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16454A - 套角及其板材 - Google Patents

套角及其板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16454A
CN102616454A CN2012100675050A CN201210067505A CN102616454A CN 102616454 A CN102616454 A CN 102616454A CN 2012100675050 A CN2012100675050 A CN 2012100675050A CN 201210067505 A CN201210067505 A CN 201210067505A CN 102616454 A CN102616454 A CN 1026164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gle
elastic piece
piece structure
accommodation space
crook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6750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简培伦
张文元
沈建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164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164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ffer Packaging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露一种套角及用以折叠成套角的板材。套角包含一本体及一弯曲弹片结构。本体具有一容置空间及连通容置空间的一开口,弯曲弹片结构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并具有一自由端部及固定于本体上的一固定端部,一物件的角经由开口插入容置空间时,对象的角挤压弯曲弹片结构,使得自由端部能于容置空间的内壁上滑动以使弯曲弹片结构弹性变形,变形的弯曲弹片结构施加一弹力于对象的角,进而使套角能稳定附着于对象的角上,解决习知套角易自对象角落脱落的问题。

Description

套角及其板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套角及用以折叠成套角的板材,尤指一种能稳固固定于对象角落的套角及其板材。
背景技术
许多板状对象角落保护不易,故目前多以套角套上保护。常见的套角有塑料类射出成形者及板材折叠形成者,其中板材折叠形成者多由纸板制作,纸板表面多为平坦,难与对象产生卡持结构或固持效果,尤其是当该对象的角落亦为平坦结构时,该套角极易自该角落滑脱。目前用于画框的纸制套角中,有将二部分纸板对称反折入套角内者,除可增加套角夹持弹性,亦可使套角适用于较薄的画框。惟,其折入的纸板仍为平板状,多次插入使用后,其弹性即疲乏,此时即与一般套角无异,前述问题仍未有效解决。目前另有一种纸制套角,其自板体切割一折角部以向套角内弯折以获得一卡持结构,用以与对象的角落结构卡持,亦能提供些微的夹持弹力。若使用者忘记反折该折角部,则该卡持结构功效无法发挥,此时亦与一般套角无异,前述问题仍未有效解决。又当使用于角落平坦的对象时,此套角仅能靠该折角部产生的些微的弹力夹持该对象,此些微的弹力亦将于多次使用后,所剩无几,实质上仍与一般套角相差无几;若将该折角部切割面积扩大以期产生较大的夹持弹力,但较大的折角部将使得该套角结构强度大幅下降,难以配合该折角部提供稳定的夹持弹力,且于多次使用后,易造成套角破坏。
发明内容
鉴于先前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套角,利用内部的弯曲弹片结构增加对夹持对象的夹持力,且该弯曲弹片结构具有较佳的抗疲劳性及较大的弹性系数,适于长期使用。
本发明的套角用以套在一对象的一角,该套角包含一本体及一弯曲弹片结构。该本体具有一容置空间及连通该容置空间的一开口,该弯曲弹片结构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并具有一固定端部及一自由端部,该固定端部固定于该本体上。当该对象的该角经由该开口插入该容置空间时,该角挤压该弯曲弹片结构,使得该自由端部能于该容置空间的内壁上滑动以使该弯曲弹片结构弹性变形,该变形的弯曲弹片结构施加一弹力于该角。藉此,该弯曲弹片结构同时利用该固定端及该自由端的支撑以提供该弹力,故该弯曲弹片结构抗疲劳强度较高且弹性变形系数较仅以固定端支撑所形成的弹性变形系数来得大,本发明的弯曲弹片结构提供的弹力亦较大,较能稳定附着于该物件上。此外,该弯曲弹片结构形成的弹性变形结构大致可呈三角形,故该弯曲弹片结构与该对象接触的部分为其中间部分,若该对象的角处有非平坦面的结构的话,亦有利于与该结构卡持。因此,本发明的套角能有效附着于该对象上,且具有较佳的抗疲劳性,可多次使用。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板材,用以折叠成一套角,利用弹片板部形成该套角内部的弯曲弹片结构增加对夹持对象的夹持力,且该弯曲弹片结构具有较佳的抗疲劳性及较大的弹性系数,适于长期使用。
本发明的板材包含一顶板部、一弹片板部、一底板部、一第一侧板部及一第二侧板部。该顶板部具有一第一侧边及一第二侧边,该弹片板部具有一第一固定端部及一第一自由端部,该第一固定端部连接该顶板部,该底板部具有一第三侧边及一第四侧边,该第一侧板部连接该第一侧边及该第三侧边,该第二侧板部相对该第一侧板部连接于该第二侧边或该第四侧边。其中,该第一弹片板部弯折以形成一弯曲弹片结构并使得该自由端部能于该顶板部上滑动,并且该顶板部及该底板部相对该第一侧板部弯折,且该第二侧板部相对该顶板部或该底板部弯折以连接该第二侧边及该第四侧边,形成一容置空间及连通该容置空间的一开口,使得该弯曲弹片结构位于该容置空间内,当一对象的一角经由该开口插入该容置空间时,该角挤压该弯曲弹片结构以使该弯曲弹片结构弹性变形,该变形的弯曲弹片结构施加一弹力于该角。因此,本发明的板材能折叠形成本发明的套角;同样地,由该板材折叠形成的套角亦能提供较大的弹力,有效附着于该对象上,且具有较佳的抗疲劳性,可多次使用。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一套角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套角沿线X-X的剖面图;
图3为图1中套角套上物件的角后的剖面图;
图4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一套角于对象插入前的剖面图;
图5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一套角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一套角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套角沿线Y-Y的剖面图;
图8为图6中套角套上物件的角后的剖面图;
图9为图6中套角套上另一物件后的剖面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一板材的示意图;
图11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板材的示意图;
图12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板材的示意图;
图13为根据另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板材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3、4套角                   2物件
5、6、7板材                   12本体
14、15、34第一弯曲弹片结构
16第二弯曲弹片结构            52顶板部
54、64第一弹片板部            74第二弹片板部
56底板部                      58第一侧板部
60第二侧板部                  62第三侧板部
22角                          24结构
122容置空间                   124开口
126、132边缘                  128、130内壁
142、542、642第一固定端部     144、544第一自由端部
146、147、166弯折部           162、742第二固定端部
164、744第二自由端部          522第一侧边
524第二侧边                   526第五侧边
546折线                       562第三侧边
564第四侧边            F1、F2弹力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一套角1的示意图,图2为套角1沿图1中线X-X的剖面图。套角1包含一本体12及一第一弯曲弹片结构14。本体12可具有一容置空间122、连通容置空间122的一开口124及于开口124处具有一边缘126。第一弯曲弹片结构14具有一第一固定端部142及一第一自由端部144,第一弯曲弹片结构14设置于容置空间122内,第一固定端部142固定于本体12上,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弯曲弹片结构14是自边缘126延伸形成;于实作上,第一弯曲弹片结构14亦得为独立对象,以另黏着方式固定于本体12上。第一自由端部144滑动接触容置空间122的内壁128上,于实作上,第一自由端部144于一对象2(请参阅图3)插入容置空间122前亦可悬置。第一弯曲弹片结构14可具有一弯折部146于第一固定端部142及第一自由端部144之间。
请参阅图2及图3,图3为套角1套上对象2(例如玻璃、太阳能基板,但不限于此)的一角22后的剖面图,其剖面位置与图2相同。对象2的角22由开口124插入容置空间122时,角22挤压第一弯曲弹片结构14,使得第一自由端部144于内壁128上滑动以使第一弯曲弹片结构14弹性变形,该变形的第一弯曲弹片结构14经由弯折部146施加一弹力F1于对象2的角22上,进而稳固地附着于对象2的角22上。此弹力F1为正向力,可增加对对象2的角22的摩擦力,不待赘述。如图3所示,第一弯曲弹片结构14同时利用第一固定端部142及第一自由端部144的支撑以提供弹力F1,故第一弯曲弹片结构14的弹性变形系数较仅以单一第一固定端部142支撑所形成的弹性变形系数来得大,亦即弹力F1的值较大,且疲劳强度较高,故可多次使用。补充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于物件2未插入套角1前,第一弯曲弹片结构14的弯折部146未接触容置空间122的相对内壁130,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原则上,对象2插入套角1后所造成第一弯曲弹片结构14的变形量愈大,所产生的弹力F1的值愈大,故当弯折部146接触内壁130时,对象2插入时,所产生的弹力F1的值原则上更大。
请参阅图4,其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一套角于对象2插入前的剖面图。图4中的套角的第一弯曲弹片结构15的弯折部147是一折线,使得第一弯曲弹片结构15的截面呈三角结构,相对于此,图3中套角1的第一弯曲弹片结构14整体则呈弧形结构,无明显折痕。无论三角结构或弧形结构,第一弯曲弹片结构14、15均能比习知技术套角提供较高的夹持力。
另外,于前述各实施例中,第一弯曲弹片结构14、15均是自边缘126延伸形成,并占据整个边缘126,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5,其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一套角3的示意图。套角3与套角1结构大致相同,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套角3的第一弯曲弹片结构34占据部分的边缘126,亦即第一弯曲弹片结构34连接边缘126的长度小于边缘126的长度,但第一弯曲弹片结构34其它结构仍与第一弯曲弹片结构14相同,故套角3亦能发挥与套角1相同的功效,不待赘述。另外,关于套角3的其它说明,请参阅前述套角1的相关说明,不另赘述。
请参阅图6及图7,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一套角4的示意图,图7为套角4沿图6中线Y-Y的剖面图。相较于套角1,套角4更包含一第二弯曲弹片结构16,设置于容置空间122内并可具有一第二固定端部162、一第二自由端部164及一弯折部166于第二固定端部162及第二自由端部164之间,第二固定端部162固定于本体122上。于本实施例中,第二弯曲弹片结构16与第一弯曲弹片结构14结构可对称并相对设置于容置空间122内,第二弯曲弹片结构16自相对边缘126的边缘132延伸形成。同样地,第二自由端部164滑动接触容置空间122的内壁130上,于实作上,第二自由端部164于对象2插入容置空间122前亦可悬置。另外,于本实施例中,于对象2的角22未插入容置空间122中之前,第一弯曲弹片结构14接触第二弯曲弹片结构16,藉此于角22插入后,第一弯曲弹片结构14接触第二弯曲弹片结构16可获得较大的变形量。
请参阅图7及图8,图8为图6中套角4套上物件2的角22后的剖面图,其剖面位置与图7相同。对象2的角22插入容置空间122时,角22同时挤压第一弯曲弹片结构14及第二弯曲弹片结构16,使得第一自由端部144及第二自由端部164分别于容置空间122的内壁128、130上滑动以使第一弯曲弹片结构14及第二弯曲弹片结构16弹性变形,该变形的第一弯曲弹片结构14及第二弯曲弹片结构16分别经由弯折部146、166施加相对的弹力F1、F2于角22上,进而产生夹持效果,使得套角4亦得稳固地附着于对象2的角22上。关于套角4的其它说明,请参阅前述套角1、3的相关说明,不另赘述。另外,于前述关于第一弯曲弹片结构14的变形说明,如第一弯曲弹片结构15、34相关的说明,于第二弯曲弹片结构16亦有适用,不另赘述。
补充说明的是,若插入套角1、3或4的对象角落具有非平坦结构时,第一弯曲弹片结构14、15、34及第二弯曲弹片结构16亦可与该结构产生一定程度的卡持效果。请参阅图9,其为套角4套上另一物件后的剖面图。此对象于其角22处具有非平坦的结构24(例如框体),逻辑上,此对象可视为对象2加上边框形成,故当角22插入后,第一弯曲弹片结构14及第二弯曲弹片结构16的弯折部146、166能与结构24卡持,产生一定程度的卡持效果。
另外,于前述实施例中,套角1、3及4的容置空间122呈一三角柱状,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原则上容置空间122的设计宜视套角1、3或4与对象2的角2的配合轮廓而定,故不以三角柱状为限。另外,套角1、3或4使用何种材质制成可视产品设计规格而定,例如使用纸类材料、工程塑料、硅胶、橡胶等,本发明不特别限定;又,其形成方式可为射出成形或是板材折叠形成,抑或其它方式形成,例如以多个同材质或不同材质的片状物粘贴制作,本发明亦不特别限定。
请参阅图10,其为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一板材5的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板材5用以折叠成套角1,故于下文中,请并参阅前述关于套角1的图式及相关说明,不另指出。如图10所示,板材5可包含一顶板部52、一第一弹片板部54、一底板部56、一第一侧板部58、一第二侧板部60及一第三侧板部62。顶板部52具有一第一侧边522及一第二侧边524,第一弹片板部54具有一第一固定端部542及一第一自由端部544,第一固定端部542(亦即第一固定端部142)连接顶板部52,底板部56具有一第三侧边562及一第四侧边564,第一侧板部58连接第一侧边522及第三侧边562,第二侧板部60相对第一侧板部58连接于第二侧边524,第三侧板部62连接于第四侧边564。
第一弹片板部54弯折以形成第一弯曲弹片结构14并使得第一自由端部544(亦即第一自由端部144)能于顶板部52(即容置空间122的内壁128)上滑动,并且顶板部52及底板部56相对第一侧板部58弯折,且第二侧板部60及第三侧板部62分别相对顶板部52及底板部56弯折以连接第二侧边524及第四侧边564,形成容置空间122及连通容置空间122的开口124,使得第一弯曲弹片结构14位于容置空间122内,其中第二侧板部60与第三侧板部62叠合形成相对第一侧板部58的容置空间122侧壁,故第三侧板部62的大小无需与第二侧板部60的大小相同,且于实作上,第二侧板部60亦可改连接于第四侧边564,而第三侧板部62则改连接于第二侧边524,亦能达到形成侧壁的功效。又,若第二侧板部60再大些,使得部分的第二侧板部60可直接叠合至底板部56,则第三侧板部62亦可省略;于时,第二侧板部60亦可改连接于第四侧边564,部分的第二侧板部60则可直接叠合至顶板部52,亦能达到形成侧壁的功效。
板材5折叠完毕后即如前述套角1,关于前述套角1的其它结构变化说明,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自可依前述套角1的其它结构说 明轻易地调整板材5的弯折操作以形成所需结构,不待赘述;另对象2插入套角1的说明,请参阅前文,亦不再复述。补充说明的是,于板材5的弯折操作中,于实作上,会于板材5上弯折处形成折痕,以便于正确弯折,如图10中虚线所示;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另外,顶板部52具有一第五侧边526,形成于开口124的边缘126,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端部542连接第五侧边526,且由于板材是一体成形,故第一固定端部542即自第五侧边526延伸。于图10中,顶板部52的第五侧边526略长于顶板部52与第一弹片板部54间的折痕,此预留长度为避免板材5弯折后,第一侧板部58及第二侧板部60与顶板部52可能产生的干涉,结构逻辑上,第一弹片板部54与顶板部52的连接仍可视为占据整个边缘126。
请参阅图4及图11,图11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板材的示意图,该板材弯折后可形成图4所示的套角。图11的板材的轮廓与图10板材的轮廓相同,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图11的板材的第一弹片板部54尚具有一折线546,使得第一弹片板部54相对于折线546弯折以形成图4中的第一弯曲弹片结构15的弯折部147。关于图11的板材形成的套角的相关说明,请参阅前文中关于图4的套角的说明,不再复述。
请参阅图5及图12,图12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板材6的示意图,板材6弯折后可形成图5所示的套角3。板材6与板材5轮廓大致相同,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板材6的第一弹片板部64的第一固定端部642连接顶板部52的第五侧边526的长度小于第五侧边526的长度,亦即第一弯曲弹片结构34连接边缘126的长度小于边缘126的长度。关于板材6形成的套角3的相关说明,请参阅前文中关于套角3的说明,不再复述。
请参阅图6及图13,图13为根据另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板材7的示意图,板材7弯折后可形成图6所示的套角4。相较于板材5,板材7更包含一第二弹片板部74,其具有一第二固定端部742及一第二自由端部744,第二固定端部742(亦即第二固定端部162)连接底板部56,第二弹片板部74弯折以形成第二弯曲弹片结构16并使得第二自由端部744(亦即第二自由端部164)能于底板部56上滑动。于本实施例中,第二弹片板部74与第一弹片板部54结构对称,故形成的第一弯曲弹片结构14与第二弯曲弹片结构16亦结构对称设置于容置空间122内。第二弹片板部74的其它相关说明可参阅前述第一弹片板部54的相关说明,不再赘述。关于板材7形成的套角4的相关说明,请参阅前文中关于套角4的说明,不再复述;且关于前述套角4的其它结构变化说明,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自可依前述套角1的其它结构说明轻易地调整板材7的弯折操作以形成所需结构,亦不待赘述。
同样地,由板材5、6及7形成的容置空间122呈一三角柱状,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原则上容置空间122的设计宜视套角1、3或4与对象2的角2的配合轮廓而定,故不以三角柱状为限。又,板材5、6及7可使用纸类材料制成,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例如以工程塑料片制成亦可;此外,前述实施例中,板材5、6及7由单一片材制成,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例如以多个同材质或不同材质的片状物粘贴制作亦可。
如前述说明,本发明的套角及由本发明的板材所形成的套角的弯曲弹片结构能同时利用该固定端及该自由端形成的支撑结构提高弹性变形系数,进而能比仅以固定端支撑所形成的结构提供更高的且更稳定的夹持弹力,故能有效附着于物件上;并且,该弯曲弹片结构亦利用该支撑结构提升抗疲劳强度,使得本发明的套角可多次使用。另外,该弯曲弹片结构与对象接触的部分为其中间部分,若该对象于其角处有非平坦面的结构的话,亦有利于该弯曲弹片结构与该结构产生一定程度的卡持作用。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9)

1.一种套角,用以套在一对象的一角,其特征在于,该套角包含:
一本体,具有一容置空间及连通该容置空间的一开口;以及
一第一弯曲弹片结构,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并具有一第一固定端部及一第一自由端部,该第一固定端部固定于该本体上,其中该对象的该角经由该开口插入该容置空间时,该角挤压该第一弯曲弹片结构,使得该第一自由端部能于该容置空间的内壁上滑动以使该第一弯曲弹片结构弹性变形,该变形的第一弯曲弹片结构施加一弹力于该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角,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于该开口处具有一边缘,该第一弯曲弹片结构自该边缘延伸形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角,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弯曲弹片结构具有一弯折部于该第一固定端部及该第一自由端部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套角,其特征在于,该弯折部是一折线。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角,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弯曲弹片结构连接该边缘的长度小于该边缘的长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角,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二弯曲弹片结构,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并具有一第二固定端部及一第二自由端部,该第二固定端部固定于该本体上,其中该对象的该角插入该容置空间时,该角挤压该第二弯曲弹片结构,使得该第二自由端部于该容置空间的内壁上滑动以使该第二弯曲弹片结构弹性变形,该变形的第二弯曲弹片结构施加一弹力于该角。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套角,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弯曲弹片结构与该第一弯曲弹片结构相对设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套角,其特征在于,于该角未插入该容置空间中之前,该第一弯曲弹片结构接触该第二弯曲弹片结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角,其特征在于,是由纸类材料制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角,其特征在于,该容置空间呈三角柱状。
11.一种板材,用以折叠成一套角,其特征在于,该板材包含:
一顶板部,具有一第一侧边及一第二侧边;
一第一弹片板部,具有一第一固定端部及一第一自由端部,该第一固定端部连接该顶板部;
一底板部,具有一第三侧边及一第四侧边;
一第一侧板部,连接该第一侧边及该第三侧边;以及
一第二侧板部,相对该第一侧板部连接于该第二侧边或该第四侧边;
其中,该第一弹片板部弯折以形成一第一弯曲弹片结构并使得该第一自由端部能于该顶板部上滑动,并且该顶板部及该底板部相对该第一侧板部弯折,且该第二侧板部相对该顶板部或该底板部弯折以连接该第二侧边及该第四侧边,形成一容置空间及连通该容置空间的一开口,使得该第一弯曲弹片结构位于该容置空间内,当一对象的一角经由该开口插入该容置空间时,该角挤压该第一弯曲弹片结构以使该第一弯曲弹片结构弹性变形,该变形的第一弯曲弹片结构施加一弹力于该角。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板材,其特征在于,该顶板部具有一第五侧边,形成于该开口的一边缘,该第一固定端部连接该第五侧边。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板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片板部具有一折线,该第一弹片板部相对于该折线弯折以形成该第一弯曲弹片结构。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板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固定端部连接该第五侧边的长度小于该第五侧边的长度。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板材,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二弹片板部,具有一第二固定端部及一第二自由端部,该第二固定端部连接该底板部,该第二弹片板部弯折以形成一第二弯曲弹片结构并使得该第二自由端部能于该底板部上滑动,当该角经由该开口插入该容置空间时,该角挤压该第二弯曲弹片结构以使该第二弯曲弹片结构弹性变形,该变形的第二弯曲弹片结构施加一弹力于该角。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板材,其特征在于,于该角未插入该容置空间中之前,该第一弯曲弹片结构接触该第二弯曲弹片结构。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板材,其特征在于,是由纸类材料制成。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板材,其特征在于,该容置空间呈三角柱状。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板材,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三侧板部,该第二侧板部连接于该第二侧边与该第四侧边其中之一,该第三侧板部连接于该第二侧边与该第四侧边其中另一,其中该第二侧板部能与该第三侧板部叠合以形成该容置空间。
CN2012100675050A 2011-11-30 2012-03-12 套角及其板材 Pending CN10261645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43998A TWI498259B (zh) 2011-11-30 2011-11-30 套角及其板材
TW100143998 2011-11-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16454A true CN102616454A (zh) 2012-08-01

Family

ID=46556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675050A Pending CN102616454A (zh) 2011-11-30 2012-03-12 套角及其板材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16454A (zh)
TW (1) TWI498259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35643A (zh) * 2013-01-23 2014-07-23 迪睿合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膜捆包体、膜捆包方法
CN105652975A (zh) * 2015-12-29 2016-06-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柔性屏的可折叠终端
CN107080568A (zh) * 2016-02-12 2017-08-22 柯惠有限合伙公司 脉管装置的标记物附连
CN108621074A (zh) * 2018-06-14 2018-10-09 宁波金山行五金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六角扳手的助力手柄
JP7446395B1 (ja) 2022-11-22 2024-03-08 大王パッケージ株式会社 コーナーパッド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028105A1 (de) * 1980-07-24 1982-02-18 geb. Ehrmuth Heide 8100 Garmisch-Partenkirchen Brehm Eckenschoner fuer bilderrahmen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JPH07330011A (ja) * 1994-06-09 1995-12-19 Tostem Corp コーナー保護材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サッシ・ドア・引戸等の建具
CN101340033A (zh) * 2007-05-08 2009-01-0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阴性端子接头
CN101356692A (zh) * 2006-03-17 2009-01-28 Abb法国公司 形成表面安装元件的连接器
JP3155097U (ja) * 2009-08-27 2009-11-05 ザ・パック株式会社 コーナー用緩衝体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028105A1 (de) * 1980-07-24 1982-02-18 geb. Ehrmuth Heide 8100 Garmisch-Partenkirchen Brehm Eckenschoner fuer bilderrahmen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JPH07330011A (ja) * 1994-06-09 1995-12-19 Tostem Corp コーナー保護材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サッシ・ドア・引戸等の建具
CN101356692A (zh) * 2006-03-17 2009-01-28 Abb法国公司 形成表面安装元件的连接器
CN101340033A (zh) * 2007-05-08 2009-01-0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阴性端子接头
JP3155097U (ja) * 2009-08-27 2009-11-05 ザ・パック株式会社 コーナー用緩衝体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35643A (zh) * 2013-01-23 2014-07-23 迪睿合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膜捆包体、膜捆包方法
CN105652975A (zh) * 2015-12-29 2016-06-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柔性屏的可折叠终端
CN105652975B (zh) * 2015-12-29 2018-06-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柔性屏的可折叠终端
CN108508970A (zh) * 2015-12-29 2018-09-0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柔性屏的可折叠终端
US10416724B2 (en) 2015-12-29 2019-09-17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oldable terminal
US10429897B2 (en) 2015-12-29 2019-10-0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oldable terminal
US10817026B2 (en) 2015-12-29 2020-10-27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oldable terminal
CN108508970B (zh) * 2015-12-29 2021-01-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柔性屏的可折叠终端
CN107080568A (zh) * 2016-02-12 2017-08-22 柯惠有限合伙公司 脉管装置的标记物附连
CN108621074A (zh) * 2018-06-14 2018-10-09 宁波金山行五金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六角扳手的助力手柄
CN108621074B (zh) * 2018-06-14 2024-04-26 宁波金山行五金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六角扳手的助力手柄
JP7446395B1 (ja) 2022-11-22 2024-03-08 大王パッケージ株式会社 コーナーパッ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1276A (zh) 2013-06-01
TWI498259B (zh) 2015-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16454A (zh) 套角及其板材
CN112927625A (zh) 支撑板及折叠显示装置
CN202058075U (zh) 平板电脑的护套
US20090026251A1 (en) Paper box structure
CN201822321U (zh) 便携式瓦楞纸凳子
CN102116337A (zh) 一种家具连接件
KR102098105B1 (ko) 피자 지함
CN205076168U (zh) 多功能折叠盒
JP3150183U (ja) スタンドボード
CN203682038U (zh) 显示器缓冲包装盒
KR20150040992A (ko) 입체 팝
CN218852352U (zh) 一种书写工具陈列架
JP7120579B2 (ja) パーテーション
JP6750297B2 (ja) 卓上表示具とそれを形成するためのブランク板
JP7054568B1 (ja) 卓上広告表示体及び卓上広告表示体用シート
CN211766930U (zh) 一种酒杯包装存储盒
CN217624645U (zh) 一种包裹式纸质托盘缓冲结构
CN211224275U (zh) 一种药品盒内药瓶放置座
CN217375624U (zh) 容器包装
CN212125834U (zh) 一种支撑结构及包装箱
CN201409666Y (zh) 瓦楞纸椅
CN217075128U (zh) 一种十二分格挡结构
CN210592929U (zh) 一种双u型纸质垫片
JP4796997B2 (ja) スタンド
JP7029230B2 (ja) 支持ホル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