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43844A - 车用儿童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车用儿童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43844A
CN102343844A CN2011102018025A CN201110201802A CN102343844A CN 102343844 A CN102343844 A CN 102343844A CN 2011102018025 A CN2011102018025 A CN 2011102018025A CN 201110201802 A CN201110201802 A CN 201110201802A CN 102343844 A CN102343844 A CN 1023438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ng unit
angle
rest
hypsokinesis
ro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0180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河野治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ell Brands Japan GK
Original Assignee
Aprica Childrens Product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rica Childrens Products Inc filed Critical Aprica Childrens Product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3438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38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2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children
    • B60N2/28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 B60N2/2875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inclinable, as a whole or partially
    • B60N2/2878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inclinable, as a whole or partially the back-rest being inclin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2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children
    • B60N2/28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 B60N2/2821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having a seat and a base pa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tiltable, e.g. to permit easy acc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用儿童座椅,在进行座席本体的后倾调整的情况、以及在使座席本体相对于底座构件而旋转的情况,操作者都可很容易地进行操作。此车用儿童座椅具备有:销(49),用来固定靠背部(17)的后倾角度;旋转位置固定构件(51),用来固定座席本体(13)相对于底座构件(81)的旋转位置;角度锁定解除构件(37),用来解除销(49)所造成的固定状态;中间连结构件(41),用来解除旋转位置固定构件(51)所造成的固定状态;以及共通操作部(30),可选择性地使该角度锁定解除构件(37)及中间连结构件(41)动作。

Description

车用儿童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在车内的座位上而可旋转及后倾(reclining)的儿童座椅的操作构造。
背景技术
座席本体的靠背部可后倾调整,且座席本体可相对于底座构件而旋转的车用儿童座椅,已知的有如同例如日本特开2002-301964号公报(专利文献1)及日本特开2003-291698号公报(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发明。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用儿童座椅,要使座席本体(座椅本体)相对于底座构件(基架)而旋转时,操作者不仅必须转动设于底座构件前端部的操作转钮,而且必须拉起设于座席本体的前端部的后倾拉杆(reclining bar)来解除座席本体的固定。
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车用儿童座椅,要使座席本体(座椅本体)相对于底座构件(座椅底座)而旋转时,操作者必须操作设于底座构件前端部的旋转锁定解除操作部来解除座席本体的固定。或者,要进行座席本体(座椅本体)的后倾调整时,操作者必须操作设于座席本体前端部的后倾操作部来解除座席本体的固定。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0196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2916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如上所述的以往的车用儿童座椅,会发生如下说明的问题。即,因为用来进行后倾调整的操作部与用来调整旋转位置的操作部是设在相互分开的地方,所以有必须分别进行操作的操作很繁杂的问题。尤其,在座席本体面向后方或打横的情况,用来进行后倾调整的操作部与用来调整旋转位置的操作部更是分得很开,操作变得更加繁杂。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的实情,目的为提供一种车用儿童座椅,在进行座席本体的后倾调整的情况、以及在使座席本体相对于底座构件而旋转的情况,操作者都可很容易地操作。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的车用儿童座椅具备有:座席本体,具有座席底座部及可后倾的靠背部;靠背后倾角度固定机构,用来固定靠背部相对于座席底座部的后倾角度;底座构件,将座席本体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持;座席旋转位置固定机构,用来固定座席本体相对于底座构件的旋转位置;角度锁定解除机构,用来解除靠背后倾角度固定机构所造成的固定状态;旋转锁定解除机构,用来解除座席旋转位置固定机构所造成的固定状态;以及共通操作部,选择性地使角度锁定解除机构及旋转锁定解除机构动作。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具备有选择性地使角度锁定解除机构及旋转锁定解除机构动作的共通操作部,所以通过操作共通的一个操作部,可进行座席本体的后倾调整,或是使座席本体相对于底座构件而旋转。因此,操作变得简单。
共通操作部的一个例子可为按钮、杠杆、转钮(dial)、棒状体等的操作部件,且为例如将一个操作部件往一个方向操作而使角度锁定解除机构动作,往另一个方向操作而使旋转锁定解除机构动作。或者,共通操作部可为:具有第一操作部件、与该第一操作部件邻接而配置的第二操作部件、及支持该两操作部件的操作基部;第一操作部件及第二操作部件通过相同的操作使角度锁定解除机构及旋转锁定解除机构中的任一方动作,且通过不相同的操作使角度锁定解除机构及旋转锁定解除机构中剩下的另一方动作。
所谓对两操作部件进行相同的操作,是指朝相同方向操作两操作部件,且操作使得两操作部件移动的距离可完全相同也可不同。所谓对两操作部件进行不相同的操作,是指朝不相同的方向操作两操作部件,或者使一操作部件固定而只操作另一操作部件。为了使所述的不相同的操作容易进行,可考虑很多种构成,但举一个实施例来说,可构成为使第一操作部件及第二操作部件中的任一方可朝向操作基部压入,且使第一及第二操作部件在压入位置不能动作。根据如此的实施例,可用简易的构成来实现两个操作部件的不相同的操作。
以往的儿童座椅因为将操作部设在座席本体的座部的前端部,所以在座席本体的姿势为面向后方的情况,操作部会为底座构件所盖住,使得操作变得很困难。与此相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则是将共通操作部设在靠背部。靠背部是从底座构件突出,所以根据所述实施例,操作者的手能轻易地到达共通操作部,故能提高操作性。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一个实施例,其中,靠背后倾角度固定机构可具有后倾角度固定构件,该后倾角度固定构件与形成于座席底座部的座席底座被扣合部扣合以将后倾角度予以固定;角度锁定解除机构可具有角度锁定解除构件,该角度锁定解除构件将第一操作部件及后倾角度固定构件予以连结;座席旋转位置固定机构可具有旋转位置固定构件,该旋转位置固定构件安装于座席底座部而与形成于底座构件的底座构件被扣合部扣合;旋转锁定解除机构可具有中间连结构件,该中间连结构件将第一操作部件及第二操作部件予以连结而通过该第一及第二操作部件的不相同的操作使旋转位置固定构件移动;共通操作部可通过第一操作部件及第二操作部件的相同的操作而只使后倾角度固定构件移动来解除与座席底座被扣合部的扣合,且通过第一操作部件及第二操作部件的不相同的操作而使旋转位置固定构件移动来解除与底座构件被扣合部的扣合。此处所谓的连结,是指直接将两个要素予以连结,或者通过连杆(link)构件或延伸部而间接地将两个要素予以连结的意思。
第一操作部件及第二操作部件可为进退运动,也可为旋转运动,且其操作方向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其一个实施例是为:第一操作部件及第二操作部件可为在靠背部的上下延伸方向进退运动,且将角度锁定解除构件固定至从第一操作部件向下方延伸设置的第一轴杆的下端,角度锁定解除构件可形成有相对于进退运动方向斜向地延伸的导孔(guide),后倾角度固定构件可为在靠背部的左右宽度方向延伸的轴杆,其一端与该导孔卡合,另一端可相对于座席底座被扣合部而插拔。
另一个实施例是为:中间连结构件,是枢接于(可枢转地安装于)角度锁定解除构件,且以该枢接部位为支点而通过从第二操作部件向下方延伸设置的第二轴杆的下端将其拉起,并在该拉起时使旋转位置固定构件移动。
另一个实施例是为:靠背部可阶段性地调整后倾角度,中间连结构件是在拉起时选择性地连结至与靠背部的各个后倾角度对应而形成于旋转位置固定构件的多个连结部位。
优选实施例是为:靠背部可后倾到成为床状态,在此床状态下,中间连结构件与旋转位置固定构件分离,而无法使旋转位置固定构件移动。根据如此的实施例,使床状态的座席本体不能旋转。因此,可防止因为使得座席本体旋转而导致大幅后倾的靠背部与座席底座部碰撞的不适当的使用。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车用儿童座椅,由于具备有选择性地使角度锁定解除机构及旋转锁定解除机构动作的共通操作部,所以在进行座席本体的后倾调整的情况、以及在使座席本体相对于底座构件而旋转的情况,操作者都可很容易地进行操作。因此,在接连地进行后倾调整及旋转位置调整的情况下,可提高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用儿童座椅的纵剖面图。
图2是将该实施例的靠背部取出而显示的后视图。
图3是将该实施例的底座构件取出而显示的俯视图。
图4是将该实施例的共通操作部取出而显示的立体图。
图5是显示图4中的共通操作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显示在固定靠背部的后倾角度的固定状态中的后倾角度固定构件及角度锁定解除构件的位置的说明图。
图7是显示固定状态经解除后的后倾角度固定构件及角度锁定解除构件的位置的说明图。
图8是显示靠背部最为立起的椅子状态的说明图。
图9是显示靠背部从图8所示的状态后倾后的椅子状态的说明图。
图10是显示靠背部最为后倾的床状态的说明图。
图11是显示图8至图10中所示的座席本体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12是比较共通操作部及中间连结构件的动作而显示的说明图,其中(a)显示通常的状态,(b)显示第一操作部件经压入而不能移动的状态,(c)显示第二操作部件经拉起的状态。
图13是显示只将第二操作部件往上方拉到一半的状态的纵剖面图。
图14是显示中间连结构件扣合到了旋转位置固定构件上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5是显示将图13中的第二操作部件完全往上拉后的状态的纵剖面图。
图16是显示使图15所示的座席本体旋转180度后的状态的纵剖面图。
图17是显示使图16所示的第二操作部件向下返回途中的状态的纵剖面图。
图18是显示在使靠背部后倾的椅子状态只将第二操作部件往上方拉到一半的状态的纵剖面图。
图19是显示将图18中的第二操作部件完全往上拉后的状态的纵剖面图。
符号说明
11车用儿童座椅
13座席本体
15座部
17靠背部
18靠背部轴
19座席底座部
21侧壁
22a、22b、22c孔
23第一导槽
24第二导槽
25第三导槽
30共通操作部
31第一操作部件
32第二操作部件
33第一轴杆
34第二轴杆
35操作基部
35c凹部
36突起
37角度锁定解除构件
38弹簧
39导孔
41中间连结构件
42突起
43内侧突起
44延伸部
44h长孔
51旋转位置固定构件
52转动轴
53旋转防止突起
54、55连结沟槽
71连结轴
81底座构件
83凹部
85承扣孔
86立起部
87锁扣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所示的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是显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用儿童座椅的纵剖面图。图2是将该实施例的靠背部取出而显示的后视图。图3是将该实施例的底座构件取出而显示的俯视图。车用儿童座椅11具备有:座席本体13,供婴幼儿乘坐;以及底座构件81,将该座席本体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持。座席本体13具有:座部15;可后倾的靠背部17;以及座席底座部19,支持该座部及靠背部。
座部15的后端部与靠背部17的下端部通过在左右方向呈一直线延伸的连结轴71而连结成可相对转动。座席底座部19的左右两侧形成有一对侧壁部,此两侧壁部支持座部15的左右两侧及靠背部17的左右两侧。在此附带说明,座部15及靠背部17受到支持而可在前后方向乃至上下方向移动,可形成靠背部17最为立起的椅子状态、靠背部17后倾的椅子状态、以及靠背部17最为后倾的床状态这三种状态。操作者可将座席本体13调整到所希望的椅子状态或是床状态,此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座席底座部19的下部形成有圆形的基座19b。与此相对,底座构件81形成有用来收容基座19b的圆形的凹部83。如此一来,座席本体13能够以通过底座构件81之中心的垂直的假想线O为中心而旋转。基座19b是由图中未示出的止动销或止动导轨加以限制使基座19b不会从凹部83中脱出。
底座构件81是放置在车辆的座位上,且通过系上车辆的座椅安全带而固定于车辆的座位上。从底座构件的后端部向上方突出的立起部86,设有用来固定座椅安全带的肩带的锁扣器件(ock-off device)87。
靠背部17其相对于座席底座部19的后倾角度可变化,但通常是通过后述的靠背后倾角度固定机构加以固定使其后倾角度不会变化。然后在进行后倾调整时,先利用后述的角度锁定解除机构将靠背后倾角度固定机构所造成的固定状态予以解除,然后由操作者将靠背部17往后倾或往前倾而调整到希望的后倾角度后,再通过靠背后倾角度固定机构将后倾角度予以固定。
座席本体13能够以通过底座构件81之中心的垂直的假想线O为中心而旋转,但通常是通过后述的座席旋转位置固定机构加以固定使其旋转位置不会变化。然后在进行旋转位置调整时,是先利用后述的旋转锁定解除机构将座席旋转位置固定机构所造成的固定状态予以解除,然后由操作者将座席本体13往右转或往左转而调整到希望的旋转位置后,再通过座席旋转位置固定机构将旋转位置予以固定。
靠背部17的后面侧设有共通操作部30。共通操作部30是配设于靠背部17的左右方向中央。共通操作部30具有:第一操作部件31、与该第一操作部件31邻接而配置的第二操作部件32、以及支持该两操作部件31、32的操作基部35。操作基部35一体形成于靠背部17的后面。操作部件31、32在靠背部17的后面安装成可运动,可在靠背部17的上下延伸方向进退运动,即,可在将靠背部17所支持的婴幼儿的头部侧与腰部侧连结起来的方向(长度方向)进退运动。操作者用手指勾住配置于靠背部17的上端部的操作部件31、32而操作共通操作部30,可选择性地使角度锁定解除机构及旋转锁定解除机构动作。详细内容将在后面说明。
图4是将该实施例的共通操作部取出而显示的立体图,图5是显示图4中的共通操作部的分解立体图,此两图显示的是从靠背部17的背面侧看的状态。第一操作部件31为纵长的矩形状,且第一操作部件31的下端结合有与第一操作部件31成为一体的往下方延伸的第一轴杆(first shaft)33。第一操作部件31的厚度相对较厚,第一轴杆33的厚度则相对较薄而为扁杆状。因此,第一轴杆33可如图5中的虚线所示般弹性变形,而可将第一操作部件31往操作基部35压入。
第二操作部件32形成有适合供操作者的第二指至第五指勾住往上拉的横向长形的凹部32c、以及位于凹部32c的宽度方向中央的纵长的矩形的贯通孔32h。另外,第二操作部件32的下端结合有与第二操作部件32成为一体的往下方延伸的第二轴杆34。
在安装于靠背部17的第二操作部件32之中,凹部32形成于离靠背部17较远的一侧。在第二操作部件32的侧部之中,离靠背部17较近的一侧的侧面,有所述扁杆状的第一轴杆33与之邻接而配置。换言之,第一轴杆33配置于靠背部17与第二轴杆34之间,第一轴杆33的一侧的面向着第二轴杆34,另一侧的面向着靠背部17。再者,如图4所示,常态下,第一操作部件31部分陷入贯通孔32h而从贯通孔32h突出地配置于凹部32c中。第一操作部件31的下端缘从第一轴杆33的一侧的面突出而形成有段差。第一操作部件31利用此段差抵扣住贯通孔32h的下端缘,另外,第一操作部件31的上端缘也与贯通孔32h的上端缘相接触,所以第一操作部件31会与第二操作部件32一起在靠背部17的上下延伸方向进退运动。因此,使第一操作部件31及第二操作部件32进行相同操作。
第一轴杆33的下端侧,结合有与第一轴杆33成为一体的从第一轴杆33的中心轴向左右均等突出而形成的角度锁定解除构件37。作为角度锁定解除机构的角度锁定解除构件37的左右两侧,分别穿设有形成为长孔的导孔(guide)39。此外,从角度锁定解除构件37的左右两侧缘往第二轴杆34侧立起有一对侧壁部37w。
一对侧壁部37w分别形成有贯通孔37h。此左右贯通孔37h(图5中以一点划线表示)位于共通的轴线上。此左右贯通孔37h分别供中间连结构件41的左右突起42贯通。如此一来,中间连结构件41便枢接于(可枢转地安装于)角度锁定解除构件37的左右两侧缘。中间连结构件41可绕着所述轴线而转动。中间连结构件41是呈大致C字形状,其两端构成为相向的一对内侧突起43。中间连结构件41以该一对内侧突起43为旋动端,以连结该两内侧突起之中间区域45为基端而转动。
中间连结构件41的中间区域,除了所述朝着左右方向向外突出的一对突起42之外,还设有沿着与所述的轴线正交的假想平面而配置的延伸部44。具体而言,延伸部44是分别从中间连结构件41的左右两侧朝向与所述转动轴线垂直的方向延伸而形成。
沿着相互平行延伸的左右一对延伸部44形成有长孔44h。两长孔44h是相向配置。
第二轴杆34的下端侧设有朝左右方向向外突出的一对突起36。此两突起36分别贯通卡入长孔44h,可沿着长孔44h的延伸方向而滑动。
回到图4进行说明,第一轴杆33的下端部及第二轴杆34的下端部外围套设有螺旋弹簧38。弹簧38的上端向上顶压未显示于图4中的靠背部,弹簧38的下端向下顶压角度锁定解除构件37及第二轴杆34的下端部。弹簧38以此方式弹压两个操作部件31、32使操作部件31、32具有向下的趋势。因此操作部件31、32通常是位在下方位置。
图6是显示在固定靠背部的后倾角度的固定状态中的后倾角度固定构件及角度锁定解除构件的位置的说明图。图7是显示固定状态经解除后的后倾角度固定构件及角度锁定解除构件的位置的说明图。此图6及图7显示的是从靠背部的前面侧观看所见的状态。图8是显示靠背部最为立起的椅子状态的说明图。图9是显示靠背部从图8所示的状态后倾后的椅子状态的说明图。图10是显示靠背部最为后倾的床状态的说明图。此图8至图10表示的是本实施例的靠背部的后倾调整的三个形态。图11是显示图8至图10所示的座席本体的靠背部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参照图6至图11,来说明本实施例的靠背后倾角度固定机构。靠背后倾角度固定机构具有作为后倾角度固定构件的销49。销49是将两根在左右方向延伸的棒状体配置成左右对称。销49的一端分别从靠背部17的左右侧缘向外突出,另一端则形成为L字形且插入扣合于角度锁定解除构件37的导孔(guide)39。就图6中图面左侧的销49来进行说明的话,销49的左端是从侧缘17s突出,右端则形成为向纸面下方弯折且扣合于图面左侧的导孔39的左上端部。图面右侧的销49为与所述左侧的销49左右对称的构成。
从座席底座部19的左右两侧缘立起而相向的一对侧壁21,分别形成有作为座席底座被扣合部的三个孔22a、22b、22c。左右一对的销49可选择性地插入这些孔22a、22b、22c的任一个来固定靠背部17的后倾角度。
如图8所示,在靠背部17的最为立起的椅子状态,销49的一端是如图6所示从靠背部17的侧缘17s突出,且插入孔22a。因此,将靠背部17的后倾角度予以固定。
操作者要使靠背部17从图8所示的状态后倾时,首先要用手指勾住共通操作部30的凹部32c往上拉。如此一拉,会抵抗弹簧38的弹压力,而从图6所示的状态变化到图7所示的状态。即,使第一操作部件31及第二操作部件32做相同操作而一起向上移动。此时,通过第一轴杆33而与第一操作部件31结合的角度锁定解除构件37会向相同方向往上移动相同距离。
配置成左右对称的一对导孔39分别斜向延伸而形成为两者上端部的左右方向距离最远,两者下端部的左右方向距离最近的形态。
分别扣合于如上所述的导孔39且分别向左右方向外侧延伸的销49在靠背部17中安装成不能在靠背部17的上下延伸方向移动。换言之,销49是安装成只能在销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进退运动,不能在与长度垂直的方向移动。因此,随着角度锁定解除构件37的导孔39的往上移动,销49的该另一端会沿着长形的导孔39滑动,而将销49的该一端往靠背部17的左右方向中央侧拉(图7)。结果,将销49的该一端从孔22a中拉出,而解除靠背后倾角度固定机构所造成的固定状态。接着,操作者在维持着将第一操作部件31及第二操作部件32往上拉着的状态下扳动靠背部17以将其调整到希望的后倾角度,然后放手让手离开凹部32c。放手后,弹簧38的弹压力会使得第一操作部件31及第二操作部件32回归到通常的下方位置(从图7的状态到图6的状态),靠背部17的后倾角度再度受到固定。
所述后倾调整是在椅子状态与床状态之间进行。而且,也在靠背部最为立起的椅子状态与靠背部相对地向后倾的椅子状态之间进行。
在此附带说明,因为第一操作部件31与第二操作部件32的孔32h扣合(图4),所以第一操作部件31会与第二操作部件32一起受到相同操作(第6、图7)。另外,使第一操作部件31与第二操作部件32相连结的中间连结构件41,也会一起在上下延伸方向进退运动,然而在如此的相同操作期间,与后述的旋转位置固定构件51是分隔开来的(图6、图7)。因此内侧突起43并不与旋转位置固定构件51扣合。
图11是显示图8至图10所示的座席本体(尤其是靠背部)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图11中,A是对应于图8,B是对应于图9,C是对应于图10。通过连结轴71而相连结的座部15及靠背部17,会与后倾调整动作连动。具体而言,连结轴71、靠背部17、座部15这三个构件由分别形成于一对侧壁21的导槽23、25及分别形成于靠背部17的左右两侧的导槽24分别加以导引,而从靠背部最为立起的椅子状态A移动到靠背部相对地向后倾的椅子状态B,或从椅子状态B移动到椅子状态A。以及,从靠背部相对地向后倾的椅子状态B移动到床状态C,或从床状态C移动到椅子状态B。
具体而言,连结轴71的左右两端部分别插穿入左边及右边的第一导槽23。另外,相向而在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对靠背部轴18分别固设于左右侧壁21上,且两个靠背部轴18在靠背部17的上下延伸方向之中央区域相向。轴18位于与连结轴71相较较为上方的位置。左右两个轴18分别插穿入左边及右边的第二导槽24。以此方式,靠背部17通过轴18以及连结轴71而支持在座席底座部19上。
另外,在左右方向延伸的座部轴(图中未示出)设于座部15的前后方向中央区域。此轴位于与连结轴71相较较为前方的位置。座部轴的左右两端部分别插穿入左边及右边的第三导槽25。以此方式,座部15通过座部轴以及连结轴71而支持在座席底座部19上。
连结轴71可沿着第一导槽23而滑动,靠背部轴18可沿着第二导槽24而滑动,因此靠背部17移动,而接受后倾调整。设于座部15的图中未示出的座部轴可沿着第三导槽25而滑动,因此座部15与靠背部17连动。
因为连结轴71可沿着第一导槽23而滑动,所以可理解为何在图11的状态A、B、C中,靠背部17的下端部分别位于不同的位置。另外,参照图11中以实线及两点划线表示的靠背部17可知:中间连结构件41在A、B、C各状态,其位置虽会变化,但与旋转位置固定构件51都是分隔开来的。即,不论在图8至图10所示的三个状态的哪一个,在操作部件31、32位于通常的下方位置期间(图6),内侧突起43都不与后述的旋转位置固定构件51扣合。以及,在操作部件31、32受到相同操作期间(图7),内侧突起43也不与旋转位置固定构件51扣合。
图8至图10显示的虽然是使座席本体13面向后方而进行后倾调整的情况,但也可使座席本体13相对于底座构件81打横而进行后倾调整。此外,也不排除使座席本体13面向前方而进行后倾调整的情形。
接着,说明本实施例的旋转锁定解除机构。图12是比较共通操作部及中间连结构件的动作而显示的说明图,其中(a)显示通常的状态,(b)显示第一操作部件经压入而不能移动的状态,(c)显示第二操作部件经拉起的状态,且三者皆是以模式图的方式显示从靠背部的左右方向所见的图。图12(a)显示与图6相同的状态,其中操作部件31、32位于通常的下方位置。操作者将手指伸入凹部32c并将第一操作部件31往内压,第一操作部件31如图12(b)所示般弹性变形而挠曲,第一操作部件31因而跑到贯通孔32h外而收容在形成操作基部35的凹部35c中。凹部35c为上侧形成有段差35d的凹陷。因此,第一操作部件31的上端会为段差35d所卡住,限制第一操作部件31从凹部35c往上方的移动。
在图12(b)中,操作者用手指勾住凹部32c并在将第一操作部件31压入的情况下将第二操作部件32往上拉,如图12(c)所示,第一操作部件31留在下方位置不动,只有第二操作部件32往上方移动。在操作部件31、32的此种不相同的操作中,通过第一轴杆33而与第一操作部件31结合的角度锁定解除构件37并不移动,通过第二轴杆34而与第二操作部件32结合的突起36则会抵抗弹簧38的向下弹压力而向上方移动。上方移动的突起36在长孔44h内滑动而将延伸部44拉向角度锁定解除构件37,使中间连结构件41以突起42为中心轴而转动(图12(b)→(c))。
在此附带说明,不论在图12(a)至(c)的哪一个状态,角度锁定解除构件37都不移动,所以可将其理解成销49并不在左右方向移动。因此,在操作部件31、32的不相同操作下,角度锁定解除机构并不动作,只有作为旋转锁定解除机构的中间连结构件41会做转动动作。相对于此,在所述的操作部件31、32的相同操作下,只有角度锁定解除机构会动作,中间连结构件41并不做转动动作(图6至图10)。
以下,除了图1至图12之外,也适宜地参照图13至图19来说明图12所示的操作部件31、32的不相同操作及中间连结构件41的转动动作使得座席本体13的旋转位置的固定状态解除的详细内容。图13是显示只将第二操作部件往上方拉到一半的状态的纵剖面图。图14是显示中间连结构件扣合到了旋转位置固定构件上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5是显示将图13中的第二操作部件完全往上拉后的状态的纵剖面图。图16是显示使图15所示的座席本体旋转180度后的状态的纵剖面图。图17是显示使图16所示的第二操作部件向下返回途中的状态的纵剖面图。座席底座部19的内部设有可转动的旋转位置固定构件51。
作为座席旋转位置固定机构的旋转位置固定构件51具有在水平方向延伸的转动轴52,且通过转动轴52而枢接于(可枢转地安装于)座席底座部19。旋转位置固定构件51中的距转动轴52较远的部位设有旋转防止突起53。旋转防止突起53贯通座席底座部19而向下突出到外侧,且通常会插入底座构件81上穿设形成的作为底座构件被扣合部的承扣孔85。向下延伸的承扣孔85如图3所示,在以O表示的旋转中心的圆周方向隔着间隔而形成。就本实施例而言,是隔着90度的间隔而形成于向前位置、向后位置、向左打横位置、及向右打横位置的四个位置。
如图13至图17所示,位于转动轴52的两端侧的旋转位置固定构件51的两侧部,形成有连结沟槽54、55。
座席本体13的旋转位置的调整,是依图1、图13、图15、图16、图17、图8的顺序进行。
在图1所示的状态,如图12(a)所示,第一操作部件31与第二操作部件32相卡合。在此状态,操作者将第一操作部件31压入以将两操作部件31、32的卡合予以解除(图12(b)),然后开始只将第二操作部件32往上拉,中间连结构件41开始转动,使得内侧突起43如图13所示到达连结沟槽54的端部。
然后操作者继续只将第二操作部件32往上拉,中间连结构件41继续转动,使得内侧突起43伸入连结沟槽54而沿着连结沟槽54滑动。如此一来便使得旋转位置固定构件51开始转动。将第二操作部件32往上拉到图12(c)所示的上方位置,旋转防止突起53如图15所示完全从承扣孔85中拔出。
接着,操作者用将第二操作部件32往上拉的手使座席本体13旋转,使其转到例如图16所示的向后的旋转位置。
最后,操作者的手离开第二操作部件32,第二操作部件32及突起36在弹簧38的弹压力作用下回归到通常的下方位置,中间连结构件41也跟着转动而回归到图12(a)所示的原来的位置。如此一来内侧突起43便如图17所示回到连结沟槽54的端部,且最终如图8所示与旋转位置固定构件51分离。因此旋转位置固定构件51会因为本身的重量而转动回到通常的位置,旋转防止突起53会插入对应的承扣孔85。如此一来,座席本体13的旋转位置便再度受到固定(图17)。
另外,第二操作部件32回归到通常的下方位置,第二操作部件32的贯通孔32h便位在与第一操作部件31相同的位置,第一操作部件31于是通过第一轴杆33的回复力而穿入贯通孔32h。如此一来,第一操作部件31及第二操作部件32便都回归到图12(a)所示的通常的位置。
图13至图17显示的虽是靠背部最为立起的椅子状态,但在本实施例中,即使是在靠背部已相对地后倾的椅子状态,也可进行旋转位置的调整,以下参照图18及图19来说明此点。图18是显示在已使靠背部后倾的椅子状态只将第二操作部件往上方拉到一半的状态的纵剖面图。图19是显示将图18中的第二操作部件完全往上拉后的状态的纵剖面图。
在此后倾椅子状态下的座席本体13的旋转位置的调整,是依图9、图18、图19的顺序进行。操作者将第一操作部件31压入到操作基部35的凹部35c内然后只将第二操作部件32往上拉,内侧突起43如图18所示到达连结沟槽55的端部。
然后操作者继续只将第二操作部件32往上拉,中间连结构件41继续转动,使得内侧突起43伸入连结沟槽55而沿着连结沟槽55滑动。如此一来便使得旋转位置固定构件51开始转动。将第二操作部件32往上拉到图12(c)所示的上方位置,旋转防止突起53如图19所示完全从承扣孔85中拔出。
接着,操作者用将第二操作部件32往上拉的手使座席本体13旋转,使其转到例如打横的旋转位置。
最后,操作者的手离开第二操作部件32,第二操作部件32在弹簧38的弹压力作用下回归到通常的下方位置,旋转位置固定构件51会因为本身的重量而转动回到通常的位置,旋转防止突起53会插入对应的承扣孔,座席本体13的旋转位置于是再度受到固定。
在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中,不论在靠背部是最为立起还是已经后倾的状态,都可进行旋转位置的调整。然而,在床状态下,并无法调整旋转位置。这是因为:与图8及图9所示的椅子状态相比较,在图10所示的床状态下使中间连结构件41往上移动,即使中间连结构件41会做转动动作,所到达的也是不会与旋转位置固定构件51接触的位置,中间连结构件41会一直与旋转位置固定构件51分隔开来的缘故。根据如此的本实施例,可防止因为座席本体13旋转而导致已最为后倾的靠背部17与底座构件81的立起部86碰撞的不良情况。
以上,参照附图而针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附图的实施例。还可在与本发明相同的范围内,或均等的范围内,对于附图的实施例做各种的修正或变形。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车用儿童座椅,利用于可调整旋转位置及可后倾调整的车用儿童座椅中相当有利。

Claims (9)

1.一种车用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具备:
座席本体,具有座席底座部及可后倾的靠背部;
靠背后倾角度固定机构,用来固定所述靠背部相对于所述座席底座部的后倾角度;
底座构件,将所述座席本体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持;
座席旋转位置固定机构,用来固定所述座席本体的相对于所述底座构件的旋转位置;
角度锁定解除机构,用来解除所述靠背后倾角度固定机构所造成的固定状态;
旋转锁定解除机构,用来解除所述座席旋转位置固定机构所造成的固定状态;以及
共通操作部,选择性地使所述角度锁定解除机构及所述旋转锁定解除机构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共通操作部具有第一操作部件、与该第一操作部件邻接而配置的第二操作部件、及支持第一及第二操作部件的操作基部;
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及所述第二操作部件通过相同的操作使所述角度锁定解除机构及所述旋转锁定解除机构中的任一方动作,且通过不相同的操作使所述角度锁定解除机构及所述旋转锁定解除机构中剩下的另一方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及所述第二操作部件中的任一方可朝向所述操作基部压入,且在所述压入位置无法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共通操作部设于所述靠背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靠背后倾角度固定机构具有后倾角度固定构件,该后倾角度固定构件与形成于所述座席底座部的座席底座被扣合部扣合以将所述后倾角度予以固定;
所述角度锁定解除机构具有角度锁定解除构件,该角度锁定解除构件将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及所述后倾角度固定构件予以连结;
所述座席旋转位置固定机构具有旋转位置固定构件,该旋转位置固定构件安装于所述座席底座部而与形成于所述底座构件的底座构件被扣合部扣合;
所述旋转锁定解除机构具有中间连结构件,其将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及所述第二操作部件予以连结而通过该两操作部件的不相同的操作使所述旋转位置固定构件移动;
所述共通操作部通过第一操作部件及第二操作部件的相同的操作而只使所述后倾角度固定构件移动来解除与所述座席底座被扣合部的扣合,且通过第一操作部件及第二操作部件的不相同的操作而使所述旋转位置固定构件移动来解除与所述底座构件被扣合部的扣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用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及所述第二操作部件为在靠背部的上下延伸方向进退运动;
且将所述角度锁定解除构件固定至从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向下方延伸设置的第一轴杆的下端;
所述角度锁定解除构件形成有相对于所述进退运动方向斜向地延伸的导孔;
所述后倾角度固定构件为在所述靠背部的左右宽度方向延伸的轴杆,其一端与所述导孔卡合,另一端可相对于所述座席底座被扣合部而插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用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连结构件枢接于所述角度锁定解除构件,且以该枢接部位为支点而通过从所述第二操作部件向下方延伸设置的第二轴杆的下端将其拉起,并在该拉起时使所述旋转位置固定构件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用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靠背部可阶段性地调整后倾角度;
所述中间连结构件在所述拉起时选择性地连结至与所述靠背部的各个后倾角度对应而形成于所述旋转位置固定构件的多个连结部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用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靠背部可后倾到成为床状态;
在该床状态下,所述中间连结构件与所述旋转位置固定构件分离,而无法使所述旋转位置固定构件移动。
CN2011102018025A 2010-07-28 2011-07-14 车用儿童座椅 Pending CN10234384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69722A JP5667807B2 (ja) 2010-07-28 2010-07-28 車両用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JP2010-169722 2010-07-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3844A true CN102343844A (zh) 2012-02-08

Family

ID=45543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018025A Pending CN102343844A (zh) 2010-07-28 2011-07-14 车用儿童座椅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667807B2 (zh)
KR (1) KR20120011317A (zh)
CN (1) CN102343844A (zh)
TW (1) TW201213173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13737A (zh) * 2016-09-13 2018-03-20 株式会社波利贝贝 安全座椅的旋转装置
CN109835219A (zh) * 2017-11-27 2019-06-04 珠海阳光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姿态调整装置及安全座椅
CN110103787A (zh) * 2019-05-05 2019-08-09 宁波环球娃娃婴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倾斜角度的安全座椅
CN114851927A (zh) * 2021-01-20 2022-08-05 宝钜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儿童安全座椅及其isofix伸缩调节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74315B2 (ja) * 2012-12-21 2017-08-02 アップリカ・チルドレンズプロダクツ合同会社 車両座席用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WO2015025428A1 (ja) * 2013-08-23 2015-02-26 コンビ株式会社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JP6278638B2 (ja) * 2013-08-23 2018-02-14 コンビ株式会社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CN106671836B (zh) 2015-11-06 2020-04-03 宝钜儿童用品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调整机构及具有该调整机构的儿童安全座椅
JP6781626B2 (ja) * 2016-12-27 2020-11-04 株式会社カーメイト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CN108422904A (zh) * 2018-05-15 2018-08-21 上海沃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儿童安全座椅折叠机构
JP7409957B2 (ja) 2020-04-30 2024-01-09 ニューウェルブランズ・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CN114368327A (zh) * 2020-10-14 2022-04-19 宝钜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伸缩调整结构
WO2024034258A1 (ja) * 2022-08-08 2024-02-15 株式会社カーメイト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3834A (zh) * 1999-02-08 2000-08-23 阿普丽佳葛西株式会社 汽车用幼少者安全座位、保护装置、育儿器具的保护装置、育儿器具和婴儿用床
JP2000301972A (ja) * 1999-04-21 2000-10-31 Riiman Kk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の安全ベルト
JP2003291698A (ja) * 2002-04-01 2003-10-15 Car Mate Mfg Co Ltd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および係止装置
US20060170262A1 (en) * 2003-06-25 2006-08-03 Jonathan Gold Child safety seat
CN101224716A (zh) * 2007-01-15 2008-07-23 康贝株式会社 儿童座椅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14321Y1 (zh) * 1968-06-15 1975-05-06
JPS61191733A (ja) * 1985-02-18 1986-08-26 Takehiko Sasayama バツクホ−の操縦ハンドル
JPH06320992A (ja) * 1993-05-13 1994-11-22 Hamamatsu Kogyo Kk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支持装置
JP3288002B2 (ja) * 1997-01-08 2002-06-04 アップリカ▲葛▼西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年少者安全座席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3834A (zh) * 1999-02-08 2000-08-23 阿普丽佳葛西株式会社 汽车用幼少者安全座位、保护装置、育儿器具的保护装置、育儿器具和婴儿用床
JP2000301972A (ja) * 1999-04-21 2000-10-31 Riiman Kk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の安全ベルト
JP2003291698A (ja) * 2002-04-01 2003-10-15 Car Mate Mfg Co Ltd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および係止装置
US20060170262A1 (en) * 2003-06-25 2006-08-03 Jonathan Gold Child safety seat
CN101224716A (zh) * 2007-01-15 2008-07-23 康贝株式会社 儿童座椅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13737A (zh) * 2016-09-13 2018-03-20 株式会社波利贝贝 安全座椅的旋转装置
CN109835219A (zh) * 2017-11-27 2019-06-04 珠海阳光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姿态调整装置及安全座椅
CN110103787A (zh) * 2019-05-05 2019-08-09 宁波环球娃娃婴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倾斜角度的安全座椅
CN114851927A (zh) * 2021-01-20 2022-08-05 宝钜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儿童安全座椅及其isofix伸缩调节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030625A (ja) 2012-02-16
TW201213173A (en) 2012-04-01
JP5667807B2 (ja) 2015-02-12
KR20120011317A (ko) 2012-0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43844A (zh) 车用儿童座椅
CN203698000U (zh) 交通工具用座椅
CN101309617B (zh) 座椅构造以及车辆
CN101495341B (zh) 车辆座椅装置
CN101495342B (zh) 车辆座椅装置
US8136880B2 (en) Adjustable width juvenile vehicle seat
CN202966024U (zh) 车辆用座椅调整装置
CN106132770B (zh) 儿童座椅
US9332845B2 (en) Vehicle seat and seatback-associated ottoman device
CN101304677A (zh) 座椅构造、座椅伸缩方法、以及车辆
KR102393208B1 (ko) 절첩식 유모차
US20140008953A1 (en) Child Safety Seat Assembly
US6843498B2 (en) Stroller
CN102476593A (zh) 车辆座椅
KR20070028220A (ko) 접이식 좌석 운반 차체
JP3967271B2 (ja) 折畳式乳母車
US20100156160A1 (en) Seat structure
CN102371918A (zh) 育儿器具的座席构造
CN102781759A (zh) 可折叠的婴儿车
CN108116279A (zh) 头枕高度调节机构及儿童安全座椅
CN107539169A (zh) 座椅滑动装置
CN109421567A (zh) 头枕装置
US20180086359A1 (en) Stroller tray or bumper bar with movement in two axes
JP2007283780A (ja) 自動車用子供座席形成部材
CN100581870C (zh) 上翻滑动式汽车用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