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21595A - 组合秤 - Google Patents

组合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21595A
CN101421595A CNA2007800133980A CN200780013398A CN101421595A CN 101421595 A CN101421595 A CN 101421595A CN A2007800133980 A CNA2007800133980 A CN A2007800133980A CN 200780013398 A CN200780013398 A CN 200780013398A CN 101421595 A CN101421595 A CN 1014215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bination
hopper
measured
discharge
dischar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1339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21595B (zh
Inventor
川西胜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11191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03046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1421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215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215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215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19/00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 G01G19/387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for combinatorial weighing, i.e. selecting a combination of articles whose total weight or number is closest to a desired value
    • G01G19/393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for combinatorial weighing, i.e. selecting a combination of articles whose total weight or number is closest to a desired value using two or more weighing uni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pply Of Fluid Materials To The Packaging Location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 Sorting Of Articles (AREA)
  • Chutes (AREA)
  • Filling Or Emptying Of Bunkers, Hoppers, And Tan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组合秤具备:使从计量料斗(4)向内侧方向排出的被测量物体集合排出的内侧斜槽(6a)、使从计量料斗(4)向外侧方向排出的被测量物体集合排出的多个外侧斜槽(6b、6c)、在内侧斜槽(6a)的排出口设置的集合料斗(7a)、在外侧斜槽(6b、6c)的排出口设置的集合料斗(7b、7c)、移送从集合料斗(7a、7b、7c)排出的被测量物体,使其从下部排出口排出的下部斜槽(8)、以及使每次进行组合处理选择为合适组合的计量料斗(4)的排出方向在内侧方向与外侧方向交替切换着,将被测量物体排出,与其相应从集合料斗(7a)和集合料斗(7b、7c)交替排出被测量物体的控制部(20)。

Description

组合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计量过的被测量物体投入包装机等的组合秤。
背景技术
用组合秤计量得到规定的重量的洗涤剂和糕点等被测量物体,通常利用包装机装袋。进行这样的被测量物体的计量的第1已有技术例的组合秤的大概结构示于图12。
图12所示的组合秤利用控制部30控制组合秤的总体动作,同时进行组合运算。该组合秤在配设于装置中央的中心基体(body)5的上部,设置利用振动使外部供给装置提供的被测量物体形成辐射状地分散的圆锥状分散进料器1。在分散进料器1的周围,设置利用振动将来自分散进料器1的被测量物体送入用于各供给料斗3的线性进料器2。在线性进料器2的下方分别对应设置多个配置为圆形的供给料斗3、计量料斗4。供给料斗3接收线性进料器2送来的被测量物体,其下方配置的计量料斗4空出时,打开闸门将被测量物体投入计量料斗4。计量料斗4上安装测压元件等重量传感器41,利用该重量传感器41测量计量料斗4内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利用控制部30的组合运算从多个计量料斗4中求应该排出的料斗的组合,从与该组合符合的计量料斗4向集合斜槽6上排出被测量物体。集合斜槽6设置于计量料斗4的下方。从计量料斗4排出的被测量物体通过集合斜槽6上滑落,从集合斜槽6下部的排出口排出,被送出到未图示的包装机中。包装机一边制造例如包装袋一边将组合秤排出的被测量物体充填于该袋中进行包装。
在这里,为了谋求提高规定的时间内的生产量(从组合秤向包装机排出被测量物体的总排出次数),有必要缩短排出周期。为此,向来使计量料斗的数目增加一定的数目,使其从所谓“一班制”动作的结构变成“两班轮班制(double shift)”动作的结构,这样可以使排出周期相应缩短为“一班制(single shift)”动作周期的一半。“一班制”动作的结构的情况下,例如将计量料斗4的总数定为10,选择为组合的计量料斗4的个数定为4个,一个计量周期的时间内进行一次组合运算,同时计量料斗4进行一次排出动作,而且进行一次从集合料斗7向包装机排出的动作。在“两班轮班制”动作的结构的情况下,为了得到与上述“一班制”动作的结构的情况相同的计量精度,将计量料斗增加4个,总个数定为14个,选择到组合中的计量料斗4的个数采用4个即可。然后,每一个计量周期的一半时间进行一次组合运算,同时从该组合运算选择的组合的计量料斗4排出被测量物体,在这种情况下,在一个计量周期的时间内,进行两次组合运算,同时计量料斗4进行两次排出动作,因此能够高速排出,谋求提高生产量。
但是,在图12所示的组合秤中,即使是形成能够进行“两班轮班制”动作的结构,从计量料斗4排出,通过集合斜槽6滑落的被测量物体的被测量物体的速度也不快。因此,在集合斜槽6上被选择为前面的组合的计量料斗4排出的被测量物体与被选择为其在后的组合的计量料斗4排出的被测量物体之间的间隔不够充分,或甚至混在一起,有时候高速排出难以实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考虑了设置两个集合斜槽的图13所示的结构。
图13(a)是表示第2已有技术例的组合秤从侧方观察到的部分剖面的大概示意图,图13(b)是表示该组合秤的集合斜槽(内侧斜槽和外侧斜槽)以及计量料斗从上方观察的大概示意图。该组合秤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结构中配设下部斜槽,形成能够将被测量物体发送到具有一个投入口的包装机中的结构。
在该组合秤中,配设内侧斜槽6g以及外侧斜槽6h两者作为集合斜槽,同时各计量料斗4设置两个闸门(未图示),形成能够有选择地将被测量物体向其下方的内侧斜槽6g和外侧斜槽6h排出的结构。而且在内侧斜槽6g的下部排出口6ge上配设将被测量物体暂时加以保持然后排出的集合料斗7g,在外侧斜槽6h的下部排出口6he上配设将被测量物体暂时加以保持然后排出的集合料斗7h。而且在两个集合料斗7g、7h的下方配设将从各集合料斗7g、7h排出的被测量物体投入包装机的一个投入口用的一个下部斜槽8。利用控制部31控制整个组合秤的动作,同时进行组合运算。该组合秤具有能够实施“两班轮班制”动作的结构,形成能够依序从选择到组合中的计量料斗4交替向内侧斜槽6g和外侧斜槽6h排出被测量物体,同时从集合料斗7g和集合料斗7h交替排出被测量物体到下部斜槽8的结构。借助于此,在一个计量周期的时间内从下部斜槽8的排出口8a两次排出被测量物体,能够进行高速排出动作,同时在一个计量周期内从计量料斗4只分别向内侧斜槽6g和外侧斜槽6h分别排出被测量物体一次,在各斜槽上先排出的被测量物体与后排出的被测量物体能够保持间隔。
而且在采用不设置下部斜槽8的结构的情况下,组合秤的下方配置两台包装机或具有两个被测量物体的投入口的双体式包装机,各集合料斗7g、7h排出的被测量物体被投入各包装机投入口。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两班轮班制”动作在一个计量周期的时间内将被测量物体分别各一次排出到包装机的两个投入口。也就是说,在一个计量周期的时间内进行总计两次的被测量物体的排出,不管有无下部斜槽8都一样,能够谋求提高规定时间内的生产量。
又,专利文献2公开了能够以更高的速度进行组合排出动作的组合秤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中,计量料斗的下方配置有漏斗状的内侧斜槽,在该内侧斜槽的周边配置左右分割的外侧斜槽。而且记载了在这3个斜槽的各自的下部的排出口上设置中间料斗,再在这3个中间料斗的下方配设3个向第1下部斜槽排出被测量物体的第1定时料斗和3个向第2下部斜槽排出被测量物体的第2定时料斗,形成能够从第1和第2下部斜槽向两台包装机或双体型的包装机提供被测量物体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求从右侧组的计量料斗中向右边的外侧斜槽排出的组合,同时求从左侧组的计量料斗中向左边的外侧斜槽排出的组合,再求从剩下的计量料斗中向内侧斜槽排出的组合,从选择到这3个组合中的计量料斗同时排出被测量物体,利用3个斜槽的各自的排出口上设置的中间斜槽暂时加以保持。3个中间料斗各保持被测量物体,交替向3个第1定时料斗和3个第2定时料斗排出被测量物体,形成3个第1定时料斗分别依序向第1下部斜槽排出被测量物体,3个第2定时料斗分别依序向第2下部斜槽排出被测量物体的结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7—12532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公平8—13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图13的结构中,配设集合料斗7g、7h的内侧和外侧的各斜槽6g、6h的排出口6ge、6he偏离计量料斗4排列设置的圆形的中心配置,因此,因计量料斗4的配置场所的不同,从计量料斗4到向各斜槽6g、6h排出的被测量物体的各排出口6ge、6he(集合料斗7g、7h)的被测量物体移送距离以及斜槽的倾斜也大不相同,在各斜槽6g、6h中通过斜槽上移送到达排出口6ge、6he(集合料斗7g、7h)的被测量物体的到达时刻的偏差大,在集合斜槽6g、6h上的被测量物体的移送时间变长。特别是对于外侧斜槽6h,从离集合料斗7h远的计量料斗4(例如图13(a)中配置于右侧的计量料斗4)向外侧斜槽6h排出的被测量物体迂回内侧斜槽6g的周围被移送通过配设的外侧斜槽6h上到达集合料斗7h,因此,到达该集合料斗7h的时刻与靠近集合料斗7h的计量料斗4(例如图13(a)中配置于左侧的计量料斗4)排出的被测量物体到达集合料斗7h的时刻相比要晚。因此,从多个计量料斗4同时向外侧斜槽6h排出的被测量物体最初到达集合料斗7h的时刻到最后到达的时刻之间有很长的时间。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也因被测量物体膨松(膨松密度小)等被测量物体的性状不同,如果不降低运行速度,则先排出到外侧斜槽6h上的被测量物体与接着排出的被测量物体的间隔不够大,或会混在一起,所以不能够高速运行。因此,为了使远离集合料斗7h的计量料斗4内的被测量物体不向外侧斜槽6h排出,不将远离集合料斗7h的计量料斗4(一部分特定的计量料斗)选入向外侧斜槽6h排出被测量物体的组合中,不使用该计量料斗4的计量值地进行组合运算的情况下,向外侧斜槽6h排出的被测量物体的组合计算精度(组合重量值的计量精度)变差。
又,由于外侧斜槽6h配设得使从内侧斜槽6g的靠近集合料斗7g一侧的计量料斗4向外侧斜槽6h排出的被测量物体必须迂回内侧斜槽6g的外侧周围向集合料斗7h移送,外侧斜槽和内侧斜槽构成的集合斜槽的结构复杂化了。
又,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述的结构中,内侧斜槽和左右外侧斜槽上设置的3个中间料斗各自必须将被测量物体有选择地向第1定时料斗和第2定时料斗的两个方向排出,因此中间料斗的排出用的闸门的结构变得复杂。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存在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集合斜槽的结构比较简单,能够不导致组合计量精度劣化,与被测量物体的性状几乎无关地缩短在集合斜槽上移送被测量物体的时间,高速运行(高速动作)的组合秤。又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用简单的结构向两个包装机投入口排出被测量物体的组合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种组合秤,具备:排列设置为圆状,形成能够分别将所提供的被测量物体有选择地向所述排列设置的形状即圆的内侧和外侧两个方向排出的结构的多个组合用料斗、配设于所述组合用料斗的下方,使从所述组合用料斗向内侧方向排出的被测量物体集合,使其从下部排出口排出的内侧斜槽、配设于所述组合用料斗的下方,同时包围所述内侧斜槽周围排列配置,使从各所述组合用料斗向外侧方向排出的被测量物体集合,使其从下部排出口排出的多个外侧斜槽、在所述内侧斜槽以及全部所述外侧斜槽的上方配置的所述组合用料斗的组合、并所提供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的合计值即组合重量值为对于目标重量值的允许范围内的值的所述组合用料斗的组合,求出所述组合用料斗的组合构成的第1排出组合和第2排出组合的组合运算装置、以及使对属于所述第1排出组合的所述组合用料斗将被测量物体向内侧方向排出,以此将被测量物体向所述内侧斜槽上排出,同时使属于所述第2排出组合的所述组合用料斗将被测量物体向外侧方向排出,以此将被测量物体向所述外侧斜槽上排出的控制装置。
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外侧斜槽包围着内侧斜槽的周围排列配置多个,因此结构比较简单,能够与组合用料斗的配置场所无关地使从组合用料斗到向各外侧斜槽排出的被测量物体在各外侧斜槽上的移送距离缩短为大致相同的距离,能够几乎与被测量物体的性状无关地在短时间内将从组合用料斗向各外侧斜槽排出的全部被测量物体从各外部斜槽的排出口排出。从而,集合斜槽(内侧斜槽和外侧斜槽)的结构可以做得比较简单,能够不导致计量精度的劣化,几乎与被测量物体的性状无关地缩短在集合斜槽上被测量物体的移动时间,实现高速运行。
又,第2种组合秤是在第1种组合秤中,所述组合运算装置形成如下所述的结构,即能够根据提供给所述组合用料斗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进行组合运算,以此求出一个所述组合重量值为相对于目标重量值的允许范围内的值的所述组合用料斗的组合,将其决定为合适组合的组合处理,反复进行所述组合处理,在反复进行所述组合处理时连续的n次、即规定的复数次的所述组合处理中,在后进行的所述组合处理根据提供给不属于在其之前的所述组合处理决定的合适组合的所述组合用料斗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进行组合运算,将通过反复进行的所述组合处理依序求出的所述合适组合交替决定为所述第1排出组合和所述第2排出组合的结构;所述控制装置形成如下所述的结构,即能够相应于利用所述组合运算装置交替决定的所述第1排出组合和所述第2排出组合,交替将被测量物体排出到属于所述第1排出组合的所述组合用料斗和属于所述第2排出组合的所述组合用料斗,形成能够将从所述内侧斜槽的所述排出口排出的被测量物体和从所述多个外侧斜槽各自的所述排出口排出的被测量物体投入同一包装机投入口的结构。
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在一个动作周期的时间(例如一个计量周期的时间)进行n次组合处理,能够n次向一个包装机投入口排出被测量物体,能够谋求提高规定的时间内的生产量,又,由于对依序决定的每一排出组合,组合用料斗内的被测量物体交替向内侧斜槽和外侧斜槽排出,因此在一个动作周期的时间内从组合用料斗只向内侧斜槽和外侧斜槽分别排出被测量物体n/2次,在各斜槽上先排出的被测量物体和后排出的被测量物体之间能够保持间隔。在n=2的情况下,是所谓“两班轮班制(doubleshift)”的结构,在n=3的情况下,是所谓“三班轮班制”的结构。
又,第3种组合秤是在第1种组合秤中,即所述组合运算装置形成如下所述的结构,即能够根据提供给所述组合用料斗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进行组合运算,以此求出一个所述组合重量值为相对于目标重量值的允许范围内的值的所述组合用料斗的组合,将其决定为合适组合的组合处理,反复进行所述组合处理,在反复进行所述组合处理时连续的n次(规定的复数次)的所述组合处理中,在后进行的所述组合处理根据提供给不属于在其之前的所述组合处理决定的合适组合的所述组合用料斗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进行组合运算,将通过反复进行的所述组合处理依序求出的所述合适组合交替决定为所述第1排出组合和所述第2排出组合的结构;所述控制装置形成如下所述的结构,即能够相应于利用所述组合运算装置交替决定的所述第1排出组合和所述第2排出组合,交替将被测量物体排出到属于所述第1排出组合的所述组合用料斗和属于所述第2排出组合的所述组合用料斗的结构;形成能够将从所述内侧斜槽的所述排出口排出的被测量物体投入第1包装机投入口,将所述多个外侧斜槽的各所述排出口排出的被测量物体投入第2包装机投入口的结构。
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在一个动作周期的时间(例如一个计量周期的时间)进行n次组合处理,能够向两个包装机投入口分别排出被测量物体n/2次(总计排出n次),能够谋求提高规定的时间内的生产量,又,由于对依序决定的每一排出组合,组合用料斗内的被测量物体交替向内侧斜槽和外侧斜槽排出,因此在一个动作周期的时间内从组合用料斗只向内侧斜槽和外侧斜槽分别排出被测量物体n/2次,在各斜槽上先排出的被测量物体和后排出的被测量物体之间能够保持间隔。在n=2的情况下,是所谓“两班轮班制”的结构,在n=3的情况下,是所谓“三班轮班制”的结构。
又,第4种组合秤是在第1种组合秤中,所述组合运算装置形成如下所述进行组合处理的结构,即能够根据提供给所述组合用料斗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进行组合运算,求出两组利用所述组合运算求出的各所述组合重量值为相对于目标重量值的允许范围内的值,而且分别不包含同一所述组合用料斗的所述组合用料斗的组合,将这两组组合中的一组决定为所述第1排出组合,同时将另一组决定为第2排出组合;所述控制装置形成如下所述的结构,即能够同时将被测量物体排出到属于所述第1排出组合的所述组合用料斗和属于所述第2排出组合的所述组合用料斗的结构;形成能够将所述内侧斜槽的所述排出口排出的被测量物体投入第1包装机投入口,将所述多个外侧斜槽的各自的所述排出口排出的被测量物体投入第2包装机投入口的结构。
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利用一次组合处理求两个排出组合,两个排出组合的被测量物体同时排出,因此能够谋求提高规定的时间内的生产量,又,由两组排出组合中的一个排出组合将被测量物体排出到内侧斜槽,另一排出组合将被测量物体排出到外侧斜槽,因此在各斜槽上先排出的被测量物体和后排出的被测量物体之间能够保持间隔。又由于同时决定两个排出组合,在求两组排出组合时进行的组合运算中能够使用多个组合用料斗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能够谋求提高作为排出的被测量物体总体的组合计量精度。
又,第5种组合秤是在第4种组合秤中,所述组合运算装置形成如下所述的结构,即在反复进行所述组合处理时连续的k次(其中k为规定的复数)所述组合处理中,从后面开始进行的所述组合处理根据提供给不属于其以前的所述组合处理决定的第1和第2排出组合的所述组合用料斗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进行组合运算。
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在一个动作周期的时间(例如一个计量周期的时间)进行k次组合处理,将被测量物体从内侧斜槽和外侧斜槽各排出k次,能够容易地应对高速运行的两台包装机或双体型包装机。例如k为2、3等值。
又,第6种组合秤是在第1种组合秤中,在所述内侧斜槽的排出口,设置暂时保持从该排出口排出的被测量物体然后排出的第1集合料斗,同时在所述多个外侧斜槽的各排出口,设置暂时保持从该排出口排出的被测量物体然后排出的多个第2集合料斗;所述控制装置形成也能够控制所述第1集合料斗和所述多个第2集合料斗,以对保持从所述组合用料斗排出的被测量物体的所述第1集合料斗排出被测量物体,同时对保持从所述组合用料斗排出的被测量物体的所述多个第2集合料斗同时排出被测量物体的结构。
如果采用这种结构,通过设置第1和第2集合料斗,将被测量物体集中排出,包装该被测量物体的包装机容易实施包装动作。
又,第7种组合秤是在第6种组合秤中,所述组合运算装置形成能够求所述第2排出组合,使属于所述第2排出组合的所述组合用料斗排出的被测量物体至少排出到两个所述外侧斜槽。
如果采用这种结构,第2排出组合作为至少两个外侧斜槽的各上方配设的组合用料斗,换句话说,作为包含分别对应于至少两个外侧斜槽的组合料斗的组合求出,该排出组合的被测量物体至少一定向两个集合料斗分散然后集中,因此可以将第2集合料斗的尺寸(容积)做得小。
又,第8种组合秤是在第6种组合秤中,所述组合运算装置形成如下所述的结构,即能够根据提供给所述组合用料斗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进行组合运算,以此求出一个所述组合重量值为相对于目标重量值的允许范围内的值的所述组合用料斗的组合,将其决定为合适组合的组合处理,反复进行所述组合处理,在反复进行所述组合处理时连续的n次(n为规定的复数次)所述组合处理中,在后进行的所述组合处理根据提供给不属于在其之前的所述组合处理决定的合适组合的所述组合用料斗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进行组合运算,将通过反复进行的所述组合处理依序求出的所述合适组合交替决定为所述第1排出组合和所述第2排出组合的结构;所述控制装置形成如下所述的结构,即能够相应于利用所述组合运算装置交替决定的所述第1排出组合和所述第2排出组合,交替将被测量物体排出到属于所述第1排出组合的所述组合用料斗和属于所述第2排出组合的所述组合用料斗,同时对所述第1集合料斗和所述多个第2集合料斗交替排出被测量物体;形成能够将从所述所述第1集合料斗排出的被测量物体和从所述多个第2集合料斗分别排出的被测量物体投入同一包装机投入口的结构。
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能够得到与第1种组合秤相同的效果。而且由于设置第1和第2集合料斗,将被测量物体集中排出,因此包装该被测量物体的包装机容易实施包装动作。
又,第9种组合秤是在第6种组合秤中,所述组合运算装置形成如下所述的结构,即能够根据提供给所述组合用料斗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进行组合运算,以此求出一个所述组合重量值为相对于目标重量值的允许范围内的值的所述组合用料斗的组合,将其决定为合适组合的组合处理,反复进行所述组合处理,在反复进行所述组合处理时连续的n次(n为即规定的复数次)所述组合处理中,在后进行的所述组合处理根据提供给不属于在其之前的所述组合处理决定的合适组合的所述组合用料斗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进行组合运算,将通过反复进行的所述组合处理依序求出的所述合适组合交替决定为所述第1排出组合和所述第2排出组合的结构;所述控制装置形成如下所述的结构,即能够相应于利用所述组合运算装置交替决定的所述第1排出组合和所述第2排出组合,交替将被测量物体排出到属于所述第1排出组合的所述组合用料斗和属于所述第2排出组合的所述组合用料斗,同时对所述第1集合料斗和所述多个第2集合料斗交替排出被测量物体的结构;形成能够将从所述第1集合料斗排出的被测量物体投入第1包装机投入口,将从所述多个第2集合料斗分别排出的被测量物体投入第2包装机投入口的结构。
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能够得到与第3种组合秤相同的效果。而且由于设置第1和第2集合料斗,将被测量物体集中排出,因此包装该被测量物体的包装机容易实施包装动作。又,由于形成能够将从所述第1集合料斗排出的被测量物体投入第1包装机投入口,将从所述多个第2集合料斗分别排出的被测量物体投入第2包装机投入口的结构,第1集合料斗和多个第2集合料斗只要形成能够向分别决定的一个方向排出被测量物体的结构即可,各排出用的闸门结构简单。
又,第10种组合秤是在第6种组合秤中,所述组合运算装置形成如下所述进行组合处理的结构,即能够根据提供给所述组合用料斗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进行组合运算,求出两组利用所述组合运算求出的各所述组合重量值为相对于目标重量值的允许范围内的值,而且分别不包含同一所述组合用料斗的所述组合用料斗的组合,将这两组组合中的一组决定为所述第1排出组合,同时将另一组决定为第2排出组合;所述控制装置形成如下所述的结构,即能够同时将被测量物体排出到属于所述第1排出组合的所述组合用料斗和属于所述第2排出组合的所述组合用料斗,同时能够对所述第1集合料斗和所述多个第2集合料斗同时排出被测量物体的结构,形成能够将从所述所述第1集合料斗排出的被测量物体投入第1包装机投入口,将从所述多个第2集合料斗分别排出的被测量物体投入第2包装机投入口的结构。
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能够得到与第4种组合秤相同的效果。而且由于设置第1和第2集合料斗,将被测量物体集中排出,因此包装该被测量物体的包装机容易实施包装动作。又,由于形成能够将从第1集合料斗排出的被测量物体投入第1包装机投入口,将从多个第2集合料斗分别排出的被测量物体投入第2包装机投入口的结构,第1集合料斗和多个第2集合料斗只要形成能够向分别决定的一个方向排出被测量物体的结构即可,各排出用的闸门结构简单。
又,第11种组合秤是在第10种组合秤中,所述组合运算装置形成如下所述的结构,即在反复进行所述组合处理时连续的k次(k为规定的复数)所述组合处理中,从后面开始进行的所述组合处理根据提供给不属于其以前的所述组合处理决定的第1和第2排出组合的所述组合用料斗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进行组合运算。
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能够在一个动作周期的时间(例如一个计量周期的时间)进行k次组合处理,将被测量物体从第1集合料斗和第2集合料斗各排出k次,能够容易地应对高速运行的两台包装机或双体型包装机。例如k为2、3等值。
又,第12种组合秤是4或第10种组合秤中,具有如下所述的结构,即所述组合运算装置进行的所述组合处理包含:根据提供给所述组合用料斗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进行组合运算,以将所述组合重量值为相对于目标重量值的允许范围内的值的所述组合用料斗的组合全部求出,将其分别作为合适组合,各所述合适组合各形成2组,而且求形成所述组合的所述合适组合中不包含同一所述组合用料斗的合适组合对的第1处理、以及对各所述合适组合对,计算所述合适组合对中包含的各所述合适组合的组合重量值与目标重量值之差的绝对值的合计值,选择一个所述差的绝对值的合计值最小的所述合适组合对,将该选择的所述合适组合对中包含的两组所述合适组合中的任一组决定为所述第1排出组合,同时将另一组决定为所述第2排出组合的第2处理。
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选择各合适组合的组合重量值与目标重量值之差的绝对值的合计值最小的合适组合对,将该合适组合对中包含的两组所述合适组合分别决定为排出组合,因此能够谋求提高作为属于各排出组合的组合用料斗排出的被测量物体总体的组合计量精度。
又,第13种组合秤是在第4或10种组合秤中,具有如下所述的结构,即所述组合运算装置进行的所述组合处理包含:根据提供给所述组合用料斗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进行组合运算,以将所述组合重量值为相对于目标重量值的允许范围内的值的所述组合用料斗的组合全部求出,将其分别作为允许组合,从全部所述允许组合中以各所述组合重量值与目标重量值之差的绝对值小的所述允许组合为优先,选择m个(m为规定的复数个)所述允许组合,将这些中的各个分别作为第1合适组合,对各所述第1合适组合,从除了属于所述第1合适组合的所述组合用料斗外的所述组合用料斗的组合构成的所述允许组合中,选择一个所述组合重量值与目标重量值之差的绝对值最小的所述允许组合作为第2合适组合,求出m个分别对应的所述第1合适组合与第2合适组合构成的合适组合对的第1处理、以及对各所述合适组合对,计算所述第1和第2各合适组合的组合重量值与目标重量值之差的绝对值的合计值,选择一个所述差的绝对值的合计值最小的所述合适组合对,将该选择的所述合适组合对中包含的所述第1和第2合适组合中的任一组合决定为所述第1排出组合,同时将另一组合决定为所述第2排出组合的第2处理。
如果采用这种结构,选择第1和第2各合适组合的组合重量值与目标重量值之差的绝对值的合计值最小的合适组合对,将该合适组合对中包含的两组所述合适组合分别决定为排出组合,因此能够谋求提高作为属于各排出组合的组合用料斗排出的被测量物体总体的组合计量精度。
又,第14种组合秤是在第4或第10种组合秤中,具有如下所述的结构,即所述组合运算装置进行的所述组合处理,根据提供给所述组合用料斗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进行组合运算,以将所述组合重量值为相对于目标重量值的允许范围内的值的所述组合用料斗的组合全部求出,将其分别作为允许组合,从全部所述允许组合中,选择一个各所述组合重量值与目标重量值之差的绝对值最小的所述允许组合作为第1合适组合,从除了属于所述第1合适组合的所述组合用料斗外的所述组合用料斗的组合构成的所述允许组合中,选择一个所述组合重量值与目标重量值之差的绝对值最小的所述允许组合作为第2合适组合,将所述第1和第2合适组合中的任一组合决定为所述第1排出组合,同时将另一组合决定为所述第2排出组合。
如果采用这种结构,从全部允许组合中选择一个组合重量值与目标重量值之差的绝对值最小的允许组合作为第1合适组合,从除了属于第1合适组合的组合用料斗外的组合用料斗的组合构成的所述允许组合中,选择一个组合重量值与目标重量值之差的绝对值最小的允许组合作为第2合适组合,将这两组合适组合分别决定为排出组合,因此能够谋求提高作为属于各排出组合的组合用料斗排出的被测量物体总体的组合计量精度。
又,在上述组合秤中,也可以所述组合用料斗具备在所述组合用料斗的排列设置方向上并排配置的两个计量室,是能够对提供给各所述计量室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进行计量,对每一所述计量室,能够将被测量物体有选择地向所述内侧方向和所述外侧方向排出的计量料斗;所述组合运算装置形成求所述计量室的组合构成,以将使所提供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的合计值为相对于目标重量值的允许范围内的值的所述第1和第2排出组合为所述计量室的组合。
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组合用料斗具备具有两个计量室的计量料斗,因此能够抑制组合用料斗排列设置的圆形的直径的增大,而且能够谋求增加使用于组合运算的重量值的个数,提高组合计量精度。
又,上述组合秤中,也可以对应于各所述组合用料斗,在所述组合用料斗的上方配设对所提供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进行计量的多个计量料斗,所述组合用料斗是具备两个收容室,能够对各所述收容室提供所述计量料斗计量的被测量物体,对每一所述收容室有选择地向所述内侧方向和所述外侧方向排出被测量物体的存储料斗;所述计量料斗形成能够有选择地向对应的所述存储料斗的两个所述收容室排出被测量物体的结构;所述组合运算装置形成求所述收容室的组合构成,以将使所提供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的合计值为相对于目标重量值的允许范围内的值的所述第1和第2排出组合为所述收容室的组合。
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组合用料斗具备具有两个计量室的存储料斗,因此能够抑制组合用料斗排列设置的圆形的直径的增大,而且能够谋求增加使用于组合运算的重量值的个数,提高组合计量精度。
又,在上述组合秤中,也可以形成如下所述的结构,即所述组合用料斗配设为上侧两列和下侧一列,所述上侧的两列所述组合用料斗,是对分别提供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进行计量的计量料斗,所述下侧的一列所述组合用料斗,是分别与两个所述计量料斗对应设置,被提供所述计量料斗计量的被测量物体的存储料斗;形成所述上侧的两列中内侧的列的所述计量料斗向所述内侧方向排出的被测量物体向所述内侧斜槽排出,向所述外侧方向排出的被测量物体向对应的所述存储料斗排出;所述上侧的两列中外侧的列的所述计量料斗向所述内侧方向排出的被测量物体向对应的所述存储料斗排出,向所述外侧方向排出的被测量物体向所述外侧斜槽排出的结构。
如果采用这种结构,由于组合用料斗具备上侧两列计量料斗和下侧一列存储料斗,因此能够抑制组合用料斗排列设置的圆形的直径的增大,而且能够谋求增加使用于组合运算的重量值的个数,提高组合计量精度。
本发明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在组合秤中,集合斜槽的结构比较简单,能够不导致组合计量精度的劣化地,几乎与被测量物体的性状无关地缩短在集合下侧上移送被测量物体的时间,实现高速运行的效果。而且有使用简单的结构能够向两个包装机的投入口排出被测量物体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从参照附图对下述理想的实施形态进行的详细说明中能够清楚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第1结构例的组合秤从侧面观察时的部分剖面的大概示意图,图1(b)是该组合秤的集合斜槽、计量料斗从上方观察时的大概示意图。
图2是形成使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组合秤实施两班轮班制动作的结构的情况下的时序图。
图3是形成使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组合秤实施三班轮班制动作的结构的情况下的时序图。
图4(a)是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第2结构例的组合秤从侧面观察时的部份剖面的大概示意图,图4(b)是该组合秤的集合斜槽和计量料斗从上方观察时的大概示意图。
图5(a)是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组合秤从侧方观察时的部分剖面的大概示意图,图5(b)是该组合秤的集合斜槽、计量料斗从上方观察时的大概示意图,图5(c)是该组合秤的两个下部斜槽从上方观察时的大概示意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组合秤的第1组合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组合秤的动作例的时序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组合秤的第2动作例的时序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组合秤的第2组合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0(a)是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组合秤中不设置集合料斗的一个结构例的从侧面观察时的部份剖面的大概示意图,图10(b)是该组合秤的两个下部斜槽以及管道从上方观察的大概示意图。
图11(a)~(d)分别是本发明实施形态1、2的组合秤中使用的料斗的另一例子从上方观察的大概示意图。
图12是表示第1已有技术例的组合秤从侧方观察的部分剖面的大概示意图。
图13(a)是表示第2已有技术例的组合秤从侧方观察的部分剖面的大概示意图,图13(b)是表示该组合秤的集合斜槽以及计量料斗从上方观察的大概示意图。
符号说明
1     分散进料器
2     线性进料器
3     供给料斗
4     计量料斗
5     中心基体
6a    内侧斜槽
6b、6c、6d、6e、6f    外侧斜槽
7a、7b、7c、7d、7e、7f    集合料斗
8、8L、8R    下部斜槽
20     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理想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实施形态1
第1结构例
图1(a)是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第1结构例的组合秤从侧面观察时的部分剖面的大概示意图,图1(b)是该组合秤的集合斜槽(内侧斜槽和两个外侧斜槽)、以及计量料斗从上方观察时的大概示意图。
该组合秤如图1(a)所示,在装置的中央利用例如4支脚(未图示)支持着配置中心基体(body)5,在其上部设置利用振动使从外部供给装置提供的被测量物体辐射状分散的圆锥形的分散进料器1。在分散进料器1的周围,设置利用振动将从分散料斗器1送来的被测量物体送入各供给料斗3用的多个线性进料器2。各线性进料器2的下方分别对应设置供给料斗3、计量料斗4,多个供给料斗3以及计量料斗4分别在中心基体5的周围配置为圆状。分散进料器1、线性进料器2、供给料斗3、以及计量料斗4被安装于中心基体5上,中心基体5内容纳这些构件的驱动单元(分散进料器1和线性进料器2的振动装置、供给料斗3和计量料斗4的闸门开闭装置等)。又,各计量料斗4上安装对计量料斗4内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进行测定的测压元件等重量传感器41,重量传感器41也与驱动单元一起被容纳于中心基体5内。各重量传感器41得到的计量值被输出到控制部20。
排列设置为圆形的计量料斗4的下方,配设大致为反圆台形状的内侧斜槽6a,同时在内侧斜槽6a的周围,配设上部开口为同心圆形状而且被分割为二部分的外侧斜槽6b、6c。从而,两个外侧斜槽6b、6c围着内侧斜槽6a的上部的开口部周围排列配设。
各计量料斗4采用设置闸门以便能够将被测量物体有选择地排出到其下方的内侧斜槽6a或外侧斜槽6b、6c的结构。图1(a)中的圆21内示意表示出接近计量料斗4的实物的形状和闸门。在各计量料斗4设置将被测量物体排出到内侧斜槽6a用的闸门(以下称为“内侧闸门”)22和将被测量物体排出到外侧斜槽6b或6c用的闸门(以下称为“外侧闸门”)23。因此图1(b)所示的计量料斗4的一方的一侧的底面部份相当于内侧闸门22,另一方的一侧的底面部份相当于外侧闸门23。
在这里,配置于外侧斜槽6b的上方的计量料斗4的B组是与外侧斜槽6b对应的组,该B组的计量料斗4能够有选择地将被测量物体排出到内侧斜槽6a和外侧斜槽6b。同样,配置于外侧斜槽6c的上方的计量料斗4的C组是与外侧斜槽6b对应的组,该C组的计量料斗4能够有选择地将被测量物体排出到内侧斜槽6a和外侧斜槽6c。
在各斜槽6a、6b、6c的各下部排出口6ae、6be、6ce上配设集合料斗7a、7b、7c。又在3个集合料斗7a、7b、7c下方配设一个下部斜槽8。下部斜槽8移送从集合料斗7a、7b、7c排出的被测量物体,使其从下部的排出口8a排出。
在该组合秤的下部斜槽8的下方,配置未图示的一台具有一个投入口的包装机(例如立式枕形包装机),从下部斜槽8的排出口8a排出的被测量物体被投入包装机的投入口。由包装机分别一边装袋一边对其充填组合秤排出的被测量物体进行包装。这样,在本实施形态中,形成从全部集合料斗7a、7b、7c排出的被测量物体被投入同一包装机投入口的结构。
控制部20包含控制装置和组合运算装置,对整个组合秤的动作进行控制,同时进行决定应该排出被测量物体的计量料斗4的组合(排出组合)的组合处理。在组合处理中,根据计量料斗4计量值(重量传感器41测出的计量料斗4内的被测量物体的计量值)进行组合运算,求一个作为计量值的合计值的组合重量值为对于目标重量值的允许范围(规定的重量范围)内的值的计量料斗4的组合,将其决定为合适组合。作为计量值的合计值的组合重量值为对于目标重量值的允许范围内的值的组合存在多个的情况下,将例如计量值的合计最接近目标重量值的组合(如果存在与目标重量值一致的组合,则将该组合)、即计量值的合计值与目标重量值之差的绝对值为最小的组合决定为合适组合。本实施形态1的情况下,合适组合就是排出组合。还有,在组合秤中,预先决定了目标重量值和相对于该目标重量值的允许范围。允许范围将例如目标重量值定为下限,将比目标重量值大的值定为上限。例如将目标重量值定为400g,允许范围其下限值定为目标重量值即400g,其上限值定为比目标重量值大的420g。又,允许范围有时候也将比目标重量值小的值定为下限值,不决定上限值(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认为上限值是无限大)。
下面首先对具有以上所述构成的组合秤的动作进行大概说明。
从外部供给装置提供给分散进料器1的被测量物体从分散进料器1通过线性进料器2提供给各供给料斗3,从各供给料斗3向各计量料斗4投入被测量物体。投入各计量料斗4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利用各重量传感器41测定,其计量值被发送到控制部20。然后,进行所述组合处理,决定合适组合。然后,从选择到合适组合中的计量料斗4排出被测量物体。从供给料斗3向空着的计量料斗4投入被测量物体。又从线性进料器2向空着的供给料斗3提供被测量物体。
在本实施形态中,依序进行组合处理,从组合用料斗4排出被测量物体,对组合处理决定的每一合适组合,每次切换从计量料斗4排出的方向。也就是说,对于依序决定的每一合适组合,交替将被测量物体从计量料斗4排出到内侧斜槽6a和外侧斜槽6b、6c。与其相应,从内侧斜槽用集合料斗7a和外侧斜槽用集合料斗7b、7c交替排出被测量物体。
下面详细说明形成能够实施两班轮班制动作的结构的情况下的动作。在两班轮班制的情况下,例如将B组和C组的计量料斗4的个数各定为7个,计量料斗4的总个数定为14个,将利用组合处理得到的预定选择个数(选择为合适组合的计量料斗4的预定个数)定为4个即可。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得到与计量料斗4的个数为10个,利用组合处理得到的预定选择个数为4个,实施“一班制”的情况相同的计量精度。将组合处理得到的预定选择个数定为4个,是对线性进料器2等的动作进行设定,使得从各供给料斗3向计量料斗4一次投入的被测量物体的目标投入量为目标重量值的大约四分之一。
图2是使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组合秤能够实施“两班轮班制”动作的结构的情况下的时序图。
一个计量周期的时间Tw,是利用例如刚才的计量周期中的组合处理决定的排出组合的计量料斗4开始排出被测量物体时起,到接着将被测量物体投入该排出组合的计量料斗4,重量传感器41经过稳定时间后测量被测量物体的重量后,至少用该计量料斗4的计量值进行组合处理,以此决定排出组合为止所需要的时间。在图2的例子中,一个计量周期的时间Tw等于一个动作周期的时间。在这里,一个动作周期的时间,是从利用例如刚才的动作周期中的组合处理决定排出组合的瞬间起,到接着从所选择的计量料斗4向该排出组合排出被测量物体,集中被测量物体被投入该排出组合的计量料斗4,经过重量传感器41的稳定时间后测量被测量物体的重量后至少用该计量料斗4的计量值进行组合处理,以此决定排出组合为止所需要的时间。从而,一个计量周期的时间Tw,等于利用组合处理决定排出组合开始,到从选择到该排出组合中的计量料斗4开始排出被测量物体为止的宽裕时间或等待时间为0的情况下的一个动作周期的时间,在图2中表示出上述宽裕时间或等待时间为0的情况。
本实施形态中的两班轮班制动作,每Tw/2时间进行一次组合处理,同时从该组合处理选择的合适组合的计量料斗4排出被测量物体。该两班轮班制动作的组合处理,是用全部计量料斗4中具有已经利用各重量传感器41测定了重量值的被测量物体的计量料斗4的计量值(被测量物体的重量值)进行组合运算,求一个计量值的合计为规定重量范围内的值的计量料斗4的组合作为合适组合,连续的两次组合处理的组合运算使用了全部计量料斗4的计量值。每Tw/2时间重复进行组合处理,依序选择的合适组合的计量料斗4排出的被测量物体,对于每一合适组合交替向内侧斜槽6a和外侧斜槽6b、6c排出,与其相应,交替从集合料斗7a和集合料斗7b、7c排出被测量物体。借助于此,在一个计量周期的时间Tw内向包装机投入被测量物体两次。在这种情况下,各组合秤的一个排出周期的时间Td1是一个计量周期的时间Tw的二分之一。还有,一个排出周期的时间Td1与包装机的一个包装周期的时间Tp1相同。还有,在这里,连续的两次组合处理的组合运算使用全部计量料斗4的计量值,但是不一定限于使用全部计量料斗4的计量值。例如在计量料斗4的全部个数多等情况下,对一次组合运算中使用的计量值的个数进行限制,也就是说,有时候通过预先决定个数,连续的两次组合运算不使用全部计量料斗4的计量值。
控制部20在例如从包装机输入投入指令信号时,响应该投入指令信号,打开内侧斜槽用集合料斗7a的闸门,将被测量物体排出到包装机中(时刻t1)。然后,根据集合料斗7a的闸门的动作时刻打开选择到合适组合中的计量料斗4的内侧闸门22,从计量料斗4将被测量物体排出到内侧斜槽6a(时刻t1)。在接着的投入指令信号被输入时,响应该投入指令信号打开外侧斜槽用集合料斗7b、7c的闸门,将被测量物体排出到包装机中(时刻t2)。然后,根据集合料斗7b、7c的闸门的动作时刻,打开被选择到分量适合的组合中的计量料斗4的外侧闸门23,从计量料斗4排出被测量物体到外侧斜槽6b、6c(时刻t2)。在接着再有投入指令信号输入时,响应该投入指令信号打开内侧斜槽用集合料斗7a的闸门将被测量物体排入包装机中,打开被选择为合适组合的计量料斗4的内侧闸门22,将被测量物体从计量料斗4排出到内侧斜槽6a(时刻t3)。以后同样反复进行上述动作。
在该图2的情况下,在时刻t1内侧闸门22被打开,从计量料斗4排出的被测量物体在时刻t3之前的时间汇集到内侧斜槽用集合料斗7a中保持,在时刻t3集合料斗7a的闸门打开,将其排出到包装机中。同样,在时刻t2,外侧闸门23打开,从计量料斗4排出的被测量物体在时刻t4之前的时间汇集到外侧斜槽用集合料斗7b、7c中保持,在时刻t4集合料斗7b、7c的闸门打开,将其排出到包装机中。
这样,从合适组合的计量料斗4将被测量物体交替排出到内侧斜槽6a和外侧斜槽6b、6c,同时与其相应,从内侧斜槽用集合料斗7a和外侧斜槽用集合料斗7b、7c交替将被测量物体排出到包装机中。还有,在图2的情况下,使集合料斗7a的闸门开闭时刻与计量料斗4的内侧闸门22的开闭时刻相同,而且使集合料斗7b、7c的闸门的开闭时刻与计量料斗4的外侧闸门23的开闭时刻相同,但是并不限于此。控制部20也可以根据例如集合料斗7a、7b、7c的闸门开闭时刻控制计量料斗4的闸门22、23的开闭时刻,使这些闸门的开闭时刻不同。
如上所述,通过使其以两班轮班制动作,每Tw/2的时间向包装机排出被测量物体一次,能够以一班制动作的情况下的两倍速度高速排出,能够应对高速动作的包装机。
下面对形成能够实施三班轮班制动作的结构的情况下的动作进行详细说明。在三班轮班制动作的情况下,例如将B组和C组的计量料斗4的个数各定为9个,计量料斗4的总个数定为18个,将利用组合处理得到的预定选择个数定为4个即可。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得到与计量料斗4的总个数为10个,利用组合处理得到的预定选择个数为4个,实施“一班制”的情况相同的计量精度。
图3是形成使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组合秤实施三班轮班制动作的结构的情况下的时序图。在该图3的例子中,也与图2的情况相同,表示1计量周期的时间Tw等于1个动作周期的时间的情况。
本实施形态中的三班轮班制动作,每Tw/3的时间进行一次组合处理,同时由该组合处理选择的合适组合的计量料斗4排出被测量物体。这种三班轮班制动作的组合处理,用全部计量料斗4中只具有已经利用各重量传感器41测量了重量值的被测量物体的计量料斗4的计量值(被测量物体的重量值)进行组合运算,求一个计量值的合计为规定重量范围内的值的计量料斗4的组合作为合适组合,连续的三次组合处理的组合运算使用全部计量料斗4的计量值。每Tw/3的时间反复进行一次组合处理,从依序选择的合适组合的计量料斗4排出被测量物体的排出动作,对于每一合适组合交替向内侧斜槽6a和外侧斜槽6b、6c排出,与其相应,从集合料斗7a和集合料斗7b、7c交替排出被测量物体。借助于此,在一个计量周期的时间Tw内3次向包装机投入被测量物体。在这种情况下,组合秤的一个排出周期的时间Td2是一个计量周期Tw的三分之一的时间。还有,一个排出周期的时间Td2与包装机的一个包装周期的时间Tp2相同。还有,在这里,连续的三次组合处理的组合运算使用全部计量料斗4的计量值,但是不一定限于使用全部计量料斗4的计量值。例如在计量料斗4的全部个数比较多的情况下,对一次组合运算中使用的计量值的个数加以限制,也就是说,有时候通过预先决定个数,连续的三次组合运算不使用全部计量料斗4的计量值。
控制部20在例如从包装机输入投入指令信号时,响应该投入指令信号,将内侧斜槽用集合料斗7a的闸门打开,将被测量物体排出到包装机(时刻t11)。然后,根据集合料斗7a的闸门的动作时间打开选择为合适组合的计量料斗4的内侧闸门22,从计量料斗4向内侧斜槽6a排出被测量物体(时间t11)。输入接着的投入指令信号时,响应该投入指令信号打开外侧斜槽用集合料斗7a、7c的闸门将被测量物体排出到包装机(时刻t12)。然后根据集合料斗7b、7c的闸门的动作时间打开选择为合适组合的计量料斗4的外侧闸门23,从计量料斗4向外侧斜槽6b、6c排出被测量物体(时刻t12)。再接着的投入指令信号输入时,响应该投入指令信号打开内侧斜槽用集合料斗7a的闸门将被测量物体投入包装机,打开选择到合适组合中的计量料斗4的内侧闸门22,将被测量物体从计量料斗4排出到内侧斜槽6a(时刻t13)。以后同样反复进行处理。
在该图3的情况下,在时刻t11内侧闸门22被打开,从计量料斗4排出的被测量物体在时刻t3之前的时间集合到内侧斜槽用集合料斗7a中保持,在时刻t13集合料斗7a的闸门打开,排出到包装机。同样,在时刻t12外侧闸门23被打开,从计量料斗4排出的被测量物体在时刻t14之前的时间汇集于外侧斜槽用集合料斗7b、7c中加以保持,在时刻t4集合料斗7b、7c的闸门打开将其排出到包装机。
这样,每次进行组合运算就从选择到合适组合中的组合用料斗4交替向内侧斜槽6a和外侧斜槽6b、6c排出被测量物体,同时与其相应将被测量物体交替从内侧斜槽用集合料斗7a和外侧斜槽用集合料斗7b、7c排出到包装机中。还有,在图3的情况下,使集合料斗7a的闸门开闭时刻和计量料斗4的内侧闸门22的开闭时刻相同,并且使集合料斗7b、7c的闸门的开闭时刻与计量料斗4的外侧闸门23的开闭时刻相同,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控制部20根据例如集合料斗7a、7b、7c的闸门的开闭时刻控制计量料斗4的闸门22、23的开闭时刻,使各闸门的开闭时刻不同。
通过如上所述实施三班轮班制动作,每Tw/3的时间向包装机排出一次,能够以一班制动作的情况下的三倍速度进行高速排出,能够与高速动作的包装机对应。
在上述第1结构例的情况下,多个外侧斜槽6b、6c包围着内侧斜槽6a的上部的开口部周围排列配置,因此结构比较简单,能够与计量料斗4的配置场所无关地,使得从计量料斗4向各外侧斜槽6b、6c排出的被测量物体到达集合料斗7b、7c为止的移送距离能够缩短到大致相同,能够几乎与被测量物体的性状无关地将从计量料斗4排出到各外侧斜槽6b、6c的被测量物体全部在短时间汇集到各集合料斗7b、7c。而且对于内侧斜槽6a,由于在其下部中央设置的排出口6ae上设置集合料斗7a,从各计量料斗4到集合料斗7a的距离相等,能够几乎与被测量物体的性状无关地将从计量料斗4排出到内侧斜槽6a的被测量物体全部在短时间汇集到各集合料斗7a。如上所述,能够将集合斜槽(内侧斜槽和外侧斜槽)的结构做得比较简单,能够几乎与被测量物体的性状无关地缩短被测量物体在集合斜槽上移送时间,实现高速运行。而且借助于上述两班轮班制动作或三班轮班制动作,能够提高规定的时间内的生产量。而且在求向外侧斜槽6b、6c排出的合适组合时没有不使用特定的计量料斗4的计量值的情况,因此也不会导致组合计量精度的劣化。
还有,在第1结构例中进行组合处理时,选择到合适组合中的计量料斗4,从与外侧斜槽6b、6c分别对应的B、C组中的任意一组也至少一定选择一个,或将从B、C各组选择的最大个数限制于预定的选择个数以下的个数,这样可以将外侧斜槽用集合料斗7b、7c的尺寸做得小。例如在选择4个计量料斗4到合适组合中的情况下(预定选择个数为4个的情况下),设置从B、C组中的任意一组也至少一定选择一个的条件,或将从B、C各组选择的最大个数规定为3个的条件进行组合运算。在没有设置如上所述的条件的情况下,外侧斜槽用集合料斗7b、7c的尺寸与内侧斜槽用集合料斗7a相同,需要有容纳4个计量料斗4排出的被测量物体用的容积,通过设置上述条件,向外侧斜槽6b、6c分别排出的计量料斗4的个数最大为3个,只要是能够容纳3个计量料斗4排出的被测量物体的容积即可。也就是说,通过求上述合适组合,使向外侧斜槽排出的合适组合的计量料斗4的被测量物体一定向两个外侧斜槽6b、6c排出,这样可以把集合料斗7b、7c的尺寸做得小。其效果通过至少在求向外侧斜槽6b、6c排出的排出组合(合适组合)的组合处理中提供上述条件得到,但是通过在求向内侧斜槽6a排出的排出组合(合适组合)的组合处理中也提供上述条件,能够统一进行组合处理,同时在求向外侧斜槽6b、6c排出的排出组合时,能够使用于组合运算的B、C组之间的计量料斗4的个数的差异变小,能够抑制组合计量精度的下降。
第2结构例
图4(a)是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第2结构例的组合秤从侧面观察时的部分断面的大概示意图,图4(b)是该组合秤的集合斜槽(内侧斜槽和三个外侧斜槽)以及计量料斗从上方观察时的大概示意图。
图1所示的第1结构例中,外侧斜槽被分割为两个部份,而本结构例中外斜槽被分割为3个部份。因此,在3个外侧斜槽6d、6e、6f的下部排出口6de、6ee、6fe上分别配设暂时保持被测量物体然后排出的集合料斗7d、7e、7f。还有,在图4(a)中,外侧斜槽6f和集合料斗7f处于内侧斜槽6a和集合料斗7a的背面侧被其遮蔽。上面所述以外的结构与第1结构例相同,其说明省略。
在第2结构例中,实现两班轮班制动作的结构和实现三班轮班制动作的结构也可以与第1结构例一样构成。在实现两班轮班制动作的结构的情况下,例如将与外侧斜槽6d、6e对应的D组和E组的计量料斗4的个数各定为5个,与外侧斜槽6f对应的F组的计量料斗4的个数定为4个,计量料斗4的总个数定为14个,将利用组合处理得到的预定选择个数定为4个即可。还有,也可以将F组的计量料斗4的个数定为与D、E组的计量料斗4相同的5个,总个数为15个。实现两班轮班制动作的情况下的时序图与图2相同,借助于控制部20,能够使外侧斜槽用集合料斗7d、7e、7f在与图1中的外侧斜槽用集合料斗7b、7c相同的时刻开闭闸门。
在实现三班轮班制动作的结构的情况下,例如将D组、E组、F组各组的计量料斗4的个数各定为6个,计量料斗4的总个数定为18个,将利用组合处理得到的预定选择个数定为4个即可。实现三班轮班制动作的情况下的时序图与图3相同,借助于控制部20,能够使外侧斜槽用集合料斗7d、7e、7f在与图1中的外侧斜槽用集合料斗7b、7c相同的时刻开闭闸门。
在该第2构成例中,只是外侧斜槽的分割数目与第1结构例不同,能够得到与第1结构例相同的效果。
还有在第2结构例中,也与第1结构例的情况相同,在进行组合处理时,选择到合适组合中的计量料斗4从与外侧斜槽6d、6e、6f分别对应的计量料斗4的D、E、F组中的两个以上的组(在这种情况下,是任意两个组或3个组)一定至少选择一个,或将从D、E、F各组选择的最大个数限制为预定选择个数以下的个数,这样能够减小外侧斜槽用集合料斗7d、7e、7f的尺寸。
还有,在第1结构例中,对将外侧斜槽一分为二的结构进行了说明,在第2结构例中,对将外侧斜槽一分为三的结构进行了说明,同样,也可以将外侧斜槽一分为四。
还有,在上述实施形态1中,对实现两班轮班制动作的结构和实现三班轮班制动作的结构减小了叙述,但是当然也可以采用动作速度慢的实现一班制动作的结构。在实现一班制动作的结构的情况下,例如将计量料斗4的总个数定为10个,将利用组合处理得到的预定选择个数定为4个,在一个计量周期Tw的时间内,进行一次组合运算,同时利用计量料斗4进行一次排出动作,而且从集合料斗向包装机排出一次。在这种情况下,每当进行进行组合运算,从选择到合适组合中的计量料斗4排出被测量物体的排出动作交替向内侧斜槽和外侧斜槽进行。
又,在本实施形态中,从计量料斗4排出的被测量物体的全部在短时间内通过集合斜槽(内侧斜槽和外侧斜槽)上滑落,不对包装机的包装动作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不设置集合料斗7a、7b、7c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因不设置集合料斗,结构得到简化,同时不需要对其控制。控制部20只要能够使其响应例如来自包装机的投入指令信号,从选择到合适组合中的计量料斗4排出被测量物体即可,例如在图1的情况下,从计量料斗4排出的被测量物体从集合料斗6a、6b、6c的排出口6ae、6be、6ce直接向下部斜槽8排出。
实施形态2
图5(a)是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组合秤从侧方观察时的部分剖面的大概示意图,图5(b)是该组合秤的集合斜槽(内侧斜槽和两个外侧斜槽)、以及计量料斗从上方观察时的大概示意图,图5(c)是该组合秤的两个下部斜槽从上方观察时的大概示意图。
本实施形态的组合秤,如图5(c)所示,两个下部斜槽8L、8R配设于3个集合料斗7a、7b、7c的下方,集合料斗7a设置闸门(未图示),形成能够将被测量物体排出到一方的下部斜槽8L的结构,集合料斗7b、7c设置闸门(未图示),形成能够将被测量物体排出到另一下部斜槽8R的结构。下部斜槽8L将从集合料斗7a排出的被测量物体移送,从下部的排出口8La排出。下部斜槽8R将从集合料斗7b、7c排出的被测量物体移送,从下部的排出口8Ra排出。上面所述以外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实施形态1的第1结构例相同,其说明省略。但是在本实施形态中,控制部20进行的组合处理以及动作时刻与实施形态1的情况不同。
在该组合秤的下部斜槽8L、8R的下方,配置未图示的两台包装机或具有两个被测量物体投入口的双体型包装机,从下部斜槽8L的排出口8La和下部斜槽8R的排出口8Ra分别排出的被测量物体,被投入分别对应的包装机的投入口(第1、第2包装机的投入口),由包装机分别一边装袋一边包装。这样,在本实施形态中,形成能够将集合料斗7a排出的被测量物体投入到第1包装机投入口的结构,同时形成能够将集合料斗7b、7c排出的被测量物体投入到第2包装机投入口的结构。
在本实施形态中,对应于两个包装机投入口设置两个下部斜槽8L、8R,只要集合料斗7a能够只向一方的下部斜槽8L排出被测量物体,集合料斗7b、7c能够只向另一方的下部斜槽8R排出被测量物体即可,因此各集合料斗7a、7b、7c的排出用的闸门结构简单。
控制部20包含控制装置和组合运算装置,对组合秤整体的动作进行控制,同时进行决定应该排出被测量物体的计量料斗4的组合的组合处理。在组合处理中,根据计量料斗4的计量值(重量传感器41的测得的计量料斗4内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的计量值)进行组合运算,求两组计量值的合计、即组合计量值为相对于目标重量值的允许范围(规定重量范围)内的值的计量料斗4的组合,将其分别决定为排出组合。该组合处理的详细情况将在下面叙述。
下面首先对如上所述构成的组合秤的动作的大概情况进行说明。
从外部供给装置提供给分散进料器1的被测量物体从分散进料器1通过线性进料器2被提供给各供给料斗3,从各供给料斗3向各计量料斗4投入被测量物体,投入各计量料斗4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用各重量传感器41测量,其计量值被发送到控制部20。然后,控制部20进行组合处理,同时决定2组排出组合。然后,从被选择到两组排出组合中的计量料斗4同时排出被测量物体,从供给料斗3对空着的计量料斗4投入被测量物体。又从线性进料器2向空着的供给料斗3提供被测量物体。
在上面所述中,在组合处理中同时决定的两组排出组合的计量料斗4的排出方向不同。也就是说,两组排出组合中的任意一个排出组合的计量料斗4向内侧斜槽6a排出被测量物体的同时,另一排出组合的计量料斗4向外侧斜槽6b、6c排出被测量物体。又从内侧斜槽用集合料斗7a和外侧斜槽用集合料斗7b、7c同时排出被测量物体。
下面对本实施形态的组合处理进行详细说明。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组合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1中,利用容纳已经利用各重量传感器41测定了重量值的被测量物体的计量料斗4的计量值(被测量物体的重量值)进行组合运算,以求出计量值的合计值即组合重量值为相对于目标重量值的允许范围内的值的组合,将各组合作为合适组合。
在步骤S2中,求将不包含同一计量料斗4的合适组合每两个组合形成的合适组合对。
在步骤S3中,对各合适组合对,求构成合适组合对的各合适组合的组合重量值与目标重量值之差的绝对值,计算出这些差的绝对值的合计值。还有,组合重量值与目标计量值之差的绝对值是组合重量值减去目标重量值的差值的绝对值或目标重量值减去组合重量值的差值的绝对值,是0或正数值。
在步骤S4,选择一个在步骤3求出的差的绝对值的合计值最小的合适组合对,将构成该组合对的两组合适组合中的一组决定为向内侧斜槽6a排出的排出组合(第1排出组合),将另一方决定为向外侧斜槽6b、6c排出的排出组合(第2排出组合)。在这里,预先决定第1排出组合和第2排出组合的决定方法,哪一种方法都可以。例如也可以对各计量料斗4依序标以号码,将包含最小编号的计量料斗4的一组合适组合决定为第1排出组合,将另一合适组合决定为第2排出组合,还可以与此相反。或是也可以根据组合重量值的大小决定。例如将组合重量值大的一组合适组合决定为第1排出组合,将组合重量值小的合适组合决定为第2排出组合,还可以与此相反。或是每当进行组合处理时,将组合重量值大的合适组合与组合重量值小的合适组合交替决定为第1排出组合和第2排出组合。
还有,在步骤S3、S4中,对各合适组合对,计算出各合适组合的组合重量值与目标重量值之差的绝对值的合计值,选择一对差的绝对值的合计值为最小的合适组合对,决定两组排出组合,但是也可以对各合适组合对,计算出各合适组合的组合重量值与目标重量值之差的二次方的合计值,选择一个差的二次方的合计值为最小的合适组合对,决定两组排出组合。
如上所述,利用一次组合处理求出两组排出组合。
图7是表示本实施形态的组合秤的第1动作例的时序图。在该图7的例子中,也与图2的情况一样,表示一个计量周期的时间Tw等于一个动作周期的情况,但是在这里,利用一次组合处理求两组排出组合,同时进行排出。
本实施形态中第1动作例中,每Tw时间进行同时决定2组排出组合的组合处理的同时,从由该组合处理决定的2组的排出组合的计量料斗4同时进行被测量物体排出。又,每Tw时间从集合料斗7a和集合料斗7b、7c同时排出被测量物体。借助于此,在一个计量周期的时间Tw内将两组排出组合的被测量物体投入包装机。在这种情况下,组合秤部的一个排出周期的时间Td3与一个计量周期的时间Tw相同。又,一个排出周期的时间Td3与包装机的一个包装周期的时间Tp3相同。作为这种情况下的结构,与在例如在实施形态1的第1结构例中,形成使其能够实施两班轮班制动作的结构的情况相同,将B组和C组的计量料斗4的个数各定为7个,计量料斗4的总个数定为14个,将选择到一组合适组合的预定选择个数定为4个,就能够得到良好的组合精度。
控制部20在例如来自包装机的投入指令信号被输入时,响应该投入指令信号,将内侧斜槽用集合料斗7a和外侧斜槽用集合料斗7b、7c的闸门同时打开,将被测量物体排放到包装机中(时刻t21)。然后,根据集合料斗7a、7b、7c的闸门的动作时刻,打开选择到一个排出组合中的计量料斗4的内侧闸门22,从计量料斗4向内侧斜槽6a排出被测量物体,同时打开被选择到另一排出组合中的计量料斗4的外侧闸门23,使被测量物体从计量料斗4排出到外侧斜槽6b、6c(时刻t21)。每当有投入指令信号输入,就重复上述动作(时刻t22、t23)。
在该图7的情况下,在时刻t21,打开内侧闸门22从计量料斗4排出的被测量物体在时刻t22之前汇集在内侧斜槽用集合料斗7a中保持,在时刻t22集合料斗7a的闸门被打开,集合料斗7a的被测量物体通过下部斜槽8L被排出到包装机。同样,在时刻t21,外侧闸门23被打开,从计量料斗4排出的被测量物体在时刻t22之前的时间汇集于外侧斜槽用集合料斗7b、7c中保持,在时刻t22集合料斗7b、7c的闸门被打开,集合料斗7b、7c的被测量物体通过下部斜槽8R被排出到包装机。
在图7的情况下,集合料斗7a、7b、7c的闸门的开闭时刻与计量料斗4的内侧闸门22和外侧闸门23的开闭时刻相同,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控制部根据例如集合料斗7a、7b、7c的闸门的开闭时刻控制计量料斗4的内侧闸门22和外侧闸门23的开闭时刻,这样也能够使集合料斗7a、7b、7c的闸门的开闭时刻不同于计量料斗4。
通过这样动作,每一计量周期的时间,对包装机的两个投入口中的各投入口分别排出被测量物体一次。可以谋求提高规定时间内的生产量(从组合秤向包装机排出被测量物体的总次数)。
图8是表示本实施形态的组合秤的第2动作例的时序图。在该图8的例子中,也与图2的情况一样,表示一个计量周期的时间Tw等于一个动作周期的时间的情况,但是在这里,利用一次组合处理求两组排出组合,同时进行排出。
在本实施形态中的第2动作例中,每Tw/2的时间进行同时决定两组排出组合的组合处理,同时从该组合处理决定的两组排出组合的计量料斗4同时排出被测量物体。又在每Tw/2的时间同时从集合料斗7a和集合料斗7b、7c同时排出被测量物体。借助于此,在一个计量周期的时间Tw内将两组排出组合的被测量物体两次投入包装机。在这种情况下,组合秤的一个排出周期的时间Td1是一个计量周期的时间Tw的一半。又,一个排出周期的时间Td1与包装机的一个包装周期的时间Tp1相同。作为这种情况下的结构,将B组和C组的计量料斗4的个数各定为11个,计量料斗4的总个数定为22个,将选择到一组合适组合中的预定选择个数定为4个,就能够得到良好的组合精度。
控制部20在例如来自包装机的投入指令信号输入时,响应该投入指令信号,将内侧斜槽用集合料斗7a和外侧斜槽用集合料斗7b、7c的闸门同时打开,将被测量物体排出到包装机中(时刻t1)。然后,根据集合料斗7a、7b、7c的闸门的动作时刻,打开选择到一个排出组合中的计量料斗4的内侧闸门22,从计量料斗4向内侧斜槽6a排出被测量物体,同时打开选择到另一排出组合中的计量料斗4的外侧闸门23,使被测量物体从计量料斗4排出到外侧斜槽6b、6c(时刻t1)。每当有投入指令信号输入,就重复上述动作(时刻t2、t3、…)。
在该图8的情况下,在时刻t1,打开内侧闸门22从计量料斗4排出的被测量物体在时刻t2之前汇集在内侧斜槽用集合料斗7a中保持,在时刻t2集合料斗7a的闸门被打开,集合料斗7a的被测量物体被排出到包装机。同样,在时刻t1,外侧闸门23被打开,从计量料斗4排出的被测量物体在时刻t2之前的时间汇集于外侧斜槽用集合料斗7b、7c被保持,在时刻t2集合料斗7b、7c的闸门被打开,集合料斗7b、7c的被测量物体被排入包装机。
又,在图8的情况下,集合料斗7a、7b、7c的闸门的开闭时刻与计量料斗4的内侧闸门22和外侧闸门23的开闭时刻相同,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控制部20根据例如集合料斗7a、7b、7c的闸门的开闭时刻控制计量料斗4的内侧闸门22和外侧闸门23的开闭时刻,这样也能够使集合料斗7a、7b、7c的闸门的开闭时刻不同于计量料斗4。
通过这样动作,每Tw/2的时间,对包装机的两个投入口中的各投入口分别排出被测量物体一次。可以谋求进一步提高规定时间内的生产量,能够应对高速的例如双体型包装机。
又可以形成如下所述结构,就每Tw/3的时间,利用容纳利用各重量传感器41已经测定重量的被测量物体的计量料斗4的计量值,进行同时决定两组排出组合的组合处理,同时从该组合处理决定的两组排出组合的计量料斗4同时排出被测量物体,与其相应,又形成每Tw/3的时间从集合料斗7a和集合料斗7b同时排出被测量物体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每Tw/3时间将被测量物体投入包装机的两个投入口各一次。可以谋求进一步提高规定时间内的生产量,能够应对高速的例如双体型包装机。
在本实施形态中,与实施形态1的情况相同,多个外侧斜槽6b、6c围着内侧斜槽6a的上部开口的周围排列配置,因此结构比较简单,能够与计量料斗4的配置场所无关地,使从计量料斗4向各外侧斜槽6b、6c排出的被测量物体到集合料斗7b、7c的移送距离缩短为大致相同,能够几乎与被测量物体的性状无关地使计量料斗4向各外侧斜槽6b、6c排出的被测量物体全部在短时间内汇集到各集合料斗7b、7c。而且对于内侧斜槽6a,设置于其下部中央的排出口6ae上设置集合料斗7a,因此从各计量料斗4到集合料斗7a的距离相等,能够几乎与被测量物体的性状无关地在短时间内使从计量料斗4向内侧斜槽6a排出的被测量物体全部汇集于集合料斗7a。如上所述,能够使集合斜槽(内侧斜槽和外侧斜槽)的结构比较简单,几乎与被测量物体的性状无关地使集合斜槽上的被测量物体的移送时间缩短,能够进行高速运行。又,如上所述,每Tw的时间、每Tw/2的时间、或每Tw/3的时间,进行同时排出两组排出组合的被测量物体的动作,以此谋求提高规定的时间内的生产量。又由于在求向外侧斜槽6b、6c排出的合适组合时不使用特定的计量料斗4的计量值,因此也不会导致组合计量精度劣化。
而且在图6的流程图所示的组合处理(第1组合处理)中,选择各合适组合的组合重量值与目标重量值之差的绝对值的合计值最小的合适组合对,将包含于该合适组合对中的两组合适组合分别决定为排出组合,因此能够谋求提高作为排出的被测量物体的全部的组合计量精度。
又,也可以进行以下所述的第2或第3组合处理,取代图6的流程图所示的第1组合处理。
首先对第2组合处理进行说明。图9是本实施形态的第2组合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11中,使用具有已经利用各重量传感器41测定了重量值的被测量物体的计量料斗4的计量值(被测量物体的重量值)进行组合运算,求全部作为计量值的合计的组合重量值为相对于目标重量值的允许范围内的数值的组合,将各组合作为允许组合。该步骤S11的处理与图6的步骤S1的处理相同,步骤S1求出的合适组合相当于该步骤S11求出的允许组合。
在步骤S12中,从全部允许组合中,以组合重量值与目标重量值之差的绝对值小的为优先,选择规定的m个(m为复数)例如10个,将选择的各允许组合作为第1合适组合。
在步骤S13,从属于任意一个第1合适组合的计量料斗4以外的计量料斗4的组合构成的允许组合中,选择组合重量值与目标重量值之差的绝对值最小的允许组合,将该允许组合作为与上述任意一个第1合适组合对应的第2合适组合。同样求m个与各第1合适组合对应的第2合适组合。这样求m个与各第1合适组合对应的第2合适组合,求m个分别对应的第1合适组合与第2合适组合构成的合适组合对。
在步骤S14,对各合适组合对,求构成合适组合对的第1和第2合适组合的各组合重量值与目标重量值之差的绝对值,计算出这些差的绝对值的合计值。
在步骤S15中,选择一个步骤S14求出的差的绝对值的合计值为最小的合适组合对,将构成该组合对的两组合适组合中的一组决定为向内侧斜槽6a排出的排出组合(第1排出组合),将另一组决定为向外侧斜槽6b、6c排出的排出组合(第2排出组合)。在这里,第1排出组合与第2排出组合的决定方法是预先决定的,不管怎样的方法都可以。例如也可以预先将第1合适组合决定为第1排出组合,将第2合适组合决定为第2排出组合,又可以与其相反。或是也可以预先对各计量料斗4依序标以号码,将包含最小编号的计量料斗4的合适组合决定为第1排出组合,将另一合适组合决定为第2排出组合,也可以与其相反。或预先根据组合重量值的大小决定。例如将组合重量值大的合适组合决定为第1排出组合,将组合计量值小的合适组合决定为第2排出组合,也可以与其相反。或是每当进行组合处理,就将组合重量值大的合适组合与组合重量值小的合适组合交替决定为第1排出组合和第2排出组合。
还有,在步骤S14、S15中,对各合适组合对计算出各合适组合的组合重量值与目标重量值之差的绝对值的合计值,选择一个差的绝对值的合计值最小的合适组合对,决定两组排出组合,但是也可以对各合适组合对,计算各合适组合的组合重量值与目标重量值之差的平方的合计值,选择一个差的平方的合计值为最小的合适组合对,决定两组排出组合。
下面对第3组合处理进行说明。
首先,使用具有已经利用各重量传感器41测定了重量值的被测量物体的计量料斗4的计量值(被测量物体的重量值)进行组合运算,求全部作为计量值的合计的组合重量值为相对于目标重量值的允许范围内的数值的组合,以这些组合作为允许组合。然后从全部允许组合中选择一个组合重量值与目标重量值之差的绝对值为最小的允许组合,将该选择的允许组合作为第1合适组合。
接着,从属于第1合适组合的计量料斗4以外的计量料斗4的组合构成的允许组合中,选择一个组合重量值与目标重量值之差的绝对值为最小的允许组合,将该选择的允许组合作为第2合适组合。然后,将第1合适组合和第2合适组合中的任意一方决定为向内侧斜槽排出的排出组合(第1排出组合),将另一方决定为向外侧斜槽排出的排出组合(第2排出组合)。在这里,决定第1排出组合和第2排出组合的方法与上述第2组合处理的情况一样预先决定。
又与实施形态1的第1结构例的情况相同,在上述第1、第2、第3各组合处理中,选择到向外侧斜槽6b、6c排出的排出组合中的计量料斗4从与外侧斜槽6b、6c分别对应的B、C组中的任意组一定至少选择一个,或将从B、C各组选择的最大个数限制为预定选择个数以下的个数,这样能够减小外侧斜槽用集合料斗7b、7c的尺寸。例如在第1组合处理的情况下,在步骤S2(图6),求各合适组合对,使至少一组合适组合为包含B、C两组的计量料斗4的合适组合即可。又,在第2组合处理的情况下,在步骤S12(图9)中,求第1组合处理时,也可以限定于包含B、C组两个组的计量料斗4的允许组合进行选择,或在步骤S13(图9)中,求第2合适组合时,在第1合适组合不是包含B、C组两个组的计量料斗4的允许组合的情况下,限定于包含B、C组两个组的计量料斗4的允许组合进行第2合适组合的选择即可。又,在进行第3组合处理的情况下,只要求出第1合适组合和第2合适组合,使这两个组合中的至少任一个是包含B、C组两个组的计量料斗4的允许组合即可。在上述情况下,在第1、第2、第3组合处理中的任一种组合处理中,也是在最终选择的两组合适组合中一组合适组合只包含B、C组中的一组的计量料斗4的的情况下,将该合适组合决定为向内侧斜槽6a排出的排出组合,将利用分量合适在的组合决定为向外侧斜槽6b、6c排出的排出组合即可。
还有,在图5所示的结构中,也可以形成能够进行实施形态1说明的两班轮班制动作或三班轮班制动作等的交替排出动作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从内侧斜槽用集合料斗7a和外侧斜槽用集合料斗7b、7c交替排出被测量物体,因此从两个下部斜槽8L、8R向包装机的两个投入口分别交替投入被测量物体。在这种情况下,也与实施形态1的第1结构例的情况相同,在组合处理中求至少向外侧斜槽6b、6c排出的排出组合时,被选择到排出组合(合适组合)中的计量料斗4从与外侧斜槽6b、6c分别对应的B、C组中的任意一组中一定选择至少一个,或将从B、C各组选择的最大个数限制于预定选择个数以下的个数,这样可以减小外侧斜槽用集合料斗7b、7c的尺寸。
下面考虑在图5所示的结构中,例如将计量料斗4的个数假定为14个,选择到组合处理得到的一组排出组合中的选择个数假定为4个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执行实施形态1说明的两班轮班制的动作,则用10个计量值进行运算,将组合重量值为相对于目标重量值的容许范围内的值,而且与目标重量值之差的绝对值为最小的组合选择到排出组合(合适组合)中。
而在第3组合处理的情况下,第2合适组合从10个计量值中选择,而第1合适组合通常从14个计量值中选择。使用于组合运算的计量值的个数越多,则越是能够提高组合计量精度这是众所周知的,因此如果计量料斗4的全部个数相同,则与实施两班轮班制动作的情况相比,使用第3组合处理的情况更加能够提高作为排出的全部被测量物体的组合计量精度。
又,在第2组合处理中,扩展的第3组合处理中选择第1合适组合的条件,求多个第1合适组合,从其中选择对应的两组合适组合的组合重量值与目标重量值之差的绝对值的合计值为最小的。因此,与使用第3组合处理的情况相比,使用第2组合处理的情况更加能够提高作为排出的全部被测量物体的组合计量精度。
而且,在第1组合处理中,从全部合适组合中选择两组两组进行组合,从该组合形成的合适组合对中,选择两组的合适组合重量值与目标重量值之差的绝对值的合计值为最小的。因此,使用第1组合处理的情况要比使用第3组合处理的情况更加能够提高作为排出的全部被测量物体的组合计量精度。
如果采用上述第1、第2或第3组合处理,则同时决定两组排出组合,因此在求两组排出组合时的组合运算中能够使用许多计量料斗4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能够提高作为排出的全部被测量物体的组合计量精度。
运算的处理量按照第1组合处理、第2组合处理、第3组合处理的顺序减少,可以谋求组合处理所需要的时间按照该顺序缩短。
还有,在上述已经说明的实施形态1、2中,相对于目标重量值的允许范围被设定于目标重量值以上的范围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允许范围的下限值设定为与目标重量值相等的数值的情况下,合适组合或允许组合的组合重量值与目标重量值之差的绝对值等于从组合重量值减去目标重量值的差值。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在例如图6的步骤S3和图9的步骤S14中,计算各合适组合的组合重量值与目标重量值之差的绝对值的合计值与计算从合适组合的组合重量值减去目标重量值的差值的合计值是等效的。
在允许范围的下限值设定为与目标重量值相等的数值的情况下,也可以取代图6的步骤3、4以及图9的步骤S14、S15,对合适组合对,计算构成合适组合对的两组合适组合的组合重量值的合计值,选择一个该合计值最小的合适组合对,将构成该组合对的两组合适组合中的任一组决定为向内侧斜槽排出的排出组合(第1排出组合),将另一组决定为向外侧斜槽排出的排出组合(第2排出组合。在这种情况下,也是求与步骤S3、S4以及步骤S14、S15的处理结果相同的两组排出组合。
还有,在本实施形态中,是形成向两个包装机投入口提供被测量物体的结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形成从计量料斗4排出的被测量物体的全部在短时间内通过集合斜槽6a、6b、6c上滑落,不对包装机的包装动作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不设置集合料斗7a、7b、7c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因不设置集合料斗,结构得到简化,同时不需要对其控制。图10表示在这种情况下的结构的一个例子。图10(a)是本实施形态的组合秤中不设置集合料斗的一个结构例的从侧面观察时的部份剖面的大概示意图,图10(b)是该组合秤的两个下部斜槽以及管道从上方观察的大概示意图。集合斜槽6a、6b、6c的各排出口6ae、6be、6ce上配作为设筒状的斜槽的管道10a、10b、10c,通过内侧斜槽6a滑落的被测量物体经过管道10a向下部斜槽8L排出,通过外侧斜槽6b、6c滑落的被测量物体分别通过管道10b、10c向下部斜槽8R排出。
控制部20只要能够响应例如来自包装机的投入指令信号,从选择到排出组合中的计量料斗4排出被测量物体即可,从计量料斗4排出的被测量物体通过集合斜槽6a、6b、6c以及管道10a、10b、10c向下部斜槽8L、8R排出,被投入两个包装机投入口。
还有,也可以采用图10所示的结构,形成能够执行实施形态1所述的两班轮班制动作或三班轮班制动作等交替排出动作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从依序决定的排出组合的计量料斗4交替向内侧斜槽6a和外侧斜槽6b、6c排出被测量物体,因此通过各管道10a、10b、10c交替向下部斜槽8L、8R排出,交替将被测量物体投入包装机的各投入口。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1、2中,也可以在包装机中具备下部斜槽8L、8R和管道10a、10b、10c。
又,上述实施形态1、2中,例示了这样的例子,即作为将所提供的被测量物体的计量值使用于组合运算中的料斗(参加到组合运算中的料斗)的组合用料斗,只采用计量料斗4的例子,但是并不限于这样的组合用料斗。图11(a)、(b)、(c)、(d)是分别表示另一例组合用料斗等料斗的示意平面图。在图11(a)、(b)、(c)、(d)中,内侧斜槽6X相当于图1、4、5、10的内侧斜槽6a,外侧斜槽6X相当于例如图1、4、5、10的外侧斜槽6b、6c等。还有,在图11(a)、(b)中的计量料斗4以及图11(c)、(d)上的计量料斗4X、4Y上分别安装一个重量传感器41(参照图1、图4、图5)。
例如图11(a)所示,各计量料斗4可以采用能够分别投入被测量物体的两个室(计量室)4a、4b的结构,而且也可以各计量料斗4的两个计量室4a、4b在与多个计量料斗4排列方向(排列配置的方向)的大致相同的方向上排列配置。在这种情况下,供给料斗3形成能够有选择地将被测量物体排出到计量料斗4的计量室4a和计量室4b的结构,又,计量料斗4的两个计量室4a、4b形成能够有选择地将被测量物体分别排出到内侧斜槽6X和外侧斜槽6Y的结构。组合运算用各计量料斗4的计量室4a、4b内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计量值)进行,各计量室4a、4b被选择到排出组合中。各计量料斗4只对一方的计量室例如计量室4a提供被测量物体时,计量室4a内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利用重量传感器41测量。而且另一计量室4b得到所提供的被测量物体时,由重量传感器41测量两个计量室4a、4b内的被测量物体的合计重量。控制部20(参照图1、4、5、10)将该两个计量室4a、4b内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减去计量室4a内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以此计算出计量室4b内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计量值)。
又,在图11(b)的情况下,形成在各计量料斗4的下方设置具有从计量料斗4提供被测量物体的两个室(收容室)9a、9b的存储料斗9的结构。各存储料斗9的两个收容室9a、9b大致在与多个存储料斗9排列的方向(排列设置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排列配置。在这里,向计量料斗4提供被测量物体的供给料斗3(参照图1、2、5、10)未图示。在这种情况下,计量料斗4形成能够将被测量物体有选择地排出到存储料斗9的收容室9a、9b的结构,从计量料斗4不向外侧斜槽6Y和内侧斜槽6X排出。存储料斗9的两个收容室9a、9b形成能够分别有选择地将被测量物体排出到内侧斜槽6X和外侧斜槽6Y的结构。组合运算用例如各存储料斗9的收容室9a、9b内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计量值)进行,将各收容室9a、9b选择到排出组合中。在这种情况下,不使计量料斗4参加到组合运算中。各收容室9a、9b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采用在其上方的计量料斗4中计量室的重量。还有,只有各计量料斗4和与其对应的存储料斗9中的任一收容室9a、9b同时被选择的组合被认为是有效的,也可以使计量料斗4参加到组合中。例如对应的计量料斗4与存储料斗9的收容室9a(或9b)同时被选择到排出组合中的情况下,计量料斗4的被测量物体通过收容室9a(或9b)被排出到外侧斜槽6Y或内侧斜槽6X。
又,在图11(c)的情况下,分别将安装重量传感器41的计量料斗4X、4Y排列为2列配置,形成在计量料斗4X、4Y的下方设置具有从计量料斗4X、4Y提供被测量物体的一个室的存储料斗9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供给料斗3能够有选择地将被测量物体排出到其下方的计量料斗4X和计量料斗4Y中的结构一方的计量料斗4X形成能够有选择地将被测量物体排出到存储料斗9和内侧斜槽6X的结构,另一计量料斗4Y形成能够有选择地将被测量物体排出到存储料斗9和外侧斜槽6Y的结构组合运算用各计量料斗4X、4Y以及各存储料斗9内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计量值)进行。在这里,不将计量料斗4Y选择到向例如内侧斜槽6X上排出的被测量物体的排出组合中,而选择计量料斗4X和存储料斗9进行组合运算,同时,不将计量料斗4X选择到向外侧斜槽6Y上排出的被测量物体的排出组合中,而选择计量料斗4Y和存储料斗9进行组合运算。各存储料斗9内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采用计量料斗4X、4Y中对存储料斗9提供被测量物体的计量料斗中计量时的重量。还有,在求向内侧斜槽6X上排出的排出组合时,只有同时选择存储料斗9与其上方的计量料斗4Y到其排出组合中的组合被认为是有效的,也可以使计量料斗4Y参加到组合运算中。在这种情况下,计量料斗4Y的被测量物体通过存储料斗9被排出到内侧斜槽6X上。同样,在求向外侧斜槽6Y上的排出组合时,只有将存储料斗9与其上方的计量料斗4X同时选择到该排出组合中的组合被认为是有效的,也可以使计量料斗4X参加到组合运算中。在这种情况下,计量料斗4X的被测量物体通过存储料斗9被排出到外侧斜槽6Y上。
又,在图11(d)的情况下,取代图11(c)的结构中的一个供给料斗3,形成设置2个供给料斗3X、3Y的结构,参加到组合运算中的料斗与图11(c)的情况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在各供给料斗3X、3Y上分别与其对应配设线性进料器2X、2Y,各线性进料器2X、2Y向对应的供给料斗3X、3Y提供被测量物体。又,供给料斗3X对配置于其下方的计量料斗4X提供被测量物体,供给料斗3Y对配置于其下方的计量料斗4Y提供被测量物体。这样,由于这样分别对应于计量料斗4X、4Y设置供给料斗3X、3Y,因此即使是形成对的两计量料斗4X、4Y同时被选择到排出组合中排空,也能够同时对两个计量料斗4X、4Y提供被测量物体。借助于此,与图11(c)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下面的组合运算中使用的计量值的个数的减少,能够谋求提高组合计量精度。
除了上面所述外,组合用料斗等料斗结构也可以有各种改变。还有,在图1、4、5、10的结构中,对安装于计量料斗4的一个重量传感器41得到一个组合运算用的计量值。而在图11(a)的结构的情况下,对于1个重量传感器41可以得到2个组合运算使用的计量值,在图11(b)的结构中,不使计量料斗4参加到运算组合中的情况下,对于1个重量传感器41能够得到2个组合运算用的计量值,在使计量料斗4参加到组合运算中的情况下,对于1个重量传感器41可以得到3个组合运算用的计量值。又,在图11(c)、(d)的结构的情况下,对于2个重量传感器41可以得到3个组合运算用的计量值。因此,借助于图11(a)~图11(d)那样的料斗结构,能够谋求重量传感器41的有效利用。又可以谋求抑制组合用料斗的圆形的排列设置形状的直径的增大,谋求增加使用于组合运算的计量值的个数,提高组合计量精度。
还有,在上述说明的实施形态1、2中,控制部20不一定要用单独的控制装置构成,也可以分散配置多个控制装置,形成这些控制装置协同动作对组合秤的动作进行控制的结构。
根据以上所述,对于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的多种改良和其他实施形态是显然的。从而上述说明只应该解释为例示,其目的在于提供执行本发明的最佳形态对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示教。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其结构以及/和功能的细节可以有实质性变更。
工业应用性
本发明的组合秤对于与高速运行的包装机或双体型包装机等连接的组合秤等是有用的。

Claims (17)

1.一种组合秤,其特征在于,具备
排列设置为圆状,形成能够分别将所提供的被测量物体有选择地向所述排列设置的形状即圆的内侧和外侧两个方向排出的结构的多个组合用料斗、
配设于所述组合用料斗的下方,使从所述组合用料斗向内侧方向排出的被测量物体集合,使其从下部排出口排出的内侧斜槽、
配设于所述组合用料斗的下方,同时包围所述内侧斜槽周围排列配置,使从各所述组合用料斗向外侧方向排出的被测量物体集合,使其从下部排出口排出的多个外侧斜槽、
在所述内侧斜槽以及全部所述外侧斜槽的上方配置的所述组合用料斗的组合、并所提供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的合计值即组合重量值为对于目标重量值的允许范围内的值的所述组合用料斗的组合,求出所述组合用料斗的组合构成的第1排出组合和第2排出组合的组合运算装置、以及
使对属于所述第1排出组合的所述组合用料斗将被测量物体向内侧方向排出,以此将被测量物体向所述内侧斜槽上排出,同时使对属于所述第2排出组合的所述组合用料斗,将被测量物体向外侧方向排出,以此将被测量物体向所述外侧斜槽上排出的控制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秤,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合运算装置形成如下所述的结构,即能够根据提供给所述组合用料斗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进行组合运算,以此求出一个所述组合重量值为相对于目标重量值的允许范围内的值的所述组合用料斗的组合,且将其决定为合适组合的组合处理,反复进行所述组合处理,在反复进行所述组合处理时连续的n次、即规定的复数次的所述组合处理中,在后进行的所述组合处理根据提供给不属于在其之前的所述组合处理决定的合适组合的所述组合用料斗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进行组合运算,将通过反复进行的所述组合处理依序求出的所述合适组合交替决定为所述第1排出组合和所述第2排出组合的结构,
所述控制装置形成如下所述的结构,即能够相应于利用所述组合运算装置交替决定的所述第1排出组合和所述第2排出组合,交替将被测量物体排出到属于所述第1排出组合的所述组合用料斗和属于所述第2排出组合的所述组合用料斗的结构,
形成能够将从所述内侧斜槽的所述排出口排出的被测量物体和从所述多个外侧斜槽各自的所述排出口排出的被测量物体投入同一包装机投入口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秤,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合运算装置形成如下所述的结构,即能够根据提供给所述组合用料斗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进行组合运算,以此求出一个所述组合重量值为相对于目标重量值的允许范围内的值的所述组合用料斗的组合,且将其决定为合适组合的组合处理,反复进行所述组合处理,在反复进行所述组合处理时连续的n次、即规定的复数次的所述组合处理中,在后进行的所述组合处理根据提供给不属于在其之前的所述组合处理决定的合适组合的所述组合用料斗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进行组合运算,将通过反复进行的所述组合处理依序求出的所述合适组合交替决定为所述第1排出组合和所述第2排出组合的结构,
所述控制装置形成如下所述的结构,即能够相应于利用所述组合运算装置交替决定的所述第1排出组合和所述第2排出组合,交替将被测量物体排出到属于所述第1排出组合的所述组合用料斗和属于所述第2排出组合的所述组合用料斗的结构,
形成能够将从所述内侧斜槽的所述排出口排出的被测量物体投入第1包装机投入口,将所述多个外侧斜槽的各所述排出口排出的被测量物体投入第2包装机投入口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秤,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合运算装置形成如下所述进行组合处理的结构,即能够根据提供给所述组合用料斗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进行组合运算,利用所述组合运算求出两组各所述组合重量值为相对于目标重量值的允许范围内的值的所述组合用料斗的组合,而且所述两组组合用料斗的组合不包含同一所述组合用料斗,将这两组组合中的一组决定为所述第1排出组合,同时将另一组决定为第2排出组合,
所述控制装置形成如下所述的结构,即能够同时将被测量物体排出到属于所述第1排出组合的所述组合用料斗和属于所述第2排出组合的所述组合用料斗的结构,
形成能够将所述内侧斜槽的所述排出口排出的被测量物体投入第1包装机投入口,将所述多个外侧斜槽的各自的所述排出口排出的被测量物体投入第2包装机投入口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秤,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合运算装置形成如下所述的结构,即在反复进行所述组合处理时连续的k次所述组合处理中,从后面开始进行的所述组合处理根据提供给不属于在其之前的所述组合处理决定的第1和第2排出组合的所述组合用料斗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进行组合运算,其中k为规定的复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秤,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侧斜槽的排出口,设置暂时保持从该排出口排出的被测量物体然后排出的第1集合料斗,同时在所述多个外侧斜槽的各排出口,设置暂时保持从该排出口排出的被测量物体然后排出的多个第2集合料斗,
所述控制装置形成也能够控制所述第1集合料斗和所述多个第2集合料斗,以对保持从所述组合用料斗排出的被测量物体的所述第1集合料斗排出被测量物体,同时对保持从所述组合用料斗排出的被测量物体的所述多个第2集合料斗同时排出被测量物体的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秤,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运算装置形成能够求出所述第2排出组合,使属于所述第2排出组合的所述组合用料斗排出的被测量物体至少排出到两个所述外侧斜槽的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秤,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合运算装置形成如下所述的结构,即能够根据提供给所述组合用料斗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进行组合运算,以此求出一个所述组合重量值为相对于目标重量值的允许范围内的值的所述组合用料斗的组合,且将其决定为合适组合的组合处理,反复进行所述组合处理,在反复进行所述组合处理时连续的n次、即规定的复数次的所述组合处理中,在后进行的所述组合处理根据提供给不属于在其之前的所述组合处理决定的合适组合的所述组合用料斗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进行组合运算,将通过反复进行的所述组合处理依序求出的所述合适组合交替决定为所述第1排出组合和所述第2排出组合的结构,
所述控制装置形成如下所述的结构,即能够相应于利用所述组合运算装置交替决定的所述第1排出组合和所述第2排出组合,交替将被测量物体排出到属于所述第1排出组合的所述组合用料斗和属于所述第2排出组合的所述组合用料斗,同时对所述第1集合料斗和所述多个第2集合料斗交替排出被测量物体,
形成能够将从所述所述第1集合料斗排出的被测量物体和从所述多个第2集合料斗分别排出的被测量物体投入同一包装机投入口的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秤,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合运算装置形成如下所述的结构,即能够根据提供给所述组合用料斗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进行组合运算,以此求出一个所述组合重量值为相对于目标重量值的允许范围内的值的所述组合用料斗的组合,且将其决定为合适组合的组合处理,反复进行所述组合处理,在反复进行所述组合处理时连续的n次、即规定的复数次的所述组合处理中,在后进行的所述组合处理根据提供给不属于在其之前的所述组合处理决定的合适组合的所述组合用料斗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进行组合运算,将通过反复进行的所述组合处理依序求出的所述合适组合交替决定为所述第1排出组合和所述第2排出组合的结构,
所述控制装置形成如下所述的结构,即能够相应于利用所述组合运算装置交替决定的所述第1排出组合和所述第2排出组合,交替将被测量物体排出到属于所述第1排出组合的所述组合用料斗和属于所述第2排出组合的所述组合用料斗,同时对所述第1集合料斗和所述多个第2集合料斗交替排出被测量物体的结构,
形成能够将从所述所述第1集合料斗排出的被测量物体投入第1包装机投入口,将从所述多个第2集合料斗分别排出的被测量物体投入第2包装机投入口的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秤,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合运算装置形成如下所述进行组合处理的结构,即能够根据提供给所述组合用料斗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进行组合运算,利用所述组合运算求出两组各所述组合重量值为相对于目标重量值的允许范围内的值的所述组合用料斗的组合,而且分别不包含同一所述组合用料斗,将这两组组合中的一组决定为所述第1排出组合,同时将另一组决定为第2排出组合,
所述控制装置形成如下所述的结构,即能够同时将被测量物体排出到属于所述第1排出组合的所述组合用料斗和属于所述第2排出组合的所述组合用料斗,同时能够对所述第1集合料斗和所述多个第2集合料斗同时排出被测量物体的结构,
形成能够将从所述所述第1集合料斗排出的被测量物体投入第1包装机投入口,将从所述多个第2集合料斗分别排出的被测量物体投入第2包装机投入口的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合秤,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运算装置形成如下所述的结构,即在反复进行所述组合处理时连续的k次所述组合处理中,从后面开始进行的所述组合处理根据提供给不属于其以前的所述组合处理决定的第1和第2排出组合的所述组合用料斗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进行组合运算;其中k为规定的复数。
12.根据权利要求4或10所述的组合秤,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所述的结构,即所述组合运算装置进行的所述组合处理包含
根据提供给所述组合用料斗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进行组合运算,以将所述组合重量值为相对于目标重量值的允许范围内的值的所述组合用料斗的组合全部求出,将其分别作为合适组合,各所述合适组合各形成2组,而且求出形成所述组合的所述合适组合中不包含同一所述组合用料斗的合适组合对的第1处理、以及
对各所述合适组合对,计算所述合适组合对中包含的各所述合适组合的组合重量值与目标重量值之差的绝对值的合计值,选择一个所述差的绝对值的合计值最小的所述合适组合对,将该选择的所述合适组合对中包含的两组所述合适组合中的任一组决定为所述第1排出组合,同时将另一组决定为所述第2排出组合的第2处理。
13.根据权利要求4或10所述的组合秤,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所述的结构,即所述组合运算装置进行的所述组合处理包含
根据提供给所述组合用料斗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进行组合运算,以将所述组合重量值为相对于目标重量值的允许范围内的值的所述组合用料斗的组合全部求出,将其分别作为允许组合,从全部所述允许组合中以各所述组合重量值与目标重量值之差的绝对值小的所述允许组合为优先,选择m个、m为规定的复数、所述允许组合,将这些中的各个分别作为第1合适组合,对各所述第1合适组合,从除了属于所述第1合适组合的所述组合用料斗外的所述组合用料斗的组合构成的所述允许组合中,选择一个所述组合重量值与目标重量值之差的绝对值最小的所述允许组合作为第2合适组合,求出m个分别对应的所述第1合适组合与第2合适组合构成的合适组合对的第1处理、以及
对各所述合适组合对,计算所述第1和第2各合适组合的组合重量值与目标重量值之差的绝对值的合计值,选择一个所述差的绝对值的合计值最小的所述合适组合对,将该选择的所述合适组合对中包含的所述第1和第2合适组合中的任一组合决定为所述第1排出组合,同时将另一组合决定为所述第2排出组合的第2处理。
14.根据权利要求4或10所述的组合秤,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所述的结构,即所述组合运算装置进行的所述组合处理包含
根据提供给所述组合用料斗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进行组合运算,以将所述组合重量值为相对于目标重量值的允许范围内的值的所述组合用料斗的组合全部求出,将其分别作为允许组合,从全部所述允许组合中,选择一个各所述组合重量值与目标重量值之差的绝对值最小的所述允许组合作为第1合适组合,从除了属于所述第1合适组合的所述组合用料斗外的所述组合用料斗的组合构成的所述允许组合中,选择一个所述组合重量值与目标重量值之差的绝对值最小的所述允许组合作为第2合适组合,将所述第1和第2合适组合中的任一组合决定为所述第1排出组合,同时将另一组合决定为所述第2排出组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秤,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合用料斗具备在所述组合用料斗的排列设置方向上并排配置的两个计量室,是能够对提供给各所述计量室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进行计量,对每一所述计量室,能够将被测量物体有选择地向所述内侧方向和所述外侧方向排出的计量料斗,
所述组合运算装置形成求所述计量室的组合构成,以将使所提供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的合计值为相对于目标重量值的允许范围内的值的所述第1和第2排出组合为所述计量室的组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秤,其特征在于,
对应于各所述组合用料斗,在所述组合用料斗的上方配设对所提供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进行计量的多个计量料斗,
所述组合用料斗是具备两个收容室,能够对各所述收容室提供所述计量料斗计量的被测量物体,对每一所述收容室有选择地向所述内侧方向和所述外侧方向排出被测量物体的存储料斗,
所述计量料斗形成能够有选择地向对应的所述存储料斗的两个所述收容室排出被测量物体的结构,
所述组合运算装置形成求所述收容室的组合构成,以将使所提供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的合计值为相对于目标重量值的允许范围内的值的所述第1和第2排出组合为所述收容室的组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秤,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合用料斗配设为上侧两列和下侧一列,所述上侧两列的所述组合用料斗,是对分别提供的被测量物体的重量进行计量的计量料斗,所述下侧一列的所述组合用料斗,是分别与两个所述计量料斗对应设置,被提供所述计量料斗计量的被测量物体的存储料斗,
形成从所述上侧两列中内侧的列的所述计量料斗、向所述内侧方向排出的被测量物体向所述内侧斜槽排出,向所述外侧方向排出的被测量物体向对应的所述存储料斗排出,
从所述上侧两列中外侧的列的所述计量料斗、向所述内侧方向排出的被测量物体向对应的所述存储料斗排出,向所述外侧方向排出的被测量物体向所述外侧斜槽排出的结构。
CN2007800133980A 2006-04-14 2007-04-04 组合秤 Active CN1014215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11915/2006 2006-04-14
JP2006111915A JP5030463B2 (ja) 2005-12-05 2006-04-14 組合せ秤
PCT/JP2007/057583 WO2007119679A1 (ja) 2006-04-14 2007-04-04 組合せ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21595A true CN101421595A (zh) 2009-04-29
CN101421595B CN101421595B (zh) 2010-11-17

Family

ID=38609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133980A Active CN101421595B (zh) 2006-04-14 2007-04-04 组合秤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119935B2 (zh)
EP (1) EP2009411B1 (zh)
CN (1) CN101421595B (zh)
AU (1) AU2007239752B2 (zh)
CA (1) CA2646431C (zh)
RU (1) RU2393440C1 (zh)
TW (1) TW200745519A (zh)
WO (1) WO2007119679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00185A1 (zh) * 2009-06-29 2011-01-06 广东海川智能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称重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WO2011000186A1 (zh) * 2009-06-29 2011-01-06 广东海川智能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称重装置
CN103026189A (zh) * 2010-10-25 2013-04-03 大和制衡株式会社 组合秤的集合斜槽
CN113022960A (zh) * 2021-03-23 2021-06-25 郑州大学 一种具有防物料损坏的组合称重系统
CN113494953A (zh) * 2020-03-19 2021-10-12 株式会社石田 计量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46289B2 (ja) * 2004-11-18 2008-02-13 勝三 川西 組合せ秤
JP2006300654A (ja) * 2005-04-19 2006-11-02 Katsuzo Kawanishi 混合計量用組合せ秤
JP4880321B2 (ja) * 2005-12-13 2012-02-22 勝三 川西 組合せ秤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計量装置
RU2399889C1 (ru) * 2006-07-21 2010-09-20 Созо КАВАНИСИ Комбинационный весовой дозатор
JP5015639B2 (ja) * 2007-03-16 2012-08-29 勝三 川西 連係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計量装置、包装装置及び計量包装システム
JP5030723B2 (ja) * 2007-09-18 2012-09-19 勝三 川西 組合せ秤
WO2009078171A1 (ja) * 2007-12-18 2009-06-25 Shozo Kawanishi 組合せ秤
EP2634545B1 (en) * 2010-10-27 2021-01-20 Yamato Scale Co., Ltd. Hopper and combination scale using same
WO2013061374A1 (ja) * 2011-10-27 2013-05-02 大和製衡株式会社 組合せ秤の被計量物集合排出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組合せ秤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25322A (en) 1981-01-27 1982-08-04 Ishida Scales Mfg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llecting material to be measured in combined measuring apparatus
US4399880A (en) * 1981-01-27 1983-08-23 Kabushiki Kaisha Ishida Koko Seisakusho Combinatorial weighing system
US4508631A (en) * 1983-08-02 1985-04-02 Joseph J. Packo Dehydrating refrigerant
JPS60161530A (ja) 1984-02-01 1985-08-23 Yamato Scale Co Ltd 組合せ秤
JPS6230122A (ja) 1985-04-18 1987-02-09 Hitachi Chem Co Ltd 熱硬化可能な樹脂組成物
JPS6230122U (zh) * 1985-08-07 1987-02-23
US4676326A (en) * 1985-10-15 1987-06-30 Ishida Scales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Combinational weig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for with multiple selected combinations and multiple discharge paths
JPH081395B2 (ja) 1985-10-17 1996-01-10 株式会社石田衡器製作所 組合せ計量装置における計量物の収集方法及び装置
JPH071193B2 (ja) * 1986-04-25 1995-01-11 大和製衡株式会社 組合せ計量方法及び装置
JP2645391B2 (ja) * 1987-12-26 1997-08-25 カルビー株式会社 組合せ計量装置
JPH03144318A (ja) * 1989-10-31 1991-06-19 Anritsu Corp 組合せ計量機
JPH0658250B2 (ja) 1992-04-09 1994-08-03 株式会社イシダ 組合せ計量装置
JPH06230122A (ja) * 1993-01-29 1994-08-19 Aisin Seiki Co Ltd 車載用超音波計測装置
JP4685217B2 (ja) 2000-06-22 2011-05-18 アンリツ産機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組合せ計量機の重量測定装置
JP4669627B2 (ja) 2001-04-26 2011-04-13 株式会社イシダ 組合せ計量装置及び組合せ計量包装システム
JP3706331B2 (ja) * 2001-11-06 2005-10-12 大和製衡株式会社 粉粒体用の容積式フィーダ及び粉粒体組合せ秤
RU2399889C1 (ru) * 2006-07-21 2010-09-20 Созо КАВАНИСИ Комбинационный весовой дозатор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00185A1 (zh) * 2009-06-29 2011-01-06 广东海川智能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称重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WO2011000186A1 (zh) * 2009-06-29 2011-01-06 广东海川智能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称重装置
GB2477899A (en) * 2009-06-29 2011-08-17 Guangdong Highdream Intellectualized Machinery Co Ltd Combination weighting device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US8866028B2 (en) 2009-06-29 2014-10-21 Guangdong Highdream Intellectualized Machinery Co., Ltd. Combination weighing device that divides material treating units into two sections with separate data receiving and delivering communication converters for each section
GB2477899B (en) * 2009-06-29 2015-12-02 Guangdong Highdream Intellectualized Machinery Co Ltd Combination weighting device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CN103026189A (zh) * 2010-10-25 2013-04-03 大和制衡株式会社 组合秤的集合斜槽
CN103026189B (zh) * 2010-10-25 2014-09-17 大和制衡株式会社 组合秤的集合斜槽
US9267838B2 (en) 2010-10-25 2016-02-23 Yamato Scale Co., Ltd. Collecting chute of combination weigher
CN113494953A (zh) * 2020-03-19 2021-10-12 株式会社石田 计量装置
CN113494953B (zh) * 2020-03-19 2023-09-08 株式会社石田 计量装置
CN113022960A (zh) * 2021-03-23 2021-06-25 郑州大学 一种具有防物料损坏的组合称重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09411A4 (en) 2012-04-04
US20090301792A1 (en) 2009-12-10
TWI324249B (zh) 2010-05-01
EP2009411A1 (en) 2008-12-31
CA2646431A1 (en) 2007-10-25
AU2007239752B2 (en) 2011-04-07
RU2008144951A (ru) 2010-05-20
EP2009411B1 (en) 2016-11-16
AU2007239752A1 (en) 2007-10-25
CN101421595B (zh) 2010-11-17
WO2007119679A1 (ja) 2007-10-25
RU2393440C1 (ru) 2010-06-27
CA2646431C (en) 2015-12-08
US8119935B2 (en) 2012-02-21
TW200745519A (en) 2007-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21595B (zh) 组合秤
CN101310167B (zh) 组合秤以及使用组合秤的计量装置
CN101473198B (zh) 组合秤
CN101421596B (zh) 组合秤
CN100561142C (zh) 组合秤
CN101175976B (zh) 混合计量用组合秤
WO2006033290A1 (ja) 組合せ秤
CN101160511A (zh) 混合计量用组合秤
CN100501351C (zh) 组合秤
JP5553734B2 (ja) 組合せ秤
JP5030463B2 (ja) 組合せ秤
JP4864417B2 (ja) 組合せ秤
JP5053808B2 (ja) 組合せ秤
JP7286248B2 (ja) 組合せ秤
JP6675921B2 (ja) 組合せ秤
JP4570929B2 (ja) 組合せ秤
JP6675922B2 (ja) 組合せ秤
JP5138420B2 (ja) 計量装置
JP2009121973A (ja) 混合計量用組合せ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