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24716A - 儿童座椅 - Google Patents

儿童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24716A
CN101224716A CNA2008100031837A CN200810003183A CN101224716A CN 101224716 A CN101224716 A CN 101224716A CN A2008100031837 A CNA2008100031837 A CN A2008100031837A CN 200810003183 A CN200810003183 A CN 200810003183A CN 101224716 A CN101224716 A CN 1012247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base
respect
child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0318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24716B (zh
Inventor
藤田森彦
古居武
山口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omb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00595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09522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00594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8168849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i Corp filed Critical Comb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24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47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247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471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儿童座椅,能够将车辆座椅安全带容易地安装在座椅靠背的背部部分上,并且在车辆的撞击时能够缓和婴儿所受到的伤害。儿童座椅(10),载置在具有车辆座椅安全带(11)的车辆座椅(12)上,所述车辆座椅安全带(11)包括肩式安全带(11a)和腰式安全带(11b)。该儿童座椅(10)具有底座(13)、和与底座(13)分离自如地以相对于车辆座椅(12)朝后的状态固定在底座(13)上并具有座部部分(14)和背部部分(15)的座椅靠背(16)。在背部部分(15)中,在比乘坐有婴儿(B)时儿童座椅(10)的重心(G)还靠上方处,设置肩式安全带卡合部(19)。此外,在底座(13)上设置卡合肩式安全带(11a)的临时卡合部(17)、和腰式安全带卡合部(18)。

Description

儿童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底座和座椅靠背能够相互分离的儿童座椅。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能够通过令儿童座椅改变前后的朝向而令儿童朝前或者朝后地乘坐的儿童座椅(以下,也称作朝前/朝后兼用儿童座椅)。这样的朝前/朝后兼用儿童座椅具有较大的座椅靠背。因此,尤其在朝后地安装儿童座椅时,车辆座椅安全带无法充分伸长,难以令车辆座椅安全带绕到座椅靠背的背部部分侧。因此,在上述朝前/朝后兼用儿童座椅中,目前情况是无法在座椅靠背的背部部分中设置用于卡合车辆座椅安全带的卡合部。
此外,公知有一种朝前/朝后兼用儿童座椅,底座和座椅靠背能够相互分离(以下,也称作底座分离式儿童座椅)。在这样的儿童座椅中,一般而言,仅在底座上设置用于卡合车辆座椅安全带的卡合部。此外,在这样的儿童座椅中,在相对于车辆座椅而朝后地固定座椅靠背时,通过将车辆座椅安全带与底座的卡合部卡合而将底座固定在车辆座椅上,然后将座椅靠背安装在底座上。
此外,在以往的底座分离式儿童座椅中,设置用于将座椅靠背安装在底座上的安装机构(未图示),并且与该安装机构不同地设置用于相对底座(以及相对于车辆)调整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的调整机构(未图示)。
即,上述的儿童座椅,由于不是车辆座椅安全带与座椅靠背直接卡合的结构,所以座椅靠背无法直接由车辆座椅安全带保持。因此,如果连接座椅靠背与底座的连接部分的强度不够,则在车辆撞击而对连接部分施加很强负荷时,有可能连接部分损坏而座椅靠背从底座脱离。因此,连接座椅靠背和底座的连接部分一般由具有很高的强度的结构形成。
此外,在这样的儿童座椅中,也考虑在座椅靠背的背部部分中设置用于卡合车辆用安全带的卡合部,并通过令车辆用安全带卡合在该卡合部中而相对于车辆座椅朝后地固定座椅靠背。但是,在该卡合部设置在比乘坐有婴儿时的重心还靠下的位置时,在车辆撞击时座椅靠背有可能在车辆的行进方向上旋转。即,座椅靠背向座椅靠背的背部部分变为横向的方向(车辆的行进方向)旋转,与之相伴座椅靠背上的婴儿也变为横向。此时,婴儿无法以自己的后背承受由于车辆的撞击导致的冲击,有可能受到较大的伤害。
进而,以往,在朝前/朝后兼用儿童座椅中,在相对于车辆座椅朝后地将座椅靠背固定在底座上时,底座中与车辆座椅的座面抵接的部分多形成为平坦状。因此,大多无法柔性地调整座椅靠背相对于车辆座椅的角度。此外,在以往的朝前/朝后兼用儿童座椅中,具有能够与朝前或者朝后的使用对应而令底座在前后方向上反转的结构。此时,由于需要与令底座前后反转的操作一起进行角度调节部件的操作,所以底座前后地反转的作业复杂而有可能误操作角度调节部件。
此外,在以往的底座分离式儿童座椅中,如上所述,用于调整座椅靠背相对于底座的倾斜角度的调整机构与用于将座椅靠背安装在底座上的安装机构分别设置。因此,制造调整机构的成本高,此外,需要用于设置调整机构的空间,进而,由于设置调整机构而导致重量变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童座椅,能够将车辆座椅安全带容易地安装在座椅靠背的背部部分中,且减轻对连接座椅靠背和底座的连接部分的负荷,并且在车辆的撞击时能够缓和婴儿所受到的伤害。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童座椅,在相对于车辆座椅朝后地将座椅靠背固定在底座上时,能够容易地调节座椅靠背相对于车辆座椅的角度。
进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以往相比制造成本降低,且紧凑、轻量化了的儿童座椅。
本发明是一种儿童座椅,载置在具有车辆座椅安全带的车辆座椅上,所述车辆座椅安全带包括肩式安全带和腰式安全带,其特征在于,具有载置在车辆座椅上的底座、和与底座分离自如地以相对于车辆座椅朝后的状态固定在底座上并具有座部部分和背部部分的座椅靠背,在座椅靠背的背部部分中,在比乘坐有婴儿时儿童座椅的重心还靠上方处,设置卡合肩式安全带的肩式安全带卡合部,在底座上设置卡合肩式安全带的临时卡合部,在底座上设置卡合腰式安全带的腰式安全带卡合部。
本发明是一种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在将座椅靠背相对于车辆座椅朝后地固定在底座上时,底座中与车辆座椅的座面抵接的部分沿车辆的行进方向弯曲。
本发明是一种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座椅靠背能够相对于车辆座椅朝前地固定在底座上。
本发明是一种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在将座椅靠背以相对于车辆座椅朝前的状态固定在底座上时,底座中与车辆座椅的座面抵接的部分为平坦面。
本发明是一种儿童座椅,载置在具有车辆座椅安全带的车辆座椅上,所述车辆座椅安全带包括肩式安全带和腰式安全带,其特征在于,具有载置在车辆座椅上的底座、和与底座分离自如地以相对于车辆座椅朝后的状态固定在底座上并具有座部部分和背部部分的座椅靠背,在将座椅靠背相对于车辆座椅朝后地固定在底座上时,底座中与车辆座椅的座面抵接的部分沿车辆的行进方向弯曲,由此,能自如地调整座椅靠背以及底座相对于车辆座椅的位置。
本发明是一种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在座椅靠背的背部部分中,在比乘坐有婴儿时儿童座椅的重心还靠上方处,设置卡合肩式安全带的肩式安全带卡合部,在底座上设置卡合肩式安全带的临时卡合部,在底座上设置卡合腰式安全带的腰式安全带卡合部。
本发明是一种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座椅靠背能够相对于车辆座椅朝前地固定在底座上。
本发明是一种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在将座椅靠背以相对于车辆座椅朝前的状态固定在底座上时,底座中与车辆座椅的座面抵接的部分为平坦面。
本发明是一种儿童座椅,该儿童座椅载置在车辆座椅上,其特征在于,具有能够载置在车辆座椅上的底座、和能够与底座分离自如地以相对于车辆座椅朝前状态或朝后的状态载置在底座上并具有座部部分和背部部分的座椅靠背,在以相对于车辆座椅朝前的状态载置座椅靠背时,座椅靠背能够相对于底座摆动,在座椅靠背的座部部分下方,设置第1销,并在底座上设置与座椅靠背的第1销卡合的卡止部,以使在以相对于车辆座椅朝前的状态载置座椅靠背时,座椅靠背能够相对于底座以多个倾斜位置固定。
本发明是一种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在底座的背部上设置支轴,并在座椅靠背的背部后表面设置与底座的支轴卡合的钩部,利用上述钩部与上述支轴卡合,座椅靠背能够相对于底座摆动。
本发明是一种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底座的卡止部由多个卡止孔构成。
本发明是一种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第1销从座椅靠背自如伸出。
本发明是一种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底座具有在以相对于车辆座椅朝后的状态载置座椅靠背时与座椅靠背的第1销卡合的第1孔。
本发明是一种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座椅靠背在座部部分和背部部分的边界部分下表面处具有第2销,底座具有在以相对于车辆座椅朝后的状态载置座椅靠背时与该第2销卡合的第2孔。
本发明是一种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第1销从座椅靠背自如伸出,底座具有将第1销导向第1孔的第1倾斜部。
本发明是一种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第2销从座椅靠背自如伸出,底座具有将第2销导向第2孔的第2倾斜部。
本发明是一种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第1销从座椅靠背自如伸出,底座具有将第1销导向各卡止孔部的第3倾斜部。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座椅靠背的背部部分中,在比乘坐有婴儿时儿童座椅的重心还靠上方处,设置卡合肩式安全带的肩式安全带卡合部,所以能够减轻对连接座椅靠背与底座的连接部分的负荷。此外,在车辆的撞击时,座椅靠背的背部部分立起,由此可缓和对婴儿的伤害。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卡合肩式安全带的临时卡合部,所以能够将车辆座椅安全带容易地安装在座椅靠背的背部部分。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将座椅靠背相对于车辆座椅朝后地固定在底座上时,底座中与车辆座椅的座面抵接的部分沿车辆的行进方向弯曲,所以在车辆的撞击时,座椅靠背的背部部分容易立起。
根据本发明,由于座椅靠背能够相对于车辆座椅朝前地固定在底座上,所以能够与孩子的成长阶段对应而适宜地使用儿童座椅。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将座椅靠背相对于车辆座椅朝后地固定在底座上时,底座中与车辆座椅的座面抵接的部分沿车辆的行进方向弯曲,所以能够容易地调节座椅靠背相对于车辆座椅的角度。
根据本发明,能够降低儿童座椅的制造成本,并且能够令儿童座椅紧凑且轻量化。
根据本发明,在以相对于车辆座椅朝后的状态载置座椅靠背时,仅通过从上方向底座上推压座椅靠背即可令预先向外伸出的第1销在第1倾斜部上滑动而插入第1孔内,所以能够容易地将座椅靠背固定在底座上。
根据本发明,在以相对于车辆座椅朝后的状态载置座椅靠背时,仅通过从上方向底座上推压座椅靠背即可令预先向外伸出的第2销在第2倾斜部上滑动而插入第2孔内,所以能够容易地将座椅靠背固定在底座上。
根据本发明,在以相对于车辆座椅朝前的状态载置座椅靠背时,仅通过从上方向底座上推压座椅靠背即可令预先向外伸出的第1销在第3倾斜部上滑动而插入卡止孔部内,所以能够容易地将座椅靠背固定在底座上。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儿童座椅的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座椅靠背相对于车辆座椅朝前地固定在底座上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a)是后侧杆的放大图,图3(b)是第1孔以及第2孔周边的放大图,图3(c)是表示座椅靠背以相对于车辆座椅朝后的状态固定在底座上时的座椅靠背与底座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图3(d)是前侧杆的放大图。
图4(a)是前侧杆的放大图,图4(b)是卡止孔部周边的放大图,图4(c)是表示座椅靠背以相对于车辆座椅朝前的状态固定在底座上时的座椅靠背与底座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图4(d)是钩部的放大图,图4(e)是连接轴的放大图。
图5(a)(b)(c)是表示以相对于车辆座椅朝后的状态固定儿童座椅的方法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以相对于车辆座椅朝前的状态固定儿童座椅的方法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儿童座椅的撞击时的作用的侧视图。
图8(a)是表示没有拉拽状态的后侧杆的立体图,图8(b)是表示没有拉拽状态的后侧杆的俯视图。
图9(a)是表示拉拽状态的后侧杆的立体图,图9(b)是表示拉拽状态的后侧杆的俯视图。
图10(a)是表示没有拉拽状态的前侧杆的立体图,图10(b)是表示没有拉拽状态的前侧杆的俯视图。
图11(a)是表示拉拽状态的前侧杆的立体图,图11(b)是表示拉拽状态的前侧杆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卡止孔部与连接轴的关系的侧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12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首先,利用图1至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儿童座椅的概要。
如图1所示,儿童座椅10,载置在具有车辆座椅安全带11的车辆座椅12上,所述车辆座椅安全带11包括肩式安全带11a和腰式安全带11b。该儿童座椅10具有载置在车辆座椅12上的底座13、和与底座13分离自如地以相对于车辆座椅12朝后的状态固定在底座13上并具有座部部分14和背部部分15的座椅靠背16。
在该座椅靠背16的背部部分15中,在比乘坐有婴儿B时儿量座椅10的重心G还靠上方处,设置卡合肩式安全带11a的肩式安全带卡合部19。在此,乘坐有婴儿B时的儿童座椅10的重心G是指儿童座椅10与婴儿B整体时的整体物的重心G。
此外,如图1所示,座椅靠背16以相对于车辆座椅12朝后的状态固定在底座13上,此时,后述底座13的弯曲部分13a位于车辆座椅12的座面12a上,底座13的平坦部分13b位于车辆座椅12的背面12b侧。此时,在底座13中设置在车辆座椅12的座面12a侧的弯曲部分13a上部处,设置临时卡合部17。该临时卡合部17,用于在将座椅靠背16安装到底座13上时临时地与肩式安全带11a卡合。此外,在将座椅靠背16以相对于车辆座椅12朝后的状态固定在底座13上时,在底座13中设置在车辆座椅12的背面12b侧的平坦部分13b的附近处,在底座13上设置卡合腰式安全带11b的腰式安全带卡合部18。
此外,如图1所示,在将座椅靠背16相对于车辆座椅12朝后地固定在底座13上时,底座13中与车辆座椅12的座面12a抵接的部分13a(以下,也称作弯曲部分)如上所述地沿车辆的行进方向(图1的左方)弯曲。
接着,使用图3(a)(b)(c)(d)进一步详细说明将座椅靠背16以相对于车辆座椅12朝后的状态固定在底座13上时相互固定座椅靠背16与底座13的机构。
如图3(c)所示,在座椅靠背16的座部部分14的末端侧下表面上,设置相对于车辆行进方向左右地伸出的第1销21。该第1销21与设置在座部部分14上表面的前侧杆23联动(参照图3(d))。即,在前侧杆23以没有被拉拽的状态而缩入座部部分14的上表面侧的情况下,第1销21在相对于车辆行进方向垂直的左右方向上从座部部分14伸出,在前侧杆23被拉拽的情况下,第1销21缩入座部部分14的内侧。
此外,在座椅靠背16的座部部分14和背部部分15的边界部分下表面处,设置相对于车辆行进方向而左右地伸出的第2销22。该第2销22与设置在座部部分14背面12b上的后侧杆24联动(参照图3(a))。即,在后侧杆24以没有被拉拽的状态缩入座部部分14的背面12b侧的情况下,第2销22在相对于车辆行进方向垂直的左右方向上从座部部分14伸出,在后侧杆24被拉拽的情况下,第2销22缩入座部部分14的内侧。
此外,如图3(b)(c)所示,在底座13上,分别在左右的各一个位置处设置能够卡止上述的第1销21的第1孔25、和从该第1孔25向上方延伸的第1倾斜部28。此外,在底座13上,分别在左右的各一个位置处设置能够卡止上述的第2销22的第2孔26、和从该第2孔26向上方延伸的第2倾斜部27。
但是,如图2所示,座椅靠背16也能够相对于车辆座椅12朝前地固定在底座13上。此时,底座13与将底座13相对于车辆座椅12而朝后地固定的情况(参照图1)相比,在车辆的行进方向上相反地配置。即,底座13的弯曲部分13a位于车辆座椅12的背面12b侧,底座13的平坦部分13b位于车辆座椅12的座面12a上。此时,在底座13中的平坦部分13b上方设置挂绕腰式安全带11b的引导部20,座椅靠背16被挂绕在引导部20上的腰式安全带11b固定在车辆座椅12上,此外,在车辆座椅12的背面12b侧,利用挂绕在临时卡合部17上的肩式安全带11a被固定在车辆座椅12上。
此外,在这样地将座椅靠背16以相对于车辆座椅12朝前的状态固定在底座13上时,底座13中与车辆座椅12的座面2a抵接的部分13b(以下,也称作平坦部分)是上述的平坦面。
接着,使用图4(a)(b)(c)(d)(e)进一步详细说明将座椅靠背16以相对于车辆座椅12朝前的状态固定在底座13上时相互固定座椅靠背16与底座13的机构。
如上所述,在座椅靠背16的座部部分14的末端侧下表面上,设置相对于车辆的行进方向而左右地伸出的第1销21(参照图4(c))。该第1销21如上所述,与设置在座部部分14上表面上的前侧杆23联动(参照图4(a))。此外,在座部部分14的背部部分15的背面12b上,设置向底座1 3侧伸出的钩部29(参照图4(c)(d))。
此外,如图4(b)所示,在底座13的一侧端部(平坦部分13b侧端部)的两侧面上,分别设置与第1销20卡止的卡止孔部30、和从该卡止孔部30向上方延伸的第3倾斜部31。此外,各卡止孔部30由多个卡止孔30a、30b、30c构成,具体而言,具有位于下方的立位孔30a、位于中央的中间孔30b、位于上方的躺位孔30c。此外,如图4所示,在底座13内侧,设置在底座13内令座椅靠背16倾斜而改变倾斜角度时(后述)用于引导第2销22的引导机构33。进而,如图4(c)(e)所示,在底座13的另一侧端部上,设置用于挂住钩部29的连接轴32(支轴32)。
此外,如图5(a)(b)(c)以及图6所示,座椅靠背16能够以相对于车辆座椅12朝前的状态(参照图6)或朝后的状态(参照图5(a)(b)(c))载置。
此外,如图4(c)(d)(e)所示,在底座13的背部设置连接轴32,并在座椅靠背16的背部后表面上设置用于与底座13的连接轴32卡合的钩部29,利用该钩部29与连接轴32的卡合而令座椅靠背16以连接轴32为中心而相对于底座13摆动。
此外,如图4(c)所示,在座椅靠背16的座部部分14的下方前方部,设置第1销21。而且,如图4(c)所示,在底座13上设置用于卡合座椅靠背16的第1销21的卡止孔部30(立位孔30a、中间孔30b、以及躺位孔30c),以使在以相对于车辆座椅12朝前的状态载置座椅靠背16时座椅靠背16相对于底座13以多个倾斜位置固定。
此外,如图4(b)(c)所示,底座13具有第3倾斜部31,所述第3倾斜部31在以相对于车辆座椅12朝前的状态载置座椅靠背16时将第1销21导向各卡止孔部30(立位孔30a、中间孔30b、以及躺位孔30c)。
此外,如图3(b)(c)所示,底座1 3具有第1孔25,所述第1孔25在以相对于车辆座椅12朝后的状态载置座椅靠背16时与座椅靠背16的第1销21卡合。
此外,如图3(b)(c)所示,底座13具有第2孔26,所述第2孔26在以相对于车辆座椅12朝后的状态载置座椅靠背16时与座椅靠背16的第2销22卡合。
此外,如图3(b)(c)所示,底座13具有第1倾斜部28和第2倾斜部27,在以相对于车辆座椅12朝后的状态载置座椅靠背16时,第1倾斜部28将第1销21导向第1孔25,第2倾斜部27将第2销22导向第2孔26。
此外,第1销21从座椅靠背16自如伸出。即,如上所述,第1销21与设置在座部部分14上表面上的前侧杆23(参照图3(d))联动。在上述杆23没有被拉拽的情况下,第1销21在相对于车辆行进方向垂直的左右方向上从座椅靠背16的座部部分14伸出,在前侧杆23被拉拽的情况下,第1销21缩入座椅靠背16的座部部分14的内侧。
具体而言,如图10(a)(b)以及图11(a)(b)所示,在第1销21的各自上,设置朝前侧杆23侧延伸的突出部21a,该突出部21a移动自如地插入设置在前侧杆23上的倾斜长孔41内。此外,在前侧杆23上设置沿与前侧杆23的动作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的一对的平行长孔42,在该平行长孔42内配置有弹簧53,所述弹簧53配置在前侧杆23和从座椅靠背16延伸的突出棒51之间。
因此,如图10(a)(b)所示,在前侧杆23没有被拉拽时,前侧杆23利用弹簧53的作用力而位于初始位置,第1销21在相对于车辆行进方向垂直的左右方向上从座椅靠背16的座部部分14伸出。另一方面,如图11(a)(b)所示,在后侧杆24克服弹簧53的作用力而受到拉拽的情况下(向图10(a)的箭头A3方向移动时),第1销21缩入座椅靠背16的座部部分14的内侧(向图10(a)的箭头A4方向移动)。
但是,在图10(a)(b)以及图11(a)(b)中,若从外方向第1销21施加箭头A4方向的力,则即便没有向箭头A3方向拉拽前侧杆23,第1销21也会缩入座椅靠背16的座部部分14的内侧。
此外,在图3(c)中,第2销22从座椅靠背16自如伸出。即,如上所述,在后侧杆24没有被拉拽时,第2销22在相对于车辆行进方向垂直的左右方向上从座椅靠背16伸出,在后侧杆24被拉拽时,第2销22缩入座椅靠背16的内侧。
具体而言,如图8(a)(b)以及图9(a)(b)所示,第2销22分别与L字形连结部61的一端连结。而且,该L字形连结部61的另一端与后侧杆24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处连接。此外,在后侧杆24与座椅靠背16之间配置有弹簧63。
因此,如图8(a)(b)所示,在后侧杆24没有被拉拽时,后侧杆24利用弹簧63的作用力而位于初始位置,第2销22在相对于车辆行进方向垂直的左右方向上从座椅靠背16伸出。另一方面,如图9(a)(b)所示,在后侧杆24克服弹簧63的作用力而被拉拽时(向图8(a)的箭头A1方向移动时),第2销22缩入座椅靠背16的内侧(向图8(a)的箭头A2方向移动)。此时,在后侧杆24上,借助弹簧63而作用有作用力。
但是,在图8(a)(b)以及图9(a)(b)中,若从外方向第2销22施加箭头A2方向的力,则即便没有向箭头A1方向拉拽前侧杆23,第2销22也缩入座椅靠背16的内侧。
此外,如图12所示,卡止孔部30(立位孔30a、中间孔30b、以及躺位孔30c)各自在从侧方看底座13时配置在以连接轴32为中心的半径R的圆周上。另外,图12如上所述,是表示卡止孔部30与连接轴32的关系的侧视剖视图。
接着,说明由这样的结构形成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朝后的固定方法)
首先,使用图3(c)以及图5(a)(b)(c)说明以相对于车辆座椅12朝后的状态固定儿童座椅10的方法。
首先,如图5(a)所示,在车辆座椅12上固定底座13。此时,首先令车辆座椅安全带11的腰式安全带11b与腰式安全带卡合部18卡合。接着,拉伸车辆座椅安全带11的肩式安全带11a并令肩式安全带11a与临时卡合部17临时卡合。
此时,底座13的弯曲部分13a位于车辆座椅12的座面12a上,底座13的平坦部分13b位于车辆座椅12的背面12b侧。
接着,如图3(c)以及图5(b)所示,将座椅靠背16以相对于车辆座椅12朝后的状态固定在底座13上。此时,首先将座椅靠背16从底座13上方载置在底座13上,并令第1销21与第1孔25卡止,并且令第2销22与第2孔26卡止。此时,如上所述地在第1孔25上方设置第1倾斜部28,并且在第2孔26上方设置第2倾斜部27。此外,第1销21从座椅靠背16的座部部分14自如伸出,第2销22从座椅靠背16的座部部分14与背部部分15之间的边界部分自如伸出(参照图8(a)(b)至图11(a)(b))。因此,仅通过从上方向底座13推压座椅靠背16,预先向外方伸出的第1销21在第1倾斜部28上滑动而插入第1孔25内,并且第2销22在第2倾斜部27上滑动而插入第2孔26内。结果,能够容易地将座椅靠背16固定在底座13上。
接着,如图5(c)所示,将临时卡合在临时卡合部17上的肩式安全带11a从临时卡合部17取下,然后令肩式安全带11a与肩式安全带卡合部19卡合。
接着,调整儿童座椅10相对于车辆座椅12的倾斜角。即,在车辆座椅12的座面12a上,以弯曲部分13a为中心令底座13摆动,令底座13的倾斜改变,由此能够调整婴儿B所乘坐的座椅靠背16相对于车辆座椅12的倾斜角度。如上所述,由于弯曲部分13a沿车辆的行进方向弯曲,所以能够容易地调整儿童座椅10的倾斜角。
此外,在从底座13上取下座椅靠背16时,一边同时拉拽前侧杆23以及后侧杆24一边令座椅靠背16从底座13上升。此时,第1销21以及第2销22利用前侧杆23以及后侧杆24而分别缩入内侧,由此,能够分别解除第1销21与第1孔25的卡合以及第2销22与第2孔26的卡合。这样,能够从底座13取下座椅靠背16。
(朝前的固定方法)
接着,使用图6说明以相对于车辆座椅12朝前的状态固定儿童座椅10的方法。
首先,如图6所示,在车辆座椅12上固定底座13。此时,令车辆座椅安全带11的腰式安全带11b与引导部20卡合。此外,在车辆座椅12的背面12b侧在底座13上倾斜地配置车辆座椅安全带11的肩式安全带11a。
此时,底座13的弯曲部分13a位于车辆座椅12的背面12b侧,底座13的平坦部分13b位于车辆座椅12的座面12a上。
接着,将座椅靠背16以相对于车辆座椅12朝前的状态固定在底座13上。此时,从上方将座椅靠背16载置在底座13上,并将钩部29挂在连接轴32上,并且令第1销21沿第3倾斜部31滑动而直到到达卡止孔部30的立位孔30a并与其卡止。
在此,第1销21从座椅靠背16的座部部分14自如伸出(参照图10(a)(b)以及图11(a)(b)),并且底座13具有将第1销21导向各卡止孔部30的第3倾斜部31(参照图4(b)(c))。因此,在上述那样地以相对于车辆座椅12朝前的状态载置座椅靠背16时,仅通过从上方向底座13上推压座椅靠背16,预先向外方伸出的第1销21即会在第3倾斜部31上滑动而插入卡止孔部30的立位孔30a内。结果,能够容易地将座椅靠背16固定在底座13上。
接着,调整座椅靠背16相对于底座13的倾斜角。此时,首先拉拽前侧杆23,并通过令第1销21缩入到内侧而解除第1销21与立位孔30a的卡止。接着,在该状态下向近前侧(车辆的行进方向侧)拉拽座椅靠背16,由此在底座13内令座椅靠背16以钩部29为中心而摆动,并令第1销21与中间孔30b或者躺位孔30c卡止。此时,第2销22被引导机构33引导。这样,在底座13内,令座椅靠背16以钩部29为中心而摆动,并令第1销21与立位孔30a、中间孔30b、或者躺位孔30c卡止,由此能够3阶段地调整座椅靠背16相对于底座13的倾斜角。
因此,能够令座椅靠背16相对于底座13(以及相对于车辆座椅12)保持优选的角度。即,在想要令婴儿以立位的状态坐在儿童座椅10中时,将第1销21插入配置在最下方的立位孔30a,并在想要令婴儿以躺位的状态坐在儿童座椅10中时,将第1销21插入配置在最上方的躺位孔30c中。此外,在想要令婴儿以立位的状态和躺位的状态之间的状态坐在儿重座椅10中时,将第1销21插入立位孔30a和躺位孔30c之间的中间孔30b中。
此外,如图12所示,底座13的各卡止孔部30(立位孔30a、中间孔30b、躺位孔30c)在从侧方看时配置在以连接轴32为中心的半径R的圆周上。因此,第1销21在与立位孔30a、中间孔30b、以及躺位孔30c的任意一个卡合时,在座椅靠背16的钩部29与底座13的连接轴32之间都不形成间隙,钩部29与连接轴32抵接。其结果,能够防止座椅靠背16相对于底座13晃动,能够将座椅靠背16牢固且稳定地设置在底座13上。
此外,说明从底座13上取下座椅靠背16时的情况。该情况下,第1销21与立位孔30a卡止。在该状态下拉拽前侧杆23。由此,第1销21缩入到内侧而解除与立位孔30a的卡止。接着,通过令座椅靠背16从底座13上升,令钩部29从连接轴32脱离。这样,能够从底座13取下座椅靠背16。
如上所述,第1销21不仅用于将座椅靠背16固定在底座13上,在以相对于车辆座椅12朝前的状态固定儿童座椅10时,还用于调整座椅靠背16相对于底座13的倾斜角度。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利用一个部件(第1销21)将座椅靠背16固定在底座13上,并且调整座椅靠背16相对于底座13的倾斜角度。因此,无需像以往那样分别设置调整座椅靠背16相对于底座13的倾斜角度的调整机构、和将座椅靠背16固定在底座13上的安装机构,能够降低儿童座椅10的制作成本,并且令儿童座椅10紧凑并轻量化。
(撞击时的作用)
接着,使用图7说明在以相对车辆座椅12朝后的状态固定座椅靠背16时的撞击时的作用。
在以相对于车辆座椅12朝后的状态固定座椅靠背16时,假设车辆发生撞击。此时,如上所述,在座椅靠背16的背部部分15中,在比乘坐有婴儿B的儿童座椅10的重心G还靠上方处,设置卡合肩式安全带11a的肩式安全带卡合部19。此外,底座13的弯曲部分13a沿车辆的行进方向弯曲。
由此,如图7所示,底座13以及座椅靠背16以肩式安全带卡合部19为中心而转动,同时,底座13的弯曲部分13a在车辆座椅12的座面12a上滑动。即,在车辆的撞击时,底座13经由肩式安全带卡合部19而被肩式安全带11a保持,由此,底座13以及座椅靠背16一边在车辆的行进方向上移动一边向图7的箭头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由此,由于座椅靠背16的背部部分15立起,所以婴儿B能够以自己的后背承受冲击,能够缓和对婴儿B的伤害。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座椅靠背16的背部部分15中,在比乘坐有婴儿B时的儿童座椅10的重心G还上方处,设置卡合肩式安全带11a的肩式安全带卡合部19,所以能够减少向连接座椅靠背16和底座13的连接部分(第1销21、第1孔25、第2销22、以及第2孔26)的负荷。此外,在车辆的撞击时,座椅靠背16的背部部分15立起,由此能够缓和对婴儿B的伤害。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底座13上设置卡合肩式安全带11a的临时卡合部17,所以能够容易地将车辆座椅安全带11安装到座椅靠背16的背部部分15。
进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将座椅靠背16相对于车辆座椅12朝后地固定在底座13上时,底座13中与车辆座椅12的座面12a抵接的部分(弯曲部分)13a沿车辆的行进方向弯曲,所以在车辆的撞击时,座椅靠背16的背部部分15容易立起。
进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座椅靠背16能够相对于车辆座椅12朝前地固定在底座13上,所以能够与孩子的成长阶段对应而适宜地使用儿童座椅10。
进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将座椅靠背16相对于车辆座椅12朝后地固定在底座13上时,底座13中与车辆座椅12的座面12a抵接的部分(弯曲部分)13a沿车辆的行进方向弯曲,所以能够容易地调节座椅靠背16相对于车辆座椅12的角度。
但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用由多个卡止孔30a、30b、30c构成的卡止孔部30作为卡止部来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只要能够与第1销21卡合并卡止第1销21,即可用作卡止部。

Claims (17)

1.一种儿童座椅,载置在具有车辆座椅安全带的车辆座椅上,所述车辆座椅安全带包括肩式安全带和腰式安全带,其特征在于,
具有载置在车辆座椅上的底座、
与底座分离自如地以相对于车辆座椅朝后的状态固定在底座上并具有座部部分和背部部分的座椅靠背,
在座椅靠背的背部部分中,在比乘坐有婴儿时儿童座椅的重心还靠上方处,设置卡合肩式安全带的肩式安全带卡合部,
在底座上设置卡合肩式安全带的临时卡合部,
在底座上设置卡合腰式安全带的腰式安全带卡合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在将座椅靠背相对于车辆座椅朝后地固定在底座上时,底座中与车辆座椅的座面抵接的部分沿车辆的行进方向弯曲。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座椅靠背能够相对于车辆座椅朝前地固定在底座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在将座椅靠背以相对于车辆座椅朝前的状态固定在底座上时,底座中与车辆座椅的座面抵接的部分为平坦面。
5.一种儿童座椅,载置在具有车辆座椅安全带的车辆座椅上,所述车辆座椅安全带包括肩式安全带和腰式安全带,其特征在于,
具有载置在车辆座椅上的底座、
与底座分离自如地以相对于车辆座椅朝后的状态固定在底座上并具有座部部分和背部部分的座椅靠背,
在将座椅靠背相对于车辆座椅朝后地固定在底座上时,底座中与车辆座椅的座面抵接的部分沿车辆的行进方向弯曲,由此,能自如地调整座椅靠背以及底座相对于车辆座椅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在座椅靠背的背部部分中,在比乘坐有婴儿时儿童座椅的重心还靠上方处,设置卡合肩式安全带的肩式安全带卡合部,
在底座上设置卡合肩式安全带的临时卡合部,
在底座上设置卡合腰式安全带的腰式安全带卡合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座椅靠背能够相对于车辆座椅朝前地固定在底座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在将座椅靠背以相对于车辆座椅朝前的状态固定在底座上时,底座中与车辆座椅的座面抵接的部分为平坦面。
9.一种儿童座椅,该儿童座椅载置在车辆座椅上,其特征在于,
具有能够载置在车辆座椅上的底座、
能够与底座分离自如地以相对于车辆座椅朝前状态或朝后的状态载置在底座上并具有座部部分和背部部分的座椅靠背,
在以相对于车辆座椅朝前的状态载置座椅靠背时,座椅靠背能够相对于底座摆动,
在座椅靠背的座部部分下方,设置第1销,
并且在底座上设置与座椅靠背的第1销卡合的卡止部,以使在以相对于车辆座椅朝前的状态载置座椅靠背时,座椅靠背能相对于底座以多个倾斜位置固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在底座的背部上设置支轴,
并在座椅靠背的背部后表面设置与底座的支轴卡合的钩部,
利用上述钩部与上述支轴卡合,座椅靠背能够相对于底座摆动。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底座的卡止部由多个卡止孔构成。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第1销从座椅靠背自如伸出。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底座具有在以相对于车辆座椅朝后的状态载置座椅靠背时与座椅靠背的第1销卡合的第1孔。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座椅靠背在座部部分和背部部分的边界部分下表面处具有第2销,
底座具有在相对于车辆座椅朝后的状态载置座椅靠背时与该第2销卡合的第2孔。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第1销从座椅靠背自如伸出,
底座具有将第1销导向第1孔的第1倾斜部。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第2销从座椅靠背自如伸出,
底座具有将第2销导向第2孔的第2倾斜部。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第1销从座椅靠背自如伸出,
底座具有将第1销导向各卡止孔部的第3倾斜部。
CN2008100031837A 2007-01-15 2008-01-15 儿童座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247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05941 2007-01-15
JP2007005957A JP5095225B2 (ja) 2007-01-15 2007-01-15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JP2007-005915 2007-01-15
JP2007005915A JP2008168847A (ja) 2007-01-15 2007-01-15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JP2007-005941 2007-01-15
JP2007005957 2007-01-15
JP2007-005957 2007-01-15
JP2007005915 2007-01-15
JP2007005941A JP2008168849A (ja) 2007-01-15 2007-01-15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24716A true CN101224716A (zh) 2008-07-23
CN101224716B CN101224716B (zh) 2012-07-04

Family

ID=39697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0318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24716B (zh) 2007-01-15 2008-01-15 儿童座椅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8168847A (zh)
CN (1) CN101224716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3844A (zh) * 2010-07-28 2012-02-08 爱普力卡幼儿产品株式会社 车用儿童座椅
CN102424009A (zh) * 2011-11-16 2012-04-25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挥鞭伤安全带
CN102009606B (zh) * 2009-09-04 2012-10-03 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儿童安全座椅
CN103182966A (zh) * 2008-07-02 2013-07-03 康贝株式会社 儿童座椅
CN107089172A (zh) * 2012-06-18 2017-08-25 塞拜斯公司 侧撞保护装置
CN110001473A (zh) * 2019-03-01 2019-07-12 麦克英孚(宁波)婴童用品有限公司 反装式儿童安全座椅的安全带穿带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59066B (zh) * 2016-03-08 2024-01-16 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儿童安全座椅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54131B (en) * 1984-02-17 1988-10-26 Thomas Richard Swift Child's vehicle seat
NL8802733A (nl) * 1988-11-08 1990-06-01 Maxi Miliaan Bv Kinderzitje.
DE4140620C2 (de) * 1991-12-10 1994-01-20 Wuerstl Curt Vermoegensverwalt Verstellbarer Kindersicherheitssitz
GB9405860D0 (en) * 1994-03-24 1994-05-11 Britax Excelsior Infant safety seat
US20050184567A1 (en) * 2003-12-01 2005-08-25 Graco Children's Products Inc. Lock-off mechanism for a child seat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2966A (zh) * 2008-07-02 2013-07-03 康贝株式会社 儿童座椅
CN103182966B (zh) * 2008-07-02 2015-11-18 康贝株式会社 儿童座椅
CN102009606B (zh) * 2009-09-04 2012-10-03 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儿童安全座椅
CN102343844A (zh) * 2010-07-28 2012-02-08 爱普力卡幼儿产品株式会社 车用儿童座椅
CN102424009A (zh) * 2011-11-16 2012-04-25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挥鞭伤安全带
CN107089172A (zh) * 2012-06-18 2017-08-25 塞拜斯公司 侧撞保护装置
CN110001473A (zh) * 2019-03-01 2019-07-12 麦克英孚(宁波)婴童用品有限公司 反装式儿童安全座椅的安全带穿带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24716B (zh) 2012-07-04
JP2008168847A (ja) 2008-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24716B (zh) 儿童座椅
US10414422B2 (en) Infant wagon having improved convenience of use
US4993778A (en) Reinforced framework for a vehicle seat
CN100540380C (zh) 幼儿座椅
US8602441B2 (en) Tandem stroller
US7651166B2 (en) Vehicle seat, in particular motor vehicle seat
GB2482600A (en) Foldable stroller frame
CN101376348A (zh) 车辆座椅
CN105253041A (zh) 车辆用座椅
US3779600A (en) Foldable arm rest assembly
CN109747491A (zh) 多位置的防回弹杆
US6932425B1 (en) Foldable bench
CN106427680A (zh) 一种用于易进入功能座椅的易进入保持及定点回位机构
EP3498527B1 (en) Child safety seat
CN203110967U (zh) 一种用于儿童安全支撑物的基座
CN101987587A (zh) 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构造
CN115783022A (zh) 可调适以用于单个或两个乘坐者的折叠式手推车
CN107599905B (zh)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头靠调节机构
CN202243074U (zh) 一种后向式集成儿童座椅
EP3000732B1 (fr) Banquette pour aeronef organisee pour l accueil d'un nombre variable de passagers
KR200463927Y1 (ko) 의자겸용 캐리어
CN101811512B (zh) 婴儿推车的踏脚调节机构
CN208248027U (zh) 座椅坐垫结构体
CN207790410U (zh) 一种车内简易集成式儿童座椅
WO2019144509A1 (zh) 儿童安全座椅及其安全带的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

Termination date: 2018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