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04973B - 前围上盖板排水结构 - Google Patents

前围上盖板排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04973B
CN101204973B CN2007101610122A CN200710161012A CN101204973B CN 101204973 B CN101204973 B CN 101204973B CN 2007101610122 A CN2007101610122 A CN 2007101610122A CN 200710161012 A CN200710161012 A CN 200710161012A CN 101204973 B CN101204973 B CN 1012049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parts
vehicle
cowl upper
cover plate
protr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6101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04973A (zh
Inventor
武本赖人
西山友哲
鹤见修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Motor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Motors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049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49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049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49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车辆的前围上盖板排水结构,可有效利用车辆的有限空间,并可适当进行前围上盖板的排水。包括: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16),在车辆(10)的前窗下端配置于车辆发动机室(13)上方,沿车宽方向延伸;主排水路(30),是在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16)上形成的凹部,横跨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16)两端延伸,向车辆(10)侧方排水;驱动电动机(31),配置在主排水路(30)上方,用于驱动电装机器;贯通孔部(25),在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16)中央附近穿设于主排水路(30);以及辅助排水管路(24),贯通于贯通孔部从主排水路底部向上方突出,与发动机室内连通,其上端配置在主排水路(30)底部的更上方和驱动电动机(31)下端的更下方。

Description

前围上盖板排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前围上盖板(cowl top)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车辆的前围上盖板上设置用于排出雨水等的结构的技术已公知。此外,所谓前围上盖板是指设置于车辆前窗(风窗,front window)的下端并且沿车辆的车宽方向延伸的部分。
作为这样的结构的一例,可以列举以下的专利文献1的技术。在该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如该文献的图2和图3等所示,在前围上盖板内板(inner panel)(7)上,在汽车(1)的中央部分(7e)上形成排水路(12),从而可以进行排水。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实开平2-143278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因为形成为将水收集到汽车的中央部分后进行排水的结构,所以需要增大排水路的直径。因此,在该文献的技术中,产生了不能有效利用汽车的有限空间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前围上盖板排水结构,既可以有效利用车辆的有限空间,又可以适当进行前围上盖板排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前围上盖板排水结构包括: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在车辆的前窗下端配置于所述车辆的发动机室的上方,沿所述车辆的车宽方向延伸;主排水路,是形成于所述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上的凹部,横跨所述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的两端而延伸;驱动电动机,配置在所述主排水路的上方,用于驱动电装机器;贯通孔部,在所述车宽方向上穿设于所述主排水路的中央附近的底部;以及辅助排水管路,是在所述贯通孔部中贯通并且上端从所述主排水路的所述底部向上方突出的管路,与所述发动机室内连通,其中,所述辅助排水管路的所述上端配置在所述主排水路的所述底部的更上方、且所述驱动电动机下端的更下方。
根据本发明的前围上盖板排水结构,还包括第二前围上盖板部件,所述第二前围上盖板部件沿所述车辆的所述车宽方向延伸,并配置在所述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的下方;在所述第二前围上盖板部件中形成有大致U字型的切口部;所述辅助排水管路插入并固定在所述切口部中。
根据本发明的前围上盖板排水结构,在所述辅助排水管路的所述上端设置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是上端外径小于下端外径的锥形,且突出部为圆筒形;所述贯通孔部为圆形,所述圆形的内径小于所述突出部的所述下端的所述外径。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前围上盖板排水结构,所述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通过螺栓可拆装地固定于所述车辆上。
根据本发明的前围上盖板排水结构,还包括管部件,其一端配置于所述发动机室的下部,另一端连接到所述辅助排水管路。
根据本发明的前围上盖板排水结构,所述主排水路中的所述底部的两侧部向上方隆起。
利用本发明的车辆的前围上盖板排水结构,由于相对于使用辅助排水管路的排水而言,优先进行使用主排水路的排水,所以可以相对减小辅助排水管路或贯通孔部的内径,并且可以在有效利用车辆的有限空间的同时,适当进行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的排水。此外,当不能充分通过主排水路向车辆侧方进行排水时,可以在水超过主排水路的壁部发生溢出之前,通过辅助排水管路向发动机室内部排水。
此外,还具有配置在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下方的第二前围上盖板部件,并且可以通过从前方插入形成在第二前围上盖板部件上的切口部这样的简单作业,将第二前围上盖板固定在辅助排水管路上,从而可以提高辅助排水管路的安装性。
此外,因为突出部为锥形加上圆柱形,所以可以将该突出部容易地插入贯通孔部,而且,因为贯通孔部是内径小于突出部的下端外径的圆形孔,所以通过将突出部插入该贯通孔部这样的简单作业,即可防止在贯通孔部与突出部之间产生间隙,并且可以防止流过主排水路的水浸入贯通孔部和突出部之间。
此外,因为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通过螺栓可拆装地固定于该车辆上,所以可以将在安装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之前安装的辅助排水管路插入形成于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上的贯通孔部中,从而提高安装操作性。
此外,因为连接于辅助排水管路的管的一端配置于发动机室的下部,所以可以避免存储于发动机室内部上方的汽化燃料通过管道部件从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的上方漏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前围上盖板排水结构的整体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前围上盖板排水结构的主要部分构成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前围上盖板排水结构的主要部分构成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前围上盖板排水结构中的扣眼(grommet)以及第二前围上盖板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表示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前围上盖板排水结构中形成于第二前围上盖板部件上的切口部的平面示意图。
图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前围上盖板排水结构的主排水路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表示采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前围上盖板排水结构的、处于水平状态的车辆的主视示意图。
图8是表示采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前围上盖板排水结构的、图7所示车辆的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的主视示意图。
图9是表示采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前围上盖板排水结构的、处于倾斜状态的车辆的主视示意图。
图10是表示采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前围上盖板排水结构的、图9所示车辆的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的主视示意图。
图11是表示采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前围上盖板排水结构的、处于倾斜状态的车辆的主视示意图。
图12是表示采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前围上盖板排水结构的、图11所示车辆的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前围上盖板排水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其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2和图3是表示其主要部分构成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表示扣眼和第二前围上盖板部件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表示形成于第二车前围上盖板部件的切口部的平面示意图,图6是表示排水路的剖视示意图。
此外,图7是表示处于水平状态的车辆的示意图,图8是表示图7所示的车辆的第一车前围上盖板部件的主视示意图,图9是表示处于倾斜状态(θ=θ1)的车辆的示意图,图10是表示图9所示的车辆的第一车前围上盖板部件的主视示意图,图11是表示处于倾斜状态(θ=θ2)的车辆的示意图,图12是表示图11所示的车辆的第一车前围上盖板部件的主视示意图。
如图1所示,在车辆10的前部,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个沿该车辆10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上车架(upper frame)11、11,形成车身的一部分。
此外,在上述上车架11、11上设置有弹簧套(悬架支撑部)12、12。该弹簧套12是形成为圆柱形的部件,在其内部收容且支撑未图示的悬架装置的上部。
此外,如图1所示,在该车辆10中,在发动机室13与驾驶室14之间设置有沿车车宽方向延伸、形成车身一部分的第二前围上盖板部件15。该第二前围上盖板部件15在车辆10的前窗(frontwindow,未图示)下端配置于发动机室13的上方,此外,其两端分别熔接在立柱(pillar)20、20上。另外,该第二前围上盖板部件15也被称为焊接安装盖。
此外,在该第二前围上盖板部件15中,中央部15a、隆起部15b、15b以及两端部15c、15c一体地形成,且成型为在主视图中呈大致M字型。
其中,中央部15a为在车辆10的车宽中心C1附近大致水平地沿车车宽方向延伸形成的部分。
此外,隆起部15b、15b分别是在中央部15a的两侧向上方隆起的部分。另外,在该隆起部15b、15b上分别形成有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部15d、15d以及凸缘15f、15f。此外,在上述突出部15d、15d中分别形成有供螺栓22插入的螺栓孔15e,该螺栓22用于将后述的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16固定在第二前围上盖板部件15上。同样,在凸缘15f、15f中也分别形成有供螺栓22插入的螺栓孔15g。
此外,两端部15c、15c分别是从隆起部15b、15b向两侧下方延伸形成的部分。另外,该两端部15c、15c中分别形成有供螺栓22插入的螺栓孔15h、15i。
此外,该第二前围上盖板部件15上还形成有中央壁部15j。该中央壁部15j为从中央部15a的后端向斜后上方立设的部分,且形成有供螺检22插入的螺栓孔15k。
而且,在第二前围上盖板部件15的中央部15a上形成有供后述的扣眼24潜入的大致U字型切口部23。如图4和图5所示,在该切口部23上,在前方形成有开口23a,同时在该开口23a的后端形成有圆弧部23b。在开口23a的两侧端上还形成有凹部23c、23c。
此外,在该第二前围上盖板部件15的中央部15a附近形成有从发动机室13向驾驶舱14导入空气的空气吸取口(未图示)。
如图1所示,在车辆10上设置有沿车宽方向延伸并且可拆装地固定于第二前围上盖板部件15上的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16。另外,该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16也被称为舣装罩,与上述第二前围上盖板部件15同样,在车辆10的前窗(未图示)的下端配置于发动机室13的上方,并沿车辆10的车宽方向延伸。
该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16中,中央部16a、隆起部16b、16b以及两端部16c、16c一体地形成,且成型为在主视图中大致呈M字型。
另外,第二前围上盖板部件15以及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16均成型为在主视图大致呈M字型的形状,这是因为,即使是在要求各种机器(例如,制动助力器)的车载位置根据未图示的方向盘(steering wheel)车载位置变更的情况下,也不必改变该发动机室13内的结构。
其中,中央部16a为形成在车辆10的车宽中心C1附近、并且配置在第二前围上盖板部件15的中央部15a上方的部分。
此外,该中央部16a上形成有扣眼孔部(贯通孔部)25,作为与形成于第二前围上盖板部件15上的切口部23连通的圆孔。此外,该扣眼孔部25中插入后述的扣眼24。
此外,隆起部16b、16b分别是向中央部16a的两侧向上方隆起的部分。在上述该隆起部16b、16b中分别形成有螺栓孔16e,与形成在第二前围上盖板部件15的突出部15d、15d上的螺栓孔15e相连通;并且在上述该隆起部16b、16b中分别形成有螺栓孔16g,与形成在第二前围上盖板部件15的凸缘15f、15f上的螺栓孔15g相连通。
此外,两端部16c、16c是分别从隆起部15b、15b向两侧下方延伸形成、并且分别配置在第二前围上盖板部件15的两端部15c、15c的上方的部分。该两端部16c、16c上分别形成有螺栓孔16h、16i,与形成在第二前围上盖板部件15的两端部15c、15c上的螺栓孔15h、15i相连通。
而且,在该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16上形成有突出部27。此外,在该突出部27中形成有螺栓孔27a,与设置于第二前围上盖板部件15上的突出部26中所形成的螺栓孔26a相连通。此外,在上述螺栓孔27a以及螺栓孔26a中插入有螺栓22。
此外,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16上也形成有后排水壁部(壁部)16。该后排水壁部16j为从中央部16a的后端向斜后上方立设的部分,并且形成与第二前围上盖板部件15的中央壁部15j相抵接的状态。此外,在该后排水壁部16j中形成有螺栓孔16k,与形成在第二前围上盖板部件15的中央壁部15j中的螺栓孔15k相连通。
而且,在该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16上,横跨两端部16c、16c之间形成有前排水壁部(壁部)16m。
此外,该前排水壁部16m的后面形成有电动机固定部16n,用于固定如图2所示的刮水器电动机(驱动电动机)31。该刮水器电动机31用于驱动未图示的刮水器(电装机器)。
而且,如图3所示,通过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16的中央部16a、隆起部16b、16b、两端部16c、16c以及前排水壁部16m形成主排水路30。换言之,该主排水路30为形成在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16上的凹部,并且是横跨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16的两端部16c、16c延伸、将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16上的水向车辆10的两侧排水的通路。
此外,如图2所示,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16上设置有刮水器电动机31。
而且,在该车辆10上设置有扣眼(辅助排水管路)24以及延长管道(管道部件)28。
其中,扣眼24是通过插入到形成于第二前围上盖板部件15上的切口部23中而被固定在第二前围上盖板部件15上的橡胶制部件。此外,该扣眼24是从下方插入到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16的贯通孔部25中、并且从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16的中央部16a(即,主排水路30的底部)向上方突出的管路,而且与发动机室13内相连通。
此外,如图8所示,该扣眼24配置成:连接其上端与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16的隆起部16b的虚线L1位于刮水器电动机31的下端的下侧。
而且,如图6所示,该扣眼24具有突出部24a,该突出部24a是上端外径d1小于下端外径d2的锥形,且为圆筒形状。此外,该突出部24a的下端外径d2形成为大于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16的贯通孔部25的内径d3。换言之,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16的贯通孔部25的内径d3形成为小于突出部24a的下端外径d2并且大于上端外径d3的直径。
此外,如图4所示,在该扣眼24上,在突出部24a的下侧形成有基部24b。该基部24b成型为在俯视图中呈大致U字型,而且在其周面上形成有去掉前表面的槽部24c。此外,在该槽部24c内的两侧形成有凸部24d。
此外,在槽部24c中嵌入如图5所示的切口部23的周缘。
此外,凸部24d嵌入切口部23的凹部23c中,用于使扣眼24不容易从切口部23脱落。
此外,如图4所示,为了防止比较大的杂物流入扣眼24内,在该扣眼24内设置有用于将扣眼24的开口分割为四份的十字形杂物阻拦部24e。
而且,延长管道28的上端(另一端)28a从下方插入该扣眼24的基部24b中。此外,如图1所示,在该延长管道28的下端(一端)28b附近设置有托架28c。该托架28c中形成有螺栓孔28d,供设置在发动机室13下部的螺栓32插入。而且,通过将螺母33螺合在该螺栓32上,可以通过托架28c使延长管道28的下端28b固定于发动机室13的下部。
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前围上盖板排水结构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所以具有如下作用和效果。
如图3中的箭头F1、F2、F3所示,流入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16的水通常可以通过主排水路30向车辆10的两侧排放。
而且,当通过主排水路30向侧方排水的排水量不够大时,如图6中的箭头F4、F4所示,通过扣眼24以及延长管道28向发动机室13内排水。
而且,相对于使用扣眼24以及延长管道28的排水,优先进行使用主排水路30的排水,所以可以减小扣眼24以及延长管道28的直径,并有效利用车辆10的有限空间,同时可以适当地进行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16的排水。
此外,由于设置在主排水路30内的扣眼24的上端是主排水路30的后排水壁部16j以及前排水壁部16m的上端的下方,并且位于中央部16a(即,主排水路30的底部)的上方,所以,当为降雨量非常多等的情况时,可以在水超过后排水壁部16j以及前排水壁部16m而从主排水路30溢出之前,通过扣眼24以及延长管道28向发动机室13内排水。此外,由于扣眼24的上端位于中央部16a(即,主排水路30的底部)的上方,所以可以作为紧急用排水路而使用扣眼24以及延长管道28。
此外,因为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16可以拆装自由地固定在第二前围上盖板部件15上,所以当对位于发动机室13内的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16下方的机器进行维护时,仅拆卸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16即可容易地对上述机器进行检修,所以也可以提高对发动机室13内的机器的维护特性。
此外,通过将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16固定于第二前围上盖板部件15上,也可以提高车辆10的车身刚性。
此外,由于该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16可拆装自由地固定在第二前围上盖板部件15上,所以,在先将刮水器电动机31固定于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16上后,只要将该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16固定于第二前围上盖板部件15上即可,由此也可以提高刮水器电动机31的车辆搭载性。另外,虽然在此处仅对刮水器电动机31进行了说明,但是,当然地,由于在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16上也安装有其它机器(例如,刮水器机构等),所以也可以提高这些机器的车辆搭载性。
此外,只要将扣眼24从前方插入形成在第二前围上盖板部件15上的切口部23,就可以将该扣眼24固定在第二前围上盖板部件15上,从而可以提高扣眼24的组装性。
此外,因为扣眼24的突出部24a为锥形形状且为圆筒形,所以可以很容易地将该突出部24a插入到形成在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16中的扣眼孔部25,从而可以提高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16对第二前围上盖板部件15的组装操作性。
此外,由于扣眼25的内径d3形成为小于突出部24a的下端外径d2,所以作业者只要将突出部24a插入该扣眼孔部25即可防止在扣眼孔部25和突出部24a之间产生间隙,并且可以防止在主排水路30中流动的水浸入到扣眼孔部25与突出部24a之间。
此外,由于与扣眼24连接的延长管道28的一端配置于发动机室13的下部,所以可以避免储存在发动机室13内的上方的汽化燃料通过延长管道28向第二前围上盖板部件15的空气吸取口(未图示)的附近漏出的情况。
此外,通过主排水路30向侧方排水的排水量不足时的例子,一般是降雨量比较大的情况,但也可以假定是当车辆以倾斜状态停靠时的情况。在这方面,主要用图7~图12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在车辆10处于水平状态(即,翻转(ロ一ル)方向的倾斜角θ)的情况下出现降雨时,如图8所示,在一前围上盖板部件16中,水会存留在左右的隆起部16b、16b与中央部16a之间(参照图8中的符合W)。
但是,由于在该中央部16a上设置有扣眼24,而且将该扣眼24的上端(即,突出部24a的上端)的高度设定为低于刮水器电动机31的下端,所以在水位达到刮水器电动机31之前,可以通过扣眼24向发动机室13内进行排水。
此外,如图9所示,当在车辆10的翻转方向的倾斜角θ为预定角度θ1的情况下出现降雨时,如图10所示,在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16中,水会存留在左右的隆起部16b、16b与中央部16a之间(参照图10中的符号W)。
此时,比较图8和图10即可明白,车辆10处于倾斜状态时,存留在左右隆起部16b、16b与中央部16a之间的水到刮水器电动机31的距离变短。
但是,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在水位到达刮水器电动机31之前,也可以通过扣眼24向发动机室13内进行排水。
而且,如图11所示,在车辆10的翻转方向的倾斜角θ为预定角度θ2(但是,θ1<θ2)的情况下出现降雨时,如图12所示,存留在在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16中的水(参照图12中的符号W)如图12中的箭头F1所示,不会到达扣眼24的上端,而超过隆起部16b向车辆10的左侧方流出。换言之,如图12所示,当车辆10的翻转方向的倾角θ变得比较大时,需要使用扣眼24进行排水。因此,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在水位到达刮水器电动机31之前,可以适当地进行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16的排水。
如上所述设置成,使连接该扣眼24的上端与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16的隆起部16b的虚线L1(参照图8)位于刮水器电动机31的下端的下侧,从而即使是当车辆10的车轮姿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可以可靠地防止刮水器电动机31淹没在水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符号说明
10  车辆                            13 发动机室
15  第二前围上盖板部件(焊接安装盖)
16  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舣装盖)
16a 中央部(主排水路的底部)
16j 后排水壁部(主排水路的壁部)
16m 前排水壁部(主排水路的壁部)
23  切口部                          24a  突出部
25  扣眼孔部(辅助排水管路)
30  主排水路                        31  刮水器电动机(驱动电动机)

Claims (6)

1.一种前围上盖板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在车辆的前窗下端配置于所述车辆的发动机室的上方,沿所述车辆的车宽方向延伸;
主排水路,是形成于所述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上的凹部,横跨所述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的两端而延伸;
刮水器电动机,配置在所述主排水路的上方,用于驱动电装机器;
贯通孔部,在所述车宽方向上穿设于所述主排水路的中央附近的底部;以及
辅助排水管路,是在所述贯通孔部中贯通并且上端从所述主排水路的所述底部向上方突出的管路,与所述发动机室内连通,其中,
所述辅助排水管路的所述上端配置在所述主排水路的所述底部的更上方、且所述刮水器电动机下端的更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上盖板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前围上盖板部件,所述第二前围上盖板部件沿所述车辆的所述车宽方向延伸,并配置在所述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的下方;
在所述第二前围上盖板部件中形成有大致U字型的切口部;
所述辅助排水管路插入并固定在所述切口部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上盖板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辅助排水管路的所述上端设置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是上端外径小于下端外径的锥形,且突出部为圆筒形;
所述贯通孔部为圆形,所述圆形的内径小于所述突出部的所述下端的所述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上盖板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围上盖板部件通过螺栓可拆装地固定于所述车辆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上盖板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管部件,所述管部件的一端配置于所述发动机室的下部,另一端连接到所述辅助排水管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上盖板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排水路中,所述底部的两侧部向上方隆起。
CN2007101610122A 2006-12-20 2007-12-19 前围上盖板排水结构 Active CN1012049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42621A JP4301284B2 (ja) 2006-12-20 2006-12-20 車両のカウルトップ排水構造
JP2006-342621 2006-12-20
JP2006342621 2006-12-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04973A CN101204973A (zh) 2008-06-25
CN101204973B true CN101204973B (zh) 2010-06-02

Family

ID=39565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610122A Active CN101204973B (zh) 2006-12-20 2007-12-19 前围上盖板排水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301284B2 (zh)
CN (1) CN1012049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1106226A1 (de) * 2011-05-20 2012-11-2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etzen des Staates Delaware) Panelelement zur Anordnung an einem Wasserkasten einer Kraftfahrzeugkarosserie
JP5857749B2 (ja) * 2012-01-06 2016-02-10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カウルトップ構造
CN103121471B (zh) * 2013-02-28 2015-04-08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围上盖板总成
JP6919481B2 (ja) * 2017-10-05 2021-08-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ワイパ装置
JP6821642B2 (ja) * 2018-12-26 2021-01-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カウルトップ構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0398A (zh) * 2003-05-09 2004-12-01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前部车身结构
DE10323725A1 (de) * 2003-05-24 2004-12-23 Daimlerchrysler Ag Rohbaustruktur für einen Vorbau eines Kraftfahrzeugs
CN101208237A (zh) * 2005-08-08 2008-06-25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结构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0398A (zh) * 2003-05-09 2004-12-01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前部车身结构
DE10323725A1 (de) * 2003-05-24 2004-12-23 Daimlerchrysler Ag Rohbaustruktur für einen Vorbau eines Kraftfahrzeugs
CN101208237A (zh) * 2005-08-08 2008-06-25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04973A (zh) 2008-06-25
JP2008149993A (ja) 2008-07-03
JP4301284B2 (ja) 2009-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04973B (zh) 前围上盖板排水结构
US6253790B1 (en) Fuel tank for motorcycle
US8002334B2 (en) Service panel for a motor vehicle
US8128156B2 (en) Motor vehicle with forward-arched bulkhead
CN100361860C (zh) 车辆
JP6289246B2 (ja) 希釈器
JP2528978B2 (ja) 自動車のエアボックス構造
US20060272872A1 (en) All terrain vehicle
CN101424233B (zh) 一种空滤器
CN201092295Y (zh) 一种汽车电瓶盒安装支架总成
CN102530142B (zh) 鞍乘型车辆
CN102555953B (zh) 车辆的碰撞应对结构
CN214787664U (zh) 重卡用新型膨胀水箱
JP4586718B2 (ja) 車両の空調用エアインテークダクト構造
JP5230403B2 (ja) 車両用燃料残量検出装置
CN201301766Y (zh) 面包车空滤器
CN215098023U (zh) 一种摩托车的进风格栅组件
CN217814287U (zh) 一种呼吸器防溅装置、液压油箱及工程机械
CN220314942U (zh) 车辆
CN218258015U (zh) 集成式流水槽及其的汽车
CN217598485U (zh) 前风挡横梁导水结构
JP4354332B2 (ja) 車両のカウルルーバ
JP3651076B2 (ja) 自動車の後部構造
CN218536581U (zh) 挡水结构、排水装置及车辆
CN209870497U (zh) 汽车副车架、空调、下挡板和电池包之间的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ort Area,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