * 2011-12-13 2013-06-16 Aces Electronic Co Ltd 電連接器
DE102012210921A1 (de) * 2012-06-27 2014-01-23 Robert Bosch Gmbh Kontaktelement zum Verbinden mit einer Leiterplatte, Kontaktsystem und Verfahren
KR101337219B1 (ko) * 2012-09-19 2013-12-05 (주)우주일렉트로닉스 커넥터
KR20170104877A (ko) 2016-03-08 2017-09-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
US10847934B2 (en) 2016-09-22 2020-11-2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Electrical connectors for flat circuits
JP2022122144A (ja) * 2021-02-09 2022-08-22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0306A (zh) * 1998-06-19 2000-01-05 莫列斯公司 扁平线路的电子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18859A (en) * 1987-03-16 1988-01-12 Molex Incorporated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nector for flexible flat cable
JP3172385B2 (ja) * 1995-01-17 2001-06-04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3716641B2 (ja) * 1998-10-06 2005-11-1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構造
JP2001167829A (ja) * 2000-11-15 2001-06-22 Hirose Electric Co Ltd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US7044773B2 (en) * 2002-08-01 2006-05-16 Ddk Ltd. Connector
JP2004079337A (ja) * 2002-08-19 2004-03-11 Iriso Denshi Kogyo Kk コネクタ
JP3823900B2 (ja) * 2002-08-28 2006-09-20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Fpc用コネクタ
KR100588087B1 (ko) * 2004-04-21 2006-06-12 성경정밀(주) 필름 와이어 잠금 커넥터
JP4098290B2 (ja) * 2004-08-31 2008-06-11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Ffc用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0306A (zh) * 1998-06-19 2000-01-05 莫列斯公司 扁平线路的电子连接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0-113930A 2000.04.21
JP特开2005-135679A 2005.05.26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305550A1 (en) 2009-12-10
JP2007287420A (ja) 2007-11-01
KR20090007429A (ko) 2009-01-16
JP4722756B2 (ja) 2011-07-13
US7950952B2 (en) 2011-05-31
WO2007130260A1 (en) 2007-11-15
CN101461100A (zh) 2009-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61100B (zh) 具有旋转锁扣的fpc连接器
JP3075707B2 (ja) プリント配線板用コネクタ
KR100826744B1 (ko) 안정적으로 동작가능한 액추에이터를 구비한 커넥터
CN100593883C (zh) 电连接器
CN100444468C (zh) 连接器
CN101971429B (zh) 电缆连接器
JP3124505U (ja) Fpc用電気コネクタ
US2005025573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flat cable
KR101647349B1 (ko) 커넥터
JP2003151662A (ja) Fpc用コネクタ
JP4541428B2 (ja)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EP2003739A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05017630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KR101302844B1 (ko) 커넥터
CN101490907B (zh) 电缆连接器
JP5108053B2 (ja)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US20140162492A1 (en) Connector, connector assembly, and cable for use in the connector assembly
KR101216024B1 (ko) 록킹 부재를 구비한 플랫 케이블 접속용 커넥터
JP3064232B2 (ja)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4398914B2 (ja)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KR101142084B1 (ko) 록킹 구조를 갖는 플랫 케이블 접속용 커넥터
WO2009017699A1 (en) Cable connector
JP2002246089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H07220829A (ja)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2004179094A (ja) 挿入基板の電気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