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22796B - 加热烹调器 - Google Patents

加热烹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22796B
CN101222796B CN2007101964127A CN200710196412A CN101222796B CN 101222796 B CN101222796 B CN 101222796B CN 2007101964127 A CN2007101964127 A CN 2007101964127A CN 200710196412 A CN200710196412 A CN 200710196412A CN 101222796 B CN101222796 B CN 1012227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air
panel
main body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9641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22796A (zh
Inventor
须永隆司
若月芳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227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27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227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279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10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other than furna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5B6/12Cooking devices
    • H05B6/1209Cooking devices induction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and devices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36Coil arrangements
    • H05B6/42Cooling of co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获得一种即使在烹调者站在前方非常靠近的距离的情况下,也不会闭塞吸气口的加热烹调器。其解决方案为:加热烹调器(100),在主体外壳(10)的顶板(20)的下方配置加热线圈(30),冷却驱动所述线圈的线圈驱动基板(31)用的风流,由风道导管(33)及主体吸气路径(40)形成,在主体外壳(10)的前板(11)上,可自由拆装地设置前面板(50)。前面板(50)是后方及下方开口的沉箱体,在安装到前面(11)上时,形成将面板下方吸气口(55)和主体外壳(10)的主体吸气口(41)连通的面板风道。另外,形成突出部风道,所述突出风道包围形成在前面板(50)的表面板(51)上的面板前方吸气口(56),设置在下方开口的面板突出部(60),并经由突出部下方吸气口(65)及面板前方吸气口(56)。

Description

加热烹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热烹调器,特别是,涉及可目视地配置在前面、并且在上面配置有加热线圈的加热烹调器。
背景技术
装入到整套现代化炊具的厨房内、或者设置在厨房的餐具柜上的加热烹调器,用于将被加热物载置在设于主体外壳上面的顶板上,或者将被加热物插入到在主体外壳的前面开口的烤架加热室(具有可自由开闭的烤架门)中,进行烹调。因此,在顶板的下方,设置用于加热被加热物的感应加热线圈(下面称为“加热线圈”),在主体外壳的内部形成有:具有用于驱动加热线圈的电路的线圈驱动基板(下面简称为“线圈驱动基板”)、为了冷却线圈驱动基板及加热线圈本身而形成风流的冷却风扇、以及容纳冷却风扇的风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专利文献1】特开平3-114174号公报(第1-2页,附图)
【专利文献2】特开2003-208970号公报(第2-3页,图8)
发明内容
但是,专利文献1揭示的发明,由于在设置于主体外壳的前面的输出调整部(调整加热线圈的输出)和烤架加热室的前面开口部之间,配置了与风道连通的吸气口,所以,在烹调者站在前方的非常靠近的距离的情况下,有堵塞吸气口的危险。
另外,专利文献2揭示的发明,在设置到厨房的餐具柜上时,利用具有吸气孔的侧板将厨房的餐具柜的侧面与主体外壳的侧面的间隙闭塞,尽管其设计艺术性高,但是,在烹调者站在前方的非常靠近的距离的情况下,有堵塞吸气口的危险。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前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获得一种即使在烹调者站在前方的非常靠近的距离的情况下,也不会堵塞吸气口,进而设计艺术性优异的加热烹调器。
根据本发明的加热器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外壳,所述主体外壳的上表面为顶板,同时,形成有在前面开口的主体吸气口,
加热线圈,所述加热线圈配置在前述顶板的下方,
线圈驱动基板,用于驱动所述加热线圈,
线圈冷却风扇,所述线圈冷却风扇形成用于冷却前述加热线圈的风流,
风道导管,所述风道导管容纳前述线圈驱动基板及前述线圈冷却风扇,
主体吸气路径,所述主体吸气路径将前述主体吸气口和前述风道导管连通起来,
前面板,所述前面板可自由拆装地设置在前述主体外壳的前面,具有在下方开口的面板下方吸气口;
形成将前述面板下方吸气口和前述主体吸气口连通起来的面板风道。
另外,所谓线圈驱动基板,指的是具有用于驱动加热线圈的电路(包含电子电路)的线圈驱动基板。
根据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由于具有前面板,而所述前面板可自由拆装地设置在主体外壳的前面且具有在下方开口的面板下方吸气口,所以,可以得到以下的效果。
(i)由于前面板可自由拆装地设置在主体外壳的前面,所以,在将前面板从主体外壳上卸下的状态下,设置到厨房的餐具柜上,可以在设置之后安装前面板。因而,设置作业变得容易,同时,可以防止在设置时造成损伤。
(ii)由于前面板具有在下方开口的面板下方吸气口,所以,即使烹调者站在前方非常近的距离处,也不会将面板下方吸气口堵塞。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式1的加热烹调器的透视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式1的加热烹调器的侧视剖面图。
图3是示意地表示图1所示的加热烹调器的变形的侧视剖面图。
图4是示意地表示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式2的加热烹调器的部件分解的透视图。
图5是示意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式2的加热烹调器的前面板的透视图。
图6是表示图4所示的加热烹调器的前面板的安装要点的侧视剖面图。
图7是示意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式3的加热烹调器的侧视剖面图。
图8是示意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式3的加热烹调器的侧视剖面图。
图9是示意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式4的加热烹调器的正视剖面图。
图10是示意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式4的加热烹调器的侧视剖面图。
图11是示意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式5的加热烹调器的正视剖面图。
图12是示意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式5的加热烹调器的侧视剖面图。
图13是示意地表示图11所示的加热烹调器的变形的侧视剖面图。
图14是示意地表示图11所示的加热烹调器的变形的侧视剖面图。
图15是示意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式6的加热烹调器的透视图。
图16是示意地表示图15所示的加热烹调器的前面板的部分剖面的透视图。
【符号说明】
10:主体外壳,10B:主体外壳,11:前板,11a:通孔,12:底面,13:主体基板,13a:主体基板,14:主体风扇,14a:主体风扇,15:侧面,20:顶板,20a:放置锅的圆圈,21:烤架门,21a:烤架把手,22:上面操作部,23:烤架加热室,28:旋钮用基板,30:加热线圈,31:线圈驱动基板,32:线圈冷却风扇,33:风道导管,34:线圈冷却导管,35:喷出口,36:连通孔,40:主体吸气路径,40a:主体吸气路径,40b:主体吸气路径,40u:主体上部吸气路径,40s:主体下部吸气路径,40as:主体下部吸气路径,40au:主体上部吸气路径,41:主体吸气口,41a:主体吸气口,41b:主体吸气口,41s:主体下部吸气口,41u:主体上部吸气口,41as:主体下部吸气口,41bu:主体上部吸气口,42:主体排气口,43:上下分割板,44:面板配合部,44:上板,44a:侧板,44c:上板,45:被卡定用孔,50:前面板,51:表面板,51a:侧板,51b:侧板,52:上板,53a:侧板,53b:侧板,54:侧板连接板,55:面板下方吸气口,56:面板前方吸气口,57:旋钮用通孔,60:面板突出部,61:表面板,61a:侧缘,61b:侧缘,62:上板,63a:侧板,63b:侧板,65:突出部下方吸入口,70:主体进入部,70a:侧板,70b:侧板,70c:上板,71a:狭缝,71b:狭缝,72;爪,72a:爪楔销,72b:爪阶梯差,80:连通吸气管,80a:垂直部,80c:水平部,81a:开口部,81as:下端(前端)开口部,81au:侧方开口部,100:加热烹调器(实施形式1),100B:加热烹调器(实施形式1的变形),200:加热烹调器(实施形式2),210:主体外壳,250:前面板,300:加热烹调器(实施形式3),310:主体外壳,400:加热烹调器(实施形式4),410:主体外壳,500:加热烹调器(实施形式5),500B:加热烹调器(实施形式5的变形),500C:加热烹调器(实施形式5的变形),510:主体外壳,510B:主体外壳,510C:主体外壳,580:连通吸气管,600:加热烹调器(实施形式6),650:前面板,654:背板,S:突出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形式1]
图1及图2是示意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式1的加热烹调器的图示,图1是透视图,图2是侧视剖面图。
在图1及图2中,加热烹调器100包括:在上面具有顶板20、同时形成有在前板11上开口的主体吸气口41的主体外壳10;配置在顶板20的下方的加热线圈30;具有用于驱动加热线圈30的电路(包含电子电路)的线圈驱动基板31;形成冷却线圈驱动基板31用的风流的线圈冷却风扇32;容纳线圈驱动基板及前述线圈冷却风扇的风道导管33;将主体吸气口41和风道导管33连通起来的主体吸气路径40;可自由拆装地设置在主体外壳10的前板11上的前面板。另外,在主体外壳10的内部设置有图中未示出的烤架加热室,在烤架加热室中可以自由前进、后退地配置有设有烤架门21的图中未示出的烤架盘。
(前面板:面板风道)
前面板50是一对,分别配置在主体外壳10的前板11的侧缘部,呈对称的形式。从而,在下面的说明(实施形式1~6)中,只对其中的一个进行说明,有时省略赋予标号的下标“a、b”(在附图中也一样)。
前面板50是具有表面板51、上板52、侧板53a以及侧板53b的后方(同背面)及下方开口的沉箱体。并且,侧板53a和侧板53b在下端的后方由侧板连接板54连接。从而,在将前面板50安装到主体外壳10的前板11上时,上板52的后方的端面、侧板53a及侧板53b的后方的端面、侧板连接板54的后方的面分别与前板11接触。
并且,由于前面板50可以自由拆装,所以,在将加热烹调器100设置到以规定的尺寸形成的厨房餐具柜的凹部(图示未示出)中时,可以在卸下前面板50的状态下进行设置。从而,由于在设置时,确保了主体外壳10与前述凹部之间的间隙,所以,容易设置,同时,不会由于设置时的接触或滑动而产生损伤。
另外,将下方的开口部,正确地说,将被表面板51的下方的端面、侧板53a及侧板53b的下方的端面和侧板连接板54的下方的面所包围的开口部称为“面板下方吸气口55”。即,在以包围主体吸气口41的方式将前面板50安装到前板11上时,在前面板50的内部(下面,有时称为“面板空间”)上,形成将面板下方吸气口55和主体吸气口41连通起来的风道(下面称为“面板风道”)。
(前面板:面板突出部风道)
进而,在前面板50的表面板51上,形成开口的面板前方吸气口56,包围面板前方吸气口56,将具有在下方开口的突出部下方吸气口66的面板突出部60设置在表面板51上。
即,面板突出部60是由表面板61、上板62及侧板63a形成的、后方(背面)和下方开口的沉箱体。另外,由于上板62为大致三角形形状,所以,表面板61的一个侧缘61a经由侧板63a连接到前面板50的侧板51a上,另一个侧缘61b直接连接到前面板50的侧板51b上。
另外,将面板突出部60下方的开口部,正确地说,将被表面板61的下方的端面、侧板63a的下方的端面和前面板50的前板11包围的开口部,称为“突出部下方吸气口65”。
即,在以包围主体吸气口41的方式将前面板50安装到前板11上时,和前述面板风道一起,经由面板前方吸气口56,形成将突出部下方吸气口65和主体吸气口41连通起来的风道(下面称为“突出部风道”)。但是,在面板空间内,面板风道和突出部风道不能明确地分离。
(主体外壳)
另外,在主体外壳10的前板11上,形成贯通所述前板的用于配置操作旋钮29(设置有旋钮用基板28)的通孔11a,在前面板50的表面板51上,也同样地形成有被操作旋钮29贯通的旋钮用通孔57。
另外,上面列举了具有面板下方吸气口55及突出部下方吸气口65两者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只具有其中的一个。例如,在不具备突出部下方吸气口65的情况下,当然,不需要面板突出部60。另一方面,在不具备面板下方吸气口55的情况下,将下板设置在前面板50上。
进而,在面板突出部60的表面板61的下缘向下方延伸直到达到与主体外壳10的前板11的下缘大致相同的高度的情况下,也可以撤消将面板下方吸气口55和突出部下方吸气口65间隔开的构件(等同于撤消面板前方吸气口56的内周之中的下缘)。
另外,上面,作为前面板50,列举了由平面形成的沉箱体,另外,作为面板突出部60,列举了大致为三角形柱的沉箱体,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借助与设置在烤架门21上的烤架把手21a的关系,提高设计艺术性。例如,也可以是整体由顺滑的曲面构成的沉箱体,面板突出部60的表面61和上板62顺滑地连接,没有明显的交界(整个面板突出部60呈大致角锥或大致圆锥的一部分)。
同样地,也可以是前面板50的表面板51和面板突出部60的表面板61顺滑地连接,从而面板突出部60的上板62不明显(整个前面板50呈大致角锥或大致圆锥的一部分)。这时,在前面板50的下端,分别在靠近主体外壳10的范围内形成面板下方吸气口55,在远离主体外壳10的范围内形成突出部下方吸气口65,但有时两者的交界变得不明显。
(风道)
在风道导管33的下游侧设置有线圈冷却导管34。在线圈冷却导管34上,形成用于向加热线圈30喷出(流出)空气的喷出孔35。另外,在主体外壳10的前板11上,在靠近顶板20的位置,形成主体排气口42。
从而,由面板下方吸气口55及突出部下方吸气口65吸引的空气,通过主体吸气口41流入主体吸气路径40,然后,在风道导管33中冷却线圈驱动基板31之后,流入线圈冷却导管34。然后,从喷出孔35喷出,冷却加热线圈30之后,通过主体排气口42,排出到主体外壳10之外。
即,由于前面板50具有前述结构,所以,即使在烹调者站在加热烹调器100的前面的非常靠近的位置处的情况下,也不会堵塞面板下方吸气口55及突出部下方吸气口65,所以,由这些吸气口吸引的空气不会中断,可靠地冷却线圈驱动基板31及加热线圈30。
(顶板)
在顶板20上,画出多个放置锅的圆圈20a,在其正下方(顶板20的下方)设置加热线圈30。在靠近顶板20的前方的边缘部,设置有上面操作部22。另外,放置锅的圆圈20a(相当于加热线圈30)的数量及配置形式并不局限于图中所示的情况。另外,对于上面操作部22及操作旋钮29的形态及其各自的功能,没有特定的限制。
(实施形式1的变形)
图3是示意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式1的加热烹调器的变形的侧视剖面图。另外,对于和图2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标号,省略其部分说明。
在图3中,加热烹调器100B设置有与主体外壳10的底面12平行的上下分割板43,主体吸气路径40被分割成主体下部吸气路径40s和主体上部吸气路径40u(将这种主体外壳10称为主体外壳10B)。另外,在主体外壳10B的前板11上,形成分别与主体下部吸气路径40s及主体上部吸气路径40u连通起来的主体下部吸气口41s及主体上部吸气口41u。并且,在主体下部吸气路径40s内设置具有驱动主体设备用的电路(包含电子电路)的主体基板13。
从而,从面板下方吸气口55及突出部下方吸气口65吸引的空气,通过主体下部吸气口41s,流入主体下部吸气路径40s,这时,通过设置上下分割板43,主体下部吸气路径40s的截面面积缩小,所以,流过该处的吸气速度变快,可以高效率地冷却主体基板13。
另外,由于吸入的空气也通过主体上部吸气口41u流入主体上部吸气路径40u,所以,形成没有空气气流的空气隔热层。另外,也可以撤除(废除)主体上部吸气口41u,而形成停留在主体上部吸气路径40u处的空气层。
[实施形式2]
图4至图6是示意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式2的加热烹调器的图示,图4是表示将部件分解的透视图,图5是表示前面板的透视图,图6是表示前面板的安装要点的侧视剖面图。另外,对于和实施形式1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标号,省略其部分说明。
在图4及图6的(b)中,加热烹调器200的主体外壳210,是在实施形式1中的前面板50的前板11上形成呈矩形状开口的主体吸气口41、沿着主体吸气口41的内周设置有向主体外壳10的内侧突出的面板配合部44的主体外壳。面板配合部44呈下方开口的截面コ字形,由上板44c和侧壁44a、44b形成。并且,在上板44c上形成有呈矩形状贯通的被卡定用孔(相当于被卡定用机构)45。
在图4、图5及图6的(a)中,加热烹调器200的前面板250,是在实施形式1中的前面板50上设置了主体进入部70的前面板。主体进入部70,呈沿着形成在前面板250的前板51上的面板前方吸气口56的内周向后方(背面侧)突出的截面コ字形,由上板70c、侧板70a、70b形成。并且,前面板250的主体进入部70的外周,可以大致同样地自由进入设置在主体外壳10上的面板配合部44的内周。
另外,在上板70c的前端形成一对狭缝71a、71b,在不被狭缝71a和狭缝71b夹持的范围内,形成向上方突出的爪(相当于卡定机构)72。爪72具有向前方(相当于表面板51侧)上升的爪楔销72a、和形成在爪楔销72a的末端的爪阶梯差72b。
在图6(c)中,前面板250安装到主体外壳210上。即,前面板50的主体进入部70进入主体外壳210的面板配合部44。这时,由于主体进入部70的爪72具有爪楔销72a,同时,形成在被狭缝71a、71b夹持的悬臂(悬臂梁)的前端,所以,主体进入部70被爪楔销72a导向,同时借助悬臂的弹性挠曲,可以容易地进入面板前方吸气口56。
并且,爪72被面板配合部44的上板44c向下方推压而弹性变形,在这种状态下,一面在上板44c上滑动一面进入,不久就到达被卡定用孔45。结果,爪72弹性复原,进入(落入)被卡定用孔45。另外,所谓弹性变形主要是悬臂的弹性挠曲。
并且,由于爪72一旦进入被卡定用孔45之后,爪阶梯差72b卡定于被卡定用孔45,所以,爪72不容易从被卡定用孔45拔出。从而,前面板250不会无意中脱落。但是,当用过大的力拉拔前面板250时,借助前述悬臂的弹性变形,爪72从被卡定用孔45拔出。从而,根据需要,可以卸下前面板250。
如上所述,由于具有截面为コ字形的主体进入部70的前面板250被安装到加热烹调器200上,所以,从面板下方吸气口55及突出部下方吸气口65吸引的空气,被主体进入部70导向,向大致水平的方向流入主体吸气路径40。
另外,面板配合部44及主体进入部70的形式并不局限于图中所示的形式。例如,代替截面形状为コ字形,也可以是截面为U字形,或者只形成上板44及上板70c,或者只形成侧板44a、44b及侧板70a、70c。另外,爪72及被卡定用孔45的形式也不局限于图中所示的形式。例如,也可以令被卡定用孔45是形成在上板44c上的凹部(不贯通)。
[实施形式3]
图7及图8是示意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式3的加热烹调器的侧视剖面图。另外,对于和实施形式1(参照图3)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标号,省略一部分说明。
在图7及图8中,加热烹调器300的主体外壳310,是在实施形式1中的主体外壳10上设置上下分割板43,主体吸气路径40分割成主体下部吸气路径40s和主体上部吸气路径40u两个部分,同时,在主体下部吸气路径40s上配置主体风扇14。
从而,由于在主体下部吸气路径40s上,由主体风扇14和冷却风扇32两者形成风流,所以,促进了主体基板13的冷却。另外,主体风扇14的配置位置,可以在主体基板13的上游(参照图7),也可以在其下游(参照图8)。但是,由于通过冷却主体基板13,流过主体下部吸气路径40s的空气的温度上升,所以,与配置在上游侧的情况相比,在配置于下游侧的情况下,主体风扇14暴露在高温下。
另外,上面列举了设置上下分割板43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撤除上下分割板43,靠近主体吸气口41(参照图2)配置主体风扇14。
[实施形式4]
图9是示意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式4的加热烹调器的图示,图9是正视剖面图,图10是侧视剖面图。另外,对于和实施形式1(参照图1及图2)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标号,省略其一部分说明。
在图9和图10中,加热烹调器400的主体外壳410,在实施形式3的主体外壳310中,隔断风道导管33和线圈冷却导管34(不连通),隔断主体上部吸气路径40u和风道导管33,进而,利用连通孔36将主体上部吸气路径40u和线圈冷却导管34连通起来。
从而,被线圈冷却风扇32吸引到主体上部吸气路径40u中的空气,通过连通孔36流入线圈冷却导管34,从喷出孔35向加热线圈30喷出。即,利用与外部气体温度相同的温度的空气高效率地冷却加热线圈30。
另一方面,被主体风扇14吸引到主体下部吸气路径40s内的空气,流入风道导管33,冷却线圈驱动基板31。然后,由于冷却过线圈驱动基板31的空气(已经冷却过主体基板13)向加热线圈30流出,所以,也对加热线圈30进行冷却。
另外,也可以在主体外壳410的后方设置开口的后方排气口(图中未示出),将该后方排气口和风道导管33连通。这时,加热线圈30只被线圈冷却风扇32(只被与外部气体温度相同温度的空气)冷却。
另外,主体吸气口41a、41b的形式(大小、形状、数量等),并不局限于图中所示的形式,可以根据所要求的冷却负荷或风道的阻力等适当地设定。另外,如果在通孔11a(设置有旋钮用基板28的操作旋钮29贯通该通孔)附近形成主体吸气口41b的话,则可以促进旋钮用基板28的冷却。
[实施形式5]
图11及图12是示意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式5的加热烹调器的图示,图11是正视剖面图,图12是侧视剖面图。另外,对于和实施形式1(参照图1及图2)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标号,省略一部分的说明。
在图11及图12中,在加热烹调器500的主体外壳510中,在宽度方向(在图9中的左右方向)的中央设置烤架加热室23。
并且,在主体外壳510的前板11的两侧部形成主体吸气口41a、41b,以夹持烤架加热室23的方式,在主体外壳510的两侧部形成主体吸气路径40a、40b,主体吸气路径40a、40b都和风道导管33连通。
进而,设置有将主体吸气路径40a和主体吸气路径40b连通起来的连通吸气管80。连通吸气管80是大致呈コ字形弯曲的管体,包括:横断烤架加热室23上方的水平部80c、和垂直部80a、80b。垂直部80a、80b的前端(下端)开口部81a、81b,配置在利用在主体吸气路径40a、40b中形成的风流获得喷射器效果的位置上。
从而,例如,即使在主体吸气路径40a中风流停止的情况下,借助形成在主体吸气路径40b中的风流,从主体吸气口41a流入的空气经由连通吸气管80被吸引到主体吸气路径40b内。
(实施形式5的变形)
图13及图14是示意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式5的加热烹调器的变形的侧视剖面图。另外,对于和图12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标号,省略一部分的说明。
在图13中,加热烹调器500B的主体外壳510B,相当于实施形式3中的主体外壳310,在主体外壳510B的宽度方向的中央,设置烤架加热室(图中未示出),在前板11的一个侧部设置主体下部吸气口41as及主体上部吸气口41ua(图中未示出),在前板11的另一个侧部设置主体下部吸气口41sb(图中未示出)及主体上部吸气口41ub(图中未示出),它们都和风道导管33连通。另外,在主体下部吸气路径40as、40as上,分别配置主体基板13a、13b及主体风扇14a、14b。
进而,配置将主体下部吸气路径40as和主体下部吸气路径40bs连通起来的连通吸气管80。连通吸气管80是大致呈コ字形的弯曲的管体,包括横断烤架加热室23上方的水平部80c、和垂直部80a、80b。垂直部80a、80b的前端(下端)开口部81a、81b,配置在借助形成在主体下部吸气路径40as、40au中的风流获得喷射器效果的位置上。
从而,例如,在主体下部吸气路径40as中,即使风流停止(例如,主体风扇14a停止)的情况下,借助形成在主体下部吸气路径40bs中的风流,从主体下部吸气口41as流入的空气,经由连通吸气管80被吸引到主体下部吸气路径40as内。从而,即使主体风扇14a停止,主体基板13a也被冷却。
在图14中,加热烹调器500C的主体外壳510C,相当于实施形式4的主体外壳410,依照主体外壳510B(参照图13),设置连通吸气管580。另外,对于和主体外壳510B(图13)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标号,省略一部分的说明。
连通吸气管580,是将主体下部吸气路径40as、40au与主体上部吸气路径40ua、40bb相互连通起来的管,具有各自开口的下端(前端)开口部81as、81bs、和侧方开口部81au、81bu。
从而,和加热烹调器500B一样,即使在任何一个吸气路径中发生风流停止的情况,通过经由连通吸气管580的吸气,可以确保规定的设备冷却。
另外,连通吸气管580的形式(大小、形状等)。并不局限于图中所示的形式。
[实施形式6]
图15及图16是示意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式6的加热烹调器的图示,图15是透视图,图16是表示前面板的部分剖面透视图。另外,对于和实施形式1(参照图1和图2)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标号,省略一部分的说明。
在图15和图16中,将前面板650安装到加热烹调器600上。由于前面板650形成得比实施形式1前面板50的宽度宽,所以,在安装到主体外壳10上时,另一个侧板53b(相当于面板突出部60的表面板61的另一个侧缘61b)从主体外壳10的侧面15突出(在图15中,用“S”表示突出量)。
从而,在将加热烹调器600设置到形成规定尺寸的餐具柜的凹部(图中未示出)中时,由于前面板650可以自由拆装,所以,首先可以在卸下的状态下进行设置。从而,由于在设置时,确保主体外壳10与前述凹部之间的间隙,所以,容易设置,同时,不会产生在设置时的接触或滑动引起的损伤。
另外,如果在设置之后安装前面板650的话,则由于借助突出量S可以闭塞前述间隙,所以,不会在前面板650与餐具柜的前面之间形成间隙。从而,提高了设计艺术性。特别是,由于突出量S可以按照餐具柜的规格设定,所以,即使是设置在任何一种餐具柜上,都可以保持作为整套现代化炊具的厨房的统一性。
在图16中,在前面板650的后面(背面侧),于主体外壳10的侧面15侧设置背板654。即,由于背板654的宽度相当于突出量S,所以,在将前面板650安装到主体外壳10的前板11上时,前面板650的上板52的后方的端面、侧板53a及侧板53b的后方的端面、侧板连接板54的后方的面、背板654的后方的面分别与前板11接触。
从而,和实施形式1同样,形成面板下方吸气口55及突出部下方吸气口65,在主体外壳10内,形成同样的风道。
另外,上面列举了加宽实施形式1所示的前面板50的宽度,安装到主体外壳10上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实施形式2~5中的任何一个前面板及主体外壳,本发明都可以适用。这时,也可以只对于安装在左右的前面板之中的一个前面板加宽其宽度。
另外,所谓借助突出量S将前述间隙闭塞,并不仅意味着完全密闭,在要求规定的间隙的情况下,当然也意味着形成该要求的间隙的状态。
根据以上所述,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由于前面板可以自由拆装,可靠地形成风道,所以,可以广泛应用于家庭用及商用的各种加热烹调器。

Claims (11)

1.一种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外壳,所述主体外壳的上表面为顶板,同时,形成有在前面开口的主体吸气口,
加热线圈,所述加热线圈配置在前述顶板的下方,
线圈驱动基板,用于驱动所述加热线圈,
线圈冷却风扇,所述线圈冷却风扇形成用于冷却前述加热线圈的风流,
风道导管,所述风道导管容纳前述线圈驱动基板及前述线圈冷却风扇,
主体吸气路径,所述主体吸气路径将前述主体吸气口和前述风道导管连通起来,
前面板,所述前面板可自由拆装地设置在前述主体外壳的前面,具有在下方开口的面板下方吸气口;
所述加热烹调器形成有将前述面板下方吸气口和前述主体吸气口连通起来的面板风道。
2.一种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外壳,所述主体外壳的上表面为顶板,同时,形成有在前面开口的主体吸气口,
加热线圈,所述加热线圈配置在前述顶板的下方,
线圈驱动基板,用于驱动所述加热线圈,
线圈冷却风扇,所述线圈冷却风扇形成用于冷却前述加热线圈的风流,
风道导管,所述风道导管容纳前述线圈驱动基板及前述线圈冷却风扇,
主体吸气路径,所述主体吸气路径将前述主体吸气口和前述风道导管连通起来,
前面板,所述前面板可自由拆装地设置在前述主体外壳的前面,形成有在前面开口的面板前方吸气口,同时,形成包围该面板前方吸气口且具有在下方开口的突出部下方吸气口的面板突出部;
所述加热烹调器形成有突出部风道,所述突出部风道经由前述面板前方吸气口,将前述突出部下方吸气口和前述主体吸气口连通起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在前述主体吸气路径上设置主体风扇,所述主体风扇用于从前述主体吸气口吸气。
4.一种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外壳,所述主体外壳的上表面为顶板,同时,形成有在前面开口的主体吸气口,
加热线圈,所述加热线圈配置在前述顶板的下方,
线圈驱动基板,用于驱动所述加热线圈,
风道导管,所述风道导管容纳前述线圈驱动基板,
基板用吸气路径,所述基板用吸气路径将前述主体吸气口的一部分和前述风道导管连通起来,
基板冷却风扇,所述基板冷却风扇设置在该基板用吸气路径上,
线圈冷却风扇,所述线圈冷却风扇形成用于冷却前述加热线圈的风流,
线圈冷却导管,所述线圈冷却导管容纳所述线圈冷却风扇,
线圈用吸气路径,所述线圈用吸气路径将前述主体吸气口的一部分和前述线圈冷却导管连通起来,
前面板,所述前面板可自由拆装地设置在前述主体外壳的前面,具有在下方开口的面板下方吸气口;
所述加热烹调器形成有将前述面板下方吸气口和前述主体吸气口连通起来的面板风道。
5.一种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外壳,所述主体外壳的上表面为顶板,同时,形成有在前面开口的主体吸气口,
加热线圈,所述加热线圈配置在前述顶板的下方,
线圈驱动基板,用于驱动所述加热线圈,
风道导管,所述风道导管容纳前述线圈驱动基板,
基板用吸气路径,所述基板用吸气路径将前述主体吸气口的一部分和前述风道导管连通起来,
基板冷却风扇,所述基板冷却风扇设置在该基板用吸气路径上,
线圈冷却风扇,所述线圈冷却风扇形成用于冷却前述加热线圈的风流,
线圈冷却导管,所述线圈冷却导管容纳该线圈冷却风扇,
线圈用吸气路径,所述线圈用吸气路径将前述主体吸气口的一部分与前述线圈冷却导管连通起来,
前面板,所述前面板可自由拆装地设置在前述主体外壳的前面,形成有在前面开口的面板前方吸气口,同时,形成有包围该面板前方吸气口且具有在下方开口的突出部下方吸气口的面板突出部;
所述加热烹调器形成有突出部风道,所述突出部风道经由前述面板前方吸气口,将前述突出部下方吸气口和前述主体吸气口连通起来。
6.如权利要求1、2、4或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前述前面板为多个,
设置有面板连通风道,所述面板连通风道将形成在一个前面板上的面板风道与形成在另一个前面板上的面板风道连通起来。
7.如权利要求1、2、4或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前面板上,形成向后方突出、同时在前端具有卡定机构的主体进入部,
前述主体进入部可自由地进入前述主体外壳的前面,同时,所述加热烹调器形成有面板配合部,所述面板配合部具有可自由卡定到前述卡定机构上的被卡定机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前述主体进入部呈向下方开口的截面大致コ字形,形成前述面板风道或者前述突出部风道的全部或者一部分。
9.如权利要求1、2、4或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主体外壳的前面,形成被操作旋钮贯通的操作旋钮用通孔,
在该操作旋钮用通孔的周围形成有前述主体吸气口。
10.如权利要求1、2、4或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前述前面板设置在前述主体外壳的前面的侧端部,
前述前面板的侧面比前述主体外壳的侧面更向侧方突出。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在设置到具有规定的正面宽度的餐具柜上时,
前述正面宽度与前述主体外壳的侧面的间隙,被前述前面板的比前述主体外壳的侧面向侧方突出的范围闭塞。
CN2007101964127A 2007-01-12 2007-11-27 加热烹调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227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04088 2007-01-12
JP2007004088A JP4633066B2 (ja) 2007-01-12 2007-01-12 加熱調理器
JP2007004088 2007-01-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22796A CN101222796A (zh) 2008-07-16
CN101222796B true CN101222796B (zh) 2011-04-06

Family

ID=39632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9641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22796B (zh) 2007-01-12 2007-11-27 加热烹调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633066B2 (zh)
KR (1) KR100896882B1 (zh)
CN (1) CN1012227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60516B2 (ja) * 2009-08-31 2013-03-13 株式会社パロマ ビルトインコンロ
JP5487879B2 (ja) * 2009-10-26 2014-05-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471296B2 (ja) * 2009-10-26 2014-04-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476921B2 (ja) * 2009-10-26 2014-04-2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489329B2 (ja) * 2009-10-28 2014-05-14 株式会社東芝 加熱調理器
CN103155813A (zh) * 2011-12-13 2013-06-19 洛阳甲天下牡丹园艺有限公司 压花器
JP5857188B2 (ja) * 2011-12-19 2016-02-1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JP5808271B2 (ja) * 2012-02-29 2015-11-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JP5925112B2 (ja) * 2012-12-12 2016-05-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632517B2 (ja) * 2013-08-27 2014-11-26 株式会社東芝 加熱調理器
JP6195164B2 (ja) * 2014-02-20 2017-09-1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JP5748889B2 (ja) * 2014-07-07 2015-07-15 株式会社東芝 加熱調理器
JP6002340B2 (ja) * 2016-02-08 2016-10-05 アイリスオーヤマ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JP2016106368A (ja) * 2016-02-08 2016-06-16 アイリスオーヤマ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JP7219466B2 (ja) * 2019-05-29 2023-02-08 株式会社パロマ 加熱調理器
JP7298891B2 (ja) * 2019-09-30 2023-06-27 株式会社パロマ コンロ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3741A (zh) * 2005-06-30 2007-01-10 株式会社东芝 加热烹饪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2126U (ja) * 1983-07-04 1985-01-26 松下精工株式会社 換気扇用フ−ド
JPH0449839Y2 (zh) * 1985-03-06 1992-11-24
JPS61263084A (ja) * 1985-05-17 1986-11-2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H1043044A (ja) 1996-08-07 1998-02-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高周波加熱炊飯器
KR19990047492A (ko) * 1997-12-04 1999-07-05 윤종용 전자레인지
JP2003077627A (ja) * 2001-06-21 2003-03-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加熱調理器
JP3804493B2 (ja) * 2001-09-04 2006-08-0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3735810B2 (ja) * 2002-01-15 2006-01-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KR100553046B1 (ko) * 2003-10-16 2006-02-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레인지
JP4461855B2 (ja) * 2004-03-16 2010-05-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組み込み式加熱調理器
KR101207301B1 (ko) * 2005-06-10 2012-12-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오븐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3741A (zh) * 2005-06-30 2007-01-10 株式会社东芝 加热烹饪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3-114174A 1991.05.15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22796A (zh) 2008-07-16
KR20080066541A (ko) 2008-07-16
JP2008171695A (ja) 2008-07-24
KR100896882B1 (ko) 2009-05-12
JP4633066B2 (ja) 2011-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22796B (zh) 加热烹调器
JP4384100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08171720A (ja) 加熱調理器
CN101637063B (zh) 感应加热烹调器
JP2007311213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00551175C (zh) 加热烹调器
CN205447882U (zh) 微波烹饪装置
EP3030047A1 (en) Over-the-range microwave oven with an integrated duct module
JP4346532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12698524U (zh) 一种嵌入式蒸烤一体机
CN204793740U (zh) 一种具有风道的低压配电柜壳体
JP5119199B2 (ja) 電気ヒータ付きガスファンヒータ
CN110529886A (zh) 微波炉和用于微波炉的底板
CN110848802B (zh) 一种空调挂机
JP4969302B2 (ja) 加熱調理器
CN112450743A (zh) 一种烤箱
US6769425B1 (en) Fuel-fired furnace with combustion air-cooled draft inducer fan motor
CN218065077U (zh) 一种具有隔热功能的新型电取暖器
CN221671515U (zh) 一种食物料理机
JP5420012B2 (ja) 加熱調理器
CN218510971U (zh) 一种吸油烟机
JP5646407B2 (ja) 温風暖房装置
JP5646409B2 (ja) 温風暖房装置
CN110848813B (zh) 一种空调挂机
CN108713563B (zh) 食品烘烤吹风系统及喷气式食品烘烤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06

Termination date: 2016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