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76650B - 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76650B
CN101176650B CN2007101630342A CN200710163034A CN101176650B CN 101176650 B CN101176650 B CN 101176650B CN 2007101630342 A CN2007101630342 A CN 2007101630342A CN 200710163034 A CN200710163034 A CN 200710163034A CN 101176650 B CN101176650 B CN 1011766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iling
endoscope
bending
scr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6303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76650A (zh
Inventor
高田忠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766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66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766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66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A61B1/005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nsertion parts, e.g. vertebr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3/00Telescopes, e.g. binoculars; Periscopes;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Viewfinders; Optical aiming or sighting devices
    • G02B23/24Instruments or system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e.g. fibrescopes
    • G02B23/2407Optical details
    • G02B23/2423Optical details of the distal en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doscopes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窥镜,该内窥镜具有:由弯曲部件构成的弯曲部;将构成插入部的部件和弯曲部件连接的连接部;覆盖弯曲部的作为覆盖部件的外装橡胶;构成连接部并与外装橡胶的端部的内周面卡合的卡合面;从卡合面侧固定在构成插入部的部件和弯曲部件上,以将构成插入部的部件和弯曲部件重叠固定的作为固定部件的小螺钉;由线状部件从外周侧卷绕在外装橡胶的与卡合面卡合的部分上以固定外装橡胶的卷绕部;以覆盖卷绕部的方式设置的作为树脂层的树脂层;以及由构成卷绕部的线状部件构成,并避开小螺钉沿着外装橡胶配置在卷绕部与外装橡胶之间的作为拉入部的卷绕开始端部和卷绕结束端部。

Description

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包含前端结构部的插入部的一部分上具有弯曲部的内窥镜。
背景技术
例如,在医疗用的软性内窥镜中,插入体腔内的插入部设有挠性管部,并在挠性管部的前端部经弯曲部设有前端结构部。弯曲部由将多个节环通过关节销可自由转动地连接的弯曲管、外装在该弯曲管上的网管以及进而包覆将该网管的外周部的外装橡胶构成。外装橡胶的前端侧由前端结构部的基端部外周包覆,并且基端侧由挠性管部的前端部外周包覆,以使内窥镜的内部保持水密。
在外装橡胶的由前端结构部包覆的前端部位的外周与外装橡胶的由挠性管部包覆的后端部位的外周的连接部,作为绕线部,在外装橡胶的外周部上分别卷绕并绑紧蚕丝等线状部件,从而将外装橡胶固定在连接部上。进而,通过在绑紧的线状部件的周围涂敷由热硬化性树脂构成的粘接剂,使外装橡胶的固定状态牢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
在专利文献1中,在作为绕线部的外装橡胶的覆盖管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圆环状的凸部,使线状部件的卷绕范围明确并且能够简单地进行线状部件的端部处理。
在专利文献2中,在绕线部的覆盖管的外周部卷绕多圈线状部件,在该线状部件的外周涂敷粘接剂,并且从该线状部件上包嵌热收缩管。进而将热收缩管加热使其热收缩。
在专利文献3中,在绕线部的弯曲橡胶的外周部卷绕多圈两种线状部件,并在该线状部件的外周涂敷粘接剂。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8757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16685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166840号公报
专利文献1~3在作为绕线部的覆盖部件的外装橡胶的外周部上卷绕线状部件后,在该线状部件的外周部涂敷预定量的粘接剂,但通常的做法是,将线状部件卷绕在外装橡胶的外周部上的线状部件的卷绕开始端部和卷绕结束端部被拉入到卷绕有线状部件的卷绕部的下侧来固定。
图22和图23表示将构成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弯曲部1的弯曲部件2的前端部通过多个小螺钉4与内窥镜的前端结构部3连接的状态。在弯曲部件2的外周部包覆有作为覆盖部件的外装橡胶5,在该外装橡胶5的外周部螺旋状地紧密卷绕有线状部件6。
作为将线状部件6卷绕在外装橡胶5的外周部上的方法,首先,在将线状部件6卷绕在外装橡胶5的外周部上并设置结扣6a后,使卷绕开始端部6b沿着弯曲部件2的轴向。然后,如图22所示,将线状部件6沿箭头方向螺旋状地紧密卷绕在外装橡胶5的外周部,并将线状部件6的卷绕开始端部6b配置在卷绕部6c的下侧。在外装橡胶5上形成卷绕部6c后,将线状部件6的卷绕结束端部6d拉入卷绕部6c的下侧并临时固定。
因此,线状部件6的卷绕开始端部6b和卷绕结束端部6d沿着弯曲部件2的轴向大致平行地配置。即,线状部件6的卷绕开始端部6b和卷绕结束端部6d配置为夹在外装橡胶5的外周面与卷绕部6c之间的状态。
但是,如上所述,当构成弯曲部1的弯曲部件2的前端部通过多个小螺钉4与前端结构部3连接时,小螺钉4的头部4a从连接部7的外周面突出,从而在连接部7的外周面上产生凹凸。虽然通过后续加工也将小螺钉4的从连接部7的外周面突出的头部4a精加工成平滑,但是难以在整周上精加工成平滑。
此外,在外装橡胶5的外周部上卷绕线状部件6而形成卷绕部6c后,在该卷绕部6c上涂敷热硬化性树脂等树脂层6e,并将卷绕部6c固定在外装橡胶5上。
将这样构成的内窥镜在灭菌时投入到高压灭菌装置中。在该高压灭菌工序中,由于将内窥镜整体加热到高压和高温(135℃),所以外装橡胶5软化,外装橡胶5与线状部件6的卷绕部6c一起缩径。
因此,如上所述,当在连接部7上具有凹凸时,在外装橡胶5上,在凹凸的边界处应力分布变化,在树脂层6e上产生裂纹,存在水密性容易被破坏的问题。此外,如图22和图23所示,有时形成卷绕部6c的线状部件6的卷绕开始端部6b和卷绕结束端部6d重叠在小螺钉4的头部4a的上部(图23的标号a是指线状部件6的卷绕开始端部6b重叠在小螺钉4的头部上的部分。),在重叠的部分a上出现凹凸,树脂层6e的厚度比其它部分薄,存在树脂层6e在凹凸部附近容易产生裂纹的问题。此外,在图23中,8是光导纤维,9是与设置在内窥镜的前端结构部3上的观察用的固体摄像元件(未图示)连接的信号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即使将内窥镜在灭菌时投入到高压灭菌装置中并将内窥镜整体暴露在高压和高温下,覆盖部件的应力分布也稳定,并且能够防止树脂层的裂纹和水密性被破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具有插入部的内窥镜,该插入部包含:由能够弯曲的弯曲部件构成的弯曲部;覆盖上述弯曲部(1)的覆盖部件;以及与上述弯曲部的前端部连接的前端结构部,上述弯曲部件的上述前端部通过径向的多个小螺钉与卡合面连接,该卡合面构成上述前端结构部的连接部的外周面并与上述覆盖部件的端部的内周面卡合;上述多个小螺钉从上述卡合面侧固定上述前端结构部和上述弯曲部件,以将上述前端结构部和上述弯曲部件重叠固定,且上述多个小螺钉的头部从上述外周面突出。该内窥镜还具有:卷绕部,其从外周侧由线状部件卷绕上述覆盖部件的与上述卡合面卡合的部分,以将上述覆盖部件的上述端部固定在上述卡合面;树脂层,其以覆盖上述卷绕部的方式设置;以及拉入部,其沿着上述覆盖部件配置在上述卷绕部与上述覆盖部件之间,且由构成上述卷绕部的线状部件的卷绕开始端部和卷绕结束端部构成,上述内窥镜的上述卷绕部覆盖上述小螺钉的头部,上述拉入部在上述连接部的上述外周面的周向离开上述小螺钉的头部并且沿着上述弯曲部件的轴向大致平行地配置。
上述内窥镜的特征在于,上述卷绕开始端部和卷绕结束端部在上述外周面的周向配置在上述小螺钉的头部的两侧,上述小螺钉的头部位于上述卷绕开始端部和卷绕结束端部之间。
上述内窥镜的特征在于,上述卷绕开始端部和卷绕结束端部配置在隔着上述弯曲部的轴心相互对置的位置上。
根据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即使将内窥镜整体投入到高压灭菌装置中,覆盖部件的应力分布也稳定,从而能够防止树脂层的裂纹和水密性被破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侧的纵剖侧视图。
图2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图1中的A部的放大侧视图。
图3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沿图2中的B-B线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与图3对应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公开例1的电子内窥镜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上述公开例1的将CCU连接用连接器的一部分剖开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上述公开例1的将弯曲部的一部分、以及插入部与操作部的连接部剖开的侧视图。
图8表示上述公开例1,(a)是洗涤管的整体的侧视图,(b)是洗涤管的纵剖侧视图。
图9是表示上述公开例1的密封部件的主视图。
图10是表示上述公开例1的洗涤管的主体部件的纵剖侧视图。
图11是表示公开例2的将摄像单元的一部分剖开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上述公开例2的摄像单元的半剖面图。
图13是表示上述公开例2的摄像单元的纵剖侧视图。
图14是表示上述公开例2的摄像单元的框部件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上述公开例2的摄像单元的一部分的纵剖侧视图。
图16是表示上述公开例2的摄像单元的一部分的纵剖侧视图。
图17表示公开例3的对应于高压灭菌的内窥镜的单向阀接头,(a)是纵剖侧视图,(b)是沿C-C线的剖面图,(c)是沿D-D线的剖面图。
图18是表示上述公开例3的在对应于高压灭菌的内窥镜的单向阀接头上安装有灭菌用盖的状态的纵剖侧视图。
图19是表示上述公开例3的对应于气体灭菌的内窥镜的通气接头的纵剖侧视图。
图20是表示上述公开例3的对应于气体灭菌的内窥镜的通气接头的内筒部件的纵剖侧视图。
图21是表示上述公开例3的在对应于气体灭菌的内窥镜的通气接头上安装有灭菌用盖的状态的纵剖侧视图。
图22是表示现有的插入部的弯曲部的绕线状态的局部剖开的侧视图。
图23是表示现有的插入部的弯曲部的绕线状态的纵剖侧视图。
标号说明
1:弯曲部;2:弯曲部件;4:小螺钉(固定部件);5:外装橡胶(覆盖部件);6:线状部件;6b:卷绕开始端部;6d:卷绕结束端部;7:连接部;11:树脂层(树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k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图3表示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侧的纵剖侧视图,图2是图1中的A部的放大侧视图,图3是沿图2中的B-B线的剖面图,与图22和图23所示的现有技术相同的结构部分标注相同编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设置在内窥镜的插入部上的弯曲部1由弯曲部件2构成,该弯曲部件2将多个节环2a通过关节销2b可自由转动地连设。弯曲部件2外装有将金属或化学纤维编织为筒状而形成的网管10,该弯曲部件2的两端部通过粘接或焊锡等固定在配设于弯曲部1的两端部的节环2a上。弯曲部件2的前端部通过多个小螺钉4与内窥镜的前端结构部3的连接部7的螺纹孔7b连接,该螺纹孔7b沿径向穿设于连接部7的卡合面7a。
在弯曲部件2的外周部包覆有作为覆盖部件的外装橡胶5,在该外装橡胶5的外周部与以往同样地螺旋状紧密卷绕有线状部件6。虽然将线状部件6卷绕在外装橡胶5的外周部上的方法也基本上与以往相同,但作为线状部件6的拉入部的卷绕开始端部6b和卷绕结束端部6d为了不与上述小螺钉4的头部4a重叠,而在避开小螺钉4的头部4a的位置上,沿着弯曲部件2的轴向大致平行地配置。即,虽然线状部件6的卷绕开始端部6b和卷绕结束端部6d构成为夹在外装橡胶5的外周面与卷绕部6c之间的状态,但是扩大卷绕开始端部6b与卷绕结束端部6d之间的间隔,并使小螺钉4位于卷绕开始端部6b与卷绕结束端部6d之间。
上述线状部件6使用具有高强度、高弹性率的纤维例如ケプラ一(注册商标)纤维,但也可以使用由聚烯烃类的热塑性树脂例如聚丙烯、聚乙烯构成的单丝。
此外,在卷绕部6c的外周部以覆盖卷绕部6c的方式涂敷热硬化性树脂等,从而形成树脂层6e,通过该树脂层6e将含有卷绕开始端部6b和卷绕结束端部6d的卷绕部6c固定在外装橡胶5上。另外优选的是,树脂层6e的涂敷次数是多次。
作为树脂层6e,虽然使用在例如日本特开2006-216102号公报中已公知的两种反应型树脂层,这两种反应型树脂层是在双酚A型环氧树脂和双酚F型环氧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双酚类环氧树脂中,混合有相对于该环氧树脂的重量含有5~15重量的平均粒径为300nm以下的丙烯酸酯橡胶的微小粉末的主剂、以及以二聚酸、二乙撑三胺和二乙撑三胺单体作为主要成分的硬化剂的树脂层,但只要是热硬化性树脂即可。
在这样在卷绕部6c的外周部形成树脂层6e后,当将内窥镜投入高压灭菌装置中时,在高压灭菌工序中,内窥镜整体处于高压且加热到大约135℃。此时,虽然外装橡胶5软化并且外装橡胶5与线状部件6的卷绕部6c一起缩径,但外装橡胶5以恒定压力被绑紧,而且线状部件6的卷绕开始端部6b和卷绕结束端部6d避开小螺钉4的头部4a,沿着弯曲部件2的轴向大致平行地配置,以便不与小螺钉4的头部4a重叠,所以在外装橡胶5上没有凹凸并且外装橡胶5的应力分布稳定,从而能够防止形成在卷绕部6c的外周部上的树脂层6e的裂纹和水密性被破坏。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虽然将线状部件6的卷绕开始端部6b和卷绕结束端部6d之间的间隔扩大,使小螺钉4位于卷绕开始端部6b与卷绕结束端部6d之间,并使卷绕开始端部6b和卷绕结束端部6d夹在外装橡胶5的外周面与卷绕部6c之间,但是也可以如图4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所示那样构成。
即,在图4中,作为线状部件6的拉入部的卷绕开始端部6b和卷绕结束端部6d配置在隔着弯曲部1的轴心相互对置的位置(离开180°的位置)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小螺钉4的头部4a的部分从外周面突出并具有一些凹凸,树脂层6e的厚度也大致均匀,从而能够防止裂纹和水密性被破坏。
因此,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具有这样的效果:即使将内窥镜整体投入到高压灭菌装置中,作为覆盖部件的外装橡胶5的应力分布也稳定,从而能够防止树脂层6e的裂纹和水密被破坏。
图5~图10表示公开例1,图5是表示电子内窥镜101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电子内窥镜101设有插入到体腔内的细长的插入部102、以兼用作把持部的方式连接在该插入部102的基端侧的粗径的操作部103、以及从该操作部103向其后方侧延伸出来的具有挠性的通用软线104。
插入部102从前端侧由具有物镜光学系统和固体摄像元件等的硬性的前端部105、可以弯曲的弯曲部106和硬性管部107构成。在操作部103上设有用于远距离地进行弯曲操作的弯曲杆108。
进而,在操作部103上连设有通用软线104,该通用软线104由挠性材质构成并内置有传送照明光的光导纤维和传送影像信号的信号电缆。该通用软线104相对于插入部102具有足够长的长度,且在终端部连接有可与未图示的外部光源装置连接的光导连接器109。光导连接器109从其侧面分支连设有照相机电缆110,在照相机电缆110的终端部连接有CCU连接用连接器111,该CCU连接用连接器111可以与作为控制装置或信号处理装置的例如照相机控制单元(以下简记为CCU)电连接。
图6是将CCU连接用连接器111的一部分剖开的侧视图。CCU连接用连接器111由外装壳体112、设置在外装壳体112的内侧并与CCU的患者地线(ground)电连接的屏蔽壳体113、以及设置在外装壳体112的后端侧的电接点部114构成。
在CCU连接用连接器111的内部收纳有传送影像信号的信号电缆115。该信号电缆115由收纳在最内层的芯线116、外装在芯线116上的例如由金属的网状管构成的综合屏蔽部117、以及外装在综合屏蔽部117上的绝缘外套118构成。在信号电缆115上外装有屏蔽部件119,该屏蔽部件119用于屏蔽电磁波且例如由金属的网状管构成。
在屏蔽壳体113的前端侧电连接并机械地连接有连接部件120,该连接部件120由导电材料构成,且具有信号电缆115的综合屏蔽部117可以嵌入的内径的通孔。信号电缆115的综合屏蔽部117的露出部嵌入连接部件120的通孔中,两者例如通过焊锡电连接并机械地连接。
在连接部件120的前端侧设置有成为锥形形状的锥形部121。在锥形部121的后端侧设置有外螺纹部122。进而,在锥形部121上包嵌有外装在信号电缆115上的屏蔽部件119的后端。在屏蔽部件119的后端外侧设置有锥形管124,该锥形管124成为内表面与连接部件120的锥形部121大致平行的倾斜的锥形状,且在后端部具有内螺纹部123。通过将锥形管124的内螺纹部123旋入连接部件120的外螺纹部122,将屏蔽部件119的后端与连接部件120的锥形部121电连接并机械地连接。
图7是表示弯曲部106的剖面、以及插入部102与操作部103的连接部的剖面的侧视图。在插入部102的硬性管部107的后端例如通过粘接剂、焊锡连接有后接头125。后接头125通过多个小螺钉127与设置在操作部103的前端部的操作部连接部件126连接。进而,在后接头125上设置有供小螺钉127插入的小螺钉固定孔128,该小螺钉固定孔128中的一个设置在与图像的上侧方向和弯曲方向的上侧方向UP一致的位置上。
在弯曲部106的一部分上设置有表示弯曲方向上侧的UP标识孔129。另外,在将后接头125与硬性管部107连接时,使弯曲部106的UP标识孔129与后接头125的小螺钉固定孔128的旋转方向位置一致地进行组装。通过这样构成,操作部103的上侧方向和插入部102的上侧方向,即弯曲方向的上侧方向UP和图像的上侧方向不会错开。
图8~图10表示洗涤管130,该洗涤管130与上述电子内窥镜101组合使用,清洗并除去在手术中附着在电子内窥镜101的透镜前端面上的污物。
如图8(a)、(b)所示,洗涤管130由前端框部件131、弯曲管部件132、硬性管部件133、主体部件134和密封部件135构成。弯曲管部件132的两端、前端框部件131和硬性管部件133通过线部件137a、137b绑紧固定,该线部件137a、137b在弯曲管部件132的外周部上卷绕多圈。在线部件137a、137b的缠线板上涂敷有粘接剂138,从而形成绕线粘接部136a、136b。硬性管部件133的前端部的直径从手前侧(近前侧)朝向前端侧以直径增大的方式形成,手前侧的绕线粘接部136b的直径和硬性管部件133的前端侧的直径形成为大致相同。
与电子内窥镜101组合的洗涤管130经由将体内和体外连通的外套管插入到体腔内或者从体腔内拔出。因此,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硬性管部件133,在将组合有洗涤管130的电子内窥镜101插入到体腔内以及从体腔内拔出时,由于外套管的端部不直接接触手前侧的绕线粘接部136b,所以能够实现不被手前侧的绕线粘接部136b挂住的插入和拔出。
进而,如图9所示,密封部件135设置有固定件135a,该固定件135a由硅橡胶形成并能够将设置在主体部件134上的接头部134a的外周面紧固固定,以便可以按照使用者的意图自由地装卸密封部件135。图10表示密封部件135安装在主体部件134上的状态。
图11~图16表示公开例2,它们表示内置在内窥镜中的摄像单元140的结构。图11所示的摄像单元140在其前端部设有未图示的物镜光学系统和固体摄像元件。如图13所示,在固体摄像元件的周围设置有大致矩形的框部件141,在框部件141的基端部设置有嵌入框部件141中并粘接固定的支承部件142。如图14所示,在该支承部件142上,在例如三边上设有爪部143,爪部143与框部件141是至少一边不嵌合的结构。
在固体摄像元件上连接有用于传递驱动信号和图像信号的信号电缆144,在该信号电缆144的操作部侧连接有未图示的中继基板。在该中继基板中生成固体摄像元件的驱动信号的一部分并产生电噪音。于是,如图11、图12、图15和图16所示,为了阻止在中继基板中产生的电噪音向外部放射,在中继基板的周围配置屏蔽部件145,并在该屏蔽部件145的前端侧和操作部侧配置接头146、147和网状管148、149。
为了连接中继基板与信号电缆144,在前端侧的信号电缆144上,从操作部侧的接头146起剥离外套150和屏蔽线151,为了不使信号电缆144内的各信号线的捻合散开,在从信号电缆144剥离了外套150和屏蔽线151的部分包嵌热收缩管152。
屏蔽部件145和接头146、147通过激光焊接,接头146、147和网状管148、149从覆盖在接头146、147上的网状管148、149上卷绕Ni-Cr线或Cu线等金属线153并通过锡焊固定。信号电缆144的屏蔽线151在信号电缆144的外套150上折回并压入在操作部侧的接头146上且进行锡焊。进而,至少在插入部范围内的摄像单元140上包嵌热收缩管154并与内窥镜的插入部绝缘。
在对内窥镜进行高压灭菌时,水蒸汽有可能侵入内窥镜内部并腐蚀金属。因此,优选的是,屏蔽部件145和接头146、147、网状管148、149使用不易腐蚀的不锈钢,在相对于高压灭菌长期稳定地固定部件彼此时,优选通过激光焊接或锡焊固定。
通常,虽然在对不锈钢进行锡焊时使用焊料来改善润湿性,但是当在渗入网状管148、149中的焊料未充分除去的状态下进行高压灭菌时,网状管148、149有可能断裂。因此,在对接头146、147、网状管148、149进行锡焊的范围内,施行能够改善焊锡的润湿性的镍镀等表面处理。
此外,在高压灭菌时,各部件根据其材质的热膨胀系数热膨胀。在热收缩管154的内侧配置热膨胀率大的屏蔽部件145和接头146、147、网状管148、149等,如果是锐利的端部,则热收缩管154有可能裂开从而引起绝缘不良。因此,接头146、147和进行了锡焊的网状管148、149以网状管148、149的线材的端部155、156不露出的方式埋入在焊锡中。为了使网状管148、149的线材的端部155、156不露出,可以在网状管148、149的外侧包嵌管,或者利用粘接剂覆盖,或在接头146、147的内侧配置网状管148、149且通过锡焊固定。
图17~图21表示公开例3,表示对应于高压灭菌的内窥镜的单向阀接头和对应于气体灭菌的内窥镜的通气接头。由于高压灭菌装置是在高压、高温状态下灭菌,所以当将对应于高压灭菌的内窥镜投入到高压灭菌装置中时,需要将连通内窥镜的内部和外部的通气阀打开从而使内部和外部为相同的压力。此外,对应于气体灭菌的内窥镜需要在气体灭菌时隔断通气接头以使气体不侵入内窥镜的内部。
进而,虽然在对应于高压灭菌的内窥镜的单向阀接头上安装有高压灭菌用盖和检漏器盖,但需要使在该单向阀接头上不能安装气体灭菌用盖。此外,虽然在对应于气体灭菌的内窥镜的通气接头上安装有气体灭菌用盖和检漏器盖,但是需要不能安装高压灭菌用盖并且不会错误地组装盖。
图17~图21是为了满足上述要求而开发的。图17表示对应于高压灭菌的内窥镜的光导连接器部20,(a)是纵剖侧视图,(b)是沿C-C线的剖面图,(c)是沿D-D线的剖面图。在与内窥镜的内部连通的连接器部主体21上相邻地设置有单向阀接头22和通气阀23。首先对单向阀接头22进行说明,在连接器部主体21上通过螺母24b固定有接头主体24,该接头主体24具有与光导连接器部20的内部连通的连通孔24a,在该接头主体24上以嵌合的状态固定有外筒25。在接头主体24的外周部与外筒25的内周部之间形成有环状间隙部,圆筒状的凸轮部件26与该环状间隙部嵌合,固定在接头主体24上的凸轮销27与该凸轮部件26的凸轮部卡合。进而,在接头主体24和凸轮部件26的外周壁的一部分上沿着周向在整个轴向上设置有圆弧状的凹槽28a、28b。
在接头主体24的轴心部设置有与连通孔24a连通的内腔29,在该内腔29中收纳有内筒30。内筒30设有与内腔29连通的通气口31,在该通气口31的中途形成有阀座32。可以相对于阀座32接近和远离的单向阀33内插在通气口31中。该单向阀33被施力弹簧35向闭阀方向施力,所述施力弹簧35以压缩状态夹在内筒30与兼用作弹簧止挡件的受压部件34之间,从而构成单向阀机构。进而,在外筒25的外周壁的一部分上沿径向突出地设置有卡合销36。
这样构成的单向阀接头22通过施力弹簧35的作用力将单向阀33下拉,单向阀33与阀座32接合从而关闭阀,内窥镜的内部与外部被隔断。但是,当内窥镜的内部压力高于外部时,受压部件34受到该压力并克服施力弹簧35的作用力而将单向阀33上推,单向阀33从阀座32离开从而打开阀,由此能够使内窥镜内部的空气逃逸到外部。
接下来说明上述通气阀23,在连接器部主体21上固定有阀座主体37,该阀座主体37具有与光导连接器部20的内部连通的连通孔37a,并且在该阀座主体37的内腔38内设有阀座39。可以相对于阀座39接近和远离的阀芯40内插在阀座主体37的内腔38中,该阀芯40被施力弹簧41向闭阀方向施力,所述施力弹簧41以压缩状态夹在阀芯40与弹簧止挡件41a之间。因此将内窥镜的内部与外部隔断。进而,阀芯40的前端部40a从连接器部主体21的上表面突出,当在单向阀接头22上安装有后述的灭菌用盖42时,通过灭菌用盖42使阀芯40的前端部40a克服施力弹簧41的作用力而被下压,阀芯40从阀座39离开从而打开阀,由此使内窥镜的内部压力和外部压力保持恒定。
图18表示在单向阀接头22上安装有灭菌用盖42的状态,灭菌用盖42具有圆筒状的盖主体44,该盖主体44具有头部43以能够从单向阀接头22的上部外嵌。盖主体44的边缘部具有与通气阀23的阀芯40的前端部40a抵接的抵接部44a,在该边缘部的一部分设置有与卡合销36嵌合的切口部45。进而,在盖主体44的内侧壁的一部分上设置有凸起部46,该凸起部46由与凹槽28a、28b卡合的销构成。因此,在灭菌用盖42安装在单向阀接头22上并顺时针转动45°时,凸起部46可以在凹槽28a、28b的长度范围内移动。
此外,当灭菌用盖42以安装在单向阀接头22上的状态被下压时,盖主体44的抵接部44a压下通气阀23的阀芯40的前端部40a,所以阀芯40从阀座39离开从而打开阀,由此使内窥镜的内部压力和外部压力保持恒定。
如上所述,由于在灭菌用盖42上,在盖主体44的内表面设置有凸起部46,所以灭菌用盖42构成为不能安装在单向阀接头22以外的接头上。
另一方面,测试内窥镜是否泄漏的检漏器盖未作图示,其基本上与灭菌用盖42相同,在检漏器盖的内周面上,沿与灭菌用盖42的凸起部46成180°的相反方向具有凸起部。因此,当将检漏器盖从单向阀接头22的上部外嵌时,凸起部与凹槽28a、28b卡合。在该状态下,当使检漏器盖顺时针转动90°时,凸轮部件26沿与其卡合的凸轮销27铅直向下移动,在凸轮部件26与接头主体24之间出现由间隙构成的通气部,从而能够从该通气部将检漏用的空气送入内窥镜的内部。
图19表示对应于气体灭菌的内窥镜的通气接头,在连接器部主体51上通过螺母52b固定有接头主体52,该接头主体52具有与光导连接器部50连通的连通孔52a,在该接头主体52的连通孔52a中以收纳状态固定有内筒部件53。在接头主体52与内筒部件53之间形成有环状间隙部,滑动部件54可以自由旋转地与该环状间隙部嵌合,在该滑动部件54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凹槽55。
进而,在滑动部件54上设置有凸轮卡合槽56,如图20所示,在内筒部件53的与该凸轮卡合槽56对置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凸轮槽57。此外,由于在内筒部件53的凸缘部53a上没有设置与灭菌用盖42的凸起部46卡合的切口部,所以不能在对应于气体灭菌的内窥镜的通气接头上安装灭菌用盖42。进而,如图19所示,在内筒部件53的内腔中设置有阀座58,在该阀座58上可以接近和远离地设置有阀芯59。在阀芯59上突出设置有凸轮销60,该凸轮销60与凸轮槽57以及凸轮卡合槽56卡合。进而,在接头主体52的外周壁的一部分上设置有向外突出的卡合销61。
图21表示在通气接头上安装有气体灭菌用盖62的状态,气体灭菌用盖62基本上是与检漏器盖相同的结构,其最小内径小于单向阀接头22的外径。因此,气体灭菌用盖62成为不能机械地安装到单向阀接头22上的结构。当将气体灭菌用盖62安装在通气接头上时,设置在其内部的凸起部63与滑动部件54的凹槽55卡合。
在该状态下,当使气体灭菌用盖62顺时针转动90°时,滑动部件54旋转,阀芯59沿着设置于内筒部件53的凸轮槽57铅直向上移动,阀芯59从阀座58离开从而打开阀,内窥镜的内部和外部经由连通孔52a连通,从而能够将空气送入内窥镜的内部。
因此,如表1所示,虽然在对应于高压灭菌的内窥镜的单向阀接头上安装有灭菌用盖和检漏器盖,但是在该单向阀接头上不能安装气体灭菌用盖。此外,虽然在对应于气体灭菌的内窥镜的通气接头上安装有气体灭菌用盖和检漏器盖,但是不能安装灭菌用盖。
【表1】
Figure GSB00000509056400141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身,在实施阶段,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将结构要素变形并具体化。此外,通过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多个结构要素的适当组合可以形成各种发明。例如,也可以从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结构要素中删除几个结构要素。进而,也可以适当地组合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

Claims (3)

1.一种内窥镜,其具有插入部,该插入部包含:由能够弯曲的弯曲部件(2)构成的弯曲部(1);覆盖上述弯曲部(1)的覆盖部件(5);以及与上述弯曲部的前端部连接的前端结构部(3),其特征在于,
上述弯曲部件(2)的上述前端部通过径向的多个小螺钉(4)与卡合面(7a)连接,该卡合面(7a)构成上述前端结构部(3)的连接部(7)的外周面并与上述覆盖部件(5)的端部的内周面卡合;
上述多个小螺钉(4)从上述卡合面侧固定上述前端结构部(3)和上述弯曲部件(2),以将上述前端结构部(3)和上述弯曲部件(2)重叠固定,且上述多个小螺钉(4)的头部(4a)从上述外周面突出;
上述内窥镜还具有:
卷绕部(6c),其从外周侧由线状部件(6)卷绕上述覆盖部件(5)的与上述卡合面(7a)卡合的部分,以将上述覆盖部件(5)的上述端部固定在上述卡合面(7a);
树脂层(6e),其以覆盖上述卷绕部(6c)的方式设置;以及
拉入部(6b,6d),其沿着上述覆盖部件(5)配置在上述卷绕部(6c)与上述覆盖部件(5)之间,且由构成上述卷绕部(6c)的线状部件(6)的卷绕开始端部(6b)和卷绕结束端部(6d)构成,
上述内窥镜的上述卷绕部(6c)覆盖上述小螺钉(4)的头部(4a),
上述拉入部(6b,6d)在上述连接部(7)的上述外周面的周向离开上述小螺钉(4)的头部(4a)并且沿着上述弯曲部件(2)的轴向大致平行地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卷绕开始端部(6b)和卷绕结束端部(6d)在上述外周面的周向配置在上述小螺钉(4)的头部(4a)的两侧,上述小螺钉(4)的头部(4a)位于上述卷绕开始端部(6b)和卷绕结束端部(6d)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卷绕开始端部(6b)和卷绕结束端部(6d)配置在隔着上述弯曲部(1)的轴心相互对置的位置上。
CN2007101630342A 2006-11-09 2007-09-29 内窥镜 Active CN1011766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04396 2006-11-09
JP2006-304396 2006-11-09
JP2006304396 2006-11-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76650A CN101176650A (zh) 2008-05-14
CN101176650B true CN101176650B (zh) 2011-09-07

Family

ID=39403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630342A Active CN101176650B (zh) 2006-11-09 2007-09-29 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262562B2 (zh)
JP (1) JP4257376B2 (zh)
CN (1) CN101176650B (zh)
AT (1) ATE484227T1 (zh)
DE (1) DE602007009776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66133B2 (ja) * 2008-06-23 2013-03-2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
KR101493382B1 (ko) 2009-01-14 2015-02-1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로봇
KR20110080919A (ko) * 2010-01-07 2011-07-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로봇
WO2012033936A2 (en) 2010-09-08 2012-03-15 Tyco Healthcare Group Lp Catheter with imaging assembly
JP5659106B2 (ja) * 2011-08-29 2015-01-28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視鏡
JP5404980B1 (ja) * 2012-06-06 2014-02-05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視鏡
JP6057595B2 (ja) * 2012-08-07 2017-01-1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USD735343S1 (en) 2012-09-07 2015-07-28 Covidien Lp Console
US9517184B2 (en) 2012-09-07 2016-12-13 Covidien Lp Feeding tube with insufflation device and related methods therefor
US9198835B2 (en) * 2012-09-07 2015-12-01 Covidien Lp Catheter with imaging assembly with placement aid and related methods therefor
CN104093348B (zh) * 2012-09-14 2016-07-06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清洗护套及内窥镜装置
US9427710B2 (en) * 2013-03-15 2016-08-30 Bemis Company, Inc. Radial filtration vent and medical device packaging
JP5992948B2 (ja) * 2014-03-26 2016-09-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
US11490786B2 (en) * 2016-07-14 2022-11-08 Intuitive Surgical Operations, Inc. Pressure test port contained within a body of surgical instrument
CN109310286A (zh) 2016-07-14 2019-02-05 直观外科手术操作公司 包括多个可单独测试的子组件的内窥镜
WO2020183578A1 (ja) * 2019-03-11 2020-09-1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CN112603236B (zh) * 2020-11-26 2022-11-15 青岛中科智能光电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多角度无线可视喉镜
CN115486805B (zh) * 2022-09-20 2024-04-05 乐山市人民医院 一种高稳定性胸腔镜
CN116058774B (zh) * 2023-01-03 2023-10-03 中山千寻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内窥镜装置及成像控制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63784A1 (en) * 2002-11-18 2005-08-17 Olympus Corporation Endoscope coping with autoclave steriliz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44701U (zh) * 1979-09-17 1981-04-22
JP2000166859A (ja) 1998-12-01 2000-06-20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
JP3736269B2 (ja) 2000-03-23 2006-01-18 フジノン株式会社 内視鏡の軟性部−アングル部連結構造
JP2002017657A (ja) * 2000-07-11 2002-01-2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
JP2002125916A (ja) 2000-10-27 2002-05-0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
JP2005287575A (ja) 2004-03-31 2005-10-20 Fujinon Corp 内視鏡の挿入部
JP2006068393A (ja) 2004-09-03 2006-03-16 Olympus Corp 内視鏡
JP2006122327A (ja) 2004-10-28 2006-05-18 Olympus Corp 内視鏡
US8206286B2 (en) * 2005-03-25 2012-06-26 Hoya Corporation Tightening string for an endoscope, outer cover securing method, flexible tube for an endoscope, and an endoscop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63784A1 (en) * 2002-11-18 2005-08-17 Olympus Corporation Endoscope coping with autoclave sterilization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2-125916A 2002.05.08
JP特开2006-122327A 2006.05.1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257376B2 (ja) 2009-04-22
DE602007009776D1 (de) 2010-11-25
ATE484227T1 (de) 2010-10-15
US8262562B2 (en) 2012-09-11
JP2008136847A (ja) 2008-06-19
US20080294007A1 (en) 2008-11-27
CN101176650A (zh) 2008-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76650B (zh) 内窥镜
JPH0420323A (ja) 内視鏡の可撓管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166840A (ja) 内視鏡
JP6204085B2 (ja) 内視鏡用処置具および内視鏡システム
TW202005599A (zh) 內視鏡
CN202076580U (zh) 电线组件
JP2012200354A (ja) 内視鏡用可撓管
WO2021136289A1 (zh) 一体式复合管
JP5197885B2 (ja) 内視鏡
JP2007151693A (ja) 挿入部可撓管および内視鏡
JP2000185013A (ja) 内視鏡
JP2000166858A (ja) 内視鏡
JP2007296141A (ja) 内視鏡用可撓管の製造方法と内視鏡用可撓管
CN102415868A (zh) 内窥镜
JPH10311955A (ja) 内視鏡の光学繊維束
JPS61246716A (ja) 内視鏡光学繊維束の保護装置
JPH1099263A (ja) 内視鏡用可撓管
JP2001037706A (ja) 内視鏡
JP2000166859A (ja) 内視鏡
CN208905620U (zh) 一种用于医疗内窥镜的数据线
CN215534176U (zh) 一次性内窥镜及其插入部的外管
US20220099758A1 (en) Endoscope and method for confirming grounding of endoscope
JPH08201705A (ja) 内視鏡用ガイドチューブ
JPS63271216A (ja) 内視鏡用軟性管
JP3229709B2 (ja) 内視鏡の挿入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13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