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53656B - 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53656B
CN101153656B CN2007101618139A CN200710161813A CN101153656B CN 101153656 B CN101153656 B CN 101153656B CN 2007101618139 A CN2007101618139 A CN 2007101618139A CN 200710161813 A CN200710161813 A CN 200710161813A CN 101153656 B CN101153656 B CN 1011536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speed
clutch
power transmitting
controlling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6181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53656A (zh
Inventor
大关孝
塚田善昭
友田明彦
杉田治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536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36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536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365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4Smoothing ratio shift
    • F16H61/0437Smoothing ratio shift by using electrical signa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4Smoothing ratio shift
    • F16H2061/0488Smoothing ratio shift during range shift from neutral (N) to drive (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306/00Shifting
    • F16H2306/18Preparing coupling or engaging of future ge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312/00Driving activities
    • F16H2312/02Driving of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312/00Driving activities
    • F16H2312/02Driving off
    • F16H2312/022Preparing to drive off

Abstract

一种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其是一种廉价的控制方法,该方法不需要制动机构而能防止从空档向一速档切换时产生冲击和噪声。本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是控制把内燃机曲轴的旋转动力经由离合器机构和变速机构向输出侧传递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在从点火开关被接通的时刻Ts到通过内燃机的起动而内燃机转速到达正常怠速运转转速Nid期间,把所述变速机构自动地从空档向一速档切换。

Description

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把内燃机曲轴的旋转动力经由离合器机构和变速机构向输出侧传递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在离合器机构被遮断的状态下通过起动装置而内燃机被起动,以正常的怠速运转转速成为怠速运转状态。
这时,摇动曲轴也终了。
在该怠速运转状态下变速机构从空档向一速档切换,离合器机构被连接而把动力向变速机构的输出侧传递。
但在怠速运转状态中,离合器机构被遮断了,但曲轴的旋转使离合器机构的离合器输入侧旋转时,则通过摩擦使离合器输出侧转动,进而使与离合器输出侧连接的变速机构的变速驱动侧旋转,因此,在从空档向一速档切换时,离合器输出侧和变速驱动侧由旋转惯性而旋转的结果是在与不旋转的变速被动侧瞬时卡合时产生冲击和噪声。
于是,有各种防止该冲击和噪声产生的技术被提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509243号公报
被该专利文献1公开的装置具备有制动机构,该制动机构仅在从空档向一速档切换时使制动蹄与起步离合器的离合器外座圈(离合器输出侧)接触而进行制动。
即,在从空档向一速档切换时把起步离合器的离合器外座圈制动,通过防止离合器外座圈的从动转动来使相互不旋转或是旋转速度差小的变速驱动侧与变速被动侧卡合,因此不产生冲击和噪声。
然而,仅在从空档向一速档切换时使制动蹄与起步离合器的离合器外座圈抵接而进行制动的制动机构需要另行设置,使零件个数多且离合器机构周围变复杂,成本变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该点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便宜地提供一种不需要制动机构而能防止从空档向一速档切换时产生冲击和噪声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记载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是控制把内燃机曲轴的旋转动力经由离合器机构和变速机构向输出侧传递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在从点火开关被接通的时刻到通过内燃机的起动而使内燃机转速到达正常怠速运转转速期间,把所述变速机构自动地从空档向一速档切换。
本发明第二方面记载的发明是在本发明第一方面记载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中,在起动开关接通而内燃机转速到达比所述怠速运转转速低的规定低转速的时刻,把所述变速机构自动地从空档向一速档切换。
本发明第三方面记载的发明是在本发明第一方面记载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中,在起动开关接通之后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时刻,把所述变速机构自动地从空档向一速档切换。
本发明第四方面记载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是控制把内燃机曲轴的旋转动力经由离合器机构和变速机构向输出侧传递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在点火开关被接通的时刻,把所述变速机构自动地从空档向一速档切换。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记载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由于在从点火开关被接通的时刻到通过内燃机的起动而内燃机转速到达正常怠速运转转速期间,把所述变速机构自动地从空档向一速档切换,所以当曲轴的旋转使离合器机构的离合器输入侧旋转时,曲轴的旋转尽管被离合器机构遮断,也使离合器输出侧转动,进而即使使变速机构的变速驱动侧旋转,但由于在从空档向一速档切换时内燃机转速没到达正常的怠速运转转速,因此,离合器输出侧的旋转速度也小,能减少伴随从空档向一速档切换时的冲击和噪声。
不需要把从动转动的离合器输出侧进行制动的机构,结构简单化,内燃机小型化,能谋求降低成本。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记载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由于在起动开关接通而内燃机转速到达比怠速运转转速低的规定转速的时刻,把变速机构自动地从空档向一速档切换,因此,能调整抑制伴随从空档向一速档切换时冲击和噪声的程度。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记载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由于在起动开关接通之后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时刻,把变速机构自动地从空档向一速档切换,所以在从点火开关被接通的时刻到通过内燃机的起动而内燃机转速到达正常怠速运转转速期间,即使在点火开关被接通前后的任意时刻从空档向一速档切换,离合器输出侧转动的旋转速度也是0或减小,能降低伴随从空档向一速档切换时的冲击和噪声。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记载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由于通过控制成在点火开关被接通的时刻把变速机构从空档向一速档切换,而能在曲轴停止的状态下从空档向一速档切换,因此不产生伴随切换的冲击和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组装有本发明一实施例动力传递装置的内燃机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2是同动力传递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变速控制的概略方块图;
图4是同变速控制的控制流程图;
图5是表示通过本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而内燃机起动时曲轴转速和主轴转速变化的曲线;
图6是其他动力传递装置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同控制方法的曲线;
图8是又其他动力传递装置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同控制方法的曲线。
符号说明
E内燃机    1曲轴箱  2曲轴  3 AC发电机  4链轮5被动齿轮  6单向离合器  10动力传递装置  11变速器体  20主轴  20i内筒  20o外筒  21轴承  22圆筒状轴套  23a第一级驱动齿轮  23b第一级被动齿轮  24扭簧25双离合器  26第一离合器  27第二离合器  28离合器壳体  30润滑油路  31轴孔  32内侧导通管  33外侧导通管  34、35密封部件  41第一控制油路  42第二控制油路  43润滑油路50变速齿轮机构  51中间轴  52轴承  53输出链轮  54驱动链条  60变速驱动机构  61换档鼓  62、63引导轴  64a、64b、64c、64d换档拨叉  65变速用电机  66齿轮机构  70 ECU71变速位置传感器72内燃机转速传感器  74 D模式切换开关  75空档灯76离合器液压控制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到图5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10由于组装在安装于自动两轮车上的四气缸四冲程内燃机E中,所以把其主要部分的剖视图表示在图1。
内燃机E使曲轴2向左右宽度方向指向而被安装在车辆上,被自由旋转地轴支承在曲轴箱1中的曲轴2把AC发电机3设置在从曲轴箱1向左侧突出的左端部上,在从曲轴箱1向右侧突出的右端部上设置有气门驱动系统的链轮4、内燃机起动系统的被动齿轮5和单向离合器6。
内燃机起动系统的被动齿轮5是传递未图示起动电机驱动的减速齿轮机构的最终齿轮,起动电机的驱动经由减速齿轮机构和单向离合器6向曲轴2传递,强制曲轴2旋转来把内燃机E起动。
曲轴箱1的后方把左右宽度变窄而形成变速器体11,指向左右宽度方向的主轴20和中间轴51分别经由轴承21、52被自由旋转地轴支承在该变速器体11上。
主轴20包括内筒20i和自由旋转地嵌合在该内筒20i一部分上的外筒20o,内筒20i的左端经由轴承21被自由旋转地轴支承在变速器体11左侧壁111上形成的轴承开口上,在内筒20i的大致中央位置相对自由旋转地嵌合有外筒20o,外筒20o的一部分经由轴承21被自由旋转地轴支承在变速器体11右侧壁11r上形成的轴承开口上,与内筒20i一起被支承。
从外筒20o的右侧轴承21向右侧突出的外侧部分的一部分外周上嵌入有圆筒状轴套22并与右侧轴承21抵接,该圆筒状轴套22上自由旋转地轴支承着第一级被动齿轮23b。
另一方面,在与第一级被动齿轮23b对应的曲轴2的一曲轴臂上形成有第一级驱动齿轮23a,该第一级驱动齿轮23a与第一级被动齿轮23b啮合。
在内筒20i和外筒20o的第一级被动齿轮23b右侧设置有双离合器25。
双离合器25由一对第一离合器26和第二离合器27构成,第一离合器26和第二离合器27是具备共同离合器壳体28的相同结构的液压式多板摩擦离合器。
离合器壳体28是成为轴向左右并设的第一离合器26和第二离合器27共同外周部的杯状部件,右侧开放,左侧的底部通过扭簧24安装在所述第一级被动齿轮23b上。
左侧的第一离合器26把离合器轮毂26b花键嵌合在外筒20o上,压板26p被轴向自由滑动地支承在离合器轮毂26b上,在压板26p的背后被支承有液压承受板26q。
在压板26p与离合器轮毂26b之间安装有压缩弹簧26s。
在离合器轮毂26b与压板26p的外周部之间交替配置有:轴向自由滑动地嵌合在离合器壳体28上的摩擦盘和轴向自由滑动地嵌合在离合器轮毂26b上的离合器盘。
右侧的第二离合器27把离合器轮毂27b花键嵌合在从内筒20i的外筒20o向右侧突出的部分上,压板27p被轴向自由滑动地支承在离合器轮毂27b上,在压板27p的背后被支承有液压承受板27q。
在压板27p与离合器轮毂27b之间安装有压缩弹簧27s。
在离合器轮毂27b与压板27p的外周部之间交替配置有:轴向自由滑动地嵌合在离合器壳体28上的摩擦盘和轴向自由滑动地嵌合在离合器轮毂27b上的离合器盘。
内筒20i中,润滑油路30从左端沿轴心穿设直到第一离合器26的位置,轴孔31从右端沿轴心的穿设直到第一离合器26的位置,内侧导通管32和外侧导通管33的双重管从右端插入在轴孔31中。
内侧导通管32到达轴孔31左端近旁的第一离合器26的位置,外侧导通管33到达第二离合器26的位置。
内侧导通管32的左端近旁的外周在与轴孔31之间安装有密封部件34,被该密封部件34间隔的轴孔31的左端空间与内侧导通管32内侧的第一控制油路41连通,而且从该轴孔31的左端空间朝向第一离合器26的压板26p与液压承受板26s之间的空隙贯通内筒20i、外筒20o和离合器轮毂26b的圆筒部而穿设有油路41a。
且压板26p与离合器轮毂26b之间的空隙通过油路30a而与润滑油路30连通。
因此,当向内侧导通管32内侧的第一控制油路41施加液压,则经由油路41和轴孔31的左端空间向第一离合器26的压板26p与液压承受板26s之间的空隙供给压力油并抵抗压缩弹簧26s按压压板26p,通过增大摩擦盘与离合器盘的摩擦而第一离合器26被连接,把离合器壳体28的旋转向主轴20的外筒20o传递。
当把对第一控制油路41的液压解除,则利用经由润滑油路30和油路30a的润滑油的液压和压缩弹簧26s而压板26p返回,第一离合器26被遮断。
到达第二离合器26位置的所述外侧导通管33左端近旁的外周在与轴孔31之间安装有密封部件35,在密封部件35的右侧,从外侧导通管33的外周与轴孔31内周之间的第二控制油路42朝向第二离合器27的压板27p与液压承受板27s之间的空隙贯通内筒20i和离合器轮毂27b的圆筒部而穿设有油路42a。
在密封部件35的左侧,内侧导通管32的外周与外侧导通管33内周之间的润滑油路48与密封部件35的左侧空间连通,该密封部件37的左侧空间通过油路43a与压板27p与离合器轮毂27b之间的空间连通。
因此,当向外侧导通管33外侧的第二控制油路42施加液压,则经由油路42a向第二离合器27的压板27p与液压承受板27s之间的空隙供给压力油并抵抗压缩弹簧27s按压压板27p,通过增大摩擦盘与离合器盘的摩擦而第二离合器27被连接,把离合器壳体28的旋转向主轴20的内筒20i传递。
当把对第二控制油路42的液压解除,则利用通过润滑油路43和油路43a的润滑油的液压和压缩弹簧27s而压板27p返回,第二离合器27被遮断。
在把从内侧导通管32和外侧导通管33的内筒20i右端突出的端部进行轴支承的右壳体罩55的轴支承部55a处,构成有分别与第一控制油路41和第二控制油路42连通的液压室41b、42b,通过液压控制机构向液压室41b、42b供给控制液压,控制第一离合器26和第二离合器27的各连接与遮断。
在被传递有以上那样双离合器25动力的主轴20所插入的变速器体11内,在主轴20与中间轴60之间构成有变速齿轮机构50。
主轴20的外筒20o把变速器体11内的内筒20i右一半覆盖,从外筒20o向左侧突出的内筒20i上与左侧轴承21邻接而一体形成有第一变速驱动齿轮m1,其右邻被自由旋转地轴支承着第五变速驱动惰轮m5,在与其右侧外筒20o的左端之间被轴向自由滑动地花键嵌合着第三变速驱动换档齿轮m3。
当第三变速驱动换档齿轮m3从中立位置向左侧移动,则与第五变速驱动惰轮m5连接。
变速器体11内的外筒20o上与右侧轴承21邻接并一体形成有第二变速驱动齿轮m2,其左邻被自由旋转地轴支承着第六变速驱动惰轮m6,在与其左侧外筒20o的左端之间被轴向自由滑动地花键嵌合着第四变速驱动换档齿轮m4。
当第四变速驱动换档齿轮m4从中立位置向右侧移动,则与第六变速驱动惰轮m6连接。
另一方面,在中间轴51上与左侧轴承52邻接并自由旋转地轴支承着第一变速被动惰轮n1并与所述第一变速驱动齿轮m1啮合,在其右侧被轴向自由滑动地花键嵌合着第五变速被动换档齿轮n5,并与所述第五变速驱动惰轮m5啮合,还有在其右侧被自由旋转地轴支承着第三变速被动惰轮n3。
只要第五变速被动换档齿轮n5从中立位置向左侧移动,则与第一变速被动惰轮n1连接,只要向右侧移动,则与第三变速被动惰轮n3连接。
在中间轴51的右半部,与右侧轴承52邻接地自由旋转地轴支承着第二变速被动惰轮n2并与所述第二变速驱动齿轮m2啮合,在其左侧被轴向自由滑动地花键嵌合着第六变速被动换档齿轮n6,并与所述第六变速驱动惰轮m6啮合,还有在其左侧被自由旋转地轴支承着第四变速被动惰轮n4并与所述第四变速驱动换档齿轮m4啮合。
只要第六变速被动换档齿轮n6从中立位置向右侧移动,则与第二变速被动惰轮n2连接,只要向左侧移动,则与第四变速被动惰轮n4连接。
以上的本变速齿轮机构50是经常啮合式的变速齿轮机构,把主轴20上的第三变速驱动换档齿轮m3、第四变速驱动换档齿轮m4和中间轴51上的第五变速被动换档齿轮n5、第六变速被动换档齿轮n6这四个换档齿轮通过变速驱动机构60的四个换档拨叉64a、64b、64c、64d进行移动,而进行变速档的切换。
变速驱动机构60把指向左右方向的换档鼓61自由旋转地轴支承在变速器体11上,接近同换档鼓61地架设有引导轴62、63,接近主轴20的引导轴62上轴向自由滑动地轴支承着的换档拨叉64a、64b与主轴20上的第三变速驱动换档齿轮m3、第四变速驱动换档齿轮m4卡合,而且换档拨叉64a、64b的各换档销与换档鼓61外周面的各换档槽嵌合。
接近中间轴51的引导轴63上轴向自由滑动地轴支承着的换档拨叉64c、64d与中间轴51上的第五变速被动换档齿轮n5和第六变速被动换档齿轮n6卡合,而且换档拨叉64c、64d的各换档销与换档鼓61外周面的各换档槽嵌合。
换档鼓61由变速用电机65的驱动并经由齿轮机构66而被驱动旋转,利用换档鼓61的旋转角度而与四条换档槽嵌合的四个换档拨叉64a、64b、64c、64d分别进行规定的移动,这样来进行变速齿轮机构50变速档的切换。
图1和图2表示变速齿轮机构50位于空档状态时,相互啮合齿轮的某一个是在空转状态时,则主轴20的旋转不向中间轴51传递。
当换档鼓61从该空档状态转动规定角度,换档拨叉64c把第五变速被动换档齿轮n5向左侧移动而与第一变速被动惰轮n1连接时,则从内筒20i经过第一变速驱动齿轮m1、第一变速被动惰轮n1和第五变速被动换档齿轮n5把动力向中间轴51传递,构成1速档。
同样地,若把第六变速被动换档齿轮n6向右侧移动则构成2速档,若把第五变速被动换档齿轮n5向右侧移动则构成3速档,若把第六变速被动换档齿轮n6向左侧移动则构成4速档,若把第三变速驱动换档齿轮m3向左侧移动则构成5速档,若把第四变速驱动换档齿轮m4向右侧移动则构成6速档。
轴支承着变速被动齿轮的中间轴51是输出轴,在从左侧轴承52更向左侧突出的左端部上嵌装有输出链轮53。
在该输出链轮53与后轮驱动侧的被动链轮之间架设有驱动链条54,向后驱动轮传递动力而使自动两轮车行走。
把以上内燃机E曲轴2的旋转动力经由双离合器25和变速齿轮机构50向输出轴(中间轴51)传递的动力传递装置10中,双离合器25的液压控制和驱动变速齿轮机构50的变速驱动机构60的变速控制由进行内燃机E运转控制的ECU进行。
把ECU70的变速控制概略方块图表示在图3。
在从变速位置传感器71和内燃机转速传感器72把检测信号向ECU70输入的同时,把点火开关73的接通断开信号输入,并向所述变速用电机65和离合器液压控制机构76输出驱动信号。
在具备用于驾驶员有意设定能起步状态的D模式切换开关74的车辆中,把该D模式切换开关74的接通断开信号输入,且在具备空档灯75的情况下向该空档灯75输出驱动信号。
根据图4的控制流程图和图5的曲线说明该ECU进行的内燃机E起动时动力传递装置10的本控制方法。
首先,判断点火开关73是否接通了(步骤1),若点火开关73接通了,则前进到步骤2判断是否为空档状态(步骤2),若不是空档状态,则退出本程序,若是空档状态,则前进到步骤3,判断内燃机转速Nc是否超过了规定低转速N1,若内燃机转速Nc超过了规定低转速N1,则前进到步骤4,把变速档从空档向一速档切换。
图5的曲线是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转速n的直角坐标,点划线表示的折线表示的是曲轴转速(内燃机转速)Nc,实线表示的折线表示的是主轴转速Nm。
首先,在最初内燃机E停止运转的状态下,双离合器25的第一离合器26和第二离合器27都是处于被遮断状态,变速齿轮机构50是处于空档状态。
当在时刻Ti点火开关被接通,在时刻Ts起动电机驱动,则曲轴转速Nc通过起动电机的驱动而上升,在某时刻内燃机E起动并达到怠速转速Nid,维持怠速转速Nid成为暖机运转。
在该期间,曲轴2的旋转经由第一级驱动齿轮23a与第一级被动齿轮23b的啮合而使双离合器25的离合器壳体28以稍微低的转速旋转,该离合器壳体28的旋转即使在第一离合器26和第二离合器27被遮断的状态下也通过接近交替配置的摩擦盘和离合器盘之间的摩擦而使离合器轮毂26b、27b转动,离合器轮毂26b、27b的转动则使主轴20(内筒20i、外筒20o)一起旋转。
因此如图5所示,主轴转速Nm随曲轴转速Nc的上升而以更低的转动转速上升。
在曲轴转速Nc到达怠速转速Nid之前期间,在到达比怠速转速Nid相当低的规定低转速N1的时刻T1,驱动变速驱动机构60的变速用电机65,通过换档拨叉64c把第五变速被动换档齿轮n5向左侧移动而与第一变速被动惰轮n1连接,把变速档从空档向一速档切换。
通过内筒20i的转动,与内筒20i成一体的第一变速驱动齿轮m1所啮合的第一变速被动惰轮n1被驱动旋转,与该内筒20i和第二离合器27同时旋转的第一变速被动惰轮n1瞬时与和中间轴51同时停止着的第五变速被动换档齿轮n5连接,使转动的主轴20的内筒20i停止。
在此,由于内筒20i的转动转速是比怠速转速Nid相当低的规定低转速N1,所以第一变速被动惰轮n1与第五变速被动换档齿轮n5连接时的冲击和噪声都被抑制小。
如以前那样在曲轴转速Nc处于怠速转速Nid时把变速档从空档向一速档切换时,如图3虚线所示那样,把主轴20相对曲轴2旋转的主轴转速Nm也表示出接近怠速转速Nid的转速N1′(参照图5的时刻T1′)。
在由主轴20的内筒20i、第二离合器27和第一变速被动惰轮n1的大惯量旋转而引起的惯性旋转处于比较高的转速N1′时,把变速档从空档向一速档切换,由于从另一侧停止的第五变速被动换档齿轮n5与输出侧的中间轴51等大惯量的瞬时连接,因此连接时产生大的冲击和噪声。
对此,本实施例在起动开关接通而内燃机转速到达比怠速转速Nid相当低的规定低转速N1的时刻T1,进行控制而使变速齿轮机构60自动地从空档向一速档切换,这样不设置任何制动转动着的主轴20的机构就能降低伴随从空档向一速档切换时的冲击和噪声,结构简单化,内燃机小型化,能谋求降低成本。
本实施例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由于自动地进行从空档向一速档切换,冲击和噪声也小,所以有时驾驶员没注意到是处于能起步状态,因此也可以使灯亮等来通知驾驶员。
从空档向一速档切换时,也可以通过进行返回空档一次并再次向一速档切换的控制,由该切换的反复而容易感知动作音来通知驾驶员。
检测从空档向一速档切换时刻的规定低转速N1由于能任意设定,所以通过设定成稍微产生冲击声程度的转速就能变成可通知驾驶员处于能起步状态。
在具备用于驾驶员有意设定能起步状态的D模式切换开关74的车辆中,在把该D模式切换开关74接通时,通过把使亮等则可通知驾驶员处于能起步状态。
下面根据图6和图7说明其他实施例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
图6的流程图中,首先判断点火开关73是否接通(步骤11),若点火开关73接通了,则前进到步骤12判断是否为空档状态(步骤12),若不是空档状态,则退出本程序,若是空档状态,则前进到步骤13开始计时,步骤14判断从开始计时是否经过了t1秒,在经过了t1秒时则前进到步骤5,把变速档从空档向一速档切换。
即,本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是在所述动力传递装置10中在点火开关被接通以后在经过了规定时间t1秒的时刻T1,把变速齿轮机构50自动地从空档向一速档切换。
该时刻T1是曲轴转速Nc到达常规的怠速转速Nid之前的时刻,在图47所示的例中比起动开关被接通的时刻Ts靠前。
因此,由于在曲轴2也不旋转的处于停止状态时把相互停止的第一变速被动惰轮n1与第五变速被动换档齿轮n5连接而从空档向一速档切换,因此在连接时不产生冲击和噪声。
即使点火开关接通而曲轴2旋转且曲轴转速Nc上升,也由于主轴20的内筒20i使第一变速被动惰轮n1与第五变速被动换档齿轮n5连接而被制动停止,主轴转速Nm是0不变。
本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也可以通过把灯的亮灯和空档与一速档交替反复来通知驾驶员处于能起步状态。
在具备D模式切换开关74的车辆中,在把该D模式切换开关74接通了时,通过把灯亮灯等则可通知处于能起步状态。
图7所示的例中,在点火开关被接通以后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时刻T1比起动开关被接通的时刻Ts靠前,但也有比起动开关被接通的时刻Ts靠后的情况,这时,变成与所述图3所示的实施例相同,从空档向一速档切换时的冲击和噪声被抑制小。
下面根据图8和图9说明其他实施例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
图8的流程图中,首先判断点火开关73是否接通了(步骤21),若点火开关73接通了,则前进到步骤22判断是否为空档状态(步骤22),若不是空档状态,则退出本程序,若是空档状态,则前进到步骤23马上把变速档从空档向一速档切换。
即本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是在所述动力传递装置10中在点火开关被接通以后的时刻,若是空档状态,则把变速机构自动地从空档向一速档切换。
由于在点火开关被接通的时刻曲轴2停止,所以把相互停止的第一变速被动惰轮n1与第五变速被动换档齿轮n5连接而从空档向一速档切换,在连接时不产生冲击和噪声。
本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也可以通过把灯的亮灯或空档与一速档交替反复来通知驾驶员处于能起步状态。
在具备D模式切换开关74的车辆中,在把该D模式切换开关74接通了时,通过把灯亮灯等则可通知处于能起步状态。
以上的实施例中动力传递装置10的离合器机构是液压式双离合器25,但本发明对于由一个离合器构成的离合器机构也能适用。
本双离合器25是加以液压时成为连接状态的离合器,但当然相反地在撤去液压时成为连接状态的离合器也能适用。
离合器机构并不限定于液压式,电机驱动式的离合器也能适用。

Claims (6)

1.一种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其是控制把内燃机曲轴的旋转动力经由离合器机构和变速机构向输出侧传递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从点火开关被接通的时刻到通过内燃机的起动而使内燃机转速到达正常怠速运转转速期间中,在起动开关接通而内燃机转速到达比所述怠速运转转速低的规定低转速的时刻,把所述变速机构自动地从空档向一速档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点火开关接通之后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时刻,把所述变速机构自动地从空档向一速档切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点火开关接通之后判断所述变速机构是否处于空档状态,当处于空档状态时,自动地切换所述变速机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切换所述变速机构之后通知驾驶员处于起步状态的警告装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切换所述变速机构时,返回空档一次并再次向一速档切换。
6.一种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其是控制把内燃机曲轴的旋转动力经由离合器机构和变速机构向输出侧传递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点火开关被接通的时刻,把所述变速机构自动地从空档向一速档切换。
CN2007101618139A 2006-09-29 2007-09-24 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536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70068A JP5137375B2 (ja) 2006-09-29 2006-09-29 動力伝達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70068/06 2006-09-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53656A CN101153656A (zh) 2008-04-02
CN101153656B true CN101153656B (zh) 2012-07-04

Family

ID=38814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6181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53656B (zh) 2006-09-29 2007-09-24 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878944B2 (zh)
EP (1) EP1906062B1 (zh)
JP (1) JP5137375B2 (zh)
KR (1) KR100896874B1 (zh)
CN (1) CN101153656B (zh)
CA (1) CA2604646C (zh)
ES (1) ES2397709T3 (zh)
TW (1) TW20082148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37375B2 (ja) 2006-09-29 2013-02-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4034378A (ja) * 2012-08-10 2014-02-24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変速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鞍乗型車両
KR101836523B1 (ko) * 2012-10-18 2018-03-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dct 제어방법
JP5997106B2 (ja) * 2013-06-11 2016-09-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CN103410959B (zh) * 2013-08-26 2015-08-12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从空挡滑行到在挡行驶的控制方法
CN105960556B (zh) * 2014-02-05 2018-02-13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用于防止机动车滑行的方法
KR101755796B1 (ko) 2015-06-26 2017-07-1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Dct 차량의 보킹 방지방법
US9835208B2 (en) * 2016-02-01 2017-12-0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lutch engagement for a transmission when in park
CN114571275B (zh) * 2022-03-24 2023-07-07 新代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车床主轴自动松夹刹车的控制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45016A1 (de) * 1980-11-14 1982-06-24 Agostino Vittorio Veneto Treviso Tonon Waermetauscher fuer die heizung oder kuehlung von raeumen
EP1544513A2 (de) * 2001-01-12 2005-06-22 ZF Sachs AG Kraftfahrzeug mit einem eine Mehrfach-Kupplungseinrichtung aufweisenden Antriebsstrang
CN1694822A (zh) * 2002-10-16 2005-11-09 沃尔沃拉斯特瓦格纳公司 独立结合式动力输出装置的自动接合/分离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637235A (en) 1946-09-24 1950-05-17 Holden & Brooke Ltd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heat exchanging means
US2804284A (en) * 1953-04-03 1957-08-27 Griscom Russell Co Heat exchanger
JPS6316138A (ja) * 1986-07-08 1988-01-23 Yamaha Motor Co Ltd 小型車両の自動変速装置
JP2701429B2 (ja) * 1989-03-03 1998-01-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JP3509243B2 (ja) * 1994-12-28 2004-03-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
JP3630790B2 (ja) * 1995-08-31 2005-03-23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作動油圧制御装置
KR100206010B1 (ko) * 1996-12-10 1999-07-01 정몽규 자동변속기의 변속 제어방법
JP3456421B2 (ja) * 1998-09-29 2003-10-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JP4168568B2 (ja) * 2000-03-14 2008-10-22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変速装置
JP4092846B2 (ja) * 2000-03-14 2008-05-28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変速装置
EP1681497A3 (de) * 2005-01-15 2010-03-10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s Doppelkupplungsgetriebes
US7367415B2 (en) * 2005-01-28 2008-05-06 Eaton Corporatio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engine start technique
DE102006020064A1 (de) * 2006-04-29 2007-10-31 Dr.Ing.H.C. F. Porsche Ag Verfahren zum Anfahren bei Brennkraftmaschinen mit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JP5137375B2 (ja) 2006-09-29 2013-02-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の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45016A1 (de) * 1980-11-14 1982-06-24 Agostino Vittorio Veneto Treviso Tonon Waermetauscher fuer die heizung oder kuehlung von raeumen
EP1544513A2 (de) * 2001-01-12 2005-06-22 ZF Sachs AG Kraftfahrzeug mit einem eine Mehrfach-Kupplungseinrichtung aufweisenden Antriebsstrang
CN1694822A (zh) * 2002-10-16 2005-11-09 沃尔沃拉斯特瓦格纳公司 独立结合式动力输出装置的自动接合/分离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346189B (zh) 2011-08-01
CA2604646C (en) 2012-07-10
TW200821486A (en) 2008-05-16
US7878944B2 (en) 2011-02-01
KR20080030471A (ko) 2008-04-04
EP1906062B1 (en) 2013-01-02
JP5137375B2 (ja) 2013-02-06
CA2604646A1 (en) 2008-03-29
ES2397709T3 (es) 2013-03-08
EP1906062A1 (en) 2008-04-02
JP2008089060A (ja) 2008-04-17
US20080081737A1 (en) 2008-04-03
KR100896874B1 (ko) 2009-05-12
CN101153656A (zh) 2008-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53656B (zh) 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
US8042419B2 (en) Vehicle transmission
US8166840B2 (en) Twin clutch type speed change control system
JP4810865B2 (ja) 自動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JP6069774B2 (ja) 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EP2372196A1 (en)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vehicle
US7757655B2 (en) Crankcase structure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20090165545A1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4773201B2 (ja) 変速装置
US7775133B2 (en) Vehicle transmission
JP2011075030A (ja) 常時噛合式自動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US7963184B2 (en) Vehicle transmission
JP6716625B2 (ja) 変速装置
US20100229816A1 (en) Power unit for vehicle
US8850915B2 (en) Straddle-ride type vehicle
US9695883B2 (en) Clutch device
US20080064564A1 (en) Belt-Driven conical-pulley transmission with improved towing suitability
JP2008240929A (ja) 車両用始動装置
US7967707B2 (en) Belt-driven conical-pulley transmission with improved towing suitability
JP2020500768A (ja) 同期変速機
US8857285B2 (en) Saddle type vehicle and vehicle power unit
JP5663370B2 (ja) 車両用無段変速機
JP4339526B2 (ja) ダンパリングの取付構造
JP2008087606A (ja) 変速機
JP4718024B2 (ja) ダンパリング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

Termination date: 201909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