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94041B - 镍膜形成用涂布液与镍膜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镍膜形成用涂布液与镍膜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94041B
CN101194041B CN2006800205876A CN200680020587A CN101194041B CN 101194041 B CN101194041 B CN 101194041B CN 2006800205876 A CN2006800205876 A CN 2006800205876A CN 200680020587 A CN200680020587 A CN 200680020587A CN 101194041 B CN101194041 B CN 1011940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ickel film
film
coating fluid
nickel
sol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2058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94041A (zh
Inventor
大塚良广
行延雅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940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940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940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940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8/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either liquid compounds or solutions of the coating forming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Contact plating
    • C23C18/02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either liquid compounds or solutions of the coating forming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Contact plating by thermal decomposition
    • C23C18/08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either liquid compounds or solutions of the coating forming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Contact plating by thermal decomposi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deposit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 H05K3/105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by conversion of non-conductive material on or in the support into conductive material, e.g. by using an energy beam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ly Coating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适用于采用涂布法,尤其是喷墨印刷法形成兼具优异的导电性和成膜性(表面平坦性)的镍膜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使用该涂布液的镍膜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制成含有甲酸镍和沸点在180℃以上低于300℃的范围的胺系溶剂作为主溶剂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可得到适用于喷墨印刷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涂布该镍膜形成用涂布液,干燥,在惰性环境气氛或还原性环境气氛下在200℃以上的温度进行烧成,可得到低电阻且膜强度(粘着力)好的均匀且平坦的镍膜。

Description

镍膜形成用涂布液与镍膜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镍膜形成用涂布液与镍膜及其制造方法。更详细地,涉及采用涂布法,尤其是喷墨印刷法,可低成本且简便地在玻璃或陶瓷等的耐热基板上形成有优异导电性的镍膜的涂布液,与使用该涂布液形成的镍膜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背景
一般,液晶显示器(LCD),电致发光显示器(ELD),等离子体显示器(PDP)等的显示器件的信号电极,各种电路基板的电极等使用导电性好的金属材料,根据用途,例如使用铜、铝、银、镍等。
作为以往的金属电极的形成方法,广泛采用真空蒸镀法、溅射法等的物理方法。这些方法可在基板上形成导电性好的均匀的金属膜。
然而,对此使用的膜形成装置由于以真空容器为基础故价格非常高,并且由于每块基板成膜都必须使制造装置内形成真空,在制造成本和批量生产性方面有问题。此外,为了把金属膜加工成设定的图案,必须形成保护膜进行蚀刻,有工序多、生产效率低、高成本的缺点。
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制造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3提出了使用使银或铜的纳米粒子分散在溶剂中的导电膜形成用涂布液的方法(以下,有时称“涂布法”)。该方法通过诸如向基板上涂布导电膜形成用涂布液,干燥,烧成的简单的制造工序形成银或铜的导电膜。这是利用银或铜的纳米粒子尺寸的效果,即使是在温度比较低的低温下也有效地利用微粒子相互熔融粘合性质的方法。
但是,上述涂布法虽然对容易熔融粘合的纳米粒子适用,但例如,如镍粒子这种难熔融粘合的金属,由于得到的膜质恶化(膜多孔性),故除了如积层陶瓷电容器这样的在1000℃左右的高温下进行烧成的 用途以外还没有实用化。并且,镍是强磁性体,对于粘度低的涂布液,镍微粒子在涂布液中容易凝聚,涂布液的稳定性也有问题。
因此,作为改善这些问题的涂布液,例如在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使用使甲酸镍溶解于一乙醇胺(2-氨基乙醇)(沸点171℃)的分子状镍源的镍膜形成用糊。另外,专利文献5提出了将乙酸镍等的有机镍溶解于二醇系的溶剂中的镍膜形成用糊。这些的方法,例如使用网版印刷印刷上述糊,在氮气中400℃左右的温度下进行烧成制得镍导电膜。
然而,近年采用涂布法形成导电膜时,作为分辨率良好地涂布形成微细图案的方法,积极地研究了喷墨印刷法,作为该法使用的涂布液,希望油墨喷出性好,并且成膜性良好,不产生弹力(ハジキ)(由于湿润性不好故涂布液从印刷图案缩小)或色料扩散(由于过度的湿润性而涂布液从印刷图案扩展)等的缺陷,并且导电性等的膜特性好的涂布液。
可是,上述专利文献4使甲酸镍溶解于一乙醇胺的镍膜形成用糊或专利文献将乙酸镍等的有机镍溶解于二醇系的溶剂中的镍膜形成用糊以网版印刷为前提,因此由于涂布液的粘度高,故完全不符合喷墨印刷法的油墨喷出性最佳的5-20mPa·s左右的粘度而不能使用。
另外,假如专利文献4中,即使是使用甲酸镍和一乙醇胺制得了低粘度的镍膜形成用油墨,但由于成膜性差,膜的致密度也不好,故不能制得充分的膜特性(完全兼具电阻值、膜强度、膜均匀性、表面粗糙度等)的镍导电膜。此外,一乙醇胺是剧毒物,由于一乙醇胺含量超过20%的涂布液也相当于剧毒物,也有难操作的缺点。
这里,例如在使用甲酸镍和胺系溶剂制造低粘度的镍膜形成用油墨的场合,由于胺系溶剂有碱性,因此根据使用的基材胺系溶剂作为碱起作用有可能使该基材劣化。例如可举出氧化硅系的基材容易被碱劣化。因此,根据使用的基材,必须尽量降低镍膜形成用油墨中的胺系溶剂的配合量。
另外,把镍膜形成用油墨涂布在基板上形成镍膜的场合,如果能 在更低温度下形成膜(例如,200-250℃左右),则有可能更扩大镍膜形成用油墨的使用范围,故期望在更低温度下形成膜。
专利文献1:特开2002-334618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2-338850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3-103158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5-026479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2004-2658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采用涂布法,尤其是喷墨印刷法可低成本且简便地形成兼具优异的导电性和成膜性(表面平坦性)的镍膜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使用该涂布液的镍膜及其制造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第1项所涉及的发明的特征是镍膜形成用涂布液含有作为主溶剂的甲酸和沸点在180℃以上低于300℃的范围的胺系溶剂。
第2项所涉及的发明,以第1项所述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为前提,其特征在于前述胺系溶剂是链烷醇胺溶剂和/或乙二醇胺溶剂。
第3项所涉及的发明,以第2项所述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为前提,其特征在于前述胺系溶剂是3-氨基-1-丙醇(沸点188℃)。
第4项所涉及的发明,以第1-3项所述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为前提,其特征在于还含有粘合剂成分和/或表面活性剂。
第5项所涉及的发明,以第4项所述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为前提,其特征在于前述粘合剂成分或表面活性剂有氨基(-NH2)或胺基(氨的1个、2个或3个氢原子分别用1个、2个或3个的烷基或芳基(甲基、乙基、苯基等)取代得到的官能团)。
第6项所涉及的发明以第4或5项所述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为前提,其特征在于前述表面活性剂是HLB值(Hydrophile LipophileBalance,亲水性-亲油性平衡的缩写)10以上的聚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
第7项所涉及的发明以第1-6项所述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为前提,其特征在于还含有胺系溶剂以外的溶剂。
第8项所涉及的发明以第7项所述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为前提,其特征在于前述胺系溶剂以外的溶剂含有选自二甲基乙酰胺、乙二醇、二亚烷基二醇单烷基醚(亚烷基:亚乙基、亚丙基,烷基:甲基、乙基、丙基)、水的1种以上为主要成分。
第9项所涉及的发明以第7项所述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为前提,其特征在于前述胺系溶剂以外的溶剂含有乙二醇和二亚烷基二醇单烷基醚(亚烷基:亚乙基、亚丙基,烷基:甲基、乙基、丙基)为主要成分。
第10项所涉及的发明以第1-9项所述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为前提,其特征在于还含有加热分解促进剂。
第11项所涉及的发明以第10项所述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为前提,其特征在于前述加热分解促进剂是钯化合物。
第12项所涉及的发明,以第1-11项所述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为前提,其特征在于室温下的粘度设定在5-30mPa·s的范围。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镍膜的制造方法,其第13项所涉及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把第1-12项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涂布在基板上,干燥后,在惰性环境气氛或还原性环境气氛下200℃以上的温度进行烧成。
第14项所涉及的发明以第13项所述的镍膜的制造方法为前提,其特征是在150℃以上的温度下进行前述干燥。
第15项所涉及的发明以第13或14项所述的镍膜的制造方法为前提,其特征在于采用喷墨印刷往基板上进行上述镍膜形成用涂布液的涂布。
本发明提供的镍膜,其第16项所涉及的发明,其特征在于采用第13-15项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镍膜的制造方法得到。
第17项所涉及的发明以第16项所述的镍膜为前提,其特征在于膜的比电阻值是10mΩ·cm以下。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可得到具有适合于喷墨印刷等的涂布法的粘度和优异的成膜性(印刷性)及液稳定性的涂布液。并且,把该涂布液涂布在玻璃或陶瓷等的耐热基板上,干燥,烧成制得的镍膜由于膜强度、表面平滑性好,且有良好的导电性,故可适用于LCD、ELD、PDP等的各种显示器、电路基板等的电极。
附图简单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镍膜外观的光学显微镜照片。
图2是表示比较例1的镍膜外观的光学显微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本发明通过使用含有作为镍化合物的甲酸镍[化学式:Ni(HCOO)2,作为实际的形态,存在无水物:Ni(HCOO)2、或水合物:Ni(HCOO)2·2H2O。],作为溶剂具有180℃以上低于300℃的沸点的胺系溶剂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作为对基板上的涂布法采用喷墨印刷法的场合也可容易地实现镍膜的形成。
这里,本发明人在采用本发明时,着眼于(a)甲酸镍在镍化合物之中比较低的温度范围热分解,(b)甲酸镍对胺系溶剂的溶解度随加热温度上升而显著地增加,(c)为了某种程度地减慢溶剂的蒸发使用沸点比较高的胺系溶剂。
即,使用沸点高(180-300℃)的胺系溶剂与热分解温度低(240-270℃)的甲酸镍并用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往基材等上涂布后,在高温(150℃以上)进行加热干燥时,即使干燥继续进行但由于胺系溶剂的蒸发速度(胺系溶剂的挥发)比较慢,故可将胺系溶剂的蒸发(胺系溶剂的挥发)抑制到某种程度,而且可提高甲酸镍在加热温度升高的干燥中的涂布液中的溶解度。
因此,即使是甲酸镍浓度随加热干燥而升高,但也难引起甲酸镍的析出,可得到致密地填充着甲酸镍的干燥涂膜。
此外,基于对致密地填充着该甲酸镍的干燥涂膜,通过再进行烧成等的热分解,使得到的镍膜变成更致密的考虑而达到目的。
此外,应当注意的地方是1)溶剂由于在其沸点以下的温度也有一定程度的蒸气压,故涂布膜一般在沸点以下的加热温度下溶剂完全挥发可得到干燥膜,2)即使是加热到溶剂的沸点以上,涂布的液的温度也不上升到沸点以上,由于只是急剧地进行蒸发,故不能得到均匀的干燥膜。
本发明人留意到这些问题,发现甲酸镍的分解温度(240-270℃)和胺系溶剂的沸点(180℃以上低于300℃)很重要,达到了采用本发明的结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使用的镍化合物,为了在氮,氩等的中性环境气氛中,在低温(约240-270℃)下分解形成镍而优选甲酸镍。
另外,甲酸镍在涂布液中的含量优选是3-40重量%的范围,更优选为5-20重量%。含量小于3重量%时镍膜的膜厚变薄不能得到充分的导电性,大于40重量%时产生裂纹有时导电性遭到破坏。
再者,这里所说的所谓甲酸镍的含量,表示无水的甲酸镍[Ni(HCOO)2]的含量。
作为本发明使用的溶剂,使用良好地溶解甲酸镍的胺系溶剂,优选其沸点在180℃以上低于300℃的溶剂为主溶剂。作为上述胺系溶剂是链烷醇胺溶剂和/或乙二醇胺溶剂,优选在碳链的末端有羟基(-OH)的胺系溶剂,具体地,优选3-氨基-1-丙醇(沸点188℃)为主溶剂。也可以在3-氨基-1-丙醇中再少量添加作为高沸点胺系溶剂的2-(2-氨乙基氨基)乙醇(沸点238-240℃/752mmHg)、3-氨基-1,2-丙二醇(沸点264-265℃/739mmHg)、二乙醇胺(沸点269℃)等使用。
这里,例如甲酸镍[Ni(HCOO)2]对3-氨基-1-丙醇的溶解度,在25℃下有40重量%左右,若加热到120℃则溶解度至少增加到50重量%以上,若再提高温度其溶解度也增加。因此,本发明使用的胺系溶剂优选至少具有与3-氨基-1-丙醇同等的溶解度,而实际上在接近各胺系溶剂沸点的温度范围的溶解度高很重要。换言之,如沸点低的胺系 溶剂,在涂膜干燥时的升温过程中溶剂容易挥发,溶剂的温度上升有限制的场合,可以说假如低温下的甲酸镍的溶解度某种程度地高,也存在实际的涂膜形成过程中的溶解度相对地变低的倾向。
此外,上述所述的胺系溶剂都不相当于剧毒物。
另外,镍膜形成用涂布液中胺系溶剂的含量优选是10-97重量%的范围,更优选为15-70重量%。
含量小于10重量%时,由于胺系溶剂使甲酸镍溶解,稳定化的效果降低,故镍膜形成用涂布液的液稳定性降低,同时由于得到的镍膜的致密性降低,膜特性(电阻值、平坦性、强度等)恶化而不优选。但是,如后述那样,将胺系溶剂与乙二醇并用的场合,由于乙二醇有提高甲酸镍的溶解及稳定性的作用,故不使镍膜形成用涂布液的液稳定性或得到的镍膜特性恶化,例外地,可使胺系溶剂的含量降到5重量%-低于10重量%的范围。如前述,对氧化硅系容易被碱劣化的基材使用镍膜形成用涂布液的场合,最好尽量地使胺系溶剂的配合量降低。
一方面,胺系溶剂含量大于97重量%,由于甲酸镍含量成为3重量%以下故物理上不可能,但作为一般的倾向,胺系溶剂的含量太多时,可能会(a)根据基材(例如玻璃),湿润性变差,或(b)由于镍膜形成用涂布液的粘度增高(例如100mPa·s[25℃]左右,起因于胺系溶剂本身的粘度高),故喷墨印刷时必须一边使用内装加热用加热器的喷墨头加热液体使粘度降低,一边进行印刷等费时费力,可能不能称为优选的方面。
此外,沸点小于180℃的胺系溶剂,由于干燥速度快,故使用这种溶剂作为主溶剂的涂布液涂布后在高温(例如180℃)下干燥时,随着溶剂的急速蒸发容易产生膜的龟裂或明显的凹凸,容易引起使膜电阻值、膜强度、膜平滑性、膜的均匀性等大幅度地劣化的问题。而降低涂布后的干燥温度的场合,虽然不再引起上述龟裂的问题,但膜(甲酸镍)的致密化容易不充分,同样地由于引起膜电阻值、膜强度、膜平滑性等的问题而不优选。
一方面沸点超过300℃的胺系溶剂,由于干燥速度太慢,故使用 这种溶剂作为主溶剂的涂布液在涂布后高温(例如180℃)下干燥时,干燥时间明显地变长,同时由于膜中容易残留溶剂而不优选。另外,为了提高溶剂的干燥速度使干燥温度进一步上升时,由于在涂布液的干燥中同时地开始引起甲酸镍的分解,也会产生分解气体(水蒸汽、二氧化碳等),与上述同样地,容易引起使膜电阻值、膜强度、膜平滑性、膜的均匀性等大幅度地劣化的问题而不优选。
本发明使用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除了甲酸镍和上述胺系溶剂外,还可根据需要再含有粘合剂成分,胺系溶剂以外的有机溶剂、水等。另外,为了进一步改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的成膜性,也可以加入微量的表面活性剂或高分子聚合物。
作为本发明使用的粘合剂,只要是溶解于胺系溶剂,不使甲酸镍的溶解稳定性恶化即可,通过添加粘合剂可使膜的粘着力或平坦性提高。作为这样的粘合剂材料,可举出高分子聚合物或硅系或钛系等的偶联剂,其中具有氨基(-NH2)或胺基(氨的1个、2个或3个氢原子分别用1个、2个或3个的烷基或芳基[甲基、乙基、苯基等]取代得到的官能团)的偶联剂由于不破坏甲酸镍的溶解性而有效,例如,作为硅系偶联剂,可举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2(氨乙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乙基)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2(氨乙基)3-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N-2(氨乙基)3-氨丙基二甲基甲氧基硅烷等,作为钛系偶联剂,可举出钛酸异丙基三(N-氨乙基-氨乙基)酯等,但不一定受这些限定。
另外,上述粘合剂的添加量,相对于甲酸镍[Ni(HCOO)2]100重量份为0.05-20重量份,优选添加1-15重量份。小于0.05重量份时没有添加的效果,而超过20重量份时,可发挥使上述膜的粘着力或平坦性提高的效果,但由于粘合剂成分存在于镍微粒相互之间阻碍接触,故破坏膜的导电性因而不优选。此外,粘合剂使用偶联剂的场合,由于烧成后无机成分也残留在膜中,使基材与镍微粒间接合故有助于膜的粘着力提高。另外,粘合剂的添加在烧成过程中也有使镍微粒的成长均匀化的效果也有助于膜的平坦性的提高。
作为本发明使用的胺系溶剂以外的有机溶剂,优选是与胺系溶剂有相互溶解性不使甲酸镍的溶解稳定性恶化范围的有机溶剂。另外,进行喷墨印刷的场合,当然必须抑制低沸点有机溶剂(例如沸点100℃以下)的配合量使配合量低,不使印刷性(初期喷出性,间歇喷出性等)恶化。
即,作为上述有机溶剂,例如,可举出甲醇(MA),乙醇(EA)、1-丙醇(NPA)、异丙醇(IPA)、丁醇、戊醇、苄醇、双丙酮醇(DAA)等的醇系溶剂、丙酮、甲乙酮(MEK)、甲丙酮、甲基异丁基酮(MIBK)、环己酮、异佛尔酮等的酮系溶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异丁酯、甲酸戊酯、乙酸异戊酯、丙酸丁酯、丁酸异丙酯、丁酸乙酯、丁酸丁酯、乳酸甲酯、乳酸乙酯、羟基乙酸甲酯、羟基乙酸乙酯、羟基乙酸丁酯、甲氧基乙酸甲酯、甲氧基乙酸乙酯、甲氧基乙酸丁酯、乙氧基乙酸甲酯、乙氧基乙酸乙酯、3-羟基丙酸甲酯、3-羟基丙酸乙酯、3-甲氧基丙酸甲酯、3-甲氧基丙酸乙酯、3-乙氧基丙酸甲酯、3-乙氧基丙酸乙酯、2-羟基丙酸甲酯、2-羟基丙酸乙酯、2-羟基丙酸丙酯、2-甲氧基丙酸甲酯、2-甲氧基丙酸乙酯、2-甲氧基丙酸丙酯、2-乙氧基丙酸甲酯、2-乙氧基丙酸乙酯、2-羟基-2-甲基丙酸甲酯、2-羟基-2-甲基丙酸乙酯、2-甲氧基-2-甲基丙酸甲酯、2-乙氧基-2-甲基丙酸乙酯、丙酮酸甲酯、丙酮酸乙酯、丙酮酸丙酯、乙酰乙酸甲酯、乙酰乙酸乙酯、2-氧代丁酸甲酯、2-氧代丁酸乙酯等的酯系溶剂、乙二醇单甲醚(MCS)、乙二醇单乙醚(ECS)、乙二醇异丙醚(IPC)、乙二醇一丁醚(BCS)、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乙二醇单丁醚乙酸酯、丙二醇甲醚(PGM)、丙二醇乙醚(PE)、丙二醇甲醚乙酸酯(PGMEA)、丙二醇乙醚乙酸酯(PE-AC)、二乙二醇单甲醚、二乙二醇单乙醚、二乙二醇单丁醚、二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单丁醚乙酸酯、二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乙醚、二乙二醇二丁醚、二丙二醇单甲醚、二丙二醇单乙醚、二丙二醇单丁醚等的乙二醇衍生物,甲酰胺(FA)、N-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乙酰胺(DMAc)等的酰胺系溶剂、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十二烷基苯 等的苯衍生物、二甲基亚砜(DMSO)、N-甲基-2-吡咯烷酮(NMP)、γ-丁内酯、乙二醇、二乙二醇、四氢呋喃(THF)、氯仿、矿油精、萜品醇等,但不一定限定于这些。上述溶剂之中从良好地保持溶解甲酸镍的胺系溶剂的液稳定性的观点考虑优选酰胺系溶剂。另外,比镍膜形成用涂布液使用的至少1种以上的胺系溶剂的沸点低的有机溶剂,以该有机溶剂比胺系溶剂先挥发,良好地溶解甲酸镍的胺系溶剂后挥发的观点考虑而优选。上述酰胺系溶剂之中,二甲基乙酰胺(沸点:166℃,表面张力:32.4达因/cm[30℃]、粘度:0.92mPa·s[25℃]),由于沸点适度地高,且表面张力和粘度低而优选。
这里,二亚烷基二醇单烷基醚(亚烷基:亚乙基、亚丙基,烷基:甲基、乙基、丙基),例如为二乙二醇单甲醚(沸点:194℃,表面张力:34.8达因/cm[25℃],粘度:3.48mPa·s[25℃])、二乙二醇单乙醚(沸点:202℃,表面张力:31.8达因/cm[25℃],粘度:3.71mPa·s[25℃])、二乙二醇单丙醚(沸点:210℃,表面张力:32.3达因/cm[20℃]、粘度:4.1mPa·s[25℃]、二丙二醇单甲醚(沸点:190℃,表面张力:28.8达因/cm[25℃],粘度:3.33mPa·s[25℃],二丙二醇单乙醚(沸点:198℃,表面张力:27.7达因/cm[25℃]、粘度:3.34mPa·s[25℃],虽然沸点比作为胺系溶剂的前述3-氨基-1-丙醇的沸点188℃高一些,但表面张力和粘度低,虽然更正确的理由还不清楚但与上述3-氨基-1-丙醇并用使用时由于可得到低粘度且成膜性好的涂布液而可作为优选的溶剂举出。
另外,乙二醇(沸点:197.6℃,表面张力:48.4达因/cm[20℃],粘度:20.9mPa·s[20℃],虽然沸点也比作为胺系溶剂的上述3-氨基-1-丙醇的沸点188℃高一些,但由于有促进甲酸镍的溶解的作用,在配合到镍膜形成用涂布液中时,由于即使是使上述3-氨基-1-丙醇的配合量少也可确保甲酸镍的溶解稳定性而可作为优选的溶剂举出。但由于乙二醇的粘度高,约为21mPa·s,故与上述低粘度的二亚烷基二醇单烷基醚(亚烷基:亚乙基、亚丙基,烷基:甲基、乙基)并用时可以得到胺系溶剂配合量少,低粘度且成膜性好的涂布液(例如,甲酸镍:5-10重量%,胺系溶剂:5-10重量%、乙二醇:5-15重量%、二亚烷基二醇单烷基醚:65-75重量%、其他:少量)。
作为上述乙二醇以外的二醇溶剂,例如二乙二醇,三乙二醇,四乙二醇,丙二醇,二丙二醇,三丙二醇等基本上没有出现如乙二醇那样促进甲酸镍的溶解的作用,只有乙二醇有特殊的作用。
这里,作为胺系溶剂以外的溶剂的水,作为甲酸镍的原料使用甲酸镍水合物[Ni(COOH)2·2H2O]的场合,在镍膜形成用涂布液中必然地含有水,虽然水比不上乙二醇但由于有提高甲酸镍的溶解及稳定性的作用,故也可以进一步加入水使镍膜形成用涂布液中的水含量为25重量%以下(优选20重量%以下),水的含量超过25重量%时虽然理由尚不确定但有使甲酸镍的溶解稳定性恶化的倾向而不优选。
配合有上述胺系溶剂、二亚烷基二醇单烷基醚(亚烷基:亚乙基、亚丙基,烷基:甲基、乙基)、乙二醇、水等的低粘度且成膜性好的涂布液,虽然也适合于旋转涂布等的各种涂布方法,但最适合于喷墨印刷。
能适用于本发明的上述表面活性剂或高分子聚合物有聚硅氧烷系、氟系,胺系的表面活性剂、丙烯酸系高分子聚合物等,但尽量优选有燃烧性或热分解性。作为聚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举出疏水基由聚二甲基硅氧烷、亲水基由聚环氧烷构成的表面活性剂,或其一部分中导入各种官能团的表面活性剂等,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亲水性-亲油性平衡)优选是10-20。HLB值小于10时由于出现镍膜形成用涂布液涂布并成膜得到的膜的均匀性不充分的倾向而不优选。超过20的聚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一般没有市售很难得到。
这里,HLB(Hydrophile-Lipophile-Balance)值是表示表面活性剂性质的一个指标,HLB值表示亲水性与亲油性的均衡,HLB值越高则水溶性越高,越低表示越接近油性。
作为上述官能团,从对胺系溶剂的溶解性或使甲酸镍的溶解稳定性提高的观点考虑可以说优选氨基或胺基。这里,作为胺系的表面活性剂由于烷基胺乙酸盐(RHNH2·HOOCCH3、R:烷基)良好地保持镍膜形成用涂布液的液稳定性,并且也有热分解性故可作为优选的表面活性剂举出。
另外,上述表面活性剂或高分子聚合物的添加量,相对于甲酸镍[Ni(HCOO)2]100重量份是0.01-3.0重量份,优选添加0.02-0.5重量份。小于0.01重量份时没有添加的效果,而超过3.0重量份时虽然可发挥提高上述成膜性的效果,但表面活性剂或高分子聚合物成分在镍膜形成过程中存在于镍微粒相互之间阻碍粒子成长或接触有破坏所得镍膜的导电性的可能性而不优选。
本发明使用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可通过使甲酸镍加热溶解于胺系溶剂中进行制备。另外,如上所述,也可以根据需要添加粘合剂成分,上述有机溶剂等。加热溶解条件,例如使加热溶解温度为50-160℃的场合,通过搅拌10-60分钟左右进行。即使加热溶解温度比50℃低但如果花长时间也不会不溶解,但不是高效率,而加热溶解温度比160℃高时胺系溶剂的蒸发显著,甲酸镍浓度发生变化而不优选。另外,本发明的镍膜可通过将前述镍膜形成用涂布液在基板上涂布并干燥后,烧成进行制造。
作为本发明使用的涂布方法,可使用所谓旋转涂布法、线棒涂布法(ワイヤ一バ一コ一ト)、浸渍涂布法、网版印刷、喷墨印刷的各种涂布方法,其中从可直接分辨率良好地形成微细图案的观点考虑优选喷墨印刷的涂布法。
喷墨印刷由于使油墨从喷嘴喷出在基材上形成涂膜图案,故涂布液的粘度(室温下的测定值),通常必须设定在5-30mPa·s左右的范围(优选5-20mPa·s,更优选5-15mPa·s)。由于该适用粘度指喷墨头内的油墨的粘度,故在喷墨头内装加热用加热器的装置时也可以使用更高粘度(指室温下的粘度)的油墨。另外,为了防止被喷嘴部分的溶剂干燥堵塞喷嘴,必须使用沸点比较高(例如,沸点100℃以上)的溶剂。
涂布在基板上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的干燥,由于上述的理由使涂布着涂布液的基板在150℃以上的温度下,优选150-220℃,更优选在 180-220℃的温度进行。但即使是低于150℃而根据条件也可以进行干燥可得到良好的镍膜。干燥时间优选保持10-60分钟。干燥环境气氛可使用大气中,或氮气等的中性环境气氛。
把干燥后的涂布基板放入烧成炉中,通常,通过加热到甲酸镍的分解温度约240℃以上,优选300℃以上,保持30-120分钟进行烧成。在镍膜形成用涂布液中添加微量(相对于镍100重量份0.01-0.1重量份左右)的钯化合物(例如乙酸钯)等的加热分解促进剂时,由于可降低甲酸镍的分解温度,故可使烧成温度再降低5-15℃左右。但是,根据加热分解促进剂的种类及其添加量,涂布液的室温放置时间长时,有时由于分解促进作用而生成微粒,这种场合必须在即将使用镍膜形成用涂布液之前配合加热分解促进剂。
由于烧成温度越高越促进镍粒子的粒子成长故镍膜的导电性提高。烧成环境气氛可以是氮气、氩气等的中性环境气氛,但从完全抑制镍粒子的氧化促进镍粒子相互的烧结可进一步提高导电性的观点考虑优选氢气、氢-氮混合气体等的还原性环境气氛。另外,还原性环境气氛中的烧成,由于即使在甲酸镍的分解温度以下的温度也可将甲酸镍还原成镍,虽然烧成时间变长,例如在200-230℃左右的低温烧成时也可得到镍膜。
实施例1
将甲酸镍[Ni(COOH)2·2H2O]:10g、3-氨基-1-丙醇(沸点188℃):40g混合,在80℃加热溶解后,将二甲基乙酰胺:49.8g,及烷基胺乙酸盐(RHNH2·HOOCCH3、R:具有碳链长度8-18分布的烷基)0.2g作为胺系的表面活性剂混合并溶解,得到作为蓝色透明溶液的实施例1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
该镍膜形成用涂布液的粘度是10.1mPa·s[25±2℃下测定的值],室温下放置一个星期包括甲酸镍等的析出在内的油墨外观也没有变化。在钠钙玻璃基板上喷墨印刷该镍膜形成用涂布液时,不堵塞喷嘴,油墨喷出性良好,并且所形成的涂布膜的涂布性也良好,可充分地喷墨印刷。此外,该镍膜形成用涂布液的粘度使用CBC有限公司制的振 动式粘度计VM-100-L进行测定。
由于采用喷墨印刷的大面积涂布印刷(ベタ印刷)不容易,难采集后述的所述镍膜的特性评价(透射率、雾度、表面电阻值)用的试样,故采用旋转涂布法进行镍膜的形成,将该镍膜作为评价试样。即,把上述镍膜形成用涂布液旋转涂布(250rpm×60秒)在钠钙玻璃基板(10cm×10cm×3mm厚)的整个面上后,在180℃干燥30分钟,再在2%氢-98%氮中在300℃下烧成60分钟得到实施例1的镍膜。该镍膜的外观,如由图1表示的光学显微镜照片所判断的是均匀的,目视观察也是均匀的且没有看到涂膜缺陷等。该镍膜的膜厚是约90nm。此外,由于这些镍膜使用同样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故不论是采用喷墨印刷法,还是采用旋转涂布法,所得镍膜的膜特性均没变。
实施例2
将甲酸镍[Ni(COOH)2·2H2O]:10g、3-氨基-1-丙醇(沸点188℃):40g混合,在80℃加热溶解后,将二甲基乙酰胺:49.88g,聚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東レ·ダウコ一ニング·シリコ一ン制,L-7604,HLB值=13)0.02g,及作为粘合剂成分的硅偶联剂(N-2(氨乙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0.1g混合并溶解,得到作为蓝色透明溶液的实施例2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该镍膜形成用涂布液的粘度是9.8mPa·s[25±2℃下测定的值],在室温下放置一个星期包括甲酸镍等的析出在内的油墨外观也没有变化。在钠钙玻璃基板上喷墨印刷该镍膜形成用涂布液时,不堵塞喷嘴,油墨喷出性良好,并且所形成的涂布膜的涂布性也良好,可充分地喷墨印刷。
除了使用上述镍膜形成用涂布液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得到实施例2的镍膜。该镍膜的外观,目视观察是均匀的且没有看到涂膜缺陷等。该镍膜的膜厚是约110nm。
实施例3
将甲酸镍[Ni(COOH)2·2H2O]:10g、3-氨基-1-丙醇(沸点188℃):40.0g混合,在80℃加热溶解后,将二甲基乙酰胺:49.68g,聚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東レ.ダウコ一ニング.シリコ一ン制,FZ-2162; HLB值=11)0.02g,及作为粘合剂成分的硅偶联剂(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0.3g混合并溶解,得到作为蓝色透明溶液的实施例3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该镍膜形成用涂布液的粘度是9.9mPa·s[25±2℃下测定的值],在室温下放置一个星期包括甲酸镍等的析出在内的油墨外观也没有变化。在钠钙玻璃基板上喷墨印刷该镍膜形成用涂布液时,不堵塞喷嘴,油墨喷出性良好,并且所形成的涂布膜的涂布性也良好,可充分地喷墨印刷。
除了使用上述镍膜形成用涂布液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得到实施例3的镍膜。该镍膜的外观,目视观察是均匀的且没有看到涂膜缺陷等。该镍膜的膜厚是约115nm。
实施例4
将甲酸镍[Ni(COOH)2·2H2O]:10g、3-氨基-1-丙醇(沸点188℃):40.0g混合,在80℃加热溶解后,将二甲基乙酰胺:49.68g,聚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東レ.ダウコ一ニング.シリコ一ン制,FZ-2161;HLB值=16)0.02g,及作为粘合剂成分的钛酸酯偶联剂(钛酸异丙基三(N-氨乙基-氨乙基)酯):0.3g混合并溶解,得到作为蓝色透明溶液的实施例4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该镍膜形成用涂布液的粘度是9.8mPa·s[25±2℃下测定的值],在室温下放置-个星期包括甲酸镍等的析出在内的油墨外观也没有变化。在钠钙玻璃基板上喷墨印刷该镍膜形成用涂布液时,不堵塞喷嘴,油墨喷出性良好,并且所形成的涂布膜的涂布性也良好,可充分地喷墨印刷。
除了使用上述镍膜形成用涂布液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得到实施例4的镍膜。该镍膜的外观,目视观察是均匀的且没有看到涂膜缺陷等。该镍膜的膜厚是约105nm。
实施例5
将甲酸镍[Ni(COOH)2·2H2O]:10g、3-氨基-1-丙醇(沸点188℃):20.0g混合,在80℃加热溶解后,将二乙二醇单乙醚:69.48g,聚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東レ.ダウコ一ニング.シリコ一ン制,L-7604,HLB值=13)0.02g,及作为粘合剂成分的钛酸酯偶联剂(钛酸异丙基 三(N-氨乙基-氨乙基)酯):0.5g混合并溶解,得到作为蓝色透明溶液的实施例5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该镍膜形成用涂布液的粘度是16.8mPa·s[25±2℃下测定的值],在室温下放置一个星期包括甲酸镍等的析出在内的油墨外观也没有变化。在钠钙玻璃基板上喷墨印刷该镍膜形成用涂布液时,不堵塞喷嘴,油墨喷出性良好,并且所形成的涂布膜的涂布性也良好,可充分地喷墨印刷。
除了使用上述镍膜形成用涂布液旋转涂布后在200℃干燥30分钟,在2%氢-98%氮中在300℃烧成30分钟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得到实施例5的镍膜。该镍膜的外观,目视视察是均匀的且没有看到涂膜缺陷等。该镍膜的膜厚是约140nm。
实施例6
将甲酸镍[Ni(COOH)2·2H2O]:8g、3-氨基-1-丙醇(沸点188℃):16.0g混合,在80℃加热溶解后,将二乙二醇单乙醚:75.58g,聚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東レ.ダウコ一ニング.シリコ一ン制,L-7604,HLB值=13)0.02g,及作为粘合剂成分的钛酸酯偶联剂(钛酸异丙基三(N-氨乙基-氨乙基)酯):0.4g混合并溶解,得到作为蓝色透明溶液的实施例6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该镍膜形成用涂布液的粘度是11.7mPa·s[25±2℃下测定的值],在室温下放置一个星期包括甲酸镍等的析出在内的油墨外观也没有变化。在钠钙玻璃基板上喷墨印刷该镍膜形成用涂布液时,不堵塞喷嘴,油墨喷出性良好,并且所形成的涂布膜的涂布性也良好,可充分地喷墨印刷。
除了使用上述镍膜形成用涂布液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进行,得到实施例6的镍膜。该镍膜的外观,目视观察是均匀的且没有看到涂膜缺陷等。该镍膜的膜厚是约104nm。
实施例7
除了实施例6中在2%氢-98%氮中在250℃下烧成30分钟以外与实施例6同样地进行,得到实施例7的镍膜。该镍膜的外观,目视观察是均匀的且没有看到涂膜缺陷等。该镍膜的膜厚是约110nm。
实施例8
将甲酸镍[Ni(COOH)2·2H2O]:8g、3-氨基-1-丙醇(沸点188℃):8.0g,乙二醇:10g混合,在80℃加热溶解后,将二乙二醇单乙醚:73.58g,聚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東レ.ダウコ一ニング.シリコ一ン制,L-7604,HLB值=13)0.02g,及作为粘合剂成分的钛酸酯偶联剂(钛酸异丙基三(N-氨乙基-氨乙基)酯):0.4g混合并溶解,得到作为蓝色透明溶液的实施例8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该镍膜形成用涂布液的粘度是9.6mPa·s[25±2℃下测定的值],在室温下放置一个星期包括甲酸镍等的析出在内的油墨外观也没有变化。在钠钙玻璃基板上喷墨印刷该镍膜形成用涂布液时,不堵塞喷嘴,油墨喷出性良好,且所形成的涂布膜的涂布性也良好,可充分地喷墨印刷。
除了使用上述镍膜形成用涂布液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进行,得到实施例8的镍膜。该镍膜的外观,目视观察是均匀的且没有看到涂膜缺陷等。该镍膜的膜厚是约100nm。
实施例9
将甲酸镍[Ni(COOH)2·2H2O]:8g、3-氨基-1-丙醇(沸点188℃):16.0g混合,在80℃加热溶解后,将0.25%乙酸钯溶液1g,二乙二醇单乙醚:74.58g,聚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東レ.ダウコ一ニング.シリコ一ン制,L-7604,HLB值=13)0.02g,及作为粘合剂成分的钛酸酯偶联剂(钛酸异丙基三(N-氨乙基-氨乙基)酯):0.4g混合并溶解,得到作为蓝色透明溶液的实施例9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该镍膜形成用涂布液的粘度是11.6mPa·s[25±2℃下测定的值],在室温下放置半天包括甲酸镍等的析出在内的油墨外观也没有变化。在钠钙玻璃基板上喷墨印刷该镍膜形成用涂布液时,不堵塞喷嘴,油墨喷出性良好,且所形成的涂布膜的涂布性也良好,可充分地喷墨印刷。
除了使用上述镍膜形成用涂布液,在2%氢-98%氮气中在230℃下烧成60分钟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得到实施例9的镍膜。该镍膜的外观,目视观察是均匀的且没有看到涂膜缺陷等。该镍膜的膜厚是约105nm。
实施例10
将甲酸镍[Ni(COOH)2·2H2O]:8g、3-氨基-1-丙醇(沸点188℃):16.0g混合,在80℃加热溶解后,将二乙二醇单甲醚:75.58g,聚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東レ.ダウコ一ニング.シリコ一ン制,L-7604,HLB值=13)0.02g,及作为粘合剂成分的钛酸酯偶联剂[钛酸异丙基三(N-氨乙基-氨乙基)酯]:0.4g混合并溶解,得到作为蓝色透明溶液的实施例10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该镍膜形成用涂布液的粘度是10.9mPa·s[25±2℃下测定的值],在室温下放置一个星期包括甲酸镍等的析出在内的油墨外观也没有变化。在钠钙玻璃基板上喷墨印刷该镍膜形成用涂布液时,不堵塞喷嘴,油墨喷出性良好,且所形成的涂布膜的涂布性也良好,可充分地喷墨印刷。
除了使用上述镍膜形成用涂布液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进行,得到实施例10的镍膜。该镍膜的外观,目视观察并均匀的且没有看到涂膜缺陷等。该镍膜的膜厚是约101nm。
实施例11
将甲酸镍[Ni(COOH)2·2H2O]:8g、3-氨基-1-丙醇(沸点188℃):16.0g混合,在80℃加热溶解后,将二乙二醇单甲醚:75.58g,聚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東レ.ダウコ一ニング.シリコ一ン制,L-7604,HLB值=13)0.02g,及作为粘合剂成分的钛酸酯偶联剂[钛酸酯异丙基三(N-氨乙基-氨乙基)酯]:0.4g混合并溶解,得到作为蓝色透明溶液的实施例11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该镍膜形成用涂布液的粘度是10.5mPa·s[25±2℃下测定的值],在室温下放置一个星期包括甲酸镍等的析出在内的油墨外观也没有变化。在钠钙玻璃基板上喷墨印刷该镍膜形成用涂布液时,不堵塞喷嘴,油墨喷出性良好,且所形成的涂布膜的涂布性也良好,可充分地喷墨印刷。
除了使用上述镍膜形成用涂布液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进行,得到实施例11的镍膜。该镍膜的外观,目视观察是均匀的且没有看到涂膜缺陷等。该镍膜的膜厚是约103nm。
[比较例1]
将甲酸镍[Ni(COOH)2·2H2O]:10g、2-氨基乙醇(沸点171℃): 40g混合,在80℃加热溶解后,将二甲基乙酰胺:49.8g,及作为表面活性剂的烷基胺乙酸盐(RHNH2·HOOCCH3;R:具有碳链长度8-18的分布的烷基)0.2g混合并溶解,得到作为蓝色透明溶液的比较例1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该镍膜形成用涂布液的粘度是8.0mPa·s[25±2℃下测定的值],在室温下放置一个星期包括甲酸镍等的析出在内的油墨外观也没有变化。在钠钙玻璃基板上喷墨印刷该镍膜形成用涂布液时,不堵塞喷嘴,油墨喷出性良好,且所形成的涂布膜的涂布性也良好,可充分地喷墨印刷。
除了使用上述镍膜形成用涂布液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镍膜。由于干燥温度180℃比溶剂2-氨基乙醇的沸点高,故膜的干燥不均匀,成为具有形成目视观察容易判断程度的涂膜缺陷(0.2-数mm左右尺寸的斑驳花纹)的极不均匀外观的比较例1的镍膜。把该镍膜外观的光学显微镜照片示于图2。由于该镍膜不均匀,故没进行部分膜特性(膜厚、比电阻值)的测定。关于透射率,虽然膜不均匀,但由于后述的透射率测定方法是对直径20mm的范围求透射率的平均值的方法,故按与各实施例进行比较的意义进行测定。
[比较例2]
将甲酸镍[Ni(COOH)2·2H2O]:10g、1-氨基-2-丙醇(沸点160℃):40g混合,在80℃加热溶解后,将二甲基乙酰胺:49.8g,及作为表面活性剂的烷基胺乙酸盐(RHNH2·HOOCCH3;R:具有碳链长度8-18的分布的烷基)0.2g混合并溶解,得到作为蓝色透明溶液的比较例2所述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该镍膜形成用涂布液的粘度是8.9mPa·s[25±2℃下测定的值],在室温下放置一个星期包括甲酸镍等的析出在内的油墨外观也没有变化。
在钠钙玻璃基板上喷墨印刷该镍膜形成用涂布液时,不堵塞喷嘴,油墨喷出性良好,且所形成的涂布膜的涂布性也良好,可充分地喷墨印刷。
除了使用上述镍膜形成用涂布液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但由于干燥温度180℃比溶剂1-氨基-2-丙醇的沸点高,故膜的干燥不均匀,得到形成有目视观察容易判断的涂膜缺陷(数mm左右以上尺寸的斑驳花纹)的比较例2的镍膜。由于该镍膜不均匀,故没进行部分膜特性(膜厚,比电阻值)的测定。关于透射率,虽然膜不均匀,但由于后述的透射率测定方法是对直径20mm的范围求透射率的平均值的方法,故按与各实施例进行比较的意义进行测定。
求这样得到的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的镍膜的膜厚,表面电阻值(单位Ω/□(ohm·per·Square))、比电阻值、可见光线透射率、膜强度(粘着力)、表面粗糙度(Ra),把结果示于表1。膜厚使用KLA-TencorCorporation制触针式膜厚计(Alpha-Step IQ)进行测定,表面电阻值使用三菱化学公司制的表面电阻计ロレスタAP(MCP-T400)进行测定,可见光线透射率使用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制雾度计(HR-200)进行测定,表面粗糙度(Ra)使用DI制AFM(NS-III,D5000系统)对20μm×20μm的领域进行测定(有关比较例1、2的表面粗糙度,由于膜不均匀,故认为其测定值依测定部位而不同,故由与各实施例进行比较的意义进行测定),膜强度(粘着力)按JIS K 5600-5-6规定的胶黏带剥离试验(划格法胶黏带剥离试验)进行评价。
此外,上述的镍膜的透射率是仅镍膜的(可见光)透射率,可按照下式求出。即,
镍膜的透射率(%)
=[(每个带镍膜玻璃基板测定的透射率)/(玻璃基板的透射率)]×100
上述的镍膜的比电阻值,可按下式求出。即,
镍膜的比电阻值(mΩ·cm)
=[镍膜的表面电阻值(Ω/□)×[镍膜的膜厚(μm)]×0.1
[表1]
    膜厚    (nm)     表面电阻值    (Ω/□)    比电阻值   (mΩ·cm)   可见光线透  射率(%)   膜强度  (注1)   表面粗糙度  Ra(nm)
实施例1     90     6.8    0.06   5.0   20/25   3.3
实施例2     110     14    0.15   2.8   25/25   3.1
实施例3     115     16    0.18   3.0   25/25   3.1
实施例4     105     10    0.11   2.8   25/25   2.9
实施例5     140     13    0.18   2.7   25/25   3.3
实施例6     104     32    0.33   9.4   25/25   1.3
实施例7     110     40    0.44   11.6   25/25   1.6
实施例8     100     14    0.14   7.9   25/25   2.3
实施例9     105     52    0.55   12.5   25/25   3.5
实施例10     101     33    0.33   9.1   25/25   1.5
实施例11     103     31    0.32   8.9   25/25   1.8
比较例1     -     42    -   7.2   20/25   12.4
比较例2     -     1020    -   4.7   20/25   15.2
注1:不剥离的个数/总的个数(5×5=25个)
[评价]
将各实施例与各比较例加以对比则看出:各实施例的含甲酸镍和180℃以上低于300℃的沸点的胺系溶剂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适合于喷墨印刷,且没有油墨外观的变化,同时可形成低电阻且膜强度(粘着力)好的均匀而平坦的镍膜,而使用各比较例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制得的镍膜,镍膜明显地不均匀,同时出现电阻值或膜平坦性大幅地恶化等的问题。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由于可使用喷墨印刷,故可在基板上分辨率好地形成微细的镍膜的图案,并且由于所得镍膜的导电性、均匀性、平坦性、强度也良好,故可在要求精密且复杂的图案的液晶显示器(LCD),电致发光显示器(ELD)、等离子体显示器(PDP)等的显示器件的信号电极等的电子设备的制造中使用,此外也包含各种电路基板的电极等,可期待广范的利用。

Claims (15)

1.镍膜形成用涂布液,其特征在于含有甲酸镍、和沸点在180℃以上低于300℃的范围的胺系溶剂作为主溶剂,还含有胺系以外的溶剂,
前述胺系溶剂是链烷醇胺溶剂和/或乙二醇胺溶剂,
前述胺系溶剂以外的溶剂含有选自二甲基乙酰胺、乙二醇、二亚烷基二醇单烷基醚的1种以上作为主要成分,上述亚烷基为亚乙基、亚丙基,上述烷基为甲基、乙基、丙基。
2.权利要求1所述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其特征在于前述胺系溶剂以外的溶剂含有乙二醇和二亚烷基二醇单烷基醚作为主要成分,上述亚烷基为亚乙基、亚丙基,上述烷基为甲基、乙基、丙基。
3.权利要求2所述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其特征在于前述胺系溶剂是沸点为188℃的3-氨基-1-丙醇。
4.权利要求1-3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其特征在于还含有粘合剂成分和/或表面活性剂。
5.权利要求4所述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其特征在于前述粘合剂成分或表面活性剂具有氨基或胺基。
6.权利要求4所述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其特征在于前述表面活性剂是HLB值10以上的聚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
7.权利要求5所述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其特征在于前述表面活性剂是HLB值10以上的聚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
8.权利要求1-3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其特征在于还含有加热分解促进剂。
9.权利要求8所述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其特征在于前述加热分解促进剂是钯化合物。
10.权利要求1-3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其特征在于室温下的粘度设定在5-30mPa·s的范围内。
11.镍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把权利要求1-10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镍膜形成用涂布液涂布在基板上、干燥后,在惰性环境气氛或还原性环境气氛下在200℃以上的温度进行烧成。
12.权利要求11所述的镍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150℃以上的温度进行前述干燥。
13.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镍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喷墨印刷进行前述涂布。
14.镍膜,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1-13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镍膜的制造方法得到。
15.权利要求14所述的镍膜,其特征在于膜的比电阻值是10mΩ·cm以下。
CN2006800205876A 2005-06-17 2006-06-16 镍膜形成用涂布液与镍膜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11940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77186 2005-06-17
JP177186/2005 2005-06-17
PCT/JP2006/312666 WO2006135113A1 (ja) 2005-06-17 2006-06-16 ニッケル膜形成用塗布液、及びニッケル膜と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94041A CN101194041A (zh) 2008-06-04
CN101194041B true CN101194041B (zh) 2010-12-15

Family

ID=37532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205876A Active CN101194041B (zh) 2005-06-17 2006-06-16 镍膜形成用涂布液与镍膜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007692B2 (zh)
JP (1) JP4775664B2 (zh)
CN (1) CN101194041B (zh)
WO (1) WO200613511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509359B2 (ja) 2019-06-19 2024-07-02 ウニベルシタット デ バレンシア 酸化ニッケル触媒膜、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用途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65613B2 (ja) * 2006-04-10 2012-11-07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ニッケルインク
JP2008205430A (ja) * 2007-01-26 2008-09-04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金属パターン形成方法及び金属塩混合物
US20100099026A1 (en) * 2008-10-20 2010-04-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de ink composition for ink-jet printing, and electrode and secondary battery manufactured by using the same
TWI652319B (zh) * 2012-12-28 2019-03-01 澳大利亞商印製能源技術有限公司 導電墨水及其製造方法與導電膜
WO2015079549A1 (ja) * 2013-11-29 2015-06-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結着剤溶液
JP6240528B2 (ja) * 2014-02-18 2017-11-29 東ソー株式会社 ニッケルインク組成物
JP6471392B2 (ja) * 2015-02-12 2019-02-20 上村工業株式会社 無電解めっき用前処理剤、並びに前記無電解めっき用前処理剤を用いたプリント配線基板の前処理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815219B2 (ja) * 2017-02-13 2021-01-20 株式会社Adeka ニッケル膜形成用組成物及びニッケル膜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87038A (en) * 1980-06-26 1986-05-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optic display device and a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JPS63270474A (ja) * 1986-12-10 1988-11-08 Minoru Tsuda 触媒性インク
JPH0751568A (ja) * 1993-08-19 1995-02-28 Asahi Carbon Kk カーボンブラック複合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JP3772524B2 (ja) 1998-04-14 2006-05-10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水系コーティング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塗装品
CN1195099C (zh) * 1998-07-07 2005-03-30 株式会社日矿材料 金属镀覆的前处理剂和使用该前处理剂的金属镀覆方法
JP2000185368A (ja) * 1998-12-22 2000-07-04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塗装品
JP2002084049A (ja) * 2000-09-06 2002-03-2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電子部材
JP4151228B2 (ja) * 2001-03-30 2008-09-17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高耐食性燃料タンク用鋼板
EP1448725A4 (en) * 2001-10-05 2008-07-23 Cabot Corp LOW VISCOSIS PRECURSOR COMPOSITIONS AND METHOD FOR APPLYING ELECTRONICALLY CONDUCTIVE STRUCTURAL ELEMENTS
JP3881614B2 (ja) * 2002-05-20 2007-02-14 株式会社大和化成研究所 回路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4232456B2 (ja) * 2002-12-20 2009-03-0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4532840B2 (ja) * 2003-03-04 2010-08-25 新潟県 金属ペースト
JP2005026479A (ja) * 2003-07-02 2005-01-27 Yasutaka Takahashi 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用電極ペースト
WO2005117029A1 (ja) * 2004-05-28 2005-12-08 Sakata Inx Corp. ニッケル化合物含有溶液、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ニッケル金属薄膜形成法
JP4799881B2 (ja) * 2004-12-27 2011-10-26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導電性インク
PL1853671T3 (pl) * 2005-03-04 2014-01-31 Inktec Co Ltd Tusze przewodzące i sposób ich wytwarzania
JP4924812B2 (ja) * 2006-12-19 2012-04-25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ニッケル膜形成用塗布液、及びニッケル膜とその製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0-185368A 2000.07.04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509359B2 (ja) 2019-06-19 2024-07-02 ウニベルシタット デ バレンシア 酸化ニッケル触媒膜、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6135113A1 (ja) 2006-12-21
US20090035472A1 (en) 2009-02-05
US8007692B2 (en) 2011-08-30
JPWO2006135113A1 (ja) 2009-01-08
JP4775664B2 (ja) 2011-09-21
CN101194041A (zh) 2008-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94041B (zh) 镍膜形成用涂布液与镍膜及其制造方法
KR100727434B1 (ko) 투명 은 잉크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박막 형성방법
TWI496845B (zh) 銀墨水組合物
CN105408517B (zh) 铜膜形成用组合物及使用其的铜膜的制造方法
EP2045359A1 (en) Coating fluid, conductive thin film formed from coating fluid,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JP5701379B2 (ja) 導電性金属インク組成物および導電性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
JP5000332B2 (ja) 導電性インク
JP5163715B2 (ja) 光輝性を有する電磁波透過性塗膜、これを形成するための電磁波透過性塗料組成物、これを用いた電磁波透過性塗膜形成方法
TW201330738A (zh) 導電材料及方法
JP2010242118A (ja) 銅薄膜形成用組成物および該組成物を用いた銅薄膜の製造方法
CN102834880A (zh) 导电膜及其制造方法、触控面板及集积型太阳能电池
CN104169463A (zh) 铜膜形成用组合物及使用该组合物的铜膜的制造方法
WO2009031849A4 (en) Conductive ink compositions incorporating nano glass frit and nano metal for enhanced adhesion with glass and ceramic substrates used in displays
JP4924812B2 (ja) ニッケル膜形成用塗布液、及びニッケル膜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127657A (ja) ニッケル膜形成用塗布液及びニッケル膜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ニッケル膜
JP5080756B2 (ja) 透明導電膜形成用インキとその製造方法
WO2014034439A1 (ja) 透明導電膜形成用塗布液の製造方法
CN102532995A (zh) 烧成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输送载体及其制造方法
JP5413708B2 (ja) 透明導電膜、透明導電基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デバイス並びに透明導電膜の製造方法
CN101679805B (zh) 低折射率被膜形成用涂布液、其制造方法及防反射材料
JP5467178B2 (ja) 透明導電膜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により製造される透明導電膜
JP2010118490A (ja) 電磁波シールド性光透過性窓材の製造方法、及び電磁波シールド性光透過性窓材
CN106795630B (zh) 铜膜形成用组合物和使用其的铜膜的制造方法
JP2006049019A (ja) 透明導電膜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透明導電膜形成用ペースト
CN107075681A (zh) 铜膜形成用组合物和使用其的铜膜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