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56274A - 投射型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投射型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56274A
CN101256274A CNA2008100020423A CN200810002042A CN101256274A CN 101256274 A CN101256274 A CN 101256274A CN A2008100020423 A CNA2008100020423 A CN A2008100020423A CN 200810002042 A CN200810002042 A CN 200810002042A CN 101256274 A CN101256274 A CN 1012562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display
light
lens
light source
display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0204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平田浩二
谷津雅彦
久田隆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562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62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8Reflectors in projection bea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Lenses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放大影像显示元件的图像投射到台面等的大致水平的面上可以进行图像显示的投射型显示装置。本发明以光源的光轴和具有相对光轴对称地配置的多个透镜元件的透镜组的光轴大致垂直的方式,配置对来自光源的光进行反射的反射镜。

Description

投射型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影像显示元件的图像放大投射到大致垂直的面上可以进行图像显示,并且,即便放大投射到桌上等的大致水平的面上也可以进行图像显示的投射型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如在日本特开平5-134213号专利公报中记载的那样,使用相对投射光学系统的光轴向垂直的方向移动(シフト)投射图像,并且相对投射光学系统的光轴倾斜规定角度地配置的附加光学系统,沿相对屏幕倾斜的方向放大投射影像的投射型显示装置是众所周知的。此外,这里所述的附加光学系统(アフオ一カルコンバ一タ,远焦转换器)是具有变换投射图像的大小的作用的光学系统,是用于通过校正·减少伴随着来自对屏幕倾斜的方向的投射的投射图像的畸变得到长方形的投射图像的光学系统。
如图13所示,已有的投射型显示装置的使用形态,大体为,在壁面19等的大致垂直的面上设置屏幕等(未图示),在从壁面19离开的位置的台20等上配置投射型显示装置101,将投射图像5投射到该屏幕上。下面,大致水平地设置图13那样的投射型显示装置101的设置状态。
除了上述那样的使用状态外,近年来,想要投射到台面等的大致水平的面上的要求正在增加。
图12是表示用已有的投射型显示装置101,将影像投射在台面14等的大致水平的面上的状态的图。如图12(a)所示,由固定部件16将已有的投射型显示装置101以投射方向在下的方式固定在天花板15上,在台面14上显示投射图像5。即,必须将投射型显示装置101固定在天花板15上。但是,如图12(a)所示,并不只具有投射在台面等的大致水平的面上的用途。当然,如图13所示,也具有投射在壁面等的大致垂直的面上的用途。从而,发生与使用状况相应地将投射型显示装置101安装在天花板15上或从天花板15取下那样的作业,使用的随意性不好。
另外,存在着如图12(b)那样,将投射型显示装置101配置在台面14上,向上投射,在它的投射光路的中途配置折返镜17(由固定部件18固定在台面14上),使投射光路弯折投射在台面14上的方法。在该方法的情形中,不需要固定投射型显示装置101,另外,因为在台面14上,所以只要能够从该状态改变投射型显示装置101的投射方向地进行配置,就能够简单地如图13那样地投射在壁面等的大致垂直的面上。下面,将图12(a)、(b)那样的投射型显示装置的设置状态称为大致垂直地设置。
但是,在日本特开平5-134213号专利公报中记载的投射光学单元,使配置在投射面侧的附加光学系统(アフオ一カルコンバ一タ,远焦转换器)偏心,广角化是困难的。因此,为了得到必要倍率的投射影像,加长了从投射装置到投射面的距离(以后,称为投射距离)。即,当用日本特开平5-134213号专利公报中记载的投射光学单元如图12(b)那样进行投射时,为了得到需要倍率的投射图像,必须将折返镜17配置在上方。另外,只有当投射到台面14等的大致水平面上时才需要折返镜17,需要与使用状态相应地,设置·撤去折返镜17,使用的随意性不好。即便假定能够实现广角化,因为折返镜17具有大幅度地向投射图像5侧(图中左方向)突出的形状,所以存在着对处于与投射型显示装置101的投射图像5相反侧的人来说,该折返镜17成了妨碍而不能够看到投射图像5那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课题产生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以放大影像显示元件的图像投射到台面等大致水平的面上进行图像显示的投射型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以光源的光轴和具有与光轴对称地配置的多个透镜元件的透镜组的光轴大致垂直的方式,配置对来自光源的光进行反射的反射镜。
根据本发明,则能够通过广角使到投射面(屏幕)的距离达到最小限度,抑制畸变和像差对影像进行投射,能够实现性能良好并且使用方便、使用随意性也优越的投射型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投射型显示装置的整体图。
图2是实施例1的投射型显示装置的投射光学单元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将实施例1的投射型显示装置投射在大致垂直的面上的状态的全体的图。
图4是表示图2的投射光学单元中的透镜配置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5是用于说明投射光学单元的透镜面的剖面图。
图6是用于说明投射光学单元的光轴的剖面图。
图7是与实施例1的图1不同的投射型显示装置的全体图。
图8是表示图7的投射型显示装置中的投射光学单元的透镜配置面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9是将图7的投射型显示装置投射在大致垂直的面上的状态的全体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1的投射型显示装置中的光路的YZ剖面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1的投射型显示装置中的光路的XZ剖面图。
图12是表示在已有的投射型显示装置中投射在大致水平面上的状态的图。
图13是表示在已有的投射型显示装置中投射在大致垂直面上的状态的图。
符号说明:
1:影像显示元件;2:前方透镜组;3:后方透镜组;4:自由曲面镜;5:投射图像;8:光源;100、101:投射型显示装置;150:人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我们一面参照附图一面详细地说明实施例。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投射型显示装置的立体图。在该图中,投射型显示装置100持有大致箱型的框体,在其内部,例如,备有显示从外部输入的图像或影像的影像显示元件1和发出高亮度的白色光的灯等的光源8,从光源8射出的光,通过反射镜9(第1反射部)变化约90度方向,照射在影像显示元件1上。而且,搭载有用于放大并照射由影像显示元件1调制了的光学像的投射光学单元。投射光学单元包括,通过棱镜(未图示)和包含前方透镜组(第1透镜组)2和后方透镜组(第2透镜组)3的2个透镜组形成的透过(透镜)光学系统、以及包含具有不旋转对称(即旋转非对称)的自由曲面形状的反射面的反射镜(以下,称为自由曲面镜)4的反射光学系统。由自由曲面镜4(第2反射部)反射的光,在台面14上成像,作为投影图像5显示出来。即,在与投射型显示装置100的载置面(台面14的上面)同一的面上显示出投影图像5。
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投射型显示装置的投射光学单元的图。并且,图2表示从图1的X方向看的剖面(YZ剖面)。如上述的那样,投射光学单元具有射入来自光源8的光并射出所要的影像的影像显示元件1、棱镜10、由包含前方透镜组2和后方透镜组3的2个透镜组形成的透过(透镜)光学系统、和包含自由曲面镜4的反射光学系统。
作为影像显示元件1,例如,表示了采用以液晶面板为代表的透过型元件的例子,但是也可以用反射型的影像显示元件。另外,作为影像显示元件1,也可以是如3板式那样,合成R、G、B的多个图像的方式,这时,需要影像合成用的棱镜等。
以上,在说明了的投射光学单元中,从影像显示元件1经过棱镜10射出的光,首先,射入到作为透镜光学系统的前方透镜组2。此外,我们将在后面说明它的详细情况,该前方透镜组2包含着具有旋转对称的面形状的正焦度(power)和负焦度的多个折射透镜。此后,从该前方透镜组2射出的光,通过后方透镜组3,该后方透镜组由包含具有至少一方的面不是旋转对称的(旋转非对称的)自由曲面形状的多个(在实施例1中为2个)透镜的多个透镜所形成。而且,从该后方透镜组3射出的光,进一步,在由包含自由曲面镜4的反射光学系统放大反射后,作为规定的投影图像5,投射到台面14(未图示)上。
此外,在实施例1中,如图2所示的那样,如上述背景技术那样,使投影画面(显示元件)沿与投影系统的光轴垂直的方向移动,进一步,相对投影系统的光轴倾斜规定角度地配置附加光学系统,与这样的光学系统不同,以它的显示画面的中央位于透镜光学系统的大致光轴上的方式配置影像显示元件1(即,形成共轴光学系统)。从而,从影像显示元件1的显示画面的中央射出并通过透镜光学系统的入射瞳孔的中央向着投射图像5上的画面中央的光线11,大致沿透镜光学系统(包含前方透镜组2和后方透镜组3)的光轴行进(以下,将它称为“画面中央光线”)。此后,该画面中央光线11,在自由曲面镜4的反射面上的点P2反射后,相对投射面的法线7从-Y方向(左方向)倾斜地入射到投射图像5上的画面中央的点P5。以下将该角度称为“斜入射角度”,用θs表示。即,这意味着沿透镜光学系统的光轴通过的光线倾斜地入射到投射面上,实质上透镜光学系统的光轴相对投射面倾斜地设置着(形成斜入射系统)。
此外,如上述那样,当相对投射面倾斜地射入光线时,从影像显示元件1投射的长方形形状成为梯形,包含所谓的梯形畸变,除此之外,生成由相对光轴不旋转对称而引起的种种像差。但是,在实施例1中,通过透镜光学系统的后方透镜组3对它们进行校正。而且,具有在作为反射光学系统的自由曲面镜上,不发生由广角化引起的倍率色像差的优点。
特别是,如果使从影像显示元件1射出的光线,由自由曲面镜4的反射面反射,倾斜地入射到投射图像5上,则与由透镜得到的光的偏心量(偏向角)比较,得到更大的偏心量(偏向角),另外,因为也难以生成像差,所以能够抑制装置的大型化,并且可以实现广视场角化。即,将包含前方透镜组2和后方透镜组3的透镜光学系统与使上述背景技术的附加光学系统(アフオ一カルコンバ一タ,远焦转换器)偏心抑制梯形畸变的情形比较,可以使其为口径更小的光学系统。
另外,因为如上所述地用透镜光学系统将入射到形成反射光学系统的反射镜4的反射面上的光放大到规定大小进行投射,所以它的制造变得容易了。即,分别制造反射光学系统和透镜光学系统,此后,在装置框体内,调整并固定它们两者的位置,由此,特别适合于批量生产。
另外,如上述那样,如果将用于校正梯形畸变等的后方透镜组3配置在前方透镜组2的前方,则因为可以减小该后方透镜组3和前方透镜组2之间的间隔地进行配置,所以能够使搭载了投射光学单元的装置整体紧凑化。
这样,如果将具有自由曲面形状的透过型的透镜光学系统和具有自由曲面形状的反射光学系统组合起来,则能够确实并且比较容易地实现强烈要求的广视场角化,并且能够实现使得整个装置较小的紧凑的投射型显示装置。
图3是大致水平地放置实施例1的投射型显示装置100,在壁面19等大致垂直的面上显示出投射图像5的状态。这样,只要变更投射型显示装置100的设置方法,就能够在台面等的大致水平的面和壁面等大致垂直的面两者上显示出投射图像。
如图1所示,当投射到大致水平的面上时,从图中左方向(+Y方向)视听的情形是很多的。从而,投射画面5的下面,按照显示出人物150的影像的方式,成为+Y方向。另一方面,如图3那样当投射到大致垂直的面上时,投射画面5的下面,按照显示出人物150的影像的方式,成为图中下方向(-Y方向)。这样,因为通过投射面投射的图像的上下方向不同,所以,保持不变的话,在一方的状态下形成了上下倒转的影像。这时,在影像显示元件1上,需要使上下左右反转地进行显示。也可以使用者与使用状况相应地通过反转部(未图示)切换这些影像(光学像)的反转,但是也可以在装置内配置重力传感器等,由检测装置的设置状态的检测部(未图示)检测出来,自动地进行切换。在上述中,使上下和左右双方反转,但是也可以只使上下反转。
这时,通过在光源8和影像显示元件1之间配置反射镜9,使光源8的光轴8c和后方透镜3的光轴3c大致垂直。作为光源8,一般,用高压水银灯、卤素灯、氙灯、LED、激光光源等的灯的情况是很多的。例如,当用高压水银灯时,通过以使光源8的光轴的方向相对重力成为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中的某一方的方式进行使用,由此,以使灯具具有长寿命的方式进行设计。即,当按照与以长寿命的方式进行设计的方向不同的方向进行使用时,存在着寿命缩短的问题。在实施例1的投射型显示装置101中,通过使光源8的光轴8c和后方透镜组3的光轴3c大致垂直,即便按照大致垂直放置(图1)、大致水平放置(图3)中任一状态进行设置,光源8的光轴8c也成为大致水平的,达到长寿命化。
图4、图5是表示包含投射型显示装置的投射光学单元的透镜光学系统和反射光学系统的光学元件的图。这里,图4的坐标轴X与图1、图2的X相同,令前方透镜组2和后方透镜组3的光轴为Z′轴,与X、Z′轴垂直的轴为Y′轴。如后所述,Z′轴与图1、图2的Z轴不同。图5分别表示图4的Y′Z′剖面(图5(a))及其XZ′剖面(图5(b))。
也如这些图所示的那样,在透镜光学系统中,从影像显示元件1经过棱镜10射出的影像,首先,入射到包含具有旋转对称形状的多个透镜的前方透镜组2中。如上所述,前方透镜组2包含旋转对称的球面透镜和非球面透镜。
另外,后方透镜组3由至少2个自由曲面透镜形成。如也在这些图中所示的那样,最接近反射镜4的反射面S23的自由曲面透镜31,将凹部向着它的光的射出方向,并且设定在投射面的-Y′侧端(图4中下侧)入射的光线通过的部分的曲率比在投射面的+Y′侧端(图4中上侧)入射的光线通过的部分的曲率大。即,自由曲面透镜具有将凹部向着它的光射出方向进行弯曲,并且在投射面的-Y′侧端入射的光线通过的部分的曲率比在投射面的+Y′侧端入射的光线通过的部分的曲率大的形状。
另外,在实施例1中,以满足下列条件的方式形成。即,在图2所示的剖面内,令从影像显示元件1的画面左端射出通过前方透镜组2的入射瞳孔中央,入射到投影图像5的画面右端的点P6的光线为光线12。令该光线12从通过自由曲面镜4的点P3到投射面上的点P6的光路长为L1。另外,令从影像显示元件1的画面右端射出通过前方透镜组2的入射瞳孔中央,入射到投射面的画面左端的点P4的光线为光线13。令该光线13从通过自由曲面镜4的点P1到投射面上的点P4的光路长为L2。而且,在上述投射光学单元中,以L1、L2满足下列公式的方式形成。
[公式1]
|L1-L2|<1.2*sinθs*Dv
其中,Dv是在图2的剖面内的投射面上的画面大小,换句话说,是从投射面上的画面右端的点P6到画面左端的点P4的距离。另外,θs是斜入射角度。
另一方面,优选影像显示元件1,以使它的显示画面中央位于上述透镜光学系统的光轴上的方式进行配置,但是或者,如图6所示,也优选显示画面的法线相对透镜光学系统的光轴稍微倾斜地进行配置。
此外,当观看图2时,如上所述,从点P3到点P6的光路长比从点P1到点P4的光路长要长。这意味着从透镜光学系统看,投射面上的像点P6比像点P4远。因此,如果与投射面上的像点P6对应的物点(显示画面左的点)在更接近透镜光学系统的点上,并且与像点P4对应的物点在离开透镜光学系统更远的点上,则能够校正像面的倾斜。因此,也如图6所示,使影像显示元件1的显示画面中央的法线矢量,在包含投射图像5的法线和画面中央光线的平面内,相对透镜光学系统的光轴稍微倾斜是优选的。而且,优选该倾斜方向为与投射图像5所在位置的方向相反的方向。
此外,为了得到相对光轴倾斜的像平面使物平面倾斜的方法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在实用大小的像角,基于物平面的倾斜的像面,产生相对光轴非对称的变形,用旋转对称的投射透镜进行校正是困难的。在实施例1中,因为在后方透镜组3中,用旋转非对称的自由曲面透镜31,进一步,用自由曲面透镜32,所以能够与非对称的像面的变形对应。因此,因为通过使物平面倾斜,即,使影像显示元件的显示面倾斜,能够很大地减少低次的像面畸变,所以对辅助基于自由曲面的像差校正是有效的。
下面,关于各光学要素的作用,在透镜光学系统中,该前方透镜组2(透镜21~25)形成有用于将影像显示元件1的显示画面投射在投射图像5上的主透镜,对旋转对称的光学系统中的基本像差进行校正。另外,透镜光学系统的后方透镜组3(透镜31~34)由具有不是旋转对称(旋转非对称)的自由曲面形状的透镜形成。进一步,因为反射光学系统4是具有不是旋转对称的自由曲面形状的反射面,所以主要对由倾斜入射生成的像差进行校正。这样,形成反射光学系统的镜子4主要校正梯形畸变,另一方面,透镜光学系统的后方透镜组3主要对于像面的畸变等的非对称像差进行校正。
如以上那样,在实施例1中,反射光学系统由具有不是旋转对称的自由曲面形状的1个反射面(镜子)4形成,透镜光学系统的后方透镜组3包含两面都具有旋转非对称的自由曲面形状的2个透过型透镜(反射镜4侧的透镜31和32)。此外,这里,自由曲面镜4以使凸部向着它的反射方向的方式进行弯曲。而且,设定对入射到自由曲面镜4的投射面的装置侧端的光线进行反射的部分的曲率比对入射到投射面的反装置侧端的光线进行反射的部分的曲率大。另外,对入射到投射面的装置侧端的光线进行反射的部分也可以形成为对于它的反射方向的凸形状,另一方面,对入射到投射面的反装置侧端的光线进行反射的部分也可以形成为向它的反射方向的凹形状。
优选将反射光学系统的反射面(镜子)4中的坐标原点与前方透镜组2中最接近反射面(镜子)4的透镜面之间的光轴方向上的距离设定在前方透镜组2的焦点距离的5倍或5倍以上。如果这样做,则能够用反射光学系统的具有自由曲面形状的反射面,更有效地校正梯形畸变像差,因而能够得到良好的性能。
图7、图8、图9是在前方透镜组2和后方透镜组3之间配置折返镜35时的投射型显示装置的说明图。
如图所示,由折返镜35(第1反射部)使前方透镜组2的光轴和后方透镜组3的光轴成为大致90°。这时,即便在影像显示元件1和光源8之间不配置反射镜,光源8的光轴8c和后方透镜组3的光轴3c也大致垂直。因为作用,效果等与上述没有变化,所以这里,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下面,我们说明实施例1的具体数值例。
首先,用图10和图11,以及下面的表1~表4,一面特别表示包含该透镜光学系统和反射光学系统的光学元件的具体数值,一面说明作为上述说明了的实施例1的投射光学单元的详细情况。此外,这些图表示根据第1数值例的实施例1的光学系统的光线图。即,图10表示图1的XYZ正交坐标系中的YZ剖面,图11表示XZ剖面。此外,在图11中,如在图7和图8中表示的其详细构造那样,表示了在形成透镜光学系统的透镜光学系统的前方透镜组2和后方透镜组3的中途设置弯折镜35,使光路一次弯折到X轴方向的例子。
从图10左侧所示的影像显示元件1射出的光,在包含多个透镜的透镜光学系统中,首先通过只由只具有旋转对称形状的面的透镜形成的前方透镜组2。而且,通过包含旋转非对称的自由曲面透镜的后方透镜组3,由作为反射光学系统的自由曲面镜4的反射面反射。将该反射了的光入射到它的后投射图像5上。
这里,透镜光学系统的前方透镜组2,全部由持有旋转对称形状的折射面的多个透镜形成,在这些透镜的折射面中,4个是旋转对称的非球面,其它是球面。此外,这里使用的旋转对称的非球面用每个面的局域的圆筒坐标系,由下述公式表示。
[公式2]
Z = cr 2 1 + 1 - ( 1 + k ) c 2 r 2 + A · r 4 + B · r 6 + C · r 8 + D · r 10 + E · r 12 + F · r 14 + G · r 16 + H · r 18 + J · r 20
这里,“r”是离开光轴的距离,“Z”表示垂度量(サグ量)。另外,“c”是顶点的曲率,“k”是圆锥常数,从“A”到“J”是“r”的幂乘项的系数。
另一方面,作为透镜光学系统的后方透镜组3的自由曲面,用将各面的面顶点作为原点的局域的正交坐标系(x,y,z),由包含X,Y的多项式的下列公式表示。
[公式3]
Z = cr 2 1 + 1 - ( 1 + k ) c 2 r 2 + Σ m · Σ n ( C ( m , n ) · x m · y n )
这里,“Z”表示在与X,Y轴垂直的方向自由曲面形状的垂度量,“c”是顶点的曲率,“r”是在X,Y轴的平面内的离开原点的距离,“k”是圆锥常数,“C(m,n)”是多项式的系数。
下面,表1表示与实施例1有关的光学系统的数值数据。在表1中,S0~S23分别与图5示的标号S0~S23对应。这里,标号S0表示影像显示元件1的显示面,即表示物面,S23表示自由曲面镜5的反射面。另外,标号S24,虽然在这些图中没有表示出来,但是表示图2的投射图像5的入射面,即,像面。
[表1]
  面   Rd   TH   nd   vd
  S0   无限大   10.00
  S1   无限大   31.34   1.51827   48.0
  S2   无限大   7.06
  S3   246.358   4.65   1.85306   17.2
  S4   -84.858   18.00
  S5*   -83.708   9.00   1.49245   42.9
  S6*   -75.314   0.10
  S7   41.851   9.32   1.49811   60.9
  S8   -42.282   2.50   1.76014   20.0
  S9   29.550   0.10
  S10   29.476   9.00   1.49811   60.9
  S11   -79.153   25.90
  S12   无限大   9.10
  S13   -265.353   6.00   1.85306   17.2
  S14   -53.869   65.00
  S15   -24.898   4.19   1.74702   33.2
  S16   -58.225   9.00
  S17*   -27.332   10.00   1.49245   42.9
  S18*   -32.424   2.50
  S19#   无限大   8.00   1.49245   42.9
  S20#   无限大   20.51
  S21#   无限大   8.00   1.49245   42.9
  S22#   无限大   160.99
  S23#   无限大   -705.00   REFL
另外,在表1中,“Rd”是各面的曲率半径,在图5中曲率中心在面的左侧时为正值,相反时为负值。另外,在表1中,“TH”是面间距离,表示从该透镜面的顶点到下一个透镜面的顶点的距离。当对该透镜面,下一个透镜面在图中的左侧时面间距离为正值,在右侧时面间距离为负值。
进一步,在表1中,S5、S6、S17、S18是旋转对称的非球面,在表1中为了容易理解,在面的号码后面附加“*”地进行显示,在下列的表2中表示这4个面的非球面系数。
[表2]
Figure A20081000204200151
另外,在表1中从S19到S22是透镜光学系统的形成后方透镜组的具有自由曲面形状的折射面,S23是反射光学系统的具有自由曲面S23形状的反射面,在面的号码后面附加“#”地进行显示,在下列的表3中显示了表示这5个自由曲面的形状的系数的值。
[表3]
Figure A20081000204200161
另外,在本数值例中,如图6所示,作为影像显示元件1的显示画面的物面对透镜光学系统的光轴倾斜-1.163度。此外,倾斜的方向,在图6的剖面内将物面的法线顺时钟的方向表示为正值。从而,在本数值例中,在图6的剖面内,从与透镜光学系统的光轴垂直的位置向反时钟的方向将物面倾斜1.163度。
另外,图5或图6中的用标号S23表示的自由曲面镜4,使它的局域坐标的原点位于透镜光学系统的光轴上,使在局域坐标的原点上的法线,即,Z轴从与透镜光学系统的光轴平行的位置只倾斜约+29度地进行配置。此外,该倾斜方向,与物面同样,令在图5或图6的剖面内反时钟的方向为正,从而,反时钟方向地倾斜。因此,从影像显示元件1的画面中央出来,大体上,沿上述透镜光学系统的光轴行进的画面中央光线,在被S23反射后,沿对上述透镜光学系统的光轴只倾斜上述倾斜角度的2倍的58度的方向行进(请参照图中的箭头)。
进一步,在本数值例中,在表4中表示各面的局域坐标系的倾斜或偏心的样子。在表4中,在面号码的右侧表示倾斜角度,偏心的值,“ADE”是在与图5的剖面平行的面内的倾斜的大小,它的显示规则如上所示。另外,“YDE”是偏心的大小,将偏心设定在与图5的剖面平行的面内并且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上,在图5的剖面中令向下侧的偏心为正。此外,即便在以后说明的实施例中,也在与显示的剖面平行的剖面内的方向上设定光学要素的倾斜和偏心。
[表4]
  面   ADE(°)   YDE(mm)
  S0   -1.163   0.0
  S23   29.000   0.0
此外,当看表1,表3时,我们看到在本数据例中,曲率“c”和圆锥(コ一ニツク)系数“k”成为零(0)。即,在倾斜入射的方向上发生极大的基于倾斜入射的梯形畸变,在与其垂直的方向上的畸变量很小。从而,在倾斜入射的方向和与它垂直的方向上,需要大幅度不同的功能,通过不利用在旋转对称中全方向起作用的曲率“c”和圆锥系数“k”,能够良好地校正非对称的像差。
另外,在表4中,面S23的“ADE”与图2所示的θm相同,在投射图像5的面上的“ADE”,如图2所示,为θs。

Claims (8)

1.一种投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射出光的光源;
相对所述光源的光轴大致垂直地对来自所述光源的光进行反射的第1反射部;
将来自所述第1反射部的光调制成光学像的影像显示元件;
来自所述影像显示元件的光通过,并由多个透镜元件形成的透镜组;和
第2反射部,其反射来自所述透镜组的光,相对所述光源的光轴为非轴对称形状,配置为相对所述光源的光轴倾斜规定角度。
2.一种投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射出光的光源;
对来自所述光源的光进行反射的第1反射部;
将来自所述第1反射部的光调制成光学像的影像显示元件;
来自所述影像显示元件的光通过,并由多个透镜元件形成的透镜组;和
第2反射部,其反射来自所述透镜组的光,相对所述光源的光轴为非轴对称形状,配置为相对所述光源的光轴倾斜规定角度,
所述光源的光轴和所述透镜组的光轴大致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使所述光学像反转的反转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组由前方透镜组和后方透镜组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组被配置为相对所述影像显示元件的光轴倾斜规定角度。
6.一种投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射出光的光源;
将来自所述光源的光调制成光学像的影像显示元件;
具有由多个透镜元件形成的前方透镜组和后方透镜组的透镜组;
第1反射部,其被配置在所述前方透镜组和所述后方透镜组之间,大致垂直地反射来自所述前方透镜组的光,并使其入射到所述后方透镜组;和
第2反射部,其相对所述光源的光轴为非轴对称形状,配置为相对所述光源的光轴倾斜规定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使所述光学像反转的反转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投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组被配置为相对所述影像显示元件的光轴倾斜规定角度。
CNA2008100020423A 2007-02-27 2008-01-09 投射型显示装置 Pending CN1012562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46386 2007-02-27
JP2007046386A JP5125147B2 (ja) 2007-02-27 2007-02-27 投射型表示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893866A Division CN102087463A (zh) 2007-02-27 2008-01-09 投射型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56274A true CN101256274A (zh) 2008-09-03

Family

ID=3953974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893866A Pending CN102087463A (zh) 2007-02-27 2008-01-09 投射型显示装置
CNA2008100020423A Pending CN101256274A (zh) 2007-02-27 2008-01-09 投射型显示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893866A Pending CN102087463A (zh) 2007-02-27 2008-01-09 投射型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3) US7896507B2 (zh)
EP (2) EP1965254B1 (zh)
JP (1) JP5125147B2 (zh)
CN (2) CN102087463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68363A (zh) * 2015-09-15 2015-11-18 周光磊 一种桌面超短焦光学模组
CN110286468A (zh) * 2019-06-28 2019-09-27 沂普光电(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小体积超短焦投影系统
CN110300915A (zh) * 2018-01-12 2019-10-01 Jvc建伍株式会社 虚像显示装置
CN115202137A (zh) * 2022-07-20 2022-10-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投影光学系统、投影光学模组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25147B2 (ja) * 2007-02-27 2013-01-2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投射型表示装置
CN102037403B (zh) * 2008-05-22 2013-03-13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
TW201017315A (en) 2008-10-28 2010-05-01 Coretronic Corp Projection apparatus
JP2010237347A (ja) 2009-03-31 2010-10-21 Hitachi Ltd 投射型表示装置
JP5381377B2 (ja) * 2009-06-18 2014-01-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TWI420136B (zh) * 2009-07-03 2013-12-21 Young Optics Inc 定焦鏡頭及成像系統
CN102043310B (zh) * 2009-10-13 2014-08-27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系统、投影装置及成像模组
JP5504833B2 (ja) * 2009-11-11 2014-05-28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プロジェクタ
WO2012014141A1 (en) 2010-07-30 2012-02-02 Kla-Tencor Corporation Ring light illuminator, beam shaper and method for illumination
JP5287828B2 (ja) * 2010-10-26 2013-09-1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5834622B2 (ja) * 2011-08-25 2015-12-24 株式会社ニコン 映像投写装置用光学系および映像投写装置
JP5686255B2 (ja) * 2011-08-30 2015-03-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JP5686256B2 (ja) * 2011-08-30 2015-03-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JP5669020B2 (ja) * 2011-09-16 2015-02-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投影装置
CN102385234B (zh) * 2011-10-27 2013-07-24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壁挂式投影机
CN102591114A (zh) * 2012-03-31 2012-07-18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壁挂式投影装置
CN102636948A (zh) * 2012-05-04 2012-08-15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壁挂式投影装置
US20140218695A1 (en) * 2013-02-01 2014-08-0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rthogonally disposed projection surfaces
US9857669B2 (en) 2013-06-28 2018-01-02 Hitachi Maxell, Ltd. Projection type image display device with symmetrically arranged light source and power supply
CN105531624B (zh) 2013-09-13 2017-07-28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投影型影像显示装置
US20150109536A1 (en) * 2013-10-17 2015-04-23 Delta Electronics, Inc. Display apparatus and display method using the same
JP6471424B2 (ja) * 2013-11-13 2019-02-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5804119B2 (ja) * 2014-03-27 2015-11-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CN104954768A (zh) * 2014-03-28 2015-09-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图像矫正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0264227B2 (en) 2014-05-09 2019-04-16 Maxell, Ltd. Projection-type image display device
JP6225964B2 (ja) * 2015-09-03 2017-11-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及び表示システム
JP6284057B2 (ja) * 2016-09-13 2018-02-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投影装置
CN108761811A (zh) * 2018-04-27 2018-11-06 盐城易快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图像显示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EP4001987A1 (en) * 2020-11-18 2022-05-25 Coretronic Corporation Imaging system and projection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48871A (en) 1991-06-28 1997-07-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jection apparatus utilizing an anamorphic optical system
JPH05134213A (ja) * 1991-11-08 1993-05-28 Canon Inc 付加光学系を有した投影装置
JPH08251524A (ja) * 1995-03-09 1996-09-27 Fujitsu General Ltd 背面投写型表示装置
US6520647B2 (en) * 2000-08-17 2003-02-18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Automatic keystone correction for projectors with arbitrary orientation
JP2003005278A (ja) * 2001-06-20 2003-01-08 Fujitsu General Ltd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
JP2003029210A (ja) * 2001-07-13 2003-01-29 Nikon Corp 背面投射型表示装置
JP4196815B2 (ja) * 2003-11-28 2008-12-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背面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JPWO2005106560A1 (ja) * 2004-04-27 2007-12-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画像投写装置
JP2006084989A (ja) * 2004-09-17 2006-03-30 Canon Inc 投射光学系及び投射装置
JP2006138882A (ja) 2004-11-10 2006-06-01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斜め投影光学系
JP2006154041A (ja) 2004-11-26 2006-06-15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プロジェクション光学系
WO2006098402A1 (ja) * 2005-03-17 2006-09-2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プロジェクタ
JP2006279581A (ja) * 2005-03-29 2006-10-12 Seiko Epson Corp プロジェクタ
JP2006292900A (ja) * 2005-04-08 2006-10-26 Hitachi Ltd 投写光学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JP5114828B2 (ja) 2005-04-08 2013-01-0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投写光学ユニット
US7306343B2 (en) * 2005-04-22 2007-12-1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mage rotator
JP2007011248A (ja) * 2005-05-31 2007-01-18 Victor Co Of Japan Ltd 投射型表示装置
JP2007010787A (ja) * 2005-06-28 2007-01-18 Sony Corp プロジェクタ、映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システム
JP5134213B2 (ja) 2006-06-13 2013-01-30 株式会社田中化学研究所 アルカリ電池用正極活物質
JP2008134350A (ja) * 2006-11-27 2008-06-12 Hitachi Ltd 映像投写装置
JP5125147B2 (ja) * 2007-02-27 2013-01-2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投射型表示装置
JP4901595B2 (ja) * 2007-03-06 2012-03-2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投写型表示装置
CN102081288A (zh) * 2009-11-30 2011-06-0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68363A (zh) * 2015-09-15 2015-11-18 周光磊 一种桌面超短焦光学模组
CN110300915A (zh) * 2018-01-12 2019-10-01 Jvc建伍株式会社 虚像显示装置
CN110300915B (zh) * 2018-01-12 2020-04-28 Jvc建伍株式会社 虚像显示装置
CN110286468A (zh) * 2019-06-28 2019-09-27 沂普光电(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小体积超短焦投影系统
CN115202137A (zh) * 2022-07-20 2022-10-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投影光学系统、投影光学模组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84608B1 (en) 2014-04-16
JP5125147B2 (ja) 2013-01-23
US7896507B2 (en) 2011-03-01
US20110025991A1 (en) 2011-02-03
JP2008209670A (ja) 2008-09-11
US20080204673A1 (en) 2008-08-28
US8573787B2 (en) 2013-11-05
US20130162961A1 (en) 2013-06-27
EP2284608A1 (en) 2011-02-16
US8403504B2 (en) 2013-03-26
CN102087463A (zh) 2011-06-08
EP1965254A1 (en) 2008-09-03
EP1965254B1 (en) 2013-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56274A (zh) 投射型显示装置
CN101788748B (zh) 投影显示装置
CN100559227C (zh) 投影光学单元和用它的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
CN100555068C (zh) 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
CN100568085C (zh) 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
CN101917632B (zh) 显示装置及投影型照明装置
CN101256273B (zh) 投影光学系统和图像投影装置
CN101162354B (zh) 投射型影像显示系统
CN201749248U (zh) 投射光学系统及使用该投射光学系统的投射型显示装置
CN101794063B (zh) 投射型显示装置
CN101819373B (zh) 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
CN100420978C (zh) 投影显示设备
CN1770005B (zh) 图像显示装置以及它所使用的菲涅尔透镜片和屏幕
CN102736376B (zh) 投影机、投影单元及电子黑板
CN101191991A (zh) 图像投影装置
JP2002040326A (ja) 反射型結像光学系
CN101750740A (zh) 投影光学系统及使用该投影光学系统的视觉显示装置
US20110285973A1 (en) Projection optical apparatus
CN100414433C (zh) 投影光学单元和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
CN1987638B (zh) 图像显示装置,及其所使用的菲涅耳透镜片和屏幕
CN100420977C (zh) 投影图像显示装置及其使用的投影光学单元
CN103955048A (zh) 背投影装置以及用于背投影装置的方法
JP2011175293A (ja)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フレネルレンズシート並びにスクリーン
CN102043310A (zh) 投影系统、投影装置及成像模组
JP2004157560A (ja) 反射型結像光学系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