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09617A - 座椅构造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座椅构造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09617A
CN101309617A CNA2006800428499A CN200680042849A CN101309617A CN 101309617 A CN101309617 A CN 101309617A CN A2006800428499 A CNA2006800428499 A CN A2006800428499A CN 200680042849 A CN200680042849 A CN 200680042849A CN 101309617 A CN101309617 A CN 1013096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cushion
backrest
seat
main frame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4284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09617B (zh
Inventor
山田雅之
小林英树
东海毅
森正树
小野田启介
伊藤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Boshoku Corp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Boshoku Corp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Boshoku Corp,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Boshok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09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96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096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961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86Side-rests
    • B60N2/99Side-rests adjus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0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0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 B60N2/3002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 B60N2/3004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 B60N2/3009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about transversal axis
    • B60N2/3011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about transversal axis the back-rest being hinged on the cushion, e.g. "portefeuille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0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 B60N2/3002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 B60N2/3004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 B60N2/3009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about transversal axis
    • B60N2/3013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about transversal axis the back-rest being hinged on the vehicle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0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 B60N2/3002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 B60N2/3029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composed movement
    • B60N2/3031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composed movement in a longitudinal-vertical pla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0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 B60N2/3038Cushion movements
    • B60N2/304Cushion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 B60N2/3045Cushion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about transversal axis
    • B60N2/305Cushion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about transversal axis the cushion being hinged on the vehicle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0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 B60N2/3038Cushion movements
    • B60N2/3063Cushion movements by composed movement
    • B60N2/3065Cushion movements by composed movement in a longitudinal-vertical pla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0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 B60N2/3088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link
    • B60N2/309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link ro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convertible for other use
    • B60N2/3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convertible for other use into a loading platfo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86Side-res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在座椅(10)中,通过在靠背主框架(16)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的倾倒被倾斜机构(18)锁定的状态下使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下端以可转动的方式与车身侧连结,第一连杆(22)、靠背副框架(24)、以及靠背连结连杆(26)的转动被锁定,靠背连杆机构(14)的动作被锁定。因此,可以提高靠背连杆机构(14)(靠背副框架(24))从靠背侧部(12B)的后侧进行支承的支承刚性,充分地保持住坐在座椅(10)上的乘客。

Description

座椅构造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座椅侧部的厚度可以伸缩的座椅构造以及设置有应用了该座椅构造而构成的座椅的车辆。
背景技术
作为座椅构造而有如下的座椅构造:在座椅座垫上,可以通过使左右的座椅侧部相对于中央的顶板部向高位置和低位置移动,而使座椅侧部的厚度伸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然而,在该座椅构造中,从里侧支承座椅侧部的支承金属丝仅由扭簧向座椅座垫表侧施压。并且,支承金属丝的转动面(具有转动方向的面)与座椅座垫的前后方向垂直。因此,对于施加在座椅座垫左右方向上的载荷来说,座椅侧部的支承金属丝的支承刚性低。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0-3166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座椅侧部的支承刚性的座椅构造以及车辆。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第一方案的座椅构造包括:座椅侧部,设置在座椅靠背和座椅座垫中的至少一者的左右方向上的侧部;以及连杆机构,支承所述座椅侧部,并且与所述座椅靠背、座椅座垫、以及车身侧中的至少一者连结,在座椅处于使用状态时动作被锁定,通过所述座椅靠背和座椅座垫中的至少一者的动作而动作并使所述座椅侧部的厚度伸缩。
在第一方案的座椅构造中,连杆机构支承座椅侧部,该座椅侧部设置在座椅靠背和座椅座垫中的至少一者的左右方向上的侧部,连杆机构通过座椅靠背和座椅座垫中的至少一者的动作而动作,使座椅侧部的厚度伸缩。
在这里,连杆机构与座椅靠背、座椅座垫、以及车身侧中的至少一者连结,在座椅处于使用状态(可以落座的状态)时动作被锁定。因此,可以提高座椅侧部的支承刚性。
第二方案的座椅构造包括:座椅侧部,设置在座椅靠背和座椅座垫中的至少一者的左右方向上的侧部;以及连杆机构,支承所述座椅侧部,通过所述座椅靠背和座椅座垫中的至少一者的动作而动作并使所述座椅侧部的厚度伸缩,并且该连杆机构的动作面与所述座椅靠背或座椅座垫的左右方向交叉。
在第二方案的座椅构造中,连杆机构支承座椅侧部,该座椅侧部设置在座椅靠背和座椅座垫中的至少一者的左右方向上的侧部,连杆机构通过座椅靠背和座椅座垫中的至少一者的动作而动作,使座椅侧部的厚度伸缩。
在这里,连杆机构的动作面与座椅靠背或座椅座垫的左右方向交叉。因此,可以提高座椅侧部对施加在座椅靠背或座椅座垫的左右方向上的载荷的支承刚性。
第三方案的座椅构造在第二方案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使所述连杆机构的动作面与和所述座椅靠背或座椅座垫的左右方向及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平行。
在第三方案的座椅构造中,使连杆机构的动作面与和座椅靠背或座椅座垫的左右方向及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平行。因此,因此,能够可靠地提高座椅侧部对施加在座椅靠背或座椅座垫的左右方向上的载荷的支承刚性。
第四方案的座椅构造在第一至第三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所述连杆机构具有:靠背主框架,设置在所述座椅靠背内;靠背伸缩单元,具有靠背表侧框架和第一连杆,所述靠背表侧框架在所述座椅靠背内设置在比所述靠背主框架靠近表侧的位置处,所述第一连杆以可转动的方式与所述靠背主框架和靠背表侧框架连结;以及靠背连结机构,与所述靠背伸缩单元连结,通过所述座椅靠背和座椅座垫中的至少一者的动作而使所述靠背伸缩单元动作。
在第四方案的座椅构造中,在座椅靠背内设置有靠背主框架。并且,靠背伸缩单元具有靠背表侧框架和第一连杆,靠背表侧框架在座椅靠背内设置在比靠背主框架靠近表侧的位置处,并且第一连杆以可转动的方式与靠背主框架和表侧框架连结。
在这里,靠背连结机构与靠背伸缩单元连结,通过座椅靠背和座椅座垫中的至少一者的动作而使靠背伸缩单元动作(即使连杆机构动作)。由此,可以使座椅靠背的座椅侧部的厚度伸缩。
第五方案的座椅构造在第四方案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所述靠背连结机构在从所述座椅靠背的倾倒中心轴偏离的位置处以可转动的方式与车身侧连结。
在第五方案的座椅构造中,靠背连结机构在从座椅靠背的倾倒中心轴偏离的位置处以可转动的方式与车身侧连结。因此,可以通过座椅靠背的倾倒动作而使靠背伸缩单元动作。
第六方案的座椅构造在第四方案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所述靠背连结机构以可转动的方式与所述座椅座垫连结。
在第六方案的座椅构造中,靠背连结机构以可转动的方式与座椅座垫连结。因此,可以通过座椅座垫的动作而使靠背伸缩单元动作。
第七方案的座椅构造在第四至第六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所述靠背伸缩单元具有:靠背表框架,在所述座椅靠背内设置在比所述靠背表侧框架靠近表侧的位置处;第二连杆,以可转动的方式与所述靠背表侧框架和靠背表框架连结;以及第三连杆,以可转动的方式与所述靠背主框架和靠背表框架连结。
在第七方案的座椅构造中,靠背伸缩单元具有靠背表框架、第二连杆、以及第三连杆,靠背表框架在座椅靠背内设置在比靠背表侧框架靠近表侧的位置处,第二连杆以可转动的方式与靠背表侧框架和靠背表框架连结,第三连杆以可转动的方式与靠背主框架和靠背表框架连结。因此,不仅使靠背表侧框架经由第一连杆相对于靠背主框架转动,而且使靠背表框架经由第二连杆相对于靠背表侧框架转动,使靠背伸缩单元动作。由此,可以增大座椅侧部的厚度的伸缩量。
第八方案的座椅构造在第四至第七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所述靠背伸缩单元具有靠背里侧框架,该靠背里侧框架在所述座椅靠背内设置在比所述靠背主框架靠近里侧的位置处,所述第一连杆以可转动的方式与该靠背里侧框架连结。
在第八方案的座椅构造中,靠背伸缩单元具有靠背里侧框架,靠背里侧框架在座椅靠背内设置在比靠背主框架靠近里侧的位置处,并且以可转动的方式与第一连杆连结。因此,可以在比靠背主框架靠近里侧的位置处使座椅侧部的厚度伸缩。
第九方案的座椅构造在第八方案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包括靠背覆盖部件,该靠背覆盖部件覆盖所述座椅靠背,包容所述靠背里侧框架。
在第九方案的座椅构造中,覆盖座椅靠背的靠背覆盖部件包容靠背里侧框架。因此,可以使座椅靠背美观。
第十方案的座椅构造在第一至第三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所述连杆机构具有:座垫主框架,设置在所述座椅座垫内;座垫伸缩单元,具有座垫表侧框架和座垫连结单元,所述座垫表侧框架在所述座椅座垫内设置在比所述座垫主框架靠近表侧的位置处,所述座垫连结单元以可转动的方式将所述座垫主框架和所述座垫表侧框架连结起来;以及座垫相连机构,与所述座垫伸缩单元相连,通过所述座椅靠背和座椅座垫中的至少一者的动作而使所述座垫伸缩单元动作。
在第十方案的座椅构造中,在座椅座垫内设置有座垫主框架。并且,座垫伸缩单元具有座垫表侧框架和座垫连结单元,座垫表侧框架在座椅座垫内设置在比座垫主框架靠近表侧的位置处,并且座垫连结单元以可转动的方式将座垫主框架和座垫表侧框架连结起来。
在这里,座垫相连机构与座垫伸缩单元相连,通过座椅靠背和座椅座垫中的至少一者的动作而使座垫伸缩单元动作(即,使连杆机构动作)。由此,可以使座椅座垫的座椅侧部的厚度伸缩。
第十一方案的座椅构造在第十方案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所述座垫相连机构以可转动的方式与所述座垫主框架和车身侧连结,并且支承所述座垫表侧框架。
在第十一方案的座椅构造中,座垫相连机构以可转动的方式与座垫主框架和车身侧连结,并且支承座垫表侧框架。因此,可以通过座椅座垫的动作而使座垫伸缩单元动作。
第十二方案的座椅构造在第十方案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所述座垫相连机构在从所述座椅靠背的倾倒中心轴偏离的位置处以可转动的方式与所述座椅靠背连结。
在第十二方案的座椅构造中,座垫相连机构在从座椅靠背的倾倒中心轴偏离的位置处以可转动的方式与座椅靠背连结。因此,可以通过座椅靠背的倾倒动作而使座垫伸缩单元动作。
第十三方案的座椅构造在第十方案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所述座垫相连机构以可转动的方式与车身侧连结,并且所述座椅构造包括第四连杆,该第四连杆与所述座垫主框架连结,并在从所述座垫相连机构的转动中心偏离的位置处以可转动的方式与车身侧连结。
在第十三方案的座椅构造中,座垫相连机构以可转动的方式与车身侧连结,并且第四连杆与座垫主框架连结,并在从座垫相连机构的转动中心偏离的位置处以可转动的方式与车身侧连结。因此,可以通过座椅座垫的动作而使座垫伸缩单元动作。
第十四方案的座椅构造在第十方案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所述座垫主框架以可转动的方式与车身侧连结,并且所述座垫相连机构在从所述座垫主框架的转动中心偏离的位置处以可转动的方式与车身侧连结。
在第十四方案的座椅构造中,座垫主框架以可转动的方式与车身侧连结,并且座垫相连机构在从座垫主框架的转动中心偏离的位置处以可转动的方式与车身侧连结。因此,可以通过座椅座垫的动作而使座垫伸缩单元动作。
第十五方案的座椅构造在第十至第十四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所述座垫伸缩单元具有:座垫表框架,在所述座椅座垫内设置在比所述座垫表侧框架靠近表侧的位置处;以及第五连杆,以可转动的方式与所述座垫表侧框架和座垫表框架连结。
在第十五方案的座椅构造中,座垫伸缩单元具有座垫表框架和第五连杆,座垫表框架在座椅座垫内设置在比座垫表侧框架靠近表侧的位置处,并且第五连杆以可转动的方式与座垫表侧框架和座垫表框架连结。因此,不仅使座垫表侧框架经由座垫连结单元相对于座垫主框架转动,而且使座垫表框架经由第五连杆相对于座垫表侧框架转动,使座垫伸缩单元动作。由此,可以增大座椅侧部的厚度的伸缩量。
第十六方案的座椅构造在第十至第十五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所述座垫伸缩单元具有座垫里侧部件,该座垫里侧部件在所述座椅座垫内设置在比所述座垫主框架靠近里侧的位置处,所述座椅侧部的厚度方向上的所述座垫里侧部件与所述座垫主框架之间的距离可以伸缩。
在第十六方案的座椅构造中,座垫伸缩单元具有座垫里侧部件,座垫里侧部件在座椅座垫内设置在比座垫主框架靠近里侧的位置处,并且座椅侧部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里侧部件与座垫主框架之间的距离可以伸缩。因此,可以使座椅侧部的厚度在比座垫主框架靠近里侧的部分伸缩。
第十七方案的座椅构造在第十六方案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包括座垫覆盖部件,该座垫覆盖部件覆盖所述座椅座垫,包容所述座垫里侧部件。
在第十七方案的座椅构造中,覆盖座椅座垫的座垫覆盖部件包容座垫里侧部件。因此,可以使座椅座垫美观。
第十八方案的车辆设置有通过应用第一方案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座椅。
第十九方案的车辆设置有通过应用第二方案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座椅。
发明的效果
通过本发明,可以提高座椅侧部的支承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2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侧面图;
图3A是从左斜前方观察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的立体图;
图3B是从左斜前方观察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的收藏状态的立体图;
图4A是从上端侧观察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4B是从上端侧观察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收藏状态的截面图;
图5A是表示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的翻转收存状态的侧面图;
图5B是从斜前方观察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的空间增大(spaceup)收存状态的立体图;
图5C是从斜后方观察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的后方地板下收存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其他示例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7A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其他示例的座椅的侧面图;
图7B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其他示例的座椅的收存状态的侧面图;
图8A是从上端侧观察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其他示例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8B是从上端侧观察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其他示例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收藏状态的平面图;
图9A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的前方倾斜(tilt)向下收藏状态的侧面图;
图9B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的后方倾斜向下收藏状态的侧面图;
图10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的双折叠收藏状态的侧面图;
图11是从左斜后方观察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的双平放收藏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13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14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侧面图;
图15是从斜前方观察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座椅的空间增大收存状态的立体图;
图16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其他示例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17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侧面图;
图18A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18B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收藏状态的侧面图;
图19A是从上端侧观察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19B是从上端侧观察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收藏状态的截面图;
图20A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其他示例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20B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其他示例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收藏状态的侧面图;
图21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22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23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其他示例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24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侧面图;
图25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26A是从上端侧观察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26B是从上端侧观察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收藏状态的截面图;
图27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其他示例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28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十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29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30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其他示例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31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十二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侧面图;
图32A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十三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32B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十三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收藏状态的侧面图;
图33A是从上端侧观察本发明第十三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33B是从上端侧观察本发明第十三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收藏状态的截面图;
图34A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十三实施方式的其他示例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34B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十三实施方式的其他示例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收藏状态的侧面图;
图35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十四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36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十五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37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十五实施方式的其他示例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38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十六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侧面图;
图39A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十七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39B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十七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收藏状态的侧面图;
图40A是从前端侧观察本发明第十七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40B是从前端侧观察本发明第十七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收藏状态的截面图;
图41A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十七实施方式的其他示例的座椅的侧面图;
图41B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十七实施方式的其他示例的座椅的收藏状态的侧面图;
图42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十八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43A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十九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43B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十九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收藏状态的侧面图;
图44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十九实施方式的其他示例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45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二十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46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二十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47是从左斜后方观察本发明第二十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48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二十二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49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二十二实施方式的其他示例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50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二十三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51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二十三实施方式的其他示例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52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二十四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53是从左斜前方观察本发明第二十四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54是从左斜前方观察本发明第二十四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收藏状态的立体图;
图55A是从前端侧观察本发明第二十四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55B是从前端侧观察本发明第二十四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收藏状态的截面图;
图56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二十四实施方式的其他示例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57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二十五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58A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二十六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58B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二十六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收藏状态的侧面图;
图59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二十六实施方式的其他示例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60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二十七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61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二十八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62是从左斜后方观察本发明第二十八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63A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二十九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63B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二十九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收藏状态的侧面图;
图64是从左斜后方观察本发明第二十九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65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三十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66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三十实施方式的其他示例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67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三十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68是从左斜前方观察本发明第三十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69是从左斜前方观察本发明第三十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收藏状态的立体图;
图70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三十一实施方式的其他示例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71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三十二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72A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三十三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72B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三十三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收藏状态的侧面图;
图73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三十三实施方式的其他示例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74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三十四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75是从左斜后方观察本发明第三十五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76是从左斜前方观察本发明第三十六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77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三十七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78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三十七实施方式的其他示例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79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三十八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80是从左斜前方观察本发明第三十八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81是从左斜前方观察本发明第三十八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收藏状态的立体图;
图82A是从前端侧观察本发明第三十八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82B是从前端侧观察本发明第三十八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收藏状态的截面图;
图83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三十八实施方式的其他示例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84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三十九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85A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四十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85B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四十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收藏状态的侧面图;
图86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四十实施方式的其他示例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87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四十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88是从左斜后方观察本发明第四十二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89是从左斜前方观察本发明第四十三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90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四十四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91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第四十四实施方式的其他示例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标号说明:
10座椅
12座椅靠背
12B靠背侧部(座椅侧部)
14靠背连杆机构(连杆机构)
16靠背主框架
20后背靠(靠背伸缩单元、靠背表侧框架)
22第一连杆(靠背伸缩单元)
24靠背副框架(靠背伸缩单元、靠背表侧框架、靠背表框架)
26靠背连结连杆(靠背连结机构)
28靠背表皮(靠背覆盖部件)
30座椅座垫
30B座垫侧部(座椅侧部)
40座椅
50座椅
60座椅
70座椅
72第二连杆(靠背伸缩单元)
74第三连杆(靠背伸缩单元)
80座椅
90座椅
100座椅
110座椅
112靠背框架(靠背伸缩单元、靠背里侧框架)
120座椅
130座椅
140座椅
150座椅
160座椅
170座椅
180座椅
200座椅
204座垫连杆机构(连杆机构)
206座垫主框架
208座垫支承部(座垫伸缩单元、座垫表侧框架)
212座垫副框架(座垫伸缩单元、座垫表侧框架、座垫表框架)
214座垫连结轴(座垫伸缩单元、座垫连结单元)
216座垫前连杆(座垫相连机构、座垫伸缩单元)
218座垫表皮(座垫覆盖部件)
220座椅
230座椅
236座垫连结连杆(座垫伸缩单元、座垫连结单元)
238座垫相连连杆(座垫相连机构)
240座椅
242第四连杆
250座椅
256座垫连动连杆(座垫相连机构)
260座椅
264座垫动作连杆(座垫相连机构)
270座椅
280座椅
282第五连杆(座垫伸缩单元)
284第六连杆(座垫伸缩单元)
290座椅
300座椅
310座椅
320座椅
330座椅
340座椅
350座椅
354下罩板(座垫伸缩单元、座垫里侧部件)
370座椅
380座椅
390座椅
392第七连杆(座垫相连机构)
400座椅
402罩板连动连杆(座垫相连机构)
410座椅
420座椅
430座椅
440座椅
450座椅
460座椅
470座椅
480座椅
490座椅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在图1中表示了从左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10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并且,在图2中表示了从左侧观察座椅10的侧面图,在图3A中表示了从左斜前方观察座椅10的立体图。在附图中,以箭头FR来表示座椅10的前方,以箭头UP来表示座椅10的上方。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10是车辆用座椅,设置在车辆的车厢地板面上。另外,座椅10为所谓靠背前倒收藏型。
在座椅10上设置有座椅靠背12。座椅靠背12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的中央部是作为座椅主部的靠背主部12A,并且座椅靠背12的左右方向的两个侧部是作为座椅侧部的靠背侧部12B,与靠背主部12A相比,靠背侧部12B向前侧(座椅靠背12的表侧)突出。
在座椅靠背12内设置有作为连杆机构的靠背连杆机构14。
在靠背连杆机构14上设置有一对板状的靠背主框架16(侧框架),靠背主框架16配置在靠背侧部12B内。靠背主框架16的下端可以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而倾倒地由车身侧(以下表示为座椅座垫30)支承,由此座椅靠背12可以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而倾倒地由车身侧支承。在靠背主框架16的下端设置有倾斜(reclining)机构18,通过由倾斜机构18对靠背主框架16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的倾倒进行锁定,阻止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而倾倒,使其近似垂直地立起。另外,通过操作倾斜机构18,使倾斜机构18允许靠背主框架16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而倾倒,从而允许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而倾倒。
在一对靠背主框架16之间支承有后背靠20(参照图4A),后背靠20从后侧支承靠背主部12A的前侧部分。
构成靠背伸缩单元的、规定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2个)的第一连杆22在后端可转动地与靠背主框架16连结。
在靠背主框架16的前侧设置有作为靠背伸缩单元的靠背表侧框架的、板状的靠背副框架24。第一连杆22的前端可转动地与靠背副框架24连结,靠背副框架24从后侧支承靠背侧部12B的前侧部分。
作为靠背连结机构的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上端可转动地与靠背副框架24下端或靠背主框架16下部的第一连杆22的前端(除后端以外即可)连结,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下端在靠背主框架16下端的倾倒中心轴16A的后侧(从倾倒中心轴16A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与车身侧连结。由此,第一连杆22、靠背副框架24、以及靠背连结连杆26的转动被锁定,靠背连杆机构14的动作被锁定。
座椅靠背12的整个外周面被作为靠背覆盖部件的靠背表皮28覆盖(参照图4A)。
在座椅靠背12的前侧设置有座椅座垫30,座椅座垫30由车身侧支承,从座椅座垫30的下侧近似水平地配置。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如上构成的座椅10中,通过在靠背主框架16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的倾倒被倾斜机构18锁定的状态下使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下端可转动地与车身侧连结,第一连杆22、靠背副框架24、以及靠背连结连杆26的转动被锁定,靠背连杆机构14的动作被锁定。因此,可以提高靠背连杆机构14(靠背副框架24)从靠背侧部12B的后侧进行支承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10上的乘客对靠背侧部12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靠背侧部12B也可以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并且,靠背连杆机构14的动作面(靠背副框架24的转动面)相对于座椅靠背12的左右方向垂直。因此,对于施加在座椅靠背12的左右方向上的载荷来说,可以提高连杆机构14对靠背侧部12B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10上的乘客对靠背侧部12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靠背侧部12B也可以更加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另外,通过操作倾斜机构18而使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倾倒,使座椅靠背12重叠在座椅座垫30的上侧而将座椅10收藏起来(所谓前倒收藏)(参照图3B)。
在收藏座椅10时,使座椅靠背12(靠背主框架16)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倾倒,使靠背连结连杆26以下端为中心向前侧转动,由此通过靠背副框架24或第一连杆22向座椅靠背12的下端侧的移动,使第一连杆22向座椅靠背12的下端侧转动,使座椅靠背12的厚度方向上的靠背主框架16与靠背副框架24之间的距离收缩(参照图4B)。由此,即使在加厚了靠背侧部12B的通常使用时的厚度的情况下,也可以随着座椅10的收藏而使靠背侧部12B的厚度在比靠背主框架16靠近表侧的部分收缩,使其与靠背主部12A的厚度同等地小型化,增大收藏了座椅1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10上侧的空间)。
另外,例如如图5A所示,可以使座椅10为所谓翻转收存型,在收藏了座椅10之后,解除车身侧对座椅靠背12和座椅座垫30的支承,使座椅10向前侧转动大约90°,由此可以在座椅10(座椅靠背12和座椅座垫30)近似垂直地立起的状态下将其收存在前侧。在该情况下,由于如上所述靠背侧部12B的厚度随着座椅10的收藏而收缩,因此可以增大收藏了座椅1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10前侧和后侧的空间)。
并且,例如如图5B所示,当在座椅10的侧面存在车轮罩32时,可以使座椅10为所谓空间增大收存型,在收藏了座椅10之后,解除车身侧对座椅靠背12和座椅座垫30的支承,使座椅10向侧面转动大约90°,由此可以在座椅10(座椅靠背12和座椅座垫30)近似垂直地立起的状态下将其收存在车轮罩32的上侧。在该情况下,如上所述靠背侧部12B的厚度随着座椅10的收藏而收缩,因此可以增大收藏了座椅1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10侧面的空间)。
并且,例如如图5C所示,在座椅10的后方存在凹部34的情况下,可以使座椅10为所谓后方地板下收存型,在收藏了座椅10之后,解除车身侧对座椅靠背12和座椅座垫30的支承,使座椅10向后侧转动大约180°或者通过转动连杆等使其移动,由此可以在座椅座垫30被配置在座椅靠背12上侧的状态下将座椅10(座椅靠背12和座椅座垫30)近似水平地收存在凹部34内。在该情况下,如上所述靠背侧部12B的厚度随着座椅10的收藏而收缩,因此可以增大收藏了座椅1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10上侧的空间),并且使凹部34的深度变浅。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下端在靠背主框架16下端的倾倒中心轴16A的后侧可转动地与车身侧连结,但是也可以如图6所示,使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下端在靠背主框架16下端的倾倒中心轴16A的前侧(从倾倒中心轴16A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与车身侧连结。在该情况下,在收藏座椅10时,使座椅靠背12(靠背主框架16)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倾倒,使靠背连结连杆26以下端为中心向前侧转动,由此通过靠背副框架24或第一连杆22向座椅靠背12的上端侧的移动,使第一连杆22向座椅靠背12的上端侧转动,使座椅靠背12的厚度方向上的靠背主框架16与靠背副框架24之间的距离收缩。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收藏座椅10时座椅靠背12(靠背主框架16)的倾倒中心轴16A和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下端(转动中心轴)不移动,但是也可以使座椅靠背12(靠背主框架16)的倾倒中心轴16A和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下端(转动中心轴)在收藏座椅10时移动。在该情况下,例如如图7A所示,前侧的前支承连杆36的下端和后侧的后支承连杆38的下端可转动地由车身侧支承,靠背主框架16的下端可以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进行转动地由前支承连杆36的上端支承,并且靠背主框架16的下端在倾倒中心轴16A的后侧可转动地由后支承连杆38的上端支承。靠背主框架16相对于前支承连杆36的转动被倾斜机构18锁定,由此靠背主框架16、前支承连杆36、以及后支承连杆38的转动被锁定。并且,中间连杆38A的一端不可转动地与后支承连杆38的上端连结,中心连杆38A的另一端可转动地与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下端连结。因此,如图7B所示,在操作倾斜机构18而收藏座椅10时,使前支承连杆36、后支承连杆38、以及中间连杆38A向后侧转动,使靠背主框架16的倾倒中心轴16A和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下端向后侧移动。另外,在该情况下,如图8A和图8B所示,在收藏座椅10时,也可以使靠背侧部12B的厚度在比靠背主框架16靠近表侧的部分收缩,使其厚度与靠背主部12A的厚度等同。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座椅10为所谓倾斜向下收藏型,但是也可以如图9A所示,在收藏座椅10时使座椅座垫30随着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倾倒而向下侧并向前侧移动,也可以如图9B所示,在收藏座椅10时使座椅座垫30随着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倾倒而向下侧并向后侧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座椅靠背12重叠在座椅座垫30的上侧来收藏座椅10,但也可以如图10所示,使座椅10具有所谓双折叠收藏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在通过解除车身侧对座椅座垫30的支承并使座椅座垫30向前侧转动而使座椅座垫30近似垂直立起之后,操作倾斜机构18,使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转动,由此将座椅靠背12近似水平地配置、收藏在座椅座垫30的后侧。并且,如图11所示,座椅10也可以具有所谓双平放收藏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在通过解除车身侧对座椅座垫30的支承并使座椅座垫30向前侧转动而使座椅座垫30被近似水平地反转之后,操作倾斜机构18,使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转动,由此将座椅靠背12近似水平地配置、收藏在座椅座垫30的后侧。另外,即使在图10或图11的情况下,由于与上述说明相同靠背侧部12B的厚度随着座椅10的收藏而收缩,因此可以增大收藏了座椅1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靠背12上侧的空间),并且能够抑制座椅靠背12与车厢地板的干涉。
【第二实施方式】
在图12中表示了从左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40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40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座椅40中,作为操作机构的圆柱状的操作杆42与靠背主框架16的一个第一连杆22的后端(转动中心)结合,操作杆42为调整器等。在操作杆42上设置有作为锁定机构的转动锁定机构(省略图示),通过由转动锁定机构阻止操作杆42的转动,第一连杆22和靠背副框架24的转动被锁定,靠背连杆机构14的动作受到限制。操作杆42向座椅靠背12的侧面突出,通过转动操作操作杆42,使第一连杆22可以转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未设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靠背连结连杆26。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如上构成的座椅40中,通过在靠背主框架16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的倾倒被倾斜机构18锁定的状态下由转动锁定机构阻止操作杆42的转动,第一连杆22和靠背副框架24的转动被锁定,靠背连杆机构14的动作受到限制。因此,可以提高靠背连杆机构14(靠背副框架24)从靠背侧部12B的后侧进行支承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40上的乘客对靠背侧部12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靠背侧部12B也可以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并且,靠背连杆机构14的动作面(靠背副框架24的转动面)相对于座椅靠背12的左右方向垂直。因此,对于施加在座椅靠背12的左右方向上的载荷来说,可以提高靠背连杆机构14对靠背侧部12B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10上的乘客对靠背侧部12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靠背侧部12B也可以更加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另外,通过在解除了转动锁定机构对操作杆42的转动的阻止的状态下转动操作操作杆42,使第一连杆22转动,使座椅靠背12的厚度方向上的靠背主框架16与靠背副框架24之间的距离伸缩。由此,可以与座椅40的收藏相独立地使靠背侧部12B的厚度在比靠背主框架16靠近表侧的部分伸缩而进行调整。
【第三实施方式】
在图13中表示了从左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座椅50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在图14中表示了从左侧观察座椅50的侧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50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50为所谓靠背后倒收藏型。
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下端在靠背主框架16下端的倾倒中心轴16A的上侧(从倾倒中心轴16A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与车身侧连结。
这里,本实施方式也可以取得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特别是通过操作倾斜机构18而使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后侧倾倒,使座椅靠背12近似水平地配置在座椅座垫30的后侧而将座椅50收藏起来(所谓后倒收藏)。
在收藏座椅50时,使座椅靠背12(靠背主框架16)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后侧倾倒,使靠背连结连杆26以下端为中心向后侧转动,由此通过靠背副框架24或第一连杆22向座椅靠背12的下端侧的移动,使第一连杆22向座椅靠背12的下端侧转动,使座椅靠背12的厚度方向上的靠背主框架16与靠背副框架24之间的距离收缩。由此,即使在加厚了靠背侧部12B的通常使用时的厚度的情况下,也可以随着座椅50的收藏而使靠背侧部12B的厚度在比靠背主框架16靠近表侧的部分收缩,使其与靠背主部12A的厚度等同,增大收藏了座椅5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12上侧的空间)。
另外,例如如图15所示,当在座椅50的侧面存在车轮罩32时,可以使座椅50为所谓空间增大收存型,在收藏了座椅50之后,解除车身侧对座椅靠背12和座椅座垫30的支承,使座椅50向侧面转动大约90°,由此可以在座椅50(座椅靠背12和座椅座垫30)近似垂直地立起的状态下将其收存在车轮罩32的上侧。在该情况下,如上所述靠背侧部12B的厚度随着座椅50的收藏而收缩,因此可以增大收藏了座椅5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靠背12侧面的空间)。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使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下端在靠背主框架16下端的倾倒中心轴16A的上侧可转动地与车身侧连结,但是也可以如图16所示,使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下端在靠背主框架16下端的倾倒中心轴16A的下侧(从倾倒中心轴16A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与车身侧连结。在该情况下,在收藏座椅50时,使座椅靠背12(靠背主框架16)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后侧倾倒,使靠背连结连杆26以下端为中心向后侧转动,由此通过靠背副框架24或第一连杆22向座椅靠背12的上端侧的移动,使第一连杆22向座椅靠背12的上端侧转动,使座椅靠背12的厚度方向上的靠背主框架16与靠背副框架24之间的距离收缩。
【第四实施方式】
在图17中表示了从左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座椅60的侧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60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60为所谓上翻(tip up)收藏型。
座椅座垫30的后端附近的部分在左右两端部可以以支承轴62为中心进行转动地由车身侧支承,由此座椅座垫30可以以支承轴62为中心进行转动地由车身侧支承。座椅座垫30的后端与座椅靠背12的下端抵接,由此座椅座垫30近似水平地配置。
靠背连结连杆26为L字形状,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上侧端可转动地与靠背副框架24下端或靠背主框架16下部的第一连杆22的前端(后端以外即可)连结。并且,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下侧端可转动地与座椅座垫30的后端(从支承轴62向后侧偏移的位置)连结。由此,第一连杆22、靠背副框架24、以及靠背连结连杆26的转动被锁定,靠背连杆机构14的动作被锁定。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如上构成的座椅60中,通过在靠背主框架16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的倾倒被倾斜机构18锁定、并且座椅座垫30的后端与座椅靠背12的下端抵接的状态下使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下侧端可转动地与座椅座垫30的后端连结,第一连杆22、靠背副框架24、以及靠背连结连杆26的转动被锁定,靠背连杆机构14的动作被锁定。因此,可以提高靠背连杆机构14(靠背副框架24)从靠背侧部12B的后侧进行支承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60上的乘客对靠背侧部12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靠背侧部12B也可以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并且,靠背连杆机构14的动作面(靠背副框架24的转动面)相对于座椅靠背12的左右方向垂直。因此,对于施加在座椅靠背12的左右方向上的载荷来说,可以提高靠背连杆机构14对靠背侧部12B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10上的乘客对靠背侧部12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靠背侧部12B也可以更加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另外,通过使座椅座垫30以支承轴62为中心向后侧转动(所谓上翻),使座椅座垫30重叠在座椅靠背12的前侧而将座椅60收藏起来。
在收藏座椅60时,使座椅座垫30以支承轴62为中心向后侧转动,使靠背连结连杆26向下侧移动,由此通过靠背副框架24或第一连杆22向下侧的移动,使第一连杆22向下侧转动,使座椅靠背12的厚度方向上的靠背主框架16与靠背副框架24之间的距离收缩。由此,即使在加厚了靠背侧部12B的通常使用时的厚度的情况下,也可以随着座椅60的收藏而使靠背侧部12B的厚度在比靠背主框架16靠近表侧的部分收缩,使其与靠背主部12A的厚度等同,增大收藏了座椅6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60前侧和后侧的空间)。
另外,例如与图5A相同,可以使座椅60为所谓翻转收存型,在收藏了座椅60之后,解除车身侧对座椅靠背12和座椅座垫30的支承,使座椅60向前侧转动大约180°,由此可以在座垫60(座椅靠背12和座椅座垫30)近似垂直地立起的状态下将其收存于前侧。在该情况下,如上所述靠背侧部12B的厚度随着座椅60的收藏而收缩,因此可以增大收藏了座椅6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60前侧和后侧的空间)。
并且,例如与图5B相同,当在座椅60的侧面存在车轮罩32时,可以使座椅60为所谓空间增大收存型,在收藏了座椅60之后,解除车身侧对座椅靠背12和座椅座垫30的支承,使座椅60向前方和侧面转动大约90°,由此可以在座椅60(座椅靠背12和座椅座垫30)近似垂直地立起的状态下将其收存在车轮罩32的上侧。在该情况下,如上所述靠背侧部12B的厚度随着座椅60的收藏而收缩,因此可以增大收藏了座椅6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60侧面的空间)。
并且,例如与图5C相同,在座椅60的后方存在凹部34的情况下,可以使座椅60为所谓后方地板下收存型,在收藏了座椅60之后,解除车身侧对座椅靠背12和座椅座垫30的支承,使座椅60向后侧转动大约90°或者通过转动连杆等而使其移动,由此可以在座椅座垫30被配置在座椅靠背12上侧的状态下将座椅60(座椅靠背12和座椅座垫30)近似水平地收存在凹部34内。在该情况下,如上所述靠背侧部12B的厚度随着座椅60的收藏而收缩,因此可以增大收藏了座椅6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60上侧的空间),并且使凹部34的深度变浅。
【第五实施方式】
在图18A中表示了从左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座椅70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在图19A中表示了从上方观察座椅70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70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座椅70中,后背靠20构成靠背伸缩单元的靠背表侧框架,规定数量的第一连杆22在前端可转动地与后背靠20的左右两端部连结。
构成靠背伸缩单元的、规定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个)的第二连杆72在后端可转动地与后背靠20的左右两端部连结。
靠背副框架24构成靠背伸缩单元的靠背表框架,配置在后背靠20的前侧,第二连杆72的前端可转动地与靠背副框架24连结。
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上端可转动地与后背靠20下端或靠背主框架16下部的第一连杆22的前端(后端以外即可)连结,由此第一连杆22、后背靠20、以及靠背连结连杆26的转动被锁定。并且,构成靠背伸缩单元的第三连杆74的后端可转动地与靠背主框架16连结,同时第三连杆74的前端可转动地与靠背副框架24或第二连杆72的后端(转动中心)以外的位置连结,由此靠背副框架24、第二连杆72、以及第三连杆74的转动被锁定。因此,靠背连杆机构14的动作被锁定。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如上构成的座椅70中,通过在靠背主框架16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的倾倒被倾斜机构1 8锁定的状态下使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下端可转动地与车身侧(座椅座垫30)连结,第一连杆22、后背靠20、靠背连结连杆26、靠背副框架24、第二连杆72、以及第三连杆74的转动被锁定,靠背连杆机构14的动作被锁定。因此,可以提高靠背连杆机构14(靠背副框架24)从靠背侧部12B的后侧进行支承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70上的乘客对靠背侧部12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靠背侧部12B也可以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并且,靠背连杆机构14的动作面(靠背副框架24的转动面)相对于座椅靠背12的左右方向垂直。因此,对于施加在座椅靠背12的左右方向上的载荷来说,可以提高靠背连杆机构14对靠背侧部12B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10上的乘客对靠背侧部12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靠背侧部12B也可以更加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另外,通过操作倾斜机构18而使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倾倒,使座椅靠背12重叠在座椅座垫30的上侧而将座椅70收藏起来(所谓前倒收藏)(参照图18B)。
在收藏座椅70时,使座椅靠背12(靠背主框架16)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倾倒,使靠背连结连杆26以下端为中心向前侧转动,由此通过后背靠20或第一连杆22向座椅靠背12的下端侧的移动,使第一连杆22和第二连杆72向座椅靠背12的下端侧转动,使座椅靠背12的厚度方向上的靠背主框架16与后背靠20之间的距离收缩,并且使座椅靠背12的厚度方向上的后背靠20与靠背副框架24之间的距离收缩(参照图19B)。由此,即使在加厚了靠背侧部12B和靠背主部12A的通常使用时的厚度的情况下,也可以随着座椅70的收藏而使靠背侧部12B和靠背主部12A的厚度在比靠背主框架16靠近表侧的部分收缩而使其等同,增大收藏了座椅7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70上侧的空间)。
因此,本实施方式也可以取得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下端在靠背主框架16下端的倾倒中心轴1 6A的后侧可转动地与车身侧连结,但是也可以如图20A所示,使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下端在靠背主框架16下端的倾倒中心轴16A的前侧(从倾倒中心轴16A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与车身侧连结。在该情况下,在收藏座椅70时,使座椅靠背12(靠背主框架16)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倾倒,使靠背连结连杆26以下端为中心向前侧转动,由此通过后背靠20或第一连杆22向座椅靠背12的上端侧的移动,使第一连杆22和第二连杆72向座椅靠背12的上端侧转动,使座椅靠背12的厚度方向上的靠背主框架16与后背靠20之间的距离收缩,并且使座椅靠背12的厚度方向上的后背靠20与靠背副框架24之间的距离收缩(参照图20B)。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收藏座椅70时座椅靠背12(靠背主框架16)的倾倒中心轴16A和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下端(转动中心轴)不移动,但是也可以与图7A和图7B相同,使座椅靠背12(靠背主框架16)的倾倒中心轴16A和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下端(转动中心轴)在收藏座椅70时移动(例如向后侧移动)。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座椅70也可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为倾斜向下收藏型(参照图9A和图9B)。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座椅靠背12重叠在座椅座垫30的上侧来收藏座椅70,但也可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使座椅70具有所谓双折叠收藏的结构(参照图10),或者也可以使座椅70具有所谓双平放收藏的结构(参照图11)。
【第六实施方式】
在图21中表示了从左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座椅80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80具有与上述第五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座椅80中,作为操作机构的圆柱状的操作杆42与靠背主框架16的一个第一连杆22的后端(转动中心)结合,操作杆42为转盘式的调节器等。在操作杆42上设置有作为锁定机构的转动锁定机构(省略图示),通过由转动锁定机构阻止操作杆42的转动,第一连杆22、后背靠20、第二连杆72、靠背副框架24、以及第三连杆74的转动被锁定,靠背连杆机构14的动作被锁定。操作杆42向座椅靠背12的侧面突出,通过转动操作操作杆42,使第一连杆22可以转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未设置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中的靠背连结连杆26。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如上构成的座椅80中,通过在靠背主框架16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的倾倒被倾斜机构18锁定的状态下操作杆42的转动被转动锁定机构阻止,第一连杆22、后背靠20、第二连杆72、靠背副框架24、以及第三连杆74的转动被锁定,靠背连杆机构14的动作被锁定。因此,可以提高靠背连杆机构14(靠背副框架24)从靠背侧部12B的后侧进行支承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80上的乘客对靠背侧部12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靠背侧部12B也可以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并且,靠背连杆机构14的动作面(靠背副框架24的转动面)相对于座椅靠背12的左右方向垂直。因此,对于施加在座椅靠背12的左右方向上的载荷来说,可以提高靠背连杆机构14对靠背侧部12B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10上的乘客对靠背侧部12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靠背侧部12B也可以更加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另外,通过在解除了转动锁定机构对操作杆42的转动的阻止的状态下转动操作操作杆42,使第一连杆22转动,使座椅靠背12的厚度方向上的靠背主框架16与后背靠20之间的距离伸缩,并且使第二连杆72转动,使座椅靠背12的厚度方向上的后背靠20与靠背副框架24之间的距离收缩。由此,可以与座椅80的收藏相独立地使靠背侧部12B的厚度和靠背主部12A的厚度在比靠背主框架16靠近表侧的部分伸缩而进行调整。
【第七实施方式】
在图22中表示了从左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座椅90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90具有与上述第五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90为所谓靠背后倒收藏型。
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下端在靠背主框架16下端的倾倒中心轴16A的上侧(从倾倒中心轴16A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与车身侧连结。
这里,本实施方式可以取得与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特别是通过操作倾斜机构18而使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后侧倾倒,使座椅靠背12近似水平地配置在座椅座垫30的后侧而将座椅90收藏起来(所谓后倒收藏)。
在收藏座椅90时,使座椅靠背12(靠背主框架16)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后侧倾倒,使靠背连结连杆26以下端为中心向后侧转动,由此通过后背靠20或第一连杆22向座椅靠背12的下端侧的移动,使第一连杆22和第二连杆72向座椅靠背12的下端侧转动,使座椅靠背12的厚度方向上的靠背主框架16与后背靠20之间的距离收缩,并且使座椅靠背12的厚度方向上的后背靠20与靠背副框架24之间的距离收缩。由此,即使在加厚了靠背侧部12B和靠背主部12A的通常使用时的厚度的情况下,也可以随着座椅90的收藏而使靠背侧部12B和靠背主部12A的厚度在比靠背主框架16靠近表侧的部分收缩而使其等同,增大收藏了座椅9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靠背12上侧的空间)。
另外,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座椅90也可以为所谓空间增大收存型(参照图15)。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下端在靠背主框架16下端的倾倒中心轴16A的上侧可转动地与车身侧连结,但是也可以如图23所示,使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下端在靠背主框架16下端的倾倒中心轴16A的下侧(从倾倒中心轴16A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与车身侧连结。在该情况下,在收藏座椅90时,使座椅靠背12(靠背主框架16)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后侧倾倒,使靠背连结连杆26以下端为中心向后侧转动,由此通过后背靠20或第一连杆22向座椅靠背12的上端侧的移动,使第一连杆22和第二连杆72向座椅靠背12的上端侧转动,使座椅靠背12的厚度方向上的靠背主框架16与后背靠20之间的距离收缩,并且使座椅靠背12的厚度方向上的后背靠20与靠背副框架24之间的距离收缩。
【第八实施方式】
在图24中表示了从左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座椅100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100与上述第五实施方式(参照图18A)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100为所谓上翻收藏型。
座椅座垫30的后端附近的部分在左右两端部可以以支承轴62为中心进行转动地由车身侧支承,由此座椅座垫30可以以支承轴62为中心进行转动地由车身侧支承。座椅座垫30的后端与座椅靠背12的下端抵接,由此座椅座垫30近似水平地配置。
靠背连结连杆26为L字形状,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上侧端可转动地与后背靠20下端或靠背主框架16下部的第一连杆22的前端(后端以外即可)连结。并且,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下侧端可转动地与座椅座垫30的后端(从支承轴62向后侧偏移的位置)连结。由此,第一连杆22、后背靠20、靠背连结连杆26、第二连杆72、靠背副框架24、以及第三连杆74的转动被锁定,靠背连杆机构14的动作受到限制。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如上构成的座椅100中,通过在靠背主框架16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的倾倒被倾斜机构18锁定、并且座椅座垫30的后端与座椅靠背12的下端抵接的状态下使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下侧端可转动地与座椅座垫30的后端连结,第一连杆22、后背靠20、靠背连结连杆26、第二连杆72、靠背副框架24、以及第三连杆74的转动被锁定,靠背连杆机构14的动作受到限制。因此,可以提高靠背连杆机构14(靠背副框架24)从靠背侧部12B的后侧进行支承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100上的乘客对靠背侧部12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靠背侧部12B也可以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并且,靠背连杆机构14的动作面(靠背副框架24的转动面)相对于座椅靠背12的左右方向垂直。因此,对于施加在座椅靠背12的左右方向上的载荷来说,可以提高连杆机构14对靠背侧部12B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10上的乘客对靠背侧部12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靠背侧部12B也可以更加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另外,通过使座椅座垫30以支承轴62为中心向后侧转动(所谓上翻),使座椅座垫30重叠在座椅靠背12的前侧而将座椅100收藏起来。
在收藏座椅100时,使座椅座垫30以支承轴62为中心向后侧转动,使靠背连结连杆26向下侧移动,由此通过后背靠20或第一连杆22向下侧的移动,使第一连杆22和第二连杆72向座椅靠背12的下端侧转动,使座椅靠背12的厚度方向上的靠背主框架16与后背靠20之间的距离收缩,并且使座椅靠背12的厚度方向上的后背靠20与靠背副框架24之间的距离收缩。由此,即使在加厚了靠背侧部12B和靠背主部12A的通常使用时的厚度的情况下,也可以随着座椅100的收藏而使靠背侧部12B和靠背主部12A的厚度在比靠背主框架16靠近表侧的部分收缩而使其等同,增大收藏了座椅10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100前侧和后侧的空间)。
另外,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相同,座椅100也可以为所谓翻转收存型(参照图5A)、所谓空间增大收存型(参照图5B)或所谓后方地板下收存型(参照图5C)。
【第九实施方式】
在图25中表示了从左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座椅110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110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座椅110中,第一连杆22向后侧延伸设置,第一连杆22在中间部可转动地与靠背主框架16连结。
在座椅靠背12内,在靠背主框架16的后侧设置有作为靠背伸缩单元的靠背里侧框架的、板状的靠背框架112,靠背框架112可转动地与第一连杆22的后端连结。另外,由于靠背框架112被靠背表皮28覆盖而被容纳,因此座椅靠背12非常美观。
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上端可转动地与靠背副框架24的下端、靠背主框架16下部的第一连杆22(与靠背主框架16连结的连结位置以外即可)、或靠背框架112的下端连结,由此第一连杆22、靠背副框架24、靠背框架112、以及靠背连结连杆26的转动被锁定,靠背连杆机构14的动作受到限制。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如上构成的座椅110中,通过在靠背主框架16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的倾倒被倾斜机构18锁定的状态下使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下端可转动地与车身侧连结,第一连杆22、靠背副框架24、靠背框架112、以及靠背连结连杆26的转动被锁定,靠背连杆机构14的动作受到限制。因此,可以提高靠背连杆机构14(靠背副框架24)从靠背侧部12B的后侧进行支承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110上的乘客对靠背侧部12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靠背侧部12B也可以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并且,靠背连杆机构14的动作面(靠背副框架24的转动面)相对于座椅靠背12的左右方向垂直。因此,对于施加在座椅靠背12的左右方向上的载荷来说,可以提高连杆机构14对靠背侧部12B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110上的乘客对靠背侧部12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靠背侧部12B也可以更加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另外,通过操作倾斜机构18而使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倾倒,使座椅靠背12重叠在座椅座垫30的上侧而将座椅110收藏起来(所谓前倒收藏)。
在收藏座椅110时,使座椅靠背12(靠背主框架16)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倾倒,使靠背连结连杆26以下端为中心向前侧转动,由此通过靠背副框架24、第一连杆22、或靠背框架112向座椅靠背12的下端侧的移动,使第一连杆22转动,使座椅靠背12的厚度方向上的靠背主框架16与靠背副框架24、以及靠背主框架16与靠背框架112之间的距离收缩。由此,即使在加厚了靠背侧部12B和靠背主部12A的通常使用时的厚度的情况下,也可以随着座椅110的收藏而使靠背侧部12B的厚度在比靠背主框架16靠近表侧的部分收缩,并且使靠背侧部12B和靠背主部12A的厚度在比靠背主框架16靠近里侧的部分收缩,使靠背侧部12B与靠背主部12A的厚度等同,增大收藏了座椅11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110上侧的空间)。
因此,本实施方式也可以取得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靠背框架112设置在座椅靠背12内,并且可转动地与第一连杆22的后端连结,但是也可以如图26A所示,使靠背框架112的截面形成为コ字形板状(背板)并将其设置在座椅靠背12的后侧的外部。在该情况下,在后背靠20与靠背框架112之间架设压缩盘簧114,由此通过压缩盘簧114的施压力使靠背框架112与第一连杆22的后端抵接并可转动地与其连结。因此,如图26B所示,在收藏座椅110时,使第一连杆22转动,通过压缩盘簧114的施压力使座椅靠背12的厚度方向上的靠背主框架16与靠背框架112之间的距离收缩。另外,在该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作为与靠背表皮28相同的靠背覆盖部件的追加靠背表皮(省略图示)将靠背框架112的整个外周面覆盖起来,由此可以使座椅靠背12美观。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使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下端在靠背主框架16下端的倾倒中心轴16A的前侧可转动地与车身侧连结,但是也可以如图27所示,使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下端在靠背主框架16下端的倾倒中心轴16A的前侧(从倾倒中心轴16A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与车身侧连结。在该情况下,在收藏座椅110时,使座椅靠背12(靠背主框架16)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倾倒,使靠背连结连杆26以下端为中心向前侧转动,由此通过靠背框架112、靠背副框架24、或第一连杆22向座椅靠背12的上端侧的移动,使第一连杆22转动,使座椅靠背12的厚度方向上的靠背主框架16与靠背副框架24、以及靠背主框架16与靠背框架112之间的距离收缩。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收藏座椅110时座椅靠背12(靠背主框架16)的倾倒中心轴16A和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下端(转动中心轴)不移动,但是也可以如图7A和图7B相同,使座椅靠背12(靠背主框架16)的倾倒中心轴16A和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下端(转动中心轴)在收藏座椅110时移动(例如向后侧移动)。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座椅110也可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为倾斜向下收藏型(参照图9A和图9B)。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座椅靠背12重叠在座椅座垫30的上侧来收藏座椅110,但是座椅110也可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为所谓双折叠收藏型(参照图10)或所谓双平放收藏型(参照图11)。
【第十实施方式】
在图28中表示了从左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第十实施方式的座椅120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120与上述第九实施方式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座椅120中,作为操作机构的圆柱状的操作杆42与靠背主框架16的一个第一连杆22的中间部(转动中心)连结,操作杆42为转盘式的调整器等。在操作杆42上设置有作为锁定机构的转动锁定机构(省略图示),通过由转动锁定机构阻止操作杆42的转动,第一连杆22、靠背副框架24、以及靠背框架112的转动被锁定,靠背连杆机构14的动作受到限制。操作杆42向座椅靠背12的侧面突出,通过转动操作操作杆42,使第一连杆22可以转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未设置上述第九实施方式中的靠背连结连杆26。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如上构成的座椅120中,通过在靠背主框架16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的倾倒被倾斜机构18锁定的状态下由转动锁定机构阻止操作杆42的转动,第一连杆22、靠背副框架24、以及靠背框架112的转动被锁定,靠背连杆机构14的动作受到限制。因此,可以提高靠背连杆机构14(靠背副框架24)从靠背侧部12B的后侧进行支承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120上的乘客对靠背侧部12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靠背侧部12B也可以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并且,靠背连杆机构14的动作面(靠背副框架24的转动面)相对于座椅靠背12的左右方向垂直。因此,对于施加在座椅靠背12的左右方向上的载荷来说,可以提高连杆机构14对靠背侧部12B的支承刚性,从而即使乘坐在座椅10上的乘客对靠背侧部12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靠背侧部12B也可以更加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另外,通过在解除了转动锁定机构对操作杆42的转动的阻止的状态下转动操作操作杆42,使第一连杆22转动,使座椅靠背12的厚度方向上的靠背主框架16与靠背副框架24、以及靠背主框架16与靠背框架112之间的距离伸缩。由此,可以与座椅120的收藏相独立地使靠背侧部12B的厚度在比靠背主框架16靠近表侧的部分伸缩,并且使靠背侧部12B和靠背主部12A的厚度在比靠背主框架16靠近里侧的部分收缩,调整靠背侧部12B和靠背主部12A的厚度。
【第十一实施方式】
在图29中表示了从左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座椅130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130具有与上述第九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130为所谓靠背后倒收藏型。
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下端在靠背主框架16下端的倾倒中心轴16A的上侧(从倾倒中心轴16A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与车身侧连结。
这里,本实施方式也可以取得与上述第九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特别是通过操作倾斜机构18而使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后侧倾倒,使座椅靠背12近似水平地配置在座椅座垫30的后侧而将座椅130收藏起来(所谓后倒收藏)。
在收藏座椅130时,使座椅靠背12(靠背主框架16)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后侧倾倒,使靠背连结连杆26以下端为中心向后侧转动,由此通过靠背副框架24、第一连杆22、或靠背框架112向座椅靠背12的下端侧的移动,使第一连杆22转动,使座椅靠背12的厚度方向上的靠背主框架16与靠背副框架24、以及靠背主框架16与靠背框架112之间的距离收缩。由此,即使在加厚了靠背侧部12B和靠背主部12A的通常使用时的厚度的情况下,也可以随着座椅130的收藏而使靠背侧部12B的厚度在比靠背主框架16靠近表侧的部分收缩,同时使靠背侧部12B和靠背主部12A的厚度在比靠背主框架16靠近里侧的部分收缩,使靠背侧部12B和靠背主部12A的厚度等同,增大收藏了座椅13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靠背12上侧的空间)。
另外,座椅130也可以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相同为所谓空间增大收存型(参照图15)。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下端在靠背主框架16下端的倾倒中心轴16A的上侧可转动地与车身侧连结,但是也可以如图30所示,使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下端在靠背主框架16下端的倾倒中心轴16A的下侧(从倾倒中心轴16A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与车身侧连结。在该情况下,在收藏座椅130时,使座椅靠背12(靠背主框架16)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后侧倾倒,使靠背连结连杆26以下端为中心向后侧转动,由此通过靠背副框架24、第一连杆22、或靠背框架112向座椅靠背12的上端侧的移动,使第一连杆22转动,使座椅靠背12的厚度方向上的靠背主框架16与靠背副框架24、以及靠背主框架16与靠背框架112之间的距离收缩。
【第十二实施方式】
在图31中表示了从左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第十二实施方式的座椅140的侧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140具有与上述第九实施方式(参照图25)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140为所谓上翻收藏型。
座椅座垫30的后端附近的部分在左右两端部可以以支承轴62为中心进行转动地由车身侧支承,由此座椅座垫30可以以支承轴62为中心进行转动地由车身侧支承。座椅座垫30的后端与座椅靠背12的下端抵接,由此座椅座垫30近似水平地配置。
靠背连结连杆26为L字形状,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上侧端可转动地与靠背副框架24的下端、靠背主框架16下部的第一连杆22(与靠背主框架16连结的连结位置以外即可)、或靠背框架112的下端连结。并且,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下侧端可转动地与座椅座垫30的后端(从支承轴62向后侧偏移的位置)连结。由此,第一连杆22、靠背副框架24、靠背框架112、以及靠背连结连杆26的转动被锁定,靠背连杆机构14的动作受到限制。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如上构成的座椅140中,通过在靠背主框架16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的倾倒被倾斜机构18锁定、并且座椅座垫30的后端与座椅靠背12的下端抵接的状态下使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下侧端可转动地与座椅座垫30的后端连结,第一连杆22、靠背副框架24、靠背副框架112、以及靠背连结连杆26的转动被锁定,靠背连杆机构14的动作受到限制。因此,可以提高靠背连杆机构14(靠背副框架24)从靠背侧部12B的后侧进行支承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140上的乘客对靠背侧部12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靠背侧部12B也可以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并且,靠背连杆机构14的动作面(靠背副框架24的转动面)相对于座椅靠背12的左右方向垂直。因此,对于施加在座椅靠背12的左右方向上的载荷来说,可以提高靠背连杆机构14对靠背侧部12B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10上的乘客对靠背侧部12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靠背侧部12B也可以更加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另外,通过使座椅座垫30以支承轴62为中心向后侧转动(所谓上翻),使座椅座垫30重叠在座椅靠背12的前侧而将座椅140收藏起来。
在收藏座椅140时,使座椅座垫30以支承轴62为中心向后侧转动,使靠背连结连杆26向下侧移动,由此通过靠背副框架24、第一连杆22、或靠背框架112向下侧的移动,使第一连杆22向下侧转动,使座椅靠背12的厚度方向上的靠背主框架16与靠背副框架24、以及靠背主框架16与靠背框架112之间的距离收缩。由此,即使在加厚了靠背侧部12B的通常使用时的厚度的情况下,也可以随着座椅140的收藏而使靠背侧部12B的厚度在比靠背主框架16靠近表侧的部分收缩,并且使靠背侧部12B和靠背主部12A的厚度在比靠背主框架16靠近里侧的部分收缩,使靠背侧部12B和靠背主部12A的厚度等同,增大收藏了座椅14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140的前侧和后侧的空间)。
另外,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相同,座椅140也可以为所谓翻转收存型(参照图5A)、所谓空间增大收存型(参照图5B)或所谓后方地板下收存型(参照图5C)。
【第十三实施方式】
在图32A中表示了从左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第十三实施方式的座椅150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在图33A中表示了从上方观察座椅150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150具有与上述第五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座椅150中,第一连杆22向后侧延伸设置,第一连杆22在中间部可转动地与靠背主框架16连结。
在座椅靠背12内,在靠背主框架16的后侧设置有作为靠背伸缩单元的靠背里侧框架的、板状的靠背框架112,靠背框架112可转动地与第一连杆22的后端连结。另外,由于靠背框架112被靠背表皮28覆盖而被容纳,因此座椅靠背12非常美观。
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上端可转动地与后背靠20的下端、靠背主框架16下部的第一连杆22(与靠背主框架16连结的连结位置以外即可)、或靠背框架112的下端连结,由此第一连杆22、后背靠20、靠背框架112、靠背连结连杆26、第二连杆72、靠背副框架24、以及第三连杆74的转动被锁定,靠背连杆机构14的动作受到限制。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如上构成的座椅150中,通过在靠背主框架16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的倾倒被倾斜机构18锁定的状态下使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下端可转动地与车身侧连结,第一连杆22、后背靠20、靠背框架112、靠背连结连杆26、第二连杆72、靠背副框架24、以及第三连杆74的转动被锁定,靠背连杆机构14的动作被锁定。因此,可以提高靠背连杆机构14(靠背副框架24)从靠背侧部12B的后侧进行支承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150上的乘客对靠背侧部12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靠背侧部12B也可以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并且,靠背连杆机构14的动作面(靠背副框架24的转动面)相对于座椅靠背12的左右方向垂直。因此,对于施加在座椅靠背12的左右方向上的载荷来说,可以提高靠背连杆机构14对靠背侧部12B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10上的乘客对靠背侧部12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靠背侧部12B也可以更加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另外,通过操作倾斜机构18而使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倾倒,使座椅靠背12重叠在座椅座垫30的上侧而将座椅150收藏起来(所谓前倒收藏)(参照图32B)。
在收藏座椅150时,使座椅靠背12(靠背主框架16)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倾倒,使靠背连结连杆26以下端为中心向前侧转动,由此通过后背靠20、第一连杆22、或靠背框架112向座椅靠背12的下端侧的移动,使第一连杆22和第二连杆72转动,使座椅靠背12的厚度方向上的靠背主框架16与后背靠20、以及靠背主框架16与靠背框架112之间的距离收缩,并且使座椅靠背12的厚度方向上的后背靠20与靠背副框架24之间的距离收缩(参照图33B)。由此,即使在加厚了靠背侧部12B和靠背主部12A的通常使用时的厚度的情况下,也可以随着座椅150的收藏而使靠背侧部12B和靠背主部12A的厚度在比靠背主框架16靠近表侧和比靠背主框架16靠近里侧的部分收缩而使其等同,增大收藏了座椅15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150上侧的空间)。
因此,本实施方式也可以取得与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下端在靠背主框架16下端的倾倒中心轴16A的后侧可转动地与车身侧连结,但是也可以如图34A所示,使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下端在靠背主框架16下端的倾倒中心轴16A的前侧(从倾倒中心轴16A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与车身侧连结。在该情况下,在收藏座椅150时,使座椅靠背12(靠背主框架16)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倾倒,使靠背连结连杆26以下端为中心向前侧转动,由此通过后背靠20、第一连杆22、或靠背框架112向座椅靠背12的上端侧的移动,使第一连杆22和第二连杆72转动,使座椅靠背12的厚度方向上的靠背主框架16与后背靠20、以及靠背主框架16与靠背框架112之间的距离收缩,并且使座椅靠背12的厚度方向上的后背靠20与靠背副框架24之间的距离收缩(参照图34B)。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收藏座椅150时座椅靠背12(靠背主框架16)的倾倒中心轴16A和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下端(转动中心轴)不移动,但是也可以如图7A和图7B相同,使座椅靠背12(靠背主框架16)的倾倒中心轴16A和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下端(转动中心轴)在收藏座椅150时移动(例如向后侧移动)。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座椅150也可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为倾斜向下收藏型(参照图9A和图9B)。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座椅靠背12重叠在座椅座垫30的上侧来收藏座椅150,但是座椅150也可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为所谓双折叠收藏型(参照图10)或所谓双平放收藏型(参照图11)。
【第十四实施方式】
在图35中表示了从左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第十四实施方式的座椅160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160与上述第十三实施方式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座椅160中,作为操作机构的圆柱状的操作杆42与靠背主框架16的一个第一连杆22的中间部(转动中心)结合,操作杆42为转盘式的调整器等。在操作杆42上设置有作为锁定机构的转动锁定机构(省略图示),通过由转动锁定机构阻止操作杆42的转动,第一连杆22、后背靠20、靠背框架112、第二连杆72、靠背副框架24、以及第三连杆74的转动被锁定,靠背连杆机构14的动作受到限制。操作杆42向座椅靠背12的侧面突出,通过转动操作操作杆42,使第一连杆22可以转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未设置上述第十三实施方式中的靠背连结连杆26。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如上构成的座椅160中,通过在靠背主框架16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的倾倒被倾斜机构18锁定的状态下由转动锁定机构阻止操作杆42的转动,第一连杆22、后背靠20、靠背框架112、第二连杆72、靠背副框架24、以及第三连杆74的转动被锁定,靠背连杆机构14的动作受到限制。因此,可以提高靠背连杆机构14(靠背副框架24)从靠背侧部12B的后侧进行支承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160上的乘客对靠背侧部12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靠背侧部12B也可以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并且,靠背连杆机构14的动作面(靠背副框架24的转动面)相对于座椅靠背12的左右方向垂直。因此,对于施加在座椅靠背12的左右方向上的载荷来说,可以提高靠背连杆机构14对靠背侧部12B的支承刚性,从而即使乘坐在座椅10上的乘客对靠背侧部12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靠背侧部12B也可以更加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另外,通过在解除了转动锁定机构对操作杆42的转动的阻止的状态下转动操作操作杆42,使第一连杆22转动,使座椅靠背12的厚度方向上的靠背主框架16与后背靠20、以及靠背主框架16与靠背框架112之间的距离伸缩,并且使第二连杆72转动,使座椅靠背12的厚度方向上的后背靠20与靠背副框架24之间的距离收缩。由此,可以与座椅160的收藏相独立地使靠背侧部12B和靠背主部12A的厚度在比靠背主框架16靠近表侧的部分和比靠背主框架16靠近里侧的部分伸缩而进行调整。
【第十五实施方式】
在图36中表示了从左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第十五实施方式的座椅170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170具有与上述第十三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170为所谓靠背后倒收藏型。
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下端在靠背主框架16下端的倾倒中心轴16A的上侧(从倾倒中心轴16A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与车身侧连结。
这里,本实施方式也可以取得与上述第十三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特别是通过操作倾斜机构18而使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后侧倾倒,使座椅靠背12近似水平地配置在座椅座垫30的后侧而将座椅170收藏起来(所谓后倒收藏)。
在收藏座椅170时,使座椅靠背12(靠背主框架16)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后侧倾倒,使靠背连结连杆26以下端为中心向后侧转动,由此通过后背靠20、第一连杆22、或靠背框架112向座椅靠背12的下端侧的移动,使第一连杆22和第二连杆72转动,使座椅靠背12的厚度方向上的靠背主框架16与后背靠20、以及靠背主框架16与靠背框架112之间的距离收缩,并且使座椅靠背12的厚度方向上的后背靠20与靠背副框架24之间的距离收缩。由此,即使在加厚了靠背侧部12B和靠背主部12A的通常使用时的厚度的情况下,也可以随着座椅170的收藏而使靠背侧部12B和靠背主部12A的厚度在比靠背主框架16靠近表侧的部分和比靠背主框架16靠近里侧的部分收缩而使其等同,增大收藏了座椅17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靠背12上侧的空间)。
另外,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座椅170也可以为所谓空间增大收存型(参照图15)。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下端在靠背主框架16下端的倾倒中心轴16A的上侧可转动地与车身侧连结,但是也可以如图37所示,使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下端在靠背主框架16下端的倾倒中心轴16A的下侧(从倾倒中心轴16A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与车身侧连结。在该情况下,在收藏座椅170时,使座椅靠背12(靠背主框架16)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后侧倾倒,使靠背连结连杆26以下端为中心向后侧转动,由此通过后背靠20、第一连杆22、或靠背框架112向座椅靠背12的上端侧的移动,使第一连杆22和第二连杆72转动,使座椅靠背12的厚度方向上的靠背主框架16与后背靠20、以及靠背主框架16与靠背框架112之间的距离收缩,并且使座椅靠背12的厚度方向上的后背靠20与靠背副框架24之间的距离收缩。
【第十六实施方式】
在图38中表示了从左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第十六实施方式的座椅180的侧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180与上述第十三实施方式(参照图32A)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180为所谓上翻收藏型。
座椅座垫30的后端附近的部分在左右两端部可以以支承轴62为中心进行转动地由车身侧支承,由此座椅座垫30以以支承轴62为中心进行转动地由车身侧支承。座椅座垫30的后端与座椅靠背12的下端抵接,由此座椅座垫30近似水平地配置。
靠背连结连杆26为L字形状,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上侧端可转动地与后背靠20的下端、靠背主框架16下部的第一连杆22(与靠背主框架16连结的连结位置以外即可)、或靠背框架112的下端连结。并且,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下侧端可转动地与座椅座垫30的后端(从支承轴62向后侧偏移的位置)连结。由此,第一连杆22、后背靠20、靠背框架112、靠背连结连杆26、第二连杆72、靠背副框架24、以及第三连杆74的转动被锁定,靠背连杆机构14的动作受到限制。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如上构成的座椅180中,通过在靠背主框架16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的倾倒被倾斜机构18锁定、并且座椅座垫30的后端与座椅靠背12的下端抵接的状态下使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下侧端可转动地与座椅座垫30的后端连结,第一连杆22、后背靠20、靠背框架112、靠背连结连杆26、第二连杆72、靠背副框架24、以及第三连杆74的转动被锁定,靠背连杆机构14的动作受到限制。因此,可以提高靠背连杆机构14(靠背副框架24)从靠背侧部12B的后侧进行支承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180上的乘客对靠背侧部12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靠背侧部12B也可以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并且,靠背连杆机构14的动作面(靠背副框架24的转动面)相对于座椅靠背12的左右方向垂直。因此,对于施加在座椅靠背12的左右方向上的载荷来说,可以提高靠背连杆机构14对靠背侧部12B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10上的乘客对靠背侧部12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靠背侧部12B也可以更加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另外,通过使座椅座垫30以支承轴62为中心向后侧转动(所谓上翻),使座椅座垫30重叠在座椅靠背12的前侧而将座椅180收藏起来。
在收藏座椅180时,使座椅座垫30以支承轴62为中心向后侧转动,使靠背连结连杆26向下侧移动,由此通过后背靠20、第一连杆22、或靠背框架112向下侧的移动,使第一连杆22和第二连杆72转动,使座椅靠背12的厚度方向上的靠背主框架16与后背靠20、以及靠背主框架16与靠背框架112之间的距离收缩,并且使座椅靠背12的厚度方向上的后背靠20与靠背副框架24之间的距离收缩。由此,即使在加厚了靠背侧部12B和靠背主部12A的通常使用时的厚度的情况下,也可以随着座椅180的收藏而使靠背侧部12B和靠背主部12A的厚度在比靠背主框架16靠近表侧的部分和比靠背主框架16靠近里侧的部分收缩而使其等同,增大收藏了座椅18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180前侧和后侧的空间)。
另外,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相同,座椅180也可以为所谓翻转收存型(参照图5A)、所谓空间增大收存型(参照图5B)或所谓后方地板下收存型(参照图5C)。
在上述第十至第十六实施方式中,靠背框架112设置在座椅靠背12内,并且可转动地与第一连杆22的后端连结,但是也可以如图26A和图26B所示,使靠背框架112的截面形成为コ字形板状(背板)并将其设置在座椅靠背12的后侧的外部。在该情况下,通过作为与靠背表皮28相同的靠背覆盖部件的追加靠背表皮(省略图示)将靠背框架112的整个外周面覆盖起来,由此可以使座椅靠背12美观。
【第十七实施方式】
在图39A中表示了从左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第十七实施方式的座椅200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在图40A中表示了从前方观察座椅200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200为车辆用座椅,设置在车辆的车厢地板面202上。另外,座椅200为所谓倾斜向下收藏型。
在座椅200上设置有座椅靠背12。在座椅靠背12的左右两端部内设置有板状的靠背主框架16(参照图1),靠背主框架16的下端可以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而倾倒由车身侧支承,由此座椅靠背12可以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而倾倒由车身侧支承。在靠背主框架16的下端设置有倾斜机构18,通过由倾斜机构18对靠背主框架16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的倾倒进行锁定,阻止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而倾倒,使其近似垂直地立起。另外,通过操作倾斜机构18,使倾斜机构18允许靠背主框架16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而倾倒,从而允许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而倾倒。
在座椅靠背12的前侧设置有座椅座垫30,座椅座垫30在其后端配置在座椅靠背12的下侧附近的状态下近似水平地配置。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为作为座椅主部的座垫主部30A,并且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个侧部为作为座椅侧部的座垫侧部30B,与座垫主部30A相比,座垫侧部30B向上侧(座椅座垫30的表侧)突出(参照图3A)。
在座椅座垫30内设置有作为连杆机构的座垫连杆机构204。
在座垫连杆机构204中设置有矩形框状的座垫主框架206,座垫主框架206的左右两端部配置在座垫侧部30B内。在座垫主框架206的左右两侧部分之间支承有座垫支承部208,座垫支承部208从下侧支承座垫主部30A的上侧部分。在座垫主框架206的后部,在左右两侧部分上无法转动地连结有臂210的下端,臂210的上端在倾倒中心轴16A的上侧(从倾倒中心轴16A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与靠背主框架16的下部连结。
作为座垫伸缩单元的座垫表侧框架的、板状的座垫副框架212的后端通过作为座垫伸缩单元的座垫连结单元的座垫连结轴214可转动地与座垫主框架206后部的左右两侧部分连结,座垫副框架212配置在座垫主框架206的上侧,从下侧支承座垫侧部30B的上侧部分。
作为座垫相连机构的座垫前连杆216在中间部可转动地与座垫主框架206前部的左右两侧部分连结,座垫前连杆216在下端可转动地与车身侧连结,并且在上端从下侧支承座垫副框架212。由此,座椅座垫30由车身侧支承,并且座垫主框架206、臂210、座垫前连杆216、以及座垫副框架212的转动被锁定,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受到限制。
座椅座垫30的整个外周面被作为座垫覆盖部件的座垫表皮218覆盖。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如上构成的座椅200中,通过在靠背主框架16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的倾倒被倾斜机构18锁定的状态下使座垫前连杆216的下端可转动地与车身侧连结,座垫主框架206、臂210、座垫前连杆216、以及座垫副框架212的转动被锁定,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受到限制。因此,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座垫副框架212)从座垫侧部30B的下侧进行支承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20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并且,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面(座垫副框架212的转动面)相对于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垂直。因此,对于施加在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上的载荷来说,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对座垫侧部30B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1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更加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另外,通过操作倾斜机构18而使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倾倒,使座椅靠背12重叠在座椅座垫30的上侧而将座椅200收藏起来(所谓前倒收藏)(参照图39B)。
在收藏座椅200时,使靠背主框架16(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倾倒,经由臂210使座垫主框架206(座椅座垫30)向前侧移动,由此使座垫前连杆216向前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向前侧并向下侧移动。
并且,在收藏座椅200时,通过使座垫前连杆216向前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前连杆216的上端与座垫前连杆216和座垫主框架206的连结位置之间的距离收缩,使座垫副框架212相对于座垫主框架206向座垫主框架206一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副框架212与座垫主框架206之间的距离收缩(参照图40B)。因此,即使在加厚了座垫侧部30B的通常使用时的厚度的情况下,也可以随着座椅200的收藏而使座垫侧部30B的厚度在比座垫主框架206靠近表侧的部分收缩,使其与座垫主部30A的厚度等同,增大收藏了座椅20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200上侧的空间)。
另外,例如与图5A相同,可以使座椅200为所谓翻转收存型,在收藏了座椅200之后,解除车身侧对座椅靠背12和座椅座垫30的支承,使座椅200向前侧转动大约90°,由此可以在座椅200(座椅靠背12和座椅座垫30)近似垂直地立起的状态下将其收藏在前侧。在该情况下,如上所述座垫侧部30B的厚度随着座椅200的收藏而收缩,因此可以增大收藏了座椅20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200前侧和后侧的空间)。
并且,例如与图5B相同,当在座椅200的侧面存在车轮罩32时,可以使座椅200为所谓空间增大收存型,在收藏了座椅200之后,解除车身侧对座椅靠背12和座椅座垫30的支承,使座椅200向侧面转动大约90°,由此可以在座椅200(座椅靠背12和座椅座垫30)近似垂直地立起的状态下将其收藏在车轮罩32的上侧。在该情况下,如上所述座椅侧部30B的厚度随着座椅200的收藏而收缩,因此可以增大收藏了座椅20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200侧面的空间)。
并且,例如与图5C相同,在座椅200的后方存在凹部34的情况下,可以使座椅200为所谓后方地板下收存型,在收藏了座椅200之后,解除车身侧对座椅靠背12和座椅座垫30的支承,使座椅200向后侧转动大约180°或者通过转动连杆等而使其移动,由此可以在座椅座垫30被配置在座椅靠背12上侧的状态下将座椅200(座椅靠背12和座椅座垫30)近似水平地收存在凹部34内。在该情况下,如上所述座垫侧部30B的厚度随着座椅200的收藏而收缩,因此可以增大收藏了座椅20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200上侧的空间),并且使凹部34的深度变浅。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座垫主框架206后部的左右两侧部分经由臂210在倾倒中心轴16A的上侧可转动地与靠背主框架16连结,但是也可以如图41A所示,使座垫主框架206后部的左右两侧部分在倾倒中心轴16A的前侧(从倾倒中心轴16A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与靠背主框架16连结。在该情况下,如图41B所示,在收藏座椅200时,使靠背主框架16(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倾倒,使座垫主框架206(座椅座垫30)向后侧移动,由此使座垫前连杆216向后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向后侧并向下侧移动。
【第十八实施方式】
在图42中表示了从左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第十八实施方式的座椅220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220与上述第十七实施方式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座椅220中,座垫前连杆216在上端可转动地与座垫主框架206的前部连结,座垫前连杆216不支承座垫副框架212。
调整连杆222的下端可转动地与座垫主框架206前部的左右两侧部分连结,调整连杆222在上端从下侧支承座垫副框架212。
作为操作机构的圆柱状的操作杆42与调整连杆222的下端(转动中心)结合,操作杆42为转盘式的调节器等。在操作杆42上设置有作为锁定机构的转动锁定机构(省略图示),通过由转动锁定机构阻止操作杆42的转动,调整连杆222和座垫副框架212的转动被锁定,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受到限制。操作杆42向座椅座垫30的侧面突出,通过转动操作操作杆42,使调整连杆222以进行转动。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如上构成的座椅220中,通过在靠背主框架16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的倾倒被倾斜机构18锁定的状态下使座垫前连杆216的下端可转动地与车身侧连结,并且由转动锁定机构阻止操作杆42的转动,座垫主框架206、臂210、座垫前连杆216、调整连杆222、以及座垫副框架212的转动被锁定,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被锁定。因此,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座垫副框架212)从座垫侧部30B的下侧进行支承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22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并且,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面(座垫副框架212的转动面)相对于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垂直。因此,对于施加在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上的载荷来说,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对座垫侧部30B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1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更加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另外,通过在解除了转动锁定机构对操作杆42的转动的阻止的状态下转动操作操作杆42,使调整连杆222转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调整连杆222的上端与调整连杆222和座垫主框架206的连结位置之间的距离伸缩。因此,使座垫副框架212相对于座垫主框架206转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副框架212与座垫主框架206之间的距离伸缩。由此,可以与座椅220的收藏相独立地使座垫侧部30B的厚度在比座垫主框架206靠近表侧的部分伸缩而进行调整。
【第十九实施方式】
在图43A中表示了从左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第十九实施方式的座椅230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230与上述第十七实施方式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座椅230前侧的车厢地板面202比座椅230正下方的车厢地板面202低。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230为所谓靠背前倒收藏型。
座垫前连杆216的下端可转动地与车身侧的前支架232连结。座垫前连杆216在上端可转动地与座垫主框架206的前部连结,座垫前连杆216不作为座垫相连机构而发挥作用,不支承座垫副框架212。
在座垫主框架206的后部下侧,在左右两侧部分上结合有作为锁定机构的后锁定机构234,通过后锁定机构234被锁定在车身侧,座垫主框架206由后锁定机构234和座垫前连杆216支承,座椅座垫30由车身侧支承。
靠背主框架16的下端可以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而倾倒地由臂210支承,由此靠背主框架16经由臂210、座垫主框架206、后锁定机构234、以及座垫前连杆216而由车身侧支承,座椅靠背12由车身侧支承。
作为座垫伸缩单元的座垫连结单元的、规定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2个)的座垫连结连杆236在下端可转动地与座垫主框架206连结,座垫连结连杆236的上端可转动地与座垫副框架212连结。
作为座垫相连机构的座垫相连连杆238的前端可转动地与座垫副框架212后端或座垫主框架206后部的座垫连结连杆236的上端(下端以外即可)连结,座垫相连连杆238的后端在倾倒中心轴16A的上侧(从倾倒中心轴16A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与靠背主框架16连结。由此,座垫连结连杆236、座垫副框架212、以及座垫相连连杆238的转动被锁定,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受到限制。
另外,座垫主框架206与座垫副框架212不通过上述第十七实施方式中的座垫连结轴214连结。
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如上构成的座椅230中,通过在座垫主框架206由后锁定机构234和座垫前连杆216支承并被锁定的状态下靠背主框架16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的倾倒被倾斜机构18锁定,座垫主框架206、臂210、座垫连结连杆236、座垫副框架212、以及座垫相连连杆238的转动被锁定,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被锁定。因此,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座垫副框架212)从座垫侧部30B的下侧进行支承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23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并且,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面(座垫副框架212的转动面)相对于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垂直。因此,对于施加在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上的载荷来说,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对座垫侧部30B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1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更加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另外,通过操作倾斜机构18而使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倾倒,使座椅靠背12重叠在座椅座垫30的上侧而将座椅230收藏起来(所谓前倒收藏)(参照图43B)。
在收藏座椅230时,使靠背主框架16(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倾倒,使座垫相连连杆238向前侧移动,由此通过座垫副框架212或座垫连结连杆236向前侧的移动,使座垫连结连杆236向前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副框架212与座垫主框架206之间的距离收缩。
因此,本实施方式也可以取得与上述第十七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座垫相连连杆238的后端在倾倒中心轴16A的上侧可转动地与靠背主框架16连结,但是也可以如图44所示,使座垫相连连杆238的后端在倾倒中心轴16A的下侧(从倾倒中心轴16A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与靠背主框架16连结。在该情况下,在收藏座椅230时,使靠背主框架16(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倾倒,使座垫相连连杆238向后侧移动,由此通过座垫副框架212或座垫连结连杆236向后侧的移动,使座垫连结连杆236向后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副框架212与座垫主框架206之间的距离收缩。
【第二十实施方式】
在图45中表示了从左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第二十实施方式的座椅240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240与上述第十七实施方式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座椅240前侧的车厢地板面202比座椅240下方的车厢地板面202低。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240为所谓双折叠收藏型。
在座垫主框架206的前部下侧,在左右两侧部分上无法转动地连结有第四连杆242的上端,第四连杆242的下端可转动地与车身侧的前支架232连结。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未设置上述第十七实施方式中的臂210。
在座垫主框架206的后部下侧,在左右两侧部分上结合有作为锁定机构的后锁定机构234,通过后锁定机构234被锁定在车身侧,座垫主框架206由后锁定机构234和第四连杆242支承,座椅座垫30由车身侧支承。
座垫前连杆216的下端在第四连杆242和前支架232的连结位置(转动中心)的后侧(从该连结位置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与车身侧的前支架232连结,座垫前连杆216在可以在长度方向上移动的状态下与座垫主框架206连结。并且,座垫前连杆216在上端从下侧支承座垫副框架212,由此座垫前连杆216和座垫副框架212的转动被锁定,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受到限制。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如上构成的座椅240中,通过在座垫主框架206由后锁定机构234和第四连杆242支承并被锁定的状态下使座垫前连杆216的下端可转动地与车身侧连结,第四连杆242、座垫主框架206、座垫前连杆216、以及座垫副框架212的转动被锁定,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被限制。因此,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座垫副框架212)从座垫侧部30B的下侧进行支承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24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并且,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面(座垫副框架212的转动面)相对于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垂直。因此,对于施加在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上的载荷来说,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对座垫侧部30B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1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更加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另外,在通过解除后锁定机构234对于车身侧的锁定并使座椅座垫30向前侧转动大约90°而使座椅座垫30近似垂直地立起之后,操作倾斜机构18,使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倾倒,由此可以将座椅靠背12近似水平地配置在座椅座垫30的后侧而将座椅240收藏起来(所谓双折叠收藏)(与图10相同)。
在收藏座椅240时(使座椅座垫30向前侧转动时),使第四连杆242和座垫前连杆216向前侧转动大约90°,由此通过第四连杆242与座垫前连杆216的转动轨迹的差,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主框架206和第四连杆242的连结位置与座垫副框架212受座垫前连杆216支承的支承位置之间的距离收缩,使座垫副框架212相对于座垫主框架206向座垫主框架206一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主框架206与座垫副框架212之间的距离收缩。因此,即使在加厚了座垫侧部30B的通常使用时的厚度的情况下,也可以随着座椅240的收藏而使座垫侧部30B的厚度在比座垫主框架206靠近表侧的部分收缩,使其与座垫主部30A的厚度等同,增大收藏了座椅24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座垫30前侧和后侧的空间),并且增大座椅240前侧的座椅(省略图示)可以向后侧倾倒(倾斜(reclining))的角度。
【第二十一实施方式】
在图46中表示了从左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第二十一实施方式的座椅250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在图47中表示了从左斜后方观察座椅250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250与上述第十七实施方式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250为所谓双平放收藏型。
座垫主框架206的前部在左右两侧部分通过第一连结轴254可转动地与车身侧的固定支架252连结。
在座垫主框架206的后部下侧,在左右两侧部分上结合有作为锁定机构的后锁定机构234,通过后锁定机构234被锁定在车身侧,座垫主框架206由后锁定机构234和固定支架252支承,座椅座垫30由车身侧支承。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未设置上述第十七实施方式中的臂210和座垫前连杆216。
作为座垫相连机构的座垫连动连杆256的上端无法转动地与座垫副框架212的前部连结,座垫连动连杆256的下端在第一连结轴254(座垫主框架206的转动中心)的上侧(从第一连结轴254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与固定支架252连结。由此,座垫连动连杆256和座垫副框架212的转动被锁定,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受到限制。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如上构成的座椅250中,通过在座垫主框架206由后锁定机构234和固定支架252支承并被锁定的状态下使座垫连动连杆256的下端可转动地与固定支架252连结,座垫主框架206、座垫连动连杆256、以及座垫副框架212的转动被锁定,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被锁定。因此,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座垫副框架212)从座垫侧部30B的下侧进行支承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25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并且,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面(座垫副框架212的转动面)相对于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垂直。因此,对于施加在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上的载荷来说,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对座垫侧部30B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1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更加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另外,在通过解除后锁定机构234对于车身侧的锁定并使座椅座垫30向前侧转动大约180°而使座椅座垫30被近似水平地反转之后,操作倾斜机构18,使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转动,由此将座椅靠背12近似水平地配置在座椅座垫30的后侧而将座椅250收藏起来(所谓双平放收藏)(与图11相同)。
在收藏座椅250时(使座椅座垫30向前侧转动时),使座垫主框架206和座垫副框架212(包括座垫连动连杆256)向前侧转动大约180°,由此通过座垫主框架206与座垫副框架212的转动轨迹的差,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第一连结轴254与座垫副框架212和座垫连动连杆256的连结位置之间的距离收缩,使座垫副框架212相对于座垫主框架206向座垫主框架206一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主框架206与座垫副框架212之间的距离收缩。由此,即使在加厚了座垫侧部30B的通常使用时的厚度的情况下,也可以随着座椅250的收藏而使座垫侧部30B的厚度在比座垫主框架206靠近表侧的部分收缩,使其与座垫主部30A的厚度等同,增大收藏了座椅25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座垫30上侧的空间),并且抑制座椅座垫30与车厢地板面202的干涉。
【第二十二实施方式】
在图48中表示了从左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第二十二实施方式的座椅260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在图47中表示了从左斜后方观察座椅260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260具有与上述第十七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260为所谓上翻收藏型。
座垫主框架206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在左右两侧部分可转动地与车身侧的腿262连结。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未设置上述第十七实施方式中的臂210。
座垫前连杆216构成座垫伸缩单元。在座垫前连杆216上,在与座垫主框架206连结的连结位置的下侧(从该连结位置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连结有作为座垫相连机构的座垫动作连杆264的前端,在腿262,在与座垫主框架206连结的连结位置的下侧(从该连结位置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连结有座垫动作连杆264的后端。
座垫前连杆216的下端被作为锁定机构的车身侧的前锁定机构266锁定,由此座垫主框架206由座垫前连杆216和腿262支承,座椅座垫30由车身侧支承,并且座垫主框架206、座垫前连杆216、座垫副框架212、以及座垫动作连杆264的转动被锁定,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受到限制。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如上构成的座椅260中,通过在座垫主框架206可转动地与车身侧的腿262连结的状态下座垫前连杆216被车身侧的前锁定机构266锁定,座垫主框架206、座垫前连杆216、座垫副框架212、以及座垫动作连杆264的转动被锁定,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受到限制。因此,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座垫副框架212)从座垫侧部30B的下侧进行支承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26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并且,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面(座垫副框架212的转动面)相对于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垂直。因此,对于施加在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上的载荷来说,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对座垫侧部30B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1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更加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另外,通过解除前锁定机构266对座垫前连杆216的锁定并使座椅座垫30向后侧转动,将座椅座垫30近似垂直地配置在座椅靠背12的前侧而将座椅260收藏起来(所谓上翻收藏)(与图17相同)。
在收藏座椅260时(使座椅座垫30向后侧转动时),使座垫主框架206和座垫动作连杆264(包括座垫前连杆216)向后侧转动大约90°,由此通过座垫主框架206与座垫动作连杆264的转动轨迹的差,使座垫前连杆216相对于座垫主框架206和座垫动作连杆264转动,使座垫副框架212相对于座垫主框架206向座垫主框架206一侧转动,同时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主框架206与座垫副框架212之间的距离收缩。由此,即使在加厚了座垫侧部30B的通常使用时的厚度的情况下,也可以随着座椅260的收藏而使座垫侧部30B的厚度在比座垫主框架206靠近表侧的部分收缩,使其与座垫主部30A的厚度等同,增大收藏了座椅26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260前侧和后侧的空间)。
另外,例如与图5A相同,可以使座椅260为所谓翻转收存型,在收藏了座椅60之后,解除车身侧对座椅靠背12和座椅座垫30的支承,使座椅260向前侧转动大约180°,由此可以在座椅260(座椅靠背12和座椅座垫30)近似垂直地立起的状态下将其收存于前侧。在该情况下,如上所述座垫侧部30B的厚度随着座椅260的收藏而收缩,因此可以增大收藏了座椅26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260前侧和后侧的空间)。
并且,例如与图5B相同,当在座椅260的侧面存在车轮罩32时,可以使座椅260为所谓空间增大收存型,在收藏了座椅260之后,解除车身侧对座椅靠背12和座椅座垫30的支承,使座椅260向前方和侧面转动大约90°,由此可以在座椅260(座椅靠背12和座椅座垫30)近似垂直地立起的状态下将其收存在车轮罩32的上侧。在该情况下,如上所述座垫侧部30B的厚度随着座椅260的收藏而收缩,因此可以增大收藏了座椅26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260侧面的空间)。
并且,例如与图5C相同,在座椅260的后方存在凹部34的情况下,可以使座椅260为所谓后方地板下收存型,在收藏了座椅260之后,解除车身侧对座椅靠背12和座椅座垫30的支承,使座椅260向后侧转动大约90°或者通过转动连杆等而使其移动,由此可以在座椅座垫30被配置在座椅靠背12上侧的状态下将座椅260(座椅靠背12和座椅座垫30)近似水平地收存在凹部34内。在该情况下,如上所述座垫侧部30B的厚度随着座椅260的收藏而收缩,因此可以增大收藏了座椅26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260上侧的空间),并且使凹部34的深度变浅。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座垫动作连杆264可转动地连结在座垫前连杆216和座垫主框架206的连结位置的下侧、以及腿262和座垫主框架206的连结位置的下侧,但是也可以如图49所示,使座垫动作连杆264可转动地连结在座垫前连杆216和座垫主框架206的连结位置的上侧(从该连结位置偏离的位置)、以及腿262和座垫主框架206的连结位置的上侧(从该连结位置偏离的位置)。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座垫前连杆216的下端锁定于前锁定机构266,但是也可以采用能够锁定座垫主框架206相对于腿262的转动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不需要将座垫前连杆216锁定于前锁定机构266。
【第二十三实施方式】
在图50中表示了从左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第二十三实施方式的座椅270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270具有与上述第十九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270为所谓靠背后倒收藏型。
座垫相连连杆238的后端在倾倒中心轴16A的下侧(从倾倒中心轴16A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与靠背主框架16连结。由此,座垫连结连杆236、座垫副框架212、以及座垫相连连杆238的转动被锁定,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受到限制。
这里,本实施方式也可以取得与上述第十九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特别是通过操作倾斜机构18而使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后侧倾倒,使座椅靠背12近似水平地配置在座椅座垫30的后侧而将座椅270收藏起来(所谓后倒收藏)。
在收藏座椅270时,使靠背主框架16(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后侧倾倒,使座垫相连连杆238向前侧移动,由此通过座垫副框架212或座垫连结连杆236向前侧的移动,使座垫连结连杆236向前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副框架212与座垫主框架206之间的距离收缩。由此,即使在加厚了座垫侧部30B的通常使用时的厚度的情况下,也可以随着座椅270的收藏而使座垫侧部30B的厚度在比座垫主框架206靠近表侧的部分收缩,使其与座垫主部30A的厚度等同,增大收藏了座椅27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座垫30上侧的空间)。
另外,例如与图15相同,当在座椅270的侧面存在车轮罩32时,可以使座椅270为所谓空间增大收存型,在收藏了座椅270之后,解除车身侧对座椅靠背12和座椅座垫30的支承,使座椅270向侧面转动大约90°,由此可以在座椅270(座椅靠背12和座椅座垫30)近似垂直地立起的状态下将其收存在车轮罩32的上侧。在该情况下,如上所述座垫侧部30B的厚度随着座椅270的收藏而收缩,因此可以增大收藏了座椅27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座垫30的侧面的空间)。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座垫相连连杆238的后端在倾倒中心轴16A的下侧可转动地与靠背主框架16连结,但是也可以如图51所示,使座垫相连连杆238的后端在倾倒中心轴16A的上侧(从倾倒中心轴16A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与靠背主框架16连结。在该情况下,在收藏座椅270时,使靠背主框架16(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后侧倾倒,使座垫相连连杆238向后侧移动,由此通过座垫副框架212或座垫连结连杆236向后侧的移动,使座垫连结连杆236向后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副框架212与座垫主框架206之间的距离收缩。
【第二十四实施方式】
在图52中表示了从左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第二十四实施方式的座椅280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在图53中表示了从前左斜方观察座椅280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并且,在图55A中表示了从前方观察座椅280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280具有与上述第十七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座椅280中,作为座垫伸缩单元的座垫连结单元的座垫连结连杆236的下端可转动地与座垫主框架206后部的左右两侧部分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未设置上述第十七实施方式中的座垫连结轴214。
座垫支承部208作为座垫伸缩单元的座垫表侧框架而发挥作用并配置在座垫主框架206的上侧。座垫支承部208的左右两侧部分在前部可转动地与座垫前连杆216的上端连结,并且在后部可转动地与座垫连结连杆236的上端连结。构成座垫伸缩单元的、规定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个)的第五连杆282在下端可转动地与座垫支承部208的左右两侧部分连结。
座垫副框架212作为座垫伸缩单元的座垫表框架而发挥作用并配置在座垫支承部208的上侧,规定数量的第五连杆282在上端可转动地与座垫副框架212连结。并且,构成靠背伸缩单元的第六连杆284的前端可转动地与座垫副框架212或第五连杆282的下端(转动中心)以外的位置连结,第六连杆284的后端可转动地与靠背主框架16连结。由此,座垫连结连杆236、座垫支承部208、第五连杆282、座垫副框架212、以及第六连杆284的转动被锁定,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受到限制。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如上构成的座椅280中,通过在靠背主框架16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的倾倒被倾斜机构18锁定的状态下使座垫前连杆216的下端可转动地与车身侧连结,座垫主框架206、臂210、座垫前连杆216、座垫连结连杆236、座垫支承部208、第五连杆282、座垫副框架212、以及第六连杆284的转动被锁定,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受到限制。因此,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座垫副框架212)从座垫侧部30B的下侧进行支承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28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并且,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面(座垫副框架212的转动面)相对于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垂直。因此,对于施加在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上的载荷来说,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对座垫侧部30B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1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更加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另外,通过操作倾斜机构18而使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倾倒,使座椅靠背12重叠在座椅座垫30的上侧而将座椅280收藏起来(所谓前倒收藏)(参照图54)。
在收藏座椅280时,使靠背主框架16(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倾倒,经由臂210使座垫主框架206(座椅座垫30)向前侧移动,由此使座垫前连杆216向前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向前侧并向下侧移动。
并且,在收藏座椅280时,通过使座垫前连杆216向前侧转动并使座垫连结连杆236向前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主框架206与座垫支承部208之间的距离收缩,并且通过座垫支承部208向前侧的移动,使第五连杆282向前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支承部208与座垫副框架212之间的距离收缩(参照图55B)。因此,即使在加厚了座垫侧部30B和座垫主部30A的通常使用时的厚度的情况下,也可以随着座椅280的收藏而使座垫侧部30B和座垫主部30A的厚度在比座垫主框架206靠近表侧的部分收缩而使其等同,增大收藏了座椅28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280上侧的空间)。
因此,本实施方式也可以取得与上述第十七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座垫主框架206后部的左右两侧部分经由臂210在倾倒中心轴16A的上侧可转动地与靠背主框架16连结,但是也可以如图56所示,使座垫主框架206后部的左右两侧部分在倾倒中心轴16A的前侧(从倾倒中心轴16A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与靠背主框架16连结。在该情况下,第六连杆284的前端可转动地与座垫主框架206连结,并且第六连杆284的后端可转动地与座垫副框架212或第五连杆282的下端(转动中心)以外的位置连结。另外,在收藏座椅280时,使靠背主框架16(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倾倒,使座垫主框架206(座椅座垫30)向后侧移动,由此使座垫前连杆216向后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向后侧并向下侧移动。并且,在收藏座椅280时,使座垫前连杆216向后侧转动,使座垫连结连杆236向后侧转动,由此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支承部208与座垫副框架212之间的距离收缩,并且通过座垫支承部208向后侧的移动,使第五连杆282向后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支承部208与座垫副框架212之间的距离收缩。
【第二十五实施方式】
在图57中表示了从左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第二十五实施方式的座椅290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290具有与上述第二十四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座椅290中,座垫前连杆216在上端可转动地与座垫主框架206的前部连结,座垫前连杆216不与座垫支承部208连结。
调整连杆222的下端可转动地与座垫主框架206前部的左右两侧部分连结,调整连杆222在上端可转动地与座垫支承部208的前部连结。
作为操作机构的圆柱状的操作杆42与调整连杆222的下端(转动中心)结合,操作杆42为转盘式的调节器等。在操作杆42上设置有作为锁定机构的转动锁定机构(省略图示),通过由转动锁定机构阻止操作杆42的转动,调整连杆222、座垫连结连杆236、座垫支承部208、第五连杆282、座垫副框架212、以及第六连杆284的转动被锁定,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受到限制。操作杆42向座椅30的侧面突出,通过转动操作操作杆42,使调整连杆222可以转动。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如上构成的座椅290中,通过在靠背主框架16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的倾倒被倾斜机构18锁定的状态下使座垫前连杆216的下端可转动地与车身侧连结,并且由转动锁定机构阻止操作杆42的转动,座垫主框架206、臂210、座垫前连杆216、调整连杆222、座垫连结连杆236、座垫支承部208、第五连杆282、座垫副框架212、以及第六连杆284的转动被锁定,靠背连杆机构204的动作受到限制。因此,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座垫副框架212)从座垫侧部30B的下侧进行支承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29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并且,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面(座垫副框架212的转动面)相对于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垂直。因此,对于施加在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上的载荷来说,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对座垫侧部30B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1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更加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另外,在解除了转动锁定机构对操作杆42的转动的阻止的状态下转动操作操作杆42,使调整连杆222和座垫连结连杆236转动,由此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主框架206与座垫支承部208之间的距离伸缩,并且通过座垫支承部208向前侧或后侧的移动,使第五连杆282转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支承部208与座垫副框架212之间的距离伸缩。由此,可以与座椅290的收藏相独立地使座垫侧部30B和座垫主部30A的厚度在比座垫主框架206靠近表侧的部分伸缩而进行调整。
【第二十六实施方式】
在图58A中表示了从左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第二十六实施方式的座椅300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300与上述第二十四实施方式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座椅300前侧的车厢地板面202比座椅300正下方的车厢地板面202低。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300为所谓靠背前倒收藏型。
座垫前连杆216的下端可转动地与车身侧的前支架232连结。座垫前连杆216在上端可转动地与座垫主框架206的前部连结,座垫前连杆216不作为座垫相连机构而发挥作用,不与座垫支承部208连结。
在座垫主框架206的后部下侧,在左右两侧部分上结合有作为锁定机构的后锁定机构234,通过后锁定机构234被锁定在车身侧,座垫主框架206由后锁定机构234和座垫前连杆216支承,座椅座垫30由车身侧支承。
靠背主框架16的下端可以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而倾倒地由臂210支承,由此靠背主框架16经由臂210、座垫主框架206、后锁定机构234、以及座垫前连杆216而由车身侧支承,座椅靠背12与车身侧连结。
规定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2个)的座垫连结连杆236在下端可转动地与座垫主框架206的左右两侧部分连结,规定数量的座垫连结连杆236在上端可转动地与座垫支承部208的左右两侧部分连结。
作为座垫相连机构的座垫相连连杆238的前端可转动地与座垫支承部208的后端或座垫主框架206后部的座垫连结连杆236(下端以外即可)连结,座垫相连连杆238的后端在倾倒中心轴16A的上侧(从倾倒中心轴16A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与靠背主框架16连结。由此,座垫连结连杆236、座垫支承部208、第五连杆282、座垫副框架212、第六连杆284、以及座垫相连连杆238的转动被锁定,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受到限制。
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如上构成的座椅300中,通过在座垫主框架206由后锁定机构234和座垫前连杆216支承并被锁定的状态下靠背主框架16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的倾倒被倾斜机构18锁定,座垫主框架206、臂210、座垫连结连杆236、座垫支承部208、第五连杆282、座垫副框架212、第六连杆284、以及座垫相连连杆238的转动被锁定,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被锁定。因此,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座垫副框架212)从座垫侧部30B的下侧进行支承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30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并且,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面(座垫副框架212的转动面)相对于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垂直。因此,对于施加在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上的载荷来说,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对座垫侧部30B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1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更加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另外,通过操作倾斜机构18而使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倾倒,使座椅靠背12重叠在座椅座垫30的上侧而将座椅300收藏起来(所谓前倒收藏)(参照图58B)。
在收藏座椅300时,使靠背主框架16(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倾倒,使座垫相连连杆238向前侧移动,由此通过座垫支承部208或座垫连结连杆236向前侧的移动,使座垫连结连杆236向前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主框架206与座垫支承部208之间的距离收缩,并且通过座垫支承部208向前侧的移动,使第五连杆282向前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支承部208与座垫副框架212之间的距离伸缩。因此,即使在加厚了座垫侧部30B和座垫主部30A的通常使用时的厚度的情况下,也可以随着座椅300的收藏而使座垫侧部30B和座垫主部30A的厚度在比座垫主框架206靠近表侧的部分收缩而使其等同,增大收藏了座椅30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300上侧的空间)。
因此,本实施方式也可以取得与上述第二十四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座垫相连连杆238的后端在倾倒中心轴16A的上侧可转动地与靠背主框架16连结,但是也可以如图59所示,使座垫相连连杆238的后端在倾倒中心轴16A的下侧(从倾倒中心轴16A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与靠背主框架16连结。在该情况下,第六连杆284的前端可转动地与座垫主框架206连结,并且第六连杆284的后端可转动地与座垫副框架212或第五连杆282的下端(转动中心)以外的位置连结。并且,在收藏座椅300时,使靠背主框架16(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倾倒,使座垫相连连杆238向后侧移动,由此通过座垫支承部208或座垫连结连杆236向后侧的移动,使座垫连结连杆236向后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主框架206与座垫支承部208之间的距离收缩,并且通过座垫支承部208向后侧的移动,使第五连杆282向后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支承部208与座垫副框架212之间的距离收缩。
【第二十七实施方式】
在图60中表示了从左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第二十七实施方式的座椅310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310与上述第二十四实施方式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座椅310前侧的车厢地板面202比座椅310正下方的车厢地板面202低。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310为所谓双折叠收藏型。
在座垫主框架206的前部下侧,在左右两侧部分上无法转动地连结有第四连杆242的上端,第四连杆242的下端可转动地与车身侧的前支架232连结。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未设置上述第二十四实施方式中的臂210。
在座垫主框架206的后部下侧,在左右两侧部分上结合有作为锁定机构的后锁定机构234,通过后锁定机构234被锁定在车身侧,座垫主框架206由后锁定机构234和座垫前连杆216支承,座椅座垫30与车身侧连结。
规定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2个)的座垫连结连杆236在下端可转动地与座垫主框架206的左右两侧部分连结,规定数量的座垫连结连杆236在上端可转动地与座垫支承部208的左右两侧部分连结。
座垫前连杆216的下端在第四连杆242和前支架232的连结位置(转动中心)的后侧(从该连结位置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与车身侧的前支架232连结,座垫前连杆216在可以在长度方向上移动的状态下与座垫主框架206连结。并且,座垫前连杆216在上端无法转动地与座垫副框架212连结,由此座垫前连杆216、座垫连结连杆236、座垫支承部208、第五连杆282、以及座垫副框架212的转动被锁定,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受到限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未设置上述第二十四实施方式中的第六连杆284。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如上构成的座椅310中,通过在座垫主框架206由后锁定机构234和第四连杆242支承并被锁定的状态下使座垫前连杆216的下端可转动地与车身侧连结,第四连杆242、座垫主框架206、座垫前连杆216、座垫连结连杆236、座垫支承部208、第五连杆282、以及座垫副框架212的转动被锁定,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受到限制。因此,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座垫副框架212)从座垫侧部30B的下侧进行支承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31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并且,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面(座垫副框架212的转动面)相对于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垂直。因此,对于施加在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上的载荷来说,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对座垫侧部30B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1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更加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另外,在通过解除后锁定机构234对于车身侧的锁定并使座椅座垫30向前侧转动大约90°而使座椅座垫30近似垂直地立起之后,操作倾斜机构18,使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倾倒,由此可以将座椅靠背12近似水平地配置在座椅座垫30的后侧而将座椅310收藏起来(所谓双折叠收藏)(与图10相同)。
在收藏座椅310时(使座椅座垫30向前侧转动时),使第四连杆242和座垫前连杆216向前侧转动大约90°,由此通过第四连杆242与座垫前连杆216的转动轨迹的差,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主框架206和第四连杆242的连结位置与座垫副框架212和座垫前连杆216连结位置之间的距离收缩,使座垫连结连杆236和第五连杆282转动,同时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主框架206与座垫支承部208、以及座垫支承部208与座垫副框架212之间的距离收缩。因此,即使在加厚了座垫侧部30B和座垫主部30A的通常使用时的厚度的情况下,也可以随着座椅310的收藏而使座垫侧部30B和座垫主部30A的厚度在比座垫主框架206靠近表侧的部分收缩而使其等同,增大收藏了座椅31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座垫30前侧和后侧的空间),并且增大座椅310前侧的座椅(省略图示)可以向后侧倾倒(倾斜(reclining))的角度。
【第二十八实施方式】
在图61中表示了从左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第二十八实施方式的座椅320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在图62中表示了从左斜后方观察座椅320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320与上述第二十四实施方式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320为所谓双平放收藏型。
座垫主框架206的前部在左右两侧部分通过第一连结轴254可转动地与车身侧的固定支架252连结。
在座垫主框架206的后部下侧,在左右两侧部分上结合有作为锁定机构的后锁定机构234,通过后锁定机构234被锁定在车身侧,座垫主框架206由后锁定机构234和固定支架252支承,座椅座垫30由车身侧支承。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未设置上述第二十四实施方式中的臂210和座垫前连杆216。
规定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2个)的座垫连结连杆236在下端可转动地与座垫主框架206的左右两侧部分连结,规定数量的座垫连结连杆236在上端可转动地与座垫支承部208的左右两侧部分连结。
作为座垫相连机构的座垫连动连杆256的上端无法转动地与座垫副框架212的前部连结,座垫连动连杆256的下端在第一连结轴254(转动中心)的上侧(从第一连结轴254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与固定支架252连结。由此,座垫连动连杆256、座垫连结连杆236、座垫支承部208、第五连杆282、以及座垫副框架212的转动被锁定,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受到限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未设置上述第二十四实施方式中的第六连杆284。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如上构成的座椅320中,通过在座垫主框架206由后锁定机构234和固定支架252支承并被锁定的状态下使座垫连动连杆256的下端可转动地与固定支架252连结,座垫主框架206、座垫连动连杆256、座垫连结连杆236、座垫支承部208、第五连杆282、以及座垫副框架212的转动被锁定,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受到限制。因此,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座垫副框架212)从座垫侧部30B的下侧进行支承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32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并且,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面(座垫副框架212的转动面)相对于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垂直。因此,对于施加在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上的载荷来说,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对座垫侧部30B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1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更加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另外,在通过解除后锁定机构234对于车身侧的锁定并使座椅座垫30向前侧转动大约180°而使座椅座垫30被近似水平地反转之后,操作倾斜机构18,使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转动,由此将座椅靠背12近似水平地配置在座椅座垫30的后侧而将座椅320收藏起来(所谓双平放收藏)(与图11相同)。
在收藏座椅320时(使座椅座垫30向前侧转动时),使座垫主框架206和座垫副框架212(包括座垫连动连杆256)向前侧转动大约180°,由此通过座垫主框架206与座垫副框架212的转动轨迹的差,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第一连结轴254与座垫副框架212和座垫连动连杆256的连结位置之间的距离收缩,使座垫连结连杆236和第五连杆282转动,同时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主框架206与座垫支承部208、以及座垫支承部208与座垫副框架212之间的距离收缩。由此,即使在加厚了座垫侧部30B和座垫主部30A的通常使用时的厚度的情况下,也可以随着座椅320的收藏而使座垫侧部30B和座垫主部30A的厚度在比座垫主框架206靠近表侧的部分收缩而使其等同,增大收藏了座椅32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座垫30上侧的空间),并且抑制座椅座垫30与车厢地板面202的干涉。
【第二十九实施方式】
在图63A中表示了从左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第二十九实施方式的座椅330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在图64中表示了从左斜前方观察座椅330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330具有与上述第二十四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330为所谓上翻收藏型。
座垫主框架206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在左右两侧部分可转动地与车身侧的腿262连结,座垫主框架206相对于腿262的转动被锁定。由此,座垫主框架206由腿262支承,座椅座垫30由车身侧支承。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未设置上述第二十四实施方式中的臂210。
座垫前连杆216构成座垫伸缩单元,座垫前连杆216的下端不与车身侧连结。
在座垫前连杆216上,在与座垫主框架206连结的连结位置的下侧(从该连结位置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连结有作为座垫相连机构的座垫动作连杆264的前端,在腿262上,在与座垫主框架206连结的连结位置的下侧(从该连结位置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连结有座垫动作连杆264的后端。由此,座垫动作连杆264、座垫前连杆216、座垫连结连杆236、座垫支承部208、第五连杆282、座垫副框架212、以及第六连杆284的转动被锁定,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受到限制。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如上构成的座椅330中,在座垫主框架206在转动被锁定的情况下与车身侧的腿262连结的状态下,座垫动作连杆264可转动地与腿262连结,由此座垫主框架206、座垫动作连杆264、座垫前连杆216、座垫连结连杆236、座垫支承部208、第五连杆282、座垫副框架212、以及第六连杆284的转动被锁定,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受到限制。因此,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座垫副框架212)从座垫侧部30B的下侧进行支承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33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并且,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面(座垫副框架212的转动面)相对于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垂直。因此,对于施加在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上的载荷来说,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对座垫侧部30B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1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更加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另外,通过解除对于座垫主框架206相对于腿262的转动的锁定并使座椅座垫30向后侧转动,将座椅座垫30近似垂直地配置在座椅靠背12的前侧而将座椅330收藏起来(所谓上翻收藏)(与图17相同)。
在收藏座椅330时(使座椅座垫30向后侧转动时),使座垫主框架206和座垫动作连杆264(包括座垫前连杆216)向后侧转动大约90°,由此通过座垫主框架206与座垫动作连杆264的转动轨迹的差,使座垫前连杆216相对于座垫主框架206和座垫动作连杆264转动,使座垫连结连杆236和第五连杆282转动,同时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主框架206与座垫支承部208、以及座垫支承部208与座垫副框架212之间的距离收缩(参照图63B)。由此,即使在加厚了座垫侧部30B和座垫主部30A的通常使用时的厚度的情况下,也可以随着座椅330的收藏而使座垫侧部30B和座垫主部30A的厚度在比座垫主框架206靠近表侧的部分收缩而使其等同,增大收藏了座椅33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330前侧和后侧的空间)。
另外,与上述第二十二实施方式相同,座椅330也可以为所谓翻转收存型(参照图5A)、所谓空间增大收存型(参照图5B)或所谓后方地板下收存型(参照图5C)。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座垫动作连杆264可转动地连结在座垫前连杆216和座垫主框架206的连结位置的下侧、以及腿262和座垫主框架206的连结位置的下侧,但是也可以使座垫动作连杆264可转动地连结在座垫前连杆216和座垫主框架206的连结位置的上侧(从该连结位置偏离的位置)、以及腿262和座垫主框架206的连结位置的上侧(从该连结位置偏离的位置)。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座垫主框架206相对于腿262的转动被锁定,但是也可以使座垫前连杆216的下端能够锁定于车身侧。在该情况下,不需要对座垫主框架206相对于腿262的转动进行锁定。
【第三十实施方式】
在图65中表示了从左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第三十实施方式的座椅340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340具有与上述第二十六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340为所谓靠背后倒收藏型。
座垫相连连杆238的后端在倾倒中心轴16A的下侧(从倾倒中心轴16A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与靠背主框架16连结。由此,座垫连结连杆236、座垫支承部208、第五连杆282、座垫副框架212、第六连杆284、以及座垫相连连杆238的转动被锁定,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受到限制。
这里,本实施方式也可以取得与上述第二十六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特别是通过操作倾斜机构18而使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后侧倾倒,使座椅靠背12近似水平地配置在座椅座垫30的后侧而将座椅340收藏起来(所谓后倒收藏)。
在收藏座椅340时,使靠背主框架16(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后侧倾倒,使座垫相连连杆238向前侧移动,由此通过座垫支承部208或座垫连结连杆236向前侧的移动,使座垫连结连杆236向前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主框架206与座垫支承部208之间的距离收缩,并且通过座垫支承部208向前侧的移动,使第五连杆282向前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支承部208与座垫副框架212之间的距离收缩。因此,即使在加厚了座垫侧部30B和座垫主部30A的通常使用时的厚度的情况下,也可以随着座椅340的收藏而使座垫侧部30B和座垫主部30A的厚度在比座垫主框架206靠近表侧的部分收缩而使其等同,增大收藏了座椅34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座垫30上侧的空间)。
另外,与上述第二十三实施方式相同,座椅340也可以为所谓空间增大收存型(参照图15)。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座垫相连连杆238的后端在倾倒中心轴16A的下侧可转动地与靠背主框架16连结,但是也可以如图66所示,使座垫相连连杆238的后端在倾倒中心轴16A的上侧(从倾倒中心轴16A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与靠背主框架16连结。在该情况下,使第六连杆284的前端可转动地与座垫主框架206连结,并且使第六连杆284的后端可转动地与座垫副框架212或第五连杆282的下端(转动中心)以外的位置连结。并且,在收藏座椅340时,使靠背主框架16(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后侧倾倒,使座垫相连连杆238向后侧移动,由此通过座垫支承部208或座垫连结连杆236向后侧的移动,使座垫连结连杆236向后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主框架206与座垫支承部208之间的距离收缩,并且通过座垫支承部208向后侧的移动,使第五连杆282向后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支承部208与座垫副框架212之间的距离收缩。
【第三十一实施方式】
在图67中表示了从左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第三十一实施方式的座椅350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在图68中表示了从前方观察座椅350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350具有与上述第十七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座椅350中,座垫主框架206后部的左右两侧部分在倾倒中心轴16A的前侧(从倾倒中心轴16A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与靠背主框架16的下端连结。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未设置上述第十七实施方式中的臂210。
在座垫前连杆216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设置有轴状或板状的限制部352,限制部352从座垫前连杆216向左右方向的外侧突出。
在座垫主框架206的下侧(座椅座垫30的里侧部分)设置有作为座垫伸缩单元的座垫里侧部件的下罩板354。下罩板354为近似长方体形的容器状,其上表面敞开,下罩板354后部的左右两侧部分分别可转动地与座垫主框架206后部的左右两侧部分连结。在下罩板354的下壁中央贯穿形成有矩形状的开口356,使座垫前连杆216插通开口356,由此允许通过座垫前连杆216将座垫主框架206和车身侧连结起来。使下罩板354与座椅座垫主体30C(座椅座垫30的除了下罩板354以外的部分)配合,限制其向下侧转动,由此下罩板354覆盖座椅座垫主体30C的下侧,并且下罩板354的下壁与座垫主框架206间隔开,在下罩板354的下壁与座椅座垫主体30C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座垫前连杆216的限制部352从上侧与下罩板354的下壁抵接,由此限制下罩板354向上侧转动。
在下罩板354的后壁上,在左右两侧部分上贯穿形成有长的后插通孔358,后插通孔358沿上下方向配置,并且向上侧敞开。靠背主框架16的下端插通后插通孔358,由此允许靠背主框架16的下端与座垫主框架206连结。在从下罩板354的前壁至下壁前部的范围内,在左右两侧部分上贯穿形成有长的前插通孔360,前插通孔360沿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配置在座垫前连杆216的前方,并且与开口356连通。
下罩板354的整个外周面被作为座垫覆盖部件的追加座垫表皮(省略图示)覆盖,下罩板354被追加座垫表皮包容,由此使下罩板354和座椅座垫30美观。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如上构成的座椅350中,通过在靠背主框架16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的倾倒被倾斜机构18锁定的状态下使座垫前连杆216的下端可转动地与车身侧连结,座垫主框架206、座垫前连杆216、座垫副框架212、以及下罩板354的转动被锁定,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受到限制。因此,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座垫副框架212)从座垫侧部30B的下侧进行支承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35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并且,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面(座垫副框架212的转动面)相对于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垂直。因此,对于施加在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上的载荷来说,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对座垫侧部30B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1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更加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另外,通过操作倾斜机构18而使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倾倒,使座椅靠背12重叠在座椅座垫30的上侧而将座椅350收藏起来(所谓前倒收藏)(参照图69)。
在收藏座椅350时,使靠背主框架16(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倾倒,使座垫主框架206(座椅座垫30)向后侧移动,由此使座垫前连杆216在插入到前插通孔360中的同时向后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向后侧并向下侧移动。
并且,在收藏座椅350时,通过使座垫前连杆216向后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前连杆216的上端与和座垫主框架206连结的连结位置之间的距离收缩,通过座垫副框架212相对于座垫主框架206向座垫主框架206一侧的转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副框架212与座垫主框架206之间的距离收缩。并且,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前连杆216和座垫主框架206的连结位置与限制部352之间的距离收缩,通过由于下罩板354的下壁与车厢地板面202抵接而产生的座垫主框架206相对于下罩板354向下罩板354的下壁一侧的转动,使座椅座垫主体30C插入到下罩板354内,并直至座椅座垫主体30C的下表面与下罩板354的下壁抵接。因此,即使在加厚了座垫侧部30B和座垫主部30A的通常使用时的厚度的情况下,也可以随着座椅350的收藏而使座垫侧部30B的厚度在比座垫主框架206靠近表侧的部分收缩,并且使座垫侧部30B和座垫主部30A的厚度在比座垫主框架206靠近里侧的部分收缩,使座垫侧部30B与座垫主部30A的厚度等同,增大收藏了座椅35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350上侧的空间)。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取得与上述第十七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座垫主框架206后部的左右两侧部分在倾倒中心轴16A的前侧可转动地与靠背主框架16连结,但是也可以如图70所示,使座垫主框架206后部的左右两侧部分经由臂210在倾倒中心轴16A的上侧(从倾倒中心轴16A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与靠背主框架16连结。在该情况下,在收藏座椅350时,使靠背主框架16(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倾倒,使座垫主框架206(座椅座垫30)向前侧移动,由此使座垫前连杆216向前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向前侧并向下侧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座垫前连杆216上设置有限制部352,但是也可以不在座垫前连杆216上设置限制部352。
【第三十二实施方式】
在图71中表示了从左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第三十二实施方式的座椅370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370具有与上述第三十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座椅370中,座垫前连杆216在上端可转动地与座垫主框架206的前部连结,座垫前连杆216不支承座垫副框架212,并且未设置上述第三十一实施方式中的限制部352。
在座垫主框架206前部的左右两侧部分上可转动地连结有调整连杆222的中间部,调整连杆222在上端从下侧支承座垫副框架212。在调整连杆222的下端固定有圆轴状的滑动轴372,滑动轴372从调整连杆222向左右方向的外侧突出。
作为操作机构的圆柱状的操作杆42与调整连杆222的中间部(转动中心)结合,操作杆42为转盘式的调节器等。在操作杆42上设置有作为锁定机构的转动锁定机构(省略图示),通过由转动锁定机构阻止操作杆42的转动,调整连杆222和座垫副框架212的转动受到限制。操作杆42向座椅30的侧面突出,通过转动操作操作杆42,使调整连杆222可以转动。
在下罩板354的下壁上表面的前部附近,在左右两侧部分上固定有作为导向部件的、截面为倒U字形的板状的导向板374,导向板374的上壁为平板状。调整连杆222的滑动轴372插入到导向板374内,由此使导向板374的上壁与滑动轴372配合,限制下罩板354向下侧转动,由此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被锁定,并且下罩板354覆盖座椅座垫主体30C的下侧。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如上构成的座椅370中,通过在靠背主框架16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的倾倒被倾斜机构18锁定的状态下使座垫前连杆216的下端可转动地与车身侧连结,并且由转动锁定机构阻止操作杆42的转动,座垫主框架206、座垫前连杆216、调整连杆222、座垫副框架212、以及下罩板354的转动被锁定,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受到限制。因此,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座垫副框架212)从座垫侧部30B的下侧进行支承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37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并且,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面(座垫副框架212的转动面)相对于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垂直。因此,对于施加在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上的载荷来说,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对座垫侧部30B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1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更加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另外,在解除了转动锁定机构对操作杆42的转动的阻止的状态下转动操作操作杆42,使调整连杆222转动,由此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调整连杆222的上端与和座垫主框架206连结的连结位置之间的距离伸缩,通过座垫副框架212相对于座垫主框架206的转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副框架212与座垫主框架206之间的距离收缩。并且,通过调整连杆222的滑动轴372在导向板374内的滑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调整连杆222和座垫主框架206的连结位置与滑动轴372之间的距离伸缩,使下罩板354相对于座垫主框架206转动,同时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主框架206与下罩板354的下壁之间的距离伸缩。由此,可以与座椅370的收藏相独立地使座垫侧部30B的厚度在比座垫主框架206靠近表侧的部分伸缩,并且使座垫侧部30B和座垫主部30A的厚度在比座垫主框架206靠近里侧的部分收缩,调整座垫侧部30B和座垫主部30A的厚度。
【第三十三实施方式】
在图72A中表示了从左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第三十三实施方式的座椅380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380与上述第三十一实施方式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座椅380前侧的车厢地板面202比座椅380正下方的车厢地板面202低。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380为所谓靠背前倒收藏型。
座垫前连杆216的下端可转动地与车身侧的前支架232连结。座垫前连杆216在上端可转动地与座垫主框架206的前部连结,座垫前连杆216不作为座垫相连机构而发挥作用,不直接支承座垫副框架212。另外,在座垫前连杆216上未设置上述第三十一实施方式中的限制部352。
在座垫主框架206的后部下侧,在左右两侧部分上结合有作为锁定机构的后锁定机构234,通过后锁定机构234被锁定在车身侧,座垫主框架206由后锁定机构234和座垫前连杆216支承,座椅座垫30与车身侧连结。另外,后锁定机构234被插入到下罩板354的开口356中,由此允许通过后锁定机构234将座垫主框架206和车身侧连结起来。
在座垫主框架206的后部,在左右两侧部分上固定有臂210,靠背主框架16的下端可以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而倾倒地由臂210支承。由此,靠背主框架16经由臂210、座垫主框架206、后锁定机构234、以及座垫前连杆216而由车身侧支承,座椅靠背12由车身侧支承。
作为座垫伸缩单元的座垫连结单元的、规定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2个)的座垫连结连杆236在上端可转动地与座垫副框架212连结,座垫副框架212前部的座垫连结连杆236在中间部可转动地与座垫主框架206连结,并且除了该座垫连结连杆236以外的其他座垫连结连杆236在下端可转动地与座垫主框架206连结。另外,座垫主框架206和座垫副框架212不通过上述第三十一实施方式中的座垫连结轴214连结。
在座垫副框架212前部的座垫连结连杆236上,在下端上固定有圆轴状的滑动轴372,滑动轴372从该座垫连结连杆236向左右方向的外侧突出。
在下罩板354的下壁上表面的前部附近,在左右两侧部分上固定有作为导向部件的、截面为倒U字形的板状的导向板374,导向板374的上壁为平板状。上述滑动轴372插入到导向板374内,由此使导向板374的上壁与滑动轴372配合,限制下罩板354向下侧转动,由此下罩板354覆盖座椅座垫主体30C的下侧,并且下罩板354的下壁与座垫主框架206间隔开,在下罩板354的下壁与座椅座垫主体30C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作为座垫相连机构的座垫相连连杆238的前端可转动地与座垫副框架212后端或座垫副框架212后部的座垫连结连杆236的上端(下端以外即可)连结,座垫相连连杆238的后端在倾倒中心轴16A的上侧(从倾倒中心轴16A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与靠背主框架16连结。由此,座垫连结连杆236、座垫副框架212、座垫相连连杆238、以及下罩板354的转动被锁定,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受到限制。
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如上构成的座椅380中,通过在座垫主框架206由后锁定机构234和座垫前连杆216支承并被锁定的状态下靠背主框架16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的倾倒被倾斜机构18锁定,座垫主框架206、臂210、座垫连结连杆236、座垫副框架212、座垫相连连杆238、以及下罩板354的转动被锁定,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受到限制。因此,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座垫副框架212)从座垫侧部30B的下侧进行支承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38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并且,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面(座垫副框架212的转动面)相对于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垂直。因此,对于施加在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上的载荷来说,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对座垫侧部30B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1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更加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另外,通过操作倾斜机构18而使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倾倒,使座椅靠背12重叠在座椅座垫30的上侧而将座椅380收藏起来(所谓前倒收藏)(参照图72B)。
在收藏座椅380时,使靠背主框架16(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倾倒,使座垫相连连杆238向前侧移动,由此通过座垫副框架212或座垫连结连杆236向前侧的移动,使座垫连结连杆236转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副框架212与座垫主框架206之间的距离收缩。并且,通过座垫连结连杆236的滑动轴372在导向板374内的滑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连结连杆236和座垫主框架206的连结位置与滑动轴372之间的距离伸缩,使下罩板354相对于座垫主框架206向座垫主框架206一侧转动,同时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主框架206与下罩板354的下壁之间的距离伸缩。因此,即使在加厚了座垫侧部30B和座垫主部30A的通常使用时的厚度的情况下,也可以随着座椅380的收藏而使座垫侧部30B的厚度在比座垫主框架206靠近表侧的部分收缩,并且使座垫侧部30B和座垫主部30A的厚度在比座垫主框架206靠近里侧的部分收缩,使座垫侧部30B与座垫主部30A的厚度等同,增大收藏了座椅38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380上侧的空间)。
因此,本实施方式也可以取得与上述第三十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座垫相连连杆238的后端在倾倒中心轴16A的上侧可转动地与靠背主框架16连结,但是也可以如图73所示,使座垫相连连杆238的后端在倾倒中心轴16A的下侧(从倾倒中心轴16A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与靠背主框架16连结。在该情况下,在收藏座椅380时,使靠背主框架16(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倾倒,使座垫相连连杆238向后侧移动,由此通过座垫副框架212或座垫连结连杆236向后侧的移动,使座垫连结连杆236转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副框架212与座垫主框架206之间的距离收缩。并且,通过座垫连结连杆236的滑动轴372在导向板374内的滑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连结连杆236和座垫主框架206的连结位置与滑动轴372之间的距离伸缩,使下罩板354相对于座垫主框架206向座垫主框架206一侧转动,同时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主框架206与下罩板354的下壁之间的距离伸缩。
【第三十四实施方式】
在图74中表示了从左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第三十四实施方式的座椅390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390与上述第三十一实施方式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座椅390前侧的车厢地板面202比座椅390正下方的车厢地板面202低。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390为所谓双折叠收藏型。
在座垫主框架206的前部下侧,在左右两侧部分上无法转动地连结有第四连杆242的上端,第四连杆242的下端可转动地与车身侧的前支架232连结。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座垫主框架206的后部不直接与靠背主框架16的下端连结。
在座垫主框架206的后部下侧,在左右两侧部分上结合有作为锁定机构的后锁定机构234,通过后锁定机构234被锁定在车身侧,座垫主框架206由后锁定机构234和第四连杆242支承,座椅座垫30由车身侧支承。
另外,后锁定机构234和第四连杆242插通下罩板354的开口356,由此允许通过后锁定机构234和第四连杆242将座垫主框架206和车身侧连结起来。
座垫前连杆216的下端在第四连杆242和前支架232的连结位置(转动中心)的后侧(从该连结位置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与车身侧的前支架232连结,座垫前连杆216在可以在长度方向上移动的状态下与座垫主框架206连结。并且,座垫前连杆216在上端无法转动地与座垫副框架212连结,由此座垫前连杆216和座垫副框架212的转动被锁定。另外,在座垫前连杆216上未设置上述第三十一实施方式中的限制部352。
在下罩板354的下壁前部,在左右两侧部分的下侧无法转动地连结有构成座垫相连机构的第七连杆392的上端,第七连杆392的下端在第四连杆242和前支架232的连结位置(转动中心)的前侧(从该连结位置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与车身侧的前支架232连结。由此,第七连杆392和下罩板354的转动被锁定,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受到限制,并且下罩板354覆盖座椅座垫主体30C的下侧,同时下罩板354的下壁与座垫主框架206间隔开,在下罩板354的下壁与座椅座垫主体30C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如上构成的座椅390中,通过在座垫主框架206由后锁定机构234和第四连杆242支承并被锁定的状态下使座垫前连杆216和第七连杆392的下端可转动地与车身侧连结,第四连杆242、座垫主框架206、座垫前连杆216、座垫副框架212、第七连杆392、以及下罩板354的转动被锁定,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受到限制。因此,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座垫副框架212)从座垫侧部30B的下侧进行支承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39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并且,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面(座垫副框架212的转动面)相对于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垂直。因此,对于施加在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上的载荷来说,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对座垫侧部30B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1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更加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另外,在通过解除后锁定机构234对于车身侧的锁定并使座椅座垫30向前侧转动大约90°而使座椅座垫30近似垂直地立起之后,操作倾斜机构18,使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倾倒,由此可以将座椅靠背12近似水平地配置在座椅座垫30的后侧而将座椅390收藏起来(所谓双折叠收藏)(与图10相同)。
在收藏座椅390时(使座椅座垫30向前侧转动时),使第四连杆242、座垫前连杆216、以及第七连杆392向前侧转动大约90°,由此通过第四连杆242与座垫前连杆216的转动轨迹的差,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主框架206和第四连杆242的连结位置与座垫副框架212和座垫前连杆216的连结位置之间的距离收缩,使座垫副框架212相对于座垫主框架206向座垫主框架206一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主框架206与座垫副框架212之间的距离收缩。并且,通过第四连杆242与第七连杆392的转动轨迹的差,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主框架206和第四连杆242的连结位置与下罩板354和第七连杆392的连结位置之间的距离收缩,使座垫主框架206相对于下罩板354向下罩板354一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主框架206与下罩板354的下壁之间的距离收缩。因此,即使在加厚了座垫侧部30B和座垫主部30A的通常使用时的厚度的情况下,也可以随着座椅390的收藏而使座垫侧部30B的厚度在比座垫主框架206靠近表侧的部分收缩,并使座垫侧部30B和座垫主部30A的厚度在比座垫主框架206靠近里侧的部分收缩,使座垫侧部30B与座垫主部30A的厚度等同,增大收藏了座椅39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座垫30前侧和后侧的空间),并且增大座椅390前侧的座椅(省略图示)可以向后侧倾倒(倾斜(reclining))的角度。
【第三十五实施方式】
在图75中表示了从左斜后方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第三十五实施方式的座椅400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400与上述第三十一实施方式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400为所谓双平放收藏型。
座垫主框架206的前部在左右两侧部分通过第一连结轴254可转动地与车身侧的固定支架252连结。另外,座垫主框架206的后部不直接与靠背主框架16的下端连结。
在座垫主框架206的后部下侧,在左右两侧部分上结合有作为锁定机构的后锁定机构234,通过后锁定机构234被锁定在车身侧,座垫主框架206由后锁定机构234和固定支架252支承,座椅座垫30由车身侧支承。另外,后锁定机构234插通下罩板354的开口356,由此允许通过后锁定机构234将座垫主框架206和车身侧连结起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未设置上述第三十一实施方式中的座垫前连杆216(包括限制部352)。
构成座垫相连机构的座垫连动连杆256的上端无法转动地与座垫副框架212的前部连结,座垫连动连杆256的下端在第一连结轴254(座垫副框架206的转动中心)的上侧(从第一连结轴254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与固定支架252连结。由此,座垫连动连杆256和座垫副框架212的转动被锁定。
在下罩板354的前部,在左右两侧部分无法转动地连结有构成座垫相连机构的罩板连动连杆402的下端,罩板连动连杆402的上端在第一连结轴254(座垫主框架206的转动中心)的下侧(从第一连结轴254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与固定支架252连结。由此,罩板连动连杆402和下罩板354的转动被锁定,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受到限制,并且下罩板354覆盖座椅座垫主体30C的下侧,同时下罩板354的下壁与座垫主框架206间隔开,在下罩板354的下壁与座椅座垫主体30C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如上构成的座椅400中,通过在座垫主框架206由后锁定机构234和固定支架252支承并被锁定的状态下使座垫连动连杆256的下端和罩板连动连杆402的上端可转动地与固定支架252连结,座垫主框架206、座垫连动连杆256、座垫副框架212、罩板连动连杆402、以及下罩板354的转动被锁定,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受到限制。因此,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座垫副框架212)从座垫侧部30B的下侧进行支承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40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并且,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面(座垫副框架212的转动面)相对于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垂直。因此,对于施加在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上的载荷来说,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对座垫侧部30B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1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更加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另外,在通过解除后锁定机构234对于车身侧的锁定并使座椅座垫30向前侧转动大约180°而使座椅座垫30被近似水平地反转之后,操作倾斜机构18,使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转动,由此将座椅靠背12近似水平地配置在座椅座垫30的后侧而将座椅400收藏起来(所谓双平放收藏)(与图11相同)。
在收藏座椅400时(使座椅座垫30向前侧转动时),使座垫主框架206、座垫副框架212(包括座垫连动连杆256)、以及下罩板354(包括罩板连动连杆402)向前侧转动大约180°,由此通过座垫主框架206与座垫副框架212的转动轨迹的差,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第一连结轴254与座垫副框架212和座垫连动连杆256的连结位置之间的距离收缩,使座垫副框架212相对于座垫主框架206向座垫主框架206一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主框架206与座垫副框架212之间的距离收缩。并且,通过座垫主框架206与下罩板354的转动轨迹的差,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第一连结轴254与下罩板354和罩板连动连杆402的连结位置之间的距离收缩,使下罩板354相对于座垫主框架206向座垫主框架206一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主框架206与下罩板354的下壁之间的距离收缩。因此,即使在加厚了座垫侧部30B和座垫主部30A的通常使用时的厚度的情况下,也可以随着座椅400的收藏而使座垫侧部30B的厚度在比座垫主框架206靠近表侧的部分收缩,并且使座垫侧部30B和座垫主部30A的厚度在比座垫主框架206靠近里侧的部分收缩,使座垫侧部30B与座垫主部30A的厚度等同,增大收藏了座椅40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座垫30上侧的空间),并且抑制座椅座垫30与车厢地板面202的干涉。
【第三十六实施方式】
在图76中表示了从左斜前方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第三十六实施方式的座椅410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410具有与上述第三十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410为所谓上翻收藏型。
座垫主框架206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在左右两侧部分可转动地与车身侧的腿262连结,座垫主框架206相对于腿262的转动被锁定。由此,座垫主框架206由腿262支承,座椅座垫30由车身侧支承。另外,座垫主框架206的后部不直接与靠背主框架16的下端连结。
座垫前连杆216构成座垫伸缩单元,座垫前连杆216的上端可转动地与座垫副框架212连结,并且座垫前连杆216不与座垫主框架206和车身侧连结。另外,在座垫前连杆216上未设置上述第三十一实施方式中的限制部352。
在座垫前连杆216上,在上端(转动中心)以外的位置处可转动地连结有作为座垫相连机构的座垫动作连杆264的前端,在腿262上,在与座垫主框架206连结的连结位置的下侧(从该连结位置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连结有座垫动作连杆264的后端。由此,座垫动作连杆264、座垫前连杆216、以及座垫副框架212的转动被锁定。
在座垫前连杆216的下端固定有圆轴状的滑动轴372,滑动轴372从座垫前连杆216向左右方向的外侧突出。
在下罩板354的下壁上表面的前部附近,在左右两侧部分上固定有作为导向部件的、截面为倒U字形的板状的导向板374,导向板374的上壁为平板状。使上述滑动轴372插入到导向板374内,由此使导向板374的上壁与滑动轴372配合,限制下罩板354向下侧转动,由此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被锁定,并且下罩板354覆盖座椅座垫主体30C的下侧,同时下罩板354的下壁与座垫主框架206间隔开,在下罩板354的下壁与座椅座垫主体30C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如上构成的座椅410中,通过在座垫主框架206相对于车身侧的腿262的转动被锁定的状态下使座垫动作连杆264的后端可转动地与腿262连结,座垫主框架206、座垫副框架212、座垫前连杆216、座垫动作连杆264、以及下罩板354的转动被锁定,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受到限制。因此,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座垫副框架212)从座垫侧部30B的下侧进行支承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41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并且,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面(座垫副框架212的转动面)相对于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垂直。因此,对于施加在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上的载荷来说,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对座垫侧部30B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1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更加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另外,通过解除对座垫主框架206相对于腿262的转动的锁定并使座椅座垫30向后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近似垂直地配置在座椅靠背12的前侧而将座椅410收藏起来(所谓上翻收藏)(与图17相同)。
在收藏座椅410时(使座椅座垫30向后侧转动时),使座垫主框架206和座垫动作连杆264(包括座垫前连杆216)向后侧转动大约90°,由此通过座垫主框架206与座垫动作连杆264的转动轨迹的差,使座垫前连杆216相对于座垫主框架206和座垫动作连杆264转动,使座垫副框架212相对于座垫主框架206向座垫主框架206一侧转动,同时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主框架206与座垫副框架212之间的距离收缩。并且,通过座垫前连杆216的滑动轴372在导向板374内的滑动,使下罩板354相对于座垫主框架206向座垫主框架206一侧转动,同时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主框架206与下罩板354的下壁之间的距离收缩。由此,即使在加厚了座垫侧部30B和座垫主部30A的通常使用时的厚度的情况下,也可以随着座椅410的收藏而使座垫侧部30B的厚度在比座垫主框架206靠近表侧的部分收缩,并且使座垫侧部30B和座垫主部30A的厚度在比座垫主框架206靠近里侧的部分收缩,使座垫侧部30B与座垫主部30A的厚度等同,增大收藏了座椅41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
(座椅410的前侧和后侧的空间)。
另外,与上述第二十二实施方式相同,座椅410也可以为所谓翻转收存型(参照图5A)、所谓空间增大收存型(参照图5B)、或所谓后方地板下收存型(参照图5C)。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座垫动作连杆264的后端可转动地连结在腿262和座垫主框架206的连结位置的下侧,但是也可以使座垫动作连杆264的后端可转动地连结在腿262和座垫主框架206的连结位置的上侧(从该连结位置偏离的位置)。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座垫主框架206相对于腿262的转动被锁定,但是也可以使座垫前连杆216的下端能够锁定于车身侧。在该情况下,不需要对座垫主框架206相对于腿262的转动进行锁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座垫前连杆216可以滑动地与下罩板354连结,并且使其可以转动地与座垫副框架212连结,但是也可以使座垫前连杆216可以转动地与下罩板354连结,并且使其可以滑动地与座垫副框架212连结。在该情况下,座垫动作连杆264可以转动地与座垫前连杆216和下罩板354的连结位置以外的位置连结即可。
【第三十七实施方式】
在图77中表示了从左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第三十七实施方式的座椅420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420与上述第三十三实施方式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420为所谓靠背后倒收藏型。
座垫相连连杆238的后端在倾倒中心轴16A的下侧(从倾倒中心轴16A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与靠背主框架16连结。由此,座垫连结连杆236、座垫副框架212、座垫相连连杆238、以及下罩板354的转动被锁定,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受到限制。
这里,本实施方式也可以取得与上述第三十三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特别是通过操作倾斜机构18而使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后侧倾倒,使座椅靠背12近似水平地配置在座椅座垫30的后侧而将座椅420收藏起来(所谓后倒收藏)。
在收藏座椅420时,使靠背主框架16(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后侧倾倒,使座垫相连连杆238向前侧移动,由此通过座垫副框架212或座垫连结连杆236向前侧的移动,使座垫连结连杆236转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副框架212与座垫主框架206之间的距离收缩。并且,通过座垫连结连杆236的滑动轴372在导向板374内的滑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连结连杆236和座垫主框架206的连结位置与滑动轴372之间的距离伸缩,使下罩板354相对于座垫主框架206向座垫主框架206一侧转动,同时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主框架206与下罩板354的下壁之间的距离伸缩。因此,即使在加厚了座垫侧部30B和座垫主部30A的通常使用时的厚度的情况下,也可以随着座椅420的收藏而使座垫侧部30B的厚度在比座垫主框架206靠近表侧的部分收缩,并且使座垫侧部30B和座垫主部30A的厚度在比座垫主框架206靠近里侧的部分收缩,使座垫侧部30B与座垫主部30A的厚度等同,增大收藏了座椅42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座垫30上侧的空间)。
另外,也可以与上述第二十三实施方式相同,使座椅420为所谓空间增大收存型(参照图15)。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座垫相连连杆238的后端在倾倒中心轴16A的下侧可转动地与靠背主框架16连结,但是也可以如图78所示,使座垫相连连杆238的后端在倾倒中心轴16A的上侧(从倾倒中心轴16A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与靠背主框架16连结。在该情况下,在收藏座椅420时,使靠背主框架16(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后侧倾倒,使座垫相连连杆238向后侧移动,由此通过座垫支承部208或座垫连结连杆236向后侧的移动,使座垫连结连杆236转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副框架212与座垫主框架206之间的距离收缩。并且,通过座垫连结连杆236的滑动轴372在导向板374内的滑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连结连杆236和座垫主框架206的连结位置与滑动轴372之间的距离伸缩,使下罩板354相对于座垫主框架206向座垫主框架206一侧转动,同时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主框架206与下罩板354的下壁之间的距离伸缩。
【第三十八实施方式】
在图79中表示了从左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第三十八实施方式的座椅430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在图80中表示了从左斜前方观察座椅430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并且,在图82A中表示了从前方观察座椅430的截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430具有与上述第二十四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座椅430中,在座垫前连杆216上,在与座垫主框架206连结的连结位置的下侧设置有轴状或板状的限制部352,限制部352从座垫前连杆216向左右方向的外侧突出。
在座垫主框架206的下侧(座椅座垫30的里侧部分)设置有作为座垫伸缩单元的座垫里侧部件的下罩板354。下罩板354为近似长方体形的容器状,其上表面敞开,下罩板354后部的左右两侧部分分别可转动地与座垫主框架206后部的左右两侧部分连结。在下罩板354的下壁中央贯穿形成有矩形状的开口356,使座垫前连杆216插通开口356,由此允许通过座垫前连杆216将座垫主框架206和车身侧连结起来。使下罩板354与座椅座垫主体30C(座椅座垫30的除了下罩板354以外的部分)配合,限制其向下侧转动,由此下罩板354覆盖座椅座垫主体30C的下侧,并且下罩板354的下壁与座垫主框架206间隔开,在下罩板354的下壁与座椅座垫主体30C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座垫前连杆216的限制部352从上侧与下罩板354的下壁抵接,由此限制下罩板354向上侧转动。
在下罩板354的后壁上,在左右两侧部分上贯穿形成有长的后插通孔358,后插通孔358沿上下方向配置,并且向上侧敞开。臂210插通后插通孔358,由此允许通过臂210将靠背主框架16与座垫主框架206连结起来。
下罩板354的整个外周面被作为座垫覆盖部件的追加座垫表皮(省略图示)覆盖,下罩板354被追加座垫表皮包容,由此使下罩板354和座椅座垫30美观。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如上构成的座椅430中,通过在靠背主框架16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的倾倒被倾斜机构18锁定的状态下使座垫前连杆216的下端可转动地与车身侧连结,座垫主框架206、臂210、座垫前连杆216、座垫连结连杆236、座垫支承部208、第五连杆282、座垫副框架212、第六连杆284、以及下罩板354的转动被锁定,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受到限制。因此,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座垫副框架212)从座垫侧部30B的下侧进行支承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43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并且,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面(座垫副框架212的转动面)相对于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垂直。因此,对于施加在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上的载荷来说,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对座垫侧部30B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1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更加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另外,操作倾斜机构18,使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倾倒,由此使座椅靠背12重叠在座椅座垫30的上侧而将座椅430收藏起来(所谓前倒收藏)(参照图81)。
在收藏座椅430时,使靠背主框架16(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倾倒,经由臂210使座垫主框架206(座椅座垫30)向前侧移动,由此使座垫前连杆216向前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向前侧并向下侧移动。
并且,在收藏座椅430时,通过使座垫前连杆216向前侧转动并使座垫连杆连杆236向前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主框架206与座垫支承部208之间的距离收缩,并且通过座垫支承部208向前侧的移动,使第五连杆282向前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支承部208与座垫副框架212之间的距离收缩(参照图82B)。并且,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前连杆216和座垫主框架206的连结位置与限制部352之间的距离收缩,通过由于下罩板354的下壁与车厢地板面202抵接而产生的座垫主框架206相对于下罩板354向下罩板354的下壁一侧的转动,使座椅座垫主体30C插入到下罩板354内,并直至座椅座垫主体30C的下表面与下罩板354的下壁抵接。因此,即使在加厚了座垫侧部30B和座垫主部30A的通常使用时的厚度的情况下,也可以随着座椅430的收藏而使座垫侧部30B和座垫主部30A的厚度在比座垫主框架206靠近表侧和比座垫主框架206靠近里侧的部分收缩而使其等同,增大收藏了座椅43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430上侧的空间)。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取得与上述第二十四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座垫主框架206后部的左右两侧部分经由臂210在倾倒中心轴16A的上侧可转动地与靠背主框架16连结,但是也可以如图83所示,使座垫主框架206后部的左右两侧部分在倾倒中心轴16A的前侧(从倾倒中心轴16A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与靠背主框架16连结。在该情况下,第六连杆284的前端可转动地与座垫主框架206连结,并且第六连杆284的后端可转动地与座垫副框架212或第五连杆282的下端(转动中心)以外的位置连结。并且,在从下罩板354的前壁至下壁前部的范围内,在左右两侧部分上贯穿形成有长的前插通孔360,前插通孔360沿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配置在座垫前连杆216的前方,并且与开口356连通。另外,在收藏座椅430时,使靠背主框架16(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倾倒,使座垫主框架206(座椅座垫30)向后侧移动,由此使座垫前连杆216在插入前插通孔360的同时向后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向后侧并向下侧移动。并且,在收藏座椅430时,使座垫前连杆216向后侧转动,使座垫连结连杆236向后侧转动,由此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主框架206与座垫支承部208之间的距离伸缩,并且通过座垫支承部208向后侧的移动,使第五连杆282向后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支承部208与座垫副框架212之间的距离伸缩。并且,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前连杆216和座垫主框架206的连结位置与限制部352之间的距离收缩,通过由于下罩板354的下壁与车厢地板面202抵接而产生的座垫主框架206相对于下罩板354向下罩板354的下壁一侧的转动,使座椅座垫主体30C插入到下罩板354内,并直至座椅座垫主体30C的下表面与下罩板354的下壁抵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座垫前连杆216上设置有限制部352,但是也可以不在座垫前连杆216上设置限制部352。
【第三十九实施方式】
在图84中表示了从左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第三十九实施方式的座椅440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440与上述第三十八实施方式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座椅440中,座垫前连杆216在上端可转动地与座垫主框架206的前部连结,座垫前连杆216不与座垫支承部208连结,并且未设置上述第三十八实施方式中的限制部352。
在座垫主框架206前部的左右两侧部分上可转动地连结有调整连杆222的中间部,调整连杆222在上端可转动地与座垫支承部208连结。在调整连杆222的下端固定有圆轴状的滑动轴372,滑动轴372从调整连杆222向左右方向的外侧突出。
作为操作机构的圆柱状的操作杆42与调整连杆222的中间部(转动中心)结合,操作杆42为转盘式的调节器等。在操作杆42上设置有作为锁定机构的转动锁定机构(省略图示),通过由转动锁定机构阻止操作杆42的转动,调整连杆222、座垫连结连杆236、座垫支承部208、第五连杆282、座垫副框架212、以及第六连杆284的转动被锁定。操作杆42向座椅座垫30的侧面突出,通过转动操作操作杆42,使调整连杆222可以转动。
在下罩板354的下壁上表面的前部附近,在左右两侧部分上固定有作为导向部件的、截面为倒U字形的板状的导向板374,导向板374的上壁为平板状。使调整连杆222的滑动轴372插入到导向板374内,由此使导向板374的上壁与滑动轴372配合,限制下罩板354向下侧转动,由此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被锁定,并且下罩板354覆盖座椅座垫主体30C的下侧。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如上构成的座椅440中,通过在靠背主框架16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的倾倒被倾斜机构18锁定的状态下使座垫前连杆216的下端可转动地与车身侧连结,并且由转动锁定机构阻止操作杆42的转动,座垫主框架206、臂210、座垫前连杆216、调整连杆222、座垫连结连杆236、座垫支承部208、第五连杆282、座垫副框架212、第六连杆284、以及下罩板354的转动被锁定,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受到限制。因此,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座垫副框架212)从座垫侧部30B的下侧进行支承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44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并且,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面(座垫副框架212的转动面)相对于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垂直。因此,对于施加在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上的载荷来说,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对座垫侧部30B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1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更加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另外,在解除了转动锁定机构对操作杆42的转动的阻止的状态下转动操作操作杆42,使调整连杆222和座垫连结连杆236转动,由此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主框架206与座垫支承部208之间的距离伸缩,并且通过座垫支承部208向前侧或后侧的移动,使第五连杆282向前侧或后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支承部208与座垫副框架212之间的距离伸缩。并且,通过调整连杆222的滑动轴372在导向板374内的滑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调整连杆222和座垫主框架206的连结位置与滑动轴372之间的距离伸缩,使下罩板354相对于座垫主框架206转动,同时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主框架206与下罩板354的下壁之间的距离伸缩。由此,可以与座椅440的收藏相独立地使座垫侧部30B和座垫主部30A的厚度在比座垫主框架206靠近表侧和比座垫主框架206靠近里侧的部分伸缩而进行调整。
【第四十实施方式】
在图85A中表示了从左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第四十实施方式的座椅450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450与上述第三十八实施方式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座椅450前侧的车厢地板面202比座椅450正下方的车厢地板面202低。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450为所谓靠背前倒收藏型。
座垫前连杆216的下端可转动地与车身侧的前支架232连结。座垫前连杆216在上端可转动地与座垫主框架206的前部连结,座垫前连杆216不作为座垫相连机构而发挥作用,不直接与座垫支承部208连结。另外,在座垫前连杆216上未设置上述第三十八实施方式中的限制部352。
在座垫主框架206的后部下侧,在左右两侧部分上结合有作为锁定机构的后锁定机构234,通过后锁定机构234被锁定在车身侧,座垫主框架206由后锁定机构234和座垫前连杆216支承,座椅座垫30由车身侧支承。另外,后锁定机构234插通下罩板354的开口356,由此允许通过后锁定机构234将座垫主框架206和车身侧连结起来。
靠背主框架16的下端可以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而倾倒地由臂210支承,由此靠背主框架16经由臂210、座垫主框架206、后锁定机构234、以及座垫前连杆216而由车身侧支承,座椅靠背12由车身侧支承。
作为座垫伸缩单元的座垫连结单元的、规定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2个)的座垫连结连杆236在上端可转动地与座垫支承部208连结,座垫支承部208前部的座垫连结连杆236在中间部可转动地与座垫主框架206连结,并且除了该座垫连结连杆236以外的其他座垫连结连杆236在下端可转动地与座垫主框架206连结。
在座垫支承部208前部的座垫连结连杆236上,在下端固定有圆轴状的滑动轴372,滑动轴372从该座垫连结连杆236向左右方向的外侧突出。
在下罩板354的下壁上表面的前部附近,在左右两侧部分上固定有作为导向部件的、截面为倒U字形的板状的导向板374,导向板374的上壁为平板状。使上述滑动轴372插入到导向板374内,由此使导向板374的上壁与滑动轴372配合,限制下罩板354向下侧转动,由此下罩板354覆盖座椅座垫主体30C的下侧,并且下罩板354的下壁与座垫主框架206间隔开,在下罩板354的下壁与座椅座垫主体30C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作为座垫相连机构的座垫相连连杆238的前端可转动地与座垫副框架212的后端或座垫支承部208后部的座垫连结连杆236的上端(下端以外即可)连结,座垫相连连杆238的后端在倾倒中心轴16A的上侧(从倾倒中心轴16A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与靠背主框架16连结。由此,座垫连结连杆236、座垫支承部208、第五连杆282、座垫副框架212、第六连杆284、座垫相连连杆238、以及下罩板354的转动被锁定,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受到限制。
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如上构成的座椅450中,通过在座垫主框架206由后锁定机构234和座垫前连杆216支承并被锁定的状态下靠背主框架16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的倾倒被倾斜机构18锁定,座垫主框架206、臂210、座垫连结连杆236、座垫支承部208、第五连杆282、座垫副框架212、第六连杆284、座垫相连连杆238、以及下罩板354的转动被锁定,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受到限制。因此,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座垫副框架212)从座垫侧部30B的下侧进行支承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45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并且,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面(座垫副框架212的转动面)相对于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垂直。因此,对于施加在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上的载荷来说,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对座垫侧部30B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1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更加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另外,通过操作倾斜机构18而使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倾倒,使座椅靠背12重叠在座椅座垫30的上侧而将座椅450收藏起来(所谓前倒收藏)(参照图85B)。
在收藏座椅450时,使靠背主框架16(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倾倒,使座垫相连连杆238向前侧移动,由此通过座垫支承部208或座垫连结连杆236向前侧的移动,使座垫连结连杆236向前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主框架206与座垫支承部208之间的距离收缩,并且通过座垫支承部208向前侧的移动,使第五连杆282向前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支承部208与座垫副框架212之间的距离收缩。并且,通过座垫连结连杆236的滑动轴372在导向板374内的滑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连结连杆236和座垫主框架206的连结位置与滑动轴372之间的距离伸缩,使下罩板354相对于座垫主框架206向座垫主框架206一侧转动,同时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主框架206与下罩板354的下壁之间的距离伸缩。由此,即使在加厚了座垫侧部30B和座垫主部30A的通常使用时的厚度的情况下,也可以随着座椅450的收藏而使座垫侧部30B和座垫主部30A的厚度在比座垫主框架206靠近表侧和比座垫主框架206靠近里侧的部分收缩而使其等同,增大收藏了座椅45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450上侧的空间)。
因此,本实施方式也可以取得与上述第三十八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座垫相连连杆238的后端在倾倒中心轴16A的上侧可转动地与靠背主框架16连结,但是也可以如图86所示,使座垫相连连杆238的后端在倾倒中心轴16A的下侧(从倾倒中心轴16A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与靠背主框架16连结。在该情况下,第六连杆284的前端可转动地与座垫主框架206连结,并且第六连杆284的后端可转动地与座垫副框架212或第五连杆282的下端(转动中心)以外的位置连结。并且,在收藏座椅450时,使靠背主框架16(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倾倒,使座垫相连连杆238向后侧移动,由此通过座垫支承部208或座垫连结连杆236向后侧的移动,使座垫连结连杆236向后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主框架206与座垫支承部208之间的距离收缩,并且通过座垫支承部208向后侧的移动,使第五连杆282向后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支承部208与座垫副框架212之间的距离收缩。并且,通过座垫连结连杆236的滑动轴372在导向板374内的滑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连结连杆236和座垫主框架206的连结位置与滑动轴372之间的距离伸缩,使下罩板354相对于座垫主框架206向座垫主框架206一侧转动,同时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主框架206与下罩板354的下壁之间的距离伸缩。
【第四十一实施方式】
在图87中表示了从左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第四十一实施方式的座椅460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460与上述第三十八实施方式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座椅460前侧的车厢地板面202比座椅460正下方的车厢地板面202低。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460为所谓双折叠收藏型。
在座垫主框架206的前部下侧,在左右两侧部分上无法转动地连结有第四连杆242的上端,第四连杆242的下端可转动地与车身侧的前支架232连结。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未设置上述第三十八实施方式中的臂210。
在座垫主框架206的后部下侧,在左右两侧部分上结合有作为锁定机构的后锁定机构234,通过后锁定机构234被锁定在车身侧,座垫主框架206由后锁定机构234和第四连杆242支承,座椅座垫30由车身侧支承。
另外,使后锁定机构234和第四连杆242插通下罩板354的开口356,由此允许通过后锁定机构234和第四连杆242将座垫主框架206和车身侧连结起来。
规定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2个)的座垫连结连杆236在下端可转动地与座垫主框架206的左右两侧部分连结,规定数量的座垫连结连杆236在上端可转动地与座垫支承部208的左右两侧部分连结。
座垫前连杆216的下端在第四连杆242和前支架232的连结位置(转动中心)的后侧(从该连结位置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与车身侧的前支架232连结,座垫前连杆216在可以在长度方向上移动的状态下与座垫主框架206连结。并且,座垫前连杆216在上端无法转动地与座垫副框架212连结,由此座垫前连杆216、座垫连结连杆236、座垫支承部208、第五连杆282、以及座垫副框架212的转动被锁定。另外,在座垫前连杆216上未设置上述第三十八实施方式中的限制部352。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未设置上述第三十八实施方式中的第六连杆284。
在下罩板354的下壁前部,在左右两侧部分的下侧无法转动地连结有构成座垫相连机构的第七连杆392的上端,第七连杆392的下端在第四连杆242和前支架232的连结位置(转动中心)的前侧(从该连结位置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与车身侧的前支架232连结。由此,第七连杆392和下罩板354的转动被锁定,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受到限制,并且下罩板354覆盖座椅座垫主体30C的下侧,同时下罩板354的下壁与座垫主框架206间隔开,在下罩板354的下壁与座椅座垫主体30C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如上构成的座椅460中,通过在座垫主框架206由后锁定机构234和第四连杆242支承并被锁定的状态下使座垫前连杆216和第七连杆392的下端可转动地与车身侧连结,第四连杆242、座垫主框架206、座垫前连杆216、座垫连结连杆236、座垫支承部208、第五连杆282、座垫副框架212、第七连杆392、以及下罩板354的转动被锁定,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受到限制。因此,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座垫副框架212)从座垫侧部30B的下侧进行支承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46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并且,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面(座垫副框架212的转动面)相对于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垂直。因此,对于施加在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上的载荷来说,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对座垫侧部30B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1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更加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另外,在通过解除后锁定机构234对于车身侧的锁定并使座椅座垫30向前侧转动大约90°而使座椅座垫30近似垂直地立起之后,操作倾斜机构18,使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倾倒,由此可以使座椅靠背12近似水平地配置在座椅座垫30的后侧而将座椅460收藏起来(所谓双折叠收藏)(与图10相同)。
在收藏座椅460时(使座椅座垫30向前侧转动时),使第四连杆242、座垫前连杆216、以及第七连杆392向前侧转动大约90°,由此通过第四连杆242与座垫前连杆216的转动轨迹的差,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主框架206和第四连杆242的连结位置与座垫副框架212和座垫前连杆216的连结位置之间的距离收缩,使座垫连结连杆236和第五连杆282转动,同时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主框架206与座垫支承部208、以及座垫支承部208与座垫副框架212之间的距离收缩。并且,通过第四连杆242与第七连杆392的转动轨迹的差,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主框架206和第四连杆242的连结位置与下罩板354和第七连杆392的连结位置之间的距离收缩,使座垫主框架206相对于下罩板354向下罩板354一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主框架206与下罩板354的下壁之间的距离收缩。因此,即使在加厚了座垫侧部30B和座垫主部30A的通常使用时的厚度的情况下,也可以随着座椅460的收藏而使座垫侧部30B和座垫主部30A的厚度在比座垫主框架206靠近表侧和比座垫主框架206靠近里侧的部分收缩而使其厚度等同,增大收藏了座椅46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座垫30前侧和后侧的空间),并且增大座椅460前侧的座椅(省略图示)可以向后侧倾倒(倾斜(reclining))的角度。
【第四十二实施方式】
在图88中表示了从左斜后方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第四十二实施方式的座椅470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470与上述第三十八实施方式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470为所谓双平放收藏型。
座垫主框架206的前部在左右两侧部分通过第一连结轴254可转动地与车身侧的固定支架252连结。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未设置上述第三十八实施方式中的臂210和座垫前连杆216(包括限制部352)。
在座垫主框架206的后部下侧,在左右两侧部分上结合有作为锁定机构的后锁定机构234,通过后锁定机构234被锁定在车身侧,座垫主框架206由后锁定机构234和固定支架252支承,座椅座垫30由车身侧支承。另外,使后锁定机构234插通下罩板354的开口356,由此允许通过后锁定机构234将座垫主框架206与车身侧连结起来。
规定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2个)的座垫连结连杆236在下端可转动地与座垫主框架206的左右两侧部分连结,规定数量的座垫连结连杆236在上端可转动地与座垫支承部208的左右两侧部分连结。
构成座垫相连机构的座垫连动连杆256的上端无法转动地与座垫副框架212的前部连结,座垫连动连杆256的下端在第一连结轴254(座垫副框架206的转动中心)的上侧(从第一连结轴254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与固定支架252连结。由此,座垫连动连杆256、座垫连结连杆236、座垫支承部208、第五连杆282、以及座垫副框架212的转动被锁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未设置上述第三十八实施方式中的第六连杆284。
在下罩板354的前部,在左右两侧部分上无法转动地连结有构成座垫相连机构的罩板连动连杆402的下端,罩板连动连杆402的上端在第一连结轴254(座垫主框架206的转动中心)的下侧(从第一连结轴254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与固定支架252连结。由此,罩板连动连杆402和下罩板354的转动被锁定,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受到限制,并且下罩板354覆盖座椅座垫主体30C的下侧,同时下罩板354的下壁与座垫主框架206间隔开,在下罩板354的下壁与座椅座垫主体30C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如上构成的座椅470中,通过在座垫主框架206由后锁定机构234和固定支架252支承并被锁定的状态下使座垫连动连杆256的下端和罩板连动连杆402的上端可转动地与固定支架252连结,座垫主框架206、座垫连动连杆256、座垫连结连杆236、座垫支承部208、第五连杆282、座垫副框架212、罩板连动连杆402、以及下罩板354的转动被锁定,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受到限制。因此,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座垫副框架212)从座垫侧部30B的下侧进行支承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47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并且,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面(座垫副框架212的转动面)相对于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垂直。因此,对于施加在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上的载荷来说,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对座垫侧部30B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1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更加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另外,在通过解除后锁定机构234对于车身侧的锁定并使座椅座垫30向前侧转动大约180°而使座椅座垫30被近似水平地反转之后,操作倾斜机构18,使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前侧倾倒,由此使座椅靠背12近似水平地配置在座椅座垫30的后侧而将座椅470收藏起来(所谓双平放收藏)(与图11相同)。
在收藏座椅470时(使座椅座垫30向前侧转动时),使座垫主框架206、座垫副框架212(包括座垫连动连杆256)、以及下罩板354(包括罩板连动连杆402)向前侧转动大约180°,由此通过座垫主框架206与座垫副框架212的转动轨迹的差,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第一连结轴254与座垫副框架212和座垫连动连杆256的连结位置之间的距离收缩,使座垫连结连杆236和第五连杆282转动,同时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主框架206与座垫支承部208、以及座垫支承部208与座垫副框架212之间的距离收缩。并且,通过座垫主框架206与下罩板354的转动轨迹的差,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第一连结轴254与下罩板354和罩板连动连杆402的连结位置之间的距离收缩,使下罩板354相对于座垫主框架206向座垫主框架206一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主框架206与下罩板354的下壁之间的距离收缩。由此,即使在加厚了座垫侧部30B和座垫主部30A的通常使用时的厚度的情况下,也可以随着座椅470的收藏而使座垫侧部30B和座垫主部30A的厚度在比座垫主框架206靠近表侧和比座垫主框架206靠近里侧的部分收缩而使其等同,增大收藏了座椅47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座垫30上侧的空间),并且抑制座椅座垫30与车厢地板面202的干涉。
【第四十三实施方式】
在图89中表示了从左斜前方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第四十三实施方式的座椅480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480具有与上述第三十八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480为所谓上翻收藏型。
座垫主框架206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在左右两侧部分可转动地与车身侧的腿262连结,座垫主框架206相对于腿262的转动被锁定。由此,座垫主框架206由腿262支承,座椅座垫30由车身侧支承。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未设置上述第三十八实施方式中的臂210。
座垫前连杆216构成座垫伸缩单元。座垫前连杆216不与座垫主框架206和车身侧连结。另外,在座垫前连杆216上未设置上述第三十八实施方式中的限制部352。
在座垫前连杆216上,在上端(转动中心)以外的位置处可转动地连结有作为座垫相连机构的座垫动作连杆264的前端,在腿262上,在与座垫主框架206连结的连结位置的下侧(从该连结位置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连结有座垫动作连杆264的后端。由此,座垫动作连杆264、座垫前连杆216、座垫连结连杆236、座垫支承部208、第五连杆282、座垫副框架212、以及第六连杆284的转动被锁定。
在座垫前连杆216的下端固定有圆轴状的滑动轴372,滑动轴372从座垫前连杆216向左右方向的外侧突出。
在下罩板354的下壁上表面的前部附近,在左右两侧部分上固定有作为导向部件的、截面为倒U字形的板状的导向板374,导向板374的上壁为平板状。使上述滑动轴372插入到导向板374内,由此使导向板374的上壁与滑动轴372配合,限制下罩板354向下侧转动,由此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被限制,并且下罩板354覆盖座椅座垫主体30C的下侧,同时下罩板354的下壁与座垫主框架206间隔开,在下罩板354的下壁与座椅座垫主体30C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如上构成的座椅480中,在座垫主框架206在转动被锁定的情况下与车身侧的腿262连结的状态下,座垫动作连杆264转动地与腿262连结,由此座垫动作连杆264、座垫前连杆216、座垫连结连杆236、座垫支承部208、第五连杆282、座垫副框架212、第六连杆284、以及下罩板354的转动被锁定,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受到限制。因此,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座垫副框架212)从座垫侧部30B的下侧进行支承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48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并且,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面(座垫副框架212的转动面)相对于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垂直。因此,对于施加在座椅座垫30的左右方向上的载荷来说,可以提高座垫连杆机构204对座垫侧部30B的支承刚性,即使乘坐在座椅10上的乘客对座垫侧部30B施加了左右方向的载荷,座垫侧部30B也可以更加充分地保持住乘客。
另外,通过解除对座垫主框架206相对于腿262的转动的锁定并使座椅座垫30向后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近似垂直地配置在座椅靠背12的前侧而将座椅480收藏起来(所谓上翻收藏)(与图17相同)。
在收藏座椅480时(使座椅座垫30向后侧转动时),使座垫主框架206和座垫动作连杆264(包括座垫前连杆216)向后侧转动大约90°,由此通过座垫主框架206与座垫动作连杆264的转动轨迹的差,使座垫前连杆216相对于座垫主框架206和座垫动作连杆264转动,使座垫连结连杆236和第五连杆282转动,同时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主框架206与座垫支承部208、以及座垫支承部208与座垫副框架212之间的距离收缩。并且,通过座垫前连杆216的滑动轴372在导向板374内的滑动,使下罩板354相对于座垫主框架206向座垫主框架206一侧转动,同时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主框架206与下罩板354的下壁之间的距离伸缩。由此,即使在加厚了座垫侧部30B和座垫主部30A的通常使用时的厚度的情况下,也可以随着座椅480的收藏而使座垫侧部30B和座垫主部30A的厚度在比座垫主框架206靠近表侧的部分和比座垫主框架206靠近里侧的部分收缩而使其等同,增大收藏了座椅48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480前侧和后侧的空间)。
另外,与上述第二十二实施方式相同,座椅480也可以为所谓翻转收存型(参照图5A)、所谓空间增大收存型(参照图5B)或所谓后方地板下收存型(参照图5C)。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座垫动作连杆264可转动地连结在腿262和座垫主框架206的连结位置的下侧,但是也可以使座垫动作连杆264可转动地连结在腿262和座垫主框架206的连结位置的上侧(从该连结位置偏离的位置)。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座垫主框架206相对于腿262的转动被锁定,但是也可以使座垫前连杆216的下端能够锁定于车身侧。在该情况下,不需要对座垫主框架206相对于腿262的转动进行锁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座垫前连杆216可滑动地与下罩板354连结,并且使其可转动地与座垫支承部208连结,但是也可以使座垫前连杆216可转动地与下罩板354连结,并且使其可滑动地与座垫支承部208连结。在该情况下,使座垫动作连杆264可转动地与座垫前连杆216和下罩板354的连结位置以外的位置连结即可。
【第四十四实施方式】
在图90中表示了从左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第四十四实施方式的座椅490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490具有与上述第四十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490为所谓靠背后倒收藏型。
座垫相连连杆238的后端在倾倒中心轴16A的下侧(从倾倒中心轴16A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与靠背主框架16连结。由此,座垫连结连杆236、座垫支承部208、第五连杆282、座垫副框架212、第六连杆284、座垫相连连杆238、以及下罩板354的转动被锁定,座垫连杆机构204的动作受到限制。
这里,本实施方式也可以取得与上述第四十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特别是通过操作倾斜机构18而使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后侧倾倒,使座椅靠背12近似水平地配置在座椅座垫30的后侧而将座椅490收藏起来(所谓后倒收藏)。
在收藏座椅490时,使靠背主框架16(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后侧倾倒,使座垫相连连杆238向前侧移动,由此通过座垫支承部208或座垫连结连杆236向前侧的移动,使座垫连结连杆236向前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主框架206与座垫支承部208之间的距离收缩,并且通过座垫支承部208向前侧的移动,使第五连杆282向前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支承部208与座垫副框架212之间的距离收缩。并且,通过座垫连结连杆236的滑动轴372在导向板374内的滑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连结连杆236和座垫主框架206的连结位置与滑动轴372之间的距离伸缩,使下罩板354相对于座垫主框架206向座垫主框架206一侧转动,同时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主框架206与下罩板354的下壁之间的距离伸缩。因此,即使在加厚了座垫侧部30B和座垫主部30A的通常使用时的厚度的情况下,也可以随着座椅490的收藏而使座垫侧部30B和座垫主部30A的厚度在比座垫主框架206靠近表侧和比座垫主框架206靠近里侧的部分收缩而使其等同,增大收藏了座椅490时的车厢(行李厢)的空间(座椅座垫30上侧的空间)。
另外,与上述第二十三实施方式相同,座椅490也可以为所谓空间增大收存型(参照图15)。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座垫相连连杆238的后端在倾倒中心轴16A的下侧可转动地与靠背主框架16连结,但是也可以如图91所示,使座垫相连连杆238的后端在倾倒中心轴16A的上侧(从倾倒中心轴16A偏离的位置)可转动地与靠背主框架16连结。在该情况下,第六连杆284的前端可转动地与座垫主框架206连结,并且第六连杆284的后端可转动地与座垫副框架212或第五连杆282的下端(转动中心)以外的位置连结。并且,在收藏座椅490时,使靠背主框架16(座椅靠背12)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向后侧倾倒,使座垫相连连杆238向后侧移动,由此通过座垫支承部208或座垫连结连杆236向后侧的移动,使座垫连结连杆236向后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主框架206与座垫支承部208之间的距离收缩,并且通过座垫支承部208向后侧的移动,使第五连杆282向后侧转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支承部208与座垫副框架212之间的距离伸缩。并且,通过座垫连结连杆236的滑动轴372在导向板374内的滑动,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连结连杆236和座垫主框架206的连结位置与滑动轴372之间的距离伸缩,使下罩板354相对于座垫主框架206向座垫主框架206一侧转动,同时使座椅座垫30的厚度方向上的、座垫主框架206与下罩板354的下壁之间的距离伸缩。
另外,在上述第三十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十四实施方式中,将下罩板354设置在座垫表皮218的外部,但是也可以将下罩板354包容在座垫表皮218内。

Claims (19)

1.一种座椅构造,包括:
座椅侧部,设置在座椅靠背和座椅座垫中的至少一者的左右方向上的侧部;以及
连杆机构,支承所述座椅侧部,并且与所述座椅靠背、座椅座垫、以及车身侧中的至少一者连结,在座椅处于使用状态时动作被锁定,通过所述座椅靠背和座椅座垫中的至少一者的动作而动作并使所述座椅侧部的厚度伸缩。
2.一种座椅构造,包括:
座椅侧部,设置在座椅靠背和座椅座垫中的至少一者的左右方向上的侧部;以及
连杆机构,支承所述座椅侧部,通过所述座椅靠背和座椅座垫中的至少一者的动作而动作并使所述座椅侧部的厚度伸缩,并且该连杆机构的动作面与所述座椅靠背或座椅座垫的左右方向交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构造,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连杆机构的动作面与和所述座椅靠背或座椅座垫的左右方向及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平行。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机构具有:
靠背主框架,设置在所述座椅靠背内;
靠背伸缩单元,具有靠背表侧框架和第一连杆,所述靠背表侧框架在所述座椅靠背内设置在比所述靠背主框架靠近表侧的位置处,所述第一连杆以可转动的方式与所述靠背主框架和靠背表侧框架连结;以及
靠背连结机构,与所述靠背伸缩单元连结,通过所述座椅靠背和座椅座垫中的至少一者的动作而使所述靠背伸缩单元动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靠背连结机构在从所述座椅靠背的倾倒中心轴偏离的位置处以可转动的方式与车身侧连结。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靠背连结机构以可转动的方式与所述座椅座垫连结。
7.如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靠背伸缩单元具有:
靠背表框架,在所述座椅靠背内设置在比所述靠背表侧框架靠近表侧的位置处;
第二连杆,以可转动的方式与所述靠背表侧框架和靠背表框架连结;以及
第三连杆,以可转动的方式与所述靠背主框架和靠背表框架连结。
8.如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靠背伸缩单元具有靠背里侧框架,该靠背里侧框架在所述座椅靠背内设置在比所述靠背主框架靠近里侧的位置处,所述第一连杆以可转动的方式与该靠背里侧框架连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构造,其特征在于,
包括靠背覆盖部件,该靠背覆盖部件覆盖所述座椅靠背,包容所述靠背里侧框架。
10.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机构具有:
座垫主框架,设置在所述座椅座垫内;
座垫伸缩单元,具有座垫表侧框架和座垫连结单元,所述座垫表侧框架在所述座椅座垫内设置在比所述座垫主框架靠近表侧的位置处,所述座垫连结单元以可转动的方式将所述座垫主框架和所述座垫表侧框架连结起来;以及
座垫相连机构,与所述座垫伸缩单元相连,通过所述座椅靠背和座椅座垫中的至少一者的动作而使所述座垫伸缩单元动作。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座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垫相连机构以可转动的方式与所述座垫主框架和车身侧连结,并且支承所述座垫表侧框架。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座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垫相连机构在从所述座椅靠背的倾倒中心轴偏离的位置处以可转动的方式与所述座椅靠背连结。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座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垫相连机构以可转动的方式与车身侧连结,
并且所述座椅构造包括第四连杆,该第四连杆与所述座垫主框架连结,并在从所述座垫相连机构的转动中心偏离的位置处以可转动的方式与车身侧连结。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座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垫主框架以可转动的方式与车身侧连结,并且所述座垫相连机构在从所述座垫主框架的转动中心偏离的位置处以可转动的方式与车身侧连结。
15.如权利要求10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垫伸缩单元具有:
座垫表框架,在所述座椅座垫内设置在比所述座垫表侧框架靠近表侧的位置处;以及
第五连杆,以可转动的方式与所述座垫表侧框架和座垫表框架连结。
16.如权利要求10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垫伸缩单元具有座垫里侧部件,该座垫里侧部件在所述座椅座垫内设置在比所述座垫主框架靠近里侧的位置处,所述座椅侧部的厚度方向上的所述座垫里侧部件与所述座垫主框架之间的距离可以伸缩。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座椅构造,其特征在于,
包括座垫覆盖部件,该座垫覆盖部件覆盖所述座椅座垫,包容所述座垫里侧部件。
18.一种车辆,
设置有通过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座椅。
19.一种车辆,
设置有通过应用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构造而构成的座椅。
CN2006800428499A 2005-11-16 2006-11-14 座椅构造以及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096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31894A JP4105190B2 (ja) 2005-11-16 2005-11-16 シート構造
JP331894/2005 2005-11-16
PCT/JP2006/322648 WO2007058168A1 (ja) 2005-11-16 2006-11-14 シート構造及び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09617A true CN101309617A (zh) 2008-11-19
CN101309617B CN101309617B (zh) 2011-07-06

Family

ID=38048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4284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09617B (zh) 2005-11-16 2006-11-14 座椅构造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 US8235466B2 (zh)
EP (1) EP1952722B1 (zh)
JP (1) JP4105190B2 (zh)
KR (1) KR101012431B1 (zh)
CN (1) CN101309617B (zh)
WO (1) WO200705816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0782A (zh) * 2009-07-15 2012-05-23 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
CN102666191A (zh) * 2009-12-25 2012-09-12 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66325B2 (en) * 2006-09-13 2011-11-29 Intier Automotive Inc. Deployable bolster for a vehicle seat
DE102008010926A1 (de) * 2007-12-06 2009-06-10 Johnson Controls Gmbh Fahrzeugsitz
KR101014493B1 (ko) * 2008-08-20 2011-02-14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 시트용 사이드볼스터 장치
KR101491856B1 (ko) * 2008-10-31 2015-02-09 주식회사다스 폴딩시트용 볼스터 장치
JP5407735B2 (ja) * 2009-10-16 2014-02-05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5407619B2 (ja) * 2009-07-15 2014-02-05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DE102009041655A1 (de) * 2009-09-17 2011-03-24 Aguti Produktentwicklung & Design Gmbh Sitzanordnung für ein Fahrzeug
US9145073B2 (en) * 2011-03-15 2015-09-29 Lear Corporation Collapsible bolster cushion
KR101305817B1 (ko) * 2011-11-04 2013-09-06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시트백의 볼스터 조절장치 및 차량용 시트
DE102012003763A1 (de) * 2012-02-24 2013-08-29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Modulares karosseriefestes Unterschenkelauflageteil mit pneumatisch veränderbarer Auflagefläche
JP6016075B2 (ja) * 2012-06-06 2016-10-26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体中央部のフロア構造
DE202013011386U1 (de) * 2013-12-19 2015-03-2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Rücksitzanordnung eines Personenkraftwagens
JP6237467B2 (ja) * 2014-05-23 2017-11-29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237465B2 (ja) * 2014-05-23 2017-11-29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237466B2 (ja) * 2014-05-23 2017-11-29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US9937836B2 (en) 2015-02-17 2018-04-1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atback with collapsible internal support unit
DE102016203540A1 (de) * 2016-03-03 2017-09-07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Sitz mit einem Rückenlehnenelement
JP6865591B2 (ja) * 2017-01-18 2021-04-28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US20190275974A1 (en) * 2018-03-12 2019-09-12 Lear Corporation Occupant protection systems for a vehicle seat
US11479157B2 (en) * 2018-04-27 2022-10-25 Magna Seating Inc Retractable bolsters for a reversible seat
KR20230091577A (ko) * 2021-12-16 2023-06-2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시트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92389A (en) * 1994-03-23 1996-02-20 Freedman Seating Company Stowable seat
GB2323526B (en) * 1994-12-03 1998-11-18 Magna Seating Systems Ltd Folding seating unit for a vehicle
AU9021398A (en) 1997-08-18 1999-03-08 Prefix Corporation Collapsible seat
DE19836907C1 (de) 1998-08-14 1999-11-18 Faure Bertrand Sitztech Gmbh Kraftfahrzeugsitz mit klappbarer Rückenlehne
JP4174908B2 (ja) 1999-05-12 2008-11-05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3526025B2 (ja) * 2000-05-16 2004-05-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収納式スライドシート装置
JP2002264708A (ja) * 2001-03-09 2002-09-18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構造
US6843526B2 (en) * 2002-03-26 2005-01-18 Hiroyuki Honda Removable jump seat for a vehicle
JP2003316663A (ja) 2002-04-22 2003-11-07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ータ処理と誤り検出訂正の方法及びそのシステム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6736459B1 (en) * 2003-04-17 2004-05-18 Lear Corporation Spring element seat
JP4054297B2 (ja) * 2003-08-18 2008-02-27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折り畳み式シート
DE10351157B3 (de) * 2003-11-03 2005-06-09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 Co. Kg Kraftfahrzeugsitz
EP1533177B1 (en) * 2003-11-20 2009-10-21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Retractable seats
JP4639747B2 (ja) * 2003-11-20 2011-02-23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格納シート
US7458637B2 (en) * 2004-06-10 2008-12-02 Steelcase Inc. Back construction with flexible lumbar
JP3958772B2 (ja) * 2005-10-17 2007-08-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シート構造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0782A (zh) * 2009-07-15 2012-05-23 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
CN102470782B (zh) * 2009-07-15 2014-04-09 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
CN102666191A (zh) * 2009-12-25 2012-09-12 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274110A1 (en) 2012-11-01
JP2007135778A (ja) 2007-06-07
KR20080070065A (ko) 2008-07-29
EP1952722B1 (en) 2011-07-20
US20130292980A1 (en) 2013-11-07
WO2007058168A1 (ja) 2007-05-24
EP1952722A1 (en) 2008-08-06
CN101309617B (zh) 2011-07-06
US8616624B2 (en) 2013-12-31
US20090322133A1 (en) 2009-12-31
EP1952722A4 (en) 2009-09-09
US8235466B2 (en) 2012-08-07
KR101012431B1 (ko) 2011-02-08
JP4105190B2 (ja) 2008-06-25
US8608242B2 (en) 2013-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09617B (zh) 座椅构造以及车辆
CN101304677A (zh) 座椅构造、座椅伸缩方法、以及车辆
US8714581B2 (en) Compact foldable stroller
CN105172623B (zh) 一种基于商用车座椅的可锁定的滑动部件
JP4825219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US7938471B2 (en) Deck board and mounting structure of deck board
CN102343844A (zh) 车用儿童座椅
CN100584247C (zh) 幼儿用座椅
CN101291826A (zh) 座椅构造、座椅伸缩方法以及车辆
CN106068205B (zh) 车用座椅
EP0314886A2 (en) Vehicular seat
CN105263747B (zh) 车用座椅
CN107280869A (zh) 轮椅
CN102371918A (zh) 育儿器具的座席构造
WO2016047401A1 (ja) 乳母車
CN107539169A (zh) 座椅滑动装置
CN106379205B (zh) 车辆座椅机构和车辆
JP4156372B2 (ja) 使用位置から収容位置へ折り畳み可能な車両座席および関連した座席アセンブリの配置
JP3999454B2 (ja) 折り曲げリンク機構
JP2007175520A (ja) 椅子
CN110720775A (zh) 一种动态托盘的倾仰锁定控制装置
CN101823451A (zh) 车辆用座椅
CN102448347B (zh) 可调节靠背角度的椅子
JP4181266B2 (ja) 椅子
CN109567481B (zh) 儿童餐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918

Address after: Aichi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Toyota Motor Corp.

Co-applicant after: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Address before: Aichi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Toyota Motor Corp.

Co-applicant before: TOYOTA SHATAI Kabushiki Kaisha

Co-applicant before: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06

Termination date: 2014111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