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71201A - 醌化合物、电子照相用感光体和电子照相装置 - Google Patents

醌化合物、电子照相用感光体和电子照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71201A
CN101371201A CNA2007800026866A CN200780002686A CN101371201A CN 101371201 A CN101371201 A CN 101371201A CN A2007800026866 A CNA2007800026866 A CN A2007800026866A CN 200780002686 A CN200780002686 A CN 200780002686A CN 101371201 A CN101371201 A CN 1013712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number
replace
photoreceptor
substituent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0268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仓健一
中村洋一
竹嶋基浩
长谷川良树
剑持宏行
小林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 Electric Devi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Electric Devi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Electric Device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712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12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64Dyes
    • G03G5/0675Azo dyes
    • G03G5/0679Disazo dy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45/00Compounds containing chains of at least two nitrogen atoms with at least one nitrogen-to-nitrogen multiple bond
    • C07C245/02Azo compounds, i.e. compounds having the free valencies of —N=N— groups attached to different atoms, e.g. diazohydroxides
    • C07C245/06Azo compounds, i.e. compounds having the free valencies of —N=N— groups attached to different atoms, e.g. diazohydroxides with nitrogen atoms of az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25/00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and doubly—bound oxygen atom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at least one of the doubly—bound oxygen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a —CHO group, e.g. amino ketones
    • C07C225/20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and doubly—bound oxygen atom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at least one of the doubly—bound oxygen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a —CHO group, e.g. amino ketones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rings other than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of the carbon skelet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01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G03G5/0605Carbocyclic compoun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01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G03G5/0618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and nitroge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64Dyes
    • G03G5/0696Phthalocyanin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953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0957Compositi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Photorecepto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电子照相用感光体和有机EL等用途中有用且电子输送能力优异的化合物。并且,通过将该新的有机材料在感光层中作为电荷输送物质使用,提供高灵敏度的复印机用和打印机用的带正电型电子照相用感光体以及使用该感光体的电子照相装置。本发明的新的醌化合物具有通式(I)所示的结构。在导电性基体上设置有含有电荷发生物质和电荷输送物质的感光层的电子照相用感光体中,感光层含有上述化合物的至少一种。

Description

醌化合物、电子照相用感光体和电子照相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的醌化合物,详细而言,涉及作为电子照相用感光体(以下简称为“感光体”)等的电荷输送物质有用的新的醌化合物。并且,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用感光体和电子照相装置,详细而言,涉及在导电性基体上设置有含有有机材料的感光层的用于电子照相方式的打印机、复印机等中的电子照相用感光体以及使用该感光体的电子照相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电子照相用感光体的感光层,使用使硒或硒合金等无机光导电性物质、氧化锌或硫化镉等无机光导电性物质分散在树脂粘合剂中的材料。近年来,使用有机光导电性物质的电子照相用感光体的研究取得进展,改善了灵敏度和耐久性等,逐渐实用化。
而且,在感光体中,需要在暗处保持表面电荷的功能、接受光产生电荷的功能、和同样接受光而输送电荷的功能,有用一层同时具备这些功能的所谓单层型感光体、和主要叠层功能分离为有助于电荷发生的层以及有助于在暗处的表面电荷的保持及接受光时的电荷输送的层的所谓叠层型感光体。
利用使用这些感光体的电子照相法的图像形成时,例如适用Carson方式。采用该方式的图像形成,通过在暗处通过对感光体电晕放电而带电、在带电后的感光体表面上形成原稿的文字或图等静电潜像、形成的静电潜像利用调色剂的显影、和将显影后的调色剂像定影于纸等支承体而进行,调色像复制后的感光体,进行除电、剩余调色剂的去除、光除电等之后,可以再使用。
实用化的有机感光体与无机感光体相比,具有可挠性、膜形成性、低成本、安全性等优点,由于材料的多样性,进一步促进灵敏度、耐久性等的改善。
有机感光体大多是将功能分离为电荷发生层和电荷输送层的叠层型的有机感光体。通常叠层型有机感光体,在导电性基体上,依次形成含有颜料或染料等电荷发生物质的电荷发生层、和含有腙或三苯胺等电荷输送物质的电荷输送层。电子供给性的电荷输送物质的性质上,是空穴移动型,在使感光体表面带负电时具有灵敏度。然而,在带负电型中,与带正电型相比,带电时使用的电晕放电不稳定,而且,产生臭氧和氮氧化物等,所以它们会吸附在感光体表面,容易引起物理、化学的劣化,还存在使环境恶化的问题。根据这种观点,作为感光体,与带负电型感光体相比,使用条件自由度大的带正电型感光体的适用范围更广,也更有利。
因此,为了以带正电型使用,提出了使电荷发生物质与电荷输送物质同时分散于树脂粘结剂中,作为单层的感光层使用的方法,并且部分实用化。但是,单层型感光体适用于高速机器时,灵敏度不足,而且,在重复特性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改良。
而且,为了以高灵敏度化为目的而得到功能分离型的叠层结构,考虑了在电子输送层上叠层电荷发生层,形成感光体,以带正电型使用的方法。但是,该方式由于在表面形成有电荷发生层,所以由于电晕放电、光照射、机械磨损等,在重复使用时的稳定性等方面产生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也提出了在电荷发生层上进一步设置保护层的方案,但是,虽然改善了机械磨损,但导致灵敏度等电气特性的下降等的问题并没有解决。
并且,还提出了在电荷发生层上叠层电子输送性的电荷输送层,形成感光体的方法。
作为电子输送性的电荷输送物质,例如已知有2,4,7-三硝基-9-芴酮等,但由于该物质具有致癌性,存在安全上的问题。此外,在专利文献1~8等中,提出了醌类化合物等,除此之外,还提出了各种含有具有优异的电子输送性的物质的感光体(例如,记载于专利文献9~14等中)。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20634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3-29066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平8-27864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平9-190002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开平9-190003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特开2001-222122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专利特开2003-270817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专利特开2003-270818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专利特开2000-143607号公报
专利文献10:日本专利特开2000-199979号公报
专利文献11:日本专利特开2001-215742号公报
专利文献12:日本专利特开2002-62673号公报
专利文献13:日本专利特开2003-228185号公报
专利文献14:日本专利特开2003-2385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虽然对电子输送性的电荷输送物质进行了各种研究,但由于近年来对高灵敏度感光体的要求,需要使用具有更优异的电子输送性的新的电荷输送物质,由此实现更高性能的感光体。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电子照相用感光体和有机EL(电致发光)等用途中有用且电子输送能力优异的化合物。并且,通过将该新的有机材料在感光层中作为电荷输送物质使用,提供高灵敏度的复印机用和打印机用的带正电型电子照相用感光体以及使用该感光体的电子照相装置。
本发明者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对各种有机材料进行了深刻的研究,结果发现,下述通式(I)所示的特定化合物具有优异的电子输送特性,通过将其用作电荷输送物质,可以得到能够以带正电使用的高灵敏度感光体,至此完成本发明。
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新的醌化合物的特征在于,具有下述通式(I)所示的结构。
(式(I)中,R1~R8相同或不同,表示氢原子、无取代或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或环烷基,R9和R10相同或不同,表示氢原子、无取代或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无取代或具有取代基的芳基、或者无取代或具有取代基的杂环基,并且,R1和R5、R2和R6、R3和R7、R4和R8可以分别相互结合形成环,R11和R12相同或不同,表示卤原子、无取代或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6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1~6的卤代烷基、羟基、硝基、无取代或具有取代基的芳基、或者无取代或具有取代基的杂环基,n和m表示0~4的整数,在n为2以上的情况下,2个以上的R11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且2个以上的R11彼此可以相互结合形成环,在m为2以上的情况下,2个以上的R1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且2个以上的R12彼此可以相互结合形成环,取代基表示卤原子、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6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1~6的卤代烷基、羟基、硝基、芳基或杂环基。)
此外,本发明的电子照相用感光体,在导电性基体上设置有含有电荷发生物质和电荷输送物质的感光层,其特征在于,该感光层含有具有下述通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的至少一种。
Figure A200780002686D00071
(式(I)中,R1~R8相同或不同,表示氢原子、无取代或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或环烷基,R9和R10相同或不同,表示氢原子、无取代或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无取代或具有取代基的芳基、或者无取代或具有取代基的杂环基,并且,R1和R5、R2和R6、R3和R7、R4和R8可以分别相互结合形成环,R11和R12相同或不同,表示卤原子、无取代或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6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1~6的卤代烷基、羟基、硝基、无取代或具有取代基的芳基、或者无取代或具有取代基的杂环基,n和m表示0~4的整数,在n为2以上的情况下,2个以上的R11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且2个以上的R11彼此可以相互结合形成环,在m为2以上的情况下,2个以上的R1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且2个以上的R12彼此可以相互结合形成环,取代基表示卤原子、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6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1~6的卤代烷基、羟基、硝基、芳基或杂环基。)
作为本发明的感光体,上述感光层是含有电荷发生物质、电荷输送物质和树脂粘结剂的单层型感光层。作为该电荷输送物质,含有电子输送物质和空穴输送物质;且作为该电子输送物质,优选含有具有上述通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的至少一种,特别优选适用于由带正电工序(positive charging process)进行带电工序的电子照相装置。
而且,在本发明的感光体中,在感光层中,作为空穴输送物质,例如可以使用日本专利特开2000-314969号公报等中记载的公知的空穴输送物质,特别优选含有苯乙烯基化合物。
并且,在本发明的感光体中,作为感光层中的电荷发生物质,可以使用公知的电荷发生物质,特别优选含有酞菁化合物的物质。作为酞菁化合物,例如更优选日本专利特开2001-228637号公报等中记载的X型无金属酞菁、α型钛氧基酞菁和Y型钛氧基酞菁、日本专利特开2001-330972号公报中记载的发明中的钛氧基酞菁等,但并不限于这些化合物。
此外,本发明的电子照相装置具备上述本发明的电子照相用感光体,且由带正电工序进行带电工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电子输送性优异的化合物,通过将该化合物用于电子照相用感光体或有机EL等使用有机化合物的电子设备,能够提高电气特性等。
而且,根据本发明,在导电性基体上设置有感光层的电子照相用感光体中,通过使感光层中含有具有这种电子输送性的特定的化合物作为电子输送物质,由此能够提高电子输送性,表现出优异的电气特性,同时由于电荷的陷波减少,所以还具有重复稳定性优异的效果。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电气特性和重复稳定性优异的高耐久性电子照相用感光体,该电子照相用感光体可以用于使用电子照相方式的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电子照相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电子照相用感光体的一般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表示单层型电子照相用感光体的一个结构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表示单层型电子照相用感光体的其他结构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表示叠层型电子照相用感光体的一个结构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表示叠层型电子照相用感光体的其他结构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表示叠层型电子照相用感光体的另一结构例的截面示意图。
符号说明:
1—导电性基体;2—底层;3—感光层;3a—电荷发生层;3b—电荷输送层;4—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结构式(I-1)~(I-160)表示上述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的具体例,但在本发明中,并不限于这些化合物。
其中,在下述的具体例中,“+”表示叔丁基。
Figure A200780002686D00101
Figure A200780002686D00111
Figure A200780002686D00121
Figure A200780002686D00131
Figure A200780002686D00141
Figure A200780002686D00161
Figure A200780002686D00171
Figure A200780002686D00181
Figure A200780002686D00191
Figure A200780002686D00201
Figure A200780002686D00211
Figure A200780002686D00221
Figure A200780002686D00231
Figure A200780002686D00241
Figure A200780002686D00251
Figure A200780002686D00261
Figure A200780002686D00271
Figure A200780002686D00281
Figure A200780002686D00291
上述通式(1)所示的本发明的醌类化合物,例如可以由下述方案1所示的方法制造。其中,在下式中,R1~R12表示与上述同样的意义。
Figure A200780002686D00301
方案1
即,首先,使用亚硝酸钠将二苯胺(bisaniline)类(II)在盐酸中变换为双重氮盐(III),然后使用氯化亚锡、亚硫酸钠、亚硫酸钾等还原剂,得到双肼盐酸盐(IV)。使用嘧啶、三乙胺、醋酸钠等碱类,使其与结构式(V)和/或(V′)所示的羰基化合物缩合,制备结构式(VI)所示的双腙。最后,使用二氧化锰、高锰酸钾、铁氰化钾等无机类氧化剂,或2,3-二氯5,6-二氰基-1,4-苯醌等有机类氧化剂;使用氯仿、二氯甲烷等卤素溶剂,苯、甲苯、二甲苯等烃类溶剂,使上述双腙在从室温到溶剂的回流温度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反应,由此能够合成目的醌(上述通式(I))。
上述通式(I)所示的本发明的醌类化合物,具有优异的电子输送性,所以可以作为所谓的电子输送物质使用,特别是能够优选作为电子照片用感光体的感光层材料、和有机EL的电子输送层等功能层材料而使用。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电子照片用感光体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感光体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截面示意图,符号1表示导电性基体,2表示底层,3表示感光层,4表示保护层。底层2和保护层4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感光层3有同时具有电荷发生功能与电荷输送功能的一层构成的单层型、和叠层分离为电荷发生层与电荷输送层的层的功能分离型。作为主要的具体例,可以列举出图2~图6所示的层结构的感光体。图2和图3表示感光层3为单层型的单层型感光体。此外,图4和图5表示在底层2上,感光层3以电荷发生层3a、电荷输送层3b的顺序叠层形成的功能分离叠层型感光体。并且,图6表示感光层3以电荷输送层3b、电荷发生层3a的顺序叠层而成,在其上还具有保护层4的功能分离叠层型感光体。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图示层结构的感光体。
导电性基体1具有作为感光体的电极的作用,同时也是其他各层的支承体,可以为圆筒状、板状、片状等任一种形状,材质可以为在铝、不锈钢、镍等金属,或者玻璃、树脂等上实施导电处理的材料。
底层2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由以树脂为主要成分的层或耐酸铝等氧化膜构成,出于防止不需要的电荷从导电性基体向感光层的注入、基体表面的缺陷覆盖、感光层的接合性的提高等的目的,根据需要设置。作为底层用的树脂粘结剂,可以适当组合使用聚碳酸酯树脂、聚酯树脂、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氯乙烯树脂、醋酸乙烯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三聚氰胺树脂、酚醛树脂、有机硅树脂、聚酰胺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缩醛树脂、多芳基树脂、聚砜树脂、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以及它们的共聚物等。而且,在树脂粘结剂中,可以含有一种以上的氧化硅(silica)、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钙、氧化铝(alumina)、氧化锆等金属氧化物,或硫酸钡、硫酸钙等硫酸盐,氮化硅、氮化铝等金属氮化物等的微粒,可以用硅烷耦合剂等对这些微粒的表面进行表面处理,或用金属氧化膜等进行覆盖。
底层的膜厚依赖于底层的配合组成,可以在重复连续使用时不产生剩余电位增大等恶劣影响的范围内任意设置,通常是0.01~50μm。而且,底层也可以多层叠层。
在功能分离型的情况下,感光层3主要由电荷发生层3a和电荷输送层3b的2层构成;在单层的情况下,由1层构成。但是也可以叠层多层具有同种功能的层。
电荷发生层3a真空蒸镀无机或有机光导电性物质而形成,或者涂布使无机或有机光导电性物质的颗粒分散于树脂粘结剂中的材料而形成,具有接受光产生电荷的功能。而且,其电荷发生效率高、同时产生的电荷向电荷输送层3b的注入性非常重要,所以希望电场依赖性小、即使在低电场下也能够注入。
由于电荷发生层具有电荷发生功能即可,所以其膜厚由电荷发生物质的光吸收系数决定,通常为0.1~50μm,但是在电荷发生层上叠层有电荷输送层的叠层型感光体的情况下,通常为5μm以下,优选为1μm以下。
电荷发生层以电荷发生物质为主体,可以在其中添加电荷输送物质等使用。作为电荷发生物质,可以使用酞菁颜料、偶氮颜料、蒽醌垛蒽醌酮颜料、二萘嵌苯颜料、紫环酮(ペリノン)颜料、方酸菁(スクアリリウム)颜料、噻唑鎓颜料、喹吖酮颜料等,而且,可以将这些颜料适当组合使用。特别是作为偶氮颜料,优选为双偶氮颜料、三偶氮颜料;作为二萘嵌苯颜料,优选为N,N′-双(3,5-二甲基苯基)-3,4:9,10-二萘嵌苯双(羧基酰亚胺);作为酞菁类颜料,优选为无金属酞菁、铜酞菁、钛氧基酞菁。
在本发明的这些电荷发生物质中,特别优选使用酞菁类颜料。该酞菁存在多种晶体形态,已知有X型无金属酞菁、τ型无金属酞菁、ε型铜酞菁、α型钛氧基酞菁、β型钛氧基酞菁、Y型钛氧基酞菁、非晶钛氧基酞菁、日本专利特开平8-209023号公报中记载的CuKα:X射线衍射图谱中以布拉格角2θ为9.6°为最大峰的钛氧基酞菁等。其中,更优选为例如日本专利特开2001-228637号公报等中记载的X型无金属酞菁、α型钛氧基酞菁、Y型钛氧基酞菁和日本专利特开2001-330972号公报中记载的发明中的钛氧基酞菁等。
而且,还存在上述电荷发生物质中除了电荷发生功能之外,还具有电荷输送功能的物质。特别是,偶氮颜料和二萘嵌苯颜料具有电子输送性,除了以产生电荷为目的以外,还可以用作电子输送物质。
作为电荷发生层用的树脂粘结剂,可以适当组合使用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氯乙烯树脂、醋酸乙烯树脂、有机硅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酯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酰胺树脂、聚缩醛树脂、多芳基树脂、聚砜树脂、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以及它们的共聚物等。而且,可以将分子量不同的同种树脂混合使用。其中,树脂粘结剂的含量,相对于电荷发生层的固体部分为10~90重量%,优选为20~80重量%。
这里,在电荷发生层中添加电荷输送物质的情况下,能够使用下述说明的在电荷输送层中使用的电荷输送物质,而且,可以使用本发明的上述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其中,在电荷发生层中添加的电荷输送物质的含量,相对于电荷发生层的固体部分为0.1~50重量%。
电荷输送层3b是由树脂粘结剂中分散有电荷输送物质的材料构成的涂膜,发挥着在暗处作为绝缘体层保持感光体的电荷、接受光时输送从电荷发生层注入的电荷的功能。
作为电荷输送物质,存在空穴输送物质和电子输送物质,在本发明中,需要至少使用上述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作为电子输送物质。而且,在本发明中,除了该化合物之外,还可以一并使用其它的电子输送物质或空穴输送物质。其中,电荷输送物质的含量,相对于电荷输送层的固体部分为10~90重量%,优选为20~80重量%。如果在电荷输送层中含有本发明的上述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就能够得到本发明的效果,作为其含量,相对于电荷输送层的固体部分优选为10~60重量%,更优选为15~50重量%。
作为其它的电子输送物质,可以使用公知的电子输送物质,可以使用琥珀酸酐、马来酸酐、二溴琥珀酸酐、邻苯二甲酸酐、3-硝基邻苯二甲酸酐、4-硝基邻苯二甲酸酐、均苯四酸酐、均苯四酸、偏苯三酸、偏苯三酸酐、邻苯二甲酰亚胺、4-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四氰乙烯、四氰二甲基苯醌(tetracyanoquinodimethane)、四氯苯醌、四溴苯醌、邻硝基苯甲酸、三硝基芴酮、醌、苯醌、联苯醌、萘醌、蒽醌、芪醌等电子收容物质、电子输送物质。特别优选为日本专利特开2000-314969号公报中记载的结构式(ET1-1)~(ET1-16)、(ET2-1)~(ET2-16)、(ET3-1)~(ET3-12)、(ET4-1)~(ET4-32)、(ET5-1)~(ET5-8)、(ET6-1)~(ET6-50)、(ET7-1)~(ET7-14)、(ET8-1)~(ET8-6)、(ET9-1)~(ET9-4)、(ET10-1)~(ET10-32)、(ET11-1)~(ET11-16)、(ET12-1)~(ET12-16)、(ET13-1)~(ET13-16)、(ET14-1)~(ET14-16)、(ET15-1)~(ET15-16)、(ET-1)~(ET-42)等所示的化合物。这些电子收容物质或电子输送物质可以使用一种或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作为空穴输送物质,没有特别的限制,但优选使用苯乙烯基化合物。其中,本说明书中的苯乙烯基化合物,是指具有下述式所示结构的化合物。
Figure A200780002686D00341
(上述式中,氢原子可以被取代)
作为苯乙烯基化合物的具体结构,例如可以列举出日本专利特开2000-314969号公报中记载的结构式(HT1-1)~(HT1-136)、(HT2-1)~(HT2-70)、日本专利特开2000-204083号公报中记载的结构式(V-40)~(V-57)、日本专利特开2000-314970号公报中记载的结构(HT1-1)~(HT1-70)等所示的化合物,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化合物。
作为空穴输送物质,除此之外,可以使用腙化合物、吡唑啉化合物、吡唑啉酮化合物、噁二唑化合物、噁唑化合物、芳基胺化合物、联苯胺化合物、芪化合物、聚乙烯基咔唑、聚硅烷等(具体的结构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开2000-314969号公报中记载的结构式(HT3-1)~(HT3-39)、(HT4-1)~(HT4-20)、(HT5-1)~(HT5-10)、(HT-1)~(HT-37)等),这些空穴输送物质可以使用一种或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作为电荷输送层用的树脂粘结剂,可以适当组合使用聚碳酸酯树脂、聚酯树脂、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氯乙烯树脂、醋酸乙烯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三聚氰胺树脂、酚醛树脂、硅类树脂(silicon resin)、有机硅树脂(silicone resin)、聚酰胺树脂、聚缩醛树脂、多芳基树脂、聚砜树脂、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以及它们的共聚物等。特别是可以列举出具有日本专利特开2000-314969号公报中记载的结构式(BD1-1)~(BD1-16)所示的结构单元为主要重复单元的聚碳酸酯。而且,除此之外,优选使用具有日本专利特开2000-314969号公报中记载的结构式(BD-1)~(BD-7)所示的结构单元和含有聚硅氧烷的下述结构式(BD2)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为主要重复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或聚酯树脂。这些树脂可以混合两种以上使用。而且,也可以混合分子量不同的同种树脂使用。其中,树脂粘结剂的含量,相对于电荷输送层的固体部分为10~90重量%,优选为20~80重量%。
(式中,R分别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的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取代或无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12的芳香族烃基,B是(CH2)x,x是2~6的整数,p是0~200的整数,q是1~50的整数)
为了在实用上维持有效的表面电位,电荷输送层的膜厚优选为3~100μm的范围,更优选为10~50μm。
并且,作为功能分离型的叠层感光体,通常在电荷发生层上叠层电荷输送层,但也可以在电荷输送层上叠层电荷发生层(参照图6)。
在单层型的感光层的情况下,作为主要成分使用电荷发生物质、电荷输送物质和树脂粘结剂。作为电荷输送物质,存在有空穴输送物质和电子输送物质,在本发明中,作为电子输送物质,至少需要使用上述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而且,也可以与上述电荷输送层3b的情况同样,一并使用此外的电荷输送物质(电子输送物质、空穴输送物质),优选与空穴输送物质并用。电荷发生物质可以使用与上述电荷发生层3a中使用的电荷发生物质同样的化合物。而且,对于树脂粘结剂,也可以使用与上述电荷输送层3b和上述电荷发生层3a中使用的树脂粘结剂同样的物质。
其中,电荷发生物质的含量,相对于单层型的感光层的固体部分为0.01~50重量%,优选为0.1~20重量%,更优选为0.5~10重量%。此外,电荷输送物质的含量,相对于单层型的感光层的固体部分为10~90重量%,优选为20~80重量%。如果单层型的感光层中含有本发明的上述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就能够得到本发明的效果,作为其含量,相对于单层型的感光层的固体部分优选为10~60重量%,更优选为15~50重量%。一并使用的空穴输送物质的含量,相对于单层型的感光层的固体部分优选为10~60重量%,更优选为20~50重量%。树脂粘结剂的含量,相对于单层型的感光层的固体部分通常为10~90重量%,优选为20~80重量%。
为了在实用上维持有效的表面电位,单层型感光层的膜厚优选为3~100μm的范围,更优选为10~50μm。
在这些感光层中,出于提高耐环境性和对有害光的稳定性的目的,可以含有抗氧化剂和光稳定剂等恶化防止剂。作为用于这种目的的化合物,可以列举出生育酚等色原烷醇衍生物和酯化化合物、聚芳基链烷化合物、氢醌衍生物、醚化化合物、二醚化化合物、二苯甲酮衍生物、苯并三唑衍生物、硫醚化合物、对苯二胺衍生物、膦酸酯、亚磷酸酯、酚化合物、位阻酚化合物、直链胺化合物、环状胺化合物、位阻胺化合物等。
而且,在感光层中,出于提高形成的膜的涂平和赋予润滑性的目的,可以含有硅油或氟类油等流平剂。
进而,出于降低摩擦系数和赋予润滑性等目的,可以含有氧化硅(silica)、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钙、氧化铝(alumina)、氧化锆等金属氧化物,或硫酸钡、硫酸钙等硫酸盐,氮化硅、氮化铝等金属氮化物的微粒,或者四氟乙烯树脂等氟类树脂颗粒或有机硅树脂微粒,氟类梳型接枝聚合树脂等含氟聚合物或含硅聚合物等。
并且,在不显著损害电子照相特性的范围内,还可以根据需要含有其他公知的添加剂。
出于提高耐印刷性等目的,保护层4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由以树脂粘结剂为主要成分的层,或者利用非晶碳、非晶硅-碳等的气相生长法形成的无机薄膜,或者利用氧化硅或氧化铝的蒸镀等得到的镀层膜等构成。作为树脂粘结剂,可以使用上述电荷输送层3b中使用的物质,或硅氧烷树脂等三维交联树脂等。而且,在树脂粘结剂中,出于提高导电性、和降低摩擦系数、赋予润滑性等目的,可以含有氧化硅(silica)、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钙、氧化铝(alumina)、氧化锆等金属氧化物,或硫酸钡、硫酸钙等硫酸盐,氮化硅、氮化铝等金属氮化物的微粒,或者四氟乙烯树脂等氟类树脂颗粒或有机硅树脂微粒,氟类梳型接枝聚合树脂等含氟聚合物或含硅的网状结构的聚合物。
而且,出于赋予电荷输送性的目的,可以含有在上述感光层中使用的电荷输送物质、电子收容物质、电子输送物质,和上述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出于提高形成的膜的涂平性和赋予润滑性的目的,可以含有硅油或氟系油等流平剂。
在不显著损害感光层功能的范围内,保护层的膜厚可以在适当的范围内使用,通常优选为0.1~50μm的范围,更优选为1~10μm。而且,保护层还可以多层叠层。
下面,对本发明的感光体的制作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更详细而言,记载于“電子写真学会誌VOL.28出NO.2 1989 p186~195「OPC感光体の生産技術」”(电子照相学会志,VOL.28 NO.2 1989 p186~195,“OPC感光体的生产技术”)等)。
在利用涂布形成上述底层2、感光层3(电荷发生层3a、电荷输送层3b)和保护层4的情况下,使上述构成材料与适当的溶剂一起溶解分散,制作涂布液,用适当的涂布方法进行涂布,并进行干燥除去溶剂即可。
作为该溶剂,主要使用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苯甲醇等醇类,丙酮、甲基乙基酮(MEK)、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等酮类,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替乙酰胺等胺类,二甲亚砜等亚砜类,四氢呋喃(THF)、二噁烷、二噁茂烷、二乙醚、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等环状或直链状的醚类,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正丁酯等酯类,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二氯乙烯、三氯乙烯等脂肪族卤代烃类,石油醚等矿物油,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烃类,氯苯、二氯苯等芳香族卤代烃类等。这些物质可以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作为上述涂布液的分散溶解方法,主要可以使用涂料混合器(涂料调节器)、球磨机、DYNO-MILL等球磨(砂磨),超声波分散等公知的方法。而且,作为涂布方法,主要可以使用浸渍涂布法、环形涂法(密封涂层)、喷射涂布法、棒涂法(bar coating)、刀片涂法(bladecoating)等公知的方法。
而且,上述干燥中的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可以根据使用溶剂的种类和制造成本等适宜设定,优选干燥温度为室温以上、200℃以下,干燥时间设定为10分钟以上2小时以下的范围内。更优选干燥温度为溶剂的沸点到沸点+80℃的范围内。而且,该干燥通常在常压或减压下,在静止或送风的条件下进行。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用感光体,可以使用在公知的电子照相工序中使用,优选在具有带电、曝光、显影、复制、定影等工序的通常的电子照相工序中使用,能够应用于具有这些电子照相工序的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
这里,作为带电工序,存在使感光体为正极带电的带正电工序和为负极带电的带负电工序。本发明的感光体,虽然也可以在带负电工序中使用,但是由于在带正电工序中表现出特别高的灵敏度,所以优选在带正电工序中使用。特别是感光层为含有电荷发生物质、电荷输送物质和树脂粘结剂的单层型感光层,含有电子输送物质和空穴输送物质作为电荷输送物质,且至少含有一种本发明的上述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作为电子输送物质的电子照相用感光体,在带正电工序中具有高的灵敏度。
作为带电工序中的带电器,存在有使用电晕管、光晕充电装置(scorotron)的非接触带电器,和以滚筒形状或刷子形状与感光体接触(或接近)而带电的带电器。本发明的感光体可以在使用任意一种带电器的工序中使用。
作为在曝光工序中使用的光源,通常使用具有感光体有灵敏度的波长区域的光源,优选为卤素灯或荧光灯等白色光、激光、LED(发光二级管)光等。特别是在使用酞菁作为电荷发生物质的情况下,更优选600~800nm附近的半导体激光或LED光。此外,在使用450nm以下有吸收的化合物作为电荷发生物质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450nm以下的半导体激光或LED光。而且,通过使用透过性的物质作为感光体的导电性基体,也可以使用内部曝光方式。
作为显影工序,主要有使用干式调色剂的干式显影方式和使用液体调色剂的液体显影(湿式显影)方式,本发明的感光体,两种方式都可以使用。其中,在液体显影方式的情况下,优选采用感光体成分对于液体调色剂所含的溶剂不溶出的公知的方法。
而且,在显影工序中,有使调色剂在曝光部分显影的反向显影方式和使调色剂在非曝光部分显影的正向显影方式,特别是在使用酞菁作为电荷发生物质的情况下,优选在反向显影方式的工序中使用。
在公知的电子照相工序中,出于去除或散去感光体上残存的未复制的调色剂的目的,存在复制工序后具有清洗工序的方式、和不具有该工序的无清洗方式。本发明的感光体,在两种工序中都可以使用。
而且,在公知的电子照相工序中,出于去除感光体上残存的电荷和使表面电位平均化的目的,存在复制工序后具有利用曝光的除电工序的方式、和不具有该工序的方式。本发明的感光体,在两种工序中都可以使用。
此外,本发明的电子照相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本发明的电子照相用感光体,以带正电工序进行带电工序。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装置中,对于带电工序以外的其他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由上述一般的电子照相工序构成。
实施例
下面,列举实施例,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其中,实施例中的谱数据使用以下的器械测定。
(1)1H-NMR谱:DRX-500(500MHz)(Bruker公司制造)
(2)MASS谱:POLARIS-Q(Thermo Electron社制造)
合成实施例1:上述具体例(I-8)的化合物的合成
(1)二腙的合成
在氯化锡(II)二水合物28.0g(124.2mmol)和锡737.3mg(6.2mmol)中加入浓盐酸100.0mL,加热搅拌至锡溶解。在2,2′,5,5′-四氯联苯胺10.0g(31.1mmol)中加入浓盐酸100.0mL,在室温搅拌1小时,至胺的晶体成为浆料。冷却至—20℃,用30分钟滴加亚硝酸钠4.5g(65.2mmol)的水溶液18ml,搅拌1小时。将上述氯化锡溶液冷却至5℃,用30分钟向重氮化溶液中滴加。添加结束后搅拌1小时,用玻璃过滤器过滤分离生成的固体,用1%的盐酸水溶液100ml进行洗净。将该湿润固体溶解于400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中,添加14.6g(62.1mmol)的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醛和38.2g(465.8mmol)醋酸钠,在室温搅拌2小时。添加200ml甲苯,用铈硅石分离添加400ml水后的不溶物,进行过滤分离。用水对分离后的有机相进行2次洗净,并进行浓缩,然后用柱色谱进行精制,从甲醇再结晶,得到18.0g(22.9mmol)的标记化合物。
收率73.9%,mp169℃~174℃
1H-NMR(500MHz,CDCl3)
δ1.49(s,36H),δ5.43(s,2H),δ7.20(s,2H),δ7.53(s,4H),δ7.68(s,2H),δ7.85(s,2H),δ7.91(s,2H)
MS(m/z):784,782,553,538,307,218,188
(2)具体例(I-8)的化合物的合成
在合成实施例1-(1)中得到的二腙化合物17.9g(22.8mmol)中加入304mL甲苯,并添加311.9g(136.9mmol)二氧化锰,加热至70℃,搅拌5小时。冷却到室温后进行铈硅石过滤,浓缩后用柱色谱进行精制。从甲苯/乙腈溶剂再结晶,得到13.5g(17.2mmol)的标记化合物。
收率75.5%,mp232℃~237℃
1H-NMR(500MHz,CDCl3)
δ1.36(s,18H),δ1.40(s,18H),δ7.15(d,J=2.2Hz,2H),δ7.55(s,2H),δ7.83(s,2H),δ7.86(s,2H),δ8.31(d,J=2.2Hz,2H)MS(m/z):780,723,721,667,215,188
合成实施例2:上述具体例(I-21)的化合物的合成
(1)二腙的合成
使用10.0g(31.2mmol)2,2′-双三氟甲基联苯胺,与合成实施例1-(1)同样进行合成,得到24.0g(30.7mmol)的标记化合物。
收率98.2%,mp223℃~226℃
1H-NMR(500MHz,CDCl3)
δ1.48(s,36H),δ5.38(s,2H),δ7.18(d,J=8.5Hz,2H),δ7.23(dd,J=8.5Hz,2.4Hz,2H),δ7.42(d,J=2.4Hz,2H),δ7.51(s,4H),δ7.61(brs,2H),δ7.72(s,2H)
MS(m/z):783,551,319,190
(2)具体例(I-21)的化合物的合成
使用在合成实施例2-(1)中得到的腙化合物5.00g(6.39mmol),与合成实施例1-(2)同样进行合成,得到3.18g(4.08mmol)的标记化合物。
收率63.9%,mp149℃~154℃
1H-NMR(500MHz,CDCl3)
δ1.37(s,18H),δ1.39(s,18H),δ7.16(d,J=2.3Hz,2H),δ7.50(d,J=8.2Hz,2H),δ7.73(s,2H),δ8.01(dd,J=2.3Hz,8.2Hz,2H),δ8.33(s,2H),δ8.34(d,2H)
MS(m/z):778,721,665,491
合成实施例3:上述具体例(I-28)的化合物的合成
(1)2,2′-双三氟甲基-5,5′-二溴联苯胺的合成
在氮气气氛下,在100mL乙醇中溶解20.0g(62.5mmol)2,2′-双三氟甲基联苯胺,在冰冷下用1小时滴加21.0g(131.2mmol)的溴。在室温搅拌1小时后,加入甲苯,用水对有机相进行3次洗净,然后用饱和碳酸氢钠水和水各洗净2次。浓缩后从己烷/甲苯再结晶,得到11.5g(24.1mmol)的标记化合物。
收率38.5%,mp154℃~157℃
1H-NMR(500MHz,CDCl3)
δ4.33(s,4H),δ7.05(s,2H),δ7.32(s,2H)
MS(m/z):478,298
(2)二腙的合成
使用5.0g(10.5mmol)2,2′-双三氟甲基-5,5′-二溴联苯胺,与合成实施例1-(1)同样进行合成,得到5.5g(30.7mmol)的标记化合物。
收率58.3%,mp153℃~155℃
1H-NMR(500MHz,CDCl3)
δ1.49(s,36H),δ5.43(s,2H),δ7.38(s,2H),δ7.55(s,4H),δ7.88(s,2H),δ7.93(s,2H),δ8.02(s,2H)
MS(m/z):940,708
(3)具体例(I-28)的化合物的合成
使用在合成实施例3-(2)中得到的腙化合物5.0g(5.3mmol),与合成实施例1-(2)同样进行合成,得到3.7g(3.95mmol)的标记化合物。
收率74.7%,mp193℃~205℃
1H-NMR(500MHz,CDCl3)
δ1.37(s,18H),δ1.66(s,18H),δ7.17(d,J=2.1Hz,2H),δ7.26(s,2H),δ7.77(s,2H),δ7.86(s,2H),δ8.33(d,J=2.1Hz,2H)
MS(m/z):936,881
合成实施例4:上述具体例(I-17)的化合物的合成
(1)二腙的合成
使用7.00g(33.0mmol)2,2′-二甲基联苯胺,与合成实施例1-(1)同样进行合成,得到18.0g(26.7mmol)的标记化合物。
收率80.9%,mp204℃~208℃
1H-NMR(500MHz,CDCl3)
δ2.07(s,6H),δ5.33(s,2H),δ6.94-6.97(m,2H),δ6.99-7.03(m,4H),δ7.44(s,2H),δ7.50(s,4H),δ7.68(s,2H)
MS(m/z):675,443,218,212
(2)具体例(I-17)的化合物的合成
使用在合成实施例4-(1)中得到的腙化合物18.0g(26.7mmol),与合成实施例1-(2)同样进行合成,得到14.5g(21.6mmol)的标记化合物。
收率81.0%,mp169℃~173℃
1H-NMR(500MHz,CDCl3)
δ1.68(s,18H),δ1.40(s,18H),δ2.21(s,6H),δ7.15(d,J=2.3Hz,2H),δ7.29(d,J=8.2Hz,2H),δ7.70(s,2H),δ7.81(dd,J=1.7Hz,8.2Hz,2H),δ7.86(d,J=1.7Hz,2H),δ8.36(d,J=2.3Hz,2H)
MS(m/z):670,627,613,585
合成实施例5:上述具体例(I-2)的化合物的合成
(1)2,2′-二溴联苯胺的合成
使用15.0g(74.3mmol)3-溴硝基苯,按照非专利文献(J.Chem.Soc.Perkin Trans.I 1982,2289)中记载的方法进行合成,得到5.0g(14.6mmol)的标记化合物。
收率39.4%,mp151℃~153℃(lit.mp151℃~153℃)
1H-NMR(500MHz,CDCl3)
δ3.74(brs,4H),δ6.64(dd,J=2.4,8.2Hz,2H),δ6.97(d,J=2.4Hz,2H),δ7.00(d,J=8.2Hz,2H)
MS(m/z):342,261,182
(2)二腙的合成
使用3.0g(8.8mmol)2,2′-二溴联苯胺,与合成实施例1-(1)同样进行合成,得到3.2g(4.0mmol)的标记化合物。
收率45.3%,mp193℃~196℃
1H-NMR(500MHz,CDCl3)
δ1.48(s,36H),δ5.37(s,2H),δ7.05(dd,J=8.3,2.2Hz,2H),δ7.14(d,J=8.3Hz,2H),δ7.41(d,J=2.2Hz,2H),δ7.49(s,2H),δ7.50(s,4H),7.68(s,2H)
MS(m/z):804,573,436,341,218
(3)具体例(I-2)的化合物的合成
使用在上述合成实施例5-(2)中得到的二腙化合物3.0g(3.7mmol),与合成实施例1-(2)同样进行合成,得到1.9g(2.3mmo1)的标记化合物。
收率62.9%,mp202℃~205℃
1H-NMR(500MHz,CDCl3)
δ1.37(s,18H),δ1.39(s,18H),δ7.15(d,J=2.2Hz,2H),δ7.45(d,J=8.1Hz,2H),δ7.70(s,2H),δ7.95(dd,J=1.8,8.1Hz,2H),δ8.23(d,J=1.8Hz,2H),δ8.32(d,J=2.2Hz,2H)
MS(m/z):801,745
感光体实施例1
分别制作板状感光体作为电气特性评价用,制作筒状感光体作为印字评价用。其中,以下“份”表示重量份。
在铝板(3cm×10cm、厚度1mm)和铝坯料管(外径30mmΦ、长度247.5mm、厚度0.75mm)的外表面上,分别利用浸渍涂布法涂布如下所述制作的底层溶液,分别在100℃干燥60分钟,除去溶剂,形成膜厚为0.1μm的底层。
(底层溶液的制作)
a1)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树脂(SOLBINA,日信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          3份(30g)
将上述底层材料a1)与甲基乙基酮(MEK)97份(970g)一起搅拌,使其溶解,制作底层溶液。
接着,在该底层上涂布如下所述制作的单层型感光层分散液,对于板状的采用浸渍涂布法,对于鼓状的采用环形涂层法。分别在100℃干燥60分钟,除去溶剂,形成膜厚为30μm的单层型感光层,制作电子照相用感光体。
(单层型感光层分散液的制作)
b1)电荷发生物质:X型无金属酞菁
(参照日本专利特开2001-228637号公报中的图2)  0.2份(0.1g)b2)空穴输送物质:下述结构式(HT2-2)所示的苯乙烯基化合物
Figure A200780002686D00441
(日本专利特开2000-314969号公报中的(HT2-2))  6.5份(3.25g)
b3)电子输送物质:上述式(I-8)所示的化合物(合成实施例1)
                                           4.5份(2.25g)
b4)抗氧化剂:3,5-二-tert-4-羟基甲苯(BHT)  1份(0.5g)
b5)硅油(KP-340: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  0.01份(0.005g)
b6)粘结剂树脂:双酚Z型聚碳酸酯树脂(Panlite TS2050:帝人化成株式会社生产)
(日本专利特开2000-314969号公报中的(BD1-1))  8份(4g)
b7)粘结剂树脂:含有聚硅氧烷的共聚聚碳酸酯树脂(ToughZG400:出光兴产株式会社生产)
(参照日本专利特开2001-142235号公报中段落[0028])1份(0.5g)
将上述感光层材料b1)~b7)与二氯甲烷溶剂100份(50g)和不锈钢球(直径3mmΦ)50g一起装入100ml的聚乙烯瓶中,用涂料调节器Model 5400(美国Red Devil Equipment Co.生产)进行60分钟的分散处理,然后,分离不锈钢球,制作单层型感光层分散液。
感光体实施例2
除了将感光体实施例1中使用的单层型感光层分散液的组成中,作为电子输送物质的上述式(I-8)所示的化合物4.5份,替换为作为电子输送物质的上述式(I-21)(合成实施例2)所示的化合物4.5份以外,与感光体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感光体。
感光体实施例3
除了将感光体实施例1中使用的单层型感光层分散液的组成中,作为电子输送物质的上述式(I-8)所示的化合物4.5份替换为3份、双酚Z型聚碳酸酯树脂8份替换为9.5份以外,与感光体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感光体。
感光体实施例4
除了将感光体实施例1中使用的单层型感光层分散液的组成中,作为空穴输送物质的上述式(HT2-2)所示的苯乙烯基化合物6.5份替换为下述结构式(HT1-101)所示的苯乙烯基化合物(日本专利特开2001-314969号公报中的(HT1-101))6.5份以外,与感光体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感光体。
Figure A200780002686D00451
感光体实施例5
除了将感光体实施例1中使用的单层型感光层分散液的组成中,作为空穴输送物质的上述式(HT2-2)所示的苯乙烯基化合物6.5份替换为下述结构式(HT1-11)所示的二胺化合物(日本专利特开2000-314969号公报中的(HT1-11))6.5份以外,与感光体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感光体。
Figure A200780002686D00452
感光体实施例6
除了将感光体实施例1中使用的单层型感光层分散液替换为下述的单层型感光层分散液2以外,与感光体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感光体。
(单层型感光层分散液2的制作)
b8)α型钛氧基酞菁
(参照日本专利特开2001-228637号公报中的图3)  0.3份(0.15g)
b9)空穴输送物质:上述结构式(HT2-2)   7份(3.5g)
b10)电子输送物质:上述式(I-8)所示的化合物  4份(2g)
b11)硅油(KP-340)                        0.01份(0.005g)
b12)粘结剂树脂:(Panlite TS2050)          9份(4.5g)
将上述感光层材料b8)~b12)与THF溶剂90份(45g)和不锈钢球(直径3mmΦ)50g一起装入100ml的聚乙烯瓶,用涂料调节器Model 5400(美国Red Devil Equipment Co.生产)进行60分钟的分散处理,然后,分离不锈钢球,制作单层型感光层分散液2。
感光体实施例7
除了将感光体实施例6中使用的单层型感光层分散液的组成中,作为电子输送物质的上述式(I-8)所示的化合物4份替换为作为电子输送物质的上述式(I-21)(合成实施例2)所示的化合物4份以外,与感光体实施例6同样操作,制作感光体。
感光体实施例8
除了将感光体实施例1中使用的单层型感光层分散液的组成中,作为电子输送物质的上述式(I-8)所示的化合物4.5份替换为作为电子输送物质的上述式(I-28)(合成实施例3)所示的化合物4.5份以外,与感光体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感光体。
感光体实施例9
除了将感光体实施例1中使用的单层型感光层分散液的组成中,作为电子输送物质的上述式(I-8)所示的化合物4.5份替换为作为电子输送物质的上述式(I-17)(合成实施例4)所示的化合物4.5份以外,与感光体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感光体。
感光体实施例10
除了将感光体实施例1中使用的单层型感光层分散液的组成中,作为电子输送物质的上述式(I-8)所示的化合物4.5份替换为作为电子输送物质的上述式(I-2)(合成实施例5)所示的化合物4.5份以外,与感光体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感光体。
感光体参考例1
除了将感光体实施例1中使用的单层型感光层分散液的组成中,作为电子输送物质的上述式(I-8)所示的化合物4.5份替换为下述结构式(ET-5)所示的化合物4.5份以外,与感光体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感光体。
Figure A200780002686D00471
感光体参考例2
除了将感光体实施例6中使用的单层型感光层分散液的组成中,作为电子输送物质的上述式(I-8)所示的化合物4份替换为上述结构式(ET-5)所示的化合物4份以外,与感光体实施例6同样操作,制作感光体。
感光体实施例1~10,感光体参考例1、2的评价
作为电气特性评价,使用板状感光体,用株式会社川口电机制作所制造的静电复印纸试验装置EPA-8100进行评价。
在温度为28℃、湿度为46%的环境下,在暗处进行带电,使表面电位约为+700V,由下式求出5秒后表面电位的保持率Vk5。
保持率Vk5(%)=(V5/V0)×100
V0:刚带电后的表面电位
V5:5秒后的表面电位
接着,使表面电位为+600V,对由滤波器将卤素灯的光分光为780nm的1.0μW/cm2的单色光进行5秒的曝光,将直至表面电位变为一半(+300V)所需要的曝光量作为灵敏度E1/2(μJ/cm2)而求出,求出曝光后5秒后的表面电位作为剩余电位Vr(V)。
而且,目视观察制作的筒状感光体的外观。
这些评价结果示于下面的表1中。
表1
 
保持率Vk5(%) 感光度E1/2(μJ/cm2) 剩余电位Vr(V) 感光体外观
感光体实施例1 88.5 0.24 20 良好
感光体实施例2 83.9 0.30 25 良好
感光体实施例3 86.3 0.28 26 良好
感光体实施例4 82.0 0.22 17 良好
感光体实施例5 77.5 0.35 40 良好
感光体实施例6 81.0 0.13 18 良好
感光体实施例7 80.0 0.15 31 良好
感光体实施例8 85.0 0.29 25 良好
感光体实施例9 87.1 0.23 20 良好
感光体实施例10 86.9 0.20 19 良好
感光体参考例1 87.7 0.30 31 良好
感光体参考例2 83.8 0.15 37 良好
如上述表1所示,进行感光体实施例1、2、8~10与感光体参考例1的比较,以及感光体实施例6、7与感光体参考例2的比较(在除了电子输送物质不同以外、组成比例等均相同的条件下比较),可知,实施例的感光体与比较例的感光体相比,为灵敏度高且剩余电位低、电气特性优异的感光体。
此外,作为实际印字的耐久性的评价,将感光体实施例1~5、8~10以及感光体参考例1的筒状感光体安装于Brother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激光打印机HL-5040中,在温度为27℃、湿度为45%的环境下,印刷全黑图像、全白图像、中间色调(halftone)图像。接着,印刷印字率约为5%的图像1万张,其后再印刷全黑图像、全白图像、中间色调图像,进行打印1万张后的图像的评价。(由于感光体实施例6、7以及感光体参考例2的筒状感光体的灵敏度过高,不适合该打印机,所以未进行其耐久性的评价。)
结果是,感光体实施例1~4、8~10的感光体,在初始图像和打印1万张后的图像两者中,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图像。而另一方面,感光体实施例5和感光体参考例1的感光体,初始图像良好,但是打印1万张后的中间色调图像出现模糊。

Claims (6)

1.一种新的醌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下述通式(I)所示的结构,
Figure A200780002686C00021
式(I)中,R1~R8相同或不同,表示氢原子、无取代或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或环烷基,R9和R10相同或不同,表示氢原子、无取代或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无取代或具有取代基的芳基、或者无取代或具有取代基的杂环基,并且,R1和R5、R2和R6、R3和R7、R4和R8可以分别相互结合形成环,R11和R12相同或不同,表示卤原子、无取代或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6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1~6的卤代烷基、羟基、硝基、无取代或具有取代基的芳基、或者无取代或具有取代基的杂环基,n和m表示0~4的整数,在n为2以上的情况下,2个以上的R11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且2个以上的R11彼此可以相互结合形成环,在m为2以上的情况下,2个以上的R1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且2个以上的R12彼此可以相互结合形成环,取代基表示卤原子、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6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1~6的卤代烷基、羟基、硝基、芳基或杂环基。
2.一种电子照相用感光体,在导电性基体上设置有含有电荷发生物质和电荷输送物质的感光层,其特征在于:该感光层含有具有下述通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的至少一种,
Figure A200780002686C00022
式(I)中,R1~R8相同或不同,表示氢原子、无取代或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或环烷基,R9和R10相同或不同,表示氢原子、无取代或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无取代或具有取代基的芳基、或者无取代或具有取代基的杂环基,并且,R1和R5、R2和R6、R3和R7、R4和R8可以分别相互结合形成环,R11和R12相同或不同,表示卤原子、无取代或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6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1~6的卤代烷基、羟基、硝基、无取代或具有取代基的芳基、或者无取代或具有取代基的杂环基,n和m表示0~4的整数,在n为2以上的情况下,2个以上的R11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且2个以上的R11彼此可以相互结合形成环,在m为2以上的情况下,2个以上的R1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且2个以上的R12彼此可以相互结合形成环,取代基表示卤原子、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6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1~6的卤代烷基、羟基、硝基、芳基或杂环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照相用感光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感光层是含有电荷发生物质、电荷输送物质和树脂粘结剂的单层型感光层,作为该电荷输送物质,含有电子输送物质和空穴输送物质,且作为该电子输送物质,含有具有上述通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的至少一种。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子照相用感光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感光层含有空穴输送物质,且作为该空穴输送物质,含有苯乙烯基化合物。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用感光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感光层含有电荷发生物质,且作为该电荷发生物质,含有酞菁化合物。
6.一种电子照相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用感光体,且由带正电工序进行带电工序。
CNA2007800026866A 2006-01-18 2007-01-17 醌化合物、电子照相用感光体和电子照相装置 Pending CN10137120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10183/2006 2006-01-18
JP2006010183 2006-01-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71201A true CN101371201A (zh) 2009-02-18

Family

ID=38287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800026866A Pending CN101371201A (zh) 2006-01-18 2007-01-17 醌化合物、电子照相用感光体和电子照相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317733A1 (zh)
JP (1) JPWO2007083652A1 (zh)
KR (1) KR20080093025A (zh)
CN (1) CN101371201A (zh)
DE (1) DE112007000172T5 (zh)
WO (1) WO200708365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0646A (zh) * 2009-03-31 2013-03-27 索尼公司 固态成像装置及其制作方法、成像设备以及防反射结构的制作方法
CN107643658A (zh) * 2016-07-20 2018-01-30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23676B2 (ja) * 2007-02-07 2013-01-2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8384283B2 (en) * 2007-09-20 2013-02-26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element,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8115382B2 (en) * 2007-09-20 2012-02-1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element,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controlled carrier transport
JP5194057B2 (ja) * 2010-06-04 2013-05-0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正帯電単層型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20191B2 (ja) * 2015-02-19 2019-05-2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JP7359602B2 (ja) * 2019-09-06 2023-10-11 旭化成株式会社 ジアミン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18048B2 (ja) 1988-02-15 1998-02-2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電子写真感光体用電荷輸送剤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
JP2805376B2 (ja) 1990-04-09 1998-09-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有機電子材料
JPH08209023A (ja) 1994-11-24 1996-08-13 Fuji Electric Co Ltd チタニルオキシフタロシアニン結晶とその製法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
JPH08278643A (ja) 1995-04-10 1996-10-22 Mita Ind Co Ltd 電子写真用有機感光体
US5558965A (en) 1995-12-21 1996-09-24 Hewlett-Packard Company Diiminoquinilidines as electron transport agents in electrophotographic elements
JP2000143607A (ja) 1998-09-04 2000-05-26 Fuji Electric Co Ltd 電子輸送物質、電子写真用感光体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3717320B2 (ja) * 1998-10-29 2005-11-16 富士電機画像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JP2000204083A (ja) 1999-01-13 2000-07-25 Fuji Electric Co Ltd 新規スチルベンキノン化合物、電子写真用感光体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0314969A (ja) * 1999-04-30 2000-11-14 Fuji Denki Gazo Device Kk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3741346B2 (ja) 1999-04-30 2006-02-01 富士電機画像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1066805A (ja) * 1999-08-26 2001-03-16 Fuji Denki Gazo Device Kk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JP2001142235A (ja) 1999-11-17 2001-05-25 Fuji Denki Gazo Device Kk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JP3355173B2 (ja) 1999-11-30 2002-12-09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キノン誘導体を用いた電子写真感光体
JP2001215742A (ja) 1999-11-22 2001-08-10 Fuji Denki Gazo Device Kk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JP2001228637A (ja) 2000-02-15 2001-08-24 Fuji Denki Gazo Device Kk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1314969A (ja) 2000-04-28 2001-11-13 Daihen Corp ホットワイヤtigアーク溶接方法
JP2001330972A (ja) 2000-05-23 2001-11-30 Fuji Denki Gazo Device Kk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写真装置
JP2002062673A (ja) 2000-08-14 2002-02-28 Fuji Denki Gazo Device Kk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JP2003238561A (ja) 2002-02-13 2003-08-27 Fuji Denki Gazo Device Kk キノメタン化合物
JP3712062B2 (ja) 2002-02-04 2005-11-02 富士電機画像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装置
JP3705777B2 (ja) 2002-03-14 2005-10-12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705778B2 (ja) 2002-03-14 2005-10-12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24525B2 (ja) * 2004-08-06 2009-09-02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4535960B2 (ja) * 2004-08-27 2010-09-01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湿式現像用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96676A (ja) * 2004-09-28 2006-04-13 Kyocera Mita Corp アゾキノン化合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感光体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0646A (zh) * 2009-03-31 2013-03-27 索尼公司 固态成像装置及其制作方法、成像设备以及防反射结构的制作方法
CN107643658A (zh) * 2016-07-20 2018-01-30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
CN107643658B (zh) * 2016-07-20 2020-09-0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317733A1 (en) 2009-12-24
JPWO2007083652A1 (ja) 2009-06-11
KR20080093025A (ko) 2008-10-17
DE112007000172T5 (de) 2008-12-24
WO2007083652A1 (ja) 2007-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71201A (zh) 醌化合物、电子照相用感光体和电子照相装置
JP3556146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5621586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1330972A (ja)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写真装置
JP3712062B2 (ja)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装置
JP2006249042A (ja) キノン化合物、電子写真用感光体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5353078B2 (ja) エナミン骨格を有する化合物を用いた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56798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6432595B1 (en) Single-layer type electrophotosensitive material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713079A (zh) 电子照明感光体及具有该感光体的图像形成装置
JP6248400B2 (ja) 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0775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392461B2 (ja) 電子写真装置
JP2009186975A (ja) 電子写真装置
JPS62196666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2000019746A (ja) 負帯電単層型電子写真感光体
JP2005037903A (ja)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装置
JP2003280223A (ja) 有機感光体、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617478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方法、電子写真装置、並びに電子写真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376803B2 (ja) 静電潜像担持体、並びに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65177B2 (ja) 化合物
JP3925916B2 (ja) 単層型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方法、電子写真装置、及び電子写真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3207914A (ja) 単層型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方法、電子写真装置及び電子写真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H05281765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
WO2005000828A1 (ja) キノン系化合物、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用感光体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