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36316B - 用于熔纺和卷绕合成长丝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熔纺和卷绕合成长丝的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36316B CN101336316B CN2006800517952A CN200680051795A CN101336316B CN 101336316 B CN101336316 B CN 101336316B CN 2006800517952 A CN2006800517952 A CN 2006800517952A CN 200680051795 A CN200680051795 A CN 200680051795A CN 101336316 B CN101336316 B CN 10133631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ng filament
- godet roller
- output
- plane
- bobbin win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13/00—Complete machines for producing artificial threa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10—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for making packages of specified shapes or on specified types of bobbins, tubes,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20—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for making packages of specified shapes or on specified types of bobbins, tubes, cores, or formers forming multiple packag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7/00—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Supports therefor
- B65H57/16—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Supports therefor formed to maintain a plurality of filaments in spaced rela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7/00—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Supports therefor
- B65H57/26—Supports for guid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 B65H2701/313—Synthetic polymer threads
- B65H2701/3132—Synthetic polymer threads extruded from spinner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 Guides For Winding Or Rewinding, Or 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描述一种用于熔纺和卷绕合成长丝的设备,包括一纺丝装置(27)、一处理装置(34)和一络筒机(35),其中处理装置具有一输出导丝辊(14),用于在多根长丝进入和分配到络筒机的许多卷绕工位(1.1-1.5)中之前长丝的导向,该输出导丝辊设置在络筒机的上方并且平行并列在圆周上引导各长丝。输出导丝辊横向于一筒管锭子(6.1)设置在络筒机的上方并相对于一垂直定位的送进平面(44)旋转90°地设置,其中络筒机具有许多顶端导丝器(3.1-3.5),它们设置在卷绕工位的前面并且设置在垂直定位的送进平面内。为了能够尽可能低摩擦地引导长丝,按照本发明各卷绕工位的顶端导丝器直接在长丝流程中设置在输出导丝辊的后面,而使得在各长丝偏转到送进平面中时不超过一在所述送进平面(44)与长丝(2.1-2.5)之间的最大15°的偏转角。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熔纺和卷绕合成长丝的设备。
背景技术
由WO 2004/015173A1已知一种此类的用于熔纺和卷绕合成长丝的设备。
在合成长丝的制造中一般已知,将多个合成长丝在一纺丝装置中平行并列地由一聚合物熔体分别挤出大量单丝条、冷却和成束。紧接着在一处理装置中优选经由导丝辊系统平行引导各长丝,以便最后在一络筒机中同时卷成卷筒。对此从熔纺直到卷绕以彼此不同的长丝间距引导各长丝。这样首先在纺丝装置在各长丝之间分别保持一纺丝间距,其基本上由喷丝嘴组的喷嘴分布距离决定。冷却以后聚集各长丝,以便使其以一基本上较小的处理间距共同通过处理装置引导。基本上直到进入络筒机之前在各长丝之间保持处理间距。在络筒机中在各长丝之间保持一卷绕间距,其基本上由各个卷绕工位的卷筒的卷筒宽度决定。因此从处理间距到卷绕间距分开丝束。
在纺丝装置与处理装置之间以及在处理装置与络筒机之间的过渡区域内因此设置导丝装置,其能够使各个长丝转向或偏转到相应要求的长丝间距。而且必须确保,可以可靠地和彼此无接触地在装置中特别在处理装置的导丝辊中引导各长丝。此外应考虑到,通过导丝装置产生的转向不会由于高的卷绕摩擦产生不允许的长丝张力。在这方面在过渡区域内特别在外面引导的长丝上必须保持规定的转向角。在卷绕长丝时还造成困难的是,每个对长丝带有摩擦的偏转导致长丝牵引力的提高并因此卷绕长丝时卷绕张力对卷筒产生影响。
为了优化长丝流程已知较新近的发展,其特别涉及从处理装置到络筒机的长丝过渡。
由WO 2004/015173A1已知一种装置,其中经由一输出导丝辊实现长丝的分配,其在络筒机的上方基本上横向于络筒机的纵轴线设置在一水平定位的输出平面内。通过输出导丝辊在络筒机的一前面端的定位可以从输出平面向外进行分配,从而在络筒机与处理装置之间可实现不大的间距,其导致紧凑的和由此操作满意的机械方案。
由WO 2004/074155A1已知另一种装置,其中通过一在络筒机侧面设置的垂直定位的输出导丝辊实现长丝向络筒机的各卷绕工位的分配。在这种情况下在一垂直定位的输出平面内引导长丝,该输出平面相对于各卷绕工位设置成使得通过简单的转向就可实现在各卷绕工位中的分配。
两种已知的装置构成可能性,即在处理装置中可以以尽可能小的彼此处理间距平行地引导多根长丝并紧接着将它们以彼此较大的间距分配到各个卷绕工位上。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装置对此使用导丝装置,以便保持规定的长丝流程和转向。
发明内容
现在本发明的目的是,进一步构成此类型式的设备,以便将一由一处理装置供给的长丝束以尽可能低摩擦和没有显著的长丝张力差异地供给络筒机的各卷绕工位。
按照本发明通过一种以下特征的设备达到该目的。
按本发明的用于熔纺和卷绕合成长丝的设备,包括一纺丝装置、一处理装置和一络筒机,其中处理装置具有一输出导丝辊,用于在多根长丝进入和分配到络筒机的许多卷绕工位中之前对长丝进行引导,该输出导丝辊设置在络筒机的上方并且平行并列在圆周上引导各长丝,同时输出导丝辊横向于络筒机的一筒管锭子并相对于一垂直定位的送进平面旋转90°地设置,并且络筒机具有许多顶端导丝器,所述顶端导丝器设置在卷绕工位的前面并且设置在所述垂直定位的送进平面内;其特征在于,顶端导丝器在长丝流程中直接设置在输出导丝辊的后面,使得在长丝从输出导丝辊偏转到送进平面中时不超过一在所述送进平面与长丝之间的最大15°的偏转角。
本发明无条件地,在一平行地在一导丝辊外表面上导向的长丝束排出时必然在一中心平面内,因为外面的各长丝在导丝辊的圆周上的排出点被向中心平面的方向偏移并因此在从导丝辊表面排出时各长丝的会合是必然的。已证明,根据偏转角对这种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这样已确认,待排出的平行导向的各长丝在导丝辊外表面上的排出点在最大的相对于中心平面的偏转角15°时引起在导丝辊上的排出点的基本上不变的或非临界的偏移。
因此该目的可以这样达到,即将各卷绕工位的顶端导丝器,它们保持在垂直定位的送进平面内,直接设置在输出导丝辊的长丝流程中,而使得在长丝从通过导丝辊构成的输出平面偏转时不超过最大15°的偏转角,其中输出平面相对于送进平面旋转90°。因此可以有利地无任何附加的导丝装置地实施多根长丝从处理装置向络筒机的分配。通过偏转角的限制,对长丝在处理装置中和特别在输出导丝辊上的平行导向决定性的处理间距保持不变。将长丝在从输出导丝辊排出以后直接导入各卷绕工位的往复三角形中。通过顶端导丝器同时确定长丝的转向和往复范围的边界。
按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输出导丝辊的表面具有一平均粗糙值在0.2μm至0.8μm范围内的粗糙度。
按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为输出导丝辊配置一导向装置,用于引导许多平行行进的长丝,借助该导向装置在各长丝之间确定一在2mm至8mm范围内的长丝间距。
按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导向装置由多个串联式并列设置的导丝器构成,其在长丝流程中设置在输出导丝辊之前。
按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导向装置由在输出导丝辊的圆周上的许多径向导向槽构成。
按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通过顶端导丝器展开的送进平面与输出导丝辊的轴线在长丝导引装置的中心的导向范围内相交。
按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处理装置具有多个受驱动的导丝辊,用于引导和拉伸长丝,其中为输出导丝辊在长丝流程中配置至少一个第二导丝辊。
按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在输出导丝辊与配置的导丝辊之间设置一涡流变形装置,借其平行并列同步地使各长丝进行涡流变形。
按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在络筒机中顶端导丝器各由一个可自由旋转的导辊构成,导辊的辊轴线基本上垂直于络筒机的一筒管锭子定位。
按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导辊的辊轴线根据配置的长丝的相应的偏转角具有一相对于输出导丝辊的轴线的斜角。
按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导辊分别在圆周上具有一槽形的导轨,在其中引导送进的长丝。
按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设置一个或多个辅助导向装置,借其在络筒机中在过程开始、过程中断和/或换筒的期间可实现长丝导向。
在导丝辊圆周上特别是外面的最大偏转的长丝的排出点的不变的位置还可以这样改善,即输出导丝辊的表面具有在平均粗糙值0.2μm至0.8μm范围内的粗糙度。优选校准0.4μm至0.65μm的范围,以便保持通常利用前处理装置润湿的长丝在导丝辊表面上的高的附着性。更高的表面粗糙度导致不允许的打滑现象,其妨碍长丝的导向和处理。与此相对,更小的平均粗糙值则要求导丝辊表面的显著的制造费用。
为了可以利用商业上通用的络筒机卷绕大量的长丝,本发明的进一步构成是特别优选的,其中在输出导丝辊前面设置一导向装置用以引导大量平行行进的长丝,借其在各长丝之间确定一在2mm至8mm范围内的长丝间距。因此该通过导丝装置预定的长丝间距构成对于长丝的处理要在处理装置中保持的长丝间距。这样可以特别在单重或多重卷绕的导丝辊中实现短的结构长度和紧凑的结构形式。此外即使在大量的长丝的情况下,无导丝装置也能实现按照本发明的分配。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导向装置可以在输出导丝辊前面在长丝流程中设置多个串联式并列设置的导丝器,它们例如由陶瓷销或梳形陶瓷导丝器构成。
但也有可能,直接通过在输出导丝辊的圆周上的许多径向的导向槽构成导向装置。因此直接在导丝辊的圆周上在导向槽内引导长丝。
在大量同时引导长丝的情况下优选采用本发明的进一步构成,其中通过顶端导丝器展成的送进平面在长丝导向的中心的导向范围内与输出导丝辊的轴线相交。因此即使在大量长丝的情况下也可以实施有利的分配而不相互妨碍长丝导向。但为了得到外面的长丝的对称的偏转,推荐相对于导向范围非对称地设置送进平面。
处理装置优选包括多个受驱动的导丝辊,以便引导和拉伸长丝,其中沿长丝流程为输出导丝辊配置至少一个第二导丝辊。这样输出导丝辊可以完全结合于处理装置中,而不需要附加的导辊。对此可以采用导丝辊系统,其实施长丝的部分拉伸或完全拉伸。
但也有可能将输出导丝辊独立于处理装置只用于长丝的分配。
为了可以与卷绕张力无关地实施通常在卷绕之前完成的长丝的涡流变形,按照本发明的一有利的进一步构成,在输出导丝辊与配置的导丝辊之间设置一涡流变形装置,其中平行并列同步地使各长丝涡流变形。在各导丝辊之间进行为长丝的涡流变形所需要的张力调整。
为了进一步将长丝摩擦减至最小,按照本发明的一优选的方案设定,在络筒机中通过各个可自由旋转的导辊构成各顶端导丝器,其辊轴线基本上垂直于络筒机的一个筒管锭子定位。由此也可以低摩擦地实施较大的长丝转向,从而可以微小地调整一为长丝的分配所选择的在输出导丝辊与顶端导丝器之间的间距。
为了在具有基本上光滑的导向外表面的导辊中保持送进的长丝的可靠的导向,按照本发明的设备的构成是特别有利的,其中各导辊的辊轴线根据配置的长丝的相应的偏转角具有一相对于输出导丝辊的轴线的斜角。由此具有以下可能性,即,使长丝可以基本上成直角行进到导辊上。
但也可以这样改善长丝的导向,即各导辊分别在圆周上具有一槽形的导轨,在其中引导送进的长丝。
由于少量的导丝装置在固定的工作中,本发明的进一步构成是特别重要的,以便在络筒机中在过程开始、过程中断和/或换筒的期间可以实现长丝导向。这样,设置一个或多个辅助装置,其按选择可由一操作人员起动和操作,以便将长丝敷设到该装置并引导,或确保在过程中断或换筒的期间长丝在相应的装置上的导向。
本发明的设备的特别优点是,在每一卷绕工位将供给的长丝基本上低摩擦地导向各卷绕工位。同时只出现因长丝的转向而在顶端导丝器上引起的长丝张力形成,但其基本上在每一卷绕工位上是相同的。
附图说明
以下借助几个实施例参照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设备。其中:
图1本发明的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侧视图;
图2图1的实施例的示意前视图;
图3图1的实施例的示意俯视图的一部分;
图4本发明的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俯视图的部分视图;
图5和图6本发明的设备的其他的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和3中示出本发明的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多个视图。图1中示出该设备的侧视图,图2中示出其前视图和图3中示出其俯视图的一部分。以下描述只要没有明确地涉及某个图则适用于全部的图。
本发明的设备包括一纺丝装置27、一处理装置34和一络筒机35,其中平行并列制造许多合成长丝。为此在纺丝装置27中在一被加热的纺丝箱28的底面上包括多个喷丝嘴,它们经由一熔体供给装置29连接于一熔体源例如一挤出机。在该实施例中串联式并列设置总共五个喷丝嘴30.1至30.5。喷丝嘴的数量是示例性的,由此借助于一纺丝装置可以同时纺制或少或多的长丝。喷丝嘴30.1至30.5中的每一个具有大量的喷嘴孔,以便由一经由熔体供给装置输入的聚合物熔体分别挤出复丝长丝的单丝束。在单丝束的各个挤出的单丝条聚集成相应的长丝2.1至2.5之前,单丝束穿过一在纺丝箱28的下方设置的冷却甬道31。冷却甬道31与一吹气装置32相组合,从而在冷却甬道31内冷却气流对单丝束产生作用。其中如图中所示通过横向流吸风产生冷却气流。但也有可能通过一冷却圆筒利用周围吹气从外向内或从内向外产生冷却气流。
在冷却甬道31的出口区域内设置一上油装置39和多个导丝器40,以便将单丝束聚集成相应的长丝2.1至2.5。在冷却甬道31上紧接着一骤冷甬道33,以便将长丝2.1至2.5导向处理装置34。
在骤冷甬道33的下方设置一导丝板41和一长丝汇集装置37,其中导丝板41为长丝2.1至2.5的每一个构成一长丝导向,借其分别在长丝2.1至2.5之间校准一处理间距。为此将长丝2.1至2.5经由导丝器40从纺丝间距起到导丝板40.1聚集成处理间距。
为导丝板41配置长丝汇集装置37,借其在长丝断裂时聚集丝片并且经由一抽吸装置排出。长丝汇集装置37具有一可移动的导向装置和一抽吸装置,以便在长丝断裂时可以收集长丝2.1至2.5。这样的装置一般是已知的并且例如描述于EP 1049823B1中。
处理装置34包括至少一个输出导丝辊14,其直接设置在络筒机35的前面。对此输出导丝辊14设置在络筒机的一端面的区域内,其中纺丝装置27和输出导丝辊14横向于络筒机的一纵轴线定位地设置。这样的装置由EP 1527217是已知的,从而在这方面特别参阅其内容。
除输出导丝辊14外处理装置34还具有一前置的第二导丝辊,它在该实例中称为牵拉导丝辊36。牵拉导丝辊36从纺丝装置27中抽出长丝2.1至2.5。牵拉导丝辊36和输出导丝辊14分别由一导丝辊驱动装置42驱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过程和长丝类型以一差值调整牵拉导丝辊36和输出导丝辊14的圆周速度。在一S形的长丝流程中以在各长丝之间预定的处理间距同时沿牵拉导丝辊36和输出导丝辊14的圆周引导长丝2.1至2.5。
在处理装置34的下方设置络筒机35。络筒机35具有总共五个卷绕工位1.1至1.5,它们并列构成于络筒机中。在每一卷绕工位1.1至1.5中分别供给一长丝2.1至2.5并卷绕成一卷筒。卷绕工位1.1至1.5的结构构成完全相同的,从而借助在一操作面的第一卷绕工位1.1描述其基本的结构。
卷绕工位1.1具有一横动装置4,借其使一供给的长丝2.1在一横动行程内来回移动。横动装置4可以例如是一反转螺纹横动装置,其中一横动导丝器在一横动行程内来回移动,或一叶片横动装置包括多个被反向驱动的叶片尖端,其牵引长丝来回移动。在横动装置4的前面设置一顶端导丝器3.1,其构成一所谓横动三角形的尖端。顶端导丝器3.1构成进入卷绕工位1.1的入口。
为了在卷绕工位1.1中卷绕长丝2.1,在一受驱动的筒管锭子6.1上夹紧一筒管9。筒管锭子6.1同时沿全部邻接的卷绕工位1.2、1.3、1.4和1.5延伸,从在每一卷绕工位1.1至1.5同时卷绕供给的长丝2.1至2.5。
为了在卷绕工位1.1中在卷筒8.1的表面上敷设长丝2.1,在横动装置4与筒管锭子6.1之间设置一压紧辊5。压紧辊5同样沿卷绕工位1.1至1.5的全长延伸。长丝2.1在部分卷绕在压紧辊5的圆周上以后敷设在卷筒8.1的表面上。
在卷绕工位1.1至1.5中各顶端导丝器3.1至3.5分别由可自由旋转支承的导辊11.1至11.5构成。导辊11.1至11.5在卷绕工位1.1至1.5中分别以其辊轴线垂直于筒管锭子6.1定位。同时导辊11.1至11.5保持在一支架12上,其连接于一机架10。导辊11.1至11.5的轴承优选由一低摩擦的空气轴承构成,以便保持在长丝上没有长丝张力的附加的形成。
机架10用于安装和固定横动装置4、压紧辊5和筒管锭子6.1。在该实施例中压紧辊5经由一摇臂13可转动地支承在机架10上。筒管锭子6.1悬伸地支承于一筒管转塔7中,其可旋转地支承于一机架10中。筒管转塔7位错于筒管锭子6.1180°地支持一第二筒管锭子6.2,以便在卷绕工位1.1至1.5中可以实施长丝的连续的卷绕。为筒管转塔以及筒管锭子6.1和6.2分配配置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
为了分配长丝2.1至2.5,输出导丝辊14直接为顶端导丝器3.1至3.5配置。顶端导丝器3.1至3.5对此构成一垂直定位的送进平面44。与此相对输出导丝辊14在一水平定位的输出平面43内设置在顶端导丝器3.1至3.5的上方,其中输出导丝辊14的轴线横向于络筒机35的纵轴线或横向于筒管锭子6.1定位。输出导丝辊14支承在络筒机35的端面的区域内,从而长丝2.1至2.5在从输出导丝辊14排出时在顶端导丝器3.1至3.5侧旁被引导。
为了进一步说明长丝2.1至2.5从处理装置34向络筒机35的分配,图3中示出俯视图的一部分,其中只示出对长丝的分配决定性的装置对象,如输出导丝辊14和顶端导丝器3.1至3.5。
顶端导丝器3.1至3.5分别由导辊11.1至11.5构成,它们分别可自由旋转地支承在一轴15上。导辊11.1至11.5保持在支架12上,其中导辊11.1至11.5分别距图中未示出的横动装置具有相同的间距。顶端导丝器3.1至3.5构成一垂直定位的送进平面44,将长丝2.1至2.5导入该送进平面内。为此必须将平行于输出平面43引导的长丝从输出导丝辊14的圆周上按照长丝位置偏转。输出平面43与图3的图纸平面或一对此的平行平面一致。在该实施例中在输出导丝辊14的导丝辊外表面上按顺序引导长丝2.1至2.5,即第一长丝2.1保持在输出导丝辊14的自由悬伸的末端并且按附图标记的顺序平行并列保持,从而在输出导丝辊14的轴承侧的一端引导长丝2.5。在长丝2.1至2.5向各个卷绕工位分配时必需的是,在从输出导丝辊14排出以后各长丝必须向送进平面44那边偏转一偏转角α。在这里偏转角α形成投影成输出平面43的三角形的一角,该三角形设定在长丝与输出导丝辊14的外形轮廓线之间。为了长丝2.1向导辊11的偏转,偏转角α是示例性标出的。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设置顶端导丝器3.1至3.5的送进平面44相对于长丝在输出导丝辊14的外表面上的导向范围基本上设置在中心。这样中心的长丝2.3可以无偏转直接导入送进平面44。根据长丝2.2、2.3和2.5与送进平面44的间距实现长丝在送进平面44内向相应的顶端导丝器3.2、3.3和3.5的偏转。
为了在长丝偏转特别是外面的长丝2.1和2.5偏转时确保一在输出导丝辊14的圆周上的稳定的排出点,只有限的偏转是可能的。已证明在偏转角α处在最大15°的范围内时在输出导丝辊14的圆周上不产生显著的长丝位移。相反在更大的偏转角时产生特别是外面的长丝的输出点的偏移,其直接导致各长丝在输出导丝辊14的圆周上的聚集和接触。
为了改善通过上油装置润湿的长丝在输出导丝辊14的导丝辊表面上的附着性,输出导丝辊14的表面在外壳上设有一粗糙度,其处在一平均粗糙值Ra 0.2μm至0.8μm的范围内。借此在处理装置能够实现稳定的长丝导向,其甚至在长丝的处理过程中能够保持2mm的长丝间距A。由此商业上通用的络筒机的使用也是可能的,以便可以由一个输出导丝辊14接纳大量长丝。通常在2mm至8mm的范围内选择在处理装置中并行引导的各长丝之间的长丝间距。由图3中所示的视图显而易见的是,不仅长丝的数量而且各长丝之间的长丝间距以及顶端导丝器3.1至3.4与输出导丝辊14的排出点的间距对相应的偏转角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这方面可以根据制造过程和长丝类型分别选择优化的组合。
为了将预定向的长丝制成所谓POY纱,图1至3中所示的设备是特别适用的。通过基本上无导丝元件地完成的从处理装置34向络筒机35的长丝分配可以以微小的长丝张力卷绕和引导长丝。通过顶端导丝器作为导辊的构成,自行以很低的摩擦实施长丝向送进平面内的需要的转向。这样该设备不仅适用于很细的纤度而且适用于粗的长丝纤度。
图4中示出本发明的设备的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的一部分,其中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构成相同,从而参阅以上描述并且在这方面只说明其差别。
为了长丝2.1至2.5中每一长丝的导向输出导丝辊14具有导向槽47,其径向环绕地构成在输出导丝辊的圆周上。分别在导向槽47的槽底引导长丝2.1至2.5。借此也可以可靠地在输出导丝辊14的圆周上保持很窄的例如2mm的长丝间距A。
在长丝2.1至2.5从输出导丝辊14排出以后将它们导进送进平面44内到各个导辊11.1至11.5。对此特别是为外面的长丝2.1和2.5配置的导辊在其位置方面设置成使导辊11.1至11.5的辊轴线15相对于输出导丝辊14的轴线具有一斜角,以便可以尽可能笔直地接纳送进的长丝。这样导辊11.1的辊轴线15具有一倾斜角β1,其能够实现长丝2.1向导辊的基本上直线的送进。与此相对导辊11.5具有一倾斜角β2,其由于长丝2.5的相反的偏转而相反地构成。由于长丝2.5的较小的偏转,倾斜角β2在数值上构成为小于导辊11.1的倾斜角β1,导辊11.1接纳较大偏转的长丝2.1。由于微小的偏转,导辊11.2至11.4无倾斜地保持平行于输出导丝辊的导丝辊轴线。为了将导辊11.1和11.5的倾斜角β1和β2从数值上构成为相同大小的,也可以将输出导丝辊14设置成使得通过顶端导丝器3.1至3.5展成的送进平面44相对于长丝在导丝辊的圆周上的导向范围不对称地设置。
图5和6中示出本发明的设备的其他的实施例,其中基本上通过不同的导丝辊系统构成处理装置。纺丝装置和络筒机的结构和设置基本上相同于上述按图1至3的实施例,从而以下只说明对处理装置的差别。
在图5所示的本发明的设备的实施例中,处理装置由一牵拉导丝辊装置45和一拉伸导丝辊装置46构成。牵拉导丝辊装置45具有两个导丝辊24.1和24.2,其分别经由一单独的导丝辊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驱动。拉伸导丝辊装置46由输出导丝辊14和一为输出导丝辊14配置的第三导丝辊24.3构成。同样彼此独立地驱动输出导丝辊14和导丝辊24.3。牵拉导丝辊装置45和拉伸导丝辊装置46分别由一丝片多重卷绕,其中牵拉导丝辊装置45在处理装置34的上方设置的纺丝装置27上引出丝片。在牵拉导丝辊装置45与拉伸导丝辊装置46之间以一差速驱动,从而在导丝辊24.1与输出导丝辊14之间拉伸丝片。为此牵拉导丝辊装置45的导丝辊24.1和24.2优选构成为被加热的。在拉伸以后将长丝2.1至2.5直接从输出导丝辊14导向络筒机35的各顶端导丝器。输出导丝辊14为此在络筒机的上方设置在一水平定位的输出平面内。在这种情况下输出导丝辊14支承在卷绕工位1.1至1.5的中心区域内。在长丝从输出导丝辊14中排出和偏转以后将长丝2.1至2.5导入络筒机35的顶端导丝器3.1至3.5中。在该实施例中顶端导丝器3.1至3.5由导丝器构成,它们具有一孔眼用以引导长丝。在顶端导丝器3.1至3.5的后面直接设置横动装置以便来回移动和敷设长丝。
为了制造完全拉伸的长丝,图5中所示本发明设备的实施例是特别适用的。对此使长丝在输出导丝辊14与导丝辊24.3之间卷绕之前通过一涡流变形装置38进行涡流变形。为此同时并列地经由牵拉导丝辊装置45和拉伸导丝辊装置46引导各长丝,其中校准的长丝间距构成在2mm至5mm的范围内。在这方面即使在导丝辊的多重缠绕的情况下也达到紧凑的结构尺寸。
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处理装置34的输出导丝辊14不仅用于从纺丝装置中引出长丝2.1至2.5而且用于把长丝分配到络筒机35中。输出导丝辊14在其构成和设置中相同于按图1至3的实施例,其中在这里所示的实施例中为输出导丝辊14配置一第二导丝辊。由丝片多重缠绕第二导丝辊24.1和输出导丝辊14,其中在导丝辊24.1与输出导丝辊14之间的最后的长丝缠绕中设置一涡流变形装置38。通过输出导丝辊14和配置的导丝辊24.1的多重缠绕可产生较大的牵拉力用于从纺丝装置中抽出长丝2.1至2.5。对此输出导丝辊14和/或第二导丝辊24.1构成可加热的。也有可能由一不受驱动的可自由旋转的过绕辊取代第二导丝辊24.1。
图1至6中所示的本发明设备的实施例在各个过程机组的结构和选择上是示例性的。本发明也包括类似的设备,其在各个过程机组的结构和选择上虽然是不同的,但其在一最后的输出导丝辊与一络筒机的顶端导丝器之间完全放弃导丝装置,同时基本上相对于络筒机的纵轴线横向定位地支承输出导丝辊。
附图标记清单
1.1-1.5 卷绕工位 29 熔体供给装置
2.1-2.5 长丝 30.1、30.2-30.5 喷丝嘴
3 顶端导丝器 31 冷却甬道
4 横动装置 32 吹气装置
5 压紧辊 33 骤冷甬道
6.1、6.2 筒管锭子 34 处理装置
7 筒管转塔 35 络筒机
8.1-8.5 卷筒 36 牵拉导丝辊
9 筒管 37 长丝汇集装置
10 机架 38 涡流变形装置
11.1-11.5 导辊 39 上油装置
12 支架 40 导丝器
13 摇臂 41 导丝板
14 输出导丝辊 42 导丝辊驱动装置
15 辊轴线 43 输出平面
24 导丝辊 44 送进平面
25 过绕辊 45 牵拉导丝辊装置
27 纺丝装置 46 拉伸导丝辊装置
28 纺丝箱 47 导向槽
Claims (12)
1.用于熔纺和卷绕合成长丝的设备,包括一纺丝装置(27)、一处理装置(34)和一络筒机(35),其中处理装置(34)具有一输出导丝辊(14),用于在多根长丝进入和分配到络筒机(35)的许多卷绕工位(1.1-1.5)中之前对长丝(2.1-2.5)进行引导,该输出导丝辊设置在络筒机(35)的上方并且平行并列在圆周上引导各长丝,同时输出导丝辊(14)横向于络筒机(35)的一筒管锭子(6.1)并相对于一垂直定位的送进平面(44)旋转90°地设置,并且络筒机具有许多顶端导丝器(3.1-3.5),所述顶端导丝器设置在卷绕工位(1.1-1.5)的前面并且设置在所述垂直定位的送进平面(44)内;其特征在于,顶端导丝器(3.1-3.5)在长丝流程中直接设置在输出导丝辊(14)的后面,使得在长丝(2.1-2.5)从输出导丝辊(14)偏转到送进平面(44)中时不超过一在所述送进平面(44)与长丝(2.1-2.5)之间的最大15°的偏转角(α)。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输出导丝辊(14)的表面具有一平均粗糙值(Ra)在0.2μm至0.8μm范围内的粗糙度。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为输出导丝辊(14)配置一导向装置(41、47),用于引导许多平行行进的长丝(2.1-2.5),借助该导向装置在各长丝之间确定一在2mm至8mm范围内的长丝间距。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装置由多个串联式并列设置的导丝器(41)构成,导丝器在长丝流程中设置在输出导丝辊(14)之前。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装置由在输出导丝辊(14)的圆周上的许多径向导向槽(47)构成。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通过顶端导丝器(3.1-3.5)展开的送进平面(44)与输出导丝辊(14)的轴线在长丝导引装置的中心的导向范围内相交。
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处理装置(34)具有多个受驱动的导丝辊(24.1、24.2、36、14),用于引导和拉伸长丝,其中为输出导丝辊(14)在长丝流程中配置至少一个第二导丝辊(24.1、36)。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输出导丝辊(14)与配置的导丝辊(36、24.1)之间设置一涡流变形装置(38),借其平行并列同步地使各长丝进行涡流变形。
9.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络筒机(35)中顶端导丝器(3.1-3.5)各由一个可自由旋转的导辊(11.1-11.5)构成,导辊的辊轴线(15)基本上垂直于络筒机(35)的一筒管锭子(6.1)定位。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导辊(11.1-11.5)的辊轴线(15)根据配置的长丝(2.1-2.5)的相应的偏转角(α)具有一相对于输出导丝辊(14)的轴线的斜角(β)。
11.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导辊(11.1-11.5)分别在圆周上具有一槽形的导轨,在其中引导送进的长丝。
12.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设置一个或多个辅助导向装置,借其在络筒机中在过程开始、过程中断和/或换筒的期间可实现长丝导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06003640.9 | 2006-01-26 | ||
DE102006003640 | 2006-01-26 | ||
PCT/EP2006/007198 WO2007085274A1 (de) | 2006-01-26 | 2006-07-21 | Vorrichtung zum schmelzspinnen und aufwickeln von synthetischen fäden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36316A CN101336316A (zh) | 2008-12-31 |
CN101336316B true CN101336316B (zh) | 2011-08-10 |
Family
ID=37188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800517952A Active CN101336316B (zh) | 2006-01-26 | 2006-07-21 | 用于熔纺和卷绕合成长丝的设备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802977B2 (zh) |
EP (1) | EP1979513B1 (zh) |
JP (1) | JP4903226B2 (zh) |
KR (1) | KR101267350B1 (zh) |
CN (1) | CN101336316B (zh) |
DE (1) | DE502006006139D1 (zh) |
TW (1) | TWI378162B (zh) |
WO (1) | WO2007085274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30485A (zh) * | 2011-03-31 | 2012-10-17 |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 纺丝卷绕机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356778B2 (ja) * | 2008-11-06 | 2013-12-04 |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 紡糸巻取機 |
JP5368061B2 (ja) * | 2008-11-13 | 2013-12-18 |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 紡糸巻取設備 |
DE102010007737A1 (de) * | 2010-02-12 | 2011-08-18 |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42897 | Vorrichtung zum Abziehen und Aufwickeln einer Vielzahl synthetischer Fäden |
JP5519435B2 (ja) * | 2010-07-13 | 2014-06-11 |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 紡糸巻取装置 |
US8282384B1 (en) | 2011-04-15 | 2012-10-09 | Thomas Michael R | Continuous curing and post curing apparatus |
JP5711062B2 (ja) * | 2011-07-22 | 2015-04-30 |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 紡糸巻取機 |
US20140248384A1 (en) * | 2011-07-26 | 2014-09-04 |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 Melt spinning device |
JP5864338B2 (ja) * | 2012-03-30 | 2016-02-17 |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 紡糸巻取装置及び紡糸巻取設備 |
DE102013003775A1 (de) | 2013-03-06 | 2014-09-11 |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chmelzspinnen und Abziehen mehrerer multifiler synthetischer Fäden |
CN103305945A (zh) * | 2013-06-25 | 2013-09-18 | 苏州锦凯纺织有限公司 | 一种纺织卷绕机 |
DE112016002122A5 (de) * | 2015-05-12 | 2018-01-25 |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 Aufspulmaschine |
JP6763744B2 (ja) * | 2015-10-30 | 2020-09-30 |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 紡糸巻取設備 |
US10012804B2 (en) | 2016-05-27 | 2018-07-03 | Alliance Fiber Optic Products, Inc. | Bend inducing fiber array unit |
DE102017000457A1 (de) * | 2017-01-19 | 2018-07-19 |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 Aufspulmaschine |
DE102017004193A1 (de) * | 2017-04-28 | 2018-10-31 |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nlegen mehrerer gesponnener Fäden |
DE102017006689A1 (de) * | 2017-07-14 | 2019-01-17 |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 Aufspulmaschine |
DE102018003480A1 (de) * | 2018-04-27 | 2019-10-31 |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 Vorrichtung zum Abziehen und Aufwickeln von schmelzgesponnenen Fäden |
DE102020000286A1 (de) * | 2020-01-18 | 2021-07-22 |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 Aufspulmaschine |
DE102022112853B3 (de) | 2021-06-04 | 2022-10-27 |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 Vorrichtung zum Aufwickeln einer Fadenschar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660311A1 (de) * | 1965-10-27 | 1972-03-30 | Karl Fischer App & Rohrleitung | Spinnaggregat mit Aufspuleinrichtung |
CN1135775A (zh) * | 1994-09-21 | 1996-11-13 | 里特机械公司 | 纺丝卷绕机 |
CN1671894A (zh) * | 2002-08-06 | 2005-09-21 | 苏拉有限及两合公司 | 用于纺丝和卷绕的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44496A (en) * | 1965-10-27 | 1974-10-29 | Fischer K Apparate U Rohleitun | Spinning apparatus with means for winding up the filaments |
RO59029A (zh) * | 1967-07-12 | 1976-01-15 | ||
JPS5253016A (en) * | 1975-10-24 | 1977-04-28 | Nippon Gasket Kk | Process for recovering inorganic fibers from inorganic fibrous wasteesheet for enforcing metal plate |
JP2688983B2 (ja) * | 1988-12-26 | 1997-12-10 | 株式会社神津製作所 | 集合繊維条を広幅扁平に巻取る装置 |
JPH0734316A (ja) * | 1993-07-20 | 1995-02-03 | Murata Mach Ltd | 紡糸巻取システム |
TW436532B (en) | 1998-01-24 | 2001-05-28 | Barmag Barmer Maschf | Spinning line |
JP2000256916A (ja) * | 1999-03-09 | 2000-09-19 | Teijin Seiki Co Ltd | ポリエステル糸条の直接紡糸延伸方法 |
JP2000282321A (ja) * | 1999-03-31 | 2000-10-10 | Toray Ind Inc | 糸条の巻取方法 |
JP4202768B2 (ja) * | 2003-01-09 | 2008-12-24 |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 繊維束の巻き取り方法、及び巻き取り装置 |
CN1325357C (zh) * | 2003-02-21 | 2007-07-11 | 苏拉有限及两合公司 | 用来制造和卷绕合成长丝的装置 |
-
2006
- 2006-07-21 DE DE502006006139T patent/DE502006006139D1/de active Active
- 2006-07-21 WO PCT/EP2006/007198 patent/WO2007085274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6-07-21 JP JP2008551651A patent/JP4903226B2/ja active Active
- 2006-07-21 CN CN2006800517952A patent/CN101336316B/zh active Active
- 2006-07-21 EP EP06791544A patent/EP1979513B1/de active Active
- 2006-08-22 TW TW095130804A patent/TWI378162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8
- 2008-07-28 US US12/181,009 patent/US780297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8-25 KR KR1020087020788A patent/KR101267350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660311A1 (de) * | 1965-10-27 | 1972-03-30 | Karl Fischer App & Rohrleitung | Spinnaggregat mit Aufspuleinrichtung |
CN1135775A (zh) * | 1994-09-21 | 1996-11-13 | 里特机械公司 | 纺丝卷绕机 |
CN1671894A (zh) * | 2002-08-06 | 2005-09-21 | 苏拉有限及两合公司 | 用于纺丝和卷绕的装置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30485A (zh) * | 2011-03-31 | 2012-10-17 |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 纺丝卷绕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378162B (en) | 2012-12-01 |
JP4903226B2 (ja) | 2012-03-28 |
CN101336316A (zh) | 2008-12-31 |
WO2007085274A1 (de) | 2007-08-02 |
JP2009524746A (ja) | 2009-07-02 |
TW200728528A (en) | 2007-08-01 |
EP1979513B1 (de) | 2010-02-10 |
US20090022833A1 (en) | 2009-01-22 |
DE502006006139D1 (de) | 2010-03-25 |
EP1979513A1 (de) | 2008-10-15 |
US7802977B2 (en) | 2010-09-28 |
KR101267350B1 (ko) | 2013-05-23 |
KR20080090533A (ko) | 2008-10-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36316B (zh) | 用于熔纺和卷绕合成长丝的设备 | |
CN101680119B (zh) | 用于熔纺和卷绕合成长丝的设备 | |
US7322811B2 (en) | Apparatus for spinning and winding multifilament yarns | |
US7845923B2 (en) | Spinning, drawing and texturing machine | |
KR100484086B1 (ko) | 사를방사하고권취하기위한방법및장치 | |
JP5837064B2 (ja) | 複数の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糸を溶融紡糸し、延伸しかつ巻き上げる装置 | |
CN101377026B (zh) | 纱线卷绕机及假捻加工机 | |
CN105556009B (zh) | 用于生产多个合成线的装置 | |
US20110121480A1 (en) | Method for melt spinning, stretching, and winding a multifilament thread as well as a device for performing the method | |
CN108884596B (zh) | 用于熔纺、抽出和卷绕丝片的装置 | |
JP2009536270A (ja) | 合成糸の溶融紡糸、処理及び巻成のための装置 | |
US6890166B2 (en) | Spinning-drawing-texturing machine | |
CN101591816A (zh) | 用于熔纺和卷绕多根纱线的设备和方法 | |
CN101016656A (zh) | 用于制造和贮放丝束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2884230B (zh) | 用于熔融纺造、拉伸和卷绕多根合成长丝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3010816A (zh) | 纱线卷取机 | |
JP6016914B2 (ja) | 溶融紡糸装置 | |
CN100523318C (zh) | 纺丝设备 | |
CN101634065B (zh) | 假捻变形机 | |
CN201334553Y (zh) | 假捻变形机 | |
CN1230578C (zh) | 纺丝设备 | |
CN221918353U (zh) | 一种长丝水洗烘干设备 | |
CN117845352A (zh) | 一种长丝水洗烘干设备及长丝水洗烘干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