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64760B - 主缸 - Google Patents

主缸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64760B
CN101264760B CN2008100830030A CN200810083003A CN101264760B CN 101264760 B CN101264760 B CN 101264760B CN 2008100830030 A CN2008100830030 A CN 2008100830030A CN 200810083003 A CN200810083003 A CN 200810083003A CN 101264760 B CN101264760 B CN 1012647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path
hydraulic pressure
check valve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8300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64760A (zh
Inventor
毛利友纪
舆水长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647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47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647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476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1/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out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or where such assistance or drive is irrelevant
    • B60T11/1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out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or where such assistance or drive is irrelevant transmitting by fluid means, e.g. hydraulic
    • B60T11/16Master control, e.g. master cylinders
    • B60T11/224Master control, e.g. master cylinders with pressure-varying means, e.g. with two stage operation provided by use of different piston diameters including continuous variation from one diameter to an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1/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out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or where such assistance or drive is irrelevant
    • B60T11/1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out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or where such assistance or drive is irrelevant transmitting by fluid means, e.g. hydraulic
    • B60T11/28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Of Braking Force In Braking System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主缸,即使设有逆止阀装置,也可以通过精简通路构成,控制增加加工工时,提高生产性,其具有:具有大径缸部和小径缸部的阶梯形缸(15)、插入在阶梯形缸内的阶梯形活塞、将阶梯形缸内分隔成大径增压室(70)和小径液压室(61)的逆止开闭部及控制阀装置(75),该控制阀装置的控制阀体(112)将大径增压室液压向储油室(R)侧放出,使大径增压室液压随着小径液压室液压的上升而慢慢下降;还设有具有逆止阀室(153)和逆止阀体(140)的逆止阀装置(76),该逆止阀室分别与将大径增压室液压经由控制阀装置向储油室放出的开放通路(161)和小径液压室连通,该逆止阀体收纳在逆止阀室内,允许制动液从开放通路流向小径液压室,但阻止反方向流通。

Description

主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汽车制动装置等供给制动液的主缸。
背景技术
以前的主缸,向盘式制动器或鼓式制动器等制动装置供给制动液时,在动作初期,通过进行供给大容量的制动液的所谓快速供给(フアストフイル)来补充行程初期的无效液量,其结果,可以缩短踏板行程。
该主缸具有阶梯形缸、阶梯形活塞及逆止开闭部,该阶梯形缸具有大径缸部和小径缸部,该阶梯形活塞具有在该阶梯形缸的大径缸部内可滑动地插入的大径活塞部和在小径缸内可滑动地插入的小径活塞部,该逆止开闭部将阶梯形缸内分隔成大径活塞侧的大径增压室和与制动装置连通的小径活塞侧的小径液压室的,并且只允许制动液从大径增压室侧向小径液压室侧流通;通过阶梯形活塞向小径液压室侧滑动而减少大径增压室的体积,从而打开逆止开闭部,从大径增压室侧向小径液压室侧补给液体。
在该主缸设有控制阀装置,其作用是:通过阶梯形活塞向小径液压室侧滑动而减少大径增压室的体积,从而打开逆止开闭部,从大径增压室侧向小径液压室侧补给液体,并且将大径增压室的液压向储油室放出,以使大径增压室的液压随着小径液压室的液压的上升而慢慢下降(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21609号公报
一方面,近年来在汽车上采用控制各车轮的制动力来控制车辆行驶的VDC(车辆(ビ一クル)·动态(ダイナミックス)·控制(コントロ一ル))系统。在该VDC系统中,利用泵从主缸的小径液压室吸引制动液产生制动液压,通过该制动液压控制各车轮的制动力。
当把VDC系统的泵如上所述地与主缸的小径液压室连接进行加压时,在所述的快速供给型的主缸中,由于在从储油室到小径液压室之间有节流(しばり),因此存在液量不足的情况。因此,考虑将储油室和小径液压室进行旁路连接的同时,在旁路途中配置逆止阀装置。此时,单纯地进行旁路的结果,使通路构成变得复杂并增加加工工时,导致生产性恶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即使设有逆止阀装置,也能谋求精简通路构成,以此控制加工工时的增加而提高生产性的主缸。
方面1所述的发明表明,由于需要与储油室和小径液压室连通的逆止阀装置的逆止阀室,分别与经由控制阀装置将大径增压室的液压向储油室放出的开放通路和小径液压室连通,因此并不是利用专用通路,而是可以利用经由控制阀装置将大径增压室的液压向储油室放出的开放通路连接逆止阀室和储油室。即,制动阀装置和逆止阀装置可以共用开放通路。因而,可以谋求精简通路构成,可以控制加工工时的增加而提高生产性。
方面2所述的发明表明,由于控制阀装置的控制阀体的移动方向和逆止阀装置的逆止阀体的移动方向交叉,因此可以紧凑配置这些控制阀装置和逆止阀装置。
方面3所述的发明表明,由于连接小径液压室和控制阀装置的小径液压通路与逆止阀室连通,因此可以将逆止阀室作为小径液压通路的一部分利用。因而,可以进一步谋求精简通路构成,可以控制加工工时的增加而更加提高生产性。
方面4所述的发明表明,由于控制阀装置的控制阀体的移动方向为水平方向,逆止阀装置的逆止阀体的移动方向为垂直方向,因此可以更加紧凑配置这些控制阀装置和逆止阀装置。
方面5所述的发明表明,由于逆止阀装置的逆止阀室设置在沿着垂直方向低于控制阀装置的下侧,因此可以紧凑配置这些控制阀装置和逆止阀装置。
方面6所述的发明表明,由于逆止阀装置的逆止阀室设置在沿着垂直方向高于控制阀装置的上侧,因此可以紧凑配置这些控制阀装置和逆止阀装置。
方面7所述的发明表明,由于开放通路的一部分沿着垂直方向设置,因此向主缸填充制动液时,可以有效地排出控制阀装置或逆止阀装置内的空气。
方面8所述的发明表明,由于逆止阀装置的壳体和控制阀装置的壳体与阶梯形缸一体形成,因此可以减少部件数量的同时,可以谋求实现小型化、低成本化。
方面9所述的发明表明,由于连通开放通路和逆止阀室的连通路,经由与开放通路连接的控制阀装置的控制阀室与开放通路连接,因此可以将控制阀室作为连通路的一部分共用。因而,可以进一步谋求精简通路构成,可以控制加工工时的增加而更加提高上产性。
方面10所述的发明表明,由于连通路和开放通路的一部分成为连通控制阀室和逆止阀室的直线通路,因此可以通过一次凿孔加工形成这些通路。因而,可以进一步控制加工工时的增加而更加提高生产性。
方面11所述的发明表明,由于小径液压通路的一部分成为连接逆止阀室和小径液压室的直线通路,并且该直线通路的延长线位于构成逆止阀室的开口内,因此可以经由开口加工直线通路。
方面12所述的发明表明,由于需要与储油室和小径液压室连通的逆止阀装置的逆止阀室,分别与使控制阀装置与小径液压室连接的小径液压通路和储油室连通,该控制阀装置把大径增压室的液压向储油室放出,使大径增压室的液压随着小径液压室的液压的上升而慢慢下降,因此不是利用专用通路,而是利用将控制阀装置与小径液压室连接的小径液压通路连接逆止阀室和小径液压室。即,控制阀装置和逆止阀装置可以共用小径液压通路。因而,可以谋求精简通路构成,可以控制加工工时的增加而提高生产性。
方面13所述的发明表明,由于控制阀装置具有与小径液压通路连接使控制阀体受到沿着开阀方向的压力的控制压力室,而且连接控制压力室和小径液压室的小径液压通路经由逆止阀室连通,因此可以将逆止阀室作为小径液压通路的一部分利用。因而,可以进一步谋求精简通路构成,可以控制加工工时的增加而更加提高生产性。
方面14所述的发明表明,由于小径液压通路的一部分成为连通控制压力室和逆止阀室的直线通路,因此可以通过一次凿孔加工连通控制压力室和逆止阀室。因而,进一步控制加工工时的增加而更加提高生产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主缸的主剖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主缸的要部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主缸缸体的平面图;
图4是图3的缸体的正面图;
图5是图3的缸体的侧面图;
图6是图3中A-A的剖面图;
图7是图3中B-B的剖面图;
图8是图3中C-C的剖面图;
图9是图3中D-D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主缸的要部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主缸
15    缸体(阶梯形缸)
18    主活塞(阶梯形活塞)
41    密封圈(逆止开闭部)
55    小径缸部
56    大径缸部
61    主液压室(小径液压室)
65    小径活塞部
66    大径活塞部
70    大径增压室
75,165  控制阀装置
76,166  逆止阀装置
80    侧方突出部(控制阀装置的壳体)
81    下方突出部(逆止阀装置的壳体)
97     开口部(开口)
112     控制阀体
127,203    控制阀室
128,204    控制压力室
130         盖体
140        逆止阀体
153,206   逆止阀室
161,211   开放通路
160,210   小径液压通路
160a,160b,163,210a,210b   直线通路
162,212   连通路
170         侧方突出部(逆止阀装置的壳体)
171         倾斜突出部(控制阀装置的壳体)
R           储油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9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主缸进行说明。在下面的说明中用车载的主缸姿态(车体安装姿态)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主缸10的基本结构。该主缸10是所谓的柱塞式主缸(图示省略),是通过用因制动踏板的操作等而移动的增压器输出轴的挤压、产生向盘式制动器等制动装置导入的制动液压的主缸。
主缸10形成为具有底部12和筒部13的有底筒状,并且是具有缸体(阶梯形缸)15、主活塞(阶梯形活塞)18及副活塞20的串联式主缸。其中,缸体(阶梯形缸)15在主缸10的口部14侧安装于增压器(图示省略);主活塞(阶梯形活塞)18在该缸体15的内径16内的口部14侧,沿着筒部13的轴线(以下简称缸轴)可滑动地插入;副活塞20在比缸体15的内径16内的主活塞18靠近底部12侧,沿着缸轴方向可滑动地插入。在本实施方式中,假设缸轴配置成水平。
这里,筒部13的内径侧在底部12侧形成有第1小径滑动内径部22,在中间形成有第2小径滑动内径部23,在口部14侧形成有比第1小径滑动内径部22和第2小径滑动内径部23内径大的大径滑动内径部24。于是,副活塞20可由第1小径滑动内径部22引导滑动,而主活塞18总是由大径滑动内径部24引导滑动,并且根据位置也由第2小径滑动内径部23引导滑动。
在主缸15中,在缸轴方向间隔距离且在筒部13的圆周方向(以下简称缸圆周方向)的相同位置,形成有与主缸15一体形成的两处安装柱部25、26,该两处安装柱部25、26从筒部13向筒部13径向(以下简称缸径向)的外侧具体地说是向上侧突出,并且这些安装柱部25、26上分别形成的安装孔25a、26a上安装有储油室R。
在缸体15的第1小径滑动内径部22,从底部12侧开始依次在缸轴方向错开位置地形成有多个具体说是两处向缸径向外侧凹陷的环状的密封周槽28和密封周槽29。在底部12侧的密封周槽28,由具有E字截面形状的帽形密封(カップシ一ル)形成的密封圈30,以在底部12侧配置突出部(リップ)侧的状态嵌合。另外,在口部14侧的密封周槽29,由具有C字截面形状的帽形密封形成的密封圈31,以在口部14侧配置突出部侧的状态嵌合。
在第1小径滑动内径部22的密封周槽28和密封周槽29之间,形成有向缸径向外侧凹陷的环状的开口槽33。该开口槽33通过在底部12侧的安装孔25a开口,和与储油室R总是处于连通状态的连通孔34连通。另外,在比缸体15的密封周槽28靠近底部12侧,形成有比第1小径滑动内径部22内径稍微大的底部侧大径内径部35。
在缸体15的第1小径滑动内径部22和第2小径滑动内径部23之间形成有比它们内径稍微大的中间大径内径部38。
在第2小径滑动内径部23形成有向缸径向外侧凹陷的环状的密封周槽40,在该密封周槽40,由具有E字截面形状的帽形密封形成的密封圈(逆止开闭部)41,以在底部12侧配置突出部侧的状态嵌合。
在第2小径滑动内径部23的中间大径内径部38侧,连接密封周槽40和中间大径内径部38的偏心槽42形成为向缸径向外侧凹陷。该偏心槽42的内径比第2小径滑动内径部23小,且形成为以与第2小径滑动内径部23平行的轴为中心的圆弧状。
在缸体15的第2小径滑动内径部23和大径滑动内径部24之间,形成有比它们内径大,且比底部侧大径内径部35和中间内径部38的内径大的口部侧大径内径部44。
在缸体15的大径滑动内径部24,从底部12侧开始依次在缸轴方向错开位置地形成有多个具体地说是两处向缸径向外侧凹陷的环状的密封周槽46和密封周槽47。在底部12侧的密封周槽46,由具有E字截面状的帽形密封形成的密封圈48,以在底部12侧配置突出部侧的状态嵌合。另外,在口部14侧的密封周槽47,由具有C字截面状的帽形密封形成的密封圈49,以在底部12侧配置突出部侧的状态嵌合。
在大径滑动内径部24的密封周槽46和密封周槽47之间,形成有向缸径向外侧凹陷的环状的开口槽51。该开口槽51通过向口部14侧的安装孔26a开口,和与储油室R总是处于连通状态的连通孔52连通。
在缸体15的筒部13的侧部,形成有可以安装将制动液向制动钳(未图示)供给用的制动器配管(未图示)的副喷出路53和主喷出路54。
这里,在缸体15中,底部侧大径内径部35、第1小径滑动内径部22、中间大径内径部38及第2小径滑动内径部23构成小径缸部55,口部侧大径内径部44和大径滑动内径部24构成比小径缸部55的整体内径大的大径缸部56。
在缸体15的底部12侧嵌合的副活塞20形成具有圆筒部57和在圆筒部57的轴线方向一侧形成的底部58的有底圆筒状,并且以将该圆筒部57在底部12侧配置的状态,可滑动地嵌合在缸体15的第1小径滑动内径部22。在相对圆筒部57的底部58的另一侧的端部,贯通缸径向的油孔59以放射状多个形成。
这里,由缸体15的底部12、筒部13的底部12侧和副活塞20围成并用密封圈30密封的部分,成为向副喷出路53供给液压的副液压室60,当副活塞20位于使油孔59向开口槽33开口的位置时,该副液压室60与储油室R连通。
在缸体15的底部12侧的密封周槽28设置的密封圈30,其内周与副活塞20的外周侧滑动连接,并且在副活塞20使油孔59比密封圈30靠近底部12侧的状态下,可以阻断副液压室60和储油室R的连通,还有,在副液压室60和储油室R之间产生压力差时,只允许制动液从储油室R侧向副液压室60侧流动。另外,在缸体15的密封周槽29设置的密封圈31,其内周与副活塞20的外周侧滑动连接,阻断与储油室R连通的开口槽33和后述的主液压室61之间的连通。
在副活塞20的底部58和缸体15的底部12之间,设有含有副活塞弹簧62的间隔调整部63,该间隔调整部63在从增压器侧无输入的待机状态下决定底部58和底部12之间间隔。
在缸体15的口部14侧嵌合的主活塞18的外形,形成轴线方向一侧为小径活塞部65、轴线方向的另一侧为比小径活塞部65的内径大的大径活塞部66的阶梯形形状,轴方向两端侧形成圆筒状。在大径活塞部66的小径活塞部65侧形成有环状槽67,在比该环状槽67靠近小径活塞部65侧,沿着轴线方向形成有多个连通槽68。于是,主活塞18的小径活塞部65可滑动地插入在缸体15内的小径缸部55的第2小径滑动内径部23的同时,大径活塞部66可滑动地插入在缸体15内的大径缸部56的大径滑动内径部24。
在相对主活塞18的小径活塞部65的大径活塞部66的另一侧的端部的圆筒状部分,向径向贯通的油孔69以放射状多个形成。
这里,由缸体15的第1小径滑动内径部22和第2小径滑动内径部23之间、主活塞18及副活塞20围成并用密封圈31和密封圈41密封的部分,成为向主喷出路54供给液压的主液压室(小径液压室)61。另外,由缸体15的第2小径滑动内径部23和大径滑动内径部24之间以及主活塞18围成并用密封圈41和密封圈48密封的部分,成为比主液压室61的内径大的大径增压室70。当主活塞18位于使油孔69向大径增压室70开口的位置时,主液压室61与大径增压室70连通。
在缸体15的第2小径滑动内径部23设置的密封圈41,其内周与主活塞18的外周侧滑动连接,并且在主活塞18使油孔69比密封圈41靠近底部12侧的状态下,可以阻断主液压室61和大径增压室70之间的连通。另外,由于密封圈41是帽形密封,因此将缸体15内分隔成大径活塞部66侧的大径增压室70和小径活塞部65侧的主液压室61的同时,在大径增压室70和主液压室61之间产生压力差时,只允许制动液从大径增压室70侧向主液压室61侧流动。
在密封周槽46设置的密封圈48,其内周与主活塞18的大径活塞部66的外周侧滑动连接,并且在主活塞18使连通槽68和环状槽67比密封圈48靠近底部12侧的状态下,可以阻断大径增压室70和连通孔52即储油室R之间的连通。由于该密封圈48也是帽形密封,因此在大径增压室70和储油室R之间产生压力差时,只允许制动液经由开口槽51和连通孔52,从储油室R侧向大径增压室70侧流动。
另外,在口部14侧的密封周槽47设置的密封圈49,通过与主活塞18的大径活塞部66滑动连接,阻断经由缸体15的内周侧和主活塞18的外周侧的间隙的连通孔52即储油室R和空气之间的连通。
在副活塞20和主活塞18之间,设有含有主活塞弹簧72的间隔调整部73,该间隔调整部73在从制动踏板(图示省略)侧无输入的待机状态下决定副活塞20和主活塞18之间间隔。
另外,缸体15中,底部12、筒部13和安装柱部25、26是由例如铝铸造品一体成形的原材料加工形成的。
在从制动踏板(图示省略)侧无输入的初始状态(以下将此时的各部的位置成为初始位置)下,副活塞20由于间隔调整部63的副活塞弹簧62的作用力位于最远离底部12的初始位置。此时,副活塞20使油孔59向开口槽33开口,结果经由连通孔34将副液压室60与储油室R连通。
在该状态下,如果副活塞20因制动踏板的输入移动到底部12侧,由于该油孔59被密封圈30闭塞,结果副活塞20阻断副液压室60和储油室R之间的连通,由此,通过副活塞20进一步移动到底部12侧,制动液经由副喷出路53从副液压室60向制动装置供给。即使油孔59被闭塞,如果副液压室60的液压低于储油室R侧的液压(大气压),密封圈31就被打开,储油室R的制动液向副液压室60流动。
另外,当主活塞18由于间隔调整部63的副活塞弹簧62的作用力和间隔调整部73的主活塞弹簧72的作用力,配置在最接近口部14侧的初始位置时,打开与主液压室61连通的油孔69,连通主液压室61和大径增压室70。
在该状态下,如果主活塞18因制动踏板的输入移动到底部12侧,由于该油孔69被密封圈41闭塞,结果主活塞18阻断经由主液压室61和大径增压室70侧的油孔69的连通,在该状态下,如果主活塞18进一步移动到底部12侧,从主液压室61经由主喷出路54向制动装置供给制动液。另外,即使是使油孔69闭塞的状态,如果大径增压室70的液压比主液压室61的液压变大,密封圈41便打开,大径增压室70的制动液流向主液压室61。
另外,主活塞18处于初始位置时,用连通槽68、环状槽67、开口槽51及连通孔52连通大径增压室70和储油室R。在该状态下,主活塞18如果滑动到底部12侧,密封圈48闭塞连通槽68和环状槽67,阻断大径增压室70和储油室R之间的连通,如果主活塞18进一步滑动,由于大径活塞部66减少大径增压室70的体积,因此大径增压室70的液压提高,在大径增压室70和主液压室61之间设置的密封圈41便打开,从大径增压室70侧向主液压室61进行液补给。当对制动装置供给制动液时,通过这样在动作初期进行供给大容量的制动液的所谓的快速供给,补充行程初期的无效液量,缩短踏板行程。
于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主缸10中,进行如上述的快速供给时,随着向主液压室61进行液补给,需要慢慢解除大径增压室70的液压。因此,制动阀装置75与所述的大径增压室70、主液压室61及储油室R连接的同时,使大径增压室70的液压向储油室R放出,使大径增压室70的液压随着主液压室61的液压的上升慢慢下降,并且如图2所示,组装设置到缸体15。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主缸10中,为了适应利用VDC系统的泵进行的加压,将储油室R和主液压室61旁路连接的同时,允许制动液从储油室R侧向主液压室61侧流通,并阻断制动液从主液压室61侧向储油室R侧流通的逆止阀装置76,组装设置到缸体15。
即,如图3~图5所示,在缸体15中形成有侧方突出部80、下方突出部81及上方突出部82。其中,侧方突出部80从筒部13的缸轴方向的中间位置,具体来讲从两处安装柱部25、26之间位置,沿着缸径方向,在水平侧方形成大致圆筒状而突出;下方突出部81从该侧方突出部80的基端侧,向垂直方向形成大致圆筒状而突出;上方突出部82从侧方突出部80的基端侧,向垂直上方稍微突出。这些侧方突出部80、下方突出部81及上方突出部82,也在铸造缸体15时与底部12、筒部13及安装柱部25、26一体成形。
侧方突出部80构成控制阀装置75的壳体,在缸体15的侧方突出部80的位置,沿着如图2和图6所示的水平方向形成水平孔83。该水平孔83从筒部13侧依次向口部侧大径内径部44开口,并具有与大径增压室70连通的第1孔部84、与该第1孔部84同轴且比该第1孔部84内径大的第2孔部85、与该第2孔部85同轴且比该第2孔部85的内径大的第3孔部86以及与该第3孔部86同轴且比该第3孔部86的内径大的第4孔部87,这些孔部的轴线配置在与缸径向平行的水平方向。在第3孔部86形成有内螺纹88,第4孔部87中的第3孔部86的另一侧成为向外侧开口的开口部89。另外,水平孔83的所有孔部,从是从侧方突出部80的突出方向前方开始用工具加工形成的。
另外,下方突出部81构成逆止阀装置76的壳体,在缸体15的下方突出部81及上方突出部82的位置,沿着如图2和图7所示的垂直方向形成有垂直孔90。该垂直孔90,从上侧依次具有向上方开口的第1孔部91、与该第1孔部91同轴且比该第1孔部91的内径稍微小的第2孔部92、与该第2孔部92同轴且比该第2孔部92的内径大的第3孔部93以及与该第3孔部93同轴且比该第3孔部93的内径大的第4孔部94,并且这些孔部的轴线垂直地配置。在第3孔部93形成有内螺纹96,第4孔部94中的第3孔部93的另一侧成为向外侧开口的开口部97。该垂直孔90的第1孔部91和第2孔部92是从上方突出部82的突出方向前方开始用工具加工形成的,而第3孔部和第4孔部94及内螺纹96是从下方突出部81的突出方向前方开始用工具加工形成的。
这里,从缸轴向看,在上述的各孔部中水平孔83的第2孔部85和垂直孔90的第2孔部92交叉形成,具体来讲是正交形成。另外,如图6和图7所示,水平空83的第2孔部85和垂直孔90的第2孔部92相互将中心轴线与缸轴方向错开形成,但是如图6所示,垂直孔90的第2孔部92向水平孔83的第2孔部85开口。
另外,如图2所示,在缸体15形成有在彼此相近位置连接水平孔83中的第3孔部86的第2孔部85侧的端部和垂直孔90中的第3孔部93的第2孔部92侧的端部的连通孔100。该连通孔100的延长线在水平孔83内并且从开口部89内的位置向外方延长。该连通孔100是利用可以从水平孔83插入的工具加工形成的。
而且,如图2和图8所示,在缸体15中,通过连接垂直孔90中的第3孔部93的第2孔部92侧的端部和中间大径内径部38,形成有与主液压室61连通的连通孔101。该连通孔101的延长线在垂直孔90内并且从该开口部97内的位置向外方延长。该连通孔101是利用可以从垂直孔90插入的工具加工形成的。
而且,如图9所示,在比垂直孔90中的第2孔部92的与水平孔83的交叉位置靠近第1孔部91侧的中间部,通过向缸体15中的口部14侧的安装孔26a内开口,形成有与储油室R连通的连通孔102。该连通孔102的延长线在安装孔26a内。该连通孔102是利用可以从安装孔26a插入的工具加工形成的。另外,垂直孔90的第1孔部91如图2所示,通过打入球状的闭塞构件98来闭塞。
如图2所示,所述的水平孔83利用构成控制阀装置75的壳体的盖体105来闭塞。该盖体105形成为具有闭塞筒部106和闭塞其轴向一端的底部107的大致有底圆筒状,在筒部106的底部107的另一侧形成的外螺纹108啮合水平孔83的内螺纹88。在外螺纹108和内螺纹88的啮合位置的外侧,配置有密封水平孔83和盖体105之间间隙的密封构件109。
于是,在由水平孔83和盖体105形成的空间内,配置有控制阀装置75的作水平移动的控制阀体112和阀弹簧113,其中,阀弹簧113对该控制阀体112向缸体15的筒部13侧施力。
控制阀体112具有活塞构件118,所述活塞构件118从第1孔部84侧开始依次具有第1轴部115、与第1轴部115同轴且比该第1轴部115的内径大的第2轴部116、与第2轴部116同轴且比第2轴部116的内径大的第3轴部117。在该活塞构件118形成有一端侧向第3轴部117的轴线方向端部开口的同时,另一端则向第1轴部115的外径面开口的内部通路120。在活塞构件118中,第2轴部116可滑动地嵌合在第2孔部85,第3轴部117可滑动地嵌合在盖体105的筒部106的内周面。
另外,控制阀体112具有:在活塞构件118的第1轴部115的前端嵌合,通过与水平孔83的第2孔部85的底面抵接,可以闭塞第1孔部84的密封构件124;嵌合在第2轴部116且总是密封与水平孔83之间间隙的密封圈125以及嵌合在第3轴部117且总是密封与盖体105之间间隙的密封圈126。
阀弹簧113插入在活塞构件118的内部通路120内,并且与内部通路120内的阶梯面和盖体105的底面抵接,对控制阀体112向用该密封构件124闭塞第1孔部84的方向施力。
在控制阀装置75中,主要是水平孔83的第2孔部85的内侧部分成为控制阀室127,在该控制阀室127内收纳控制阀体112。另外,主要由第2轴部116、盖体105及水平孔83的第3孔部86围成的部分成为控制压力室128。
上述的垂直孔90由构成逆止阀装置76的壳体的盖体130闭塞。该盖体130形成具有阶梯形的筒部133和底部134的大致有底圆筒状,该筒部133的内侧由大径内周部131和比该大径内周部131的内径小的小径内周部132构成,该底部134用来闭塞该小径内周部132侧,在筒部133的底部134的另一侧形成的外螺纹135啮合垂直孔90的内螺纹96。在外螺纹135和内螺纹96的啮合位置的外侧,配置有密封垂直孔90和盖体130之间间隙的密封圈136。
于是,在由垂直孔90和盖体130形成的空间内,设有逆止阀装置76的垂直移动的逆止阀体140、对该逆止阀体140向上方施力的阀弹簧141以及卡止逆止阀体140的卡止制动器142。
逆止阀体140具有活塞构件148,该活塞构件148从上开始依次具有凸缘部144、第1轴部145、与第1轴部145同轴且比该第1轴部145的内径大的第2轴部146、与第2轴部146同轴且比该第2轴部146的内径小的第3轴部147。在该活塞构件148形成有一端侧在第3轴部147的轴线方向端部开口的同时,另一端则在第3轴部147的第2轴部146侧的外径面开口的内部通路150。在该活塞构件148中,第3轴部147可滑动地嵌合在盖体130的小径内周部132,第2轴部146可滑动地嵌合在大径内径部131。
另外,逆止阀体140具有密封构件152,该密封构件152嵌合在活塞构件148的凸缘部144及第1轴部145,通过与垂直孔90的第3孔部93的底面抵接,可以闭塞第2孔部92。
阀弹簧141使活塞构件148的第3轴部147能够插入内侧地设置,并与第2轴部146的端面和盖体130的阶梯面抵接,对逆止阀体140在用密封构件152闭塞第2孔部92的方向施力。
卡止制动器142卡止在盖体130的筒部133的开口侧,是谋求防止逆止阀体140从盖体130脱落的构件。制作在盖体130事先组装了逆止阀体140及阀弹簧141并用卡止制动器142谋求防止脱落的小组合体,将该小组合体与密封圈136一并组装入缸体15。
在上述的逆止阀装置76中,主要是垂直孔90的第3孔部93的内侧部分成为逆止阀室153,该逆止阀室153的结构是,在垂直方向的下侧开口的开口部97由盖体130闭塞。于是,在该逆止阀室153内收纳有逆止阀体140。而且,该逆止阀室153设置在沿着垂直方向比控制阀装置75低的下侧。
上述的控制阀装置75的控制压力室128经由连通孔100、逆止阀装置76的逆止阀室153及连通孔101与主液压室61连通,连通孔100和连通孔101形成经由逆止阀室153连接主液压室61和控制阀装置75的控制压力室128的小径液压通路160。也就是说,逆止阀室153与连接主液压室61和控制阀装置75的小径液压通路160连通。在小径液压通路160中,用连通孔100形成的一部分成为直线通路160a,用连通孔101形成的另一部分成为直线通路160b。
另外,在控制阀装置75的控制阀体112从水平孔83的第2孔部85的底面分开的状态下,经由水平孔83的第1孔部84、控制阀室127、比垂直孔90的第2孔部92的控制阀室127靠近第1孔部91侧的一部分及连通孔102,连通大径增压室70和储油室R。通过水平孔83的第1孔部84、比垂直孔90的第2孔部92的控制阀室127靠近第1孔部91侧的一部分及连通孔102,经由控制阀室127连通大径增压室70和储油室R,形成将大径增压室70的液压经由控制阀装置75放出到储油室R的开放通路161。该开放通路161的由垂直孔90的第2孔部92构成的一部分沿着垂直方向形成。
而且,比垂直孔90的第2孔部92的控制阀室127靠近第3孔部93侧的一部分,形成经由控制阀室127与开放通路161总是连通且可以将开放通路161和逆止阀室153连通的连通路162。由垂直孔90的第2孔部92构成的连通路162和开放通路161的一部分,成为连通控制阀室127和逆止阀室153的直线通路163。
因而,逆止阀装置76的逆止阀室153经由连通路162与开放通路161即储油室R连通的同时,经由小径液压通路160的直线通路160b与主液压室61连通。也就是说,连接主液压室61和控制阀装置75的控制压力室128的小径液压通路160与逆止阀室153连通,而且经由逆止阀室153连通直线通路160a和直线通路160b。于是,收纳在逆止阀室153内的逆止阀体140,通过允许制动液从储油室R经由开放通路161、控制阀室127、连通路162及逆止阀室153流向小径液压通路160侧,一方面允许制动液经由该小径液压通路160流向主液压室61,另一方面阻断制动液反方向即从主液压室61经由小径液压通路160、逆止阀室153、连通路162、控制阀室127及开放通路161向储油室R流通。
其结果,如果利用VDC系统的泵(图示省略)对主液压室61的制动液进行加压,根据其吸引压力,逆止阀体140抵抗阀弹簧141的作用力移动,便打开逆止阀装置76,从储油室R经由开放通路161、控制阀室127、连通路162、逆执法室153及小径液压通路160的直线通路160b,向主液压室61流动的制动液的量多于流经大径增压室70的制动液的量。
控制阀装置75的控制压力室128,通过小径液压通路160和逆止阀装置76的逆止阀室153总是与主液压室61连通。其结果,由于主液压室61的液压和密封圈125、126的受压面积差,在控制阀体112产生抵抗阀弹簧113的作用力的推力即开阀方向的推力。由此,如果控制阀体112抵抗阀弹簧113的作用力而移动,开放通路161便开放,经由开放通路161的第1孔部84内的一部分连通的大径增压室70的液压,通过控制阀室127和开放通路161的另一部分向储油室R侧放出。这里,根据导入控制压力室128的主液压室61的液压,在控制阀体112产生的推力变化,其结果,控制阀体112使大径增压室70的液压向储油室R侧放出,使大径增压室70的液压随着主液压室61的液压的上升而慢慢下降。
也就是,在上述的快速供给时,挤开密封圈41从大径增压室70向主液压室61送入制动液,补充行程初期的无效液量(主要是钳重新运行(キヤリパロ一ルバック)的量),但是,其后为了补充主液压室61的小径化,补带来的充液量不足,因此从大径增压室70向主液压室61送入制动液的同时,大径增压室70和主液压室61因相同压力而上升到直至增压室解除液压。于是,如果上升到直至增压室解除液压,之前处于关闭状态的控制阀装置75解除大径增压室70的液压。此时,控制阀装置75如上所述地将大径增压室70的液压向储油室R放出,使大径增压室70的液压随着主液压室61的液压的上升而慢慢下降。
如上所述,从缸轴向看,由于水平孔83和垂直孔90交叉(详细地说是正交),因此从缸轴向看,通过水平孔83和与其啮合的盖体105导滑的控制阀体112的移动方向,和通过与垂直孔90啮合的盖体130导滑的逆止阀体140的移动方向交叉(详细地说是正交)。而且,由于水平孔83水平地配置,垂直孔90垂直地配置,因此,控制阀装置75的控制阀体112的移动方向为水平方向,逆止阀装置76的逆制阀体140的移动方向为垂直方向。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与逆止阀室153和主液压室61连通的连通孔101的延长线在垂直孔90内,且从其开口部97内的位置向外方延长,因此作为小径液压通路160的一部分且由连通孔101形成的直线通路160b的延长线,也同样位于开口部97内。
而且,如上所述,由于与逆止阀室153和控制压力室128连通的连通孔100的延长线在水平孔83内,且从其开口部89内的位置向外方延长,因此作为小径液压通路160的另一部分且由连通孔100形成的直线通路160a的延长线,也位于开口部89内。另外,该直线通路160a的延长线也可以位于开口部97内。
如果利用以上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主缸10,由于需要与储油室R和主液压室61连通的逆止阀装置76的逆制阀室153,分别与经由控制阀装置75将大径增压室70的液压向储油室R放出的开放通路161和主液压室61连通,因此不是用专用通路,而是利用将大径增压室70的液压经由控制阀装置75向储油室R放出的开放通路161,可以连接逆止阀室153和储油室R。即,控制阀装置75和逆止阀装置76可以共用开放通路161。因而,可以谋求精简通路构成,可以控制加工工时的增加而提高生产性。
另外,从缸轴向看,由于控制阀装置75的控制阀体112的移动方向和逆止阀装置76的逆制阀体140的移动方向交叉,因此可以将这些控制阀装置75和逆止阀装置76更加紧凑地配置。
另外,由于连接主液压室61和控制阀装置75的小径液压通路160与逆止阀室153连通,因此可以将逆止阀室153作为小径液压通路160的一部分利用。因而,可以谋求通路构成的进一步精简,可以控制加工工时的增加而更加提高生产性。
另外,由于控制阀装置75的控制阀体112的移动方向为水平方向,逆止阀装置76的逆止阀体140的移动方向为垂直方向,因此可以将这些控制阀装置75和逆止阀装置76更加紧凑地配置。
另外,由于逆止阀装置76的逆止阀室153设在垂直方向低于控制阀装置75的下侧,因此可以将这些控制阀装置75和逆止阀装置76紧凑地配置。
另外,由于开放通路161的一部分沿着垂直方向设置,因此向主缸1填充制动液时,可以有效地排出逆止阀装置76内的空气。
另外,由于作为逆止阀装置76的壳体的下方突出部81和作为控制阀装置76的壳体的侧方突出部80与缸体15一体形成,因此不仅可以减少部件数量,还可以谋求实现小型化和低成本化。
另外,由于连通开放通路161和逆止阀室153的连通路162,经由与开放通路161连接的控制阀装置75的控制阀室127与开放通路161连接,因此可以将控制阀室127作为连通路162的一部分而共用。因而,可以谋求通路构成的进一步精简,可以控制加工工时的增加而更加提高生产性。
另外,由于连通路162和开放通路161的一部分,成为连通控制阀室127和逆止阀室153的直线通路163,因此可以通过一次开孔加工形成这些通路。因而,可以进一步控制加工工时的增加而更加提高生产性。
另外,由于由作为小径液压通路160的一部分的连通孔101形成的部分,成为连接逆止阀室153和主液压室61的直线通路160b,该直线通路160b的延长线位于构成逆止阀室153的垂直孔90的开口部97内,因此可以经由开口部97加工直线通路160b。
另外,由于需要与储油室R和主液压室61连通的逆止阀装置76的逆止阀室153,分别与把制动阀装置75连接于主液压室61的小径液压通路160和储油室R连通,该制动阀装置75的作用是把大径增压室70的液压向储油室R放出,使大径增压室70的液压随着主液压室61的液压的上升而慢慢下降,因此可以不用专用通路,而用把控制阀装置75连接于主液压室61的小径液压通路160的直线通路160b,连接逆止阀室153和主液压室61。即,控制阀装置75和逆止阀装置76可以共用小径液压通路160的直线通路160b。因而,可以谋求通路构成的精简,可以控制加工工时的增加而提高生产性。
另外,由于控制阀装置75具有与小径液压通路160连接且使控制阀体112受到沿着开阀方向的压力的控制压力室128,连接控制压力室128和主液压室61的小径液压通路160经由逆止阀室153连通,因此可以将逆止阀室153作为小径液压通路160的一部分利用。因而,可以谋求通路构成的进一步精简,可以控制加工工时的增加而更加提高生产性。
另外,由于小径液压通路160的一部分,成为连通控制压力室128和逆止阀室153的直线通路160a,因此可以通过一次开孔加工连通控制压力室128和逆止阀室153。因而,可以进一步控制加工工时的增加而更加提高生产性。
下面,参照图10,主要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部分为中心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主缸进行说明。另外,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标记,省略其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主要是控制阀装置165和逆止阀装置166的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该控制阀装置165与大径增压室70、主液压室61及储油室R连接的同时,使大径增压室70的液压向储油室R侧放出,使大径增压室70的液压随着主液压室61的液压的上升而慢慢下降,该逆止阀装置166允许制动液从储油室R侧流向主液压室61侧,并且阻断制动液从主液压室61侧流向储油室R侧。
即,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缸体15形成有侧方突出部170、倾斜突出部171和上方突出部172。其中,侧方突出部170从筒部13的缸轴方向的中间位置,沿着缸径向向水平侧方以阶梯形圆筒状突出;倾斜突出部171从该侧方突出部170的基端侧,其下侧大致与侧方突出部170位于同方向地向倾斜方向延长;上方突出部172从侧方突出部170的基端侧,向垂直上方稍微突出。这些侧方突出部170、倾斜突出部171及上方突出部172,在铸造缸体15时,也与底部12、筒部13及安装柱部25、26一体形成。
由于侧方突出部171构成控制阀装置165的壳体,因此在缸体15中的倾斜突出部171的位置,形成有沿着倾斜突出部171的倾斜方向的倾斜孔175。该倾斜孔175从筒部13侧开始依次具有:通过向口部侧大径内径部44开口,与大径增压室70连通的第1孔部176、与该第1孔部176同轴且比该第1孔部176的内径大的第2孔部177、与该第2孔部177同轴且比该第2孔部177的内径大的第3孔部178及与该第3孔部178同轴且比该第3孔部178的内径大的第4孔部179,并且这些孔部的轴线与缸径向平行地配置。在第3孔部178形成有内螺纹180,第4孔部179中的第3孔部178的另一侧成为向外侧开口的开口部181。另外,倾斜孔175的所有的孔部,从倾斜突出部171的突出方向前方开始用工具加工形成。
在缸体15的上方突出部172的位置形成有垂直孔184。该垂直孔184具有:向上方开口的第1孔部185、与该第1孔部185同轴且比该第1孔部185的内径稍微小的第2孔部186及与该第2孔部186同轴且比该第2孔部186的内径小的第3孔部187,这些孔部的轴线在垂直方向配置。垂直孔184中,第3孔部187向倾斜孔175的第2孔部177的内周面开口,所有的孔部从上方突出部172的突出方向前方开始用工具加工形成。
侧方突出部170构成逆止阀装置166的壳体,在缸体15的侧方突出部170的位置,沿着水平方向形成有水平孔190。该水平孔190从筒部13侧开始依次具有:向垂直孔184的第2孔部186开口的第1孔部191、与该第1孔部191同轴且比该第1孔部191的内径大的第2孔部192及与该第2孔部192同轴且比该第2孔部192的内径大的第3孔部193,这些孔部的轴线在与缸径向平行的水平方向配置。在第2孔部192形成有内螺纹195,第3孔部193中的第2孔部192的另一侧成为向外侧开口的开口部196。另外,在第2孔部192的底面,通过与第1孔部191平行且向中间大径内径部38开口,形成有与主液压室61连通的连通孔198。另外,水平孔190和连通孔198均从侧方突出部170的突出方向前方开始用工具加工形成。
这里,从缸轴向看,上述的倾斜孔175和水平孔190的轴线交叉地配置。
另外,形成有在彼此接近位置连接倾斜孔175中的第3孔部178的第2孔部177侧的端部和水平孔190中的第2孔部192的第1孔部191侧的端部的方式,形成有连通孔199。该连通孔199的轴线垂直地配置,其延长线在倾斜孔175内且从其开口部181内的位置向外方延长。该连通孔199从倾斜孔175开始用可以插入的工具加工形成。
而且,在比垂直孔184的在第2孔部186中与水平孔190的交叉位置靠近第1孔部185侧的中间位置,通过向缸体15中的口部14侧的安装孔26a内开口,形成有与储油室R连通的连通孔200。该连通孔200的延长线在口部14侧的安装孔26a内。该连通孔200是从安装孔26a开始用可以插入的工具加工形成的。另外,垂直孔184的第1孔部185,通过插入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球状的闭塞构件98来闭塞。
上述的倾斜孔175是用构成控制阀装置165的壳体的、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盖体105和密封圈109来闭塞的。该盖体105使外螺纹108啮合在倾斜孔175的内螺纹180。控制阀装置165在由倾斜孔175和盖体105形成的空间内,设置有沿着倾斜孔175的轴方向移动的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控制阀体112和对该控制阀体112向缸体15的筒部13侧即关闭方向施力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阀弹簧113。
控制阀体112的活塞构件118中,第2轴部116可滑动地嵌合在倾斜孔175的第2孔部177的同时,第3轴部117可滑动地嵌合在盖体105的筒部106的内周面。另外,控制阀体112通过其密封构件124与倾斜孔175的第2孔部177的底面抵接,可以闭塞第1孔部176。而且,控制阀体112的密封圈125、126总是密封倾斜孔175和盖体105之间的间隙。
在控制阀装置165中,主要是倾斜孔175的第2孔部177的内侧部分成为控制阀室203,该控制阀室203收纳控制阀体112。另外,主要是由第2轴部116、盖体105及倾斜孔175的第3孔部178围成的部分成为控制压力室204。
上述的水平孔190是用构成逆止阀装置166的壳体的、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盖体130和密封圈136来闭塞的。该盖体130使其外螺纹135啮合在水平孔190的内螺纹195。逆止阀装置166在由水平孔190和盖体130形成的空间内,设有水平移动的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逆止阀体140、对该逆止阀体140向缸体15的筒部13侧即关闭方向施力的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阀弹簧141以及卡止逆止阀体140的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卡止制动器142。
逆止阀体140的密封构件152,通过与水平孔190的第2孔部192的底面抵接,可以闭塞第1孔部191。另外,密封构件152即使与第2孔部192的底面抵接,也不闭塞连通孔198。
在上述的逆止阀装置166中,主要是水平孔190的第2孔部192的内侧部分成为逆止阀室206,该逆止阀室206的结构是,由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盖体130和密封圈136闭塞向水平侧方开口的开口部196。而且,在该逆止阀室206内收纳有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逆止阀体140。另外,该逆止阀室206设置在垂直方向比控制阀装置165高的上侧。
上述的控制阀装置165的控制压力室204,经由连通孔199、逆止阀装置166的逆止阀室206和连通孔198,与主液压室61连通,连通孔198和连通孔199形成经由逆止阀室206连接主液压室61和控制阀装置165的控制压力室204的小径液压通路210。也就是说,逆止阀室206与连接主液压室61和控制阀装置165的小径液压通路210连通。在小径液压通路210中,由连通孔199形成的一部分成为直线通路210a,由连通孔198形成的另一部分成为直线通路210b。
另外,在控制阀装置165的控制阀体112从倾斜孔175的第2孔部177的底面离开的状态下,经由倾斜孔175的第1孔部176、控制阀室203、垂直孔184和连通孔200,使大径增压室70和储油室R连通。倾斜孔175的第1孔部176、垂直孔184和连通孔200,通过经由控制阀室203连通大径增压室70和储油室R,成为将大径增压室70的液压经由控制阀装置165向储油室R放出的开放通路211。由该开放通路211的垂直孔184构成的一部分沿着垂直方向形成。
而且,水平孔190的第1孔部191形成总是与开放通路211连通并可以连通开放通路211和逆止阀室206的连通路212。
因而,逆止阀装置166的逆止阀室206经由连通路212,与开放通路211即储油室R连通的同时,经由小径液压通路210的直线通路210b,与主液压室61连通。也就是说,连接主液压室61和控制阀装置165的控制压力室204的小径液压通路210,与逆止阀室206连通,而且经由逆止阀室206,其直线通路210a和直线通路210b连通。于是,在逆止阀室206内收纳的逆止阀体140,通过允许制动液从储油室R经由开放通路211、连通路212及逆止阀室206流向小径液压通路210,一方面允许制动液经由该小径液压通路210的直线通路210b流向主液压室61,另一方面阻断制动液反方向即从主液压室61经由直线通路210b、逆止阀室206、逆止阀体206、连通路212及开放通路211流向储油室R。
其结果,如果利用VDC系统的泵(图示省略)对制动液加压,根据其吸引压力,逆止阀体140抵抗阀弹簧141的作用力移动而打开逆止阀装置166,将大流量的制动液从储油室R经由开放通路211、连通路212、逆止阀室206及直线通路210b流向主液压室61。
控制阀装置165的控制压力室204,经由小径液压通路210和逆止阀装置166的逆止阀室206,总是与主液压室61连通,通过主液压室61的液压和密封圈125、126的受压面积差,在控制阀体112产生抵抗阀弹簧113的作用力的推力即开阀方向的推力。这样,如果控制阀体112抵抗阀弹簧113的作用力移动,开放通路116就被开放,经由开放通路211的第1孔部176的部分而连通的大径增压室70的液压,经由开放通路211向储油室R放出。这里,随着从主液压室61导入的控制压力室204的液压,在控制阀体112产生的推力发生变化,其结果,控制阀体112将大径增压室70的液压向储油室R放出,使大径增压室70的液压随着主液压室61的液压的上升而慢慢下降。
如上所述,从缸轴向看,因为倾斜孔175和水平孔190交叉,所以从缸轴向看,通过倾斜孔175和与其啮合的盖体105导滑的控制阀体112的移动方向,和通过与水平孔190啮合的盖体130导滑的逆止阀体140的移动方向交叉。
另外,与逆止阀室206和主液压室61连通的连通孔198的延长线在水平孔190内,且从其开口部196内的位置向外方延长。因此,由作为小径液压通路210的一部分的连通孔198形成的直线通路210b,连接逆止阀室206和主液压室61,该直线通路210b的延长线位于开口部196内。
而且,与逆止阀室206和控制压力室204连通的连通孔199的延长线在倾斜孔175内,且从其开口部181内的外置向外方延长。因此,由作为小径液压通路210的另一部分的连通孔199形成的直线通路210a,连通控制压力室204和逆止阀室206,该直线通路210a的延长线位于开口部181内。
如果利用以上所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主缸10,由于逆止阀装置166的逆止阀室206设置在垂直方向高于控制阀装置165的上侧,因此可以把控制阀装置165和逆止阀装置166紧凑地配置。
另外,由于开放通路211的一部分沿着垂直方向设置,因此向主缸1填充制动液时,可以有效地排出控制阀装置165内的空气。

Claims (14)

1.一种主缸,具有:
阶梯形缸,其具有大径缸部和小径缸部;
阶梯形活塞,其具有在该阶梯形缸的所述大径缸部内可滑动地插入的大径活塞部和在所述小径缸部内可滑动地插入的小径活塞部;
逆止开闭部,其将所述阶梯形缸内分隔成所述大径活塞部侧的大径增压室和所述小径活塞部侧的小径液压室的同时,只允许制动液从所述大径增压室侧向所述小径液压室侧流通;
控制阀装置,其与所述大径增压室、所述小径液压室及储油室连接,控制阀体使所述大径增压室的液压向所述储油室放出,使所述大径增压室的液压随着所述小径液压室的液压的上升而慢慢下降,该主缸的特征在于:
设有具有逆止阀室和逆止阀体的逆止阀装置,该逆止阀室分别与将所述大径增压室的液压经由所述控制阀装置向所述储油室放出的开放通路和所述小径液压室连通,该逆止阀体收纳在所述逆止阀室内,允许制动液从所述开放通路向所述小径液压室流通,但阻止反方向的流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装置的所述控制阀体的移动方向和所述逆止阀装置的所述逆止阀体的移动方向交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缸,其特征在于,连接所述小径液压室和所述控制阀装置的小径液压通路与所述逆止阀室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装置的所述控制阀体的移动方向为水平方向,所述逆止阀装置的所述逆止阀体的移动方向为垂直方向。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逆止阀装置的所述逆止阀室设置在沿着垂直方向低于所述控制阀装置的下侧。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逆止阀装置的所述逆止阀室设置在沿着垂直方向高于所述控制阀装置的上侧。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放通路的一部分沿着垂直方向设置。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逆止阀装置的壳体和所述控制阀装置的壳体与所述阶梯形缸一体形成。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装置具有与所述开放通路连接并收纳所述控制阀体的控制阀室,连通所述开放通路和所述逆止阀室的连通路,经由所述控制阀室与所述开放通路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路和所述开放通路的一部分成为连通所述控制阀室和所述逆止阀室的直线通路。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逆止阀装置的所述逆止阀室,其垂直方向的下侧开口,该开口用盖体闭塞,所述小径液压通路的一部分成为连接所述逆止阀室和所述小径液压室的直线通路,该直线通路的延长线位于所述开口内。
12.一种主缸,具有:
阶梯形缸,其具有大径缸部和小径缸部;
阶梯形活塞,其具有在该阶梯形缸的所述大径缸部内可滑动地插入的大径活塞部和在所述小径缸部内可滑动地插入的小径活塞部;
逆止开闭部,其将所述阶梯形缸内分隔成所述大径活塞部侧的大径增压室和所述小径活塞部侧的小径液压室的同时,只允许制动液从所述大径增压室侧向所述小径液压室侧流通;
控制阀装置,其与所述大径增压室、所述小径液压室及储油室连接,控制阀体使所述大径增压室的液压向所述储油室放出,使所述大径增压室的液压随着所述小径液压室的液压的上升而慢慢下降,该主缸的特征在于:
设有具有逆止阀室和逆止阀体的逆止阀装置,该逆止阀室分别与连接所述小径液压室和所述控制阀装置的小径液压通路和所述储油室连通,该逆止阀体收纳在所述逆止阀室内,允许制动液从所述储油室侧向所述小径液压通路流通,但阻止反方向的流通。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装置具有与所述小径液压通路连接并使所述控制阀体受到沿着开阀方向的压力的控制压力室,连接该控制压力室和所述小径液压室的小径液压通路经由所述逆止阀室连通。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径液压通路的一部分成为连通所述控制压力室和所述逆止阀室的直线通路。
CN2008100830030A 2007-03-16 2008-03-17 主缸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647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68770/07 2007-03-16
JP2007068770A JP4629063B2 (ja) 2007-03-16 2007-03-16 マスタシリン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64760A CN101264760A (zh) 2008-09-17
CN101264760B true CN101264760B (zh) 2012-11-21

Family

ID=39761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300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64760B (zh) 2007-03-16 2008-03-17 主缸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841178B2 (zh)
JP (1) JP4629063B2 (zh)
CN (1) CN10126476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21482A (zh) * 2016-06-22 2017-12-29 液压系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煞车主缸装置及设有该煞车主缸装置的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3041B (zh) * 2007-07-27 2013-01-0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主缸
JP5358358B2 (ja) 2009-09-01 2013-12-04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マスタシリンダ
JP2019135888A (ja) * 2018-02-05 2019-08-15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モータ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57935A (en) * 1995-05-23 1996-09-24 Kelsey-Hayes Company Apply-rate-independent fast-fill master cylinder
CN2608755Y (zh) * 2003-04-10 2004-03-31 李学龙 汽车用三活塞异径液压制动主缸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30419A (ja) * 1992-05-29 1993-12-14 Toyota Motor Corp 液圧ブレーキ装置
US6082831A (en) * 1998-04-22 2000-07-04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Electro-hydraulic brake apply system displacement augmentation
KR100495757B1 (ko) * 2001-02-26 2005-06-16 가부시끼가이샤 히다치 세이사꾸쇼 마스터 실린더
JP4526727B2 (ja) * 2001-02-26 2010-08-18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マスタシリンダ
JP3992997B2 (ja) * 2002-02-28 2007-10-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マスタシリンダ
JP4073780B2 (ja) * 2002-12-24 2008-04-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マスタシリンダ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57935A (en) * 1995-05-23 1996-09-24 Kelsey-Hayes Company Apply-rate-independent fast-fill master cylinder
CN2608755Y (zh) * 2003-04-10 2004-03-31 李学龙 汽车用三活塞异径液压制动主缸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2-249040A 2002.09.03
JP特开2004-203144A 2004.07.22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21482A (zh) * 2016-06-22 2017-12-29 液压系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煞车主缸装置及设有该煞车主缸装置的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223034A1 (en) 2008-09-18
JP2008230283A (ja) 2008-10-02
CN101264760A (zh) 2008-09-17
JP4629063B2 (ja) 2011-02-09
US7841178B2 (en) 2010-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64760B (zh) 主缸
CN105358879B (zh) 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装置和自动变速器
CN104010899B (zh) 用于车辆制动设备的活塞泵
HU217695B (hu) Házöntvény hidraulikus fékrendszerekhez
CN101808869B (zh) 杯形密封件和使用它的主缸
KR19980070478A (ko) 서스펜션 장치
CN113785136A (zh) 具有两个可调阻尼阀装置的振动阻尼器
TWI677451B (zh) 自行車油壓操作裝置
CN103373332A (zh) 用于制动系统的压力阻尼装置
CN104214253A (zh) 液压防抱死制动轮缸及车桥制动系统
US10233900B2 (en) Hydraulic motor system
CN201889889U (zh) 锁模装置
CN102094808A (zh) 活塞泵
CN101284528A (zh) 用于电子控制制动系统的泵
WO2019138281A1 (ja) アキシャルピストンポンプ及び直列のダンパを備えたブレーキ液圧制御装置
CN112368190B (zh) 制动液压控制装置
KR20090046698A (ko) 보조 제동 장치에 연결된 자동차용 마스터 실린더
CN100548762C (zh) 主缸
CN101857039A (zh) 铁道车辆用线性减震器
WO2019145820A1 (ja) ブレーキ液圧制御装置
US7121635B2 (en)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brake fluid pressure
CN114684256B (zh) 转向制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1353041A (zh) 主缸
CN112041593B (zh) 具有外部安装的泵的液压控制单元
KR101982272B1 (ko) 브레이크 시스템용 펌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