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64688A - 杆式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杆式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64688A
CN101364688A CNA2008101298421A CN200810129842A CN101364688A CN 101364688 A CN101364688 A CN 101364688A CN A2008101298421 A CNA2008101298421 A CN A2008101298421A CN 200810129842 A CN200810129842 A CN 200810129842A CN 101364688 A CN101364688 A CN 1013646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 unit
connector
lever
latch arm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2984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64688B (zh
Inventor
志贺克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Japan GK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Publication of CN1013646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46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646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46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77Pivoting levers actuating linearly camm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05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comprising a camming member
    • H01R13/62922Pair of camming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33Comprising exclusively pivoting lever
    • H01R13/62938Pivoting lever comprising own camming mean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杆式连接器,兼具临时嵌合时的嵌合的容易性和倾斜插入的困难性,且能够缩小滑动部件的高度,进而能够令连接器小型化(低背化)。在杆式连接器(1)中的滑动部件(20a、20b)上设置有弹性卡锁臂(22a、22b),其具有在与对方连接器(50)临时嵌合时勾挂在从动突起(53)上的勾挂突起(23a、23b)。弹性卡锁臂(22a、22b)形成在从动突起(53)进入的凸轮槽(21a、21b)的入口(25a、25b)侧的端部、形成在从与从动突起(53)进入侧相反一侧的既定点(A1、A2)延伸的一对狭缝(24a、24a、24b、24b)之间,在滑动部件(20a、20b)的厚度方向上弹性变形。

Description

杆式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降低令连接器彼此嵌合的操作所需要的力的杆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有时将具有多个触头的连接器与对方连接器嵌合。在此,若触头的数目增加,则使触头彼此嵌合的操作所需要的力(下面简称为连接器彼此的嵌合力)逐渐变大。公知一种杆式连接器,为了降低该连接器彼此的嵌合力,在一方的连接器上设置有具有与设置在对方连接器上的从动突起凸轮卡合的凸轮槽的滑动部件、及驱动该滑动部件的杆。
在该杆式连接器中,若不是在确认连接器彼此处于临时嵌合状态后驱动杆,则有时会损坏连接器,因此要进行连接器彼此的临时嵌合。
作为该杆式连接器,例如公知图16至图19所示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1)。图16是示出以往的杆式连接器及嵌合于该杆式连接器的对方连接器的嵌合前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7是示出图16所示的杆式连接器及对方连接器临时嵌合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8是图16所示的杆式连接器及对方连接器临时嵌合时的凸轮槽的入口附近的放大图。图19是沿着图17的19-19线的局部剖面图。
图16及图17所示的杆式连接器101是与对方连接器150嵌合的连接器,因此具备安装有未图示的多个触头的大致长方体状的壳体110、滑动部件120、及杆130。
在此,壳体110如图19所示,具有收纳对方连接器150的腔室115。在壳体110的侧壁上设置有在垂直于对方连接器150的嵌合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一对滑动部件收纳通路111。滑动部件120的脚部能够移动地收纳在这些滑动部件收纳通路111中。
并且,如图16至图19所示,在滑动部件120的脚部上形成有与设置在对方连接器150上的从动突起152凸轮卡合的多个凸轮槽121。
并且,杆130安装为相对于壳体110以旋转轴131为中心转动。杆130借助其转动而使滑动部件120在滑动部件收纳通路111内移动。即,杆130在从如图17所示的初始位置向箭头A方向至最终位置(未图示)之间、以旋转轴131为中心而旋转,此时使滑动部件120从如图17所示的初始位置向前(图17中向左)移动至最终位置。并且,与此相反,杆130在从最终位置至初始位置之间、沿与箭头A方向相反方向以旋转轴131为中心旋转,此时,使滑动部件120从最终位置向后移动至初始位置。
并且,如图17及图18所示,在壳体110的侧壁的下方端部设置有多个弹性卡锁臂113。设置各弹性卡锁臂113的壳体110的前后方向位置是与滑动部件120位于初始位置时的各凸轮槽121的入口相对应的位置。如图18所示,在各弹性卡锁臂113的前后两侧形成有狭缝112,该狭缝112从壳体侧壁的外表面直到滑动部件收纳通路111而贯通,各弹性卡锁臂13在内外方向(图19中的左右方向)上弹性变形。如图19所示,在各弹性卡锁臂13的下端部设置有向内侧突出的勾挂突起114。
在杆式连接器101中,在令杆130及滑动部件120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将对方连接器150的对方壳体151插入至壳体110的腔室115内。于是,如图19所示,弹性卡锁臂113的勾挂突起114越过设置在对方连接器150上的从动突起152而位于从动突起152的下方,从动突起152进入设置在滑动部件120上的凸轮槽121的入口。该状态称为临时嵌合状态。在该临时嵌合状态下,对方连接器150的从动突起152借助勾挂突起114而防脱,防止杆式连接器101对于对方连接器150脱落。
并且,确认该临时嵌合状态之后,将杆130沿着图17中箭头A方向旋转至最终位置。于是,滑动部件120移动至最终位置,借助凸轮槽121与从动突起152的协动,杆式连接器101被拉入至对方连接器150侧,两连接器101、150的嵌合结束。
但是,该杆式连接器101中,构成为设置在壳体110的外壁上的弹性卡锁臂113与对方连接器150临时嵌合时弹性变形,因此壳体110的刚性低,在相对对方连接器150倾斜地插入时壳体110扩大,存在相对对方连接器150倾斜地插入的可能。存在若在杆式连接器101相对对方连接器150倾斜地插入的状态下旋转杆130,则在嵌合部上施加过大的力而损坏两连接器101、150的问题。
另一方面,为了不使壳体110的刚性降低,若不在壳体110上设置弹性卡锁臂113、而在壳体110的外壁的下端部或滑动部件120的下端部设置勾挂突起114,则对方连接器150的从动突起152与勾挂突起114接触,使壳体110弯曲的同时成为临时嵌合。此时,因为壳体110的刚性高,因此用于使之临时嵌合所需的力(操作力)变大,存在难以将两连接器101、150嵌合的问题。
作为防止这样的临时嵌合时的相对于对方连接器150的倾斜插入、且避免两连接器101、150的嵌合的困难的技术,开发了例如图20所示的杆式连接器。图20示出了以往的杆式连接器的相对于对方连接器的临时嵌合状态,是沿着前后方向切断的剖面图。
在图20所示的杆式连接器201的壳体210上形成有一对滑动部件收纳空间211。在各滑动部件收纳空间211中能够移动地设置有滑动部件220。在滑动部件220上设置有多个弹性卡锁臂222。在各弹性卡锁臂222的顶端设置有勾挂突起223,该勾挂突起223在与对方连接器250临时嵌合时勾挂在设置在对方壳体251上的从动突起252上。
该弹性卡锁臂222在从动突起252所进入的凸轮槽221的入口224侧的后方部(图20中的左方部)处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在滑动部件220的平面内方向(前后方向)上弹性变形。
这样,通过将弹性卡锁臂222设置在滑动部件220上,不会使壳体210的刚性降低,因此能够防止在与对方连接器250的临时嵌合时相对于对方连接器250的倾斜插入。并且,临时嵌合时仅弹性卡锁臂222弹性变形,不需要由于向着对方连接器250的插入而使壳体210挠曲,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两连接器201、250的嵌合操作而不需要大的力。
专利文献1 特开平9-115605号公报
但是,以往的图20所示的杆式连接器201中具有下述的问题。
即,弹性卡锁臂222构成为在滑动部件220的面内方向上弹性变形,为了使弹性变形时的弹性力或变位量适当,在上下方向中需要一定程度的长度。
但是,弹性卡锁臂222的设置位置受到与凸轮槽221的位置关系的制约。即,避开凸轮槽221来设置弹性卡锁臂222,因此不能减小滑动部件220的高度(上下方向的长度)。
发明内容
由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杆式连接器,兼具临时嵌合时的嵌合的容易性和倾斜插入的困难性,且能够减小滑动部件的高度,进而能够小型化(低背化)连接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1的杆式连接器具备:壳体,具有触头;滑动部件,具有与设置在对方连接器上的从动突起凸轮卡合的凸轮槽;以及杆,驱动上述滑动部件,在上述滑动部件上设置有弹性卡锁臂,该弹性卡锁臂具有在与上述对方连接器的临时嵌合时勾挂在上述从动突起上的勾挂突起,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卡锁臂形成在上述从动突起所进入的上述凸轮槽的入口侧的端部、形成在从与上述从动突起进入侧相反一侧的既定点延伸的一对狭缝之间,在上述滑动部件的厚度方向上弹性变形,且在顶端具有上述勾挂突起。
并且,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2的杆式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杆式连接器中,上述弹性卡锁臂的上述勾挂突起与上述从动突起进入侧的上述滑动部件的端缘相比位于更靠里侧。
根据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1的杆式连接器,弹性卡锁臂形成在从动突起所进入的凸轮槽的入口侧的端部、形成在从与从动突起进入侧相反一侧的既定点延伸的一对狭缝之间,在滑动部件的厚度方向上弹性变形,且在顶端具有勾挂突起,因此在临时嵌合时设置在滑动部件上的弹性卡锁臂弹性变形,勾挂突起勾挂在对方连接器的从动突起上,不会使壳体的刚性降低。由此,在与对方连接器的临时卡合时,能够防止相对于对方连接器的倾斜插入。并且,在临时卡合时弹性卡锁臂弹性变形,不用在壳体的端部或滑动部件的端部上设置勾挂突起,不需要使壳体挠曲,因此能够简单地进行嵌合操作而不需要大的力。并且,弹性卡锁臂形成在从动突起所进入的凸轮槽的入口侧的端部、形成在从与从动突起进入侧相反一侧的既定点延伸的一对狭缝之间,在滑动部件的厚度方向上弹性变形。由此,将弹性卡锁臂设置在凸轮槽内,通过使滑动部件的厚度比以往的滑动部件的厚度(图20所示的滑动部件220的厚度)厚,在滑动部件的板厚的范围内确保弹性卡锁臂所需的变形量,而不需要延长弹性卡锁臂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因此能够缩小滑动部件的高度(上下方向的长度),进而能够实现连接器的小型化(低背化)。
并且,根据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2的杆式连接器,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杆式连接器中,上述弹性卡锁臂的上述勾挂突起与上述从动突起进入侧的上述滑动部件的端缘相比位于更靠里侧,因此在开始向对方连接器的插入、直到勾挂突起与设置在对方连接器上的从动突起接触期间,能够确保间隙。由此,弹性卡锁臂的勾挂突起越过设置在对方连接器上的从动突起而到达临时嵌合状态时的手感和咔嗒声比将勾挂突起设置在与从动突起进入侧的滑动部件的端缘同一个面的情况下更加明显。并且,通过使弹性卡锁臂的勾挂突起与从动突起进入侧的上述滑动部件的端缘相比位于更靠里侧,能够使凸轮槽的角度比将勾挂突起设置在与从动突起进入侧的滑动部件的端缘同一个面的情况要小,对于反复进行连接器拆装的损伤变少,能够得到耐久性提高的效果。
并且,上述弹性卡锁臂的上述勾挂突起与从动突起进入侧的滑动部件的端缘相比位于更靠里侧,因此能够容易地感知临时嵌合状态,能够避免滑动部件的操作错误。即,若弹性卡锁臂的勾挂突起位于与从动突起进入侧的滑动部件的端缘为相同位置,则从勾挂突起挂在从动突起上之后、直到从动突起进入凸轮槽的间隙大,在该状态下即使操作滑动部件初始操作载荷也小。与此相对,若弹性卡锁臂的勾挂突起与从动突起进入侧的滑动部件的端缘相比位于更靠里侧,则从勾挂突起勾挂在从动突起上之后、直到从动突起进入凸轮槽的间隙小,若在该状态下操作滑动部件则从初始起操作载荷大。由此,能够容易地感知临时嵌合状态,能够避免滑动部件的操作错误。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杆式连接器的相对于对方连接器的嵌合开始时的状态,(A)是沿着前后方向切断的剖面图,(B)是沿着(A)中1B-1B线的剖面图。
图2示出杆式连接器的相对于对方连接器的临时嵌合状态,(A)是沿着前后方向切断的剖面图,(B)是沿着(A)中2B-2B线的剖面图。
图3示出杆式连接器的相对于对方连接器的嵌合完成状态,(A)是沿着前后方向切断的剖面图,(B)是沿着(A)中3B-3B线的剖面图。
图4是图1至图3所示的杆式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5示出在图1至图3所示的杆式连接器中杆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A)是从右侧面斜上方看的立体图,(B)是从右侧面斜下方看的立体图。
图6示出在图1至图3所示的杆式连接器中杆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A)是从左侧面斜上方看的立体图,(B)是从左侧面斜下方看的立体图。
图7示出在图1至图3所示的杆式连接器中杆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A)是主视图,(B)是右视图,(C)是左视图。
图8示出在图1至图3所示的杆式连接器中杆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A)是俯视图,(B)是仰视图,(C)是后视图。
图9示出在图1至图3所示的杆式连接器中杆位于最终位置的状态,(A)是从右侧面斜上方看的立体图,(B)是从右侧面斜下方看的立体图。
图10示出在图1至图3所示的杆式连接器中杆位于最终位置的状态,(A)是从左侧面斜上方看的立体图,(B)是从左侧面斜下方看的立体图。
图11示出在图1至图3所示的杆式连接器中杆位于最终位置的状态,(A)是主视图,(B)是右视图,(C)是左视图。
图12示出在图1至图3所示的杆式连接器中杆位于最终位置的状态,(A)是俯视图,(B)是仰视图,(C)是后视图。
图13示出左侧滑动部件,(A)是从右侧面斜下方看的立体图,(B)是从左侧面斜上方看的立体图,(C)是主视图,(D)是左视图,(E)是右视图,(F)是后视图,(G)是俯视图,(H)是仰视图。
图14示出右侧滑动部件,(A)是从右侧面斜下方看的立体图,(B)是从左侧面斜上方看的立体图,(C)是主视图,(D)是左视图,(E)是右视图,(F)是后视图,(G)是俯视图,(H)是仰视图。
图15示出在杆式连接器中将引导部变形的例子,(A)是杆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的从右侧面斜上方看的立体图,(B)是杆位于最终位置的状态的从右侧面斜上方看的立体图。
图16是示出以往的杆式连接器及与该杆式连接器嵌合的对方连接器的嵌合前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7是示出图16所示的杆式连接器及对方连接器临时嵌合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8是图16所示的杆式连接器及对方连接器临时嵌合时的凸轮槽的入口附近的放大图。
图19是沿着图17的19-19线的局部剖面图。
图20示出了以往的杆式连接器的相对于对方连接器的临时嵌合状态,是沿着前后方向切断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杆式连接器
10 壳体
20a、20b 滑动部件
21a、21b 凸轮槽
22a、22b 弹性卡锁臂
23a、23b 勾挂突起
24a、24b 狭缝
25a、25b 入口
A1、A2 既定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杆式连接器的相对于对方连接器的嵌合开始时的状态,(A)是沿着前后方向切断的剖面图,(B)是沿着(A)中1B-1B线的剖面图。图2示出杆式连接器的相对于对方连接器的临时嵌合状态,(A)是沿着前后方向切断的剖面图,(B)是沿着(A)中2B-2B线的剖面图。图3示出杆式连接器的相对于对方连接器的嵌合完成状态,(A)是沿着前后方向切断的剖面图,(B)是沿着(A)中3B-3B线的剖面图。
如图1至图3所示,杆式连接器1和对方连接器50嵌合。
如图1至图3所示,对方连接器50具备大致长方体的绝缘性的对方壳体51、及安装在对方壳体51上的多个金属制的对方触头54。在对方壳体51的内部设置有嵌合部收纳凹部52,收纳设置在杆式连接器1的壳体10上的嵌合部11。并且,在壳体51的左右侧壁(图1(B)中的左侧及右侧的侧壁)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多个从动突起53。
图4是图1至图3所示的杆式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5示出在图1至图3所示的杆式连接器中杆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A)是从右侧面斜上方看的立体图,(B)是从右侧面斜下方看的立体图。图6示出在图1至图3所示的杆式连接器中杆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A)是从左侧面斜上方看的立体图,(B)是从左侧面斜下方看的立体图。图7示出在图1至图3所示的杆式连接器中位杆于初始位置的状态,(A)是主视图,(B)是右视图,(C)是左视图。图8示出在图1至图3所示的杆式连接器中杆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A)是俯视图,(B)是仰视图,(C)是后视图。图9示出在图1至图3所示的杆式连接器中杆位于最终位置的状态,(A)是从右侧面斜上方看的立体图,(B)是从右侧面斜下方看的立体图。图10示出在图1至图3所示的杆式连接器中杆位于最终位置的状态,(A)是从左侧面斜上方看的立体图,(B)是从左侧面斜下方看的立体图。图11示出在图1至图3所示的杆式连接器中杆位于最终位置的状态,(A)是主视图,(B)是右视图,(C)是左视图。图12示出在图1至图3所示的杆式连接器中杆位于最终位置的状态,(A)是俯视图,(B)是仰视图,(C)是后视图。
如图4至图12所示,杆式连接器1具备绝缘性的壳体10、两张一组的左右滑动部件20a、20b及杆30。
壳体10具备:如图1(B)所示,收纳在对方连接器50的嵌合部收纳凹部52内的大致长体状的嵌合部11;以及如图1(B)及图8(B)所示地覆盖嵌合部11的周围的外壳部12。壳体10通过成形绝缘性的树脂而形成。嵌合部中收纳有未图示的多个触头。与各触头连接的电线(未图示)通过图1(B)及图4所示的电线导出孔11a而向上方(图1(B)中的上方)导出。并且,如图1(B)、图5(A)、图6(B)、图7(A)及图8(C)所示,在外壳部12的左侧壁12a的内侧形成有左侧滑动部件收纳空间13a。另一方面,如图1(A)、图1(B)、图5(A)、图6(B)、图7(A)及图8(C)所示,在外壳部12的右侧壁12b的内侧形成有右侧滑动部件收纳空间13b。左侧滑动部件收纳空间13a及右侧滑动部件收纳空间13b分别相对于外壳部12在垂直于与对方连接器50的嵌合方向的方向上延伸,即在前后方向(图1(B)中与纸面垂直的方向)上延伸、贯通。并且,在壳体10的后端部(图1(A)中的左端部)的上端,向着上方突出形成有用于安装杆30的一对安装部14。在各安装部14上设置有支承杆30的旋转轴33的支承部14a。并且,如图4及图5(A)所示,在各安装部14上设置有在杆30位于初始位置时该杆30的临时卡止突起36所勾挂的临时卡止部18。并且,最好如图4所示,壳体10的前方部的上端设置有完全卡止部19,在杆30位于最终位置时设置在该杆30上的完全卡止突起35a勾挂在该完全卡止部19上。并且,最好如图4所示,在壳体10的前方部设置有将从电线导出孔11a导出的电线束向上引导的引导部17。并且,如图5(B)及图6(B)所示,设置在对方连接器50上的从动突起53进入的多个导入槽16a及16b的各自沿着前后方向设置在壳体10的外壳部12的左侧壁12a及有侧壁12b的各自的内侧。此外,最好如图1(B)所示,在嵌合部11的周围设置有环状的防水密封件15。
此外,引导部17不仅是将从电线导出孔11a导出的电线束向上引导的情况,也可以如图15所示,作为将电线束向前方向(图15(A)中的左方向)导出的引导部17’。
并且,两张一组的左右滑动部件20a、20b分别插入至左侧滑动部件收纳空间13a、右侧滑动部件收纳空间13b内,在图1(A)及图2(A)所示的初始位置时和图3(A)所示的最终位置之间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在图1(A)、图2(A)及图3(A)中,仅图示了右侧的滑动部件20b。
图13示出左侧滑动部件,(A)是从右侧面斜下方看的立体图,(B)是从左侧面斜上方看的立体图,(C)是主视图,(D)是左视图,(E)是右视图,(F)是后视图,(G)是俯视图,(H)是仰视图。图14示出右侧滑动部件,(A)是从右侧面斜下方看的立体图,(B)是从左侧面斜上方看的立体图,(C)是主视图,(D)是左视图,(E)是右视图,(F)是后视图,(G)是俯视图,(H)是仰视图。
如图4所示,左侧滑动部件20a和右侧滑动部件20b形成为镜面对称形状,因此下面仅说明右侧滑动部件20b的结构。
滑动部件20b通过将耐磨耗性高且有弹性的树脂材料例如PBT成形而形成。滑动部件20b如图4及图14所示,形成为大致板状。如图1(A)、图2(A)及图3(A)所示,滑动部件20b收纳在右侧滑动部件收纳空间13b内。如图13(B)及图13(D)所示,在滑动部件20b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凸轮槽21b。如图1(A)、图2(A)以及图3(A)所示,设置在对方连接器50上的从动突起53与各凸轮槽20b凸轮卡合。此外,如图1(A)所示,在各凸轮槽21b上设置有滑动部件20b位于初始位置时与设置在壳体10上的导入槽相对置的多个入口25b。各入口25b从各凸轮槽21b的端部延伸到滑动部件20b的下端缘,从动突起53进入其中。并且,如图1(A)及图14(D)所示,在滑动部件20b上设置有弹性卡锁臂22b,该弹性卡锁臂22b形成在各凸轮槽21b的入口25b侧的端部、形成在从与从动突起53进入侧(下侧)相反一侧(上侧)的既定点A1、A2延伸的一对狭缝24b、24b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既定点A1、A2设定在凸轮槽21b的入口25b侧的端部的上端缘。各弹性卡锁臂22b沿滑动部件20b的厚度方向弹性变形。如图2(A)及图14(E)所示,在各弹性卡锁臂22b的顶端处设置有勾挂在设置在对方连接器50上的从动突起上的勾挂突起23b。各勾挂突起23b与从动突起53进入侧(下侧)的滑动部件20b的端缘相比位于更靠里侧(上侧)。
并且,如图14(A)至图14(G)所示,在滑动部件20b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能够弹性变形的卡锁臂26b。该卡锁臂26b在滑动部件20b位于初始位置时及位于最终位置时勾挂在壳体10的外壳部12的右侧壁12b上。由此,在滑动部件20b位于初始位置时及位于最终位置时,杆30变得不摇晃。并且,如图4、图14(A)及图14(E)所示,在滑动部件20b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从滑动部件20b的上端缘延伸到中央的槽27b。图4所示的设置在杆30上的驱动销34进入至该槽27b。
此外,在图4及图13中,附图标记21a是设置在左侧滑动部件20a上的凸轮槽,22a是弹性卡锁臂,23a是勾挂突起,24a是狭缝,25a是凸轮槽的入口26a是卡锁臂。
接着,杆30兼具驱动左侧及右侧滑动部件20a、20b双方的功能、及保护从电线导出孔11a导出的电线束且向着引导部17将其导出的盖功能。如图4所示,该杆30具有罩形的盖部31、及从盖部31的两侧延伸的一对延出部32。在盖部31的延出部32的附近,向着内侧突出形成有能够旋转地支承在壳体10的支承部14a上的一对旋转轴33。通过将旋转轴33能够旋转地支承在支承部14a上,杆30在从图1(A)所示的初始位置到图3(A)所示的最终位置之间旋转。并且,在各延出部32上,向着内侧突出形成有进入至设置在左侧及右侧的滑动部件20a、20b上的槽27a、27b中的一对驱动销34。杆30从初始位置旋转至最终位置时,左侧及右侧的滑动部件20a、20b的各自从初始位置由驱动销34拉动而向后移动至最终位置。与此相反,杆30从最终位置旋转至初始位置时,左侧及右侧的滑动部件20a、20b的各自从最终位置由驱动销34推压而向前移动至初始位置。
并且,如图4所示,在杆30的盖部31的两侧面上,向着外方突出形成有一对临时卡止突起(图4中仅图示出一方)36。该临时卡止突起36在杆30位于初始位置时挂在壳体10的临时卡止部18上。并且,如图4所示,在杆30的盖部31的两侧面上设置有一对完全卡止臂35。在各完全卡止臂35的一端上,向着内侧突出形成有在杆30位于最终位置时勾挂在设置在壳体10上的完全卡止部19上的完全卡止突起35a,在另一端上设置有操作部35b。
接着,说明杆式连接器1的作用。
首先,在杆式连接器1的组装完成后的状态下,如图1(A)及图1(B)所示(图1(A)中仅示出右侧滑动部件)杆30和左侧及右侧滑动部件20a、20b位于初始位置。左侧及右侧滑动部件20a、20b起到相同的作用,因此后面只说明右侧滑动部件20b侧的作用。
在滑动部件20b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如图1(A)所示,滑动部件20b的入口25b与设置在壳体10上的导入槽16b相对置。移动杆式连接器1,将嵌合部11插入对方连接器50的嵌合部收纳凹部52内。于是,如图1(A)及图1(B)所示,对方连接器50的对方壳体51进入至杆式连接器1的嵌合部11和外壳12之间,设置在对方连接器51上的从动突起53通过壳体10的导入槽16b及滑动部件20b的入口25b而位于弹性卡锁臂22b的勾挂突起23b的近前侧。
并且,将杆式连接器1向更里侧移动时,如图2(A)及图2(B)所示,弹性卡锁臂22b的勾挂突起23b越过设置在对方壳体51上的从动突起53而位于勾挂突起23b的下侧。由此,成为临时嵌合状态。勾挂突起23b越过从动突起53时,弹性卡锁臂22b在暂时向外方(滑动部件20b的厚度方向的一方)弹性变形后,若勾挂突起23b越过从动突起53,则返回原来的位置。在弹性卡锁臂22b变位至外方时,弹性卡锁臂22在右侧滑动部件收纳空间13b内(滑动部件20b的板厚的范围内)变形,不与外壳部12的右侧壁12b接触。并且,勾挂突起23b越过从动突起53而弹性卡锁臂22b返回原来的位置时,产生清晰的“吧唧”声,因此操作者不用目测连接器就能够感知达到了临时嵌合状态。在该临时嵌合状态中,弹性卡锁臂22b的勾挂突起23b勾挂在设置在对方壳体51上的从动突起53上,因此防止杆式连接器1的脱落。
在此,在与对方连接器50的临时嵌合时,设置在滑动部件20b上的弹性卡锁臂22b弹性变形,勾挂突起23b勾挂在对方连接器50的从动突起53上,因此不会使壳体10的刚性降低,由此能够在与对方连接器50的临时嵌合时,防止对于对方连接器50的倾斜插入。并且,在该临时嵌合时,在顶端具有勾挂突起23b的弹性卡锁臂22b弹性变形,无需在壳体10的端部或滑动部件20b的端部设置勾挂突起,壳体10不需要由向着对方连接器50的插入而挠曲,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嵌合操作而不需要大的力。
并且,弹性卡锁臂22b形成在从动突起53进入的凸轮槽21b的入口25b侧的端部、形成在从与从动突起53进入侧相反一侧的既定点A1、A2延伸的一对狭缝24b、24b之间,在滑动部件20b的厚度方向上弹性变形。即,弹性卡锁臂22b形成在凸轮槽21b的入口25b侧的端部、形成在从设置在上端缘的既定点A1、A2延伸的一对狭缝24b、24b之间,设置在凸轮槽21b内。并且,弹性卡锁臂22b在滑动部件20b的厚度方向上弹性变形。因此,通过使滑动部件20b的厚度比以往的滑动部件的厚度(图20所示的滑动部件220的厚度)厚,在滑动部件20b的板厚的范围内确保弹性卡锁臂22b所需的变位量,而不需要延长弹性卡锁臂22b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因此能够缩小滑动部件20b的高度(上下方向的长度),进而能够实现杆式连接器1的小型化。
并且,通过将弹性卡锁臂22b构成为设置在凸轮槽21b内且在滑动部件20b的厚度方向上弹性变形,弹性卡锁臂22b的设计的自由度提高。由此,能够将滑动部件20b的凸轮槽21b的入口25b的部分(从滑动部件20b的下端缘到凸轮槽21b的上端缘的部分)构成得比如图20所示的以往例短。由此,不仅能够减小滑动部件20b的高度,还能减小从开始杆30的操作到开始发挥增力作用的杆旋转角(可以说空行距离),确保所需要的嵌合长度(行程)。
并且,通过提高弹性卡锁臂22b的设计的自由度,能够比图20所示的以往例更加灵活地构成弹性卡锁臂22b。由此,能够提高勾挂突起23b及从动突起53的耐久性。
并且,弹性卡锁臂22b在滑动部件20b的厚度方向上弹性变形,因此弹性卡锁臂22b的勾挂突起23b越过设置在对方壳体51上的从动突起53时,在从动突起53的头上滑动并越过。在如图20所示的以往例中,弹性卡锁臂222在滑动部件220的面内方向弹性变形,因此勾挂突起223在从动突起252的侧表面上滑动并越过。从动突起252的侧表面成为与凸轮槽221的滑动面,因此勾挂突起223在从动突起252的侧表面上滑动,与凸轮槽221的滑动面会损伤,这是不好的。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勾挂突起23b越过从动突起53的头上,因此没有这样的不良。
并且,弹性卡锁臂22b的勾挂突起23b与从动突起53进入侧的滑动部件20b的端缘相比位于更靠里侧,因此在从开始向着对方连接器50的插入到勾挂突起23b与从动突起53接触期间,能够确保间隙。由此,弹性卡锁臂22b的勾挂突起23b越过从动突起53达到临时嵌合状态时的手感和咔嗒声比将勾挂突起23b设置在与从动突起53进入侧的滑动部件20b的端缘为同一个面的情况更加清晰。
接着,确认该临时嵌合状态之后,使杆30沿着图2(A)中箭头X方向旋转至最终位置时,滑动部件20b由驱动销34拉动而向后移动至最终位置。与此相伴,如图3(A)所示,从动突起53在凸轮槽21b内滑动而被拉入凸轮槽21b的最终位置,成为杆式连接器1的对于对方连接器50的嵌合结束状态。由此,杆式连接器1的各触头与对方连接器50的对方触头54接触,电气地导通。
另一方面,使杆30向着与图2(A)中箭头X相反的方向旋转至初始位置时,滑动部件20b进行与上述相反的动作,解除杆式连接器1的对于对方连接器50的嵌合状态,将杆式连接器1从对方连接器50拔出。
在此,通过使弹性卡锁臂22b的勾挂突起23b与从动突起53进入侧的滑动部件20b的端缘相比位于更靠里侧,能够使凸轮槽21b的角度比将勾挂突起23b设置在与从动突起53进入侧的滑动部件20b的端缘为同一个面的情况要小,对于反复进行连接器拆装的损伤变少,能够得到耐久性提高的效果。
并且,弹性卡锁臂22b的勾挂突起23b与从动突起53进入侧的滑动部件20b的端缘相比位于更靠里侧,因此能够容易地感知临时嵌合状态,能够避免由操作杆30导致的滑动部件20b的操作错误。即,弹性卡锁臂22b的勾挂突起23b若位于与从动突起53进入侧的滑动部件20b的端缘相同的位置,则勾挂突起23b挂在从动突起53上之后、直到从动突起53进入凸轮槽21b的间隙大,在该状态下即使操作杆30初始操作载荷也小。与此相对,若弹性卡锁臂22b的勾挂突起23b与从动突起53进入侧的滑动部件20b的端缘相比位于更靠里侧,则勾挂突起23b挂在从动突起53上之后、直到从动突起53进入凸轮槽21b的间隙小,在该状态下若操作杆30则从初始起操作载荷大。由此,能够容易地感知临时嵌合状态,能够避免由杆30的操作导致的滑动部件20b的操作错误。
上面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还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和改良。
例如,滑动部件不仅是形成为镜面对称形状的一对左侧及右侧滑动部件20a、20b的情况,也可以将左侧及右侧滑动部件20a、20b以作为一体的单体构成。
并且,杆30只要具有驱动滑动部件20a、20b的功能即可,并不一定具有保护从电线导出孔11a导出的电线束并将其导出至引导部17的功能。这种情况下,最好单独设置保护从电线导出孔11a导出的电线束并将其导出至引导部17的导线盖。
并且,既定点A1、A2只要位于各凸轮槽21b的入口25b侧的端部、位于与从动突起53进入侧(下侧)相反一侧(上侧)即可,并不一定需要设定在凸轮槽21b的入口25b侧的端部的上端缘。

Claims (2)

1.一种杆式连接器,具备:具有触头的壳体、具有与设置在对方连接器上的从动突起进行凸轮卡合的凸轮槽的滑动部件、以及驱动上述滑动部件的杆,在上述滑动部件上设置有弹性卡锁臂,该弹性卡锁臂具有在与上述对方连接器临时嵌合时勾挂在上述从动突起上的勾挂突起,其特征在于,
上述弹性卡锁臂形成在上述从动突起进入的上述凸轮槽的入口侧的端部、形成在从与上述从动突起进入侧相反一侧的既定点延伸的一对狭缝之间,在上述滑动部件的厚度方向上弹性变形,且在顶端具有上述勾挂突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卡锁臂的上述勾挂突起与上述从动突起进入侧的上述滑动部件的端缘相比位于更靠里侧。
CN2008101298421A 2007-08-10 2008-08-07 杆式连接器 Active CN1013646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09483A JP4494443B2 (ja) 2007-08-10 2007-08-10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2007-209483 2007-08-10
JP2007209483 2007-08-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64688A true CN101364688A (zh) 2009-02-11
CN101364688B CN101364688B (zh) 2012-10-03

Family

ID=40227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298421A Active CN101364688B (zh) 2007-08-10 2008-08-07 杆式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618271B2 (zh)
JP (1) JP4494443B2 (zh)
KR (1) KR20090016395A (zh)
CN (1) CN101364688B (zh)
DE (1) DE102008037099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09331A (zh) * 2013-02-26 2014-08-2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带增力机构的连接器
CN105814753A (zh) * 2013-10-16 2016-07-27 戴尔菲技术公司 具有一体式杆锁定系统的连接器组件
CN107482361A (zh) * 2016-06-07 2017-12-15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CN108879218A (zh) * 2017-05-15 2018-11-2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杆式连接器
CN109904679A (zh) * 2019-02-20 2019-06-18 苏州华旃航天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的锁紧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23987B1 (ja) * 2009-02-27 2010-08-11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スライドカム付きコネクタ
JP5320252B2 (ja) * 2009-10-22 2013-10-23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5407960B2 (ja) * 2010-03-17 2014-02-0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5820290B2 (ja) * 2012-02-08 2015-11-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6438360B2 (ja) * 2015-07-10 2018-12-12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JP6607088B2 (ja) * 2016-03-04 2019-11-2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645359B2 (ja) * 2016-05-30 2020-02-1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668950B2 (ja) * 2016-05-30 2020-03-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10109952B2 (en) * 2017-02-08 2018-10-23 Delphi Technologies, Llc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xial connection assist
JP7140712B2 (ja) * 2019-05-20 2022-09-2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ハウジング
US11688977B2 (en) * 2021-08-19 2023-06-27 Te Connectivity Solutions Gmbh Connector lever with wire guid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22203B1 (en) * 1995-01-16 2003-04-16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camming system
DE19537886B4 (de) * 1995-10-11 2005-07-21 The Whitaker Corp., Wilmington Elektrischer Stecker mit einem Betätigungsschieber
DE19844693A1 (de) * 1998-09-29 2000-03-30 Delphi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Zweiteiliger elektrischer Verbinder
US6361356B1 (en) * 2000-10-03 2002-03-26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device
DE10227591B3 (de) * 2002-06-20 2004-02-05 Fci Verbinderanordnung
US7070438B2 (en) * 2004-03-31 2006-07-04 Jst Corporation Connector lever lock
US7004769B1 (en) * 2004-08-20 2006-02-28 Molex Incorporated Lever type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lide members having dual latching and feedback functions
JP4448788B2 (ja) * 2005-04-22 2010-04-1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7361036B2 (en) * 2005-10-06 2008-04-22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lever and latch
JP5009538B2 (ja) * 2006-02-02 2012-08-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09331A (zh) * 2013-02-26 2014-08-2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带增力机构的连接器
CN105814753A (zh) * 2013-10-16 2016-07-27 戴尔菲技术公司 具有一体式杆锁定系统的连接器组件
CN107482361A (zh) * 2016-06-07 2017-12-15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CN107482361B (zh) * 2016-06-07 2020-03-31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CN108879218A (zh) * 2017-05-15 2018-11-2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杆式连接器
CN108879218B (zh) * 2017-05-15 2019-12-20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杆式连接器
CN109904679A (zh) * 2019-02-20 2019-06-18 苏州华旃航天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的锁紧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043649A (ja) 2009-02-26
KR20090016395A (ko) 2009-02-13
JP4494443B2 (ja) 2010-06-30
DE102008037099A1 (de) 2009-02-12
CN101364688B (zh) 2012-10-03
US20090042423A1 (en) 2009-02-12
US7618271B2 (en) 2009-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64688B (zh) 杆式连接器
CN102017321B (zh) 电连接器组装体
EP1923962B1 (en) A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preassembling it
CN101160697B (zh) 具有定位保险装置的杆配合连接器组件
JP5500680B2 (ja) レバー式電気コネクタ
EP3425747B1 (en) Connector
JP4478060B2 (ja) カバー付コネクタ
JP5347936B2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5002507B2 (ja) プリント基板用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FI126806B (en) Coupling
EP3306758A1 (en)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nnector
CN102007649B (zh) 防水构造及防水连接器
EP1830436A1 (en) A connector, connector assembly and assembling method
CN103000431A (zh) 电源电路切断装置
CN103794931A (zh) 连接器
JPH0619276U (ja) 雌型電気端子
JP2007059153A (ja) コネクタ
US20170229805A1 (en) Lever-type connector
KR101562259B1 (ko) 레버식 커넥터
EP2375508B1 (en) Connector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JP6611367B2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6902209B2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4830738B2 (ja) コネクタ
TWI586044B (zh) 連接器
JP4509845B2 (ja) 回動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