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62104A - 空气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62104A
CN101162104A CNA200710007708XA CN200710007708A CN101162104A CN 101162104 A CN101162104 A CN 101162104A CN A200710007708X A CNA200710007708X A CN A200710007708XA CN 200710007708 A CN200710007708 A CN 200710007708A CN 101162104 A CN101162104 A CN 1011621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pipe
pipe length
oil
running
indoor 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0770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62104B (zh
Inventor
渡辺聪
前野政司
五十住晋一
三苫惠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621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21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621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210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1/00Compressor arrangements
    • F25B31/002Lubrication
    • F25B31/004Lubrication oil recirculating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01Geometry problems, e.g. for reducing siz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16Lubr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13Expansion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不论被连接了多台的室内机的制冷剂管长度差如何,都能够将滞留于各室内机及其制冷剂回路侧的润滑油可靠地回收。本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1)具有油回收运转部(22),其进行在规定时刻使各室内机(3A、3B、3C)进行返液倾向运转并将滞留于制冷剂回路21中的润滑油回收的油回收运转,在室外机(2)侧检测到返液时,终止油回收运转,其中,油回收运转部包括:检测各室内机(的制冷剂管长度的制冷剂管长度检测部(26);将该制冷剂管长度检测部检测到的制冷剂管长度进行存储的制冷剂管长度存储部(27);基于存储于该制冷剂管长度存储部的各室内机的制冷剂管长度,在油回收运转时改变其运转时间的油回收控制部(28、38)。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型空气调节装置,其具有油回收运转功能,即,将与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一同在制冷剂回路中循环并且滞留于制冷剂回路测的润滑油回收到压缩机中。
背景技术
在使用制冷剂压缩式冷冻循环的空气调节装置中,通过利用压缩机压缩制冷剂并使其在制冷剂回路中循环,得到制冷采暖的效果。在压缩机中填充有用于润滑滑动部的润滑油,该润滑油的一部分与被压缩的制冷剂一同,从压缩机向制冷剂回路排出。润滑油与制冷剂一同在制冷剂回路中循环之后,再次返回到压缩机,然而一部分润滑油会滞留在制冷剂回路侧。该润滑油的滞留量根据各室内机的制冷剂管长度或者运转状态而各有不同,但通常与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时间成比例增加。
如上所述,由于滞留于制冷剂回路侧的润滑油增加,保持在压缩机中的润滑油的量则相应地减少,故对压缩机的润滑作用造成影响,根据情况的不同,可能会由于润滑油不足而导致压缩机故障、破损等状况。因此,空气调节装置每运转一定时间(例如八小时),就要进行一定时间(例如三分钟)的油回收运转、即,用于将滞留于制冷剂回路中的润滑油强制地回收到压缩机中的运转。作为油回收运转,公知有如下的方法:即,使压缩机为设定转速,使室内膨胀阀及室外膨胀阀分别为设定开度,进行返液(液返し)倾向运转,与液体制冷剂一同将滞留于制冷剂回路中的润滑油回收到压缩机侧。
但是,在并列连接多台室内机的组合型空气调节装置自中,尤其是在安装为大厦空调用的结构中,制冷剂管长度非常长,并且几乎每个室内机的制冷剂管长度都不同。在组合型空气调节装置中,如上所述,即使一律地进行规定时间的油回收运转,也会有不能够使设想量的润滑油返回到压缩机中,有陷入润滑不良的情况。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提出有如下的方法:即,在油回收运转时,基于吸入到压缩机中的制冷剂的吸入过热来判断润滑油是否返回压缩机,根据需要来改变油回收运转的运转时间(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10-288410号公报)。
另一方面,在上述的组合型空气调节装货自中,在施工现场将空气调节装置安装之后,需要追加填充与各室内机的制冷剂管长度对应的适量的制冷剂。由于制冷剂的填充量直接影响到能否得到规定的空调性能,因此,不得不尽可能准确地把握制冷剂管长度,追加填充与其长度对应的适量的制冷剂。因此,提出有用于检测制冷剂管长度的系统及方法(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6-183979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特开平10-288410号公报中,基于吸入到压缩机中的制冷剂的吸入过热来判断润滑油是否返回压缩机,在吸入过热为规定值以下的状态持续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或者油回收运转开始后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最大时间的情况下,终止油回收运转。因此,与多台室内机的制冷剂管长度差无关,通过在制冷剂管长度较短的室内机中循环并返回的液体制冷剂来降低压缩机的吸入过热,由此决定油回收运转时间。因此,在该结构中,具有不能够将滞留于制冷剂管长度长的室内机及其制冷剂回路侧的润滑油充分回收的问题。
另外,日本特开2006-183979号公报虽然提出有用于检测制冷剂管长度的系统及方法,但没有直接公开或暗示将滞留于制冷剂回路中的润滑油向压缩机回收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不论被连接了多台的室内机的制冷剂管长度差如何,都能够将滞留于各室内机及其制冷剂回路侧的润滑油可靠地回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即,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室外机,其具有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相互并列连接的多台室内机,其具有室内热交换器及室内膨胀阀;制冷剂回路,其通过制冷剂管将所述室外机、所述室内机的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所述多台室内热交换器以及所述室内膨胀阀依次连接而构成;油回收运转部,其进行在规定时刻使所述各室内机作返液倾向运转并将滞留于所述制冷剂回路中的润滑油回收的油回收运转,在所述室外机侧检测到返液时,终止所述油回收运转,其中,所述油回收运转部包括:检测所述各室内机的制冷剂管长度的制冷剂管长度检测部;将该制冷剂管长度检测部检测到的制冷剂管长度进行存储的制冷剂管长度存储部;基于存储于该制冷剂管长度存储部的所述各室内机的制冷剂管长度,在所述油回收运转时改变其运转时间的油回收控制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油回收运转部具有检测各室内机的制冷剂管长度的制冷剂管长度检测部、存储该制冷剂管长度的制冷剂管长度存储部以及基于存储的各室内机的制冷剂管长度,在油回收运转时改变其运转时间的油回收控制部,因此,即使各室内机的制冷剂管长度不同,也能够基于各室内机的制冷剂管长度,在油回收运转时改变其运转时间,由此可确保适当的油回收运转时间,能够对滞留于各室内机及其制冷剂回路中的润滑油进行回收,因此,在制冷剂管长度长的室内机及其制冷剂回路中留存的润滑油也能够可靠地回收到压缩机侧。能够总是在压缩机中保持规定量的润滑油,能可靠地消除由于向制冷剂回路侧的串油现象导致的压缩机的润滑油不足、润滑不良的状况。
另外,在上述第一方面的空气调节装置中,所述油回收控制部判断所述各室内机的制冷剂管长度差,基于该制冷剂管长度差,在所述油回收运转时改变其运转终止时间。
根据该结构,由于判断各室内机的制冷剂管长度差,并且基于该制冷剂管长度差,在油回收运转时改变其运转终止时间,故在判断为制冷剂管长度差大的情况下,可使油回收运转的终止时间延迟与其长度差相对应的时间而增长运转时间。由此,在制冷剂管长度长的室内机及其制冷剂回路中留存的润滑油也能够可靠地被回收。因此,能够可靠地消除压缩机的润滑油不足的状况。
另外,第一方面的空气调节装置,也可以在上述结构中,所述油回收控制部判断所述各室内机的制冷剂管长度的分布状态,基于该管长度分布状态,在所述油回收运转时改变其运转终止时间。
根据该结构,由于判断各室内机的制冷剂管长度的分布状态,基于该管长度分布状态,在所述油回收运转时改变其运转终止时间,故在判断为制冷剂管的长度大于平均制冷剂管长度的室内机较多的情况下,可使油回收运转的终止时间延迟相应的时间而增长运转时间。由此,在制冷剂管长度长的室内机及其制冷剂回路中留存的润滑油也能够可靠地被回收,因此,能够可靠地消除压缩机的润滑油不足的状况。
另外,第一方面的空气调节装置,也可以在上述结构中,所述油回收控制部对所述各室内机的制冷剂管长度进行累积,基于该累积制冷剂管长度,在所述油回收运转时改变其运转终止时间。
根据该结构,由于对各室内机的制冷剂管长度进行累积,基于该累积制冷剂管长度,在所述油回收运转时改变其终止时间,故在判断为累积制冷剂管长度长的情况下,可使油回收运转的终止时间延迟相应的时间而增长运转时间。由此,在制冷剂管长度长的室内机及其制冷剂回路中留存的润滑油也能够可靠地被回收,因此,能够可靠地消除压缩机的润滑油不足的状况。
另外,第一方面的空气调节装置,也可以在上述结构中,所述油回收部判断所述各室内机的制冷剂管长度差,基于该制冷剂管长度差,在所述油回收运转时改变所述各室内机的油回收运转开始时间。
根据该结构,由于判断各室内机的制冷剂管长度差,基于该制冷剂管长度差,在油回收运转时改变各室内机的油回收运转开始时间,故从制冷剂管长度长的室内机依次开始油回收运转,对于制冷剂管长度越长的室内机,进行越长时间的油回收运转。因此,在制冷剂管长度长的室内机及其制冷剂回路中留存的润滑油也能够可靠地被回收,因此,能够可靠地消除压缩机的润滑油不足的状况。
另外,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室外机,其具有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相互并列连接的多台室内机,其具有室内热交换器及室内膨胀阀;制冷剂回路,其通过制冷剂管将所述室外机、所述室内机的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所述多台室内热交换器以及所述室内膨胀阀依次连接而构成;油回收运转部,其进行在规定时刻使所述各室内机作返液倾向运转并将滞留于所述制冷剂回路中的润滑油回收的油回收运转,在所述室外机侧检测到返液时,终止所述油回收运转,其中,所述油回收运转部包括:检测所述各室内机的制冷剂管长度的制冷剂管长度检测部;将该制冷剂管长度检测部检测到的制冷剂管长度进行存储的制冷剂管长度存储部;基于存储于该制冷剂管长度存储部的所述各室内机的制冷剂管长度,在所述油回收运转时改变所述各室内膨胀阀的开度的油回收控制部。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油回收运转部具有检测各室内机的制冷剂管长度的制冷剂管长度检测部、存储该制冷剂管长度的制冷剂管长度存储部以及基于存储的各室内机的制冷剂管长度,在油回收运转时改变其运转时间的油回收控制部,因此,即使各室内机的制冷剂管长度不同,也能够基于各室内机的制冷剂管长度,在油回收运转时改变各室内膨胀阀开度,由此能够对应各室内机分别流入适量的制冷剂,并且可将制领域各室内机及其制冷剂回路中的润滑油回收。因此,在制冷剂管长度长的室内机及其制冷剂回路中留存的润滑油也能够可靠地回收到压缩机侧。能够总是在压缩机中保持规定量的润滑油,能可靠地消除由于向制冷剂回路侧的串油现象导致的压缩机的润滑油不足、润滑不良的状况。
另外,第二方面的空气调节装置,也可以在上述结构中,所述油回收控制部判断所述各室内机的制冷剂管长度差,基于该制冷剂管长度差,使制冷剂管长的所述室内机的所述室内膨胀阀的开度增大。
根据该结构,由于判断各室内机的制冷剂管长度差,基于该制冷剂管长度差,使制冷剂管长的所述室内机的所述室内膨胀阀的开度增大,故制冷剂管长度越长的室内机,可流入越多的制冷剂并积极地使其返液而回收润滑油。因此,在制冷剂管长度长的室内机及其制冷剂回路中留存的润滑油也能够可靠地被回收,能够消除压缩机润滑油不足的状况。
根据本发明,即使各室内机的制冷剂管长度不同,也能够基于各室内机的制冷剂管长度来改变油回收运转时的运转时间(终止时间或开始时间)或者室内膨胀阀开度,故能够将制冷剂管长度长的室内机及其制冷剂回路侧留存的润滑油也可靠地回收到压缩机侧,因此,能够总是在压缩机中保持规定量的润滑油,并且可靠地消除压缩机的润滑油不足、润滑不良的状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油回收控制部的控制流程图;
图3A、图3B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油回收控制部的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及图2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1中表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组合型空气调节装置1的制冷剂回路图。空气调节装置1由一台室外机2、并列地与该室外机2连接的多台室内机3A、3B、3C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例了连接有三台室内机3A、3B、3C的情况,关于室内机3A、3B、3C的连接台数,不受限制。
室外机2包括:压缩制冷剂的反相驱动的压缩机4;切换制冷剂循环方向的四通切换阀5;使制冷剂与外界气体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6;采暖时使用的室外电子膨胀阀7;贮存液体制冷剂的储存罐8;对液体制冷剂进行过冷却的过冷却热交换器9;将制冷剂气体中的液体成分分离而仅将气体制冷剂吸入到压缩机4中的储气筒10,所述构件通过公知的制冷剂管11连接,构成室外机2侧的制冷剂回路12。过冷却热交换器9是双重管结构的热交换器,从制冷剂管11分支的制冷剂经过电子膨胀阀13而导入到热交换器的内管侧,将在热交换器的外管侧流通的液体制冷剂冷却,导入到内管侧的制冷剂为气体制冷剂,其被导入储气筒10的入口侧。
在室外机2上设有气体侧操作阀14及液体侧操作阀15,通过该气体侧操作阀14及液体侧操作阀15连接向室内机3A、3B、3C侧延伸的气体管16及液体管17。气体管16及液体管17通过未图示的分支器及室内侧制冷剂管18A、18B、18C而相互并列地连接配置多台室内机3A、3B、3C。
室内机3A、3B、3C分别包括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内热交换器19和制冷时使用的室内电子膨胀阀20,对应各空调区域或各个房间进行配置。与该室内机3A、3B、3C连接的制冷剂管18A、18B、18C的长度根据各室内机3A、3B、3C的配置位置而各不相同,在此,为18A>18B>18C的关系。该室内侧的制冷剂管18A、18B、18C通过气体管16及液体管17与室外机2侧的制冷剂回路12连接,由此,构成单系统的密闭制冷剂回路21。
上述空气调节装置1具有油回收运转部22,其在每规定时刻、例如预定的运转时间,进行如下的油回收运转:即,使各室内机3A、3B、3C进行返液倾向运转,并将主要滞留于制冷剂回路21中的气体侧制冷剂回路中的润滑油回收,在室外机2侧检测到返液时,终止油回收运转。另外,油回收运转的时刻不限于上述时间,也可以是基于规定算式计算润滑油的流出量,并在其累积流出量到达预定的临界流出量时进行油回收运转等的其他时刻。另外,可通过使各室内机3A、3B、3C的室内电子膨胀阀20为用于油回收运转的设定开度而进行返液倾向运转。另外,在油回收运转时,可由在储气筒10入口侧制冷剂管11设置的低压压力传感器23及吸入制冷剂温度传感器24的检测值求出吸入制冷剂的过热度,由此来检测油回收运转时是否向室外机2返液。
在油回收运转部22上设置对与各室内机3A、3B、3C连接的制冷剂管18A、18B、18C的管长度进行检测的制冷剂管长度检测部26及存储该管长度的制冷剂管长度存储部27。在对制冷剂管长度进行检测时,可利用本申请人申请的上述特开2006-183979号发明所记载的方法。该制冷剂管长度的检测方法如下:由进行制冷运转时的压缩机4的吸入压力(由低压压力传感器23检测)和室内侧热交换器18的饱和压力(由设于室内侧热交换器18的温度传感器25检测的制冷剂温度算出)计算出低压气体管(各制冷剂管18A、18B、18C和气体管16)的压力损失,基于该压力损失,由以下的达西算式(Darcy’s Formula)求出低压气体管的管长度
ΔP=λ(Δx/D)·(ρu2/2)
在此,λ是达西管摩擦系数,Δx是低压气体管的管长度,D是管的内径,ρ是制冷剂的比重,u是平均流速。达西管摩擦系数λ、管的内径D、制冷剂的比重ρ、平均流速u预先取得。平均流速u可如下算出:即,由压缩机4的排出流量算出在制冷剂回路21中流动的制冷剂的平均流量,通过由制冷剂管的流路断面面积(πD2/4)除该平均流量而算出。
制冷剂管长度的检测不限于上述方法,显然可使用如下方法等公知的方法:即,例如进行制冷运转,在其为稳定状态后,强制地改变膨胀阀的开度,根据来自压缩机的排出气体温度成为规定温度所经历的时间来算出制冷剂管长度。
制冷剂管长度检测部26对制冷剂管长度的检测可以如下进行:即,由于在安装空气调节装置1之后,为了追加填充与制冷剂管长度相应量的制冷剂而对制冷剂管长度进行检测,故由制冷剂管长度存储部27存储其检测结果,在油回收运转时利用该结果即可。
在油回收运转部22上设有油回收控制部28,在上述时刻进行油回收运转时,其基于制冷剂管长度存储部27中存储的各室内机3A、3B、3C的制冷剂管18A、18B、18C的长度(实际上,是在该长度上加上气体管16的长度的低压气体管长度),改变油回收运转的运转时间。
该油回收控制部28根据图2所示的控制流程,如下地在油回收运转时控制其运转时间。
在油回收控制部28中,首先,基于制冷剂管长度的检测结果,判断制冷剂管18A最长的最远室内机3A的制冷剂管长度(Lmax)与制冷剂管18C最短的最近室内机3C的制冷剂管长度(Lmin)之差是否比设定的管长度差Llim(例如40m)大(S1)。若制冷剂管长度差小于设定的管长度差Llim,则向通常控制过渡,实施上述的油回收运转,若在室外机2侧检测到返液,则在基于制冷剂管长度改变的油回收运转的运转时间Tk后(例如30秒后)终止油回收运转。上述的制冷剂管长度差大于设定的管长度差Llim时,改变油回收运转的终止条件(S2)。
油回收运转的终止条件的改变是基于制冷剂管长度差(Lmax-Lmin)判断油回收运转的运转终止时间延迟多久(S3)。若制冷剂管长度差(Lmax-Lmin)在设定范围(例如,40m<Lmax-Lmin≤60m)内,则将运转终止时间由规定的终止时间延迟例如30秒,将油回收运转时间延长30秒(S4)。在制冷剂管长度差(Lmax-Lmin)超过设定范围(例如60m)的情况下,将运转终止时间由规定的终止时间延迟例如60秒,将油回收运转时间延长60秒(S5)。并且,将如上改变了的运转终止条件存储在室外机2侧控制器的油回收运转部22中(S6),从而,向通常控制过渡,实施上述的油回收运转。
根据以上结构,本实施方式可起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在进行通常的空调运转期间,与制冷剂气体一同从压缩机4排出的润滑油的一部分,与制冷剂气体一同在制冷剂回路21中循环,然后再次返回压缩机4,但其中一部分滞留在各室内机3A、3B、3C及其制冷剂管18A、18B、18C、主要是气体侧制冷剂管中。在规定时刻,例如运转时间经过了规定时间时,或者在润滑油的流出量达到临界流出量时,开始油回收运转。
油回收运转通过制冷循环而使各室内机3A、3B、3C的室内电子膨胀阀20达到用于油回收运转的设定开度,进行返液倾向运转,向室外机2侧返液,由此,由该制冷剂流冲刷滞留在各室内机3A、3B、3C及其制冷剂管18A、18B、18C等的润滑油,将其回收到压缩机4侧。
若返液到室外机2侧,则检测到返液并终止油回收运转。由在储气筒10入口侧制冷剂管11上设置的低压压力传感器23及吸入制冷剂温度传感器24的检测值求出吸入制冷剂的过热度,由此可检测是否向室外机2返液。另外,油回收运转的终止是在检测到室外机2侧返液之后的规定时间、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0秒后终止的。
通常,在制冷剂管长度较长的情况下,由于压力损失增大,使得膨胀阀前后得到的压力差也变小,制冷剂流量降低,因此油的返回性变差。另外,在制冷剂管长度较长的情况下,其中的热量损失也大,即使成为返液状态,在管内流动期间,制冷剂也接近过热状态。油容易返液,但由于过热而使其返回性变差。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制冷剂管长度检测部26预先检测并存储在制冷剂管长度存储部27中的各室内机3A、3B、3C的制冷剂管长度差(Lmax-Lmin)与设定的管长度差Llim(例如40m)相比(图2的S1),若小于40m,则如上所述,在检测到返液后经过30秒的时刻终止油回收运转。若制冷剂管长度差(Lmax-Lmin)为40m以上,则改变油回收运转的终止条件。
油回收运转的终止条件为:判断室内机3A与室内机3C的制冷剂管长度差是否在40m<Lmax-Lmin≤60m的范围(图2的S3),在制冷剂管长度差为40m~60m的情况下,油回收运转时间延长30秒(图2的S4),在检测到室外机2侧返液后经过60秒的时刻终止油回收运转。另外,在上述制冷剂管长度差超过60m的情况下,油回收运转时间延长60秒(图2的S5),在检测到室外机2侧返液后经过90秒的时刻终止油回收运转。这样,即使各室内机3A、3B、3C的制冷剂管长度各不相同,也能够基于各室内机3A、3B、3C的制冷剂管长度来改变油回收运转时的运转时间,可确保与制冷剂管长度较长的室内机3A相应的适当的油回收运转时间。因此,能够可靠地回收各室内机3A、3B、3C及其制冷剂回路中滞留的润滑油。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判断各室内机3A、3B、3C的制冷剂管长度差,基于该制冷剂管长度差,在油回收运转时改变其运转终止时间,故在判断制冷剂管长度差较大的情况下,可将油回收运转的终止时间延迟相应的时间,增长运转时间。因此,在制冷剂管长度较长的室内机3A及其制冷剂管18A中留存的润滑油也能够可靠地回收到压缩机4侧。因此,能够总是在压缩机4中保持规定量的润滑油,可消除由于向制冷剂回路21侧的串油现象导致的压缩机4的润滑油不足、润滑不良的状况。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制冷剂管长度差为设定的管长度差以上的情况下,将油回收运转的运转时间两阶段地变更,也可以三阶段以上地变更,或者连续地变更。
另外,基于各室内机3A、3B、3C的制冷剂管长度差来改变油回收运转时的运转时间,但不限于此,考虑进行如下的各种变形例。
第一,基于各室内机3A、3B、3C的制冷剂管长度检测结果,判断制冷剂管长度的分布状态,在制冷剂管长度比平均制冷剂管长度长的室内机较多的情况下,使油回收运转的终止时间延迟相应的时间,增长油回收运转时间。由此,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在制冷剂管长度较长的室内机及其制冷剂管中留存的润滑油也能够可靠地回收到压缩机4侧,能够总是在压缩机4中保持充足量的润滑油,可消除润滑油不足导致的润滑不良。
第二,基于各室内机3A、3B、3C的制冷剂管长度检测结果,对所有的室内机3A、3B、3C的制冷剂管长度累积计算,基于该累积制冷剂管长度,在判断累积制冷剂管长度比基准的管长度还长的情况下,使油回收运转的终止时间延迟与其长度相对应的时间,增长油回收运转时间。由此,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三,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都是基于各室内机3A、3B、3C的制冷剂管长度,对应于制冷剂管长度较长的室内机而使油回收运转的终止时间延迟,增长油回收运转时间的,但也可以相反地,对应于制冷剂管长度较长的室内机3A来设定作为基准的油回收运转时间,对制冷剂管长度短的室内机3C,改变开始油回收运转的时间。即,从制冷剂管长度较长的室内机3A依次开始油回收运转,对制冷剂管长度短的室内机3C而言,通过延迟油回收运转的开始时间,对制冷剂管长度长的室内机延长油回收运转时间,对制冷剂管长度短的室内机3C缩短油回收运转时间。由此,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油回收运转时改变的运转时间不限于上述情况,可适当设定。但是,由于油回收运转是具有返液倾向的运转,故希望考虑储气筒10的容量等来限制最长运转时间。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图1及图3A、图3B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油回收控制部38的结构。其他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故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油回收控制部38代替在油回收运转时改变其运转时间的方式,基于各室内机3A、3B、3C的制冷剂管长度来改变各室内电子膨胀阀20的开度。
该油回收控制部38根据图3A、图3B所示的控制流程,如下地在油回收运转时控制各室内电子膨胀阀20的开度。
如图3A、图3B所示,在油回收控制部38中,基于由制冷剂管长度检测部26检测到的、存储在制冷剂管长度存储部27中的制冷剂管长度的检测结果,判断制冷剂管18A最长的最远室内机3A的制冷剂管长度(Lmax)与制冷剂管18C最短的最近室内机3C的制冷剂管长度(Lmin)之差是否比设定的管长度差Llim(例如40m)大(S11)。若制冷剂管长度差小于设定的管长度差Llim,则向通常控制过渡,实施上述的油回收运转,若在室外机2侧检测到返液,则在30秒后终止油回收运转。上述的制冷剂管长度差大于设定的管长度差Llim时,改变油回收运转的运转条件,即各室内机3A、3B、3C的各室内膨胀阀20的开度如下改变。
首先,由Lave=(Lmax-Lmin)/2算出各室内机3A、3B、3C的制冷剂管18A、18B、18C(实际上,是在其长度上加上气体管16的长度的低压气体管长度)的平均长度Lave(Length Average的简称,以下成为“Lave”)。然后,将所有的室内机3A、3B、3C的制冷剂管长度(Li∶i=1~连接台数)与平均长度Lave进行比较(S13),判断Li是否大于Lave(S14)。结果,Li较大时(是),接着判断Li是否大于Lave+20(S15),在Li较小时(否),接着判断Li是否大于Lave-20(S16)。
在此,上述的“+20”、“-20”的意思是指:相对于油回收运转时的各室内电子膨胀阀20的设定开度,将与变更的开度相当的脉冲数设定为“X脉冲”时,例如“X=+20脉冲”、“X=-20脉冲”。
接下来,Li>Lave+20的比较结果,Li较大时(是),该室内机的室内电子膨胀阀20例如为设定开度+40脉冲,比设定开度大40脉冲的开度(S17)。而在Li较小时(否),该室内机的室内电子膨胀阀20例如为设定开度+20脉冲,比设定开度大20脉冲的开度(S18)。另一方面,Li>Lave-20的比较结果,Li较大时(是),该室内机的室内电子膨胀阀20例如为设定开度-20脉冲,比设定开度小20脉冲的开度(S19)。而在Li较小时(否),该室内机的室内电子膨胀阀20例如为设定开度-40脉冲,比设定开度小40脉冲的开度(S20)。
如上所述,确定各室内电子膨胀阀20的开度,对各室内电子膨胀阀20输出开度变更指令(S21),使各室内电子膨胀阀20成为该开度而进行由回收运转。并且,若实施油回收运转并如上所述在室外机2侧检测到返液,则在30秒后终止油回收运转。另外,作为各室内电子膨胀阀20的开度指令值的变更方法,考虑如下的两种方法,也可使用任何方法(S22)。
(1)向各室内机3A、3B、3C发送各室内电子膨胀阀20变更开度的信息,各室内机3A、3B、3C存储该信息并在油回收运作时以其为基准分布校正各室内电子膨胀阀20的开度。
(2)在油回收运转时对各室内机3A、3B、3C发送室外机2强制校正的、各室内电子膨胀阀20的开度指令。
如上所述,即使各室内机3A、3B、3C的制冷剂管长度不同,通过基于各室内机3A、3B、3C的制冷剂管长度,在油回收运转时改变各室内侧膨胀阀20的开度,也能够向各室内机3A、3B、3C流入与制冷剂管长度对应的适量制冷剂来进行返液倾向运转,能够将滞留于各室内机3A、3B、3C及其制冷剂管18A、18B、18C的润滑油回收。因此,在制冷剂管长度较长的室内机3A及其制冷剂管18A中留存的润滑油也能够可靠地回收到压缩机4侧。
尤其是,判断各室内机3A、3B、3C的制冷剂管长度差,基于该制冷剂管长度差,使制冷剂管长度较长的室内机3A的室内侧膨胀阀20的开度增大,故制冷剂管长度越长的室内机3A,流过更多的制冷剂而积极地进行返液来回收润滑油。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能够总是在压缩机4中保持规定量的润滑油,能够可靠地消除压缩机4的润滑油不足、润滑不良的状况。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低压压力传感器23、吸入制冷剂温度传感器24及热交换温度传感器25等各种传感器通常直接利用设于该种空气条件装置1上的已设传感器即可,无需另行设置。另外,制冷剂管长度检测部26显然可兼用用于追加补充制冷剂而设置的制冷剂管长度检测系统。

Claims (7)

1.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
室外机,其具有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
相互并列连接的多台室内机,其具有室内热交换器及室内膨胀阀;
制冷剂回路,其通过制冷剂管将所述室外机、所述室内机的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内热交换器、所述多台室内热交换器以及所述室内膨胀阀依次连接而构成;
油回收运转部,其进行在规定时刻使所述各室内机作返液倾向运转并将滞留于所述制冷剂回路中的润滑油回收的油回收运转,在所述室外机侧检测到返液时,终止所述油回收运转,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回收运转部包括:检测所述各室内机的制冷剂管长度的制冷剂管长度检测部;将该制冷剂管长度检测部检测到的制冷剂管长度进行存储的制冷剂管长度存储部;基于存储于该制冷剂管长度存储部的所述各室内机的制冷剂管长度,在所述油回收运转时改变其运转时间的油回收控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回收控制部判断所述各室内机的制冷剂管长度差,基于该制冷剂管长度差,在所述油回收运转时改变其运转终止时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回收控制部判断所述各室内机的制冷剂管长度的分布状态,基于该管长度分布状态,在所述油回收运转时改变其运转终止时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回收控制部对所述各室内机的制冷剂管长度进行累积,基于该累积制冷剂管长度,在所述油回收运转时改变其运转终止时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回收控制部判断所述各室内机的制冷剂管长度差,基于该制冷剂管长度差,在所述油回收运转时改变所述各室内机的油回收运转开始时间。
6.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
室外机,其具有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
相互并列连接的多台室内机,其具有室内热交换器及室内膨胀阀;
制冷剂回路,其通过制冷剂管将所述室外机、所述室内机的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所述多台室内热交换器以及所述室内膨胀阀依次连接而构成;
油回收运转部,其进行在规定时刻使所述各室内机作返液倾向运转并将滞留于所述制冷剂回路中的润滑油回收的油回收运转,在所述室外机侧检测到返液时,终止所述油回收运转,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回收运转部包括:检测所述各室内机的制冷剂管长度的制冷剂管长度检测部;将该制冷剂管长度检测部检测到的制冷剂管长度进行存储的制冷剂管长度存储部;基于存储于该制冷剂管长度存储部的所述各室内机的制冷剂管长度,在所述油回收运转时改变所述各室内膨胀阀的开度的油回收控制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回收控制部判断所述各室内机的制冷剂管长度差,基于该制冷剂管长度差,使制冷剂管长的所述室内机的所述室内膨胀阀的开度增大。
CN200710007708XA 2006-10-11 2007-01-29 空气调节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621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77481/06 2006-10-11
JP2006277481A JP5259944B2 (ja) 2006-10-11 2006-10-11 空気調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62104A true CN101162104A (zh) 2008-04-16
CN101162104B CN101162104B (zh) 2010-08-25

Family

ID=38951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0770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62104B (zh) 2006-10-11 2007-01-29 空气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1914493B8 (zh)
JP (1) JP5259944B2 (zh)
CN (1) CN101162104B (zh)
ES (1) ES2390485T3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2385A (zh) * 2013-04-02 2013-06-19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制冷设备电子膨胀阀的装置及方法
CN109539407A (zh) * 2018-11-19 2019-03-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855229A (zh) * 2019-03-01 2019-06-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分段回油的回油控制方法及多联机系统
CN110986257A (zh) * 2019-12-17 2020-04-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系统清洗方法、装置及空调设备
CN112361537A (zh) * 2020-11-23 2021-02-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回油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12771315A (zh) * 2018-09-28 2021-05-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13280533A (zh) * 2021-06-10 2021-08-20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空调压缩机回油方法
CN113639390A (zh) * 2021-07-16 2021-11-12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压缩机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4061056A (zh) * 2020-07-28 2022-02-1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02723B2 (ja) * 2009-11-12 2012-03-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凝縮圧力検知システム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JP5773711B2 (ja) * 2011-04-01 2015-09-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機
JP2013044512A (ja) * 2011-08-26 2013-03-04 Yanmar Co Ltd 空調システム
JP6207982B2 (ja) * 2013-11-13 2017-10-04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冷暖フリーマルチ形空気調和機の冷媒配管洗浄方法
KR102073011B1 (ko) 2013-12-18 2020-03-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오일 검출 장치, 그를 가지는 압축기 및 압축기의 제어 방법
JP6690151B2 (ja) * 2015-08-03 2020-04-2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判定装置
CN108885028B (zh) * 2016-04-18 2020-07-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装置
JP6540666B2 (ja) * 2016-11-24 2019-07-1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EP3643979A4 (en) * 2017-06-23 2020-07-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EFRIGERATION CIRCUIT
JP7233517B2 (ja) * 2019-02-28 2023-03-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10645745A (zh) * 2019-10-23 2020-01-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可连续制热的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3108445B (zh) * 2021-04-26 2023-04-2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回油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324287A (zh) * 2021-05-21 2021-08-3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室内机与室外机连接管长度的识别方法、装置及空调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3760A (ja) * 1988-06-30 1990-01-18 Toshiba Corp マルチエアコンシステムの制御装置
JPH05157380A (ja) * 1991-12-10 1993-06-22 Toshiba Ave Corp 空気調和機
JP2955424B2 (ja) * 1992-03-10 1999-10-04 東芝エー・ブイ・イー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3028008B2 (ja) * 1992-04-08 2000-04-0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3732907B2 (ja) * 1996-12-12 2006-01-1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その冷凍機油回収方法
JPH10288410A (ja) * 1997-04-14 1998-10-27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
JP3849468B2 (ja) * 2001-07-11 2006-11-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3791444B2 (ja) * 2002-03-29 2006-06-2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04270974A (ja) * 2003-03-06 2004-09-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冷蔵装置用冷媒回路の冷媒変更方法
JP4522690B2 (ja) * 2003-10-28 2010-08-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1752669A (zh) * 2004-09-24 2006-03-29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中央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JP2006125762A (ja) * 2004-10-29 2006-05-1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室内機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ならびにその運転方法
KR100640852B1 (ko) * 2004-12-09 2006-11-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JP2006183979A (ja) * 2004-12-28 2006-07-1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冷媒配管長さ検知システムおよび冷媒配管長さ検知方法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2385B (zh) * 2013-04-02 2016-01-13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制冷设备电子膨胀阀的装置及方法
CN103162385A (zh) * 2013-04-02 2013-06-19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制冷设备电子膨胀阀的装置及方法
CN112771315A (zh) * 2018-09-28 2021-05-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12771315B (zh) * 2018-09-28 2022-04-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09539407A (zh) * 2018-11-19 2019-03-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855229A (zh) * 2019-03-01 2019-06-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分段回油的回油控制方法及多联机系统
CN110986257A (zh) * 2019-12-17 2020-04-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系统清洗方法、装置及空调设备
CN114061056A (zh) * 2020-07-28 2022-02-1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61056B (zh) * 2020-07-28 2023-05-3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361537A (zh) * 2020-11-23 2021-02-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回油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12361537B (zh) * 2020-11-23 2021-10-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回油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13280533A (zh) * 2021-06-10 2021-08-20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空调压缩机回油方法
CN113280533B (zh) * 2021-06-10 2022-04-19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空调压缩机回油方法
CN113639390A (zh) * 2021-07-16 2021-11-12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压缩机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14493B1 (en) 2012-07-11
JP5259944B2 (ja) 2013-08-07
EP1914493A3 (en) 2011-06-08
EP1914493A2 (en) 2008-04-23
ES2390485T3 (es) 2012-11-13
EP1914493B8 (en) 2012-09-26
JP2008096019A (ja) 2008-04-24
CN101162104B (zh) 2010-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62104B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01384866B (zh) 空调装置和热源单元
EP2136158B1 (en) Refrigerating device
JP4013261B2 (ja) 冷凍装置
CN102042648B (zh) 热回收式多联空调机组
CN1181303C (zh) 冷冻装置
CN101460791B (zh) 制冷系统中的风扇或泵的故障检测
EP2128542B1 (en) Air conditioner
US7721559B2 (en) Multi-type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918437A (zh) 供暖、通风和空调热泵系统的除霜方式
KR20070032683A (ko) 공기 조화 장치
CN110023692B (zh) 制冷装置
KR100564444B1 (ko) 에어컨의 액 냉매 누적 방지 장치 및 방법
EP1769414A1 (en) Improved lubricant return schemes in refrigerant cycle
CN113503653A (zh) 多压缩机制冷系统及空调器
CN102449405A (zh) 制热专用空调装置
CN101086359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JP6780518B2 (ja) 冷凍装置
JP2011242097A (ja) 冷凍装置
JP4278229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3883725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運転方法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JP3750145B2 (ja) 冷凍装置
CN110173794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0588882C (zh) 复合式空调器的液压缩防止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013561B (zh) 全热回收制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921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y refrigeratio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25

Termination date: 2020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