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88588A - 轴向间隙型电机 - Google Patents
轴向间隙型电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88588A CN101388588A CNA2008102153862A CN200810215386A CN101388588A CN 101388588 A CN101388588 A CN 101388588A CN A2008102153862 A CNA2008102153862 A CN A2008102153862A CN 200810215386 A CN200810215386 A CN 200810215386A CN 101388588 A CN101388588 A CN 10138858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tor
- electric motor
- type electric
- axial gap
- output sha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rotating magnetic parts on to, or to, the rotor structures
- H02K1/30—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rotating magnetic parts on to, or to, the rotor structures using intermediate parts, e.g. spider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24—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axially facing the armatures, e.g. hub-type cycle dynamo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Permanent Magnet Type Synchronous Machine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旨在防止转子在轴向间隙型电机工作过程中由于表面振动而共振。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向间隙型电机,该电机通过将定子(1)和盘形转子(6)沿着轴线(0)的方向彼此面对地布置而借助于定子(1)和转子(6)之间产生的电磁力来驱动转子(6)。在转子(6)和与转子(6)接合的输出轴(4)的接触状态下接触部分的半径从R1变化到R3。结果,转子(6)由于表面振动而共振的固有频率与转子的旋转速度偏离,其中转子的旋转速度为fR1,而固有频率偏离为fR3。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轴向间隙型电机因表面振动而共振的技术,该轴向间隙型电机将定子和盘形转子沿着输出轴的轴线方向彼此相对布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的是当电机的转子的转速达到电机的固有频率时,转子振动,这导致电机共振。
在这方面,日本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第(Hei)8-107650号(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防止电机共振的技术。
在上述参考文献中公开的电机通过调节安装刚性调节螺拴的紧固力来改变安装刚性,该螺拴将散热器安装在电机的框架内。这就改变了整个电机的固有频率。在所述参考文献中公开的技术旨在通过避免共振来实现电机的安静工作,即使电机的安装刚性不同于从工厂运输时的评估值。
但是,在传统电机中,转子自身的固有频率不能改变。尤其是,在具有盘形转子的轴线间隙型电机中,转子的厚度与其半径相比较薄。从而,转子的刚性较低并趋于发生表面振动,该表面振动是转子的端部相对于与输出轴的轴线垂直的虚拟平面弯曲或扭曲并且该端部从该虚拟平面的一侧向另一侧快速摆动。
当转子的转速与转子自身的固有频率一致时,转子的共振相当大地增加,由此干扰了电机的安静工作。
此外,在转子中可以安装诸如肋的加强件。但是,加强件对驱动转子的磁力的磁路的功能性造成阻碍。肋增加了转子自身的体积,沿着转子的磁通量的强度变弱,由此减小转子的输出扭矩。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必在转子中安装单独的加强件来有效防止转子共振的技术。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本发明的轴向间隙型电机包括:与定子相对布置的盘形转子,转子和定子沿着与转子接合的输出轴的轴向间隔开;以及接触区域变化装置,该接触区域变化装置用于根据转子的转速改变转子和输出轴之间的接触区域。所述输出轴包括径向突起,且所述接触区域变化装置改变所述转子和所述输出轴的径向突起之间的接触区域;所述接触区域随着所述转子的旋转速度增大而减小;并且,所述接触区域变化装置通过改变接触区域来改变固有频率,在该固有频率下,所述转子因对应于转子的旋转速度的表面振动而共振
由此,可以通过改变转子和与转子接合的输出轴之间的接合状态来使得固有频率(即,转子因表面振动而共振)偏离转子的转速。如此,在电机工作过程中,通过防止转子自身的共振来进行安静工作。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从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中变得更清楚。
图1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在第一工作状态下工作的轴向间隙型电机的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2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的轴向间隙型电机的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3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处于第三工作状态的轴向间隙型电机的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4(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转子的表面振动的振幅和转子的旋转速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
图4(b)是示出接触区域的变化与共振转动速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
图5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轴向间隙型电机的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6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的轴向间隙型电机的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7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处于第三工作状态的轴向间隙型电机的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转子的表面转动的振幅与转子的旋转速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
图9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轴向间隙型电机的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10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的轴向间隙型电机的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11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轴向间隙型电机的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到第四实施例、轴向间隙型电机的相位电流和吸引力之间的关系的曲线;
图13是定子铁芯和转子永磁铁在圆周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14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的轴向间隙型电机的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15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轴向间隙型电机的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转子的表面振动的振幅与转子的旋转速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
图17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轴向间隙型电机的结构的横截面图;以及
图18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轴向间隙型电机的结构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基于所提供的附图详细解释本发明的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到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轴向间隙型电机的横截面图。
轴向间隙型电机11的定子1包括定子芯2、定子铁芯5和电枢绕组7。
由电磁材料形成的定子芯2具有环圈形状,并且定子芯2的外周由电机壳体8支撑并由之固定。此外,在定子芯2的中心部分内形成中心孔3,以接纳输出轴4。输出轴4可旋转地被支撑在中心孔3中安装的轴承处。定子芯2包括若干定子铁芯5,该定子铁芯5彼此等距设置并且对应于定子芯2的圆周布置。每个定子铁芯5是通过堆叠钢片形成,并且在输出轴4的轴线0的轴向上从定子芯2突出。每个定子铁芯还包括面对转子6的前端5s,电枢绕组7围绕每个定子铁芯5在定子芯2和前端5s之间缠绕,该前端的高度大于定子芯2的高度,使得电枢绕组保持在该前端5s和定子芯2之间。
转子6具有盘形形状并且在转子6面对定子芯2的表面上包括若干永磁铁10。每个永磁铁10在对应于每个定子铁芯5的位置处设置成彼此等距,并且进一步对应于转子6的圆周设置。转子6和定子铁芯的前端5s由空气间隙9间隔开。后轭铁12嵌入到转子6的内部,并且耦合到永磁铁10上。永磁铁10沿着轴线0的方向被磁化,并且后轭铁12形成磁场流动的磁路。交变电流流过电枢绕组7,这在定子1和转子6之间产生电磁力,导致永磁铁10转动转子6,使得轴向间隙型电机11作用为同步电机。
输出轴4穿过转子6的中心并且通过花键接合而与转子6接合,使得输出轴4与转子6的转动一起转动。在沿着输出轴4对应于定子铁芯5的位置处,环形的径向突起4d从输出轴4的外周表面伸出。该径向突起4d具有端面4t,该端面4t垂直于轴线0并面对转子6。该端面4t包括凹陷,且在该凹陷中安装有环形止挡13。
如图1所示,所述止挡13包括接触表面,在该接触表面处,转子6的前表面与该止挡13接触。该接触表面包括垂直于所述轴线0延伸的直表面和从端面4t朝输出轴4向下延伸到与该直表面相交并且沿轴线0的方向朝转子6向外延伸的线性锥面。由于止挡13由金属中具有低扬氏模量的轻金属或橡胶和树脂中具有高扬氏模量的硬橡胶或树脂形成,该止挡13在沿着轴线0的方向存在推力时稍微变形,这就改变了接触转子6的接触表面的表面区域。
在输出轴周围、在转子6的与止挡13相反的一侧上,环形卡环14、冠状垫圈15和闭锁螺母16按照所描述的顺序沿着轴线0的方向排列,它们与输出轴4螺纹连接,以便借助于冠状垫圈来防松。卡环14防止转子6远离径向突起而从输出轴4上拆下。
输出轴4、止挡13、转子6、定子1、卡环14、垫圈15和闭锁螺母16相互作用,以构成一个用于改变接触区域的接触区域变化装置。
接着,将解释轴向间隙型电机11的功能。在定子1和转子6之间由于磁路而产生电磁力导致转子转动时,在定子1和转子6之间产生吸引力。由于定子1和径向突起4d面对转子6的相同表面,该吸引力在径向突起4d和转子6之间的止挡13上施加一个推力,其中该吸引力成为在轴线0的方向上电磁力的大小。
当吸引力较低,由此用来压止挡13的轴线0方向上的推力较小时,由于止挡13几乎不变形,止挡13与转子6的接触表面的半径成为R1,如图1所示。
当吸引力大于图1所示的值时,图2中细箭头所示的电磁力的分量拉动转子6使之比图1更靠近。由此,由于止挡13被推力变形,线性锥面的长度减小,并且止挡13的接触表面的接触区域的半径增加。此时接触区域的半径成为R2,如图2所示,R1<R2。
当吸引力大于图2所示的值时,由图3中粗箭头所示的电磁力的分量拉动转子6使之比图2更靠近。由此,由于止挡13被推力进一步变形,线性锥面消失,并且止挡13和转子6的接触表面的接触区域的半径成为R3,如图3所示,其中R1<R2<R3。在这种情况下,径向突起4d的端面4t接触转子6,由此延续止挡13的接触表面。由于端面4t和转子6由扬氏模量高于止挡13的钢制成,由径向突起4d提供的转子6的支撑刚性最大。
输出轴4和转子6的接触表面的半径因轴线0方向上电磁力的大小而连续变化到R1、R2和R3。这就改变了转子6由于表面振动而共振的固有频率。如果吸引力从图3所示的状态减小,那么接触表面的半径从R3减小并返回到R1或R2,如图1和2所示。
图4(a)是示出转子6的表面振动的振幅与随着转子6、输出轴4的旋转速度之间的关系。当接触表面的半径是R1时,其中表面共振的振幅最大的固有频率是fR1。即,当转子6的旋转速度是fR1时,转子6的表面振动最大。而且,由于固有频率和转子的旋转速度在单位时间内变化,因此,二者在图4(a)的水平轴上表示。
当接触表面的半径是大于R1的R3时,其中转子6的表面振动的振幅最大的固有频率是fR3。随着接触表面的半径增加,接触区域也增加。于是,由于径向突起4d所提供的转子6的支撑刚性增加,固有频率也增加。
由于接触表面的半径对应于吸引力的大小而在R1和R3之间变化,如图4(a)中箭头所示,固有频率和转子的表面振动也变化,由此偏离转子6的旋转速度。例如,当转子6的旋转速度是fR3时,吸引力较小(如图2中的细箭头所示),导致接触表面的半径为R1,由此将转子6的固有频率与fR3偏离。此外,当转子6的旋转速度是fR1时,吸引力较大(如图3中的粗箭头所示),导致接触表面的半径为R3,由此将转子的固有频率偏离fR1。结果,由于可以防止转子6的表面振动的共振,因此可以实现轴向间隙型电机的安静工作。
图4(a)所示的转子6的固有频率在图4b中提供的图形中进一步图示。图4(b)的水平轴是接合部分的直径,即,接触部分的半径的二倍。此外,纵轴是转子6的共振旋转速度,在该旋转速度下因表面振动而共振,并且等于图4(a)所示的固有频率。如图4(b)所示,当接合部分的直径增加时,共振旋转速度增大。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改变接合部分的直径,使得转子6的共振旋转速度与实际旋转速度偏离。由此,由于可以防止转子6的表面振动的共振,安静工作成为可能。
[第二实施例]
图5到7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轴向间隙型电机21的结构的横截面图。图5示出当接触表面的半径较小(R1)时的状态,图6示出接触表面的半径大于图5所示(R2)时的状态,图7示出接触表面的半径大于图6所示(R4)时的状态。由于第二实施例的基本构成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相同的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标识,并且在此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轴向间隙型电机21具有环形止挡23,输出轴4穿过该环形止挡23。虽然止挡23的材料与第一实施例的止挡13的相同,止挡23的接触表面不是线性锥面并且不包括直表面,而是由凸拱形锥面,该凸拱形锥面是止挡23的向转子6突出为拱形表面的一个表面,如球形表面或抛物线表面,且该拱形锥面从端面4t向下朝输出轴4突出到与输出轴4的外周面相交且向外朝转子突出,以便止挡23在止挡23与输出轴4相交的点处接触转子6的前表面。由此,转子6沿着轴线0的移动可以变化,而不会格格作响。
此外,靠近径向突起4d的凹陷的壁4k的止挡23的外周部分相对于转子6位于端面4t的内侧,如图5所示。
当用于将止挡23朝向定子铁芯5吸引的沿着轴线0的方向的吸引力较小时,止挡23几乎不变形,止挡23和转子6的接触表面的半径成为R1,如图5所示。
当吸引力(电磁力)大于图5所示的值时,如图6中细箭头所示,在轴线0的方向上的电磁力的大小更靠近地拉动转子6。由此,由于止挡23被推力变形,该拱形表面由此减小,且止挡23和转子6的接触表面的半径增大,半径变成R2,如图6所示,R1<R2。
当吸引力(电磁力)大于图6所示的值时,如图7中粗箭头所示,沿轴线0的方向上的电磁力的大小比图6中更靠近地拉动转子6,由此,由于止挡23被推力进一步变形,拱形表面几乎消失,止挡23和转子6的接触表面的半径增加,半径成为R4减去靠近凹陷的壁4k的一小部分拱形表面,如图7所示,其中,R1<R2<R4。在这种情况下,与止挡23相比,径向突起4d的端面4t在外周侧接触转子6。由于端面4t和转子6与止挡23相比具有较高的扬氏模量且刚性较大。转子的支撑刚性最大。
图8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转子6的表面振动的振幅与转子6的旋转速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当接触表面的半径是R1时,转子6的表面振动的振幅成为最大时的固有频率是fR1。即,当转子的旋转速度是fR1时,转子6的表面振动最大。
当接触表面的半径是大于R1的R4时,转子6的表面振动的振幅成为最大时的固有频率是fR4,大于fR1。由于接触表面的直径增加,转子6的支撑刚性增加,从而固有频率增大。
由于如图8中箭头所示,接触表面的半径在R1和R4之间变化,由转子6的表面振动导致的固有频率也变化,由此偏离转子6的旋转速度。例如,当转子6的旋转速度是fR4时,接触表面的半径是R1,由此使得转子固有频率偏离fR4。此外,当转子的旋转速度是fR1时,接触表面的半径为R4,由此使得转子的固有频率偏离fR1。由此,由于可以防止转子6的表面振动共振,轴向间隙型电机21的安静工作成为可能。
尤其是,在第二实施例中,转子6和输出轴4的接触表面是止挡23和转子6的前表面的组合,其中,止挡23具有朝向轴线0的方向突出的拱形表面,而转子6的前表面用于支撑该拱形表面。由此,转子6的固有频率相对于吸引力的变化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中具有线性锥面和直表面的止挡13的。此外,由于靠近凹陷的壁4k的一小部分拱形表面被设置成即使在半径为R4时也不接触转子6,转子的固有频率可以不连续变化。
[第三实施例]
图9和10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轴向间隙型电机31的结构的横截面图。图9示出当接触表面的半径较小(R1)时的状态;图10示出当接触表面的半径大于图9(R3)时的状态。由于第三实施例的基本构成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相同的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标识,并且在此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轴向间隙型电机31包括止挡33,输出轴4穿过该止挡33。虽然止挡33的材料与第一实施例的止挡13的材料相同,但是止挡33的接触表面不是线性锥面或拱形表面,而是垂直于轴线0且接触转子6的前表面的平表面。由此,转子6沿着轴线0的方向的运动可以变化,而不会格格作响。
当定子1和转子6之间的吸引力(电磁力)较低,并且在轴线0的方向上的电磁力大小较低时,如图9中的细箭头所示,由于止挡33几乎不变形,止挡33和转子6的接触表面的半径为R1,如图9所示。
当吸引力(电磁力)大于图9所示的值时,在轴线0的方向上的电磁力大小较大,如图10中粗箭头所示,该电磁力更靠近地拉动转子6。在这种情况下,径向突起4d的端面4t额外接触转子6。由于端面4t和转子6与止挡33相比具有较高的扬氏模量和较高的刚性,转子6的支撑刚性最大。
由于接触表面的半径在R1和R3之间变化,由转子6的表面振动导致的固有频率也变化,由此使之偏离转子6的旋转速度。例如,当转子6的旋转速度是fR3时,接触表面的半径是R1,由此将转子6的固有频率偏离fR3。
此外,当转子6的旋转速度是fR1时,接触表面的半径是R3,由此将转子6的固有频率与fR1偏离。由此,由于可以防止转子6的表面振动的共振,轴向间隙型电机31的安静工作成为可能。
尤其是,由于转子6和输出轴4的接触表面是止挡33和转子6的前表面的组合,其中止挡33是垂直于轴线0的方向的平的表面,而转子6的前表面用于支撑这个平表面,转子6的固有频率相对于吸引力的变化与第一实施例的止挡13(线性锥面)和第二实施例中的止挡(拱形锥面)不同。
[第四实施例]
图11是示意性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轴向间隙型电机41的结构的横截面图,图11示出接触表面的半径较小(R1)时的状态。由于第四实施例的基本构成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相同的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标识,且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轴向间隙型电机41中,输出轴的径向突起4d的垂直于轴线0的端面4t直接接触转子6的前表面。如此,转子6的沿着轴线0的方向的移动可以变化,而不会格格作响。转子6的前表面形成向内朝向径向突起4d且向下朝向输出轴4延伸的锥面,如图11所示。
当吸引力(电磁力)大于图11所示的值时,电子力在轴向0的方向上大小靠近地拉动转子6。在这种情况下,转子6的前表面被推力变形,锥度减小。此外,径向突起4d和转子6之间的接触区域的半径增大。
如此,输出轴4和转子6的接触表面的半径随着在轴线0的方向上的电磁力的大小而变化。转子6由于表面振动而共振的固有频率也变化。如此,由于可以防止转子6的表面振动的共振,轴向间隙型电机41的安静工作成为可能。
在如上所述的第一到第四实施例的轴向间隙型电机11、21、31和41中,输出轴4和转子6的接触表面的半径随着成为吸引力的沿着轴向0的方向上的电磁力的大小而变化。电磁力基于交变电流和吸引力之间的关系而得以控制,如图12所示。
在图12中,水平轴是流过电枢绕组的相位电流的有效值(或最大值),而纵轴是吸引力,该吸引力成为在定子1和转子6之间产生的沿着轴线0的方向的电磁力的大小。此外,在图12中,虚线表示电流相位角β是-90度(强场系统)时,而实线表示电流相位角β为0(零)度时。此外,点划线表示电流相位角β为+90度(弱场系统)时。
通常,轴向间隙型电机11、21、31和41由等于或小于Ia的电流驱动。此外,进行弱场系统控制,其中,电流相位角β的极性在正侧。如此,吸引力减小。从而,如图12所示,在通常工作中驱动时使用的区域通过被β是0(零)度时的线、电流相位角β是+90度时的线和相位电流是Ia时的线围绕来表示。
对于在通常工作中驱动时所用的区域,当转子6的固有频率如图4和8所示变化而偏离转子6的旋转速度时,轴向间隙型电机11、21、31和41由等于或大于Ia的相位电流驱动。此外,进行强场系统控制,其中,电流相位角β的极性在负侧。如此,吸引力增加。如实线椭圆所表示的,图12示出在将固有频率与旋转速度分隔开的操作中的特征值变量控制区域。
将参照图13解释弱场控制和强场控制。图13是示出定子铁芯5和磁铁10在圆周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示意图,说明电流相位角β为0(零)度时的情形。在图13中,当电流相位角β的极性在负侧时,由于具有南极前表面的永磁铁10b变得靠近具有北极前端5s的定子铁芯,可以理解到吸引力增大。
[第五实施例]
图14和15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轴向间隙型电机51的结构的横截面图。图14示出接触表面的半径较大(R3)时的状态。图15示出接触表面的半径小于图14所示的值时(R1)的状态。由于第五实施例的基本构成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相同的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标识,并且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根据第五实施例的轴向间隙型电机51包括改变转子6和输出轴4的接触区域的致动器。这种致动器是活塞机构,用于朝轴线方向移动转子6。
输出轴4经其所穿过的环形碟簧52邻近转子6的后表面布置。卡环14防止碟簧52在轴线0的方向上远离转子6移动。碟簧52将转子沿着轴线0的方向压向定子2,并且推动转子6与输出轴4的径向突起4d接触,如图14所示。
在径向突起4d中,安装有沿着轴线0的方向可滑动移动的活塞53和容纳活塞53的缸54。缸54连接到液压管路55上,该液压管路55安装到输出轴4的内部。虽然转子6与径向突起4d接触,且接触区域具有大半径(R3),活塞53完全容纳在缸54内,如图14所示。
如果液压从液压管路55提供到缸54,由此使得活塞53从径向突起4d的端面4t突出并朝向碟簧52移动转子6,然后,转子6和输出轴径向突起4d之间的接触表面的半径变小(R1)。
此外,如果缸54的液压减小,活塞53借助于碟簧52的偏压力向端面4t缩回,所述偏压力将转子6推向径向突起4d。如此,通过改变缸54的液压,接触表面的半径可以可选地变化到R1或R3。
在第五实施例中,输出轴4、卡环14、垫圈15、碟簧52、闭锁螺母16和活塞53相互作用地工作。它们构成改变接触区域的接触区域变化装置。
如上所述,当接触表面的半径是R3时,其中表面振动(旋转速度)所共振的固有频率是fR3,如图16所示。当接触表面的半径是R1时,其中表面振动(旋转速度)所共振的固有频率是fR1。如果转子6和输出轴4的接触表面具有大半径(R3),由于转子6的支撑刚性较大,固有频率fR3变得大于固有频率fR1,如图16所示。如图16的箭头所示为了使得固有频率较小,通过向缸54提供液压,接触表面的半径从R3减小到R1。
此外,由于在根据第五实施例的轴向间隙型电机51中,通过利用活塞机构,转子6沿着轴线0的方向移动,转子6沿着轴线0的方向的位移量比根据第一到第四实施例的轴向间隙型电机11、21、31和41的增大得多。这使得空气间隙9可以增大。从而,当转子的旋转速度大于预定值时,通过增大空气间隙9,对于电机来说可以减小对高速旋转不利的感应电压。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到第五实施例的轴线间隙型电机11、21、31、41和51仅包括一个转子。但是,即使在如下所述构造成具有两个转子6和一个定子2的轴向间隙型电机中,也可以通过改变转子6和输出轴4的接触区域,使得转子6被表面振动所共振的固有频率偏离转子6的旋转速度。
[第六实施例]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轴向间隙型电机61的结构的横截面图,示出在接触表面的半径较小(R1)时的情形。第六实施例的基本构成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并且当从定子1看时,转子6对称布置。
[第七实施例]
图1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轴向间隙型电机71的结构的横截面图,示出在接触表面的半径较大(R3)时的情形。第七实施例的基本构成与第五实施例的相同,且当从定子1看时,转子6对称布置。
虽然上面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主题或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可以包括其他实施例和改进。
Claims (13)
1.一种轴向间隙型电机,包括:
定子;
与所述定子相对设置的盘形转子;
与所述转子接合的输出轴;以及
接触区域变化装置,该接触区域变化装置对应于所述转子的旋转速度改变所述转子和所述输出轴之间的接触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间隙型电机,其中,所述输出轴包括径向突起,且所述接触区域变化装置改变所述转子和所述输出轴的径向突起之间的接触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向间隙型电机,其中,所述接触区域随着所述转子的旋转速度增大而减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向间隙型电机,其中,所述接触区域变化装置通过改变接触区域来改变固有频率,在该固有频率下,所述转子因对应于转子的旋转速度的表面振动而共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向间隙型电机,其中,所述接触区域变化装置包括接触表面,该接触表面包括朝向所述转子或所述径向突起突出的线性锥面、拱形锥面、平表面中的任一种或其组合。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向间隙型电机,其中,所述接触区域变化装置包括止挡,其中响应于电磁力的大小的变化,所述止挡在由所述转子接触的同时改变所述接触区域。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轴向间隙型电机,其中,所述径向突起包括面对所述转子的端面以及在所述端面和输出轴之间的凹陷,其中所述止挡设置在所述凹陷中;
所述端面由刚性大于所述止挡的材料形成;
所述止挡在其一侧朝向所述转子突出,且在其另一侧接触所述径向突起;以及
所述径向突起的所述端面在所述止挡变形时接触所述转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向间隙型电机,其中,所述止挡在其面对所述转子的一侧具有接触表面,该接触表面包括朝向所述转子突出的线性锥面、拱形锥面、平表面中的任一种或其组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间隙型电机,其中,所述输出轴包括径向突起,所述转子被朝向所述输出轴偏压以接触所述径向突起;
所述接触区域变化装置包括用于改变所述转子和所述径向突起之间的压力的致动器;以及
所述致动器改变所述转子和所述径向突起之间的接触半径,由此改变所述接触区域。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轴向间隙型电机,其中,所述致动器是用于沿着所述输出轴移动所述转子的活塞机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轴向间隙型电机,其中,当所述输出轴的旋转速度大于预定值时,所述活塞机构使得在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之间的空气间隙形成得大于预定尺寸。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间隙型电机,其中,在所述定子中安装有电枢绕组,在所述转子中安装有永磁铁,且所述转子通过所述电枢绕组以对应于电磁场系统的同步速度被驱动,其中提供了用于通过电枢绕组的电流值和电流相位角来控制电磁场的大小的装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轴向间隙型电机,其中,所述电磁力的大小在所述定子和所述转子之间产生吸引力;且
所述用于控制电磁场的大小的装置使得电流相位角的极性能够实现输出轴的目标输出扭矩,来增强所述吸引力。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239268A JP5061806B2 (ja) | 2007-09-14 | 2007-09-14 |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回転電機 |
JP239268/07 | 2007-09-1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88588A true CN101388588A (zh) | 2009-03-18 |
CN101388588B CN101388588B (zh) | 2011-09-14 |
Family
ID=39816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21538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88588B (zh) | 2007-09-14 | 2008-09-11 | 轴向间隙型电机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948132B2 (zh) |
EP (1) | EP2037557B1 (zh) |
JP (1) | JP5061806B2 (zh) |
KR (1) | KR101000188B1 (zh) |
CN (1) | CN101388588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25769A (zh) * | 2017-02-24 | 2019-10-11 | 株式会社电装 | 换挡挡位控制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89970B (zh) * | 2012-10-22 | 2015-01-21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 | 一种实现定子和转子振动特性物理分离的试验方法 |
KR102299449B1 (ko) * | 2014-10-06 | 2021-09-08 |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 회전자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이용한 자속모터 |
JP6867734B2 (ja) * | 2016-08-03 | 2021-05-12 |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 軸支持構造、レーザ光線照射ユニット及び測量装置 |
US11005322B2 (en) | 2017-06-05 | 2021-05-11 | E-Circuit Motors, Inc. | Rotor assemblies for axial flux machines |
GB2583974B (en) * | 2019-05-17 | 2023-12-06 | Time To Act Ltd | Improvement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xial flux rotary generators |
CN114731078A (zh) * | 2019-11-12 | 2022-07-08 | 电路电机有限公司 | 用于轴向通量型电机的改进的转子组件 |
US11608857B2 (en) * | 2020-04-14 | 2023-03-21 | Robert Lothar Monteith | Passive magnetic bearing |
GB2595492B (en) * | 2020-05-28 | 2022-08-17 | Yasa Ltd | A controller for an axial flux machine and method |
JP2024506380A (ja) | 2021-02-17 | 2024-02-13 | イー-サーキット モーター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軸方向磁束機械のための平面固定子構成 |
CN113489187B (zh) * | 2021-07-08 | 2022-09-0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减振转子以及具有其的电机 |
WO2023009571A2 (en) | 2021-07-30 | 2023-02-02 | E-Circuit Motors, Inc. | Magnetic material fille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 stators |
US11336130B1 (en) | 2021-08-17 | 2022-05-17 | E-Circuit Motors, Inc. | Low-loss planar winding configurations for an axial flux machine |
DE102021121909B3 (de) * | 2021-08-24 | 2023-01-19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Rotoreinheit einer elektrischen Axialflussmaschine und Elektrische Axialflussmaschin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218056A (en) * | 1968-10-09 | 1971-01-06 | Edward Stanley Beyers | Improvements in alternators |
JPS5932983B2 (ja) * | 1978-09-01 | 1984-08-13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磁石発電機の回転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841296B2 (ja) * | 1987-04-15 | 1998-12-2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回転ヘッドドラム装置 |
US5110257A (en) | 1988-05-12 | 1992-05-05 |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a rotating shaft in a rotary machine |
JP3241947B2 (ja) | 1994-10-06 | 2001-12-25 | 株式会社東芝 | 回転電機 |
JPH11225464A (ja) * | 1998-02-06 | 1999-08-1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電動機と動力発生装置と電気掃除機と電気扇風機と電動車 |
CN1153334C (zh) * | 2000-06-29 | 2004-06-09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薄型马达 |
GB2370320A (en) * | 2000-12-21 | 2002-06-26 | Ingersoll Rand Europ Sales Ltd | Compressor and driving motor assembly |
EP1653595A4 (en) * | 2003-07-18 | 2012-06-27 | Yamaha Motor Co Ltd | ENGINE-GENERATOR AND ELECTRIC VEHICLE COMPRISING THIS ENGINE-GENERATOR |
JP3984630B2 (ja) | 2003-09-10 | 2007-10-03 |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 回転軸系の振動を制振する装置及び方法 |
JP4491260B2 (ja) * | 2004-03-15 | 2010-06-30 | 学校法人東京理科大学 | ベアリングレスモータ用回転子およびベアリングレスモータ |
JP2005287212A (ja) * | 2004-03-30 | 2005-10-13 | Nissan Motor Co Ltd |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ティース構造 |
JP2006050709A (ja) * | 2004-08-02 | 2006-02-1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DE102004045626A1 (de) * | 2004-09-21 | 2006-04-06 | Robert Bosch Gmbh | Elektrische Maschine |
US7448805B2 (en) * | 2004-11-02 | 2008-11-1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Thrust dynamic pressure bearing, spindle motor using thereof,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roducing device using the spindle motor |
JP2006158035A (ja) * | 2004-11-26 | 2006-06-1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Dcブラシレスモ−タ |
JP2006353078A (ja) * | 2005-05-17 | 2006-12-28 | Nissan Motor Co Ltd |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回転電機 |
JP2007239268A (ja) | 2006-03-07 | 2007-09-20 | Daiwa House Ind Co Ltd | 制振壁の構造 |
DE202007007217U1 (de) * | 2007-05-18 | 2007-08-02 | Yeh, Don-Lon | Bürstenloser Motor mit einer lastabhängigen, automatischen Verstellung von Luftspalt |
-
2007
- 2007-09-14 JP JP2007239268A patent/JP506180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
- 2008-09-11 CN CN2008102153862A patent/CN10138858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9-11 US US12/208,911 patent/US794813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9-12 KR KR1020080090100A patent/KR101000188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8-09-15 EP EP08164315.7A patent/EP2037557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25769A (zh) * | 2017-02-24 | 2019-10-11 | 株式会社电装 | 换挡挡位控制装置 |
CN110325769B (zh) * | 2017-02-24 | 2021-08-31 | 株式会社电装 | 换挡挡位控制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1000188B1 (ko) | 2010-12-10 |
JP5061806B2 (ja) | 2012-10-31 |
KR20090028452A (ko) | 2009-03-18 |
EP2037557A2 (en) | 2009-03-18 |
JP2009072012A (ja) | 2009-04-02 |
US7948132B2 (en) | 2011-05-24 |
EP2037557A3 (en) | 2012-07-25 |
US20090072640A1 (en) | 2009-03-19 |
CN101388588B (zh) | 2011-09-14 |
EP2037557B1 (en) | 2014-03-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88588B (zh) | 轴向间隙型电机 | |
JP4623155B2 (ja) | 動力伝達装置 | |
JPS6185049A (ja) | 永久磁石モータ | |
JP2012130086A (ja) |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回転電機 | |
US20080100155A1 (en) | Spindle motor having radial and axial bearing systems | |
KR20050027056A (ko) | 팬 모터 | |
US20020008433A1 (en) | Rotor structure of motor | |
CN103615477A (zh) | 离心式电磁离合器及使用该离合器的水泵 | |
JP2004190853A (ja) | マグネット式クラッチ装置 | |
CN209627201U (zh) | 延迟型磁力耦合器 | |
JP6319139B2 (ja) | 電動モータ | |
CN103078554B (zh) | 压电电机定转子间压紧力的调节方法及其调节装置 | |
JP2016524448A (ja) | 電気機械における軸受力の低減 | |
JP4862344B2 (ja) | 回転電機 | |
JP5233196B2 (ja) |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 | |
MXPA04012142A (es) | Motor electrico de iman permanente giratorio con espacio de aire variante entre los elementos de rotor y estator en interfaz. | |
JP2006006026A (ja) | 回転子、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回転電機 | |
JP4293418B2 (ja) | マグネット式ファンクラッチ装置 | |
JP4050994B2 (ja) | ファンモータ | |
JP2009171687A (ja) | 回転電機 | |
CN101251038A (zh) | 可调速电磁风扇离合器 | |
CN111030410A (zh) | 一种新型永磁同步电机 | |
CN216290526U (zh) | 轴向及周向两自由度回弹振动装置 | |
US20170271968A1 (en) | Electric motor and electric apparatus using same | |
CN112421871B (zh) | 电机组件、食物处理机和送风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14 Termination date: 2020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