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04330A - 可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和负极及可充电锂电池 - Google Patents

可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和负极及可充电锂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04330A
CN101404330A CNA2008101608983A CN200810160898A CN101404330A CN 101404330 A CN101404330 A CN 101404330A CN A2008101608983 A CNA2008101608983 A CN A2008101608983A CN 200810160898 A CN200810160898 A CN 200810160898A CN 101404330 A CN101404330 A CN 1014043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emical formula
group
polymer
negative
active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6089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04330B (zh
Inventor
崔南顺
李济玩
柳京汉
金性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043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43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043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43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elements or allo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elements or alloys
    • H01M4/386Silicon or alloys based on silic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elements or alloys
    • H01M4/387Tin or alloys based on ti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1Bind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4Electrodes based on metals, Si or allo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elements or alloys
    • H01M4/40Alloys based on alkali met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01M4/625Carbon or graphi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极活性材料、一种包括该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和一种包括该负极的可充电锂电池。一种可充电锂电池的负极的负极活性材料包括金属性活性材料核和聚合物,聚合物具有至少为40MPa的抗拉强度且涂覆在金属性活性材料颗粒上。聚合物控制负极活性材料的体积膨胀并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特性。

Description

可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和负极及可充电锂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各方面涉及一种负极活性材料、一种包括该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和一种包括该负极的可充电锂电池。
背景技术
近来,可充电锂电池作为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电源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可充电锂电池使用有机电解质溶液,从而与传统的使用碱性水溶液的电池相比,可充电锂电池具有两倍于传统电池的放电电压且能量密度更高。对于可充电锂电池的正极活性材料,已经研究了能够嵌入锂的锂-过渡元素复合氧化物,例如LiCoO2、LiMn2O4、LiNiO2、LiNi1-xCoxO2(0<x<1)、LiMnO2等。
对于可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已经使用了各种可以嵌入和脱出锂离子的碳基材料,例如,人工石墨、天然石墨和硬碳。因为与锂相比,石墨具有-0.2V的较低的放电电势,所以石墨增大了电池的放电电压和能量密度。使用石墨作为负极活性材料的电池具有3.6V的高平均放电电势和优良的能量密度。此外,因为石墨由于显著的可逆性而对电池保证了较好的循环寿命,所以石墨是在前面提到的碳基材料中最广泛使用的材料。然而,石墨活性材料的密度低,因此,在每单位体积的能量密度方面容量低。此外,石墨很可能在高放电电压下与有机电解液反应,这样会导致电池燃烧或爆炸。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来已经对氧化物负极活性材料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例如,由日本富士胶卷有限公司(Fuji Film Co.,Ltd.Japan)开发的非晶氧化锡具有单位重量的高容量(800mAh/g)。然而,这种氧化物造成了一些严重缺陷,例如,达到50%的高初始不可逆容量。此外,氧化锡在充电反应或放电反应期间趋于被还原为锡金属,这就降低了电池在使用时的接受性。
参照另一种氧化物负极,在第2002-216753号日本专利公布中公开了负极活性材料LiaMgbVOc(0.05≤a≤3,0.12≤b≤2,2≤2c-a-2b≤5)。在2002年日本电池会议(Preview No.3B05)上还呈现了包含Li1.1V0.9O2的可充电锂电池的特性。然而,这些氧化物负极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电池性能,因此,正在进行对其它氧化物负极材料的大量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改善可充电电池的循环寿命特性的负极活性材料。
如这里所使用的,当没有提供特定的定义时,术语“涂覆”表示部分地或全部地设置在物体的表面上。
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括该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和一种包括该负极的可充锂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包括金属性活性材料和高强度聚合物,其中,高强度聚合物具有至少40MPa的抗拉强度且涂覆在所述金属性活性材料颗粒上。
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金属性活性材料可以包括锂金属、能够与锂合金化的金属、锂合金、能够与锂可逆地掺杂和分开的或能够可逆地形成含锂化合物的金属或半金属或者它们的组合。
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金属性活性材料可以是过渡金属氧化物或所述金属性材料的氧化物。
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金属性活性材料可以选自于由锂钒基氧化物、锡氧化物(SnOx,0≤x≤2)、硅氧化物(SiOx,0<x<2)、磷氧化物和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
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高强度聚合物的抗拉强度可以在从40MPa至200MPa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高强度聚合物可以是下面的化学式2至化学式5中的一种化合物。
[化学式2]
[化学式3]
[化学式4]
Figure A20081016089800142
[化学式5]
Figure A20081016089800143
在化学式2至化学式5中:R1至R19是从由氢、烷基、卤烷基、烷氧基、包含Li或Na的丙烯酸、芳基和卤素组成的组中单独选择的物质;A1至A7是从由O、CO、SO2和CR41R42组成的组中单独选择的物质,这里,R41和R42是从烷基、卤烷基或苯基中单独选择的物质;n1和n4是1至3中的单独的数;n2、n3和n5至n12是1至4中的单独的数;a1至a11是1至5中的单独的数;p和q是0.01至0.99的范围中的单独的数;以及m1至m3是100至10000中的单独的数。
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聚合物可以是由二酐化合物和二胺化合物的亚胺化生成的酰胺酸化合物。二酐化合物可以选自于由具有下面的化学式6至化学式9的化合物组成的组。
[化学式6]
Figure A20081016089800144
[化学式7]
Figure A20081016089800151
[化学式8]
Figure A20081016089800152
[化学式9]
Figure A20081016089800153
在上面的化学式6至化学式9中:R20至R24是从由氢、烷基、卤烷基、烷氧基、包含Li或Na的丙烯酸、芳基和卤素组成的组中单独选择的物质;A8选自于由O、CO、SO2和C41R42组成的组,这里,R41和R42是烷基、卤烷基、苯基中的单独的物质;n13是1至2;以及n14和n15是从1至3的范围内的单独的数。
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二胺化合物可以选自于由具有下面的化学式10至化学式15的化合物组成的组。
[化学式10]
Figure A20081016089800154
[化学式11]
Figure A20081016089800161
[化学式12]
Figure A20081016089800162
[化学式13]
Figure A20081016089800163
[化学式14]
Figure A20081016089800164
[化学式15]
Figure A20081016089800165
在上面的化学式10至化学式15中:R27至R40是从由氢、烷基、卤烷基、烷氧基、包含Li或Na的丙烯酸、芳基和卤素组成的组中单独选择的物质;A9至A13是从由O、CO、SO2和CR41R42组成的组中的单独选择的物质,这里,R41和R42是烷基、卤烷基或苯基中的单独的物质;n16至n27是1至4中的单独的数;a12和a19是1至100中的单独的数。
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高强度聚合物具有从10000至1000000范围内的重均分子量。
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负极活性材料包括0.1wt%至2wt%的高强度聚合物。相对于负极活性材料在充放电之前的原始体积,负极活性材料的体积膨胀率按体积百分比计在从15%至40%的范围内。以从1nm至100nm的范围内的平均厚度在金属活性材料颗粒上涂覆聚合物。负极活性材料还包含涂覆在金属活性材料颗粒上的导电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可充电锂电池的负极,该负极包括集流体和设置在所述集流体上的负极活性材料层。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包括负极活性材料和粘结剂。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包括金属性活性材料和涂覆在金属性活性材料颗粒上的抗拉强度至少为40MPa的聚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括上文的负极、正极和电解液的可充电锂电池,其中,正极包括能够可逆地嵌入锂离子的正极活性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由于金属性活性材料颗粒涂覆有高强度聚合物,所以有效地抑制了负极活性材料的体积膨胀。因此,可以改善电池的循环寿命特性。
本发明的另外的方面和/或优点将在以下的描述中部分地进行阐明,部分地通过描述是显而易见的,或部分地可以通过实施本发明的总体构思而了解。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或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明显且更易于理解,附图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充电锂电池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合成示例1的聚酰亚胺聚合物的抗拉强度和根据对比示例1的聚偏二氟乙烯聚合物的抗拉强度的对比的曲线图;
图3和图4分别是根据示例7的负极活性材料的500X和3000X的SEM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示例示出在附图中,其中,相同的标号始终表示相同的元件。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各方面,下面通过参照附图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
本发明的各方面涉及一种用于可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近来,随着对高容量电池的需求的增大,研究了高容量金属性负极活性材料。然而,在金属性负极活性材料的情况下,由于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的重复嵌入和脱出,导致负极活性材料的体积重复地膨胀和收缩。由于在活性材料中产生裂缝,所以劣化了活性材料的循环寿命特性和电导率。
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提供了一种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减小的负极活性材料。负极活性材料提供改善的循环寿命特性和电导率,并防止电解液从电极中挤出。
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负极活性材料包括金属性活性材料和聚合物,聚合物涂覆在金属性活性材料颗粒上并且抗拉强度至少为40MPa。
金属性活性材料可以包括锂金属、能够与锂合金化的金属、锂合金、能够与锂可逆地掺杂和分开的或能够可逆地形成含锂化合物的金属或半金属或者它们的组合。金属性活性材料可以包括上述材料的氧化物。
能够与锂合金化的金属可以是从由Na、K、Rb、Cs、Fr、Be、Mg、Ca、Sr、Ba、Ra、Al、Fe和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能够与锂可逆地掺杂和分开的或能够可逆地形成含锂化合物的金属或半金属可以是从由锡、硝酸钛、硅、磷和它们组合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
金属氧化物可以包括过渡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可以选自于由锂钒基氧化物、氧化锡(SnOx,0≤x≤2)、硅氧化物(SiOx,0<x<2)、磷氧化物和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
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活性材料可以具有下面的化学式1:
[化学式1]
LixMyVzO2+d
在化学式1中,0.1≤x≤2.5,0≤y≤0.5,0.5≤z≤1.5,0≤d≤0.5,且M选自于由Al、Cr、Mn、Fe、Co、Ni、Cu、Zn、Zr、Nb、Mo、W、Ag、Sn、Ge、Si、Ti和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从由Al、Cr、Mo、Ti、W、Zr和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中选择的金属适合于M。抗拉强度至少为40MPa的高强度聚合物涂覆在金属性活性材料颗粒上。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聚合物具有40MPa至200MPa的抗拉强度。根据另一实施例,聚合物具有50MPa至150MPa的抗拉强度。如果聚合物具有范围从40MPa至200MPa的抗拉强度,则聚合物可以有效地抑制负极活性材料的膨胀。当聚合物的抗拉强度小于40MPa时,聚合物不会有效地抑制负极活性材料的体积膨胀。
聚合物可以是下面的化学式2至化学式5的化合物,或者是通过酰胺酸的亚胺化反应(S2:脱水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其中,所述酰胺酸是通过由二酐化合物和二胺化合物之间的反应(S1)而得到的。
[化学式2]
Figure A20081016089800191
[化学式3]
Figure A20081016089800192
[化学式4]
Figure A20081016089800193
[化学式5]
Figure A20081016089800194
在化学式2至化学式5中:R1至R19是从由氢、烷基、卤烷基(包含诸如F、Cl、Br或I的卤素的烷基)、烷氧基、包含Li或Na的丙烯酸、芳基和诸如F、Cl、Br或I的卤素组成的组中单独选择的物质;A1至A7是从由O、CO、SO2和CR41R42组成的组中单独选择的物质,这里,R41和R42是从烷基、诸如C(CF3)2的卤烷基(包含诸如F、Cl、Br或I的卤素的烷基)或苯基中的单独的物质;n1和n4是从1至3的单独的数;n2、n3和n5至n12是从1至4的单独的数;a1至a11是从1至5的单独的数;p和q是从0.01至0.99的范围内的单独的数;m1至m3是从100至10000的单独的数。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R1至R19是从由氢、烷基、氟烷基、烷氧基、包含Li或Na的丙烯酸、芳基和卤素组成的组中单独选择的物质。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R1至R19是从由氢、烷基和苄基组成的组中单独选择的物质。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A1至A7是从由O、CO、SO2和C(CF3)2组成的组中单独选择的物质。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n1和n4是从1至3的单独的数,n2、n3和n5至n12是从1至4的单独的数。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a1至a11是从1至5的单独的数。根据又一实施例,a1至a11是从1至3的单独选择的数。根据再一实施例,a1至a11是从1至2的单独的数。根据一个实施例,p和q是从0.1至0.9的范围内的单独的数。根据一个实施例,m1至m3是从1000至5000的范围内的单独的数。
上述化学式2至化学式5的重复单元的具体示例是下面的化学式16的聚酰胺酰亚胺类聚合物、下面的化学式17的聚砜类聚合物、下面的化学式18的聚氧代砜类聚合物和聚丙烯腈类聚合物。
[化学式16]
[化学式17]
[化学式18]
Figure A20081016089800211
在上面的化学式16至化学式18中,p的范围是从0.01至0.99,q的范围是从0.01至0.99,m1和m2是从100至10000的单独的数。根据一个实施例,p和q是从0.1至0.9的范围内的单独的数。根据一个实施例,m1和m2是从1000至5000的范围内的单独的数。
可选择地,可以通过下面的化学式6至化学式9中的至少一种二酐化合物和下面的化学式10至化学式15中的至少一种二胺化合物之间的亚胺化反应来合成聚合物。亚胺化反应是在二酐化合物中的COOH与二胺化合物中的CON之间形成CON-CO环的反应。化学式6至化学式15如下:
[化学式6]
Figure A20081016089800212
[化学式7]
Figure A20081016089800213
[化学式8]
Figure A20081016089800214
[化学式9]
[化学式10]
Figure A20081016089800222
[化学式11]
Figure A20081016089800223
[化学式12]
Figure A20081016089800224
[化学式13]
Figure A20081016089800225
[化学式14]
Figure A20081016089800231
[化学式15]
Figure A20081016089800232
在化学式6至化学式15中:R20至R24以及R27至R40是从由氢、烷基、卤烷基、烷氧基、包含Li或Na的丙烯酸、芳基和诸如从F、Cl、Br和I中选择的卤素组成的组中单独选择的物质。在一个实施例中,R20至R24以及R27至R40是从由氢、烷基、氟烷基、烷氧基、包含Li或Na的丙烯酸、芳基和卤素组成的组中单独选择的物质。在另一实施例中,R20至R24以及R27至R40是从由氢、烷基和氟烷基组成的组中单独选择的物质。A8至A13是从由O、CO、SO2和CR41R42组成的组中单独选择的物质,这里,R41和R42是从烷基、卤烷基或苯基中选择的相同物质或单独选择的物质。在一个实施例中,A8至A13是从由O、CO和SO2组成的组中单独选择的物质,n13的范围为1至2,n14和n15是从1至3的范围内的单独的数,n16至n27是1至4中的单独的数,a12至a19是1至100中的单独的数。在一个实施例中,a12至a19是1至20中的单独的数。
在本发明的化学式中,烷基表示C1至C7烷基或C1至C3烷基;卤烷基表示C1至C7卤烷基或C1至C3卤烷基;烷氧基表示C1至C7烷氧基或C1至C3烷氧基;芳基表示C6至C18芳基或C6至C12芳基。
由上述式6至式9表示的二酐化合物的示例包括:式19的均苯四羧酸二酐(PMDA)、化学式20的4,4′-氧双邻苯二羧酸二酐(OPDA)、化学式21的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BTDA)、化学式22的3,3′,4,4′-二苯砜四羧酸二酐(DSDA)、化学式23的1,2,3,4-环戊烷四羧酸二酐(CPDA)和化学式24的2,3,5-三羧酸环丁基二酐,如下:
[化学式19]
Figure A20081016089800241
[化学式20]
Figure A20081016089800242
[化学式21]
Figure A20081016089800243
[化学式22]
[化学式23]
Figure A20081016089800245
[化学式24]
Figure A20081016089800246
由上述的式10至式15表示的二胺化合物的示例包括化学式25的4,4′-氧苯胺、化学式26的六氟-2,2-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化学式27的三苯基醚二胺(TPE)和苯二胺(例如化学式28的1,3-苯二胺和化学式29的1,4-苯二胺),如下:
[化学式25]
Figure A20081016089800251
[化学式26]
[化学式27]
[化学式28]
Figure A20081016089800254
[化学式29]
Figure A20081016089800255
下面的反应方案1示出了使4,4′-氧双邻苯二羧酸二酐和4,4′-氧苯胺反应获得酰胺酸的反应(S1)和随后进行的由酰胺酸获得高强度聚合物的亚胺化反应(S2)。
[反应方案1]
Figure A20081016089800256
参照反应方案1,通过将二酐化合物和二胺化合物在合适的溶剂中混合并加热该混合物来执行亚胺化反应,从而合成所得的聚酰亚胺类聚合物。所述合适的溶剂和加热温度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因此不提供对其的详细描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高强度聚合物具有范围为10000至1000000的重均分子量。根据另一实施例,该重均分子量的范围为100000至600000。在该范围内,所述聚合物具有优良的溶解性和机械强度。另一方面,当不在该范围内时,所述聚合物的溶解性和/或机械抗拉强度会降低。
可以通过不减弱活性材料的性能的任何方法(例如喷涂或浸渍)来将所述聚合物涂覆在金属性活性材料的颗粒上。这些涂覆方法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因此不提供对其的详细描述。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包含所述聚合物的表面处理层的厚度的范围为1nm至100nm。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该范围为5nm至100nm。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该范围为10nm至50nm。如果该厚度在该范围内,则它可以使在充电和放电的同时发生的负极活性材料的体积变化最小化,并可以使在电解液和负极活性材料之间的界面处发生的副反应最小化。另一方面,如果该厚度不在该范围内,则电池电阻会过度地增大,从而抑制锂离子和电子的传输。
表面处理层还可包括导电剂,以提高表面处理层的导电性。可以使用任何导电材料,除非它引起化学变化。导电材料的示例包括:含碳材料,例如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炭黑、乙炔黑、科琴黑(ketjen black)和碳纤维;金属粉体或纤维,包括铜、镍、铝、银等;或者导电聚合物,例如聚苯撑衍生物。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含碳材料可以适合于导电材料。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负极活性材料包含0.1wt%至2wt%的高强度聚合物。根据另一实施例,高强度聚合物的量的范围为0.1wt%至1wt%。如果高强度聚合物的量在该范围内,则高强度聚合物被均匀地涂覆在金属性活性材料表面上,从而高强度聚合物可以控制负极活性材料的体积膨胀。另一方面,当高强度聚合物的量不在该范围内时,表面处理层会过厚,从而增大电池电阻。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活性材料核的表面被涂覆有高强度聚合物,从而在充电过程中有效地抑制负极活性材料的体积膨胀。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相对于负极活性材料的初始体积,负极活性材料的体积膨胀率的范围按体积计为15%至40%。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该范围按体积计为15%至30%。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该范围按体积计为15%至20%。当负极活性材料的体积膨胀率在所述范围中的任何一个范围中时,在电极中保持导电通路,使得电池电阻不增大。因此,提高了电池的循环寿命特性,并使电池变形现象最小化。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可充电锂电池的负极包括集流体和设置在集流体上的负极活性材料层。负极活性材料层包含上述金属性活性材料。
基于负极活性材料层的总重量,所包含的金属性活性材料的量可为80wt%至99wt%。根据一个实施例,基于负极活性材料层的总重量,所包含的金属性活性材料的量为85wt%至97wt%。当所包含的金属性活性材料的量不在该范围内时,电池容量会降低,或者粘合剂的相对量减少,从而负极活性材料层和集流体之间的附着性会劣化。
可以按照如下的步骤来制造负极:通过混合金属性活性材料、粘合剂和可选择的导电剂来制备负极活性材料组合物,然后将该组合物涂敷在诸如铜集流体的负极集流体上。负极的制造方法是公知的,因此在本发明中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粘合剂的示例包括上述高强度聚合物、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丁二炔纤维素(diacetylene cellulose)、聚氯乙烯、聚乙烯吡咯烷酮、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聚乙烯和聚丙烯。
可以使用任何导电材料作为导电剂,除非它引起化学变化。导电剂的示例包括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炭黑、乙炔黑、科琴黑、超导电乙炔炭黑(denkablack)、碳纤维、金属粉体或纤维以及聚苯撑衍生物,其中,所述金属粉体或纤维包括铜、镍、铝、银等。
所述溶剂可以是N-甲基吡咯烷酮,但所述溶剂不限于此。可以从由铜箔、镍箔、不锈钢箔、钛箔、泡沫镍、泡沫铜、涂覆有导电金属的聚合物基底及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中选择集流体。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相对于负极的厚度,负极的体积膨胀率的范围按体积计为10%至30%。根据另一实施例,该范围按体积计为10%至20%。如果负极的体积膨胀率在所述范围中的任何一个范围中,则在电极中保持导电通路,并且电池电阻不增大。因此,提高了电池的循环寿命特性,并使电池变形现象最小化。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可充电锂电池包括负极、正极和电解液,所述负极包含负极活性材料。正极可包含正极活性材料,例如能够可逆地嵌入锂离子的化合物。具体地讲,正极活性材料包括下面的化学式30至化学式53的化合物:
[化学式30]
LiaA1-bBbD2
其中,在上述式中,0.95≤a≤1.1,并且0≤b≤0.5;
[化学式31]
LiaE1-bBbO2-cFc
其中,在上述式中,0.95≤a≤1.1,0≤b≤0.5,并且0≤c≤0.05;
[化学式32]
LiE2-bBbO4-cFc
其中,在上述式中,0≤b≤0.5,并且0≤c≤0.05;
[化学式33]
LiaNi1-b-cCobBcDα
其中,在上述式中,0.95≤a≤1.1,0≤b≤0.5,0≤c≤0.05,并且0<α≤2;
[化学式34]
LiaNi1-b-cCobBcO2-αFα
其中,在上述式中,0.95≤a≤1.1,0≤b≤0.5,0≤c≤0.05,并且0<α<2;
[化学式35]
LiaNi1-b-cCobBcO2-αF2
其中,在上述式中,0.95≤a≤1.1,0≤b≤0.5,0≤c≤0.05,并且0<α<2;
[化学式36]
LiaNi1-b-cMnbBcDα
其中,在上述式中,0.95≤a≤1.1,0≤b≤0.5,0≤c≤0.05,并且0<α≤2;
[化学式37]
LiaNi1-b-cMnbBcO2-αFα
其中,在上述式中,0.95≤a≤1.1,0≤b≤0.5,0≤c≤0.05,并且0<α<2;
[化学式38]
LiaNi1-b-cMnbBcO2-αF2
其中,在上述式中,0.95≤a≤1.1,0≤b≤0.5,0≤c≤0.05,并且0<α<2;
[化学式39]
LiaNibEcGdO2
其中,在上述式中,0.90≤a≤1.1,0≤b≤0.9,0≤c≤0.9,并且0.001≤d≤0.1;
[化学式40]
LiaNibCocMndGeO2
其中,在上述式中,0.90≤a≤1.1,0≤b≤0.9,0≤c≤0.5,0≤d≤0.5,并且0.001≤e≤0.1;
[化学式41]
LiaNiGbO2
其中,在上述式中,0.90≤a≤1.1,并且0.001≤b≤0.1;
[化学式42]
LiaCoGbO2
其中,在上述式中,0.90≤a≤1.1,并且0.001≤b≤0.1;
[化学式43]
LiaMnGbO2
其中,在上述式中,0.90≤a≤1.1,并且0.001≤b≤0.1;
[化学式44]
LiaMn2GbO4
其中,在上述式中,0.90≤a≤1.1,并且0.001≤b≤0.1;
[化学式45]
QO2
[化学式46]
QS2
[化学式47]
LiQS2
[化学式48]
V2O5
[化学式49]
LiV2O5
[化学式50]
LiIO2
[化学式51]
LiNiVO4
[化学式52]
Li3-fJ2(PO4)3(0≤f≤3);以及
[化学式53]
Li3-fFe2(PO4)3(0≤f≤2)。
在化学式30至53中,A选自于由Ni、Co、Mn及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B选自于由Al、Ni、Co、Mn、Cr、Fe、Mg、Sr、V、稀土元素及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D选自于由O、F、S、P及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E选自于由Co、Mn及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F选自于由F、S、P及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G选自于由Al、Cr、Mn、Fe、Mg、Sr、V、诸如La和Ce的镧系元素及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Q选自于由Ti、Mo、Mn及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I选自于由Cr、V、Fe、Sc、Y及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J选自于由V、Cr、Mn、Co、Ni、Cu及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
正极活性材料可以是从由单质硫(S8)、硫类化合物(例如Li2Sn(n≥1)或溶解在阴极电解液中的Li2Sn(n≥1))和有机硫化合物以及碳-硫聚合物((C2Sf)n:f=2.5至50,n≥2)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
可以按照如下的步骤来制造正极:通过混合正极活性材料、粘合剂和可选择的导电剂来制备正极活性材料组合物,然后将该组合物涂敷在诸如铝的正极集流体上。
可以使用任何导电材料作为导电剂,除非它引起化学变化。导电剂的示例包括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炭黑、乙炔黑、科琴黑、碳纤维、金属粉体或纤维以及聚苯撑衍生物,其中,所述金属粉体或纤维包括铜、镍、铝、银等。
粘合剂可以从由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丁二炔纤维素、聚氯乙烯、聚乙烯吡咯烷酮、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聚乙烯和聚丙烯组成的组中选择,但是粘合剂不限于此。所述溶剂可以是N-甲基吡咯烷酮,但所述溶剂不限于此。
在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可充电电池中,电解液包含非水有机溶剂和锂盐。非水有机溶剂用作参与电池的电化学反应的离子的传输介质。非水有机溶剂可包括碳酸酯类溶剂、酯类溶剂、醚类溶剂、酮类溶剂、醇类溶剂或非质子溶剂。碳酸酯类溶剂的示例包括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二丙酯(DPC)、碳酸甲丙酯(MPC)、碳酸乙丙酯(EPC)、碳酸甲乙酯(MEC)、碳酸乙甲酯(EMC)、碳酸亚乙酯(EC)、碳酸亚丙酯(PC)、碳酸亚丁酯(BC)等。酯类溶剂的示例可包括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正丙酯、乙酸二甲酯、丙酸甲酯、丙酸乙酯、γ-丁内酯、癸内酯、戊内酯、甲瓦龙酸内酯(mevalonolactone)、己内酯等。醚类溶剂的示例包括二丁醚、四甘醇二甲醚、二甘醇二甲醚、二甲氧基乙烷、2-甲基四氢呋喃、四氢呋喃等。酮类溶剂的示例包括环己酮等。非质子溶剂的示例包括腈(例如X-CN,其中,X为C2至C20的直链烃、支链烃或环烃、双键、芳环或醚键)、酰胺(例如二甲基甲酰胺)、二氧戊环(例如1,3-二氧戊环)等。
可以单独地使用非水有机溶剂,或者作为混合物来使用非水有机溶剂。当作为混合物来使用有机溶剂时,可以根据期望的电池性能来控制混合比。
碳酸酯类溶剂可包括环状碳酸酯和链状碳酸酯的混合物。当按照1∶1至1∶9的体积比将环状碳酸酯与链状碳酸酯混合在一起且采用该混合物作为电解液时,可以提高电解液性能。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解液还可包括碳酸酯类溶剂和芳香烃类溶剂的混合物。可按照1∶1至30∶1的体积比将碳酸酯类溶剂和芳香烃类溶剂混合在一起。
所述芳香烃类有机溶剂可以由下面的式54表示:
[化学式54]
Figure A20081016089800311
在化学式54中,Ra至Rf单独地选自于由氢、卤素、C1至C10烷基、卤烷基及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
芳香烃类有机溶剂可包括从由苯、氟苯、1,2-二氟苯、1,3-二氟苯、1,4-二氟苯、1,2,3-三氟苯、1,2,4-三氟苯、氯苯、1,2-二氯苯、1,3-二氯苯、1,4-二氯苯、1,2,3-三氯苯、1,2,4-三氯苯、碘苯、1,2-二碘苯、1,3-二碘苯、1,4-二碘苯、1,2,3-三碘苯、1,2,4-三碘苯、甲苯、氟代甲苯、1,2-二氟甲苯、1,3-二氟甲苯、1,4-二氟甲苯、1,2,3-三氟甲苯、1,2,4-三氟甲苯、氯甲苯、1,2-二氯甲苯、1,3-二氯甲苯、1,4-二氯甲苯、1,2,3-三氯甲苯、1,2,4-三氯甲苯、碘甲苯、1,2-二碘甲苯、1,3-二碘甲苯、1,4-二碘甲苯、1,2,3-三碘甲苯、1,2,4-三碘甲苯、二甲苯及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但不限于此。
非水电解质还可包括例如碳酸亚乙烯酯或碳酸氟代亚乙酯类化合物的添加剂,以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可以按照提高循环寿命的任何合适的量来包括所述添加剂。
在正常的电池操作过程中,锂盐是电池中的锂离子源。锂盐的非限制性示例包括从由LiPF6、LiBF4、LiSbF6、LiAsF6、LiClO4、LiCF3SO3、LiC4F9SO3、LiN(CF3SO2)2,LiN(C2F5SO2)2、LiAlO4、LiAlCl4、LiN(CpF2p+1SO2)(CqF2q+1SO2)(其中,p和q为自然数)、LiSO3CF3、LiCl、LiI、双乙二酸硼酸锂及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可以按照0.1M至2.0M的浓度来使用锂盐。根据一个实施例,可以按照0.7M至1.6M的浓度来使用锂盐。当锂盐浓度小于0.1M时,由于电解液导电率低而会使电解液的性能降低;而当锂盐浓度大于2.0M时,由于电解液的粘度的增大而会使锂离子迁移率减小。
固体电解液可包括聚氧化乙烯。固体电解液可包括聚有机硅氧烷侧链或聚氧化烯侧链。固体电解液可以是硫化物电解液,例如Li2S-SiS2、Li2S-GeS2、Li2S-P2S5、Li2S-B2S3等。固体电解液可以包括无机化合物,例如Li2S-SiS2-Li3PO4、Li2S-SiS2-Li3SO4等。
在正极和负极之间可设置分隔件。分隔件可以是从由聚乙烯、聚丙烯、聚偏二氟乙烯组成的组中选择的化合物的一层或多层。分隔件可包括多个不同的层,例如聚乙烯/聚丙烯层、聚乙烯/聚丙烯/聚乙烯层或者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层。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充电锂电池100的结构。可充电锂电池100包括电极组件110、用于容纳电极组件110的电池壳120以及用于密封电池壳120的帽组件140。电极组件包括负极112、正极113以及置于正极112和负极113之间的分隔件114。可充电锂电池的结构不限于图1中示出的结构,例如,它可以为方形或袋形(pouch-shaped)电池。
下面的示例更加详细地示出了本发明的各方面。然而,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不受这些示例的限制。
合成示例1:高强度预聚物的制备
在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中按照50∶50的摩尔比混合4,4′-氧双邻苯二羧酸二酐和4,4′-氧苯胺,并在氮气氛下在90℃进行聚合,从而合成聚酰胺酸高强度预聚物。
合成示例2:高强度预聚物的制备
在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中按照50∶50的摩尔比混合均苯四羧酸二酐和六氟-2,2-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并在氮气氛下在90℃进行聚合,从而合成聚酰胺酸高强度预聚物。
合成示例3:高强度预聚物的制备
在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中按照50∶50的摩尔比混合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和1,4-苯二胺,并在氮气氛下在90℃进行聚合,从而合成聚酰胺酸高强度预聚物。
示例1: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
将合成示例1中获得的聚酰胺酸高强度预聚物溶解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从而获得聚合物溶液。以该预聚物与Li1.1VO2的重量比为1∶99均匀混合该聚合物溶液与Li1.1VO2,从而提供混合物。在120℃干燥该混合物,以去除N-甲基吡咯烷酮,随后在200℃下进行热处理,从而提供负极活性材料。所提供的负极活性材料包含1wt%的高强度聚合物,所述高强度聚合物以20nm的厚度被涂覆在Li1.1VO2的颗粒上,从而形成表面处理层。
示例2: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
将合成示例1中获得的聚酰胺酸高强度预聚物溶解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从而获得聚合物溶液。以该预聚物、Li1.1VO2和炭黑导电剂的重量比为1∶97∶2均匀混合该聚合物溶液与Li1.1VO2和炭黑导电剂,从而提供混合物。在200℃加热该混合物,从而提供负极活性材料。所提供的负极活性材料包含1wt%的高强度聚合物,所述高强度聚合物以30nm的厚度被涂覆在Li1.1VO2的颗粒上,从而形成表面处理层。
示例3: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
将合成示例1中获得的聚酰胺酸高强度预聚物溶解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从而获得聚合物溶液。以该预聚物与SiO1.8的重量比为1∶99均匀混合该聚合物溶液与SiO1.8,从而提供混合物。在200℃加热该混合物,从而提供负极活性材料。所提供的负极活性材料包含1wt%的高强度聚合物,所述高强度聚合物以15nm的厚度被涂覆在SiO1.8的颗粒上,从而形成表面处理层。
示例4: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
将合成示例1中获得的聚酰胺酸高强度预聚物溶解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从而获得聚合物溶液。以该预聚物与SiO1.8的重量比为2∶98均匀混合该聚合物溶液与SiO1.8,从而提供混合物。在200℃加热该混合物,从而提供负极活性材料。所提供的负极活性材料包含2wt%的高强度聚合物,所述高强度聚合物以20nm的厚度被涂覆在SiO1.8的颗粒上,从而形成表面处理层。
示例5: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
将合成示例2中获得的聚酰胺酸高强度预聚物溶解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从而获得聚合物溶液。以该预聚物与SiO1.8的重量比为1∶99均匀混合该聚合物溶液与SiO1.8,从而提供混合物。在200℃加热该混合物,从而提供负极活性材料。所提供的负极活性材料包含1wt%的高强度聚合物,所述高强度聚合物以20nm的厚度被涂覆在SiO1.8的颗粒上,从而形成表面处理层。
示例6: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
将合成示例3中获得的聚酰胺酸高强度预聚物溶解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从而获得聚合物溶液。以该预聚物与Li1.1VO2的重量比为1∶99均匀混合该聚合物溶液与Li1.1VO2,从而提供混合物。在200℃加热该混合物,从而提供负极活性材料。所提供的负极活性材料包含1wt%的高强度聚合物,所述高强度聚合物以20nm的厚度被涂覆在Li1.1VO2的颗粒上,从而形成表面处理层。
示例7: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
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按照95∶1∶4的重量比混合Li1.1VO2、聚酰胺酰亚胺和超导电乙炔炭黑导电剂,然后在120℃下干燥,从而提供负极活性材料。所提供的负极活性材料包含1wt%的高强度聚合物,所述高强度聚合物以20nm的厚度被涂覆在Li1.1VO2的颗粒上,从而形成表面处理层。
示例8: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
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按照95∶1∶4的重量比混合Li1.1VO2、聚丙烯腈和炭黑导电剂,然后在120℃下干燥,从而提供负极活性材料。所提供的负极活性材料包含1wt%的高强度聚合物,所述高强度聚合物以15nm的厚度被涂覆在Li1.1VO2的颗粒上,从而形成表面处理层。
示例9: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
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按照95∶1∶4的重量比混合Li1.1VO2、聚砜和炭黑导电剂,然后在120℃下干燥,从而提供负极活性材料。所提供的负极活性材料包含1wt%的高强度聚合物,所述高强度聚合物以15nm的厚度被涂覆在Li1.1VO2的颗粒上,从而形成表面处理层。
示例10: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
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按照95∶1∶4的重量比混合Li1.1VO2、聚氧砜(polyoxysulfone)和炭黑导电剂,然后在120℃下干燥,从而提供负极活性材料。所提供的负极活性材料包含1wt%的高强度聚合物,所述高强度聚合物以15nm的厚度被涂覆在Li1.1VO2的颗粒上,从而形成表面处理层。
对比示例1: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
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按照90∶10的重量比混合Li1.1VO2和聚偏二氟乙烯,然后在120℃下干燥,从而提供负极活性材料。
示例11:可充电锂电池的制造
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按照90∶10的重量比混合根据示例1至示例6、示例8至示例10和对比示例1的负极活性材料中的每种与聚偏二氟乙烯,从而提供负极浆料。
以70μm的厚度将每种负极浆料涂覆在铜箔上,以提供薄的电极板,在135℃下干燥3小时或更长时间,然后压制,从而提供包含氧化钒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按照92∶4∶4的重量比混合LiCoO2正极活性材料、聚偏二氟乙烯与炭黑导电剂,并将该混合物分散在N-甲基-2-吡咯烷酮溶剂中,从而提供正极浆料。
以70μm的厚度将该正极浆料涂覆在铝箔上,以提供薄的电极板,在135℃下干燥3小时或更长时间,并压制,从而提供正极。
按照1.15M将LiPF6锂盐加入到碳酸二乙酯(DEC)和碳酸亚乙酯(EC)混合溶剂(碳酸二乙酯和碳酸亚乙酯的体积比为7∶3)中,从而提供电解液。
利用多孔聚丙烯膜分隔件来缠绕所提供的负极和正极,并将其放入电池盒中。将电解液注入电池盒中,从而完成可充电锂电池。所使用的电解液的量为2.7g。
示例12:可充电锂电池的制造
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按照90∶10的重量比将包含根据示例7的负极活性材料和人造石墨(SG-K3)的混合物与聚偏二氟乙烯混合,从而提供负极浆料。
以70μm的厚度将该负极浆料涂覆在铜箔上,以提供薄的电极板,在135℃下干燥3小时或更长时间,然后压制,从而提供包含氧化钒/人造石墨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
除了使用该负极之外,按照与示例11中的步骤相同的步骤来制造可充电锂电池。
高强度聚合物的抗拉强度测量
对根据合成示例1至合成示例3由聚酰胺酸预聚物获得的聚酰亚胺聚合物和根据对比示例1的聚偏二氟乙烯聚合物施加范围为0至0.1KN的负荷,并测量其抗拉强度。图2中示出了合成示例1的聚酰亚胺聚合物和对比示例1的聚偏二氟乙烯聚合物的结果(虚线:合成示例1;实线:对比示例1)。
根据相同的工艺来测量从示例7、示例9和示例10获得的聚酰胺酰亚胺、聚砜和聚氧砜的抗拉强度和相对于初始值的伸长。结果示出在下面的表1中。对下面的聚砜(1)至(3)的伸长(%)和抗拉强度(MPa)进行了3次测量。
表1
  伸长(%)   拉伸强度(MPa)
  聚酰胺酰亚胺   16   80
  聚砜(1)   12.1   63.71
  聚砜(2)   13.09   63.53
  聚砜(3)   12.95   63.62
  聚氧砜   11.31   71.14
参照图2,根据合成示例1的聚酰亚胺高强度聚合物具有平均94MPa的优良的抗拉强度。另一方面,根据对比示例1的聚偏二氟乙烯聚合物具有过低的抗拉强度,范围为22MPa至35MPa。此外,如表1所示,根据示例7、示例9和示例10的聚酰胺酰亚胺、聚砜和聚氧砜具有平均63MPa或更高的高抗拉强度。
电极膨胀率测量
对包含根据示例1至示例10和对比示例1的负极活性材料的电池施加40psi的压强,并按照2C进行充电和放电,作为电池的化成工艺。随后,作为标准工艺按照2C执行充电和放电。随后,拆解该电池,并用碳酸二甲酯清洗负极板。
在室温下干燥每个清洗过的电极板,用测微器测量电极厚度,并与初始电极厚度做比较,从而计算电极膨胀率。由示例7和对比示例1的结果示出在下面的表2中。
表2
  充电之后的电极膨胀率(%)
 示例7   15%
 对比示例1   80%
参照表2,确认的是:根据示例7的包含高强度聚合物的表面处理层与根据对比示例1的包含聚偏二氟乙烯聚合物的表面处理层相比具有显著降低的电极膨胀率。确认的是:电极膨胀因高强度聚合物而受到抑制。另外,确认示例1至示例6和示例8至示例10具有类似的效果。
SEM照片评价
用SEM照片来评价示例1至示例10的负极活性材料。图3示出了示例7的负极活性材料的500X SEM照片,图4示出了示例7的负极活性材料的3000X SEM照片。在图3中,A表示人造石墨,B表示Li1.1VO2活性材料。在图4中,A表示Li1.1VO2活性材料,B表示被涂覆有包含超导电乙炔炭黑(B)和聚酰胺酰亚胺的表面处理层的活性材料核。参照图3和图4,根据示例7的负极活性材料具有被涂覆有包含超导电乙炔炭黑(B)和聚酰胺酰亚胺的表面处理层的活性材料核。
虽然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几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发明的范围限定在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中。

Claims (33)

1、一种用于可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包括:
金属性活性材料;
聚合物,抗拉强度至少为40MPa且涂覆在金属性活性材料颗粒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材料,其中,金属性活性材料选自于由锂金属、能够与锂合金化的金属、锂合金、能够与锂可逆地掺杂和分开的或能够可逆地形成含锂化合物的金属或半金属及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材料,其中,金属性活性材料包括过渡金属氧化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材料,其中,金属性活性材料选自于由锂钒基氧化物、锡氧化物SnOx、硅氧化物SiOx、磷氧化物和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其中,锡氧化物SnOx中的x满足0≤x≤2,硅氧化物SiOx中的x满足0<x<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材料,其中,聚合物的抗拉强度的范围是从40MPa至200MPa。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极活性材料,其中,聚合物的抗拉强度的范围是从50MPa至150MPa。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材料,其中,聚合物是选自于由下面的化学式2至化学式5组成的组的化合物:
[化学式2]
Figure A2008101608980002C1
[化学式3]
Figure A2008101608980002C2
[化学式4]
[化学式5]
Figure A2008101608980003C2
其中,在化学式2至化学式5中,
R1至R19是从由氢、烷基、卤烷基、烷氧基、包含Li或Na的丙烯酸、芳基和卤素组成的组中单独选择的物质,
A1至A7是从由O、CO、SO2和CR41R42组成的组中选择的相同物质或单独选择的物质,这里,R41和R42是从烷基、卤烷基或苯基中单独选择的物质,
n1和n4是1至3中的单独的数,
n2、n3和n5至n12是1至4中的单独的数,
a1至a11是1至5中的单独的数,
p和q是0.01至0.99的范围中的单独的数,
m1至m3是100至10000中的单独的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极活性材料,其中,聚合物是通过酰胺酸的亚胺化生成的化合物,所述酰胺酸是由二酐化合物和二胺化合物之间的反应得到的,所述二酐化合物选自于由具有下面的化学式6至化学式9的化合物组成的组:
[化学式6]
Figure A2008101608980003C3
[化学式7]
Figure A2008101608980004C1
[化学式8]
[化学式9]
Figure A2008101608980004C3
其中,在化学式6至化学式9中,
R20至R24是从由氢、烷基、卤烷基、烷氧基、包含Li或Na的丙烯酸、芳基和卤素组成的组中单独选择的物质,
A8选自于由O、CO、SO2和CR51R52组成的组,这里,R51和R52是烷基、卤烷基或苯基中的单独的物质,
n13是1至2,以及
n14和n15是1至3中的单独的数。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材料,其中,聚合物是通过酰胺酸的亚胺化生成的化合物,所述酰胺酸是由二酐化合物和二胺化合物之间的反应得到的,所述二胺化合物是选自于由具有下面的化学式10至化学式15的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化学式10]
Figure A2008101608980005C1
[化学式11]
Figure A2008101608980005C2
[化学式12]
[化学式13]
Figure A2008101608980005C4
[化学式14]
Figure A2008101608980005C5
[化学式15]
Figure A2008101608980006C1
其中,在化学式10至化学式15中,
R27至R40是从由氢、烷基、卤烷基、烷氧基、包含Li或Na的丙烯酸、芳基和卤素组成的组中单独选择的物质,
A9至A13选自于由O、CO、SO2和CR41R42组成的组,这里,R41和R42是烷基、卤烷基、苯基中的单独的物质,
n16至n27是1至4中的单独的数,以及
a12和a19是1至100中的单独的数。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材料,其中,聚合物具有从10000至1000000范围内的重均分子量。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材料,其中,负极活性材料包括0.1wt%至2wt%的聚合物。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材料,其中,以1nm至100nm的范围内的平均厚度涂覆聚合物。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材料,其中,负极活性材料的体积膨胀率按体积百分比计在从15%至40%的范围内。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负极活性材料,其中,负极活性材料的体积膨胀率按体积百分比计在从20%至30%的范围内。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材料,其中,还包括含在聚合物中的导电材料。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负极活性材料,其中,导电材料是含碳材料。
17、一种用于可充电锂电池的负极,包括集流体和设置在所述集流体上的负极活性材料层,其中,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包括:
金属性活性材料;
聚合物,抗拉强度至少为40MPa并涂覆在金属性活性材料颗粒上;
粘结剂。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负极,其中,金属性活性材料选自于由锂金属、能够与锂合金化的金属、锂合金、能够与锂可逆地掺杂和分开的或能够可逆地形成含锂化合物的金属或半金属及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负极,其中,金属性活性材料包括过渡金属氧化物。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负极,其中,金属活性材料是选自于由锂钒基氧化物、锡氧化物SnOx、硅氧化物SiOx、磷氧化物和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其中,锡氧化物SnOx中的x满足0≤x≤2,硅氧化物SiOx中的x满足0<x<2。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负极,其中,聚合物的抗拉强度的范围是从40MPa至200MPa。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负极,其中,聚合物的抗拉强度的范围是从50MPa至150MPa。
23、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负极,其中,聚合物选自于由下面的化学式2至化学式5组成的组:
[化学式2]
Figure A2008101608980007C1
[化学式3]
Figure A2008101608980007C2
[化学式4]
[化学式5]
Figure A2008101608980008C1
其中,在化学式2至化学式5中,
R1至R19是从由氢、烷基、卤烷基、烷氧基、包含Li或Na的丙烯酸、芳基和卤素组成的组中单独选择的物质,
A1至A7是从由O、CO、SO2和CR41R42组成的组中单独选择的物质,这里,R41和R42是烷基、卤烷基或苯基中的单独的物质,
n1和n4是1至3中的单独的数,
n2、n3和n5至n12是1至4中的单独的数,
a1至a11是1至5中的单独的数,
p和q是0.01至0.99的范围中的单独的数,
m1至m3是100至10000中的单独的数。
24、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负极,其中,聚合物是通过酰胺酸的亚胺化生成的化合物,所述酰胺酸是由二酐化合物和二胺化合物之间的反应得到的,所述二酐化合物选自于由下面的化学式6至化学式9组成的组:
[化学式6]
Figure A2008101608980008C2
[化学式7]
Figure A2008101608980008C3
[化学式8]
Figure A2008101608980009C1
[化学式9]
Figure A2008101608980009C2
其中,在化学式6至化学式9中,
R20至R24是从由氢、烷基、卤烷基、烷氧基、包含Li或Na的丙烯酸、芳基和卤素组成的组中选择的相同物质或单独选择的物质,
A8选自于由O、CO、SO2和CR51R52组成的组,这里,R51和R52是从烷基、卤烷基或苯基中单独选择的物质,
n13是1至2,以及
n14和n15是1至3中的单独的数。
25、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负极,其中,聚合物是通过酰胺酸的亚胺化生成的化合物,所述酰胺酸是由二酐化合物和二胺化合物之间的反应得到的,所述二胺化合物选自于由下面的化学式10至化学式15组成的组:
[化学式10]
Figure A2008101608980009C3
[化学式11]
Figure A2008101608980010C1
[化学式12]
Figure A2008101608980010C2
[化学式13]
Figure A2008101608980010C3
[化学式14]
Figure A2008101608980010C4
[化学式15]
Figure A2008101608980010C5
其中,在化学式10至化学式15中,
R27至R40是从由氢、烷基、卤烷基、烷氧基、包含Li或Na的丙烯酸、芳基和卤素组成的组中单独选择的物质,
A9至A13是从由O、CO、SO2和CR41R42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这里,R41和R42是烷基、卤烷基或苯基中的单独的物质,
n16至n27是1至4中的单独的数,以及
a12和a19是1至100中的单独的数。
26、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负极,其中,聚合物具有从10000至1000000范围内的重均分子量。
27、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负极,其中,负极活性材料包括0.1wt%至2wt%的聚合物。
2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负极,其中,以从1nm至100nm的范围内的平均厚度涂覆聚合物。
2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负极,其中,还包括含在聚合物中的导电材料。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负极,其中,导电材料是含碳材料。
3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负极,其中,负极的体积膨胀率按体积百分比计在从10%至30%的范围内。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负极,其中,负极的体积膨胀率按体积百分比计在从10%至20%的范围内。
33、一种可充电锂电池,包括:
负极,所述负极包括集流体和设置在所述集流体上的负极活性材料层,其中,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包括金属性活性材料、聚合物和粘结剂,所述聚合物具有至少为40MPa的抗拉强度且涂覆在金属性活性材料颗粒上;
正极,包括能够可逆地嵌入锂离子的正极活性材料;以及
电解液。
CN2008101608983A 2007-10-02 2008-10-06 可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和负极及可充电锂电池 Active CN1014043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70099311 2007-10-02
KR10-2007-0099311 2007-10-02
KR1020070099311A KR100918050B1 (ko) 2007-10-02 2007-10-02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음극 활물질,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용 음극, 및 리튬 이차 전지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65495.2A Division CN102157749B (zh) 2007-10-02 2008-10-06 可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和负极及可充电锂电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04330A true CN101404330A (zh) 2009-04-08
CN101404330B CN101404330B (zh) 2011-05-11

Family

ID=4050876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608983A Active CN101404330B (zh) 2007-10-02 2008-10-06 可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和负极及可充电锂电池
CN201110065495.2A Active CN102157749B (zh) 2007-10-02 2008-10-06 可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和负极及可充电锂电池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65495.2A Active CN102157749B (zh) 2007-10-02 2008-10-06 可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和负极及可充电锂电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29801B2 (zh)
KR (1) KR100918050B1 (zh)
CN (2) CN101404330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72298A (zh) * 2012-12-18 2014-06-18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04335395A (zh) * 2012-05-30 2015-02-04 株式会社Lg化学 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及包含该物质的锂二次电池
CN105633368A (zh) * 2015-12-31 2016-06-01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49942A (zh) * 2013-12-20 2016-08-10 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锂离子电池用电极、锂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
CN105917499A (zh) * 2014-01-16 2016-08-31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及负极活性物质颗粒的制造方法
CN105993088A (zh) * 2014-03-12 2016-10-05 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锂离子电池用包覆负极活性物质、锂离子电池用浆料、锂离子电池用负极、锂离子电池以及锂离子电池用包覆负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
CN109560262A (zh) * 2017-09-26 2019-04-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负极活性材料、包括其的锂二次电池和制造负极活性材料的方法
WO2021092869A1 (zh) * 2019-11-14 2021-05-20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负极材料及包含其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24394B2 (en) * 2007-11-22 2013-09-03 Samsung Sdi Co., Ltd. Negative electrode and negative active material for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 and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 including same
KR100913176B1 (ko) * 2007-11-28 2009-08-1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음극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US9209458B2 (en) * 2010-02-10 2015-12-08 Alevo Research Ag Rechargeable electrochemical battery cell
KR101201804B1 (ko) 2011-04-21 2012-11-1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음극,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JPWO2013018486A1 (ja) * 2011-07-29 2015-03-0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活物質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負極
KR101511822B1 (ko) 2012-05-30 2015-04-1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리튬 이차전지용 음극 활물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JP5099394B1 (ja) * 2012-05-31 2012-12-19 Jsr株式会社 蓄電デバイスの電極用バインダー組成物
TWI657613B (zh) * 2014-04-18 2019-04-21 日商宇部興產股份有限公司 電極之製造方法
KR101637952B1 (ko) 2014-11-20 2016-07-08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일체형 핵-껍질 구조를 가진 코발트산화물-탄소나노복합체 양자점과 이를 이용한 리튬이차전지용 음극 활물질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518992B1 (ko) 2017-02-03 2023-04-07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고온 저장 특성이 향상된 리튬 이차전지의 제조 방법
KR102238829B1 (ko) * 2018-02-07 2021-04-0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리튬 금속 이차전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CN109449376B (zh) * 2018-12-20 2020-12-29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复合锂金属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57533A (en) * 1974-11-19 1976-05-18 Wilson Greatbatch Ltd. Lithium-iodine battery having coated anode
JPS60229947A (ja) * 1984-04-28 1985-11-15 Youbea Le-Ron Kogyo Kk ポリアミドイミド系樹脂組成物
DE69304720T2 (de) * 1992-01-20 1997-02-06 Unitika Ltd Kohlenstoffhaltiges Material und eine Zelle, die dieses verwendet
JP3371301B2 (ja) 1994-01-31 2003-01-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JPH11126612A (ja) * 1997-10-22 1999-05-11 Asahi Glass Co Ltd 負極体及び該負極体を有する二次電源
JP2001233974A (ja) * 2000-02-23 2001-08-28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イオン交換膜とその製造方法
WO2002061872A1 (en) 2001-01-31 2002-08-08 Kore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multi-layered polymer electrolyte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comprising the same
JP4471836B2 (ja) 2002-06-26 2010-06-0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負極及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JP4186115B2 (ja) 2003-06-11 2008-11-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KR100736512B1 (ko) * 2003-07-29 2007-07-06 마쯔시다덴기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튬이온 2차전지
JP3953026B2 (ja) 2003-12-12 2007-08-0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極板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KR100953544B1 (ko) 2004-01-02 2010-04-2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금속 합금계 음극,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이를 포함한 전지
JP2005297448A (ja) * 2004-04-14 2005-10-27 Toray Ind Inc 積層体
JP4887671B2 (ja) 2004-06-17 2012-02-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と該電池に備えられる正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60001719A (ko) 2004-06-30 2006-01-0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음극활물질, 그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ATE548645T1 (de) 2005-03-31 2012-03-15 Hitachi Chemical Co Ltd Verfahren zur abschätzung von der auflösungsgeschwindigkeit von polyimid
JP2006289657A (ja) * 2005-04-06 2006-10-26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 多層多孔膜
JP2007084808A (ja) * 2005-08-24 2007-04-05 Toray Ind Inc アラミド−アミドイミド共重合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含むワニス
KR100738057B1 (ko) 2005-09-13 2007-07-1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음극 전극 및 이를 채용한 리튬 전지
JP4849307B2 (ja) 2005-09-29 2012-01-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負極および電池
RU2359366C1 (ru) 2005-11-08 2009-06-20 Мицуи Майнинг Энд Смелтинг Ко., Лтд. Отрицательный электрод для аккумуляторной батареи с неводным электролитом
WO2007064531A1 (en) * 2005-12-01 2007-06-0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Electrode compositions based on an amorphous alloy having a high silicon content
JP5400268B2 (ja) * 2006-01-26 2014-01-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KR100840849B1 (ko) * 2006-01-27 2008-06-23 마쯔시다덴기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튬이온 2차전지 및 그 충전시스템
JP2007220321A (ja) * 2006-02-14 2007-08-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TWI368347B (en) 2006-02-16 2012-07-11 Lg Chemical Ltd Electrode including organic/inorganic composite coating layer and electrochemical device prepared thereby
TWI405816B (zh) * 2006-03-17 2013-08-21 Solvay Advanced Polymers Llc 新穎的聚合物組成物
US7638243B2 (en) * 2006-03-22 2009-12-29 Novolyte Technologies Inc. Stabilized nonaqueous electrolytes for rechargeable batteries
KR101388784B1 (ko) * 2007-02-23 2014-04-23 도레이 카부시키가이샤 리튬 이온 이차 전지 전극 결착제용 수지,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조성물 및 페이스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리튬 이온 이차 전지 전극
US20090176160A1 (en) * 2007-06-06 2009-07-09 Aron Newman Electroactive separator for overcharge protection
US20090286147A1 (en) * 2008-05-16 2009-11-19 Atsushi Nakajima Composite porous membrane, method of producing composite porous membrane, and battery separator, battery and capacitor using the same
US20110232761A1 (en) * 2010-03-18 2011-09-29 Lomasney Henry L Solar photovoltaic devices having optional batteries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35395A (zh) * 2012-05-30 2015-02-04 株式会社Lg化学 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及包含该物质的锂二次电池
US9812705B2 (en) 2012-05-30 2017-11-07 Lg Chem, Ltd. Nega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for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3872298A (zh) * 2012-12-18 2014-06-18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03872298B (zh) * 2012-12-18 2018-06-08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US11322732B2 (en) 2013-12-20 2022-05-03 Sany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Electrode for lithium-ion cell, lithium-ion cel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de for lithium-ion cell
CN105849942A (zh) * 2013-12-20 2016-08-10 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锂离子电池用电极、锂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
US11233229B2 (en) 2013-12-20 2022-01-25 Sany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Electrode for lithium-ion cell, lithium-ion cel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de for lithium-ion cell
US10727476B2 (en) 2013-12-20 2020-07-28 Sany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Electrode for lithium-ion cell, lithium-ion cel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de for lithium-ion cell
US10276858B2 (en) 2013-12-20 2019-04-30 Sanyo Chemical Ltd. Electrode for lithium-ion cell, lithium-ion cel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de for lithium-ion cell
US10396351B2 (en) 2014-01-16 2019-08-27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 for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nega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particles
CN105917499A (zh) * 2014-01-16 2016-08-31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及负极活性物质颗粒的制造方法
CN105917499B (zh) * 2014-01-16 2019-05-07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及负极活性物质颗粒的制造方法
CN105993088A (zh) * 2014-03-12 2016-10-05 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锂离子电池用包覆负极活性物质、锂离子电池用浆料、锂离子电池用负极、锂离子电池以及锂离子电池用包覆负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
CN105993088B (zh) * 2014-03-12 2020-08-14 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锂离子电池用包覆负极活性物质、锂离子电池用浆料、锂离子电池用负极、锂离子电池以及锂离子电池用包覆负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
US11283066B2 (en) 2014-03-12 2022-03-22 Sany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Coated negative-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for use in lithium-ion battery, slurry for use in lithium-ion battery, negative electrode for use in lithium-ion battery, lithium-ion batter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ated negative-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for use in lithium-ion battery
WO2017113898A1 (zh) * 2015-12-31 2017-07-06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33368A (zh) * 2015-12-31 2016-06-01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60262A (zh) * 2017-09-26 2019-04-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负极活性材料、包括其的锂二次电池和制造负极活性材料的方法
CN109560262B (zh) * 2017-09-26 2023-05-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负极活性材料、包括其的锂二次电池和制造负极活性材料的方法
WO2021092869A1 (zh) * 2019-11-14 2021-05-20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负极材料及包含其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087748A1 (en) 2009-04-02
CN102157749A (zh) 2011-08-17
KR100918050B1 (ko) 2009-09-18
CN102157749B (zh) 2014-04-09
US8529801B2 (en) 2013-09-10
KR20090034121A (ko) 2009-04-07
CN101404330B (zh) 2011-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04330B (zh) 可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和负极及可充电锂电池
US8574762B2 (en) Metal oxide negative electrodes for lithium-ion electrochemical cells and batteries
US7025907B2 (en) Carbon-containing lithium-iron composite phosphorus oxide for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posi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06099040B (zh) 电极、二次电池、电池组、电动车辆以及电力储存系统
CN101447561B (zh) 可再充电锂电池用负极和包括该负极的可再充电锂电池
CN102263285B (zh) 可充电锂电池
EP1892790A1 (en)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US20080070120A1 (e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and making method
KR100870603B1 (ko) 리튬 이차전지
CN101188283A (zh) 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正极和包括其的可再充电锂电池
CN102376946A (zh) 正极活性物质和包括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锂电池
CN101257131A (zh) 可再充电的锂电池
CN102468483A (zh) 可再充电锂电池用负极活性材料及含其的可再充电锂电池
JP2010528431A (ja) 非水系電界液及びこれを含む電気化学装置
CN101188294A (zh) 负极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和负极及可充电锂电池
CN101809790A (zh) 电极体、使用该电极体的锂二次电池
CN106935798A (zh) 用于二次电池的正极和二次电池
US20090068560A1 (e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WO2013163862A1 (zh) 电极活性材料组成物、电极和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04638268A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10416493A (zh) 二次电池用负极结构体以及使用该负极结构体的二次电池
EP3706210A1 (en) Slurry composition, and electrode using slurry composition
CN110416551A (zh) 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和包括其的可再充电锂电池
CN108028425A (zh) 非水电解质溶液和包括该非水电解质溶液的锂二次电池
CN109935758A (zh) 制造用于锂电池的热稳定复合隔膜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