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71315A - 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771315A CN112771315A CN201880097891.3A CN201880097891A CN112771315A CN 112771315 A CN112771315 A CN 112771315A CN 201880097891 A CN201880097891 A CN 201880097891A CN 112771315 A CN112771315 A CN 11277131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medium
- flow path
- indoor
- path resistance
- flow r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2—Indication arrangements, e.g. display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modes of operation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the groups F25B1/00 - F25B23/00
- F25B25/005—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modes of operation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the groups F25B1/00 - F25B23/00 us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ystem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10—Pressure
- F24F2140/12—Heat-exchange fluid press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03—Indoor unit with water as a heat sink or heat sourc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39/00—Details of evaporators; Details of condensers
- F25B2339/04—Details of condensers
- F25B2339/047—Water-cooled condens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13—Expansion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空调机具备:热介质输送装置,其具有泵,该泵送出包含水或盐水并输送热的热介质;多个室内机,其分别具有在室内空气与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的室内热交换器、和对通过室内热交换器的热介质的流量进行调整的流量调整阀,并通过热介质配管而与热介质输送装置连接;以及控制装置,其控制流量调整阀的开度,控制装置基于与从热介质输送装置到多个室内机为止的热介质配管的配管长度对应的流路阻力,来以流路阻力越小流量调整阀的阀开度控制范围越窄的方式,决定阀开度控制范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制冷剂循环回路中循环的制冷剂与在热介质循环回路中循环的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以往,使用将室外机与室内机连接,并通过使制冷剂在室外机与室内机之间循环,来对作为空调对象空间的室内空间的空气进行调节的直膨式空调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直膨式空调机在制冷运转时一般使用过热度SH进行能力控制,而在制热运转时一般使用过冷度SC进行能力控制。因此,无论室外机到室内机的距离如何,都根据预先设计的室内机的热交换容量,控制对室内机的制冷剂的流量。
与此相对,存在如下所述的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由具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节流装置以及中间热交换器并且在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中生成热的一次侧循环、和具有中间热交换器、泵等二次侧循环的热介质输送机构和室内热交换器并且使用水或盐水等热介质来输送热的二次侧循环构成。作为一个例子,存在由热源机和室内机构成的例子。作为其他例子,存在由热源机(室外机)、中继机以及多个室内机构成的例子。该空调机在室外机与中继机之间使用制冷剂来输送热,在中继机中,在制冷剂与水等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在中继机与多个室内机之间使用热介质来输送热。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39014号公报
然而,在使用了热介质的空调机中,若从中继机到多个室内机每一个的配管长度不同,则配管的压力损失产生差异。因此,针对于各室内机的热介质产生偏流,导致每个室内机的热介质的流量不同。即,设置于远离中继机的位置的室内机的能力与设置于靠近中继机的位置的室内机的能力相比大幅度降低。这样,在以往的空调机中,若到多个室内机为止的配管长度不同,则每个室内机的冷却容易度、或加热容易度之类的能力产生差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的技术中的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每个室内机的配管长度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消除室内机的能力差异的空调机。
本发明的空调机具备:热介质输送装置,其具有泵,该泵送出包含水或盐水并输送热的热介质;多个室内机,其分别具有在室内空气与上述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的室内热交换器、和对通过上述室内热交换器的上述热介质的流量进行调整的流量调整阀,并通过热介质配管而与上述热介质输送装置连接;以及控制装置,其控制上述流量调整阀的开度,上述控制装置基于与从上述热介质输送装置到上述多个室内机为止的上述热介质配管的配管长度对应的流路阻力,来以上述流路阻力越小上述流量调整阀的阀开度控制范围越窄的方式,决定上述阀开度控制范围。
根据本发明,根据与多个室内机连接的热介质配管的配管长度,决定流量调整阀的开度控制范围,由此即使在每个室内机的配管长度不同的情况下,也能消除室内机的能力差异。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设置例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图2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功能框图。
图4是表示图3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硬件构成图。
图5是表示图3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其他例子的硬件构成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所进行的阀开度控制范围决定处理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第一等级表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第二等级表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参照附图等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进行说明。在以下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的是相同或与其相当的部件,这在以下记载的实施方式的全文中通用。另外,在附图中,存在各构成部件的大小的关系与实际不同的情况。而且,说明书全文所表示的构成要素的方式也只不过是例示,并不限定于说明书所记载的方式。
[空调机100的设置例]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100的设置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空调机100具备:制冷剂循环回路A,其供制冷剂循环;和热介质循环回路B,其进行热的授受和输送等,供在利用温度范围内状态不变化的水等热介质循环。于是,通过制冷制热等,来进行作为空调对象空间的室内空间的空气调节。
空调机100具备:作为热源机的室外机10;多个室内机30、30、…;以及中继机20,其对在制冷剂循环回路A中循环的制冷剂与在热介质循环回路B中循环的热介质之间的导热进行中继。室外机10和中继机20通过制冷剂配管1连接。由此,形成供制冷剂在制冷剂配管1内循环的制冷剂循环回路A。另外,中继机20和多个室内机30、30、…的每一个通过热介质配管2连接。由此,形成供热介质在热介质配管2内循环的热介质循环回路B。
此外,室外机10、中继机20以及室内机30、30、…的数量并不局限于该例子。例如,也可以设置多个室外机10,并且设置与多个室外机10数量相同的中继机20,而将每一个室外机10与每一个中继机20连接。即,室外机10、中继机20以及室内机30、30、…的台数,能够根据设置空调机100的建筑物的规模等,来适当地决定。
作为在制冷剂循环回路A中循环的制冷剂,例如可使用R-22或R-134a等单一制冷剂、R-410A或R-404A等疑似共沸混合制冷剂、或者R-407C等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另外,在化学式内包含双键的CF3CF=CH2等全球变暖潜能值被设为比较小的值的制冷剂或其混合物、或CO2、丙烷等自然制冷剂。另外,作为在热介质循环回路B中循环的热介质,例如可使用水、盐水(防冻液)、或水与盐水的混合液等。
[空调机100的结构]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100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空调机100由室外机10、作为热介质输送装置的一个例子的中继机20、多个室内机301、302、303、…、30n-1、30n以及控制装置40构成。在该例子中,控制装置40设置于中继机20内。
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存在将多个室内机301、302、303、…、30n-1、30n统称为“室内机30k”的情况。附图标记k为1~n的整数。另外,控制装置40并不局限于该例子,也可以设置于室外机10或多个室内机30k中的任一个,也可以与各设备独立地设置。另外,以下,虽然对室外机10与热介质输送装置独立设置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室外机10与热介质输送装置也可以构成为一体。
(热介质配管2)
热介质配管2由与中继机20连接的主配管2a、和从主配管2a分支,并与各室内机30k连接的分支配管2b1、2b2、2b3、…、2bn-1、2bn形成。在本实施方式1中,将从中继机20向室内机301分支的分支配管2b1的分支点为止的主配管2a称为“主配管2a1”。另外,将主配管2a中的从向前段室内机30k-1的分支点到向室内机30k的分支点为止的主配管2a称为“主配管2ak”,来进行说明。
此外,从向室内机30n-1的分支点到向最后段室内机30n为止的配管为分支配管2bn,因此不存在主配管2an。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存在将主配管2a1~2an-1总的记载为“主配管2ak”的情况。
(室外机10)
室外机10具备压缩机11、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2、室外热交换器13以及节流装置14。压缩机11、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2、室外热交换器13、设置于后述的中继机20的热介质热交换器21的制冷剂侧流路、以及节流装置14,通过制冷剂配管1连接为环状,由此形成制冷剂循环回路A。
压缩机11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并压缩所吸入的制冷剂,而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压缩机11例如由通过使运转频率变化来控制每单位时间的送出量即容量的变频压缩机等构成。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由后述的控制装置40控制。
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2例如为四通阀,通过切换制冷剂所流动的方向,来进行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的切换。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2在制冷运转时,如图2的实线所示,以连接压缩机11的排出侧和室外热交换器13的方式进行切换。另外,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2在制热运转时,如图2的虚线所示,以连接压缩机11的排出侧和中继机20侧的方式进行切换。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2的流路的切换由控制装置40控制。
室外热交换器13在由未图示的风扇供给的室外空气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室外热交换器13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将制冷剂的热向室外空气散热而使制冷剂冷凝的冷凝器发挥功能。另外,室外热交换器13在制热运转时,作为使制冷剂蒸发并通过此时的气化热来冷却室外空气的蒸发器发挥功能。
节流装置14例如为膨胀阀,使制冷剂膨胀。节流装置14例如由电子式膨胀阀等能够控制开度的阀构成。节流装置14的开度由控制装置40控制。
(中继机20)
中继机20具备热介质热交换器21和泵22。热介质热交换器21作为冷凝器或蒸发器发挥功能,在与制冷剂侧流路连接的制冷剂循环回路A中流动的制冷剂、与在与热介质侧流路连接的热介质循环回路B中流动的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热介质热交换器21在制冷运转时,作为使制冷剂蒸发并通过制冷剂蒸发时的气化热来冷却热介质的蒸发器发挥功能。另外,热介质热交换器21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将制冷剂的热向热介质散热而使制冷剂冷凝的冷凝器发挥功能。
泵22由未图示的马达驱动,送出在热介质配管2中流动的热介质使其循环。泵22例如由能够控制容量的泵等构成,能够根据多个室内机30k每一个的负载的大小来调整其流量。泵22的驱动由控制装置40控制。具体而言,泵22以负载越大热介质的流量越多,负载越小热介质的流量越少的方式被控制装置40控制。
另外,中继机20具备泵入口压力传感器23和泵出口压力传感器24。泵入口压力传感器23设置于泵22的热介质的流入侧,并检测流入泵22的热介质的压力Pp1。泵出口压力传感器24设置于泵22的热介质的流出侧,检测从泵22流出的热介质的压力Pp2。
(室内机30k)
多个室内机30k的每一个与从主配管2ak分支的分支配管2bk分别连接。由此,多个室内机30k相对于中继机20并联连接。多个室内机30k的每一个具备室内热交换器31和流量调整阀32。设置于中继机20的泵22和热介质热交换器21的热介质侧流路、室内热交换器31以及流量调整阀32,通过热介质配管2连接为环状,由此形成热介质循环回路B。
室内热交换器31在由未图示的风扇供给的室内空气与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由此,生成向室内空间供给的调节空气亦即制冷用空气或制热用空气。流量调整阀32对通过室内热交换器31的热介质的流量进行调整。流量调整阀32的开度控制范围针对每个室内机30k进行设定,由控制装置40控制。其中,对于多个室内机30k每一个的流量调整阀32的开度控制范围的设定,在后文中说明。
另外,多个室内机30k的每一个具备阀入口压力传感器33和阀出口压力传感器34。阀入口压力传感器33设置于流量调整阀32的热介质的流入侧,检测流入流量调整阀32的热介质的压力Pv1。阀出口压力传感器34设置于流量调整阀32的热介质的流出侧,检测从流量调整阀32流出的热介质的压力Pv2。
(控制装置40)
控制装置40基于从设置于空调机100各部分的各种传感器类接收的各种信息,来控制包含室外机10、中继机20以及多个室内机30k在内的空调机100整体的动作。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1中,控制装置40针对多个室内机30k的每一个进行决定流量调整阀32的开度控制范围的处理。
图3是表示图2的控制装置40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功能框图。如图3所示,控制装置40具备流路阻力计算部41、压力损失计算部42、等级决定部43、阀开度控制范围决定部44、设备控制部45以及存储部46。控制装置40通过在微型计算机等运算装置上执行软件来实现各种功能,或由实现各种功能的回路设备等硬件等来构成。
流路阻力计算部41基于泵入口压力传感器23、泵出口压力传感器24、阀入口压力传感器33以及阀出口压力传感器34的检测结果,分别计算各室内机30k的主配管2ak的流路阻力Rak和分支配管2bk的流路阻力Rbk。对于具体的流路阻力Rak和Rbk的计算方法,在后文中说明。
压力损失计算部42基于由流路阻力计算部41计算出的主配管2ak的流路阻力Rak和热介质的流量Vw,计算主配管2ak的压力损失dPak。另外,压力损失计算部42基于由流路阻力计算部41计算出的分支配管2bk的流路阻力Rbk和热介质的流量Vw,计算分支配管2bk的压力损失dPbk。对于具体的压力损失dPak和dPbk的计算方法,在后文中说明。
等级决定部43参照预先存储于存储部46的第一等级表和第二等级表,对由压力损失计算部42计算出的主配管2ak的压力损失dPak和分支配管2bk的压力损失dPbk分别决定等级。第一等级表对主配管2ak的压力损失dPak与流路阻力Rak的等级A_rank建立了对应。第二等级表对分支配管2bk的压力损失dPbk与流路阻力Rbk的等级B_rank建立了对应。
阀开度控制范围决定部44基于由等级决定部43决定的流路阻力Rak和Rbk的每一个的等级值,决定各室内机30k的流量调整阀32的阀开度控制范围。
设备控制部45基于控制装置40的各部分的处理结果,控制室外机10、中继机20以及室内机30k。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1中,设备控制部45在决定流量调整阀32的阀开度控制范围时,根据来自流路阻力计算部41的指示,控制中继机20的泵22和各室内机30k的流量调整阀32。另外,设备控制部45在空调机100的运转时,在由阀开度控制范围决定部44决定的阀开度控制范围内控制流量调整阀32的阀开度。
存储部46预先存储有在压力损失计算部42使用的热介质的流量Vw、及在等级决定部43使用的第一等级表和第二等级表。
图4是表示图3的控制装置40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硬件构成图。在由硬件来执行控制装置40的各种功能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图3的控制装置40由处理电路51构成。图3的流路阻力计算部41、压力损失计算部42、等级决定部43、阀开度控制范围决定部44、设备控制部45以及存储部46的各功能由处理电路51实现。
在各功能由硬件来执行的情况下,处理电路51例如相当于单一电路、复合电路、编程处理器、并行编程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或它们的组合。既可以分别通过处理电路51来实现流路阻力计算部41、压力损失计算部42、等级决定部43、阀开度控制范围决定部44、设备控制部45以及存储部46的各部分的功能,也可以由一个处理电路51来实现各部分的功能。
图5是表示图3的控制装置40的结构的其他例子的硬件构成图。在控制装置40的各种功能由软件来执行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图3的控制装置40由处理器61和存储器62构成。图3的流路阻力计算部41、压力损失计算部42、等级决定部43、阀开度控制范围决定部44、设备控制部45以及存储部46的各功能,通过处理器61和存储器62来实现。
在通过软件执行各功能的情况下,流路阻力计算部41、压力损失计算部42、等级决定部43、阀开度控制范围决定部44以及设备控制部45的功能,通过软件、固件、或软件与固件的组合来实现。软件和固件被记述为程序,并储存于存储器62。处理器61通过读出并执行存储于存储器62的程序,来实现各部分的功能。
作为存储器62,例如可使用RAM(Random Access Memory)、ROM(Read OnlyMemory)、闪存、EPROM(Erasable and Programmable ROM)以及EEPROM(ElectricallyErasable and Programmable ROM)等非易失性或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等。另外,作为存储器62,例如也可以使用磁盘、软盘、光盘、CD(Compact Disc)、MD(Mini Disc)以及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等可装卸的记录介质。
[空调机100的动作]
对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100的动作进行说明。这里,对在热介质循环回路B中流动的热介质的流动、和多个室内机30k的流量调整阀32的阀开度控制范围决定处理进行说明。
(热介质的流动)
参照图1对空调机100中的热介质的流动进行说明。在中继机20中,从泵22送出的热介质向热介质热交换器21流入。流入至热介质热交换器21的热介质与在制冷剂侧流路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由此对制冷剂散热或从制冷剂吸热,并从热介质热交换器21流出。从热介质热交换器21流出的热介质从中继机20流出,并经由热介质配管2的主配管2ak和分支配管2bk向多个室内机30k的每一个流入。
流入至各室内机30k的热介质向室内热交换器31流入。流入至室内热交换器31的热介质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进行吸热或散热来冷却或加热室内空气,并从室内热交换器31流出。从室内热交换器31流出的热介质在被流量调整阀32调整了流量的状态下从室内机30k流出。
从各室内机30k流出的热介质被热介质配管2合流,而向中继机20流入。流入至中继机20的热介质向泵22流入。于是,热介质在上述中继机20与各室内机30k之间反复循环。
(由配管长度引起的流路阻力)
多个室内机30k的每一个因设置位置等而与中继机20连接的热介质配管2的配管长度不同。若配管长度不同,则由于热介质配管2的流路阻力而热介质配管2的压力损失产生差异,各室内机30k的能力也产生差异。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将每一个室内机30k的流量调整阀32的开度控制范围设为相同的状态下运转各室内机30k时,每一个室内机30k很难以同等的能力进行运转。具体而言,设置于远离中继机20的位置的室内机30,由于热介质配管2的配管长度比设置于中继机20附近的室内机30长,因此室内机30的能力降低。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根据由配管长度引起的压力损失的大小,来决定各室内机30k的流量调整阀32的开度控制范围,以使得即使在与各室内机30k连接的热介质配管2的配管长度不同的情况下,也消除各室内机30k的能力差异。
(阀开度控制范围决定处理)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100所进行的阀开度控制范围决定处理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图6所示的流程图的处理,是考虑热介质配管2的配管长度,而在设置空调机100时预先进行。此外,也可以为了防备过滤网等处堵塞垃圾等流路阻力随时间经过而变化的情况,而能够在周末或深夜等空调机停止时,定期地进行阀开度控制范围决定处理来修正。
首先,在步骤S1中,流路阻力计算部41计算热介质配管2的各主配管2ak的流路阻力Rak和各分支配管2bk的流路阻力Rbk。流路阻力Rak和Rbk是从中继机20的泵22的出口到各室内机30k的流量调整阀32的入口为止的主配管2ak和分支配管2bk的流路阻力。
一般来说,热介质配管2的流路阻力R能够使用该热介质配管2的压力差dP和热介质的流量Vw,并基于公式(1)计算。
dP=R×Vw2 …(1)
压力差dP是泵出口压力传感器24的检测结果Pp2与阀入口压力传感器33的检测结果Pv1的差值。另外,热介质的流量Vw例如能够使用流量计来测量。测量出的流量Vw存储于存储部46。此外,流量Vw并不限定于上述的例子,例如也可以基于对泵22的指示值、泵22的出入口的压差以及与预先测量出的泵22相关的数据来计算。
然而,在检测压力的各种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中,有可能包含测量器所固有的误差、及由设置设备时的高低差引起的误差等。因此,在计算压力差dP时,需要排除上述误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以某个压力传感器的值为基准,进行压力传感器的校正。这里,以泵入口压力传感器23的检测结果亦即压力Pp1为基准,进行各压力传感器的校正。
在该情况下,在步骤S1中,设备控制部45停止泵22,并且将全部室内机30k的流量调整阀32设为打开状态。然后,流路阻力计算部41计算为了计算压力差dP而使用的阀入口压力传感器33的检测结果Pv1与泵入口压力传感器23的检测结果Pp1的差值亦即校正值ΔP(=Pv1–Pp1)。
接下来,流路阻力计算部41计算泵出口压力传感器24的检测结果Pp2与阀入口压力传感器33的检测结果Pv1的压力差dP,从计算出的压力差dP减去如上述那样计算出的校正值ΔP。由此,计算将误差等排除掉的压力差dP。
此外,在计算与各室内机30k的每一个连接的主配管2ak和分支配管2bk每一个的流路阻力Rak和Rbk时,设备控制部45从所有的室内机30k停止的状态,逐台依次运转室内机30k。另外,之后,设备控制部45从运转所有的室内机30k的状态,使室内机30k逐台依次停止。然后,流路阻力计算部41计算两个状态下的每个室内机30k的压力差dP。由此,能够取得每个室内机30k的热介质配管2的主配管2ak和分支配管2bk的流路阻力Rak和Rbk。
接下来,在步骤S2中,压力损失计算部42基于流路阻力Rak和热介质的流量Vw,计算主配管2ak的压力损失dPak。另外,压力损失计算部42基于流路阻力Rbk和热介质的流量Vw,计算分支配管2bk的压力损失dPbk。
主配管2ak的压力损失dPak使用在步骤S1计算出的主配管2ak的流路阻力Rak和预先取得的流量Vw,基于公式(2)计算。另外,分支配管2bk的压力损失dPbk使用在步骤S1计算出的分支配管2bk的流路阻力Rbk和流量Vw,基于公式(3)计算。
dPak=Rak×Vw2 …(2)
dPbk=Rbk×Vw2 …(3)
此外,虽然基于公式(2)和公式(3)的压力损失dPak和dPbk是与流量Vw对应的值,但认为包含对流量Vw的测定误差。因此,压力损失dPak和dPbk也可以换算为额定流量流动时的值而标准化。
接下来,在步骤S3中,等级决定部43对主配管2ak的压力损失dPak和分支配管2bk的压力损失dPbk分别决定等级。等级决定则使用预先存储于存储部46的第一等级表和第二等级表进行。
图7是表示第一等级表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8是表示第二等级表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第一等级表中对主配管2ak的压力损失dPak与表示流路阻力Rak的值的大小的等级A_rank建立对应。在第一等级表中,针对一定的压力损失dPak的范围,对应了等级A_rank。如图8所示,第二等级表中对分支配管2bk的压力损失dPbk与表示流路阻力Rbk的值的大小的等级B_rank建立对应。在第二等级表中,针对一定的压力损失dPbk的范围,对应了等级B_rank。此外,该例子中的第一等级表和第二等级表,使用在步骤S2将压力损失dPak和dPbk标准化成额定流量的值。
在该例子的第一等级表和第二等级表中,各等级的压力损失dPak和dPbk的范围分别被设定为10[kPa]。例如,在步骤S2计算出的主配管2ak的压力损失dPak为10[kPa]的情况下,流路阻力Rak基于第一等级表的对应关系而设为“等级1”。另外,在分支配管2bk的压力损失dPbk为35[kPa]的情况下,流路阻力Rbk基于第二等级表的对应关系而设为“等级4”。此外,第一等级表和第二等级表的压力损失的范围,例如根据热介质配管2的配管长度、和空调机100的规模等来预先决定。具体而言,也可以将根据热介质配管2的配管长度所能取得的压力损失的范围按照预先决定的等级数均等地分割,使分割出的每一个压力损失的范围与每一个等级相对应。
等级决定部43参照存储于存储部46的第一等级表,决定在步骤S3计算出的压力损失dPak的等级A_rank。另外,等级决定部43参照存储于存储部46的第二等级表,决定在步骤S3计算出的压力损失dPbk的等级B_rank。
接下来,在图6的步骤S4中,阀开度控制范围决定部44决定各室内机30k的流量调整阀32的阀开度控制范围。这里,例如,流量调整阀32的阀开度最大值被设定为与室内机30k的容量成比例,由此,针对每个室内机30k预先设定阀开度控制范围。
在步骤S4中,阀开度控制范围决定部44对预先设定的阀开度控制范围,基于在步骤S3决定等级的流路阻力Rak和Rbk每一个的等级值A_rank和B_rank进行修正。
具体而言,阀开度控制范围决定部44将阀开度最大值向减小的方向修正,以使得与各室内机30k连接的主配管2ak的等级值A_rank与分支配管2bk的等级值B_rank的合计越小,流量调整阀32的阀开度控制范围越窄。由此,设备控制部45在运转空调机100时,能够在修正后的阀开度控制范围内控制各室内机30k的流量调整阀32的开度。
这里,在基于对流路阻力进行详细的计算而得到的流路阻力来决定阀开度控制范围的情况下,存在流路阻力的计算所需要的负载变大,而使控制变得复杂的可能性。另外,在计算出的流路阻力包含误差的情况下,存在因误差累积而最终产生很大误差的可能性。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1中,由于根据压力损失的大小对流路阻力决定等级,并基于等级值决定阀开度控制范围,因此能够抑制控制的复杂化,并且防止误差累积。
如以上这样,在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100中,基于与连接于多个室内机30k的热介质配管2的配管长度对应的流路阻力,以流路阻力越小流量调整阀32的阀开度控制范围越窄的方式,决定阀开度控制范围。由此,即使在室内机30k的配管长度不同的情况下,每一个室内热交换器31中流动的热介质的流量也被均匀化,因此能够消除室内机30k的能力差异。
在空调机100中,流路阻力计算部41基于由泵出口压力传感器24和阀入口压力传感器33分别检测出的压力Pp2和Pv1的差值,计算与多个室内机30k连接的每一个热介质配管2的流路阻力。通过使用这样计算出的流路阻力,能够取得与和中继机20连接的每个室内机30k对应的每一个热介质配管2的压力损失。
在空调机100中,流路阻力计算部41使用以泵入口压力传感器23的检测结果为基准进行了校正的阀入口压力传感器33的检测结果,来计算压差。由此,由于传感器得到校正,因此能够排除计算出的压差所包含的误差等。
在空调机100中,流量调整阀32的阀开度控制范围基于计算出的压力损失,并基于参照存储于存储部46的表决定的流路阻力的等级而决定。由此,能够抑制决定阀开度控制范围时的处理的复杂化,并且防止在详细地计算流路阻力时产生的误差累积。此外,在计算压力损失时,为了减小测定误差对热介质的流量的影响,可以标准化成额定流量的热介质流动时的值。
在空调机100中,在决定阀开度控制范围时,基于等级,以等级越小阀开度控制范围越窄的方式,减小流量调整阀32的阀开度最大值。由此,室内机30k越靠近中继机20,而热介质配管2变得越短,流量调整阀32的阀开度最大值就变得越小,因此能够使与中继机20连接的多个室内机30k的能力均匀化。
此外,在计算上述的流路阻力的结果判定为不能确保由泵22供应的扬程和流量的情况下,可以想到现场配管过长、配管被误连接、或配管未连接等的可能性。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输出警报,能够进行更好的试运转。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应用。在本实施方式1中,流路阻力Rak和Rbk基于从泵22的出口到流量调整阀32的入口为止的热介质配管2的配管长度取得,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基于从流量调整阀32的出口到泵22的入口为止的热介质配管2的配管长度取得。这是由于,可以认为从每一个室内机30k的流量调整阀32的出口到泵22的入口为止的热介质配管2的配管长度的关系、与从泵22的出口到每一个流量调整阀32的入口为止的热介质配管2的配管长度的关系相同。
附图标记说明
1...制冷剂配管;2...热介质配管;2a、2a1、2a2、2a3、…、2an-1、2ak...主配管;2b1、2b2、2b3、…、2bn-1、2bn、2bk...分支配管;10...室外机;11...压缩机;12...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3...室外热交换器;14...节流装置;20...中继机;21...热介质热交换器;22...泵;23...泵入口压力传感器;24...泵出口压力传感器;30、301、302、303、…、30n-1、30n、30k...室内机;31...室内热交换器;32...流量调整阀;33...阀入口压力传感器;34...阀出口压力传感器;40...控制装置;41...流路阻力计算部;42...压力损失计算部;43...等级决定部;44...阀开度控制范围决定部;45...设备控制部;46...存储部;51...处理电路;61...处理器;62...存储器;100...空调机。
Claims (8)
1.一种空调机,其中,
具备:
热介质输送装置,其具有泵,该泵送出包含水或盐水并输送热的热介质;
多个室内机,其分别具有在室内空气与所述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的室内热交换器、和对通过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所述热介质的流量进行调整的流量调整阀,并通过热介质配管而与所述热介质输送装置连接;以及
控制装置,其控制所述流量调整阀的开度,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与从所述热介质输送装置到所述多个室内机为止的所述热介质配管的配管长度对应的流路阻力,来以所述流路阻力越小所述流量调整阀的阀开度控制范围越窄的方式,决定所述阀开度控制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热介质输送装置具有泵出口压力传感器,该泵出口压力传感器检测所述泵中的所述热介质的流出侧的压力,
所述多个室内机的每一个室内机具有阀入口压力传感器,该阀入口压力传感器检测所述流量调整阀中的所述热介质的流入侧的压力,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流路阻力计算部,该流路阻力计算部基于表示由所述泵出口压力传感器和所述阀入口压力传感器分别检测出的压力的差值的压差,计算与所述多个室内机的每一个室内机连接的所述热介质配管的所述流路阻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热介质输送装置还具有泵入口压力传感器,该泵入口压力传感器检测所述泵中的所述热介质的流入侧的压力,
所述流路阻力计算部使用以所述泵入口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为基准进行校正后的所述阀入口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计算所述压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
压力损失计算部,其基于所述流路阻力,计算与所述多个室内机的每一个室内机连接的所述热介质配管的压力损失;
存储部,其存储将所述压力损失的范围与表示所述流路阻力的值的大小的等级建立对应的表;
等级决定部,其基于由所述压力损失计算部计算出的所述压力损失,参照存储于所述存储部的所述表,对所述热介质配管的所述流路阻力分别决定等级;以及
阀开度控制范围决定部,其基于由所述等级决定部决定的每一个所述流路阻力的等级,决定所述流量调整阀的所述阀开度控制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阀开度控制范围决定部基于所述等级,以所述等级越小所述阀开度控制范围越窄的方式,减小所述流量调整阀的阀开度最大值。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热介质配管由如下配管形成:
主配管,其与所述热介质输送装置连接;和
分支配管,其从所述主配管分支,并与所述多个室内机的每一个室内机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定期地计算所述流路阻力,并基于计算出的所述流路阻力,修正所述阀开度控制范围。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在计算出所述泵所能发挥的扬程以上的所述流路阻力的情况下,发出警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8/036576 WO2020066016A1 (ja) | 2018-09-28 | 2018-09-28 | 空気調和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71315A true CN112771315A (zh) | 2021-05-07 |
CN112771315B CN112771315B (zh) | 2022-04-29 |
Family
ID=69951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97891.3A Active CN112771315B (zh) | 2018-09-28 | 2018-09-28 | 空调机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525598B2 (zh) |
EP (1) | EP3859224B1 (zh) |
JP (1) | JP6914451B2 (zh) |
CN (1) | CN112771315B (zh) |
WO (1) | WO202006601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60580B (zh) * | 2021-11-22 | 2023-10-27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大小调节阀分程调节方法 |
Citations (2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263725A (ja) * | 1991-01-17 | 1992-09-1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加湿器 |
US5234374A (en) * | 1991-12-24 | 1993-08-10 | Mariusz Hyzyk | Air duct closure system |
CN1118860A (zh) * | 1994-08-19 | 1996-03-20 | 株式会社东芝 | 空调机 |
CN1128340A (zh) * | 1994-07-14 | 1996-08-07 | 株式会社东芝 | 空调机 |
CN1181481A (zh) * | 1996-11-06 | 1998-05-13 | 新晃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装置的管路结构 |
CN1619276A (zh) * | 2004-09-24 | 2005-05-25 | 曹琦 | 一种采用新理念计算中央空调水路系统阻力的方法 |
CN101162104A (zh) * | 2006-10-11 | 2008-04-16 |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装置 |
CN101586865A (zh) * | 2009-07-10 | 2009-11-25 | 天津大学 | 一种空调的模糊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
CN101657686A (zh) * | 2007-01-31 | 2010-02-24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制冷装置 |
CN102016442A (zh) * | 2008-04-30 | 2011-04-13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装置 |
CN102042648A (zh) * | 2010-11-29 | 2011-05-04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热回收式多联空调机组 |
US20110143645A1 (en) * | 2006-09-08 | 2011-06-16 | Tokyo Electron Limited | Liquid processing apparatus, liquid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
CN102607146A (zh) * | 2012-04-06 | 2012-07-25 | 谭仲禧 | 一种中央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JP2013024513A (ja) * | 2011-07-25 | 2013-02-04 | Hitachi Plant Technologies Ltd | 空気吹出し用ダクト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システム |
CN202909645U (zh) * | 2012-11-15 | 2013-05-01 | 苏州新思气体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氮氢自动配比混合装置 |
CN103162385A (zh) * | 2013-04-02 | 2013-06-19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调整制冷设备电子膨胀阀的装置及方法 |
CN103266646A (zh) * | 2013-05-14 | 2013-08-28 | 江苏大学 | 一种变频变压供水的实现方法及其实现装置 |
CN103375846A (zh) * | 2012-04-27 | 2013-10-30 | 苏州惠林节能材料有限公司 | 多拖一空调控制系统 |
JP2014035090A (ja) * | 2012-08-07 | 2014-02-24 | Daikin Ind Ltd | 空調システム |
CN104214810A (zh) * | 2014-09-27 | 2014-12-17 | 卓旦春 | 水力平衡温度调节法 |
CN104748293A (zh) * | 2013-12-30 | 2015-07-01 | 海尔集团公司 | 一种利用压力传感器的空调过冷度控制方法 |
CN104833041A (zh) * | 2014-02-12 | 2015-08-12 | 海尔集团公司 | 一种多联空调管路平衡方法及多联空调 |
CN105229395A (zh) * | 2013-08-08 | 2016-01-06 |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 空气调节装置 |
CN105588385A (zh) * | 2014-12-16 | 2016-05-18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室外机、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05605816A (zh) * | 2012-05-23 | 2016-05-25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装置 |
CN205425302U (zh) * | 2016-02-28 | 2016-08-03 | 广州市设计院 | 基于与水管管径匹配控制水阀开度的风机盘管温度控制装置 |
CN205641166U (zh) * | 2016-02-28 | 2016-10-12 | 广州市设计院 | 基于与水管管径匹配及受回风温度、送风量控制的风机盘管温度控制装置 |
US20170067657A1 (en) * | 2011-07-14 | 2017-03-09 | Wenling Anneng Energy Efficency Technology Co., Lt D. | Integrated Dehumidif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Combining Boundary Layer Control with Mainstream Disturbance Enhanced Heat Exchange |
CN107917089A (zh) * | 2017-11-17 | 2018-04-17 | 上海交通大学 | 循环水泵泵叶开度优化调节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280321A (ja) * | 1994-04-08 | 1995-10-27 | Noritz Corp | 空気調和機の暖房運転時における制御方法 |
JP3299414B2 (ja) * | 1995-07-14 | 2002-07-08 |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 冷媒循環式空調システム |
JP2005147541A (ja) * | 2003-11-17 | 2005-06-0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多室型空気調和機 |
JP5046895B2 (ja) | 2007-12-06 | 2012-10-10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その運転制御方法 |
US8024161B2 (en) * | 2008-08-19 | 2011-09-20 |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del-based multivariable balancing for distributed hydronic networks |
JP4920654B2 (ja) * | 2008-09-29 | 2012-04-1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DE102010022763A1 (de) * | 2010-06-05 | 2011-12-08 | Oventrop Gmbh & Co. Kg | Verfahren zum automatischen hydraulischen Abgleich in fluidführenden Anlagen |
JP6119141B2 (ja) | 2012-08-07 | 2017-04-26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調システム |
-
2018
- 2018-09-28 EP EP18935195.0A patent/EP3859224B1/en active Active
- 2018-09-28 WO PCT/JP2018/036576 patent/WO2020066016A1/ja unknown
- 2018-09-28 JP JP2020547880A patent/JP6914451B2/ja active Active
- 2018-09-28 CN CN201880097891.3A patent/CN112771315B/zh active Active
- 2018-09-28 US US17/262,891 patent/US11525598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263725A (ja) * | 1991-01-17 | 1992-09-1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加湿器 |
US5234374A (en) * | 1991-12-24 | 1993-08-10 | Mariusz Hyzyk | Air duct closure system |
CN1128340A (zh) * | 1994-07-14 | 1996-08-07 | 株式会社东芝 | 空调机 |
CN1118860A (zh) * | 1994-08-19 | 1996-03-20 | 株式会社东芝 | 空调机 |
CN1181481A (zh) * | 1996-11-06 | 1998-05-13 | 新晃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装置的管路结构 |
CN1619276A (zh) * | 2004-09-24 | 2005-05-25 | 曹琦 | 一种采用新理念计算中央空调水路系统阻力的方法 |
US20110143645A1 (en) * | 2006-09-08 | 2011-06-16 | Tokyo Electron Limited | Liquid processing apparatus, liquid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
CN101162104A (zh) * | 2006-10-11 | 2008-04-16 |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装置 |
CN101657686A (zh) * | 2007-01-31 | 2010-02-24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制冷装置 |
CN102016442A (zh) * | 2008-04-30 | 2011-04-13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装置 |
CN101586865A (zh) * | 2009-07-10 | 2009-11-25 | 天津大学 | 一种空调的模糊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
CN102042648A (zh) * | 2010-11-29 | 2011-05-04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热回收式多联空调机组 |
US20170067657A1 (en) * | 2011-07-14 | 2017-03-09 | Wenling Anneng Energy Efficency Technology Co., Lt D. | Integrated Dehumidif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Combining Boundary Layer Control with Mainstream Disturbance Enhanced Heat Exchange |
JP2013024513A (ja) * | 2011-07-25 | 2013-02-04 | Hitachi Plant Technologies Ltd | 空気吹出し用ダクト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システム |
US20150089963A1 (en) * | 2012-04-06 | 2015-04-02 | Zhongxi Tan | Central air-condition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CN102607146A (zh) * | 2012-04-06 | 2012-07-25 | 谭仲禧 | 一种中央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3375846A (zh) * | 2012-04-27 | 2013-10-30 | 苏州惠林节能材料有限公司 | 多拖一空调控制系统 |
CN105605816A (zh) * | 2012-05-23 | 2016-05-25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装置 |
JP2014035090A (ja) * | 2012-08-07 | 2014-02-24 | Daikin Ind Ltd | 空調システム |
CN202909645U (zh) * | 2012-11-15 | 2013-05-01 | 苏州新思气体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氮氢自动配比混合装置 |
CN103162385A (zh) * | 2013-04-02 | 2013-06-19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调整制冷设备电子膨胀阀的装置及方法 |
CN103266646A (zh) * | 2013-05-14 | 2013-08-28 | 江苏大学 | 一种变频变压供水的实现方法及其实现装置 |
CN105229395A (zh) * | 2013-08-08 | 2016-01-06 |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 空气调节装置 |
CN104748293A (zh) * | 2013-12-30 | 2015-07-01 | 海尔集团公司 | 一种利用压力传感器的空调过冷度控制方法 |
CN104833041A (zh) * | 2014-02-12 | 2015-08-12 | 海尔集团公司 | 一种多联空调管路平衡方法及多联空调 |
CN104214810A (zh) * | 2014-09-27 | 2014-12-17 | 卓旦春 | 水力平衡温度调节法 |
CN105588385A (zh) * | 2014-12-16 | 2016-05-18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室外机、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205425302U (zh) * | 2016-02-28 | 2016-08-03 | 广州市设计院 | 基于与水管管径匹配控制水阀开度的风机盘管温度控制装置 |
CN205641166U (zh) * | 2016-02-28 | 2016-10-12 | 广州市设计院 | 基于与水管管径匹配及受回风温度、送风量控制的风机盘管温度控制装置 |
CN107917089A (zh) * | 2017-11-17 | 2018-04-17 | 上海交通大学 | 循环水泵泵叶开度优化调节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陈永军等: "Einstein制冷系统气泡泵理论模型修正验证研究", 《制冷学报》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525598B2 (en) | 2022-12-13 |
EP3859224A4 (en) | 2021-09-22 |
WO2020066016A1 (ja) | 2020-04-02 |
EP3859224A1 (en) | 2021-08-04 |
CN112771315B (zh) | 2022-04-29 |
JP6914451B2 (ja) | 2021-08-04 |
EP3859224B1 (en) | 2022-09-28 |
US20210164684A1 (en) | 2021-06-03 |
JPWO2020066016A1 (ja) | 2021-03-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S2716469T3 (es) | Acondicionador de aire | |
US10082324B2 (en) |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having leakage or charge deficiency determining feature | |
JP6925455B2 (ja) | 空調システム及び空調制御方法 | |
AU2016279490B2 (en) | Air conditioner | |
EP3306214B1 (en) | Air-conditioning device and operation control device | |
JP2019086251A (ja) | マルチ型空気調和装置の制御装置、マルチ型空気調和装置、マルチ型空気調和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マルチ型空気調和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 |
WO2016208042A1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JP7069298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US20180252451A9 (en) |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air-conditioning system | |
JP6820654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112771315B (zh) | 空调机 | |
JP5889347B2 (ja)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制御方法 | |
KR20090099909A (ko) | 멀티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 |
US11506435B2 (en) | Water regulator | |
WO2019155506A1 (ja) | 空調システム | |
JP5479625B2 (ja)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制御方法 | |
EP4191164B1 (en) | Air conditioner | |
AU2015267832B2 (en) | Heat-recovery-type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 |
JP7019066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CN112955702A (zh) | 用于制冷剂组成物查验的诊断 | |
JPWO2021075013A5 (zh) | ||
JPH08136078A (ja) | 多室冷暖房装置 | |
US20230324093A1 (en) | Expansion valve control system | |
WO2022244739A1 (ja) | 冷媒漏洩検知システム | |
WO2024029003A1 (ja) | 冷媒漏洩検知システムおよび漏洩検知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