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74505A - 绕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绕线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174505A CN101174505A CNA200710154774XA CN200710154774A CN101174505A CN 101174505 A CN101174505 A CN 101174505A CN A200710154774X A CNA200710154774X A CN A200710154774XA CN 200710154774 A CN200710154774 A CN 200710154774A CN 101174505 A CN101174505 A CN 10117450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 rod
- reel
- rectangular cross
- wires
- guiding element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8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465 channe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34 remode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38743 Restlessnes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71 impai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373 ind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445 nipp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28—Traversing devices; Package-shap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06—Coil winding
- H01F41/076—Forming taps or terminals while winding, e.g. by wrapping or soldering the wire onto pins, or by directly forming terminals from the wir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06—Coil wind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06—Coil winding
- H01F41/077—Deforming the cross section or shape of the winding material while wind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06—Coil winding
- H01F41/082—Devices for guiding or positioning the winding material on the form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il Wind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Storage Of Web-Like 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绕线装置,用于在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上连续地卷绕线材,此装置包括:转动驱动部件,用于保持和转动所述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以及轴向驱动部件,用于与所述转动驱动部件的转动同步地在所述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的轴向上移动第一从动构件,并独立于所述第一从动构件三维地移动第二从动构件,其中,所述第一从动构件和第二从动构件被带入与所述线材相接触。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一项分案申请,相应母案的申请号为03823634.6,申请日为2003年7月22日,发明名称为“矩形横截面线材的绕线装置”,申请人为田中精机株式会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矩形横截面线材卷绕成线圈状态的绕线技术。
背景技术
一般,一种用于通过卷绕在绕线筒等上而形成一个线圈的有涂层的铜线往往在正交于纵向的方向上具有圆形的横截面。相反,近年来,已经研制出称作规则正方形线材的一种线材。所述规则正方形线材指的是一种具有的横截面水平与垂直比基本为1∶1的线材,也就是说,具有形状几乎是正方形的横截面。已知的是,可以通过卷绕这样一种规则正方形线材形成线圈而获得一种具有极为优良特性的线圈。
这就是说,当常规使用的具有圆形横截面的线材被卷绕在一绕线筒的外部周边上时,无论线材被卷绕如何紧密,都会由于其几何形状而不可避免地出现间隙。相反,规则正方形线材可以实际上无间隙地多层卷绕在一绕线筒中。因此,具有圆形横截面的线材的线圈空间因数最大约为90.6%(这就是说,间隙是9.4%)。相反,对于规则正方形线材来说,可以达到几乎100%的线圈空间因数(space factor)。因而,为了通过接通具有同样电流的电力而获得同样的磁场,就有可能使线圈的体积小一些。
此外,在通过卷绕具有圆形横截面的线材而制成线圈的情况下,如从上述空间因数中显然可见,由于绝热空气层占据了层叠线材的横截面积比之中的大约10%,从线圈内部的热导率较低。因而,存在的问题是,可以供给的最大电流因线圈生成的热值而受到限制。相反,在规则正方形线材的情况下,相邻线材的各个侧表面在卷绕时彼此紧紧地贴附,而因此在卷绕线材之中的空气层基本上不存在。因此有可能保持很高的热导率,并因而具有的优点是,可以增大所供给的电流。因而,成为可能的是,减小线圈的体积而获得同样的磁场。
顺便提一下,为了使具有诸如上述规则正方形线材这样的具有矩形横截面的线材体现出特性,线材需要以其间无间隙地卷绕在绕线筒的外部周边表面上。在常规的绕线装置中,卷绕线材已经可能不需要特别精确的引导,因为装置所卷绕的是一种具有圆形横截面的线材。不过,在诸如规则正方形线材这样的线材情况下,当利用常规的绕线装置以高速进行卷绕时,卷绕在绕线筒外部周边上的线材的一个侧表面和邻近处卷绕的线材的相对侧表面在绕线筒的轴向上分开,或者彼此绞扭。因而,绕线筒圆柱部分的全部长度都制作得以高精度配合线材的宽度和卷绕的预定圈数,在完成一层的卷绕时可能未达到预定的圈数。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空气层形成在卷绕线材的内部,并因而丧失了采用规则正方形线材线圈的优点。
此外,在采用规则正方形线材制成线圈的情况下,怎样在线圈两端正确地折回线材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就是说,当线材被连续地卷绕在许多层之中时,为了构成稳定的线圈,卷绕是否以高精度可靠地进行而同时从一个下层向一个上层转换时尽可能地消除间隙,是很重要的。为了实现这一点,提高每层中绕线的精度和使每次折回的状况尽可能调节成相同的。
为了处理这样一种问题,专利文件(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第2000-114084)披露了一项技术,其中在线材被卷绕在绕线筒上的同时,而通过将线材卷绕在设置在绕线筒外部周边上的薄膜上,而利用如此的一个倾斜薄膜,线材被移动到绕线筒凸缘的一侧。
不过,根据这样一项常规的技术,在将薄膜设置在绕线筒外部周边上的情况下,必须配置专门用于薄膜的诸如切断和保持机构这样的设备。这样会促使成本提高和导致复杂的绕线装置。另外,存在的问题是,添加了薄膜的成本,而且不必要的薄膜留在线圈中作为一个产品会使产品外观恶化。此外,另外的问题是,如果在卷绕规则正方形线材开始时线材未被正确设置,则难以对正地卷绕线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些常规技术中的各种问题而研制出来的,而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绕线装置,能够在以高速将线材卷绕在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的卷绕部分的外部周边上的时候以较高精度卷绕线材。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绕线装置,用于在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上连续地卷绕线材,此装置包括:
转动驱动部件,用于保持和转动所述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以及
轴向驱动部件,用于与所述转动驱动部件的转动同步地在所述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的轴向上移动第一从动构件,并独立于所述第一从动构件三维地移动第二从动构件,其中,所述第一从动构件和第二从动构件被带入与所述线材相接触。
优选地,所述第二从动构件是引导构件,用于引导所述线材以卷绕在所述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的卷绕部分的外部周边上。
优选地,所述绕线装置还包括保持机构,用于保持和切断所述线材,并且所述引导构件与所述保持机构成一体地移动。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绕线装置,用于连续地将具有矩形横截面的矩形横截面线材卷绕在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上,此装置包括:
一驱动部件,用于保持和转动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以及
一引导构件,用于引导矩形横截面线材的至少一个侧表面,
其中在进行卷绕的同时,引导构件调整矩形横截面线材的卷绕位置以致已经卷绕在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的卷绕部分的外部周边上的矩形横截面线材侧表面紧紧地贴附于正好有待卷绕的矩形横截面线材的侧表面。
优选地,引导构件根据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的转动在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的轴向上相对移动。
优选地,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至少在卷绕部的一端处具有一凸缘部,并且当卷绕在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卷绕部分的外部周边上的矩形横截面线材接近凸缘部时,所述引导构件暂停调整矩形横截面线材。
优选地,矩形横截面线材在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卷绕部的外部周边上卷绕许多层,在卷绕筒或无筒卷绕架的轴向上,在靠近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中心轴线的下层中由引导构件引导的被卷绕的矩形横截面线材的一个侧表面,与在所述下层的外部周边上的上层中由引导构件引导的被卷绕的矩形横截面线材的一个侧表面,彼此相反。
优选地,引导构件包括:第一引导横杆,用于在卷绕所述下层时引导矩形横截面线材,以及第二引导横杆,用于在卷绕所述上层时引导矩形横截面线材。
优选地,引导构件可在两个位置之间移动,一个是引导位置,用于引导要被卷绕在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上矩形横截面线材的一个侧表面,以及一个是收缩位置,沿径向在引导位置的外侧,以及引导构件在卷绕筒或无筒卷绕架上线材的卷绕方向改变之前从引导位置移动到收缩位置。
优选地,引导构件由一挠性板件制成,其具有一接触矩形横截面线材的引导部分,以及一以悬臂状态支承引导部分的支承部分,而引导构件由于在引导位置处受到来自被引导的矩形横截面线材的作用力而发生弯曲。
优选地,引导构件由一挠性板件制成,其具有一接触矩形横截面线材的引导部分,以及一以悬臂状态支承引导部分的支承部分,在矩形横截面线材在一个方向上被卷绕的时候和在矩形横截面线材在另一方向上被卷绕的时候,支承部分的支承角度发生变化。
优选地,当矩形横截面线材在一个方向上被卷绕时,矩形横截面线材由引导构件两表面之一来引导;而当矩形横截面线材在另一方向上被卷绕时,矩形横截面线材由引导构件两表面之中另一表面来引导。
优选地,引导构件根据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的转动在轴向上移动。
优选地,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同步于其转动相对于引导构件在轴向上移动。
优选地,引导构件根据卷绕在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上的矩形横截面线材的外径在径上移动。
优选地,绕线筒具有一端子并且当一端部附近被绑扎于所述端子的矩形横截面线材绑扎在绕线筒外部周边表面上时,引导构件将矩形横截面线材压紧到绕线筒的一个凸缘上。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绕线装置,用于在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上连续地卷绕矩形横截面线材,此装置包括:
一转动驱动部件,用于保持和转动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以及
一轴向驱动部件,用于与驱动部件的转动同步地在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的轴向上独立地移动至少两个从动构件。
优选地,各从动构件是各引导构件,用于引导矩形横截面线材以卷绕在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的卷绕部分的外部周边上。
优选地,所述绕线装置还包括一保持机构,用于保持和切断矩形横截面线材,并且所述引导构件与保持机构成一体地移动。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绕线装置,包括:
第一保持装置,用于保持矩形横截面线材的线材源一侧;
第二保持装置,用于保持矩形横截面线材的端头一侧;
一转动驱动部件,用于保持和转动绕线筒或无筒绕线架;以及
驱动装置,用于使第一保持装置和第二保持装置以及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彼此相对移动,而保持由第一保持装置保持的线材源一侧的矩形横截面线材的方向以及由第二保持装置保持的端头一侧的矩形横截面线材的方向。
优选地,第二保持装置,在第一保持装置和第二保持装置以及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相对移动并且至少一个矩形横截面线材的侧表面接触于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之后,进行矩形横截面线材的绑扎作业。
优选地,驱动装置独立地移动第一保持装置和第二保持装置。
优选地,第二保持装置是一种切断和保持机构。
优选地,第一保持装置包含一滑轮。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绕线装置是一种绕线装置,用于连续地将具有矩形横截面的矩形横截面线材卷绕在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上,此装置包括:
一驱动部件,用于保持和转动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以及
一引导构件,用于引导矩形横截面线材的至少一个侧表面,
其中在进行卷绕的同时,引导构件调整矩形横截面线材的卷绕位置以致已经卷绕在绕线筒或无筒绕线架的卷绕部分的外部周边上的矩形横截面线材侧表面紧紧地贴附于正好要被卷绕的矩形横截面线材的侧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绕线装置还是一种绕线装置,用于连续地将具有矩形横截面的矩形横截面线材卷绕在绕线筒或无筒绕线架上,此装置包括:
一转动驱动部件,用于保持和转动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以及
一轴向驱动部件,用于与驱动部件的转动同步地在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的轴向上独立地移动至少两个从动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绕线装置还包含:
第一保持装置,用于保持矩形横截面线材的线材源;
第二保持装置,用于保持矩形横截面线材的线材端头;
一转动驱动部件,用于保持和转动绕线筒或无筒绕线架;以及
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保持装置和第二保持装置以及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彼此相对移动,同时保持由第一保持装置保持的线材源的矩形横截面线材的方向以及由第二保持装置保持的所述端头的矩形横截面线材的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绕线装置,提供一种绕线装置,用于将矩形横截面线材连续地卷绕在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上,此装置包括一驱动部件,用于保持和转动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以及一引导构件,用于引导矩形横截面线材的至少一个侧表面;其中在进行卷绕的同时,引导构件调整矩形横截面线材的卷绕位置以致已经卷绕在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卷绕部分的外部周边(注意,在第二层和以后的情况下,已经卷绕的矩形横截面线材的外部周边)上的矩形横截面线材的一个侧表面紧紧地贴附于即将被卷绕的矩形横截面线材的一个侧表面。因而,比如,有可能通过不形成间隙地将诸如具有矩形横截面的规则正方形线形这样的矩形横截面线材卷绕在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而构成具有优良特性的线圈。不过,本发明的绕线装置在圆形线材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卷绕第一层线材时,也是有效的。在这方面,矩形横截面(这指的是正交于线材轴向的横截面是矩形的)不一定指的是正方形截面,而是指的是具有任意的水平对垂直比并包含带有圆形倒角形状的横截面。同样,“无筒卷绕架”指的是一种支架,其在线材卷绕在卷绕部分的外部周边上之后与已卷绕线材脱离,以便形成一个无筒卷的绕线。
此外,当引导构件根据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的转动在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的轴向上相对移动时,有可能以高精度调整矩形横截面线材的卷绕位置。
此外,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至少在卷绕部的一端处具有凸缘部,而当卷绕在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的卷绕部分的外部周边上的矩形横截面线材靠近凸缘部时,引导装置暂停调整(换句话说,引导)矩形横截面线材。因而,有可能防止引导构件冲撞凸缘部等的问题。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在引导构件暂停调整矩形横截面线材之后,要被卷绕的矩形横截面线材的卷绕位置可能变成不稳定。不过,由于调整是在圆柱部分的余留卷绕区间尽可能小的位置处暂停的,而余留的卷绕区间总是一样的,所以可以相对很少的圈数(取决于线材的横截面尺寸)达到某一折回点,并在同样条件下可能稳定地向另一外层折回。
另外,矩形横截面线材被多层地卷绕在卷绕筒或无筒卷绕架的卷绕部分的外部周边上,在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的轴向上,在靠近绕线筒或无筒绕线架中心轴线的下层中由引导构件引导的被卷绕的矩形截面线材的一个侧表面,与在所述下层外部周边上的上层中由引导构件引导的被卷绕的矩形截面线材的一个侧表面彼此相反(这就是说,引导构件与下一层矩形横截面线材的接触表面在轴向上对置于引导构件与上一层矩形横截面线材的接触表面)。因而,当从所述下层到所述上层连续地进行卷绕时,能够以高精度卷绕两层线材。
此外,引导构件包含:一第一引导横杆,用于在卷绕所述下层时引导矩形横截面线材;以及一第二引导横杆,用于在卷绕所述上层时引导矩形横截面线材。因而,当从所述下层到所述上层连续地进行线材卷绕时,通过彼此协同地使矩形横截面线材从第一引导横杆到第二引导横杆传送,能够顺利地完成卷绕作业。
另外,引导构件可在两个位置之间移动,一个是引导位置,用于引导要被卷绕在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上矩形横截面线材的一个侧表面,以及一个是收缩位置,沿径向在引导位置外侧,并且引导构件在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上线材的卷绕方向改变之前从引导位置移动到收缩位置。因而,保证了矩形横截面线材被卷绕到线材接触绕线筒凸缘的一个侧表面的位置。
此外,引导构件由一挠性板件制成,具有一引导部分,接触矩形横截面线材,以及一支承部分,在悬臂状态之下支承引导部分,并且引导部分由于受到来自在引导位置被引导的矩形横截面线材的作用力而发生弯曲。因而,比如,通过使用一块板件作为引导构件,在一个方向上卷绕矩形横截面线材的时候,引导构件可以由于引导矩形横截面线材的时候的阻力而被弯曲。另外,通过利用当引导构件被移动到收缩位置在引导暂停的时候时弯曲被消除这一事实,引导构件从该位置被移动到引导位置,并因而通常有可能在最佳时机折回并在另一方向上抓住正在被卷绕的矩形横截面线材而继续引导线材。
另外,引导构件是一挠性板件制成,具有一引导部分,接触矩形横截面线材,以及一支承件,在悬臂状态之下支承引导部分,而在矩形横截面线材在一个方向上被卷绕的时候和在矩形横截面线材在另一方向上被卷绕的时候,支承部分的支承角度发生变化。因而,通过采用一块板件作为引导构件,在一个方向上卷绕矩形横截面线材的时候倾斜引导构件到对来自被引导的矩形横截面线材的阻力的阻抗方向上,而在另一方向上卷绕矩形横截面线材的时候倾斜引导构件到对来自矩形横截面线材的阻力的阻抗方向上,通常能够改变支承构件的支承角度以适当地引导线材。
此外,矩形横截面线材当矩形横截面线材在一个方向上被卷绕时由引导构件的两表面之中一个表面进行引导,而矩形横截面线材当矩形横截面线材在另一方向上被卷绕时,由引导构件的两表面的另一表面进行引导。因而,一块板件就足够了,从而能够简化结构。
另外,优选地,引导构件根据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的转动在轴向上移动。
此外,优选地,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与其转动同步地相对引导构件在轴向上移动。
另外,引导构件根据卷绕在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上的矩形横截面线材的外径在径向上移动。因而,优选地,能够与线材宽度无关地进行适当的引导。
另外,绕线筒具有一端子并当其一端附近被绑扎于端子的矩形横截面线材被绑扎在绕线筒的外部周边表面上时,所述引导构件将所述矩形横截面线材压紧于绕线筒的一个凸缘上。因而,最好当卷绕具有高刚性的线材时能够限制隆起和突出。
根据本发明的绕线装置,提供一种绕线装置,用于将矩形横截面线材连续地卷绕在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上,此装置包含:一转动驱动部件,用于保持和转动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以及一轴向驱动部件,用于同步于驱动部件的转动在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的轴向上独立地移动至少两个从动构件。因而,比如,一个轴向驱动部件驱动用于供给矩形横截面线材的管嘴作为从动构件,而另一轴向驱动部件驱动用于引导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卷绕部分的外部周边上的矩形横截面线材的引导构件作为从动构件。这样就使得易于卷绕时被打乱的矩形横截面线材被适当地卷绕。
因而,各从动构件最好是各引导构件,用于引导矩形横截面线材以卷绕在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的卷绕部分的外部周边上。轴向驱动部件可以独立地驱动各管嘴用于供给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类型的矩形横截面线材。更为具体地说,比如,在将具有不同线材宽度的第一矩形横截面线材和第二矩形横截面线材卷绕在一个绕线筒上的情况下,一用于供给第一矩形横截面线材的第一管嘴针对绕线筒的每一转动被移动一个对应于第一矩形横截面线材的线材宽度的第一节距,而一用于供给第二矩形横截面线材的第二管嘴针对绕线筒的每一转动被移动一个对应于第二矩形横截面线材的线材宽度的第二节距。因而,能够适当地卷绕不同类型的矩形横截面线材。
此外,绕线装置最好是还包含一保持装置用于保持和切断矩形横截面线材,并且所述引导构件与所述保持装置成一体地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卷绕装置包含:第一保持装置,用于保持矩形横截面线材的线材源一侧;第二保持装置,用于保持矩形横截面线材的端头一侧;一转动驱动部件,用于保持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以及驱动装置,用于在使第一保持装置和第二保持装置与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彼此相对移动的同时,保持由第一保持装置保持线材源一侧的矩形横截面线材的方向和由第二保持装置保持端头一侧的矩形横截面线材的方向。因而,通过保持线材源矩形横截面线材的方向与端部矩形横截面线材的方向之间的关系,线材可以在矩形横截面线材的一个侧表面总是不被扭曲地在一个预定方向上的状态下设置在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的一个预定位置上。从而,能够制止矩形横截面线材被打乱以实现正规的卷绕。在这方面,“保持线材源一侧矩形横截面线材的方向与端部一侧矩形横截面线材的方向之间的关系”指的是,例如保持线材源矩形横截面线材的方向与端头矩形横截面线材的方向之间的相对角度。如果这样一个相对角度是,比如,在±45°的范围之内,就没有什么可能来导致矩形横截面线材的卷绕被打乱,而在此状态下这种“关系”被认为应当保持下来。
此外,第二保持装置,在第一保持装置和第二保持装置与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被相对移动并且至少一个矩形横截面线材的侧表面与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接触之后,进行矩形横截面线材的绑扎作业。因而,有可能防止矩形横截面线材在卷绕时的绞扭。
此外,驱动装置可以独立地移动第一保持装置和第二保持装置或可以一体地移动二者。
此外,第二保持装置最好是一切断和保持机构。
此外,第一保持装置最好是包含一只滑轮。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绕线装置的顶视图;
图2是根据该第一实施例的绕线装置的顶视图;
图3是根据该第一实施例的绕线装置的顶视图;
图4A至4K是示意图,表示与规则正方形线材一起显示的绕线筒的上半剖面视图;
图5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绕线装置110的前视图;
图6A至6D是示意图,表示绕线筒B的上半剖面视图,显示出绕线作业随着时间的变化;
图7A至7B是表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型的示意图;
图8是示意图,显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绕线装置120的一部分;
图9是示意图,用于解释引导构件125的功能;
图10是示意图,显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绕线装置的一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至3是顶视图,图示根据本发明一项实施例的绕线装置。在各图中,马达2固定于第一支架1。保持部分3安装到马达2的转轴2a上,马达用作驱动部分。保持部分3与转轴2a同心地保持绕线筒4。绕线筒4具有作为卷绕部分的圆筒部分4a,以及轴向上形成在两端处的凸缘部4b、4b。在这方面,在本发明中,绕线筒4圆筒部分4a的长度大约是规则正方形线材宽度的六倍(参见图4A至4K)。
同时,与第一支架相反,通过一未图示的驱动源,使第二支架5可移动地设置。张紧轮6由第一支架5予以支承,用于引导规则正方形线材W,即从一未图示出来的线材元件源连续伸出的矩形截面线材元件。另外,引导件7安装在第二支架5上,包含两根引导横杆7a和7b。引导构件7的引导横杆7a和7b通过一个未显示的激励器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架5可枢转。通过所述枢转运动,引导构件7的引导横杆7a和7b在用于引导规则正方形线材W的引导位置(图1中引导横杆7a的位置和图3引导横杆7b的位置)与用于暂停引导装置的收缩位置(图3中引导横杆7a的位置和图1引导横杆7b的位置)之间是可以移动的。
下面,将对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绕线装置的操作做出说明。图4A至4K是示意图,图示绕线筒4的上半剖面视图,表明绕线作业随着时间的变化。注意,为了易于了解,示于图4A至4K中的规则正方形线材W的外形都是夸大了的。首先,在进行第一层卷绕时,引导横杆7a枢转到引导位置以致规则正方形线材W定位在绕线筒4的圆筒部分4a上并在一端部固定于未显示的一个保持装置的情况下与图4A至4K中左面凸缘部4b的侧表面接触。在这些引导位置上,引导横杆7a位于凸缘部4b、4b的径向之内并保持在其左侧表面与规则正方形线材W的右侧表面接触的状态。在这方面,引导横杆7a的下部边缘可以接触绕线筒4圆筒部分4a外部周边表面或可以离开外部周边表面。
在此状态下,驱动马达2,且第二支架5根据绕线筒4的转动在图1中进一步向右移动。因而,进行绕线作业,而引导横杆7a同时不断地调整规则正方形线材W的位置,亦即,同时引导线材以致已经卷绕在绕线筒4圆筒部分4a外部周边上的规则正方形线材W的侧表面紧紧地贴附于即将被卷绕的规则正方形线材W的侧表面(参照图4A)。
这里,如图4B之中所示,在规则正方形线材W卷绕在绕线筒4圆筒部分4a外部周边上五次之后,起到第一引导横杆作用的引导横杆7a从引导位置枢转到收缩位置而暂停引导(参照图2),以便避免接触左面凸缘部4b。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结束了引导横杆7a引导规则正方形线材,因而绕线位置可能变成不稳定。不过,当引导横杆7a在圆筒部分4a余留的绕线区间很小的情况下被收缩时,规则正方形线材是以一定的精确程度被引导在已经卷绕在绕线筒4圆筒部分4a外部周边上的规则正方形线材W的右侧表面与右面凸缘部4b之间。因而,第一层(这里,下层)中的线绕端部保持在具有很小间隙并且朝向外部第二层(这里,上层)的折回能够稳定进行的状态下。
接下去,为了在第二层中卷绕线材,定位在收缩位置处的引导横杆7b枢转到引导位置作为第二引导横杆(参照图4C)。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如图4D之中所示,引导横杆7b位于凸缘部4b、4b径向之内,并保持在其右侧表面接触规则正方形线材W左侧表面的状态下(参照图3)。这就是说,在靠近绕线筒4的轴线圈绕在第一层中而由引导横杆7a予以引导的规则正方形线材W的侧表面(图4A至4K中右面)与卷绕在第一层卷绕线材外部周边上的第二层中而由引导横杆7b在绕线筒4轴向上同时予以引导的规则正方形线材W的侧表面(图4A至4K中左面)相反。在这方面,引导横杆7b的下部边缘可以接触第一层卷绕线材的外部周边表面或可以离开外部周边表面。
在此状态下,第二支架5根据绕线筒4的转动在图3中向左移动。因而,进行绕线作业而引导横杆7b同时不断地调整规则正方形线材W的位置,亦即,同时引导线材以致已经卷绕在第二层中的规则正方形线材W的侧表面紧紧地贴附于即将被卷绕的规则正方形线材W的侧表面(参照图4D至4G)。
此外,如图4H之中所示,在规则正方形线材W卷绕在绕线筒4圆筒部分4a外部周边上五次之后,起到第二引导横杆作用的引导横杆7b从引导位置枢转到收缩位置而暂停引导,以便避免接触左面凸缘部4b。同样,结束了引导横杆7b引导规则正方形线材,因而绕线位置可能变成不稳定。不过,当引导横杆7b在第二层余留的绕线区间很小的情况下收缩时,规则正方形线材W是以一定的精确程度被引导在已经卷绕在第一层卷绕线材外部周边上的规则正方形线材W的左侧表面与左面凸缘部4b之间。因而,第二层(这里,下层)中的线绕端部保持在具有很小间隙并且朝向外部第三层(这里,上层)的折回可以稳定进行(参照图4I)的状态下。
接下去,为了在第三层中卷绕线材,定位在收缩位置处的引导横杆7a枢转到引导位置作为第一引导横杆(参照图4I)。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如图4J所示,引导横杆7a在凸缘部4b、4b径向之内保持在其左侧表面接触规则正方形线材W的右侧表面的状态下,这就是说,在绕线筒4轴向上,在靠近绕线筒的轴线而卷绕在第二层中由引导横杆7b引导的规则正方形线材W的侧表面(图4A至4K中左面)与卷绕在第二层卷绕线材外部周边上第三层中由引导横杆7a引导的规则正方形线材W的侧表面(图4A至4K中右面)相反。在这方面,引导横杆7a的下部边缘可以接触第二层卷绕线材的外部周边表面或可以离开外部周边表面。
在此状态下,第二支架5根据绕线筒4的转动在图1中向右移动。因而,进行绕线作业而引导横杆7a同时不断地调整规则正方形线材W的位置,亦即,同时引导线材以致已经卷绕在第三层中的规则正方形线材W的侧表面紧紧地贴附于即将被卷绕的规则正方形线材W的侧表面(参照图4J至4K)。接着,以同样方式进行线材卷绕。在线材卷绕进行直到预定的层数之后,规则正方形线材W被固定于一未显示的保持装置以便被切断,从而形成一个线圈。
在这方面,在当在绕线筒端部上进行线材卷绕时凸缘部在轴向上被收缩的情况下,将引导横杆移向收缩位置当然就成为不必要的了。
图5是前视图,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绕线装置110。在此图中,装设在一未显示的台架上的马达112安装在支架111上。马达112具有转轴112a,在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上延伸。对于每一安装台架,马达112通过一激励器在转轴112a轴向上可移动;此激励器是未显示的移动装置。
绕线筒B装接于转轴112a的端部,转轴是一驱动部件。为规则正方形线材的线材W,从图5中的左面经由滑轮113不断地朝向绕线筒B伸出。线材W在紧挨绕线筒B前面的小滑轮114下面通过,从而以与水平形成稍微偏上的角度达到绕线筒B的外部周边。在这方面,线材W可以在小滑轮114上面通过,从而以与水平形成稍微偏下的角度达到线筒B的外部周边。
引导构件115设置在小滑轮114上方。引导构件115是由一种金属或陶瓷为材料的挠性板材制成的。引导构件115具有支承部分115a,安装成相对于支架111可摆转的关系;以及引导部分115b,用于引导线材。另外,引导构件115装有侧向伸出而形成的随动横杆116。随动杆116接触空气气缸117的驱动杆117a。引导构件115由螺旋弹簧118在图中顺时针地予以推压,这就是说,当空气气缸117的驱动杆117a缩进时,引导构件115由螺旋弹簧118的推压力推压到图中实线所示的引导位置。当空气气缸117的驱动杆117a伸出时,引导构件115由被推动的随动横杆116移动到图中虚线所示的收缩位置。
接着,将要说明采用根据本发明的绕线装置时的操作状况。图6A至6D是示意图,图示绕线筒B的上半剖面,表明随着时间推移绕线作业的变化。绕线筒B具有圆柱形外部周边表面Ba和一对制成在两端处的凸缘Bb。绕线筒B可以只在一端处具有凸缘Bb。
首先,在进行第一层中的线材卷绕时,引导构件115通过启动空气气缸117的驱动杆117a而枢转到引导位置(图5),以致线材W在一端被固定于一未显示的装置的状态下被定位在绕线筒B的外部周边表面上并接触在图6A至6D中左面凸缘B6的侧表面。在这些引导位置上,引导构件115的引导部分115b位于凸缘Bb、Bb的径向之内,并保持在其左侧表面接触规则正方形线材W右侧表面的状态之下。在引导位置处,由螺旋弹簧118的推动力引导构件115的下部边缘接触绕线筒B的外部周边表面Ba。
在此状态下,马达112起动(图5)以使转轴112a连同绕线筒B一起转动,并在同时,马达112的台架同步于转轴112a的转动而被移动(一次转动期间移动一个轴向上线材W的宽度),并因而绕线筒B在图6A中箭头方向相对于引导构件115作相对移动。此时,进行绕线作业,同时引导构件115的引导部分115b不断地调整线材W的卷绕位置,亦即,同时导致线材以致已径卷绕在绕线筒B外部周边表面Ba上的规则正方形线材W的侧表面紧紧地贴附于即将被绕线的规则正方形线材W的侧表面(参照图6A)。由于引导构件115的引导部分115b受到来自被引导线材W的阻力,如图中所示,引导构件115发生弯曲,从而导致引导部分115b与支承部分115a之间的轴向位移。
这里,如图6B之中所示,在线材W卷绕在绕线筒B外部周边表面上达到预定次数(图中为五次)之后,空气气缸117的驱动杆117a被驱动,并从而引导构件115从引导位置移动到收缩位置而暂停引导装置以便避免接触右面凸缘Bb。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结束了引导构件115引导线材W,并因而卷绕位置可能变成不稳定。不过,由于引导构件115是一窄的板件,引导构件115可以在余留的外部周边表面Ba的卷绕区间为很小的状态下收缩。因此,线材W是在已经卷绕在绕线筒B外部周边表面Ba上的线材W的右侧表面与右面凸缘Bb之间以一定精确程度受到引导的。因而,第一层(这里,下层)中的绕线端保持在具有很小间隙并且向外部第二层(这里,上层)折回可以稳定进行(参照图6C)的状态下。在这方面,如图6C之中所示,由于引导构件115,已经收缩到收缩位置,不再受到来自受引导线材W的任何阻力,从而导致引导部分115b与支承部分115a之间没有任何轴向位移。
随后,为了卷绕第二层中的线材,空气气缸117的驱动杆117a被启动,并从而定位在收缩位置处的引导构件115被移动到引导位置(参照图6C)。在收缩位置处,引导构件115成为不弯曲的,因而引导部分115b的轴向吻合支承部分115a的轴向。因此,引导构件115的右侧表面有可能只是通过直接将引导构件115移动到引导位置而捉住折回在第二层中的线材W。
这就是说,如图6D之中所示,引导构件115位于凸缘Bb、Bb的径向之内,并保持在其右侧表面接触线材W左侧表面的状态之下。这里,卷绕在靠近绕线筒B轴线的第一层之中并由引导构件115引导的线材W的侧表面(图6A至6D中右面)与卷绕在第一层卷绕线材外部周边上的第二层之中并由引导构件115在绕线筒B轴向上引导的线材W的侧表面(图6A至6D左面)相反,并因而一个引导构件可以实现在两个卷绕方向上的引导。在引导位置处,引导构件115的下部边缘由于螺旋弹簧118的推力而接触第一层绕线圈的外部周边表面。这就是说,第二层的引导位置从第一层引导位置起在径向上移动线一个材W直径的距离。
在此状态下,马达112的台架根据绕线筒B的转动在图6A至6D中被向右移动。因而,在进行绕线作业的同时,引导构件115不断地调整线材W的卷绕位置,亦即,同时引导线材以致已经卷绕在第二层中的线材W的侧表面紧紧地贴附于即将被卷绕的线材W的侧表面。在第二和第三层中,线材卷绕以同样方式进行。在线材卷绕进行达到预定层数之后,线材W被固定于一未显示的保持装置以便被割断,从而构成一个线圈。
根据本发明,通过采用引导构件115,有可能使用一种便宜的绕线筒B,具有简单圆筒和不带各周边槽沟的外部周边的形状。因此,不带任何间隙和不必要采用薄膜地在绕线筒B上卷绕和调准线材W成为可能,以便制成具有优质外观和优良特性的一线圈。
图7A至7B是示意图,图示本实施例的一项改型。另外,在此改型中,引导构件115′和绕线筒B相对绕线筒B的转动同步移动。假定箭头的方向是图7A中的卷绕方向,引导构件115′的支承部分115b′在图中反时针方向上的倾斜位置绕枢转点115c′受到支承。此时,图中引导构件115′引导部分115a′的左侧表面接触线材W的右侧表面,从而实现了所述引导。
此后,当卷绕的线材W接近绕线筒B的右面凸缘时,引导构件115′从引导位置移动到收缩位置(从纸面向上)以便避免接触于凸缘,从而暂停所述引导。此外,如图7B之中所示,位于收缩位置处的引导构件115′支承部分115b′在轴向移动,也移向引导位置(向下到纸面),并进一步移向通过利用时间差在图中绕枢转点115c′在顺时针方向上移向倾斜位置,同时线材W被卷绕到左面凸缘和随后被折回。从而,图中引导构件115′引导部件115a′的右侧表面接触在箭头方向卷绕的线材W的左侧表面,并因而可以进行随后的引导。
图8是示意图,图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绕线装置120。在图8中,绕线筒B装接于一未显示的马达转轴122的端部。不过,转轴122,为一(转动)驱动部件,在轴向上不可移动。XYZ运动机构123设置得靠近转轴122。XYZ运动机构123,为在各轴向上的驱动部件之一,具有台架123z,由马达123a使之能够在Z方向上移动;台架123y,装在台架123z上由马达123b使之能够在Y方向上移动;以及台架123x,装在台架123y上由马达123c使之能够在X方向上移动。在这方面,XYZ运动机构123不限于图中的所示的结构。
切断和保持机构124和引导构件125设置在台架123x上。切断和保持机构124,为一保持机构,具有一对夹持部124a、124a,能够彼此接近和分离,以及一未显示的切刀;还具有保持和切断线材W的功能。引导构件125是由金属或陶瓷制成的刀状板件,而具有的刚度高于第二实施例。引导构件125独立于XYZ运动机构123,并由一未显示的空气气缸的驱动而可在Z方向上移动。
同时,一个XYZ运动机构133,为轴向上的另一驱动部件,具有台架133z,由马达133a使之能够在Z方向上移动;台架133y,装在台架133z上由马达133b使之能够在Y方向上移动;以及细长台架133x,装在台架133y上由马达133c使之能够在X方向上移动。一个管嘴N安装在所述台架133X的端部。在这方面,XYZ运动机构也不限于示于图中的结构。
现在根据本发明说明操作状况。这里,假定线材W是通过由XYZ运动机构133在三维上予以驱动的空心管嘴N予以提供的。首先,引导构件125被推向收缩位置,而从管嘴N供给的线材W端部由切断和保持机构124予以夹持。这之后,管嘴N围绕制成在绕线筒B凸缘上的各端子T中的任何一个(这里,中心的)运动,从而实现线材W卷绕在,即绑扎在端子T上。
此后,切断和保持机构124释放线材W,以及线材W通过转动转轴122被卷绕在绕线筒外部周边表面上。此时,管嘴N和引导构件125移向示于图8之中的引导位置(凸缘外部周边直径以内)。更为具体地说,管嘴N在轴向上根据绕线筒B的转动次数利用XYZ运动机构133移动,并在同时,XYZ运动机构123受到控制而与转轴122的转动同步(在一次转动期间在轴向上被移动达到线材W的宽度),而由引导构件125的右侧表面靠持线材W的左侧表面。从而,进行卷绕以致已经卷绕在绕线筒B外部周边表面上的线材W的侧表面紧紧地贴附于即将被卷绕的线材W的侧表面。
此外,当卷绕在绕线筒B上的线材W靠近左面凸缘时,引导构件125从引导位置在径向上更加向外地被移动到收缩位置(未显示),以便避免接触凸缘。此后,折回的线材W由已经从收缩位置移动到引导位置的引导构件125挡住,而随后以同样方式进行引导。在这方面,由于下层的外径与上层的外径是不同的,所以希望做出调整以使引导构件125随着线材W被卷绕在上层而加大离开绕线筒B外部周边表面的距离,从而制止线材W受损。
当线材的卷绕完全完成时,管嘴N绕一个端子T(例如,最端部的)移动以完成一个绑扎操作。此后,从所述管嘴来的线材W被切断和保持机构124切断从而完成所述线圈的生产。
在这方面,引导构件125的功能不限于引导线材W。比如,在卷绕具有高刚性的线材W的情况下,在完成绑扎作业之后,线材W可能由于其刚度而鼓起,突出在绕线筒B中间,从而打乱第一次卷绕。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如图9之中所示,通过在轴向上移动位于引导位置处的引导构件125以将鼓起的线材W推压在绕线筒B凸缘的侧表面上,使线材W的初始位置受到压力,从而可能适当地进行后续的卷绕过程。
图10是示意图,图示第四实施例绕线装置的一部分。在规则正方形线材W被卷绕在绕线筒B上等等之后,线材的端部被扎住切断,而后在另一绕线筒上进行卷绕。如果夹持端部而不作任何调整,则可能导致线材下一次的卷绕被打乱。本实施例可以杜绝这样一种问题。
在图10中,绕线筒B装接于构成一转动驱动部件的一未显示的马达转轴222的端部。不过,转轴222不在轴向上移动。此外,设置了XYZ运动机构223以便安装切断和保持机构224并在三维上予以驱动。XYZ运动机构223具有台架223z,由马达223a使之能够在Z方向上移动;台架223y,装在台架223z上并由马达223b使之能够在Y方向上移动;以及台架223x,装在台架223y上并由马达223c使之在X方向上移动。在这方面,XYZ运动机构223不限于图中所示的结构。另外,一引导构件在本实施例中省略了。
同时,另一XYZ运动机构233具有台架233z,由马达233a使之在Z方向上移动;台架233y,装在台架233z上并由马达233b使之在Y方向上移动;以及轴233x,装在台架233y上并由马达233c使之在X方向上移动。一个滑轮250安装在所述台架233X的端部。在这方面,XYZ运动机构233,也不限于图中所示的结构。XYZ运动机构223和233构成驱动装置。
切断和保持机构224,其为第二保持机构,具有一对板状夹持部分224a、224a,能够通过操作一未显示的空气气缸而彼此接近和分离;以及一未显示的切刀。切断和保持机构224通过夹持部分224a、224a来保持规则正方形线材W的两侧并具有切断线材W的功能。
滑轮250,其为第一保持装置,具有比线材W的线材宽度稍大的宽度并被定位使得在线材W被卷绕的状态下线材W的一个表面与外侧直径面对。这就是说,从一未显示的线材源供出的线材W的侧表面的方向通过经过滑轮250而受到调节(控制),并且其中的侧表面的方向通过由切断和保持机构224予以保持而受到调节。因此,当线材W被保持得以致在被卷绕在滑轮250上的时候正交于滑轮轴线的线材W两侧端部分别以面对面的关系与夹持部分224a、224a接触时,即使此后XYZ运动机构223和233独立地移动,线材W的侧表面的方向也被保持下来。因而,当线材W被卷绕在绕线筒B的外部周边表面上,线材W将不被打乱。
对于切断和保持机构224的操作将做出更为具体的说明。在线材W正在被卷绕时,切断和保持机构124不保持线材W。在卷绕完成之后,在张力存在于绕线筒B与滑轮250之间的状态下,线材W被夹持在夹持部分224a、224a之间。此时,在被卷绕在滑轮250上的时候正交于滑轮轴线的线材W的两侧端部分别以面对面的关系接触夹持部分224a、224a。在这样一种状态下,XYZ运动机构223和233被操作以确定线材W与绕线筒B的底部表面及凸缘内侧表面的角部接触(至少处在线材W侧表面接触凸缘内侧表面的状态之下)。在这样一种状态下,线材W的方向保持不变。此后,XYZ运动机构223独立地被操作,而夹持部分224a、224a绕着绕线筒的一个突起以一箭头所示被转动和移动(如果在凸缘上形成一槽,线材W可以放入该槽中)。通过以上作业,线材被卷绕在该突起上,因而绕线筒一侧B的线材由一未显示的切刀切断。
即使夹持部分224a、224a以此方式独立地运动,线材W也保持在被确定与绕线筒B的底部表面与凸缘内侧表面的角部接触的状态之下。因而,被卷绕的滑轮250上的时候正交于滑轮轴线的线材W的两侧表面位置关系是不变的。因此,在卷绕时能够防止线材W的乱绕,即使从这种状态起进行绑扎作业。
在这方面,滑轮250和切断和保持机构234不一定需要被整体移动,而可以被分别移动。另外,绕线筒B可以趋近滑轮250和切断和保持机构224。此外,第一保持装置采取一只滑轮。不过,一夹持构件,诸如一切断和保持装置,可以夹持线材。
如上所述,已经参照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不过,本发明不应当认为是局限于上述的各实施例。本发明当然可以适当地予以修改或改进。本发明可以用于具有圆形横截面的线材,亦即圆线材的情况下。注意,在规则正方形线材的情况下,如图4A至4K之中所示,已卷绕线材的外部周边几乎成为一圆柱表面,因而对于第二层和以后来说,引导成为必需。不过在圆线材的情况下,在排列第一层线材时,有可能在利用下面一层线材作为引导之后有规则地卷绕第二层线材。因而,引导第一层线材变得特别重要。此外,本发明可以用于一种所谓的多心轴绕线装置,后者同时在许多绕线筒上进行线材卷绕。
Claims (3)
1.一种绕线装置,用于在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上连续地卷绕线材,此装置包括:
转动驱动部件,用于保持和转动所述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以及
轴向驱动部件,用于与所述转动驱动部件的转动同步地在所述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的轴向上移动第一从动构件,并独立于所述第一从动构件三维地移动第二从动构件,其中,所述第一从动构件和第二从动构件被带入与所述线材相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装置,其中所述第二从动构件是引导构件,用于引导所述线材以卷绕在所述绕线筒或无筒卷绕架的卷绕部分的外部周边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线装置,其中还包括保持机构,用于保持和切断所述线材,并且所述引导构件与所述保持机构成一体地移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2248216 | 2002-08-28 | ||
JP248216/02 | 2002-08-28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8236346A Division CN100385580C (zh) | 2002-08-28 | 2003-07-22 | 绕线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74505A true CN101174505A (zh) | 2008-05-07 |
Family
ID=3197250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710154774XA Pending CN101174505A (zh) | 2002-08-28 | 2003-07-22 | 绕线装置 |
CNB0382363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5580C (zh) | 2002-08-28 | 2003-07-22 | 绕线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82363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5580C (zh) | 2002-08-28 | 2003-07-22 | 绕线装置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314195B2 (zh) |
EP (1) | EP1536437B1 (zh) |
JP (1) | JP4587460B2 (zh) |
KR (1) | KR100982139B1 (zh) |
CN (2) | CN101174505A (zh) |
AU (1) | AU2003248090A1 (zh) |
WO (1) | WO200402137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729372B2 (ja) * | 2005-09-12 | 2011-07-20 |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 線材のフォーミング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装置 |
KR100777986B1 (ko) * | 2006-10-17 | 2007-11-21 | 한상수 | 발진용 배선커넥터의 제조방법 및 그 장치 |
JP5732628B2 (ja) * | 2007-12-18 | 2015-06-10 | 日本サービック株式会社 | 巻線方法及び巻線機 |
JP5617365B2 (ja) * | 2010-06-16 | 2014-11-05 |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 エッジワイズ巻きコイル製造装置 |
US8477001B2 (en) * | 2010-09-21 | 2013-07-02 | Remy Technologies Llc | Starter solenoid with rectangular coil winding |
PL2528075T3 (pl) * | 2011-05-25 | 2014-04-30 | Abb Schweiz Ag | Urządzenie nawijające, sposób nawijania i uzwojenie transformatora |
CN102810394B (zh) * | 2011-05-31 | 2014-10-29 | 美桀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线圈绕线方法 |
DE102011080471A1 (de) * | 2011-08-05 | 2013-02-07 | Robert Bosch Gmbh | 8Elektrischer Hubmagnet, Andreh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Hubmagneten |
CN103247432A (zh) * | 2012-02-03 | 2013-08-14 |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 磁性元件及其变压器的导线 |
JP5936268B2 (ja) * | 2012-08-08 | 2016-06-22 |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 巻線装置及び線材の端子への絡げ方法 |
CN102788096A (zh) * | 2012-08-13 | 2012-11-21 | 浙江田中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绕线机用的中间轴 |
JP6024424B2 (ja) * | 2012-12-03 | 2016-11-16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角線の巻線装置および巻線方法 |
CN103701275A (zh) * | 2012-12-27 | 2014-04-02 | 厦门博镱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单线或多线的绕线方法 |
JP6370538B2 (ja) * | 2013-09-03 | 2018-08-08 |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 コイルの製造装置及び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
JP6309732B2 (ja) * | 2013-09-30 | 2018-04-11 | 株式会社東芝 | 巻線装置、巻線方法 |
GB201407954D0 (en) * | 2014-05-06 | 2014-06-18 | Rolls Royce Plc | Fibre pre-form manufacturing method |
JP6287821B2 (ja) * | 2014-12-26 | 2018-03-07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表面実装インダ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ITUA20162718A1 (it) * | 2016-04-19 | 2017-10-19 | Manz Italy Srl | Apparato di avvolgimento |
WO2017210572A1 (en) * | 2016-06-03 | 2017-12-07 | Commscope, Inc. Of North Carolina | Tool for cable winding machine and methods |
CN106185482B (zh) * | 2016-07-22 | 2018-08-21 | 岳阳高澜节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电缆线蛇形螺旋束保护带缠绕机 |
FR3064991B1 (fr) * | 2017-04-06 | 2019-08-16 |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 Tete de bobinage pour une machine de bobinage toroidal, machine de bobinage toroidal comprenant une telle tete de bobinage et procede |
KR102235654B1 (ko) * | 2018-12-06 | 2021-04-02 | (주)디케이텍인더스트리 | 슬립링을 이용한 동 축 가이드 권선 장치 |
TR201905202A2 (tr) * | 2019-04-05 | 2019-05-21 | Domeks Makine Ltd Sirketi | Kablolarin makara ve kangal formda sarimini i̇yi̇leşti̇ren yöntem ve buna i̇li̇şki̇n aparat |
JP7418186B2 (ja) * | 2019-11-18 | 2024-01-19 | Nittoku株式会社 | 巻線機及び巻線方法 |
JP7538597B2 (ja) * | 2019-12-13 | 2024-08-22 | キヤノン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巻線装置および巻線方法 |
CN111634750B (zh) * | 2020-06-03 | 2022-04-05 | 北京萃丰资本投资有限公司 | 绕线装置 |
CN112489977B (zh) * | 2020-11-27 | 2022-07-08 | 天长市盛泰磁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磁环生产用翻转装置 |
WO2023128880A1 (en) * | 2021-08-15 | 2023-07-06 | Domeks Maki̇ne Anoni̇m Şi̇rketi̇ | Method for attaching cable to spool |
WO2023072334A1 (de) * | 2021-10-25 | 2023-05-04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linearwickeln eines rechteckdrahtes |
KR20240011030A (ko) | 2022-07-18 | 2024-01-2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모터 고정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329574A1 (fr) * | 1975-10-30 | 1977-05-27 | Kobe Steel Ltd | Bobineuse automatique pour un materiau sous forme de fil, notamment pour cable electrique |
JPS6179204A (ja) * | 1984-09-27 | 1986-04-22 | Hitachi Ltd | 超電導コイルの巻線方法および巻線用治具 |
JPS63195712U (zh) * | 1987-06-05 | 1988-12-16 | ||
JPH071747B2 (ja) * | 1988-07-27 | 1995-01-11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巻線装置 |
EP0565899B1 (de) * | 1992-04-11 | 1995-06-21 | Barmag Ag | Fadenschneidevorrichtung |
JPH062663U (ja) * | 1992-06-18 | 1994-01-14 | 株式会社トーキン | 巻線機 |
US6007015A (en) * | 1996-09-17 | 1999-12-28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Edgewise winding system for thin, flat-type conductor wire |
JPH10285882A (ja) * | 1997-04-09 | 1998-10-23 | Hitachi Ltd | 絶縁コイル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気機械及び回転電気機械 |
JP3613994B2 (ja) * | 1998-02-12 | 2005-01-26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平角線コイル製造装置および平角線コイル製造方法 |
US20010015393A1 (en) * | 1998-02-24 | 2001-08-23 | Hiroshi Miyazaki | Winding apparatus |
DE69823999T2 (de) * | 1998-03-25 | 2005-04-07 | Nittoku Engineering Co. Ltd., Urawa | Spulenwickelvorrichtung und spulenwickelverfahren |
EP0965554A3 (en) * | 1998-06-17 | 2000-08-16 |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 Yarn traverse device and take-up winder having the same |
TW387855B (en) * | 1998-06-25 | 2000-04-21 | Murata Machinery Ltd | Reciprocating device on blades |
JP4428756B2 (ja) * | 1999-05-11 | 2010-03-10 |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 巻線装置および巻線方法 |
US6375113B1 (en) * | 1999-05-13 | 2002-04-23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Wire winder and wire winding method |
JP4497699B2 (ja) * | 2000-10-24 | 2010-07-07 |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 巻線装置 |
-
2003
- 2003-07-22 EP EP03791182.3A patent/EP1536437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7-22 CN CNA200710154774XA patent/CN101174505A/zh active Pending
- 2003-07-22 KR KR1020057003277A patent/KR100982139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3-07-22 CN CNB038236346A patent/CN100385580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7-22 JP JP2004532682A patent/JP458746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7-22 AU AU2003248090A patent/AU200324809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3-07-22 US US10/525,354 patent/US731419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7-22 WO PCT/JP2003/009242 patent/WO200402137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7314195B2 (en) | 2008-01-01 |
EP1536437A4 (en) | 2009-04-01 |
EP1536437A1 (en) | 2005-06-01 |
JP4587460B2 (ja) | 2010-11-24 |
CN100385580C (zh) | 2008-04-30 |
KR20050059124A (ko) | 2005-06-17 |
AU2003248090A8 (en) | 2004-03-19 |
CN1689123A (zh) | 2005-10-26 |
EP1536437A8 (en) | 2005-11-23 |
WO2004021377A1 (ja) | 2004-03-11 |
EP1536437B1 (en) | 2016-10-19 |
US20050242227A1 (en) | 2005-11-03 |
KR100982139B1 (ko) | 2010-09-15 |
JPWO2004021377A1 (ja) | 2005-12-22 |
AU2003248090A1 (en) | 2004-03-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385580C (zh) | 绕线装置 | |
JP4058703B1 (ja) | 環状同芯撚りビードコード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 |
JP5061391B2 (ja) | 平角線の巻取装置および巻取方法 | |
JP2006151685A (ja) | 8の字巻きコイルのプログラムされた密度 | |
JP3745771B1 (ja) | 環状同芯撚りビードコード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 |
GB2437716A (en) | Method of forming single-layer coils | |
JP2000514735A (ja) | らせん巻きチューブにおける継ぎ目の均一性を向上させる方法ならびに装置 | |
JP2003168618A (ja) | 電気コイルの巻線加工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 |
JP6575263B2 (ja) | 巻回装置 | |
CN104517721A (zh) | 卷线装置、卷线方法 | |
CN101200120A (zh) | 制造环形同心绞股胎圈帘线的方法和设备 | |
JP2005342746A (ja) | 環状同芯撚りビードコード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 |
US3750973A (en) | Means and method of web slitting and winding | |
JP3121547B2 (ja) | 釣糸巻取り装置 | |
JP2003251707A (ja) | 伝動ベルト製造方法、及び伝動ベルト製造装置 | |
CN100548653C (zh) | 用于生产环形同轴多股胎缘帘线的方法和系统 | |
JPH04214400A (ja) | キャリッジを運動させるケーブル駆動設備とその使用方法 | |
JP2005219890A (ja) | ワイヤの巻取方法および巻取装置 | |
JPH11180641A (ja) | 釣糸巻取機の巻取ガイド装置 | |
JP2909424B2 (ja) | 釣糸巻取装置 | |
JP3839365B2 (ja) | 電機子製造方法 | |
JP2005247562A (ja) | コイル巻線方法及びコイル巻線装置 | |
CN210523663U (zh) | 导体处理装置 | |
JP2006094632A (ja) | ステータコアへの巻線方法及び巻線装置 | |
JP2000021668A (ja) | テープ巻平角導体の案内装置及び複合テープ巻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805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