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95065A - 光学单元、具有该光学单元的固态摄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学单元、具有该光学单元的固态摄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95065A CN101295065A CNA2008100959130A CN200810095913A CN101295065A CN 101295065 A CN101295065 A CN 101295065A CN A2008100959130 A CNA2008100959130 A CN A2008100959130A CN 200810095913 A CN200810095913 A CN 200810095913A CN 101295065 A CN101295065 A CN 10129506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mentioned
- unit
- solid
- magnet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57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7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1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67 bo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93 optoelectronic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259 photo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ZZUFCTLCJUWOSV-UHFFFAOYSA-N furosemide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S(=O)(=O)N)=CC(C(O)=O)=C1NCC1=CC=CO1 ZZUFCTLCJUWOS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943 hotme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6 impac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634 optical im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60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51 synthetic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61 synthetic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LENZDBCJOHFCAS-UHFFFAOYSA-N tris Chemical compound OCC(N)(CO)CO LENZDBCJOHFCA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 H02K41/035—DC motors; 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2—Unipolar moto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Transforming Light Signals Into Electric Signal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微调焦点距离的固态摄像装置。本发明的相机模组(100a)具有透镜单元(1a)和摄像单元(2a),其中,该透镜单元(1a)具有透镜(11)以及在内部保持上述透镜(11)的透镜保持器(12),该摄像单元(2a)具有固态摄像元件(24)。通过电磁力的作用,使透镜(11)相对于透镜保持器(12)进行移动,从而调整透镜(11)的位置。因此,能够简单地调整透镜(11)的位置,并提高透镜(11)位置对准的精确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通过电磁力的作用,改变被保持在透镜保持器中的透镜的位置的光学单元,以及具有该光学单元的固态摄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使用于便携式电话等的摄像用相机模组(固态摄像装置)具有以下结构,即,包括固态摄像元件(CCD(charge-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或者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IC(integrated circuits))、红外线滤波器、具有端子的配线基板、透镜和保持透镜的透镜保持器,并且上述构件形成一体。
在上述相机模组中,重要的是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即:(a)固态摄像元件的摄像面的光学中心和透镜的光学中心一致,(b)透镜的光轴垂直于上述摄像面所形成的平面。
当固态摄像元件的透镜位置对准的精确度较差时,将无法满足上述条件。其结果,将产生焦点对不准或者固态摄像元件所识别的图像较暗等问题。
为了满足上述条件,在制造的相机模组最终出厂时,将对透镜位置进行调整。在该透镜位置的调整过程中,将透镜和固态摄像元件之间的距离(光学距离或焦点距离)调整为透镜的成像距离。
但是,为进行光学调整工序,需要买入昂贵的调整设备并需确保调整作业人员。而且,由于该光学调整需要熟练的调整作业,从而还需要足够的工作时间。
并且,为了进行光学调整,需要在透镜保持器中另增设光学调整用的结构,所以导致现有的相机模组在结构上难以实现小型化。另外,由于透镜保持器是由机构部件构成,因此难以实现大量生产。并且,材料费等在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变高,还会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如图20所示,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4-301938号公报,公开日:2004年10月28日)揭示了一种可简单进行光学调整的相机模组。在该相机模组中,透镜保持器201与玻璃板226接触,并且透镜保持器201通过粘合剂227与配线基板221粘合。其中,透镜保持器201保持透镜211,玻璃板226被高精度地设置于固态摄像元件224的上方。由此,使透镜211和固态摄像元件224之间的光学距离(焦点距离)与透镜211的成像距离一致。因此,对于该结构,不需要光学调整工序。
如图21所示,专利文献2(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3-295033号公报,公开日:2003年10月15日)揭示了一种即使直线移动透镜也不会在直径方向出现摇晃的小型且轻量的透镜驱动装置。图2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形成以下结构,即:向线圈315a、315b施加电流,由此,通过电磁力的作用使透镜311a、311b移动至电磁力与弹簧313a、313b的弹力相平衡的位置上。
但是,在现有的结构中,由于对透镜位置的微调十分困难,从而会产生透镜的位置调整精确度降低的问题。
具体来说,由于专利文献1所揭示的结构为单一焦点的结构,所以,在组合后无法改变透镜211的位置。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的结构中,由于通过移动整个透镜保持器来移动透镜,所以磁铁(未图示)或线圈315a、315b必然变大。这样,要与透镜311a、311b一起被驱动的重量也将变大。因此,难以对透镜311a、311b的位置进行微调。进而,在对透镜311a、311b的位置进行调整时的响应速度也将变慢,且用于调整透镜位置的功耗也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进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对透镜位置实施微调且透镜位置的调整精确度较高的光学单元,以及具有该光学单元的固态摄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固态摄像装置包括光学单元和摄像单元,其中,上述光学单元具有透镜以及在内部保持上述透镜的透镜保持器,上述摄像单元具有固态摄像元件,本发明的固态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具有位置调整部,该位置调整部通过电磁力的作用,使上述透镜相对于上述透镜保持器进行移动,从而调整上述透镜的位置。
现有的固态摄像装置在调整透镜的位置时,使保持透镜的透镜保持器进行移动,而不是使透镜本身移动。因此,在调整透镜的位置时,位置调整部的负荷较大。从而难以对透镜位置进行微调,另外,在调整透镜位置时,还存在调整时响应速度较慢以及用于调整透镜位置的功耗较大的问题。
根据上述结构,位置调整部通过电磁力的作用使透镜进行移动,从而调整透镜的位置。并且,位置调整部使透镜相对于透镜保持器进行移动。因此,在调整透镜位置时,位置调整部所承受的负荷将变小。从而能够简单地微调透镜的位置。由此,能够提高透镜位置的调整精确度。进而,能够提高透镜位置调整时的响应速度,且降低用于调整透镜位置的功耗。
另外,“透镜位置”是指,透镜相对于固态摄像元件的位置或者透镜被保持的位置;“调整透镜的位置”是指,改变上述的位置,任意地调整透镜和固态摄像元件之间的距离或者透镜被保持的位置。另外,位置调整部只要在被设置于光学单元(透镜单元)中的1枚或多枚透镜中,至少调整其中1枚透镜的位置即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具有上述固态摄像装置。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具有上述固态摄像装置,所以,能够提供一种可易于微调透镜位置的电子设备。
本发明的光学单元具有透镜以及在内部保持上述透镜的透镜保持器,该光学单元的特征在于还具有位置调整部,该位置调整部通过电磁力的作用使透镜相对于透镜保持器进行移动,从而调整透镜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位置调整部通过电磁力的作用使透镜进行移动,从而调整透镜的位置。并且,位置调整部使透镜相对于透镜保持器进行移动。因此,位置调整部在调整透镜位置时所承受的负荷将变小。因此,能够简单地进行透镜位置的微调。所以,能够提高透镜位置对准的精确度。进而,能够提高透镜位置调整时的响应速度,并降低用于调整透镜位置的功耗。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在以下的描述中会变得十分明了。此外,以下参照附图来明确本发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相机模组中的透镜单元的剖面图。
图3(a)是表示图1所示的相机模组中的透镜单元的外观的侧视图。
图3(b)是表示图1所示的相机模组中的透镜单元的外观的顶面图。
图4(a)是表示图1所示的相机模组中的透镜单元的外观的侧视图。
图4(b)是表示图1所示的相机模组中的透镜单元的外观的底面图。
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相机模组中的透镜单元的顶面图。
图6(a)是表示图1所示的相机模组中,磁性体和线圈之间斥力方向的电磁力作用时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6(b)是表示图1所示的相机模组中,磁性体和线圈之间引力方向的电磁力作用时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透镜单元的剖面图。
图8(a)是表示在图7所示的透镜单元中,磁性体和线圈之间斥力方向的电磁力作用时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8(b)是表示在图7所示的透镜单元中,磁性体和线圈之间引力方向的电磁力作用时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透镜单元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图9所示的透镜单元的顶面图。
图11(a)是表示在图9所示的透镜单元中,磁性体和线圈之间斥力方向的电磁力作用时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1(b)是表示在图9所示的透镜单元中,磁性体和线圈之间引力方向的电磁力作用时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2(a)是表示透镜单元1c和摄像单元2c被一并密封的相机模组的剖面图。
图12(b)是表示图12(a)所示的相机模组的顶面图。
图13(a)是表示固定于透镜保持器的按压构件的侧视图。
图13(b)是表示通过图13(a)所示的按压构件,对透镜单元和摄像单元进行固定的相机模组的剖面图。
图13(c)是表示通过图13(a)所示的按压构件,对透镜单元和摄像单元进行固定的相机模组的剖面图。
图14(a)是表示其它按压构件的顶面图和侧视图。
图14(b)是表示其它按压构件的顶面图和侧视图。
图14(c)是表示其它按压构件的顶面图和侧视图。
图15(a)是表示通过按压构件,对透镜单元和摄像单元进行固定的其它相机模组的剖面图。
图15(b)是表示通过按压构件,对透镜单元和摄像单元进行固定的其它相机模组的剖面图。
图16(a)是表示通过按压构件,对透镜单元和摄像单元进行固定的其它相机模组的剖面图。
图16(b)是表示通过按压构件,对透镜单元和摄像单元进行固定的其它相机模组的剖面图。
图17(a)是表示通过按压构件,对透镜单元和摄像单元进行固定的其它相机模组的剖面图。
图17(b)是表示通过按压构件,对透镜单元和摄像单元进行固定的其它相机模组的剖面图。
图18(a)是表示通过按压构件,对透镜单元和摄像单元进行固定的其它相机模组的剖面图。
图18(b)是表示通过按压构件,对透镜单元和摄像单元进行固定的其它相机模组的剖面图。
图19(a)是表示通过按压构件,对透镜单元和摄像单元进行固定的其它相机模组的剖面图。
图19(b)是表示通过按压构件,对透镜单元和摄像单元进行固定的其它相机模组的剖面图。
图20是表示专利文献1所揭示的相机模组的剖面图。
图21是表示专利文献2所揭示的相机模组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固态摄像装置适用于具有照相功能的便携式电话、数字静态照相机、监视照相机等可摄影的电子设备。以下对适用于具有照相功能的便携式电话的相机模组(固态摄像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100a的剖面图。相机模组100a包括透镜单元(光学单元)1a和摄像单元2a,并且,透镜单元1a搭载于摄像单元2a上。以下为了方便说明,假设透镜单元1a在上方,摄像单元2a在下方。
(透镜单元1a)
首先,说明透镜单元1a。图2是表示透镜单元1a的剖面图。图3(a)是表示透镜单元1a的外观的侧视图,图3(b)是表示透镜单元1a的顶面图。图4(a)是表示将图3(a)所示的透镜单元1a进行上下(顶面和底面)颠倒后的外观的侧面图,图4(b)是表示透镜单元1a的底面图。
透镜单元1a是用于形成被摄物体像的光学成像系统(光学结构体)。即,透镜单元1a是将从外部入射的光引导至摄像单元2a的受光面(摄像面)的光路划定器。
如图2所示,透镜单元1a包括透镜11、透镜保持器12、弹性体13、弹性体保持器13a、磁性体14和线圈15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后所述,弹性体13、弹性体保持器13a、磁性体14和线圈15将作为调整透镜11的位置的位置调整部进行动作。位置调整部是驱动透镜11的驱动部(驱动装置)。
透镜保持器12是用于保持(支持)在其内部的透镜11的框体,透镜11被设置于透镜保持器12中央的上方位置。透镜保持器12的作用在于将透镜单元1a配置在摄像单元2a的适当位置上。另外,透镜保持器12是中空(呈筒状)的构件,在其内部保持透镜11。因此,能够确保从透镜11到固态摄像元件24的光路。
如图3(a)所示,透镜保持器12由镜筒部12a和位置对准部12b构成。其中,镜筒部12a的顶部中央设置有透镜11,位置对准部12b用于向摄像单元2a的适当位置上设置透镜单元1a。镜筒部12a也可以被称为透镜单元1a的镜身部,位置对准部12b也可以被称为透镜单元1a的凸缘部(凸缘)。
如图2所示,在镜筒部12a的内周部(内侧面)上设有弹性体13和磁性体14。另外,在磁性体14附近的透镜保持器12之内设置有线圈15。弹性体13和磁性体14通过弹性体保持器13a相互连接。弹性体保持器13a并没有连接透镜保持器12(镜筒部12a)。
弹性体13呈环状,在其内部保持有透镜11。弹性体13保持透镜11,使得透镜保持器12的轴心和透镜11的光轴一致。另一方面,弹性体保持器13a和磁性体14均为中空(呈筒状)的构件。弹性体保持器13a的上端设置有弹性体13,下端设置有磁性体14。如图3(b)所示,透镜单元1a以透镜11为中心,向该中心的外侧依次配置有保持透镜11的弹性体13以及保持弹性体13的透镜保持器12(镜筒部12a、位置对准部12b)。
弹性体13伸缩自如,通过其伸缩改变透镜11的位置。弹性体13通过力的作用进行伸缩。另外,弹性体保持器13a也伸缩自如,与弹性体13的伸缩动作形成连动。使弹性体13伸缩的力是由线圈15产生的磁场对磁性体14作用而形成的电磁力。相机模组100a通过上述电磁力控制透镜11的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位置调整部进行动作的弹性体13、磁性体14和线圈15均被设置在透镜单元1a中。因此,能够彼此靠近地设置弹性体13、磁性体14和线圈15。由此,能够实现位置调整部的小型化和轻量化。进而,由于能够彼此靠近地设置磁性体14和线圈15,所以能够以较小的磁力使透镜11移动。由此,能够减小消耗电流,并能减小泄漏的磁力。
关于透镜11的位置调整将于后述。另外,能够使用例如弹簧、橡胶、合成橡胶等作为弹性体13。
另一方面,位置对准部12b的外径大于镜筒部12a的外径。另外,在位置对准部12b的底部形成有向线圈15提供电流的接点(连接端子)12c。如图4(a)和图4(b)所示,位置对准部12b上形成有开口12d。该开口12d的形状是与摄像单元2a上的应设置透镜单元1a的区域进行嵌合的形状。因此,如下所述,通过该开口12d,透镜单元1a被确实地搭载于摄像单元2a的恰当位置上。由此,开口12d能够起到使透镜单元1a和摄像单元2a之间位置对准的作用。
(摄像单元2a)
以下说明摄像单元2a。
摄像单元2a是将通过透镜单元1a所形成的被摄物体像转换成电信号的摄像部。即,摄像单元2a是对经由透镜单元1a入射的入射光进行光电转换的传感器设备。
如图1所示,摄像单元2a在配线基板21上具有DSP(Digital SignalProcessor)22、衬垫23和固态摄像元件24和透光盖部26,并且,上述构件依次层叠在配线基板21上。另外,在配线基板21的表面(安装了DSP22等的面)上形成有端子21a。端子21a通过引线27电连接DSP22和固态摄像元件24。并且,端子21a与用于向透镜单元1a的线圈15提供电流的接点29进行电连接。在图1中,摄像单元2a形成以下结构,即,通过密封部28对形成在配线基板21上的各构件进行密封(树脂密封)。其中,上述密封部28由铸模树脂形成。密封部28密封上述各构件,使得接点29的表面从密封树脂露出。
以下详细说明构成摄像单元2a的各构件。
配线基板21是具有图案配线(未图示)的基板。配线基板21例如可以是印刷基板或者陶瓷基板。在配线基板21的表面形成有引线键合用的端子21a,配线基板21的底面形成有外部连接用的电极21b。端子21a和电极21b相互电连接。
端子21a通过引线27对层叠在配线基板21中央的DSP22和固态摄像元件24进行电连接,并且相互间可收发电信号。端子21a电连接接点29,从而可向线圈15供电。另外,端子21a能够通过电极21b,使相机模组100a和搭载有相机模组100a的数字照相机或具有照相功能的便携式电话等电子设备之间收发信号。
DSP22是对固态摄像元件24的动作进行控制并对固态摄像元件24所输出的信号进行处理的半导体芯片。另外,在配线基板21上除了DSP22以外,还具有以下电子设备(未图示),即,根据程序执行各种演算处理的CPU、存储上述程序的ROM、存储各处理过程数据的RAM等。另外,通过上述电子设备进行对相机模组100a的控制。
另外,在DSP22的表面形成有输入/输出电信号的多个键合垫片(未图示)。
衬垫23被设置于DSP22和固态摄像元件24之间,用来调整DSP22和固态摄像元件24之间的距离。即,调节衬垫23的高度,以避免连接DSP22的引线27与连接固态摄像元件24的引线27接触、以及连接DSP22的引线27与固态摄像元件24接触。在本发明中,例如可以使用硅片等作为衬垫23。
固态摄像元件24是将通过透镜单元1a所形成的被摄物体像转换成电信号的元件。即,固态摄像元件24是对经由透镜单元1a入射的入射光进行光电转换的传感器设备。固态摄像元件24例如可以是CCD或者CMOS传感器IC。在固态摄像元件24的表面(顶面)上形成有受光面(未图示),该受光面上配置有呈矩阵状分布的多个像素。该受光面是从透镜单元1a入射的光进行成像的区域(成像区域),所以也可以称之为像素区域。摄像单元2a中的摄像面就是该受光面(像素区域)。
固态摄像元件24将被成像于上述受光面(像素区域)的被摄物体像转换成电信号,并作为模拟的图像信号输出。即,在该受光面进行光电转换。固态摄像元件24的动作由DSP22控制,并且,由DSP22对在固态摄像元件24中生成的图像信号进行处理。
在固态摄像装置24的受光面的周围形成有粘合部25,透光盖部26通过该粘合部25被粘合在固态摄像元件24上。由此,固态摄像元件24的受光面被透光盖部26覆盖。
粘合部25包围固态摄像元件24的受光面的外缘部分。由此,透光盖部26通过粘合部25与固态摄像元件24的受光面对置地粘合。另外,在粘合时,使透光盖部26与固态摄像元件24的受光面之间形成空间(间隙)S。上述空间S只要是密封的,就能够防止湿气进入受光面,并能防止尘埃进入以及尘埃附着于受光面。因此,能够防止在受光面上发生不良。
透光盖部26由玻璃等透光性材料构成。在相机模组100a中,透光盖部26和透镜保持器12嵌合,透光盖部26的尺寸小于固态摄像元件24的尺寸。因此,能够通过缩小透光盖部26的尺寸来缩小透镜保持器12的尺寸(进而缩小透镜单元1a的尺寸)。即,能够实现一种其尺寸被小型化至芯片尺寸大小的相机模组100a。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透光盖部26的表面(从密封部28露出的面)形成有红外线遮断膜。因此,透光盖部26具有遮断红外线的功能。
另外,粘合部25例如可通过下述步骤形成,即,在固态摄像元件24上粘贴片状的粘合剂后,再进行图案处理,其中,该图案处理是指利用光刻技术所实施的曝光和显像等处理。如果利用光刻技术,能够高精度地实施粘合部25的图案处理。另外,由于使用了片状的粘合剂,所以能够使粘合部25的厚度保持均匀。由此,相对于固态摄像元件24的受光面,能够高精度地粘合透光盖部26。
密封部28通过铸模树脂对层叠在配线基板21上的各构件进行密封固定。密封部28在对层叠在配线基板21上的各构件进行密封时,要避开相机模组100a的光透过区域。因此,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摄像单元2a中的透光盖部26的表面(顶面)没有被密封部28密封,而是从密封部28露出。由此,光线能够通过透光盖部26入射至固态摄像元件24的受光面。另外,由于密封部28顶面的高度低于透光盖部26顶面的高度,所以透光盖部26的一部分侧面也从密封部28露出。
另外,在图5中以虚线表示的区域是透镜保持器12(特别是位置对准部12b)应搭载于摄像单元2a上的区域(搭载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密封部28露出的透光盖部26和在透镜保持器12的底面(位置对准部12b)上形成的开口12d进行嵌合。因此,透镜保持器12将被确实地配置在图5中虚线所示的区域。即,能够高精度地将透镜单元1a和摄像单元2a进行位置对准。由此,能够确实地在摄像单元2a的特定位置上配置透镜单元1a。并且,能够使得透镜11的光轴和固态摄像元件24的光学中心一致。
如上所述,由于透镜保持器12和从密封部28露出的透光盖部26相互嵌合在一起,使得透镜单元1a和摄像单元2a相互之间可拆装地被固定。由此,易于拆装光学单元与摄像单元以及易于交换已发生故障的单元。
另外,只要透光盖部26与透镜保持器12(开口12d)嵌合,就能够使光学单元1a和摄像单元2a相互可拆装地被固定。因此,在组装了透镜单元1a和摄像单元2a后,即使其中某一单元发生故障,也能够简单地交换已出现故障的单元。另外,由于透镜保持器12被固定在摄像单元2a上,透镜保持器12的移动将受到限制。因此,能够在不移动透镜保持器12的情况下通过位置调整部来改变透镜11的位置。即,相机模组100a只要具有位置调整部,就能够调整透镜11的位置。由此,能够实现用于调整透镜11位置所需结构的小型化,进而实现相机模组100a的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嵌合透光盖部26和开口12d,使得从密封部28露出的透光盖部26的外缘完全被透镜保持器12覆盖。即,透光盖部26的周围被透镜保持器12包覆。并且,透镜保持器12的底面和密封部28的表面相接触(面接触)。因此,能够确实地防止从外部入射的无用光的进入(遮光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DSP22和固态摄像元件24被收纳在同一模组中,且密封部28对配线基板21上的各构件进行密封。即,相机模组100a形成所谓CSP(Chip Scale Package:芯片尺寸封装)结构。因此,能够使搭载了相机模组100a的数字照相机或具有照相功能的便携式电话等电子设备实现小型化。并且,在相机模组100a中,密封部28也同时对用于连接DSP22与端子21a之间的引线27以及连接固态摄像元件24与端子21a之间的引线27进行密封,所以,相机模组100a将成为适于超小型化、超薄型化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以下结构,即,以透镜保持器12上形成的开口12d作为凹部,以从密封部露出的透光盖部26作为凸部,将凸部和凹部嵌合在一起。另外,也可以使凸部和凹部相反地形成。
另外,在相机模组100a中,接点29的表面也从密封部28露出(在图5中未图示)。由此,通过嵌合透光盖部26和开口12d,透镜单元1a的接点12c和摄像单元2a的接点29接触而电连接。
(相机模组100a的摄像动作)
以下,说明上述相机模组100a的摄像动作。当利用上述相机模组100a进行摄像时,首先,从外部入射的光通过透镜单元1a被传导至摄像单元2a的受光面(摄像面),在该受光面上成像从而形成被摄物体像。然后,通过摄像单元2a将该被摄物体像转换成电信号并对该电信号实施各种处理(图像处理等)。
在此,相机模组100a的最大特征在于透镜11的位置调整。现有技术的固态摄像装置在调整透镜的位置时,不是使透镜本身移动,而是使保持透镜的透镜保持器移动。因此,在调整透镜的位置时位置调整部的负荷过重。因此,难以对透镜位置进行微调,且在调整透镜位置时其响应速度较慢,另外,用于调整透镜位置的功耗也较大。
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100a具有位置调整部,该位置调整部通过电磁力的作用使透镜11本身移动来调整透镜11的位置(透镜11和固态摄像元件24之间的距离)。并且,该位置调整部使透镜11相对于透镜保持器12进行移动。即,在调整透镜11的位置时,透镜保持器12并不参与该调整。因此,位置调整部在调整透镜11的位置时所需要的负荷(驱动力)将变小。由此,能够简单地对透镜11的位置进行微调,从而能够提高透镜11的位置对准的精确度。进而,能够加快在调整透镜11的位置时的响应速度,并且降低用于调整透镜11位置的功耗。另外,由于能够提高透镜11的位置对准的精确度,所以,能够实现高速度且高精确度的焦点调整功能(自动变焦功能)和对焦功能。例如,相机模组100a能够在20~30μm内进行对焦。
另外,在相机模组100a中,通过嵌合形成于透镜保持器12上的开口12d和透光盖部26,透镜保持器12和摄像单元2a被固定。即,在调整透镜11的位置时,透镜保持器12的移动被限制。因此,在相机模组100a中,能够在不移动透镜保持器12(在固定透镜保持器12的状态下)的情况下移动透镜11的位置。换言之,相机模组100a在调整透镜11的位置时,无需像现有技术的相机模组那样地移动透镜保持器12,只要具有位置调整部,就能够调整透镜11的位置。由此,能够实现调整透镜11位置所需结构的小型化,进而相机模组100a本身的小型化。
如上所述,相机模组100a能够限制透镜保持器12的移动,并且通过电磁力的作用来驱动透镜11本身从而调整透镜11的位置。因此,相机模组100a的结构不同于现有的相机模组的结构,即,相机模组100a的结构不同于驱动透镜保持器(透镜单元整体)来调整透镜位置的结构。
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100a中,位置调整部具有磁性体14和线圈15。因此,当通过接点12c向线圈15提供电流时,线圈15将产生磁场。由于磁性体14被设置在线圈15附近,所以,电磁力将作用于磁性体14和线圈15之间。相机模组100a能够通过磁性体14和线圈15之间的电磁力的作用(引力、斥力)来调整透镜11的位置。并且,能够通过控制提供给线圈15的电流量来控制上述电磁力的大小(磁场的大小)。另外,还能够通过控制上述电流的方向来控制电磁力的方向(磁场的方向)。从而,能够简单地控制电磁力的大小,因此,能够进一步对透镜的位置进行高精确度微调。
另外,在相机模组100a中,位置调整部还具有与磁性体14连接的弹性体13。弹性体13保持透镜11。因此,当电磁力作用于磁性体14和线圈15之间时,与磁性体14连接的弹性体13也将与其连动而进行伸缩。从而,透镜11将沿着光轴进行上下移动。在此,透镜11将移动至作用于磁性体14和线圈15之间的电磁力和弹性体13的弹力(弹簧应力)平衡的位置。弹性体13的弹力由弹性体13的材料等决定,能够预先求得。因此,只要根据弹力控制电磁力即可。电磁力能够通过向线圈15提供的电流量来控制,且向线圈15提供的电流量能够通过外部信号(从外部输入的电信号)进行操作。因此,能够简单地控制透镜11的移动量。
以下,通过图2、图6(a)和图6(b)详细说明相机模组100a中的透镜11的位置调整。图2表示在磁性体14未受到电磁力作用时的状态的剖面图,图6(a)是表示磁性体14和线圈15之间斥力方向的电磁力作用时的状态的剖面图,图6(b)是表示磁性体14和线圈15之间引力方向的电磁力作用时的状态的剖面图。
如图2所示,在没有向线圈15提供电流的通常状态下,弹性体13不伸缩。
另一方面,如图6(a)所示,当磁性体14和线圈15之间斥力方向(向上)的电磁力作用时,磁性体14将离开线圈15,由此,弹性体13将如箭头方向所示向上伸长。其结果,透镜11将离开摄像单元2a(固态摄像元件24),较之于通常状态,透镜11将向上移动。因此,能够使焦点距离变长。其中,焦点距离是指从透镜11的中心到固态摄像元件24的受光面的距离。
另外,如图6(b)所示,当磁性体14和线圈15之间引力方向(向下)的电磁力作用时,磁性体14将靠近线圈15,由此,弹性体13将如箭头方向所示向下收缩。其结果,透镜11将靠近摄像单元2a(固态摄像元件24),较之于通常状态,透镜11将向下移动。因此,能够使焦点距离变短。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电磁力的作用,能够使透镜11相对于透镜保持器12进行移动,从而调整透镜11的位置。通过对提供给线圈15的电流方向以及电流大小进行调节,可改变作用于磁性体14的电磁力的方向和大小,所以,能够微调透镜11的位置。另外,由于磁性体14和线圈15直接驱动透镜11,所以,能够简化对透镜11的位置调整的位置调整部的结构。因此,能够使相机模组100a实现轻量化,并且提高透镜11的焦点对准的响应速度以及精确度。
另外,能够在分别制造透镜单元1a和摄像单元2a后,通过组合透镜单元1a和摄像单元2a来制造相机模组100a。具体来说,例如,首先制造由树脂成型的透镜保持器12。在进行树脂成型时,在透镜保持器12的底面(位置对准部12b的底面)形成有接点,并且在透镜保持器12中设置有与接点12c连接的线圈15。在透镜保持器12的内周部形成磁性体14和用于保持透镜11的弹性体13,磁性体14与保持该弹性体13的弹性体保持器13a连接。由此,能够形成透镜单元1a。能够通过透镜单元1a的各构件的粘合、热熔敷或者一体成形来形成透镜单元1a。
另一方面,例如能够通过以下工序制造摄像单元2a。在配线基板21上粘合DSP22后,在DSP22上依次层叠间隔片23和固态摄像元件24。接着,通过引线27使DSP22的键合垫片(未图示)和配线基板21的端子21a电连接。另外,端子21a连接端子29。
如上所述,能够将由上述方法所制造的透镜单元1a和摄像单元2a进行组合来制造相机模组100a。透镜单元1a和摄像单元2a是通过透镜保持器12的位置对准部12b和透光盖部26的表面(从密封部28露出的面)进行位置对准。
以下说明相机模组100a的其它结构例。
(其它结构例1)
首先,通过图7、图8(a)和图8(b)说明相机模组100a的其它结构例1。图7是表示透镜单元1b和线圈30的剖面图,图8(a)是表示在图7所示的结构中,磁性体14和线圈30之间斥力方向的电磁力作用时的状态的剖面图,图8(b)是表示在图7所示的结构中,磁性体14和线圈30之间引力方向的电磁力作用时的状态的剖面图。
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在透镜单元1a(透镜保持器12)内设有线圈15。但如图7、图8(a)和图8(b)所示,线圈30也可以被设置于透镜单元1b的外部(例如上述摄像单元2a)。
图7所示的透镜单元1b形成以下结构,即,从图2所示的透镜单元1a中除去线圈15和接点12c。在图7所示的结构中,在透镜单元1b的外部设有线圈30。另外,图7中的虚线表示透镜单元1b和线圈30之间的界面。
在图7所示的结构中,由于线圈30被设置于磁性体14的附近,所以线圈30所产生的磁场对磁性体14产生作用。因此,与上述图6(a)和图6(b)所述的相同地,能够通过电磁力的作用来调整透镜11的位置。即,在图7所述的结构中,当斥力方向的电磁力作用于磁性体14和线圈30之间时,如图8(a)所示,较之于通常状态,透镜11将向上移动,焦点距离将变长。另一方面,当引力方向的电磁力作用于磁性体14和线圈30之间时,如图8(b)所示,较之于通常状态,透镜11将向下移动,焦点距离将变短。
如上所述,在透镜单元1b的外部(例如摄像单元2a)设置有线圈30,从而无需在透镜保持器12中设置线圈15和接点12c。因此,能够简化透镜单元1b的结构,从而能够简单地制造透镜保持器12。另外,在上述图6所示的结构中,为了向线圈15提供电流,需要设置配线(接点12c)。但在图7所示的结构中则无需设置配线。
(其它结构例2)
以下通过图9、图10、图11(a)和图11(b)说明相机模组100a的其它的结构例2。图9是表示透镜11被磁性体14所保持的透镜单元1c的剖面图;图10是表示透镜单元1c的顶面图;图11(a)是表示在图9所示的结构中,磁性体14和线圈15之间斥力方向的电磁力作用时的状态的剖面图;图11(b)是表示在图9所示的结构中,磁性体14和线圈15之间引力方向的电磁力作用时的状态的剖面图。
在图2和图6中,透镜11被弹性体13所保持。在图9、图10、图11(a)和图11(b)中,透镜11也可被磁性体14所保持。
另外,在图2和图6中,弹性体13通过弹性体保持器13a与磁性体14连接。但弹性体13也可以不通过弹性体保持器13a而直接与磁性体14连接。即,弹性体13和磁性体14可以形成为一体。由此,能够简化位置调整部的结构,进而实现相机模组的轻量化和低成本化。
如图9所示,在透镜单元1c中,透镜11的周围(外缘)设置有环状的磁性体14。该磁性体14被弹性体13保持。弹性体13呈环状,在其内侧保持有磁性体14,其外侧被固定于透镜保持器12的内侧面。另外,在透镜单元1c中,无需设置如上所述的用于保持弹性体13的弹性体保持器13a(参照图2)。因此,能够实现透镜11的位置调整部结构(自动对焦部件)的简单化和轻量化。
另外,透镜单元1c与透镜单元1a相同地,在磁性体14的附近且在透镜保持器12内部设置有线圈15。因此,能够实现位置调整部的小型化和轻量化。进而,能够以较小的磁力使透镜11移动。由此,能够减少消耗电流并减少泄漏的磁力。
如图10的顶面图所示,上述透镜单元1c形成以下结构,即,以透镜11为中心向其周围的方向依次配置磁性体14、弹性体13、透镜保持器12。
以下利用图9、图11(a)和图11(b)说明透镜单元1c中的焦点调整。如图9所示,在没有向线圈15提供电流的通常状态下,弹性体13保持水平。当斥力方向的电磁力作用于磁性体14和线圈15之间时,如图11(a)所示,弹性体13将向远离线圈15的方向伸长,其结果,较之于通常状态,透镜11将向上移动。由此,焦点距离能够变长。另一方面,当引力方向的电磁力作用于磁性体14和线圈15之间时,如图11(b)所示,弹性体13将向接近线圈15的方向缩短,其结果,较之于通常状态,透镜11将向下移动。由此,焦点距离能够变短。
另外,透镜11将移动至弹性体13的弹力与电磁力平衡的位置才停止。即,能够将透镜11的位置变为该弹力和电磁力平衡的位置。
(其它结构例3)
图12(a)和图12(b)是表示透镜单元1c和摄像单元2c一体化构成的相机模组100b的剖面图。在相机模组100b中,通过密封部28一并对透镜单元1c和摄像单元2c进行树脂密封。即,在相机模组100b中,密封部28除了密封摄像单元2c以外,还密封透镜单元1c。相机模组100b除了利用密封部28一并密封透镜单元1c和摄像单元2c这一点之外,其余结构与图1所示的相机模组100a相同。
另一方面,如图12(a)和图12(b)的相机模组100b所示,在利用密封部28一并密封透镜单元1c和摄像单元2c的结构中,不会因透镜单元1c和摄像单元2c受到冲击等而分离。因此,能够提高相机模组100b的耐冲击性和耐环境性。
另外,“耐冲击性”是指由于相机模组100b的跌落或冲击、振动而引起的故障率的减少。在相机模组100b中,尤其不会出现封装的故障。
另外,“耐环境性”是指在保存或者使用相机模组100b时,防止湿气(水分)、灰尘、化学物质或侵蚀性气体侵入固态摄像装置24的性能。
(其他结构例4)
以下,通过图13(a)所示的按压构件4a说明进一步牢固地固定透镜单元1a和摄像单元2a的结构。图13(a)是表示被固定在透镜保持器12上的按压构件4a的侧视图,图13(b)和图13(c)是表示通过按压构件4a固定透镜单元1a和摄像单元2a的状态的剖面图。
如图13(a)所示,在透镜保持器12外侧的大致中央位置上,固定有圆盘状的按压构件4a。另外,如图13(b)和图13(c)所示,透镜单元1a具有通过按压构件4a来支持透镜保持器12的支持部41。支持部41呈近似长方体的形状,其顶面和底面大小与摄像单元2a的顶面和底面的大小大致相等。支持部41形成有上下贯通且其形状为近似圆形的贯通孔42,贯通孔42的直径大于透镜保持器12的直径。另外,在贯通孔42的内面的大致略中央位置上,形成有其直径大于贯通孔42的直径的沟槽43。固定在透镜保持器12上的按压构件4a插入上述沟槽43。由此,通过插入支持部41的沟槽43内的按压构件4a,透镜保持器43得到支持。另外,由于沟槽43形成得稍大于按压构件4a,所以,在沟槽43内,透镜保持器12和按压构件4a能够在与沟槽43的轴心方向以及轴心相垂直的平面方向上作若干移动。
另外,在支持部41的外缘部的大致中央位置(在支持部41的表面上,彼此对置的边的大致中央位置)上设有爪咬合部44。爪咬合部44是在支持部41的外缘部的上下方向上形成的矩形状沟槽。摄像单元2a的密封部28形成臂状部31和爪部32向上方延伸的结构。爪咬合部44与臂状部31、爪部32相咬合。由此,透镜单元1a和摄像单元2a被固定。另外,为了使爪咬合部44的上端部分和形成于摄像单元2a的密封部28先端的爪部32咬合,爪咬合部44的上端部分形成有略深的沟槽。
由此,如图13(c)所示,通过透镜单元1a的爪咬合部44与摄像单元2a的密封部28中的臂状部31、爪部32的咬合,透镜单元1a和摄像单元2a被固定。具体来说,摄像单元2a的密封部28的顶面与透镜单元1a的支持部41的底面(下面)相接触的情况下被固定。此时,与图1所示的结构相同地,透镜保持器12的开口12d和透光盖部26嵌合,由此,从密封部28露出的透光盖部26的外缘完全将被透镜保持器12覆盖。即,透光盖部26的周围被透镜保持器12包覆。并且,透镜保持器12的底面与密封部28的表面彼此接触(面接触),由此,透镜保持器12和透光盖部26的相对位置就被固定。此时,透镜保持器12的上端部分从贯通孔42呈突出状态。另一方面,被固定在透镜保持器12上的按压构件4a在处于支持部41的沟槽43的上方位置的状态下被固定。因此,通过按压构件4a赋予透镜保持器12向下的力,从而透镜保持器12被牢固地固定在透光盖部26上。
如上所述,在图13(c)所示的相机模组100c中,透镜单元1a包括被固定于透镜保持器12的按压构件4a和支持按压构件4a的支持部41。并且,在对透镜单元1a和摄像单元2a进行固定时,按压构件4a向透光盖部26按压透镜保持器12,使透镜保持器12的底面与密封部28的表面相接触。由此,能够牢固地将透镜单元1a固定于摄像单元2a上。另外,由于按压构件4a吸收来自外部的冲击,所以能够保护相机模组100c。
另外,图13(a)所示的按压构件4a也可以由没有开口的板状弹簧、垫圈等构成,还能够由图13(c)所示的填料垫等构成。在使用没有开口的按压构件4a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按压构件4a,确实地防止从外部入射的无用的光进入固态摄影元件24。
另一方面,从密封部28露出的透光盖部26的外缘完全被透镜保持器12覆盖,透镜保持器12的底面与密封部28的表面相接触(面接触),在上述的结构中,从外部入射的无用的光无法进入至固态摄像元件24。因此,按压构件的结构和材料将不受限制,能够使用图14(a)所示的具有开口的按压构件4b、图14(b)所示的弹簧状的按压构件4c。
图15(a)和图15(b)是表示在图13(b)和图13(c)所示的结构中,由图14(a)所示的按压构件4b代替按压构件4a的相机模组100d的剖面图。另外,图16(a)和图16(b)是表示通过支持部41和密封部28之间的旋紧安装来固定透镜单元1a和摄像单元2a的相机模组100e的剖面图,在相机模组100e中,将图13(b)和图13(c)的结构变换成通过支持部41和密封部28之间的旋紧安装。该结构也与图13(b)和图13(c)所示的结构具有相同的作用。
另一方面,图17(a)和图17(b)是表示在图13(b)和图13(c)所示的结构中,将透镜单元1a变换成透镜单元1b以及将摄像单元2a变换成摄像单元2b的相机模组100f的剖面图。另外,图18(a)和图18(b)是表示在图17(a)和图17(b)所示的结构中,将按压构件4a变换成按压构件4b的相机模组100g的剖面图。进而,图19(a)和图19(b)是表示在图16(a)和图16(b)所示的结构中,将透镜单元1a变换成透镜单元1b以及将摄像单元2a变换成摄像单元2b,并且将支持部41和密封部28旋紧安装固定的相机模组100h的剖面图。在上述结构中,线圈30被设定于摄像单元2b。因此,能够形成如图17(b)和图19(b)所示的、透镜保持器12的底面(位置对准部12b)和密封部28相接触的结构;也能够形成如图18(b)所示的、透镜保持器12的底面(位置对准部12b)和密封部28并不接触而是留有间隔G的结构。上述结构与图13(b)和图13(c)所示的结构具有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本发明中,对于产生磁场的线圈15的位置并不作特别的限定,只要是磁场对磁性体14产生作用的位置即可,也可以设置在透镜单元和摄像单元中任意的位置上。另外,只要通过电磁力的作用可相对于透镜保持器使透镜移动即可,所以也可以是线圈和磁性体的位置相互交换的结构。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固态摄像装置和光学单元具有位置调整部,该位置调整部通过电磁力的作用使透镜相对于透镜保持器进行移动,从而调整透镜的位置。由此,在调整透镜位置时,位置调整部的负荷将变小。从而能够简单地微调透镜的位置。并且还能够使调整透镜位置的精确度得到提高。另外,还能够提高透镜位置调整时的响应速度,并降低用于调整透镜位置的所需功耗。
在本发明的固态摄像装置中,位置调整部优选具有线圈、磁性体和弹性体,上述弹性体在上述线圈和上述磁性体之间的电磁力作用下进行伸缩,由此调整上述透镜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位置调整部具有线圈、磁性体和弹性体。因此,在向线圈提供电流时将产生磁场,该磁场对磁性体产生作用。其结果,在线圈和磁性体之间电磁力发挥作用。通过该电磁力的作用(引力、斥力),弹性体进行伸缩。由此,能够使透镜移动至电磁力和弹性力相平衡的位置。另外,电磁力能够通过向线圈提供的电流量进行控制,弹性力是弹性体的固定值。因此,根据弹性体的弹性力来调节向线圈提供的电流量,由此,能够简单地控制透镜的移动量,从而,能够高精确度地微调透镜的位置。
本发明的固态摄像装置也可以形成以下结构,即,在上述透镜保持器中设置上述线圈或磁性体,在上述透镜保持器中设置的线圈或磁性体上连接有弹性体,并且,通过弹性体保持透镜。
根据上述结构,被设置于透镜保持器中的线圈或磁性体连接有弹性体并形成为一体。换言之,弹性体的一端与线圈或磁性体连接,另一端与透镜连接,其中,上述线圈或磁性体连接透镜保持器。并且,通过弹性体来保持透镜。由此,能够简化位置调整部的结构,实现固态摄像装置的轻量化和低成本化。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与弹性体不连接的线圈或磁性体被设置在透镜保持器中。例如,如果将线圈设置在透镜保持器中,线圈将被固定。因此,设置于透镜保持器上的磁性体将受到电磁力的作用而移动。即,磁性体和线圈的其中一者的位置被固定,另一者的位置将在电磁力的作用下移动。因此,能够简单地控制透镜的移动量。所以能够高精度地进行透镜位置的微调。
另外,也可以形成线圈和磁性体均被设置于光学单元的结构。
本发明的固态摄像装置也可以形成以下结构,即,光学单元和摄像单元相互可拆装地被固定在一起。
根据上述结构,光学单元和摄像单元相互可拆装地被固定。因此,在组合各单元后,即使其中某一单元发生故障,也能够简单地交换已发生故障的单元。
本发明的固态摄像装置也可以形成以下结构,即,透镜保持器被固定于摄像单元。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透镜保持器可拆装地被固定于摄像单元上,所以透镜保持器的移动将受到限制。因此,能够在不使透镜保持器移动的情况下通过位置调整部来改变透镜的位置。即,固态摄像装置只要具有位置调整部,就能够调整透镜的位置。由此,能够实现调整透镜位置所需结构的小型化,进而实现固态摄像装置的小型化。
本发明的固态摄像装置也可以形成以下结构,即,摄像单元具有透光盖部和密封部,其中,透光盖部覆盖固态摄像元件的受光面,密封部用树脂进行密封,使得透光盖部的表面露出,透镜保持器和透光盖部的露出部分相互嵌合。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嵌合透镜保持器和从树脂露出的透光盖部的露出部分,光学单元和摄像单元相互可拆装地被固定。由此,光学单元和摄像单元的拆装以及对故障单元的交换将变得简单。
本发明的固态摄像装置也可以形成以下结构,即,上述透光盖部的从上述密封部露出的外缘完全被透镜保持器覆盖,透镜保持器的底面和密封部的表面相互接触。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嵌合透镜保持器和透光盖部,上述透光盖部的从密封部露出的外缘完全被透镜保持器所覆盖。进而,透镜保持器的底面和密封部的表面相互接触(面接触)。因此,能够确实地防止从外部入射的无用的光经透光盖部的外缘(侧面)而进入。
本发明的固态摄像装置也可以形成以下结构,即,线圈、磁性体和弹性体均被设置于光学单元中。
根据上述结构,上述线圈、磁性体和弹性体均被设置于光学单元中。由此,因为将线圈、磁性体和弹性体彼此设置得较近,所以能够实现位置调整部的小型化和轻量化。进而,由于能够将线圈和磁性体彼此设置得较近,因此能够以较小的磁力使透镜移动。由此,能够减小消耗电流,并且减小泄漏的磁力。
本发明的固态摄像装置也可以形成以下结构,即,磁性体和弹性体被设置于光学单元,线圈被设置于摄像单元。
根据上述结构,构成位置调整部的线圈被设置于摄像单元。因此,在光学单元上无需设置用于向线圈提供电流的结构(接点等)。因此,能够简化光学单元的结构。
本发明的固态摄像装置也可以形成以下结构,即,磁性体和透镜的外缘嵌合在一起,弹性体的一端固定于透镜保持器,另一端连接磁性体。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磁性体覆盖在透镜的外缘,因此磁性体保持透镜。另外,弹性体被固定于透镜保持器,并且保持磁性体。即,弹性体间接地保持透镜。由此,能够在固定了弹性体的设置位置的状态下调整透镜位置。
本发明的固态摄像装置也可以形成以下结构,即,光学单元和摄像单元一并被树脂密封。
根据上述结构,光学单元和摄像单元通过树脂形成一体化。由此,能够提高固态摄像装置的耐冲击性和耐环境性。
本发明的固态摄像装置也可以形成以下结构,即,光学单元具有被固定于透镜保持器的按压构件和支持该按压构件的支持部,在光学单元被固定于摄像单元时,按压构件向透光盖部按压透镜保持器,透镜保持器的底面和密封部的表面相互接触。
根据上述结构,光学单元具有被固定于透镜保持器的按压构件和支持该按压构件的支持部。并且,在固定光学单元和摄像单元时,按压构件向透光盖部按压透镜保持器,使透镜保持器的底面和密封部的表面相互接触。所以,能够将光学单元和摄像单元牢固地固定在一起。进而,由于按压构件吸收来自外部的冲击,所以能够保护固态摄像装置。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具有上述任一固态摄像装置。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具有本发明的固态摄像装置,所以能够提供一种可简单进行透镜位置的微调的电子设备。
本发明的光学单元具有透镜以及在内部保持上述透镜的透镜保持器,该光学单元的特征在于具有位置调整部,该位置调整部通过电磁力的作用使透镜相对于透镜保持器进行移动,从而调整透镜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位置调整部通过以电磁力的作用使透镜移动,从而调整透镜的位置。并且,位置调整部使透镜相对于透镜保持器进行移动。因此,位置调整部在调整透镜位置时所承受的负荷将变小。因此,能够简单地进行透镜位置的微调。所以,能够提高透镜位置对准的精确度。进而,能够提高透镜位置调整时的响应速度,并降低用于调整透镜位置的功耗。
本发明可适用于各种摄像装置(电子设备)中的用于摄像的固态摄像装置,摄像装置(电子设备)包括:具有相机功能的便携式电话、数字静态照相机、监视照相机、便携式电话用的照相机、车载用的照相机、内部对讲机用的照相机等。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即,适当地组合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变更的技术手段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之内。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或实施例仅仅是揭示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的示例,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具体示例,不应对本发明进行狭义的解释,可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之。
Claims (15)
1.一种固态摄像装置,包括光学单元和摄像单元,其中,上述光学单元具有透镜以及在内部保持上述透镜的透镜保持器,上述摄像单元具有固态摄像元件,该固态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
还具有位置调整部,该位置调整部通过电磁力的作用,使上述透镜相对于上述透镜保持器进行移动,从而调整上述透镜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位置调整部具有线圈、磁性体和弹性体;
上述弹性体在上述线圈和上述磁性体之间的电磁力的作用下进行伸缩,由此调整上述透镜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态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透镜保持器中设置有上述线圈或上述磁性体;
在上述透镜保持器中设置的上述线圈或上述磁性体连接弹性体,并且,通过上述弹性体保持上述透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学单元和上述摄像单元相互可拆装地固定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态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透镜保持器被固定于上述摄像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态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摄像单元具有透光盖部和密封部,其中,上述透光盖部覆盖上述固态摄像元件的受光面,上述密封部用树脂进行密封使得上述透光盖部的表面露出;
上述透镜保持器和上述透光盖部的露出部分相互嵌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态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透光盖部的从上述密封部露出的外缘完全被上述透镜保持器覆盖;
上述透镜保持器的底面和上述密封部的表面相互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态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线圈、上述磁性体和上述弹性体均被设置于上述光学单元中。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态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磁性体和上述弹性体被设置于上述光学单元中;
上述线圈被设置于上述摄像单元中。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态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磁性体和上述透镜的外缘嵌合在一起;
上述弹性体的一端固定于上述透镜保持器,另一端连接上述磁性体。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态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学单元和上述摄像单元一并被树脂密封。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态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学单元具有被固定于上述透镜保持器的按压构件和支持该按压构件的支持部;
在上述光学单元被固定于上述摄像单元时,上述按压构件向上述透光盖部按压上述透镜保持器,由此,上述透镜保持器的底面和上述密封部的表面相互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固态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持部被旋紧安装于上述密封部,由此,在上述摄像单元上固定上述光学单元。
14.一种电子设备,具有固态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态摄像装置包括光学单元和摄像单元,其中,上述光学单元具有透镜以及在内部保持上述透镜的透镜保持器,上述摄像单元具有固态摄像元件,
上述固态摄像装置还具有位置调整部,通过电磁力的作用使上述透镜相对于透镜保持器进行移动,从而调整上述透镜的位置。
15.一种光学单元,具有透镜以及在内部保持上述透镜的透镜保持器,该光学单元的特征在于:
还具有位置调整部,通过电磁力的作用使透镜相对于上述透镜保持器进行移动,从而调整上述透镜的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120200A JP4340698B2 (ja) | 2007-04-27 | 2007-04-27 | 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固体撮像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
JP2007-120200 | 2007-04-2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95065A true CN101295065A (zh) | 2008-10-29 |
CN101295065B CN101295065B (zh) | 2010-04-21 |
Family
ID=39885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09591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95065B (zh) | 2007-04-27 | 2008-04-25 | 光学单元、具有该光学单元的固态摄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923676B2 (zh) |
JP (1) | JP4340698B2 (zh) |
KR (1) | KR100947856B1 (zh) |
CN (1) | CN101295065B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62222A (zh) * | 2012-05-10 | 2012-09-12 | 无锡凯尔科技有限公司 | 镜头与微调模组的结构及其组装工艺 |
CN104459926A (zh) * | 2013-09-12 | 2015-03-25 | 三鸣科技(香港)有限公司 | 防尘的镜头驱动装置 |
CN111665606A (zh) * | 2019-03-07 | 2020-09-15 | 佳能株式会社 | 可安装中间适配器的镜头设备、光学设备和成像系统 |
CN112788210A (zh) * | 2020-05-25 | 2021-05-11 | 北京可利尔福科技有限公司 | 摄像模组及移动终端 |
CN114270537A (zh) * | 2019-08-27 | 2022-04-0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光传感器模块以及光传感器模块的制造方法 |
CN116577900A (zh) * | 2023-07-13 | 2023-08-11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一种具有等位移调焦功能的光电成像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92772A (zh) * | 2008-05-27 | 2009-12-02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镜头装置、用于收容该镜头装置的电子装置及摄像设备 |
JP5498684B2 (ja) * | 2008-11-07 | 2014-05-21 | ラピスセミコンダクタ株式会社 | 半導体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DE102008062977A1 (de) | 2008-12-23 | 2010-06-24 | Adc Automotive Distance Control Systems Gmbh | Optisches Modul mit multifokaler Optik zur Erfassung von Fern- und Nahbereich in einem Bild |
WO2011003381A1 (de) * | 2009-07-06 | 2011-01-13 | Conti Temic Microelectronic Gmbh | Optisches modul zur gleichzeitigen fokussierung auf zwei sichtbereiche |
CN102036004B (zh) * | 2009-09-30 | 2013-07-03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成像模组 |
JP5500179B2 (ja) * | 2009-11-19 | 2014-05-21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ユニット |
DE102010010405A1 (de) * | 2010-03-05 | 2011-09-08 | Conti Temic Microelectronic Gmbh | Optisch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Ausrichtung und Fixierung der optischen Vorrichtung |
US9025061B2 (en) | 2010-04-01 | 2015-05-05 | Conti Temic Microelectronic Gmbh | Device having an optical module and a supporting plate |
WO2012092911A1 (de) | 2010-11-30 | 2012-07-12 | Conti Temic Microelectronic Gmbh | Detektion von regentropfen auf einer scheibe mittels einer kamera und beleuchtung |
DE102011103302A1 (de) | 2011-06-03 | 2012-12-06 | Conti Temic Microelectronic Gmbh | Kamerasystem für ein Fahrzeug |
KR101224790B1 (ko) * | 2011-06-14 | 2013-01-21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영상 촬상 장치 |
US8886031B2 (en) | 2011-08-31 | 2014-11-11 | Apple Inc. | Camera window assembly for electronic device |
JP5932361B2 (ja) * | 2012-01-25 | 2016-06-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距離情報検出装置、距離情報検出方法、及びカメラ |
DE102012103873A1 (de) | 2012-05-03 | 2013-11-21 | Conti Temic Microelectronic Gmbh | Detektion von Regentropfen auf einer Scheibe mittels einer Kamera und Beleuchtung |
TW201441688A (zh) * | 2013-04-19 | 2014-11-0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光學通訊模組 |
KR20160088003A (ko) * | 2015-01-15 | 2016-07-25 | 아이오솔루션(주) | 몰드 가공된 렌즈를 포함하는 리크 방지 타입 광학용 홀더 |
US9848111B1 (en) * | 2015-03-17 | 2017-12-19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Imager module with molded packaging |
US9681032B1 (en) | 2015-03-17 | 2017-06-13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Imager module with molded packaging |
WO2017140118A1 (zh) * | 2016-02-18 | 2017-08-24 |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 阵列摄像模组及其模塑感光组件、线路板组件和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
EP3419275A4 (en) * | 2016-02-18 | 2019-12-18 |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 CAMERA MODULE BASED ON INTEGRAL PACKING METHOD, INTEGRAL BASE COMPONENT THEREOF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
KR102193819B1 (ko) * | 2016-03-12 | 2020-12-23 | 닝보 써니 오포테크 코., 엘티디. | 어레이 이미징 모듈, 성형 감광성 어셈블리 및 그 제조 방법, 및 전자 장치 |
CN111193852B (zh) * | 2016-03-28 | 2021-10-15 |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 摄像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
JP2019095662A (ja) * | 2017-11-24 | 2019-06-20 | 株式会社ブイ・テクノロジー | 光学装置の取付構造及び露光装置 |
US10999482B2 (en) * | 2019-07-04 | 2021-05-04 |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 Image capturing device |
USD947826S1 (en) * | 2020-03-11 | 2022-04-0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Electronic device |
JP6977092B2 (ja) * | 2020-03-27 | 2021-12-08 |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 疲労センサ用治具及びそのアタッチメント |
JP6977091B2 (ja) * | 2020-03-27 | 2021-12-08 |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 疲労センサ用治具及びその貼り付け治具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124292A (ja) * | 1989-10-03 | 1991-05-2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リニアサーボモータ用リニアセンサ |
JP2526155Y2 (ja) * | 1990-03-29 | 1997-02-19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ソフト自動販売機 |
JPH0450907A (ja) | 1990-06-15 | 1992-02-19 | Nippon Mini Motor Kk | カメラレンズの調整機構 |
JPH0450906A (ja) | 1990-06-15 | 1992-02-19 | Nippon Mini Motor Kk | カメラレンズの調整機構 |
JPH1090584A (ja) | 1996-01-26 | 1998-04-10 | Konica Corp | レンズ装置 |
US5768038A (en) | 1996-01-26 | 1998-06-16 | Konica Corporation | Lens device |
US5815742A (en) * | 1996-06-11 | 1998-09-29 | Minolta Co., Ltd. | Apparatus having a driven member and a drive controller therefor |
JP2003295033A (ja) | 2002-04-02 | 2003-10-15 | Shicoh Eng Co Ltd | レンズ駆動装置 |
US20040095499A1 (en) * | 2002-11-13 | 2004-05-20 | Alex Ning | Imager module with a retractable lens |
JP4204368B2 (ja) | 2003-03-28 | 2009-01-07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光学装置用モジュール及び光学装置用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KR100761630B1 (ko) * | 2003-04-16 | 2007-09-27 | 니혼 덴산 산쿄 가부시키가이샤 |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카메라 부착 휴대 기기 |
JP4350481B2 (ja) | 2003-04-16 | 2009-10-21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レンズ駆動装置およびカメラ付き携帯機器 |
JP3981348B2 (ja) | 2003-05-30 | 2007-09-26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3921467B2 (ja) * | 2003-12-11 | 2007-05-30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の製造方法 |
JP2005202020A (ja) | 2004-01-14 | 2005-07-2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レンズユニット |
JP4236594B2 (ja) | 2004-01-27 | 2009-03-1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光学装置用モジュール及び光学装置用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JP2006049371A (ja) | 2004-07-30 | 2006-02-16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固体撮像装置の梱包構造 |
CN100517047C (zh) | 2004-12-17 | 2009-07-22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两段式对焦装置 |
KR100616662B1 (ko) * | 2005-01-13 | 2006-08-28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진동특성과 내충격성이 향상된 초점조절장치 |
JP4233535B2 (ja) | 2005-03-29 | 2009-03-0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光学装置用モジュール、光路画定器及び光学装置用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JP2006276463A (ja) | 2005-03-29 | 2006-10-12 | Sharp Corp | 光学装置用モジュール及び光学装置用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JP4233536B2 (ja) | 2005-03-31 | 2009-03-0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光学装置用モジュール |
JP4802605B2 (ja) | 2005-08-17 | 2011-10-2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カメラ付き携帯電話 |
US7298562B2 (en) | 2005-09-02 | 2007-11-20 | Nidec Sankyo Corporation | Lens drive unit |
JP2007094364A (ja) | 2005-09-02 | 2007-04-12 | Nidec Sankyo Corp | レンズ駆動装置 |
KR100708772B1 (ko) * | 2005-10-07 | 2007-04-17 | 주식회사 뮤타스 | 다이아프램을 구비한 화상 촬영 장치 |
JP2007108413A (ja) | 2005-10-13 | 2007-04-26 | Nidec Sankyo Corp | レンズ駆動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
JP3124292U (ja) | 2006-06-02 | 2006-08-10 | 一品國際科技股▲ふん▼有限公司 |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
-
2007
- 2007-04-27 JP JP2007120200A patent/JP434069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
- 2008-04-24 US US12/150,281 patent/US792367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4-25 KR KR1020080038776A patent/KR100947856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8-04-25 CN CN2008100959130A patent/CN10129506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62222A (zh) * | 2012-05-10 | 2012-09-12 | 无锡凯尔科技有限公司 | 镜头与微调模组的结构及其组装工艺 |
CN102662222B (zh) * | 2012-05-10 | 2014-04-16 | 无锡凯尔科技有限公司 | 镜头与微调模组的结构及其组装工艺 |
CN104459926A (zh) * | 2013-09-12 | 2015-03-25 | 三鸣科技(香港)有限公司 | 防尘的镜头驱动装置 |
CN111665606A (zh) * | 2019-03-07 | 2020-09-15 | 佳能株式会社 | 可安装中间适配器的镜头设备、光学设备和成像系统 |
US11454780B2 (en) | 2019-03-07 | 2022-09-2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Lens apparatus to which intermediate adapter is mountable, optical apparatus, and imaging system |
CN114270537A (zh) * | 2019-08-27 | 2022-04-0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光传感器模块以及光传感器模块的制造方法 |
CN114270537B (zh) * | 2019-08-27 | 2024-01-1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光传感器模块以及光传感器模块的制造方法 |
CN112788210A (zh) * | 2020-05-25 | 2021-05-11 | 北京可利尔福科技有限公司 | 摄像模组及移动终端 |
CN112788210B (zh) * | 2020-05-25 | 2022-03-08 | 北京可利尔福科技有限公司 | 摄像模组及移动终端 |
CN116577900A (zh) * | 2023-07-13 | 2023-08-11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一种具有等位移调焦功能的光电成像系统 |
CN116577900B (zh) * | 2023-07-13 | 2023-09-22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一种具有等位移调焦功能的光电成像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340698B2 (ja) | 2009-10-07 |
US20080265134A1 (en) | 2008-10-30 |
KR100947856B1 (ko) | 2010-03-18 |
JP2008275939A (ja) | 2008-11-13 |
KR20080096459A (ko) | 2008-10-30 |
CN101295065B (zh) | 2010-04-21 |
US7923676B2 (en) | 2011-04-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95065B (zh) | 光学单元、具有该光学单元的固态摄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01281286B (zh) | 固体摄像装置及具有该固体摄像装置的电子设备 | |
CN101295064A (zh) | 固态摄像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电子设备 | |
KR100604190B1 (ko) | 고체촬상장치, 반도체 웨이퍼, 광학장치용 모듈,고체촬상장치의 제조방법, 및 광학장치용 모듈의 제조방법 | |
US7112864B2 (en) | Module for optical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 |
CN100466688C (zh) | 内置有图像传感器的带透镜的小型照相机模块 | |
US7265916B2 (en) | Module for optical devic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module for optical devices | |
CN100420275C (zh) | 光学装置模块及光学装置模块的制造方法 | |
CN101779289B (zh) | 用于光敏装置的透镜对准方法及设备以及其实施系统 | |
US7796188B2 (en) | Compact image sensor packag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US9813602B2 (en) | Autofocus camera using MEMS actuation of image sensor | |
JP2007195167A (ja) | イメージセンサモジュール | |
JP2008078598A (ja) | 固体撮像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8445984B2 (en) | Micro-optical device packaging system | |
CN101277388B (zh) | 固态摄像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电子设备 | |
JP2005109092A (ja) | 固体撮像装置及び該固体撮像装置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 |
US20090014827A1 (en) | Image sensor module at wafer level,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camera module | |
CN101281920A (zh) | 固体摄像装置及具有该固体摄像装置的电子设备 | |
JP2008166939A (ja)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421 Termination date: 20150425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