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40033A - 阴性端子接头 - Google Patents
阴性端子接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40033A CN101340033A CN200810096265.0A CN200810096265A CN101340033A CN 101340033 A CN101340033 A CN 101340033A CN 200810096265 A CN200810096265 A CN 200810096265A CN 101340033 A CN101340033 A CN 10134003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in part
- free end
- slidingsurface
- resilient contact
- conta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防止阳性突片的插入行程扩大,以及有助于间隙管理。阴性端子接头(10)设置有管状主体部分(30),配合阳性突片(70)沿着轴向中心(A)从前面插入到该主体部分中,并且接头还设置有弹性接触件(80),该弹性接触件在主体部分(30)中向后延伸,并具有可在主体部分(30)的内表面上滑动的自由端。该主体部分(30)的内表面包括:第一滑动表面(51),其用于在弹性接触件(80)的自由端从滑动开始位置(43)滑动到滑动中间位置(44)时,移位弹性接触件(80)的自由端,使其到主体部分(30)的轴向中心(A)的距离保持恒定;以及第二滑动表面(52),其用于在该自由端从滑动中间位置(44)滑动到滑动终止位置(45)时,在这样的方向上移位弹性接触件(80)的自由端,以扩大到主体部分(30)的轴向中心(A)的距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阴性端子接头。
背景技术
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H10-321279中公开的阴性端子接头设置有管状主体部分,配合阳性突片沿着其轴向中心从前面插入到该主体部分中,并且还设置有可弹性变形地形成在主体部分中、向后延伸的弹性接触件,其中弹性接触件的自由端在主体部分的内表面上滑动,而同时在阳性突片插入到主体部分的插入过程中,弹性接触件的中间部分(接触部分)保持与阳性突片接触。从弹性接触件的自由端的滑动开始位置到滑动终止位置,一倾斜表面形成在该主体部分的内表面上,该倾斜表面用于在某方向上移位弹性接触件的自由端,该方向将该自由端和主体部分的轴向中心之间的距离扩大。
根据上述构造,由于在与配合阳性突片连接起来之后,弹性接触件的自由端在主体部分的倾斜表面上滑动,所以可以避免阳性突片的插入阻力的突然增大。然而,在上述情况下,通过弹性接触件的自由端在倾斜表面上的滑落运动,确保了与阳性突片的必需的接触压力,因此扩大了阳性突片的插入行程。
另一方面,通过采用主体部分的水平内表面容纳弹性接触件的自由端的这样一种构造,可以避免阳性突片的插入行程的扩大。然而,在此情况下,接触压力由于弹性接触件的自由端和水平表面之间的摩擦阻力而突然增大。于是,如附图4中线Y表示的那样,必需的接触压力的允许范围内(接触压力上限和下限之间)的弹性接触件的接触部分的移位宽度G变得更小,从而使得间隙管理困难。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作出了本发明,并且其目的是防止阳性突片的插入行程扩大,和有助于间隙管理。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得以实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阴性端子接头,包括:
基本管状的主体部分,配合阳性突片可基本从前面沿着轴向中心至少部分地插入到其中,以及
弹性接触件,该弹性接触件形成在主体部分中或主体部分处,基本向后延伸,并可通过至少部分地插入到主体部分中的阳性突片而弹性变形,从而使得其自由端在该主体部分的内表面上滑动,
其中该主体部分的内表面包括:
第一滑动表面,用于在自由端从滑动开始位置滑动到滑动中间位置时,在这样的方向上移位弹性接触件的自由端,以保持该自由端和主体部分的轴向中心之间的距离基本恒定或者缩短该距离,以及
第二滑动表面,用于在自由端从滑动中间位置滑动到滑动终止位置时,在这样的方向上移位弹性接触件的自由端,以延伸该自由端和主体部分的轴向中心之间的距离。
由于通过弹性接触件的自由端在主体部分的第一滑动表面上的滑动运动,可以较早达到与阳性突片的所需的接触压力,所以可以防止阳性突片的插入行程的扩大。而且,由于通过弹性接触件的自由端在主体部分的第二滑动表面上的滑动运动,所需接触压力的允许范围内,对于弹性接触件的接触部分可以设置较大的移位宽度,所以可以有助于间隙管理。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通过将主体部分的周边壁部分地压印成向内突出,而形成该第一和第二滑动表面。
由于通过将主体部分的周边壁部分地压印成向内突出,而形成该第一和第二滑动表面,所以可以根据压印深度,将与阳性突片的所需接触压力调节到期望值。
优选地,该第一滑动表面在相同高度位置处、沿着向前和向后方向水平连续,并且第二滑动表面以相对于该向前和向后方向相同的倾斜角度以倾斜方式连续。
由于该第一滑动表面在相同高度处沿着向前和向后方向水平连续并且第二滑动表面以相对于该向前和向后方向相同的倾斜角度以倾斜方式连续,所以可以相对容易预测出连接过程中与阳性突片的接触压力的增大趋势。
更优选地,该第一滑动表面和第二滑动表面相对地设置成在它们之间限定出一个钝角。
更为优选地,当该弹性接触件处于不和阳性突片接触的自然状态时,弹性接触件的自由端与主体部分的板部分的内表面接触。
更优选地,该弹性接触件的自由端具有朝主体部分突出的至少部分球形突起,其中该至少部分球形突起可保持与主体部分的内表面进行滑动点接触。
更为优选地,在与主体部分的接触部分后面,最好是在球形突起后面的弹性接触件的自由端的一部分起到弯曲部分的作用,该弯曲部分以钝角朝轴向中心弯曲,从而使得弹性接触件的自由端以倾斜向内方式面朝后方。
更优选地,该阳性突片可被弹性地夹在弹性接触件的接触部分和容纳部分之间,该容纳部分设置在主体部分的基本相对部分处。
最为优选地,该第一和第二滑动表面设置在升高部分的内表面上,该升高部分通过将主体部分的面对板部分而部分地压印成向内突出而形成,从而使得可根据压印深度,将与阳性突片的所需接触压力调节到期望值。
附图说明
在阅读过下面对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详细描述之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确。应当理解的是,尽管各实施例是分开描述的,但是其单个特征也可组合到其它实施例中。
附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阴性端子接头的侧视剖视图,
附图2是当阳性突片被正确插入到主体部分中时该阴性端子接头的侧视剖视图,
附图3是该阴性端子接头的平面图,
附图4是示出接触压力载荷的变化的曲线图,
附图标记列表
A 轴向中心
10 阴性端子接头
30 主体部分
41 升高部分
43 滑动开始位置
44 滑动中间位置
45 滑动终止位置
51 第一滑动表面
52 第二滑动表面
80 弹性接触件
84 球形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4描述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阴性端子接头10例如通过弯曲、折叠和/或压印导电(最好是金属的)板而整体或一体形成,并且还设置有基板部分20(优选在前后方向FBD上窄而长),位于该基板部分20的前部21上或其附近的主体部分30,位于该基板部分20的后部上或其附近的线连接部分(最好包括筒管部分60),和位于主体30中或主体30处或主体30上并基本向后延伸的弹性接触件80。
筒管部分60包括至少一个线管62,该线管由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横向(左和/或右)前压接件61组成,该前压接件被压接或弯曲或折叠成与未显示的线的端部处的绝缘涂层连接起来,和/或还包括绝缘筒管64,该绝缘筒管由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横向(左和/或右)后压接件63组成,该后压接件压接或弯曲或折叠成与线的端部处的绝缘涂层或安装在该绝缘涂层上的弹性塞或橡胶塞连接起来,该线管62位于绝缘筒管64的前面。
另一方面,该主体部分30最好具有向前和向后都开放的基本管状形状,更具体的是基本矩形或多边形管状形状,并最好包括基板部分20的前部,一对侧板部分31,该对侧板部分从该基板部分20的前部21的相对宽度方向端部(或其附近)以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最好基本以直角竖立或突出,并且还最好包括面对板部分32,该面对板部分基本连续并与相对侧板部分31的竖立端基本成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最好基本成直角,并且面对板部分最好基本面对基板部分20的前部21。配合阳性突片70可基本沿着轴向中心A从前面至少部分地插入到主体部分30中,并且该主体部分30的前部开口起到阳性突片70的插入开口33的作用。
如附图1中所示,通过将展开形状下的、从面对板部分32的前端向前延伸的(或设置在该前端处的)板件弯曲或折叠起来,使得一个山形件向后或向内延伸,以可弹性变形方式形成了该弹性接触件80,并且该弹性接触件能够弹性接触阳性突片70。该弹性接触件80的前端部分最好基本形成半圆弯曲部分81,并且由于形成在相对应侧板部分31和面对板部分32的前端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狭缝35的存在,所以弹性接触件的前端位置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位于基板部分20和相对侧板部分31的前端略微后方。
该山形弹性接触件80的尖端或顶端(弯曲部分)起到与阳性突片70接触的接触部分82的作用,并且阳性突片70被弹性地或可被弹性地夹在接触部分82和容纳部分36之间,该容纳部分设置在基板部分20处并最好向内突出。最好通过(最好部分地)将基板部分20压印成向内突出,形成该容纳部分36,并且该容纳部分最好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呈窄而长的梯形肋板的形式,并且以基本平行于插入方向ID(向前和向后方向FBD)的基本平直表面来容纳阳性突片70。当弹性接触件80处于不和阳性突片70接触的自然状态时,接触部分82和容纳部分36之间的距离最好设置成略小于阳性突片70的厚度。
该弹性接触件80的后端或远端(下文中,“自由端”)最好在上述自然状态下与面对板部分32的内表面接触。该弹性接触件80的自由端最好具有朝面对板部分32突出的至少部分球形突起84,并且该球形突起84可保持与面对板部分32的内表面进行滑动点接触。球形突起84后面的弹性接触件80的自由端的一部分最好起到弯曲部分86的作用,该弯曲部分以钝角朝内侧(朝轴向中心A)弯曲,从而使得弹性接触件80的自由端以倾斜向内方式面向后方。
主体部分30的面对板部分32的内表面具有一个或多个滑动表面51、52、53和54,当插入到主体部分30中的阳性突片70使得弹性接触件80弹性变形时,弹性接触件80的自由端(球形突起84)在滑动表面上滑动或能够在滑动表面上滑动。这些滑动表面51、52、53和54是升高部分41的内表面(参见附图3),其中,通过将平面图中的面对板部分43的中间部分(最好是基本矩形宽度方向中央部分)压印成向内突出,而形成该升高部分41,并且这些滑动表面比面对板部分32的内表面的其他部分定位得更加靠近轴向中心A。更特别地,滑动表面51、52、53和54包括第一滑动表面51,该第一滑动表面具有从弹性接触件80的自由端(球形突起84)的滑动开始的滑动开始位置43延伸到滑动中间位置44的区域,并且还包括第二滑动表面52,该第二滑动表面具有与第一滑动表面51的后端基本连续并从滑动中间位置44延伸到滑动终止位置45的区域,在滑动终止位置处,弹性接触件80的自由端(球形突起84)的滑动结束,并且还包括将面对板部分32的内表面的其他部分和第一滑动表面51的开始端连接起来的第一升高表面53,和/或将面对板部分32的内表面的其他部分和第二滑动表面52的终止端连接起来的第二升高表面54。
该第一和第二升高表面53、54最好是以基本相同角度倾斜、随着它们向内延伸而彼此接近的基本平直表面,该第一升高表面53比第二升高表面54长,并且/或者该第一升高表面53的终止端定位得比第二升高表面54的起始端更加靠近轴向中心A。这些第一和第二升高表面53、54不与弹性接触件80接触,和/或不直接参与弹性接触件80的自由端(球形突起84)的滑动运动。
第一滑动表面51最好基本是从其开始端(第一升高表面53的终止端)到其终止端(第二滑动表面52的开始端)与轴向中心A处于基本恒定距离的水平平直表面(基本平行于插入方向ID和/或向前和向后方向FBD),和/或该第二滑动表面52最好基本是平直表面,该平直表面适度向外(相对于插入方向ID和/或向前和向后方向FBD)倾斜,从其开始端(第一滑动表面51的终止端)到其终止端(第二升高表面54的开始端)逐渐地更加远离轴向中心A。上述滑动开始位置43设置在第一滑动表面51的中间位置处,更特别地是设置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的第一滑动表面51的中心,并且滑动中间位置44设置在第一滑动表面51的终止端(第二滑动表面52的开始端)处,并且滑动终止位置45设置在第二滑动表面52的中间位置处,更特别地是设置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比所述中心略微靠近第一滑动表面51的第二滑动表面52的一个位置处。
接下来,描述本实施例的功能。
如附图1中所示,该弹性接触件80的自由端(最好是球形突起84)支承成,在与配合阳性突片70的连接开始之前,在滑动开始位置43处与主体部分30的第一滑动表面51接触,从而使得弹性接触件80基本在两端处都受到支承。当通过连接未显示的阳性和阴性连接器而开始与阳性突片70连接时,配合阳性突片70通过插入开口33从前面至少部分地插入到阴性端子接头10的主体部分30中。
当阳性突片70的导引端接触弹性接触件80的接触部分82时,弹性接触件80通过这个挤压力(最好基本完全)弹性变形,并且弹性接触件80的自由端(球形突起84)开始从滑动开始位置43沿着第一滑动表面51向后移动。弹性接触件80的自由端(最好是球形突起84)水平移位,其到轴向中心A的距离保持基本恒定,同时从滑动开始位置43滑动到滑动中间位置44,即同时在第一滑动表面51上滑动。
当弹性接触件80至少部分地插入到主体部分30中时,弹性接触件80的自由端(最好是球形突起84)从第一滑动表面51转移到第二滑动表面52上。弹性接触件80的自由端(球形突起84)最好在一方向上朝滑动终止位置45移位,该方向使得更加远离轴向中心A,同时从滑动开始位置44滑动到滑动终止位置45,即同时在第二滑动表面52上滑动,并且然后最好朝第二滑动表面52的终止端滑落。当弹性接触件80到主体部分30中的插入以此方式完成时,弹性接触件80的自由端(最好是球形突起84)在中间位置(最好是滑动终止位置45)处受到支承,与倾斜的第二滑动表面52接触,如附图2中所示,从而在弹性接触件80的接触部分82和阳性突片70之间产生合适的接触压力(所需的接触压力)。
在弹性接触件80的自由端(最好是球形突起84)在第一和第二滑动表面51、52上滑动的同时,与阳性突片780接触的接触压力载荷逐渐增大。此处,附图4是一图表,其中垂直轴表示与阳性突片70的接触压力载荷,并且水平轴表示接触部分82的移位量(接触部分82在垂直方向(与阳性突片70的插入方向成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最好基本与之垂直的方向)上的移动量)。在附图4中,线X示出了本实施例的一个例子,并且线Y示出了一个比较例子,其中在整个连接操作期间,弹性接触件80的自由端(球形突起84)在第一滑动表面51(水平表面)上滑动。线X的弯曲点对应于滑动中间位置44,即过渡点44,在此过渡点处,弹性接触件80的自由端(最好是球形突起84)从第一滑动表面51转移到第二滑动表面52。
根据这一点,在弹性接触件80的自由端(最好是球形突起84)在第一滑动表面51上滑动时,接触压力载荷与接触部分82的移位量增大成比例地相对突然增大,并且当弹性接触件80的自由端(最好是球形突起84)到达滑动中间位置44时,接触压力载荷达到所需接触压力附近。
随后,在弹性接触件80的自由端(最好是球形突起84)在第二滑动表面52上滑动时,接触压力载荷最好与接触部分82的移位量增大成比例增大,但是其增大速度(或者导数)变小或者较小。于是,在接触压力载荷达到所需接触压力之前,接触部分82从滑动中间位置44开始的移位量在比较例子中较小,因此在比较例子中,所需接触压力比本实施例中更早达到。然而,由于在本实施例中,接触压力载荷在滑动中间位置44处已经达到所需接触压力附近,所以差别较小。设定所需接触压力的管理中的允许范围(接触压力上限和下限之间),并且在该允许范围内,接触压力载荷最好与接触部分82的移位量成比例地逐渐增大。
根据本实施例,如附图4中所清楚看到的那样,通过弹性接触件80的自由端(最好是球形突起84)在主体部分30的第一滑动表面51上的滑动移动,可以较早达到与阳性突片70的所需接触压力。因此,可以防止阳性舌片70的插入行程扩大超过所需,从而提高操作性能。
由于弹性接触件80的自由端(最好是球形突起84)沿着滑动表面53的倾斜表面滑动,所以接触部分82在所需接触压力的允许范围内的移位宽度W最好是比较例子中接触部分82的移位宽度G的大约两倍大。因此,在生产时可以对间隙管理设置较大的值,从而有助于间隙管理。
如果由于重复使用等而应当将弹性接触件80永久设置成疲劳(当弹性接触件80的弹性降低时),则当弹性接触件80的接触部分82的位置移位时,接触压力载荷随着移位宽度变化而降低。然而,根据本实施例,与比较例子相比,可以抑制接触压力载荷相对于移位宽度的下降,因此可以提高性能。
由于第一和第二滑动表面51、52最好设置在(最好通过将主体部分30的面对板部分32至少部分地压印成向内突出而形成的)升高部分41的内表面上,所以可以根据升高距离(最好是压印深度),将与阳性突片70的所需接触压力调节到期望值。
而且,由于第一滑动表面51最好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基本相同高度处连续,并且/或者第二滑动表面52以相对于向前和向后方向FBD相同的倾斜角度倾斜地连续,所以从比例关系可以容易预测出连接过程中的与阳性突片70的接触压力的增大趋势。而且,由于当阳性突片70未插入时,弹性接触件80的自由端(最好是球形突起84)在滑动开始位置43处最好与主体部分30的第一滑动表面51接触,所以可以顺利开始滑动运动。
因此,为了防止阳性突片的插入行程扩大并有助于间隙管理,阴性端子接头10设置有基本管状主体部分30,配合阳性突片70从前面沿着轴向中心A至少部分地或可至少部分地插入到其中,和弹性接触件80,其在主体部分30中或主体部分30处基本向后延伸,并具有可在主体部分30的内表面上滑动的自由端或远端。主体部分30的内表面包括第一滑动表面51,用于在弹性接触件80的自由端从滑动开始位置43滑动到滑动中间位置44时移位弹性接触件80的自由端,使其到主体部分30的轴向中心A的距离保持基本恒定,并且还包括第二滑动表面52,用于在该自由端从滑动中间位置44滑动到滑动终止位置45时,在这样的方向上移位弹性接触件80的自由端,以扩大将到主体部分30的轴向中心A的距离。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描述和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下述实施例也包括在由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之内。
(1)该第一滑动表面可以形成具有与第二滑动表面的倾斜度相反的倾斜度,从而使得弹性接触件的自由端在这样的方向上移位,以缩短该自由端和从滑动开始位置到滑动中间位置的轴向中心之间的距离。采用这种第一滑动表面,可以更早达到所需接触压力。
(2)当不插入阳性突片时,弹性接触件的自由端和主体部分的内表面可以不接触。
(3)该第二滑动表面可以是弯曲形倾斜表面。
(4)升高部分的内表面(滑动表面)可以只包括第一和第二滑动表面,不包括第一和第二升高表面。
(5)该弹性接触件可以设置在基板部分处,并且容纳部分可以设置在面对板部分处。
(6)弹性接触件的自由端可以不具有球形突起,并且弯曲部分等的弯曲表面可以与该第一和第二滑动表面滑动接触。
Claims (9)
1.一种阴性端子接头,包括:
基本管状的主体部分(30),配合的阳性突片(70)能够基本从前面沿着轴向中心(A)至少部分插入到该主体中,及
弹性接触件(80),该弹性接触件形成为在主体部分(30)中或主体部分(30)处基本向后延伸,并可通过将阳性突片(70)至少部分插入到主体部分(30)中而弹性变形,从而弹性接触件的自由端在主体部分(30)的内表面上滑动,
其中主体部分(30)的内表面包括:
第一滑动表面(51),该第一滑动表面用于在该自由端从滑动开始位置(43)滑动到滑动中间位置(44)的同时,在这样的方向上移位该弹性接触件(80)的自由端,以保持该自由端和主体部分(30)的轴向中心(A)之间的距离基本恒定或者缩短该距离,以及
第二滑动表面(52),该第二滑动表面用于在该自由端从滑动中间位置(44)滑动到滑动终止位置(45)的同时,在这样的方向上移位弹性接触件(80)的自由端,以延伸该自由端和主体部分(30)的轴向中心(A)之间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性端子接头,其中通过将该主体部分(80)的周边壁部分地压印成向内突出,而形成该第一和第二滑动表面(51,52)。
3.如前述权利要求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阴性端子接头,其中该第一滑动表面(51)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的基本相同高度位置处水平连续,并且该第二滑动表面(52)相对于该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以相同的倾斜角度倾斜地连续。
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阴性端子接头,其中该第一滑动表面(51)和第二滑动表面(52)相对地设置成在它们之间限定出钝角。
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阴性端子接头,其中当该弹性接触件(80)处于不和该阳性突片(70)接触的自然状态时,该弹性接触件(80)的自由端与主体部分(80)的板部分(32)的内表面接触。
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阴性端子接头,其中该弹性接触件(80)的自由端具有朝该主体部分(80)突出的至少部分球形突起(84),其中该至少部分球形突起(84)能够与主体部分(80)的内表面保持滑动点接触。
7.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阴性端子接头,其中该弹性接触件(80)的自由端的位于与主体部分(80)相接触的接触部分后面、优选位于该球形突起(84)后面的部分用作弯曲部分(86),该弯曲部分以钝角朝轴向中心(A)弯曲,从而使得该弹性接触件(80)的自由端以倾斜向内方式面朝后方。
8.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阴性端子接头,其中该阳性突片(70)能够被弹性地夹在该弹性接触件(80)的接触部分(82)和设置在该主体部分(30)的基本相对部分(20)处的容纳部分(36)之间。
9.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阴性端子接头,其中该第一和第二滑动表面(51,52)设置在升高部分(41)的内表面上,该升高部分通过将主体部分(30)的面对板部分(32)部分地压印成向内突出而形成,从而使得能够根据压印深度,将与阳性突片(70)相接触的必需接触压力调节到期望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123114A JP4858293B2 (ja) | 2007-05-08 | 2007-05-08 | 雌端子金具 |
JP2007123114 | 2007-05-08 | ||
JP2007-123114 | 2007-05-0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40033A true CN101340033A (zh) | 2009-01-07 |
CN101340033B CN101340033B (zh) | 2010-10-27 |
Family
ID=39537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09626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40033B (zh) | 2007-05-08 | 2008-05-08 | 阴性端子接头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513806B2 (zh) |
EP (1) | EP1990866B1 (zh) |
JP (1) | JP4858293B2 (zh) |
CN (1) | CN101340033B (zh) |
DE (1) | DE602008001527D1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16454A (zh) * | 2011-11-30 | 2012-08-01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套角及其板材 |
CN106921067A (zh) * | 2015-12-28 | 2017-07-04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电池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
CN110546820A (zh) * | 2017-04-14 | 2019-12-06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阴端子 |
CN111224262A (zh) * | 2018-11-27 | 2020-06-02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端子 |
CN112615180A (zh) * | 2020-12-09 | 2021-04-06 | 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器插座端子 |
CN114467230A (zh) * | 2019-07-10 | 2022-05-10 | 伊倍达公司 | 具有冲压梁的阴接触件及制造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176413A1 (en) * | 2008-01-06 | 2009-07-09 | Apple Inc. | Data port connector and housing |
JP5251819B2 (ja) * | 2009-10-09 | 2013-07-31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雌端子金具 |
JP5375564B2 (ja) * | 2009-12-02 | 2013-12-25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端子金具 |
JP2011181330A (ja) * | 2010-03-01 | 2011-09-15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端子金具 |
CN103109421B (zh) * | 2010-08-17 | 2016-06-22 | 富加宜汽车控股公司 | 母电端子 |
JP6124537B2 (ja) * | 2012-09-03 | 2017-05-10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メス端子 |
JP2014170709A (ja) * | 2013-03-05 | 2014-09-18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雌端子金具 |
JP6119524B2 (ja) * | 2013-09-20 | 2017-04-26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端子金具 |
JP6254421B2 (ja) * | 2013-11-01 | 2017-12-27 | センサータ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マサチューセッツ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 コネクター |
US9118130B1 (en) * | 2014-02-06 | 2015-08-25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Low insertion force terminal |
EP3112830B1 (en) | 2015-07-01 | 2018-08-22 | Sensata Technologies, Inc. | Temperature sensor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temperature sensor |
JP6706494B2 (ja) | 2015-12-14 | 2020-06-10 | センサータ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 インターフェース構造 |
CN107546516B (zh) * | 2016-06-23 | 2021-01-26 | 矢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 连接器端子和端子连接结构 |
FR3055747B1 (fr) * | 2016-09-06 | 2021-11-19 | Delphi Int Operations Luxembourg Sarl | Cage de contact electrique femelle |
US10428716B2 (en) | 2016-12-20 | 2019-10-01 | Sensata Technologies, Inc. | High-temperature exhaust sensor |
US10502641B2 (en) | 2017-05-18 | 2019-12-10 | Sensata Technologies, Inc. | Floating conductor housing |
JP7054432B2 (ja) * | 2017-07-12 | 2022-04-14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雄端子金具及び雌端子金具 |
JP2021106129A (ja) * | 2019-12-26 | 2021-07-26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メス端子、コネクタ、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546255Y2 (ja) * | 1992-07-08 | 1997-08-27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雌型端子金具 |
JP3379747B2 (ja) * | 1997-05-20 | 2003-02-24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低挿入力端子 |
JP3397298B2 (ja) * | 1998-08-20 | 2003-04-14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3473521B2 (ja) * | 1999-10-08 | 2003-12-08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雌端子金具 |
JP2001266989A (ja) * | 2000-03-23 | 2001-09-28 |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 電気コンタクト |
JP2002063961A (ja) * | 2000-06-07 | 2002-02-28 | Yazaki Corp | 雌端子、及び、雌端子と雄端子との接続構造 |
JP3875526B2 (ja) * | 2001-08-10 | 2007-01-31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端子ばね構造 |
JP3874346B2 (ja) * | 2002-03-11 | 2007-01-31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低挿入力メス側導体端子 |
JP2004253166A (ja) * | 2003-02-18 | 2004-09-09 | Yazaki Corp | 雌端子 |
-
2007
- 2007-05-08 JP JP2007123114A patent/JP485829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
- 2008-04-23 DE DE602008001527T patent/DE602008001527D1/de active Active
- 2008-04-23 EP EP08007865A patent/EP1990866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5-07 US US12/116,266 patent/US751380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5-08 CN CN200810096265.0A patent/CN10134003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16454A (zh) * | 2011-11-30 | 2012-08-01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套角及其板材 |
TWI498259B (zh) * | 2011-11-30 | 2015-09-01 | Au Optronics Corp | 套角及其板材 |
CN106921067A (zh) * | 2015-12-28 | 2017-07-04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电池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
CN110546820A (zh) * | 2017-04-14 | 2019-12-06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阴端子 |
CN110546820B (zh) * | 2017-04-14 | 2020-12-18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阴端子 |
CN111224262A (zh) * | 2018-11-27 | 2020-06-02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端子 |
CN114467230A (zh) * | 2019-07-10 | 2022-05-10 | 伊倍达公司 | 具有冲压梁的阴接触件及制造方法 |
CN112615180A (zh) * | 2020-12-09 | 2021-04-06 | 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器插座端子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7513806B2 (en) | 2009-04-07 |
EP1990866A1 (en) | 2008-11-12 |
EP1990866B1 (en) | 2010-06-16 |
JP4858293B2 (ja) | 2012-01-18 |
DE602008001527D1 (de) | 2010-07-29 |
US20080280507A1 (en) | 2008-11-13 |
CN101340033B (zh) | 2010-10-27 |
JP2008282551A (ja) | 2008-11-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40033B (zh) | 阴性端子接头 | |
US8152576B2 (en) | Female terminal fitting | |
US5716245A (en) | Female terminal | |
CN101494333B (zh) | 端子、端子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 | |
US8944861B2 (en) | Terminal fitting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it | |
US9252535B2 (en) | Terminal connecting structure | |
CN106058569A (zh) | 连接器以及基板间连接构造 | |
CN101222095B (zh) | 端子接头和连接方法 | |
JP2006210188A (ja) | 雌端子金具 | |
US7867029B2 (en) | Connector housing and connector | |
US6629865B2 (en) | Zero terminal insertion force electrical connection assembly | |
US8454394B2 (en) | Terminal fitting having an auxilary resilient piece | |
KR20180035690A (ko) | 접촉 마루부를 갖는 단자를 구비하는 전기 연결 시스템 | |
CN109326910A (zh) | 阴端子 | |
CN104218354B (zh) | 阴端子配件 | |
WO2017215302A1 (zh) | 一种导电接触件及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 |
JP6784650B2 (ja) | 接触片を有する端子、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装置 | |
JP2011119105A (ja) | 端子金具の接続構造 | |
CN107017519B (zh) | 连接器构造 | |
JP2018174076A (ja) | 端子金具 | |
JP2011238372A (ja) | 雌端子 | |
JP2008117650A (ja) | 端子金具 | |
JPS5851677B2 (ja) | マルチコネクタ | |
JPS5841734Y2 (ja) | 雌コネクタ− | |
JP2000133355A (ja) | 雌端子金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027 Termination date: 201405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