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38246A - 用于熔纺多股复合丝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熔纺多股复合丝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38246A
CN101238246A CNA2005800490245A CN200580049024A CN101238246A CN 101238246 A CN101238246 A CN 101238246A CN A2005800490245 A CNA2005800490245 A CN A2005800490245A CN 200580049024 A CN200580049024 A CN 200580049024A CN 101238246 A CN101238246 A CN 1012382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inning
equipment
spinning head
group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4902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38246B (zh
Inventor
S·P·辛格
M·赖希魏因
R·尼奇克
H-J·迈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erlikon Textile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Oerlikon Textile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erlikon Textile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Oerlikon Textile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1238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82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382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824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8Melt spinning methods
    • D01D5/082Melt spinning methods of mixed yarn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8Melt spinning metho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熔纺多股复合丝的设备,所述复合丝分别由多股挤出丝束组成。为此,所述设备包括多个喷丝头和用于冷却丝束、与所述喷丝头的至少一个相关联的冷却装置,用于使形成复合丝的丝束成束的复合装置,以及用于使丝束退绕的退绕装置。为了在生产复合丝的过程中在纱线之间获得最大可能的相等间隔,本发明提供了在多个平行的纺丝组上分布喷丝头,并且每个纺丝组包括以并肩关系成排布置的喷丝头。第一纺丝组的每个喷丝头与布置在共同纺丝平面内的第二纺丝组的至少一个喷丝头形成用于生产复合丝之一的纺丝部位。

Description

用于熔纺多股复合丝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如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中限定的用于熔纺多股复合丝的设备。
背景技术
在人造丝的生产中,已知在熔融纺丝过程中将多股单丝复合为复合丝,并且随后将复合丝缠绕到卷装(package)上。就此而言,单根纱线优选地包括不同的物理性能以在复合丝中获得特定的纱线效果。例如,混色复合丝由不同颜色的单根纱线复合而成以制造地毯。为了在复合丝中获得特定结构,有可能复合由不同聚合物制成的单根纱线或在分子结构方面具有不同取向度的单根纱线。对所有这些方法来说共有的是,在纺纱设备中,多个单根纱线分别抽出,每根纱线组成丝束,并在进行或多或少的预处理后复合成复合丝。
为了能够同时生产多股复合丝,EP 1 035 238 A1公开了一种设备,其中喷丝头成排布置。在该布置中,排中相邻的喷丝头形成用于生产复合丝的纺丝部位。根据安装在每个纺丝部位处的喷丝头,在单股复合丝之间产生大距离,使得借助于共用退绕装置不能避免较大的纱线偏转。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进一步研究用于熔纺多股复合丝的通用型设备,使得该设备可以保持复合丝之间大体上相同的间隔,而不管用于每股复合丝的喷丝头数目如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用于熔纺复合丝的最大可能灵活性的设备,该设备可用于任何方法。
根据本发明,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设备实现该目的。
本发明有利的进一步改进由各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和特征组合所限定。
本发明具有特别的优点,其中分别挤出复合丝的一个单根纱线的喷丝头并肩布置以形成纺丝组。因此,有可能使在纺丝设备中生产这些单根纱线所必需的所有装置,例如熔体供给线和冷却装置以密集方式与纺丝组相关联。挤出复合丝的第二或第三单根纱线的喷丝头同样地以平行排方式布置为纺丝组,使得第一纺丝组的每个喷丝头与位于共同纺丝平面内且属于第二纺丝组的至少一个喷丝头形成用于生产复合丝的纺丝部位。不管纺丝部位是否包括两个、三个或更多的喷丝头,与相邻纺丝部位的距离仅由第一纺丝组中的喷丝头的间隔限定。优选地,纺丝部位的喷丝头形成成排布置,其与纺丝组的喷丝头排成垂直关系。因此,在熔体供应和细丝冷却方面都获得了用于生产复合丝的高自由度,从而有可能本质上执行所有已知的熔融纺丝方法。
为了能够特别是从单个纺丝组的喷丝头中挤出不同的聚合物变体和聚合物,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是尤为有利的,其中第一纺丝组的喷丝头安装在第一纺丝箱体中,第二纺丝组的喷丝头安装在第二纺丝箱体中,并且其中纺丝箱体以并肩关系平行布置并且可独立加热以使喷丝头回火(tempering)。因此,纺丝组的喷丝头可单独加热并用于各种聚合物材料。
可选地,还有可能将两个纺丝组的喷丝头安装在具有两个分开的加热室的一个纺丝箱体中。在该布置中,喷丝头成组布置在加热室中,并且加热室构造为彼此独立地加热。因此,有可能实现用于熔纺复合丝的极为紧凑的纺丝部位和纺丝装置。
优选地,喷丝头由多个多齿轮泵供应,并且第一多齿轮泵供应第一纺丝组的喷丝头,第二多齿轮泵供应第二纺丝组的喷丝头。多齿轮泵可彼此独立地调节流量,使得即使在挤出丝束时,也可以实现单个纺丝组中的不同配置。
特别是在生产具有结构效果的复合丝的过程中,所述结构效果例如通过高收缩差产生,尤为优选地是采用如权利要求5和6中限定的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这种情况下,纺丝组之一的喷丝头分别具有多个喷丝孔,每个喷丝孔与另一纺丝组的喷丝头中的多个喷丝孔相同或不同。除了数量外,单个纺丝组中的喷丝孔的毛细直径也可以制作得相同或不同,使得特定的材料组合对于复合丝生产来说变得可能。
在例如DE 101 16 294中公开的复合丝的生产中,所述复合丝由POY纱线和HOY纱线形成,复合物令人满意,其中纺丝组之一的喷丝孔的毛细直径小于0.4毫米,另一纺丝组的喷丝孔的毛细直径小于0.25毫米。就此而言,优选地生产比HOY单根纱线具有更高的单丝但尼尔数的POY单根纱线。
为了提高灵活性,本发明的进一步有利的改进是与每个纺丝组相关联的冷却装置,其用于冷却彼此独立的相关丝束。在一个纺丝组中挤出的丝束可以均匀地冷却,并且允许在基本上相同的条件下固化。为了单独冷却与纺丝组相关的丝束,冷却装置优选地包括单独的供气线,冷却空气通过各供气线以受控方式供应。在生产具有不同收缩特性的复合丝的过程中,已经发现尤为有利地是,冷却装置之一包括用于纺丝组的每个相关喷丝头的冷却管,其在一个输入端通过位于相关喷丝头下游的筛鼓连接到压力室。因此,有可能高速生产POY单根纱线,其随后例如与HOY单根纱线复合。
横流骤冷系统或径流骤冷系统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冷却装置。
径流骤冷系统可以构造为所谓的流出流入骤冷系统或流入流出骤冷系统。在后一种情况下,优选地使用用于冷却细丝的骤冷烛状物(candles)。
通过在喷丝头和冷却装置之一,或者在喷丝头和全部冷却装置之间有选择地提供主动或被动加热的退火区(annealer zone)可以进一步提高用于熔纺纺丝组的单根纱线的灵活性。因此,有可能在细丝挤出期间使用所谓的退火作用以产生延迟结晶度(delayedcrystallinity)。
当通过熔融纺丝工艺生产复合丝时,通常通过例如DE 102 36826A1中所公开的单独的喂料辊系统单独退绕单根纱线,或通过例如EP 0 485 871 B1中所公开的导丝辊装置共同退绕单根纱线。特别地,在通过共用退绕装置退绕的情况下,当生产多股复合丝时在导丝辊装置上将产生导向问题。因为单根纱线之间的短距离,可能产生单根纱线不希望的重合和不稳定的纺丝。
该问题可以有利地解决,其中复合装置由位于导丝辊装置上游的第一缠结装置和位于导丝辊装置下游的主缠结装置组成。因此,有可能将单根纱线复合到已经进入导丝辊装置的复合丝中。第一缠结可以调节为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单根纱线之间的密集复合,从而在不阻碍拉伸的情况下至多获得导丝辊上的可靠前进。单根纱线之间的最终纱线抱合在它们从主缠结装置退绕之后实现。因此,有可能使多股复合丝通过从动导丝辊装置从喷丝头上共同退绕。导丝辊装置可以由从动导丝辊和导辊或第二从动导丝辊形成,所述从动导丝辊和导辊由复合丝数次缠绕。
在生产由POY单根纱线和HOY单根纱线形成的复合丝的过程中,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尤为有用,其中从动导丝辊布置在导丝辊装置下游,其中主缠结装置在导丝辊装置和拉伸导丝辊之间延伸。这使调节用于产生纱线抱合的最佳纱线张力成为可能。
根据用于进一步处理复合丝的要求,有利地是使复合丝在卷绕之前前进到第三缠结装置,使得细丝在复合丝内部进行密集缠结。
当使用不同的冷却装置时,将为弄湿丝束而设的纱线润滑装置根据纺丝组布置在纺丝部位内的不同位置也是可能和有利的。在纺丝部位,这在短会聚区和长会聚区中产生。为了使纺丝装置尽可能紧凑,优选地是在润滑之后使在短会聚区内前进的丝束偏转到与相邻长会聚区相关的丝束的纱线通道中。因此,有可能以有利的方式补偿偏转丝束所需的距离,使得丝束在长会聚区中润滑之后,两种单根纱线可以直接进行第一缠结。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通过一些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设备的其他优点,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性横截面视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示意性轴向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性横截面视图;
图4是图3所示实施例的示意性轴向剖视图;
图5是另一实施例的示意性横截面视图;和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性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2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第一实施例。图1是设备的横截面视图,图2是设备的轴向剖视图。除非明确表示参照附图之一,否则下面的描述适用于所有附图。
图1和2所示设备包括用于熔纺总共四股复合丝的总共四个纺丝部位。纺丝部位由数字7.1-7.4表示,并且图1显示了纺丝部位7.1。
每个纺丝部位7.1-7.4由并列布置在一个纺丝平面内的两个喷丝头形成。如图1所示,纺丝部位7.1包括喷丝头5.1和6.1。喷丝头5.1属于第一纺丝组5,其包括布置在一排上的总共四个喷丝头。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喷丝头5.1-5.4的布置。第二喷丝头6.1属于第二纺丝组6,其同样包括总共四个喷丝头,其分别与喷丝头5.1-5.4在一个纺丝平面内布置,因此形成四个纺丝部位7.1-7.4。
第一纺丝组5的喷丝头布置在纺丝箱体3.1上。纺丝箱体3.1可加热。优选地,纺丝箱体3.1通过入口和出口连接到热载体循环系统上。纺丝箱体3.1的上侧安装从动多齿轮泵2.1,其通过多个熔体分配管线连接到第一纺丝组的喷丝头5.1-5.4上。多齿轮泵2.1通过熔体供给线1.1连接到未显示的熔体源上。
如图1所示,第二纺丝组6的喷丝头安装在第二纺丝箱体3.2中,所述第二纺丝箱体平行于纺丝箱体3.1延伸。同样,纺丝箱体3.2可以由未显示的热载体循环系统单独加热。纺丝箱体3.2的上侧安装第二从动多齿轮泵2.2,其通过多条熔体分配管线连接到第二纺丝组6的喷丝头上。图1显示了多齿轮泵2.2和喷丝头6.1之间的连接。多齿轮泵2.2和第二纺丝组6的喷丝头之间的另一连接类似于图2中显示的情况。多齿轮泵2.2通过熔体供给线1.2连接到未显示的熔体源上。
第一冷却装置8.1布置在纺丝箱体3.1的下游。冷却装置8.1包括用于第一纺丝组5的每个喷丝头5.1-5.4的筛鼓10.1-10.4。这些筛鼓以与喷丝头大体上同心的关系布置在纺丝箱体3.1的下侧。筛鼓10.1-10.4容纳在压力室9中,所述压力室通过送风机11接收冷却空气。冷却管12.1-12.4布置在每个筛鼓10.1-10.4的下游。冷却管12.1-12.4的自由端形成冷却装置8.1的出口。
第二冷却装置8.2与第二纺丝组6的喷丝头相关。冷却装置8.2同样包括多个筛鼓15,其以与相应喷丝头同心的关系布置在纺丝箱体3.2的下游。筛鼓容纳在空气室14中,所述空气室通过送风机16接收冷却空气。筛鼓的自由端止于共用冷却通风管道(shaft)13,所述共用冷却通风管道与纺丝箱体3.2大体上平行地延伸。因此,冷却装置8.2构造为径流骤冷系统,其中冷却气流从外向内流动。
纱线润滑装置17.1和17.2布置在冷却装置8.1和8.2的下游。
在下文中,参照图1中显示的纺丝部位更为详细地描述从抽出到缠绕复合丝的纱线前进。在纺丝部位7.1中,多根细丝股从喷丝头5.1抽出。细丝股从喷丝头5.1的下侧表现为丝束24.1并且穿过冷却装置8.1前进。与此相似,第二丝束25.1从第二纺丝组6的第二喷丝头6.1抽出,并且由冷却装置8.2冷却。丝束25.1由纱线润滑装置17.2复合为单根纱线27.1,通过下游偏转辊18.1和18.2导入相邻丝束24.1的路径中。在冷却装置8.1的排出端,纱线润滑装置17.1将丝束24.1复合为单根纱线26.1,其与单根纱线27.1一起前进到第一缠结装置21中。在它们首次缠结之后,单根纱线26.1和27.1复合为复合丝28.1。丝束24.1和25.1通过退绕装置20退绕,所述退绕装置由从动导丝辊20和导辊23组成。复合丝28.1绕导丝辊20和导辊23若干次,随后通过拉伸导丝辊30前进到卷取装置31。为了在复合丝28.1中产生最终的纱线抱合,主缠结装置29布置在拉伸导丝辊30和卷取装置31之间。在主缠结装置中,复合丝28.1通过纱线通道前进,其中发生压缩空气缠结以形成缠结结头。与缠结装置21相比,主缠结装置29利用较高的压缩空气超压进行操作,从而产生多个缠结结头。
在卷取装置中,复合丝28.1缠绕到卷装32.1上,所述卷装布置在缠绕纺锤33.1上。卷取装置31由自动绕丝头形成,所述自动绕纱头包括带有第二缠绕纺锤33.2的转动架34。利用该装置,有可能将纱线在连续的操作中交替地缠绕在缠绕纺锤33.1和33.2上。为了形成卷装,卷取装置设置有纱线横动装置36和位于其下游的接触辊35,所述接触辊靠着卷装32.1的表面。
参照纺丝部位7.1描述的纱线前进在每个相邻纺丝部位7.2-7.4中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如图2所示,所有丝束通过退绕装置20共同退绕。在此之前,丝束24.1-24.4在冷却装置8.1中分别冷却并且通过纱线润滑装置17.1复合为单根纱线26.1-26.4。喷丝头5.1-5.4和纱线润滑装置17.1之间的区域称作会聚区,在该区域中,丝束24.1-24.4被冷却。与此相似,第二纺丝组6的丝束通过冷却装置8.2在第二会聚区中分别冷却,并且通过纱线润滑装置17.2复合为单根纱线。在纺丝组6中产生的丝束25.1-25.4的第二会聚区大体上短于第一纺丝组5中的丝束的会聚区。为了使整个设备的总长度尽可能短,在短会聚区中冷却的丝束25.1-25.4偏转到在长会聚区中冷却的丝束24.1-24.2的路径中。为此,单根纱线通过单个偏转辊18.1-18.4偏转到单根纱线26.1-26.4的图示路径中。随后,两根单独的纱线在第一缠结装置21中共同复合为复合丝28.1-28.4。缠结装置21由以间隔关系布置的单独的缠结喷嘴构成。复合丝28.1-28.4共同围绕从动导丝辊22和导辊23,以便在主缠结装置29中进行最终的纱线抱合。当在拉伸导丝辊30上面前进之后,复合丝28.1-28.4平行缠绕到卷装32.1-32.4上。
如DE 101 16 294 A1中所公开的,图1和2所示实施例尤其适合于生产具有高收缩差的复合丝。为了执行该方法,纺丝部位7.1的喷丝头5.1和6.1根据它们的纺丝孔数目或毛细直径选择进行选择,使得在复合丝中产生单根纱线26.1(POY)的质量与单根纱线27.1(HOY)的质量的特定比率。第一纺丝组5的喷丝头的喷丝孔具有至多0.25mm的毛细直径,以便能够在单根纱线26.1中产生大于2但尼尔的单丝但尼尔数。第二纺丝组6的喷丝头的喷丝孔制作得较小,以便能够在单根纱线27.1中产生小于1.5但尼尔的单丝但尼尔数。
多齿轮泵2.1和2.2可以在具有相同泵送量的情况下以不同的转速操作,或者在不同的泵送量的情况下以相同的转速操作。在后一种情况下,两个多齿轮泵还可以有利地为带有一个驱动装置的双齿轮泵。为此,双齿轮泵包括以平行关系布置的两组行星齿轮。每组行星齿轮产生与相关喷丝头的数目相对应的一组部分的熔体流(melt flows)。作为不同齿面宽度的结果,行星齿轮组以相同的驱动速度泵送不同的体积。
单根纱线26.1的质量和单根纱线27.1的质量由退绕细丝之后的合成但尼尔和相应细丝的数目决定。因此,有可能使两个纺丝组的喷丝头不仅在喷丝孔数目,而且在毛细直径尺寸方面不同。就此而言,随复合丝中产生的纱线作用选择对复合丝而言具有决定性的质量比。
图3和4都是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图3为横截面视图,图4为实施例的轴向剖视图。图3和4的实施例基本上与图1和2的实施例相同,使得前面的描述在此引入作为参考,下文所述为不同之处。就此而言,具有相同作用的部件由相同的数字标识。
图3和4的实施例同样包括四个纺丝部位7.1-7.4,其中图3为纺丝部位7.1的横截面视图,图4是位于设备右侧的图3所示成排喷丝头的轴向剖视图。
安装在纺丝箱体3上的纺丝组5和6的喷丝头以平行排方式布置,第一纺丝组5的喷丝头5.1-5.4布置在第一加热室4.1中,第二纺丝组的喷丝头6.1-6.4位于第二加热室4.2中。在纺丝箱体3中通过隔板37彼此隔开的加热室4.1和4.2彼此单独加热,使得每个纺丝组5和6中的喷丝头可以在相同或不同的温度下加热。
纺丝箱体3的上侧安装有多齿轮泵2.1和2.2,其通过分配管线连接到纺丝组5和6的喷丝头上。
冷却装置8.1和8.2在纺丝箱体3的下游延伸。冷却装置8.1与先前所述的实施例相同,因此不必对其详细描述。冷却装置8.2构造为横流骤冷系统,其中在通过喷丝头6.1-6.4挤出的丝束25.1-25.4的一侧上布置有透气壁38,其连接到空气室39。空气室39连接到送风机16。透气壁38终止于冷却通风通道13,丝束25.1-25.4穿过所述冷却通风通道共同前进。
在纺丝箱体3和冷却装置8.2之间,加热区40由在每个纵向侧上延伸的封闭的通风通道壁形成。因此,在加热区40内部,丝束25.1-25.4不经受主动冷却。
为了在纺丝部位7.1-7.4中熔纺总共四股复合丝,多齿轮泵2.1和2.2从一个挤出机接收一个聚合物熔体,或者可选地从两个挤出机接收具有不同聚合物类型的熔体。多齿轮泵2.1和2.2在压力下给纺丝组5和6的每个喷丝头提供聚合物熔体,使得一组细丝从形成在每个喷丝头下侧的喷丝孔挤出。作为冷却装置8.1和8.2的不同冷却情况的结果,POY单根纱线和HOY单根纱线在每个纺丝部位7.1-7.4中生产,并且由第一缠结装置21复合。与图1和2的实施例相比,在进入第一缠结装置21之前调节单个纺丝部位的复合丝之间的处理距离。为此,单根纱线27.1-27.4在由纱线润滑装置17.2润滑之后通过多槽偏转辊41.1和41.2偏转,并且导入相邻单根纱线26.1-26.2的路径中。
缠结装置21包括用于每个复合丝28.1-28.4.的纱线通道。纱线通道都布置在共用外壳中。压力接头终止在每个纱线通道中,从而通过提供压缩空气给两根单独纱线的长丝提供缠结。因此,复合丝28.1-28.4和在纺丝组中挤出的丝束通过共用退绕装置20退绕,所述退绕装置由从动导丝辊22和导辊23形成。复合丝28.1-28.4的进一步前进和进一步处理以与前面实施例中所述相同的方式发生在纺丝部位7.1-7.4中。
图5显示了图3和4的设备的另一可选方案,从而分别由一个POY单根纱线和一个HOY单根纱线生产复合丝。在这方面,只描述了图5所示变形的差异。
为了冷却在第一纺丝组5中挤出的丝束,加热区40.1在冷却装置8.1和纺丝箱体3之间延伸。在其两个纵向侧上,加热区40.1具有封闭的通风管道壁,从而不在直接从第一纺丝组5的喷丝头5.1中挤出的丝束24.1上发生主动冷却。下游冷却装置8.1构造为与图1和2所示实施例相同。
为了冷却相邻丝束25.1,带有布置在其中的退火装置42的加热区40.2同样在冷却装置8.2和纺丝箱体3之间延伸。在该布置中,例如为辐射加热器的退火装置42对加热区40.2进行加热。
加热区40.2下游的冷却装置包括多个骤冷烛状物43,其分别与第二纺丝组6的一个喷丝头相关。因此,在纺丝部位7.1中,骤冷烛状物43与喷丝头6.1直接相关。为此,喷丝头6.1的喷丝孔呈环形布置,使得丝束25.1的长丝以环形前进。骤冷烛状物43延伸到丝束内部,并且产生从内向外径向流动的冷却气流。为此,骤冷烛状物43共同连接到未显示的冷却空气供给源上。
用于在纺丝部位7.1中形成复合丝28.1的纱线的进一步前进可以按照图1或3所示的前述实施例进行配置。为此,前面的描述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在前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复合丝28.1在缠绕之前通过第三缠结装置44前进,从而进行尤其涉及复合丝的进一步处理的缠结。在该过程中,在复合丝中的缠结结头之间延伸的复合丝的那些区域尽可能强烈地缠结。
如图1-5中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实施例均基于下列事实,即,纺丝部位中生产的单独纱线在不同的冷却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能。在这种情况下,纺丝部位内部的单根纱线通过共用退绕装置退绕。但是,基本上还存在通过分离装置使单根纱线从纺丝组5和6的喷丝头退绕的可能性。因此,有可能在复合之前以不同比率拉伸纺丝组的单根纱线。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制造相同的冷却装置,使得差异仅由不同比率的拉伸导致。
但是,例如在相同的条件下,根据本发明的设备还有利地用于冷却和拉伸在纺丝组中挤出的丝束。为此,图6显示了有可能生产双色复合丝的实施例。图6是纺丝部位的横截面视图。在该实施例中,喷丝头5.1和6.1布置在一个纺丝平面内。相邻喷丝头(未显示)位于平行的纺丝平面内,其中纺丝平面为图6的拉伸平面。纺丝组5和6中的喷丝头的结构和布置可以根据图1和2的实施例和根据图3和4的实施例进行设计。
冷却装置8.1和8.2在喷丝头5.1和6.1的下游延伸。冷却装置8.1和8.2可以构造为与横流骤冷系统相同,其中冷却装置8.1和8.2两者通过位于中间的空气室39接收冷却空气。冷却装置8.1和8.2的透气壁38.1和38.2与空气室39关联。透气壁38.1终止于冷却装置8.1的冷却通风通道13.1中,并且透气壁38.2终止于冷却装置8.2的冷却通风通道13.2中。
每个冷却装置8.1和8.2包括冷却通风通道。在冷却通风通道13.1和13.2的排出端,纱线润滑装置17.1和17.2分别与冷却装置8.1和8.2关联。纱线润滑装置17.1和17.2将相应的丝束24.1和25.1复合为单根纱线26.1和27.1。随后,单根纱线26.1和27.1通过第一缠结装置21复合为复合丝28.1。在该过程中,复合丝28.1通过退绕导丝辊装置45退绕。拉伸导丝辊装置46布置在退绕导丝辊单元45下游,使得复合丝28.1承受拉伸。在拉伸之后,通过卷曲装置47在复合丝28.1中产生最终抱合。在本实施例中,卷曲装置47由变形喷嘴(texturingnozzle)和填料箱室组成,其中复合丝28.1压缩为纱线塞(plug)。纱线塞在冷却装置48(在本实施例中为冷却鼓)上前进,并且随着卷曲的复合丝28.1退绕。为此,冷却装置48后面是导丝辊单元49。在纱线前进路径上,第三缠结装置44和另一导丝辊单元50布置在导丝辊装置49的下游。在导丝辊装置49和50之间调节用于复合丝28.1的第三缠结的最佳纱线张力。最后,复合丝28.1通过卷取装置31缠绕到卷装上。因此,图6所示实施例尤其适合于生产混色的卷曲复合丝。
但是,基本上,还存在使用用于生产复合丝的图1和4的实施例和图6的实施例之间组合的可能性。因此,有可能通过卷曲装置或缠结装置实现组合装置。实质上,单根纱线的复合存在于几个阶段中。因此,在每种情况下,第一缠结装置需要在主复合装置之前,所述主复合装置形成用于单根纱线的通用处理的必要纱线抱合。同样地,在纺丝部位中所用喷丝头的数量是示例性的。基本上,有可能使用两个以上的喷丝头在纺丝部位内生产复合丝。
符号说明
1.1,1.2              熔体供给线
2.1,2.2              多齿轮泵
3,3.1,3.2           纺丝箱体
4.1,4.2              加热室
5                     第一纺丝组
5.1-5.4               喷丝头
6                     第二纺丝组
7.1-7.4               纺丝部位
8.1,8.2              冷却装置
9                     压力室
10.1-10.4             筛鼓
11                    送风机
12.1-12.4             冷却管
13,13.1,13.2        冷却通风通道
14                    空气室
15                    筛鼓
16                    送风机
17.1,17.2            纱线润滑装置
18.1-18.4             偏转辊
19.1-19.4             偏转辊
20                    退绕装置
21                第一缠结装置
22                从动导丝辊
23                导辊
24.1-24.4         丝束
25.1-25.4         丝束
26.1-26.4         单根纱线
27.1-27.4         单根纱线
28.1-28.4         复合丝
29                主缠结装置
30                拉伸导丝辊
31                卷取装置
32.1-32.4         卷装
33.1,33.2        缠绕纺锤
34                转动架
35                接触辊
36                纱线横动装置
37                隔板
38,38.1,38.2    透气壁
39                空气室
40,40.1,40.2    加热区
41.1,41.2        偏转辊
42                退火装置
43                骤冷烛状物
44                第三缠结装置
45                退绕导丝辊装置
46                拉伸导丝辊装置
47                卷曲装置
48                冷却装置
49                导丝辊装置
50    导丝辊装置

Claims (19)

1. 用于熔纺多股复合丝(28.1,28.2)的设备,所述每股复合丝由多股丝束(24.1,25.1)构成,所述设备包括多个喷丝头(5.1,5.2,6.1,6.2),与所述喷丝头(5.1,5.2,6.1,6.2)中的至少一个相关、用于冷却丝束(24.1,25.1)的至少一个冷却装置(8.1,8.2),用于使形成复合丝(28.1)的所述丝束(24.1,25.1)成束的复合装置(21,29,47),和用于使所述丝束(24.1,25.1)退绕的退绕装置(20,45),
其特征在于,所述喷丝头(5.1,5.2,6.1,6.2)分布在多个平行的纺丝组(5,6)上,每个纺丝组包括以并肩关系成排布置的喷丝头(5.1,5.2,6.1,6.2),并且第一纺丝组(5)的每个喷丝头(5.1)与布置在共同纺丝平面内的第二纺丝组(6)的至少一个喷丝头(6.1)形成用于生产复合丝之一(28.1)的纺丝部位(7.1)。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纺丝组(5)的喷丝头(5.1,5.2)容纳在第一纺丝箱体(3.1)内,第二纺丝组(6)的喷丝头(6.1,6.2)容纳在第二纺丝箱体(3.2)中,并且纺丝箱体(3.1,3.2)并肩布置并且可以彼此独立地加热以使喷丝头(5.1,5.2,6.1,6.2)回火。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纺丝组(5,6)的喷丝头(5.1,5.2,6.1,6.2)容纳在具有两个分开的加热室(4.1,4.2)的纺丝箱体(3)内,喷丝头(5.1,5.2,6.1,6.2)成组分布在加热室(4.1,4.2)上,并且加热室(4.1,4.2)可彼此独立地加热。
4. 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纺丝组(5)的喷丝头(5.1,5.2)连接到第一多齿轮泵(2.1)上,第二纺丝组(6)的喷丝头(6.1,6.2)连接到第二多齿轮泵(2.2)上,并且两个多齿轮泵(2.1,2.2)可分别调节其流量。
5. 如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纺丝组之一(5)的喷丝头(5.1,5.2)分别具有多个喷丝孔,每个喷丝孔与另一纺丝组(6)的喷丝头(6.1,6.2)中的多个喷丝孔相同或不同。
6. 如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纺丝组之一(5)的喷丝头(5.1,5.2)具有毛细直径,该毛细直径与另一纺丝组(6)的喷丝头(6.1,6.2)中的喷丝孔的毛细直径相同或不同。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纺丝组之一的喷丝孔的毛细直径小于或等于0.4毫米,另一纺丝组的喷丝孔的毛细直径小于或等于0.25毫米。
8. 如在先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冷却装置(8.1,8.2)与每个纺丝组(5,6)相关联,并且每个冷却装置(8.1,8.2)可彼此独立地操作以便冷却相关的丝束。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8.1,8.2)分别具有单独的供气装置(11,16),冷却空气可以通过该供气装置以受控方式供应。
10. 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之一(8.1)包括用于每个相关喷丝头(5.1,5.2)的冷却管(12.1,12.2),所述冷却管在输入端通过与其相关的位于每个喷丝头(5.1,5.2)下游的筛鼓(10.1,10.2)连接到压力室(9)上。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另一个冷却装置(8.2)由横流骤冷系统或径流骤冷系统构成。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径流骤冷系统(8.2)由分别与喷丝头(6.1,6.2)相关的多个空气扩散器(43)形成,所述空气扩散器(43)共同连接到供气源上。
13. 如在先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主动或被动加热的后加热区(40,40.1,40.2)有选择地形成在喷丝头(5.1,5.2,6.1,6.2)和冷却装置(8.1,8.2)之一之间或喷丝头(5.1,5.2,6.1,6.2)和两个冷却装置之间。
14. 如权利要求1-13之一或如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作为共用退绕装置的从动导丝辊装置(22,23,45)与喷丝头(5.1,5.2,6.1,6.2)相关,复合装置由位于导丝辊装置(22,23,45)上游的第一缠结装置(21)和位于导丝辊装置(22,23,45)下游的主缠结装置(29)形成。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辊装置由导丝辊(22)和导辊(23)或第二导丝辊形成,所述导丝辊和导辊由复合丝数次缠绕。
16. 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从动拉伸导丝辊(30)布置在导丝辊装置(22,23)的下游,并且主缠结装置(29)布置在导丝辊装置(22,23)和拉伸导丝辊(30)之间。
17. 如权利要求14-16之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为复合丝的第三缠结提供有第三缠结装置(44),所述第三缠结装置布置在拉伸导丝辊(30)和卷取装置(31)之间。
18. 如权利要求8-17之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弄湿丝束的纱线润滑装置(17.1,17.2)与每个冷却装置(8.1,8.2)相关联,并且纱线润滑装置(17.1,17.2)的位置形成会聚区,其在纺丝部位(7.1)内具有不同的长度。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布置成限定长会聚区的纱线润滑装置(17.1)与下游的第一缠结装置(21)形成纱线前进平面,并且多个偏转辊(18.1,19.1)布置在第一缠结装置(21)和限定了短会聚区的纱线润滑装置(17.2)之间。
CN2005800490245A 2005-03-19 2005-09-23 用于熔纺多股复合丝的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382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5012726.6 2005-03-19
DE102005012726 2005-03-19
PCT/EP2005/010310 WO2006099891A1 (en) 2005-03-19 2005-09-23 Apparatus for melt spinning a plurality of composite yarn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8246A true CN101238246A (zh) 2008-08-06
CN101238246B CN101238246B (zh) 2011-07-20

Family

ID=35134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4902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38246B (zh) 2005-03-19 2005-09-23 用于熔纺多股复合丝的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1871930B1 (zh)
KR (1) KR20070113311A (zh)
CN (1) CN101238246B (zh)
DE (1) DE602005022362D1 (zh)
WO (1) WO2006099891A1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8496A (zh) * 2008-12-17 2010-06-23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熔纺和卷绕大量合成长丝的设备
CN103014887A (zh) * 2012-12-12 2013-04-03 苏州龙杰特种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海岛纤维的涡轮式冷却装置
CN103154334A (zh) * 2010-10-21 2013-06-12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多丝复合纱线的制造方法和熔体纺丝设备
CN103225117A (zh) * 2013-05-09 2013-07-31 江苏金茂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涤纶阳离子复合丝纺丝方法
CN103374762A (zh) * 2012-04-26 2013-10-30 欧瑞康纺织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熔融纺丝和冷却合成长丝的设备
CN105556009A (zh) * 2013-08-22 2016-05-04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生产多个合成线的装置
CN105648551A (zh) * 2014-11-27 2016-06-08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熔融纺丝装置及丝线罩
CN108179513A (zh) * 2018-02-08 2018-06-19 丽水创智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形成复合丝的方法
CN108884596A (zh) * 2016-03-24 2018-11-23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熔纺、抽出和卷绕丝片的装置
CN112442769A (zh) * 2020-09-30 2021-03-05 福建凯邦锦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细旦清凉透气抗紫外线锦纶复合丝的生产方法
CN112708952A (zh) * 2020-12-21 2021-04-27 重庆普力晟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聚苯硫醚细旦丝成型装置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23807A1 (de) 2007-06-06 2008-12-11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Schmelzspinnen einer Mehrzahl von Verbundfäden
DE102009038496A1 (de) 2008-09-05 2010-03-11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Schmelzspinnen und Aufwickeln mehrerer synthetischer Fäden
WO2012007333A1 (de) * 2010-07-10 2012-01-19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verbundfadens
KR101596864B1 (ko) * 2014-07-21 2016-02-24 주식회사 휴비스 교락수가 향상된 폴리에스터 이수축 혼섬사 제조방법 및 제조장치
KR101703350B1 (ko) * 2015-07-24 2017-02-09 주식회사 휴비스 이형단면 섬유를 이용한 폴리에스터 이수축 혼섬사 제조방법
CN112663150A (zh) * 2020-11-24 2021-04-16 苏州帝达化纤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复合导电纤维poy丝的纺丝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15947A (en) * 1972-09-11 1975-12-03 Autlmatik Apparate Maschinenba Spinning machines for producing and reeling synthetic fibres
IT1226160B (it) * 1988-07-06 1990-12-19 Filteco Spa Metodo ed apparecchiatura per la produzione di filati a filamenti multipli.
KR100427421B1 (ko) * 1994-12-02 2004-08-04 바마크 악티엔게젤샤프트 다수의합성필라멘트사를방사하기위한방사빔및이러한방사빔을가진방사장치
DE10116294A1 (de) * 2001-03-31 2002-10-10 Barmag Barmer Maschf Verfahren zm Schmelzspinnen eines Verbundfadens und Spinnvorrichtung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8496B (zh) * 2008-12-17 2016-03-30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熔纺和卷绕大量合成长丝的设备
CN101748496A (zh) * 2008-12-17 2010-06-23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熔纺和卷绕大量合成长丝的设备
CN103154334A (zh) * 2010-10-21 2013-06-12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多丝复合纱线的制造方法和熔体纺丝设备
CN103154334B (zh) * 2010-10-21 2015-09-02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多丝复合纱线的制造方法和熔体纺丝设备
CN103374762A (zh) * 2012-04-26 2013-10-30 欧瑞康纺织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熔融纺丝和冷却合成长丝的设备
CN103374762B (zh) * 2012-04-26 2016-12-21 欧瑞康纺织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熔融纺丝和冷却合成长丝的设备
CN103014887A (zh) * 2012-12-12 2013-04-03 苏州龙杰特种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海岛纤维的涡轮式冷却装置
CN103225117A (zh) * 2013-05-09 2013-07-31 江苏金茂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涤纶阳离子复合丝纺丝方法
CN105556009B (zh) * 2013-08-22 2018-01-30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生产多个合成线的装置
CN105556009A (zh) * 2013-08-22 2016-05-04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生产多个合成线的装置
CN105648551A (zh) * 2014-11-27 2016-06-08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熔融纺丝装置及丝线罩
CN105648551B (zh) * 2014-11-27 2019-03-26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熔融纺丝装置及丝线罩
CN108884596A (zh) * 2016-03-24 2018-11-23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熔纺、抽出和卷绕丝片的装置
CN108884596B (zh) * 2016-03-24 2021-07-06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熔纺、抽出和卷绕丝片的装置
CN108179513A (zh) * 2018-02-08 2018-06-19 丽水创智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形成复合丝的方法
CN108179513B (zh) * 2018-02-08 2019-05-31 吴江佳力高纤有限公司 一种形成复合丝的方法
CN112442769A (zh) * 2020-09-30 2021-03-05 福建凯邦锦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细旦清凉透气抗紫外线锦纶复合丝的生产方法
CN112708952A (zh) * 2020-12-21 2021-04-27 重庆普力晟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聚苯硫醚细旦丝成型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8246B (zh) 2011-07-20
KR20070113311A (ko) 2007-11-28
WO2006099891A1 (en) 2006-09-28
EP1871930B1 (en) 2010-07-14
EP1871930A1 (en) 2008-01-02
DE602005022362D1 (de) 2010-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38246B (zh) 用于熔纺多股复合丝的设备
CN102016139B (zh) 用于在熔融纺丝时抽出和拉伸复丝纱线的方法以及实施这种方法的设备
EP2318577B1 (de) Verfahren zum schmelzspinnen, verstrecken und aufwickeln eines multifilen fadens sowie eine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CN102471936A (zh) 用于熔纺、拉伸和卷绕复丝的方法以及实施该方法的装置
CN101748496B (zh) 用于熔纺和卷绕大量合成长丝的设备
US9243348B2 (en) Apparatus for melt-spinning, drawing and winding multiple synthetic threads
CN203498516U (zh) 用于熔融纺丝和冷却合成长丝的设备
JP2016531216A (ja) 複数の合成糸を製造する装置
CN102985602A (zh) 用于制造复合纱线的方法和设备
CN103403234B (zh) 用于熔融纺丝的设备
JP2005535795A (ja) 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複合糸を紡糸しかつテクスチャード加工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0523317C (zh) 用于熔体纺丝多根长丝的设备
US5059104A (en) Melt spinning apparatus
KR101252848B1 (ko) 여러 멀티얀 실을 용융 방사하기 위한 장치와 방법
CN101137775B (zh) 用于生产复合纱线的熔融纺丝方法以及复合纱线
EP3047056B1 (de)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mehrfarbiger gekräuselter verbundfäden
CN100523318C (zh) 纺丝设备
CN100537858C (zh) 纺丝设备
CN1768169A (zh) 用来制造膨化变形长丝的方法和装置
CN218812385U (zh) 一种多功能聚酯细旦产业用长丝纺丝牵伸卷绕联合机
CN105102699A (zh) 用于多根复丝线的熔融纺丝及牵伸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20

Termination date: 2016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